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藥股之我見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9.html

在所有板塊中,醫藥股的資訊不對稱似乎是最嚴重的。前兩天發改委發出了降價令,要求1300種抗生素、心血管病藥品降價。投資者對這類消息的本能反應就是重大利淡,於是所有醫藥股齊跌。和發改委限煤價相比,前者的傳導機制是很直觀的,但限藥價的情況應該就比較複雜。

其實這裏有三個環節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第 一個環節是限價的種類。為什麼是降抗生素、心血管病藥品? 將來還會否擴大?去年12月,發改委已經出了一次降價令,當時是涉及一百多種藥品,也是針對抗生素、心血管病藥品,但當時只限單獨定價藥品(如果是藥廠的 原研藥,可以單獨定價),而這次還包括了一千多種的統一定價藥品。

一種說法是中國醫生濫用抗生素嚴重,鐘南山說中國人平均用量是正常的兩倍。如果是這樣,發改委為什麼要“嚴打”抗生素藥?應該是反過來才對。

發改委的降價範圍,到底怎麼考慮,恐怕要專業人士才能知道。但市場不會如此考慮,例如剛剛上市的金活藥業,主要產品是川貝枇杷膏,很明顯在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是限價對象,但也要无妄陪跌。

第 二個環節是零售價和限價之間的關係。這裏也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限價的1300種藥品,如果限價是高於目前零售價,那可以說是毫無影響,例如在去年12 月的限價令中,聯邦藥業的兩種主打藥也榜上有名,但實際上當時發改委的限價高於市場價,等於沒有影響。但是限價令公佈當天,聯邦藥業還是要跌去9%。 前天聯邦藥業公佈盈喜,去年盈利升1.85倍,但現在也要陪跌。

然而,要知道這1300種藥品的市場價和發改委的限價差額是多少,恐怕只有醫藥業人士才知道。而這個問題如此關鍵,是因為醫藥板塊和其他民生板塊不同,一家醫藥公司的盈利很可能就是來自一兩隻主打產品(想想瑞輝的偉哥)。

最關鍵的是第三個環節,藥品的出廠價和零售價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非真正的內幕人士不能回答,因為涉及大量的黑幕,回扣,可以說是行業的最核心秘密。曾有媒體報導,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達到十倍,而中間環節大部分是被醫院,藥店分銷商吃去。“以藥養醫”,這本來就是中國醫療制度的體制性問題。

如前所述,發改委的限價對藥廠盈利的影響,恐怕除了藥廠自己,別人永遠也無法知道的。但肯定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影響巨大。自從2007年以來,發改委其實已經出過27次藥品限價令,如果是有效的話,醫藥行業也不會是那樣的暴利行業了。

發改委限價是否就表示醫藥股沒有前途? 當行政力量幹預市場運作,粗暴限價後,整個行業就此一萎不振,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尤其是那些高PE的所謂暴利行業。醫藥股會否是個例外?

一個參考消息是,內地記者根據已經公佈的330家A股年報十大流通股變動情況,發現對政策瞭解最透徹的社保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增持最明顯的板塊是醫藥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4

回水落台

 2011-3-3  NM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週三推出他以為是任內最佳的預算案,怎料馬上變成史上最差的預算案,年度盈餘雖近千億,竟不退稅、又無壓抑樓價辣招,還要花二百四十億,硬注資到市民無法即時受惠、但基金佬年年淨袋四億管理費的強積金!

唔識嘢的曾俊華還亂噏:「退稅會引致通脹。」又講大話:「三大黨叫我不退稅。」甚至把下年度可供應的兩萬個住宅單位誇大至四萬!

乜都出齊的預算案,怎騙倒市民?不僅同僚高官不支持,甚至中央亦非常擔心預算案會被否決,引起憲制危機。全城狂插,原本企硬的財爺終在週一跪低,轉軚表示大幅修改預算案;但經此一役,可見財爺無政治判斷、又不懂財政預算,快快回水,速速落台!

剛過去的週末、週日,政府總部「客似雲來」,示威團體由早到晚一隊接一隊:基層、中產、公務員工會聯合會、政黨紛紛踩場。團體之多,堪比○三年七一前民怨沸騰的境地。

市民怒火已驚動中央,北京怕當年拉倒董建華的七一,今日再在港重演。由於許多團體已表明會出席下週日「三‧六大遊行」,北京為免再有數十萬人上街,下令特首曾蔭權盡快擺平事件,包括要求一直企硬的曾俊華改動預算案。

另外,中央也囑愛將、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幫忙降溫。曾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深得紀律部隊人員的愛戴,現在棄官從政,自組新民黨,也有不少退休紀律部隊人員入黨。葉太日前便公開表明,不贊同警隊參加遊行,認為紀律部隊隨時要執勤,以及維持社會安寧,「如果他們都上街,的確會給人錯覺,以為香港好不穩定。」

吹大土地供應

市民對預算案怒火先由樓市燒起。曾俊華去年十一月提出特別印花稅,打擊短期炒樓,持有不足一年轉讓要徵收一成半印花稅等措施,反令盤源短缺,樓價乾升。市民期望預算案再出辣招,怎料曾只玩弄數字,製造假象。預算案指:「下一年度的私人住宅土地供應估計將可提供三萬至四萬個單位,遠高於每年平均二萬個的工作指標。」

曾的下屬、負責土地政策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馬上踢爆今年賣地可提供三萬五千四百個單位,當中只有主動賣地的九幅住宅地、西鐵上蓋項目、港鐵三個鐵路上蓋項目,及市建局兩個市區重建項目,是政府可以控制,單位總數只得一萬九千三百個。

林鄭形容上述數字是「實牙實齒」,但承認「遠水不能救近火」。有政界中人私下亦慨嘆:「曾俊華無理下面提供嘅數字,以為『吹大咗』條數就可壓抑樓市。」

民主黨李永達直指財爺講假:「這個數字只是反映未來三至四年每年可建的單位數目,但政府可控制得到的住宅供應,包括拍賣、招標,只得一萬個單位,低過每年兩萬個單位的目標,依家發展商一定好開心。」

樓市非理性亢奮

預算案壓抑樓價的招數完全無料到,一眾地產股靠穩無甚反應,三大發展商恒基、新地及長實亦老實「唔俾面」,隨即派發價單,為週六、日賣樓做好準備。恒基發售貨尾上環尚賢居、新地開賣屯門掃管笏的星堤、長實以屯門青山灣單幢樓海譽截擊,宣傳費都慳番,但最意想不到的,是長實還突然開賣大圍名城二期盛薈。

去年十一月,在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這辣招打擊樓市後不久,長實推出名城二期盛薈,結果淪為炮灰,首推三百多個單位只賣出二百多個,平靜數個月後今次捲土重來,誓要一Q清袋。表面上,盛薈的平均呎價七千至八千元,與去年十一月開售時的價格相若。但透過提供多個優惠,包括即供樓價可減百分之五;不用二按者,樓價額外再減百分之四點七五。買家持貨半年不轉手,回贈百分之二,一年內沒轉售又再贈樓價半成。在左扣右折下,共減樓價一成有多,結果部分單位呎價低至六千多元。這個「街坊價」,甚至低過二手呎價八千元的名城一期。

據長實職員透露,李嘉誠想在兔年開出第一個紅盤,故搶閘趕過新地的星堤,以低價開盤吸客。一名經紀透露:「長實同我哋開咗好多次會,俾個訊息係一定要賣得晒!」在當日賣樓的紅磡都會國際商場外天橋、港鐵站內外,經紀已經開始守候,築起人牆撈客。商場內更是人頭湧湧,示範單位的人龍一度要兜圈,最少要排逾半小時。示範單位內更加「逼狹」,一個不足一百呎的廚房擠了十多人睇樓!雖然發展商於下午五時才開始賣樓,但一眾準買家於午後已紛紛到場等候,各大餐廳食肆都被代理行「包場」,坐滿等候簽約的買家。餐廳內的準買家被各大傳媒瘋狂拍照,顯得甚為不耐煩,亦不敢行開,就是怕搶不到單位。

買多間溝貨

今次低價招徠,各路買家空群而出,其中以長線投資者最踴躍。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向傳媒表示,今次以平價開盤是「為人民服務」,但其實在分派單位時,長實的取向是「為投資者服務」。單位先分予大手買家,而買夠四個單位的買家亦可以優先揀單位,有多組投資者買入一梯四伙掃貨,真正有需要的用家只好等抽籤決定命運。

本來玩開港島區舊樓的投資者楊氏夫婦,這次亦過海「湊熱鬧」,楊先生說:「樓市仲有排升呀,我早幾個月以百幾萬,買咗幾間北角渣華道附近舊樓,四、五個月咋,升到二百幾萬呀!上個月個經紀氹我一百七十五萬賣咗,點知近日又升到二百萬,真係呻笨!」楊氏夫婦今次以八百五十二萬買入一個約一千二百呎的大單位,呎價七千一百元;處於興奮執到寶的情緒下,楊先生說:「遲吓政府會推出好多細單位,呢啲大單位愈來愈少o架喇!」今次預算案會推出土地並限制只可興建細單位,楊先生遂預料逾千呎的大單位會更渴市。

亦有內地買家在紅磡火車站出閘後,即走過就在對面的都會國際商場掃貨。在內地做生意的洪先生,帶同兩個深圳朋友搭直通車來港掃樓:「價錢咁平,我哋本來打算買五個,不過睇完示範單位,覺得間隔普通,所以買住兩個先。我兩個朋友一早做咗投資移民啦,買嚟等佢哋啲小朋友將來嚟香港讀書定居!」據知有溫州幫一炮過買入二十個單位;而各區換樓客,在普遍市區樓呎價已過六千元下,亦趁機賣去升值不少的舊屋換入新樓。

最搞笑是有買了名城一期的買家,並不抱怨發展商愈賣愈平的策略,反而想買二期「溝貨」,例如以九百多萬元,購入一個四房單位的何太。她曾於去年以呎價九千多元購入名城一期自住,「今次開價平咁多,心理梗有少少唔平衡o架啦,想買多間收租,當溝淡番囉!」她見財爺在預算案中未有出招,隨即扑槌購入單位,「買位置啦,位靚永遠唔怕賣唔出嘅!唔通而家仲天真到想搵到三、四千蚊呎嘅樓咩?」而姐姐買了一期單位的客人葉小姐,亦以約七百八十萬元,購入二期二座高層A室的三房單位。她興奮說:「發展商賣得好平,價錢好抵,家姐之前買咗名城一期,而家呎價平咁多,我都買番間嚟投資收租呀!」結果盛薈首推的二百五十個單位,本週日一晚內沽清,本週一再加推一百七十個單位,以原價推售。而在港島區的尚賢居則賣出六十多伙,開價每呎八千元以上的星堤賣出三十二伙,而海譽則賣了十多個。

二手焗上乾升

二手市場則繼續旺場,來自台灣的張小姐,在預算案出台後的第二天,已經與母親到沙田第一城睇樓,張小姐在香港和台灣已有物業,眼見香港樓市愈升愈有,便趁預算案「無料到」出動,並打算用三百萬買樓收租。「我持有的物業都在升值,我有看預算案,它沒有政策影響房價,所以現在應該是時候買房子。」張小姐說。

當日張小姐看了第一城一座及十六座幾個中層及低層單位,五百四十四呎已升至三百二十萬,平均呎價要六千元以上。睇樓期間,經紀以台語向張小姐推銷,一心以家鄉話作攻勢,但原來張小姐並不熟悉香港樓市,更反問記者現況。「你(記者)中肯一點,請問這個單位算便宜嗎?房價還會升多少?」張小姐連第一城有港鐵站也不知道。「現在現金貶值呀,股票風險又高,買房子好像保值一點!」張小姐回應說,她還會考慮買美孚或黃埔的單位。

只升不跌現況反常

自去年十一月十九日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政策,希望打擊炒家後,短線炒家的確絕跡二手市場。樓價在新措施後雖曾出現極短暫輕微調整,但隨着「死雞貨」被吸納,新買家為免繳一成半印花稅,多作長線持有,令二手的放盤供應大減,政府出招愈幫愈忙。去年出招前,沙田第一城有一千個放盤,其中可隨時睇樓,通常由炒家放出的鎖匙盤有一百二十個,但出招後放盤減至八百個,鎖匙盤更減少至只有三十個。其中有萬多個單位、放盤五百個的黃埔花園,只有八個鎖匙盤,其他的都是試價唔憂賣的用家或收租客,區內逾百個經紀的「搶食」情況可想而知。

上星期五黃昏,是平日買家睇樓的黃金時段,但記者來到交投一向活躍的美孚新邨時,發現經紀們都坐在鋪內打電話。「依家有客無盤呀!我哋間鋪十個人,每日都打超過五十個電話俾業主,睇到佢哋租約到期,就氹佢哋唔好續租,猛話到晒價!」一名經紀說。

一眾過往撐起成交的短線炒家,在印花稅打擊下不是封盤放租,就是索性不入市「短休」。以往他們入市後,賺少少便放售,務求貨如輪轉,結果撐起大量屋苑二手成交,亦令買家有「筍盤」可執。現時這批炒家絕跡,放盤者只剩用家或長線投資者,結果盤源急跌;但由於現時利息超低,通貨膨脹,又多了人買樓收租自用,結果出現成交萎縮但成交價乾升的「反常」現象。業主亂開高價,買家亦要接受。

例如上週四,記者往青山公路屯門區的中原地產放蛇睇樓,經紀都呻道:「唉,一條鎖匙都無,唔係我唔想做你生意,係啲業主個個封盤唔肯賣。你有無興趣睇海譽?」記者往另一間經紀行,該經紀亦同樣找勻整個鎖匙箱都無匙,唯有致電一名住在附近,手持十多個海景花園單位收租的師奶炒家周太一試。周太開放其五座七樓B單位予記者參觀,記者表示有興趣,向她查詢價錢,怎料她十分緊張地說:「吓,我呢個盤只租唔賣o架!其餘手頭上單位都唔賣住,呢區單位買少見少,一定會再升。」

怕無貨買定先

在記者追問下,她才願意放售其中一個單位,但卻開天索價,她說:「十三樓嘅一千一百呎單位,價錢三百八十五萬元,呎價三千三百元咋,好抵吖!成個青山公路都無盤喇,有都要五、六千蚊呎,你要快啲喎,我俾一日半時間你。」現時海景花園同類單位只需二百八十萬,若周太單位如願賣出,則又創屋苑新高。

買家怕樓價愈升愈有,都急急腳入市再算,情況毫不理性。家住黃埔的何小姐,今年一月以一百九十六萬高價,買入天水圍嘉湖山莊景湖居高層一個五百七十六呎的單位,原來是準備十年後退休用!「因為單位對米埔,個景好靚,所以我無還價,睇咗一次就買。」何小姐表示,當時沒有留意同類單位只造一百六十多萬。「咁嘅景二百萬樓下唔多,第日可能搵唔到o架!收住租先,過幾年退休咪搬入去住囉。」

現時樓價已超逾九七高峰一成多,所以放賣的成交通通報喜,有賺無蝕,情況為過去從未遇見。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便批評,曾俊華一連串打擊樓價的措施是「頭痛醫頭」,就去年增加額外印花稅措施,他表示:「佢有個錯誤嘅假設,以為樓市升係因為短線炒家,但短線可以變長線,佢哋可以唔賣啲單位,用嚟出租,令市場供應仲少咗,價格上升。」

他預計香港樓價最少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升幅,他說:「現時香港樓價仲有得升,原因係美國長債息口依然係歷史低位,聯儲局早前開會,為咗紓緩通縮壓力,會繼續保持低息環境。去年有傳美國年底退市,但最終又推QE2,可能有QE3,所以究竟美息幾時加,時間好難估計。」但他認為樓市亦非無隱憂:「當然美國無可能長時間低息。另一方面,中國通脹問題繼續,中央宏調力度加大,減少貨幣供應,令熱錢減少流入香港,都會影響到樓價。」

政府出招長實對着幹

政府想出招為樓市降溫,但長實賣樓手法卻出位踩界,往往視「出招」為無物,地位「超然」。

踩界事件簿

提供二按

政府於去年8月,收緊$1200萬以上豪宅及非自住物業按揭成數至6成;同期長實卻為馬鞍山天宇海買家提供10%二按;於去年11月,政府再收緊按揭成數至最低5成,長實今次賣盛薈,卻提供20%二按,首2年免息免供,借埋錢扶買家上車。

低息優惠

金管局去年底發出指引,最低按息應在H(HIBOR)+ 0.7%,或最優惠利率P (Prime)-3.1%。長實新盤海譽於上週開賣前,放風指有多間金融機構可為該盤提供H+0.65%或P-3.2%按息優惠。

供息不供本

08年長實賣將軍澳首都,為吸引買家即供,提供36個月延期還本優惠。優惠一出,金管局宣布銀行不可向物業買家提供頭3年「供息不供本」優惠,以防銀行承受過大風險,長實才急急叫停。

零按揭計劃

06年長實夥拍渣打銀行,向葵涌雍雅軒買家提供「超級0按揭」計劃,首3年息率只為同業拆息H(HIBOR)+ 0%,金管局即時公開呼籲置業人士須留意拆息按揭的風險,並希望銀行可採用金管局制定的綜合利率,但長實未有理會。

注資強積金理據亂龍

預算案第二宗罪,是亂信理論。財政儲備升至六千一百多億元,單是去年首十個月便盈餘九百卅八億元,但曾卻一改過去四年退稅的做法,今年一毫子也不退。連街邊粟米斑塊飯幾多錢也不知的曾俊華還狡辯:「退稅會刺激通脹!」但究竟刺激到什麼程度,他卻提供不到任何實際數字。

事實上,曾俊華在○八年預算案中,也曾使了一百二十四億元寬免百分之七十五薪俸稅,當年通脹率預測同今年一樣為百分之四點五,何以今年不退稅?若將二百四十億元用來退錢,像澳門有身份證就有錢攞,每人可得三千四百二十八元。

曾任中大經濟系副教授的經濟學家關焯照批評:「經濟學上,從來無研究和理論,去支持退稅係會刺激通脹,財爺好明顯係噏得就噏!佢連基本經濟學都認識唔深,連通脹點計都唔清楚!」

關補充,香港過去幾年多次退稅,從來無一次會推高通脹:「歷史上香港無試過退稅而推高通脹,如果每名納稅人只係退幾千元,依家通脹厲害,市民都會儲埋呢筆錢應付貴咗嘅物價,唔會一次過使啦。」

曾俊華唔肯退稅,反而將更大筆錢,即二百四十億元注資落市民的強積金戶口(即每戶口六千元)。政府中人透露,財爺以為這「儲錢」措施令各界開心,誰知首先觸怒公務員、醫管局、教協等沒供強積金但勢力龐大的團體,影響人數達二十萬。

先是教協發難,批評津教六萬個教師無法受惠,繼而燒到公務員、紀律部隊也同樣控訴,雖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官員在預算案兩天後急忙補鑊,指其實津校教師也受惠,但仍難撲熄市民不滿注資強積金做法的怒火。

注資強積金,即時受惠不是市民,而是一眾強積金基金經理,曾任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的練乙錚便直指,若基金收取約百分之二的手續費,每年便已賺約五億元,明顯是有利益輸送。滙豐、恒生也知道市民怨氣燒到埋身,急忙表示會豁免首年管理費,可是與未來幾十年管理費相比,實在是九牛一毛。

退稅致通脹已好笑,增加買車首次登記稅百分之十五,曾又有噴飯解釋:「不想加重香港道路擠塞!」但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週一還在廣州簽訂合作協議,給私家車遊客一次過通行證,讓內地車在港「自由行」,那不是叫香港更塞車?

老曾燒鬚

最意外是這份全城狂插的預算案,曾俊華竟一心以為是任內代表作。擔任財爺三年的曾,自知明年任期屆滿後,在新班子無得留低,因此早向下屬表明,要做一份史上最圓滿及令市民最讚賞的財政預算案。於是他跟教授出身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經濟顧問陳李靄倫和庫務科常任秘書長應耀康等一班財金高官,炮製大製作。

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解釋以前政府制定預算案,不是閉門造車:「一份預算案牽涉好多機密文件,尤其牽涉減稅、寬免差餉、優惠等等,寫嘅時候固然係要好機密,但凡有牽涉到有影響所屬範疇的局長,就一定要事先諮詢及知會,等佢俾意見。好似今次注資六千蚊強積金,除咗財經及庫務局的陳家強,有無問過管理十幾萬公務員的俞宗怡及管官、津校老師的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呢?仲有,出之前有無去做過一次民意評估聆聽各界意見呢?」

教協前會長張文光會見俞宗怡及孫明揚後,向傳媒轉述兩名局長一副被蒙在鼓裡的態度,「孫明揚話要了解下,仲話如果津校教師都無得注資的話,咁就大鑊喇。」而社運界人士亦批評,以往凡撰寫財政預算及推出前,財爺也會約見社福界龍頭了解民間疾苦,例如社總、青協、社聯等等,「自從曾俊華上場後,完全無咗呢回事。佢當我哋社福界的人猶如透明。」

然而,曾不肯放下官威認錯,反歸咎是三大政黨要求不要退稅。民主黨、公民黨及民建聯均反指政府誤導,紛紛否認說曾叫政府不要退稅,反而有提出一籃子措施要求政府紓緩中產苦況。有泛民議員不滿道:「就算無寫明要退稅,政黨點會唔要求稅項上幫到中產,你依家無減稅率、無擴闊稅階,盈餘咁多,一次過退稅係好應該做嘅事!點解無做俾人鬧,就反過來怪責政黨?」民建聯中人亦向本刊承認,這份預算案令該黨「啃唔落」,會一邊向財爺爭取修訂,本週三亦會繼續發起示威抗議。

無財金背景

曾俊華無法繼承制定預算案的傳統,因為他當官廿九年以來,缺乏財經及金融訓練的背景,一直被外界批評他不懂財金及經濟學知識。

曾十三歲移居美國,年少時在麻省理工建築系畢業。八一年他在哈佛大學修讀公共行政學,巧遇上當時公費到哈佛讀同一科的政務官曾蔭權,在對方鼓勵下加入政府,在貿易署由助理政務專員做起,仕途一帆風順,曾當過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私人秘書,回歸後先後出任港府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海關關長、規劃地政局局長、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特首辦主任。

據熟悉他的朋友形容,曾對創新科技、新經濟特別有興趣,財金範疇的興趣麻麻,只是「打份工」而已。「你睇佢作為財爺,走去搞電動車(他○九年出任電動車督導委員會主席)、伊斯蘭金融、紅酒交易中心等就知不務正業啦!」

經濟學家關焯照更批評曾俊華不勝任財爺一職:「佢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態,唔掌握經濟和社會脈搏,我覺得曾俊華根本唔適合坐呢個位。」

中央擔心七一重演

港府注資六千元入打工仔強積金,引發十三萬名被擯出門外的長俸制公務員不滿,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梁籌庭批評曾俊華閉門造車,漠視公務員的訴求,「梁錦松年代,草擬預算案時,都會見咗各大公務員團體,廣收民意,但自從曾俊華接手,就一次都無見過。」

民怨沸騰至一發不可收拾,中央非常關注,已經要關注在北非燒起的茉莉花革命,還要擔心香港會爆發另一次七一,為免再有五十萬人上街,中央下令特首曾蔭權盡快擺平事件,包括要求一直企硬的曾俊華改動預算案。

特首本週六上京列席人大會議,如果翌日香港有數以萬計的市民上街,在國家領導人面前顏面何存?據了解,在曾蔭權要求曾俊華盡快解決今次風波,令原本一直企硬、表明預算案沒有修改空間的曾俊華跪低,在本週一二十多名建制派議員支持下,來個大轉軚,表明會在三大方面研究改善方案,包括修改注資強積金安排、退稅及照顧N無人士等。

消息指政府會用錢直接為市民供強積金,變相派錢。補鑊措施能否為社會降溫,相信下週日前將有分曉。但可肯定的是,曾俊華的工作能力、政治手段已露了底,如此差勁的工作表現,倒不如問責下台,免得再浪費納稅人金錢。

曾俊華每況愈下

23/2「不會刺激通脹。」

出席財政預算案記者會時解釋不退稅的原因,被社會質疑該言論是毫無根據;又表示「我從未見過一個咁進取嘅『看守政府』」,反駁外界指他抱着退休及看守政府的心態,「hea」做財政預算案。

25/2「每樣嘢有改善嘅地方。」

出席青協舉行的「財政司司長與青年真情對話」論壇,被多名學生追問面對有反對聲音上街遊行的壓力,預算案是否無修改空間時,態度軟化地回應。

26/2「我噚晚瞓得着。」

出席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時回應對外界猛烈批評財政預算案的心情;被問及預算案撥款在這情況下有被否決的危機時,只表示「到時會處理」,全無自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5

偷食多仔丸 擅自生孖胎 私會舊情人再發聲明李澤楷打發梁洛施

 
2011-3-3  NM

 

梁洛施(Isabella)上週六(二月二十六日)突然發聲明宣布跟相戀三年的李澤楷分手,事隔三日,李澤楷亦發聲明,希望外間停止一切有關他與梁洛施的分手報導,正式替這個灰姑娘童話故事畫上句號。

據了解,二人決定分手的導火線,原來跟孖仔H&N有關。○九年李澤楷雖然公開長治及梁洛施母子身份,但身為城中鑽石王老五的他,感情生活依然多姿多采,加上不時為百億生意王國周圍飛,根本無時間陪伴兩母子。

獨留在加拿大全職湊仔的梁洛施,擔心地位危危乎,於是偷食多仔丸生孖胎,以為可以穩固地位,點知李澤楷不但唔領情,時至今日更拒絕為孖仔改中文名。被打入冷宮加上寂寞難耐,於是背住男友跟舊情人古宇聯絡,早前又被發現私會初戀情人Simon,罪加一等的梁洛施,再次激嬲李澤楷,兩人在半個月前為此吵大鑊分手。電話嗌大交

自從為李澤楷誕下三個兒子,梁洛施由灰姑娘變為童話故事女主角,才二十二歲的她,甘願長時間定居多倫多做全職母親,直至早前被踢爆於去年聖誕夜,跟初戀男友Simon到酒吧半夜談心,男方甚至餘情未了邀請舊女友到日本旅行,令梁洛施與李澤楷早已存在的感情問題一觸即發。

據了解,在發「分手聲明」前兩星期,由於酒吧瘟仔相片被本刊曝光,梁洛施每次跟李澤楷通電話都會嗌大交,不甘受辱的她,更在電話主動提出分手。自動放棄大好錢途,同意分開的李澤楷,除協議分手,同時亦禁止梁洛施返香港,為期起碼一年,復出拍戲亦無情講,要她留守多倫多悉心照顧三個兒子。

多仔有辦法

近年名人明星生完三包胎又佗孖B,全靠人工受孕達至多仔效果,如果唔想勞師動眾,食多仔丸或者打多仔針一樣得。坊間所講的多仔丸,即是排卵藥,透過刺激腦下垂體來增加催卵激素,從而增加排卵;至於俗稱多仔針的排卵針,是直接以人工催卵激素來達至增加排卵效果。因為女性每月排卵一般只會排一顆,受到多仔丸或多仔針幫助,可以使卵巢產生一個或更多的卵泡。通常打多仔針或者食多仔丸,只為幫助不孕婦女增加排卵及成孕機會,如處方在能夠自行懷孕的婦女身上,便會容易懷雙胞或多胞胎。至於副作用方面,一般會出現如卵巢過激反應綜合症、噁心、失眠、乳房脹痛、體重增加等問題,但上述情況並不普遍。

軟禁生活

事實上,表面衣食無憂過着富貴生活的梁洛施,雖然被李澤楷公開承認身分,但並不如外傳所講,能夠在李家地位穩如泰山,先後誕下長子長治及孖仔的她,除繼續無名無份外,加上長期在多倫多被「隔離」,連日常生活亦要規行矩步。「Isabella生咗長治之後,Richard最初都成日返多倫多陪兩母子,嗰陣時Isabella好開心,因為佢哋一家三口會不時飛去第二個地方度假,不過後來,Richard愈來愈少時間返去探佢哋,Isabella本身朋友唔多,所以間唔中都會打電話同舊朋友傾偈,好似同佢拍過拖嘅古宇,Isabella都有聯絡,點知俾Richard發現咗,佢要Isabella同所有舊男友斬纜,甚至要改電話號碼避朋友,就算得到Richard批准,可以約舊朋友見面,Richard都會用車去接佢啲朋友,然後送去指定嘅地方食飯傾偈,要全程保密。」知情者透露。

由嫩男戀上熟男

01年入行的梁洛施,歷年緋聞唔算多,只係擇偶對象由同齡嫩男,突然變成戀父狂,鍾情成熟型男士。

Simon

據傳是梁洛施9歲時的初戀男友,二人一直保持聯絡,早前更被拍下相約到多倫多市中心Park Hyatt酒店的Roof Lounge見面談心。本刊報導出街後十日,梁洛施便突然發聲明,宣布同李澤楷分手。

陳柏霖

04年合作《虫不知》傳撻着,但遭二人否認,後來陳柏霖戀上混血名模 Mandy Lieu,有傳女方近日搭上李澤楷,踢走梁洛施,成為新任灰姑娘。

古宇

合作電影《見鬼10》認識國內演員古宇,梁洛施大方公開戀情之餘,還邀請男友在MV《見鬼》中擔任男主角,但兩人戀情好快無疾而終。

陳輝陽

06年因戀上比自己大二十年的音樂人陳輝陽,開始無心工作,經常推job玩失蹤,之後遭英皇雪藏,但二人仍難逃分手宿命,之後梁洛施要無條件跟公司加簽三年合約才獲准復工,而飽受情傷的陳輝陽,一度離港出國散心。

李澤楷

07年年尾,身在上海拍攝荷李活電影《盜墓迷城3》的梁洛施,經楊紫瓊介紹,認識前來探班的李澤楷,二人年齡雖然相距廿二年,但仍一見鍾情,李澤楷何止幫梁洛施跟英皇解約,09年4月,女友更為他誕下兒子Ethan李長治,去年7月再生下孖仔H&N。

鄰居女友

冇朋友冇事業,梁洛施的生活圈子愈來愈窄,相反,李澤楷就繼續單身自由,據了解,桃花極旺的他,過去兩年,除傳出與混血模特兒Mandy Lieu以及內地模特兒交往外,緋聞名單甚至有酒店年輕練習生,以及留學海外,住在歌賦山獨立屋的富貴女學生鄰居,完全將梁洛施母子打入冷宮。「Isabella知道自己地位危危乎,所以生長治之後,無經Richard同意偷食多仔丸,諗住可以生多幾個箍住個男人,件事後來俾Richard發現,孖仔到依家都未有中文名,本來農曆年俾佢哋幾仔乸返香港過年,後來又突然叫停,Isabella都空歡喜一場,搞到孖仔咁耐都未返過香港,一直留喺加拿大。」知情者透露。

跟李澤楷拍拖初期,Isabella被刻意打造成上等人,除安排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讀英文,又找教練修身,十足童話中由灰姑娘變公主。

除Mandy外,有指喜歡後生女的李澤楷,先後跟在酒店任職的女友坐August Moon出海,以及近日跟鄰居學生妹發展新戀情。

又後生又靚

身為上市公司電訊盈科及盈大地產主席的李澤楷,兩間公司市值接近280億港元,加埋105.3億賬面身家,在香港富豪排行榜中佔第30位,貴為鑽石王老五筍盤,身邊女伴都是有樣有學歷的城中美女,包括新加坡籍律師Margaret Chew、日籍主播真正加留奈、「電盈之花」林慧儀,以及中英混血兒Rachel,據知,近年小小超追女口味年輕化,鍾情model、年輕美少女,除了梁洛施合乎以上條件,來自南京的名模陳碧舸,因為同小小超約會而傳出緋聞。

冇現金躭手

為李家開枝散葉,寧願犧牲到荷李活發展機會的梁洛施,有指她與李澤楷斬纜後,獲得物業、現金以及房車等接近四十億分手禮物,作為未來生活費,不過,二人感情要好時,梁洛施只不過被安排住在多倫多一個面積數千呎的apartment,縱使李澤楷在加拿大有大把物業在手,卻未有安排她們住在私隱度更高更豪華的獨立屋,據了解,激嬲李澤楷的梁洛施,分手費根本無外傳所講的四十億。「其實Isabella都唔係好識『擸嘢』,佢哋拍拖初期,李澤楷成日叫Isabella買珠寶首飾,著得靚啲同佢去私人party,但佢話唔鍾意所以冇買,就算依家住緊嗰間apartment,都係李澤楷公司名下嘅物業,冇Isabella名,不過佢呢世都會衣食無憂,始終佢係三個仔嘅媽咪,只係冇可能有出面所講嘅四十億,加加埋埋或者有一億嘅,相比李澤楷副身家,只係好少錢。」知情者透露。

四男孫千億身家

雖然李澤楷同梁洛施分手,但二人所誕下的三名兒子,話晒都係李家血脈,加埋李嘉誠長子李澤鉅的孻仔Michael,將來都有機會繼承爺爺李超人的千億地產王國。根據《福布斯》今年初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李嘉誠繼續蟬聯首富,賬面資產高達1,872億,旗下長和系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近9,000億元。今年82歲永不言休的李嘉誠,過往在訪問中曾透露,若他日決定退休享兒孫福,長子李澤鉅將會接管長和系在港的上市公司業務,至於次子李澤楷,會集中管理他的海外業務及私人生意,而二人所掌管的資產值亦相當接近;另一方面,李嘉誠早年創立慈善機構「李嘉誠基金會」,李超人視之為第三個仔,更明言三分一身家會捐出來做善事:「三個仔之中,(李嘉誠)基金會最有錢,因為佢冇負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6

1987年10月27日股災有沒有股票上升?

答案是沒有的,當日只有兩隻公司證股證上升。

當日只有只種證券上升,分別是百利保的熊證及莊士的1991年到期債券上升,前者上升18.50元,報96.50元,後者上升8元,報340元,升幅分別達23.71%及2.41%。

至於兩隻股上升的原因相信不難理解,因為當日所有股票下跌,理論上它的價值應該上升。後者則是因為資金流入債券,導致股價上升,當日置地及和黃的債券均無升跌。


當 日10大跌幅方面,除了有4隻公司認股證外,全部都是股票,其餘跌幅最大的6隻股票是新時代地產證券(156,後易名高日發展,華地、現力寶華潤)、新鴻 基公司(86)、愛美高(34,已私有化)、品質企業(243,現品質國際)、遠東酒店(37)及港澳發展(149,後易名寶榮坤、中國數碼港、中國置 地、珀麗酒店、中國高速,現稱中國農產品),按次序下跌72.22%、62.94%、59.14%、59%、58.51%及58.33%,分別收報0.5元、1.89元、0.38元、0.82元、0.78元及0.40元。


當日的股票報價資料如下,看你們認得多少隻股票?

http://hkclweb.hkpl.gov.hk:8000/microfilm/l/BATCH27/62FC217FAFF7DC5AAAC6E9D28CC566E40952936911.ti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0

永恆的投資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html

正所世事無常,有生自然有滅,亦正如佛經所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長遠而論並無甚麽投資是永恆不滅的。

唯一永恆的是由"智慧"與"慈悲"結合而成的大愛精神,亦是我們值得花心機去修行的珍寶。

君不見股神華倫畢菲特(Warren Buffett)以及IT巨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近年不斷做慈善工作,表面上令財富減少,但實際上是智慧的表現。

已故的投資宗師Sir John Templeton亦是以謙遜和正念為投資心法以及人生態度,當然,他生前亦致力於慈善工作。


正所謂世事無常, 還望各位惜緣珍重,每天以感恩心善待週邊的人和事情.耶穌亦曾道出真愛的真義: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


另外亦附上大藏寺祈竹仁寶哲的智慧之言。其中有一句十分具意義 ------ "你認爲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 "


(轉載自《心靈甘露》-- 大藏寺祈竹仁寶哲嘉言)

無常
你認爲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

死亡並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們每一分鐘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與可悲的是:在生與死之間沒有做過什麽。

死亡本身並不是一件好的或者壞的事情,只是自然變幻的一個程式。對一個沒枉過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沒什麽可懼的地方。

死亡之可怕,只源於你對生命的執戀。

萬事萬物無不在變幻當中。把生命與快樂寄望于事物的常久不變上,無疑只會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對失望。

萬事萬物均依因緣而自然發展:先是産生,然後維持狀況一回兒,最終就改變消失。儘管你大哭大鬧,它們還是一樣會變幻消失,這只是自然的規序,並非 好的或壞的一件事。在你明白並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後,你的生命就會好過得多了。


快樂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治癒一切的病苦。

人們常常嚷著要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其實它一直都在,從不需要你去尋覓。當你從爲欲望而勞役終日的忙碌中靜下來時,自然會感到它的存在。

當你的心充滿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


智慧
自知爲愚者的愚者並不愚蠢;自以爲聰明的愚者卻是愚者中之愚者。

與他人相處時,是謙虛學習的好機會;在個人獨處時,是反思自省的好機會。

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慈悲心
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1

投資五部曲之一:價值投資 franky.fan

http://www.tractusassetmgmt.com/blogs/frankyfan/%E6%8A%95%E8%B3%87%E4%BA%94%E9%83%A8%E6%9B%B2%E4%B9%8B%E4%B8%80%EF%BC%9A%E5%83%B9%E5%80%BC%E6%8A%95%E8%B3%87

價值投資是投資五部曲之首,因為沒有價值,不能談得上是投資,而單是價值投 資,也足以在市場上獲利(但技巧要求很高)。

價值投資,就是相信股價跟公司的價值有關。不相信價值的人,就等於相信一切股票只 是不同的賭台,有著不同的價格在亂舞。

價值投資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市場的確有根據價值行事的人,這些包括公司及其員工, 也有不同的價值投資者。這些人在股價高估時賣出,低價市買入。他們 只在極端價格讓市場的供求產生根本性趨勢的變化。其餘一切的價格波動,大部份都跟他們無關。

之前提及,獲利才是主角,價值投資是手段,因此對於一切公司的價值,我們還要保持 靈活及客觀。執行價值投資,有以下的因素要注意:

1要了解公司

這是唯一執行價值投資的方法。有價值的公司未必需要是完美的公司,一切市場被低估 的公司也可以是價值投資的機會。

2要了解有可能出現價值投資機會的市場條件

這是極其重要的。價值投資的機會遠比大部份人想像的少,而重視基本因素並非等於價 值投資。因為市場其實是很有效率的,很多高概率事件也會被市場消 化。在正常的情況下,公司被嚴重低估的情況,只可能在中小型股有著重大基本面改變,或行業出現大型低潮,或熊市才能出現。同時,基本在牛市中,大部份價值 將會被反映,甚至高估,在牛市後期找到價值投資機會的可能性十分低。

3要了解價值投資失敗的因素

正如一切的方法,也有死穴。價值投資是十分預測性的投資行為,成敗很取決於預期的 準確度,而往往基本因素會滯後於市場反應。因此,單純出於短期基本 面或估值模型,是不足以發揮出價值投資的威力。價值投資者需要對經濟周期、公司管治、行業本質及競爭力作出發點,去配合中短期基本面。同時,價值投資機會 很多時在市場持反向意見時,更甚至是大眾不甚有興趣時出現。

價值投資是爭趣高回報的預測性行為。基於其風險所在,所以一切的價值投資機會必定 要有足夠的升幅及有限的下跌空間才可考慮。一個只能獲利20%回報 的投資機會,絶對不值得稱上是價值投資。

討論:高增長性低估,低估值性低估,誰較容易出現?

巴菲特認為增長是估值的組成部份,所以不用分別兩者。然而,我卻認為在執行上,現 今有少許分別。

買入增長相對高,而估值不高的股票的投資方法,是假設市場並未完全認識公司的發展 前景。因為市場往往只反映公司較短期的高概率發展,所以如果未來增 長是可持續的話,的確會讓其投資者持續獲利。可惜的是,很多時高增長的公司會面對不少增長的地心吸力,或者很多時高增長公司的增長只是受其行業周期的上行 所帶動。真正高增長的公司必定要有可持續的競爭性及再投資機會。這類公司不多,但很多時市場也會有效反映。近年很多市場難以理解,或者說增長高得難以接受 的公司,如網絡公司,則屬這樣的情況。

很多公司也受著經濟周期所影響而出現盈利周期性的幅波動,甚波動性往往甚至比其成 長性為高。因此,大部份價值投資的機會,都出現在低估值的情況。只 要周期性好轉,其盈利恢復,市場便能反映其價值。因此,價值投資者必需對競爭力、行業周期有所認識,同時不能只看中短期的基本面。更重要的是,經濟周期其 實影響著大部份的行業周期。因此,在經濟熾熱時,千萬不要對自己能夠挑選出價值股抱太大的信心。

總結而言,價值投資是熊市後期的重要工作,是牛市初中段最有效的獲利手段,在其他 時間必須了解價值投資的適用性及挑戰性。同時,對經濟及行業基本面 要有全面而謹慎的認識,切忌見指忘月,忽略經濟及市場周期的影響。

價值投資,是全攻型的方法,就如同拳擊比賽中的重拳,只能攻其不備,而不能持之而 恆,否則便有被攻其不備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6

10 Mar 11 - 聯華超市(0980)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0-mar-11-098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7

09 Mar 11 - 國泰航空(0293)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09-mar-11-029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8

12 Mar 11 - 惠理集團(0806)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2-mar-11-080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9

港股更适合价值型投资者 大海的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f7ae40100p2g7.html

港股更适合价值型投资者

——谨将此文献给那些致力于成为价值型投资人并未来有可能进入港股市场的投资者。

 

06、07年那时包括以前,中国早一代的私募基金都有投身港股的经历,那时候我觉得A股涨幅可观,有很多个股的涨幅甚至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对于东方港 湾等私募基金列举的翻N倍的H股也没觉得有多牛B,起码我当时觉得与其花时间在H股上,不如做A股,那样似乎来钱更快。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身边专心做港股的人在越来越多,起先我以为他们不太了解A股,后来问下来才知道,其实都是A股的老鸟,他们之中很多人都 有8年以上甚至和我一样有16年以上的投资A股的经历,他们以前都是做A股起家,后来兼做港股,最后彻底放弃A股,转为专职并专一做港股。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包括很多私募)都热衷于H股的投资呢?

 

我最先发现的是这个群体的一个共同特质就是:他们大都是极度重视安全边际的“价值型”投资者(在此我暂时用“价值型”投资者这个称谓来称呼他们,尽管这仍 不是很确切。)

 

其次,他们都很勤奋,很认真地研读自己跟踪的上市公司财报,收集相关上市公司信息并对公司发布的每一份公告第一时间进行查阅。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整理的上 市公司的手稿或是电子稿(包括EXCEL表和打包的压缩文件)

 

再有就是,即使操作风险较大的窝轮,他们也有很强烈的基本面意识和止损纪律。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纯粹的价值投资者,但我致力于成为一名“价值型”投资者(即注重投资的安全边际、基于价值判断而做出每一次买卖决定)。接下来,我结合 自己这几年做A股及H股的经历来说明为何H股更适合价值型投资者。

 

一、A股无论牛市、熊市,猴市还是猪市,最终都是“政策市”。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价值型”投资者完全可以无视“政策”,但“价值型”投资者无疑会将更多精力放在企业基本面的分析和跟踪、公司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的研 究、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判断等等一些因素上面,全球只有A股每天都在疯传这样那样的消息,我不是权贵阶层,我相信大多数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得不到任何第一手的 “内幕消息”,中央要出什么文件了,哪个部委又要有什么动作了,哪个国字号背景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又要资产注入了……这些信息我们只能通过正规渠道的媒体发 布才能知晓。当你知道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你只要庆幸自己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就OK了。A股自古以来就有“政策底”和“政策顶”之说,社保资金、保险 资金屡屡抄底逃顶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如果你告诉我你对国家政策漠不关心,无疑你会失去一个极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事实会教育你,你忽视D的存在,D就把你撇 开。在这样的环境下,上到各类投资机构、下到各级中小散户,无不唯D的令旗马首是瞻。ZF发个区域振兴规划,资金就从新疆炒到西藏,从海南炒到海西,从重 庆炒到东北……我把2009年这种股市盛景称作:“ZF坐庄,带头炒作;机构炒股票,ZF炒地图。”

 

做港股的确不用费时间每天去猜测香港政府会什么时候干预市场,当然如果你买的上市公司其竞争对手在美国上市的话,你可以拿到一起对比一下。最起码这都是基 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而非盲目地猜测。所以做港股一段时间的投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就是“天道酬勤”!只要你够勤奋,够细致,有自己的一套相对成型的 投资体系(包括交易系统),那么在港股赚钱不是难事,把握也比较大。

 

二、A股机构是“散户行为式”的机构。

不要说散户追涨杀跌,A股的机构同样对追涨杀跌乐此不疲,正所谓牛市说牛话,熊市说熊话,顺着趋势说永远都不会错。所以你会发现,如果某天大涨,所有的分 析师便会一边倒的推翻前期观点一致看多,可怜的散户却一次又一次被这些人忽悠得晕头转向。曾有一次我和某证券公司老总聊天,他问我对市场当时的看法,我很 坦诚地告诉他我认为很多股票炒作得有点离谱了,这么贵的价格我绝对不会买。他笑了笑对我说,中国的股票都是炒出来的,只要有概念,市场不缺钱,用不着考虑 什么价值,30倍PE你觉得贵,等市场炒到60倍的时候,你回过来就觉得30倍很便宜。千万别用巴菲特那一套套在中国A股市场上,别忘了我们的“中国特 色”。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股票的评级涨的时候一再调高,跌的时候一再调低,这不是一群“大散户”耍着一大群“小散户”玩吗?

 

港股的研究机构也有扯淡的时候,不过比内地的要靠谱,因为他们比较要面子,觉得自己是国际大投行,不能太砸牌子,所以搞些预测,做些报告有时候还是可以相 信和参考的(但要注意大行一般都喜欢鼓吹大股票)。不过普通散户可能不一定会知道,再诚实的研究机构给报告也是“看人下菜碟”,你在网上看到的是一个版 本,给VIP客户的是另一个版本,给基金、投资机构的又是一个版本,自己留着的,呵呵,你说呢?总之你能拿到含金量多高的材料取决于你对他的重要性有多 大。

 

三、从换手率看交易群体

在中国,说自己职业炒股,好像还不太光彩,但如果是在职炒股,则没啥大惊小怪,起码酒桌上还有点吹牛的资本。虽说这几年公募、私募基金发展很快,但大多说 中国人还是习惯于自己操作股票,因为这样更刺激,更有参与感、成就感。因此越来越壮大的散户群体使高换手率成为A股的一大特色,很多人热衷于今天尾盘买, 明天开盘赚1%就卖的游戏,有的甚至一天做N多次交易,这一点很难用A股交易佣金较H股低来解释,或许这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我看来,港股投资人以中长线居多,每日不足0.5%换手的股票比比皆是,如果有3%的换手,那基本上可以算热门股了。以我持有的837为例,有时候一天 居然只有8-10单交易,成交额不足200万,我有时候常开这样一个玩笑,国内只要来一个大户跑到H股,拿着300-500万找个小股票自拉自唱,过过坐 庄的瘾,一定很满足。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做港股投机的人少,非要说他投机,也是价值投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真想投机,香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有的 是,简单的玩儿窝轮就够刺激,犯不着在H股上墨迹。因此港股很多股票并不太理会大盘的走势,因为大家买股票的依据主要是看他值不值,而不是根据今天大盘的 涨跌来做出是否买入的决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港股投资人一般都喜欢派息率较高的股票,分红慷慨的公司往往受到追捧,行情不好的时候也很抗跌,A股的 投资人似乎这方面很少关注,他们宁愿在股价上赌输,也不在乎这点“微不足道”的分红派息。

 

四、关于内幕交易、信息披露。

A股的散户股民无论上了多少次“黑嘴”的当,吃了多少上市公司的亏,都永远那么热情的鏖战于这个“赌场”,不离不弃。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A股的新股民 多,很多人到股市来都是想来赚快钱的,别跟我讲十年X倍,我等不了这么久,所以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股,市场最欢迎,这样可以把股价炒高,遗憾的是当散户知道 这些消息之后,股价往往已经直冲云霄,等你追进去后,机构庄家正好派发给你,哈哈,所以散户一直会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其实在A股,对你来讲是 “秘密”的,对于上市公司和机构,他们之间没有“秘密”。

 

港股的信息披露的确很及时,大股东的增减持第二天就会披露、而机构的增减持隔2-3天你也能看到。这对普通散户很重要。还有就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报行情对 于散户和机构来说,信息上是平等的,因为你会发现很多港股在披露年报的第二天、甚至过后几天才出现大涨或深跌,而之前却毫无动静,这和A股差异很大,大家 都知道,A股的年报、半年报的好坏早已在披露之前的走势当中反映出来了。这一点对于价值型投资者来说,毫无疑问是天大的福音,只要你长期跟踪一些上市公 司,对其基本面比较了解,你就有可能在大资金进去前做好潜伏,甚至你可以把年报行情做得很成功。

 

 

五、齐涨齐跌的A股,充斥着恐惧与贪婪。

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在任何一个证券市场都能见到,只是在A股你能感受得更强烈。便宜的时候个个便宜,贵的时候只只贵。1664点的时候,你不需要研究太多 个股的基本面,你只要搞清楚大盘的趋势,掷飞镖式的选股都不差不到哪里,没准摸了个ST或是概念股比茅台、苏宁涨得凶悍。呵呵,我都懒得举例,不是吗?若 是A股大盘狂跌,有哪个能独善其身?历史上真的很难找到。“错杀也要杀”,这就是A股的逻辑。这看上去是价值型投资者的“良机”,但更多时候是股权投资人 无奈地选择清仓,因为实在找不到价格公道的投资品种。

 

港股一天内的波动不大,一般情况早市开盘基本奠定了一天基调;但从K线图看,其每日的K线上蹿下跳,全是缺口,毫无规律可循。个股由于不设涨跌停板,有时 候你走运的话,可能会碰上一个1天1倍股,当然若是碰上黑天鹅事件,一根大阴棒也是要有多长就有多长。这就说明追涨杀跌在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同程度存在。对 于有足够耐心的投资者来说,在08年底,香港的很多股票PE(品质不错的消费股只有个位数)和PB(大多低于1,甚至低于0.5)都低得惊人,因此那时满 仓H股,收益的确远比A股高。再加上港股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及半年报的时间多分布在不同月份(上市公司的财务年度除了自然年度外,有一些是6月30日、3月 31日、或是9月30日为财务年度截止日),因此港股的年报和半年报行情几乎月月都有,即使大盘疲软,个股仍然可以精彩纷呈。而且香港恒生指数哪怕到了3 万点,还是能找到便宜货,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研究员一般只研究大股票,小股票没人研究(可能是人手不够或是调研成本高),还有一种原因 是小股票的交易量小、流动性比较差,机构吸筹和出货都比较困难,价值型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来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奖励。

 

六、同类公司港股更便宜(除银行、保险)。

初入H股的价值型投资者会有一种感觉,看了港股的股票,看A股提不起一点兴趣。你不要以为H股没有好的上市公司,说实话有些公司远比在A股上市的同类公司 好。我在此列举一些(A-H 股省略),相信这些公司和品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吃:味千、雨润、康师傅、统一、小肥羊、旺旺、雅士利、蒙牛、澳优、汇源、王朝、金威

穿:宝姿、百丽、达芙妮、安莉芳、思捷环球(Esprit)、堡狮龙、鳄鱼恤、佐丹奴、李宁、中国动向(Kappa)、安踏、特步、361度、匹克、利 郎、波司登、迪莱、博士蛙

戴:周生生、谢瑞麟、东方表行

玩(含网络、通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好孩子

用:维达、恒安、谭木匠、霸王、 美即 、欧舒丹、莎莎国际

商业:百盛、新世界、银泰、物美、国美、北京京客隆

传媒:凤凰卫视、东方报业集团、经济日报集团、中视金桥、英皇

保健(含生物制药):神威、联邦制药、华翰、瑞年、威高、创生、微创、康哲、四环、罗欣

金融:港交所、惠理、国泰君安、友邦、宏利金融、渣打、恒生、汇丰、中国财险

地产:新鸿基、长江实业、恒大、恒隆、碧桂园、SOHO中国

 

当然好公司不代表是好股票,股民买之前还是要擦亮眼睛。像今年(2010年)的李宁(2331.HK)、阿里巴巴(1688.HK)、蒙牛乳业 (2319.HK)、思捷环球(330.HK)、中国动向(3818.HK)、汇源果汁(1886.HK)都走得令人很失望,持有一年不但没有盈利,有的 甚至亏损得厉害。

 

七、价值型投资者的乐园,一样处处充满机会和陷阱。

在香港,如果你还有精力研究,其他市场也不乏相当好的投资标的。你可以完成全球资产的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地区性的系统风险。但H股的风险并不小,或 许比A股风险更大。A股的ST股有壳资源,所以业绩再差也有人炒,港股则不同,股票退市不奇怪,却代表你的投资血本无归!在香港有很多仙股,投资者如果单 纯图便宜而买入往往会遭受较大亏损,因为仙股往往是因为经营极差、业绩亏损扭转无望的股票。有的仙股甚至一天都没有一笔交易,一旦买入,都不知道还会不会 有下一个买家。当然香港老千股更具特色,初入香港的新股民不少都吃过千股的亏。类似股票名称叫做“中国XX”或是“亚洲XX”的,看似很牛B,实则千股嫌 疑。所以在香港买股票要非常注意公司的管理层的动作,对于一些有“前科”的公司最好敬而远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