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環境應急戰三十天修複天津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706

2015年9月7日,天津港七號門前,施工人員已搭起腳手架,開始對受損建築進行修繕,對破損嚴重區域進行拆除維修。 (CFP/圖)
2014年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修訂之後,國家級環境應急預案第一次啟動。
此次處置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代價,以風險防控為核心的常態化管理亟待建立。
在追查爆炸事故之余,天津港還有另一個戰場:環境應急與修複戰。最高峰時,爆炸點方圓5公里範圍內,聚集著上千名環境應急人員。
這亦是中國環境應急力量的大閱兵。與十年前震驚國人的松花江水汙染事件相比,參與者的一大感受是:從倉促走向從容。
天津港的那兩聲爆炸已經過了一個月。
作為中國北方第一大港口,掛著“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禁止通行”標識的天津港依舊繁忙。為了給事故清理車輛留出通道,多條道路禁行,來來往往的集裝箱車輛在寬闊的泰達大道上擠成了一列“火車”。
扭曲的集裝箱殘體和破損的門窗還會勾起人們的回憶,而在周遭的環境中,爆炸泄漏的劇毒品氰化鈉則是看不到的恐懼。它們可能會循著空氣、水體和土壤,不斷蔓延。在潮濕空氣中,這些白灰色粉末會緩慢發出劇毒、易燃的氰化氫氣體;在水中,它們像鹽巴一樣極易溶解,繼而滲入土壤甚至地下水。
這是2014年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修訂之後,國家級環境應急預案第一次啟動。700噸氰化物被確定有500噸遺留於現場,如此巨量劇毒物,這也是中國環境應急隊伍遇到的罕見挑戰。
上千名環境應急人員,各地馳援的環保企業,上百個監測點位,24小時捕捉氰化物的蹤影。2015年9月7日,天津市環保局網站刊文:“截至目前,沒有發生環境汙染問題,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這次應急和歷史上其他事件不太一樣,過去或多或少都有些影響。但這次事故區排放的汙水沒有問題,馬路上的積水取樣也沒有問題。”同一日,環保部應急辦主任田為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場國家級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戰已歷時近一個月。不過,爆炸核心區那一攤高濃度廢水,土壤和地下水的環境修複,仍是一場以月,甚至以年來計的持久戰。
診斷
瑞海物流倉庫的所在地在淺灘上填海建成,視野遼闊,空氣擴散條件好,城市里難以見到的鳥兒時而成群掠過。這里距離天津市區50公里,距離入海口2.5公里,距離最近的居民小區600米。
2015年8月12日23:34,瑞海物流倉庫的兩聲爆炸震碎了2公里外的櫥窗,也將堆積於此的危化品拋向空中,落入溝渠和大地。汙染物在氣、水、土中散開,急需進行環境監測。
在爆炸後的一個多小時,天津開發區環境監測站就給出了第一組空氣監測數據。在爆炸前3個月,為應對化工區偶爾的起火和小爆炸,這個只有10個人的監測站恰巧購買了一臺便攜式氣象色譜質譜分析儀。“爆炸在我們的東側,我們比較謹慎,從遠處逐步推進監測,濃度不高,再往前走。”站長盧鋼說。
爆炸後半小時,濱海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管理局塘沽監察支隊到達了距爆炸點僅200米左右的核心區域。夜間,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人員在煙霧和刺鼻的氣味中,戴著防毒面具安裝了監測設備。
環保部也在第一時間部署了行動。13日淩晨,在部長陳吉寧的委托下,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帶著環境應急人員和專家組趕赴現場。13日下午的第一場發布會上,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通報了環境應急監測的結果。
然而第一時間啟動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沒有帶來贊譽,事故原因還在調查時,環保部門便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公司的環評報告首先被“揪出”:對於報告中“100%的公眾認為項目位於北疆港區內,選址合適”的結論,周邊居民回應卻非如此,並表示“誰也沒見過這個東西”。
對於路面的泡沫和爆炸附近河道的死魚,人們產生了聯想。官方回應水中的氰化物均達標,魚體內也未檢出氰化物,魚類的死亡主要是缺氧所致。
人們仍有質疑,環保組織用試紙檢測出氰化物。雖然檢出不代表超標,但以“與官方不符”為標題的媒體文章被傳開。還有人在微信群里抱怨:“如果沒有毒,專家能不能把這條魚吃了,或者把泡沫的水喝下去?”
“政府說話沒人信。”數次出現在發布會上的天津市環保局總工包景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很無奈。

(CFP/圖)
馳援
核心區的汙水被判斷氰化物最高超標800倍。診斷之後,“受傷”的環境要趕緊治療,同時,環境監測仍需進行,環境應急的隊伍不斷增大。
在天津的環保部門之後,天津的環保企業接到了調令。在爆炸後的第二日淩晨,位於塘沽的鑫宇環保公司運來了應急的水處理集裝箱。“慘不忍睹。”公司負責人張德強不願意再回憶當時場景。天津合佳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也同時接到市環保局任務,出動二十多輛罐車,每天往返運輸30到40趟,將廢水拉出。
具有應急經驗的湖南力合科技公司則是主動請纓,開來了三輛監測車,協助檢測水體里的氰化物。“和保稅區環境監測站聯系時,他們正在做汙水取樣監測,水樣太多根本忙不過來,他們特別高興,正好需要我們幫忙。”該公司天津區域經理李冬柏說。
氣、水要24小時連續監測,土的監測也要展開,診斷急需大量人手。
數百名監測人員從全國各地趕來。8月16日中午,河北省環境監測人員是第一家到達的外援。之後,來自北京、江蘇、山東的各地監測人員聚集在爆炸區周圍,每隔2小時對外發布一次監測數據。
壞消息是,雨也來了。
8月18日上午,天津濱海新區開始下雨,爆炸核心區的空洞形成了近一萬平方米的大水坑,對於氰化物的恐懼隨著路面的白色泡沫而蔓延。
為了防止汙染外泄,現場的排海口、市政管網早已全部被封堵。8月16日,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第一次到達現場,叮囑在雨水到來之前要嚴防死守,不能讓一滴廢水泄漏。18日晚上,陳吉寧第二次來到天津,主要關心的正是含氰汙水的處理。十年前,震驚全國的松花江水汙染事件中,這位當時的清華大學教授以國家環保總局專家的身份,出現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
這一次被委以治水重任的,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教授。8月19日,還在北京的王凱軍在電話里提出了治理的建議。次日上午,王凱軍又接到應急指揮部的電話,被告知“立即來現場”。
治水
來不及回家換衣服,王凱軍和清華的專家組直接從學校趕到了天津。
汙水處理的指揮部設在天津港保稅區擴展區汙水處理廠的二樓,一幅地圖掛在墻上:以爆炸點為中心,3公里為半徑的區域被畫入了一個大圈,事故點、監測點和溝渠湖面,被一一標出。在這張地圖上,有三個重要節點:汙水處理廠、一號泵站和東排明渠。
——汙水處理廠位於爆炸點東南方,在8月13日下午就接到了處理事故廢水任務,但從處理量和處理方法上,這家爆炸之前處理當地生活生產的汙水處理廠並不能勝任。
——一號泵站距離核心區最近,雨水在這里匯集。爆炸後,外排的明渠被隔離出了三個水坑,坑內的水檢測達到排放要求時,才會進入下一個坑。但目前現場的集裝箱處理設施並不能將汙水處理達到排放要求,只能在水坑和集裝箱里循環處理。
——東排明渠自北向南,繼而自西向東,像是一把橫貫於天津港的倒L形卡尺,剛好卡住了爆炸點,距離爆炸點最近的300米處,渠水氰化物含量被發現超標。其余地方沒有汙染。超標渠水被築壩截住,排海口現被閘門關緊。
這三個節點均是汙水入海之前的“最後一道防線”。王凱軍被應急指揮部安排了兩個任務,改良現場已有的移動處理工藝、給汙水處理廠設計加強版的破氰設施。“單純的氰化物處理並不是很複雜,電鍍廢水就有很多的氰化物。”王凱軍說,“但是現場的情況太複雜,生活汙水等有機汙染都混在下水道里。”
一號泵站已使用次氯酸鈉氧化法來破氰,可濃度遲遲不達要求。現場化驗條件有限,水樣被送回了北京。
王凱軍從北京邀請了中持依迪亞環境監測分析公司前往天津,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們通宵實驗後,難題終於破解。給汙水處理廠的實驗方案也被調試出來,第二波企業接到調令,從外地赴津。
“很緊張,非常緊張。”新大陸環保公司董事長陳健猶記得接到應急指揮部電話時的氣氛。在汙水處理廠,添加臭氧、活性炭等工藝被確定為加強版的破氰關鍵步驟,用於處理核心區大坑的汙水。
“這不是洗衣機、空調,這是特種設備啊,公司沒有存貨。”當天晚上,陳健將準備給客戶的貨從福州發向天津,帶著員工從公司趕赴天津,住在距離爆炸區2公里的酒店,酒店走廊里堆積著破碎的窗框,有的房間還不能住人。
產生臭氧的原料——液化空氣公司的液氧儲罐也被緊急調到汙水處理廠。陳健記得,爆炸之後汙水處理廠的安全意識明顯增強,要求儲罐和變電站的距離一定要達到20米。據液化空氣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瑞龍介紹,公司不僅提供了液氧儲罐,還應天津市安監局的要求,派出HSE(健康、安全、環境)經理和工廠經理,協助辨識且安全、正確地處理散落在爆炸區域的約50個氣體鋼瓶,確保不會產生其他危險。
自嘲為水處理“門外漢”的方元也在這幾日趕到。艾盟科技公司技術總監方元的特長是“均勻地混合粉末”。如同讓芝麻糊在水里和得更均勻,這個方法被用於在汙水中投加活性炭。
“松花江水汙染事件時,專家從網上找到了我。逼得無奈時,蒙出了這個方案。”方元其實是應急專家的“老朋友”。2005年,他臨時設計的方案中,活性炭還需要人工扛著麻袋投加。此後,他的產品逐漸成熟,2007年太湖藍藻汙染、2014年蘭州水汙染都參與了應急。
為了做好最後的預防,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成都調來應急處理設施,駐守於東排明渠。他們的特長是去除汙水中懸浮物。“專家好似醫生,我們只是方子中的一味藥。”副總經理鐘曉紅說。
這時,方圓5公里的範圍內,聚集著上千名環境應急人員。
排水
8月28日,在安裝完畢的自家設施旁,和其他應急人員一樣,陳健已顯得較為輕松。“控制住了,沒那麽嚴重,但還存在風險,就怕老天來一場大雨。”
在這晴朗的一周里,一號泵站改良後的工藝終於能將汙水處理達標,汙水處理廠外的加強版破氰裝置也已安裝完畢,等待來水。
不過,指揮部早已獲知,新一輪的強降雨又要來了,被臨時封堵的排水系統若不及時疏導,則會帶來新的問題——洪澇。“堵-治-疏”,“水戰”進入了第三階段。
8月29日,周六。連續多日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泰達環境監測站站長盧鋼正準備在家度過爆炸以來的第一個休息日,但卻接到了排水通知,吃完午飯他又匆匆趕到現場。
東排明渠是重要的泄洪點。可排水並非放開閘門那麽簡單,針對氰化物,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低於排放標準一個數量級方可排海。8月29日,在陪同國務院應急辦副巡視員陳勝前來東排明渠視察時,環保部應急辦主任田為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希望大家放心,現在氰化物的濃度遠低於標準要求的濃度了。”
頂著黑眼圈的盧鋼已經不記得第一次排水是何時。但他記得第一次排水時,監測人員沿著東排明渠監測了14個點位,全部達到要求的濃度。8月29日的這次排海之前,也沿渠監測了7個點位。
渠水並非開閘就能嘩嘩流走。8月29日為農歷七月十六,因為潮汐,剛開始渠水很難下排,盧鋼餓著肚子在水閘邊守到夜里9點。
8月31日,天津港下了一天的中雨,下午四點,核心區外圍的馬路已有多處積水,來往的車輛從水中趟過,卷起陣陣水花。在東排明渠的閘門,氰化物處理達標的汙水汩汩排出,環能德美技術中心經理王吉白感覺“洶湧得略似黃河”。
這一夜,田為勇一宿未眠。“沒有問題,很順暢,一號泵站和東排明渠頂住了考驗。”第二日早上,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水戰終告一段落。9月2日,天津港迎來了雨後的“閱兵藍”。在區政府召開的會議上,前來應急處理汙水的企業被告知,外圍廢水已經基本處理完畢。
預防
9月7日,爆炸後的第27天。田為勇回到了北京,他所管轄的應急辦的一半同事,以及一百余名全國各地的監測人員還留在現場,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他們還需要調查評估環境影響。
核心區大水坑已經進入加強版的汙水處理廠處置。據田為勇介紹,大坑周邊設置了28口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觀測井,目前沒有觀察到影響。
廢棄物處理和土壤修複則更待時日。在距離核心區4公里的海鐵一路,變形的集裝箱被暫時集中運送於此,無法修理的集裝箱將拉到鋼廠回爐改造。同在海鐵一路,能存放2.4萬方汙土的存放池也已被建設好。
據在現場的環保部固廢專家稱,土壤汙染尚停留於評估方案的制定階段,可能得到10月份才能完成評估工作。天津市環保局的消息稱,汙染場地被劃分為危險化學品、汙染土壤等8類,將分類清理處置。
截至9月8日,遇難人數已升至162人。濱海新區政府網站公布了受損房屋的回購計劃。事故遺址將建設成海港生態公園,開始向市民征求意見。
可環境修複要花費多少錢,好像暫時並沒有太多人關心。準備賣給客戶的上百萬元設施臨時被拉過來,受訪的企業老板們還來不及談價錢,有的表示願意捐贈,有的表示“已經記了個賬”。
“這次事件,投入的環境應急處置費用較高。”一位參與事故風險與損害鑒定評估的專家說。
該專家介紹,對於類似的問題,國外實施高風險行業環境責任信托基金、環境責任保險等財務擔保制度,企業每年繳納一定費用,用以防範環境風險以及突發環境事件的緊急處置、損害賠償。但在我國,類似的環境責任基金制度尚未建立,環境責任保險範圍過窄,沒有涵蓋環境應急處置與後期環境治理修複費用。
而且,由於缺乏事故發生前的環境基線調查數據,事故發生後環境監測指標與範圍不夠及時全面,在評估過程中,給環境影響或環境損害的確認帶來一定困難。
不過,同樣是爆炸引起的水汙染,此次環境應急的參與者,總是不由得將天津港爆炸與十年前的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爆炸作對比。那場爆炸引發了松花江水汙染事件。
“吉化爆炸引發了松花江硝基苯汙染,損失和影響都放大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環境部門疏忽,沒經驗。十年間我們有了很多經驗教訓,環保部和地方反應及時,所以這次事件才沒有變成環境事件。”一位不願具名的應急專家稱。
十年來,環境應急顯得更加從容。但投入這麽多的人力物力,依然不是田為勇想看到的。他認為,我國的應急管理已進入新的階段,要以風險防控為核心,進入常態化管理。“預防在前,準備在前,防控在前,出事幾率就會大大減少,處置的工作也大大減輕了。”
不過,目前危化品的預防工作依然很匱乏,天津的環保組織綠領深有感觸。雖然第一時間趕到了爆炸現場,但面對太專業的環境監測和修複,環保組織幫不上忙。一通研究後發現,天津有上百家的危險品企業,但人們並不清楚他們在哪兒。於是,他們想推開危化品監管的“門”,制作一張地圖,名字就叫“讓你看見危險化學品”。
進擊的男排國家隊 蛻變的舉球員「光頭神舉」黃培閎頂MVP光環 旅外做開路先鋒
|
|
五千多名地主球迷助威下,台灣男排奪下隊史首座亞俱盃冠軍,這支勁旅歷經半年集訓,五月起飛赴緬甸、韓國、伊朗連續挑戰高強度賽事,最終在家鄉奪冠。男排黃金世代儼然成形,而最受矚目的,當屬即將旅外的MVP黃培閎。
今年夏天,難得有男排國際賽事在台灣舉行,台灣代表隊以近半年來征戰亞洲的優異表現,召喚球迷進場支持亞洲俱樂部男排錦標賽。硬仗一場接著一場,在地主球
迷助陣下,我國代表隊一路搶下七連勝,闖進八月二十一日對卡達的冠軍賽。這一戰,台北天母體育館擠進超過五千名觀眾,用歡呼和興奮的淚水,見證男排隊捧起
冠軍盃的感動時刻。
全勝封王,締造了隊史在亞俱盃最佳紀錄,也取得十月底在巴西舉行的世界男子俱樂部排球錦標賽資格,暌違二十四年再度進軍世界級賽事。二十六歲的隊長陳建禎
說:「不放棄,才能贏到最後。」膚色黝黑的他是這一屆代表隊中的老將,獲頒大會最佳主攻手,也是他生涯首座國際賽個人獎。 《翻滾吧!男孩》排球版 比人矮十二公分,憑快速球風拚進四強相較於號稱國球的棒球與一度曾組成職業聯盟的男籃,排球幾乎不曾受到矚目。而翻紅的關鍵,在於這支以「師大幫」為班底的男排國家隊,過去幾個月接連在亞洲U23男排賽、世大運和亞錦賽,一直贏、一直贏! 台灣男排代表隊的驚奇之旅,從五月在緬甸舉行的亞洲U23排球錦標賽(二十三歲以下的分級)開始,以預賽第一晉級八強,可惜在四強賽不敵伊朗;但這次賽會,也僅輸這一場,其餘全勝。 相隔一個月轉戰光州世大運,在面對比自己高出一個頭的歐美對手,攻勢依舊非常流暢,預賽接連擊敗阿根廷、韓國、美國、澳洲、捷克、智利,六連勝寫下最佳紀錄;可惜四強賽敗給烏克蘭、阿根廷,以第四名作收。 回顧台灣男排過去三度參加世大運,最佳戰績為第十四名,這次能在二十一個參賽國中打進前四,怎麼看都是大躍進。
再從數據看,平均身高一八九公分的我國代表隊,在四強中敬陪末座,與平均身高二○一公分的俄羅斯差了十二公分。再看賽場上最關鍵的攔網與攻擊高度,亞洲巨
人俄羅斯比台灣隊多出三十公分。即使身材條件最差,仍在四強賽與長人烏克蘭糾纏到第五局才分勝負,「這批球員相互聯繫得很好,加上體能好,可以打出快速球
風。」國家隊教練陳克舟如此分析。
同樣參加世大運,相較於僅有八國參賽,最終因雨取消金牌戰獲得並列第一的棒球隊,每人獲體委會頒發六十萬元獎金,一路過關斬將的男排隊,與銅牌擦身而過,
難怪有球迷惋惜「第四名真是鐵牌一塊!」七月底,台灣男排代表隊馬不停蹄轉往伊朗參加亞錦賽,分組賽與韓國隊交手時,被以直落三痛擊,但緊接著在五到八名
排名賽,再次與韓國交鋒,竟上演精采逆轉秀。陳建禎形容「小組賽碰到韓國像是『大人打小孩』,沒想到相隔一場,竟以一比三逆轉取勝。」頂著大光頭的舉球員
黃培閎補充道,「可能我們放開來打,對手卻有輸不得的壓力,結果才有如此大的差異。」 亞錦賽二度迎戰韓國 神奇復仇,讓韓奧運門票落空的確,這是男排亞錦賽對戰韓國暌違二十年的一勝,也讓韓國失去明年奧運門票,台灣平均二十出頭的代表隊面對韓國職業球員,展現十足韌性,韓國媒體也大為驚歎。 從沒有人看好,到如今以全勝封王,陳克舟從○七年擔任國家隊訓練員開始,到如今擔任總教練,一路看著台灣男排成長茁壯,「他們不是每次都能打得那麼好,但年輕球員的拚戰精神會互相影響,在比賽中一直成長,遇到什麼樣的對手都不會害怕。」 黃培閎蛻變二.○版
從韓綜藝節目,找到活絡團隊精神從戰績到團隊運作,新一代的國家隊氣氛活絡、球風迅捷,一路從沒沒無名,到笑捧冠軍獎盃,這群大男孩累積出一票死忠粉絲。
亞俱盃封王後,當選最有價值球員(MVP)暨最佳舉球員獎的黃培閎,以及他多年的戰友陳建禎現身在台灣師大校園,同為一八八公分的兩人,立刻掀起一陣騷
動。特別是當家舉球員黃培閎,頂著一顆大光頭,很難讓人不注意到他。舉球員不常獲選為MVP,但黃培閎卻在這次亞俱男排賽打破慣例,連他自己都不可置信。 排球場上,舉球員角色舉足輕重,靠的是靈活的思惟和應變能力,將隊友的傳球轉成最具得分效益的助攻,儘管不是攻擊和得分的亮眼角色,卻堪稱最重要的幕後英雄。 黃培閎出身苗栗縣苑裡國小,一路從國中、高中都擔任舉球員,到了台師大,因非來自傳統排球名校,在隊上沒有熟悉的夥伴,變得猶豫、瞻前顧後。「我是單兵來到陌生環境,打球時,會顧慮很多,像是等待學長的肯定。」黃培閎回憶。
一心求好的黃培閎,一度拚命地觀摩國外比賽影片,想模仿外國運動員的姿勢、修正自己的動作,反而更加迷惘。「還好韓國綜藝節目救了我,」談及喜愛的韓國當
紅綜藝節目《Running Man》,黃培閎眼角都笑彎了,「這節目有七個主持人,跟球隊一樣也是缺一不可。」黃培閎說,「我從《Running
Man》主持人劉在錫的傳記有很多收穫。他玩遊戲總衝第一,甚至不惜挖泥巴抹臉、做效果,就是要讓氣氛high起來,為的就是激勵大家,呈現最好的節目效
果。」藉由當紅主持人帶動團隊氣氛,啟發自己在球隊中扮演活絡士氣的要角;再加上,隨著時間推進,從學弟熬成了學長,黃培閎形容自己現在「從容自在」,蛻
變為「黃培閎二.○版」,也在這次亞俱盃包辦雙料個人獎項,收到了最實質的肯定。 陳建禎說,過去比賽中,黃培閎不時會被換下場冷靜一下,「現在比賽九五%都是他在舉球。」陳克舟則形容黃培閎是最會苦練的選手,「他晚上重量訓練、早上跑步,勤能補拙,加上進入台師大後,學習強化的運動觀念,現在是穩定性很棒的選手。」 排球旅外球員第一人 自薦影片,獲得西班牙球隊青睞據說,常南北開著車子,到處看兒子比賽的培閎爸爸黃文泉,在亞俱盃現場第一次感動到落淚。這其中,還包含一點不捨。因為對未來規畫有想法、下個月將滿二十五歲的黃培閎,準備一圓旅外的夢想。 這是一條台灣排球界沒有人走過的路,過去排球員從國訓中心退伍後,要不選擇投入職場,要不成為基層教練,若想繼續打球,只能加盟企業球隊,即使已有企業隊以重金力邀黃培閎,他仍想走自己的路。
「我用比賽時錄的影片,自己剪輯highlight,透過國際賽認識的外國球員幫忙,給歐洲有興趣的球隊瀏覽。」幾個月後得到回音,西班牙卡賽雷斯職業球
隊已與黃培閎簽約,「台灣光頭神舉」將成為排球界旅外球員第一人,讓國際體壇看見,即使沒有最好的身材條件,亦不折損挑戰巔峰的韌性與勇氣。 史上最強男排國家隊,今年屢創佳績賽會名稱 成績 指標意義 時/地亞洲俱樂部男排錦標賽 冠軍 取得今年10月在巴西舉辦的世界俱樂部男排錦標賽參賽門票 8/13~8/21 台灣 亞洲排球 錦標賽 第6名 2001年亞錦賽後再度重返亞錦第6 7/31~8/9 伊朗德黑蘭 光州 世大運 第4名 過去3度參加世大運戰績:2001年第21名、2003年第14名、2007年第19名,本屆有大幅度進步 7/2~7/11 韓國光州 亞洲U23 排球錦標賽 銅牌 1998年曼谷亞運奪銅後,台灣男排在青男以上層級的亞洲正式賽會,首度重返前3 5/12~5/20 緬甸奈比多 |
讀書劄記150916世界結構(四) 帝國、自由城市 與 現代國家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9/16/%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916%e4%b8%96%e7%95%8c%e7%b5%90%e6%a7%8b%e5%9b%9b-%e5%b8%9d%e5%9c%8b%e3%80%81%e8%87%aa%e7%94%b1%e5%9f%8e%e5%b8%82-%e8%88%87-%e7%8f%be%e4%bb%a3%e5%9c%8b%e5%ae%b6/
讀書劄記150916
世界史的結構(四) 帝國、自由城市 與 現代國家
掌門執筆
人之初,與野獸無異; 群居採獵,製作石器,繪畫洞穴而後有文化. 冰河消退,農業勃興,形成氏族社會,遂有政治制度. 根據柄谷的見解,由於社會內部矛盾之推移, 主流行 “交換模式A互酬” 的氏族社會逐漸為行 “模式B再分配” 的國家社會所取代.***
國家以征服戰爭互相兼併, 最終形成跨域性的
〈世界帝國〉.
按照 韋伯類型學定義, 「國家」需要具備a官僚制度,b稅收系統, 和C常備軍. 那麼世上首個 “世界帝國”是 居魯士Cryus建立的 「古波斯帝國」.
世界帝國是古代國家的最成熟形態,*** 其經濟基層結構就是 “掠奪–再分配模式”. 帝國以武力從非常廣闊的農村範圍索取貢賦, 官僚、稅收和中央軍的建立都是為了達成搜刮糧食剩餘的戰略目的. 並由此衍生出 都城文化、書寫系統和普遍宗教等等上層結構.***
古代帝國的統治力度有限制, 地方基本上由農業共同體按傳統方式自治,*** 即是按 “模式A互酬” 訂立的親族法則組織.
至於帝國的都城, 又或交通樞紐的工商業城市, 其市集則會按 “模式C市場” 運作, 但帝國必然嚴加規管, 甚至以 “官營” 方式壟斷主要利源.
因此,在帝國的內部,模式A與C結構性存在, 只不過要順從模式B的主宰地位, 成為一種輔助制度.
〈封建制度〉
西歐的封建制度出現於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日耳曼蠻族入主中原之時. 日耳曼人頑固地保留著氏族社會的傳統, 君主是大酋長,與支持他的氏族首領維持著舊有的互酬關係. 君主接收了羅馬 “奴隸制莊園” 的生產架構, 將莊園轉化為「采邑/封地」報酬支持者, 又將附著土地上的奴隸轉化為「農奴」勞動力, 以供養重裝騎兵武士. 封建制度起源於墨洛溫,至卡洛林王朝而大熟.
在封建制度下,「領主–封臣」性質上是雙邊的契約關係, 封臣固然有兵役和納貢義務,領主也有提供保護的義務. 如果領主未能履行義務,封臣有權解除關係, 從這點可清楚看到“模式A互酬” 的構造.
歐洲的封建制度是帝國模式B崩潰後,氏族社會模式A的復辟.**** 然而,那是一種吸收了帝國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工藝, 以更為精緻的方式構成的 “高次元回歸”.
同理, 在封建主義的內部,模式B與C也作為輔助制度而結構性地存在. 從朝廷的中央組織、徵稅的方式可以看到模式B的遺傳;而市集,尤其是口岸城市,則繼續按模式C運作.
〈自由城市〉
是中世紀西歐獨特的政治產物, 其起源是以手工業「同業工會」為骨幹的城市居民共同體向封建國家支付 “贖身費” 和年金,以換取「自治」的權利.****
1112年科隆新城的市民結成「誓約共同體」, 得到封建領主 科隆大主教的承認. 更劃時代的大件事是 佛羅倫斯在1115年宣稱成為 “自由城市國家comune”, 主導獨立的是毛紡業為首的同業工會連盟. 全盛時西歐共有3,000個以上的自由城市, 反映出封建國家的弱勢,與及都市金融力量的強橫.
自由城市既然由工商業連盟實行自治, 其政治形式定必是「議會民主制」; 而工商業者自然成為「布爾喬亞(ie資產階級)」, 這就是現代「資本主義民主政制」的發端.*** 主宰這股運動的就是 “模式C市場” 的活力, 敲起絕對王權喪鐘的歷史事件 “美國獨立革命”和 “法國大革命” 都是由城市資產階級發起的.
模式C革命取締了絕對王權, 在全球建立了
〈現代國家〉.
在漫長的文明史中,市場(ie模式C)從來只能居於附屬地位, 尤其是慣於依付帝國(ie模式B). 究其原因, 農業氏族社會(ie模式A) 重視互酬, 對市場的排拒感強烈; 兼且工商業不發達,市場淺窄,不成氣候. 反之,帝國都城四通八達,工商業繁盛, 而王室每每壟斷遠距離貿易利源,促使其重視市場運作. 另一方面, 對商人來說依從單一王權較有保障, 遠勝於與眾多區域氏族長交手.*** 此所以大革命發生於歐陸第一大城巴黎.
資產階級革命幾經波折, 透過「拿破崙戰爭」輸出到整個歐洲; 再費時百餘年,隨著殖民活動, 「資本主義」和「國族主義」傳遍全球.*** 一戰前後 愛新覺羅、羅曼諾夫和鄂圖曼王朝遭到毀壞,二戰更原則上清洗了所有殖民地, 全球煥然一新,紛紛建立了「現代國家」.
據柄谷的說法, 現代國家的質性是 “三位一體”, 而三者並不同源. 三位分別是「資本主義(ie自由市場) 機制– 國家– 民族」, 這裡極需強調的有兩點:
a市場機制主宰大局,因此 財產權、個人及企業自由、人權、司法公正等核心價值受到壓倒性推崇,雖國家和民族不得幹犯之.
b「國家」定義為統治架構和裝備,「民族」定義為國民身份認同,份屬不同範籌.
三者本源之不同, 在於資本主義機制從屬模式C,由自由城市而來;國家從屬模式B,繼承自帝國;而民族則從屬模式A,是氏族和封建人身關係的變形.**** 這個「C–B–A裝組」是三大模式的現代版結合, 而主角變換為C.***
馬克思以 經濟體制為「基層結構」, 而以 民族和國家為「上層結構」。 柄谷鬥膽推翻祖師爺的定說, 認為「民族」和「國家」本身也是基層結構, 直接來源於不同的交換模式; 事實上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民族–國家」三位一體, 共同形成現代社會的基層結構.
新型「國家」其實只是資產階級纂奪了傳統王朝的統治機器而成立的, 其 “絕對權力” 的本質無大改變, 只是主權者身份由王室變為 “議會”, 而統治形式更傾向於 “法治”.
但新型「民族」卻是現代新創之物, B. Anderson所謂「想像中的同共體」是也. 姑無論是出於 血緣、語言抑或文化同質性,甚至只是純粹的虛構, 有一點很重要,民族是 “永續” 的,因而具有家族和宗教的精神性質, 要求成員們按互酬模式交接,即有義務支援身份相同人士. 並且設想 “小我” 是連續的 “大我” 長河的一點, 因而有承先啓後的責任.
在這個鐵三角關係中, 國家的作用是救濟市場過於鬆散,缺乏凝聚的失陷;而民族則救濟國家過度嚴苛,缺乏溫情的不足.
《世界史的結構》(2010)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國家網信辦官網發文警示微信標題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9/152282.shtml
i 黑馬訊 10月9日消息,國家網信辦官網發文嚴厲警示標題黨、圖片黨,以下是全文: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普遍應用,使得碎片化閱讀逐漸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方式。移動端的內容制作與PC端有著很大區別,短小精悍、標題精彩已經成為碎片化內容必須具備的魅力。一個精彩的好標題往往會成為決定一條微信或微博轉發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但把標題做得既精彩又貼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了使平淡無奇的內容吸引更多的讀者、網民關註,片面追求標題的精彩,很多媒體從業者忽視甚至無視標題與內容的貼切關系,成為標題黨的一員。標題黨,從有媒體的那一天就存在。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形式和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標題黨擁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他們活躍在互聯網上,利用各種所謂頗具“創意”的標題“掛羊頭賣狗肉”,利用網友的獵奇心理,博取瀏覽量。隨著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普遍應用,一種新的群體又應運而生,即用一些極具吸引力但與文章內容毫無關聯的圖片,作為微信文章的標題圖片,以獲取關註提高瀏覽量,這個群體目前被戲稱為“圖片黨”。
只要打開微信、微博,各種“引人遐想”的標題和圖片隨即充斥手機屏幕。中國網信網編輯還舉出了一些“標題黨”“圖片黨”經手的作品範例。

標題的魅力在於能言簡意賅、提綱挈領地表達通篇文章的主題和觀點。標題制作是要通過傳達文章主要內容或部分內容以達到吸引讀者閱讀文章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效果,精美的辭藻和對內容的精辟提煉是必要的,但縱觀目前微博、微信朋友圈中所傳播的一些信息,文不對題、低俗暴力、誇張驚悚、故弄玄虛以及無底線的懸疑已經成為某些傳播者制作標題的幾大法寶。這表面看似誇大、調侃或無厘頭的手法,其背後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利益。互聯網時代,“註意力本身就是財富”,微博、微信通過吸引粉絲、提高流量以及高頻率的轉發,換取的是商家的青睞和數額不菲的廣告收入。
近些年,針對微博、微信中存在的造謠傳謠、散布淫穢色情內容等問題,幾大微博、微信公眾平臺運營商也在逐步完善相關的規定條款。同時,這些公眾平臺發布了規範運營公告、建立辟謠中心,並適時更新對於違規微博、微信公眾號的處罰結果。但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些管理措施中,還沒有涉及微博、微信標題及標題圖的管理措施及。同時我們也應該註意到,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現有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魚龍混雜,其背後運營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這無疑也為不良標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土壤。
2015年1月10日,福建漳州26歲青年吳海雄在他經營的微信公眾號“石獅民生事”上發布信息“昨晚,石獅,震驚全國!一家34口滅門慘案!轉瘋了!”稱福建石獅一家34口被殘忍殺害,其中一名有孕在身,並指稱犯罪嫌疑人逃往北流方向,警方正在進行調查。而文章結尾處附上的卻是一張34只死老鼠的圖片。該條微信隨即被瘋狂轉發引爆朋友圈。7天後,吳海雄因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石獅市公安局處以行政拘留10日的處罰。
目前微博、微信標題和標題圖的亂象已引起相關管理部門和社會的廣泛重視。“石獅滅門慘案”中涉事男子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受到了應有的處罰,同時該案件也將“標題黨”推向臺前,並對這一群體發出了嚴厲的警示:標題黨、圖片黨們如繼續不顧公共秩序、道德良知肆意發揮,一旦突破法律底線,恐怕悔之晚矣!
版權聲明:本文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應對疫苗短缺 需要各方合作” 訪原美國疾控中心國家免疫項目負責人蘭斯·E·羅德維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939

蘭斯·E·羅德維爾 (who中國官方博客/圖)
美國實施疫苗儲備計劃,優先儲存那些使用範圍廣且只有一個廠家生產的疫苗。
與南方周末記者交談時,蘭斯一直強調,中國的預防接種其實比美國覆蓋面更廣——美國並不存在惠及所有適齡兒童的一類疫苗,只有符合特定條件的人群才能得到政府免費疫苗。
但美國在管控疫苗數量、防止疫苗短缺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借鑒。大量文獻顯示,美國學者很早就開始研究疫苗為什麽短缺、怎樣才能防止短缺,而美國的疫苗儲備計劃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開始。
美國是如何應對疫苗供給危機的?南方周末記者為此采訪了世衛組織中國代表處免疫規劃專家、原美國疾控中心國家免疫項目負責人蘭斯·E·羅德維爾(Lawrence E. Rodewald)。
南方周末:在美國疾控中心任職期間,您是否經歷過疫苗短缺?
蘭斯:2000年,我成為國家免疫項目部門負責人,那一年美國出現了大規模的疫苗短缺,麻疹、水痘、白喉等,這些不同種類疫苗在同一時間發生短缺,簡直是一場災難。
後來我們了解到,那次大規模短缺是因為FDA對疫苗生產企業的質量要求提高,企業需要停產做技術改變,再重新生產,這種間歇性停產造成了大規模疫苗短缺。
還有一次是在2008年,美國一家大企業的生產線出現問題,一年內無法生產HIB疫苗。當時還有另一家公司也生產該疫苗,但遠不能滿足全國需求。HIB疫苗因此短缺了兩年。
南方周末:當時你們是怎麽應對的?
蘭斯:拿2000年的短缺來說,剛開始我們是有一些儲量,不過很快就被用光了,此時疾控中心必須做出一些臨時的建議和調整。
比如美國學校規定,學生必須註射某些疫苗,才能入學。我們提醒一些州,必須改變他們的入學標準,讓暫時沒有註射疫苗的孩子入學,並且在疫苗恢複供應後,保證他們去補充接種。
當破傷風疫苗嚴重短缺,我們不得不停止給青少年做日常免疫,只將這批疫苗用在急診室。
南方周末:如何建立有效機制來應對類似的短缺?
蘭斯:應對疫苗短缺需要各方合作。2000年後我們開始建立溝通機制,疾控中心和FDA互相派人參加對方的會議,隨時監控短缺的情況和持續時間。
相關企業也得參加這些會議,一旦某些質量標準發生變化,企業不應該感到驚訝,因為他們可以提前知道這個會發生。在應對短缺的時候,企業也得隨時通報未來數月能生產多少疫苗,以便我們設計臨時的免疫計劃。
此外,FDA和疾控中心都有一份疫苗短缺名單,這份名單是在網上實時更新的,名單後會說明疫苗短缺的原因。
我們還開發了一個疫苗儲備計劃,儲存足夠供應六個月的疫苗,優先儲存那些使用範圍廣並且只有一個廠家生產的疫苗。
“要讓消費者了解客觀真實的食品安全狀況”訪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三司司長王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28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司長王紅 (CFP/圖)
用什麽來衡量中國食品安全水平?監管者的設想是用大數據。
2014年以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啟動的食品安全國家抽檢已經累積了400萬條左右的抽檢數據。從抽檢結果看,當前存在禁限用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指標不合格、重金屬指標不合格等五大問題。
“企業不怕政府罰款,但怕曝光,怕消費者用腳投票。”在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抽檢結果之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三司司長王紅近日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在她看來,抽檢不單單是為了檢測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大數據庫,全面掌握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同時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對企業實施監督管理,指導行業健康發展。
抽檢意義何在?
南方周末:從抽檢情況看中國的食品安全現狀如何?
王紅:今年上半年我們抽檢了3.3萬批次樣品,合格率是96.3%。去年全年合格率是94.7%,可以說總體趨勢穩定向好。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受很多因素影響,個別食品安全事件甚至有些“謠言”對消費者信心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抽檢公開的力度和解讀。
南方周末:有一種觀點認為,抽檢合格率這麽高,說明問題沒有想象中那麽嚴重,國家每年在抽檢上花費大量金錢豈不是浪費了?
王紅:現在投入這麽多做抽檢還是有必要的,未來是不是還要持續要看具體情況。盡管我們現在一直強調事前事中的監督,但事後抽檢依然不能放松。這是最貼近消費環節的監督檢查,實際上是一種責任倒逼。通過抽檢,我們查出很多問題,也解決了很多問題。有的企業不怕政府罰款,但怕被曝光,怕消費者用腳投票。
南方周末:所以說抽檢不單單是為了檢測產品質量?
王紅:是的。從個案來說,是檢查一個產品,監督一家企業。從整體層面看,是逐步建立企業的誠信庫,掌握行業的整體狀況。這對國家的宏觀決策、監管方向,企業的生產管理、原料采購等都很有意義。而由此建立的大數據庫是未來食品標準更新和修訂的基礎,也加強了中國在國際食品領域的發言權,因為數據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此外,抽檢也較好地體現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關於實施風險分級管理的有關要求,不斷加大對高風險食品的抽檢頻次。
南方周末:能舉些大數據應用的例子嗎?
王紅:過去抽查發現有的產品苯甲酸超標,就覺得是防腐劑使用有問題。現在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是某種產品原料確實存在本底值高的問題,這樣也可以還企業一個公道。還比如菌落總數超標問題,通過大數據發現類似問題存在於流通、保存和生產等多個環節,由此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防控風險,給行業提供指導。
南方周末:所以光有數據還不行,更重要的是後續的分析和運用?
王紅:是的,檢測結果有了,還需要整理。這不僅是對數據的分析,也是再核實的過程。所有數據都要通過實驗室三級審核,我們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同時,從多個維度對數據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發掘出數據所表現的抽檢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系統風險,以及未來趨勢,並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解決風險隱患。
南方周末:國家允許個人送檢嗎?
王紅:個人送檢不是不可以。但我想說,研判一個產品的標準符合性或者說是否存在危害,需要很強的專業性。抽檢要有一套工作制度來規範,如果不能保證所有樣品的抽檢方法和儲存條件,檢測出的結果可能就不準確。有的方法是科研用的,不適合做產品檢測。對於抽檢,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認知和解讀,但涉及食品安全問題,權威的、有資質的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和問題分析水準相對更可靠。
每周發布是認識統一的結果
南方周末:最初國家抽檢信息是每個季度發布,為什麽現在改成每周發布?
王紅:不光是發布的頻次,包括發布的內容都在不斷調整。最初我們只公布不合格的信息,但抽查的量這麽大,如果只公布不合格的,顯示不出整體的狀況。同時對企業也不公平,畢竟不合格是非正常的一種狀態。所以就想把合格、不合格信息都公布了。就是全部信息都公布,不加工,不掩飾。當時爭議很大,有人認為,公布合格的,是不是有給企業背書之嫌。我們請法學專家、食品安全專家、企業管理專家進行多次研究論證,爭論的過程就是認識統一的過程,最終大家還是認可應該將全部信息都公開。因為消費者有權知道全部事實。後來,總局領導要求進一步增強公布的時效性,我們改成每周發布。但是工作壓力也是蠻大的。
南方周末:壓力主要在哪兒?
王紅:檢測數據的核實工作對我們來說是壓力之一,是對我們工作質量的考量。往往一個檢測數據就有上百個指標要核實。如:企業名稱、產品名稱、生產批號、經銷商情況以及檢驗的所有項目指標及結論等。我們盡量保證不出錯,各環節層層審核。因為一旦將合格公布成不合格,對企業就會造成負面影響;而將不合格公布成合格,也會對消費帶來隱患。但這麽高頻次,這麽大數據量,這麽少的人手,難免會有差錯。但我們會努力減少差錯。如果出現差錯,我們也會及時更正補救。只能說全力以赴吧。
南方周末:出過差錯嗎?
王紅:出過啊。曾經有一個礦泉水抽檢數據不合格,我們上網公布後,企業立即反映公布結果與複檢情況不符。我們核實後用最快速度在網上修改了相應信息。因為是在總局平臺上公布的,所以我們也必須在同一影響範圍進行更正,並要說明變更的理由。
南方周末:企業會來公關嗎?
王紅:一開始有企業來,現在基本沒有來的了。我們的抽樣從最初的樣本數據就是錄入系統的,沒有人能夠擅自改變數據,每一步都有據可查。
我們希望企業能正確對待抽檢結果,不要回避問題。我們也希望市場和消費者能理性對待公布的信息。一個產品的一批次數據不合格,如果不是惡意違法,就不能說這個企業已不可救藥了。
多方參與才能共治
南方周末:這麽大數據量的上傳、匯總分析,你們是怎麽實現的?是全系統食藥監部門都參與了這項工作嗎?
王紅:是的,全國31個省4級食藥監部門都參與這項工作。我們建立了一個信息采集、匯總、分析系統。現在總局的數據已經全部納入系統了,也就是我們公布的國家層面的食品安全抽檢數據。基層局正在逐步推廣,還需要等機構改革和人員培訓到位。假以時日,就會形成一個可追溯和可對比的數據檔案。從理想的角度講,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個產品、一個企業的過去和現在,一類產品上一年和今年的主要問題是什麽、有什麽變化等。同時也會知道基層局對問題企業的處置情況。
南方周末:最近抽檢項目有什麽新變化嗎?
王紅:過去我們主要征求各級食藥監部門、行業協會、檢測機構和專家的意見。從今年開始,我們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抽檢品種和項目意見。每年秋季我們就會開始下一年度品種的收集整理工作,最主要的是科學、合理地鎖定產品,鎖定項目,確定檢測方法。我們歡迎社會各界,媒體、消費者、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各方面都能參與進來,都能關註抽檢工作。只要大家都參與,就是最大的社會共治。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投機者就無縫可鉆。
南方周末:消費者知曉度高嗎?
王紅:我感覺知曉度還不是太高。有些消費者可能覺得參與也沒有用,有些人不知道怎麽去提建議。今後總局會廣泛征求社會的意見,眾人拾柴火焰高,抽檢工作質量和效率才能高。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親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248.html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親睞
一財網 章軻 2015-10-21 14:41:00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也將會成為核心稀缺人才,也將刺激中國留學生向相關國家分散,重點國家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中國學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上課。攝影/章軻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國際高等教育區域化趨勢明顯,“一帶一路”沿線與中國經濟交往活躍的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重視,老牌留學目的國正在被新興國家和熱門留學區域中心所取代。
10月21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藍皮書稱,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中國企業將更多地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既熟悉當地情況,又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才極為短缺,互派留學生無疑是培養人才的最佳方式。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執行秘書長苗綠表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的雙向往來,尤其是加強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勢在必行。
.JPG)
2001-2014年八大留學目的國的變化情況
.JPG)
2012-2014年中國在各主要留學國家的留學生人數
“一帶一路”沿線國受重視
苗綠說,目前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國仍是英語國家,但與中國有活躍經濟交往的國家逐漸受到重視,未來將可能吸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
根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對2012-2014年主要留學接收國中國留學生人數的統計,目前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國仍是北美和英聯邦等英語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公布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日本、韓國、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平緩增加,而法國和新西蘭留學人數略有減少。
從近五年對本科畢業生留學的調研來看,赴美國、加拿大、英國留學的學生占比在2014屆有較大的減幅,從前四屆的55%左右降到40.7%,赴英國留學的學生占比從前四屆的24%以上下降至17.3%;赴美國、加拿大留學的學生占比從2013屆的31.4%降到23.4%;而赴日本、韓國、德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留學的比例均有較大提升。
藍皮書稱,隨著“中國-拉共體論壇”、“一帶一路”的提出、APEC舉行及中澳自貿協定簽訂等經貿大事的發生,與中國有較為活躍的經濟交往的國家將成為留學生關註的目的地。
根據CCG的觀察,“中國-拉共體論壇”成立後,市場對西班牙語人才的需求將不斷上升。全球共有4億人以西班牙語為母語,而在美國有600萬人、法國有200萬人、德國有50萬人學西班牙語。中國學習西班牙語者不足2.5萬人,遠不能滿足經貿交往對西班牙語言人才的需求,由此相關國家留學生也將成為重要人才。
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也將會成為核心稀缺人才,也將刺激中國留學生向相關國家分散,重點國家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對留學生所采取的優惠措施對中國留學生有著明顯吸引力。
此外,部分非英文國家出臺各種措施,吸引留學生,也將促進中國留學生進一步從英語國家分流。如從2014年冬季學期開始,德國16個聯邦州將全面取消收取學費,僅薩克森州還在收取每學期不超過500歐元的學費。日本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等30多所名校在本科階段開設信息工程等專業的全英文授課(G30)課程。
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
“建議增加亞投行在教育領域的投資,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藍皮書提出。
苗綠說,隨著“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推進,中國社會面臨著從“引進來”向“走出去”的轉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國際化的人才無疑成了轉型能否成功地關鍵要素之一。而“一帶一路”、亞投行所涉及的區域對中國諸多企業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地區,沒有大量的專業性人才的儲備,很難推動好“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表示,從全球跨國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落地國企業用人還是以當地人才為主,因此,培養熟悉、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才培養途徑。
而人才培養方面,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好分布在134個國家的495所孔子學院,依托他們培養起來的數百萬親近中國文化的學員和已經打造好的文化交流基礎,加強來華留學,並且從孔子學院學員、來華留學人才中,培養和挑選“一帶一路”所需國際化和本土化人才。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相應國家中國海外留學生和孔子學院培養起來的數萬名中方院長及外方院長,為我國未來“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解決國際人才缺口問題。
王輝耀認為,加強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和出國留學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人才培養和交流的重要載體,而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加大留學教育的投入,將成為培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所需國際人才的重要抓手。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國家旅遊局關註內地客在港死亡:望盡快查明原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632.html
國家旅遊局關註內地客在港死亡:望盡快查明原因
中國新聞網 2015-10-20 15:31:00
國家旅遊局網站20日下午發布消息稱,高度重視內地男遊客在港死亡事件,已第一時間要求旅遊局駐港機構了解相關情況,與香港旅遊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協助和支持香港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並希望香港方面盡快查明原因。
.jpg)
遊客苗某事發後被送院救治,次日上午不治。《大公報》
中新網10月20日電 國家旅遊局網站20日下午發布消息稱,高度重視內地男遊客在港死亡事件,已第一時間要求旅遊局駐港機構了解相關情況,與香港旅遊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協助和支持香港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並希望香港方面盡快查明原因,妥善處理後續事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實維護內地遊客合法權益。
據香港媒體報道,疑因購物及抽煙問題與內地領隊打架後昏迷的一名54歲內地男遊客,今早10時45分不治,香港警方將案件改列誤殺案,現有4人涉案被捕。
根據香港《文匯報》早前報道,死者姓苗,54歲,來自黑龍江,與53歲張姓妻子隨團到香港遊玩。
該團由湖北、黑龍江和山東等省市的團友組成,屬3天購物團,18日由深圳出發,一行逾20人,原定20日轉往澳門。
帶隊的是一名32歲鄧姓內地女領隊,19日上午,團員按照行程表安排前往紅磡“消費點”購物。
19日上午11時許,警方接獲報案,指紅磡民樂街一間珠寶店內發生爭執事件。據報道,警員趕至現場時,赫見一名中年男子(即苗某)已昏迷倒地,立即召救護車到場。救護員趕至發現男子已無呼吸脈搏,立即為他進行心肺複蘇,送往醫院搶救後,情況仍危殆,須於深切治療部留醫。
多家港媒20日中午報道,苗某在20日10時45分不治。
據報道,警方繼19日拘捕苗某的張姓妻子及鄧姓女領隊後,根據店內閉路電視畫面,當晚又拘捕一名44歲香港本地男子及32歲內地男子。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任正非的訴說:國家能不能對民企好一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5/1023/152484.shtml
導讀 : 任正非還得到處訴說:國家給共和國長子(國企)各種資源,給外企那麽多優惠政策,能不能對收養的兒子(民企)也好一點呢?顯然,他有太多的苦衷。
“外部環境雖然很複雜,但還相對容易平衡;最難的是內部,10多萬人的隊伍,每年還要進一兩萬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管理起來談何容易!“——任正非
成功後,欲哭無淚
10 多年前,一位國家領導人向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出了個題目:“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描述一下華為成功後的感受?”孫亞芳脫口而出:“欲哭無淚!”
領導人震驚,無語……
華為脫胎於民企,一開始誕生就烙上了舊體制“養子”的烙印,盡管體制在不斷進步,但在夾縫中追隨體制演進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腳印,都充滿了艱辛和苦難,以及未知的風險。任正非反複說:“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什麽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業一樣,經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這絕非危言聳聽。所以,正因為如此,作為商人的任正非,一方面必須冒險—冒險是商人的天賦秉性;另一方面,他又極其謹慎,甚至膽小,生怕撞了什麽高壓線,導致企業傾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無休止地在冒險與恐懼的心態中來回轉換,壓力之大難以想象。
44 歲之前,任正非一直處在潮流的主航道上,盡管面對著封閉的時代,但他的個性卻是相對舒展的,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和張揚的進取性格,使他在過去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嶄露頭角:1978 年為全國科學大會代表,1982 年為中共十二大代表……
而改革開放之後,發展經濟成為主旋律,任正非選擇了經商,後來的歷史證明,他又一次沖在了主航道上。但不幸而又有幸的是,他是以“民營”的身份從底層起來。不幸在於,20 多年創業與發展太多坎坷,體制障礙、輿論抨擊、謠言、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打壓與圍剿……可以說,華為的成長與壯大,正是不斷地掙脫包圍與突破圍剿的螺旋式上升、發展的過程;有幸在於,恰恰是這樣一個嚴酷的外部環境,逼迫任正非和華為不存任何僥幸與幻想,在迂回曲折中摸索前進,從而既創立了華為獨特的、自成體系的企業管理哲學,又造就了華為的卓越與輝煌。
身份的證明
代價當然是巨大的。任正非給公司高管們推薦過一部電視劇《身份的證明》,其實,這麽多年,華為也不斷地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身份”。
是的,華為是民營企業,但華為不遜於很多國企對國家的貢獻,20 多年來累計給國家納稅接近3 000 億元人民幣,直接和間接帶動社會就業幾百萬人;尤其不能忽略的是,正是華為、中興通訊、大唐電信,以及早期的巨龍等中國通信企業的崛起,為中國的電信建設節省了上萬億甚至更多的投資成本。進而言之,正如歐洲一家知名電信企業的高管所言,華為以價格和技術的破壞性創新,為全球幾十億人帶來了低價和優質的信息技術服務,其潛在意義是無法以數字進行估量的。同時,於中國而言,20多年的充分開放,使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力量之一,華為自然也功不可沒。但任正非還得到處訴說:國家給共和國長子(國企)各種資源,給外企那麽多優惠政策,能不能對收養的兒子(民企)也好一點呢?顯然,他有太多的苦衷。
而在西方,政客和媒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也從未間斷過對華為的猜忌和攻擊,什麽華為擁有軍方背景、國家背景等,競爭對手甚至公然“妖魔化”華為:每年享有中國政府多少億美元的補貼支持。傲慢的西方人不願意相信: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中國企業在20多年的時間里,竟然打到了他們的家門口,並快速挺進在世界第一的道路上。
華為要把旗幟插在全球每一處角落,自然,任正非和華為又得不斷向世界證明“身份”,恐怕世界上很少有一家商業公司要時刻面對這樣的雙重尷尬與困境:在國際市場,華為被當成“社會主義模式”的代表,其迅猛的發展,給西方帶來壓力;在國內又是民營企業代表,有可能被視為“資本主義的萌芽”。夾縫中,華為如何長大?
死亡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說到底,組織存在的命理就是如何活得更長久些。過往的20 多年,華為活下來了,華為的許多同行卻倒下了,那些貌似“戰無不勝”的“巨無霸”企業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里,常見的情形是:幾乎毫無征兆地從正午的輝煌急劇地走向沒落。
下一個是誰?華為會不會盛極而衰,重蹈前輩覆轍?當輿論將稱贊的目光投向“世界第一”的華為時,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故事、哲學與華為的興衰邏輯》,由杭州藍獅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獨家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華龍一號”落地英國背後:投資先行 中國核電首航發達國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093.html
“華龍一號”落地英國背後:投資先行 中國核電首航發達國家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0-22 20:52:00
中廣核在其官網上的文章指出,中廣核挺入英倫首次在老牌核電強國建設核電站,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標誌著“華龍一號”技術得到了歐洲發達國家的認可。
英國當地時間10月21日下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見證下,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和法國電力集團(EDF)首席執行官萊維(Jean-Bernard Levy)在倫敦正式簽訂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
其中,EDF及中廣核主導的中方聯合體將分別占欣克利角C項目66.5%及33.5%的股份。
據悉,此次中廣核將在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中投資60億英鎊。同時,投資協議還涉及雙方在英國更為廣泛的合作,包括在塞茲韋爾和布拉德維爾建設核電站,其中雙方將共同推進塞茲韋爾 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中廣核在其官網上的文章指出,中廣核挺入英倫首次在老牌核電強國建設核電站,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標誌著“華龍一號”技術得到了歐洲發達國家的認可。
賀禹透露,目前泰國、印尼、肯尼亞、南非、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均對中國的“華龍一號”產生強烈興趣。“英國核電項目的落地,將對中廣核開拓國際核電市場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對華龍一號技術的信心。”賀禹說道。
“地球上最昂貴工程”
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總投資高達180億英鎊,是英國30年來的首個核電項目,因造價高昂,被英國媒體稱為“地球上最昂貴的工程”。
根據簽訂的協議,欣克利角C 核電站項目擬建設2臺采用第三代壓水堆技術(EPR)技術的核電機組。
EPR是法國主導開發的第三代歐洲先進壓水堆技術,單機容量175萬千瓦,目前全世界有4臺在建,分別是法國FA3項目(1臺)、芬蘭OL3項目(1臺)和中國臺山項目(2臺)。
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EDF將在欣克利角C項目占據66.5%的股份,中廣核牽頭的中方企業將通過通用核能國際公司(GNI)占據33.5%的股份。同時,在保持控股50%以上的情況下,EDF有意引入其他投資者進入該項目。據悉,10月19日,在中英第四次能源對話期間,GNI已經正式掛牌成立。
隨著該投資協議的簽署,英國政府與EDF關於欣克利角C項目的合約談判也已達成一致,包括新建核電站的電力合約(“差價合約”)。
該合約將欣克利角C核電站的電價設定為92.50英鎊每兆瓦時(MWh),以2012年價格為準,持續35年;塞茲韋爾項目在做出最終中投資決策後電價將設定為89.50英鎊每兆瓦時。建造該核電站的財務風險由投資者承擔,項目采用收益共享機制。該機制意味著,如果建造成本低於預期的話,消費者將從中受益。
建成後,欣克利角C的兩臺EPR技術核電機組將提供可靠的、低碳的電力,並能滿足英國約7%的電力消費需求。同時,它與其他形式的低碳能源相比也極具競爭優勢。
目前,EPR核電機組已取得了英國政府的計劃許可以及核電廠址的牌照。EDF將負責欣克利角C項目的設計工作,其核心工作將包括欣克利角C的核電站的設計和工程建造。
在與欣克利角C項目的關鍵供應商的合同方面,目前也已達成最終協議。其中阿海琺NP(Areva NP)負責核蒸汽供應系統、儀表與控制系統;阿爾斯通法國負責汽輪機;阿爾斯通英國負責運營相關服務等。
中法英共享核電技術
此工程供應商的配置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法國FA3項目所看到的配置相似。此前《第一財經日報》今年5月探訪法國FA3項目時,工作人員表示,FA3項目的功率為1650兆瓦,預計2017年投入運營,該電期站采用EPR技術,而其發電功率、能源利用效率、設計壽命和安全性能較前代核電站均有大幅提高。
FA3項目工地經理梅納格(Antoine Menage)則對記者表示,中法核電合作有近三十年之久,雙方經常交流。他就曾常年在中國核電建設中工作。他表示,雙方之所以頻繁交流,因為中國臺山、法國FA3項目以及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所使用的是同一種反應堆技術,在FA3項目中看到什麽,在臺山和在欣克利角C也都能看到什麽。
按計劃,至少在第一階段,項目投資將由每個投資者均攤。EDF將把項目匯總在其資產負債表上。同時,項目將從英國政府的《基礎設施保障計劃》中獲益,上個月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訪問中國時已經宣布,將為該項目提供20億英鎊的投資擔保。
目前,投資協議的簽署為欣克利角C項目的進行奠定了基礎,也為最終的投資決策鋪平了道路。EDF董事長萊維表示,“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做出最後的投資決策,以推進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
針對此前英國一些媒體質疑中法聯合建設英國核電是否會產生安全問題,萊維表示,英國國家安全系統會參與檢驗該項目是否被妥善保護。
與這些質疑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政府在推動核能方面的決心。《第一財經日報》從英國駐華大使館獲知,英國政府將為更多核電站新建項目提供支持。欣克利角C核電站將是這一目標的起點,預計此後將會有更多核電站建設項目,其中包括薩福克郡的賽茲韋C核電項目,以及埃塞克斯郡的布拉德韋爾B核電項目等。卡梅倫政府認為,這些項目可以為英國未來幾代人提供必需的經濟和能源保障。
“華龍一號”實現突破
根據協議,除欣克利角C項目外,中廣核還將與EDF在塞茲韋爾C、布拉德韋爾B兩大核電項目上展開合作。
在欣克利角C項目的基礎上,中法雙方將繼續推進塞茲韋爾C項目最終投資協議的簽訂。該項目亦采用EPR技術,EDF和中方投資分別占據80%、20%。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將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後落地布拉德韋爾B項目。
與前兩大核電項目不同的是,布拉德韋爾B項目將由中廣核主導、EDF參與,雙方在項目投資中將分別占據66.5%、33.5%的股份。“華龍一號”的安全水平與美國、法國、俄羅斯等世界主流三代核電技術相當,而經濟性更具優勢,是中國核電出口的重要選擇。
賀禹表示,布拉德韋爾B項目將以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二期為參考電站,這是中國企業首次主導開發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核電項目,將實現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向西方發達國家出口的突破。
據悉,中廣核將牽頭中國的核能供應鏈企業參與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建設。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中英核能供應鏈大會上,中鐵隧道、中核華興、中核二三公司等已經分別與英國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後續還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英國核電建設中來。
同時,有有英國專家指出,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英國核工業也將會受益良多:許多英國核電行業公司不僅希望中國核技術可以在英國本地供應,也希望成為中國供應鏈中的一部分,通過向發達市場的擴張獲得龐大的訂單。
英國阿美科集團清潔能源業務歐洲區總裁克萊夫·懷特稱:“在推進新的核電投資方面,以及在優化即將在英國落地的核電反應堆技術方面,我們非常願意和中方合作。”
希望進入中國核電供應鏈的還有英國海伍德泰勒泵業集團。該公司核戰略發展總監詹姆斯·麥克納馬哈表示:“我們期待在中國為英國提供的核電技術可以支持海伍德的專業工藝,特別是關於機電和泵方面。”
2013年初,中廣核受EDF邀請,參與到其主導開發的欣克利角C項目中來。同年10月 17日,奧斯本訪華期間,中廣核與EDF就在英國投資建設核電站簽署了投資合作興趣函。
2014年3月26日,在習近平主席和法國總統奧朗德的共同見證下,中廣核與EDF進一步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工業合作原則協議(ICP)。2015年6月30日,中法兩國政府在法國巴黎簽署《關於民用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明確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企業聯隊在英國3個新建核電項目的建設中與法國相關企業開展合作。此次協議的簽訂,將把雙方的合作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該項目是英國核能領域20年來最大的項目,建成後將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在60年的運行壽期內,每年相當於減排900萬噸二氧化碳,約聘用900名員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會提供2.5萬個就業崗位,對英國的核電產業鏈、就業和人才培養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王亞宏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