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長疲軟 地方政府赤字進一步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55

11月,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回落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地方政府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11月,房地產相關營業稅僅同比增長1.2%,拉低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月地方財政收入為5152億元,同比增長6.4%。而地方政府支出同比增長2.4%,至11266億元。1-11月,地方支出為107243億元,已完成全年預算的82.5%。

受地方財政赤字擴大影響,盡管中央財政11月有所盈余,但全國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11月,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財政支出為13280億元。

本月,中央財政收入增加4801億元,主要得益於金融機構上繳中央財政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以及前期出口退稅進度較快、本月出口退稅相應減少。

11月,出口退稅由10月的839億元下降至766億元。

證券交易印花稅88億元,同比增長1.2倍。主要是近期股市成交量大幅增長。

QQ圖片20141211132642

為緩解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的局面,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排查本地區、本部門制定出臺的稅收等優惠政策,清理結果將在2015年3月底前上報財政部。

長期以來,招商引資是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頭等大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提升自身的區位優勢,創立一系列本地區獨有的稅收優惠政策,便成為吸引投資“金鳳凰”來本地安家的有力手段。那麽,為何要清理各地的稅收優惠政策呢?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過多過濫的稅收優惠制造了大大小小的稅收窪地,影響了市場的公平競爭。

昨日,財政部下發通知進一步完善預算體系。一些原本割裂、專款專用的資金,將被統籌使用;一些投入領域類似的資金,也將被整並,並計劃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民生。

這在經濟增速下行,財政收入增速趨緩,財政收支矛盾加劇的背景下,通過統籌資金,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情況

11月份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2596億元,同比增長4.4%,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後增長約2%。

2.國內消費稅628億元,同比增長7.2%。

3.營業稅1177億元,同比下降1.8%,考慮營改增收入轉移等因素後增長3.2%。其中,房地產營業稅430億元,增長1.2%;建築業營業稅411億元,增長11.2%。

4.企業所得稅774億元,同比增長34.2%。其中,金融業企業所得稅234億元,增長80.9%,主要是部分金融機構預繳企業所得稅增加;工業企業所得稅181億元,下降0.9%。

5.個人所得稅517億元,同比增長12.8%。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165億元,同比下降9%;關稅222億元,同比下降8%。主要是受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滑、進口額下降等因素影響。

7.出口退稅766億元,同比少退173億元,下降18.4%。主要是前期為支持外貿發展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本月退稅額相應減少。

8.證券交易印花稅88億元,同比增長1.2倍。主要是近期股市成交量大幅增長。

9.地方小稅種情況:契稅287億元,同比下降6.7%;土地增值稅262億元,同比增長8.5%;耕地占用稅156億元,同比增長10.6%;城鎮土地使用稅127億元,同比增長6.9%。

10.非稅收入1856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中央非稅收入644億元,同比增長33%,主要是部分金融機構上繳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地方非稅收入1212億元,同比增長13.4%。

1-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295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44億元,增長8.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61063億元,同比增長7%,比1-10月累計增幅提高0.4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本級)68532億元,同比增長9.5%。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10598億元,同比增長7.5%。近幾個月,全國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其中,受部分金融機構上繳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拉動,中央財政收入增幅有所提高;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下滑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滑。12月份,要繼續加強經濟財政運行監測分析,堅持依法征稅,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偷稅漏稅,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嚴禁采取虛收、空轉等方式違規增加收入。

11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275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億元,增長0.8%。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493億元,同比下降9.9%,主要受部分重點支出前期提前撥付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支出11266億元,同比增長2.4%

  二、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情況

  11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275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億元,增長0.8%。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493億元,同比下降9.9%,主要受部分重點支出前期提前撥付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支出11266億元,同比增長2.4%。

  1-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支出1263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611億元,增長10.1%,完成預算的82.5%。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9065億元,同比增長7.4%,完成預算的84.7%;地方財政支出107243億元,同比增長10.6%,完成預算的82.5%。

  分項目情況看:農林水支出11080億元,同比增長7.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047億元,同比增長11.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8270億元,同比增長9.8%;教育支出18462億元,同比增長7.7%;科學技術支出3753億元,同比下降1.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85億元,同比增長12.3%;住房保障支出4194億元,同比增長15.2%;交通運輸支出8784億元,同比增長15.6%;城鄉社區支出11135億元,同比增長16.7%;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523億元,同比增長19.1%;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4283億元,同比增長9.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70

房地產銷售年末強勢崛起 12月同比增近三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88

隨著下半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年末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加速回暖跡象,安信證券宏觀研究首席分析師高善文指出明年二季度前後房產市場下跌將告一段落。

根據申銀萬國數據,截止上周四(12月25日)本月全國一手房累計成交248277 套,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16%。根據德意誌銀行整理的中國40個主要城市周度成交量數據圖可以看出,自今年9月份以來銷售量(單位:千平方米)出現了快速回升,上周的銷量更是超過了2013年3月的高點:

QQ圖片20141230124242

今年9月30日,央行發布房貸新政,放松了首套房的認定標準,實行“認貸不認房”,對改善型住房需求利好。新政發布後,樓市開始逐漸回暖,商品房成交量有所回升。

此外,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惠及到剛需人群。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購房者對市場的預期明顯向好,房地產市場在年末出現了成交翹尾行情,成交量進一步上升。

安信證券宏觀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12月25日的報告中指出,今年9月份、10月份、11月份包括12月份頭兩個星期,我們看到房地產成交就像股市一樣,房地產的成交突然結束下降過程,出現了一個爆發式的上升。

高善文稱,現在絕對的成交面積,已經超過了2013年的高點,這一加速看起來到現在為止還在繼續。從房地產的成交和它與投資的歷史關系來講,可以說由房地產的下降所帶動的經濟的下降過程還沒有結束,但是它正在接近尾聲,在明年二季度以後,這一下降的力量一定會耗竭,甚至還會略早一些。

此外,高善文認為房地產投資也有望回暖,他認為從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政府基建開支的走向,公共財政的走向甚至包括出口活動來推斷經濟也許已經在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附近開始築底,明年上半年相對現在的情況應該就會逐步改善。在這個意義上來講,盈利和基本面的趨勢支持市場的上漲和回暖。

截止上周,其它房地產銷售主要數據如下:

一手房銷售

年初至今,申萬跟蹤的48個大城市中一手房累計同比下降7.9%。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分合計成交16036 套、37607 套、22591 套,環比分別上升32.6%、上升0.7%、上升14.4%,成交環比繼續回升,同比大幅增長,累計降幅繼續收窄

二手房銷售

上周申萬跟蹤18大城市二手房合計成交16171 套,再創年內單周新高,環比上升5.0%,同比上升19.3%,申萬跟蹤19 大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數累計同比下降29.8%。

年初至今累計同比下降29.8%。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分別合計成交5645 套、8513 套、2013 套,環比分別上升7.9%、上升4.8%、下降1.3%。二手房成交量環比穩中有升,累計同比降幅持續收窄。

土地溢價和庫存

申萬數據還顯示,上周全國土地溢價率為13.14%,住宅溢價率18.54%,環比雙雙回升0.13%。2014 年至今申萬跟蹤45 大城市住宅土地累計成交面積36317萬平方米,成交金額10670億元,樓面地價達到2938 元/平米,同比上升15%。

此外,近期的住宅庫存和去化周期也都出現了下降。由下圖可以看出北上廣深的住房供給/銷售比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QQ圖片2014123012495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28

美國房地產市場2015年難言驚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97

美國房地產市場過去數年對於提振整體經濟複蘇影響甚微。進入2015年之後,市場也恐難有任何明顯的改變跡象。房價出現大漲或者大跌的可能性都非常低。

全美房地產經濟學人協會周三表示,11月尚未完工的新建房屋預銷售合同季調後同比增長4.1%,環比增長0.8%。該數據為2013年8月以來新高。本周最新公布的數據則顯示二手房銷售量為2014年第三高。

但是與此同時,購房者對於房價的回升和房屋質量抱怨頗多。房產中介公司Redfin的CEO Glenn Kelman,表示,“市場已經過熱,購房者對於目前的價格十分敏感。”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Nela Richardson也認為,“2015年樓市的吸引力可能會降低,盡管小型房源可能會繼續漲價,但是整體的市場需求正在減弱。”

在兩年的反彈之後,2013年美國樓市的市場需求開始減弱,而2014年這種情況也並未改變。目前30年抵押貸款利率為3.87%,接近去年最低水平。

11

美國2014年1到11月二手房銷售整體同比下滑4%,新房銷售在2014年則沒有明顯變化,距離經濟學家年初預估的兩位數增長速度相距甚遠。這部分原因是因為地產商更樂於建造更貴更大的房型。

市場對於2015年樓市前景看法不一。研究公司Zelman & Associates預計2015年和2016年房價增長將達到4%和3%。但是Kelman卻認為,“如果房地產市場希望見到更健康的全面需求複蘇,那麽房價必須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23

中國12月房地產投資顯著下滑 銷售創年內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46

bigstock-Construction-Worker-At-Site-3461983

2014年12月,中國房地產投資顯著下滑,而銷售繼續回暖,再創年內新高。

201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5036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比2013年回落9.3個百分點。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435億元,較11月9381億元的投資有所回落,顯示出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低迷。

而與房地產投資低迷形成對比的是房地產銷售的回暖。12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8932萬平方米,高於11月的1322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1811億元,比11月增加3715億元。單月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創2014年新高。

交通銀行研究院夏丹在報告中指出:

2014 年末一線城市量價齊升,其他多數大中城市成交明顯築底回暖,房價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這是政策面松綁、流動性寬松環境下房企以價換量與需求擇時入市相結合的結果。而投資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非熱銷地區難以提振。預計 2015 年成交將繼續小幅回暖,轉正為個位數增長;房價環比上半年或可轉正,全年同比可能穩中微升;投資增速上半年下探仍將持續,下半年有可能企穩。

W020150120320593298651_r75

W020150120320593294746_r75

除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外,房地產企業施工面積和土地購置面積也顯示出了開發商投資熱情不高。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2648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338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0020億元,增長1.0%,1-11月份為下降0.1%。此外,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萎縮0.1%,進一步顯示出房地產企業投資的低迷。

W020150120320593293538_r75

W020150120320593296745_r75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提到,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決策層頻出定向調控樓市的舉措。去年9月30日,中國央行和銀監會共同出臺信貸新政,提出對於首套房“認房不認貸”的標準,並重申最低利率優惠。10月中旬,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出臺政策,降低公積金貸款購房門檻。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穩定住房消費”的說法。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同時,在多數城市已經松綁或取消“限購”的基礎上,各地陸續發布了多項利好房地產業的產業和區域發展政策。上述近幾個月的利好政策的出臺幫助中國樓市回暖,推升了房地產的銷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54

佳兆業成最後一根稻草 壓垮房地產外債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62

20150113025142950

國際債券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債券的熱情被佳兆業事件徹底撲滅,迫使中國房企從別處尋找資金。

中國大陸開發商已經成為了亞洲垃圾債券市場的核心。根據數據咨詢平臺Dealogic,2013年和2014年,大陸開發商分別通過垃圾債籌集了195億美元和214億美元的資金。

在2013年和2014年的前三周,中國大陸房地產公司分別從國際債券市場籌集了53億美元和49億美元資金。然而截止至今,今年還沒有一個已經完成的交易。銀行家們表示,因投資者越來越謹慎,許多房地產企業推遲了發債計劃,轉而從其他地方尋找融資。

一家投行債券融資市場主管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你不想腆著臉地向投資者要錢,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好像在抓住一把正在下落的刀。

大陸開發商發行的債券目前均以低於面值的價格進行交易,這加大了近期發行新債券的難度。投行Jefferies的分析師表示,佳兆業的情況將改變開發商的發債時間表,而監管審查將變得更為嚴格。

中國大陸開發商近年來開始越來越多的通過海外發債進行融資。雅居樂和碧桂園一半的資金來自海外債券市場。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今年1月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該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這是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首例違約。2014年11月佳兆業上千套房源被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鎖定,國內媒體稱郭英成辭任涉及深圳落馬政法委書記蔣尊玉案。

佳兆業是深圳本土龍頭房企,連續三年榮獲“深圳地產資信十強”。2009年12月赴港上市後三年內,該司銷售額增長2.4倍,從2010年的剛過百億元增至2013年的239億元。2014年上半年,佳兆業以16.7萬平方米(1801套)的成交量、41億元的成交金額,超過行業龍頭萬科,摘得深圳樓市成交量、成交金額的雙料冠軍。

佳兆業以運作城市舊改項目聞名業內,其快速擴張與深圳當地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隨著深圳市委高層、政法委書記蔣尊玉落馬,佳兆業也一步步深陷泥潭。

2014年10月,郭英成就被傳涉及落馬官員而被帶走。11月底深圳多個樓盤被爆出遭當地國土部門“鎖定”,目前除前海廣場外,佳兆業在深圳的所有預售項目都已經被鎖定而不能銷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28

房地產REITs或上半年重啟 地產有望進入直接融資時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60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暫停近7年的房地產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開啟試點,房地產行業將迎來直接融資時代。

報道引述權威人士消息稱,現階段中央層面已對重啟房地產REITs觀點達成一致,雖然還面臨政策層面的限制,但有望以試點方式先行放開。

上述報道還提到: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下滑,銀行在房地產方面的資金風險有所顯現。雖然銀行一再地調整涉房資金的結構,但從現在來看,房地產相關資金占比仍高達50%左右,因此,一旦出現風險,銀行的連鎖反應不堪想象。因此,決策層面也認為應啟動直接融資,減少間接融資,利用市場證券化分攤不可控風險。”

近來管理層對房地產REITs的態度出現積極的變化。2014年9月30日,央行發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除了調整首套房的認定標準,央行還提到,要擴大市場化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積極穩妥開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

近日,住建部還發布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要求積極推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支持從租賃市場籌集公共租賃房房源等多種渠道,發展租賃市場。

去年5月,中信證券曾推出過“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這被認為是國內和典型REITs最接近的產品。《每日經濟新聞》稱,該產品最大的突破在於可通過深交所綜合協議交易平臺掛牌轉讓,從而實現了REITs產品的流動性。同年12月,中信華夏蘇寧雲創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立,該產品推出的售後返租類似REITs的做法。以上兩款已經面世的類REITs產品,持有物業分別為寫字樓和零售物業,均為商業地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084

信托開始撤退 中國房地產商資金何以為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84

中國的投資信托正撤出對國內房地產業的融資,四季度房地產相關產品發行同比大降62%,且美元債務發行不暢,期間佳兆業違約引起投資者擔憂。此外今年房地產行業將有2410億元人民幣信托資金到期,這給已面臨資金來源枯竭的房地產開發商雪上加霜。

彭博援引研究機構用益信托(Use Trust)匯編的數據,第四季度房地產相關產品的發行同比大降62%至385億元人民幣(62億美元),這類產品的資金主要來自富有的個人投資者。房地產公司今年必須償還2410億元人民幣信托資金,去年為1780億元。知情人士透露,佳兆業上周也未能償付25億元人民幣的信托產品。

用益信托駐南昌的分析師帥國讓表示,創紀錄的信托產品將到期,給已面臨資金來源枯竭的房地產開發商雪上加霜。投資者對房地產信托的需求已下降,他們擔心房地產商的資金供應。

除了信托以外,國際債券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債券的熱情也被佳兆業事件徹底撲滅。

根據數據咨詢平臺Dealogic,2013年和2014年,大陸開發商分別通過垃圾債在國際市場上籌集了195億美元和214億美元的資金。

在2013年和2014年的前三周,中國大陸房地產公司分別從國際債券市場籌集了53億美元和49億美元資金。然而截止上周,今年還沒有一個已經完成的交易。銀行家們表示,因投資者越來越謹慎,許多房地產企業推遲了發債計劃,轉而從其他地方尋找融資。

盡管中國總理李克強給房地產限購政策松綁,已幫助帶動住宅銷售反彈,但投資者猜測將有更多的地產商或將成為政府反腐行動的調查對象。佳兆業、雅居樂,以及主要建設大型貿易中心的毅德國際都已牽涉到反腐調查中。新華社報道,在邯鄲發生房地產商不能償債後,地方政府已向13家房地產公司派出工作小組。

“(中國)影子銀行的融資中,包括信托,多數借給了房地產開發商,”彭博援引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中國策略師David Cui觀點稱,“如果大量開發商違約,可能導致影子銀行投資者們的信心受到沖擊,導致信貸危機風險上升。”

根據彭博顯示的最新數據,中國336家上市房地產企業中債務量超過市值的的有135家,在2007年時這個數字只有57家。

David Cui表示“中國企業的杠桿率太高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發生信貸危機的可能性也較高。”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今年1月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該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這是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首例違約。2014年11月佳兆業上千套房源被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鎖定,國內媒體稱郭英成辭任涉及深圳落馬政法委書記蔣尊玉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02

新興市場房地產危機即將到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18

f48b82dd-0275-47d3-a36e-7c791dbc5519

本文作者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凱瑞商學院副教授Alessandro Rebucci,華爾街見聞翻譯)

最近幾年,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房價的增長大大超過了收入的增長。美國即將升息,國際資本將回流美國,尋求更高和更安全的收益率。這將引發全球金融系統外圍國家一場樓市的大地震。

自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範圍內的樓市表現各異。許多發達國家的樓市或衰退或停滯,而新興市場的樓市則迅速回暖並上漲。

據IMF,巴西、中國和土耳其的房價增速仍然大幅高於其通脹率,而這些國家的收入增長卻一直緩慢。巴西和土耳其尤其令人擔憂,通脹高企,經常帳赤字也很大;它們的經濟仍然過熱,同時又依賴國際資本彌補經常帳赤字。相比之下,因為國內問題已經戳破樓市泡沫,印度和俄羅斯的房價在下跌。

Fig1

(實際房價與信貸增速)

中國的基本面似乎更加穩固。但是其國內金融系統間歇性爆發的問題和央行以不穩定的貨幣政策予以回應都在提醒我們,中國的轉型正遭遇著挑戰,也遠未完成。在房地產估值過高且負債累累的同時,既要實現經濟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轉變,又要實現金融系統市場化。如果寬松政策無法提振經濟實現再平衡,它們會威脅中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為了應對危機,美聯儲在2008年12月將利率降至零,現在它即將開始加息。盡管通脹仍然溫和,但美國經濟可能正在接近產能上限,部分工資增長壓力已開始顯現。有許多健康的跡象表明,美國經濟可以重新站穩腳跟。美聯儲現在擔心的是行動落後於經濟表現,重蹈2002-04年間加息太晚太慢的複轍。

歷史上來說,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資本將回流美國,引發外圍國家大地震。“龍舌蘭酒危機”(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就是在美國連續加息後爆發的,其中最大和第二大幅度的加息均在1994年11月。墨西哥毫無抵禦之力:盡管早些時候也進行了一些並不周密的反抗,但在大規模的投機性進攻之下,墨西哥政府於1994年12月20日“投降”,在1982年債務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中,讓墨西哥比索大幅貶值。利率和失業率在短時間內大幅飆升,墨西哥銀行業迎來了一波不良貸款潮。其信貸市場再也沒有徹底恢複過來。

當資本外流時,房價會下跌,經常賬戶瞬間轉為盈余,而國內消費不得不迅速進行大幅調整。放松國內銀根,貶值本幣可幫助緩沖資本外流帶來的沖擊。然而,若債務以外幣計價,除了承受痛苦的調整,政府所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了,就像1994年的墨西哥。

經濟崩潰之後的挽救措施十分有限,最好的做法是趁著還不算太晚之前,試著引導樓市有序地降溫。謹慎地關緊金融系統閥門,也即所謂的“宏觀審慎政策”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它不僅可為樓市和信貸市場降溫,還可讓一國經濟以更加穩固的步伐迎接即將到來的金融危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32

不再“堅決抑制” 央行暗示進一步松綁房地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09

2015210realestate

在最新發布的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中國央行放棄了此前“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的措辭,這可能意味著房地產政策將會進一步放松。

在三季度的報告中,央行對於房地產政策的表述為:

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改進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金融服務,繼續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費,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支持棚戶區改造。

而今天的四季度報告中,“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的表述被替換為“進一步拓寬正常化、市場化的融資渠道”:

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改進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金融服務,繼續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費,進一步拓寬正常化、市場化的融資渠道。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支持棚戶區改造。

據華爾街見聞查證,從2012年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報告開始,央行就一直稱要“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

這可以理解為限購政策放松的信號,”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在接受華爾街見聞采訪時表示,“同時,也表明目前房地產投資、投機性需求已不太多。”

俞平康認為,中國已處於通縮中,而且通縮態勢還在不斷加劇。央行此時最優的政策選擇是立刻放松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放松,房地產一定會收益,房地產投資將隨即反彈。”

目前,全國除了一線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均已全面放松了限購政策。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就開始不斷地推出對房地產的扶持政策;去年10月,中國央行放松了首套房認定標準和貸款利率下限。隨後又推出了降息、降準。

中信建投房地產行業分析師蘇雪晶上周在報告中稱,房地產行業是降準的最大受益者,因為降準所帶來的銀行系統授信額度提升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銀行系統對房貸的積極性本就已經開始改變。

俞平康也稱,930地產新政以來,地產部門呈現回暖,銷量回升、居民房貸較快增長。他預計貨幣政策對地產部門會進一步友好,地產投資有望在二季度初企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44

頂級基金大舉買入 房地產股再掀熱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13

 一只表現出眾的中國對沖基金正在大舉買入房地產股票,再次啟用幫助其2014年下半年斬獲46%回報的交易策略。

彭博報道,在中國A股房地產行業分類指數較今年高點回落高達19%之後,馬可孛羅至真資產管理公司(Marco Polo Pure Asset Management)一直在買入包括保利地產和首開股份在內的房地產股票。

馬可孛羅駐香港首席執行官Aaron Boesky表示,中國去年11月份降息推動上證房地產指數到1月5日累計飆漲60%,該基金買入房地產股票的策略提升了基金2014年的整體回報。

Boesky表示,中國央行去年11月份自2012年以來首次下調借貸成本只是寬松貨幣政策周期的開始,這輪寬松政策料推動上證綜指今年再漲約50%。

中國股市的投資者認定央行刺激措施將提振經濟,上證綜指去年大漲53%,其中房地產股票領漲。但同時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去年創出1990年以來最慢增速。

“我們將再創新高,”Boesky在香港接受采訪時說。中國政府“將開始采取措施讓資本更便宜,經濟增長更快。”他麾下的馬可孛羅至真中國基金去年下半年在AsiaHedge Intelligence跟蹤的所有以中國為投資重點的對沖基金中表現最佳。

管理著1億美元資產的Boesky稱,中國A股牛市可能在農歷新年後重啟。

該基金首席投資官Chris Tang認為房產銷量將上升,他稱投資者信心會受到下月全國人大會議的提振,因會議上習近平和李克強應該會描繪未來經濟增長藍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