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將試點發行 20多家信託公司將參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105

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將在交易所試點發行,試點初期僅面向機構投資者,其中參與發行的信託公司將包括中信信託、興業信託、中融信託等。

第三輪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規模不超過3000億元,其中1000億元額度將分配給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地方城商行等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將獲得1000億元額度,其中至少500億元用於鐵路貸款等基礎資產;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有望合計分得1000億元額度。
下面是中國證券報的報導:

多家金融機構正積極籌備發行第三輪額度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產品將在交易所市場試點發行,且試點初期僅面向機構投資者。此次將有多家信託公司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意味著信貸資產證券化參與機構進一步擴容。參與的信託公司為此前已取得相關資質的20餘家信託公司,包括中信信託、興業信託、中融信託等。
多位出席第九屆北京金博會的信託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信託公司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將成為趨勢,這將是信託公司應對大資產管理時代挑戰的重要「陣地」。
第三輪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規模不超過3000億元,其中1000億元額度將分配給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地方城商行等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將獲得1000億元額度,其中至少500億元用於鐵路貸款等基礎資產;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有望合計分得1000億元額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將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中國人民銀行此後表示,試點擴大後,將引導大盤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跨市場發行。20家中資銀行已申報試點方案及發行額度,並表示本輪試點獲批後會陸續於明年上半年完成發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391

上周更新 (20 Oct - 26 Oct)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10/20-oct-26-oct.html
組合單位值: 95.73
組合週回報: +0.20% (YTD: +5.98%)

現金水平: 23% (前週: 0%)

上周提及短炒搏兩隻傳媒股鳳凰衛視(2008)及壹傳媒(282), 兩單交易均敗北收場, 幸好注碼不大, 組合回報沒有因此被大幅拖累. 接觸股市愈耐, 愈明白不能將每宗交易得失睇得太重. 必須接受自己睇法會經常出錯, 出現虧損時就沒有任何思索餘地, 斬立決就算數. 要求自己百發百中根本不合理, 重點反而在於萬一出錯時, 虧損程度是否在預期範圍之內.

包浩斯(483)上周五大成交急跌, 由於自己一早已經重倉, 股價低開後急跌心理上點都有壓力. 最後反而堅持低位加注, 除對公司下期業績有一定信心外, 自己估計當日大成交下跌很可能是因為公司10月22日曾發披露通告(00483 包浩斯國際 翌日披露報表), 以$1.83發行約2.2M員工認股權; 而此股當日早上競價盤已有過百萬成交, 或有多少反映有人心急沽貨. 自己低位有信心加注, 很大程度是相信沽盤力度不會持續太久. 當然有機會睇錯, 但既然自己對公司有十足信念, 股價下跌應該是買入機會.






























組合買入I.T.(999), 純粹小注TEST BUY. 公司盈警後股價大成交低開後反而有得升之餘, 業績差勁股價亦不為所動, 價訊明顯背馳. 其實自己唔太喜歡投資時裝公司, 原因是不信香港有公司可以鍊贏ZARA, H&M, UNIQLO等FAST FASHION. 不過純粹從邏輯角度去理解, I.T.業績死得如此徹底根本無可能支撐目前股價; 投資者現價願買不願沽, 或許反映市場相信公司業務有見底機會. 早前旭日(393)掟貨, I.T.三名高層盡數全接, 或者亦有多少啟示作用.

信星(1170)走勢轉弱, 但自己會繼續堅持; TCL通訊(2618)Q3業績顯示手機銷售強勁, 年度化市盈率不足10倍, 短線再升15%其實不算太高要求. 自己短炒過一轉, 有低位會再買; 終於等到味千中國(538)公佈第三季營運數據, 確認業務復甦力度比預期佳. 自己星期五有加注, 明日(28 Oct)應該會有大行報告跟進, 搏短線破頂, 但之後股價能否再上則視乎新店經營效率.

投資組合大手減持防守股後, 目前基本選股主力是部署11月份. 金山(3888)在搏入MSCI; 重倉信星, 包浩斯; 另加維他奶(345)是在搏下期業績會有驚喜. 其間股價或有波動, 但繼續死守則沒有懸念. 近期指數走勢相當曳, 但個股表現則反映資金並未全面撤走; 尤其是9, 10月份無升過的股票, 近日調整幅度不算太深. 目前策略繼續持有個股, 擔心市況波動, 自己或者會買多少指數認沽期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89

未來20年發展最快的行業是哪些? 君臨隨風

http://xueqiu.com/4009501516/26025341

我深信在未來的二十年,IT技術浪潮將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互聯網技術改造所有的傳統服務業,智能技術改造所有的傳統製造業。

在互聯網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過程中,我們正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第一波,互聯網通訊。

1990年代中期開始,電子郵件、QQ即時通訊、微信移動通訊,不斷更新的互聯網通訊技術已經深刻的改變了我們與家人、朋友、工作夥伴之間的溝通方式。隨著微信這類移動通訊技術的不斷強大,最終整個電信行業都將被改變,不再需要打電話,因為我們會有更廉價、更優質的通訊方式:就像我們坐汽車去旅行,而不是坐的高速公路公司提供的收費大巴去旅行,電信公司最終只能收取流量的過路費。

第二波:互聯網媒體。

從1990年代末開始的門戶網站,到垂直媒體,到搜索引擎,到微博社交媒體,互聯網技術顛覆了傳統的各種媒體行業,報紙、雜誌、電視、傳單,所有的媒體形式都可以搬到網絡上來。當人手拿著一部智能手機,走在路上也不看戶外廣告,不看沿路派發的傳單折頁的時候,所有的傳統媒體最終都將死去。

第三波:互聯網遊戲。

從2000年代初開始,傳統的PC遊戲行業獲得了新生,只不過是從單機走向了互聯網。從大型PC端游、網頁遊戲、手機遊戲、電視網遊,只要有屏幕的地方,就有網絡遊戲存在的理由。互聯網遊戲,是互聯網技術帶給人類最偉大的娛樂方式。他的價值,就像工業時代電影電視的誕生,農業時代戲劇曲藝的誕生。

第三波:互聯網視頻。

從2005年開始,互聯網視頻洶湧而來,正在顛覆傳統的電視產業。電視,是娛樂和媒體的交叉點,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我們不再受制於電視台的施捨,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還可以一邊看一邊和影迷交流,甚至在未來的綜藝節目中即時影響內容的走向。

傳統的電視產業,受制於廣電制度,每個省份城市都有自己的電視台,始終無法實現有效的整合,導致製作能力孱弱,每一家都在播放雷同的低水平節目;但在互聯網時代,視頻網站通過市場化重組,形成3-5家巨頭,每一家都將建立自己的獨特競爭力,在自制節目能力上形成差異化,通過收費節目實現盈利。獨具特色的自制節目,是吸引觀眾的法寶,是實現從免費視頻向收費視頻商業模式轉變的關鍵,就像美國netflix所做的那樣。

第四波:互聯網音樂。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盜版和網絡音樂下載絞殺了傳統的音樂產業。傳統的音樂產業是軟件時代的思維,賣音樂就像賣軟件,賣單機遊戲一樣,最終被互聯網技術埋葬了。他的出路,在於建立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就像網絡遊戲在過去十年所發生的一切。

從2010年開始,一種新的音樂商業模式正在建立。他們就是9158、六間房、YY歡聚時代所代表的在線音樂模式。歌者們在線免費為觀眾表演,通過道具模式(觀眾的打賞)來盈利。這種商業模式目前仍然處於萌芽狀態,表演的形式、產業的生態仍然極不專業,正如淘寶集市在2005年的時候一樣。但是我相信,隨著經紀公司的成熟,表演舞台的設計專業化,在線音樂平台影響力的擴大,最終所有的歌手都會走上在線音樂的大舞台。

第五波:互聯網旅遊。

攜程、藝龍、去哪兒、螞蜂窩、窮游,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業者進入到改造傳統旅遊行業的大潮中,這個產業的規模確實相當龐大,從酒店、飛機、租車、門票、導遊、度假團隊,每一個環節都孕育著巨大的機會。

第六波:互聯網餐飲。

大眾點評網最早在互聯網餐飲上紮營,但是隨著團購行業的湧入,互聯網對餐飲行業的改造已經從資訊環節,深入到交易環節,未來或許可以進一步發展到這種樣子:顧客對餐館提出要求,希望能夠獲得某一種菜式或者口味的改良與定製,從源頭食物加工方式上,改造這個行業。

第七波:互聯網商業。

商品交易是我們這個社會最重要的兩大產業(金融、貿易)之一,當互聯網開始改造商業,就意味著我們這個社會的生活方式正在經歷革命性的變化。我們不再需要逛街購物,只需要在網絡上,就可以挑選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以最便宜的價格,最優質的服務獲得:送貨上門。在互聯網改造的服務業生態中,我認為,電子商務將是帶給個人創業者最多機會的地方。

第八波:互聯網金融。

金融行業是傳統服務業中商業價值最大的行業,也是所有互聯網巨頭最眼紅的獵物。當互聯網開始改造金融業,人類社會必將進入新的篇章:所有的資金將只在互聯網中流動,現金貨幣將被邊緣化,移動支付將一切交易完成;投資、保險,由大數據處理,為我們提供最安全與高效率的服務。

未來的移動支付,必然不是我們今天所見的樣子,或許是這樣:人手一個智能戒指或手環,觸碰一下交易終端,滴一聲,就完成了支付。在這樣的場景下,還有什麼必要帶著紙鈔呢?

未來的投資理財,也將更加依賴互聯網的高效率服務,大數據分析將可預見投資風險,降低經濟的週期波動,為客戶提供更安全的理財服務。

第九波: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教育之所以一直沒有形成氣候,主要問題在於網站僅僅單向出售教育視頻或信息,未能形成與學生的互動。在未來,互聯網最終將改造教育行業——主要是成人技能培訓。通過類似於在線教室的方式,教師與學生即時對話互動,提升教育的現場感。

第十波: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最終的改造方式,毫無疑問也是醫生的在線診斷,但基於目前的產業環境,這應該是最後被改造的傳統產業了吧。

最終歸宿:互聯網社會。

當我們生活中的所有服務業都被互聯網改造之後,我們終將生活在一個全新面貌的社會裡。這個社會,或許在20年後我們將會看見吧。

但互聯網社會的實現,不是單一依賴的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還需要另外一項革命性技術的浪潮推進,這便是智能技術。

第一波:智能辦公

1980-199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打印機、傳真機、複印機、投影儀等辦公技術的革新,使得我們的辦公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當然,這個行業的技術發展我們沒有趕上,被美國日本獲得了先機,但在後面,我們將看到,智能技術的第二波浪潮,我們開始趕上了。

第二波: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技術顛覆了傳統的手機產業,美國韓國台灣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2007年開始,蘋果開創,2010年三星崛起,台灣的台積電和聯發科也在關鍵的零部件上擁有影響力,等到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的時候,格局已定。

但在中國,創業的機會仍在。主要的機會點落在產業生態邊緣的零部件和渠道環節中。畢竟深圳有全世界最完整的手機製造產業體系,中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市場,從零部件和渠道環節切入,在智能技術革新的下一波產業浪潮中,中國的創業者將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第三波: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的技術革新正處於門檻上,傳統的電視製造企業,長虹、康佳、TCL、創維、海信,要不淪為電視機製造代工廠,要不成為渠道運營商,要不就被時代拋棄,不管怎麼樣,最終都將成為行業的邊緣人。

相對於前面的幾個行業,中國企業很有可能在這個領域獲得領導地位,主要原因在於歐美廠商缺乏硬件產業鏈,投入不足,日韓廠商更重視顯示界面,方向走偏。中國互聯網企業大舉進入智能電視行業,將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體系:操作系統、芯片、精密製造、關鍵零部件、網絡視頻、在線娛樂等等。

在智能電視時代,電視遊戲通過互聯網化改造,將獲得新生,成為新的主流家庭娛樂方式。

第四波: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現有家電產品的智能技術改造,核心是路由器。路由器將成為控制所有家電產品: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清潔機器人、廚電產品的核心。我們通過智能穿戴產品,向路由器發送指令,實現對家電產品的遠程遙控。

第五波:智能穿戴

目前的智能穿戴技術很熱,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數不勝數。但我相信,整個產業的發展與成熟還需要5-10年的醞釀,直到一項顛覆性技術的誕生,滿足了大眾的強需求,這個產業才可能獲得迅速壯大。正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1990年代大家就開始想像,微軟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最終還是沒能啟動市場,熱鬧一陣子又復歸沉寂。

第六波:智能汽車

這個產業將在2020年左右走向成熟,電動車的單次行駛里程達到300-500公里,充電時間實現半小時內完成,或者通過電池租賃方式,在充電站即時更換電池;通過太陽能技術延長電池的使用里程;汽車操控互聯網化,智能導航無人駕駛,這些技術的引入將對傳統汽車產業形成強烈的替換效應。

第七波:智能飛機

就是我們說的無人機。無人機技術正在走向成熟,但目前更多是對於國防軍工產業發展的意義。在民用領域,在遙遠的未來,我認為無人機產業更大的價值在於走入家庭。就像當初汽車走進家庭一樣,當技術足夠成熟,智能飛機在導航系統的引領下,可以實現無人駕駛自動到達目的地,價格控制在50-200萬之間,政策放開的情況下,進入家庭將十倍的擴大這個產業的市場空間。這個時間,我相信會在2030年之後。

第八波:智能動力

就是我們說的太陽能技術。我相信在未來,太陽能技術隨著成本的降低,能量轉換效率的提高,將最終成為我們的主要能量來源。通過太陽能技術,我們的建築、工程機械、交通工具、太空船都將獲得無限的獨立能源系統,掙脫傳統化石能源的束縛,實現更自由與高效率的工作狀態。

第九波:智能製造

就是我們說的3D打印和機器人技術。一個是增材製造,一個是機械組裝,通過智能技術的有機組合,最終將帶來人類製造業的全面革新。當然,這個行業的成熟,仍然很遙遠,或者是在50年以後吧。

以上這些新興產業,目前基本上集中於沿海一線城市,他們擁有人才、與海外技術交流的機會、成熟的產業鏈,因此也成為中國產業創新升級的主要基地。

那麼在傳統產業,在內陸地區,又有什麼發展機會呢?

在傳統產業,我認為主要的機會點在於:更市場化和靈活機制的民營企業對傳統國企佔據主要地位的領域的蠶食。

我對比了2010年和2013年的中國製造業排行榜,統計了營收規模前150名的名單,得到如下的結論:

在最近這三年,

1,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速度最快,正威銅業、中國有色、白銀有色、江西銅業、中國黃金、大冶有色、陝西有色、銅陵有色。增速超過2.5倍,排名前列。

2,石化行業發展速度第二,恆力石化、盛虹石化、東明石化、恆逸石化、榮盛石化、三房巷石化,增速排名前列。

3,鋼鐵行業發展速度第三,青山鋼鐵、西城三聯鋼鐵、新華聯合冶金、酒泉鋼鐵、申特鋼鐵、東嶺鋼鐵。

4,其他發展較快的企業:超威電源、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中國建材、中海集裝箱、盾安製冷、長城汽車、亞泰水泥、晨鳴紙業、雨潤食品、格力電器。

另一方面,在發展速度最慢的企業後20名中,
1,鋼鐵行業發展速度最慢:天津冶金、青島鋼鐵、華西鋼鐵、日照鋼鐵、南京鋼鐵、包頭鋼鐵、天津天鐵、華菱鋼鐵、榮程鋼鐵、太原鋼鐵,佔了總數的一半。

2,老牌機械、電器、IT國企發展緩慢: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廣汽集團、北大方正、海爾電器、中興通訊

我們在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到,鋼鐵行業既是發展最慢的行業,也是發展最快的行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答案是:鋼鐵行業衰落的都是國企,發展迅速的都是民企。在過去的十年中,沙鋼集團崛起成為和寶鋼並肩的超級巨頭。

在很多傳統產業領域,大量的民企在迅猛發展,對國企的市場形成蠶食之勢。

比如青山鋼鐵在最近5年中迅速發展成不鏽鋼領域的巨頭,正威銅業進了世界500強,信發鋁業的規模即將超過中鋁集團,恆力石化和恆逸石化兩個民營石化巨頭只用了5年時間就從百億元的營收規模增長到千億元,三一重工、長城汽車在過去幾年的成長更像是一個神話。

在可以預見的20年裡,很多傳統產業仍然將繼續存在,他們的發展或許不如新興產業的速度,但是腐爛國企的存在,為擁有企業家精神的民企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你只要比他們更努力一點,產品質量更好一點,價格更便宜一點,就可以在市場上獲得優勢,迅速的蠶食他們的份額。

未來20年,機會無處不在,同學們,努力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46

你,也可以成為上市公司董秘(20) 唐宋_元明清

http://xueqiu.com/1477305465/25740251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日益臨近,新一輪改革即將啟動。近期,人民日報評論和肖鋼主席又提及「真正捍衛市場公平和平等的原則,就必須旗幟鮮明地保護中小投資者」,讓人歡欣鼓舞。其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類似理念本身已經不太重要(因為這就是天經地儀的事),重要是有實際意義的措施和保證手段。措施重在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又需要內部控制體系來保證,內控又需要加大實際控制人行為約束,管理層責權清晰,哪一環節錯失又會讓「保護中小投資者」成了一句空口號,循環往復。

      站在宏觀視角來看中國公司的公司治理,已經呈現出體系化的完整架構,這是經歷了資本市場早期的各種陣痛換來的最大成果。曾經時有發生的,諸如:大股東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違規關聯交易、各種利益輸送、無視中小股東利益的決策、大股東違規套現、違規使用募集資金、違規擔保等惡意行為,通過不斷健全監管措施、加大違規者的違規成本、推進公司治理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極大淨化了我國資本市場環境。

      但站在微觀的操作層面,我們的公司治理真的完善了嗎?答案不言自明,這些前進中的缺陷雖瑕不掩瑜,但卻不能視而不見、掩耳盜鈴。本章將從一些操作細節出發,嘗試思考從公司治理環節中一些關鍵風險點找到對應辦法,補充完善我們現行的公司治理體系。

      1、完善股東大會的召開方式,擴大網絡方式召開股東大會的適用範圍。

      股東大會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但股東大會本身既是一個公司權力機構,也是一種決策形式。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這是現代企業契約管理精神的精髓所在,但在股東大會層面以下的事項,除有委派董事的股東外,其他股東無法也無需直接參與到公司的決策程序中來,沿著《章程》授予董事會、經營層的權限和日常經營慣性,自然不需事事均直接體現每一個股東的意志。

      但現實留給中小股東的困惑是:既然是股東,那就應該是公司的老闆,但這個「股東大爺」只有名義上的老闆,即使到了公司也可能沒人搭理,更不要說參與決策了。按理說股東授權董事會代為自己體現意志,但董事根本不是自己的推薦提名的,何來代表著自己呢?因此股東大會作為公司最大決策的最後一到關口,就應該有更多的保障手段來體現自己的意志。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股東大會可能是巴菲特先生伯克希爾.撒哈韋公司的股東大會了,每年的股東大會舉世矚目,爭相與會以聆聽巴菲特老人的教誨,以求覓得巴老的投資真經。這種盛會已經不是股東去履行表決權,而是演化成了投資大講堂。而我們大多數公司股東大會的與會人員僅是與公司有關聯的股東、少數機構投資者和少數媒體人員,一般不會超過15人左右。最節省的公司股東大會連會議形式都省了,董事們聚在一起簽簽會議決議就完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變成了一種固定的程序性形式,中小股東行權成本太高,如對議案有意見,即使你想用腳的投票,上市公司連你腳都看不見,也根本無法變化部分股東控制的決策走向的現實。於是其他股東漸漸越來越趨於投機化,不斷揣測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意圖,以取得先發制人的投資優勢。很多公司研究員和行業分析師也定位成了通過各種調研手段,以探知公司實際控制人意圖的工具,這就是我們殘酷的現實。

      2006年4月,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出台了《上市公司網絡投票實施細則》(2010年2月進行了修訂),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新的手段,一定程度上為中小股東體現自我意志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表決手段。但是相關細則僅為交易所的部門規章,其強制力不夠,規則體現出的口徑更多是鼓勵上市公司向股東提供網絡投票服務,明文規定的適用範圍為:「股東大會議案按有關規定需要同時徵得社會公眾股股東單獨表決通過的,或根據上市公司章程規定需要進行網絡投票的,除現場會議投票外,上市公司還應當向股東提供股東大會網絡投票系統」。從上述明文規定中可以看出,其實網絡投票的適用範圍仍然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細則中「按有關規定」的尺度把握,上市公司一般只將重大融資行為、重大資產重組和重大交聯交易等事項納入網絡投票範圍,這種由上市公司自治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網絡投票推行的有效性,也影響了中小股東參與的積極性。

      如果將股東大會的網絡投票實用範圍予以擴大,並有更多明細的強制性規定,將更大地發揮網絡投票對股東大會決策的作用,也能更好地促進中小股東參與公司重大事項決策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從技術上來說,擴大網絡投票的適用範圍,不會影響上市公司決策的及時性,亦不會大幅增加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的運作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44

職場點滴(20):性格決定命運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880

早輪同一位舊朋友吹水
講開男女話題(就黎做左白姐姐)
引伸出一些想法

小弟經常提及的
人生百分之九十的東西如家庭環境、長相、智力等等
早早注定

然而
人生旅途上最最最關鍵的「性格」
卻是可以由你掌握或修正的

由基本面去睇
大部份人所追求的事業、愛情、家庭、自由、金錢等
最終的共同點都是想得到「快樂和幸福」

我們與其羨慕或眼紅別人所謂的幸運
何不努力經營自己

多d笑容,多欣賞別人,少些惡意批評,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努力做好每件事
並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塵世間種種光怪陸離及onL79的事
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慢慢地自不然會擁有一個良好的朋友圈
咁你結識到好男好女或得到貴人幫助的機會
自不然大d啦


即使你天生幸運女神轉生
條件卓越,人見人愛
但沒有努力經營的心
恐怕最後還是留不住有心人
只會剩下一籮觀音兵

快樂和幸福
從來不是唾手可得
但絕不是遙不可及

願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39

2013-11-20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oo6a.html
 

 這兩天把jerry交代的一些數據整理了一下。畫了幾張圖。

    忙著看論文寫論文。

    讀論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數據,美國非金融企業的淨股票融資量,80年代竟然為負數,即美國企業回購的股票比發行的股票還多,美國80年代之後的大牛市,與此怕是也有著密切的聯繫吧。

    2013-11-20 <wbr> <wbr> <wbr>工作记录 <wbr> <wbr> <wbr>Romney

轉引自:Peter Skott and Soon Ryoo的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of  financialisa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09

見聞圖表:過去20年全球黃金流向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40

過去20年來,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是從中心從歐美轉移至新興市場。也許是巧合,下面的黃金儲備變化圖顯示,黃金的流向也主要從瑞士、比利時、荷蘭、奧地利、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流向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

與此同時,德國、意大利等國的黃金儲備也有較大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59

財務智商(20):投資自己最實際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852

好了,對財務自由要求的金額,投資年期,預期回報要求以及投資心態都探討過了,剩下的便是週邊的關鍵因素。

保險
在醫療費用越來越昂貴,以及越來越多騎呢都市病的今天,小弟認為購買保險實為整個財務自由計劃的第一要點。
前述的投資計劃,無論MPF,月供雞金或自己投資都好,均建基於連續不斷的投資行為。假設touch wood遇上意外,住院及休養三數月,沒有收入,一來一回唔見十萬八萬閒閒地。如此一來,對現金流將帶來嚴重影響。
試想,每月儲三千,辛苦三年才得10萬8,一個小意外,便可能將三年儲蓄耗盡,變相失去財富增值的機會,又要重頭儲起,何其悲痛。
因此,小弟覺得無論如何,一定要購買醫療及危疾等保險,保障自己的現金流及投資本金。
至於人壽保險,由於是保障自己的家人,有沒有需要視乎他們的財政狀況,小弟認為酌量即可,不用過份投入。一般定期沒有儲蓄成份的人壽保,幾百元已可換來一二百萬的保額,十分划算。
特別要提出的是,早幾年流行的投資相連保險,聽落又有得投資又有得保險,實情並不十分理想。
投資的目的,是要在若干年期裡得到一筆資金,再套用那筆資金再投資或作出消費行為。而保險基本上是cover風險直至歸天的那一天,而普遍醫療保險的費用會隨著年紀增大而上升。say你月供$1,500作保險+投資,隨著年紀增大,撥歸投資的金額會越來越小,失卻定額投資的意義。而假使途中你若希望取消保單取回投資本金,則同時會影響保險那一塊(再投保的風險)
故此,可能的話,還是把投資與保險分開,增加自己的彈性吧。

健康
沒有健康的身體,再多的$也是多餘。多抽空做運動,盡量早睡早起吧。

工作
另一超重點而常被忽略的因素,便是自身的工作及能力增值。
許多人,特別同輩的同學仔,常埋怨工作不如意,沒有發揮之餘此類。轉多幾次工,還是如此老樣的話,慢慢便持半放棄狀態,其後便很容易跌入惡性循環了。
事實上,20至30是職場上的黃金時期,是龍是蛇,許多時便建基於這十年。而且這段時間,家庭負擔較少,一般尚處於單身,工資提升得快(因為基數低),儲蓄比率可能是人生中最高的時期。
集中精神於自身工作,閒來進修一下,爭取升職,努力儲點錢,很快便有第一筆資本作投資了。
先投資於自己,才能賺得資本投資於金融世界。
由前文的計算可見,有第一筆資本錢滾錢,基本上隨後的每月投資額(月供基金&MPF),並不需要太多。此後便可有很多閒錢作消費了。
事實上,筆者於剛畢業的頭一年,都是月光族,戶口經常得三位數字結餘,週末還要補習幫補生計。直至其後加了人工,的起心肝月供5仔,先儲得了多少資本,再加上大膽借入私人貸款,才造就了第一筆資本作投資,慢慢踏上脫貧之路。
現時,扣除強迫金,月供雞金及供樓的錢後,基本上都是月月清,事實上也沒有再儲蓄的必要了。

*****

財務自由,只是人生的一個中途站,並不是終點。
寫下詳盡的計劃,老實講都係平常心寫完就算啦。能夠達標固然係好事,假若回報達不到預期,咪做多幾年野囉~到時都係40左近,依舊有大把青春。
小弟相信,即使到達財務自由後,自己還是極有可能會keep住做野的,不過屆時可能在星巴克見到小弟沖咖啡,又或做下學術研究,教下普通話之類較輕鬆的工作。
Anyway,投資還是越早開始越好的,願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86

職場點滴(24):80/20定理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9450

有時我們會見到一些人由朝做到晚都不能完成工作,有些人卻能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就希望知道有甚麼方法。尤其是現代很多工種都不是工廠式流水作業,而是要做一大堆不同性質的事情,如果效率不足,就會出現工作積壓的問題。有些人會用OT或者放假返工做來解決,好聽就是工作投入,難聽就是做事沒有效率。筆者就希望在這裏分享一些工作的小經驗,看大家能否幫助大家,首先要講的是「80/20定理」: http://wiki.mbalib.com/zh-tw/80/20%E6%B3%95%E5%88%99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此法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 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80/20關係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準。一個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贊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選擇性尋找,而非巨細無遺的觀察; 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 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在這裏,筆者已經用了80/20定理:將網站的內容的20%濃縮出來,而能夠表達到80%的含義。傳統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做好事情,就必需全程投入,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盡量放在事情上,即是所謂「盡善盡美」。筆者並不是說這樣不對,而是要指出事情的另一面:如果每件事情都要用100%精力去做,能夠做到出來的數量必定會少。比如,考試有三張卷,你將時間放晒在其中一張,可能這一張卷會拿滿分,但整體上會不及格。就好像做文職,用大量時間來寫信和覆e-mail,結果就是其他事情就會做不好。尤其是當工作分為大量的小件(task)時,如果某些task用了過多時間,其他task就有機會做得不好,甚至會有些task完全做不到。8020以筆者的經驗,可以按照這些小貼士去做:1. 先用一張紙,寫出要完成的task2. 將最重要的20%和最不重要的20%圈出來3. 一開始先解決最重要的20%,用一半的時間做4. 中間的60%,用一半的時間做5. 還有時間剩的,才去做最不重要的20%,或者將之放到下一個工作天做筆者叫這是「限米煮限飯」的方法,好處是確保最重要的事情得到較大的關注,而放過最不重要的事情,對大局其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一些人總是要訂定「自己」的標準,不達到就不去做其他事,反而會顧此失彼。下一篇筆者會講「逐個擊破」工作法。職場點滴(24):80/20定理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noTcomment, 打工達人, 職場, 關注By 脫苦海December 11, 2013Print Pareto_principle有時我們會見到一些人由朝做到晚都不能完成工作,有些人卻能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就希望知道有甚麼方法。尤其是現代很多工種都不是工廠式流水作業,而是要做一大堆不同性質的事情,如果效率不足,就會出現工作積壓的問題。有些人會用OT或者放假返工做來解決,好聽就是工作投入,難聽就是做事沒有效率。筆者就希望在這裏分享一些工作的小經驗,看大家能否幫助大家,首先要講的是「80/20定理」: http://wiki.mbalib.com/zh-tw/80/20%E6%B3%95%E5%88%99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此法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 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80/20關係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準。一個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贊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選擇性尋找,而非巨細無遺的觀察; 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 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在這裏,筆者已經用了80/20定理:將網站的內容的20%濃縮出來,而能夠表達到80%的含義。傳統的教育告訴我們,要做好事情,就必需全程投入,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盡量放在事情上,即是所謂「盡善盡美」。筆者並不是說這樣不對,而是要指出事情的另一面:如果每件事情都要用100%精力去做,能夠做到出來的數量必定會少。比如,考試有三張卷,你將時間放晒在其中一張,可能這一張卷會拿滿分,但整體上會不及格。就好像做文職,用大量時間來寫信和覆e-mail,結果就是其他事情就會做不好。尤其是當工作分為大量的小件(task)時,如果某些task用了過多時間,其他task就有機會做得不好,甚至會有些task完全做不到。8020以筆者的經驗,可以按照這些小貼士去做:1. 先用一張紙,寫出要完成的task2. 將最重要的20%和最不重要的20%圈出來3. 一開始先解決最重要的20%,用一半的時間做4. 中間的60%,用一半的時間做5. 還有時間剩的,才去做最不重要的20%,或者將之放到下一個工作天做筆者叫這是「限米煮限飯」的方法,好處是確保最重要的事情得到較大的關注,而放過最不重要的事情,對大局其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一些人總是要訂定「自己」的標準,不達到就不去做其他事,反而會顧此失彼。下一篇筆者會講「逐個擊破」工作法。

職場點滴(24):80/20定理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66

牛仔褲玩出20%不同 三十歲就升官

2013-12-16  TCW
 
 

 

想像一下,若你身旁的同事一個比一個亮眼、有型,論實力、學歷,又和你相差不遠,你該怎麼讓老闆看見你?

九年前,以儲備幹部之姿踏入全球最大化妝品集團萊雅(L'Oreal)的Kiehl's品牌協理姚正娓,正面臨這樣的處境:在設有淘汰制的儲備幹部中,每個人都是佼佼者;但是,公司除了評斷實力,還看員工對美的感受力,這讓過去擔任政治記者、穿著中規中矩的她,幾乎找不到自己出頭的機會。

但是,四年後,三十歲的她卻成為同梯中最快升上管理職的一位,現在更是全公司最年輕的品牌主管,她,怎麼辦到的?

「演什麼像什麼」,職務輪調穿搭跟著變

「公司的要求,是專業又要帶有個人風格。但是,這把尺沒有標準,要精準拿捏,真的好難!」姚正娓回憶,剛出社會時,她總在兩個極端中擺盪,第一天上班,為求正式,她特地去專櫃挑了黑白褲裝,卻發現同梯的四個人,穿得一模一樣!

直到她習慣公司連細肩帶、短裙、熱褲都被允許的自由風氣,她又轉向追逐流行,把當季最新的波希米亞風、學院風,都套身上。但是,一季下來,總讓她疲於奔命,花錢買的大量衣服、配件,也因質感欠佳,過了季就拋棄,非常浪費。

後來,在各品牌輪調過程中,她開始觀察上位者的穿著與想法,終於有所領悟。「蘭蔻的主管會穿長裙,相對優雅,但Kiehl's就是穿皮衣、牛仔褲,我第一次發現,雖然都是主管,但因品牌形象、溝通對象的差異,穿著竟可以這麼不同!」

因此,在輪調時,每到一個新品牌,她便會先做好品牌定位的功課,觀察部門主管與同事穿著,調整自己的打扮、符合品牌形象,「演什麼像什麼」。她說,服裝,是告訴新同事「我準備好了」、「我在狀況內」、「我是你們其中一員」,最快、直接的工具,因此能減少溝通落差、縮短對方對她費心指導的時間,直接看見她的能力與執行力。

尾牙、派對也用心變裝,告訴老闆我很重視

因為工作需要,她常在銷售現場站櫃,或和櫃姐溝通,她發現,服裝其實是員工向心力、求勝心的展現。例如,每年品牌業務大會的裝扮競賽,總是會有櫃姐以「北上時間趕」、「業績有到就好」等理由馬虎帶過,「不在意小比賽的人,我不相信他在業績上真的有想贏的決心!」

姚正娓解釋,化妝品業強調的是「Retail is Detail(零售業以細節取勝)」,推出高價新品,光在文宣上強調頂級還不夠,她們連擺放商品的托盤要不要有絨布、什麼顏色?解說商品的專櫃小姐是否該接受儀態訓練?拿出商品時要不要戴白手套?都要一步步確認。「所以,若你能讓老闆知道你是能掌控細節的人,絕對加分!」

她開始把「細節為王」的邏輯,反映在穿著上。她說,每個品牌不同的優雅、潮流文化是大方向,幾乎決定她八○%的穿著風格;但是,要在同儕中跳脫出來,另外二○%的「不一樣」,傳達出的訊息也要精確。

她舉例,在Kiehl's,皮衣是標準裝扮,但是,別人的皮衣只有一層拉鍊,她就買雙層拉鍊;大家都穿牛仔褲,她就選垮褲、或窄版樣式。「遠看我和大家都差不多,若近看,就能發現一些巧思。」

她參加公司的派對、尾牙,一定用盡心力打扮。例如,歡送大老闆的派對,其他部門是播放投影片、唱歌,她卻建議大家跳Michael Jackson的舞,甚至連租借帽子、以包裝紙絲做假髮,用餐巾紙綁手臂、用雙面膠纏手指的細節揣摩都不馬虎,為的,就是要讓老闆知道她多認真、多重視。

她說,老闆當然不會仔細注意每一個人身上的細節,但是,只要有機會,她都要讓老闆知道她接收到訊息,「把每件小事都放在心上」。

現在,姚正娓當上主管,更能分辨每個部屬的不同。她說,即使是明星員工,但穿著我行我素、不聽從指令,只讓人覺得「難管」,再厲害都沒用。反之,一個能在和大老闆見面、業務訪察等場合都穿著合宜,不讓她擔心的員工,會讓她覺得更能信賴,「衣服雖然是很枝微末節的小事,但小事做對,就贏了一半。」

【延伸閱讀】姚正娓.穿搭密碼拆解

告訴老闆我把小事變精彩雖是黑白配色,但全身上下6個亮點,讓人覺得專業卻不無聊。上衣下襬有流動感,走路時的擺動可引人注意,給人勤奮、幹練、有行動力的信賴感。

抓住視線的環形粗頸鍊:黑白配色較保守,選粗頸鍊能畫龍點睛。上半身設計多集中在下襬,在胸口選擇頸鍊,讓人把目標集中臉上。

透露流行感的皮質拼貼西裝:看起來專業但又不能太無聊,所以選擇領形和下襬較流行的款式。墊肩讓瘦小的她看起來有氣勢,但皮質拼貼又不會顯壯。下襬有浪漫感,符合萊雅的法商文化。

露出五官的清爽髮型:不適合短髮,因此選擇容易整理的長直髮。髮長以胸線以上為佳,清楚露出五官,可幫助溝通。

簡潔俐落的捲袖裝扮:袖子是雪紡紗,異素材結合,帶有既專業也流行的含義。扣到第一顆扣子、長版設計也都是襯衫比較不同的穿法,同中求異,展現不死板的個人風格。黑白是管理上的傳統配色。內裡延續浪漫的企業文化,捲起的袖子則方便工作,有俐落感。露出袖口,讓無配飾的手腕同樣亮眼。

展現執行力的黑牛仔褲:穿西裝褲太拘謹,黑色牛仔褲方便活動,也不顯得隨便。九分牛仔褲在心理學上傳達出有執行力、速度快的訊息,不刷色的設計較莊重,很適合初中階主管。

加強氣勢的亮皮高跟鞋:身高不高,穿上高跟鞋氣勢才會上身,細跟設計有幹練感。因前方有加厚,實際跟高3至5公分,是適合活動的高度。加上衣服已是長袖長褲,露出腳背有打亮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