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電車翻側5死50傷
1 :
GS(14)@2016-11-10 08:02:31英國倫敦一列兩卡有軌電車昨日行駛期間失事,出軌翻側(圖),至少導致5人死亡、逾50人受傷。初步懷疑和天雨路滑及超速有關,車長事後被捕。事發在當地早上6時左右。當時電車在倫敦南部的克羅伊登(Croydon)行駛期間出軌,目擊者指聽到巨大的撞擊聲,很多人倒地受傷,有人大聲哭喊尖叫,場面可怕。其中一名傷者指,事發後聽到車長似乎有點「昏厥」,並認為路軌有破損引致意外。警方及後封鎖現場,移走死者遺體及把傷者送院。由於有人被困生死未卜,死亡人數有機會增加。
疑超速肇禍 車長被捕
附近有居民指,事發時天雨路滑,該路段又有陡峭的彎道,電車可能因車速過快引致意外。警方及後證實拘捕一名男車長,懷疑與事故有關,但未有透露更多細節。首相文翠珊形容事件「可怕」,正與部門了解事件。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0/19828766
克羅伊登受惠逾500億重建 倫敦南部小鎮崛起 樓價具升值潛力
1 :
GS(14)@2016-11-18 16:44:52【明報專訊】英國脫歐公投後,市場擔憂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面臨挑戰,英格蘭北部曼徹斯特、利物浦等樓市因入場費低,並受惠「北部經濟引擎」規劃,一些投資者將視線轉至。然而,也有投資者始終鍾情倫敦,認為倫敦房地產價值難以動搖。位於倫敦南部的克羅伊登(Croydon)自治市,受惠政府和發展商合力推行的52.5億英鎊(約508億港元)重建規劃,以及通往倫敦中心地區交通發達,該區10月樓價按年增長7.8%,受業界追捧。
明報記者 姚丁鈺
雖然近年曼徹斯特和利物浦成為港人的熱門投資地,但由於就業、讀書需要,近倫敦的樓市仍然保持一定需求。克羅伊登是坐落於倫敦南部的小鎮,最快只需15分鐘到達倫敦市中心和英國第二大機場蓋特威克機場(Gatwick Airport),對於支付不起倫敦市中心昂貴樓價的置業者,克羅伊登成為不錯選擇。
15分鐘可抵倫敦市中心
英國不動產海外置業總監葉桃樂表示,投資北部城市曼城、利物浦,和投資克羅伊登,是完全不同的兩群人。願意投資克羅伊登的投資者往往看重倫敦的大都市地位,而北部城市則以其可支付性強吸引投資者,雖然克羅伊登樓價相對倫敦市中心廉宜,但對比北部城市仍然較貴,以兩房公寓為例,在曼城僅需30萬英鎊(約290萬港元),在克羅伊登則需50萬英鎊(約483萬港元)。
租金回報冠倫敦自治市
英國地產網站Rightmove.co.uk今年10月數據顯示,倫敦樓價按年僅增2.5%,是全英增長排行尾二的城市,其中,倫敦中心地區按年增長0.9%,而較外圍地區增長4.3%。倫敦外圍的倫敦自治市中,Havering(黑弗靈區)、Barking and Dagenham(巴金—達格納姆區)樓價按年增長超10%,這兩個自治市均處東北部,惟前往倫敦維多利亞區需時較長,約1小時,克羅伊登受惠克羅伊登東火車站的鐵路網絡,以及已進行5年的重建工程,樓價按年增7.8%,靠近克羅伊登東火車站區域的物業租金回報達13.8厘,居倫敦眾自治市首位。
克羅伊登對香港投資者來說並非熟悉的地方,地產代理表示向客戶介紹克羅伊登的難度比曼城大得多。據克羅伊登社企Develop Croydon Forum主管Katharine Glass介紹,當地曾是一個「被遺忘」的社區,2010年前的一段長時間處於發展停滯狀態,至2011年英國騷亂事件更遭受沉重打擊,直到當年年底時任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決定重振小鎮,增加公共投資,小鎮經濟便逐步改善。
被譽倫敦南部的矽谷
根據英國會計事務所UHY Hacker Young的報告,現時該區經濟增長為9.3%,為倫敦各區最高。該區已經成為大量數碼、科技、創意企業的駐地,有「倫敦南部矽谷」美譽,大規模的基建投資令通往倫敦市中心、蓋特威克機場以及同為科技中心的布萊頓地區交通便捷,成為高經濟增長的動力。
Develop Croydon Forum是由倫敦官方和商業組織共同組成的非牟利社會組織,有倫敦市長、匯豐銀行、施羅德等官員或金融機構參與,共同發展克羅伊登重建計劃。重建計劃共募集52.5億英鎊資金,迄今為止已開展5年,預計將新增約2.4萬職位和超過8000個物業單位。
知名購物中心進駐 掀經濟效應
有趣的是,在倫敦,零售購物中心可成為當地樓市的重要推手,其中以Westfield Effect(Westfield效應)尤為聞名。據英國多個地產網站介紹,Westfield購物中心的建成是所在地區重建工程的催化劑,並能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
Westfield購物中心此前先後進駐Bradford和Shepherd's Bush,而克羅伊登是倫敦第三個Westfield購物中心進駐的地區,總投資額達14億英鎊,預計2021年開業。
[姚丁鈺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12&issue=20161118
天氣及排放物影響酸鹼度倫敦霧中國霾同致命
1 :
GS(14)@2016-11-20 23:51:51英國倫敦於1952年曾連續5天被毒霧籠罩,逾1.2萬人死亡;60多年後,中國霧霾問題同樣嚴重擾民,兩者形成機制為何?近日一支科研團隊發表研究成果:兩者霧霾中同樣「殺人」、懸浮粒子主要成份之一硫酸鹽化合物的形成機制,或為如何治霾帶來啟示。
科研團隊由中英美等多國人員組成,於過去數年間通過實驗,以及在霧霾嚴重的北京和陝西西安進行大氣測量,揭露當年倫敦和今日中國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兩者霧霾中硫酸鹽化合物的形成具相似的化學反應過程。相關論文近日於著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新一期發表。霧霾中的硫酸鹽化合物,主要透過燃燒化石燃料等排放二氧化硫形成。研究指,另一常見空氣污染物氮氧化物,在潮濕環境下,大大推動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鹽化合物,促進有毒霧霾形成。不過研究也發現,此過程中同時形成並累積酸性物質,酸度隨過程提高,化學反應又會被逐漸遏制。當年時值冬天的倫敦因被高氣壓籠罩,空氣下沉,地面降溫兼無風,令地表水氣凝結形成濃霧;加上供暖電廠、機車大量燃燒煤炭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兩者於霧氣中結合反應形成「毒霧」。值得注意是,過往檢測顯示倫敦大霧呈強酸性,為何反應沒被遏制?這次研究指,大霧中為微米級較大霧粒,因此形成的酸性物質溶於霧粒時,霧粒仍較為中性;但在後來氣溫稍回升後,霧粒水份蒸發則令酸度顯著提高。
研究指中國霾屬「中性」
不過,研究指中國霾的酸鹼值基本為中性,與倫敦霧不同。這是由於中國空氣污染物中,還有大量來自肥料使用和汽車廢氣排放、呈鹼性的氨。在空氣濕度較高時,雖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較小的納米級水氣夥粒產生反應,但氨可以中和酸性物質,因此未遏制該反應。因此研究結論指,當局除需減排二氧化硫,更要着重減少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從而減少霧霾。《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網民有話說】
‧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再過幾天就會宣傳我國霧霾是營養型的,含有維生素ABCDEFG了!‧終於吸到了健康霾,感覺幸福!‧總是在和諧,總是在正能量!‧水也是中性的,你24h泡着試下。‧快快死和快死的區別。‧口罩公司表示此新聞為虛假新聞。‧納米細磨,更易吸收!資料來源:新浪/搜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9/19838620
倫敦富二代晒命鋸斷AE「黑卡」
1 :
GS(14)@2016-11-23 07:53:16一個叫「倫敦富二代」(Rich Kids of London)的Instagram賬戶,最近出現一段炫富片段引起討論,片中青年親手將一張被視為身份象徵的美國運通「黑卡」一分為二。片段中,青年用電鋸將信用卡鋸開。他鋸斷的是美國運通信用卡1999年發出的百夫長卡(American Express Centurion Card),刷卡無上限,但不接受申請,「只限受邀者」,被視為「富豪身份證」,有錢人趨之若鶩。「倫敦富二代」是倫敦有錢仔炫耀富母財富的Ig賬戶,由一名專服侍有錢客的24歲物業經紀開設,分享朋友的奢華生活點滴,包括貼出各類「晒命」照片和影片,炫富之餘,也嘲諷他們口中的「小農」,即是窮人,例如一張噴火香檳照,就題為「擲向小農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土製燃彈燒)」。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3/19843216
英鎊樓價跌 難得機遇 中港投資者搶購倫敦物業
1 :
GS(14)@2016-11-25 07:11:23【明報專訊】紐約、倫敦及香港的樓價排名一直維持世界首幾位,除了用家之外,也有很多是投資者,為何這些大城市會受投資者歡迎,相信是因為城市安全外,供應也有限,價格一直獲得支持。而今年特別在於英國公投脫歐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難得倫敦樓價有所回落,英鎊兌港元也曾跌至31年的低位,不少投資者欲趁英國樓價調整低吸。不過有投資者也擔心今次調整只是開端,環球局勢還有更多不明朗因素,那投資者是否應該暫作壁上觀呢?
明報記者 龍彩霞
Euroterra Capital管理合夥人Pantazis Therianos及LCP行政總裁Naomi Heaton均認為,英國樓價雖然因脫歐公投結果受壓,但倫敦市中心樓價仍然十分堅挺,當地發展商並沒有劈價求售,主要因為倫敦是一個長期供不應求的物業市場,租務市場持續活躍,足以抵消脫歐後所造成的短期影響。Naomi Heaton表示,受惠於英鎊匯率下跌,英國學費及生活費平均下跌超過10%,再加上置業成本下降,變相令投資英國樓更有吸引力。曾經有研究報告表示,過去35年,期間全球經濟經歷很多起跌,但英國樓每年平均仍有6.1%升幅,租金回報亦有2至4厘。
過去35年 英樓價平均年升6.1%
Naomi Heaton表示,由於倫敦成本下降,吸引了很多亞洲買家入市,Pantazis Therianos透露,在脫歐當個星期,中港買家急升30%,可見倫敦十分吸引。Naomi Heaton提醒投資者要留意倫敦有不少區域,投資者在選擇地段要做功課,例如2018年倫敦將有新地下鐵線通車,還有一系列的重建工程。筆者也發現倫敦現時正在進行很多工程,如本港紅磡的情况。另外,隨着就業人口及文化逐步滲透至活化地區,倫敦將出現更多的新興地點,吸引更多人前來投資。
Naomi Heaton表示倫敦房地產市場在投資者面臨不確定性時停滯。而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倫敦市中心物業成交量平均減少15%。但2005年大選,倫敦物業當時交易量也下跌31%,在新首相誕生後反彈了26%。故她認為今次銷量下跌情况也是類似。據物業網站Zoopla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94%的人預測未來6個月有雙位數增長。
買家集中買1000萬元以下單位
Pantazis Therianos表示,近年來自中國及香港買家增長迅速,而該類買家對按揭貸款的依賴度低,在經濟不明朗時不太可能被迫賣出物業。Heaton表示,近期不少買家集中在100萬英鎊(約967萬港元)以下的單位。這類單位受到最近稅收改變影響較小,預計該類單位的價格增長將繼續保持強勁。反而超過500萬英鎊的銷售量則下降了8.6%。
今年英國政府提高物業稅,例如資本增值稅(Capital Gain Tax) 針對個人名義持有物業,2016至2017年財政年度,扣除免稅額後最低稅率為18%,最高28%。另一方面,以往外國賣家出售英國住宅,毋須繳資本增值稅,但自2015年4月6日或之後出售,便要繳交資本增值稅,稅率最高為28%。租金收入稅(Rental Income Tax) 計算方法與商業或僱用的入息稅相同,分別為20%、40%或45%,視乎稅階而定。至於律師費方面,在一般情况下,1 房單位收取約1500英鎊,較大單位按比例收取更高費用。
倫敦以外物業 回報高風險大
現時投資倫敦樓市,回報率未必很高,但長遠來說物業增值會變得很吸引,現時倫敦物業約有6厘回報,倫敦以外地區可以更高,但風險可能較大。有時海外家長會購入物業予子女在留學地居住,附近大學的一般比較值租。現時海外買家也可承做按揭,亦有一些機構專門對海外買家提供按揭服務。
Pantazis Therianos承認現時覓地較為困難,特別公司只發展倫敦市中心,而公司旗下物業多望公園及交通便利。惟近年因為中港投資者對倫敦物業需求增加,倫敦市中心樓價獲得支持,故即使脫歐仍有吸引力,好像在脫歐當周公司在香港舉辦的海外物業展銷會更是爆滿,加上英鎊回落,吸引手持與美元掛鈎港元的香港投資者入市。Pantazis Therianos的同事帶筆者參觀了旗下一個單位,實用面積為607方呎連104方呎露台,市值為140萬至150萬英鎊,原來該單位的業主正是香港買家。現時該單位為放租用途,因為看好倫敦樓市有升值能力,而且放租容易。
[龍彩霞 環球樓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44&issue=20161125
【財經八一八】 科技巨頭 倫敦擴充
1 :
GS(14)@2016-11-28 00:18:02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0%8D-043932684.html
英國之前公投脫歐,好多人都擔心英國從此死路一條,但事實是,仍然有大把生存空間。兩大科技巨頭最近相繼決定擴大於英國的業務,至少聘用多幾千名員工。
Facebook就宣布,一七年會開設新的倫敦總部,到時當地員工人數將增加一半,額外多請五百人,包括工程師、營銷人員、項目經理和銷售人員。Facebook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副總裁Nicola Mendelsohn更大讚英國話,對高科技公司來講,英國仍然是最好的地方之一。不少重大項目亦會選址在英國進行,包括無人駕駛飛機Aquila。
另一巨頭Google,最近亦決定在倫敦建新總部,投資十二億美元,會在英國創造三千個新職位,總員工多達七千人。英國決定脫歐之後,反而愈來愈吃香,世事實在難料。
倫敦日晷見證碼頭區歷史
1 :
GS(14)@2016-11-29 07:55:15【話你知】座落於英國倫敦塔橋附近的「Timepiece」雕塑,由現已年屆七旬的英國藝術家溫迪泰勒於1973年完成創作,為當地地標性藝術品,40多年來可謂見證倫敦碼頭區歷史。
基座模仿舊街鵝卵石
雕塑主體是鋼鐵製造的日晷,巨大圓形表盤面與地球赤道面平行,中間象徵船釘的指針則與地球自轉軸平行,陽光照射指針的倒影在表盤上反映時間。表盤面24個刻度平均分佈,表盤下有三條粗鏈與指針接到基座一點上,基座則模仿倫敦舊街常見鵝卵石方磚鋪成。泰勒的雕塑作品當中,不少以工業產物作主題。她形容,Timepiece對她來說「是很私人的東西」,因為她與家人多年前就在當地碼頭工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9/19848891
倫敦商學院:港金融中心地位十年內恐被取代
1 :
GS(14)@2016-12-10 03:41:08【本報訊】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恐被取代。倫敦商學院與香港大學合作的調查顯示,一半來自內地和香港的行政人員認為本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即將被取代,分別有53%及38%的受訪者認為,新加坡及上海將是香港最大競爭對手,另有四成受訪者認為香港在未來6至10年將被超前。有57%受訪者認為內地政治環境對香港的競爭力影響最大,雖然內地經濟有增長,但只得52%受訪者認為會有利本港競爭力,因為仍須視乎內地增長是否集中某些地區及港府是否願意採取政策配合等爭議。
IMF日前發表的報告亦提到,內地相關風險帶來的壓力,是香港經濟下行風險之一,而內地與香港在貿易、旅遊及金融業的聯繫,包括對內地企業貸款、離岸人民幣業務、證券發行及資產管理,以及本星期開通的深港通等渠道,均令本港帶來衝擊。
星滬成主要對手
倫敦商學院經濟學兼任教授Linda Yueh表示,新加坡和上海正爭奪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指出新加坡曾奠定香港區內頂尖地位的管治與制度,而上海亦有當地政府支持,均成為香港主要競爭對手。金管局發言人稱,坊間不時有各種類似調查,結果受調查對象和人數、設問方式等不同因素影響,總體而言,香港經濟基礎良好、政府財政健康、擁有國際水平的金融監管制度,是世界公認國際金融中心,有信心香港繼續成為吸引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落戶的地方。是次調查有超過200多名倫敦商學院及香港大學的成員參與,探討受訪者對香港經濟前景的看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9/19859731
歐洲多國大選 凸顯英政治穩定 倫敦樓價調整 英其他地區追落後
1 :
GS(14)@2016-12-16 08:11:32【明報專訊】倫敦物業向來求過於供,加上長遠升值能力高,成為不少海外投資者分散投資的選擇。過去一年,倫敦政府於4月提高海外投資者的印花稅至與本地投資者相同,加上脫歐公投令外資暫時保持觀望態度;當地傳媒報道,核心倫敦的物業價格已出現10%至30%調整。佳士得國際地產屬下Strutt & Parker國際策略主管Lulu Egerton表示,預料首相文翠珊能夠妥善處理英國脫歐事宜,來年歐洲多個大選的情况下,英國的政治穩定將成優勢;投資者不妨開始留意英國倫敦以外的房地產市場。
明報記者 蘇樂恩
過去數年,各大央行均持續進行量寬措施,在資金充裕的環境下,資產均水漲船高,不少海外投資者選擇購買海外一線資產保值,倫敦核心地區房產就是一例。但《Money Week》主編韋布早前在月初一篇評論中表示,過去一年她一直在說服身邊一個擁有倫敦物業的朋友將物業放售然後遷往近郊,並指倫敦與非倫敦物業價格的差距已於2015年達歷史新高。
鎊匯跌 海外投資者增加
今年倫敦房地產價格亦出現逐步下調,英國最大房地產資訊平台Rightmove最新的數據顯示,與11月比較,英國所有地區的樓價均錄得下跌,其中倫敦的跌幅最大,達4.3%。與去年同期比較,除了倫敦地區,英國各區的樓價均按年錄得增長,只有倫敦按年下跌0.1%。
近期中國收緊資本管制,內地投資者一向是海外房地產的重要客戶來源之一,倫敦房產市場會否因而受影響呢?英國房地產公司Lodha UK銷售董事Charlie Walsh表示,中港客戶的確是該公司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客戶來源。隨着資本管制收緊,客戶對海外房地產的投資更為審慎,傾向投資具有長線增值潛力的倫敦核心地區房產。與此同時,有關英國房產的銷售查詢並沒有減少。他表示,脫歐公投後英鎊下跌為海外投資者帶來重大折讓,亦增加倫敦房地產對海外買家的吸引力。
Lulu Egerton表示,亞洲買家仍然對英國物業有濃厚興趣,但中國人對物業的偏好有所改變,從以往對最新興建、位於核心區域、總價低於100萬英鎊(約972萬港元)的物業,轉移至地點較為偏遠,但總價與面積均較大的房產。她透露,最近Strutt & Parker剛向一個中國家庭售出一棟位於車路士核心區域的古典聯排別墅;最近亦有另一個家庭正在留意一棟位於英國東南方薩里,總價650萬英鎊(約為6318萬港元)的近郊獨立屋。
內地買家物業偏好改變
Lulu Egerton認為,從購買偏好可見,內地買家似乎從投資向度轉移為自用需求。Charlie Walsh亦稱,最近公司於著名大學附近的物業亦錄得數宗成交,當中買家可能為子女升學的住屋需要而置業。
Lulu Egerton表示,長線而言,倫敦房地產價格一直穩步上揚的主要原因是供過於求。她表示:「我認為明年倫敦的物業市場將會平穩過渡。今年在倫敦只有2萬個新單位落成,遠低於政府需20萬個單位的目標;對英國而言,過去兩年已經歷了最動盪的政治時機,來年與周邊的歐洲國家比較,英國反而是一個較穩定的地區;預料購買房產需求可能因此轉移至英國。」
倫敦新落成單位遠遜政府目標
美元強勢預料持續一段時間,來年預期英鎊及歐元將繼續成弱勢,對海外買家而言即使印花稅上調,但英鎊弱勢仍然足以彌補稅項差價。
隨着美國宣布加息,預料來年美國加息步伐加快,環球資金或未如過往數年充裕。
脫歐減職位 倫敦租金未見底
除了借貸成本增加令投資置業的吸引力下降,英國媒體亦報道,倫敦租金已見7年低位,在倫敦投資置業的利潤進一步遞減;預計隨着英國開展脫歐程序,部分金融服務業職位需遷移至歐盟地區。展望來年英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平穩向上,但倫敦核心區域及投資置業部分或見調整。
[蘇樂恩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30&issue=20161216
日投行警告半年內撤離倫敦 籲英釐清與歐盟未來關係
1 :
GS(14)@2016-12-17 23:43:41【明報專訊】歐盟考慮立法把歐元清算業務從倫敦遷往歐元區之際,日本多家投行警告英國政府,若不盡快釐清英國與歐盟未來的關係,它們將在6個月內開始將部分金融服務撤出倫敦。
《金融時報》引述兩名知情人士稱,野村、大和資本市場等日本投行高層,與英國財政部經濟次官Simon Kirby及國際貿易部政務次官Mark Garnier在本月初「坦誠」會面,其間向英國官員警告它們撤出倫敦的可能性。日本金融業最關心的是倫敦會否失去歐盟金融通行證(Passporting),這通行證使外國銀行業能以倫敦作為跳板,向全歐盟銷售其金融產品。未來英國「脫歐」後,倫敦可能失去這種便利,動搖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憂失歐盟金融通行證
知情人士稱,日本投行高層在會議期間要求英國官員保證,英國在「脫歐」後倫敦不會喪失歐盟金融通行證,否則它們將在明年6月將部分金融業務撤出倫敦。 知情人士表示,日本金融業知道難以要求英方作出保證,但希望向英方表達立場,算不上是向對方施壓。除了投行,與會的還有日本央行及日本財務省代表。由於英國政府將於明年3月左右啟動「脫歐」,屆時日本財金界將衡量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進程。有日本投行高層稱,未來倫敦繼續作為歐洲業務跳板存在不確定性,有需要向歐洲客戶提供另一替代的金融中心。
四大日資銀行英聘5000人
英國財政部拒評論會議內容,僅表示曾與大量商界人士多次會面,商討「脫歐」的影響。英方對日本投行可能撤出的憂慮,可見於財政大臣夏文達(Philip Hammond)本周出訪日本,與日本金融機構高層討論進入歐洲市場的問題。他表示,若它們現在可透過倫敦進入歐盟市場,未來也可以繼續經營。夏文達稱,若要平穩有序實現「脫歐」,需要有一個過渡期。他建議在「脫歐」談判初段制定過渡協議,向日本等外國金融機構提供保證,避免一旦英國在2019年春季正式「脫歐」後,金融狀况突然面臨巨變。
日本金融機構規模雖不及華爾街大行,卻仍然是英國就業市場的重要僱主。日本最大的4間銀行在英國聘有5000人,其他日本保險及金融機構另有數千計僱員。
法虎視眈眈 派員訪京談替代方案
自英國於6月公投決定「脫歐」後,日本最大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已將其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業務升級,並將倫敦部分員工調往阿姆斯特丹。三菱日聯的競爭對手瑞穗亦已在歐洲大陸設辦事處。其他日本銀行和經紀公司都在研究必要時擴大歐洲大陸業務,但暫時未作進一步行動。
法國央行榮譽行長Christian Noyer本周訪問北京期間表示,他受法國總理之託,與各地主要金融機構聯繫,探討英國「脫歐」後進入歐盟市場的替代方案,他說,失去金融通行證的倫敦,還有進一步失去歐元清算業務的風險。
歐盟或限歐元區外結算活動
《金融時報》報道,歐盟正準備修例,可能在英國離開歐盟之前,開始限制歐元區以外的歐元結算活動,雖然暫未有最終定案,但這舉動可能被視為對英國的挑釁,英國多年來一直力抗法國將歐元結算轉移到歐元區國家進行的建議。
倫敦是全球最大的歐元計價衍生品清算中心,四分之三的歐元清算活動在倫敦進行,每日平均交易總額達5730億美元。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24&issue=2016121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