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投資 03 (11年-12年10月) Rathm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56fc2b0102dz1q.html
2011年收益-20%,勉強跑平指數。這一年,暴露了自己的一些問題。

09年從阿里巴巴退出後,即買入了譚木匠,買點很好,基本都在3元以下,是目前為止譚木匠的最低點附近。2010年從味千退出後,一些錢退出股票挪作他 用。另外一些買入了李寧。2011年有一些新資金的加倉。另外因為譚木匠2010年最高峰的時佔個人總資金的60%以上,所以在2011年做了一些減倉。 所有的這些資金,一直在換倉:李寧、思嘉集團、博士蛙、阿里巴巴、雨潤食品。A股資金較少,2010-2012年基本都是銀行股。

在這期間(2010-2012),阿里巴巴和雨潤食品抄底成功,有不錯的盈利。李寧和博士蛙賣點掌握較好,基本小虧或者持平;思嘉集團一直未動,虧損較大,在-60%。

李寧:景氣週期和競爭優勢;長期持有和階段持有
從2011年前後視鏡看李寧,一直是非常優秀。如前所述,我沒有理解競爭優勢,誤讀李寧的護城河。在行業方向急轉的時候,看不到這個後果。
從李寧身上,使我徹底的反思:什麼才是護城河?景氣週期和競爭優勢的區分。區分很多類公司的景氣週期和競爭優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現在有一些體會,將來肯定還會出錯誤。

如果對週期有很好的理解和判斷,週期性企業也是可以階段性投資的。
但是在行業供需失衡後,通過對企業在激烈同質化競爭中的戰略和戰術的解讀來投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客氣的講,很多人並不具備這個能力(甚至包括很多管理層)。
李寧後面跌到3元,我還是放棄再次進入。一是因為我有更好的投資目標;另外我也確實沒有太大把握預判未來,即使行業暫時好轉,3年以後會不會再次失衡呢?我還是希望自己的錢放在有更強壁壘的企業和行業中做長期打算。

但斌在2008年內的慘痛教訓後,寫下了《大道自然,精益求精》:「時至今日,我們認為長期投資是價值投資的一種方法,而且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價值投資的全部,也只有非常傑出和優秀的公司才值得長期持有。我們會加強對公司的分類研究,哪些是可以長期投資的,哪些是的可以階段性投資的,不同的類別應用不同的對策;同時優化估值的判斷。」
直到2012年,我才真正的明白這段話的含義。

思嘉集團和博士蛙:高增長的誘惑
如果說李寧公司還可以親身調研。那麼思嘉這種防水材料的公司,就更難理解。可我卻掉進了高增長,低估值的誘惑陷阱。在股價3個月升高1倍後進入。因為很多分析文章說,這個公司未來幾年能年增長50%,我信了。思嘉投資的失敗,使我明白:提防需要內部人士才能投資的公司, 提防紙面上的公司,產品不可見,無法親身體會的公司。
博士蛙也是受管理層蠱惑,沒有抵擋高增長的誘惑。在股價從6元跌到2元後建倉,後面通過對店面的考察,發現門可羅雀,非常冷靜。而管理層還在大規模的複製這種不成熟,甚至不賺錢的模式。後面股價最低跌到1.16,我在反彈回2元後保本清倉。
思嘉和博士蛙犯的錯誤,都是受高增長的誘惑。忽略了很多其他的判斷。

一些其他的教訓和收穫:

1、風險:
2011年後,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了風險控制。以前一直也在談風險,但是很多時候,我更多關注的是收益。這在思嘉和博士蛙的投資上都可以看到。抵擋不了高增長對收益的誘惑而忽視了風險。
風險不光是個股的風險,倉位股票組合這種自上而下的風險同樣重要,不過分集中任何一隻股票。
風險、確定性和收益彈性,現在是我的三要素,不放棄任何一點。

2、投資的包容性
價值投資不是非此即彼。
有些人偏重價值,有些人偏重價格。有些人偏重分散,有些人偏重集中。有些人偏重滿倉,有些人偏重時機選擇......
無所謂對錯,每一個成功者背後一定有一個相適應的系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質或者優勢、劣勢。所以不考慮個人狀況、系統性。單純的去談論某一點的對錯是片面的。

3、市場無效性
過分的以為市場是無效的,是一切「輕舉妄動式」投資的根源。
市場在很多時候是有效的,或者說要發現市場無效的一面,找到可投資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在99%的時候,都發現不了好的投資。

4、PE估值的侷限
因為對競爭優勢,護城河的仔細反思,才發現競爭優勢的建立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所以,PE估值有的時候缺乏一種大局觀,侷限了我們的思維。所以才有了2012年我在30-40倍PE對古越龍山的少許投資。
從更長遠觀念考察公司,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價值,也是市場無效性的一種挖掘。

2012年一季度後,我把投資侷限在幾個關鍵詞:風險、簡單、競爭優勢、收益彈性,把資金佈局在譚木匠、惠理集團、民生銀行(H)、廣州藥業(H)、古越龍山上。
目前為止,2012年收益34%。

投資成績(A+H):
2004-2008   10%
2009        143%
2010        32%
2011        -20%
2012(至今) 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05

思考的碎片---10/25 IT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rs9.html
思考的碎片---10/25 IT

1.Apple
我應該沒有足夠能力對apple估值。這個遠超過我能力範圍。千億的公司那麼多人盯著。漲跌都是天文數字對於財富而言。要有能力就去做option了早發財了。
我只是對新的ipad mini有幾個確定的看法,這應該也算是這幾天討論後我的結論。至於對錯讓時間驗證。
這裡要說一個我SB的判斷。當年apple出iphone第一代時候我覺得這東西是沒法熱賣的就是一個觸摸屏誰會買呀。最後證明這是很SB的判斷。話說如果我不是SB的話早發達了。何必偏於一隅。這都是常識。
一般而言一個0是一個級別。一個級別內其實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很小。跨級別的話會些許改變生活現狀和社會地位。就是這樣。反之你觀察一個人的現狀也可以知道他幾個零。極少例外。投資是一個money game寫巨著也沒用的,看狀態就知道幾個零。誰都不是傻子。
A ipad mini的銷量會是ipad2的一半以下。
這是我的結論下面說下邏輯和理由

a.定義 ipad mini是一個補充品。補足產品線。而非一個革命品。
小尺寸,單手操作入門級產品。這是ipad mini的定義
不符合我們說的分辨率不可逆這次不是retina屏幕所以一定是低端的。
b.這是一個防禦品非進攻品是去瓜分市場而非建立新市場
應對三星note的產品這是蘋果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蘋果和三星的紛爭會越來越激烈。會從合作到敵對最後可能你死我活。
c.創新減少,同時可創新餘地縮減 畢竟Jobs不再目前都是吃老本用遺產。
可以比較下後Jobs時代的新品 ipad mini應該是創新最少的。且不說創新餘地減少單就創新本身而言卻是減少了。這是客觀事實。
d.雪球上做了為調查,對比早前的幾次新品發佈。這次應該是購買意願最少的一次。基本上有三個結論為調查結果
1.移動用(主要是看書還有ipad太重)2送禮用3 號稱要買的幾乎都是女性,而且都是果粉或者至少有一樣蘋果產品的用戶。也就是在搾取果粉價值而非外延性的。
這個也讓我對ipad mini的銷量有保守的看法。這畢竟是最直觀的。

對了說一個觀察,牛排的銷量敵不過ipad2 這是國內水貨商給我說的哈。我估計ipadmini 賣不過牛排哈。這應該也算常識。一茬比一茬差總不是好事情。

B. iMac+Macbook是未來?
我的下一台筆記本90%是iMac or Macbook,我家碎片嫂也發話了要買的話一對。。。壓力好大。
周圍的用戶也幾乎都有這感慨下一台都是apple的好像13「 retina 屏幕是神器很多人等著。

2.成熟的科技公司就是一顆大地雷
今天和Eric123聊天
說的科技股ROE
然後我說科技股不看ROE的。我一般喜歡看他的revenue和cash flow
甚至不看盈利與否的
看著兩個曲線如何走。
科技股有很多錢那就完蛋了科技股的資產都是分分鐘貶值的,見過誰用五年前的電腦嗎?別說五年我去年買的notebook今年就覺得很慢 還經常容易死機因為我是AMD的CPU估計灰塵太多發熱高溫死機。
所以ROE是沒意義的。
科技股都是高毛利只有高增長的revenue才有價值。
銷售額下降對毛利高的產品打擊一定遠遠超過低毛利產品
看企業發展趨勢是成長期還是成熟期
這角度
成熟的科技公司就是一顆大地雷
只會壞不會好
HP dell都是地雷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爆。

3.AKAM

AKAM很有趣。今天press release。
一個最大感觸是還是前些天和@柴迷 討論時候的收穫
短期投資要能預測財報。如果不能做到就別碰。
長期還是要看方向,我是沒能力預測akam的短期財報。
但是從一定長度看還是能看到些東西。
從全球流量的分析其實有兩波
第一波是PC的internet這波上akam炒到過上次高點。
那麼現在應該是第二波是mobile上的流量
早前akam收購了mobile流量軟件和優化的公司。發力mobile市場。其實mobile因為產品特徵就是cloud
cloud和akam的相關性幾乎是95%至少。

說的akam我就想到8萬台服務器。
想到以前騰訊的故事。隨便你說啥騰訊的回答都是我有6億用戶。哈
這就是護城河。
我是分析公司和看大方向不是推薦公司。akam是大白馬沒啥好說的。就這樣了發不了財。但是也跌不多。雞肋而已。

話說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也麻煩我今天只是稍微對比了下他的revenue和sale market費用之比。其他的真心看不明白。我只是覺得有點從西裝公司到夾腳拖鞋公司。
收入增長和費用不同步。這是典型的硅谷公司特徵B2C的特徵,自發增長的特徵。

先到這裡等下寫一個宏觀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94

政府港鐵主導一手樓市(2012/10/25) 林本利

2012-10-25  NM




過去幾年私樓落成量大減,加上息率偏低,令樓價大幅颷升。即使政府主動拍賣土地,相信未來幾年,私樓供應量仍難以滿足需求。

理 論上,政府是最大土地供應者,有能力操控土地供應去影響樓價。但事實上,土地拍賣和招標,只佔住宅土地供應的一小部分;其餘大部分的土地供應,來自地產商 修改地契、舊區重建,以及港鐵車站上蓋的發展項目。其中以港鐵所佔的土地供應比重最大,估計達到四成之多,兼且位處優質地段。

2006年4月,政府宣布兩鐵合併,合併方案包括港鐵向九鐵支付49億元,換取六個由九鐵持有和兩個由政府持有的物業發展權。另外,港鐵取代九鐵作為政府的代理人,負責發展西鐵沿線物業用地,並可收取相當於利潤的10%或者總銷售收入的0.75%作為代理費用。

未 合併前的地鐵公司,受惠於九七回歸前地產市道暢旺,可以從物業發展中取得巨大利潤,去補貼鐵路網絡的擴展。九七回歸後地產市道持續低迷多年,樓價大挫,這 個以地產發展補貼鐵路發展的模式,其持續性開始出現問題。港鐵於是要求政府直接注資,更透過吞併九鐵,攫取大量土地的發展權和代理權,成為一手物業市場的 支配者。

港鐵若擁有土地的發展權,要先向政府商討和繳付地價,才可以與地產商合作將土地發展成商用和住宅物業。政府計算地 價時,會參考同區樓宇的售價。由於地價未有反映樓盤處於鐵路上蓋的優勢,故此港鐵支付的地價往往低於市價,變相以公帑補貼港鐵牟利。倘若政府收回港鐵的物 業發展權,將鐵路上蓋的土地公開拍賣,會令新樓供應較為穩定,亦可避免港鐵從中取利。港鐵在合併時取得的八塊土地,其中四塊已發展成住宅物業和出售。這四 個位於沙田地段的樓盤,包括沙田御龍山、烏溪沙銀湖‧天峰、車公廟溱岸8號和大圍名城,每呎地價由999元至3,753元。若考慮到發水至少兩三成,每呎 地價實際介乎800元至3,000元左右。政府以筍價批地給港鐵建樓,但港鐵及其合作發展商售樓時卻收足市價,開售價往往逼近一萬元一呎,兼且有大量單位 出售給內地富豪,任由單位長期空置,浪費社會寶貴資源。

港鐵以高價出售手上單位,政府於是調高補地價金額,結果導致多次因 發展商出價過低而流標,待政府調低地價後港鐵才再招標。自從2006年4月政府宣布兩鐵合併後,便先後有四個大型物業發展項目出現流標,當中包括荃灣西站 (七區)、南昌站、荃灣西站(五區)和大圍站,涉及住宅單位超過一萬個,嚴重影響未來的房屋供應。港鐵為了爭取更多物業發展利潤,除了要求合作發展商提高 分紅比率外,還出資發展物業,增加公司的負債和經營風險。港鐵決定是否接納發展商的標書,以及出售物業時,主要考慮公司的商業利益和公司高層的花紅,沒有 責任去穩定樓宇供應和價格。由此可見,政府透過控制西鐵車站上蓋的發展,與港鐵在一手樓市場佔有主導地位,有能力操控供應和價格。政府和港鐵這種特殊關 係,直接間接製造樓市泡沫,惹來民怨。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04

一雙襪子的10倍增值之旅啟示錄:中國研發投入強度去年創新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7249.html

款普通的針織襪出口價格僅0.25美元,而增加幾項專利技術的襪子售價卻能達到10倍。嚴寒的外貿「冬天」,一些企業正在通過研發投入和專利搶佔有利地位。

這也可以從一組數據獲得佐證。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昨日發佈數據稱,2011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8687億 元,比上年增長23%;經費投入與GDP之比為1.84%,高於上年的1.76%。而我國的研發重鎮主要是江蘇、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它們的經費投入強 度均達到或超過全國水平。

研發投入帶來高利潤

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副司長賈楠介紹,R&D投入力度和強度是國際通用的反映一國科技投入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2006年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投入強度從2006年的1.39%持續提高到2011年的1.84%。

這樣逐漸走高的數據也與我國近年的專利成就相印證,2009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首次超過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底,我國已擁有國內發明專利35.1萬件,首次超過了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擁有量。

華為公司日前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的一份數據就顯示,其每年堅持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不低於當年銷售收入的10%,2011年的研發投入為237億元 人民幣;超過44%的員工專注在研發領域(62000多人)。2011年,華為的PCT申請量居於全球第三。同行業的中興通訊在這方面的成績也毫不遜色。

如果說科技公司的研發是應有之義,那麼一些輕工業產品也在增加技術含量則是可喜的變化,本報記者近日在佔據我國襪業產量65%的浙江大唐鎮採訪時注 意到,即便是普通的襪子也都在追求更多的功能,進而攫取更高的利潤。作為龍頭企業的浙江襪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均說,其生產的襪子最貴的一雙出廠價達 200元,除了原料上佳之外,其增值的部分就靠功能和技術。

大唐鎮宣傳委員宋健珍稱,有家原本做襪業的企業增加了手套業務,但並不是傳統的手套,而被稱為「i手套」——觸屏專用手套,因為伴隨蘋果手機等觸摸 式電子產品的流行,戴著普通手套無法令觸屏產品感應,尤其是冬天不便。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就研發出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部分加入傳導材料製成的觸屏感應型手 套,可讓人們在戴著手套保暖的同時順暢地操作觸屏類電子設備。

提升研發投入的效率

研發投入換來專利,繼而帶來巨額利潤。這也是西方一些成功企業的商業邏輯,不過我國目前的研發投入總額相比國外還有差距,投入的產出比以及研發效率亦有不小提升的空間。

此前,中國歐盟商會就發佈《創新迷途:中國的專利政策與實踐如何阻礙了創新的腳步》報告,稱儘管中國專利數量增長迅速,但質量並未得到相應發展,高質量專利佔比偏低。雖然其結論有所偏頗,但同樣可資提醒:投入的數量提升,也應該伴隨著投入的質量提高。

在國內,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專利數量主要還是和自己人比,只有走出國門到海外,其實力才會得到更加確鑿的檢驗。一家美國律所的合夥人湯姆·歐文 (Tom Irving)從事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服務三十年,他曾告訴本報,一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水平相當高,他們律所也幫不少中國企業代理海外申請專利,成功 率也頗高。他認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已有較大的進步,中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並不少,尤其是它們在中醫藥領域的研發,非常有助於在國際上拓展市 場。

去年,各類企業經費支出為657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它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的主體,如果說企業的研發投入主要是基於利潤,那麼國家財 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則是立足於多重效應。2011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9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佔當年國家財政支出 的比重為4.49%。其中,當然會有一部分被用於獎勵技術創新、專利申請等。這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槓桿作用,刺激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發。

上述報告曾提到,一些中國企業、官員和學者為了達到專利申請量的指標,以獲得財政支持和業績評估,提出了一些低質量的專利申請,以至於有聲音傳出, 乾脆取消這種獎勵,或許可以降低造假的可能。不過,專注於知識產權業務的美國飛瀚律所管理合夥人林藝思說,其實對科技創新的獎勵補貼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它 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創新,哪怕有些瑕疵。(記者繆琦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53

思考的碎片--10/30 陰天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uz9.html
1.建立常識,突破常識

早幾天有一個觀點是大的科技公司都是地雷。

有人就反駁說IBM
還真戳到痛楚,但是這或許是一個極端例子超越常識僅此。我不想辯解說IBM是服務公司之類的。我只能說特例。
或者會說我原意是類似dell hp這樣的大公司行業地位有些許不同。或者類似柯達這樣的地雷。

這個問題給我帶來了反思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差別

自然科學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觀點。

人文科學更複雜。最簡單的思考就是人類的體育比賽是有世界紀錄的。這些都是對早前的顛覆。自然科學也會有顛覆那就是相對論對牛頓的顛覆哈。

比如我們的常識是成年人跑100米的速度應該在13-18秒之間正常人。突破這區間的都非正常人。突破10秒的都是專業人士。
比如醫藥FDA的有效性是用對照組說明的從來不是100% 我估計做到80%有效已經是超級大牛鳥。

這些都是基礎的常識。比如打的科技公司都是地雷。可能就是這類常識。
問題是這類常識本身是不會賺到錢。只是建立一個基本的價值框架而已。基石

只有突破常識的東西才可能虧本和來錢。

這和我對市場的看法很一致,市場是會趨向於有效。至於這個驅動力不就是你我這樣的投資者嗎?

只有驅動了這個有效性才會有正回報,才會給你多一些資源下一次去匹配。就這樣。

所以結論是要建立常識,同時關注突破常識的個例那些都是來錢的idea

2.Apple Authentec Validity的故事

這個故事應該可以寫進MBA教材鳥。

可以類似美林入股Bloomberg 20%:) 現在Starbucks也在學這個case 使用square並且入股square。

具體說吧。
Authentec 是指紋sensor的龍頭老大。用我以前的話說是絕對大佬因為老二老三都被他收購鳥,
當然還是有老四角Validity。

今年上半年的格局是老大活的不滋潤然後老四都要揭不開鍋鳥。
死亡邊緣

問題是突然Apple對Authentec有了興趣。具體興趣點大家可以看明年的新機。

並直接收購鳥。

這下好玩了。

說點行業背景原來呢Validity搶了HP的單子,這也是為毛Authentec 有一次開新聞發佈會說掉了最大客戶然後股價一天跌50%以上 08年的9月。
後來大約去年Authentec吧HP的單子搶回來鳥。

所以這樣Validity幾乎就沒生路鳥。。。

這是PC上的。
其實指紋識別這個行業一直試圖進入手機應用,到目前為止最成功的應該是2011年的moto 的ATRIX 這個也不算是一個成功機型。只是最近手機的創新越來越少,所以只要有可能各大廠家都會試驗。於是大家懂的,HTC Samsung都在搞這個方向。
突然Apple收購了Authentec這就讓整個行業格局發生逆轉。
因為Apple收購了以後Authentec就沒法為其他商家服務鳥,之為他一家服務。
那麼單子會流向哪裡呢?

這就是Validity,一夜間訂單無數哈哈。起死回生。
更大的利好是Authentec被Apple收購後之服務於IOS這樣其他人員都一下沒用了。哈哈
等於又為Validity輸送了一批人才。
我靠 天上掉了一塊大餡餅。簡直就是中獎伊剛

So 整個case就是這樣好玩。Apple 收購Authentec最大得益者竟然是Validity
哈哈因為死而復生。
人生就是這樣的奇妙。
這個過程的推演其實背後就是博弈。
太過有趣。比電影都精彩。




3.人腦用來分析和享受,記憶歸於電腦

這個是源於@格桑小雪 的一個轉推和@和菜頭 退出圍脖的思考

@王爍:時間碎片化,公私事雜陳,只能靠善用工具。既然離不開手機,那就馴服它。evernote、google sync、日曆、待辦事項,打通桌面和手機,以便外置大腦,隨時清空內置大腦,免於焦灼,保持安寧。記事都交給工具,大腦只用來想事。
碎片化已經發生了,生活已經碎成一片片的了,田園牧歌以前未曾碎過的連續生活,自欺欺人,也沒用處。對付碎片化,得靠擁抱碎片化,善用工具,把碎片時間粘合為連續的生活體驗。比如,碎片化讀書如何可能?說來話長,再薦博文《iPad讀書記》:http://t.cn/zOGHlgc

@和菜頭 應該是網路達人,退出圍脖圈也算業內新聞。

其實這兩個獨立的消息來源都歸結到一點上。信息過剩和應對方法。

碎片化的生活已然發生,和菜頭是比較激烈和我認為比較消極的方法應對。退出。

@王爍 的思考更積極,更順應時代。

我的總結就是人類的大腦更適合分析的活,具體記憶的活讓電腦去幹,從日程表開始到購物單 從知識管理的Evernote到Dropbox 多多利用app 提醒功能。為大腦減負。
換句話說就是經可能多的使用IT設備,協助人腦。

其實想想也對。30年代你會6國語言會很牛,現在 哈哈現在你牛難道牛的過google translater?
你會背幾首古詩ok難道能超過google?沒用了
單純記憶力的價值也在下降。創造力的價值在上升,經驗的價值在上升。這就是社會在自動調整。
每個個體就要適應這樣的過程,提升創造力和經驗。那樣才能賣高價哦 親。


4.最熱門的行業應是景點
在這個需求過剩的時代。
 華山+香山的人擠人的新聞非常吸引眼球。
華山更恐怖發生傷人案件。這說明景點都會議價。國人的生活在巨變。
十年前一道節日都是朋友聚會。現在一道節日,人的影子都沒了。世界各地。
這就是變化。
昨天香山的新聞。
【香山賞紅葉 人比紅葉多】剛過去的週末雙休日,北京香山公園共接待遊客24萬人,創紅葉節舉辦以來雙休日接待遊客量歷史新高。遊客們紛紛表示「人比紅葉多」「上面人太多,幾乎寸步難行」。親,你們那兒賞紅葉的風景區也這樣人山人海嗎?http://t.cn/zlBb41f

這裡一定可以搞錢。問題誰是標的呢?

從航空業的信息來看國內航空年增長還是相當可觀兩位數。YoY
國際航線增長是個位數。


5.王石 
N個人問我看法鳥 
1.婚姻續存期間有劈腿這是道德問題。
有人說分居幾十年,畢竟沒有離婚嗎。
excuse沒意義的。應該有清晰的邊界條件。不然越來越扯。
至於淨身出戶,這難道有問題嗎?不應該嗎
你在婚姻續存期間有不軌行為自然應該付出代價。這毫無疑問吧。就是一個deal。沒任何值得稱讚的吧。

 2.這其實是時代特徵,
主要是社會發展速度快。變化快,人的感受變化大導致的結果。一個穩定發展比如每年GDP1%發展的誰會不容易有類似極端事件。
這種快速變化可能讓當事人更會遺憾早前的缺失。換20年前王這樣的早是局級幹部退休在家整天遛鳥了。
中國社會發生這類事情的比例是否過高無從對比。但是矚目的程度應該比較高。
我記得80年代里根當選總統是第一位離過婚的總統。
時代進步太快。

3.他們未必不是真愛。這個非當事人無從判斷。關我毛事。

4.交集
從王總一貫在大眾面前的形象看都是非常獨立的個體。相信他和原來那位的交集應該不多。

這是@trustno1 給我最大的啟發。交集。婚姻中交集是非常重要的。路人插肩而過就是0或者最小交集。婚姻應該是人際關係中交集最大的關係。也應始終保持。

5.八卦必轉
王的八卦中最有趣的是八出來原來也是高幹子弟。所謂早前的創業故事都變成了過眼云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44

基金滾錢法》學有錢人理財智慧 提早為退休金打基礎 銀行小職員 花10年拚成千萬小富婆


2012-10-29  TWM  
 

 

跆拳道奧運國手蘇麗文的姊姊蘇麗方,從銀行行員做到超級理專,不到四十歲的她,已經為將來退休生活打好基礎。

懂得投資保本型商品,是她下半輩子不再為錢煩惱的關鍵。

撰文‧林心怡

渣打銀行業務經理蘇麗方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行員做起,但從十二年前才積極理財、投資自己。如今,她不但坐擁一千六百萬元的房產,加計基金、外幣等投資,至少超過五百萬元,淨資產逾千萬元。懂得向高資產客戶學習的她,不僅賺到了財富,也賺到了幸福人生。

當了理專多年,服務過許多高資產客戶,蘇麗方認為「有錢人」給她最大的啟發是:不貪心地追求資產穩定的成長。「他們大多把每年報酬率設在四%至六%,超過目標『多賺』的錢,才會大膽投資!」「如果沒達到目標,就換到我慘了,因為他們往往會毫不留情面地把資金抽走。」受到有錢客戶的薰陶,蘇麗方則是用「基金錢滾錢」的方式,加速累積投資與置產的資本。在二○○○年至○七年,蘇麗方的投資火力集中在股票型基金,並以「單筆波段操作搭配定期定額」的操作策略。即使遇到金融海嘯,平均每年的報酬率都有逾一五%,○七年還曾有逾四成的好成績。

置產遇貴人 買房一年漲一倍在單筆基金投資上,她會嚴守停損點設在一○%;至於定期定額的投資,一旦選定看好的市場,則採「停利不停損」的策略,尤其大跌一○%時,還會加碼扣款;至於停利點則設在三成左右,然後再以停利後重新定期定額布局。包括貝萊德世礦、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都是她波段操作獲利頗豐的標的,定期定額標的則以富蘭克林亞洲基金,讓她累積的財富最豐。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從低點反彈後,○九年開始,蘇麗方的投資風險意識也跟著增高,索性把大多數資金轉進年投報率八%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並用配息的利得,來貼補○九年購屋每月所須支付的房貸,以及相對積極的投資標的。

至於置產,蘇麗方很慶幸自己遇到許多「貴人」。她笑說,服務有錢的客戶這麼多年下來,她發現這些高資產的客戶都很喜歡買房地產,所以在陪客戶去看房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她置產的觀念。

「我以前從來不會想要買房子,覺得買基金波段操作很好賺,行情好時,有時兩周就有一成五的報酬率,變現性又高。但很多客戶卻覺得擁有穩健的資產很重要,一直勸我要買房,後來果然真的大賺。」○九年在永豐銀行桃園分行工作的蘇麗方,在林口買下每坪十五萬元,總價約七五○萬元的房子;才一年多,房價就漲了一倍多,目前市價至少有一千六百萬元。

家境不太好的蘇麗方,從小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家裡開設文具店,店內從幫人刻印章到賣花的生意都做。

「我爸媽對於金錢管理的觀念不太好,所以做生意很難賺到錢!」這讓身為長女、從小就要幫忙顧店的蘇麗方,相較於身為跆拳道國手的妹妹蘇麗文,對金錢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而父親也總是催促她畢業後趕快去工作,幫忙分擔家計。

一九九六年從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蘇麗方,考進了台北國際商銀(現為永豐銀行),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銀行櫃台職員做起。「但當時父母做生意需要用車,所以我一有工作就幫他們買了車;每月車貸一萬九千元,花好幾年才還清!」蘇麗方苦笑說,這件事讓她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實在不該一工作就買車,或有過高消費性貸款!

在蘇麗方還清了車貸後,她在職涯與理財觀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視野。

蘇麗方回憶,在那個銀行等同於「金飯碗」的年代,「安穩領薪、做好分內工作就好」是當時銀行櫃台工作氛圍;但個性活潑、對工作又充滿熱情的她,卻總是肯多花時間服務客戶的需求。就算被同事視為「奧客」的客戶,她也總能和顏悅色地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還成功行銷信用卡相關業務。

勇於離開舒適圈 走向高薪開闊大路「後來銀行要推動資產管理的業務,長官第一個就想到我。」蘇麗方笑著說,「當時很多資深的同事一聽到要擔負業績壓力,都紛紛推辭,但我卻覺得相當有挑戰性。」就這樣,工作五年的蘇麗方,勇於走出職涯「舒適圈」,開始轉任銀行業務性職務。

二○○○年,蘇麗方從菜鳥理專做起,不但曾蟬聯服務分行連續五年「最佳理專」的殊榮,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花了三年,陸續考上台灣、香港、中國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並陸續拿到十二張國內相關的金融證照。

「我一直認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此在專業的投資上,我很捨得投資自己。」去年取得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的蘇麗方開心地說,「我想利用過去累積專業的基本功,搭配貼心、客觀的理財服務,搶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一○年,蘇麗方在職場做了個「大冒險」,離開服務十三年、根基已打穩的職場,轉戰渣打銀行。雖然薪水升級,但業務幾乎從「零」做起,相較離開前東家時,手上管理資產已有新台幣二十五億元的穩健部位,對於蘇麗方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

幸好,透過既有的專業與對工作的熱忱,在渣打服務兩年多,蘇麗方在消金業務上站穩腳步,年薪也更上一層樓。

個性獨立的蘇麗方,規畫退休財務時,勞保與勞退一直不是她重要的考量。從幫有錢人理財,學到慢理財也能積大富的觀念,小資女靠自己也能找到退休屏障。

渣打銀行業務經理蘇麗方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行員做起,但從十二年前才積極理財、投資自己。如今,她不但坐擁一千六百萬元的房產,加計基金、外幣等投資,至少超過五百萬元,淨資產逾千萬元。懂得向高資產客戶學習的她,不僅賺到了財富,也賺到了幸福人生。

當了理專多年,服務過許多高資產客戶,蘇麗方認為「有錢人」給她最大的啟發是:不貪心地追求資產穩定的成長。「他們大多把每年報酬率設在四%至六%,超過目標『多賺』的錢,才會大膽投資!」「如果沒達到目標,就換到我慘了,因為他們往往會毫不留情面地把資金抽走。」受到有錢客戶的薰陶,蘇麗方則是用「基金錢滾錢」的方式,加速累積投資與置產的資本。在二○○○年至○七年,蘇麗方的投資火力集中在股票型基金,並以「單筆波段操作搭配定期定額」的操作策略。即使遇到金融海嘯,平均每年的報酬率都有逾一五%,○七年還曾有逾四成的好成績。

置產遇貴人 買房一年漲一倍在單筆基金投資上,她會嚴守停損點設在一○%;至於定期定額的投資,一旦選定看好的市場,則採「停利不停損」的策略,尤其大跌一○%時,還會加碼扣款;至於停利點則設在三成左右,然後再以停利後重新定期定額布局。包括貝萊德世礦、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都是她波段操作獲利頗豐的標的,定期定額標的則以富蘭克林亞洲基金,讓她累積的財富最豐。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從低點反彈後,○九年開始,蘇麗方的投資風險意識也跟著增高,索性把大多數資金轉進年投報率八%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並用配息的利得,來貼補○九年購屋每月所須支付的房貸,以及相對積極的投資標的。

至於置產,蘇麗方很慶幸自己遇到許多「貴人」。她笑說,服務有錢的客戶這麼多年下來,她發現這些高資產的客戶都很喜歡買房地產,所以在陪客戶去看房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她置產的觀念。

「我以前從來不會想要買房子,覺得買基金波段操作很好賺,行情好時,有時兩周就有一成五的報酬率,變現性又高。但很多客戶卻覺得擁有穩健的資產很重要,一直勸我要買房,後來果然真的大賺。」○九年在永豐銀行桃園分行工作的蘇麗方,在林口買下每坪十五萬元,總價約七五○萬元的房子;才一年多,房價就漲了一倍多,目前市價至少有一千六百萬元。

家境不太好的蘇麗方,從小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家裡開設文具店,店內從幫人刻印章到賣花的生意都做。

「我爸媽對於金錢管理的觀念不太好,所以做生意很難賺到錢!」這讓身為長女、從小就要幫忙顧店的蘇麗方,相較於身為跆拳道國手的妹妹蘇麗文,對金錢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而父親也總是催促她畢業後趕快去工作,幫忙分擔家計。

一九九六年從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蘇麗方,考進了台北國際商銀(現為永豐銀行),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銀行櫃台職員做起。「但當時父母做生意需要用車,所以我一有工作就幫他們買了車;每月車貸一萬九千元,花好幾年才還清!」蘇麗方苦笑說,這件事讓她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實在不該一工作就買車,或有過高消費性貸款!

在蘇麗方還清了車貸後,她在職涯與理財觀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視野。

蘇麗方回憶,在那個銀行等同於「金飯碗」的年代,「安穩領薪、做好分內工作就好」是當時銀行櫃台工作氛圍;但個性活潑、對工作又充滿熱情的她,卻總是肯多花時間服務客戶的需求。就算被同事視為「奧客」的客戶,她也總能和顏悅色地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還成功行銷信用卡相關業務。

勇於離開舒適圈 走向高薪開闊大路「後來銀行要推動資產管理的業務,長官第一個就想到我。」蘇麗方笑著說,「當時很多資深的同事一聽到要擔負業績壓力,都紛紛推辭,但我卻覺得相當有挑戰性。」就這樣,工作五年的蘇麗方,勇於走出職涯「舒適圈」,開始轉任銀行業務性職務。

二○○○年,蘇麗方從菜鳥理專做起,不但曾蟬聯服務分行連續五年「最佳理專」的殊榮,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花了三年,陸續考上台灣、香港、中國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並陸續拿到十二張國內相關的金融證照。

「我一直認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此在專業的投資上,我很捨得投資自己。」去年取得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的蘇麗方開心地說,「我想利用過去累積專業的基本功,搭配貼心、客觀的理財服務,搶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一○年,蘇麗方在職場做了個「大冒險」,離開服務十三年、根基已打穩的職場,轉戰渣打銀行。雖然薪水升級,但業務幾乎從「零」做起,相較離開前東家時,手上管理資產已有新台幣二十五億元的穩健部位,對於蘇麗方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

幸好,透過既有的專業與對工作的熱忱,在渣打服務兩年多,蘇麗方在消金業務上站穩腳步,年薪也更上一層樓。

個性獨立的蘇麗方,規畫退休財務時,勞保與勞退一直不是她重要的考量。從幫有錢人理財,學到慢理財也能積大富的觀念,小資女靠自己也能找到退休屏障。

蘇麗方

出生:1976年

現職:渣打銀行業務經理

經歷:永豐銀行業務經理

學歷: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效法有錢人六智慧 為終身俸做好準備──蘇麗方的「二流管理」心法

時間流管理

1.

花時間做別人不想做的事 擔任理財業務時仍積極服務冷門客戶,

反而贏得信任

與業績。

2.

向有錢人學習理財智慧

學到購屋保值與增值的技巧。

3.

找機會投資自己

工作之餘進修考證照,贏得更高收入的機會。

金錢流管理

4.

延遲消費,擬定儲蓄計畫跟會儲蓄,控管消費欲望,結婚後為了存錢,曾住婆家10年,盡量不外食,累積投資資本。

5.

積極投資基金錢滾錢

以波段操作股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賺到3至4成就出場,加速資產累積。

6.

活化投資標的

金融海嘯後,資金轉進年投報率8%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用配息利得支付房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89

仁懷欲收編百家小酒廠 斥10億打造第二茅台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1/xMNDE4XzU1MjYxMA.html

白酒業併購重組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昨日(10月31日),貴州省仁懷市副市長喻陽洪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時透露,在2013年之前仁懷市政府將投入10億元成立「仁懷醬香酒酒業有限公司」,整合當地近百家小規模的白酒企業,同時還將引進戰略投資者,試圖打造除了茅台之外的當地醬香酒品牌。

仁懷市的「野心」

走在貴州省仁懷市的街頭,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塊塊印有 「酒都」字樣的彩磚鋪在路上。作為一個以白酒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仁懷市並不滿足僅僅擁有一個茅台,他們還想擁有第二個或是更多。

隨著近些年茅台的不斷快速發展,醬香型白酒的消費市場也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湧入市場,仁懷市範圍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白酒企業,這些企業在生產銷售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我們目前正在籌劃設立一個『仁懷醬香酒酒業有限公司』,這個公司目前已經註冊下來了,註冊資金為2000萬元。」喻陽洪這樣說到,「而成立這樣一家企業,主要就是便於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目前仁懷市範圍內的這些小規模企業很難監管,為杜絕無序發展,整合就是一個前提。」

據瞭解,目前在仁懷市範圍內有著近百家年產量在100噸~200噸的白酒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將成為「仁懷醬香酒酒業有限公司」整合的首要目標。

「這些企業讓茅台去一一兼併並不現實,茅台也不可能這樣做,這就需要政府出面指導,同時政府還必須採用一定的經濟手段,成立這個公司並且在政策等方面給予這些小規模的白酒企業予以扶持。」喻陽洪指出。

目前,仁懷醬香酒酒業有限公司將採用多種形式和當地的小規模白酒企業進行整合。

「現在不少公司都表達了希望整合的意願,我們也將通過收購、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和這些企業進行合作。」喻陽洪透露,「具體的工作我們將會在明年上半年開始,爭取在明年年底能夠有產品面世。同時將運作幾個茅台之外的獨立品牌出來,我認為發展出一個比較好的品牌並不是問題。」

「我覺得政府能有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最終這個事情能不能做成,不僅僅是資金上的問題,將來管理運營這個公司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仁懷的這種做法白酒專家鐵犁指出,想要在茅台系列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將是一個很艱難的事情。

資金伺機而動

事實上,仁懷市的這一舉措也是在仁懷的千億目標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仁懷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末全市白酒產量達到50萬千升,力爭達到60萬千升,完成白酒及配套產業投資500億元以上,培育規模白酒企業100戶以上,力爭全市白酒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的目標。

「打造這個公司和仁懷市千億目標有關係的,我們預計這個公司在2015年左右將發展成一家白酒產值達100億元~200億元規模的白酒企業。」喻陽洪自信地說道。

但是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仁懷市的上述目標很難在2015年之前解決,引進戰略投資者成為目前市政府領導班子的工作重點。

「目前我們通過各種渠道釋放出希望引進資金的信息,同時我們也會設置門檻,引進的資金每一筆都要求不低於5000萬元,國內不少知名企業也對這個項目比較感興趣。」喻陽洪坦言,「現在已經有一家國內的知名企業正在就入股進行商談,戰略入股的資金規模也不會在5000萬元之下,而這家企業並不從事白酒行業。」

目前,國內有多家資本已經在和仁懷市接觸這個項目,在喻陽洪看來,國內很多閒置的資金非常看好白酒行業的發展。

2011年6月,聯想控股以1.3億元獲得常德武陵酒業39%的股份,成為武陵酒業第一大股東。隨後不到1個月,聯想控股增資武陵酒業,對其實現全資控股。緊接著,聯想控股再下兩城:2011年10月,全資收購河北承德板城酒業公司;2012年9月16日,斥資4億元收購孔府家酒。

2012年3月,維維集團與貴州醇酒廠簽訂了股權重組項目合作協議,維維股份出資3.57億元控股新貴州醇酒廠51%股權,並計劃組建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此前維維股份還成功收購枝江酒業、川王酒業。

作為白酒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茅台和五糧液自然不會錯過這個跑馬圈地的好時機,兩家都看中了將來中低端市場的發展方向,以併購為手段的產業整合成為拓展中低端市場的主要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2

龍源電力(916)河北省風電發電量 (2012年10月份)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11/06/%E9%BE%8D%E6%BA%90%E9%9B%BB%E5%8A%9B%E6%B2%B3%E5%8C%97%E7%9C%81%E9%A2%A8%E9%9B%BB%E7%99%BC%E9%9B%BB%E9%87%8F-2012%E5%B9%B410%E6%9C%88%E4%BB%BD/

平均利用少時顯著提高?
根據龍源電力(0916)2012年10月發電量通告,河北省10月份風電發電量較9月份增長差不多1陪,從 81,478 MWh 增加到 165,791MWh。

河北省10月份風電發電量較9月份增長約1陪

由於裝機容量不容易在一個月內陪增,筆者較相信發電量增加歸因於河北風電平均利用小時(average utilization hours)在10月顯著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82

創業者的10大謊言

http://xueyuan.cyzone.cn/qibu-jihua/234926.html

Guy Kawasaki 是灣區著名的風險投資家。他在高科技創業方面的演講、評論、文章總是充滿了激情、睿智和幽默。他的「風險投資的10大謊言」更準確地說應該是風險投資拒絕給你投資時的10大藉口。我個人認為該文對創業者的借鑑價值在於跟VC談時不要期望值過高。而這篇「創業者的10大謊言」,幾乎讀每一條感覺都是在說自己。名為「謊言」其實是說創業者思考得不充分的關鍵問題。如果對每一個問題都有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也許離創業成功就不遠了。因此選擇這篇和大家分享。先打個預防針,Kawasaki的文風比較「損」。被他說中了,別往心裡去,其實挺逗的。

每年都會有幾十個創業者來找我談投資。每個人至少都要用到下述謊言中的3、4個。我把這些謊言列出來,不知是會讓創業者們變得更誠實,還是會讓他們編出新的謊言來。嗨,至少新的謊言也算有點創意吧。

0、我們的預測是保守的估計。創業者的估計從來都不是保守的。要是保守的話,那應該是0美元。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創業者達到她保守的估計。通常創業者根本不知道她的銷售額會是多少。所以她就這麼猜:「我說少了吧,投資者不會感興趣;我說多了吧,他們會覺得我神經不正常。」結果就是,每個人的預測都是到第4年的時候銷售額5千萬美元。所以我總是把創業者給我的預期時間加一年,銷售額乘0.1。

1、(某著名市場研究公司)稱我們的市場總額到2010年會達到500億美元。不管他是開發bar mitzah(譯者:一種猶太教的成人儀式)計劃軟件還是802.11芯片組,每個創業者的PowerPoint裡都有幾頁聲稱他們的市場總額會有百億美元。風險投資者從來不相信這些預測,因為今天他已經聽過5個這樣的預測了。創業者們最好把這些預測從他們的PowerPoint裡去掉。

2、(某大公司)下周就要和我們簽購貨合同了。創業者不知從哪個講座上聽說「公司已經有銷售很重要」,就編出這條來。搞笑的是,到了下周,下下周,合同還是沒簽。然後就是各種藉口:該公司的決策者被解聘了, CEO被炒魷魚了,發生自然災害了,等等。投資者不會因為這個謊言投資的,除非銷售已經真的發生。

3、我們只要拿到投資,某重量級的人士就會加入我們公司。往往,當VC給這個重量級的微軟、甲骨文、昇陽的副總打電話證實,回答如下:「誰告訴你的?對,我是在丘吉爾俱樂部(譯者:著名的有關創業的非營利組織)跟他聊過幾句。但我絕對沒說過我會放棄我在Adobe的25萬年薪加入他的公司。」 重量級人士是有可能加入小公司,但請讓他們親自給VC打電話來確證這一點。

4、沒人在嘗試我們正在做的事。這是最扯淡的一個謊言,因為從這條得出的結論無外乎兩點:1、因為根本沒有市場,所以沒有別人做;2、你實在太不入流了,連用Google查找競爭對手都不會。不用說,以上哪個結論都不會有助於你拿到投資。通常,如果你有一個好主意,那你會有5個競爭對手。如果你有一個非常好的主意,那你會有15個競爭對手。

5、沒人能做到我們做到的事。盲目狂妄自大,這比上一條還糟糕。第一個公司開始做一件事後90天內,就會有10家公司雨後春筍般做同樣的事。Roger Bannister之前沒人能在4分鐘內跑完1英里。但在Roger Bannister創造該紀錄後1個月內John Landy就又破了紀錄。世界之大,能人之多,創業者認為他能在知識上取得壟斷只能是自欺欺人。就像我對我熱愛的 Macintosh那麼有把握(譯者:作者原來是蘋果公司的高管和蘋果產品的忠實擁護者),我確信當你對VC這樣說時,VC已經聽說另一個公司在做同樣的事了。

6、趕快,別的VC也對我們感興趣了。好消息是:沒錯,有不少公司真的是同時被多家VC看中。但壞消息是,那個公司多半不是你,因為你還有閒工夫讀我的博客。就像我媽常說的「別用烏茲衝鋒槍玩俄羅斯輪盤賭」。(譯者:Kawasaki大媽啥意思?別找死?)是的,那些絕對牛的公司,投資者之間是有競爭的,創業者可以用這種方式逼著VC趕快做決策。但對於絕大多數創業者,你不是稀缺資源,這招不靈。參看前文「風險投資的10大謊言」,要知道很多情況下VC說也許會投資,其實是不會投資。

7、甲骨文又大、又蠢、又慢,根本不是威脅。 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的CEO)有他自己的私人飛機,他能讓聖何塞機場夜間為他的專機開放,他的帆船大得連金門橋都快過不去了。而我們的創業者呢?他們從奧克蘭機場坐最便宜的西南航空公司的飛機,有機會還要順兩包免費花生米。Larry Ellison和創業者的差距是有原因的。而那個原因不是甲骨文又大、又蠢、又慢。和甲骨文、微軟等大公司競爭不是件容易的事。給這麼說的創業者最好的評價也就是「天真」。也許你覺得自己很有膽量,但VC覺得那是愚蠢。

8、我們的管理團隊有可證實的成功經歷。誰說你可證實來著?公司的創始人曾經在摩根斯坦利做過一個夏天的實習生?在麥肯錫幹過2年?曾經告訴John Sculley(譯者:百事可樂和蘋果的前CEO,導致了蘋果的一系列產品失敗和衰退)Macintosh如何開機關機?在VC眼裡,真正的可證實是那些曾經成功的為投資者產生億萬匯報的創業者。但這樣的創業者,a)她多半不會為找投資而發愁;b)她也用不著說她有可證實的經歷。(Wayne Gretzky用不著到處對別人說我是個出色的冰球選手。)創業者應該這樣自我介紹:a)她有相關的業界經驗;b)她為了成功會付出一切努力;c)她會尋找真正有可證實的成功經歷的人做她的顧問和董事會成員d)如有必要她會讓賢。這對於對創業者有興趣的VC來說就夠好了。

9、我們的產品受專利保護。在你給VC介紹你的項目時,最多提到專利一次:我們申請了專利。這就夠了。第二次你再提到專利,VC會懷疑你對專利過度依賴。第三次,VC就會把你當傻瓜了。沒錯,你應該去申請專利。但專利更多是用來讓你爸媽高興的。你多半不會有時間或有錢去告那些財大氣粗的公司侵犯你的專利權。

10、我們只要佔有1%的市場就成功了。(這一條是額外添的,因為我的筆記本還有電。)這是「我們的市場總額有500億美元」的另一面。這個謊言有兩個問題:第一,沒有哪個VC會對只想佔有1%市場份額的公司感興趣。我們更願意看到我們投資的公司面對司法部反壟斷部門的狂轟濫炸。第二,佔有1%的市場也沒那麼容易。創業者應該對建立一個成功公司的難度有一個現實和準確地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11

1987年股市崩盤的10條教訓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ymp.html

 作者:Wallace Witkowski

 

  25年前,也就是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Average)暴跌近23%,這是該指數有史以來最高的單日跌幅。儘管這次暴跌沒有引發另一場大蕭條,但它的確使投資者進入了股市波動的新時代。

   儘管有市場控制措施,例如2010年5月6日的「閃電崩盤」後推出的旨在避免如黑色星期一那樣的另一次崩盤的「斷路器」機制,但市場仍然容易產生嚴重而漫長的衰退。

   如今美國股價接近於五年前達到的最高紀錄,那是在房貸危機和金融危機拖垮美國股價之前。道瓊斯指數接近於歷史最高水平14,164.53點。同樣,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Standard& Poor's 500-stockIndex)也接近於其歷史最高水平1,565.15點。不過,隨著即將到來的11月大選和1月份美國削減政府支出和增稅造成的「財政懸崖」,股價在攀向新高峰時預期將可能面臨一輪波動。

   鑑於此,MarketWatch對幾位曾親歷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投資經理就從中可以吸取的經驗教訓──這對於現在的投資者來說很重要──進行了調查。

    1.在別人衝動時保持客觀

   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旗下Mutual Series基金的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彼得•朗格曼(PeterLangerman)說,為了在其他人亂做一團時保持冷靜,投資者需要對其投資組合選擇保持信心,因為成功取決於能否在市場最壞的時期生存下來。

   1986年創建了Heine Securities Corp.(Franklin MutualAdvisers的前身)的朗格曼說,現在的高頻交易算法與1987年10月19日導致投資者驚慌失措的從眾心理沒有太大不同。

   朗格曼說,「基本經驗之一是,你不會永遠正確,事情可能變糟,因此你必須相信你的投資組合能完好無損,讓你堅持挺過混亂時期。」

    2.像巴菲特(Buffett)一樣:在恐慌時買入,在貪婪時賣出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Investors,簡稱AAII)副主席查爾斯•羅特布拉特(CharlesRotblut)說,儘管黑色星期一創造了紀錄,但歷史上股市崩盤很常見。

   羅特布拉特說,「你能認識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如果你堅持持有長期投資組合,你就會安全無恙。」他指出,1987年以後,大盤股股價在1988年上漲約12%,在1989年上漲約27%。

   羅特布拉特說,將股市崩盤看作買入機會的投資者充分利用了這些反彈。

    3.列出在股市崩盤時要買入的股票

   為了在股市低迷時揀到便宜,不要等到市場暴跌時才決定你要買什麼股票。

    BarrackYard Advisors的負責人馬蒂•勒克萊爾(MartyLeclerc)說,「列出你希望持有的公司,如果它們不太貴的話。」25年前他曾是經紀公司DeanWitter一位年輕的部門經理。

   勒克萊爾說,「利用這種極高的波動性獲益。」他以耐克公司(NikeInc.)作為主要的例子。在1987年10月19日和10月20日的兩個交易日中,耐克的股價從1.27美元跌至94美分,總跌幅為26%。該股票在1988年1月底反彈回股市崩盤前的水平,25年後該股票的交易價接近每股100美元。

   現在,勒克萊爾的股票購買名單包括金融交易所運營商和包括肥料生產商和生物種子公司的全球農業公司。

    4.漲得快的股票跌得更快

    A. GaryShilling & Co.總裁、經濟學家加里•希林(GaryShilling)說,「任何一種旨在通過股票賺大錢的模型都注定會失敗。」

   希林說,1987年的股票崩盤在一天之內對前半年漲勢迅猛的股市進行了強力修正。

   正如許多接受採訪的經理所指出的,股票崩盤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一種叫「投資組合保險」的策略,它的目的是通過在股市上漲時買入股票指數期貨,然後在股市下跌時賣出它們以限制損失。

   希林解釋說,這種策略的問題在於,當它被廣泛應用時,就不再能反映最初建立模型時的基本面。當變為程序化交易時,這種折中式策略就不堪重負,趨於崩潰。

    5.沒有不可能的事

   一位統計學家告訴特德•阿隆索(TedAronso,他在1984年創建了機構投資公司AJO),1987年的股市崩盤是一次25西格瑪事件,即距離均值25個標準差。換言之,它是一次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這種思考方式的問題在於,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事隨時都在發生。

   阿隆索說,「我們以人類的方式思考,我們找出市場陷入瘋狂、更接近於「模糊地帶」時的模式和趨勢。」

   阿隆索給投資者的最好建議是,不要迷失在投資熱潮中,要降低成本,分散資產。

    6.不要理會股市噪音

    BanyanPartners的首席市場策略師鮑勃•帕夫利克(Bob Pavlik)說,10%的修正率是很常見的,而且通常每年發生大約三次。

   1987年,帕夫利克剛工作,那時他是Laidlaw, Adams andPeck的助理投資組合經理,他說他不認為股東們從25年前的崩盤中學到了多少教訓。投資者在股市修正期間仍然會恐慌,忘記這是股市持續存在的緊縮和擴張週期的一部分。

   帕夫利克說,「如果你只關注細節,就會輸掉大局。」然後他補充道,「你輸掉了那些本能對你有幫助的週期。」

    7.不要為減少損失而退出

   Ballentine Partners的首席投資長威廉•布拉曼(WilliamBraman)說,在黑色星期一之後,一群經濟學家警告說,金融界的末日來了。相信他們的投資者錯過了機會。

   1987年就職於Baring Assetmanagement、專門管理國內大盤股成長型投資組合的布拉曼說,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配置應能承受每日和每週的波動。

   布拉曼說,「你必須持續關注長期,不能被短期噪音沖昏頭。」

   在1983年創建RTD Financial Advisors的羅伊•迪利貝托(Roy Diliberto)同意這種說法。

   迪利貝托說,「退出的問題是,你永遠不知道何時該回來。」

    8.不要定期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如果你每季或每年重新平衡投資組合,拋出表現好的股票,買入表現差的股票,那麼你可能需要重新考慮這種做法。

   迪利貝托說,改進的投資組合管理軟件允許投資者根據市場事件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他稱其為「機會主義再平衡」。

   他說,「2009年,我們的債券比重過高,於是買入了比重偏低的資產類別,我們在按兵不動的人之前達到了盈虧平衡。」

    9.量力而為

   經歷過1987年10月那場股市崩盤的經理們表示,追加保證金要求實屬火上澆油。

   AAII的羅特布拉特說,儘管從那時起保證金要求已經收緊,但個人投資者仍應避免它。

   Barrack的勒克萊爾說,個人投資者唯一應該關心的追加保證金要求是機會主義的追加保證金要求──例如對沖基金必須廉價出售以收回成本,向價格施加下行壓力並創造便宜股價的時候。

    10.投資者現在面臨著更高風險

   1987年,投資組合保險和程序化交易威脅著金融市場的有序運行。現在,高頻交易算法每微秒都處理著大量交易,放大了波動性。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長官傑夫•阿普爾蓋特(JeffApplegate)說,這種風險,正如2000年以來的市場動盪所證明的,傷害了散戶投資者對股票的興趣。

   羅特布拉特說,技術和廣泛使用的網絡交易的興起還使個人投資者更容易進行不經思考的交易,不再有經紀人或養老金計劃經理來說服個人投資者遠離危險。

   但是,由於科技讓投資者能更方便地自行交易而無需傳統指導,因此波動性可能導致焦慮,並讓投資者更容易跟風,支付更高的費用。

   AJO的阿隆索說,「現在投資者的風險敞口更高了。現在有更多機會利用投資構想,放大投資構想,有更多『進步』給了投資者更多掏自己腰包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