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發布了2015年全球原油展望報告(World Oil Outlook 2015),調升中期預期。本周,受到多重短期利好因素提振,油價絕處逢生,WTI原油、布倫特原油均有觸底反彈之勢。聖誕來臨之際,原油市場的“暖冬”是否也來了?
原油觸底反彈
OPEC在報告中,對中長期原油需求、供應、價格等做出了最新預測。
報告將2015年稱作頗具挑戰性的一年,但OPEC認為,2040年全球整體能源需求將增長47%,達到3億9900萬桶的日需求,而石油在未來的25年依舊將維持其在全球能源中的主要地位。這一需求增長,“主要由發展中國家工業化、人口增加和中產階級擴大拉動。”
OPEC在報告中上調了中期原油需求預期,預計2020年每日原油需求為9740萬桶,較去年報告預期上調了50萬桶/天。但其同時將2040年原油需求預期從2014年報告中的1億1100萬桶/天下調100萬桶/天,至1億1000萬桶/天。在其看來,原油的長期需求取決於亞洲國家,其預計需求增長中的70%將來自亞洲國家。
價格方面,OPEC預計原油實際價格2020年將超過每桶70美元,2040年為每桶95美元。相應的,名義價格在2020年、2030年、2040年將分別上漲到80美元/桶、123美元/桶和160多美元/桶。“產油地日漸向成本高的區域轉移是驅使長期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報告稱。
但OPEC也指出,原油前景會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另一個是非OPEC國家原油供應情況,其下調了2020年非OPEC國家原油供應100萬桶至每日6020萬桶。
最後,OPEC還強調了對話與合作的重要性,“在原油產業當前面臨各類挑戰和機會的背景下,對話與合作能夠加強利益又關方之間的關系,確保市場短期和長期的穩定。”上周五,美國正式解除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俄羅斯公開表示拒絕合作減產,進一步拖累油價,本周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報每桶36.35美元,創下逾11年來最低收盤位。
但本周二,情況戲劇性反轉。WTI原油價格“逆襲”,不僅出現5天來首次上漲,還自今年1月以來首次超過布倫特原油價格。有分析指出,兩者間價差的消失代表著美原油產量下跌,美國供應過剩改善,油價將會反彈。
周三晚間,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美國12月16日當周EIA原油庫存驟降587.7萬桶,預期為增加120萬桶。受庫存意外大降提振,WTI和布倫特油價雙雙收漲,分別報收於每桶37.50美元和每桶37.36美元。
此外,根據貝克休斯最新數據,美國12月25日當周石油鉆井再減少3個至538個,為最近17周里第15周下降;天然氣鉆井也減少6個至162個,使得鉆井總數降至700座。
由於短期利好因素眾多,油價延續昨日漲勢,截至《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傍晚發稿,WTI原油為37.86/桶,布倫特油價為37.62美元/桶,美油依舊高於布油。
原油價格“寒冬”轉“暖冬”可期?
油價本周以來的走勢,使得此前市場對於油價的悲觀判斷發生了微調。
美銀美林大宗商品研究部負責人Francisco Blanch表示,美國和國際油價持平預示著,美國產量下降將緩解供應過剩局面。
輝立期貨分析師Daniel Ang也表示,布倫特原油價格在本周一觸及11年來的新低後出現反彈,顯示油價在當前這一水平有所企穩。“毫無疑問,油價仍在走熊,不過,我們認為油價的這輪跌勢接近尾聲。”他稱。
此前始終看空大宗商品的DennisGartman也稱:“我們現在對石油的看法正在從悲觀轉為謹慎樂觀。”他給出的原因為,平均升水情況從8.10變成了7.86。在現貨價格還疲軟的時候,期貨升水變窄,這很反常,是在轉折點才會發生的事情。
但油價空頭依舊不在少數。
油價頭號空頭高盛在12月21日的最新宏觀研報中,再次重申其對油價的悲觀判斷。其表示,如果目前供過於求的情況不能得到遏制,油價將跌至20美元左右/桶,但高盛也指出,美國解除原油出口將幫助原油市場在2016年底恢複平衡,2017年初布倫特原油有望反彈至65美元/桶。
另一家投行瑞信的預測則更為悲觀,在其2016年展望中,認為低油價至少還要持續五年,即最早也要到2020年才可能走出低谷。瑞信預計,WTI原油到2020年方能複蘇,但也僅僅能夠達到其2014年12月的價位,即60美元每桶。
China-America Capital的Tim Mulholland在接受境外媒體采訪時稱:“今年的冬天可能是有史以來北美最溫暖的冬天,考慮到暖冬和目前已經很嚴重的供過於求情況,即使短期油價可能出現反彈,我對於明年一季度、甚至明年上半年的油價判斷仍然是偏負面的。”
國泰君安林采宜團隊在最近的研報中整體判斷亦為,在技術突破的沖擊下,油價註定將在暴跌後的低位形成新的平衡,“諸多跡象表明頁巖油的邊際成本曲線正在下移,隨著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成熟將不斷使更多的非傳統原油在更低的價格被開采並帶入全球市場。”報告稱,“因此,全球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低油價仍將持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國際市場三支箭打趴油價,跌破金融海嘯時期低點,甚至讓專家預言,二○一八年後,油價將在二字頭徘徊。 二○一六年伊始,當市場對於未來油價是漲是跌,看法陷入分歧之際,一艘從美國德州休斯頓港駛往歐洲荷蘭的船隻,引起了外資法人及全球石化專家的注意。 這艘船上運載著美國生產的六十萬桶原油(相當於美國原油日產量約六%),在二○一六年元月第一週從美國出口到荷蘭。這是美國從一九七五年以來,第一批從美國本土出口的原油,別小看這艘船,它代表長達四十年的原油禁令解除,開啟了新一輪的低油價新時代! 國際油價以杜拜原油為例,二○一四年六月從每桶一百一十.一二美元下挫,二○一五年年初腰斬至每桶五十美元上下,十二月跌落至每桶三十五美元價位以下,跌破金融海嘯時低點。外資高盛甚至發表報告指出:「油價未來將看到每桶二十美元價位。」 二〇一五年底,油價遭到連續三支箭的射擊,創下逾十一年來新低,杜拜原油每桶甚至跌破三十二美元價位。三支箭的第一支箭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二支箭來自美國聯準會(Fed),第三支箭來自美國國會。 第一箭 OPEC產油無上限 第一支箭以OPEC老大哥沙烏地阿拉伯最狠。過去OPEC一直採取「以量制價」方武控制油價,十二個成員國一天加起來上限三千萬桶,如果油價下跌就減產; 但是二〇一四年下半年以來,油價下跌,OPEC出乎意料決定不減產,放手讓油價繼續重挫,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四日,沙烏地阿拉伯竟然提議:「不要再有三千萬 桶的每日上限了。」 此舉導致OPEC決議拿掉產量上限的天花板,讓各個OPEC國家隨意生產,導致原油供給量增加。 以伊拉克來看,過去一天大概生產三百萬桶,但現在已經拉高到四百萬桶,「現在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地方經濟都不好,但油國們卻持續增產,油價怎麼爬得起來?」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說。 第二箭 美升息助長跌勢 第二支箭來自美國聯準會,聯準會的目標是升息,卻意外打到原油市場。 國際間本來就有很多在炒作大宗物料,比如黃豆、小麥、玉米、黃金、原油、煤礦、鐵礦砂等的基金,這些基金規模有的比我國一年預算還要多,這些國際炒家通常追逐強勢標的,採「追漲殺跌」操作模式。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聯準會宣布升息前後一段時間,美元一路走強,這些國際上的基金因此大舉拋售大宗物資,將資金轉為美元部位,尤其在每年年底,這些基金為了 要避險,進行拋售,造成大宗物資價格狂跌。中華經濟研究員董事長粱啟源認為,期貨的空單以及國際上避險基金的「追漲殺跌」,無形中助長了油價的跌勢。 第三箭 美禁令解除最致命 最致命的是第三支箭。這支箭源自於美國一條長達四十年的法令被移除。記者採訪多位石化專家都認為,這條法令的栘除,將改寫全球地緣政治勢力,對於未來全球油價、能源版圖帶來深遠影響。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取消長達四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簽署了該法案,宣告實施四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走入歷史,美國生產的原油將可以出口。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是第三大石油生產國,過去因美國國內產油量不夠內需使用,美國一直是全球名列前茅的石油進口國。二〇一四年六月歐巴馬宣布 美國因開採頁岩氣附帶產生的凝析油(codensate gasoline)可以外銷,國際油價從此跌落每桶百美元價位。陳寶郎認為,二〇一四年下半年這一波的油價急跌,美國凝析油出口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 凝析油出口引發中東產油國擔心,自己在石油市場的主導權被搶走,於是發動價格戰想擊退美國頁岩油,油價從此急轉直下。 現在,美國因為頁岩油開採技術的精進,石油產量越來越多,光是美國本身原油的庫存就超過四億桶,歐巴馬因此同意解除四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這個轉變讓美國 在全球石油市場的角色從過去的進口國轉向出口國,美國角色的轉變,將對全球石油市場的供需格局、國際油價產生深遠的影響。 陳寶郎認為,短期來看,由於石化業者的庫存都很低,油價在今年下半年還有反彈空間,但長期來看,頁岩油的開採以及新的供給者(美國出口)持續加入, 未來油價受制於地緣政治的因素將會越來越小。就連最近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斷交事件,也只讓二〇一六年一月四日國際油價開盤漲三%,最後仍以下跌作收,顯然供需失衡因素,遠大於地緣政治因素。 國內石化研究專家、隸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則認為,地緣政治慢慢消除,油價將回歸到「供需關係」的市場機制當中,未來每桶開採成本超過三十美元的業者如北海油田、墨西哥灣油田等可能就必須關閉油田退出市場。 短期反彈最多每桶45美元 由於中東局勢仍不穩,加上煉油廠庫存都很低,短期油價有反彈空間;但陳寶郎預估,今年全年的油價大約會落在每桶四十美元正負五美元之間,反彈上限四十五美元是天花板,上檔空間有限。 何耀仁甚至大膽預測,等到不敷成本的業者退出市場,二〇一八年以後,油價將長期維持在二十美元到三十美元之間,新的科技、新的技術讓油價往下掉,國際油價很難上去了,他認為,高盛預測每桶油價會到二字頭是極有可能的。 石油一向被稱為「黑金」、「戰略物資」,人類用油七十多年來,這一、兩年來,第一次碰到油價跌得如此兇猛。隨著新技術、新科技的進步,不斷有其他再生能源或新能源陸續被開發出來,且成本越來越低,石油主宰全球經濟的時代,確定是回不去了。 新技術壓低成本,美頁岩油無懼價格戰 沙烏地阿拉伯等OPEC會員國從二〇一四年年中開始發動價格戰,企圖把開採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岩油業者打垮,讓它們退出市場,但是一年半載過去,美國頁岩油業者非但沒死,美國還解除了四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頁岩油憑什麼打不死?它們為何不怕價格戰? 根據陳寶郎的觀察,從二〇〇九年頁岩氣成功開採以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七年來開採成本從每桶六十幾美元一路下降,甚至出現每桶成本三十幾美元的業者。何 耀仁表示,南德州鷹堡(Eagle Ford)或是二疊紀(Permian)等不少業者的成本已經降到每桶二十幾美元左右。 產油國本來以為,把油價壓低,美國的頁岩油應該就會知難而退,結果它們並沒有退,因為價格戰只有影響到成本高以及二〇一六年還想要跟金融機構借一大筆錢,靠舉債大舉投資開採頁岩油的業者。 根據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八日美國能源信息署 (EIA)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十到十二月美國原油日產量平均為九百一十七萬桶,較上季增加十萬桶,增加的產量主要來自於頁岩油。目前美國原油產量近六成都來自頁岩油。 全美原油生產效率提高,最明顯的是橫跨新墨西哥州的二疊紀區,這裡的頁岩油產量占全美頁岩油總產量的近四成。由於二疊紀區的原油產量持續增長,對美國原油 生產構成支撐,在內需消化不完情況下,長達四十年的美國原油出口禁令終於解禁,頁岩油非但沒被低油價打垮,還將持續改寫石油歷史。(文.張?文) 撰文者張瀞文 |
||
周一,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測稱,鑒於國際油價的低迷,非成員國的石油供給將會出現超預期的降低,從而催生對OPEC的原油需求。
OPEC認為,2016年以美國為代表的非該組織成員國的石油供應量將會降低66萬桶/天。而就在上個月,OPEC對這一數據的預測值還只是38萬桶/天。“這一分析意味著2016年將會是一個供給驅動的市場。這也將會是再平衡過程的開局之年。”OPEC表示。
當前,產能過剩已經使石油價格跌到了28美元/桶以下——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油價的暴跌使得相對高成本的供應來源發展放緩,例如美國的頁巖油,並迫使公司延後、或者取消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項目,從而對未來供給造成不確定性。根據OPEC的報告,2016年美國的平均產出將是1350萬桶/天,從2015年的水平下降38萬桶/天,成為OPEC成員國之外的最大跌幅,同時北海、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產出也會同樣脆弱。
伊朗增產的不確定性
不過,OPEC的報告並沒有提到西方解除對伊朗制裁可能造成的供給沖擊。周一,伊朗曾表示其將增加50萬桶/天的產出——而這一增產幾乎可以填滿非OPEC成員國所留下的窟窿。
作為伊朗制裁接觸後第一個對伊朗做出評論的海外OPEC成員國高官,阿聯酋能源部長曾表示:任何人在供給過剩的此時此刻增加產出都會惡化當前的態勢。
但無論伊朗意下如何,OPEC只能先做好自己。OPEC稱,去年12月成員國的石油開采量已經有所下降,降低了市場的供應量。例如,印度尼西亞12月將產量降低了21萬桶/天,達到3218萬桶/天。與此同時,OPEC幾乎沒有更改自己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認為需求可能會增加126萬桶/天,低於2015年的154萬桶/天。
高盛:國際油價正在觸底
盡管預測的依據不完全一致,但高盛公司也給出了與OPEC相似的結論。高盛公司股權研究團隊的一份近期研究報告認為,由於存貨過多,當前國際油價正在接近底部。
高盛的理由在於:全球的石油需求增長正在放緩,而儲藏設施正在快速接近儲能。因此,精煉廠今年很可能開始關閉產出,迫使生產者也關閉生產,或者倒掉他們的石油。當這一需求沖擊影響到市場時,有可能油價就會達到底部。
高盛指出,最新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增長的疲弱導致了石油需求的放緩。例如,在去年7月和11月之間,盡管價格降低,巴西的石油需求仍然同比收縮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需求在9月份同比減少1.8%,而日本的需求11月同比減少6.9%。
盡管需求增速放緩,但全球的原油和煉化品供給仍然在增加,而可以選擇的儲藏方式卻開始變得有限,尤其是在歐洲的柴油市場。超過儲藏量的限制將會迫使精煉廠降低產量或者幹脆關閉,從而暫時性地降低全球的原油需求。
儲藏極限帶來需求沖擊
高盛認為,歐盟的凝析油市場將在1月達到99%的儲藏能力,除非寒潮來臨,突然拉升對加熱燃料的需求。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柴油都流入了歐洲,而萊茵河的低水位卻阻止了商品進入歐洲的中心地帶。由於缺乏進入歐洲中心市場的渠道,全球工業需求低迷和更暖和的天氣使得歐洲的儲藏空間迅速消失。儲藏利用率水平幾乎已經接近於季度調整的歷史最高水平。
由於歐洲充斥著精煉產品,尤其是柴油,精煉的利潤率開始承受更多的壓力(在達到10年高點之後)。理論上,更低的價差將會影響精煉廠的運營,從而降低對原油的需求。如果存貨確實達到了油罐的頂蓋,那麽隨之而來的就是精煉廠的關閉,從而對原油需求造成突然的沖擊。
精煉廠減低需求(最差情況下是完全沒有需求)將會迫使生產者在海上儲藏他們的原油。而如果未來的需求曲線沒有變得更陡峭,這將是非常不經濟的(根據高盛的分析,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需要比6個月遠期低7美元/桶才能平衡,而目前的價差是5美元/桶)。如果未來不會出現更加陡峭的需求曲線,那麽生產就必須下線,而這也將成為石油市場再平衡的第一階段。
高盛認為,如果布倫特原油價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低於30美元/桶,那麽墨西哥、哥倫比亞、中國的重油生產,以及美國的低產井(這些油井每天抽油不超過15桶/天,但卻占到了美國原油生產的11%)將會嚴重承壓。加拿大在薩斯喀徹溫省的生產和中國在成熟岸上油田的生產也會面臨風險。
總之,高盛相信我們正在接近石油價格的底部。但底部必須在市場經歷突然的沖擊之後才會形成——即歐洲精煉廠的關閉。由於以當前的價格在海上儲藏石油是不經濟的,隨著歐洲原油需求的崩潰,生產者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關閉生產,從而帶來市場的再平衡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上周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可能召開會議協商聯合減產的傳聞不絕於耳,但隨後OPEC官員否認提出減產5%,以及本周公布的俄羅斯1月原油產量再次創歷史新高,使得市場對於聯合減產喪失信心。
2月3日,情況再次發生反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重申,如果OPEC和非OPEC產油國有共識,其願意會談,使得減產協議的達成重燃希望。與此同時,美國制造業數據疲弱使得美元大跌。受此雙重因素提振,隔夜布倫特和WTI原油均大幅反彈,收高於35.04美元/桶和32.28美元/桶。但反彈能否延續仍舊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其中俄羅斯更是原油價格最大的搖擺因素。
減產預期、美元大跌提振原油價格
盡管本周三公布的EIA原油庫存顯示,美國1月29日當周EIA原油庫存再增近800萬桶至超過5億桶,創1930年來新高,但布倫特原油期貨和WTI原油期貨依舊分別逆勢上漲8%和7.1%,收於35.04美元/桶和32.28美元/桶,創下5個月來最大單日增幅。
“美元大跌,以及俄羅斯再次提出希望與OPEC會談的消息,令油價得到支撐。”興證期貨分析師劉佳利表示。
一方面,召開會議協商聯合減產重燃希望。據境外媒體報道,本周三,拉夫羅夫在訪問阿曼時,重申了與OPEC產油國進行談判以制定提振油價計劃的意願,他稱,如果OPEC成員國能夠達成舉行會議的共識,俄羅斯願意與OPEC主要產油國進行會談。
伊朗石油部通訊社Shana亦報道稱,委內瑞拉石油部長皮諾(Eulogio Del Pino)訪問伊朗時討論了油價問題,表示共有6個OPEC國家和2個非OPEC產油國同意召開緊急會議。6個OPEC國家為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厄瓜多爾、伊朗和委內瑞拉;非OPEC國家包括俄羅斯和阿曼。
另一方面,美國1月ISM制造業活動指數從12月份的55.8%下降至53.5%,低於平均預期值為55.2%,放緩至2014年以來最慢。美元指數聞聲下跌,最終下跌1.7%收於97.18,創去年11月初以來最低,這也提振了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
事實上,近日市場的看空情緒已有所轉變。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1月29日發布的周度報告顯示,截至1月26日當周,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及倫敦洲際交易所(ICE)WTI原油期貨與期權凈多頭共增加15717手,至68053手,為基金經理連續第二周增持原油凈多頭頭寸。原油總凈多倉升至了2015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
花旗銀行昨日報告亦稱,雖然基本面仍然偏熊,但其認為目前油價已經觸底,預計2016年第四季度WTI油價將回複到55美元/桶。
俄羅斯是最大搖擺因素
“反彈的持續性還是有疑問的,不能過早判斷,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劉佳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於減產行為,我們始終認為難度是相當大的。因為從近幾日產油國的態度來看,他們對減產的要求,是要大家保持一致,通力協作一同減產。但OPEC一哥沙特一直以來都奉行捍衛市場份額的原則,其在2015年12月的原油產量為1008.8萬桶/天,仍處於歷史高位。OPEC現任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2015年12月的產量在430.9萬桶/天,略低於11月的434萬桶/天,但也是歷史最高產量,伊拉克石油部長曾表示,2016年將推進增加原油產量的計劃。OPEC前任第二大產油國伊朗,在金融制裁解除後,立刻下令全國油企加大原油產量和出口量,根據其初步油輪裝載計劃,2月份出口量總計將在144萬桶/天左右,1月將在150萬桶/天左右,這一出貨水平較其2015年的日均出口量增長逾20%,且創2014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
在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大宗商品全球主管Helima Croft看來,俄羅斯是2016年原油價格的最大搖擺因素。
他向本報記者表示,俄羅斯近來態度的確發生軟化,但(比起俄羅斯外長),最需要關註的兩個人物是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首席執行官Igor Sechin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本人。前者是普京的核心圈層成員,“我們相信俄羅斯和OPEC之間存在對話渠道。俄羅斯不斷惡化的經濟狀況迫使其在減產問題上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其2015年經濟收縮3.7%,全國範圍內出現抗議情況。”
“即使達成協議,俄羅斯和OPEC聯合減產的事實也具有不確定性,”他進一步指出,“1986年俄羅斯為了穩定原油價格和OPEC共同減產並減少了原油出口,但1998年那次,他們僅口頭承諾共同減產,但未真正實施。”
劉佳利亦表示,如果對過去20年俄羅斯與OPEC在原油減產方面的4次合作歷史加以考察,就能發現他們的合作充滿了由爭奪市場份額帶來的劍拔弩張的局面,“過去由於OPEC的施壓,俄羅斯確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減產,但程度相當有限,而且持續時間不長。”
根據普氏能源資訊統計,最近的兩次產油國減產協議分別發生在2001年12月和2014年11月。
前一次在OPEC持續施壓以支撐油價的環境下,俄羅斯同意在2002年第一季度將出口量減少15萬桶/天,但EIA數據顯示,盡管作出了承諾,俄羅斯的原油日產量幾乎不變,該季度的產量為736萬桶/天。
2014年11月,隨著原油從6月中旬的115美元/桶跌至不足70美元/桶,俄羅斯和OPEC重啟會談,但俄羅斯在參與OPEC成員國和非OPEC國家的數輪會談後,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嘉賓視點
黃金投資。黃金價格從去年4季度每盎司1050美元至今上漲接近20%。
投資邏輯:
1.黃金生產邊際成本900-1000,接近底部。
2.黃金的價格直接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的預期掛鉤。美聯儲預期寬松(降息、QE量化寬松),黃金價格就上升。反之,黃金價格下降。近兩個月來,全球經濟顯得比以前預計更差。中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日本負利率,歐洲又出現德銀巨虧問題。市場預期美聯儲2016年升息從4次變為2次,甚至更少。美聯儲貨幣政策預期比以前寬松,因此黃金價格上漲。
3.黃金價格和長期通脹預期有關。如果全球央行競爭性寬松,必將導致遠期通脹。因此黃金價格上漲。
4.對於中國投資人來說,黃金的人民幣定價緊跟海外美元計價的黃金。投資於黃金是間接投資美元資產的一種方式,可以防人民幣貶值。
投資方法:
黃金首飾、零售實物金、銀行櫃臺實物金、銀行紙黃金、黃金基金(包括ETF)、金交所直接購買。交易成本隨這個次序逐步下降。其中金交所的黃金交易成本是最低的,也有保證金杠桿類期貨交易。而黃金基金(ETF)成本稍高一點,但更加靈活。
今日關註
熱股Newmont Mining (NEM,131億美元市值)
全球第二大黃金生產企業。現有儲量黃金生產年限達18年。現在的股價對應19倍自由現金流,並不算貴。現在的黃金價格仍然很低,利潤率很低,任何黃金價格上漲將會大幅提高公司利潤和股價。
A股相關股票:山東黃金、紫金礦業、中金黃金、湖南黃金、西部黃金(這里主要註意選擇純黃金股,註意那些有很多銅產量的企業)
熱股Kinder Morgan (KMI)
上周能源行業的一大新聞就是巴菲特投資石油管道運輸和儲存股Kinder Morgan。原油價格越跌,巴菲特對大型能源股的投資越多。現在巴菲特的Berkshire公司已經擁有美國大型石油加工和零售商Phillips 66 (2012年從美國第二大本土原油巨頭Conoco Phillips康菲石油分拆)10%以上的股份。原油運輸、儲存的收入和利潤都非常穩定,最近股價隨著原油價格下跌過多,完全是被錯殺。
A股相關股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服、上石化、泰山石油、廣聚能源、東華能源等
市場消息
政治局會議:繼續施行穩健貨幣政策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中國將提高發展質量,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將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強調要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強調中國今年將采取穩定的經濟政策,繼續施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
“十三五”期間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發布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的通知》。
央行公開市場22日逆回購操作
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進行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300億元逆回購到期。
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從降低房地產首付、八部委發文加大金融支持工業,再到財政資金註資政府投資基金以及財政部等降低購房契稅,政策全力穩增長。
央企第二批改革試點名單有望上半年公布
市場普遍預計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名單將於2016年上半年公布。
央行論證建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
對於紙票交易和管理的諸多亂象,央行金融市場司已經在論證建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
楊雄:上海今年要強化重點領域汙染治理
上海市市長楊雄指出,上海今年要強化重點領域汙染治理,重點抓好大氣汙染和水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一系列資源環境指標,必須不折不扣完成。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免去王保安的國家統計局局長職務;免去韓勇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職務。
中基協回應私募監管升級
中基協回應私募監管升級:有關私募基金的申請、備案手續、登記流程、時限均未出現變化。
招行副行長:中證金資金仍在展期
招行借給國家隊——中證金的資金仍在展期,資金損益現在“還看不到”。
新易盛今日申購
新易盛此次發行總數為1940萬股,發行市盈率18.58倍,申購代碼:300502,申購價格:21.47元,單一帳戶申購上限19000股。
三公司首發申請擬於26日上會
廈門吉宏包裝、武漢農尚環境、常熟瑞特電氣首發申請擬於26日上會。
富德保險董事長張峻失聯過半月
消息稱富德保險控股董事長張峻於今年春節前失聯,目前尚未回到工作崗位。
英國退歐風險加劇 英鎊創近七年新低
周一歐洲盤中,受英國退歐風險持續發酵和杠桿基金的連續拋盤,英鎊大跌逾2%,創近六年最大跌幅,並刷新2009年3月以來低點至1.4066,逼近1.4大關。
隔夜市場
美國股市
道指上漲1.40%,報16620.66點
標普500指數上漲1.45%,報1945.50點
納指上漲1.47%,報4570.61點
國際油價
NYMEX原油上漲6.2%,收於每桶31.48美元
布倫特原油上漲5.09%,收於每桶34.69美元
國際金價
紐約黃金下跌1.7%,收於每盎司1210.10美元
中概股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盡管退歐公投前的多項民調結果以及博彩公司賠率均暗示英國留歐的可能性大於退歐,但英國和歐盟這對“相愛相殺”的“情侶”終於以退歐支持率大幅超過留歐支持率的事實,宣告“離婚”。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在公投結果出來後不久,宣布辭職。
與美聯儲是否加息相比,英國最終選擇退歐可謂出乎全球市場意料。那麽,在市場人士看來,該“黑天鵝事件”會如何影響原油以及黃金的走勢呢?
退歐影響下,原油價格無視基本面利好因素
英國公投382個投票區全部公布結果。其中支持留歐人數16141241人,占比48.1%,支持脫歐人數17410742人,占比51.9%。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盟。此次投票結果意味著歐盟和英國長達43年的“婚姻”宣告結束。
原油隨即應聲下跌超過6%。WTI油價一度下跌2.77美元每桶至47.34美元每桶,布倫特油價亦下跌2.75美元每桶至48.16美元每桶。而此前,原油價格已經從年初的低位上漲超過30%。
截止記者下午4點半截稿時,油價部分收複失地。WTI原油價格為48.12美元每桶,國際布倫特油價為48.91美元每桶。
HIS原油分析師Victor Shum表示,在公投結果還未正式出來前,從股票到原油,所有的資產都在下跌。他同時強調,“英國和歐洲的經濟情況堪憂,對於原油市場是利空消息,也可能對亞洲經濟體帶來多米諾效應。”但他認為,原油市場如今正在經歷供需關系重新平衡,因此,撇開退歐因素,原油價格可能在50美元每桶獲得支撐。
興證期貨研究院劉佳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國退歐會進一步提升市場規避原油等大宗商品風險資產的意願,並將使得美元走強,而強勢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油價受挫。此外,歐洲的原油消費占全球總消費量的16%左右。長期來看,英國退歐可能會沖擊歐洲經濟,從而額削弱這一地區對於原油的需求。
但他也稱,最近原油市場上其實有一些利好消息。比如上周三,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25%-0.50%不變,同時公布的點陣圖還顯示,預計今年僅加息一次的決策者從3月份時的1位增加到6位。此外,上周國際能源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93.30萬桶,目前已經連續4周下降。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削減2.9萬桶每天天,降至871.6萬桶每天。
“原油短期要承壓了。”他稱,“不過基本面還是不錯的,壓力不會那麽大,短期會圍繞50美元上下波動。”
但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員ToddColvin看來,英國退歐對於原油市場沒有什麽影響。“公投後,市場給出的任何反應,可能都是暫時的或往相反的態勢發展。“他稱,英國退歐結束前,市場已有準備。
此外,他表示,“基本面可能有改善,但最終油價還是會走低,油價此前已經觸及51美元每桶,但這一價格是被高估的,由於拋售壓力、獲利回吐,以及經濟問題的存在,(原油)之後可能下跌至45美元或以下。”
避險情緒起,黃金為最大“贏家”?
而與原油不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其價格一度觸及兩年新高,上漲8.2%至1358.20美元每盎司。截止記者截稿時,黃金價格部分回吐此前的漲幅,為1320.55美元每盎司。
但對於黃金是否會成為退歐的最大“贏家”之一,市場也存在分歧。
某對沖基金貴金屬交易員對記者表示,此前,其機構在退歐公投事件不斷發酵的過程中,一直選擇做多黃金,但一旦“靴子落地”,而黃金價格又已經基本反映了退歐的影響,其在1350點位開始反向做空黃金。
但大部分分析員認為退歐成真,將大幅提升全球避險情緒,從而有利於避險資產。
法國興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亞洲主管Mark Keenan表示,英國退歐,金價的避險需求會升溫,金價可能升至1400美元每盎司,同時波動可能會大幅上升。其還表示,美元升值加上避險情緒或不利於油價,油價可能下跌5%左右。
安信有色齊丁團隊亦在研報中表示,英國退歐,將導致全球避險需求上升,帶來美元指數和黃金同漲的局面,並對人民幣造成貶值壓力。黃金將享受避險需求和人民幣貶值的雙重利好。
IG 分析師Angus Nicholson認為,由於英國退歐給歐盟的未來帶來不確定性,並可能導致全球性的衰退,黃金將在未來數個交易日內持續擴大漲幅,而原油也將繼續下跌。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貝萊德(Blackrock)。其在退歐公投前,就表示,退歐公投的結果至關重要,因為除了英鎊外,各資產價格還沒有完全反映出退歐的影響,而退歐的可能性也被大幅低估了。“我們預計英國和歐洲的所有風險類資產將會被大幅拋售,而避險雷資產則會獲益。”其稱。
在經濟增長乏力、金融風險積聚的背景下,市場情緒瞬息萬變。就在前幾天,股市、債市、商品市場還呈現齊漲的壯觀景象,但一切似乎從7月5日起就徹底變了樣——歐美股市終結了英國退歐後超跌反彈的走勢再度下挫;國際油價更是一度重挫5%;英鎊/美元跌破1.3關口,創下30多年來新低;黃金持續暴漲,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紀錄低點1.3499%。全球避險情緒瞬間再度燃起。
截至北京時間7月6日中午記者發稿前,英鎊/美元報1.1287,持續承壓;布倫特油價報47.65美元/桶,WTI報46.28美元/桶,因投資者擔心英國從歐盟退出將令全球經濟放緩,能源需求增長幅度不足以吸納過剩供應; 標普500指數跌0.7%止步四連漲,歐股大跌1.7%; 亞太股市開盤重挫,截至午盤,日經225指數跌幅擴至3%,香港恒生指數跌逾2%。
英鎊“滑鐵盧”
英鎊會在英國脫歐的靴子落地後跌跌不休,而這一格局恐在短期內很難逆轉。
北京時間7月5日16:50,英鎊/美元刷新31年新低,跌幅擴大至近1.3%,報1.3115,此後小幅反彈至1.3159; 7月6日07:00,英鎊/美元跌破1.30,刷新31年低位;眼下,英鎊更是朝著更低的點位滑去。
此次全球避險情緒始於英國脫歐,而英國的不確定性正在進一步加劇。英國央行行長卡尼昨日的一番悲觀言論以及悲觀的經濟數據,也加劇了市場擔憂。
卡尼在做英國央行金融穩定報告時指出,脫歐公投後英國面臨著“一段時期的不確定性和經濟調整”。英國央行在報告中強調了多個風險,包括商業不動產市場今年前三個月外資流入減少了一半,以及家庭高負債水平。英國央行已經隨之下調銀行資本金準備率,也就是說釋出了最高1500億英鎊貸款資金。
在那之前公布的英國服務業PMI弱於預期,自53.5的前值跌至52.3。昨天公布的建築業PMI大跌,暗示該行業的活動處於2009年6月以來最低點。房屋營建股因此下挫,並推低FTSE指數,並持擴大跌勢。
牛津經濟研究所全球首席宏觀策略師Gabriel Stern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英國央行將會在7月或8月議息會議上降息至0%的水平,我們將英國加息的時點進一步推遲至2019年,預計比歐洲央行再晚6個月。” 降息的預期,外加政治不確定性(一個法拉奇意外辭任英國獨立黨領袖,),主流觀點認為,英鎊近期很難企穩回升。
避險情緒引油價重挫
國際油價在整個6月持續狂歡,其雖然在脫歐後下挫,但隨後便重振旗鼓。然而,油價在周二(7月5日)急挫近5%。
嘉盛集團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若幹原因共同推動了原油此輪跌勢:美元走強、風險規避情緒因正在上演的英國脫歐大戲不斷升溫,除此以外,還需考慮到原油的真實供求因素。
比如,市場情報公司GENSCAPE預計,本周庫欣地區原油庫存將增加23萬桶。“出現普遍的避險交易,”商品交易行Powerhouse執行副總裁David Thompson稱,“股票、商品、英鎊都下跌,美國公債和國庫券急升。”
其實,布蘭特和WTI自第一季分別跌至12年低位的每桶約27美元和26美元後,已經上漲了近80%,此前加拿大和尼日利亞供應中斷給這波反彈推波助瀾,令人們認為長達兩年的供應過剩狀況可能正在緩解。
然而Fawad Razaqzada指出,暫時性供應中斷的影響正在減退,各大波及地區的原油產量回升,尼日利亞對因武裝分子襲擊受損的基礎設施進行修複後,6月產量有所攀升。另外,鉆井平臺數字的大幅減少趨勢也告一段落,最近幾周,平臺數整體增加。雖然平臺增加還需數周才能轉化為美國原油產量的實際上行,但市場已開始計入該可能性。
事實上,CFTC持倉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一周的凈多頭頭寸大幅減少,WTI凈多頭合約減少2.8萬。ICE數據顯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數也呈現類似趨勢,凈多頭頭寸同期減少2萬多。
不過就較長線前景而言,“我們仍認為油價今年下半年將於$50-$70區間橫盤整理。再看看長線技術面前景,WTI的200天均線目前指向上行,50天均線同樣走高,而$42/43等重要支撐仍保持有效。因此,長線依舊看漲。” Fawad Razaqzada指出。
亞太歐美股市普跌
避險情緒重燃以及油價大跌無疑是對股市的雙重打擊,全球股市也因此重啟了“普跌模式”。
亞太股市周三開盤普遍下跌,日經225指數開盤下跌1.5%,報15434.46點,此後跌幅擴至3%;東證股價指數開盤下跌1.54%,報1237.33點;韓國股市首爾綜指開盤下跌0.49%;恒生指數跌幅擴至2%。
隔夜市場方面,美股全面收跌,標普500指數收跌14.40點,跌幅0.68%,報2088.55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108.75點,跌幅0.61%,報17840.7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39.67點,跌幅0.82%,報4822.90點。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紀錄低位,可見英國脫歐對經濟前景造成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極度恐慌。
歐洲方面,受礦業股和金融股大跌打壓,歐股持續下挫。泛歐STOXX 600指數大跌1.7%,延續周一跌勢。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下滑1.5%;法股CAC 40指數下滑1.69%,收報4,163.42點。德國DAX指數大跌1.82%,收報9,532.61點。
不過,英股富時100指數升0.35%,報6,545.37點。富達國際基金經理Matt Siddl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上市企業的主要收入源自國外,富時100指數成份股收入中只有不到30%是來自英國本土。投資者預計歐洲股市會持續動蕩。然而,部分企業將會從英鎊貶值中受益。英國出口商將更具競爭力,以英鎊計價成本高於收入的英國企業的利潤將得以改善。”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二發布了對於2017年油市的樂觀預估,指出全球原油市場的需求將高於目前的產量,這意味著石油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而不是讓油價下跌的供應過剩。
報告同時指出,明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將略微放緩。OPEC透露,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115萬桶/日,而2016的預計增長需求為119萬桶/日。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幾乎是兩年前的一半。自從2014年底OPEC拒絕通過減少產量來穩固油價之後,油價的下跌趨勢日益加深。OPEC希望通過較低的油價來遏制高成本的競爭對手,例如美國頁巖油。最近國際油價更是在英國退歐的影響下,從6月初的每桶53美元降至47美元。
OPEC表示,他們的策略正在發揮作用,石油組織以外的石油供應將繼續下降,這將有助於提高國際市場對OPEC原油的需求。
另據報告,今年OPEC之外的石油供應將減少88萬桶/日,明年將減少11萬桶/日。2014年以來的油價持續走低對非石油輸出國造成很大的打擊,一些公司已經推遲或取消了全球石油項目。
OPEC表示,OPEC在6月的日產量增加至3286萬桶,比此前增加了26.4萬桶,估計2017年對OPEC原油的平均日需求量為3298萬桶,這預示著如果OPEC維持產量穩定,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對OPEC表示,該國今年6月將石油產量提高至1055萬桶/日,而去年同期的產量為創紀錄的1056萬桶/日。
OPEC的報告表明,今年平均100萬桶的日產量造成的供應過剩的情況仍相當嚴重。而第三季度對OPEC原油的需求將超過當前的產量。根據OPEC以往的報告,上一次出現原油產量供不應求的情況是在2013年。
“今年非OPEC供應下降的情況將持續到2017年,但下降的速度將放緩。”OPEC稱,“2017年的市場情況將有助於消化過剩的石油庫存。”
也有人表示,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要持續到2018年才會解決,他們預估的供應過剩的數量將至少達到3億桶。
此外,由於英國退歐造成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OPEC降低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估,“英國脫歐公投後,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已經導致對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估從3.1%下降到3%。”
基於第二季度強勁的石油需求增長和一連串供應中斷,本周二(7月26日)世界銀行將本年度原油價格預測從4月的41美元/桶提升至43美元/桶。
由於加拿大大火和尼日利亞產油地遭襲擊等原因,第二季度原油價格暴漲37個百分點。
中美經濟數據提振石油需求
據路透社報道,因兩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數據提振了石油需求,7月的兩周油價小幅回升。
7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7%,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油價的上漲。
美國公布了6月零售銷售增幅大於預期後,石油價格也同樣明顯上升。美國人增加了在汽車和其他多種商品方面的支出,強化了第二季度美國經濟穩步增長的觀點。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連續第4個月上升。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中國和美國的宏觀經濟在近幾個月持續向好,如果在未來的幾周繼續保持這種趨勢,將有助於擴大未來的原油需求。”Forex.com的技術分析師Fawad Razaqzada說:“我依然相信市場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收緊,油價將大幅上升。”
ANZ分析師在報告中稱,對供應過剩的擔憂依然存在,只有市場出現長時間供應緊縮時,油價才能回到穩定的水平。
貝克休斯稱,截至7月15日這一周,美國能源公司增加了6座活躍鉆機,總數達到357座,而去年同期為638座。
期貨前景喜憂參半
雖然伊拉克原油出口量上升,但投資者重新評估了美國市場後,數據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原油期貨喜憂參半。
石油交易商警告稱,美國成品油過剩加劇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本已前景慘淡的石油市場,而期貨價差已經達到5個月以來的最大水準。
大量供應過剩在冬季沖擊了石油價格,導致今年2月的期貨價格觸及12年以來的最低。隨著供應中斷和產量減少的情況不斷增加,原油價格在5月份大幅回升,利差大幅縮緊。
但庫存大量的汽油和柴油,以及對於原油產量即將增加的預期,使得交易商對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持更加悲觀的態度。
5月時,價差收窄至2014年11月以來的最低,僅為50美分。
一位北卡羅來納的交易員表示,市場擔心2016年下半年不會完全消耗掉過剩的汽油供應,由此導致的煉油廠削減產量又會引發新一輪的原油供應過剩。這種擔憂給前端曲線造成很大的壓力。
數據顯示,作為OPEC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在經歷了連續兩個月下跌之後,在7月份回彈。
“市場正在審時度勢,不僅原油庫存不會迅速減少,煉油廠維修季的到來還會加劇庫存問題。” 康乃狄格州Commodity Research Group的高級合夥人AndrewLebow說。
由於煉油利潤下降,一些煉油廠已經減產。
2015年,伊拉克在OPEC國家中石油供應漲幅最高。根據路透社的跟蹤數據,7月的前21天,伊拉克南部的石油出口量為328萬桶/日,而6月的同期數據為318萬桶/日。
由於設備維護和技術問題,今年的增長放緩。伊拉克官員透露,伊拉克國內的季節性需求漲幅限制了石油出口量。
伊朗因從西方國家的制裁中複蘇,成為今年OPEC中石油出口增幅最大的國家。
“雖然美國的產量已經下降,但石油庫存依然達到歷史高點的51950萬桶。”EIA在本周的早些時候表示。
此外,因為美國夏季駕駛高峰的到來,美國原油和成品油庫存總量上升了262萬桶,至20.8億桶的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