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槽廠:一款90後的實名吐槽娛樂社交產品長啥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0/147870.html

i黑馬:90後是當下極具創造力和顛覆力的龐大群體,無論是90後的產品創始人,還是一款令90後興奮尖叫的產品,都越來越被投資人看中。剛剛宣布獲得千萬元級天使投資的槽廠切的就是一群喜吐槽、愛自黑,且深受彈幕文化影響的90後。該產品的特性是:將高高在上的東西拉下神壇。創始人唐宜青希望把槽廠做成90後娛樂社交的一個入口。
 
\槽廠是一款針對年輕人的吐槽社交娛樂應用,它是在用戶UGC模式上傳圖片的基礎上,以彈幕吐槽代替傳統評論、點贊的創新社交模式。其創始人唐宜青希望這種“吐槽"傳遞的不是一種腹黑的負能量,而是引導一種樂觀的正能量價值觀,給年輕人提供一個釋放快樂的空間。
 
吐槽也是一種文化?在唐宜青看來,以勵誌文學、美女PO圖和心靈雞湯刷屏的社交產品已經飽和,微博和朋友圈是主場領跑者。而以陌生人或匿名社交為主打特色的產品也已風靡一時,其中以陌陌和秘密風頭最勁。但是,還沒有一款實名制的吐槽社交產品出現。唐宜青認為,是否對吐槽文化有深刻理解,是團隊做出一款預計產品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們的價值觀不能變,這款產品就是聚焦槽人,或者說有娛樂精神的90後逗比。”
 
槽廠的產品內核是以用戶自主上傳圖片為基底,但由於主打的是娛樂社交,為了與其他類別的圖片類產品區別開來,槽廠去繁從簡,將諸如濾鏡、評論、點贊等圖片社交應用慣有的功能一並摒棄,只保留了圍繞“吐槽”需求開發的核心功能。1.0版本的呈現方式為隨著評論時間彈出的吐槽條目直接呈現在圖片上,用戶以第三方即可登錄該應用,用詼諧、逗比的自黑或互黑等方式表達吐槽的需求,在娛樂的過程中完成社交互動。
 
近期,槽廠宣布獲得了真格基金、經緯創投以及天使投資人盛希泰的千萬元級別投資。唐宜青向i黑馬透露,早在她決定創業的時候,投資人就主動找了過來。唐宜青是資深時尚媒體人、傳媒大學新聞學碩士,2012赴南加州大學攻讀傳媒管理,2013年夏天中斷學業,決定回國創業。她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盡管曾在傳統時尚媒體任職多年,但在短時間的遊學過程中,她對互聯網創業又重新有了激情。
 
關於槽廠這款90後娛樂社交產品,我們聽聽創始人唐宜青是如何理解和規劃的。
 
以下是i黑馬與槽廠創始人唐宜青的對話。
 
Q=i黑馬
A=唐宜青
 
Q:槽廠的融資速度很快,這三個投資方是怎麽湊在一起的?
 
A:其實,當我決定從時尚集團出來創業時,他們幾個就決定投我了。那時候還沒有槽廠,我們當時只做了一款叫“橘子娛樂”的新媒體平臺。最早是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師聽說我要創業,我們聊了不到兩分鐘,他就決定要投我了。徐老師說:“王強跟我說,如果真格不投,他就自己投,所以,我不能放過你。”後來經緯創投的張穎也是好朋友引薦的,所以,這筆錢是投資人主動找過來的。
 
Q:融資金額是一千萬元?
 
A:一千萬元的金額是我自己提的。一開始,我想做一個娛樂新媒體平臺,當時我們有幾個視頻節目,我大概估算了下一年之內如果不盈利、光做產品需要的資金規模,就提了一千萬。當我開始著手做時,他們先給了我一兩百萬用作建團隊、找場地等前期籌備。
 
Q:為什麽想要做槽廠這麽一款應用?
 
A:槽廠的原型是”橘子娛樂“App里的一個功能模塊。在開發過程中,我發現程序員們積極性非常高,大家很愛玩。“十一”後,我仔細研究了下,突然覺得這個東西放在橘子娛樂里作為一個附屬太重了。跟產品經理勾兌後,我們決定將這個功能模塊單獨做成一個產品。
 
王強老師看了我們的兩個產品後,表示很看好,建議我加快研發速度。當天晚上,我們團隊就把產品的原型做了出來。由於圖片、彈幕這些基礎功能早已有沈澱,整個槽廠的開發只用了短短一周時間。
 
Q:你們的團隊有多少人是有互聯網基因的?
 
A:我們的團隊基本都是從百度、騰訊、寶寶樹、愛奇藝等互聯網公司的團隊里出來的。
 
Q:槽廠沒有像Bilibili平臺這樣的動漫內容做前期引導,用戶靠什麽來驅動?
 
A:我要做的不是內容平臺,而是一個社交平臺。槽廠的1.0版本可能還不太明顯,但我們其實和B站的區別就類似新浪微博和門戶的區別。槽廠是一個UGC產品,用戶自己玩。我們圍住的是一群逗比、敢於自嘲的人。我們通過先發掘用戶的需求,後期再做用戶關系的引導和沈澱,所以槽廠不會是一個重運營的產品。
 
Q:你第一步驗證的是“吐槽”這個需求是不是真實存在?
 
A:沒錯,核心的東西驗證之後,再通過叠代的方式去優化產品細節,找到更好地承載用戶關系的方式。槽廠上線第一天就有5%的海外用戶,可能比橘子娛樂的體量大。我覺得它是有趣、好玩的,就迅速扔到市場上去驗證。在前期1000多個內測用戶的體驗中,我們觀察發現,大家的活躍度和吐槽積極性非常高,這證明當初的思路是對的。

黑馬企業信息:

槽廠APP
 
創始人:唐宜青
 
成立時間:2014年9月
 
所在地區:北京
 
一句話簡介:實名吐槽社交應用
 
融資情況:獲真格、經緯和天使投資人盛希泰的1000萬人民幣天使投資


i黑馬點評:

 
這是一款圖片彈幕社交應用。號稱吐槽神器。該應用主要為熱愛自黑又深受彈幕文化影響的90後們打造,提供的是一個基於圖片的彈幕吐槽社交主場。你可以通過槽廠發布新奇有趣的圖片,並直接在圖片中打上你想吐槽的文字,和各路聰明機智的“槽友”一起,用彈幕轟炸這個槽點滿滿的世界,分享生活中的好玩瞬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51

一款台製App 紅到入鏡iPhone 6廣告

2014-12-29 TCW 它所製作的遊戲,讓蘋果(Apple)打出iPhone 6廣告時,以它的遊戲畫面當主視覺,被全球超過五億蘋果迷看到。十二月十日,蘋果電腦編輯從現有一百二十五萬件商品中,選出五十四個年度最佳精選應用軟體(App),它也名列其中,而且是唯一一家來自台灣的開發商。它,是四合願(Fourdesire),一個只有五個年輕人組成的公司,卻能在蘋果構成的紅海市場中屢屢勝出,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創新迎合蘋果形象設計團隊把遊戲變精品 讓產品夠精緻,但也夠實用,是很重要的關鍵。 「我和偉瀚(四合願程式設計師)是土木系畢業,他們三個都是台藝大(畢業),」四合願創辦人陳威帆這樣介紹五人團隊。不同於一般手機遊戲開發商以工程背景的員工為主,四合願的設計師比工程師還多。 「Apple他們就是比較喜歡這種小、精緻,然後創新這種類型的遊戲,」巴哈姆特手機遊戲編輯袁皓亭觀察,相較於Google選出的遊戲如「刀塔傳奇」、「神魔之塔」,背後都是資金雄厚的大型開發商撐腰;反觀蘋果,則在意選出來的產品是否符合公司本身「精品」的形象,也因此,注重美術和創新的中、小型遊戲開發商較容易獲得青睞。 打開手機,進入讓四合願入選的遊戲「Walkr」,深藍色的背景,遍布色彩鮮豔的星球,一艘由玩家操作的太空船,在星球周圍航行。畫工之細膩,「你說算是文創都不為過!」在遊戲界擁有二十年以上經歷、今年被Google選為最佳遊戲的奧可森創辦人王樑華如此形容。 製程比別人多兩個月逐字修整、配樂改過十版本 這群年輕人把遊戲當藝術品做。為了配合遊戲整體的「科幻感」,其他開發商都採用iOS內建的字體庫;四合願則是花錢買新字體,再一筆一筆人工修改每個筆畫角度、比例。光是中文、英文、日文三種語言,就超過一百個字元資料,這只是為了讓字體放在遊戲畫面裡,沒有違和感。 不只字體,連遊戲背景音樂也要講究。「音樂要有故事,不是很無聊一直在背景播,」陳威帆說,市面上的太空音樂過於虛幻,沒有劇情感。於是找了好友幫忙,以電影《瓦力》(WALL-E)音樂為參考,有了基本旋律後,慢慢加入摩斯密碼聲、電子音效,一段一段調整,光是一首歌就來來回回改過十次版本。 其實,多數應用開發商也知道產品要精緻才能吸睛,但常會卡在一個關卡:如果太精緻,就會耗掉太多記憶體,這會讓手機跑得慢。尤其,Walkr的遊戲規則在於計算使用者每天走路步數,將其轉換成太空船能量,用以不斷開發新的星球和星系。為了隨時計算使用者的走路步數,軟體必須二十四小時打開。但一旦使用記憶體過量,蘋果iOS系統會自動閃退(Crash log,軟體跳開關閉),計步功能即會立刻消失。 這群年輕人沒有妥協,開發初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好把閃退的原因挑出來,修改編碼,一條一條破解,將記憶體消耗量降低九○%,直到現在,仍在不斷調整。 在開發過程中,為了讓計步準確性提高,去他們的辦公室,會看到這個畫面:五個男孩一直在走路,他們把手機放在口袋走、拿在身上走,還綁在手臂上跑步……,嘗試一千多種影響手機晃動的可能。「(不同晃動)算出來資料不太一樣,」陳威帆說,一款手機遊戲平均製作期為半年,但四合願卻多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 這些,都是四合願為了產品精緻所付出的代價。但這群非本業出身的年輕人還做對了一件事:想到了所有的消費者,所以最後勝出。 遊戲行銷公司Pubgame資深專案管理蔡涵宇表示,Walkr將遊戲和「走路」綁在一起,讓使用者覺得玩遊戲的同時也完成運動目的,無形中獲得成就感。 軟體要所有人埋單運動結合遊戲,吸引非玩家 「以前人做遊戲,不會想賣給從不玩遊戲那群人,」陳威帆說。但四合願反其道而行,把這群不玩遊戲的人也納入目標受眾,以結合運動的主題,吸引非遊戲玩家;另外,再建立各式各樣的目標、競爭等遊戲機制,如星球開發數量、星球人口數等,黏住一般和重度玩家。蔡涵宇認為,「他們就是把生活的事件趣味化,可以推廣的對象是所有人。」 經過兩年努力,現在,四合願的遊戲每天最多能有二十、三十萬人下載,今年八月已達損益兩平,年營收預計可破千萬元。雖然,遊戲生命週期短,他們明年還要推出第三款遊戲才能持續成長。然而,他們這次成功切入的經驗,也讓我們看到,規模不是障礙,只要把產品跟消費者好好「做到位」跟「想到位」,出路,永遠都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32

Begin ONE:如何打造一款“懂人性”的智能自行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7/150030.html

黑馬說:當騎行成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騎行愛好者的需求都在逐漸趨向一致。體量小,極度貼近用戶,全力投入智能自行車這一細分領域,非常專註地做一款小而美、“懂人性”的智能自行車,成功幾率有多大?

文 | 張元奕



\Begin ONE是一款混合動力的智能自行車,創始人尹響林曾經是一個研發治療癌癥的醫療設備的工程師。之所以研發混合動力智能自行車,源於他的一次騎行體驗。“有一次我騎車去滇池,正常情況下來回騎行80公里沒問題,但是那次身體狀態不太好,騎不動,打車又遭拒載,最後只能推著車走回家。這次的經歷讓我印象極其深刻。後來我跟其他騎友交流,發現他們也經常遇到類似情況。我當時就冒出一個念頭,能不能研發一輛外形酷,想騎就騎,不想騎也有動力把人帶回家的智能自行車?”

這次經歷過後,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連續創業者,他當即決定,要做一款懂人性的、提升騎行體驗的自行車。得到家人的支持後,他開始招兵買馬,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等地四處尋找合夥人,只要是能聯系到的,他就飛往所在城市,跟每個人聊他的想法。終於在聊了120多個人之後, 在深圳找到了他的技術合夥人李斌 ,原中興光纖路由器的核心技術成員。


Begin ONE的誕生

對於創業者來說,timing決定一切,太急沒結果,太晚沒機會。在尹響林看來,當下是做智能自行車最好的時機。1,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構建了體系的基本設施。2,限,堵,擠。汽車的限牌限購導致一線城市大部分白領無法買車,並且一線城市的交通狀況堵車很嚴重,而公交系統又是人滿為患。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覺醒,人們更加追求健康、綠色的出行方式。4,萬物互聯,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是絕對的趨勢。對於基於人性理解的產品體驗的智能化是絕對成立的。5,今天的智能自行車市場相對空白,在這個領域做一個主打智能概念的智能自行車品牌在這個時間節點是非常合適的。

就這樣,在整個團隊的攻堅下,Begin ONE1.0版在去年10月份研發出來,但尹響林不滿意,所以沒有推出市場,2.0版於今年2月份推出,並於5月6日成功登陸京東眾籌,目前已經量產。


何為“懂人性”的智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部分人認為連app都沒有,Begin ONE叫智能自行車是不合適的。

但是,據了解Begin ONE的app其實已經開發到第三代,並做了大量測試,可是在產品推出時,技術團隊卻做減法,並沒有加入app設計。尹響林表示,智能自行車,它首先應該是一輛好車,其次再談智能。一款產品的功能太多,反而會讓用戶產生認知障礙,Begin ONE先減掉讓用戶感覺複雜的體驗設計,只將好的騎行體驗留給用戶,就是智能混合動力系統。

Begin ONE“懂人性”體現在,它需要逐步同用戶溝通,去理解用戶,然後再小心翼翼的加上那些所謂的智能設計,無論是數據分享,社區社交,LBS服務等等,逐步解決用戶體驗問題,然後不斷豐富、提升騎行體驗。

Begin ONE的智能體現在智能動力系統,智能騎行狀態識別、智能電池管理三個方面。智能動力系統即根據騎行者腳踏力的大小,智能識別輕型狀態,輸出不同等級的動力,能讓用戶騎行更舒適。智能識別騎行狀態主要體現在,能準確判斷用戶是在騎行或者在非意識狀態觸碰踏板,減少誤操作,這個算法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擬合數據模型。智能電池管理包含過充保護、過放保護、短路保護、過流保護、電池均衡、溫度保護。


一覽無余的產品細節

6月5日,Begin ONE舉辦了智能騎行論壇,尹響林在現場介紹了Begin ONE2.0的硬件配置和技術,相信外界一定有很多猜想:Begin ONE的配置以及混合動力技術是一個什麽概念?

Begin ONE智能混合動力自行車,是由十幾名研發和設計人員用了18個月的時間設計、開發、測試、供應鏈整合後,推出的產品。整車設計上,采用簡約流線設計風格,精致,素雅,無一絲雜色。 

既然是新鮮出爐的2.0版,那就要來說說喜聞樂見的零件。Begin ONE總體都采用了大牌子SHIMANO,但也是入門級的貨,因此,器材黨們可能要飄走。但是別急,考慮到混合動力,“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Begin ONE能夠給得出大廠的配置,這在市面上是相當可以的。

如果說Begin ONE在零件上有亮點的話,就不得不說車架、智能動力系統、電池和碼表。

一、首先說車架

車架,作為整車的龍骨,決定了整車的外觀,性能。1.在車架的選材上,Begin ONE選用航空鋁合金材料,這種材料強度和剛度性能優越,經過T6熱處理,抗張強度是遠遠優於其他鋁合金材料;2.焊接工藝上,采用“激光+MIG脈沖”焊接工藝,這種工藝能更好控制焊縫氣孔產生,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3.塗膜亞光烤漆工藝:保持美觀同時,具有非常好的耐熱性,耐腐蝕性;4.焊接和噴漆烤漆兩道工序間增加一道獨有工序:焊點打膩研磨。使得焊點接口平滑飽滿,更加精致。

二、動力系統與車身完美融合

為了適配整車簡約風格,Begin ONE的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反複琢磨,做了一系列創新,將動力系統和車身做了完美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電池和控制器如何放的問題。

1.水壺造型的電池,尺寸小到與礦泉水瓶大小相當,完全不像電池,但是續航能力非常棒;

2.牙盤型控制器,傳統的控制器是一個獨立的方盒子,放在車架上、車座下、後座上,無論怎麽放置,都感覺怪怪的,影響美感。 

設計師將控制器融合在牙盤之內,對於從事硬件開發的人大家都比較清楚,這個創新帶來的代價是很大的:牙盤重新開發模具;電路器件重新選型,重新布局,IPX6防水設計,散熱問題、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但是問題被團隊逐一解決。 

三、智能控制系統

在處理器的選擇上,控制系統采用了低功耗,高性能的雙核核處理器,這款處理器蛀牙用於高端轎車控制系統中,響應時間ns級。

在軟件算法上:BeginONE采用了2種獨有的控制算法。首先,FWVC矢量控制算法,這種算法有3個優點:1.讓電機有更好的靜音效果;2.電機啟動過程柔性平穩,3.能量輸出非線性非恒定,更加有效節能。其次,TSM混合控制識別算法,這種算法有2個突出優點:1.智能識別腳踏力大小輸出不同等級動力,並有效控制能耗;2.識別是否是騎行狀態規避意外的產生。

四、電池&碼表

這款電池重量1257g,體積750ml,體積和礦泉水瓶大小相當,但是容量達到208.8Wh,續航能力達到45KM以上,如此小的體積達到如此續航主要取決於3個方面:1.電芯選用進口單元鋰動力電芯,相對於目前電動車和電動自行車大量使用鉛酸電池,能量密度和放電倍率都更高。2.IBMS智能電源管理系統,延長電池使用使用壽命和利用率。3.FMVC矢量控制算法,能量輸出非線性非恒定,能夠更好的節能。

智能碼表是整個動力系統的顯示和操作界面,設計上簡潔風格,操作便捷。功能上包括里程顯示,速度顯示,水壺電池電量監控,及調速控制。


精準定位目標客群

據了解,Begin ONE在推出之前,曾做過一個產品打分測試,當時參與者達150人左右,並且測試者多數是不認識和無意識狀態下測試,結果只有5個人給了80分以下,其他都是85—95分之間。

基於此,對於Begin ONE的目標客群,尹響林說,“現在的人視精準定位為聖經,但我不這麽想,我認為好產品不需要定位。只要能滿足人的使用需求和其情感,能夠讓用戶看了心儀,用了尖叫,用了的天天想用,沒用的想去體驗,就有市場,因此只要會騎車的人,都將是我們的用戶。”

他很欣賞喬布斯的一句話,“用戶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他認為自己的產品首先解決的是豐富用戶的騎行體驗,因為人的體力有限,加之人性比較懶惰,沒有人想天天騎一身臭汗,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可以騎車去親近大自然,走得遠了,累了,有一個動力能把自己帶回來,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體驗,更人性化。

Begin ONE的售後服務是學習蘋果的模式,初期的售後問題主要是直接換新,後期會在各地建立形象店和體驗店,也可以做些售後服務,雖然初期成本會很高,但最關鍵的是要帶給用戶最好的體驗,產品本身是能表達感情、態度、信仰的。


挑戰與機遇並存

當久邦數碼創始人張向東離職去創業做自行車,當百度、小米、樂視等巨頭虎視眈眈布局智能自行車,當騎行成為新出行方式……自行車,已經被智能硬件的龍卷風吹到了風口上。尷尬的是,截至目前,宣布進軍智能騎行的公司,整車大都沒有量產。

面對競爭,尹響林目前最擔心的競爭對手是一些創業型公司,而非百度、樂視這樣的巨頭。他表示:“百度的智能自行車DuBike一直頗受關註,但並沒有產品上市。而張向東做的是城市自行車,複古的、小資風格的產品。李一男的小牛是一款電動摩托車而非自行車。”

對於有可能趕超自己的競品,他表示,“首先,做出一款智能自行車沒那麽容易。其次,做出來和做好是兩碼事,而我們現在已經實現大規模量產了。

智能自行車市場很大,目前不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無論是小米還是樂視,未來都要慢慢走,最核心的是公司的實力、研發能力,和根據市場變化的能力,慢慢的也會在產品形式形態上有一個差異化,但未來的差異化肯定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此外,還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每個新型產品在推向市場後,不可避免會被抄襲和剽竊,但尹響林說,技術是向前發展的,家信科技整個技術團隊未來還會有更多創新點。他對自己的模式有信心,並且成本控制的很好,這一點是最有競爭優勢的。

他計劃,未來3-5年能在中國創建自己的智能自行車品牌,成為智能自行車領域的領軍公司,並且希望打造輕型車輛的物聯網和互聯網接入平臺,構建大數據雲戰略系統,統一輕型車輛的硬件平臺,軟件平臺和服務平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元奕,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黑馬說:當騎行成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騎行愛好者的需求都在逐漸趨向一致。體量小,極度貼近用戶,全力投入智能自行車這一細分領域,非常專註地做一款小而美、“懂人性”的智能自行車,成功幾率有多大?

文 | 張元奕



\Begin ONE是一款混合動力的智能自行車,創始人尹響林曾經是一個研發治療癌癥的醫療設備的工程師。之所以研發混合動力智能自行車,源於他的一次騎行體驗。“有一次我騎車去滇池,正常情況下來回騎行80公里沒問題,但是那次身體狀態不太好,騎不動,打車又遭拒載,最後只能推著車走回家。這次的經歷讓我印象極其深刻。後來我跟其他騎友交流,發現他們也經常遇到類似情況。我當時就冒出一個念頭,能不能研發一輛外形酷,想騎就騎,不想騎也有動力把人帶回家的智能自行車?”

這次經歷過後,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連續創業者,他當即決定,要做一款懂人性的、提升騎行體驗的自行車。得到家人的支持後,他開始招兵買馬,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等地四處尋找合夥人,只要是能聯系到的,他就飛往所在城市,跟每個人聊他的想法。終於在聊了120多個人之後, 在深圳找到了他的技術合夥人李斌 ,原中興光纖路由器的核心技術成員。


Begin ONE的誕生

對於創業者來說,timing決定一切,太急沒結果,太晚沒機會。在尹響林看來,當下是做智能自行車最好的時機。1,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構建了體系的基本設施。2,限,堵,擠。汽車的限牌限購導致一線城市大部分白領無法買車,並且一線城市的交通狀況堵車很嚴重,而公交系統又是人滿為患。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覺醒,人們更加追求健康、綠色的出行方式。4,萬物互聯,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是絕對的趨勢。對於基於人性理解的產品體驗的智能化是絕對成立的。5,今天的智能自行車市場相對空白,在這個領域做一個主打智能概念的智能自行車品牌在這個時間節點是非常合適的。

就這樣,在整個團隊的攻堅下,Begin ONE1.0版在去年10月份研發出來,但尹響林不滿意,所以沒有推出市場,2.0版於今年2月份推出,並於5月6日成功登陸京東眾籌,目前已經量產。


何為“懂人性”的智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部分人認為連app都沒有,Begin ONE叫智能自行車是不合適的。

但是,據了解Begin ONE的app其實已經開發到第三代,並做了大量測試,可是在產品推出時,技術團隊卻做減法,並沒有加入app設計。尹響林表示,智能自行車,它首先應該是一輛好車,其次再談智能。一款產品的功能太多,反而會讓用戶產生認知障礙,Begin ONE先減掉讓用戶感覺複雜的體驗設計,只將好的騎行體驗留給用戶,就是智能混合動力系統。

Begin ONE“懂人性”體現在,它需要逐步同用戶溝通,去理解用戶,然後再小心翼翼的加上那些所謂的智能設計,無論是數據分享,社區社交,LBS服務等等,逐步解決用戶體驗問題,然後不斷豐富、提升騎行體驗。

Begin ONE的智能體現在智能動力系統,智能騎行狀態識別、智能電池管理三個方面。智能動力系統即根據騎行者腳踏力的大小,智能識別輕型狀態,輸出不同等級的動力,能讓用戶騎行更舒適。智能識別騎行狀態主要體現在,能準確判斷用戶是在騎行或者在非意識狀態觸碰踏板,減少誤操作,這個算法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擬合數據模型。智能電池管理包含過充保護、過放保護、短路保護、過流保護、電池均衡、溫度保護。


一覽無余的產品細節

6月5日,Begin ONE舉辦了智能騎行論壇,尹響林在現場介紹了Begin ONE2.0的硬件配置和技術,相信外界一定有很多猜想:Begin ONE的配置以及混合動力技術是一個什麽概念?

Begin ONE智能混合動力自行車,是由十幾名研發和設計人員用了18個月的時間設計、開發、測試、供應鏈整合後,推出的產品。整車設計上,采用簡約流線設計風格,精致,素雅,無一絲雜色。 

既然是新鮮出爐的2.0版,那就要來說說喜聞樂見的零件。Begin ONE總體都采用了大牌子SHIMANO,但也是入門級的貨,因此,器材黨們可能要飄走。但是別急,考慮到混合動力,“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Begin ONE能夠給得出大廠的配置,這在市面上是相當可以的。

如果說Begin ONE在零件上有亮點的話,就不得不說車架、智能動力系統、電池和碼表。

一、首先說車架

車架,作為整車的龍骨,決定了整車的外觀,性能。1.在車架的選材上,Begin ONE選用航空鋁合金材料,這種材料強度和剛度性能優越,經過T6熱處理,抗張強度是遠遠優於其他鋁合金材料;2.焊接工藝上,采用“激光+MIG脈沖”焊接工藝,這種工藝能更好控制焊縫氣孔產生,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3.塗膜亞光烤漆工藝:保持美觀同時,具有非常好的耐熱性,耐腐蝕性;4.焊接和噴漆烤漆兩道工序間增加一道獨有工序:焊點打膩研磨。使得焊點接口平滑飽滿,更加精致。

二、動力系統與車身完美融合

為了適配整車簡約風格,Begin ONE的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反複琢磨,做了一系列創新,將動力系統和車身做了完美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電池和控制器如何放的問題。

1.水壺造型的電池,尺寸小到與礦泉水瓶大小相當,完全不像電池,但是續航能力非常棒;

2.牙盤型控制器,傳統的控制器是一個獨立的方盒子,放在車架上、車座下、後座上,無論怎麽放置,都感覺怪怪的,影響美感。 

設計師將控制器融合在牙盤之內,對於從事硬件開發的人大家都比較清楚,這個創新帶來的代價是很大的:牙盤重新開發模具;電路器件重新選型,重新布局,IPX6防水設計,散熱問題、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但是問題被團隊逐一解決。 

三、智能控制系統

在處理器的選擇上,控制系統采用了低功耗,高性能的雙核核處理器,這款處理器蛀牙用於高端轎車控制系統中,響應時間ns級。

在軟件算法上:BeginONE采用了2種獨有的控制算法。首先,FWVC矢量控制算法,這種算法有3個優點:1.讓電機有更好的靜音效果;2.電機啟動過程柔性平穩,3.能量輸出非線性非恒定,更加有效節能。其次,TSM混合控制識別算法,這種算法有2個突出優點:1.智能識別腳踏力大小輸出不同等級動力,並有效控制能耗;2.識別是否是騎行狀態規避意外的產生。

四、電池&碼表

這款電池重量1257g,體積750ml,體積和礦泉水瓶大小相當,但是容量達到208.8Wh,續航能力達到45KM以上,如此小的體積達到如此續航主要取決於3個方面:1.電芯選用進口單元鋰動力電芯,相對於目前電動車和電動自行車大量使用鉛酸電池,能量密度和放電倍率都更高。2.IBMS智能電源管理系統,延長電池使用使用壽命和利用率。3.FMVC矢量控制算法,能量輸出非線性非恒定,能夠更好的節能。

智能碼表是整個動力系統的顯示和操作界面,設計上簡潔風格,操作便捷。功能上包括里程顯示,速度顯示,水壺電池電量監控,及調速控制。


精準定位目標客群

據了解,Begin ONE在推出之前,曾做過一個產品打分測試,當時參與者達150人左右,並且測試者多數是不認識和無意識狀態下測試,結果只有5個人給了80分以下,其他都是85—95分之間。

基於此,對於Begin ONE的目標客群,尹響林說,“現在的人視精準定位為聖經,但我不這麽想,我認為好產品不需要定位。只要能滿足人的使用需求和其情感,能夠讓用戶看了心儀,用了尖叫,用了的天天想用,沒用的想去體驗,就有市場,因此只要會騎車的人,都將是我們的用戶。”

他很欣賞喬布斯的一句話,“用戶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他認為自己的產品首先解決的是豐富用戶的騎行體驗,因為人的體力有限,加之人性比較懶惰,沒有人想天天騎一身臭汗,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可以騎車去親近大自然,走得遠了,累了,有一個動力能把自己帶回來,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體驗,更人性化。

Begin ONE的售後服務是學習蘋果的模式,初期的售後問題主要是直接換新,後期會在各地建立形象店和體驗店,也可以做些售後服務,雖然初期成本會很高,但最關鍵的是要帶給用戶最好的體驗,產品本身是能表達感情、態度、信仰的。


挑戰與機遇並存

當久邦數碼創始人張向東離職去創業做自行車,當百度、小米、樂視等巨頭虎視眈眈布局智能自行車,當騎行成為新出行方式……自行車,已經被智能硬件的龍卷風吹到了風口上。尷尬的是,截至目前,宣布進軍智能騎行的公司,整車大都沒有量產。

面對競爭,尹響林目前最擔心的競爭對手是一些創業型公司,而非百度、樂視這樣的巨頭。他表示:“百度的智能自行車DuBike一直頗受關註,但並沒有產品上市。而張向東做的是城市自行車,複古的、小資風格的產品。李一男的小牛是一款電動摩托車而非自行車。”

對於有可能趕超自己的競品,他表示,“首先,做出一款智能自行車沒那麽容易。其次,做出來和做好是兩碼事,而我們現在已經實現大規模量產了。

智能自行車市場很大,目前不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無論是小米還是樂視,未來都要慢慢走,最核心的是公司的實力、研發能力,和根據市場變化的能力,慢慢的也會在產品形式形態上有一個差異化,但未來的差異化肯定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此外,還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每個新型產品在推向市場後,不可避免會被抄襲和剽竊,但尹響林說,技術是向前發展的,家信科技整個技術團隊未來還會有更多創新點。他對自己的模式有信心,並且成本控制的很好,這一點是最有競爭優勢的。

他計劃,未來3-5年能在中國創建自己的智能自行車品牌,成為智能自行車領域的領軍公司,並且希望打造輕型車輛的物聯網和互聯網接入平臺,構建大數據雲戰略系統,統一輕型車輛的硬件平臺,軟件平臺和服務平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元奕,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NO.10《氣球大戰》

發行時間:1985-1-22

經典指數:★★★

異界的妖精通過五彩的氣球空降來入侵永恒森林,玩家扮演叢林中的勇士,利用手中的神槍來保衛森林。遊戲共有接近100個關卡,難度越來越高,挑戰無極限。彈藥有普通子彈、速射子彈、超級導彈、防禦之石。

NO.9《動物之森》

發行時間:2001-4-14

經典指數:★★★

動物森林是由任天堂EAD所開發制造的電子遊戲,於2001年在日本發行後,接著在2002年9月15日於美國發行的版本有新增的要素。遊戲中玩家生活在一個由擬人動物居住的村莊,展開各種活動。系列以其開放性著稱,並大量使用遊戲機內置時鐘和日歷模擬真實時間。動物之森於2005年11月23日在日本上市,並且加入了網絡連線功能,讓玩家們可以到彼此的村莊交流互動;銷售成績獲佳評。

NO.8《永恒的黑暗》

發行時間:2002-6-23

經典指數:★★★

本作是任天堂的第二方軟件商Silicon Knights(矽騎士)早在N64時代就策劃已久的恐怖冒險大作。於2002年6月23日在美國發布,2002年10月25日在日本發布。遊戲的劇情描述在宇宙創始之初統治地球的遠古人在數千年後蘇醒過來,以其神秘的力量瘋狂地進行破壞,想要把地球再次變回遠古時他們統治的那個年代。命運女神選出了各個時代的十三名勇者向遠古人發起挑戰,盡管他們可能會一一犧牲,但所有人的目的都是拯救人類。

NO.7《銀河戰士》(Metroid

發行時間:1986

經典指數:★★★★

7

任天堂曾經的另一位王牌制作人橫井軍平開發的射擊動作遊戲,同樣在1986年推出了首作,在開始時受到馬里奧系列和塞爾達傳說系列的影響,因此結合了兩者的要素,更在之後影響了中期的《惡魔城》等作品。讓遊戲界從此多了一個“Metroidvania”的專有名詞,專指在傳統橫版動作過關遊戲的基礎上加入可自由探索的2D沙盤地圖,裝備、道具和能力升級等RPG要素的特殊類型。

相比馬里奧塞爾達的級別,銀河戰士在日本自家反而不及歐美地區更受歡迎,主角薩姆斯脫下面罩後的瞬間更是讓第一次見到的玩家大跌眼鏡,而盡管在2010年後就沒有繼續推出新作,但依然被大量玩家時刻惦記著,並在任天堂的其他作品里客串。

NO.6《地球冒險》(Mother

發行時間:1989-7-27

經典指數:★★★★

6

最早的作品《地球冒險》於1989年日本上市,遊戲平臺為FC,原定於北美發售的英文版名叫“Earth Bound”,但之後因故取消發售。之後在SFC上的續作《地球冒險2》在美版繼承了這個譯名,反而讓《地球冒險》初代在美版成了“Earth Bound Zero”,是日版美版遊戲序號的差異的又一個典型例子。

和當時大多數日式RPG所不同的是,地球冒險系列並非建立在魔法、中世紀的世界觀下,而是將舞臺設置在現代美國,也讓這款遊戲在歐美有著特別的高評價,雖然一共只出了三作,在2006年就沒了消息,但迄今你仍能在不少歐美網站評選出的經典作品看到它的一席之地。

NO.5《星際火狐》(Star Fox

發行時間:1993

經典指數:★★★★

5

1993年在SFC上的《星際火狐》是任天堂首款嘗試模仿3D效果的射擊遊戲,也從此有些意外地成為任天堂持續多年的品牌之一,中途也曾經歷了各種波折,好幾款遊戲都在計劃後中止,讓這遊戲最大的支持者宮本茂未免失望。

宮本茂從不否定自己對星級火狐的偏愛,他表示“盡管在日本,最終人們還是越來越少關註《星際火狐》。但我們仍然會繼續把它做得更好,但願人們都能看到這遊戲的表現。”也許憑借他的堅持,這款遊戲今後還是會在幾年後繼續推出新作。

NO.4《大金剛》(Donkey Kong

發行時間:1983-7-15

經典指數:★★★★★

4

和許多偉大作品一樣,《大金剛》的誕生看起來也充滿偶然,任天堂原本希望用大力水手的形象制作遊戲。但遊戲問世後又受到環球影業的起訴,認為“金剛”(Kong)從形象到情節很明顯是抄襲電影金剛,實際上任天堂確實也就是這個想法,但最終任天堂打贏了這場官司,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和他們幾年後取得俄羅斯方塊的版權打贏官司一樣意義重大,改變了遊戲業可能的歷史。

NO.3《塞爾達傳說》(The Legend of Zelda

發行時間:1986-2-21

經典指數:★★★★★

3

1986年,任天堂在新發售的FC磁碟機上推出了第一款遊戲,初代塞爾代傳說,在傳統動作遊戲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解密要素,從此讓任天堂旗下又多了一個響亮的品牌,同樣在歷代主機上成為任天堂的重頭作品,截止到目前為止先後推出了二十多款作品,累計銷量超過五千萬套。

和馬里奧的普及大眾相比,塞爾達則收獲了更多的專業贊美,N64的《時之笛》成為Fami通史上第一個滿分作品,《風之杖》則延續了這一高評價,而扣除一些早年非任天堂自家作品的黑歷史不說,塞爾達系列也確實迄今保持著每作的高水準,明年我們也將迎來WiiU上的塞爾達新作,希望依然能不負期待。

NO.2《陽光馬里奧》

發行時間:2002-7-19

經典指數:★★★★★

屏幕快照 2015-07-14 下午7.48.10

《陽光馬里奧》是由任天堂在2002年發售的一款動作遊戲,在日本、美國、歐洲都有發售。2002年7月19日,闊別多年的馬里奧系列的最新作品終於在眾多玩家的期盼中順利發售。

故事就發生在一個小島上面,所有的關卡舞臺設計都非常貼切避暑小島的環境。有島上面居民生活的小鎮,村落甚至原始部落區,有現代化的海港,機場,有消夏小島所不可少的海灘,高級賓館,還有讓遊人留戀忘返的神秘峭壁,深海探險,甚至還有一座大型的水上樂園,小鳥飛,魚兒遊,關卡舞臺的存在感和親和力達到了馬里奧歷史上的最高峰。你甚至還可以和居民們發生互動,和他們交流,幫助居民,還可以在居民那兒打工。

NO.1《超級馬里奧》(Super Mario

發行時間:1985-9-13

經典指數:★★★★★

1

關於這個名字對於任天堂的重要性,相信但凡對遊戲有點了解的玩家就明白。1985年FC上的初代馬里奧開拓了任天堂的一代霸業,奠定了之後三十年的成功基礎,而1983的《馬里奧兄弟》則是他們最早作為主角登場的一作,當然如果追本溯源,1981年的《大金剛》里馬里奧已經出現原型了--總之從那之後,任天堂和馬里奧就從此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

從系列正傳到賽車網球運動會各種外傳,再算上跑去其他遊戲客串以及里面其他角色單獨挑大梁的作品,馬里奧各種相關作品達到百部以上,橫跨任天堂各代遊戲機,累計銷量超過五億套,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第一銷量遊戲系列,傳奇,時代,經典,任何贊美之詞用來形容這個系列都不過分,而我們也完全無法想象沒有馬里奧的任天堂會是什麽樣子。

總結:以上基本都是巖田聰所在位時期所開發出的最為經典的遊戲,任天堂作為一個百年老店跨三個世紀的歷史的一部分,我們都應該記住任天堂和這些遊戲的名字。不管未來的任天堂將否變革,這些名字的價值永不會消失。

文章為原創,作者楊博丞,如需轉載請與微信號zzyyanan授權


不可思議!一款百萬人下載的遊戲居然是高考落榜生所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7/151027.shtml

幾名高考落榜生是如何做到僅用十天時間就開發出一款到目前為止最為火爆的產品,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之高的下載量。對此i黑馬記者專訪《球球大作戰》制作人“三石”團隊。

i黑馬:你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是什麽一種狀態?一群年輕人在一起做事兒,吵起來聽誰的?

三石:最初我們是有1個專職服務器,1個客戶端。意見不統一那是經常的,但所幸總體方向大家都比較認同,對於爭論最後還是都聽我的了。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人,看準了這個方向,就是一股勁,過程中確實有很多之前完全預料不到的困難,這個項目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不為過,還好最後我們堅持下來了。

i黑馬:高考落榜後,怎麽沒想著繼續讀書,而是創業去了?

三石:我高中時很偏科,數學能考學校前三;但英語卻很不好,所以高考結果可想而知。當時我父母的想法是讓我出國讀書,但我幾個特別愛玩遊戲的朋友卻攛掇我一起創業。回過頭來看,這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左是按部就班,向右則是奮鬥,搏一把。我比較慶幸的是,自己做了一回主。當時,我們每家湊了點錢,一共幾萬塊開始創業。

i黑馬:這款遊戲的靈感來自於哪里?

三石:早期PC端上的遊戲還沒泛濫的時候,有款大魚吃小魚的休閑遊戲,可謂風靡一時,無論老少都很喜歡,當時就很想做一款這樣的低門檻多受眾的遊戲,直到最近真正有機會來嘗試。

其實,一開始想做一款MMO性質的鬥魚遊戲,大家各自有個魚缸,類似開心水族館可以培育各種魚類,不同的培養方式可以衍生不同的戰鬥能力,戰鬥的時候就是派出你手下合適的鬥魚去打架,然後我就覺著把玩法搞複雜了,提高了門檻路子就不對了。索性就保留兩個點,大吃小+多人聯機,於是就有了《球球大作戰》。

i黑馬:你覺得這款遊戲的競爭力如何?不怕被大團隊或者公司取代了嗎?

三石:其實這款遊戲的門檻並不低,所以我們不同意這是一款低門檻的互聯網產品。特別是要解決在手機上,近百人同場景實時競技的技術難題。最近這樣的產品很多,我們體驗了一下,沒有一個操作體驗和抗卡頓比我們做的更好。我們四個人,在現在這個階段之所以拒絕資本,是因為我們想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目前來看,我們的遊戲已經跟玩家之間建立起很強的黏度,玩家之間的互動效果也很好,我們未來想在這一點上多下點文章,把這款遊戲打造成一個具備社交屬性的全新互聯網產品。

i黑馬:現在開始考慮盈利了嗎?

三石:首先,這里我還是要說,《球球大作戰》並不是一款低門檻的遊戲。如何實現盈利,目前我們還沒有想那麽多,只是想讓更多的人可以體驗到我們這款良心產品,可能後面的版本,我們會做一些低值消費內購系統。當然,這些都還沒有確定。

i黑馬:被媒體和資本關註之後,怎麽處理這些關系?

三石:成名目前還為時尚早,暫時沒有想過,因為現在正是我們積累資本的時候。錢的話,掙的要有意義、分配的要有意義、支出的要有意義。

ebef7a4c1c23f3a042c11ce1a2470370

遊戲介紹:《球球大作戰》是一款非常“簡單”甚至有點“無聊”的小遊戲,該遊戲和《Flappy Bird》很相似。玩家通過觸摸屏幕來控制一個球的運動和變化。每個人都化身為一顆獨特的球,大球吃小球,努力生存下來就是唯一目標。20分鐘一局的遊戲很有可能會反複上百次的重新開始。玩好“球球”,依賴的是玩家的運動認知、註意力集中和手眼協調能力。遊戲操作足夠簡單,遊戲本身卻又足夠難,適合碎片化的娛樂習慣以及自虐型的壓力釋放模式,與《Flappy Bird》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遊戲結果對於自我挑戰的迅速反饋,可以刺激玩家不忍釋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微信號zzyyanan授權。


怎麽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產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2/151243.shtml

一提到蘋果的產品,所有人能想到的就是,設計非常漂亮,產品品質很高,用戶體驗極致,每一款新品都足以讓用戶炫耀。而蘋果的產品之所以有蘋果的獨特味道,是由以喬布斯為首的頂級設計師團隊賦予的。是的,從ipod開始,蘋果產品的味道就一直讓消費者念念不忘。

從小米開始,到樂視,國內創新產品一直都在學習和趕超蘋果,但他們都沒有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新品,高性價比成為這些產品最經典的標簽。

然而,有一家創業公司,矢誌要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產品來,而不是光靠性價比去拼。創始人知道,要達成這個目標,最好是找到當年一起跟喬布斯鑄造蘋果傳奇的設計師。是的,找到Robert Brunner,蘋果前設計總監。

他是朱晴波,伊利諾伊大學的計算機博士,矽谷大數據的創業先鋒。曾經創立的數據公司“Pattern Insight”被全球最大雲計算公司VMware高價收購。他是Robert Brunner,作品在過去的30多年里已成為無數品牌的標誌性設計,包括Adobe (軟件), Beats by Dre(耳機),Barnes & Noble(書店), Polaroid(眼鏡), Square(美國移動支付公司)和 Williams-Sonoma (家用產品專賣店)等。他一手培養的Jonathan Ive(喬納森•伊夫)更是當今蘋果最重要的設計師。

當這位執拗的計算機博士與瘋狂的設計師因一款異想天開的產品連接到了一起,什麽樣的化學反應會在中間迸發?對設計的偏執會造就一個什麽樣的團隊?他們到底想幹點什麽充滿理想主義的事兒?本期i代言《創始人說》邀請更多科技CEO朱晴波來講述,怎麽做出一款有蘋果味的產品。

01.jpg

▲左四為更多科技董事長趙浦,左五為Robert Brunner,右三為更多科技CEO朱晴波。

 

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這是一種信仰。

當時我是負責整個設計團隊,在設計這個問題上,我給自己提的一個要求是,絕對要做超一流的工業外觀,要讓每一個人看到這個秤的第一眼,就能被其中的匠心所打動。因此,從一開始我們的設計就盯準了全球頂尖的公司。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來梳理歐美的一流設計公司,最後將目光鎖定在Robert Brunner所成立的Ammunition公司。這個公司無論是從設計理念,還是戰略執行,都極具前衛眼光。Robert Brunner本人曾是蘋果公司的設計總監,如今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e的前老板。離開蘋果後,他創辦了ammunition,一如既往致力於有靈感的設計。對於Robert Brunner天才的產品設計力,紐約時報曾花大版的筆墨進行過報道。

02.jpg

要請這種世界級的大師出山,來為我們這樣一個初創團隊做設計,想起來有點天方夜譚。全世界每天求著Brunner做設計的人絡繹不絕,可他眼光挑剔,並不輕易接單。我們能成為其中的幸運兒麽?事實證明,我們不但是幸運兒,而且是受到天使悉心照顧的幸運兒,故事是這樣的。

懷著忐忑的心情,我和趙浦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心情很複雜。對於Brunner,我們懷有敬畏和尊重,想到合作的可能,很興奮很激動,但另一方面壓力巨大,不知道我們的團隊能不能得到認可。

03.jpg

他們的辦公室在舊金山的繁華地段,離海邊有3分鐘的路程,周圍環境舒適而安靜,辦公室里的設計更是讓人一眼難忘。三層的挑空,純白的整體色調,時而松散時而緊致的空間,地毯、沙發、茶幾、臺燈、壁畫隨性地那麽一放,顏色明麗卻不嘈雜,LOFT式的休閑就那麽任性地體現了出來,仿佛所有的思想和靈感都可以隨時對話,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無限的可能。

04.jpg

見到Robert Brunner,我們就老老實實地談到公司的規劃,理念,想做出一個什麽樣的產品。其實,我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要圍繞健康和母嬰,死摳每一個痛點,用優雅和完美去改造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讓中國的媽媽們生活得更精致更有幸福感。Brunner越聽越有興趣,當他聽到這款產品要異想天開地為胎兒稱重時,他興奮地大呼Amazing!我想,不止我們的產品理念及家庭健康領域讓他興奮,中國獨特的市場也吸引著他,當然,還有我們的靠譜也深深吸引了他。就這樣,他答應為我們的產品提供設計。

在他看來,一個品牌並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品牌,更是一位“藝人”,一個大家都能信賴並津津樂道的形象,就像“槍與玫瑰”,熱情不失雅致。我們取名“MO”,也正如他對於品牌的追求,用“More”承載更多的可能,用“Morning”承載更多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雙方的討論正式拉開了帷幕。Ammunition的每個設計師都很senior,專業且獨立,各抒已見,有問題全盤拋出,頭腦風暴,爭辯討論,沒有問題就進入下一個環節,大方向明確後就獨立完成各自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05.jpg

短短幾個月,產品的設計方案就出爐了,簡直可以用驚艷來形容,但同時,我們陷入了困境。這樣的產品能做得出來嗎?

More承載著更多的可能,不可能最終會因匠心變得可能。從這一天起,故事變成了從紙面到桌面。

為了將“MO”的品牌設計語言與產品融為一體,秤的中間有一塊圓形的鏤空。秤屏與秤體分離,仿佛秤盤中間的部分飛身離開變成了渾圓的秤屏,方便觀看數字。鏤空的周圍是一圈呼吸燈,唯美的燈光會與不同的狀態自動匹配。呼吸燈需要跟秤盤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完美地結合到一起。秤腳和秤盤一體成形,避免頭發、灰塵進入影響精準。

這樣的設計帶來的難點有三:

一、中間鏤空後如何承受180公斤的稱重標準,什麽樣的玻璃能實現?

二、如何保持呼吸燈和秤盤在一個水平面?

三、一體式的設計如何夠高精度的稱重傳感器以足夠的彈性空間,而又不會給傳感器帶來拉力或者壓力?

對於第一個難題,為了找到合適的IOT玻璃和能做出這種效果的玻璃廠,我們最多的時候一天跑了六個城市,工程師開玩笑說以後要是不幹技術了,可以去當司機,日行千里,車盤子打得可溜了。

終於,在一個小玻璃廠,我們找到了合適的玻璃和創新的技術,沿著圓形中空部分斜開角45%,保證導電率的同時,呼吸燈和秤盤得以平齊。

在保證秤體傳感器空間時,我們的工程師一遍又一遍地改布局,一個坑一個坑試錯。我們在工廠旁邊租了一個房子,工程師就天天撲在這個問題上,從早捯飭到晚,一個月沒回家,硬生生把這個難題啃了下來。

當時真的是苦逼得要命,可現在想起來,還挺美好的。懷著那麽點小理想,死磕那麽點小細節,跟著了魔似的,在一次次的突破中團隊就變得更強大了,覺得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一年過去了,這款渾身蘋果範兒的產品終於出來了。趙浦那異想天開的點子,給媽媽肚里的胎兒稱重,總算是實現了。

06.jpg

一個好的公司就是願意並且能夠去執行一些偉大的想法。Robert Brunner從一開始就在見證我們這個初創團隊一點點創造奇跡,在設計理念上不講究不盲從。就在幾個月前,他提出要和我們戰略合作,並做我們的首席設計師。這是他第一次出任中國公司的首席設計師,我想,這真是對我們團隊最好的認可。

 本文為i代言原創作品,嘉賓為更多科技CEO朱晴波,由蒲鴿采訪並整理。版權為i代言所有。

 


樂視今天發布了一款50萬元的電視,還有千元手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7/152538.shtml

導讀 : 與上次的樂視超級手機發布會一樣,賈躍亭再一次將蘋果作為靶子,猛烈開火。

     i黑馬訊 10月27日,北京五棵松體育館,樂視掌門人賈躍亭戴著墨鏡、穿著賽車服、騎著智能自行車登場。相比於上一次發布的三款手機,這一次,樂視發布了兩款新品:樂視手機“樂1S”和樂視電視“uMax120”,分別售價為1099元和49.99萬元。不過樂視汽車沒有出現,據了解,目前還在工程樣機階段。

與上次的樂視超級手機發布會一樣,在發布會開場,賈躍亭再一次將蘋果作為靶子,猛烈開火:“隨著時代的發展,蘋果要顛覆自己,蘋果自己不顛覆,就由我們來顛覆。”在賈躍亭看來,蘋果已經脫離了這個時代,沒有內容庫、沒有大型互聯網應用、生態封閉都是蘋果的弱點。不過樂視今日發布的手機並沒有太多突破,從其命名可見,只是樂1的升級版。而樂視電視反而引起了很多關註,其售價高達49.99萬元。

手機:發布樂1S,售價1099元

這一次樂1S手機雖然是樂視1的升級版,不過賈躍亭總結了四大亮點:全金屬、無邊框、樂鏡指紋識別、雙3G。

64269256830477074

樂視新機采用的是聯發科處理器,內存上為3GB RAM和32GB ROM的內存組合。賈躍亭豪言,“樂視從來不做2GB內存的垃圾手機”,而市面上絕大部分手機都還是2GB內存手機。

系統上采用的是EUI5.5,新一版的UI系統做了兩個方面的創新:改良性創新和革命性創新。在改良性創新方面,半年時間收到了20萬用戶的反饋,實現了九個系統級優化。革命性創新方面,賈躍亭認為,“UI的革命先從桌面開始,桌面的革命從桌面平臺化開始。”而EUI5.5這一次的創新表現為意識流交互、內容桌面化、桌面平臺化三個方面,打破了視頻、短信、日歷的邊界,打破日歷、便簽、郵件的邊界。桌面平臺化將開放給第三方開發者,開放給用戶,可以隨意定制。打通了應用與應用之間的邊界,可以隨意切換視頻內容。

賈躍亭曾在4月份的超級手機發布會上,生造了一個晦澀的概念:生態化反。根據賈躍亭自身解釋,生態化反包括打通app與app,app與UI系統,通過生態化反讓UI成為生態與終端的交互樞紐,讓體驗不再向硬件和平臺所妥協,才能把簡單還給用戶。目前看來EUI5.5已經在朝著這方面的發展.

屏幕上采用的是in-cell屏,相比於傳統的gff工藝,in-cell比樂1的亮度提升樂28%,樂1S亮度500nit,采用樂彩屏。屏幕尺寸為5.5吋,采用全懸浮設計,屏幕懸浮0.2mm。無邊框ID方面,寬度為74.2mm,顯示邊框比樂1減少0.2mm,。

樂視1S機身重169g,攝像頭1300萬像素,相位對焦0.09秒。支持移動、聯通、雙卡雙待雙4G手機,支持type-C充電。“充電5分鐘,通話3.5小時。”賈躍亭在充電方面也不忘借用友商的宣傳廣告。

這次新機另外一個亮點是采用了全金屬機身,其在之前的海報中直指友商手機,後者采用的是塑料機身。

樂1S的定價為1099元,將於11月3日在樂視商城和京東商城同步首發。而樂視第一代超級手機的銷量並沒有詳細透露,只在PPT中顯示超百萬臺。而樂1S方面,賈躍亭希望銷量在今年突破300萬臺,明年突破千萬臺。

樂視電視: 售價49.99萬元,為土豪定制

相比於樂1S,賈躍亭顯然更加重視樂視電視的發布。他專門邀請了李小璐、孫紅雷、馮侖揭幕。

200026421491718325

這一次發布的樂視電視UMax120,尺寸120吋。賈躍亭透露,這款電視只為人生贏家和商務用途。樂視電視已經將於手機打通,電視能夠直接當手機屏幕。

電視的參數方面,分辨率為3840*2160,亮度800nit,對比度4000:1,幀率120Hz。據悉,樂視電視采用的是量產加定制的模式,從10月28日開始接受認證和定制。

樂視汽車:尚在工程樣機階段

賈躍亭解釋樂為何做這麽久依然看不到產品,他表示樂視汽車從來不走捷徑,都會采取非常艱辛的模式:從頭做起。自己從頭研發,從芯片做起,完全從零做起,讓樂視的垂直生態產生化學反應。

樂視汽車負責人丁磊透露,樂視汽車目前已到了工程樣機階段,下一個是生產試制階段。而對於樂視與阿斯頓馬丁的合作,只是“全方位的合作”,並沒有透露過多信息。

周航:易到用車和樂視的合作在4月份已開始

10月18日,樂視控股官方公告稱,樂視汽車即將和易到用車達成股權收購交易,樂視將以大約7億美元入股易到,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並擁有控股權。樂視汽車控股後,易到公司所有管理層股份繼續保留;公司依然由周航及管理層來運營;同時,樂視會給易到帶去全新的生態模式,會註入大量可觀的生態資源和生態型人才。

今日在樂視的新品發布會上,易到用車CEO周航專門透露了雙方合作的細節。在他看來,未來的出行專車只是一部分,更大的汽車共享經濟還有更多的市場和空間。“專車競爭非常激烈,已經強烈感受到,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務上的支持,完全需要融入到體系中去,生態中去,單打獨鬥效率是有問題的。而且樂視從414做手機開始,我們就覺得要跟樂視走在一起了。隨著樂視汽車戰略出臺之後,雙方的合作更加有了想象空間。易到用車與樂視的合作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賈躍亭也認為,現在的競爭已經由點對點的競爭進入到鏈條對鏈條,生態對生態的競爭時代。簡單的價格戰不是一個正確出路。

這一次樂視的新品發布並沒有太多的驚喜,不過,賈躍亭和周航共同宣布了“生態專車”的計劃,這是樂視對易到用車控股之後的首個合作舉動。據賈躍亭“劇透”:未來的生態專車將會是免費的。在生態的商業模式下創造一種免費專車。周航表示,越來越相信免費專車越來越有可能。生態專車是真正免費的,不是噱頭。至於是不是噱頭,周航表示將專門開發布會闡述生態專車。

對於普遍關心的生態專車如何做到免費的問題,賈躍亭也沒有具體闡述,不過他舉例描述了一個應用場景,樂視1S的前一萬名的用戶,將會拿到1099元易到用車的用車券,這整個市場步入生態專車的第一步。

樂視網今日披露第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3.75億元,實現凈利潤3.77億元。賈躍亭本人也質押了5億股股票,用於樂視生態業務的發展投入。


大樸網進軍智能設備,做了一款千元枕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3/152639.shtml

導讀 : 止鼾癥由枕頭、枕邊設備、APP構成,枕邊設備可以通過對用戶鼾聲的個性化學習,分辨和識別每個人不同的鼾聲,並根據鼾聲分貝和頻率,對枕頭發出“指令”,做到15秒內止鼾。

11月3日,家紡電商大樸網宣布進軍智能設備領域,推出首款睡眠設備——智能止鼾枕,市場售價999元,京東眾籌的價格為899元。其創始人兼CEO王治全透露,該價格已經將研發成本、模具成本視為沈沒成本。

目前大部分的睡眠類智能設備中,也都有自主檢測、心跳統計、睡眠時長等等數據產生,不過只是停留在發現問題,卻未能解決問題。“絕大多數的打鼾是由於睡姿形成喉部擠壓而產生。”王治全說。其止鼾枕的工作原理也正是基於此,枕頭內置了六個氣囊,枕頭與旁邊設備連接,該設備通過識別鼾聲的分貝和頻率,判斷大腦的哪個區域引起鼾聲,進而通過充氣調整人的睡姿。

據介紹,止鼾癥由枕頭、枕邊設備、APP構成,枕邊設備可以通過對用戶鼾聲的個性化學習,分辨和識別每個人不同的鼾聲,並根據鼾聲分貝和頻率,對枕頭發出“指令”,做到15秒內止鼾。

“不是消除打鼾,只是減少打鼾。”王治全強調,這款枕頭能夠減少80%以上的打鼾時間。

根據大樸方面透露的數據,中國鼾癥的患病率18.4%,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不斷上升,61-70歲的鼾癥患病率高達28.6%,而睡眠呼吸暫停的患病率為3.1%。每五個成年人中有一個人打呼嚕。如此龐大的市場和痛點也是王治全進入該領域的重要因素。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睡眠健康數據,一二線城市中想要改善睡眠的人群願意投入超過2000元的成本。

大樸創始人王治全是庫巴王創始人,這是其第二次創業項目,目前已經完成AB輪融資,定位為貼身紡織品,主營茶品包括件套、巾類、內褲、襪子、拖鞋等8大品類。據悉,大樸網目前已經積累了50萬用戶,年銷售額過億。


參賽者變身創業者,這名肄業生做了一款酷炫機器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203/153061.shtml

導讀 : 這是一個神奇的物種。它能分解為一個個小球,像樂高玩具一樣,根據模塊組合成任意形狀。它搭載了一條機械臂,一個移動相機,通過手機控制,能上山下地,救災探測。

i 黑馬 12月3日 蒲鴿 報道

這是新一代機器人——模塊機器人的雛形。正如細胞分裂、分化、組合,最後構成人體,模塊機器人通過大大小小的球狀體,按照不同方式排列組合,最後構成不同用途的機器人。

楊健勃的“cellrobot”(細胞機器人),正是時下新興的模塊機器人中的一款。2015年7月,Cellrobot完成200萬美金Pre-A輪融資。

休學創業兩次遇貴人

楊健勃的創業可以回溯到2013年10月。當時,楊健勃參加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挑戰杯大賽,憑借細胞機器人拿下全國一等獎。彼時,楊健勃大四,已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只不過,在學術研究和商業化開發上,他選擇了後者。

在比賽現場,點亮資本合夥人李翀找到楊健勃。兩人談興很濃,從模塊化的應用場景,到未來智能硬件的趨勢。李翀鼓勵楊健勃盡快成立公司,將產品繼續做下去,並表示願意提供資金支持。楊健勃心動了。

很快,100萬天使輪到賬。楊健勃和他的小夥伴辦理了休學。2014年3月,公司成立。

不過,一直專註於技術,對於公司運營,楊一無所知。就連什麽是天使投資,他還專門百度了一下。李翀是PPlive的聯合創始人,成立點亮資本後主要關註硬件、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已有不少成功投資案例,如:波奇網、友加、People Square聯合創業辦公社等。李翀投資楊健勃,正是看中楊的團隊實力和模塊化產品的未來前景。

藍馳創投合夥人陳維廣,是楊健勃創業路上遇到的第二位貴人。

2015年7月,藍馳創投領投了Cellrobot200萬美金Pre-A輪融資,主要用於其團隊擴張,設備更新和產品叠代。

當時,向細胞機器人伸出橄欖枝的投資機構不止藍馳一家,但楊健勃最終選擇藍馳,正是看中藍馳在投後能夠匹配的各種資源。

藍馳對楊健勃團隊最大的幫助除了資本,更多在於供應鏈。這是所有硬件團隊最大的坑。從設計、開模、生產再到修改,但凡沒有經驗,必掉坑里。對於Cellrobot,藍馳為其匹配了大量供應鏈資源,並指導團隊在每一個重要環節不出差錯,使得這支初創團隊從開模到原型機少走了彎路。

陳維廣甚至給出了投資人視角的想法和建議。他認為先定位娛樂機器人,將產品推向消費市場後,再根據反饋進行叠代。等技術進一步成熟,再考慮產品的其他應用場景。

楊健勃聽從了意見。日前娛樂機器人即將試產,2016年上市。對於這款腦洞大開的玩具,玩家可以任意重組模塊,通過手機控制,拼接出上百種不同的構型,實現不同的功能。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機器人。

細胞機器人的喜憂

楊健勃的細胞機器人分為三個部分:Heart,cell和X-Cell。

Heart是整個機器人的神經中樞,內置CPU、電池和通訊,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通過Zigbee協議與Cell和X-Cell進行溝通。一個機器人只有一個Heart。

Cell是基本的構成模塊,每個cell有8個連接面,可自由拼接,組成不同形狀。整個機器人的動力則來自球體的旋轉:每個cell由上下兩個半球拼接而成,半球可以旋轉,以此帶動整個機器人動起來。

X-Cell可以看做是機器人的附加模塊,包括車輪、攝像頭、射燈、夾子等,以便實現不同的功能。未來,X-Cell還將持續增加功能模塊。

通過與手機相連,手機可以控制整個機器人的變形和運動。

然而,這里既有未來的希望,也有隱憂:信心在於,細胞機器人特有的多樣性(指形狀可以百變,可以自定義)和可替換性(指某一個模塊出現故障,可以卸下或替換,不影響總體功能)在未來應用場景廣闊,無論是航天科工,還是日常生活,都將匹配多種應用場景;憂慮在於,機器人太過靈活多變,很難在某一方面達到專業效果,譬如攝像比不上運動相機,做機械臂又比不上專業機械臂。

在模塊機器人領域,目前已經推出消費級產品的是美國的MOSS,以兒童教育為切入口,主打益智玩具市場。而在中國,這樣的模塊機器人還是一片空白。楊健勃並不打算去填補這塊空白,他把目光首先瞄準了國際市場。

坎坷的國際化之路

好在美國已有Moss的成功,對於這些新玩意的接受度更高。所以,Cellrobot一開始將主打市場定位海外。而資本也從Pre-A輪開始,為其搭建VIE結構。

為了打通國際化市場和資源,楊帶著團隊,申請入駐HAX加速器。HAX是全球智能硬件領域最有名的加速器,在幫助初創公司制定戰略、優化供應鏈及渠道,尋找潛在合作夥伴等方面優勢顯著。不過,HAX的入選條件苛刻。

經過層層篩選,2014年7月,Cellrobot成功入選,成為當期唯一的中國項目。當然,也是唯一沒有任何國際市場經驗的團隊。HAX創始人Benjamin戲稱Cellrobot是“一群畢業於中國常青藤的創業者們”。

為了在國際市場更多露臉,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Cellrobot在kickstarter上啟動眾籌。這是楊健勃的一次試水:所有版面、視頻、文字、策劃均由自己團隊完成,沒有借助任何外力。他要看看自己團隊在國際運作方面到底需要怎麽練功。

12月2日,眾籌結束,效果並不理想,預定的7.5萬美金的眾籌金額沒有達到。楊健勃告訴i黑馬,他們正在準備第二次眾籌。這支剛畢業的年輕隊伍,打算用這種不斷試錯的方式,摸清未來的方向和做法。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