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普查】港人日棄528萬個膠樽 你有冇份?
1 :
GS(14)@2016-05-08 01:45:352014年港人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PET膠樽(即回收標誌1號樽)有132噸,按每噸等於4萬個膠樽計,即棄置528萬個膠樽。
膠樽是常見的都市廢物。樽裝水,你可能每日都會買一支,飲完順手會扔掉膠樽。你估香港人每日棄置幾多個膠樽?根據環保署發佈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4年平均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PET膠樽(即回收標誌1號樽)有132噸,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按每公噸膠樽等於40,000個膠樽計,得出528萬這個數據。不過2005年時每日棄置的噸數只有73噸,換算成數字的話,即是說十年間,港人每日棄置量勁升236萬。
德國回收率93.6% 香港無數據
膠樽問題不只香港有,如何解決才是重點。看看德國的例子,根據2013年數據,當地膠樽回收率高達93.6%,當中有三成多做成新的膠樽,有近三成最終製成纖維衣物。當地買樽裝水時有種壓瓶費叫Pfand,購買時會先收按金,回收膠樽後就可取回按金,變相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基本上超市門口都設有膠樽回收機,相當方便。香港沒有確切的膠樽回收率數據,環保署只有整體廢塑料回收率數字,2014年是11.8%。香港唯一處理本地廢塑膠的仁愛堂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雖然亦有回收膠樽,但每日只能處理6噸,而且膠樽只是其中一部份。相比起每日132噸膠樽,這個回收量其實很低,剩下的大多葬身堆填區。要知道膠樽比較難完全壓扁,而且難分解,變相亦令堆填區加速飽和。
德國膠樽回收率高達93.6%,當中有三成多做成新膠樽,近三成最終製成纖維衣物。
仁愛堂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每日只能處理6噸廢塑料,膠樽只是其中一部份。
08年至今 膠樽足以繞地球58圈
況且,處理及堆填膠樽都要成本,7年來累積花費超過1.46億元。雖然相比高鐵工程花費的冤枉錢是小巫見大巫,但搞清楚最終還是用公帑埋單。這筆錢其實應該由生產者支付。許多國家都有生產者責任制,要求飲品商透過「按樽制」、成立回收基金等做法,承擔回收責任,香港政府雖有承諾在2008年立法,不過一直只聞樓梯聲,而膠樽就繼續倒在堆填區淪為垃圾。如果由2008年開始計,港人一共棄置超過120億個膠樽,如果將樽身連接起來,足以繞地球58圈,再多一年,就繞多地球8個圈。唔想越來越多膠樽,作為個人又可以怎麼辦呢?不是叫你不飲水,而是要自備水壺,減少使用膠樽,相信每個港人都識得做。
香港沒要求飲品商透過「按樽制」、成立回收基金等做法,處理及堆填膠樽成本都由政府公帑埋單,7年來累積花費超過1.46億元。
香港政府雖有承諾就生產者責任制立法,不過2008年以來一直只聞樓梯聲。如果由2008年開始計,港人共棄置120億個膠樽,連接起來足以繞地球58圈。
想減少膠樽圍城,個人可由選擇自備水壺做起。
資料來源: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 ... es/msw2014tc-r2.pdf
http://greenearth-hk.org/download/pr_plasticbottle20160429.pdf
http://www.foodbev.com/news/pet- ... cycling-in-germany/記者:劉東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06/19599976
籲港人不必擔心港發生文革
1 :
GS(14)@2016-05-19 02:16:41【本報訊】《蘋果日報》前政治編輯陳慧兒曾於1997年到美國訪問許家屯,她覺得許雖身在美國,但仍心繫國家。
歷任社長中最開明
陳指許家屯在改革開放後獲得重用,曾擔任江蘇省委書記,到香港任職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時,任務是要令港人支持回歸:「許家屯曾經講過,香港係一本好難讀嘅書。佢肯花時間認識香港,當時佢同啲資本家包括李嘉誠、已故包玉剛、邵逸夫溝通,而家國內嘅官員就唔再珍惜香港。」於80年代中擔任電視台記者的陳指,當年在中環大會堂外與許一起避雨,她走上前問許:「社長,你知不知道香港人很擔心回歸中國、很擔心文革來到香港?」她引述許斬釘截鐵叫港人不用擔心:「我是經歷過文革,文革不會再在中國發生。」許家屯當年從內地經紅磡火車站來港履新首天,在現場採訪的電視台記者、現任香港數碼廣播行政總裁羅燦憶述,當時許架上太陽眼鏡,裝束頗為奇怪,「我問佢嚟香港主要任務係乜嘢?佢話『我是為祖國統一事業而來的』」。羅形容許是一眾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中最開明、最得到香港人心:「佢會講馬照跑,舞照跳,佢又周圍見人,唔同意見人士佢都見,佢又會去睇大型演唱會,第一個(社長)去睇徐小鳳。」■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3900
葉榮終於有office呼籲港人頂建制
1 :
GS(14)@2016-05-19 02:16:43上任超過4個月的沙田頌安區區議員葉榮,幾經波折下,昨日其議員辦事處終於開幕,多位立法會議員包括公民黨楊岳橋及張超雄都有出席支持。葉榮表示,這個辦事處得來不易,現時所有波折難關也過了。他最希望大家在未來日子,香港人要加油,並且繼續撐香港人,更重要是在9月立法會選舉中呼籲身邊人出來投票,「要住建制派!」工黨副主席張超雄表示葉榮由當選一刻至現時辦事處開幕,都是象徵著社會一班被認為弱勢及有障礙的人,「原來都得既!」早前葉榮在區議會選舉中,撃敗民建聯雙料議員葛珮帆,惟葛利用自己立法會議員身份,續租自己的區議員辦事處,並獲房屋署批准,令葉榮未能租用相關房署單位為辨事處,並一度需要實行流動辦事處,處理日常事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4087
波及港人淘寶 支付寶擬延推「實名制」
1 :
GS(14)@2016-05-21 12:58:29【明報專訊】阿里巴巴關聯公司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4月底公布將應內地監管要求,實施「實名認證」,本周五為「死線」,由於香港用戶大多沒持有內地銀行卡,難以進行認證,事件引來極大迴響。據悉,支付寶方面正計劃向內地有關部門申請延期實施,並正為境外用戶開發更便捷的支付方式;至於市場所關心受影響的海外用戶數量,據了解佔單位數百分比,遠低於外界估計。
本港有逾140萬「淘寶客」,不少用戶亦會使用各種「支付」方法,藉以在淘寶或天貓上交易,因此今次「實名制」引來港用戶頗大迴響。不過,支付寶方面昨日表示,受到「實名制」 影響、須於明天用盡的,只有一些由別人轉到「支付寶餘額帳戶」的金額。對於港人使用便利店購買的支付寶購物卡消費後產生的餘額,不會受到是次實名制的影響,仍然可以使用,因資金不屬於「支付寶餘額帳戶」,而是儲存在「專用帳戶」中。此外,若經信用卡、繳費靈PPS、銀聯JETCO、八達通等用來購物,以至發生退款,也不受影響。皆因以此渠道購物產生退款,資金不會進入用戶的「支付寶餘額帳戶」,而是沿原路退回。
稱受影響境外用戶少
不過,為有效減低海外客戶的疑慮,據了解,螞蟻金服支付寶正計劃向內地監管部門申請延遲實施「網絡支付戶口實名制」,同時亦正為香港用戶研究更低成本的支付方式。而支付寶官方昨日就有關用戶需完善身分信息回覆查詢時表示,要用盡餘額的海外用戶數量遠低於外界估計,同時強調受影響的用戶在整體用戶中佔比極低。
內地早前公布,將於7月1日起實施「網絡支付戶口實名制」,除支付寶外,騰訊(0700)的微信錢包(包括早前春節收到的微信紅包)也難免受到影響,皆因在新的「實名制」下,支付寶用戶必須綁定內地銀行卡及身分證資料,香港用戶如想綁定身分資料,除要輸入香港身分證號碼,還要上載回鄉卡圖片及輸入電話等,但由於香港用戶大多不持有內地銀行卡,難以進行綁定,故支付寶官方早前建議海外用戶於5月20日(本周五)零時前,將帳戶餘額用盡,否則帳戶內的餘額則會被凍結,直至進行實名認證後,方可恢復帳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9/news/eb_ebb1.htm
張德江:中央滿意梁振英工作泛民斥看不到聽不見港人心聲
1 :
GS(14)@2016-05-21 13:00:33■梁振英昨到機場迎接張德江。馬泉崇攝
【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起一連3天訪港行程,甫下機即表示今次訪港目的可用「看、聽、講」3個字來概括,聲稱想看香港變化、聽港人要求,但面對港人對特首梁振英施政不滿,張下午聽取政府官員工作匯報,仍表明中央對梁及特區政府工作感滿意。多名泛民議員質疑,張在反恐級別的重重保安包圍下,根本「睇唔到、聽唔到」港人真正心聲。記者:林俊謙 陳雪玲張德江昨午12時乘坐專機抵港,隨行官員包括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等。到場迎接包括梁振英與三司、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張在機場發表講話,稱今次來港是要看、聽和講,看香港這些年的變化、新老朋友及港人生活情況;聽取特首和政府工作情況,社會各界對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貫徹落實《基本法》有何建議和要求等。張又會在今晚歡迎晚宴發表講話。張德江之後在下榻酒店與梁會面,政府新聞處只發放照片,隨後張轉到政府總部會見主要官員,由梁及三司負責作工作匯報。政府消息人士指,會面約個半小時,氣氛融洽、超時完成。張德江非常了解及掌握香港情況,理解政府面對的施政困難;又形容全體主要官員及常秘都在場,充分凸顯政府管治團隊同坐一條船。
張被諷變成恐怖分子
張德江開場重申,去年12月梁述職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充份肯定梁振英及特區工作;又指港府在土地、房屋、養老及扶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仍對香港發展有信心。官員與張會面約兩小時,匯報部份並無公開。傍晚梁在禮賓府設宴招待張德江,梁與太太唐青儀在門外迎接,獲邀出席人士包括王光亞、張曉明、李飛等中方官員,以及外交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及深圳市官員。工黨李卓人質疑,張稱要看、聽、講,但因梁「擦鞋擦過龍」,令張看不到任何抗議橫額,聽不到民間聲音,所謂的反恐保安區將張德江變成恐怖分子;社民連梁國雄譴責警方濫權,呼籲香港人勿忘初衷,在張訪港期間穿黃色衣物,在家掛上「我要真普選」字句。《人民日報》海外版昨發表署名文章,指張德江為香港各界帶來信心,又指香港非皇帝女不愁嫁,其優勢已逐漸削弱,中央在此時再次為困境中的香港帶來「東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8/19616573
財經評論:王維基證港人可悲
1 :
GS(14)@2016-05-21 13:09:18上周「電訊魔童」王維基考慮參選立法會議員,政綱只得一個:「ABC(Anyone but CY)」。雖然口中只說「考慮」,但心態非常認真,其後在電台中更自爆或有婚變,率先「漂白」自己,避免被其他競爭對手作針對性部署。不過今次要評論的,是魔童對本地政治的忽冷忽熱。一直從商的王維基過去對政治並不熱衷,至少不會站在前線,但自2013年10月申請免費電視牌照被政府否決後,卻出言挑戰「一男子」:「究竟香港係政策大、法律大,定特首最大?」免費電視牌照一役,令王維基被標籤為「梁振英(CY)受害者」其中一員。不過到2015年,王維基更有意緩和與CY的關係,早前他的專欄寫到,「最近有朋友問我有沒有痛恨梁特首,坦白說以前有,到了這一刻,一絲憎恨的感覺也沒有」。今年初甚至稱「要效法李嘉誠」,不談政治,更曾說過「選立法會來做甚麼,傻啦!我入去4年做到甚麼呢?有甚麼可做到呢?我完全看不到有任何作用」。王維基「變乖」同時,香港電視(1137)重新申請免費電視牌照、與通訊局討論流動電視播放制式、重新興建將軍澳多媒體製作中心等,都密鑼緊鼓地進行,故市場亦不時傳出王維基有望取得免費電視牌照的消息。上周王維基突然考慮參選立法會,直接向CY挑機,將一切拋諸腦後,我只感到恐懼。他明知道「講嘢係有成本嘅」,甚至自爆婚變,注碼之大實屬罕見。個人估計,短短數月,王維基由參與立法會「看不到有任何作用」到「換特首」,就算他否認,今次高調與CY「決裂」,應與香港電視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不無關係。你可以說王維基左搖右擺無定向,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成功的香港商人,仍要為自己多年的「電視夢」兜兜轉轉,甚至要不斷撕破臉皮,放手一博挑戰政府,才有圓夢的機會,這才是身為香港人的可悲。記者:胡仲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8/19616228
張再批港獨:搞亂香港 港人買單
1 :
GS(14)@2016-05-21 17:54:33■張德江昨日登上專機離港,離開前未有再發言。馬泉崇攝
【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結束3天訪港行程返京,昨日他離港前向200多名各界人士發表講話,再發言批港獨,強調拋棄《基本法》、拋棄一國兩制,香港「必爛無疑」,任何人搞亂香港,最終只會由全港人去「買單」。對於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稱,張德江與泛民會面是此行其中一個亮點,多名立會議員認為是好事,但泛民不同意由中聯辦代為溝通,認為只會壞事。張德江昨中午12時許登上專機離港,特首梁振英、三名司長、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及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都有到場送機。張德江登機前兩度向在場傳媒揮手,未有發言就離開。
泛民不同意中聯辦代溝通
張離港前在政府總部會見200多名各界人士並發表講話,主要集中4大重點,包括堅守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堅持發展經濟,支持特首及特區政府;團結各界,強調「香港好,大家好,搞亂香港,大家跟着一起『買單』」。又斷言「甚麼港獨,甚麼自決,根本成不了事」,相信絕大多數市民都不贊成,更多次強調香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而香港經濟地位來自背靠13億7千萬人口的內地。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張德江離港後作總結發言,指張此行是中共18大以來首次有中央政治局常委訪港,意義重大,而此行有新亮點,包括到政總聽取特首及司長的匯報,體現中央對特區政府的關心、重視,「亦體現一國兩制下,中央與特區政府應有的關係」;前晚出席酒會,與包括4名泛民議員交流,顯示中央領導人願意和香港社會各界理性溝通,顯示中央領導的胸襟。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贊成溝通,但不同意由中聯辦代為溝通,自言前日酒會上已當面向張力斥中聯辦一直干預香港選舉、立法會,以至新聞界事務,違反一國兩制;又認為張德江對港獨說法,明顯與梁振英的強硬說法不同,但雖長期觀察,才能判斷中央是否改變路線。工黨議員何秀蘭認為,張德江此行是想向香港人派定心丸,發言指出任何人不可凌駕法治,明顯是針對梁振英及張曉明提出的特首「超然論」。工聯會陳婉嫻認為,張德江此行與泛民會面是好事,反映知道香港矛盾所在。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張德江想在選舉前紓緩香港緊張氣氛,直接與泛民會面更是大突破,形容張訪港取得一定成效,相信中央未來會有行動改善與香港關係。■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0/19619973
惠州樓價年升30% 銷售員憂見頂碧桂園新盤 港人買家佔兩成
1 :
GS(14)@2016-05-24 10:21:07■惠陽樓盤碧桂園山河城屬大型發展項目。
【直擊報道】內地一線城市樓價瘋漲,這股炒風蔓延至周邊區域。毗鄰深圳、僅屬三線城市的惠州,受惠深圳投資客湧入,自去年8月起樓市開始轉勢,今年4月登上內地百城房價升幅榜榜首,就連市內偏遠地區惠陽,樓價年內已翻倍,有港人在當地投資。記者直擊當地樓盤,發現樓盤外多是荒地乾草,連樓盤銷售人員都坦言當地樓價已近見頂。
內地一直有傳深鐵地鐵將延伸至惠州,今年1月份廣東省兩會期間,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指為加強深莞惠合作,深圳地鐵線路將延伸至東莞、惠州,深圳投資客隨即湧入當地炒房,今年4月惠州更登上內地百城房價升幅榜榜首,樓價按年升逾30%。內房開發商亦積極在當地買地、囤地,如一向大本營在華東的融創(1918),近日就向萊蒙收購7個項目,當中包括了惠州。
山河城睇樓客不多
記者本月中假日時間曾到惠陽樓盤「碧桂園山河城」參觀,原先報名由深圳出發的睇樓團,結果卻因人流不足流團,最終需花約2個半小時由羅湖到樓盤現場,但寬敞的銷售中心僅得銷售人員在場,示範單位只有數位深圳客參觀。當地銷售人員指,該盤本地住戶不多,「八成為深圳客,兩成為港人」。去年起有零散港客到惠陽買樓,近期已有代理組織睇樓團到訪。但問到樓價會否再升至更高水平,她坦言「不會到一萬多(每平方米價格)元啦,8,000多元已很高」。該樓盤當日每平方米均價約8,500元,意味投資者有可能一入手已近摸頂。
■現場設有示範單位,但睇樓客寥寥可數。
■碧桂園山河城仍有其他在建工地,反映供應陸續有來。
■銷售員力推深圳地鐵延伸概念,但坦言樓價無得再升。
居民:二手成交不活躍
雖然銷售人員力銷深圳地鐵延伸概念,但據了解地鐵需於明年才動工,最快2020年才建好,而樓盤附近僅得三兩小工廠及小店,生活配套明顯不全。樓盤外圍已見到農民拿著擔挑,附近有一片乾草荒地。在附近居住的潘先生告知記者,在當地買樓難以轉手,因附近二手成交不活躍,「這塊房子轉賣也不是那麼好賣,因為房子(供應)多嘛,肯定不好轉賣。買房的人也不願意住這邊,只想把房子處理(賣)掉」。該樓盤雖已有部份住客入住,在附近打工的鄧先生指,在過年時該盤洋房亦「沒有多少人住」。當地人認為,樓價因為有地鐵概念「不會跌得好犀利」,主要因深圳客湧入,但風險在於基建期長,炒樓的投資周期或長逾10年,著記者買樓「(等)十年不定,等多十年、十五年,或者買住等渡假先」。
■鄧先生
【內地居民意見】
鄧先生:「自己本身在樓盤附近工作,在過年時已經發現該盤洋房不是太多人入住。」
■潘先生
潘先生︰「這個樓盤轉賣也不是那麼好價,因為供應多,很多人也不願意住這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24/19625171
梁家傑:提換特首為港人吐烏氣
1 :
GS(14)@2016-05-24 10:37:31【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上周訪港期間,在酒會與4名泛民立法會議員會面。有份出席會面的公民黨梁家傑指部份人質疑泛民與會是向中央「跪低」、黨友毛孟靜甚至認為此次會面「仰人鼻息」,梁強調能在國家領導人、特首梁振英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面前力陳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何落空,並向張德江說明梁振英不適合當特首,是為港人吐了一口烏氣。
斥中央就港獨反省不足
梁家傑昨於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指,部份港人因為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落空,才提出港獨,以保衞香港制度和價值,指張德江就港獨問題的評論,反映中央反省不足。他重申,若要令會面真正起作用,中央必須有所行動,例如張曉明要停止透過中聯辦影響香港內部事務。梁家傑指中央若堅持831決定不能撼動,重啟政改亦沒意思,但不代表不能討論,「你要佢講『831我錯喇』,你先肯同佢討論,我覺得太過份。但如果佢話可以討論,大家唔好拎831做前設」。工黨何秀蘭則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回應最近有消息指中央會邀泛民訪問深圳時指,至今沒收到任何消息,強調若要溝通,不可流於形式,例如不應是到宴會酒會做維穩騷,要有議程以及知道會見甚麼官員等,在未了解前難作決定。她亦指明白社會對泛民見張德江正反意見都有,她是權衡輕重後決定會面。同場的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張德江訪港是軟姿態包裝硬立場,相信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會繼續此策略,認為泛民可假戲當真做,「迫使戲假變成真」。■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3/19623647
00後舉屠城相盼喚醒港人
1 :
GS(14)@2016-06-01 11:16:55八九民運,對16歲的張俊豪來說,是通識科的內容、是紀錄片鏡頭下的歷史一瞬,小學讀官校,家人少談政治,六四對於這個00後來說,遙不可及。他追求公義的起點,是佔中運動。那一年,他人生首次成為維園燭光集會的一分子。「好震撼,但會質疑,千篇一律嘅悼念方式,有乜用?」上年,他用自己方式行多一步。「Print咗啲六四屠城嘅相片,沿西洋菜街行去地鐵站。」以年輕的方式,讓遺忘了的上一代人再次記起,為薪火相傳賦予全新意義。讀中四的張俊豪,是「學生覺醒」成員,佔中預演511個被捕者中最年輕一人。他直言,小學時對六四「沒感覺」;直至升中,學校每逢六四早會,都播放紀錄片,引起他的興趣,在網上瀏覽更多資料。「反貪、爭取民主,好基本,點解要用槍掃射學生?」2014年,香港政治風高浪急,佔領運動如箭在弦,那一年,他首次參與六四集會,「呢個係指標性嘅集會,好想藉參與,表達對當權者嘅不滿。」
「點燭唱歌只係圍爐取暖」
久遠的歷史慘案,首次因為相近的追求和理想,有了連繫。只是,張亦承認,對千篇一律的形式,以致「建設民主中國」的綱領有保留,上年六四,他一度猶豫應否繼續出席燭光集會。「我認同集會出席人數重要,但出席得嘅都係有心人,點吓燭唱吓歌,第二日如常返工返學,只係圍爐取暖吧?」唔想咁樣,可以點樣?他決定反被動為主動,與八、九個朋友,相約在旺角西洋菜街集合,高舉一張張A3大小的新聞圖片,坐車到維園。「成條街好多人望住我哋,有人見到拍手掌,叫我哋加油;有人鬧我哋,話六四解放軍亂槍掃射唔係真嘅……」當然,更多的,只是木着臉,匆匆看一眼,繼續埋首眼前手機屏幕的方寸地。「我記得學校放紀錄片時,有啲新移民嘅同學好驚訝,話原來真係死咗咁多人」。內地還停留在議論六四是真是假,香港卻已進入討論「應否遺忘」。要還原歷史的真相,可以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1/1963591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