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潘石屹:恒大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 潘石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ich9.html

   恒大降价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观点地产新媒体 陈小丽:恒大在全国房地产商中率先降价后,资本市场反应强烈。您曾说目前中国开发商的资金都很充裕,可以撑上一年。恒 大此举会使全国范围的降价潮提前引爆吗?
潘石屹:恒大今天开始实施的降价举动的确出乎意料。在昨天一个房产论坛上,我还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冰川 期”了,一段时间内,虽然住房的成交量会显著下降,但开放商不缺钱,目前还很难主动降价销售。没想到,今天恒大就打响了降价大战的第一枪,在资本市场和房 地产市场引起了很大的“地震”。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反应,不知道会不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像2008年9月万科引领的降价潮那样。 如果恒大推倒的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那么连锁反应倒下的第二张、第三张骨牌又会是谁?我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这些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是否强劲、健 康,越是资金流有问题的企业,越着急促销降价。


 

潘石屹:恒大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

 

我们正密切 地观察市场


   住宅价格或下跌15%至20%


《北京晨报》王丽娅:您在微博上说还会有后续政策逐步出台,您认为最后一只靴子什么时候落地?
潘石屹:最近密集出台的政策中,有一些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如北京的经济适用房改为商品房的政策“五一”前 后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住建部关于对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收入的监管政策也出台了;银行限制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政策也即将出台。
另一些政策则是“箭在弦上”,如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制订的让部分小产权房“转正”的政策。
还有一些政策还在研究之中,如物业税,房产税等等。
这些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政策将对普通中、低档住房市场造成很大的价格压力。这次,政府铁了心让住房价格回落,不达到调控目标决不罢休。只要住房价格 的回落达到了调控的目标,那些正在研究的政策也许就不会出台了。


 

  搜狐焦点 李斐:您认为政府希望通过调控最终达到什么目标?什么样的情况就叫做“调控到位”了?
潘石屹:这次政府希望调控达到的目标是“让住房价格回落到一个合理的区间”。这与以往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到的“要抑 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提法是完全不同的。
恒大做出降价15%的决定,就是恒大地产预测市场上住房价格的最大降幅。在销售方面,涨价时可以慢慢的、一步一步涨,但降价时一定要一次到位,不能一 步步地降,因为市场永远是买涨不买跌,如果一步步降的话,将不会有成交量。
我预计在这轮政府密集出台政策的调控下,住房价格下跌的幅度会在15%—20%左右,住房的价格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


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了很大影响


 

潘石屹:恒大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

净负债权益比:(借款-现金及等 价物)/股东权益

(净负债权益比是用来计算企业的 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的计算公式,当比值大于100%时.说明企业所持有现金不足以支付债务,股东面临偿付债务的风险较大;当比值小于100%甚至为负数 时,说明企业的财务结构稳健,股东权益受到保障。上市开发商的净负债权益比多为30-60%之间。)



  《上海商报》袁晨晨:如果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不降价的前提下,房地产开发商还能够坚持多久?
 潘石屹: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一年,全年的销售收入超过4万亿人民币,上市公司中有多家房地产公司 拥有现金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此前,我曾预计在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下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能够支撑一年。但这次相继出台的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现 金流造成了很大影响。影响最大的政策就是对预售收入的监管,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周转资金中超过一半来自于预售收入,预售收入的监管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的 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银监会出台政策限制银行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
今天,完全出乎意料的是,恒大早早打响了这次价格战的第一枪,这将会在一些市场竞争激烈的城市马上引起住房价格战,这些竞争激烈的城市与企业的现金流 是没有关系的。


 

  《中国证券报》林喆:目前开发商有没有遇到向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
 潘石屹:我相信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马上会变得慎重起来,因为自从“国十条”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一直很 低。今天恒大又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银行永远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事他们是不会做的。开发商从银行贷款将变得很困难,未来只有那些财务状况非常健 康的房地产企业才能赢得银行的信任。

 

  “经改商”和小产权房“转正”会对二手住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京华时报》鲁欢:北京楼市新政出台后,数千名市民连夜排队办理“经 改商”手续,请问由经济适用房转变而来的大量商品房进入二手房市场,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将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潘石屹:过去十几年时间,北京建设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这些住满五年的经济适用房只需交少量的钱,一般是几万块钱 就可以将这套经济适用房变更为商品房,这些商品房中哪怕有10%至20%通过二手房市场去交易,也会增加住宅二手房的供应量,对北京中、低档住宅的价格将 会构成比较大的冲击。
这项政策既能够增加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市场上普通住房的供应量,有助于抑制住房价格。但缺点是经济适用房少了,社会上少了一些保障性的住房。


 

  网易地产 李丽:十四个部委正联合制定小产权房整治方案,2007年12月30日之后建的小产权房予以拆除,部分 小产权房有可能进入流通市场,请问您有何评价?
潘石屹:“小产权房”是过去十几年时间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怪胎”,一直游离于法律之外,屡禁不止。有人预计仅北京 的小产权房就有三、四千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将一部分小产权房(例如2007年12月30日之前的小产权房)转变成商品房,它就会在商品房 流通市场增加非常大的供应量,和经济适用房改商品房一样,也会对北京的二手住宅价格造成很大的冲击。但这些政策都尚未出台,政策出台后的具体细则如何,要 等政策出来后才能知道。
但是,以2007年12月30日为界,有什么依据呢?如果认定这一天之后的小产权房是违法建筑,那么之前的小产权房也一样是违法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有 什么区别吗?这恐怕是需要说明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6

葡萄酒企打响西部圈地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2/2NMDAwMDE3Njc2NQ.html


在房地产企业大举囤地受到国家宏观调控之时,中国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却忙着圈地。所不同的是,它们瞄准的不是一二线城市,而是远在西部的酿酒葡萄产 区。

自去年1亿元收购了新疆天珠酒业后,近日,张裕股份总经理周洪江宣布,今年,公司将计划以5倍的资金,用于新疆石河子市的土地购置和陕 西咸阳的酒庄项目等。到年底,张裕股份的葡萄基地将达到25万亩,占国家规划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全国第一。

截至去年7月底,张裕 已在全国拥有葡萄基地20.15万亩,分布在烟台、陕西、宁夏、新疆、辽宁及北京。烟台和陕西泾阳产区分别有8万亩和1.5万亩葡萄基地;宁夏的贺兰山东 麓年种植5万亩葡萄,分布在黄羊滩农场和宁夏青铜峡;位于新疆石河子的天珠酒业有5万亩葡萄基地;地处辽宁桓仁县的黄金冰谷冰酒酒庄占地5000亩,北京 密云则是张裕爱斐堡北京国际酒庄所在地,坐拥1500亩葡萄。

“公司计划在宁夏和新疆共新增5万亩葡萄基地。”去年9月的烟台国际葡萄酒节 上,张裕股份总工程师李记明就对本报记者说。今年4月16日,张裕股份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在新疆石河子市计划投资7500万元,购买60公顷土地种植 800亩酿酒葡萄示范园,发酵高档原酒5000吨。

按照张裕的说法,其在烟台可开垦的葡萄园越来越少,不得不把原料基地建设方向转向西部优 质产区。“今年的布局重点是西北。”周洪江说。

除了张裕,王朝、长城也在宁夏、新疆等产区大面积圈地自建葡萄基地。

早在 2006年,王朝就投资1亿元和原酒生产企业宁夏御马葡萄酒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王朝御马酒庄。双方合作的基础在于王朝的品牌优势和御马在贺兰山东麓2万 亩的葡萄基地的资源优势。

而同在石河子市,新天酒业也和张裕贴身肉搏,将西域葡萄酒业纳入囊中。

事实上,新疆最早的葡萄基地 抢夺战始于2005年。当时中国最大的葡萄原酒生产企业新天酒业和新奥酒厂打得不可开交。新奥以先期支付30%的原料款大举从农户手里收购葡萄,后又在新 疆昌吉建葡萄酒生产基地。昌吉位于天山北麓,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之一。“然而,由于收购价格高于新天,又缺乏规模优势,所以在2006年就谈不上抢购原 料了,葡萄也不是那么紧俏。”有研究员表示。

原料采购战为何烽烟再起?

俗话说,“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葡萄酒原酒和基地, 同奶源一样稀缺。“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唯一出路是自建葡萄种植的原料基地。”李记明表示,从国外进口的原酒一般是中低档次的葡萄酒,所以要立足国内优质产 区,生产出自己的优质葡萄原料。而好葡萄是:好品种+优质产区+科学的栽培技术,三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有十大优质葡萄产区,完全能产出与世界著名产区相 媲美的葡萄酒。

据海关统计,去年1-9月,2L以上进口葡萄酒进口量为5769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5%。据了解,2升以上进口葡萄酒 大部分被葡萄酒企业用来调配国产葡萄酒汁。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组反常的数据,可能是国产葡萄酒加强对本土原料的采购,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所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26

两天市值缩水数十亿 李宁打响“冬季保卫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wOMDAwMDIxMjIwOA.html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02331.HK),正陷入一场“冬季保卫战”。

受损于上周五公布了2011年二季度订货情况,本周前两日李宁股价大幅下挫。12月20日,李宁股价大跌近16%,21日,李宁股价也未能止住下跌行情,再次下跌5.26%,市值两日蒸发45亿港元。

12月22日,李宁股价止跌回升2.48%至17.36港元,但对于巨额损失的弥补有限,投资者“恐慌”情绪继续蔓延。

“公司过度依赖分销商开店推动增长。”针对此突发事件,李宁公司相关人员如此解释。李宁公司首席运营官郭建新则认为,“体育用品企业依靠新开门店增厚业绩的路径,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

截至12月22日晚,本报记者尚无法获知上述分析性的解释背后,是否还存在恶性突发事件。不过,就在李宁公司股价大跌之前,李宁欲借壳的非凡中国(08032.HK)披露,港交所的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已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约30%股权为反收购交易。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则》,所谓“反收购行动”通常指某项交易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控制权,或变相将拟收购资产上市的交易行为。

非凡中国公司的发言人称,“公司已就港交所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是反收购提出上诉。公司对最终完成收购事项仍然有信心,上诉的时间表则要视乎联交所的聆讯日期而定。”

机构唱空

按 照李宁公司公布的信息显示,2011财政年度第二季度李宁牌产品订货会已结束,按照零售吊牌价计算的订单总值与2010年同期相当,其中服装产品和鞋产品 平均零售价均上涨超过8%,但订货数量则分别下降超过7%和8%。因给予经销商批发折扣作出调整,订单总值按批发出货计算同比下降约6%,且订货量也出现 下降。

在李宁公司发出上述消息后,多家机构表示对李宁持唱空态度,随后引发李宁股价连续下挫,两个交易日市值合计蒸发45亿港元。

建银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李宁录得体育用品服饰企业2011年度第二季度订单最差记录,订单增幅倒退较市场预期为大,维持弱于大市评级,并将其目标价由原先的21.9港元大幅调低至15.2港元。

建银国际则认为,李宁公司第二季订货会订单金额按年下降约6%,表现为体育用品股中最弱者,并预期在市场竞争下,其市占率正在下降,未来两季订单展望疲弱。建银国际因此下调李宁公司2011-2012财年每股盈利预测16%-19%。

此外,德意志银行等机构也发表研究报告对李宁公司业绩表示了失望。

面对资本市场的反应,李宁公司的发言人称,“股价表现是市场的行为,我们会继续把业务做好。”

渠道之困

但市场的失望态度也使李宁公司重新审视自身的传统分销渠道。

李宁公司发言人称,李宁公司目前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大部分分销商规模都比较小,平均经营2家店。其实,超过1700个分销商仅经营1间店。

这种“小而散”的分销队伍背后,则是参差不齐的管理能力。“我们留意到大部分的分销商的零售管理能力、货品采购能力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都比较弱,导致他们的单店效益及经营利润率都不理想,而他们也缺乏店铺数规模可带来的规模效应。”上述发言人称。

此外,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及国家持续城市化,体育用品正形成消费升级,对产品及品牌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经销商和分销商都面临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特别是人工成本和房租上升。

对于订单数的下降,业内资深人士王一鸣称,“不像安踏体育等竞争对手,李宁过去数年一直在渠道整合上止步不前,使得李宁作为一个相对较老的品牌,在拥有多个品牌代理的代理商那里,并无太多提升市场销量的空间。”

祸不单行。在面临渠道困局之时,李宁公司力图涉足体育地产的努力也遭到重创。非凡中国日前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的股权交易为反收购。

非 凡中国的前身为香港创业板公司快意节能,8月底宣布收购李宁30.9%的股权,并更名为“非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随后,非凡中国以总价7亿港元收购投资 控股公司Bright Equal 及Union Wealth,这使得非凡中国将有权开发及管理于开发区土地兴建的工业园以及开发棋盘山土地,李宁系公司以此涉足体育地产。

此次遭遇叫停, 非凡中国公司发言人称,“非凡中国的意向仍然是在符合交易所创业板证券上市规则下继续进行收购,与李宁成立策略合作,提升体育相关的业务,建立包括体育人 才及比赛、活动制作及管理,以及体育及绿色社区业务,从而把非凡中国发展为內地具领导地位的体育及环保综合企业。”

“冬季保卫战”

面对现状,李宁正展开一场“冬季保卫战”。

“未来的发展关键要提高现有店铺的经营效率,”李宁公司新闻发言人称,“我们及早正视问题,主动提出改革其分销体系,包括对低效率的分销商进行整合,改善店铺的结构,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增加给经销商的折扣率等措施,目的就是要解决零售环节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李宁公司已经展开了一项旨在提升渠道效率的改革措施。重要的一项,即“通过让那些更有效率的比较大的经销商,或者想进一步发展的分销商对他们的店铺进行收购,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大型经销商增加经销商直营店铺的数量。”

据本报记者了解,李宁公司未来会对其超过2000个分销商进行整合,将有500-600个分销商会被淘汰出李宁的分销体系。截至今年6月30日,李宁公司的店铺数量为7478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6

民工爭奪戰打響 天價藍領逼企業到境外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93548.html

41歲的四川仁壽縣農民工黃彬穿著黑色皮夾克,面容整潔。憑著一手木工活兒,他目前在當地建築工地打零工,平均每月能掙五六千元。黃彬說:「我對自己的收入挺滿意,打算將來就在本地打工,不出去了。」

西部農民工在本地就業,這是很多東部企業不願意聽到的消息。近來,面對新一輪「用工荒」,各地民工「爭奪戰」硝煙四起。《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西部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各地採訪,探尋民工「爭奪戰」帶來的新問題。

勞動力市場正面臨失序考驗

一家鞋廠的老闆宋超告訴記者,縣內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相互之間已經開始「挖牆腳」了,挖的對象就是普通農民工。

黃彬不願外出務工的另一個原因,是基於養老的考慮。他說:「我在仁壽縣買了新農保,等60歲以後,每月都有養老錢拿。要是我出去打工,就沒辦法繼續買新農保了。我不會去外地打工。」這在當地用人企業和勞動部門聽來是個好消息。

就在幾年前,仁壽縣勞動部門還在為幫助農民工尋找崗位而發愁,如今,卻是企業主動找上門來要求招人。今年春節後,四川省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幫助招商引 資企業招工,紛紛聘請中介在成都火車站對出川農民工進行截留。據他們介紹,一些大型企業在招商引資時,就將「政府幫助招工」作為投資建廠的一個前置條件。

面對西部省市開展的「截流」行動,東部一些傳統的勞務輸入地也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組織下開展了「爭奪戰」,有的東部城市組織數百輛長途汽車,到中西部勞務大省「接回」農民工。

一些主管部門和專家擔心,由於對「招工難」的預期增大,「農民工爭奪戰」日趨激烈,而本應由市場機制正常調節、配置的勞動力市場正在「招工難」的壓力下逐步失序。

金堂縣是四川省有名的勞務輸出大縣,當地有大批外出務工人員長年在東莞打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金堂縣採訪瞭解到,為了緩解當地用工壓力,今年春 節前,當地相關部門組成代表團趕赴廣東東莞,對這個縣外出勞務人員進行慰問,並在當地媒體上刊載廣告,宣傳該縣產業發展狀況,號召本縣農民工返鄉務工。

「爭奪戰」不僅表現在東西部之間,還表現在企業之間,勞動力市場正面臨失序考驗。在金堂縣採訪時,一家鞋廠的老闆宋超告訴記者,縣內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相互之間已經開始「挖牆腳」了,挖的對象就是普通農民工。作為金堂縣的政協委員和鞋業協會會長,他準備請縣長出來調停。

長期關注農民工問題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提醒說,勞動力市場說到底還是一個市場經濟,應該由市場來配置資源,通過「招工難」、「民工荒」 這樣的市場信號,有利於產業的重新佈局和升級換代,地方政府應該積極淨化市場環境、規範市場行為,而不應大驚小怪,甚至越俎代庖。

「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去年有了小孩,我們就決定回四川,畢竟這裡才是我們的根,我們不想讓小孩將來既不是四川人,又不是廣東人。」

目前,西部地區工資水平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日益縮小,這已經成為影響西部勞務輸出地區農民工流向的重要因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四川籍農民工中,大多數人對今年的工資期望值在2000元左右,比往年提高了300元以上。

眉山市仁壽縣是四川省人口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據勞動部門瞭解,目前,仁壽縣的回鄉過年農民工中,有1萬多名農民工今年不願意再到東部地區打工。仁 壽縣勞動局就業中心主任劉剛說:「工資是一個問題,這幾年東莞的工資還比不上成都的工資,總體要低三五百塊錢。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除工資之外,「家庭」和「歸屬感」這些過去在農民工身上往往被忽視的因素,正越來越多地成為農民工選擇就業、乃至選擇生活方式的決定因素。記者在采 訪中,不止一次地聽到農民工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和老人,甚至願意放棄過去在外務工積累下的資歷和高薪酬,轉而留在本地就業。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民工正由 「經濟人」回歸其「社會人」的本來面目。

在仁壽縣滿井鎮金塘村,《經濟參考報》記者見到了在深圳打工12年的村民黃華。他告訴記者:「雖然在深圳一個月能賺4000多塊錢,但是不能在年老 的父母親跟前盡孝,心頭覺得很愧疚。長期不在家,老家房子也垮了。這次回來先把房子蓋起來,好好照顧父母,哪怕工資少一些也沒關係。」

楊龍婭兩口子是四川簡陽人,他們一再向記者強調「歸屬感」:「在東莞、深圳的電子廠打了這麼多年工,也習慣了廣東那邊的生活,但是我們始終覺得自己 成不了當地人,心是飄著的。去年有了小孩,我們就決定回四川,畢竟這裡才是我們的根,我們不想讓小孩將來既不是四川人,又不是廣東人。」

「要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超過80%的受訪者突出了「家庭、健康和快樂」對自身幸福感受的影響,多數人不再認同和接受父輩們「低收入、高強度和較差工作環境」的生活。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經歷了30年發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目前新生代農民工佔據了務工人員總數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10年四川省2246萬務工人員中,新生代佔到一半以上。

新生代農民工在勞動權益保障等方面有著更為明確的要求。23歲的四川宜賓小夥子林濤向記者坦言從沿海回四川之後的不適應:「這裡雖然工作崗位多了,但與東部相比,西部地區很多企業用工都不規範,該給工人買的保險不買,有的老闆還要扣押工人的身份證。」

與他們的父輩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對自身價值、生活質量要求更具有現代性。22歲的眉山市萬勝鎮農民工梁義德告訴記者:「我參加了光纖安裝培訓後現在在省內一個月都可以拿到1800塊錢。對我來說吃飽飯不成問題,家裡也沒什麼負擔,但工作一定要能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四川省社科院組織的對2500多名1980年之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問卷調查中,超過80%的受訪者突出了「家庭、健康和快樂」對自身幸福感受的影響,多數人不再認同和接受父輩們「低收入、高強度和較差工作環境」的生活。

「我的標準是每月至少2000元。有些招聘企業開出的工價很高,但是一天要干10個小時以上的活,週末還要加班。這些企業招不到工,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林濤說。

不具備職業技能反成企業爭搶對象

仁壽縣滿井鎮鎮長賀志輝說:「現在很多東部沿海的企業來我們這招工,要求的都是年齡在35歲以下的普工。有技術的他們不要,因為從事的都是簡單勞動。」

過去,缺乏職業技能的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上往往難以就業。然而記者發現,目前這一輪「用工荒」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於,低附加值的普通工種普遍存在「招工難」,不具備職業技能的農民工反而成為企業爭搶的對象。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產業轉移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東部沿海企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模式仍在延續,而西部地區隨著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新一輪西部大開 發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大量低端用工需求。這就造成了東、西部地區同時出現對普工的「爭奪」,並且這種爭奪將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成為常 態。

新增勞動力減少,是普工短缺的一個原因。四川省勞務開發暨農民工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曹慶告訴記者:「四川農村勞動力目前有3800萬人,2010 年轉移輸出2246萬,勞務輸出水平已屬於高位運行。農村存量勞動力中,能夠轉移和輸出的『挖潛』空間已經很少了。而近年來,四川每年新增農村勞動力僅為 50萬至60萬之間,雖然勞動力供給總體呈增長之勢,但增幅下降已經是很明顯的了。」

對於普工短缺的現狀,用工企業紛紛提高了薪酬水平。位於成都市三環路邊上的錦江人力資源市場,素來是四川省農民工就業的「風向標」。根據這個市場的 統計,從2010年下半年到現在,由於用工缺口的持續存在,服務員、保安、保潔、普工等低技術、低知識要求的工種,其工資水平普遍有200元至300 元的漲幅。

成都市金堂縣是四川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比較集中的一個縣,當地方興未艾的製鞋、服裝等產業,正在吸納越來越多的本地農民工就地就業。金堂縣就業局局長 梁元惠告訴記者:「縣裡2010年的就業崗位比2009年增加了5000個以上,相應的外出務工人數,正以每年2000人至4000人的速度遞減。今年金 堂也出現了普工缺乏的現象。」

「東西部地區同時爭奪低端勞動力,表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升級遠沒有完成。」郭曉鳴說,在正常年份裡,企業的生產工人相對穩定,而金融危機發生 後,沿海和內地相關企業先後出現「大面積裁員」;經濟情況回升後,又出現了「大面積招工」。並且這種大面積裁員和招工具有突發性和規模性的特點,由於大量 崗位與眾多求職者之間的匹配需要一定時間,這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巨大的衝擊和考驗。

錦江人力資源市場主任黃潔說,這次「招工難」所凸顯出來對勞動力、尤其是普通勞動力的旺盛需求是否可靠和穩固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因為這些勞動密集 型企業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極大,一旦外部經濟形式變化,這種需求就會急劇萎縮。不要忘了就在前兩年我們還在擔憂如何應對『農民工返鄉潮』。」

「天價藍領」正把企業逼往境外

記者 何豐倫 南寧報導

從數萬元月薪的紅木家具技術工人,到4000元/月的高級月嫂,從8000元「旱澇保收」的銷售代表,到數萬元的音響調教師……春節過後,遭遇 「用工荒」的不少地方,頻頻出現「天價藍領」的招聘廣告。《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採訪時,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天價藍領」的出現,凸顯經濟結構轉型過程 中,勞動力價值日益凸顯,但要真正滿足企業的需求,實現雙重意義上的「互利共贏」,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最早在招聘啟事中打出「天價藍領」旗號的是福建連天紅家具公司,在這家公司的網站上,記者看到這樣的招聘啟事:打胚普工540元/天,五片鋸普工540元/天,銑床、台鏤普工480元/天,選料、斷料、斷板普工430元/天,維修、補材普工320元/天……

總工程師張耀真告訴記者,按照這一計算方法,五片鋸普工按照每月工作30天機算,月薪可達16000元,銑床、台鏤普通的月薪也超過14000元。他說:「這還是普通工人的收入,如果一個熟練工人,按照工作業績來計算,最高的月收入可達兩三萬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紅木家具「天價藍領」並不足為奇,焊工、機械製造、銷售代表、調音師等諸多行業,也紛紛打出高薪聘人的廣告。與此同時,南寧、柳 州一些月嫂的價格也紛紛上揚。《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QQ、msn等方式,對正在聘請月嫂和計劃聘請月嫂的家庭進行調查時發現,春節期間,這些地方的月嫂 價格已相繼比原來上漲了300-800元。

常年研究珠三角勞動力問題的專家、浙江大學博士楊天保認為:勞動力價格上揚無疑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必然趨勢。他同時 指出:「『天價藍領』並不意味著徹底進入了『賣方市場』,因為企業一方的『天價』對應的肯定是勞動力一方的『高技術水準』,如果沒有『高水準』,也無法拿 到足夠的報酬。」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廣東、福建、浙江的一些傳統加工企業為了避免繼續出現「用工荒」的情況,開始著眼於建設「境外基地」的方式,培養自己的勞動力後備人才。但與此相伴而來的,則是相關產業「空心化陷阱」將逐漸浮出水面。

廣西玉林一家長期從事牛仔褲加工的企業業主覃國安告訴記者,2009年開始,企業已經在越南境內投資辦廠,短短兩年時間,僅勞動力開支就降低了不小 的費用。他說:「國內的勞動力價格一直在上漲,我和幾個股東一商量,人民幣升值我們在越南辦廠,還能用人民幣直接結算,月薪才幾百元,比國內的月薪動不動 上千元,便宜了一半。」

連天紅家具公司也正在醞釀打造「東南亞基地」。徐小晴說:「我們準備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建設初步的加工生產基地,這樣能節省不少費用。但最大問題在於,當地勞動力需要相當長時間培訓。」

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學者陳雄章認為:「如果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周邊國家轉移,可能會造成尚未富裕起來的我國中西部省區遭遇產業 『空心化陷阱』,這樣反而有可能持續拉大我國東西部省區的經濟差距。中西部省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通過切實有效的辦法,將更多更高層次的勞動力培養出 來,並通過政府的協調,實現勞方和資方在薪酬待遇、工人權益、企業發展前景等諸多領域的『共識』。」

勞務輸出大省:「招工難」難在哪裡?

記者 葛如江 姜剛 合肥報導

勞動力資源大省缺工總數達25萬人

安徽省是中部勞動力資源大省,全省6700萬人口中,長年外出務工人員約1300萬人。近年來,在國家宏觀經濟回升向好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拉動下,安徽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企業用工大量激增,這個傳統勞務輸出大省也開始遭遇「招工難」。

在日前於合肥舉辦的「2011安徽暨華東地區大型人才招聘會」上,《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與以往大型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相比,此次招聘會現 場略顯冷清,很多招聘台幾乎無人問津。記者瞭解到,本次招聘會有700多家省內外企業參加,提供崗位3萬餘個。為了招攬人才,不少企業還集體漲薪。

「春節以來,我幾乎天天參加招聘會,比應聘者跑得還勤。」安徽綠寶不鏽鋼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張玉之說,我們公司現需50名工人,為了招到人,企業已經將試用期縮短至一個月,一線操作工人月薪已經提到了1600元,即便如此,也沒能招夠所需的人。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缺工超過50人的企業達2300餘戶,缺工總數達到25萬人。今年春節後,全省企業還計劃招工25萬餘人。

用工激增 新生勞動力增量卻減少

記者瞭解到,此次安徽出現的「招工難」呈現出結構性和行業性兩個特徵:一是普工,即無技術要求的工人或一線操作工難招,缺工企業招用普工人數佔缺工總數的64%;二是缺工主要集中在服裝(玩具)加工、機械加工、電子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缺工人數佔比達72%。

以往大家印象中的勞動力輸出大省,為何會遭遇「招工難」?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處長劉曉燕認為,產業轉移帶來的用工需求激增和新生勞動力增量減少是主要原因。

根據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此前的調查顯示,目前,全省缺工集中在皖江城市帶。「今年僅皖江城市帶的32個重大產業轉移項目(企業)建成生產, 需要招用3萬餘人。」劉曉燕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後,隨著企業擴大再生產、勞動者創業及返鄉創業,這些都將帶動用工需求激增,用工缺口還將不斷增 加。

而與用工需求增加相對應的,卻是城鄉新成長勞動力供給呈下降趨勢。據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安徽省2008年新增108.9萬人,比2005年減少28萬人。預計「十二五」期間,安徽城鄉新成長勞動力仍呈震盪下行趨勢。

新生代農民工需求的多元化,也加劇了企業「招工難」。在合肥一家電器企業做質檢員的王強,月工資達到2500元。22歲的他說,由於每天工作 12個小時,工作壓力很大,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活動。「與其他企業的員工相比,我的工資還有優勢。但是,這麼長的工作時間,誰能受得了?我也想換份工作 了。」

如今,新生代勞動力已成為用工主體,在人力資源市場「80後」、「9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佔60%以上,他們對就業環境、收入待遇及自身價值實現的要求更加多元化。部分缺工企業工作環境差,用工不規範,許多新生代農民工不願到這類企業,導致勞動力供需緊張。

此外,由於網絡化建設相對滯後,公共就業信息傳遞渠道單一,很多都不能及時傳達到基層農民工手中。同時,安徽勞動力人口多數來源於農村,其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且多數沒有接受過職業培訓,不能適應企業需要,造成勞動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原副會長程必定分析認為,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中國僅用了50年時間就走過了西方國家100年的發展歷程,由此帶來了產業技 術進步和升級轉型,先進生產力得以發展,新產品不斷湧現,企業為實現批量生產,需要大批勞動力。而勞動者的技術形成、心理素質提升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是 企業「招工難」的深層次原因。

「招工難」或將長期存在

全國青聯委員、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江永紅說,我國產業是呈梯度轉移的,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是大勢所趨。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安徽面臨 著用工需求的日益增多。同時,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縣域經濟得以快速騰飛,也將帶來大量勞動力需求,而新增城鄉新成長勞動力是呈下降趨勢的,因此, 長期性缺工或將不可避免。

據介紹,隨著勞動力老齡化趨勢的日趨明顯,產業結構形成用工年齡需求與勞動者年齡結構矛盾將越來越突出。據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1990年,安徽勞動力平均年齡為24歲,而2009年,平均年齡則升至37歲。勞動力老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劉曉燕說,從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來看,「招工難」可能不是短期現象,或將成為長期趨勢。不過,她同時指出,目前缺工仍是結構性的,而且出現的 「招工難」只是局部的。在「招工難」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城鎮大齡失業人員和城鎮化帶來的大齡轉移人員難就業,「招工難」「就業難」並存的現象將長期存 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59

航運企業打響生死戰 現金流成關鍵考驗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6/zNNDE3XzM4ODczNQ.html

在歐債危機越演越烈的情勢下,中國的航運業深受其害,今年三季報最為直觀的呈現出了航運業公司的虧損數據。四大航運公司進入了三季報虧損前十的業績令人擔憂,今後的航運業何時會再次復甦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為了更好的解讀航運業的現狀,中遠航運董秘薛俊東日前接受了記者記者的專訪,並就目前的航運業發表了個人看法。

記者:您對目前國內的航運業的現狀有何看法?您認為目前國內航運業低迷的主因是什麼?

薛 俊東:首先,我想界定一下國內航運業的定義,是指中國境內的航運業務,還是指在中國註冊的航運企業的經營狀況,兩者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前者一般是指國內運 輸,而後者通常以國際運輸為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從事國際運輸的企業經營相當困難,同時,國內運輸業務的狀況也不理想,總體而言,國內航運業整體處於歷 史上最困難的時期,而且這種困境預計在短期內難以轉變。

導致國內航運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有很多,排除企業自身原因外,外部因素主要有:一 是全球經濟低迷導致全球貿易量增速的下滑,運輸需求大幅減少;二是上輪航運景氣週期高峰期,天量的新造船訂單,隨著新船陸續交付,運力供求嚴重失衡;三是 2010年之後,油價不斷上升,燃油成本劇增,但運費持續低迷,航運企業毛利率持續下滑;四是隨著全球性通脹,人工成本及各項費用,加上海盜活動猖獗等, 使得航運企業雪上加霜的,等等。在以上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國內航運企業的經營顯得異常的艱難。

記者:目前,國內有4家航運公司進入虧損前十榜單,您認為主要虧損原因是什麼?是運力過剩與油價過高哪個才是主因?如何才能扭轉這一趨勢?國內航運公司的虧損會延續至何時?

薛 俊東: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上述四點。我個人認為,關鍵還是運力嚴重過剩。在上一輪航運高峰期,油價曾經到達140多美元/桶,但航運企業依然保持了非常好 的盈利,關鍵是當時運力供不應求,油價上升後,航運企業可以通過運價或者附加費的方式,將成本轉嫁給貨主,但現在運力供求嚴重失衡,成本轉移能力非常弱, 加劇了航運企業的負擔。

在短期內扭轉這一趨勢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運力的失衡矛盾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而且隨著部分國際大型航運企業仍 在大規模訂造新船,將會加劇運力供求失衡的矛盾。因此,採取減少大型船舶的訂單、推遲新船交付、加大老舊船的拆解以及降低航速等措施,都應該是航運業共同 採取的措施。如果這些措施到位了,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航運企業的經營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記者:隨著歐債危機的加劇,出口業務萎縮也在加劇,航運公司的議價能力開始減弱,在這種情況下,航運公司運輸能否繼續保證盈利還是虧本運輸呢?

薛 俊東:正如第二個問題所說,目前已有四大航運公司進入了虧損前十,這個行業已經非常的艱難。我們也關注到,前段時間,國際上不少大的航運企業紛紛重組或者 倒閉,說明這個行業進入到嚴冬,問題的關鍵是,這個嚴冬有多長,怎樣才能度過這個嚴冬。同時,冬天來了,距離春天也就不遠了。因此,對航運公司來說,盈利 還是虧損並不是第一位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關鍵是要保持正常的現金流,維持良好的財務結構,確保能度過嚴冬。相比較國外的航運企業,中國的航運企業,財 務狀況相對比較理想,融資環境也相對較好,應對措施也比較有效,我堅信國內的主要航運企業一定能順利度過本輪嚴冬。

記者:有業內人認為,航運行業供給過剩依然是主旋律,為何航運公司仍舊要買進船隻?會否給航運業帶來負面的影響?

薛 俊東:對航運業來說,由於沒有准入的門檻,運力過剩是常態,即使在航運市場高峰期,也不是每家航運公司都能賺到錢。由於每家公司的運力結構、成本結構、財 務結構不同,選擇不同時點投資造船,將會導致成本結構的差異,這也是部分船公司核心競爭能力的組成部分,因此,是危還是機,存在見仁見智的差異,這也不足 為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6

補中報反路演備詢價 新股發行暗戰悄然打響

http://www.xcf.cn/tt2/201307/t20130705_458448.htm
儘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尚未塵埃落定,但一場發行暗戰已經悄然打響。

  

  業內人士預計,新股發行改革方案在集合各方意見後有望正式公佈。儘管具體時間不明,但投行已在按照最快7月底8月初有公司率先獲得批文來安排工作進度。新股正式發行日期有待發行人與投行選擇時間窗口。不過多位投行及擬上市公司人士表示,一旦獲得批文將即刻著手發行事宜,以盡快掛牌。7月31日為補充中報「分水嶺」,很多準備工作被提前進行。

  

  多位投行人士證實,已針對手中已過會未發行項目進行IPO「預演」。一方面著手補充中報數據,備戰批文,另一方面已開始與機構及部分個人投資者溝通詢價事宜,甚至開展非公開路演。

   

  批文「暗戰」打響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公開徵求意見已結束數日,各方均在等待其正式發佈。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在新股發行改革辦法徵求意見時間截止後,有關部門在北京又召集券商開過一次座談會,徵求各方意見建議。投行人士表示,監管層希望更深入瞭解市場對改革辦法的意見建議。

  

  在改革辦法正式發佈之後,擬上市企業需獲得批文。如果在8月之後獲得批文,擬上市企業必須補充中報財務數據,發行時間將延後。目前投行已按照最快7月底8月初有公司率先獲得批文來安排工作進度。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目前投行正在全力確保自家項目能儘早拿到批文,搭上發行首班車。

  

  「我們好幾家過會的客戶已經開始著手補充中報,這幾天就基本可以完成」,北京一家投資顧問公司人士透露,7月後投行及客戶均預期發行窗口打開在即,補充中報正是為了率先獲得批文做好準備。

  

  而一家擬上市公司人士也確認了補充中報的信息,他透露,監管層鼓勵排隊企業及時更新財務數據。之所以提早啟動補充程序,一方面是因為「積極補充中報起碼可以讓監管層看到我們願意積極做好信息披露、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為拿到批文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補充中報工作頗為繁瑣,除更新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數據外,發行人還需辦齊工商、環保等諸多年審材料,為搶搭首班車必須提前進行相關工作。

  

  「我們也建議客戶盡快補充中報數據」,一位投行人士介紹,「按照監管規定,本月內如果能獲得批文、披露招股說明書,則財務數據截至去年底即可。但如果獲得批文、刊登招股說明書時間晚於7月31日,則必須補充中報。此前行業預期首批企業能在本月中旬獲得批文,最快月底就可以掛牌交易,但從籌備情況來看這個時間可能會延遲,所以穩妥起見先把中報做好,做兩手準備」。

  

  此外,針對部分可能率先獲得批文的項目,部分投行已啟動詢價的預備工作。

  

  「投行部門上週已要求我們幫忙羅列相關詢價機構名單」,深圳一家券商機構業務部人士透露,針對詢價客戶的私下拜訪已經啟動,以求平穩發行,取得好的詢價結果。另有一家排隊企業則透露,該公司的反路演已於上週悄然結束,萬事俱備只待批文,「當前的市況下不求超額募集資金,只要穩妥發行出去」。

   

  新股高定價或退潮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之所以如此緊張搶搭IPO首班車,背後是發行人和投行害怕「夜長夢多」的擔憂。而與上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後出現的密集高價發行相反,投行及發行人預計,此輪重啟後新股恐怕出現扎堆發行,倒逼發行定價,投行將承受遠遠大於以往的壓力。

  

  按此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的規定,發行人通過發審會並履行會後事項程序後,中國證監會即核准發行,新股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放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個月。對這一規定,有市場人士解讀為意在放寬發行窗口,讓擬上市公司找到更好的發行時機,但短期內恐怕不會有太多企業願意等待。

  

  有擬上市公司人士透露,目前監管層要求,凡在審項目問題被媒體曝光便啟動調查,「勝景山河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等不起」。

  

  「給我們批文,我們會馬上啟動程序推進」,有投行人士指出,在針對投行的監管加碼背景下,行業有如驚弓之鳥——近期平安證券、南京證券、民生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接連被罰或立案調查,對行業帶來極大震懾。按照《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0條規定,保薦機構因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處於立案調查期間的,證監會將暫不受理該保薦機構的推薦。

  

  這也意味著歷史遺留問題或影響投行全局,過去幾年投行粗放式競爭,不少投行擔憂某一項目漏洞被查,引發連鎖反應連累其他項目。

  

  種種壓力下,業內人士預計,短期內,不論獲得批文的企業有多少家,大家均會想盡辦法搶先掛牌。而在目前資金面偏緊的局面下,如果扎堆發行情況出現恐將倒逼投行和發行人降低預期,主動調低發行定價,如果市場價格低於發行人預期,則不排除推遲發行的局面出現。

   

  預披露全民總動員

  

  事實上,此次新股發行方案牽一髮動全身,不僅已過會、有望率先掛牌的企業緊盯,其他排隊公司及投行業均將受到影響,為應對調整已經全員動員。

  

  有排隊企業透露,投行預計新股發行方案公佈在即,已經開始催促公司修改招股說明書,做好準備。

  

  此次改革方案提出全面提前擬上市企業預披露的時間,一旦受理即預披露招股說明書。而此前,證監會曾提前預先披露時間為反饋意見落實後、初審會之前,這意味那些已經遞交申請但尚未預披露招股說明書的公司有望在方案落地後的短時間內密集發佈招股書情況,這些公司數量將達到數百家。

  

  而對公司來說,預披露意味著將接受來自外界、特別是媒體的關注。此外,還需根據公司情況及時調整預披露情況,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信披壓力和透明度都將大為增加。所以,不少擬上市公司已經全員加班籌備招股說明書應對考驗。

  

  此外,投行壓力和競爭將較大幅增加。以往新股發行市場不愁賣,是賣方市場,而此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實施後發行壓力增加,「發不發得出去,以什麼樣的價格發恐怕會成為投行最關心的問題」。

  

  在投行監管繩索收緊的情況下,缺乏配售實力、詢價對象資源以及定價銷售能力的投行恐將被淘汰,投行必須轉型。有資深投行人士稱,此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將成為歷次改革中,對投行業影響最大的一次。目前已有南京證券、光大證券等數家投行表態將在再融資、債券、併購、場外業務等方面加大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992

360雷電搜索悄然上線,新3B大戰打響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722.html

就在百度收購91無線兩天後,7月18日下午,醞釀已久的360雷電搜索終於悄然上線。

百度花19億美元高價拿下的91無線,其核心就是91手機助手,目前已經在 iOS和Android平台上超過1億用戶,是一個巨大的內容分發平台,360手機助手定位完全相同。

百度此舉一是為了開拓自己的手機內容分發渠道,補足自己的短板,同時也意在防禦360手機助手。

但沒想到,百度19億剛花出去,周鴻禕的後手已至。360雷電搜索同樣盯準手機內容分發,但又與360手機助手不同,意在開闢新的分發模式。

雷電之後,百度還要怎麼防360?一場爭奪手機內容分發渠道的戰爭就此打響,這也是一場新3B大戰。

開闢360手機助手之外的新戰場

昨天,雷電手機搜索PC端的www.leidian.com和手機端的m.leidian.com同時上線,就是一個手機資源聚合網站,有軟件、遊戲、電子書、音樂等7大類資源,來源是互聯網上的各種資源站,比如360手機助手、豌豆莢等應用市場,起點、17K等小說網站,多米等音樂網站。

對於雷電搜索,360自稱是「中國最大最全安卓手機資源免費下載和交流網站」,定位「新一代搜索,為手機玩家打造。」

總體來看,雷電搜索與360手機助手有三大區別:

一、360手機助手也可以找到安卓資源,實現一鍵下載。但這裡只能看到應用排名、下載,但一個遊戲到底好不好玩,甚至攻略是什麼,無法知道。雷電搜索就是基於以前奇虎的論壇搜索,通過搜索的方式,讓玩家在找到遊戲的同時也能知道更多細節,可以針對普通用戶進行更多推廣,可以說,這是一個用戶粘性更強、推廣能力更強的應用分發下載渠道。

二、打通手機和PC端,實現一鍵下載。雷電搜索移動端和PC端同時上線,目的在於打通PC與手機。對於手機用戶來說,下載遊戲、應用,需要手機流量更大。360的雷電搜索可以讓用戶可以在PC端下載好各種應用,一鍵就可以轉到自己的手機上。省流量不說,而且在PC上的各種操作、瀏覽更方便,讓用戶可以更自在的到處瀏覽,一鍵轉到手機。

三、比起360手機助手,雷電搜索增加了電子書、音樂等資源,這對小白用戶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前用戶如果想要下載電子書、音樂,要麼去各種書城、或者得先在網上找到資源,再下載到電腦裡,然後再導到手機裡。現在既有了一鍵下載,又可以一鍵安裝到手機,的確是方便了用戶。

推遲發佈三個星期的背後

6月19日,我第一次在業界披露360正在醞釀雷電搜索一事,寫了一文《破解360Wi-Fi玄機,周鴻禕真正要玩的是雷電搜索》(回覆可以查看)。

事實上,當時的雷電搜索已經在360內部準備就緒,已經決定於6月下旬正發對外發佈。當時,周鴻禕的宣傳語都想好了:「360開始雷電交加」。

但雷電搜索推遲了足足三個星期才上線。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雷電搜索這一項目最早在360內部立項,是在春節之後。由周鴻禕直接負責。周鴻禕對手機搜索這一項目極為重視,每週至少一次與趙君率隊的「雷電」項目開會,甚至在產品研發的細節之處都會提出自己的意見。360內部同時進行的研發項目至少有幾十個,但老周這何如此重視雷電搜索?往後看。

臨近五月,周鴻禕的移動情結更加發作,每次看見趙君,都會直接問他:「何時能發佈?」

但6月中旬準備就緒之後,360內部對於雷電搜索的人群定位發生了分歧。最早雷電搜索定位於手機發燒友,為資深玩家打造。後來,還是決定面向小白用戶,在定位上有了徹底的顛覆,從網站設計到內容全面進行調整,才改成了現在的「小清新」風格,甚至在醒目位置打出了明星柳岩,以此吸引更多普通消費者。

雷電搜索截圖,打出女神柳岩,增加對屌絲人群的吸引力。

據稱,前不久,周鴻禕率一些研發核心人員去了美國、英國、以色列,本來等他月底周遊列國回來再發佈雷電搜索,但7月16日,百度宣佈收購91無線一事,刺激了360以及周鴻禕。

360於是決定,雷電搜索7月18日正式上線。當時,周鴻禕正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演講中還不忘記處處針對百度。周鴻禕稱,沒有360,百度收購91的天價交易就不可能發生。

新3B大戰打響

百度收購價91無線一事,周鴻禕自稱是個「抬價的」:360也是91無線的早期投資者之一。「最初的時候,我就跟在91的兄弟們說,不要賣公司,至少是能不賣就不賣,到後來還真有人開始出價了,我還是跟他們說儘量不要賣,能獨立發展最好,除非有人給你開出一個不可以拒絕的價格。他們問我這個沒法拒絕的價格是多少?我說起碼得20億吧,」 周鴻禕說他覺得沒人可能會出這麼個價格買下91。「結果沒想到他們砍了砍價,到19億還真談成了。」

相比於百度花大價錢購買91無線,周鴻禕更顯「鬼」,在技術、產品方面,他是不會收購的,因為自己家開發的雷電搜索就是他的後手。插一句:眾所周知,360也在謀求收購,老周也要花錢補充自己,但他收的目的不在於技術、產品,而是另有打算。這個容後再寫。

如此熟悉91無線的老周,當然也清楚百度通過91助手對於360的防禦,所以,周鴻禕早就非常重視雷電項目,一路快馬加鞭督促項目組盡快完成。

百度和360的搜索大戰,從去年八月開始其實一直不斷。無論是李彥宏還是周鴻禕都很清楚,在PC端搜索,雙方只是互有小型戰役,真正的搜索戰爭其實是在手機上,在移動互聯領域。周鴻禕更清楚的是,想要真正挑戰百度搜索,還是要靠移動端,趁百度在移動領域佈局稍慢而搶到先機。

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360安全衛士、百度安全衛士,這兩家的手機端產品已經嚴重雷同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百度收購91助手,360準備好了雷電搜索。

百度和360這場手機端搜索戰爭已經打響,雖然不如去年3B大戰之激烈和直接硬碰硬,但這是一場更見佈局、更為智慧,同時也更加隱蔽的戰爭。

誰能獲勝,還真不好說。

補充一個細節,周鴻禕時時不忘充當騰訊的高級黑。在斯坦福演講中,老周稱,他現在為360在移動互聯網上還沒有一款類似微信量級的產品「經常憂慮」,如果所有都用微信做一切的話,它到時候再給你來個二選一,就不好辦了。

這個周鴻禕果然就是個「攪局者」,一邊挑戰百度,一邊針對騰訊。昨天嬛嬛姐談到BAT三家的船票一事,有人認為,360其實已經拿到了移動互聯網船票,至少是二等艙,在艙位上似乎比百度還要靠前一點兒。你們說是不是?

李瀛寰,微信號:yinghuanlee。14年IT記者,至今仍在報導一線。站在科技、財經、歷史、人文的交叉點,分享獨特視角下對科技產業的獨家解讀。來,讓我們一起激盪智慧,享受思維的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90

強東回國第一槍,屏蔽微博、財付通,打響國內電商生態爭奪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411.html

京東為什麼放棄和微博的合作?

據京東公告,京東與新浪微博的合作即將到期,屆時,在京東網站將無法通過新浪微博賬號進行登錄。

京東官方對上述舉措意在方便用新浪微博登錄京東的用戶,今後能夠更直接地接觸京東,同時也是京東與用戶互動方面的積極表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京東內部人士稱,使用新浪微博賬戶登錄京東的用戶,僅佔京東所有用戶登錄比例的千分之幾。即使暫停與新浪微博合作,也不會對京東造成多大損失。據京東對外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京東註冊用戶數已突破1億人次。

不過,京東暫停與微博後續合作,是否如其所說僅是為加強與平台互動性呢?

上述京東人士對記者表示,用戶信息的完整性,對於京東的「大數據」開發,具有更多的意義。

去年4月,京東已挖來盛大云原CEO何剛負責京東云平台事務。目前,京東云平台團隊已達3000人。

何剛對記者表示,京東構建云平台是構建京東生態體系的基礎。今年年初,劉強東已確定了京東在電商平台、物流平台、技術平台、數據金融平台的四大平台戰略,而京東云平台,將為上述四個戰略平台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何剛還說,京東云平台目前正步入第二階段。此前第一階段是2008~2012年,主要完成對云計算商業模式的討論和市場的培育。第二個階段是從2013年開始之後的五年,主要形成生態建設和商業模式。

在此之中,京東有三個步驟要走。一是,將京東內部的各種電商資源進行「云化」;二是,將「云化」後的電商資源對外開放,構成電商生態體系;第三步則是,整合多個外部電商資源,向全行業提供云服務。目前,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在進行當中,第三步還在規劃期。而在第二步構建電商生態體系當中,完整的用戶賬戶體系(ID),以及支付,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除上述京東自身的戰略發展之外,京東也有對阿里巴巴的戰略防禦考慮。今年4月,阿里巴巴已戰略入股新浪微博,並將淘寶與新浪微博在信息、賬戶體繫上進行打通。這對將阿里巴巴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京東來說,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一名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微博賬戶登錄京東,微博是可以知道從自身平台倒了多少流量給京東,以及瞭解該用戶在京東的瀏覽和購物行為,並能追溯到消費金額等商業數據,而基於對這些數據的瞭解,理論上微博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對用戶做有針對性、競爭性的營銷。而這在阿里戰略入股微博後,會讓京東感到尤為不安。

  封鎖是「單干」的信號?

「京東很有可能會自身推出支付、移動支付系統,以及用戶社交平台。」上述人士稱,京東要做自己的支付,就會嚴格使用自己的ID體系,而用第三方ID嫁接在自己的支付工具上會較不安全。

因此,就在京東宣佈與新浪微博暫停合作的同時,京東也表示將與騰訊財付通停止合作。

事實上,早在2011年,京東已經停止了與阿里支付寶的合作。而在2012年底,京東通過收購支付牌照公司網銀在線,擁有了支付牌照。

宣佈停止與財付通合作,也可看做京東將騰訊旗下電商易迅網的戰略競爭地位升級。

據易觀數據,2013年第二季度,騰訊電商旗下QQ網購與易迅網的市場份額總額為5.2%,僅次於京東1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其中,易迅網在今年前4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00%,用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50%,達到1000萬人。

目前,國內電商已經形成「3+1」勢態,即阿里、京東、騰訊和由傳統渠道、通過線上與線下進行融合自我變革的蘇寧。這四家電商都開始從最初的核心品類,進行品類擴張發展成綜合電商,又有從綜合電商發展成生態化的云電商平台的趨勢。而賬戶體系、支付等金融衍生服務,都是滿足生態化的基礎元素。

上述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陌陌等社交產品,就是擴張賬戶體系的動作之一,而京東、蘇寧也都在支付領域進行佈局,國內電商正進入生態爭奪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19

跨界戰在客廳打響


2013-09-16  NCW  
 

 

電視屏的市場價值超過PC和手機。互聯網公司、彩電廠商、牌照商、電信運營商都在爭搶這一家庭互聯網入口,進軍電視屏◎ 本刊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9月上旬的國內 IT 界,最熱詞當 屬“互聯網電視” 。

9月3日,在北京798創意園的中央小廣場,TCL 集團總裁李東生與百度 CEO 李彥宏坐在了一起。他們的風格截然不同。56歲的李東生一身白襯衫黑西褲,中規中矩地端坐于席,笑容憨厚; 45歲的李彥宏則著深藍色T恤、淺黃色休閒褲,雙腿交疊,自然流露出技術男的範兒。

這兩位風格迥異的企業家聯袂 “站台” ,是為二人旗下公司合作推出的新產品 TCL 愛奇藝電視 TV+。48英寸的TV+ 打出了高配4567元、低配2999元的低價,具備電視直播、視頻點播、遊戲、增值服務等功能,由 TCL 負責生產銷售,愛奇藝提供技術與內容。

TV+發佈的前一天,康佳已聯手京東商城搶先推出線上品牌電視 KKTV,55英寸的八核4K 超高清互聯網電視定價6666元,39英寸則為3333元。

而在 TV+ 之後的9月5日,小米科技緊跟著推出了47英寸的3D 智能電視,價格壓低至2999元。接踵而來的是創維 和阿里巴巴,雙方于9月10日聯手推出線上品牌“酷開 TV” ,首發三款互聯網電視包括42英寸2D青春版、3D夢想版版及55英寸3D 版本,其中42英寸青春版售價為1999元。

仔細研究紛至遝來的互聯網電視新品,可見兩大特徵。一是傳統電視廠商與互聯網公司跨界聯手,組團進軍;二是產品定位各有區隔,但皆打低價牌。

這是一場圍繞家庭客廳屏幕互聯網入口及應用的跨界之戰,也是對傳統電視市場的大攪局。參與者有傳統電視廠商、互聯網公司,當然更少不了掌控電視與互聯網後端接口的廣電入網牌照商和電信運營商。四方互有聯合,各有算盤,暫時構築了電視行業的一個新格局。參與者在分合之間正走向一個共識點——未來的互聯網電視市場,必將從今天的牌照優勢走向 “內容為王” 。

重祭價格戰

三網融合研究專家吳純勇對財新記者稱,現在,互聯網電視似乎到了引爆的一個時間點,群雄混戰,大量資本湧入,上下游都在行動。

顯而易見,新推的互聯網電視都在打價格戰。一位互聯網電視行業資深人士粗略計算,在各方廝殺中,康佳、TCL 等廠商新推的幾款互聯網電視,相較以往同參數的電視價格下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吳純勇認為,這是由於新入局的互聯網公司砍掉了中間環節,以更低的價格定位攪亂傳統電視行業的遊戲規則。

“以前,彩電廠商雖然也打價格戰,但彼此之間基於成本和收益達成了一定的默契,價格下降空間基本可控。 ”樂視被業內視為第一個拉低互聯網電視價格的攪局者。5月7日,樂視搶先推出60英寸超級電視售價僅6999元。

“60英寸的彩電成本一般在6000元左右,加上物流、人工等成本,樂視的電視幾乎不賺錢。而同期同參數的互聯網電視一般售價高達萬元以上。 ”奧維咨詢總經理喻亮星說。

不過,按出貨量計,目前互聯網廠商對彩電廠商並未形成實質性威脅。喻亮星稱,樂視拼了命也不過賣出幾萬台,相較于中國每年約4000萬台的彩電銷量,影響有限。但樂視 COO 劉弘對財新記者透露,其超級電視經過三輪公開銷售,目前已銷售了2.5萬台,銷量仍在持續增長。其中,首批2萬台超級電視帶來超過1億元收入;另外樂視的電視盒子銷量已超過20萬台。

真正衝擊傳統彩電廠商的是互聯網公司全新的營銷模式。新上市的互聯網電視基本走線上訂購、直銷模式。喻亮星認為,刨除實體渠道、門店等成本,線上銷售大約要節省20%的成本。

無論是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還是自己聚合內容服務,傳統彩電廠商都意識到需借力“互聯網電視”概念賣硬件,把品牌和概念 “炒熱” ,低價搏眼球,先抓住用戶再謀發展。

據喻亮星分析,一般30英寸左右的彩電成本約1200元,40英寸左右約2000元,55英寸左右則為6000元,而60英寸彩電受限于夏普屏幕的控制,成本較高,因而國內真正賣60英寸互聯網電視的還是少數。即便是小米47英寸的2999元版電視以及創維42英寸的1999 元版電視,硬件仍有盈利空間。喻亮星解釋,這兩款電視,在內簡化了一些傳統電視的複雜功能,減少了很多接口,而減一個接口就可省幾十元甚至上百元成本;在外則並不附贈底座、遙控器、掛件等配件, “說白了,價格是個噱頭,你總不能只買個屏幕,不買與它適配的

底座、遙控器吧?”

喻亮星認為,現在的局面更像是傳統彩電廠商拿出幾款產品,借由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薄利多銷,順便撈一點內容服務分成。

互聯網公司的算盤

繼 PC、手機之後,電視機大屏幕在互聯網入口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但凡能從移動互聯網上騰出手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快速地布局電視屏幕。

“未來會有更多的互聯網公司通過跨界合作進軍電視屏。 ”一位互聯網界人士透露,譬如優酷已成立電視事業部,正著手聯合家電商推互聯網電視。

互聯網公司搶佔電視屏的路徑,概有內容服務、操作系統和終端三大切入點。比如愛奇藝重點放在視頻內容,欲借TCL 之力快速將已有的視頻內容優勢布局到電視屏。 “愛奇藝看重的是內容平台在電視屏的拓展,其實並不在乎誰為它提供終端,未來除TCL,創維、康佳、長虹等彩電廠商都可能是它的合作伙伴。這是不少擁有節目版權的玩家最想走的路徑。 ”上述人士稱。

至於阿里巴巴,無論是與華數合作“彩虹盒子”還是與創維合作“酷開TV” ,主打的都是其自主研發的 “智能 TV 操作系統” ,這套系統接入了聚劃算、支付寶及水電煤繳費服務,內置多款娛樂應用,且與智能手機互通,讓手機變成遙控器。

“未來,這一操作系統將接入阿里系電子商務平台和網絡支付平台的底層,實際上是在電視屏上再造一個阿里。 ”吳純勇認為,現在不少彩電廠商、互聯網公司都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統,希望將底層運營及數據處理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連原廣電總局也曾設想做一套操作系統給所有的互聯網電視使用,只是跑得沒有互聯網公司快。

小米和樂視都力推自有品牌的互聯網電視、盒子,希望通過終端圈用戶。

但兩者又各有不同。吳純勇分析,小米主要是想深挖900多萬小米手機用戶的價值,將小米手機的品牌、操作系統、應用移植到電視平台,後端的內容服務則交給了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 ;樂視自有內容涵蓋了超過95% 的影視版權,還擁有一個超過2000款應用的LetvStore,做終端主要是為了賣自己的內容和應用服務。盡管路徑不一,但是,互聯網公司進軍電視屏的背後邏輯 一致。吳純勇表示,廣電企業這些年並未對電視屏進行深耕細作,留下了很大的市場空間。而互聯網公司現在基本實現了在PC、手機端的覆蓋,希望將業務觸角進一步延伸到電視屏,實現全用戶覆蓋。

“和傳統電視相比,互聯網電視已經從一個簡單的硬件製造轉變成生態系統建設的競爭。整個產業鏈上的玩家,誰能夠覆蓋更全的產業鏈,誰就有可能從中獲益最大。 ”劉弘稱,此即樂視堅持做終端的原因。

但吳純勇認為,電視是一個從生產製造、品牌到渠道、售後服務自成一體的行業,互聯網公司在短期內無法建立完整的線下服務體系,做硬件仍顯吃力。既然互聯網公司最大的訴求是賣內 容,那麼像愛奇藝、阿里那樣,將自己的內容搭載在擅長做硬件的廠商中,這一模式仍是上策。

現在仍是各方混戰、重構格局之時,內容運營尚談不上誰向誰收費。一旦市場起來,在內容服務上如何分成將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運營商的老玩法

電信運營商現在走的還是 IPTV 的老路子——與各大牌照方合作,將內容內置於機頂盒里,通過免費送機頂盒的方式綑綁寬帶,然後按照發展的寬帶用戶數量與牌照方分成。

電信運營商的目的始終圍繞著發展寬帶用戶。在具體的做法上,三家運營商心思各異。

中國電信已決定在不具備開展IPTV 條件的北方10省份(即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南、河北)發展互聯網業務,同時在已經開展 IPTV 業務的南方21省份逐步實現互聯網電視與IPTV的融合。

中國移動不具備發展IPTV的條件,就在互聯網電視上投資力度更大,目前已經成立了專門的 OTV 互聯網電視項目組,並在浙江、江蘇等省進行試點。

中國聯通目前的重心仍是 IPTV 的規模商用,但也在廣東、天津等地試點“IPTV+互聯網電視”融合模式。

針對互聯網電視的不同態度,源於三大運營商以往的寬帶發展策略及IPTV業務發展狀況。

一位原中國聯通視頻公司人士對財 新記者回憶稱,運營商從2009年開始試水互聯網電視,中國聯通當時成立了視頻公司,對互聯網電視進行立項招標,在評估不同解決方案後選擇了八種模式,包括樂視的 “軟硬件一體化” 模式、華為的 “硬件 +操作系統”模式,在成都、上海等城市進行試點,計劃將試點成功的模式拿到全國推廣。但後來這家視頻公司因業績不好被併入中國聯通其他部門,互聯網電視試點也不了了之。

彼時互聯網電視尚處於灰色地帶,廣電總局並未給出明確的政策; IPTV 的商業模式則相對清晰,中國電信就明確將重點放在 IPTV 上。據流媒體網 CEO 張彥翔介紹,目前中國電信的IPTV 用戶超過2000萬;而中國聯通由於戰略不清,在發展 IPTV 或互聯網電視上搖擺不定,最終都未成氣候。

政策仍是最大的瓶頸。三網融合文件要求“一省只能有一家主流寬帶運營商運營 IPTV” ,互聯網電視則可規避這一限制,實現地域互補。對在某些地區處於弱勢的運營商來說,借互聯網電視之名行IPTV 之實,是規避政策風險的有效路徑。

從表面上看,在互聯網電視面前,目前運營商似乎處於下風。一方面,互聯網電視通過公共互聯網接入電視或機頂盒,運營商徹底淪為管道;另一方面,當用戶投奔互聯網電視,運營商發展多年的IPTV業務將受到衝擊。

但張彥翔認為,互聯網電視的良好體驗取決于網速。一般寬帶速度達到8M 才能觀看高清視頻,而很多用戶的家庭寬帶實際達不到這個水平。即便寬帶速度不斷提升,互聯網電視仍有發展瓶頸,譬如用戶過多或過度集中,也將影響寬帶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基於專網的IPTV 仍可保證用戶體驗,仍會有一定市場。目前國內的 IPTV 用戶總計有2800多萬,預計近年仍將保持增長。

牌照式微

牌照是互聯網電視無法迴避的門檻,但牌照方們已經意識到,現在牌照的影響正逐漸弱化,未來還是 “內容為王” 。

牌照政策緣于2009年8月。當時,互聯網電視掀起一波熱潮,從技術上已經實現在電視屏幕上看互聯網視頻。原廣電總局既要防止電視屏幕傳播內容不可控,又要考慮到各大彩電廠商、互聯網公司及運營商的相關投資,於是要求所有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的電子產品,以及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的廠商,均需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

這一紙文件的結果是,進入電視屏的內容被演變成兩大類,一是視音頻節 目,譬如優酷、愛奇藝等視頻內容,需要牌照方進行審核;二是應用服務,類似支付寶、即時通訊、遊戲等,可以直接植入電視屏。

但有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廣電總局與新聞出版署合併,牌照監管範圍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譬如延伸至遊戲領域。

從2011年底開始,中國逐漸形成了 CNTV、上海文廣、華數集團、南方傳媒、湖南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IBN)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下稱央廣)七家牌照方的競爭格局。 “一開始只有 CNTV 一家牌照方,每台電視的牌照費高達200元。後來多了華數和百事通,牌照費下降到50元 -100元 / 台。

現在彩電廠商可在七家牌照方中博弈,牌照費降至8元 -9元。 ”一位電視廠商人士透露。而相較電視一體機,盒子的開機率較高,牌照費一度高達80元 / 台,現在牌照費也在5元 -20元之間。

僅靠牌照費給廣電企業帶來的收入並不高。據中國電子商會統計,2012年中國約銷售智能電視800萬台,牌照費收入約6400萬 -7200萬元。但這一規模僅為華數去年淨利潤的40%。

未來牌照費仍看低,甚至走向免費。喻亮星透露,現在已經有一些牌照方主動找彩電廠商,希望在電視里內置或推廣自己的內容服務, “不僅免牌照費,還給予彩電廠商一定的內容分成” 。

“華數、百事通做得比較好,幾乎所有主流廠商都與它們有合作; CNTV、南方傳媒相對較弱,但也有一些業務;湖南電視台、央廣、國際廣播電台基本沒做起來,自然也沒什麼收入。 ”一位知情人士介紹。

華數傳媒互聯網業務部總經理卓越告訴財新記者,自獲得牌照之後,華數從兩個維度開展互聯網電視業務:一是跟電視終端廠商合作,使華數的內容平台覆蓋盡可能多的終端,深度發掘用戶需求和價值。現在華數跟國內外十幾家主流彩電企業均達成合作,集成華數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和內容平台的智能電視近2000多萬台,市場佔有率達到60%;二是走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模式,目前已與 PPTV、阿里巴巴等各方開展合作,寄望採用多種渠道推廣,逐步奠定互聯網電視規模化運營的基礎。

“華數現在的終端佔有率對希望接觸電視用戶的企業很有吸引力,一線的互聯網企業包括騰訊、阿里、百度都有合作。 ”卓越稱,未來,華數不僅是牌照方,更是內容運營方。

而電台出身的央廣和國際廣播電台則選擇做 “甩手掌櫃” 。央廣與愛奇藝、江蘇電視台聯合組建了銀河互聯網電視公司,國際廣播電台則與內容廠商漢雅星空合作。這些牌照方僅負責建立一個集成播控平台以及內容審核,內容聚合、業務推廣等則全交給了合作方。一旦合作方不給力,央廣、國際廣播電台根本無法掌控與終端廠商的合作,發展自然不夠理想。

“未來,廣電企業必須向內容服務轉型,做真正的內容及應用聚合平台,那些經營不善的牌照方將會死去。 ”吳純勇認為。

不穩定的新格局

在卓越看來,電視屏幕的價值遠大於PC 和手機,未來,電視屏將是休閒娛 樂第一屏。

高華證券的研報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用戶有望達到7700 萬,比2011年底增長23倍。其中基於一體機的互聯網電視用戶為4600萬,基於機頂盒的互聯網電視用戶為3100萬左右。從單位用戶廣告收入來看,2012年的有線電視(對應6.4億用戶)是網絡視頻的10倍;若按單個有線電視用戶單位時間廣告收入計,單個有線用戶每小時廣告收入是網絡視頻的5倍。

誰搶佔了電視屏的主導權,誰就贏得了家庭互聯網入口,從而迎來收入拐點。因此,無論是彩電廠商、互聯網企業,還是牌照方、電信運營商,都想基於自身業務,主導互聯網電視內容及服務應用的運營。

卓越認為,根據廣電總局181號文規定,互聯網電視應在 “可管可控”的原則下發展,所以三到五年內,牌照方在運營平台上仍保持先發優勢。

傳統家電企業則打著終端為王的算盤。創維酷開公司 CEO 葉文鑫稱,基於每年不斷增長的電視銷量,可以搭建創維自己的內容服務平台,並向各方企業開放,甚至可以將華數、樂視的內容平台納入進來,就像店中店的模式。

“相較于其他玩家,視頻網站憑借多年的在線視頻服務經驗,在網絡技術和內容方面具備較強優勢,更重要的是具備互聯網基因,往往能創造出不同于傳統電視行業的新玩法,或許將顛覆整個行業。 ”劉弘認為。

至於電信運營商,它的互聯網電視走了一條與 IPTV 類似的路徑。張彥翔認為,三大電信運營商可以利用既有的營銷渠道、優惠政策和服務能力,將互聯網電視和寬帶業務相結合,作為寬帶 的填充型業務進行用戶拓展。他認為,“在整個互聯網電視都不盈利的時候,類似IPTV 的分成模式肯定會吸引多方參與。 ”“誰都想做綜合的內容運營平台,但是,這四方的競合態勢存在很大的變數。現在惟一能肯定的是,這個行業以後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開放。 ”卓越對財新記者說。

業內普遍預計,當綜合內容運營平台模式逐漸成熟,廣告和用戶付費將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不過,現在的互聯網電視行業仍未形成規模的商業價值和成熟的商業模型,預計還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穩定市場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27

BATQ:打響2014年的世界大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29.html

1、  百度與360:不共戴天的敵人

百度與360,因為搜索之爭而視對方為眼中刺肉中釘。一年多以來,360搜索從無到有,如今已搶下20多的市場份額,並計劃2014年和2015年分別拿下30%與40% 的市場份額,大有氣吞山河之勢。而且,在打擊醫藥搜索競價排名上,360幾計重拳打得百度無還手之力,不得不與相關部門聯合,然後在360的設想中亦步亦趨。

當然,百度也不是好惹的,畢竟人家掌握著國內所有互聯網企業的流量命脈,雖然公關實力不行,但是封堵抑制負面傳播的能力很強。另外,搜索作為吸金之王,那活脫脫一個土豪范,2013年重金收購諸多企業,19億美金拿下91無線即是從移動應用分發上遏制360的戰略佈局。除此之外,百度接連推出百度殺毒、百度手機衛士、百度手機助手等一系列移動端產品,直接進攻360的核心安全業務,憑此來牽制對手,算是拿出了些狼性精神。

2、  騰訊與360:3Q大戰一戰3年

騰訊與360的恩怨要從2010年說起。當年騰訊「一個艱難的決定」逼迫用戶在QQ和360軟件之間做出二選一的選擇,讓全國網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一次被綁架的感覺,也看足了熱鬧。2013年,這對老冤家就3Q大戰進行了第二次當庭對峙,結果並不重要,態度才是第一位的。

如今,騰訊與360的競爭領域主要集中在安全、殺毒、應用分發、手游聯運等方面。360的安全衛士、手機衛士、手機助手將直接迎來騰訊電腦管家、騰訊手機管家、騰訊應用寶的強勢挑戰。無論百度還是騰訊,都開始從360發家的核心領域發起硬碰硬的強烈攻擊,各家版圖中也逐漸想對手的優勢領域滲透,全領域競爭成為了一種趨勢,這便是中國互聯網生存的叢林法則。

3、  阿里與騰訊:奪妻之恨未報 新仇又到

曾經三馬搞金融,其中二馬好基友。聽聞馬云與馬化騰二人私交不錯,但是在公司競爭上該亮劍時就亮劍,你來我往,刀光劍影,毫不含糊。雖然阿里公關天下第一,但是騰訊關係舉世無雙。近期,這兩大千億美金級的公司一些列的排兵佈陣,公關對攻,以及用白花花的金元政策收買人心的舉動真是看花了沙水的眼。

話說「二馬」間的公開對決在傳統互聯網電商時代並沒有發生,即便拍拍與QQ網購等和淘寶有直接競爭關係,但那時候畢竟是屬於淘寶的時代,底盤堅如磐石,阿裡打心眼裡沒有把騰訊放在眼裡。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騰訊有了微信這一核導彈,阿里這艘超級航母也得給擊沉不可,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一開始,微信只是款移動端的即時聊天工具,如今微信已經切入了遊戲、O2O、移動電商、移動支付等領域,而移動電商與移動支付可以說是阿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命脈所在。看著微信的強大與勢不可擋的架勢,阿里急了,馬云急了,於是搞了個來往,親自掛帥搞營銷,誓與微信爭高低。

最新動態是,馬云一反當初的承諾開始做手游分發,意圖給騰訊來個猴子偷桃。並且,在打車領域,「二馬」分別投資的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直接撒錢貼身肉搏。不得不說,馬云作為阿里主帥,身先士卒,如狼似虎的精神和態度值得敬佩。但是,無奈微信已成魔,世間再無李道長。

今晚更具勁爆的消息是,騰訊收購了大眾點評。如真如此,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阿里還將與騰訊在這個萬億市場規模的領域真刀真槍地火拚。面對多領域與騰訊的全面開戰,事關阿里生死存亡,馬云唯有殊死一搏,一決高下。

4、  阿里和360:化敵為友共同禦敵

阿里和360,老周和馬云的故事就更加曲折離奇了。2013年底,周鴻禕以1.2億美元將3721賣給YAHOO,並出任雅虎中國去總裁,得到了「聰明不過周鴻禕」的稱號。然而好景不長,2005年8月,雅虎將其在中國的全部資產「打包」,同時再出資10億美元換取阿里巴巴40%股份,委身與阿里,周鴻禕也被馬云掃地出門,從此結下樑子。

直到一年後的2006年8月,雙方的潛藏矛盾終於全面爆發,直接導火索是奇虎剛剛推出的清理所謂流氓軟件的「360安全衛士」直接將雅虎中國最賺錢的「雅虎助手」軟件從瀏覽器中徹底清除,因此引發了雅虎的強烈反彈。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對簿公堂,馬云發誓將與周鴻禕絕交,周鴻禕則聲稱要「反抗到底,不死不休」。

就是這麼一對水火不容的仇家,從2011年開始就表現得異常親密。雙方不但在PC和手機端進行廣告投放的全面合作,而且在業務合作上也頻頻現身。主要表現在:(1)2013年11月初,江湖傳聞360、阿里、新浪將聯合共推視頻網站,並成為各大科技媒體的頭條。

(2)2013年11月底,UC全資收購PP助手,背後均有阿里和360的身影。

(3)今年1月初,資本市場驚現重磅傳聞:「阿里巴巴將通過購買360股票的形式向360注入資金,而360的流量體系將納入到阿里巴巴的生態版圖中。」今晚再度爆出小道消息:「阿里巴巴入股360的交易已經達成,正式消息將於近期公佈。」

如果雙方真的結成聯盟,這將會深刻影響到中國互聯網的格局。但是,無論結果如何,從最近兩個月雙方一系列的動作來看,二者結盟成為「友軍」已經坐實。而這一切的背後都只因為阿3之間有著一個共同的也是最大的敵人:帝企鵝騰訊

5、  騰訊與百度: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騰訊和百度在沙水的印象中從來沒有起過紛爭。一是二者所涉及的核心領域從來是井水不犯河水,雖然騰訊搞了個搜搜,但也跟當年阿里無視拍拍一樣;二是小馬哥和李帥哥都是溫文爾雅之人,也不會為了些小事斤斤計較,都是謙謙君子范兒。但是,他倆有個最大的敵人,那就是360。加上兩位輪流坐莊中國大陸首富的大佬關係也算不錯,聯合一致抱團對抗360的態度和決心不言自明,這也完全印證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至理名言。

另外,騰訊和百度都共同擁有另一個敵人,那就是阿里。乍一看,大家也許都會覺得吃驚,你沙水憑什麼這麼說。那好,就讓沙水細細道來。騰訊和阿里的鬥爭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情了,這個不用多說。百度和阿里的鬥爭在哪呢?其實2008年以來阿里曾一度全面停止在百度投放廣告,二者之間的矛盾衝突達到頂峰,直到2013年5月隨著多家搜索引擎間投放廣告,雙方的關係才趨於緩和。

 即便如此,由於阿里和360眉來眼去,甚至傳聞阿里要投資360,這對百度來說,無疑是一記悶拳,肯定是恨得咬牙切齒。而且,百度一直想在電商領域有所作為,在2013年度就曾重磅推出一個新的電商平台百度微購,希望利用自己在PC端的流量分發優勢在電商領域分得一杯羹,這明擺著是要和阿里直接幹一仗的姿態。

由於百度和騰訊都共同面臨著阿里和360這兩大敵人,所以,在阿3結盟的情況下,BT聯盟也就不足為奇,他們必定要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阿里和360。最近騰訊推出的大Q手機不僅在易訊進行首發,還選擇了在百度微購聯合發佈,也印證了這一點。而且,對於大Q手機的發布,百度在微購的首頁以及品牌專區等黃金位置進行重點推廣,這也絕對不是偶然。證據表明,騰訊和百度在對抗阿里和360這兩大強敵上顯然已經達成了共識,互聯網世界大戰很有可能在2014年打響。

要知道,當沙水深夜裡一邊敲打著鍵盤碼字,一邊查閱著BTAQ這四大互聯網巨頭之間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的時候,腦海中不斷閃現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等名言警句。不得不感慨,中國互聯網的江湖真是變幻莫測,撲朔迷離,這裡有你看不懂也道不明的故事。

最後,沙水借用一句話來結束此文:「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云;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