📖 ZKIZ Archives


GGV ·李浩軍:別管別人說你的想法很瘋狂,前進,不停就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7/160890.shtml

GGV ·李浩軍:別管別人說你的想法很瘋狂,前進,不停就好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GGV ·李浩軍:別管別人說你的想法很瘋狂,前進,不停就好

迷茫焦慮的2016已過去,機會與陷阱並存的2017已來。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 )授權i黑馬發布 

投資機構最終決定投或不投都是綜合因素考量的結果,不投你並不代表不看好你或這個方向,可能僅是在特定的時間點或估值下的決定。

1、困惑與機會

我從2012年進入VC行業,至今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所以嚴格意義上在行業里自己也還算是半個「新人」。但四年多的時間里,我也恰巧經歷了移動互聯網從爆發到現在所謂「資本寒冬」的整個周期。這次我想與你分享自己在投資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在方向上都感到非常迷茫。究其原因就是目前中國經濟處於下行期,加之從2015年開始,智能手機用戶的人口紅利開始逐漸消失,整個創投圈也正好處於「上一波移動互聯網高潮剛過,下一波趨勢尚未清晰」的階段。

很多人在這個時間點看不清楚未來的方向,所以便顯得焦慮。實際上當年在Google、Facebook上市以後,也有很多人問互聯網還有沒有機會,而真實的情況就是美國互聯網在Google、Facebook之後每年還是能誕生一家幾百億美金的公司,包括Uber、Twitter等,都是在Facebook、Google之後誕生的,所以機會總是存在的。

另外,像中國這樣一個正處於轉型期的人口大國存在著非常多的機會,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發現機會並牢牢地把握住。

比如當初移動互聯網剛起步,離大勢清晰尚早時,騰訊非常害怕失去在即將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地位,所以每個部門都絞盡腦汁地想著開發各種各樣的移動應用,甚至鼓勵內部競爭。即使兩個部門開發一樣的產品也是被允許的,後來就有了微信。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微信出自於騰訊也是個必然。

因此,我覺得現階段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不要太過焦慮,所謂「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要想在下一個大勢來臨的時候把握住機會,需要有一個平和、樂觀的心態,同時還要提高對新事物的洞察能力。

2、機會蘊藏在新人群中

這一兩年,我在社交和消費升級兩個方向上看得相對較多,如今新興90後、00後人群需要更好玩,更符合他們調性的平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其中有很多的機會。

社交

我一直認為,社交是每隔四五年就會出現大機會的行業。背後的邏輯其實還是人群的更替,新興人群在新的環境(包括網絡環境,手機硬件環境等)下,對於新的自我表達方式的訴求。

從QQ和微博最近的公開數據中也可以看出,QQ作為年輕人的熟人社交工具,目前用戶基本已經見頂,熟人關系鏈基本已經建立,所以年輕用戶的興趣交友需求需要新的平臺來滿足。其實在美國的青少年中,這兩年也有很多人已經不願意使用Facebook了,原因之一就是嫌Facebook不夠酷。

96c3061

*圖片來源:《企鵝智酷:2016年微博用戶研究》

另外一方面,微博卻出現了連續多個季度活躍用戶的上漲。可以看到隨著網紅經濟、直播等新的玩法的興起,用戶尤其是下沈在三四線城市的用戶被逐步喚醒並回歸。通過快手的飛速成長,也可以看出新興用戶群體的力量。因此,我們還是認為在這里會有大的平臺型的機會誕生,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如果能形成高密度的用戶關系和使用頻次便能夠帶來更好的社交交互體驗

消費升級

61bfe08

*圖片來源:《BCG波士頓咨詢:中國消費者洞察2016》

引用前段時間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的一篇報告,即使中國的實際GDP增速進一步放緩至5.5%(低於官方預期),到2020年,中國的消費市場仍將擴大約一半,達到6.5萬億美元的規模。18-30歲的年輕人口將占全部城鎮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他們的年消費增長率為14%——是上一代人(35歲以上)的兩倍。到2020年,年輕一代在消費總額當中的占比將由目前的45%增至53%。

這些年輕消費者大多成長在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財富不斷擴張的時代。他們沒有經歷過上一代人記憶中的經濟緊縮和困難時期,這也使得他們的消費意願更加強烈。

那麽問題來了,這些年輕的消費者有什麽不同?我在投資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兩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有調性的社區電商成為年輕人購物主要來源之一

現在許多90後都不用淘寶,因為在淘寶上購物時間成本太高,效率低且質量也參差不齊。他們購物時首先要求質量和功能要好,其次可能才是價格。因此許多細分的社區電商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這也反映了國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強烈訴求。

小紅書是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它一開始只是做了一些購物攻略放到網上傳播,結果發現女生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就從海外留學生人群切入做了一個社區APP產品。

不過要做一個社區就需要有一群共同價值觀的人和好的內容,並讓大家產生交流。因此小紅書就在內容端將整個社區的氛圍和調性引導為發現好東西和好的生活方式,而這種好東西和好的生活方式並不一定要有一個很高的價格。

由於小紅書內容做得比較好,很多留言也會問在哪里可以買,於是小紅書就開始考慮將電商作為自己的變現方式。剛開始主要是考慮從高頻需求切入,而高頻和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食品、美妝、護膚品等。

現在想來,小紅書在從社區向電商轉型的整個過程中,社區增強了整個產品的粘性,為用戶支付準備了很好的基礎;而電商對於整個平臺而言,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也進一步增強了用戶體驗,因此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所以,當小紅書加上電商以後,整個用戶量和銷售額增長非常迅速。

第二個變化:追求健康和體型美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

我們曾專門跑到上海高校去和高中生、大學生聊天,問他們錢主要花在哪里,讓人十分詫異的是排在第二位的居然是健康和健身,所以我們判斷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有了趨勢性的投資機會。

後來我們選擇投資了Keep,一方面是因為創始人王寧自己有過一段從180斤減到130斤刻苦銘心的減肥經歷,所以他能知道用戶的痛點在哪里。另外他做過產品經理,非常在意產品的細節,比如他知道這個課程的暫停按鈕應該放在什麽位置,課程的背景音樂要什麽感覺.....我非常相信一句話——對於用戶需求,我們永遠是發現者,而不是創造者。換句話說,CEO一定要先是自己產品的用戶

後來,Keep又將移動社交屬性和工具屬性相結合,用戶不僅將Keep視為健身工具,同時也將其作為運動社區。這使得Keep極具黏性, 因而90%的用戶願意在Keep上與他人互動,在社區中關註達人與其交流,並為好友點贊,社交分享屬性也為其帶來了高速持續的增長紅利。

投資這兩個案例也讓我明白,如今很多年輕的消費者已不再滿足於消費一個東西那麽簡單,除了實實在在拿到手的東西,還需要身份認同、群體歸屬感以及無與倫比的體驗。因此,一個品牌一定要找到它的差異點,不能人雲亦雲。否則,年輕人是不會買賬的。

3、警惕機會中的陷阱

這幾年,很多領域看起來都很有機會,但我發現那些被大家稱為機會的領域中往往存在著一些陷阱,在這里也想和你分享一些我在這方面的思考。

比如,移動互聯網出海。許多創業者把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模式複制到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等海外市場,然而這當中有很多人並沒有把這件事想得非常明白,只是在簡單地追逐新興市場的人口紅利,如今還想做出海的創業者需要先明白這兩點:

1)工具類APP出海的紅利期基本已結束。一些工具類APP是之前許多出海創業者熱衷做的項目,因為這些產品本身不需要落地,所以不用考慮線下的種種問題,只需要將自身用戶體量做得足夠大就可以了。

但是目前工具類APP出海的紅利期基本已結束,而且這種項目單純依靠廣告來變現的模式瓶頸也非常明顯,因為流量會越來越貴,當用戶達到一定量級想要再取得新的突破非常困難。

2)創業者在一開始就要將商業模式想得相對清楚。今天的投資人會考慮到你的商業模式,甚至要想到這個商業模式之下你到底能賺多少錢,值多少錢,機構退出的時候能賺多少錢。

所以如今你把產品做出來了,也有了用戶,但就是沒有找到商業模式,那我會認為你在一開始就沒有把這件事情完全想明白過

再比如,互聯網自媒體。現在大部分網絡自媒體大號的商業模式主要為兩種:一是廣告,二是電商。對於一個媒體公司,如果你只是靠廣告來賺錢,那它不會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因為廣告是一把雙刃劍,太多廣告會影響用戶體驗導致粉絲取消關註,所以一般情況下投資機構對於廣告模式都非常謹慎。

如果你是靠電商來賺錢也存在這三個問題:

1)如果你用公眾號賣產品,那你能夠賣的東西相對有限,因為這完全受限於你後臺的粉絲類型。比如你是一個母嬰號,就只能賣母嬰產品;你是一個汽車類的號,就只能做車的廣告。

2)投資電商公司的KPI與自媒體的KPI不同。試想把你當作一家電商公司來看,投資人會分析用戶獲取成本、留存、客單價、毛利水平等一系列指標,但如果是自媒體則是另外的分析思路。

3)你的購買用戶來自於公眾號粉絲,當公眾號粉絲增長到一定量級後,業務的增長就會出現明顯的停滯甚至下滑趨勢,公司估值也就到頂了,天花板非常明顯

當然,自媒體創業者也有將商業模式想得比較清楚的。比如同道大叔就是很好的IP探路者,他在線下開咖啡廳、賣玩偶,和別人合作出書、制作話劇,在線上賣星座相關的產品,形成了一種生態化的商業模式,由於變現渠道多元,所以其生命周期就會長一些。所以在不同業態下,商業模式也是不同的,但你越早想清楚就越好。

4、Lager than life

74c62a0

*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Knight)

最近,我在看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Knight)的自傳《鞋狗》,書中有一條建議——別管別人說你的想法很瘋狂,前進,不停就好。甚至在你達到目標前都不要想是不是要停下來,不要過多地關註目標到底在哪里

看到之後讓我很受觸動,隨著自己接觸的創業者越多,就越覺得創業真的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只有不斷向前沖才有可能抵達終點。

而這過程中創業者千萬不能忘了初心。所以我常常會問創業者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的公司五年後會變成什麽樣子?雖然這個問題聽起來感覺有點虛,但這反映了你創業的初心,即你到底想做一個什麽樣的公司。

我提這個問題也是想確認你到底有沒有想明白自己的定位。因為創業不是一件草率的事情,如果真的是天天在琢磨自己公司事情的人,就能很快給出回答。

同時你創業的過程中一定要分辨清楚你與投資人追逐的成功是否相同。其實投資人與創業者所看到的成功是不一樣的,投資人都希望能投出十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因為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若單個項目的回報不夠高就不足以支撐一個基金的回報;但是對創業者來說,只要是有真正需求的事都是值得做的,不是非得拿到風險投資才算創業,也未必一定要把公司做成十億美金的規模

因為每個創業者最終的理想和野心不一樣,也並非每一個創業者都有能力做一個十億美金公司的CEO。

而且,不同投資機構對什麽樣的公司能做成十億美金公司的判斷標準是不同的,投資機構進入的時間點不同,對項目的期望值也不同。所以,投資機構最終決定投或不投都是綜合因素考量的結果,不投你並不代表不看好你或這個方向,可能僅是在特定的時間點或估值下的決定

最後,將「Lager than life」這句話送給自己也送給前行的創業者們,回歸初心,做你內心真正認為有價值的事,比你的生活活得更遠大一些。

方法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18

新華社:中國證券業對外開放步履不停 面對競爭要有底氣練內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隨著中國金融業開放路線圖的明確,證券業開放正在進入深水區。近期,證監會表示,擬修訂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重新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修改內容包括: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統一外資持有上市和非上市兩類證券公司股權的比例,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放寬單個境外投資者持有上市證券公司股份的比例限制。

業界認為,中國證券業的發展一直在開放中前行,目前的發展階段已經有底氣面對逐步擴大的開放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在此過程中,中國證券業要提升內功,向高質量發展持續邁進。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先後曾有18家合資證券公司、45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2家合資期貨公司獲批。近年來,行業內機構“走出去”也邁出了重要步伐,中資證券基金機構在境外設立了57家子公司,期貨公司設立21家境外子公司,正在逐步建立和布局全球網絡。

事實上,中國證券業對外開放步履從未停頓。近年來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動作“頻頻”,令人印象深刻。近幾年,滬港通、深港通順利開通,境內交易所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易所積極開展務實合作。2017年6月,A股成功納入MSCI指數,促進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最近,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正式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參與全球定價的競爭力。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擴大證券期貨服務業開放是我國金融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證券期貨行業的實力已有長足的進步,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這是中國證券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底氣。”

與此同時,開放也必然帶來競爭。在競爭中不斷強化內功,是證券業必修的一課。外資券商擁有資本實力和成熟市場經驗,相對於國內券商存在一定的競爭優勢;從分項業務看,在主動管理的增量資管市場領域,外資具有豐富的業務經驗,會使競爭加劇,也對國內券商提出更高要求。

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已逐步推進的相關措施綜合考慮了改革開放大局和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自身需要,並為進一步開放預留了一定的過渡期。下一步,將統籌謀劃、協調推進資本市場全方位的雙向開放,需要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確保監管能力與對外開放水平相適應,使擴大開放和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相互促進。

一是完善制度體系,適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要抓緊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做到放得開、管得住,真正把國際頂尖的優質機構引進來,並把他們的激勵作用發揮出來。二是嚴格監管執法,倡導和發揚合規文化,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三是支持行業國際化發展,完善行業頂層設計,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四是監管人員也應及時適應對外開放需要,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優化知識架構,提升國際視野,為內外資公司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54

開發商馬不停蹄:“只要有利潤就會拿地”

雖然房企對市場紛紛表示謹慎,但是它們拿地的步伐並未變慢,主流房企拿地能力越來越強。

“我們拿地最重要的不是測算的利潤率,只要有利潤我們就會拿地,這個階段最重要的還是規模。”一位融創內部投資人士告訴記者。

不只是融創,其他主流房企同樣在拿地上馬不停蹄。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拿地金額超過100億房企共12家,同時,29家房企拿地金額超過50億。

拿地成為核心

從很多方面看,各個房企都把拿地作為了核心指標。

“我們今年拿地目標不低於三百億,各個區域都有。但是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這三部分。”禹洲地產董事局主席林龍安告訴記者。

旭輝集團總裁林峰表示,2018年旭輝將繼續增加土地儲備,儲備重點是地價回落的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拿地的關鍵是要發現城市最好的價值窗口期。例如,隨著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減少,旭輝會關註環京、環滬等都市圈的三四五線城市並展開布局。

“城市的價值窗口期不會一直打開,所以需要輪動投資,要像打地鼠一樣去拿地,去判斷城市窗口。同時也要敬畏規律,踏空不會死人,套牢才會要命,不選錯是重點。”林峰告訴記者。

“如果讓我來選投資房地產的城市,第一武漢、第二西安、第三成都、第四鄭州、第五濟南、第六怎麽排都可以了,合肥、杭州、天津等等都要排,一般城市昆明、昆陽、南寧、南昌,我看現在都不錯,當然北京還是有選擇性機會,廣州也有選擇性機會。”綠城中國CEO曹舟南表示。

按照綠城規劃,今年的投資預算從權益角度安排500多個,可能形成投資規模上千億。“這個我是比較保守說,當然有機會、有市場、有好的性價比高的地,我們可能要加大投資。”曹舟南說。

克而瑞統計數據發現,2018年前3月房企新增貨值超過100億的24家,其中碧桂園新增貨值898.8億。

“所有的房企都很缺投資條線的人,拿地是房企最重要的工作。”一位房企高管告訴記者。

對於房地產這樣的資源密集型行業,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就是土地、資金、人,因此這個階段資金條線、投資條線的人身價漲幅非常明顯。

“TOP20房企有一半都邀請我去面試,像旭輝、新城這樣的企業給到了我區域投資總監的崗位。”一位萬科區域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我天天都在出差,現在一二線城市難拿,大家都跑去三線城市拿地,都在爭取窗口期。”一位房企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克而瑞認為,從房企第一季度的新增貨值門檻來看,今年房企拿地節奏相比去年有所加快,1~3月新增貨值排行榜TOP100門檻約59億,於2017年全年新增貨值門檻的150億而言,基本達到了近四成。

百強房企中,從各梯隊房企的拿地集中度來看,房企分化現象持續,未來規模房企將會越來越強。其中,銷售金額TOP10的規模房企,自2018年以來新增貨值集中度持續增長,第一季度TOP10房企拿地集中度達55%,相比一季度銷售集中度,高出了9個百分點,未來TOP10強房企規模增速或將加大;另一方面,TOP31-100的房企新增貨值集中度均低於銷售金額集中度,規模增長將受限。總而言之,新增貨值與銷售金額仍高度集中在TOP20的規模房企上,未來房企“馬太效應”持續放大,強者恒強。

並購頻發

可以說,開發商都知道未來土地的稀缺性,除了以往的公開拿地,並購拿地也開始越來越頻繁,並購市場成為每家房企競爭的重點。

林峰表示,旭輝今年將加強並購能力,很多中小房企將會面臨淘汰,給了旭輝更多的並購機會。

“我們手上有大量現金,等著行業弱周期出現,很多房企就會扛不住,這樣我們就可以抓住時間開始並購。”福晟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國強告訴記者。

過去兩年,福晟並購項目107個,總貨值8100億元。目前,福晟集團在深圳就擁有土地儲備貨值逾3000億元,在鄭州福晟擁有土地儲備面積2萬畝。

2015年9月,福晟成立拿地飛虎隊,下設十支大隊,目前已經擁有300多名飛虎隊員。其中有8個區域大隊、1個支援大隊、1個機動大隊。

“8個區域大隊主要在我們已有的區域進行土地拓展,支援大隊位於總部,主要進行風險的預判,機動大隊主要拓展新的區域。”郭國強介紹。

禹洲同樣進行了多次並購,通過並購在深圳獲得大量項目。

“禹洲的收購跟目前市場上的收購有一點最大的不一樣。我們收購的90%以上的項目都是朋友手上的項目,都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是對禹洲比較了解的合作夥伴。比如我們年初收購沿海綠色家園,將近一千億的資產。但是我們15年前就合作了,一直到今年的收購,比如我們在金橋,有五個項目,但是五個項目全部是收購臺灣企業的,金橋那一塊的辦公大樓,都是用收購模式獲得的。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所以都是從合作共贏的角度,大家強強聯合的角度,這是禹洲能達到跟合作方共贏的最典型的案例。”林龍安說。

去年業績增長迅猛的景瑞地產,近期收並購也很活躍。3月1日,景瑞宣布完成對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9號院4號樓的一幢四層商業大廈的收購,代價2.8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約5768.35平方米。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認為,房地產行業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持續走低,為了維持發展速度和規模,房企通過並購以抵禦市場利潤下降和營業成本上升的困境,將成為更主流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60

美聯儲加息步伐不停中國不必亦步亦趨

本周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將再度舉行會議,並於北京時間6月14日淩晨發布議息結果。聯邦基金期貨顯示,2018年6月美聯儲加息25bp的概率為93.8%。

2017年3月、12月和2018年3月,我國央行都在美聯儲加息的當日相應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3月,我國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僅小幅上調5bp。因此,市場普遍預期2018年6月我國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可能跟隨美聯儲再次上調5bp。對利率上調的充足心理準備和5bp的上調幅度,使可能來臨的利率調整對市場而言似乎“無關痛癢”。

但值得註意的是,市場預期年內美聯儲還可能有2至3次的加息(含6月可能的加息在內)。而美聯儲的預測表明,到2019年美國可能仍處在加息周期之中。如果美聯儲加息的步伐不停,我國是否能始終保持與美聯儲同步的加息節奏?本文將從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經濟基本面、中美利差和控制宏觀杠桿率四個角度探討這一問題。

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

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2017年以來,貨幣市場利率持續高於公開市場操作利率,2018年以來雖有所收窄但仍有不小的利差,此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進一步收窄兩者利差,有利於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對貨幣市場利率的傳導作用。”由此可見,推動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一致是上調市場操作利率的出發點之一。

那麽,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之差收縮到什麽樣的水平才合意呢?我們可以從歷史數據中找到線索。在2016年上半年,即金融去杠桿開始之前,央行的7天逆回購利率基本上構成了DR007的底部。這是由於,如果市場利率低於政策利率,則表明市場流動性過於充裕,此時商業銀行更願意從銀行間市場融資而非向央行獲取資金,央行對銀行間利率的調控能力將顯著弱化。

2018年以來,DR007與政策利率之差最低為13bp。因此,如果市場利率水平維持不變,政策利率仍然有13bp的上行空間,這對應著2次幅度為5bp的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上調。如果政策利率上調幅度超過13bp,市場利率將面臨上行的壓力。

從基本面看貨幣市場利率

從基本面來看,貨幣市場利率的頂部或已探明。

第一,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走勢與全球經濟景氣程度密切相關,表現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領先指數對3個月Shibor有一定的領先性。而OECD領先指數自2017年12月以來持續小幅回落,反映全球經濟可能正在從景氣高點緩慢下行。因此,3個月Shibor利率上行的動力不足。

第二,中央銀行資產規模同比對Shibor有一定的領先性。4月25日央行降低部分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並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帶動央行資產同比增速從3月的6.6%下降至4月的3.5%。我們在5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年內或仍有降準的空間。而降準能夠降低央行資產同比增速,或將帶動3個月Shibor小幅回落。

中美利差的“舒適區間”是動態的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貨幣政策有必要追隨美聯儲調整以保證中美利差維持在合意的水平。然而,中美利差的“舒適區間”可能隨著中美經濟基本面的對比和政策意圖的變化發生改變,因此,我們需要以動態的眼光認識中美利差的“舒適區間”。

第一,中美經濟基本面的對比是支配中美利差變動的基本力量。2017年一季度以來,伴隨著美國經濟的回升和中國名義GDP增速的小幅回落,中美名義GDP增速之差有所收窄。在這一背景下,近期中美利差的收窄實際上是中美經濟基本面變化的客觀反映。

第二,盡管2018年以來中美利差顯著收窄,但人民幣升貶值預期仍然相對均衡。2018年5月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平均為69bp,較2017年12月的149bp下降約81bp,但5月1年期遠期人民幣匯率與即期匯率之差僅為0.11,處於歷史上較高的水平,銀行結售匯差額也相對較低,反映人民幣貶值預期不強。實際上,與其他新興經濟體貨幣相比,2018年以來人民幣的表現較為強勢。

此外,控制宏觀杠桿率也是過去一個階段央行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重要原因。2018年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杠桿取得階段性進展。”衡量金融體系內部杠桿的指標之一,金融機構股權及其他投資增速自2018年3月以來連續負增長。加之監管政策逐步完善,未來通過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來控制宏觀杠桿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整體而言,本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或隨美聯儲加息而再度提高5bp,但由於市場預期充分且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之間仍有一定差距,此次可能的利率上調對市場的影響不大。然而,目前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的差距僅能容納2次5bp的加息,而宏觀經濟指標不支持市場利率中樞上行,因此在未來的美聯儲加息進程中,我國貨幣當局可能不會每一次都亦步亦趨,而會根據國內經濟情況的變化自主確定合意的政策利率水平。

(郭於瑋系興業研究分析師,魯政委系興業銀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65

新政府總部 員工病痛不停

1 : GS(14)@2011-12-30 12:04:09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104&art_id=15938264
【本報訊】新政府總部不但發現可致命的退伍軍人症桿菌,有公務員工會接獲同僚反映,指趕開幕的新總部大樓仍在執漏和裝修,經常彌漫灰塵和天拿水味,令部份公務員皮膚感敏,或氣管不適,「條氣唔順」。毗鄰新政府總部、屬同一承建商的新立法會大樓,已要求承建商檢查供水系統及抽樣化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92

好不主席:「馬」不停蹄

1 : GS(14)@2012-02-07 22:21: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481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08

Webb哥今次真是爆晒那劉智遠不停在自造自刁的遊戲

1 : GS(14)@2012-02-28 22:40:47

http://webb-site.com/articles/muck2012p2.asp
2 : GS(14)@2012-02-28 22:41:30

下次主角應該是8202
3 : GS(14)@2012-02-28 22:42:18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3410
余小姐
4 : GS(14)@2012-02-28 22:43:34

原來下集講和記行、499...

We call on the SFC to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parties. The areas they should investigate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Were Joseph Lau, Vicky Yu, Frankie Ma and Kwok Ming Fai really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when they took a combined majority of COMG after the open offer in 2007, without a whitewash waiver under the Takeover Code?
  Was Vicky Yu really independent when she invested nominal amounts in two start-up subsidiaries of COMG, namely iKanTV and CNMHK?
  Was Vicky Yu really independent when she sold stakes in the start-ups to CPEC, Inno-Tech, Railsmedia and CNC, probably at a huge profit?
  Was Kwok Ming Fai really independent when he sold a stake in iKanTV to CPEC?
  Was Frankie Ma really independent when he sold Easy Time, owner of Ratio Knitting, to CPEC, for almost 8 times what he paid for it? Are he and Joseph Lau, both listed as contacts at JLIC, acting in concert to control CPEC?
  Why is Tanrich Securities so often the broker of choice for depositing shares received by "independent third parties" in consideration for these acquisitions?
  Who really owns or owned Executive Talent?
  Who really are Wu Ka Cheung (subscriber in the COMG creation), So Ka Yan (unlisted warrant subscriber), Wu Ling Yee (owner of Executive Talent) and Huang Gui Dong (owner of Target Smart). Were they really independent?
  Who owned Joint Fortune?
5 : GS(14)@2012-02-28 22:44:48

Joseph Lau grants options over CPEC shares

On 26-May-2009, Joseph Lau granted 18-month options to Galaxy Asset Management (H.K.) Ltd (Galaxy) and Provenance Place Co Ltd (Provenance Place) for 78m (4.94%) and 122m (7.73%) existing CPEC shares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200m (12.67%) at an exercise price of $0.18 per share, a 29% discount to the closing price of $0.255 that day (all figures after consolidation). No price for the grant of the options was disclosed in the announcement or in dealing filings, so we assume it was nominal, as a reward for some kind of service, but no reason was given.

The announcement did not disclose who owned Provenance Place, but a subsequent disclosure of interest shows that the owner is Eric Chan Man Hon (Eric Chan), who is a solicitor and consultant of Vincent T.K. Cheung, Yap & Co, which was legal adviser to CPEC from 2007-2010.

The announcement did not disclose who owned Galaxy, but we can tell you that it is owned by Joe Chan Man Fai (Joe Chan), who is the brother of Eric Chan. So the two option grantees are related. Galaxy advises several funds, including Galaxy China Deep Value Fund and Galax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Fund SPC. They subscribed for shares in Inno-Tech on 13-Jan-2010, and on the same day Galaxy Capital Ltd (now known as Odysseus Capital Asia Ltd), also then owned by Joe Chan, was awarded a consultancy contract whereby it would receive 10.74% of Inno-Tech if it introduced an acquisition of at least HK$500m, as detailed here. The consultant was also granted options to subscribe Inno-Tech shares.

Of the 200m CPEC options granted by Joseph Lau, Eric Chan's Provenance Place exercised 44m options on 6-Jul-2009 and sold the shares the same day at $0.353, cutting below 5% and making about $7.61m of gain (we assume the options were granted for a nominal amount). The shares were delivered by Oriental Patron Securities Ltd (Oriental Patron).

Another 58m options were exercised before the remaining 98m expired on 26-Nov-2010, of which 5m were exercised on 26-Nov-2009, 38m on 5-Aug-2010 and 15m on 13-Oct-2010. We can't tell you whether Galaxy or Provenance Place was the exercising holder, or both, as they each held less than 5% of CPEC.


陳文輝原來有個弟弟,又是搞財技
6 : GS(14)@2012-02-28 22:46:00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00506/00204_003.html
英皇集團地產部(物業發展及市務)副總經理余少洋稱,維壹暫有3名高層或關連人士購入單位,最新一宗為非執行董事胞弟購入一個中層戶,惟買家未獲任何優惠。據該公司通告顯示,獨立非執行董事陳文漢胞弟陳文輝,以金翼有限公司名義購入維壹中層B室,成交價1,135萬元。
7 : GS(14)@2012-02-28 22:48:13

一定要咁做啦,今日單伯樂音樂又是咁
Regulatory note: names of listed company counterparties are often insufficient to identify them. You might as well say "The Vendor is John Doe". Vague descriptions such as "Mr Chan is a merchant" don't help either - they are equivalent to saying "Mr Chan would rather not say what he does". Names of companies, without saying where they are incorporated, are not unique either, and are meaningless when they are private companies and their beneficial shareholders are not disclosed.

The Listing Rules should be tightened - for people, either publish a unique, permanent and verifiable ID number, or sufficient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to almost uniquely identify the person, such as a date of birth. For companies, require the name and domicile of the company,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l beneficial human owners owning 10% or more. This is not a privacy issue - if you deal with a public company, you should be deemed to accept the transparency that goes with it, and if you are hiding behind a nominee, then that nominee will have to take the risk of being identified and criminally liable for lying to the Stock Exchange and the SFC by claiming to be the beneficial owner.
8 : GS(14)@2012-02-28 22:48:41

Technical note: This was a connected transaction for COMG, because its CEO Joseph Lau was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owning 39.42%) of CPEC, so CPEC was his \"associate\". However, the amount involved was less than $10m so it was exempt from independent shareholders\' approval. If the loan balance (including accrued interest) had grown beyond $10m, then it would have become a non-exempt connected transaction. On the other side, Joseph Lau was Chairman of CPEC but he owned less than 30% (in fact 24.23%) of COMG so it was not his \"associate\" and this was not a connected transaction for CPEC.

呢單講到臭
9 : GS(14)@2012-02-28 22:51:43

http://www.comg.com.hk/chi/an_pdfC/LTN20100219269_C.pdf
蘇嘉欣
10 : GS(14)@2012-02-28 22:53:03

https://www.hkdnr.hk/whois/whois_result.jsp
Domain Name:  CPECH.COM.HK
Contract Version:   HKDNR latest version
Domain Name Commencement Date:   18-03-2009
Expiry Date:  18-03-2012
Re-registration Status:   Complete
Domain Status:  Active
Registrar Name :   Hong Kong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Company Limited
Registrar Contact Information:  Email: [email protected] Hotline: +852 2319 1313
Active variants  CDN Variant  Punycode
Inactive variants


Registrant Contact Information
Holder Name(English) (It should be the same as the registered/corporation name on your Business Register Certificate or relevant documents):   CHINA POST E-COMMERCE GROUP LIMITED
Holder name(Chinese):   中郵電貿集團有限公司
Address:  RM 1203, 12/F, THE CHINESE BANK BLDG., 61-65 DES VOEUX ROAD CENTRAL, CENTRAL, - - -
Country:  HK
Email:  [email protected]


Administrative Contact Information
Given name:  FRANKIE
Family name:  MA
Contact Chinese Name:   -
Organization name(English):   CHINA POST E-COMMERCE GROUP LIMITED
Address:  RM 1203, 12/F, THE CHINESE BANK BLDG., 61-65 DES VOEUX ROAD CENTRAL, CENTRAL, - - -
Country:  HK
Phone:  +852-25202782
Fax:  +852-25202032
Email:  [email protected]
Account Name:  HK2296130T


Technical Contact Information
Given name:  HOST
Family name:  MASTER
Contact Chinese Name:   
Organization name(English):   I-SYSTEM TECHNOLOGY LIMITED
Address:  UNIT 2918, 29/F., ASIA TRADE CENTRE, 79 LEI MUK ROAD, KWAI CHUNG
Country:  HK
Phone:  +852-35794258
Fax:  +852-31866705
Email:  [email protected]



Name Servers Information
Name Server 1:  NS1.UHOSTDNS.COM
Name Server 2:  NS2.UHOSTDNS.COM
11 : GS(14)@2012-02-28 22:53:38

https://www.hkdnr.hk/whois/whois_result.jsp

Domain Name:  COMG.COM.HK
Contract Version:   HKDNR latest version
Domain Name Commencement Date:   04-01-2008
Expiry Date:  04-01-2013
Re-registration Status:   Complete
Domain Status:  Active
Registrar Name :   Hong Kong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Company Limited
Registrar Contact Information:  Email: [email protected] Hotline: +852 2319 1313
Active variants  CDN Variant  Punycode
Inactive variants


Registrant Contact Information
Holder Name(English) (It should be the same as the registered/corporation name on your Business Register Certificate or relevant documents):   ECYBERCHINA HOLDINGS LIMITED
Holder name(Chinese):   光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Address:  RM 2508, 25/F, HARBOUR CENTER, 25 HARBOUR ROAD, WANCHAI, - - -
Country:  HK
Email:  [email protected]


Administrative Contact Information
Given name:  FRANKIE
Family name:  MA
Contact Chinese Name:   -
Organization name(English):   ECYBERCHINA HOLDINGS LIMITED
Address:  RM 2508, 25/F, HARBOUR CENTER, 25 HARBOUR ROAD, WANCHAI, - - -
Country:  HK
Phone:  +852-25202782
Fax:  +852-25202032
Email:  [email protected]
Account Name:  HK2034641T


Technical Contact Information
Given name:  HOST MASTER
Family name:  HOST MASTER
Contact Chinese Name:   -
Organization name(English):   I-SYSTEM TECHNOLOGY LIMITED
Address:  UNIT 2918, 29/F, ASIA TRADE CENTRE, 79 LEI MUK ROAD, KWAI CHUNG, N.T., - - -
Country:  HK
Phone:  +852-35794258
Fax:  +852-31866705
Email:  [email protected]



Name Servers Information
Name Server 1:  NS1.UHOSTDNS.COM
Name Server 2:  NS2.UHOSTDNS.COM
12 : GS(14)@2012-03-13 22:57:3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7135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10713042_C.pdf
Webb 哥講漏686、8006 同8041
13 : GS(14)@2012-03-13 22:57:5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1090202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10902140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82

內地股票跌不停 7月潮語「今天你銷戶了嗎?」

1 : GS(14)@2012-07-20 16:36: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20/16531773
「喂,今天到證券公司銷戶了嗎?」成了內地股民的7月流行語。據中登公司的統計顯示,最近兩月平均每天有超過1,500位股民銷戶離市,「發誓」與股絕緣。今年上半年共有22.22萬戶股民與 A股市場說再見。有股民慨嘆地說:「中國股市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每個股民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今天你銷戶了嗎?」
5月窮 6月絕 7月難翻身
5月窮、6月絕、7月難翻身,這是最近 A股走勢的寫照。這兩個月來股市更是持續下跌, A股市場在「跌跌不休」中屢創新低,使更多股民對股市失去信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 A股新銷賬戶連續兩月超過3萬戶,半年時間殭屍賬戶激增超600萬戶,而今年上半年共有22.22萬戶股民與 A股市場說再見。
南京一家券商經理說:「70後對股市信心崩潰,80後可開戶人已經耗盡,90後對股市不感興趣,沒有大量新增開戶就沒有大量新增資金入場。 A股何來牛市?」有股民說:「中國股市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圈錢市場!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最血腥的壓榨機!是政府權貴和利益既得者剝削人民的工具!」由於市場一片蕭條,內地證券營業部門可羅雀。
中國經濟網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7-20 17:51:50

今年多A股上完巿即走樣

好似夾當咁
3 : david395(4434)@2012-07-20 18:04:15

熊三貨在強人中
4 : david395(4434)@2012-07-20 18:04:41

那些人被ko了
5 : 健次郎(29109)@2012-07-21 02:21:06

査實都衰在幾年,好多人應輸到無知覺.
6 : GS(14)@2012-07-21 11:31:40

我都淡到無晒感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87

金賢重與女友為肚拗不停

1 : GS(14)@2015-02-25 16:49:20





韓國男星金賢重早前被爆翻撻去年被他毆打的前女友A小姐,女方更已懷孕十周。前日金賢重否認做爸爸,更指早已跟對方斷絕聯絡,又公開要求女方驗肚。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09

陳喬恩開工不停食

1 : GS(14)@2015-04-13 08:57:04

張智霖(Chilam)、佘詩曼及陳喬恩等人,昨日在澳門筷子基龍華茶樓拍攝新片《十月初五的月光》外景,首次到澳門拍港片的喬恩表示只在香港的電影中看到老式茶樓,更聽說這些酒家已買少見少,喬恩說:「叉燒飯好好食,我演啞女不用念對白,可以不停地吃。」阿佘笑言最近常到澳門,街坊又不停送食物。而Chilam在酒樓唱K,唱歌前還笑說:「盧海鵬試咪。」此外,片場更出現一幕驚喜求婚,據悉老闆的律師朋友馬子安特別安排女友Crystal客串一場戲,王宗堯和林芊妤(Coffee)更幫忙送花,最後馬子安跪地求婚成功。採訪、攝影:藍文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13/191100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