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夢活力世界交易和康健系之關係(1)

康健系是筆者自創的用語,是指一些以康健投資(3886,轉板前為8138)為首的股東控制的上市公司,這堆公司已儼然成系。因為筆者實在太累,現在先寫一些簡單的開頭,下一篇會觸及核心的交易。

(1) 現代教育(1082)認購聯夢活力世界債券
公司在供股配股合股,並自從終止收購老撾植林項目公司、漢傳媒(491,前稱偉柏集團、兆晉國際、瑞力控股) 曾收購但失敗的80%Green Global Bioenergy Ltd(GGBL) 10%股權後,根據CCASS紀錄,股權是集中在金利豐金融(1031)旗下金利豐證券、鼎珮向新嶺域集團(542,前星晨控股、馬聯香港)購入的星晨證券後改名的鼎珮證券、結好控股(64)旗下的結好證券、以及當時仍未由新洲印刷(377)購得的世博證券合作持有,這批證券行都有一些澳門背景的。

在2012年9月28日,在筆者寫出文章後不久,當時估計已歸入康健系現代教育(1082)認購聯夢活力世界的可換股債券。這批債券在2013年3月22日即換了股。之後那一句的,根據CCASS,股權就開始變動得很快,改由利宏金融、前毅力工業(0332)前主席林文燦及王國明各持50%的美高證券持有,美高證券負責人王國明後違漏披露其於中科環保(0351,前中洲控股、現亞洲能源物流)之抵押權益曾被罰款。在10月底,阿仕特朗、和康健有關的福財證券、耀竣金融也開始持有股票,有股東也把股權提出來放在金利豐證券。巧合地,耀竣金融的其中一名經紀成爾斌當年非法沽空,賣的是毅力工業的股票

可以見到,這隻股票其實可說是轉了莊家。

(2) 聯夢活力世界搬地址和購入物業
聯夢活力世界於2013年4月9日遷至康健科技中心5樓515室。大家一聽就明這物業是康健投資(3886)的,但實際來看,這物業其實是康健投資中國天然投資(8250,前普思基因生物科技、確思醫藥)分別佔75%及25%股權的康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這公司在上一篇文章寫好不久組成,資產主要是這兩間公司持有的物業

康健投資前身康健國際和中國天然投資及何政慧於2009年4月購入康健科技中心前身沙田資訊工業中心,在2009年5月康健國際全購該項目,後易名康健科技中心,在2012年申請改為寫字樓用途,不久獲批。現時除是聯夢活力世界的總部外,亦是康健投資及有關的君陽太陽能(397,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中國保綠資產)的總部。

在2013年5月15日,聯夢活力世界收購康健資產管理持有的觀塘物業。其實這物業又是財務工具。最初由康健投資前身康健國際早期已購得部分,再於於2009年6月以2,200萬購得一部分,後在8月出售予君陽太陽能前身香港體檢,作價3,850萬。在2013年2月又售回康健資產管理,作價4,300萬,5月又出售予聯夢活力世界,作價4,200萬,真的非常奇怪。

下一篇我們再談他們的股票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725

全球財富失衡——0.6%的富人世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607

TheRules.org網站最近發佈了一段「全球財富失衡」的視頻,該視頻生動的展示了一個現實: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中間階層消失。該視頻最後總結說,「世界最富裕的300人擁有的財富相當於最窮的30億人擁有的財富。」ZH認為這一結論並不準確,實際上情況更糟糕:世界最富的200人擁有的財富約2.7萬億美元,而世界最窮的35億人總共只擁有約2.2萬億美元的財富,前者超過後者。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圖中找到支持上述觀點的證據。

ZH認為,現在全世界的這種財富失衡正是法國大革命所反對的,只要最後遏制人們憤怒的大門被打開,革命就將再次發生。在全球的金融化中,中產階級正被掠奪,讓「最富的200人」變得更富裕。最後的現實是,福利國家將破產,就像上週底特律發生的事情一樣。

最終我們會看到,「這是一個0.6%的世界——0.6%的人掌握全球223萬億美元的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93

Better Place:讓世界變得更好------------坐下再說 坐下再說

http://xueqiu.com/3544233893/24580444
專家就是那些在他們的領域中犯過所有錯誤的人。----量子力學創始人尼爾斯波爾

文中信息來源全部來自網絡和直接聽說(不包括道聽途說),只敢說儘量求真實,如有錯誤見諒。筆者非汽車工業專業人士,文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做參考,如有錯誤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文中信息來源:

1.ShaiAghassi多方訪談

2.Idan Ofer口述,Better Place 3號創始人,多位前20號員工口述

3.Better Place頭版和第三版商業計劃書節選,宣傳資料以及眾平面媒體資料

4.全美電動車協會,加州電動車協會

Better Place從成立到破產,在過去的6年時間彷彿上演了一場傳奇而絢麗的戲劇。最近很多曾經在BetterPlace工作的朋友紛紛在Facebook發文回憶自己曾經在BetterPlace的經歷以紀念剛剛破產重組的公司,不禁讓我感慨萬千。從2007年因為各種原因就開始關注這個公司,雖然從一開始就認定做不成,但真的發生了還是挺為他們惋惜的。作為一個電動汽車愛好者,在此想以一個行外人的視角分析這個公司的發展,總結他們做對了什麼事情,做錯了什麼事情,對未來的電動汽車發展有什麼啟示。

2007年對電動車來說是頗不平靜的一年。TeslaRoadster推遲發售,Martin下崗;ACpropulsion推出新款根據ScionXB改裝的第一輛Ebox遞交給客戶湯姆漢克斯,這也是第一輛由18650鋰電池組裝的高性能電動車;南加州著名孵化器IdealLab下屬公司Aptera推出了形似星際迷航小型飛行器的世界能量效率最高的電動車Type-1;寶馬公司宣佈基於MiniCooper車型的電動版MiniE研製計劃。這一年,國際原油價格從56美金一桶飆升到98美金。

在這一片熱鬧聲中,電動車的江湖還出了一個異數,這個人就是ShaiAgassi.

2005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大會主席兼創始人KlausSchwab問大家:Howdo you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by 2020? 這一提問引發了眾多世界經濟領袖的熱烈討論,同時也激發在場的Shai對世界未來的暢想和自身理想的思考。

在進入電動車行業之前這個人有著輝煌履歷。畢業於以色列著名技術學府IIT,26歲在以色列創辦企業軟件公司TopTier,2001年32歲將公司以4億美金賣給企業軟件巨無霸公司SAP。在SAP他主管技術和戰略部門,到了2005年36歲的他已經成為公司CEO的第一順位人選,計劃2007年接替上任CEO。筆者僅見過他本人一次,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學者形象,和硅谷典型的口若懸河的企業家不同,他口才雖然不錯,但是可以感覺措辭遣句經過了明顯的思考和整理,追求一種理性的嚴謹性。

達沃斯論壇的那場討論,對於Shai這種學者氣質的理想主義者的影響是及其深遠的。出身於以色列,從小就活在一個石油孤島上,對石油為基礎的交通的不可持續以及不健康的發展有著深刻的體會。他一直相信,將汽車從石油中解放出來是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一個途徑,而且是必經之路。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什麼清潔能源的汽車可以不依賴汽油?兩個重點: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鑽研精神強的Shai走訪了全球的數家大車商,歐美主流的新能源汽車研究所,發現燃料電池車在氫氣存儲,功率輸出控制以及成本上都難以滿足規模量產的要求,商用時間太遠。而此時2007年的電動車技術發展已經是一日千里,商用化可行性早在94年EV1和RAv4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因此中期用電動汽車取代汽油車成了Shai的目標。

「When we change the world, we do it in a big way.」 就像所有的夢想家一樣,Shai可不只想賺點兒錢,他不缺這些,他想徹底改變世界。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之後,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宏偉的目標:讓電動車在汽車市場佔有率超過95%。達到這一水平,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會開始下降,空氣污染大大降低, 50年後的石油枯竭而帶來的交通方面的危機也能得到極大的解決。

馬上第二個問題來了:這個世界需要什麼才能使電動汽車(轎車)市場佔有率達到95%以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Shai得出了一個結論:電動汽車的普及最大的障礙是基礎充電設施,不能及時充電會使市場難以接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Shai的方案是:提供一個充電和換電池的網絡。

他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這還要從傳說中的Felix叔說起。

Felix Kramer,康奈爾大學美國文學專業出身,趕上電腦革命,在電腦自動印刷和發佈行業創辦公司發了財,從紐約搬到硅谷,尋找新的創業投資機會。因為一直在媒體行業工作又經常接觸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話題,他對傳統汽油車的環境污染問題深為關注。他早年投資了著名的燃料電池汽車公司HyperCar,發現此技術中短期無法商用,長期商用的希望也暫時沒看到,於是他轉向研究電動車。作為一個美國嬰兒潮人的代表,Felix叔跟ACpropulsion的Alan一樣,對新的工程系統設計充滿了好奇心和鑽研熱情。他和Ron以及MarcGeller一起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風靡美國的豐田混合動力車Prius,認為如果將Prius改裝成可插電版本並且加大電池的容量讓汽車更多的使用電能則能量利用效率會更高。2003年他成立了的Calcars,專門致力於將Pruis改裝成插電混合的PHEV(plug-inhybrid)。他們使用了基於A123和松下等公司的電池由第三方組裝的電池塊,自己開發電池管理系統,使用Prius開放界面做出第一批插電混合電動車。這一批電動車的能量效率在Pruis的基礎上又提高了1倍以上。

在那個時候這可是個新發現,眾人紛紛表示需要嚴謹的研究一下。於是在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的牽頭下,能源部下屬的愛達荷國家實驗室的JimFrancfort哥果斷購入40台電動車,測試了3年5百萬英里;Google的LarryBrilliant成立PHEV測試部門,向內部員工提供上下班代步用的車隊超過100輛電動車測試超過3年多,據說里程超過了1千萬英里。這三個機構給出詳細的數據統計和分析都指向一個結論:插電混合動力車的能耗(80-90MPG)遠遠低於混合動力(50-60MPG),而後者遠低於純汽油車(20-25MPG)。而能源部的測試更加精細,他們有一組測試讓汽車一直使用電力,控制充電和里程,最後發現純電模式能量利用率最高,可以達到110MPG以上。同時,這三份研究報告還指出,對於特定的Felix叔改裝的電動混合車,需要什麼樣的充電網絡和充電模式才能讓駕駛里程不受電池容量的影響。

在一系列的鑽研活動中,Shai向Felix叔,能源部的Jim,EPRI的印度大叔以及Google的Larry深入的請教和學習,得出了第二個問題的部分答案:純電動汽車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最清潔,需要適當的充電網絡。但是如何定義和設計一個能支撐95%以上電動車的可持續運營的充電網絡呢?於是他高薪請來了當時Google電動車項目的二把手N姐,幫他設計方案,後來乾脆讓她全權負責整體商業計劃書的編寫。根據N姐當年在電力研究院和Google的研究成果,量化分析了在城市內需要一個強大的充電網絡才能支撐大部分電動汽車的運行,充電樁的密度跟車輛保有密度以及車輛的續航里程有關係。根據城市交通和車輛使用習慣,80%的一天行車需求都可以限制在30-40公里之內。但是那20%的中長距離行車卻不是當時的電動車電池技術和充電技術可以解決的。如果你一天行駛超過100公里,充電時間會很長,電動車的使用就非常不方便了。如何妥善解決這20%的需求?為此Shai托自己的好朋友LarryEllison(Oracle CEO)介紹了他的好朋友給力哥ElonMusk,去Tesla參觀學習。當問及這個問題,給力哥聳聳肩,說實在不行就換電池咯。當時Tesla的核心電池組首席工程師G兄設計了非常方便更換的電池接口,為的是電池維護方便,因此Elon才有此一說。沒想到這給了Shai很大的啟示:是呀,如果我建造換電站,汽車可以更換電池,我不僅可以統一維護和租賃電池,用戶也不用擔心電池用完的危險。

N姐跟我是很好的朋友,當時我們經常和Tesla一號電池工程師G兄一起打球喝酒,聊工作聊人生。每每談及Shai給出的這個充換電結合的電動汽車服務網絡方案和商業模式,N姐的結論是:Fundamentallyflawed。最後她也拒絕了Shai共同創業的邀請。G兄就更直接了:哥們兒沒仔細研究就亂提方案,墨菲法則告訴我們,他一定出問題。

Shai的第一個投資人告訴我,他們投資圈裡面有個說法大意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猶太人出來做生意,要麼死得很慘,要麼盆滿缽滿,但是你讓他改主意那是不可能的。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和質疑,2007年下半年BetterPlace商業計劃書完整版出爐。

不僅在基建這一塊,車商戰略夥伴這一塊也碰到了不小的阻力。通過自己在軟件圈子內的頂級關係,Shai找遍了世界所有一線二線車商,說想合作開發可換電池的電動車,得到的回音一律是:「滾。」就連半個老熟人給力哥Elon也很委婉的說:我們攤子小,高檔車開發也沒必要呀。

這猶太人在全球商界江湖上的叱咤風雲可不是憑空來的,互相幫助扶持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融資的過程中Shai請到了以色列首富IdanOfer做了公司董事會主席。老爺子家裡3代從商,涉足海運,能源,礦產,運輸和基建,無所不包,在歐美商界背景根深蒂固。Idan帶他見了以色列總理。總理說,拿出2億美金,找一個車商,我會配套2億美金,以色列市場就是你的。(全世界的領導為什麼都這麼會說話)Idan同時介紹了另一個重量級人物:CarlosGhosn, Nissan-Renault聯盟總裁。

Carlos叔在汽車行業裡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RenaultCEO, Nissan CEO,德國伏爾加汽車公司董事會主席,巴西聯合銀行董事等等。2007-08年間Carlos叔看到了電動汽車的未來,在公司內力排眾議,決定投入60億美金開發經濟型高質量的電動汽車,這就是後來的NissanLeaf以及其歐洲姊妹版RenaultFlorence。這款經濟可靠的電動車從2010年發售開始,拿下眾多獎項,賣出超過5萬輛, 至今為止還是世界上銷量最大的純電動車。記得在電影Revengeof the electric car裡面,09年的底特律電動汽車車展上,給力哥ElonMusk碰到了GM老兵BobLutz,走過巨大的展廳,看到不少純電概念車,比亞迪E6,福特focus電動版,Tata,現代,豐田等等,兩人看完都是淡淡一笑。可一到了NissanLeaf面前就感到一種無形氣場的強大壓力。Bob老先生摸摸車身說:設計還真不錯啊,給力哥咂咂嘴接著說:是呀是呀,肯定能大賣。

當Shai2007年找到Carlos叔的時候,正是後者醞釀開發NissanLeaf的時候。雖然集團整體的戰略重點是整車的開發,但是在技術上快速電池插拔並不是什麼難事兒,並且還有以色列和丹麥市場這樣的黃金機會,Carlos叔決定和Shai合作一把,試水換電池模式對市場的影響。

於是,雙方在08年簽署框架協議,共同開發以色列市場,BetterPlace提供充換電網絡服務,Renualt提供電動車。等到08年4月份再看BetterPlace最新的商業計劃書的時候,已經是一份背書滿滿,金光閃閃的大部頭了。這本傳說中的無敵計劃書配合上Shai的儒雅學者氣場,在資本市場上真是所向披靡:

2007年底,VantagePointVenture, Israel Corp, Israel Cleantech Venture和Morgan Stanley共同投資1.11億美金,號稱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創業公司A輪融資;

2010年,匯豐銀行領頭,帶著Morgan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渣打銀行資產管理部 ,Israel Corp,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OferHi-Tech Holdings,Morgan Stanley Principal Investments和 Maniv Energy Capital Series B融資3.5億美金。

2011年11月,B輪融資投資人和通用電氣,瑞士銀行共同融資2億美金。

2012年10月,IsraelCorp追加1億美金投資。

加上各種中間小型融資,BetterPlace總共股本融資大概8.5億美金,加上各地政府配套,差不多10-12億美金。

然而資本市場的勝利不代表其他方面能成功。

2008年為了把整個計劃中的拼圖完成(車型,充電技術,換電技術,金融槓桿,智能電網配套),花了Shai整整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在2009年中全部敲定。車型以及外圍技術和Renualt合作,換點技術請Tesla系老員工,金融槓桿引入渣打和MorganStanley,智能電網配套/車隊管理等就直接挖SAP老部下。

有了錢有了人,下一步就是執行。那麼BetterPlace做了什麼執行呢?

2009年見到他們的VPbusiness Dev的時候,哥們兒說,忙著融資呢。2010年初去參觀,這是已經融了好幾億了,問問工程師,說軟件系統沒起來呢,換電池?早著呢。車?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整個2009年和2010年,Shai的Calendar排的滿滿的:政府談判。

2007年:以色列;

2008年:丹麥,美國加州,德州三角,夏威夷;

2009年:澳大利亞,韓國(未有官方新聞),加拿大安大略

2010年:中國大陸

2011年:法國

雖然在媒體上頻頻露面,但是這些國家的政府在簽署了框架協議之後並不買賬:你什麼時候能執行呀?很明顯,如果沒有車,業務就進行不下去。

這個問題沒有那麼好解決。全世界所有廠商中,願意和BetterPlace合作並且開發生產經濟型純電動車的只有Nissan-Renault集團和奇瑞公司。後者暫時還沒有能力生產高質量大規模電動車。唯一的希望就是前者。而2010年前的Carlos一直專注於旗艦產品Nissan-Leaf的開發直到2010年12月發售。作為LEAF的姊妹版RenaultFluence Z.E直到2011年開開始量產,這期間還有電池系統的二次開發。

雖然在2009年已經可以示範換電站的運行,但是需要做的相關工作遠遠比這個多,比如相應庫存如何控制,庫存電池如何保存和維護,電站設備供應鏈如何建設等等,在BetterPlace內部一直有多方意見無法調和,而作為決策層的Shai,對這些工程難題很少理會,一直遲遲無法給出最終的解決方案。整個2009-2010年間比較大的「進展」就是和以色列眾多公司簽訂了數量約為10萬輛的購買意向書。當然,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空頭文件。

在2011年C輪融資的的商業計劃書中,除了10萬輛的需求,更多的地區簽訂的協議,其他內容和B輪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當然,計劃書開始強調快速充電的重要性和降低換點技術的重要性)換電站技術仍未完全成熟,汽車即將下線,實際訂單寥寥無幾。可以說,這一年在關鍵問題方面進展甚微。

2012年1月22號,全世界第一輛Renault電動車BetterPlace版在萬眾矚目下交送客戶手中。當月就有100輛車交送自己的員工使用。和BetterPlace計劃不同的是,原定2012年一季度建設51個換電站,到了9月份只有21個建設完成。            2012年以色列計劃出售5萬輛左右,到了2013年累計銷量只有940輛。

同樣,在第一批試點的丹麥,銷量也和預計相去甚遠。在丹麥電網公司出資1億歐元共同建設充電網絡的條件下,截止2013年4月破產前,總銷量達到了234輛,對照當年的商業計劃書,感覺這個數字少了兩個零。

雖然平面媒體從早期客戶那裡得到的反饋很好,但是這也阻擋不住公司驚人的虧損率,到了2013年4月間,公司宣佈因為虧損過高而破產,7月份公司以約12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SunriseGroup。

那麼,BetterPlace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1. 戰略假設重大漏洞。

Shai做BetterPlace的出發點是基於電動車以及電動車充電網絡的雞和蛋問題。當所有人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時候,第一個市場發展的問題就是:沒有充電網絡,電動車怎麼辦?因此Shai才提出給一個充電網絡整體解決方案,通過賣網絡服務來賺錢。這大概倒是沒錯。但是他過度低估了電池成本下降的速度和技術進步的速度,在他籌備betterplace這幾年間,鋰電池從1000美金一千瓦時降到200美金以下,這個速度是他始料未及的。因此在他高價買入大量的電池庫存的時候,那些電池的價值在飛速的貶值。另外,他開始建設換電站的成本遠高於已經很昂貴的50萬美金報價,而事實證明這並不是客戶最需要的,花很多錢給客戶提供價值很小的服務,客戶一定不願意買單,而這個虧損就可想而知了。第三,他的出發點是為電動汽車超過90%的覆蓋率服務,但是最早的客戶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必然跟90%覆蓋率解決方案是很不同的,因此他的很多假設分析一開始方向糾錯了。

2. 執行和決策的缺乏

對早期的基礎設施服務類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執行。手機運營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手機覆蓋率從1%倒99%的發展過程中,每天都在面臨,用什麼資源開發什麼技術,花多少錢升級多少硬件,如何準確預測市場增長等等問題上,任何一個看似小的預測錯誤都可能造成大麻煩。在BetterPlace早期的發展過程中,技術,產品和系統的開發非常緩慢,高層尤其是Shai本人對技術發展思路也很不明確,從早期專注於車隊管理,到中期大力發展慢速充電和換電以及晚期引進超快速充電,沒做一次決策都沒有很有力的執行下去,導致最後遠遠無法達到當初承諾的服務質量。其實市場並非沒有給他機會:a)2011年NissanLeaf在美國和日本市場的成功證明了在早期市場上並不存在雞和蛋(電動車需要複雜充電網絡)的問題,客戶最需要的就是電動車本身b)2011年Tesla的一系列舉動明確的表明,電池成本的下降和質量提高遠遠超過業界的預期。在此已經給出了很明確的信號,BetterPlace應該專注於充電服務並且加快和Renault合作的步伐盡快推出電動車。但是相反,2011-2012年大把的資金用來建設換電站,對客戶需求的瞭解還是停滯的。

3. 商業模式本身過於依賴扯車商

正如2里面說的,電動車早期市場,客戶眼裡電動車本身的價值遠遠大於所有其他外圍產品和服務,包括充電。因此車商能否緊密合作,本身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都會極大影響BetterPlace。事實證明,在以色列和丹麥,Renault這款電動車的接受度遠遠低於BetterPlace的預期。想憑藉這一款車成為當地市場的主流選擇是不可能的,也就沒有大家希望的早期的高速增長了。

2012年的BetterPlace,在犯了眾多戰略戰術錯誤之後,公司的現金急速見底。終於在2013年發佈消息宣佈破產,留下了一大批充換電設備,眾多愁眉苦臉的投資人以及一個痛苦而迷茫的團隊。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公司這6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理想的團隊,為了綠色交通作出的一次大膽的嘗試。雖然他們因為一系列錯誤最後失敗了,但還是向他們表示敬意。畢竟,他們是為了讓世界更好而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00

《魔獸世界》衰敗之因:掉進「大數據陷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224.html

《魔獸世界》有著輝煌的歷史,而且並不遙遠。這款誕生於2004年的超級網遊,曾於2010年10月創下了付費玩家1300萬的驚人紀錄。不僅如此,亞洲玩家和歐美玩家幾乎各佔一半。作為一款文化產品,「魔獸」成功地跨越了東西文明間的高牆,創造了讓全世界年輕人都能樂在其中的網絡娛樂社區。

筆者也曾是一個狂熱的魔獸玩家,寫過網絡長文《網癮之戰:一場無意義的偽戰鬥》。但事實上,身為一個曾經的遊戲機雜誌編輯,筆者根本就不喜歡電腦上的網遊,甚至不喜歡用鼠標打遊戲。《魔獸世界》是唯一能吸引我持續下去的,並且一玩就是6年多。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卻幾乎再也沒登陸進那個名叫「艾澤拉斯」的虛擬星球,即便這半年來它經常出現在我的回憶裡。

顯然,筆者正是那減少的130萬人之一,而遊戲的財報也顯示,流失的玩家主要來自亞洲地區。對此,《魔獸世界》首席設計師Greg Street(綽號「鬼蟹」)解釋道:「那裡的團隊文化很不一樣。」以及「中國的網遊市場發展很快,他們每年會發佈很多新遊戲。」

但我認為這完全就是避重就輕。因為,《魔獸世界》本來是一個粘著性極強的網絡社區,由於大量玩家哪怕什麼都不玩也會泡在裡面,溜溜馬聊聊天,甚至曾被戲稱為「大型3D群聊軟件」。要知道,每在線一小時,玩家就要花費0.45元,只有真正把「魔獸」當作生活一部分、以艾澤拉斯大陸為自己精神故鄉的人,才不會計較這筆錢。在筆者看來,這種習慣,和某些大叔大媽每晚7點必然打開電視聽《新聞聯播》是一樣的,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

可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是離開了。具體的理由固然因人而異,但筆者認為總的來說,這一結果源自首席設計師「鬼蟹」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失誤,而其主要原因,是他對於「大數據」的錯誤分析所導致的。隨著近來「大數據」不斷被神化,類似的錯誤也在無數企業中重複上演著。

《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曾興奮地指出:「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轉變,是放棄對因果關係的渴求,而關注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只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但筆者認為「鬼蟹」正是因為拘泥於千萬玩家製造的大數據本身,卻不去思考「為什麼」,才犯下了如此之多的根本性錯誤。

2010年《魔獸世界》第2部資料片《巫妖王之怒》運營時,在其後台龐大的玩家行為統計和論壇關鍵詞統計中,玩家們的一些抱怨會非常集中。這些抱怨包括:職業平衡問題、組隊難問題、公會管理問題、裝備提升慢,等等。

當時「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新任首席設計師「鬼蟹」,正以這些數據為依據,在接下來的第3部資料片《浩劫與重生》中逐一加以解決。可事實證明,這些解決方案反而招致了更大、更根本的問題。比如用來解決「組隊困難」的「隨機組隊」模式,讓玩家不再需要和公會協調,自動就能加入一個團隊。但這直接造成玩家間交流大幅減少,嚴重破壞了遊戲的社交屬性。而「鬼蟹」最拘泥的「調整職業平衡」,事實證明不過是「按倒葫蘆起了瓢」,不僅職業平衡問題完全沒解決,過度調整反而造成各職業特性同質化,一個聖騎士玩起來跟一個盜賊差不多,這直接影響了玩家對「角色扮演」的體驗。

青蛙設計公司首席市場運營官Tim Leberecht曾在《財富》雜誌撰文稱「大數據不具有社會性」。他警告說,「我們常常把對人的感覺和他們的行為搞混,而事實上,人類的判斷力遠比二進制數字更加複雜。」「鬼蟹」顯然犯了這個錯誤,他只想著解決消費者最多的抱怨,卻沒有考慮這些感性抱怨是否會左右消費者的理性決斷。

作為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虛擬體驗的關鍵詞包括「西方奇幻世界觀」、「網絡社區」和「角色扮演」。如果這3點遭到破壞,「魔獸」的產品內核就將蕩然無存。但遺憾的是,伴隨著第4部資料片《熊貓人之謎》大量中國元素的出現,如今《魔獸世界》似是而非的東方世界觀,趣味性和親切度已不如本土化的《劍俠情緣》或《夢幻西遊》;而缺少了社區屬性的角色扮演遊戲,又比不過休閒小遊戲和單機電視遊戲。玩家大量流失自然在所難免。

近年來「大數據」熱潮日漸升溫,而《魔獸世界》運用大數據失敗的事例卻提醒著我們,數據越是看似完整全面,越可能暗藏信息鴻溝,並由此造成巨大的分析誤差,經營者反而可能搞不懂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大數據僅僅是對傳統分析手段的補充,而絕不能成為替代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8

聯夢活力世界交易和康健系之關係(2)

上一集談了他們的物業投資,今集談談他們的股票投資。

(1) 投資首都創投(2324)可換股債券
2013年3月21日,公司認購350萬的首都創投(2324,前德泰大中華投資、中國北方企業投資)的可換股債券。

其實這一套債券,是由親康健系福財證券包銷的,分包銷商又是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及的持有聯夢活力世界頗多的利宏金融,並在2013年3月27日配售完成。在這個交易之前,其實這家公司的股權經歷頗多變化。

筆者去年爛尾的一篇文章提及,原大股東丘忠航持有的股權已逐步落入中南證券之手,成為早期提及的華匯系一員。部分國內的新讀者可能不明白華匯系是甚麼,現在再簡短的解釋一下。華匯系其實是指一群以北角地鐵站A4出口的華匯中心為總部的一堆上市公司,其首腦為一個姓莊的先生

該系根據筆者估計有超過20間上市公司,包括一些鼎鼎大名向下炒的公司,該等公司包括但不限於佳訊控股(30)、海王集團(70,前德智發展、駿雷國際)、馬斯葛集團(136)、威利國際 (273,前稱怡南、華匯控股、互聯控股)、民豐控股(279,前稱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三龍集團(329,前金龍集團、如煙控股)、漢基控股(412,前東峻、大雄科技)、昊天能源(474,前永保時)、寶源控股(692,前正興)、和記行(720)、福方集團 (885)、萊福資本(901)、合一投資(913)、德發集團(928)、中國環保能源(986,前南興集團)、麗盛集團(1004)、首都創投(2324,前中國北企投資、德泰中華投資)、朗力福集團(8037)、大地資源控股(8116)、科地農業(8153,前智庫科技、中國3C集團)、匯創控股(8202)等,其往績劣不可聞,經常作一些同系的互相的交易,建議大家小心迴避以上的股票。現在康健系的手法,其實可能師承華匯系。

說回正題,華匯系之入股始於2011年6月9日認購該公司的2.5億新股起,其後以高位略作減持3,500萬股,但後來又增持1,896萬股,至2.3396億股,但從其華匯系核心證券行中南證券的數字最高持股達3.35億股觀之,實際持股應高出此數。

但在2012年5月2日,公司向Superior Global International Limited收購Long Surplus Investments Limited,以發行新股,2星期後,收購完成,但股權披露沒有反應,直至2012年5月29日,根據股權披露有一位於德磊出現,同時根據中央結算系統,華富國際(952)附屬華富證券股份大量增加,巧合的是,華富證券網絡研究部是是在華匯中心22樓的。在2012年8月,公司利用親華匯系的東方匯財配售股權,但這批貨流向主要為散戶的投資者,相信股評家的作用功不可沒。

真正的變化,在配售可換股債券的於2013年4月左右,根據股權披露,蔡冠深旗下的新華匯富(188)首次披露持有首都創投股權,別要忘記,新華匯富其實是當年香港教育(1082,前現代教育)的投資者,後全部出售。其後威利國際大手減持股權,至2013年5月24日全部出售,當然,中南證券的股權亦有所下降,其中大部分流向多次提及福財證券、也有部分進入金利豐金融附屬金利豐證券,部分經利宏證券後轉為中央證券系統外,。雖然公司供股仍是由已出售予同為百仕達國際(1168)的歐亞平為大股東的威華達控股(622,前幸福集團、凱達集團、銀網集團),並易名為威華證券金江證券包銷,但供股的資金來源仍是康健係為首的證券行。所以可以說,首都創投已落入康健系之手,但其實康健系和華匯系時有合作,例如現代教育的不少董事都來自華匯系。其實香港不少小型股票,都是出自這兩系,如果有機會再談這一堆的交易。

(2) 收購易寶(8086)股權
2013年6月23日,公司向康健國際(3886)附屬康健企業諮詢及投資有限公司及Lime Development Limited購入 248,976,000股,作價合計79,921,296元,平均每股32.1仙。

根據股權披露,其實這批股票最初是由IDG 投資等人認購的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以5仙認購合共相等於49億股的股權,合共2.45億,其後把票面值3,083.4萬,可換取6.168億股的可換股債券在2010年分1批分2批出售予康健國際,作價3.26億元,加上之前購入了1,152萬股,大約投入了3.38億,康健其後陸陸續續利用福財證券等證券行出售,最終把剩餘的絕大部分出售予聯夢活力世界,整個過程大約套現了3.48億元,勉強獲利1,000萬,但在3年間只是獲利3%,其實把現金存人民幣還比較好呢。


如果我們記得清楚一些,其實IDG已經在這堆公司不只出現了一次,其實聯夢活力世界的重大收購,大股東就是IDG為首的財團,早期提及的一堆漢能太陽能(566,前紅發集團、鉑陽太陽能)的事件,其實資產主要投資者都是IDG,可以這樣說,康健系提供上市公司的殼股,IDG提供可以借殼的公司,兩者互相合作把資產注入,之後找新投資者接盤,不成功就找康健系的系內公司購入股票。

但是他們的收購中間有很多眼花瞭亂的利益輸送,導致小股東的權益大幅攤薄,然後他們就從中取利,把大家的應份慢慢吃光,所以大家要小心了。

下一集我們會提及一些康健國際和系內公司隱蔽的交易,希望大家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700

電影《鋼鐵人》故事本尊 把電動車股價翻三倍 特斯拉汽車創辦人:我就是要改變世界

2013-08-05  TWM
 
 

 

如果電影《鋼鐵人》出現在現實生活,故事裡的主角億萬富翁|| 東尼.史塔克的公司股票會怎麼波動?研究特斯拉汽車創辦人伊隆.馬斯克和他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就對了。

撰文‧楊卓翰

二○○七年,被稱作「來自上帝的手機」iPhone上市,賈伯斯被喻為「先知」,蘋果公司股價在一年內漲了不到一倍。上個月,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最新電動車上路滿一年,特斯拉的股價已經漲了三.二八倍,還有外資喊出未來會再「多漲一倍」。因為比起賈伯斯,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影響人類的不只是科技,還可能創造人類的永續未來。

特斯拉的新電動車Model S,是史上第一輛性能和價格競爭力都能和傳統汽車並駕齊驅的純電動車,七萬美元(約二百萬元新台幣)的售價、三秒時速可以從○到一百八十公里,而且已經量產,等於宣告傳統汽車大廠過去幾十年無人達成的「聖盃」,已經被馬斯克握在手上。電動車取代傳統汽車的日子,正式開始倒數。

身價高達六十九億美元

加速電動車取代汽車,只是馬斯克改變人類未來的一小部分。他二十五歲時就創立全球最大線上支付平台Paypal,從此改變金融業在網路時代運作的方式。除了特斯拉汽車,他還有兩家公司:一家是全美最大的民營太陽能系統商SolarCity,要在二十年內讓太陽能取代傳統能源;另一家SpaceX是太空火箭製造商,幫NASA(美國太空總署)省下七五%的火箭發射成本,想要促成火星殖民。

他還是電影《鋼鐵人》主角|| 億萬富翁東尼.史塔克的導演參考的原型,也在電影裡客串。一身上下充滿種種不可能,表面看來,講話帶著迷人英國腔的馬斯克,活脫就像電影裡的完美人生。

今年剛過四十一歲生日的他,溫文儒雅又帥氣,他手上的三家公司各別讓人類在交通、能源、太空殖民等領域大躍進,而身價經《富比世》估計高達六十九億美元。不過,這並不是美滿電影,馬斯克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也是賭上身家、甚至毀了自己的家庭。

馬斯克出身南非的白人家庭,他形容自己就是標準的「宅男」(Nerd),不善交際,但是在十二歲時就自己寫出遊戲程式。也許老套,但是他從小就夢想著改變人類社會。之後他來到美國史丹佛念書時,發現改變世界的舞台,是在學校之外,所以他也加入賈伯斯等「中輟生一族」,開始自己創業。

他先後創立兩家軟體和網路公司,後者成了全球最大的線上支付提供商Paypal,今天的用戶超過二億戶。他也先後將二家公司賣掉,他曾打趣的說:「賣掉Zip2(第一家公司)時,我可以買下一座島,去島上退休;賣掉Paypal時,我可以買下群島。」○二年,全球最大網路交易平台eBay買下馬斯克的Paypal,成交價是十五億美元。

不過,他並不想退休,他離改變世界的大夢還很遠。

剛把公司賣了,馬斯克就用他賣掉公司所有的錢,先後成立了美國第一家民營的太空火箭公司SpaceX、「太陽城」和「特斯拉」。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通點:挑戰不可能。而特斯拉的電動車,就是他打破的第一個「不可能」。

Model S上市 轟動市場「Model S在生產前,很多人都說我們一定造不出來;當我們造出來後,他們又說我們不可能量產;當我們準備量產到市場上時,他們又說我們不可能獲利。」馬斯克在一場科技論壇上透露。不過,馬斯克做到了。今年第一季特斯拉十年來首度轉虧為盈。馬斯克預估今年將有二萬輛的銷量,是去年的十倍,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我們的計畫本來有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少量高價,第二階段是中量中價,第三階段則是多量低價。」馬斯克說。現在市場正夯的Model S正是第二階段,現在訂購,要排二年的隊才拿得到車。不過幾年前,它也因為公司險些破產,差點未能問世。

特斯拉在第一階段時,於○六年推出第一代Roadster車型,受到市場注目,但是每年不到五百輛的銷量並不足以撐起公司。不幸的是,金融風暴隨之而來。馬斯克的三家公司,紛紛接近破產,其中,又以特斯拉最慘。他被迫關掉特斯拉一間實驗室,裁掉三分之一的員工。

「你可以想像,一家又小又年輕、只有極少數客戶的小公司(一直到去年九月,特斯拉只賣出二千多輛Roadster︶,會有多慘。我們的貸款周轉期從一、二年,掉到只有幾周的時間。」特斯拉已處在破產邊緣。這時,他的前妻終於受不了,提出離婚。「我覺得我總是被冷落,因為他是標準的公事第一。」前妻Justine Musk接受《彭博》訪問時說。

公司面臨破產,又結束了長達十年婚姻,這是馬斯克人生最黑暗的一章。在最後一刻,馬斯克用個人名義擔保了四千萬美元,特斯拉才免於倒閉。「把你最後一分錢投在你這一生的目標上,而且知道當這些錢燒完,就沒有機會了,那種感覺實在讓人絕望。」馬斯克說。他還對《富比世》的記者表示,有時候他會在半夜醒來,發現枕頭上有淚痕,可以想像他內外承受多大的煎熬。

不過,特斯拉最後還是熬過難關。去年量產型的Model S終於上市,並且轟動市場。美國通用汽車(GM)執行長Dan Akerson最近就特別派了一組人,專門研究特斯拉。「如果我們不小心應付,特斯拉將會成為我們的大麻煩。」Akerson說。

這家公司不但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公司的威脅,也達到其他傳統汽車廠望塵莫及的效率,原因很簡單,關鍵就是「從零開始」。特斯拉汽車首席技術長史特拉貝爾︵J. B. Straubel︶解釋:「我們是第一家汽車公司拋棄掉汽油設計包袱,完全投入的電動車商。所以,我們的車輛設計可以捨棄很多傳統車子不必要的部分。」

新目標:讓太空旅行成真

因此,馬斯克對傳統汽車相當嗤之以鼻。「傳統汽車的語言是自動化、耗油量、汽缸,都是舊東西;當我說汽車時,我講的是電池、中央電腦、電動馬達。這些是矽谷才有的新技術,底特律只會把這些東西當成笑話。」但是現在,一邊是傳統汽車工業大城底特律破產;另一邊,則是特斯拉的股價一飛沖天。馬斯克給懷疑者下馬威。

「我想我的思考方式是偏向物理學。」馬斯克解釋。物理學是用來解釋你看到的很多違反常識的東西。「像量子力學。如果你去試著了解物理學,你會發現現實運作的方式絕對和你想的不一樣。」他說。

接下來,馬斯克要和NASA合作,打造便宜火箭,讓「太空旅行」這個不可能成真。因為,他最後的希望就是人類可以成為「跨星球的種族」。「現在每次發射火箭都要數百萬美元,因為油箱、火箭都是消耗品,只能用一次。」他說。現在SpaceX已經在測試第一階段的可回收火箭,也和NASA簽下十六億美元的合約。

太空旅行另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太陽能。因此,馬斯克也在二○○六年成立太陽能公司,一個月建五百套太陽能系統,現在已是全美最大的太陽能系統商。「我對太陽能有極度的信心,我相信二十年內,太陽能就會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能源。」馬斯克說。

美國有一句俗諺:「瞄準月亮,如果你失敗,至少可以落在雲上。」馬斯克還是將火箭射進了太空,因為他瞄準的是火星。就算他失敗,人類即使不會像他期許的邁進一大步,但,那腳步,也不算小了。

伊隆‧馬斯克

出生:1971年

現職:SolarCity董事長、SpaceX、Tesla Motor CEO 經歷:PayPal創辦人

學歷:賓州大學

伊隆‧馬斯克大事紀

成長過程

1971年 出生於南非。

1980年 父母離婚,他與弟弟巴爾金無人照顧,曾計畫騎自行車帶弟弟旅行,曾經自己做炸藥。

1986年 移居加拿大,在親戚家做農場粗活。

事業曲序幕

1995年 與弟弟創辦Zip 2。

1998年 創辦X.com (PayPal前身)。

1999年 將Zip2賣給康柏,3億美元成交。

2002年 將PayPal賣給eBay,15億美元成交。

事業三部曲

第一部 太空產業

2002年 創立Space X。

受到NASA關注,獲得16億美元合約,開啟太空私營化新紀元。(實現民營化、低成本太空旅行,讓太空發射成本減少90%。)

第二部 再生能源產業

2003年 與J. B. Straubel創立Tesla Motor,投入電動車產業。

第三部 第二部的延續

2008年 設立SolarCity,目前矽谷唯二成功的太陽能公司(與電動車設置、基礎設施相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2

世界第一孵化器Y Combinator夏季DemoDay又來了:眾多亮相初創項目震驚你!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717.html

1.GOCOMM : 移動領域的Yammer

GoComm把自己標榜為「移動領域的Yammer」,該公司開發了一個管理大型活動的工具。GoComm的聯合創始人特拉維斯·德瑞德(Travis Dredd)在參加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時候,有一次正好需要把會場從足球場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但當時卻沒有一個可以用來協調團隊成員和媒體的工具。受此啟發,他就創辦了GoComm。

該公司剛剛簽下一個價值15萬美元的大單,目前已經實現了盈利。據德瑞德介紹,這款軟件還可以用於協調工地施工、安全監控以及酒店管理。

2.SIMPLE LEGAL : 法律賬單分析平台

SimpleLegal希望成為法律收費分析領域的Mint.com。SimpleLegal開發了一個幫助企業分析他們的律師事務所發來的法律賬單的軟件平台。據SimpleLegal的創始人介紹,律師事務所平均多收了客戶10%的費用。SimpleLegal的創始人在法律行業待了10年,因此他還是比較瞭解這一行業的。SimpleLegal稱,該平台可以自動標記不適當收費,並可大大降低企業在法律事務上的開銷。該平台上線才五個星期,不過其每週的增長率已經達到了50%。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SimpleLegal的報導

3.REALCROWD: 商業地產投資領域的眾籌平台

RealCrowd是一個商業地產投資領域的眾籌平台。在該平台上線的最初幾個星期裡,他們就已經吸引了500個合格投資者的參與,並籌集到了750萬美元的資金。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RealCrowd的報導

4.APPTIMIZE : 移動應用A/B 測試SDK

如今,所有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移動應用程序,但是卻很難測試和優化應用的性能。Apptimize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幫助開發者測試和優化應用。其功能包括實時A / B測試,實時更改圖像、顏色、字體和按鈕等元素的屬性和佈局。

開發人員可以方便的查看應用測試結果,並根據需要做適當的優化。Apptimize的創始人之一Nancy Hua是算法交易領域的專家。另一個創始人傑裡米·歐羅(Jeremy Orlow)則是前Google工程師,同時他也是移動應用安全工程師。據該公司透露,現在已經有1000名開發者安裝了他們的SDK,這使得他們覆蓋的設備多達100萬台。目前,市面上A / B測試套件供應商非常多,因此他們也要面對競爭。不過,目前從事這方面業務的公司基本都是專注於Web應用測試的上市公司,或者是還沒有形成規模的初創公司。因此,他們還是有機會的。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Apptimize的報導

5.WATCHSEND : 移動應用分析工具

Watchsend可以捕捉用戶與移動應用交互時的情況,並錄製視頻供開發者分析應用存在的問題,使用該工具,開發者可以快速確定用戶在使用他們的應用時遇到的問題。這種工具給開發者提供的信息,比Mixpanel 或Flurry等服務要多得多。

Watchsend曾在自己的開發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卻難以確定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他們開發的這款工具就可以讓開發者知道,用戶在什麼情況下遇到了什麼問題。Watchsend僅在上線兩週後,就已經吸引了50個企業用戶。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WatchSend的報導

6.GRAFT CONCEPTS: 快速換手機保護殼

如果你想給自己的智能手機買個保護殼,去任何商場或百思買,你都能看到幾千種產品可供選擇,但都是一些沒什麼新意的東西。Graft Concepts則讓你可以同時使用這些保護殼。使用Graft Concepts的套件,用戶可以方便的在兩個不同的iPhone保護殼之間來回切換。這一產品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目前Graft Concepts已售出總價值高達225萬美元的產品,並且單其的旗艦產品就有望帶來750萬美元的收入。

這些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其潛在市場:目前人們每年花在購買智能手機保護殼上的錢在296億美元左右。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Graft Concepts的報導

7.GLIO : 南美市場的Yelp

Glio是巴西的Yelp。目前,Glio的月增長率為40%,並且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已經有超過10萬用戶使用Glio。有個有意思的細節,那就是該團隊有一名成員是前巴西撲克比賽冠軍,該團隊申請了三次才被Y Combinator接收。他們正在尋求將其服務拓展到南美市場的其他國家。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Glio的報導

8.TOUTPOST : 點評一切事物

Yelp可以幫助你決定去哪個餐館吃飯,或者去哪家商店購物。但是,如果你想買其他東西,Yelp就幫不上什麼忙了。Toutpost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生。Toutpost推出才六個星期,就已經吸引了6000名用戶。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Toutpost 的報導

9.SPOONROCKET : 快捷外賣服務

只需支付6美元,快捷外賣的顛覆者 SpoonRocket就能在10分鐘內把用戶訂的外賣送到。雖然才開始運營沒多久,但該公司聲稱,他們在一天之內處理的訂單比GrubHub一個月處理的訂單還要多。也就是說,他們每天處理850單,即每個月的營業額為200萬美元。

SpoonRocket是如何做到的呢?該團隊控制了該業務的整個過程,寫代碼、製作食物和送外賣全部由SpoonRocket一手包辦。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SpoonRocket的報導

10.PRIM : 洗衣服務

人們每年花在洗衣服上的錢多達150億美元,但是大多數人都對當前洗衣服務的體驗不滿。Prim希望讓洗衣服務變得更受歡迎。用戶只需將需要洗的髒衣服裝在一個包裹裡,然後到Prim的網站上預約一個可以上門取包裹的時間,工作人員就會上門來取包裹。這些衣服會被送到當地高品質的洗衣店。洗好之後,工作人員會將衣服摺疊好,並裝入精美的尼龍袋內。最後,你可以預約一個送回衣服的時間,這些衣服就會在48小時內送到你的手中。目前,洗一袋衣服25美元,多一袋需要另加15美元。

我曾經使用過Prim的服務,可以說它給了我巨大的幫助。由於Prim用戶不少,因此他們可以把批量訂單作為條件與洗衣店討價還價,這樣用戶最終支付的價格就非常實惠。最重要的是,可以上門取衣服,洗好之後還有送上門的服務。雖然以Y Combinator的標準來看,Prim每星期10%的增長率有點低,但其當前的用戶中有65%屬於回頭客。此外,Prim在舊金山還面臨著像 LaundryLockerSfwashSudzee 這樣的競爭對手,不過希望其創始人的計算機科學背景和獲取客戶的技能可以幫助它打敗他們。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Prim的報導

11.7 CUPS OF TEA : 傾聽服務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傾訴的時候。比如有煩惱了,或者正在辦理離婚手續,又或者家裡有人生病了,又或者有時候太過焦慮了。總之,需要有個人來和自己談談心。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一般只有兩個選擇:家人和朋友。雖然家人和朋友是免費的,但是由於不是專業人士,有時並不能化解我們的煩惱。最終甚至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這時需要支付的費用更加昂貴,而且治療過程也很嚇人。

7 CUPS OF TEA(7杯茶)提供的服務介於家人和朋友與醫生之間,7 CUPS OF TEA可為用戶提供一個訓練有素的「積極聽眾」。用戶可以免費使用這項服務,如果願意付錢也可以。如果用戶支付了費用,7 CUPS OF TEA將收取40%的佣金。7 CUPS OF TEA上線已經八個星期了,目前該平台上擁有160個「積極聽眾」,每個星期處理1800個傾聽請求。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7cups的報導

12.STATUSPAGE : 狀態頁面

這家初創公司提供了一個看似簡單,卻非常重要的服務:為所有擁有自己的網站、服務或應用的公司,託管一個包含了宕機時間等信息的狀態頁面。這樣用戶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某個應用是「完全宕機,還是只是自己無法使用」。

StatusPage是收費服務,價格介於每月19美元到249美元之間,具體價格得看使用該服務的公司所提供服務的類型和公司的規模。StatusPage還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網站,並有一個易於使用的控制面板。此外,用戶還可通過電子郵件和文本信息獲取網站數據。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StatusPage的報導

13.KIVO : 文檔管理領域的GIT

Kivo開發了一款文檔編輯方面的團隊協作工具,使得團隊之間協作編輯文檔變得非常容易。正如Git解決了協作開發的問題一樣,Kivo解決了團隊之間協作編輯文檔的問題。使用Kivo多個團隊成員,可以同時編輯一個文檔。

目前,已經有多家顧問公司使用Kivo服務,比如德勤和麥肯錫等。這些公司的團隊使用Kivo在微軟的Office軟件內協作編輯PowerPoint和Excel文件。現在使用微軟的Office軟件的用戶已經有10億,因此每個用戶10美元,也有可能會給Kivo帶來巨大的收入。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Kivo的報導

14.TELEBORDER :企業移民員工管理

移民現在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都是一個令人非常頭疼的問題。如果你的公司不是像甲骨文或Google那樣的大型公司,那麼如果想給某個員工辦簽證的話,那個過程絕對非常耗時和困難。Teleborder開發了一款軟件可以幫助企業簡化整個過程。Teleborder的軟件可以自動化完成以前需要移民律師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收集文檔、採集信息,以及將信息發給政府。每個簽證申請服務,Teleborder會收取5000美元。這意味著,光美國市場就有45億美元的規模。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Teleborder的報導

15.FLOOBITS : 同步編程工具

Floobits允許程序員使用原生的文本編輯器來實時協作寫代碼。據Floobits的聯合創始人馬特·堪尼阿里斯(Matt Kaniaris)和傑夫·格里爾(Geoff Greer)透露,目前已經有7000名用戶註冊使用了該服務,並且平均每天使用時長達八小時。Floobits的兩位創始人曾經在Rackspace公司一起寫過代碼,離職之後,他們決定為那些需要像他們那樣協作編程的用戶開發一款工具,即Floobits。

Floobits分為付費版本和免費版本,免費的最多只能夠創建5個工作空間。如果需要創建私有的工作空間需要支付月費,價格每月15美元起。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Floobits的報導

16.EASYPOST : 物流信息查詢API

即使是精通技術的公司,要把自己的業務與UPS、USPS和聯邦快遞等傳統的物流服務進行整合也非常麻煩。EasyPost則為那些科技公司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他們開發了一個RESTful JSON API,開發者直接使用即可,無需再與物流公司進行溝通。

開發人員可通過API獲取運費、物流跟蹤等信息。EasyPost對每個包裹收取0.05美元的費用,這對於規模達260億美元的物流行業而言,也可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目前,EasyPost的月增長率高達179%。上線至今,該公司已處理了7萬個包裹的查詢請求。此外,該公司已經從SV Angel等投資者手中拿到了85萬美元的投資。不過,EasyPost並不是唯一一家提供這種服務的公司,它還面臨PostmasterShipHawk 等競爭對手的競爭。

點擊這裡閱讀我們之前對EasyPost的報導

17.STANDARD TREASURY : 面向商業銀行的API

Standard Treasury正在開發一個簡化商業銀行之間轉賬等交易的API。目前,他們正在與16家銀行進行合作談判,其中還包括全美國最大的五家銀行中的三家。這些合同的價值介於200萬美元和1500萬美元之間。此外,隨著他們進軍移動互聯網領域和增加對其它銀行核心業務的支持,可能還會有更多希望使用其API的銀行客戶。

18.Amulyte :老人的「護身符」

Amulyte正瞄準美國的2000萬老年人,為他們提供一個可追蹤他們移動、在他們摔倒時可及時帶來幫助的垂飾和在線門戶。垂飾會連接蜂窩網絡,配備GPS、Wi-Fi功能和加速計來檢測摔倒情況。老人一旦摔倒,它就會馬上向聯繫人發出提醒,並追蹤老人的移動情況。

Amulyte的垂飾售價為149美元,服務月費為29美元。它旨在給老年人和他們的親屬帶來一份安心。Amulyte正與一家養老院合作展開服務測試,而後將其推向市場。該公司估計,單是美國,該服務市場的規模就達到100億美元。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Amulyte的報導

19.Le Tote :時裝界的Netflix

有這麼一句老話:女人的衣櫃滿滿的,出門卻總覺得沒衣服穿。有人估計,女人衣櫃裡的衣服平均只有20%常常被拿來穿。Le Tote想要通過提供每月49美元的服飾租賃服務來解決這一問題。

該項號稱「女性時裝界的Netflix」的服務自2012年10月推出以來人氣頗旺:該公司目前的月營收達7萬美元,營收每月增幅達30%。它的用戶群覆蓋全美48個州,用戶留存率高達93%。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Le Tote的報導

20.IXI-Play :兒童機器人玩具

IXI-Play正為兒童開發一款基於Android的智能機器人。兒童可以跟它一起玩遊戲,它會向兒童展示機器人卡片,也會模仿兒童的表情。該機器人玩具具有視覺和聽覺,也能說話和移動。

它的零售價為299美元,IXI-Play還推出了應用商店和其它配件。

21.Butter Systems :平板電腦上的菜單

紙質菜單更新重印需要花費不少費用,而且也通常要服務員遞給顧客。Butter Systems想要為餐館提供帶有其移動菜單系統的平板電腦。Butter Systems菜單通過廉價Android平板電腦提供,能夠快速地進行網上更新,支持鮮明的品牌定製,可翻譯成其它的語言,還允許商家凸顯推銷活動和優惠券。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讓顧客自己在平板電腦上下單。

Butter Systems聯合創始人、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的弟弟薩姆•布林(Sam Brin)稱,他的產品平均可將商家的交易額提高13%。其菜單系統不會取代服務員,但能夠通過「結賬!」等按鈕幫助他們減輕工作負擔。Butter Systems的競爭對手包括E La CarteiMenuMenuPad 等等。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Butter Systems的報導

22.Asseta :二手資本設備交易市場

Asseta想要成為流行的二手固定設備交易市場。該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行業將會被顛覆。Asseta正尋求成為「二手固定設備行業的eBay」,想要為賣家和希望低價入手的買家搭建交易平台。

此前,這類市場的主要問題在於,它們並沒有適當地鼓勵企業列出它們的二手設備。而Asseta則已經收集了超過2.8萬件設備的信息。截至目前為止,Asseta平台銷售額達到21.2萬美元。按照二手資本設備市場達1000億美元,交易平台收取5%佣金來計算,Asseta的商機達50億美元。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Asseta的報導

23.Hum :以實時聊天替代郵件

討厭郵件的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甚至想要將它滅掉,如協作產品Hum。Hum能夠將人們的對話整理到一個個的話題當中,讓你的工作請求可以同時出現在其他人的信息流中,而且所有信息都會在各個終端進行同步。Hum著眼於實時對話。

它可方便你查看還有誰在瀏覽同一個話題。要是無法馬上閱讀那些話題,你可以選擇「稍後閱讀」,或者將重要的對話置頂。該公司聲稱,用Hum越多,你就會越想棄用郵件。Hum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得面對Yammer、Asana、郵件等棘手的對手。

24.True Link :面向老人的信用卡

True Link Financial針對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打造「安全」的信用卡。那類老年人也許不具備識破詐騙的能力。

True Link致力於為老年人提供信用卡,通過自家服務器在Visa網絡中處理所有交易,期間該公司會複查那些交易,以便確認它們是正常交易(如花幾美元買冰淇淋)還是詐騙交易。該公司表示,信用卡公司一年可從這類人群獲得19億美元營收。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True Link的報導

25.LocalOn :面向小企業的網絡營銷平台

很多本地商家都還未適應數字時代,LocalOn想要通過已經與本地商家有業務來往的報紙合作來給它們提供幫助。

LocalOn和報業公司共同向商家提供網站建設工具,以及用於網絡託管、組件佈置的其它工具。這是一個擁擠的難以實現規模化的市場,但必須要有人能夠站出來將那些商家觸網,希望以後還能夠實現移動化。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LocalOn的報導

26.Weilos :減肥教練

Weilos是一項旨在通過責任制幫助人們減肥的移動為先服務。它的運作基於連接用戶與他們的減肥教練,用戶需要通過手機向教練匯報他們的進度。Weilos的責任制能夠激勵用戶迅速減肥,其活躍用戶平均每週可減掉1.3磅,明顯高於去減肥中心的人的0.3磅。

Weilos管用的原因之一是,它的教練一直都在平台上——他們自己也都在減肥。Weilos正追逐一個龐大的市場——美國有2億人超重,而且他們花費在並無效果的減肥方法上的總費用高達610億美元。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Weilos的報導

27.SoundFocus :助聽器2.0

SoundFocus一開始只是一款應用,但未來它的發展範疇將遠不止於此。該公司開發的軟件可為你的耳朵檢測特定的音量和頻率。SoundFocus的創始人之一阿萊克斯•塞利格(Alex Selig)從小就有聽覺損失問題,在發現全世界有多達6億人遭受同樣的問題,80%有聽覺問題的人都沒有助聽器,他覺得自己必須要行動起來做點什麼。

SoundFocus應用會先讓用戶接受簡單的測試,在瞭解你的聽覺能力之後,它就會調整來自你的iTunes音樂庫或者Spotify的音樂,從而給你帶來更好的音頻體驗。就在上週,SoundFocus調整的歌曲數量達到10萬首。

該團隊未來將會提供一個適配器產品,之後再推出無線耳機,讓你能夠從各類電子設備獲得同樣出色的經過調整的音頻體驗。那些耳機的售價將為70美元,而該類產品的整個市場規模則將高達95億美元。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SoundFocus的報導

28.Webflow :面向設計師的快速響應建站工具

如今,移動應用或者網頁應用在上線之前,通常都要在設計師和網頁開發者之間反覆轉手進行修改。Webflow的目標是完全取代網頁開發者,讓設計師能夠給任何的設備製作內容,並自己推送內容。

據Webflow稱,這可以「自動淘汰中間轉手人」,因為「開發者用代碼能做到的事情,設計師都能通過Webflow做到。」該服務目前吸引了大量的關注:推出僅兩週便有2.5萬人使用,而且很多人每天會使用三個小時以上。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Webflow的報導

30.Lob :針對打印的API

#FormatImgID_11# Lob是一個為移動和網頁應用接入打印功能的API(應用程序接口)。他們將Lob稱為「打印領域的Stripe」,以此向該支付初創公司致敬。

該公司指出,對於創業公司來說,與本地打印商店打交道、議價和通過郵件反覆傳送文件是件麻煩事。因此他們打造了一個抽象層,只需簡單調用一下API就能解決那些麻煩。他們稱,Lob目前每週的增長率達到200%。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Lob的報導

31.Estimote :零售店傳感器

Estimote正為零售公司建立一個無線傳感器網絡,讓它們可以基於顧客在店內的準確位置來推送商品服務。Estimote利用低耗能藍牙技術來確定人們所在的位置,能夠精確到幾英吋的距離。

Estimote的最終目標是實現NFC(近場通訊)和二維碼嘗試過的那種商品服務推送願景。從目前來看,零售行業對Estimote的反響令人鼓舞:該初創公司稱已經向全球各地的大型零售商提供傳感器設備。

點擊閱讀我們之前對Estimote的報導

32.DoorDash :送餐平台

本地配送服務DoorDash希望使得每一家餐館都能夠提供送餐服務。與提供菜單但不管理配送的Seamless和GrubHub不同,DoorDash通過聯手餐館和處理送餐上門流程,可提供更加出色的服務。

得益於自家的配送軟件,該公司的配送時間平均僅為44分鐘。不過它的目光並不僅僅停留在送餐上面,它將自己定位為「今天的聯邦快遞」。它希望提供一個還覆蓋送餐以外服務的物流架構,能夠處理各類按需訂單。

點擊閱讀更多有關DoorDash的報導

33.One Month Rails :應用開發基礎課教學

One Month Rails想要教你開發自己想要的應用所需的編程知識。該公司提供一個月的課程,價格為49.95美元。

用戶註冊之後就能夠在One Month Rails上面學習編碼,不過不需要像在Codecademy或者Learn The Hard Way上面那樣接受全面的課程。相反,用戶只需要學習開發他們心目中的成品所需的基礎知識。目前,該公司提供Ruby On Rails課程,未來其課程還將覆蓋Python、JavaScript等編程語言。

34.Regalii :向拉丁美洲匯款

美國的很多移民會定期給還在祖國的親人匯款,為他們提供經濟支持。

不過他們目前匯款都需要經由西聯匯款公司,該公司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收款人必須要前往通常離家很遠的西聯匯款網點,排隊等候數個小時,支付多達10%的交易手續費,然後將收到的現金帶回家,途中可能會經過一些治安不好的地區。Regalii希望通過允許人們經由短信給親人發送預付費購物卡(每筆交易的手續費僅為3美元)來避免那些問題。那些購物卡可以在與Regalii合作的商店直接使用。

該服務推出以來取得了重大發展:每週的增長率達67%,單是上週就有1100人使用——而且那只是紐約市布魯克斯區一個小區的用戶,他們將錢匯回多米尼加共和國。

35.Meta :增強現實眼鏡

Meta開發的增強現實眼鏡也許正是眾多谷歌眼鏡用戶想要得到的。他們的初始設備單是上週就取得了50萬美元的銷售額。戴上Meta眼鏡,你能夠操縱現實增強物體。據TechCrunch同事稱,戴上該設備後他能夠移動拳頭來移動漂浮著的長方體,也可以將其變大或者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34

六暉生產輪胎氣門嘴 代工廠變身跨國公司 六兄弟齊心 把小零件做到世界第一

2013-08-26  TWM
 
 

 

輪胎上毫不起眼的氣門嘴,少了它卻穩「漏氣」的。成立三十年的六暉實業,一年銷售近五億個氣門嘴,正新、建大、米其林等大廠都是它的客戶,它如何從家庭代工廠成為全球第一?

車過彰化北斗市區,轉入小路,順著一片又一片的水田彎彎繞繞,這才發現有一塊三角地帶的工廠區,總共才六十家工廠,而且以小廠居多,這裡正是規模「迷你」的田中工業區。

置身其中的六暉實業,一直以來,被外界注意到的程度,就與其唯一產品、輪胎上用來灌氣的氣門嘴一樣毫不顯眼。但別小看這長度只有四、五公分的氣門嘴,六暉三十年來默默耕耘單一產品,竟然拚到了世界第一名,光是每個月出貨的四千萬個氣門嘴排起來,足夠圍著台灣環島兩圈。

公司取名「六暉」,訴說了六個兄弟齊心打拚出頭天的故事。出身於彰化埔心的董事長吳金鹿,娓娓道來這一趟從家庭代工出發的創業之路。

吳金鹿的父親吳坡共有九兄弟,食指浩繁,吳坡遂入贅到許姓人家,夫妻倆種田為生,生下的六個兒子依序是許禾、許寺、許進、許壽、吳金鹿、吳金樹。

代工錢被砍 兄弟攜手創業一九六○年代,員林一帶盛行拿壞掉的輪胎做翻修胎,兄弟們為貼補家用,陸續到附近的輪胎廠工作,有了一些積蓄後,乾脆合資買一部簡單的二手機器,幫附近的翻修胎工廠代工,他們組裝的產品,就是輪胎上最不起眼的氣門嘴。

吳金鹿回憶自己念國中時,放學回到家,一丟下書包,就忙著用手工磨拭鋼絲輪,全家總動員把一支支氣門嘴做到好,代工價是一組八毛錢,六兄弟每晚都磨得全身髒黑,總要等到晚上十點以後才能輪流洗澡、睡覺,毫無假日可言,聞著橡膠氣味長大,一心只想著多做多賺,改善家計。

當時,輪胎行業正旺,吳金鹿一家兩代叔姪壯丁十幾人全部投入代工,每個月掙到的總工資可達三十多萬元,是地方上最賣力的代工大戶;然而好景不常,一九七九年,輪胎廠想降低成本,決定把代工價從八毛砍到五毛五,六兄弟內心很掙扎,是要放棄穩定的代工收入,還是鼓起勇氣來自立門戶,自己生產、自己銷貨,確保辛苦錢不會再遭砍?

那年,生平第一次,六兄弟投票表決,大哥許禾有感而發地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幹勁、不怕苦,就算機器壞了也能自己修理。」頓時,六隻手齊舉過頭,把他們帶上創業之路。

吳金鹿當年才十八歲,晚上還在念曉陽高工夜間部,大哥長他十六歲,四個哥哥都已結婚,六兄弟各拿出十一萬元儲蓄當資本,買中古設備進門,在彰化舊館國小旁的小工廠裡,就這麼敲敲打打起來。

「彰化六兄弟自立門戶」消息傳出後,不少其他地方的輪胎廠也轉單給他們做。六兄弟最擔心的不是沒訂單,而是中古機器常故障,不得不跑去向機械行借工具,哪怕修到半夜兩點也得修好,以免影響交件。六暉業務蒸蒸日上的同時,原本給六兄弟家庭代工訂單的那家輪胎廠卻開始衰退,最終走入歷史。

六兄弟和氣生財,一開始取名六和實業社,後來發現已有同名的機械廠,於是八四年改名「六暉」,取此名是象徵追求光明。但兩年後所遭遇的,卻是韋恩颱風的重創,工廠石綿瓦屋頂全被掀掉,機器全部淋溼,整整一星期無法動工,大哥許禾提議向銀行貸款,一可紓困,二可擴大產品生產線,然而跑了幾趟之後,彰化地區的銀行沒有一家願意受理。

六兄弟幾番打聽,發現想辦中小企業貸款的撇步是把工廠開進工業區裡,但手邊資金不足,唯一的選項就是地處偏遠的田中工業區;於是,一九八七年,六暉遷到當時仍然荒涼的田中工業區。

分工合作 意見不一就投票雖說向銀行借到錢,但貸款就是欠別人錢,「我們總是感覺頭低低的,胸膛挺不起來。」吳金鹿說,當時全國有十家氣門嘴工廠,其中最大的一家因為投資失利,老闆跑路後還曾來吳金鹿的工廠借住避風頭,並央求六兄弟頂走設備換現金償債,「看到他的狀況,我們兄弟就有共識,辦工廠,要以財務穩健為第一原則。」至於六兄弟的分工,一開始主要是依據各人專長,老大當董事長,老二總經理負責開拓中國業務,老三、老四負責製程技術,老五吳金鹿當業務經理,老六則是負責後來成立的上海廠。兄弟說好,只要有意見不一致時就投票表決,尊重四票多數,遇到重要大事,例如今年底前以公司新名稱六暉控股上市,甚至須全數通過才拍板定案。

老大、老二退休後,二○○九至一一年輪由老三許進當董事長、吳金鹿當總經理,去年起則公推由吳金鹿出任董事長,老大許禾的長子許廉凱接掌總經理,多年來和諧互敬,不曾出現意見僵持的情況。

在國內輪胎業者中,位居龍頭的正新、建大對產品要求極高,而六暉在創業初期階段就接到它們的訂單。吳金鹿回憶,當時建大工業創辦人楊金豹常會騎著腳踏車到工廠對他們說:「你們年輕人創業,我來看看,你們把事業做好,我們大家就會一起好起來。」好品質的口碑傳出後,隨工廠遷至田中工業區,六暉陸續接到國外大廠如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訂單,此外,車廠福特、本田、山葉以及輪圈廠源恆、美國鋁業(Alcoa)也是六暉的重要客戶。

吳金鹿憶起當年開拓國外訂單時,他不會說英語,但充滿幹勁,聽說東南亞有很多輪胎廠,「我就想會不會有華僑經營的,可以跟他們說閩南語。」在開發泰國自行車、機車輪胎廠Deestone時,吳金鹿到了第三次敲門才獲接見,對方聽他談起氣門嘴技術頭頭是道,「你可以做了!」吳金鹿興奮得一走出大門就立刻打電話向大哥報告:「我做到十萬支的訂單了。」而這份訂單也從未中斷。

不過,不為外界所知的是,六暉其實也曾轉投資過腳踏車的齒輪大曲柄產品,卻以慘賠六千萬元收場。

跨領域失利 堅持只做本業一九九六年,自行車業起飛,么弟看準現有技術可跨入承作齒輪大曲柄,利潤達四成以上,六兄弟鼓掌通過,掏出六千萬元投資,不料訂單不是問題,模具開個沒完才是問題。

大曲柄屬自行車外形的一部分,講究流行風,每季須換式樣,而且各大廠的型款不一,隨時變化,六兄弟為此把利潤貼進去開模具還不足以應付,才一年多就血本無歸,決定認賠了事,從此堅定信念「只做本業產品」。「想起來,我心頭還在淌血啦!」吳金鹿說。

「專注本業,要延伸,也只准從本業去延伸」,自此成為六暉事業擴大的準則。談到六暉的品質,建大董事長楊銀明微笑地說:「輪胎氣門嘴一定要有密不通風的品質,用六暉氣門嘴,輪胎從產出日計算,灌飽的氣可以撐半年,而非一般的一、兩個月。」至於兩項新開發的商品,一是幫愛爾蘭商速聯自行車零配件廠製作的高級車避震器閥門,一般都以彈簧避震,而六暉精工部門則以精密金屬軸心避震,能抗高壓,兩年來的業務呈倍數成長。另一項是專為胎壓偵測系統製作的「內建式」氣門嘴,由於歐洲各國法規已將胎壓偵測系統列為汽車標準配備,在新安裝潮及換車換輪胎採購潮的啟動下,六暉自然可望受益。

「只要肯花心血去做,沒有夕陽工業。」三十年來,兩輪車小胎氣門嘴占六暉產品五八%,是世界第一大;四輪車大胎氣門嘴占二五%,是世界第二大,去年銷售將近五億個氣門嘴,合併營收二十一.六三億元。六暉還剛與米其林簽訂為期三年、總金額九百萬美元的訂單,面對未來挑戰,吳金鹿說:「絕對有信心。」

吳金鹿

出生:1960年

現職:六暉實業董事長

學歷:曉陽高工綜合商業科畢業

家庭:育有一子一女

六暉實業

成立時間:1983年

負責人:吳金鹿

資本額:6.1億元

主要業務:兩輪車小胎氣門嘴、四輪車大胎氣門嘴等近3年獲利:去年營業額21.63億元。年底前上市後,六暉控股股本將增至6.75億元,今年首季營收5.89億元,年增約13%,每股稅後純益0.57元,高於去年同期的0. 1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61

改變世界的技巧 蔡東豪Tony Tsoi


2013-09-05  NM
 
 

 

上月,一個憑着科技改變世界的企業巨人去世,他是米曹(George Mitchell),享年94歲。有人認為米曹對世界的影響,不下於喬布斯。米曹是頁岩氣(shale gas)之父,頁岩氣今日有機會改寫世界能源歷史,最重要人物是米曹。

世界正在經歷一場頁岩氣革命,由美國為首的國家,近年大量開採頁岩氣,頁岩氣令天然氣成為最重要的能源來源。2000年頁岩氣佔美國天然氣供應2%,2012年比例升至37%。有了頁岩氣,美國從天然氣輸入國變為輸出國,改變美國能源市場格局。有了頁岩氣,美國在不久將來達至能源自供自足,到時不再依賴入口能源,全球能源價格可能會大跌,而美國經濟面貌將會煥然一新。頁岩氣不單改寫美國能源市場格局,還影響着全球地緣政治。當美國能源自供自足,美國不再需要在中東地區擁有這麼大影響力。當石油的重要性不停下降,中東國家轉型乏力,經濟出現危機,它們的政治環境有可能變得更激進。另一些依賴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外匯收入將受打擊,例如俄羅斯普京這種不得人心的政權,過往尚且能以打經濟牌穩住人心,將來能否支撐下去?頁岩氣不是新事物,不是由米曹發現,以前頁岩氣的問題是開採成本過高。頁岩氣埋藏在地底深處,以當年開採技術,開採成本高昂,不符商業現實。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米曹認為採用「水力壓裂法」(fracking),可提升開採頁岩氣能力,降低開採成本。水力壓裂法不是由米曹發明,這技術一直存在。米曹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意志驚人。行業人士不看好,後來連米曹的同事也覺得他太固執,所有人認為頁岩氣不可能成為商業現實。米曹不理外間聲音,傾家蕩產,不停改良水力壓裂法技術。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認為有機會成功,是米曹本人。由開始到最後成功,米曹用了十七年時間。笑到最後的是米曹,他的技術把開採頁岩氣成本降低,開始天然氣革命。2001年,他以35億美元,把以他命名的能源公司售予一間大公司,過去十多年,他過着慈善家生活。有人認為外界過度讚揚米曹的成就,指美國政府在研究開採技術方面,也出了很大力,包括直接參與研究和提供科研資助。我認為這指控非但不成立,更凸顯米曹的成就。政府的研究成果和金錢上支持,所有美國能源公司也能享用,包括一些規模比米曹大得多的對手,但只有米曹有毅力堅持到底,過程中盡用政府資源。

米曹的故事對我最大啟發是,創業者能人所不能。米曹令人最難忘的,是他的眼光和毅力。很多創業者都有毅力,包括失敗者。堅忍本身不會令創業者成功,毅力以外,一定要加進另一些元素,在米曹的例子,是他的眼光。米曹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些現成的資訊和技術落在他手中,經過他改良,變成一件改變世界的東西。大家都在看一幅圖畫,只有某些人看得出有用的觀點。只有米曹懂得把其他人發明的東西,做得更好。喬布斯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企業家,大家細想,他發明了什麼?答案是沒有。喬布斯的天才不在發明事物,他把一些所有人都接觸到的東西,不停地改良,做到最好。由無至有,發明者功勞很大,但發明的東西能否變成有價值,很多時不是發明者能力範圍之內。創新不只是發明,發明只是第一步,由發明到有價值,需要喬布斯和米曹這類人。這類人擁有過人眼光,看到什麼事物有什麼價值,需要做什麼來發揮出這些價值。這類人為一些資源和技術,不停篩選、賦予有用的脈絡、創造一個有利創新的環境。這些人的過人之處是,在雜亂中提出看法、重組價值、不停把手上東西改良至最好。在網絡年代,這技巧有一個名字,叫策展力(curation)。對,喬布斯和米曹是策展人。

蔡東豪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57

世界要瘋了嗎? 艾薩Isaac Sofaer

2013-09-05  NM
 
 

 

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傳出聯盟攻打敍利亞,加上中國影子銀行陰霾不散,壞賬上升速度之快,就好像週日下午海德公園內的垃圾,令新興市場的貨幣及股票遇上一場浩劫,這些問題實在難以評估。

敍利亞應該是一個短暫問題,攻打或者不攻打,然後就完了,但之後又怎樣呢?會成為另一個伊拉克?新興市場貨幣及股票暴跌的另一原因,是美國聯儲局改變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擔心美國會「收水」,紛紛從新興市場套現,但這會過去的,資產及貨幣會調整至沒有溢價及折讓的合理值,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至於香港,只要市場稍為憂慮,港元會否成為狙擊對象,利率將會如火箭般,從歷史低位飆升,那就當是給那些以為利率永遠低企的炒家一個教訓吧。若港元真的被狙擊,我認為這會令港元升值,而非貶值,但港元與美元的掛鈎,總有一日會被狙擊。

內銀利潤失實

內銀的壞賬及影子借貸最令人頭痛,中央彷彿不太關注這問題,或者他們容許劣幣驅逐良幣,繼續為破產的機構提供更多貸款。其實中央不必填氹,但必須糾正問題的核心,否則中國經濟將會崩潰,就如過去二十年的日本一樣。無可避免地,內銀必須為壞賬撥備,亦要提高資本,而且愈早愈好。全世界都知內銀的利潤是失實的,只有銀行他們不知。我們有些很優秀的上市公司,但他們被那些不斷靠貸款維生、有嚴重缺陷、無法修復的劣質公司玷污,若在其他國家,這些公司或已被停牌。在最近的業績期中,劣質公司為業績化妝,令他們看似健康,但我知道這是假的,我會小心分析,投資者在這醜惡的環境下,必須更加小心。

蒙牛要控制成本

在我們的組合中,除了蒙牛,多間公司都有一個亮麗的業績。蒙牛的營業額上升13%至$207億,但核心盈利(撇除外匯收益)只有$7億,對於一間市盈率30倍、股本回報率11%、息率1%的公司,這是不能接受的。蒙牛或者是間很好的公司,但董事們先要學會控制成本,而非只重視產量及安全,這對他們將來擴充有幫助。P.S.很多讀者來信,問他們該怎樣投資,其實「天下第一倉」的股票組合,是最好的投資入門,這亦是它存在的原因。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