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教精安盛客戶如何節省月費(2016/11/24)

2016-11-24  NM

前文談到經過筆者多番追查,才得悉安盛「投連險」設定所謂「收費逆轉」(Charge Reversal)機制。若然客戶在下一個月提交更改投資表格,安盛會取消上一個月已收取的月費,以其他日期重新計算上一個月的戶口價值和應收月費,再以最新的基金價格扣減。若然該段期間基金價格下跌,客戶便會被多扣基金單位。已扣取的基金單位是永遠無法取回,即使日後基金價格大升,客戶也無法獲益。

但這「收費逆轉」機制其實並非真正收費逆轉。安盛是以已扣取上個月月費後的基金單位數目去計算戶口價值,而不是以「逆轉」後(即退回之前已扣的基金單位)去計算戶口價值。計算戶口價值的基金價格又不是以最新價格計算,而是以上個月月底的基金價格計算。若然基金價格在這段期間下跌,客戶便會因此而蒙受損失,被多扣單位。筆者向保監投訴,指戶口因此而被多扣4% MEMB基金單位,而2007年4月份才認購的MUTE,被「收費逆轉」機制扣減了部分單位,作為3月份MEMB的月費。保監的答覆是它們無權介入安盛的收費方式,這是保險公司與客戶的合約爭議。保監指在安盛「收費逆轉」機制下,若然基金價格在該段期間下跌,客戶確實會被多扣基金單位;但若然基金價格上升,客戶便被少扣基金單位。保監還說由於安盛是以「已收取」3月份月費後的戶口價值去計算3月份月費,由於已扣減基金單位作為月費,戶口單位數目減少,戶口價值和計算出的月費將減少,反而對客戶有利。保監的說法完全漠視安盛以較高的基金價格計算月費,又以低4%的基金價格扣減多4%基金單位,實在令人氣憤。事實上3月份月費已經在4月2日收取和完成交易,保監又怎能容許安盛事後取消交易,重新以不同基金價格去計算戶口價值和收取月費,令一些客戶得益,另一些受損?

既然安盛「投連險」設定「收費逆轉」機制,而保監又覺得沒有問題,因為在這機制下,有客戶受損,亦有客戶得益,筆者在此教精安盛的客戶如何自保。首先,客戶若有意提交更改投資表格,必須留意近月的基金價格變動。當基金價格大幅上升時,才向安盛提交表格,並要求即時進行「收費逆轉」。安盛收到表格後,會先行取消上次收費交易,以之前較低的基金價格,和之前已扣減月費的基金單位數量去計算戶口價值,客戶的戶口價值和應付月費會降低。之後安盛會按照機制,以較高的基金價格收取月費,客戶被扣的基金單位便大幅減少,因此而獲益。安盛為「投連險」設定「收費逆轉」機制,還適用於客戶更改付款方式(例如由支票付款改為自動轉賬),由一次過繳交全年保費改為每月繳交。故此客戶若想節省月費,提交表格前務必要留意近月基金價格走勢,當基金價格大幅上升時才提交。安盛設定「收費逆轉」機制,自然令筆者懷疑公司到底有沒有幫客戶沽出基金作為月費,以及回購基金作為「逆轉」。安盛在4月2日已完成收取3月份的月費交易,到4月23日收到筆者更改投資表格,進行「收費逆轉」。已收取和扣除的基金單位到底如何逆轉?以什麼價格逆轉?到底有沒有作過真正買賣?這段期間基金單位去了哪裡?保監叫筆者去問安盛,而安盛又不肯正面回覆。安盛有沒有真正買賣,筆者下次會向讀者作個詳細分析。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54

愛爾眼科:募資逾24億 收購9家眼科醫院

愛爾眼科12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42,662.7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愛爾總部大廈建設項目、兩家眼科醫院遷址擴建項目、九家眼科醫院收購項目,以及信息化基礎設施改造與IT雲化建設項目。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前,公司可根據市場情況利用自籌資金對募集資金項目進行先期投入,並在募集資金到位後予以置換。

公告顯示,公司與湖南中鈺愛爾眼科醫療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並購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簽署了《附條件生效的股權轉讓協議》,根據該協議約定,愛爾眼科收購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並購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所持有的東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5%的股權、泰安愛爾光明醫院有限公司58.70%的股權、太原市愛爾康明眼科醫院有限公司90%的股權、佛山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60%的股權、九江愛爾中山眼科醫院有限公司68%的股權、清遠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80%的股權、湖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5%的股權以及湖南中鈺愛爾眼科醫療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所持有的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0%股權、朝陽眼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55%的股權,收購價格共計為58,012.80萬元。

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將於2016年12月8日(星期四)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98

OPEC減產波及 今日24時成品油價或迎年內最大漲幅

根據“十個工作日一調整”的原則,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於今日24時開啟。

中宇原油預計今日24時成品油零售限價可能上調410-420元/噸,折合升價92#/93#汽油0.32元/升左右、0#柴油0.35元/升左右。此次調價幅度不僅將創下年內新高,更將成為自2013年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執行以來國內油價最大幅度的調整。

近10日,布倫特油價上漲了近6美元/桶,特別是12月10日淩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與非OPEC產油國在維也納達成了聯合減產協議,直接推動國際油價上行。

OPEC成員國積極的減產姿態和中國原油產量的繼續下滑,也使得國內成品油上調幅度繼續被拉寬。

如果此次成品油向上調價被落實,汽油方面,國四93#及國五92#汽油可能全面回歸“6元”時代,加滿50L的油箱車主需多花費16元,因此次調幅較大。

中宇資訊石油分析師孫曉陽認為,較目前原油走勢來看,來自各國的減產消息刺激供給方信心,但美聯儲加息預期也是制約後期原油走勢的較大利空因素,短期原油走勢或震蕩為主。

據他所在的機構測算,依目前現貨價格來看,新一輪調價已呈現較大的上調預期,後期連漲可能較大,年內最後一次調價(29日零時)或以上調結局。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上一次成品油出現較大漲幅是在10月19日24時,當時汽、柴油分別上漲355元/噸和340元/噸。

以下為2016年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一覽:

11月30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175元和170元。

11月16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65元和355元;

11月2日24時,調價每噸不足50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10月19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55元和340元;

9月30日24時,調價每噸不足50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9月18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55元和150元;

9月1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05元和200元;

8月18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75元和170元;

8月4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20元和215元;

7月21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55元和150元;

7月7日24時,調價每噸不足50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6月23日24時,調價每噸不足50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6月8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110元;

5月25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10元、200元;

5月11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20元、115元;

4月26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65元、160元;

4月12日24時,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3月28日24時,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3月14日24時,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2月29日24時,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2月15日24時,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1月27日24時,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國內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

1月13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13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22

國內油價今天24時起再上調!迎4年來最大漲幅

根據“十個工作日”原則,國內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在12月14日24時打開。

14日據發改委消息,12月14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零售限價上調435、420元/噸。這意味著成品油零售價迎來四年以來最大漲幅。

從全國平均來看,成品油的價格浮動具體情況如下:90號汽油每升上調0.32元,92號汽油每升上調0.34元,95號汽油每升上調0.36元,0號柴油每升上調0.36元。按一般家用汽車油箱50L容量估測,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多花約17塊錢。

截至此次油價調整,國內油價呈現“九漲、五跌、十擱淺”的格局。

在本計價周期內,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與非OPEC產油國10日達成了聯合減產協議,提振了國際原油市場,推高國際油價。多家市場分析機構此前就曾預計,本輪油價上調幅度或將迎來4年來最大漲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26

24 Dec 2016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風水輪流轉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9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香港兩隻快餐股大快活(52)及大家樂(341)上月尾先後公布中期業績,股價強弱即來個逆轉。大快活先前的股價強勢源於盈利高增長,當此因素暫且不再,高估值自然受到市場質疑,股價下跌亦是理所當然。集團上半年收入按年升7%,毛利按年升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6.4%跌至15.6%,主要由於食材價格上漲,而期間加價1%未能抵償。不過管理層強調預期全年度總共加幅也不會多於2%,似乎預視消費者對加價的承受力並非無限。純利按年亦只升2%,若撇除非經常性項目,除稅前溢利則按年升5%,相對市場於業績公布前仍然期望如過去兩年度般有30%水平的增幅,當然有很大落差。

再看地區分佈,香港收入佔整體95%,上半年按年升9%,溢利按年升5%,溢利率由去年同期9.9%跌至9.6%,期間同店收入增加約5%。國內同店收入增加1%,但收入卻按年跌21%,跌幅主要則源於關店;溢利按年跌5%,跌幅較小,店鋪重整見正面效應,不過國內盈利狀況時好時壞,令人無所適從。集團已落實於下半年新增8家大快活快餐及1ASAP特色店,主要集中在民生區及街舖舖位。管理層透露今年續租租金上調約67%,增幅有所放緩,街舖租金也見回落,對找舖樂觀。

另一方面,大家樂雖亦「香港八十前」,但也值得看看作過比較。集團是次交出一份理想中期業績,可說終於反勝大快活。大家樂上半年收入按年升4%,毛利按年升13%,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2.3%升至13.3%,期間將平均餐價上調最多2元的策略得宜,而管理層則未有正面回應下半年內會否再加價。留意大家樂的毛利率水平比大快活低,若大家有造訪過兩間快餐店,會發現後者部份同類食物的價格比前者貴,這情況或解釋大快活於加價上未敢太過進取,限制了盈利增長空間,所以在策略上推出「晩市送餐」服務,希望未來能藉這些增值服務加價。大家樂上半年純利按年升12%,純利率由去年同期5.6%升至6.0%

再看地區分佈,香港收入佔整體87%,上半年按年升8%,比大快活略少,溢利按年升6%,則比大快活略多,溢利率由去年同期11.4%微跌至11.2%;期間同店收入增加約5%,則和大快活一樣,可見兩間公司的香港業務仍有增長。國內收入按年跌23%,和大快活一樣大跌,但大家樂比大快活優勝的分野在於其溢利反而按年升47%。大家樂已計劃於下半年將擴充25間分店,趁舖租回落將加快網絡擴充步伐,並重返策略性及主要地區開店。

如上篇提到,「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大快活(52)及大家樂(341)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1217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58

樂視體育非常24小時

剛剛暫時化解了“英超聖誕大戰直播”危機的樂視體育,也成功解決了12月28日淩晨1點15分直播利物浦迎戰斯托克城的比賽。

12月27日下午5點左右,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樂視正在嚴格按照與新英體育達成的諒解備忘錄所約定的付款計劃進行還款。12月28日至2017年1月3日的聖誕、新年大戰,樂視體育的球迷將不會錯過。

但是,新英體育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全部尾款並未在12月27日完全支付完畢,整個付款計劃應要持續到春節前才能全部完成。

12月27日中午,在距離上述英超比賽還有12小時的時間,新英體育方面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8號淩晨的英超比賽(能否在樂視體育直播)還是在待定狀態,我們要看今天的付款情況來定。”

作為英超在中國內地的版權方,新英體育上述人士告訴記者,樂視體育與新英體育已在26日下午達成一份“諒解備忘協議”,新英同意樂視可在短期內分期支付尾款,而第二筆款項的截止日期就在12月27日下午6點。

“目前不方便透露金額,但昨天只是支付了一小部分。如果承諾的時間沒有支付完畢的話,新英體育會繼續停掉信號。”上述人士說,“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合作夥伴倒下,但我們自己也背負了巨大的壓力。”

這並非樂視體育第一次拖欠款項。PPTV方面就向記者抱怨:“樂視還欠我們2000萬元影視劇版權費。樂視方面經常拖欠款項是沒有將版權最終賣給樂視的重要原因。”

樂視體育方面則對第一財經回應稱:“英超的轉播不會有任何問題,並且樂視體育推出了超級體育季、月會員觀看英超的權益,所有樂視體育超級會員都可以通過全終端暢享英超。”

 

26日險情

作為最受中國球迷關註的國際足球聯賽之一,英超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新英體育方面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樂視的合作是在英超新賽季開賽前,新英體育分別與樂視、騰訊、PPTV三家簽訂了合作協議。

根據合同,新英體育與轉播方的付款流程被分為兩期。其中三家需要在賽前支付一筆費用,新英體育才能給付信號。

今年12月20日,也就是尾款交付的周期,新英體育稱,雖多次與樂視溝通催款,但樂視的反饋並不積極。

在樂視體育逾期的6天中,新英體育曾通過一定方式在向樂視體育施壓。12月19日,本應播出的英超精華最終並未在樂視體育如期播出。樂視體育英超評論員詹俊當時發微博表示:“衛星信號接收原因(上傳方出狀況)本期英超精華無法錄制,請各位球迷諒解。”

直到12月26日,新英體育公布:“如果樂視體育不能如期交付英超2016~2017賽季版權的3000萬美元尾款,樂視體育的英超信號將在周一(26日)被掐斷。”

這一天,正是多場密集的英超聖誕大戰開賽的日子。

上述新英體育人士稱,26日一整天,新英體育和樂視體育版權部門,以及雙方高層之間反複磋商協調,最終在約下午6點下班前,雙方達成了一個諒解備忘錄,希望樂視在很短的時間內分批將版權費用支付完畢,如果承諾的時間沒有支付完畢的話,新英體育會繼續停掉信號。

到了26日晚約7點,樂視體育方面對外作出回應:“英超的轉播不會有任何問題。”樂視體育CEO雷振劍也在微信朋友圈配圖稱:“來樂視體育看英超,不廢話。”

12月11日的2016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的導師私享會上,樂視董事長賈躍亭曾被問及外界傳言樂視體育“拖欠版權費”時表示:“幾乎沒有。”“我不能說百分之百,因為畢竟還有手續、交易雙方之間的條款、執行條款等等,但是大部分都是正常支付的,只要在協議執行上沒有分歧。”

自11月6日賈躍亭發布內部信,承認樂視資金鏈出現問題之後,因缺錢而引發的項目停工、供應商追債、裁員、股價跳水等負面消息接踵而至。為了掙脫泥淖,樂視開始多方融資,公司中高層近期被曝四處求援。

 

警報未解除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樂視體育以支付一部分尾款的方式暫時化解了危機,維持了12月26日的英超比賽沒有停播。

而在欠款風波的背後,曾經歷2年“野蠻”生長的樂視體育正在經歷“陣痛”。

近年來,樂視體育瘋狂購買版權,幾大體育賽事幾乎被納入囊中,以最受歡迎的足球賽事為例,樂視體育已經包攬了英超、中超、意甲、德甲、法甲……並且,樂視體育在購買版權上向來很大方,最近的一次大手筆,花在了中超上,27億元人民幣足以砸暈很多人。

不久前,雷振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慨,稱“不能永遠享受往前沖的快感,你會發現往後一看,後面的戰場來不及打掃”。

過去的兩年里,雷振劍稱自己關註的重點還是樂視體育的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這也是野蠻生長階段。直到今年B輪融資後,發現在公司高速發展過程中,很多基本面上沒有得到實質的改善,引發了很多問題,踩了不少地雷。

最典型的就是今年7月國際冠軍杯的臨時取消事件。雷振劍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這是樂視在業務上比較大的一個挫折,“對於我們看待每一塊業務良性發展是特別大的教訓和啟示”。

如果按照過去的做法,在獲得大量版權後,樂視體育只要做好直播、把用戶數做下來就算成功,但現在,更重要的是把用戶數做起來之後要產生經營的效益。

“樂視體育對頭部的頂級內容永遠是嗜血的狀態。”雷振劍說,但在2017年,不能非理性地投資一些極其高溢價的產品或內容,價格將以商業模式為前提,最核心的還是要看其“損益”。

雷振劍曾在12月初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如果不出意外,未來1~2月,樂視體育將公布在資金方面特別是融資上的重大變化。

而對於此前樂視體育圍繞賽事、版權、彩票、大數據、體育經紀等多項業務進行的多點布局,雷振劍也對記者坦言,面對如此多的業務,接下來會進行節奏上的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92

2016年並購重組審核收官:24起被否案例厘清監管紅線

伴隨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和實施,2016年被稱為並購重組市場的“最嚴監管年”。監管層以完善和修訂交易規則、提升問詢和審核力度等多種途徑,全面清理並購市場各類頑疾;市場則加緊調整和適應,保證資本運作效率。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在2016年共召開103次會議、審核275起並購重組申請;上會重組數量和交易總額同比都有不同程度回落,但整體仍處於歷史高位水平。

展望2017年,並購重組審核工作即將於1月4日全面啟動,從嚴監管趨勢未有松動之勢。從去年24起被否的重組案例審核意見來看,持續盈利能力、信息披露的完善程度、控制權的穩定性、合法合規性等成為審核和問詢工作的重點,也未新一年的並購重組市場明確了監管邊界和規則紅線。

並購井噴之勢小幅回落

因為三大監管條例的出臺和實施,2016年的並購重組市場被鮮明的分為了上、下半場。

2016年6月17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借殼”標準進行了全面修訂。同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發布兩則常見問題解答,分別是《關於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的相關問題與解答》、《關於上市公司業績補償承諾的相關問題與解答》,對重組交易中業績承諾、募投資金的細節問題進一步予以明確。

以三大監管條例出臺為分界點,上半場是繼續井噴的並購大潮,市場需求是核心驅動力。尤其2016年一季度時,並購市場的多項指標都已逼近2015年全年水平。投中的統計數據就顯示,2016年一季度中國並購市場進行中的並購案,所涉及的交易規模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並購規模。而在A股市場,僅創業板去年一季度發布的並購預案融資額就已超過2015年全年。

但在上述監管條例出臺後,並購市場風向急轉,監管成為下半場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三個監管條例,意在全面堵漏規避“借殼”的交易,整治“殼”股炒作、忽悠式重組等A股頑疾。據本報此前報道,去年7月最後一周,就出現了5家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申請連續被否的“高壓”期。此後,市場經歷重組大量終止、“類借殼”闖關折戟等不斷的適應和實踐,逐漸進入常態化的並購2.0時代。

從數據看並購重組的“最嚴監管年”,市場熱度略有下降,且嚴監管至今未有放松之勢。

據證監會官網數據統計,2016年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共召開103次會議、審核275起並購重組申請;相比2015年審核的339起重組方案,審核數量環比下降了19%。以審核通過的並購重組案例統計來看,A股2016年並購交易單數、交易總額同比都有所下降。但2016年整體仍處於歷史高位水平,且單筆交易金額有所提升;與之對應的是,在2014年時並購重組委召開78次會議、審核了194起並購重組申請。

並購重組的嚴監管之勢,在數據統計中也有明確體現。2016年有24起並購重組方案未獲通過,較2015年的22起環比有升,整體通過率下降了2.3%。在6月17日新規公布後,證監會共召開了61次並購重組會議,審核未通過率由新規前的6.67%,快速上升至14.15%。

此外,對於“帶傷上會”的並購重組申請,監管態度也開始有所收緊;在三大監管條例出臺後,有條件通過率由此前的55%下降至年底的34.8%。

24起被否案例明確監管紅線

在24起被否的並購重組案例背後,當前監管“四大雷區”已逐漸明確。包括持續盈利能力存疑、估值和定價差異等信息披露不充分、控制權存在不確定性、違法公開承諾與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等,都是過去一年里並購重組被否的重要原因。這同樣也為新一年的並購重組市場,明確了監管邊界和規則紅線。

具體來看,標的資產的盈利能力仍是審核的重中之重。被否的24起重組申請中,涉及盈利能力的審核意見達15起,表述內容包括標的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持續虧損不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業績真實性無法判斷、持續盈利能力披露不充分等。因控股權存在不穩定性而被否決的重組有3起,審核意見主要為交易完成後實際控制人認定依據披露不充分。此外,交易估值和股權定價的前後差異較大也被多次提及,還與盈利能力、控股權認定等重合出現在審核意見中。

 

 

監管趨緊不僅以審核否決的形式呈現。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審核意見相關內容也均是滬深交易所並購重組問詢函、重組說明會和證監會反饋意見中的重點監管內容。此外,有市場消息稱此前的保代人培訓中曾透露,並購重組審核將減少“有條件通過”的中間地帶,主要保留“無條件通過”和“否決”兩項審核。

與之呼應的是,並購汪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2016年上半年獲有條件通過的並購重組申請占比是57%,在7月和8月時下降至35%,9月和10月期間已低至25%,在年末最後兩個月才有所回升。“帶有較為明顯‘小硬傷’的方案,在上會之前應該詳盡回複並妥善處理監管所問詢或反饋到的問題,以提高過會概率。”報告稱。

某正進行重組且被下發問詢函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透露,交易所當前的重組審核極為審慎,公司重組草案已進行了修訂,但即便是已回複的問詢函內容也有可能被二次問詢,上會目前尚未有明確時間表。就該公司的重組方案來看,重組目的和資產定價的合理性、涉訴情況的最新進展是決定其重組命運的關鍵。

另一家上市公司重組相關人士則表示,此次重組交易中采取了現金支付的方式,按現行規定可以免於證監會審核,但交易仍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公司目前已就相關問題與交易所多次溝通,並正按要求完善交易方案;但部分問題仍需要等待監管層的認可,目前仍在停牌中。

而展望2017年的並購重組市場,除嚴監管態勢延續之外,市場對中概股和港股回歸也報以高度關註。去年5月證監會宣布,對中概股回歸A股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予以高度關註,對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此表態被市場認為是中概股回歸之路全面收緊的開始。

隨後,萬里股份與搜房網的交易在7月終止,前者宣布暫時撤回向證監會提交的申請文件。永達汽車借殼揚子新材在當年9月9日公告終止籌劃重組。幾天後,港股上市公司背景的中軟國際與博通股份的重組也宣布終止。這期間,A股未有新增中概股或港股通過“借殼上市”而回歸A股的案例。目前,仍在進行中的忠旺集團借殼中房股份、威高骨科借殼恒基達鑫也一直未有新的進展。有外資行投行部人士此前曾對本報表示,其負責的某中概股回歸項目並未取消,從此前監管層表態來看,未來有望出臺專門的規則來重新推進;但從當前來看只能等待政策的進一步明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83

上海無人駕駛地鐵亮相:可滿足24小時運營需求 年內試運行

1月9日上午,軌道交通8號線三期首列列車從南京由公路運輸至上海浦江鎮停車庫。8號線三期列車為四節編組列車,載客量約726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車頭無駕駛室),可滿足全天候不間斷的運營需求。

據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 8號線三期自沈杜公路站至匯臻路站,全長6.6公里,車站6座。線路配備先進的CityFlo 650信號系統,使用軌道交通行業無人駕駛系統的最高等級GOA4模式運營,降低行車間隔、實現高頻次的發車,在增大運能的同時能進一步減少旅客的候車時間。

據悉,此次8號線三期初期共購置11列車輛,列車將陸續抵滬進行調試,為2017年底試運營奠定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55

濟南限購細則出爐 外地購房須3年內連繳社保24個月

17日據濟南建設網消息,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關於貫徹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

通知要求,自2016年12月26日起,對在濟南市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及濟南高新區範圍內已擁有2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包括購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暫停在濟南市部分區域(包括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高新區)向其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無住房的非濟南市戶籍家庭在濟南市部分區域限購一套住房,需提供自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連續24個月以上(含24個月)在濟南市市區及三縣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

家庭擁有住房套數,以新購房時居民家庭在本市市區範圍內已辦理的新建商品房網上簽約、不動產登記、房改購房手續和二手房網上簽約的住房套數為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01

1979年1月24日: 永泰建業(97)、博富臨地產(0225)業務概況

當年永泰建業為未上市的恆基發展集團的一小部分,在李兆基持續注資小型項目下,業務持續發展。他們甚少參加公開拍地,加上經營地產經驗好,並以理想價格售出物業項目,故盈利仍能維持滿意增長。其後,恆基兆業地產(12)上市,重組後成為收租及投資業務的旗艦,後來連收租業務都被恆基購回,再購回其持有的投資,只剩下單橋,後來連橋也沒有了,就注入千色店。

至於博富臨,則持有物業收租之用,在持續增購物業及翻新物業,提升租值下,業務有所增長,近來只是維持收租,穩步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