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完善雙支柱調控框架 保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1 :
GS(14)@2018-02-12 07:12:42【明報專訊】2018年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前日舉行,市場相信是行長周小川(圖)任內最後一次出席的會議。人行於會上要求,今年要透過雙支柱調控框架(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從而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防範重大金融風險,同時加快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加強金融風險評估研究
會議提出了今年人行的主要工作任務,一是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使金融機構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增加,同時,亦要加強金融風險研判及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體系。
另一工作任務是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的政策框架,加強對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等的管理。
將於重要領域推行金融改革
三是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推行金融改革,包括: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探索利率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加大市場決定匯率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穩定浮動,並加強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四是持續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例如統一分類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准入和信息披露,完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擴大債券市場雙向開放。完善住房金融體系,以及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長效機制。
最後是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度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和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進一步推動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提高金融服務與管理水平及持續加強內部管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25&issue=20180207
人行壓不住 人幣升穿6.26 中間價調低40點子 仍創811匯改後新高
1 :
GS(14)@2018-02-12 07:14:59【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已連續3天壓低人民幣中間價4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但人民幣仍持續上升,昨收市報6.2596,升至2015年「811」匯改以來的新高;分析認為,人民幣短期內仍有升值空間。
明報記者 劉旭霞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定價為1美元兌6.2882元人民幣,創811匯改後新高,當時中間價報6.2298。不過,定價仍弱於市場預期的6.2807元均值。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指數CFETS,亦由去年中低位91升穿97,反映人民幣兌大部分貨幣持續升值。
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昨早開報6.2701,一度高見6.2526元,升穿「811」匯改後高位6.2674;並收報6.2596,較上日收市升187點子。離岸人民幣亦升值,昨日開報6.2819,曾高見6.2515元,惟仍未升穿「811」高位的6.2136。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人行撤銷逆周期因子後的影響沒想像中厲害,昨日中間價的開市價低於市場預期。他認為現時阻止不了人民幣升值,主要因為市場避險情緒高漲,尤其環球股市正步入調整,內地成為資金停泊點,故相信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仍頗大。但他亦補充,雖然目前未見人行「有動作」,但若市場預期呈單邊化,相信屆時人民幣亦會有貶值空間,內地或再推出放寬每日調整波幅等政策,料年底人民幣兌美元見6.5元。
王良享﹕今年波動料不太大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人行的逆周期因子調整對人民幣匯價的影響輕微,CFETS指數上升反映人民幣持續升值,惟目前未見人行有特別策略干預人民幣走向。他認為,自中美貿易談判展開,中方冀調整匯率不平等的指控,並有意減低買入美債,以增加與美貿易談判的籌碼,令人民幣持續升值。但他相信今年人民幣波動不會太大,料年底人民幣兌美元見6.3元,最多觸碰升穿6.2的高位,而不會長時間維持。
匯豐環球﹕央行對貨幣升值增容忍力
匯豐環球研究董事兼高級外滙策略師王菊認為,現時央行對貨幣升值提高了容忍力,中央計劃吸引外資流入內地債市等因素,亦支持人民幣近期升值;該行早前上調人民幣兌美元年底預測至6.2到6.4水平,並相信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可能性較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02&issue=20180208
拆局:人行干預手影從未停止
1 :
GS(14)@2018-02-13 03:45:46自2005年人民幣首次進行匯率改革以來,當局一直以建立市場化雙向波動的匯率機制為目標,但人行的干預手影,無論重手或輕手,從未停止過,亦是市場最難預測匯率變化的政策風險。去年下半年,承着美匯走軟及內地經濟轉好,人幣持續轉強,全年升逾6%,不計昨日急挫1.05%,年初至前日升逾3.5%。惟去年人行亦對人幣走勢多留發揮推手角色,包括去年5月,當人幣仍偏弱時,引入中間價定價參考逆周期因子。所謂逆周期因子,猶如監管當局在樓市周期,採取逆周期措施一樣,在逆周期因子影響下,當人幣走弱時,計算所得的開市中間價會「冇咁弱」,倘人幣轉強,中間價升幅亦會稍減。財資界指,自去年中逆周期因子引入後,配合宏觀及外圍形勢,人幣一路走強,即使去年9月,人行又出招圖減慢升速,將內地金融機構代客進行遠期售匯(購買遠期美元),所實施的20%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要求還原至零,變相鼓吹市場沽遠期人幣;到今年1月,央行又暫停逆周期因子計算,冀讓匯率更市場化波動,惟有關措施均無法沖淡人幣升勢。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9/20300288
話你知:人行引入MPA 防範金融風險
1 :
GS(14)@2018-02-19 22:48:00【明報專訊】人行去年表示,將於今年第一季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人民幣以上、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同業負債佔比指標以作考核。
朱宇表示,MPA考核以廣義信貸口徑要求資本金,因此資產增速較高,以及表外業務佔比較高的中小型銀行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隨着MPA改變將於本季生效,很多銀行已經作出相應調整,部分銀行的同業資產大幅下降。
報告顯示,三分之二的銀行家認為MPA考核將有效防範系統金融風險,提高金融系統的穩定;一半的銀行家認為MPA考核將抑制商業銀行「衝規模」的發展模式,更注重穩健經營;一半的銀行家認為MPA考核將引導銀行業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70&issue=20180218
劉鶴確認將主導中國金融政策 傳證監銀監保監合併成金融總局 與人行並駕
1 :
GS(14)@2018-03-06 03:43:15【明報專訊】近年市場一直盛傳內地「一行三會(即人民銀行、中證監、中銀監及中保監)」的金融機構格局將重組,據外電報道,下任人行行長大熱、正在訪美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席經濟顧問、中財辦主任劉鶴,周四表態自己在本月公布的一輪中國金融架構改革之中,將會主導中國的金融政策。昨日再有傳聞,中央即將公布調整人行職能,並將三會合併成國家金融業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總局),成為金融行業的「超級監管機構」,加強金融業統一監管。
明報記者
據《彭博》引述消息報道,劉鶴周四與多名美國企業家進行私人會面時表示,他將在本月公布的一輪架構改革中,在金融政策方面擔任領導角色(take on oversight of China's financial policy as part of a cabinet reshuffle this month),但未有指明他將會在改革後的金融架構中出任什麼具體位置。
金融總局料主職監管違法行為
事實上,被視為習近平「經濟智囊」的劉鶴,一直被視為接任人行行長的大熱門。而昨日有消息指,監管機構的合併將不涉人行、只包括三會,人行將保留作為金融及貨幣政策決策的主要功能,金融總局則主要掌管監管功能,維持同時隸屬國務院旗下的架構,有別於此前將三會盡歸人行屬下的說法。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這個安排非常合理,因為中國金融最大的問題是三會監管分開,但是金融機構和產品已經跨越分界,保險、銀行擁有齊全的牌照,應按照市場、行為、功能來綜合監管,效率會更高。
沈建光:需綜合監察機構跨界營運
消息指,人行在新架構下負責金融業的發展規劃、金融市場統計數據、貨幣政策調節等;金融總局則主力負責橫跨銀行、保險及證券行業的金融監管、查處金融行業違法行為等,意味人行或會將監督金融機構的權力交予金融總局。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認為,調整後分工更明確,人行日後的功能會類似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專門管理貨幣政策,而國家金融總局會負責重風險控制有關事宜。
廖群:人行料掌財策 如中央銀行
不過,有關合併方案目前仍未清晰,沈建光就表示,證券可能涉及更多市場範疇,估計「(中證監)可能這次沒有在(合併)裏面」,但相信部分職能會調整;至於中銀監和中證監合併,主要是負責機構監管,所有機構放在一個機構監管下,避免了混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矛盾。
廖群認為,統一監管是大勢所趨,有利金融監管。現時「混業經營」愈來愈多,分開管理會有各自管不到的灰色地帶,統一監管可以針對混業經營採取行動,減少灰色地帶。
(2018兩會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80&issue=20180303
銀監保監合併 三會變兩會 主責執法 法規草擬收歸人行
1 :
GS(14)@2018-03-19 04:26:07【明報專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昨日提請人大審議,其中金融機構亦有調整,中銀監及中保監將合併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簡稱銀保監),中證監則繼續保留,令施行15年的「一行三會」架構變成「一行兩會」。
明報記者 陳子凌、歐陽偉昉
除了合併,人行與新的銀保監職能也有調整,銀監及保監原本擬訂銀行業及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以及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將劃歸人行。另外,合併後的銀保監,主要職責是按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管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兩個行業合法穩健運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及維護金融穩定。
保監銀監原由人行分割出來
中保監及中銀監分別成立於1998年及2003年,均是從人行相關職能部門分割出來。當年制定「一行三會」架構的核心概念,就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之所以堅持分業監管,是因為他早已警告混業必亂,但隨着近年中央提倡金融創新,金融市場混業經營、資金交錯等情况漸普遍,加上在2015年A股股災,以及之後萬能險盛行、險資大手入股上市公司等情况下,分業監管弊端浮現,促成今次的金融機構改革。
A股股災揭分業監管弊端 促成改革
雖然兩監合併似是權力壯大,但銀保監仍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加上原有起草關鍵法規和審慎監督的職能移交人行,某程度上是壯大人行而削減銀保監權力。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上周五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國務院去年7月提出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相關監管部門,其辦公室設於人行,表明了「人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更重要作用」。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認為,通過是次改革,以金穩委和人行為主導的金融監管框架逐步成形。
評級機構穆迪則認為,銀監保監合併將會實現統一監管,縮小監管套利空間,尤其是在影子銀行活動方面,有助抑制涉及銀行和保險業的通道業務。至於部分職能劃歸人行,將使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更加協調一致,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
海通證券:金穩委人行主導監管框架成形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人行研究局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是次改革有望解決此前金融監管機構設置的問題,尤其是把涉及宏觀政策制定的功能劃歸人行,有助避免政策多頭管理和信息衝突。人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改革集中整合監管資源,充分發揮專業化優勢,強調了分離發展與監管、分離監管規例制定與執行,使監管部門專注於監管執行,提高專業及效率。
[2018兩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49&issue=20180314
龐寶林:人行「放水」 惠及內地債市
1 :
GS(14)@2018-03-19 05:04:21【明報專訊】在一年極其趨嚴的監管及去槓桿之後,內地銀監會終於推出首個「放水」措施,將符合條件的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下調到120%至150%,貸款撥備率則由2.5%下調到1.5%至2.5%。
此前內地監管機構控制金融業槓桿的決心已非常清晰:去年11月出台《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監管新規;隨後12月再有《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要求流動性匹配率指標達到100%;再到今年1月《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規定銀行不可以將委託管理的資金用於發放委託貸款。
為未來更嚴規管作緩衝
這一系列緊接的監管看似聯繫不大,但細想正是從各個層面杜絕影子銀行,三個文件分別針對了表外非標資產、表內非標資產及通道業務,非標意即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指不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帳款、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簡單地來說,監管部門希望解決的是銀行「繞道」放貸問題,將影子銀行業務等從不太受到監管的表外挪回表內資產,這一期限是3年左右。因此這次調整撥備率,或並非簡單的放水,很可能是為未來針對非標資產更嚴格的監管而提前預留的緩衝空間。
上期筆者已推介人民幣債券基金,因人民幣走勢企穩等因素,這次人行放水,筆者認為也給內地債券帶來契機。一方面,短期來看銀行資金流動性的釋放可能會考慮債券等相對風險較低的資產,尤其是國債等;其次,長期來看,非標資產業務得以控制,也會令更多融資的方式轉向債券等標準資產,社會資本成本上升亦是大勢所趨。
除了美匯指數回落外,中國經濟企穩亦是重要支撐因素,正值全國人大會議在京召開,已不斷有利好消息,如今年GDP增長目標鎖定6.5%,與去年相同;貨幣政策維持中性,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M2自去年初降至雙位數以下,至今維持個位數的較低增速;此外還有深化稅制改革,包括房地產稅立法及提高個稅起徵點等。
債券通開通 境外機構持債量升
另外現時中國外儲連續回升,併購明星企業海外投資的縮緊,資金外流壓力得以明顯控制,近期內地證監會考慮對於在美上市的企業考慮通過CDR的方式回歸A股;對於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的獨角獸公司A股上市開綠燈,實為控制資本的又一項重要措施。自去年7月初債券通開通後,境外機構持有在岸人民幣債券規模不斷創下新高,內地債市與環球債市相對低的相關性也給多元資產部署的投資提供多一些選擇空間。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54&issue=20180312
人行朱鶴新:加強監控金融控股公司
1 :
GS(14)@2018-11-25 11:13:24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624&issue=20181125
【明報專訊】內地傳媒《華夏時報》引述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一論壇上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的整體監管勢在必行。朱鶴新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重點是嚴把市場准入關,明晰股權結構,強化資金來源真實性監管和資本充足率監管,管控關聯交易,改善「防火牆」制度。
招行增設「兩小」企業考核指標
另外,內地銀行繼續「表忠」響應救民企國策,《新華社》報道,招商銀行(3968)在分行績效指標體系中增設「兩小」企業考核指標,推動分行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以補貼的方式還原分行考核利潤及淨利息收入,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此外,對經營機構及其負責人按照「盡職免責」原則,建立不良容忍管理機制,消除一線業務人員對小微貸款「不敢做」的顧慮。
工商銀行(1398)行長谷澍及建設銀行(0939)董事長田國立日前分別接受新華社訪問,其中谷澍表示工行未來3年發放予民企的貸款將每年淨增逾2000億元人民幣,田國立亦稱,建行的普惠貸款餘額在未來3年將達到1萬億元,客戶突破200萬戶,貸款不良率控制在3%以內。
上一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