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熙年買錶當動力
1 :
GS(14)@2016-11-18 17:56:37宋熙年與鋼琴家郎朗昨日於尖沙嘴出席手錶品牌活動,戴上約十八萬港元的手錶,笑言令她更有動力去工作,她說:「呢隻錶就係我鎖定嘅目標,咁做嘢先有進步。」問她可會叫老公陳智燊送給她作聖誕禮物?宋熙年說:「都可以,佢識做嘅,佢同我爹哋都好鍾意錶,因為我爹哋係鐘錶師傅,佢哋一傾就好開心,我就覺得好悶。」
■鋼琴家郎朗昨即席表演彈琴。
宋熙年謂很期待跟郎朗見面,更希望可以集郵,她又大讚郎朗是中國人的驕傲,是她學習的對象,她又自爆跟老公都沒有音樂天份。問她希望將來培養孩子學音樂嗎?她說:「都想,因為可以練吓耐性,各方面都要識啲。」採訪、攝影:羅慧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8/19837178
施永青籲撤辣 建首置盤助上車 「107動力」9周年晚會 暢談特首熱門候選人
1 :
GS(14)@2016-12-22 08:09:04【明報專訊】下屆特首選戰如箭在弦,候選人的房屋政策必成焦點之一。不少香港等着一圓上車夢,到底下屆特首可以如何造就港人最大福祉呢?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最近出席「107動力」九周年晚會分享他對多名特首熱門人選的看法。另外,他建議下屆政府取消印花稅辣招,重新恢復買樓投資移民,令市場回復健康發展;並撥出足夠的土地予私人發展商興建「首置盤」,照顧本港居民需要。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隨着特首梁振英於月初宣布不競逐連任,財政司長曾俊華請辭料為參選作準備,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亦表態指自己「不得不考慮參選」,新一屆特首選戰隨即升溫。梁振英不參選的消息,已經令部分市場人士猜測未來政府遏抑樓價的辣招會否持續,相信其餘候選人針對樓市的政綱也會引起社會熱議。
港府於上月4日推出15%住宅新印花稅,僅首次置業的本港永久居民可獲豁免,至今不論一手及二手成交均顯著放緩,而樓價則仍然在高位徘徊。施永青出席「107動力」九周年晚會作演講嘉賓時指出,由於目前本港社會氣氛撕裂不利經濟發展,料情况若持績惡化,樓價在明年中便會掉頭下跌,予新一屆特首契機在7月上任後撤銷15%住宅印花稅,「特首一定要聽取民意,目前民意主流是支持辣招,而辣招的功能是勒住樓價升勢。如果到明年中,樓價不升反跌,便不需要再壓抑樓價,屆時辣招亦不需要再存在了。」
支持重推置業投資移民
施永青認為,目前只有極小部分的年輕人追求香港獨立,不利整體經濟及社會發展,甚至可能令「一國兩制」出現改變,是影響樓價的不利因素,「一國兩制的初衷,是保障香港人在1997年回歸祖國後,跟着50年可維持生活方式不變。但按現時的情况發展,我自己認為不需等到2047年,可能很快便不再需要奉行一國兩制。因為一國兩制是隨着香港回歸祖國而出現,有回歸才有一國兩制;若香港分裂追求獨立,那便沒有回歸可言,既然行不下去,中央唯有收回一國兩制。」
另外,本港經濟於1997至2003年先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沫爆破及SARS,陷入困難時期,樓價亦曾由高位大跌七成,故港府於2003年10月曾推出投資移民計劃,當中包括可投資不少於650萬元的房地產;惟隨着跟着7年樓價大漲小回累升逾倍,港府於2010年10月已叫停置業投資移民,2015年1月更全面中止投資移民計劃,而該計劃在執行的逾11年期間曾吸納逾2000億元。施永青認為,本港自從1841年開埠以來,大多數時間均是移民城市,此一定位亦是過去百多年來本港由小漁港成為大都會創造經濟奇蹟的重要因素,叫停投資移民計劃與該定位不符,「香港目前已經成為本土城市,因為香港不歡迎移民了,咁又點做移民城市呢?」
施永青相信,目前很多內地富豪仍然願意移居本港,故他建議恢復置業投資移民計劃,同時撤銷針對外國人來港置業的買家印花稅(BSD),以及額外印花稅(SSD)與雙倍印花稅(DSD),令市場回復健康發展,「如果香港畀人移民、畀人投資,香港樓價便會反映投資者對香港地產的偏好,而不只是反映香港普通人的負擔能力。」
顯然上述建議若落實勢必令樓價大升,衍生不少社會問題,施永青也認同,因此他亦同時呼籲港府與私人發展商合作推出大量「首置盤」,間接為首次置業本港永久居民提供資助,滿足其上車需求,「我建議政府推出大量有限制用途的住宅土地,這些土地同樣在公開市場向發展商銷售,但在批地時作出限制,只可售予首次置業的本港永久居民;本港永久居民購入有關住宅後,只可自用不可出租,日後出售的對象同樣限於本港永久居民。」他估計,上述規範會大大減低有關物業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其價格自然便會較不設限制的正常私樓低,便利年輕人上車。施永青相信,上述建議有助解決本港經濟發展及房屋問題,建議下屆特首落實應該就此詳細研究。
首置盤不可出租 轉售只限上車客
新一屆特首的政策對樓市有很大影響,因此施永青也不忘在晚會上分享自己對多名熱門候選人的看法:「目前最熱門的是曾俊華及林鄭月娥,兩位都是政府高官出身,正因如此,他們過去發言多數是代表政府立場,未有明確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所以我暫時難以判斷哪人較有優勢;胡國興過去一直任職法官,一向沒有政治訴求,大多數人之前都沒有想到他會突然走出來競選,對他的政治立場並不清楚;至於葉劉淑儀從政多年,政治立場很鮮明,亦比較容易得到中央的信任,但是她得唔到大多數香港人的支持,之前3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都得到中央的信任,但若得不到香港人充分的支持,施政便會好困難,所以我覺得葉劉若上任施政都會好困難。」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23&issue=20161222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 倡引入外勞建首置盤
1 :
GS(14)@2016-12-22 08:09:05【明報專訊】107動力成立於2007年,取名源於要求特區政府須依循「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法》107條。該組織目標是爭取政府善用公帑,盡量減少稅款,施政公開透明;其在2013年7月曾與其他20多個團體組成「反辣招苦主大聯盟」發起遊行,要求港府撤回一系列印花稅,主辦單位指有約2.3萬人參加。
作為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曾與施永青深入討論房屋政策,對於施永青提出「首置盤」建議,他有以下補充:「施生的建議只是居屋的變奏版,都是幫助首次置業的低收入低資產港人上車。居屋的問題是由政府負責規劃及興建,落成速度很慢,若改由私人發展商參與,效率肯定較高。另外,我建議可以考慮大量引入外勞作為『首置盤』的建築工人,這樣可令建築成本下降,售價便可更便宜;由於這些外勞是因應『首置盤』而額外輸入的,不會與從事現有樓盤工程的本土工人直接競爭,屬多贏方案,相信面對本港勞工界的反對聲音亦會較小。」
宜加快農地補價轉住宅程序
目前港府的土地儲備不多,「首置盤」的土地從何而來呢?何民傑就此亦有突破傳統框框的建議。他指出,私人發展商目前在新界持有大量農地,建議港府容許發展商以合理價為有關農地補地價,興建「首置盤」,這樣便可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土地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16&issue=20161222
特朗普牛市動力減慢道指七連跌
1 :
GS(14)@2017-03-26 15:29:26【本報綜合報道】特朗普牛市動力減慢,主因特朗普推動新醫改方案遭撤回,為他上場後遇到重大挫敗。道指錄得七連跌,自去年9月後最傷。美股三大指數上周五收市個別發展,道指最多曾跌126點,尾市跌幅收窄,收報20596點,跌59點。
美股基金大規模走資
標普500指數收報2343點,跌1點;納斯達克指數收市向上,收報5828點,升11點。反映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前日曾升至14.16,為去年12月30日以來最高,收市略回至12.96。據研究機構EPFR統計,截至上周三(22日),美股基金錄得90億美元(約702億港元)走資,為去年6月後最大規模資金流出。投資者憧憬美國新政府能提振經濟增長,美股於過去4個月持續上揚,道指、標普500指數和納指自大選後累升逾一成。安聯投資策略師Charlie Ripley指若新醫改方案最終不獲通過,市場預期稅改和財政刺激措施也被國會阻撓,未必順利推行。美滙指數上周五曾跌至99.527,逾兩個月低位,收報99.627,跌0.13%。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數據指截至上周二(21日)止,美元淨好倉規模增至184.4億美元,高於對上一周的175.9億美元,連續三周上升,反映機構投資者趁美元回調吸納。另外,美國油田服務商Baker Hughes數據顯示,美國鑽油台數目上周增加21個至652個,連升10周。市場擔心美國原油繼續增產,令供求問題加劇。國際油價上周五收市靠穩,紐約期油收報每桶47.97美元,升0.57%。其他大宗商品個別發展,現貨金上周五收報每盎斯1243.57美元,跌0.13%。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6/19970172
盧駿匡:用RSI看上升動力
1 :
GS(14)@2017-06-24 11:58:53【明報專訊】炒股最重要是勢頭及上升動力是否足夠,而相對強弱指標(RSI)有助分析動力的表現。簡單而言,上升動力強勁,相對強弱指標會高於70水平。假若順勢追入,勝算普遍不俗。而參數方面,常用的有9天或14天RSI。而選用哪一個,是視乎需要而定。假如是日線圖,筆者多以9天作參數,原因是敏感度較高。至於周線或月線圖便會用14天作參數。
嚴格而言,每隻股份都有其獨特走勢,因此在分析時,可將此作為其中一個考慮因素,以提升準確度。今次會以港交所(0388)作例子。如上述所言,相對強弱指標高於70水平,升勢持續機會較大。
倘升勢未符預期 以陽燭低位止蝕
在周線圖顯示,由2009年至今曾現10次相關信號。而部分是於4周內發生,撇除相關情况後共有8次,分別是2009年5月、6月、7月、2010年9月、2013年1月、2014年7月、11月及2015年4月。在承接力理想的情况下,股價必會破頂。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在以上8次當中,有6次於破底前成功破頂,機會率是75%。而破頂後共有4次可延續升浪,機會率有66.67%。最近一次是4月第一個星期,相對強弱指標升至71.43,並以大陽燭收市,當時的高位是186.85元。升勢持續了8星期,最終升至301.20元才見頂,幅度達61.20%。惟入市後如升勢不似預期,可考慮以發出信號的陽燭低位止蝕。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持有上述股份)
■技術分析課程
《明報》和盧駿匡將合辦「一學即用 贏盡升浪」投資課程,7月18日、20日開課,詳情及報名可登入:link.mingpao.com/51195.htm
ASC分析系統創辦人
[盧駿匡 圖金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97&issue=20170623
陸振球:需求轉弱 樓價續升動力存疑
1 :
GS(14)@2017-07-30 17:02:05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22&issue=20170729
【明報專訊】運房屋公布未來3至4年的潛在私人住宅供應再增至9.8萬個單位的有紀錄新高,按季再增加2000伙,多家龍頭代理隨即表示,由於樓巿需求強勁,縱使私人住宅供應增加,也會被悉數吸納。不過,近期新盤銷情已有轉弱迹象,巿場上新盤未售出貨尾單位,按季增加三分之一,而此等貨尾相對未來3至4年預計私宅供應的比例,也由之前約6%升至8%(圖1),私人住宅供應增加,遲早會對供求失衡推升樓價的動力造成制約。
一手貨尾增加,亦即反映一手樓需求轉弱,其實二手樓巿也開始出現陰霾。友人經營的地產資訊公司,為管理中小型代理管理多達250網站,高峰期試過1個月有1800人預約睇樓或睇買賣,近兩個月每月只跌至150人預約睇樓,即一手樓銷情轉差之際,客源也未有流至二手巿場,反映整體樓巿需求急速轉弱,如情况持續,發展商和二手樓業主要賣樓,就可能要開始減價。
一手銷情放緩 客源未有流至二手
花旗銀行自2010年起每季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進行巿民置業意向調查, 日前公布6月訪問超過500名香港市民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第二季表示有興趣置業的受訪者連升3季後下跌至14%,比例回落至接近一年前水平。
調查結果又顯示,2017年第二季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下跌的受訪者比例,自2016年第一季起連續4季下跌後首次回升,13%受訪者認為樓價會有下跌趨勢。而認為樓價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的受訪者比例,則輕微下降至57%。調查結果可能反映市民自政府今年5月推出「辣招」後對樓市看法或有所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僅百分之一受訪者認為現時是置業好時機。而認為現時並非置業好時機的受訪者比例則進一步攀升至79%,比例創調查以來新高(圖2)。
筆者看完上述調查結果,覺得相當有趣,皆因上述最新調查期間樓價是不斷飈升,似和只有1%的受訪者認為現時是置業好時機,而有多達79%受訪者認為現時不適合買樓的結果有極大落差,一種合理解釋是上季度入巿的,都不是因為看好樓巿而買樓,只是受到樓巿氣氛感染,形成了不買樓只怕將來更難入巿的恐懼,形成了恐慌性入巿,並不健康!
恐慌性買樓 或重演九七歷史
說到恐慌性買樓,總令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2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以前,當時港人都認定回歸以後,北水源源不絕來港,樓巿豈有不升之理,於是也出現人人搶樓的局面,之後香港樓價暴跌,而歷史又會否重複,只有讓時間來給大家答案。
「新界王」劉皇發周日凌晨離世,享年80歲。劉皇發長期擔任鄉議局主席,在香港政府有重要地位,而他個人投資也是在新界擁有大量物業和數百幅地皮,估值數十億元。
回歸20年 新界樓價跑贏大市
回顧香港回歸20年,根據美聯物業計算的樓價指數,香港整體樓價在1997年7月平均每呎為7661元,至今年6月升至11,610元,升幅約51%,而九七回歸時新界平均每呎樓價為6742元,至今年6月升至10,672元,累升了約59%,可說過去20年新界樓價跑贏香港整體和巿區樓價(圖3),重要原因之一是期內新界交通大幅改善,既有三號幹線通車,又有西鐵啟用和機鐵落成,以前新界因交通不便令樓價落後,自然隨交通改善而令樓價與巿區的差距收窄。
另一方面,近年全港樓價飈升,一些負擔不起巿區樓價和租金的巿民,亦唯有遷往新界置業或租樓住,也對新界樓價構成支持。
可以這樣說,過去20年投資在新界樓的成績,應較投資在巿區樓更理想,這亦反映了一個道理,投資物業也要能掌握不同地區的高水和低水可能出現的變化,才能跑贏大巿。
港人熟悉的李錦記蠔油,其生產商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周四宣布,以12.825億英鎊(約128億港元)購入倫敦地標商廈芬喬奇街20號,打破英國歷來單幢商廈物業成交紀錄。該寫字樓物業坐落在倫敦金融地段,屬於當地的地標建築,因其外形而有「對講機」的外號,而該廈2014年落成,樓高37層,樓面面積約71.3萬方呎,包括67.1萬方呎甲級寫字樓樓面和1.7萬方呎零售樓面等, 目前全面租出,主要租戶來自投資行業,尚餘租約年期平均約13年。
買「磚頭」忌盲目高追 應水向低流
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惠森表示,很高興能夠成功購入位於倫敦中心區域商廈,不僅為集團帶來合理的租金回報,並擴大集團投資物業規模至主要海外金融中心,以提供持續穩定的資產增長,將持此地標商廈作長期投資。按是次成交價,打破本年初,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旗下的中渝置地,以約110億元購入英國倫敦商業大廈利德賀大樓(Leadenhall Building)時創下的紀錄價,成為目前倫敦最大額的商廈成交。
「磚頭」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作為儲存財富的工具,此所以一些現金流強勁,業務已乏拓展空間的企業,會將賺來的金錢不斷購置物業,但買「磚頭」也應避免在周期高位盲目高追,如能力許何,可以如李錦記般用藏富於外,水向低流的原則。
[陸振球 樓市解碼]
盧駿匡:三大信號篩選動力股
1 :
GS(14)@2017-09-17 11:41:04【明報專訊】不少散戶投資者都希望可以在短線操作中獲利,當中動力股會是不二之選。簡單而言,即是有足夠資金流入令股價急升。其中一個方法是觀察二十大升幅榜的股份。但假若要更準確地篩選出具潛質的動力股,便需要利用技術分析來判斷。在詳細分析前,先要為動力股作出定義。筆者會以以下幾點為主要參考:一、股價上升速度;二、升勢虛實;三、承接力。
看成交量判斷升勢虛實
股價上升速度可反映炒作的熾熱程度。一般而言,股價升得愈急就愈能夠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在備受關注後,股價進一步向好的機會亦會較大。
然而,由於只參考股價變化並不足夠,因此須同時看成交量來判斷虛實。當買盤遠多於沽盤時,其間的成交量亦顯著增加,意味有大量資金流入,即是價量齊升。假若是在股價上升初期出現,均屬利好後市信號。
最後要留意的是承接力。如有足夠承接力,收市價會較接近全日高位,而開市價與收市價之間的波幅會佔全支陰陽燭相對高比例。如能夠符合以上3個條件,短期繼續向好的機會不小。近期有不少股份都出現動力股的信號,以丘鈦科技(1478)為例,股價在8月7日急升並拋離10天線11.73%,成交量亦見同步急增,燭身比例更達93.75%,反映買盤十分強勁,最終股價在17天升了140.93%。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持有上述股份)
ASC分析系統創辦人
[盧駿匡 圖金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30&issue=20170915
內地GDP放緩趨勢料持續 基建內房投資減速 增長動力轉向消費
1 :
GS(14)@2017-10-22 16:00:19【明報專訊】中國昨日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符合市場預期,惟較次季度的6.9%微跌。首3季度GDP按年增6.9%,稍勝預期的6.8%,與首兩季GDP的6.9%相同。有分析認為,內地經濟增速放緩,第三季度增長驅動力正從出口轉向消費,但由於內地基建投資及房地產增長動力放緩,第四季GDP的增速有機會進一步減慢。
明報記者 李哲毅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首3季GDP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若從內地「三頭馬車」看,消費對首3季GDP貢獻率約64.5%,與去年全年的64.6%相若(見圖);投資貢獻率約32.8%,較去年全年的42.2%,減少約9.4個百分點;淨出口貢獻率則有2.7%。值得留意是,綜合消費及投資對GDP貢獻度,內需對首3季的經濟增長率約97.3%,較去年全年減少約9.5個百分點。
第3季GDP增6.8% 符預期
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第三季GDP符合外界預期,季內製造業造好推動工業生產反彈,歐美經濟復蘇帶動出口持續改善,加上房地產補庫存、政府加快供地推動房地產投資,刺激基建反彈,消費總體保持平穩。
他預計,今年第四季至明年初,內地會出現L形經濟,雖然內地出口復蘇、房地產投資較強,而且供給側改革抑制短期生產並導致供求缺口持續擴大,有助於工業品價格保持高位及持續改善企業盈利,帶動資本開支恢復,不過由於內地基建投資放緩,房地產再度去庫存,令相關消費下滑,預計內地經濟增長水平會在窄幅波動。
任澤平:第4季至明年初呈L形經濟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與上半年相比,今年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的「火車頭」,季內第二產業GDP按年增速從第二季度的6.4%下滑至6.0%,成為拖累經濟增速的主要力量;但第三產業GDP按年增速從第二季度的7.6%反彈至8.0%,對經濟增長形成重要支持。他指出,社會消費品零售實際累計增速從2月的8.1%上升至8月的9.3%;第三季上證綜指增速較上季提高0.6個百分點;第三季貨運量按季增速提高0.9個百分點,刺激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GDP表現,料有機會成為支撐第三產業GDP增速的主要力量。
他預計,由於房地產投資和出口增長動能趨弱,冬天採暖季限產影響工業生產,第四季GDP增速可能繼續下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54&issue=20171020
李志成:延退稅釋放換樓動力
1 :
GS(14)@2017-11-04 15:13:04【明報專訊】上星期專欄提到,現時細價樓盤源逐漸減少,樓價接連攀升,物業交投漸分流至中高價物業市場。資料顯示,今年一、二手中高價物業市場表現首次超越細價樓,逾千萬或以上物業佔比亦衝破雙位數水平。筆者認為,政府早前提及有意延長「換樓退稅期」,有助釋放換樓動力,加上未來大單位供應有限,預料高價及豪宅市場升勢持續看俏。
香港置業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發現,500萬元或以下物業一、二手註冊量比率呈下行趨勢,今年首9個月佔比已跌至39%,創歷史新低,惟本港樓價逾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物業率則跑出,佔一、二手住宅註冊量比率升穿四成,達41%,是自1996有紀錄以來首度超越前者。與此同時,逾千萬元或以上物業佔比同樣逐年上漲,當中逾1000萬元至2000萬元物業佔比首度衝破雙位數水平 。
成交回正軌 利市場健康發展
然而大單位出現供不應求情況,截至今年8月底,實用面積介乎1076至1721平方呎的D類及實用面積達1722平方呎以上的E類私人住宅落成量已降至不足6%,可見大單位長遠供應緊絀。綜合各項因素,高價及豪宅物業表現料可看高一線,逾千萬物業一、二手物業註冊量比率,有機會由現時兩成提高至兩成半的新高。
值得注意是,政府有意延長「換樓退稅期」,市場憧憬換樓板塊起動,壓抑已久的換樓需求將會釋放。筆者認為,換樓市場重啟有利市場健康發展,政府亦應隨樓市變化調節政策,如適時放寬按揭成數及年期等,更應逐步減辣,有助讓樓市成交重回正軌,亦避免細價樓湧現衝擊市場。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62&issue=2017103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