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鴻禕給創業者的三個建議:融資速度比價格更重要!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28.html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有好的想法就像抱著金娃娃一樣,覺得全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能想到,自己這個想法融到錢就一定能夠成功。所以很多創業者在早期的時候跟很多投資人就計較來計較去,如果不能把公司融資的價格弄高一點,覺得自己就沒有面子。我一直主張,在天使和A輪階段的創業者就是要快速拿到錢,可能你第一次由於沒有經驗,你拿到錢的條件也許不會特別好。

真正融資成功的人,都會為融資的高價格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估值很高,投資人就覺得不安全,就一定要跟他做對賭,而這往往會帶來雙輸的局面。對於一個剛出道的創業者,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快速拿到錢,快速的幹活,快速把產品做出來,快速把產品推出去,最後證明你價值的不是你融資價格,而是你做成功之後你上市或者併購的時候的那個價值。融資價格高也並不代表真正的成功,融資只是一種手段,最重要的還是要把你的企業的產品和市場做好。

我給大家講一個自己的例子,我第一次做公司的時候沒有一點融資經驗,當時VC只投海歸,後來我好不容易見到一個IDG,市面上有很多的謠傳,IDG問我說你要多少錢,他們心裡期望是我要200萬美金,但是我戰戰兢兢在心裡盤算了一下,說200萬就夠了。他們問我說,200萬美金?我說人民幣啊。他就壓抑著心裡的欣喜說投200萬吧,要25%的股份,這個條件好嗎?肯定不好,但是我從來沒有後悔過,甚至我從來沒有埋怨過IDG,他從我的公司賺了超過100倍的回報我還是覺得蠻開心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沒有那筆錢我就不可能進入互聯網,也沒有後來的嘗試。

投資人很喜歡我,因為他們都從我身上賺了很多的錢,但是我也感覺得到了他們很多的幫助。我記得劉少奇說過一句話,「吃小虧佔大便宜,有的人是佔小便宜吃大虧。」所以,我覺得創業者早期的時候不懂融資沒有關係,遲鈍一點沒有關係,被人家揩點油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拿到投資人的支持。

市場有的時候就這麼殘酷,就像兩支軍隊搶奪一個山頭,這個時候誰不要命的先爬上去,哪怕比別人領先十分鐘,你先架起機槍就能橫掃。時間和機會往往比你融資的價格更為重要,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

建議二:找一位有經驗的「狗頭軍師」

創業者在融資的時候,一定要找聰明的錢,這個錢背後真正是有經驗的這種師傅,或者有經驗的創業者,或者投過很多同類企業的VC。因為他們能夠在企業面臨著轉折點時,用他們的經驗來給你一些關鍵性的指導,我認為這種經驗的傳承往往比錢更重要。

我們這麼多年總覺得美國硅谷很成功,總以為這是源於他們有VC,人家每棵樹上據說都蹲著十個VC,你搖一下樹VC的錢就往下掉。但現在中國本土的VC很多,熱錢也很多,但為什麼有了錢之後我們做企業還那麼難?這是因為除了VC這條明線,硅谷還有一條暗線,創業者成功後會把自己做企業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教訓,傳承給年輕一代的創業者,使很多人不必去重複失敗。這些是為什麼硅谷有很多公司能夠迅速成長,他們不僅有正確的方向,而且有正確的策略。

很多硅谷企業成立三年就看起來跟谷歌和Facebook一樣成熟,我帶著這個疑問我去了硅谷很多次。谷歌的兩個創始人絕對是天才,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更是天才,但是商業很多策略不是靠天才,不是靠拍腦袋,這需要有深厚的商業經驗做出判斷。我也慢慢發現了背後的故事——他們背後都有導師或者師傅。他們都是在背後出力獻策,在關鍵的時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將來可能組織黑馬營的兄弟們到美國去跟創業公司交流,你交流下來會發現,他們可在某個產品上並不見得很出色,但是他們在商業策略上,比如做什麼不做什麼,如何定位自己會比我們成熟很多,就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師傅給他們帶來了最大的價值。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黑馬成長營的交流活動讓大家把很多問題能夠暴露出來,我們也能夠把原來的教訓分享給大家,不是互相吹捧,而是通過這種一針見血甚至是很苛刻很激烈的挑戰以讓大家成長得更加順利。

建議三:善於結盟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是冰火兩重天,VC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多,隨著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發展,我覺得看起來的機會,看上去很美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互聯網行業有幾座大山,形成了對流量的壟斷。但是我幹了一件錯事,一不小心把他們打醒了,他們變得更加的敏銳,現在各位創業企業只要你剛一冒頭,他們的「雷達」就掃過來了。實際上,中國互聯網有出現寡頭化的趨勢,按照政治來看快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了,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局面。對於各位創業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挑戰,除了快速拿錢和找到有經驗的人當「狗頭軍師」外,你還要善於結盟,善於利用別人的資源。

360在這裡面可以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人老說360老會成為第幾強,放心,有騰訊、百度兩位大哥在,我們可能很少有這個機會。我們給自己定位就是一個挑戰者,我們也是一個破局者,有我們存在,吸引敵人的炮火,掩護大家前進。

過去兩年通過很多顛覆式的創新,我們確實驚醒了巨頭,很不幸給大家帶來了麻煩。但是,我們給大家幹了一件好事,巨頭過去對創業者他們覺得可以秒殺,不太著急,有什麼創新的路讓你們先走,你們走成功了他們再席捲而上,但是因為有了360之後他們覺得恐慌,他們覺得動作要加快,所以他們現在開始做一些大並的購,所以在今年一個很驚喜的東西是看到了在中國互聯網開始出現一些比較大的併購,這是一個好消息。

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一定要學會有「格局感」,在這個行業裡如何借助第二梯隊的公司,比如新浪、優酷、土豆、360,他們擁有還可以的用戶和流量,但沒有巨頭的心態和帝國思想。他們會幫助你們迅速的完成向互聯網基因的轉換,建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包括我也很願意出來替大家站台,替大家的產品在互聯網上忽悠一下。雖然我沒有穿著黑衣服,我也當不成中國的喬布斯,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合作,很多企業都會成長到他們願意被出大價錢收購的那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2

地方網站融資難的四大問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42.html

近年來,地方網站快速發展,投融資開始萌發。以下是寧哲網絡監測的近年來該領域發生的投融資事件數據:

地方网站重大投资事件一览表
 

從數據可以看出,投資人大體分兩個類型:一是相關行業大公司收購資源,二是創投類資本戰略投資。就投資價格而言,從2009年以後,3年價格漲了大約10倍,可以體現出該領域在2008年之後的成長性。

通過與地方網站的運營團隊和戰略投資人的多次深度溝通,我們可以歸納出地方網站在投融資問題上仍存在4大關鍵問題:

一、成長速度問題。

該領域是出了名的慢行業,流量積累初期有「地方社區三年乃成」的規律。即便有了流量基礎,收入增長和規模增長仍需要至少3——5年的時間。因此我們看到掌握更多資金資源的投資人往往是在A輪進入,主要投資人都是創投背景。

二、政策風險問題。

由於地方網站具有媒體成份,因而在政策層面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去年多家著名地方網站被暫時關站等事件,給該領域投資蒙上一層陰影。

三、模式複製問題。

大家之所以看到該領域的重大投資收購事件發生在2008年之後,是因為2008年365地產家居網對合肥論壇的收購與改造為該領域確立了盈利模式。

放在盈利模式複製問題前面有2大難題:

1、但是迄今為止,依靠影響力和媒體運作能力盈利的地方網站仍佔多數。而該模式對於流量依賴過大,這就造成異地複製的巨大瓶頸與風險。

2、純粹的媒體模式利潤挖掘有限,這也是地方網站與都市報的重大差別所在。

四、業務規模問題。

2013年多家地方網站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水平,這仍不足以達到資本所需要的規模。同時,擺在地方網站擴張發展面前的關鍵問題是:服務行業繁雜;異地流量成長困難;連鎖經營管理困難大;盈利模式多樣化。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本地收入一定會形成業務收入的天花板,而異地複製的難度加劇了投資人對於業務規模的懷疑。因此業務規模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玄機,誰能快速解決,誰就成為行業的老大。

綜合上述四大難題,投資人的疑慮風險,擔心收購價格。但是對於地方網站而言,「是否真的需要融資,是否需要速度」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個問題轉化為每一位地方網站的所有者想要問資本的第一個問題:資本帶來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6

Bernstein:資本金不足,民生銀行未來五年需融資650億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385

WSJ報導援引Sanford C. Bernstein的研究稱,近期中國的錢荒事件將民生銀行推上前台,暴露出這家中等規模銀行的危險處境。

這家聚焦中小企業的銀行可能在未來數年內嚴重依賴資本市場融資。Bernstein認為民生需要在未來5年融資650億元(106億美元)來夯實其資本金,無論是通過股權融資還是發行符合一級資本要求的證券。

Bernstein指出民生的槓桿率從2011年的16.6倍升至2012年的19.1倍。相比之下,其競爭對手們都在逐步削減其槓桿率,在過去4年裡從18.6倍下降至15.4倍。即便在2012年3月再融資90億元後,民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然在赴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股中墊底。其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8%,低於巴三協議要求的最低8.5%的水平。

據Bernstein,民生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的敞口是赴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中最高的,超過其總資產的30%。該行對理財產品的相對敞口也最高,這使其面對監管變動時格外脆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41

再議京東方融資的不合理性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4553546
——人們口誅筆伐,只因厭惡融資圈錢,尤其額度如此之大,卻不知道其中要點,這一篇來展開一下。

通常來說,企業涉及融資活動,通常有二個方向上的考慮:

一、經營考慮。

出於競爭戰略的考慮,需要在經營上加大資本開支的幅度,比如上馬新項目,跑馬圈地擴產能,加大研發支出等等,這些都意味著要在經營上加槓桿。為了面對未來的競爭需要,原先的人力、產能、財力都不夠了,假設這些判斷或舉措是正確的,無疑這是一個企業比較積極進取的態度,原股東們都應該支持。但是加槓桿有很多做法,可以向銀行舉債,向資本市場舉債,或者向股東增發,或者向政府尋求支持等等。由於面板業是大投入的生意,而中國面板業者幾乎沒有什麼資金積累,相對於原來的業務而言是經營槓桿大幅度提高了。所以這些手段是必須用的,只是如何選擇的問題。

TCL在上馬華星光電的面板項目就採用了多種手段,首先是尋求政府支持,其次是申請政府代持股份,最後是增發。第一種方法,得到了免息貸款51億,這筆款項在今年甚至被豁免。第二種方法,政府代持了30%比例的股份。這個股權在今年原價轉讓給TCL,30億元。第三種方法,定向增發。公司於2010年7月26日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向10名特定投資者以3.46元/股的價格發行了約13億股A股,募集資金總額為45億元。

當然即便如此,也只是解決了啟動資金,因為項目投資高達245億,仍然需要大額銀行貸款。註冊資金100億,是遠遠不夠的。華星在2010年10月20日,向銀團貸款12.8億美元(83億)。從而完成了整個項目的資金安排。

京東方在06年為了北京5代線定增6.7億股,以及08年為了成都4.5代線定增4.1億股,09年為了合肥六代線定增50億股,在2010年底為北京八代線增發30億股。可以說京東方為了四個項目,施行四次增發,其中第三次募得120億,第四次募得90億。

為了這四個項目,京東方一方面通過定增解決資金,另一方面也通過了銀團的渠道。合肥6代線項目通過由國家開發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徽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組成的銀團,獲得了總額約為75億元的銀團貸款,進而補足了項目投資缺口。在北京8.5代線項目中,京東方又通過由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農村商業銀行組成的銀團獲得了等值105億元的銀團貸款。

當然,尋求政府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北京市政府投資平台直接向該項目平台注入的85億元,最終使得八代線280億元資金全部到位。合肥為了爭取六代線,也在各方面做了貢獻。

由於在2012年前,中國面板業處於幼兒期,難以盈利,股價低迷,所以向股市融資是比較傷身體的。京東方在第一次定增前,也就是企業走向「液晶」戰略前,股本僅僅10億股,而等第四次定增以後,股本已經過百億。股本擴大十倍多。截至目前,不論是最早的職工股,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還是一路參與增發的機構個人,按照現在2.2元的股價,應該全部都是虧損者。

接下來,京東方仍然有合肥八代線、合肥觸摸屏項目、鄂爾多斯5.5代線和重慶8.5代線項目等四個項目,為此要啟動第五次融資,以2.1元的歷史最低融資價,定增224億股,希望募得460億。那現在應該怎麼做呢

二、財務考慮

以上說了那麼多,我們可以討論這次的定增。

我們先假設這些項目都是好的,無論是競爭戰略角度,還是盈利考量,都應該上的。本人對面板業做了深度研究之後,也認為京東方的這些動作,是積極的。而且,中國面板業,經過長期的努力,收穫期即將到來。那麼我們可以看看京東方從財務角度,應該怎麼做。

從財務角度考慮,我認為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要從股東的利益角度出發,這是應該遵守的倫理。無論是道德上,還是程序上,畢竟定增是需要股東大會決議的。

重慶項目投資為328億,鄂爾多斯項目投資220億,合肥觸摸屏項目54億,合肥八代線投資285億。加上補充流動資金,合計需要915億。這些項目裡,鄂爾多斯由於之前已經貢獻了煤礦資源,而京東方笑納後也已經賣掉獲利,所以,鄂爾多斯項目的籌資事項,理該京東方單肩解決了。重慶項目,黃市長發言中,詳細提到了該項目的籌資安排。他當時透露是京東方通過融資解決90億,其他已經通過地方政府和銀團落實。合肥項目的細節,我沒有去查。

我是覺得沒有必要去查證了。因為這一次增發,和以往四次增發,在時機上有本質的不同,即如今中國的面板業能盈利了,而且是賺的盆滿缽滿。這一點,無論從華星光電還是京東方自身的報告,都可以看得出來。而我本人通過深度研究,認為這僅僅是開始,強勁的盈利能力和持續增長這二方面,在未來都可以長期保持。

比如重慶項目,考慮到地域因素,以及產業特徵,這個項目的盈利必然是非常可觀的。合肥項目也一樣,合肥已經或即將成為家電之都。所以京東方在跑馬圈地的佈局方面是領先了,處於很有利的競爭位置。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京東方完全可以從財務角度,為股東考慮利益。這些股東,長期為京東方的發展忍受經營上的虧損,和股價上的低迷,現在黎明曙光在即,完全沒有理由實施這樣的增發方案,讓即將到來的果實如此稀釋。

比如,需要增發42億股,去購買北京北京國管中心當年扶持的85億元。這有什麼必要呢?究竟是為了財務分紅考慮,還是為了競爭戰略?顯然是前者。僅僅為了財務分紅角度的定增,顯然和以往競爭戰略角度是不一樣的。這樁交易,假設現在京東方沒錢,可以不買,過幾年再說,完全不影響京東方的競爭戰略。如果非要評估,那就要看是增發40億股收購權益對股東有利呢,還是不擴大股份暫不收購權益對股東更有利呢?每個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不增發。

其他項目的增發或籌資,現在一方面要結合自身業務的質變,可以考慮向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也可以繼續增加銀團投資。以前由於風險大,銀團投資還具有政府支持性質,現在情況逆轉,將變成香餑餑。另一方面,應該利用自身的造血能力,京東方一季度的經營現金流淨額就是15億,未來還會逐季向好,管理層可以預期今年通過經營造血70億,明年過百億,三年後達到250億,加上賬面現金,京東方的自身潛力是很可觀的。透過這二方面為主的渠道,應該是京東方是未來擴張的主要渠道。只要熬過二三年,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可以讓現有的股東,享受未來的果實。本身,項目的開支也是有時間梯度的,比如重慶項目,明年下半年才用錢,沒有必要現在來進行一次性增發,等明年再解決不遲。

從財務角度考慮,本次增發是不合時宜的,以未來的現金流做信用,應該多舉債或少權益,先完成競爭戰略。三年後,再利用自身盈利,收購政府代持的權益,並且降低有息負債。

結論:

可以說,這次京東方的融資,沒有合理審視自身行業的變化,也沒有利用自己已經質變的經營能力,在如此低迷的股價,定增的如此高額的股份,匪夷所思,只能解讀為「對原股東利益的侵害,給新股東輸送利益」。

京東方可以成為世界第一陣營的面板企業,現在已經沒有疑問,三四年後進入世界前三。屆時,強大盈利能力會表現無疑,市值也可以達到千億以上。如果是現有股本,那麼股民還是有有較好的獲利回報,但要是股本變成350億股,麻雀變鳳凰式的質變,帶來的權益,不是被大大的稀釋了麼?

呼籲強烈抵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94

發改委發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部分將免徵兩稅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888

7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表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提出擴大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試點規模,確保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及時足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

《意見》明確,對於集合債券發行主體中募集資金規模小於1億元的,可以全部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意見》還表示,要簡化審核程序,提高審核效率,逐步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規模,進一步完善「統一組織,統一擔保,捆綁發債,分別負債」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相關制度設計。

《意見》還提出,將從設立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擴大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試點規模、鼓勵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資金投向有利於小微企業發展的領域、清理規範涉及企業的基本銀行服務費用等十一個方面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

而此前,據中央政府官方網站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

會議指出,小微企業數量眾多,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市場繁榮、不斷擴大就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會議決定,從2013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並將抓緊研究相關長效機制。

消息稱,暫免徵稅將使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享受與個體工商戶同樣的稅收政策,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直接關係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

2011年下半年以來,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效益下降,償債能力減弱。

以浙江為例子。據浙江在線報導,浙江高院民二庭庭長章恆築說,201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企業破產案件143件,同比上升85.7%,破產企業資產總額120億餘元,負債總額243億餘元,涉及企業職工1.1萬餘人;審結企業破產案件89件,同比上升64.8%。截至2012年底,全省受理過企業破產案件的法院已達71個。

而據浙江省高院的數據,在2012年度新收企業破產案件,中小微企業佔90%以上。

據《新京報》報導,一家小型製造業企業的負責人王先生表示,政府對於小微企業免稅的政策很及時。但他希望減稅力度能夠進一步加大。

王先生表示,將此次減稅的小微企業定在「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範圍「還是有點小」,特別是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基本沒有符合減稅條件的。他希望政府未來能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政策力度支持,比如可以對企業進行差別化對待,按行業、企業規模不同,分類規定稅率,這樣才能讓小微企業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03

房企融資解凍

2013-07-22  NCW
 
 

 

上市房企再融資政策似有鬆動,仍不明朗,但中小上市房企通過注入非地產資 產,獲得資金,已有例可循◎ 本刊記者 鄭斐 文zhengfei.blog.caixin.com 資本市場會為飢渴的房地產企業打開大門嗎?

綠地集團(下稱綠地)

有望借殼金豐投資(600606.SH)的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地產界和投行圈熱議。

盡管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已成為近期地產企業在公開市場融資鬆動的標杆事件。

至今,上市房地產企業的再融資政策仍不明朗,但中小上市房企通過非地產資產注入獲得資金的方式,已有案例可循。

中國證監會對於地產企業再融資政策的解讀亦流傳甚廣,對於“松口”一說,證監會在7月12日的新聞通氣會上兩度表示政策不變。

綜合各類業內消息,房地產融資放鬆並非空穴來風,但應不涉及一般住宅開發業務,以符合現行產業政策導向為前提,形式則可能包括再融資、公司債、借殼重組等路徑。業界認為,有關項目將啓動證監會預審,再到國土資源部會簽的程序。

借殼疑雲

對於綠地借殼金豐投資一事,綠地董事長張玉良對媒體表示“不便回答” 。

金豐投資7月2日發佈停牌公告稱,6月28日晚間接到控股股東上海地產集團通知,研究涉及其重大事項,並于7月5日、7月12日發佈重大事項進展公告,稱此事項在向相關部門咨詢中。

“這件事情的進展程度還十分早期。

我們已經看到了有關綠地借殼的一些文件,但不確定性仍然很大。 ”一位地產投資圈資深人士稱。他表示,綠地借殼的事情在整個圈內迅速傳播,很難說未來的進展如何。

1992年成立的綠地集團,內地大型房地產企業之一,為上海市國資控股持有;涉及重組的金豐投資,亦為上海國資系地產公司。

一位上海投行界資深人士透露,海通證券正在牽頭該項目。 “綠地會把商業地產的部分拿出來做重組,涉及到住宅地產的問題還是會比較敏感。 ”根據百度安居的統計,2009年,涉及地產公司的資產運作披露多達73起,而實際為地產公司以借殼方式獲取上市資格融資的案例多達34起。

根據2010年4月17日下發的《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下稱10號文) ,對存在土地閑置及炒房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商業銀行不得發放新的貸款、證監部門暫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資及重大資產重組。

“通過借殼方式後門上市本是地產企業的一條捷徑,自此之後,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大幅收窄。 ”一位中信證券資深人士表示。

上述政策並未完全阻止房地產企業的借殼,利用股權分置改革遺留問題拿到重組批文的案例仍然存在。10號文出台之前,14家 ST 上市公司披露了涉房企業的重組。

上述地產投資圈資深人士表示,綠地的借殼傳聞頗有蹊蹺。 “一般而言,房地產企業重組項目不會在如此早期的階段就傳得滿城風雨,這種操作可能是在通過輿論產生一些影響。 ”他分析稱。

一位並購重組領域資深人士則認 為,綠地的借殼重組應該很難獲批,綠地旗下地產商業和住宅兼備,住宅地產量也不低,這些情況監管部門應會考慮。

另一位投行並購部門負責人則透露,商業地產借殼項目可以嘗試,能否獲批,仍具有不確定性。

一位大型投行資深人士表示,地產融資放開的傳聞,的確已傳播了一段時間,但目前沒有來自監管機構的具體消息。 “再融資、借殼和地產資產注入,哪一項會先放開,現在不太明朗。 ”他表示,監管層可能會比較謹慎,根據市場的反應分步驟放開。

備戰再融資

除了借殼上市,地產企業的再融資已為業界熱議多日。

7月12日的證監會例行通氣會上,針對此類問題,發言人回應稱,根據2010年10號文和2013年《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的規定,對存在閑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暫停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 重組。證監會在進行相關審核時,將依據國土資源部的意見來進行認定。證監 會對此態度未曾改變。

“這不是證監會一個部門能夠決定的事情,現在的核心問題是國土資源部的態度。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解讀目前地產企業融資面臨的形勢。

地產企業所處的資金環境正在不斷惡化。 “銀行貸款比較困難,房地產信托年化百分之十幾的成本已經讓地產企業吃不消了,有的甚至超過15%。 ”上述大型投行資深人士稱。

他表示,一些中小房地產企業資金鏈緊張,的確面臨很大的風險,高成本對於信托公司也實屬正常。如果不融資,資金鏈將出現問題,但是融資的成本已經過高。

香港市場對於地產公司而言也非坦途,盡管不少內地房企看中融資成本較低的赴港借殼或發債,但無論是在香港後門上市或是發債,均十分考驗項目運作的能力。 (相關報道詳見本刊2013年第22期“房企赴港借殼潮湧” )萬科 B 轉 H 股也因為種種原因停滯不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 “萬科是地產股,在當前調控房地產的大形勢下,境內監管機構認為不宜放行,因此一直沒有給出批文。 ”政策雖仍不明朗,但嗅覺敏感的投行們已開始與其地產類客戶溝通,進入熱身賽的準備階段。

“因為這次放開地產類企業再融資的可能性很高,我們的一些地產客戶已經開始啓動再融資的操作了。 ”一位中信證券相關業務人士透露。

他表示,如果一旦放開,現在做好準備,有利於搶佔第一批的大好形勢。

“保利地產(600048.SH)的再融資操作已經在準備了。 ”一位地產投資界人士透露。

根據 Wind 的數據,保利地產從月初至7月16日,股價累計漲幅已經超過10%。進入7月,地產類個股更是全面飄紅,其中進行定向增發和非地產類資產 注入的美都控股(600175.SH)在7月以來漲幅更是超過30%。

一位上海投行圈消息人士稱,不涉住宅的商業地產企業再融資實質上已放開。不僅如此,除了股權融資,地產類企業的公司債發行也已提上日程。

“地產企業公司債的審批可能會放開,但還沒有確定的文件或者指導意見。 ”一位債市一級市場資深人士透露。

他表示,目前不少券商處於觀望狀態,手里已經持有一些房地產企業定向增發和發債的項目,只是還未上報方案。

“過於著急報項目的話,政策不明朗,容易被動。 ”上述人士坦言。

上述地產投資圈資深人士表示,地產企業未必願意在內地發債,成本高,而且審批的周期長、風險不可控。

“根據目前的形勢,面對如此高的信托融資成本,公司債一旦放開,不少地產企業應該會願意參與。 ”上述大型投行資深人士稱。

他同時表示,公司債即使放行,也很可能是針對地產公司的商業地產項 目。 “住宅地產的部分,仍然比較敏感。 ”

謀求資產注入

對於一些已上市的中小房地產企業而言,融資通路受阻,但通過尋求資產注入和業務轉型的方式為公司提供融資可能,已經有了先例。

“最近房地產企業的資本運作有所放開。 ”有並購業務資深人士表示。他透露,房地產企業可以在不清理成淨殼的情況下,做非地產類業務的資產注入。

根據此前的政策,地產企業注入非地產資產會被要求先剝離地產,現在這一規定取消了。 “這只是一個窗口指導的意見。 ”上述人士稱。

“地產公司的轉型的確在加速。 ”另一位地產投資圈人士稱。

並購圈人士表示,美都控股近期關於在美國收購油田的公告,即為中小地產企業的轉型案例。美都控股在同花順的三級行業分類房地產開發商中位居第55位。

美都控股在一些行業分類中並非純地產類公司,其年報中稱其主業為商業貿易和房地產開發。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盡管房地產業僅占美都控股營業收入的7.54%,全年房地產業對其利潤貢獻卻高達58.41%。

“美都控股盡管仍然在拿地,但基本上也在為自己找其他出路了。 ”該並購人士稱。

美都控股公告顯示,擬以對價1.35 億美元收購 Woodbine Holdings LLC 持 有 的 Woodbine Acquisition LLC 100% 股權, 以 開 發位於美國 Eagle Ford 地區的Woodbine油田。

7月3日就上述交易達成框架協議 後,7月12日,美都控股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不超過24.6億元人民幣,部分用于 Woodbine 油田產能建設項目,其餘資金用于補充美都控股的流動資金。

按照匯率計算,逾16億元人民幣的募集資金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美都控股仍在積極拿地,資金缺口是相當大的。 ”上述並購資深人士稱。

“不需要全部剝離地產業務的政策,其實是支持中小地產公司的轉型,總要為這些公司留條‘活路’ 。 ”一位投行圈人士直言。

他透露,除了美都控股,新潮實業(600777.SH)和正和股份(600759.SH)亦在謀求非地產類資產的裝入。上述兩家公司尚未發佈公告。

“美都控股的案例我們都很熟悉,盡管現在只是發佈預案,是否獲批還不得而知,但大家已經對此積極討論。 ”上述券商並購部門負責人稱。

從美都控股的案例來看,通過定向增發注入非地產類資產,獲取房地產業務的流動資金,這一套路應該會被同類公司效仿。

公開資料顯示,美都控股已非純地產類公司,其營業收入大部分來自商貿,純地產公司的此類運作是否能夠獲批,還有待具體案例出現。

近期,除了金豐投資,包括宋都股份(600077.SH) 、榮豐控股(000668.

SZ) 、新湖中寶(600208.SH) 、迪馬股份(600565.SH)等四家上市地產公司公告停牌,公告均稱正在籌劃重大事項。

金豐投資被業內傳為綠地集團的備選殼公司外,其餘幾家地產公司的重大運作具體情況尚不明確。集中停牌已經引發輿論熱烈討論。

“如果是要進行借殼或者再融資,或者地產類資產裝入上市公司,仍沒有明確的政策, ”上述地產投資界人士稱。

“但只要是宣佈停牌的公司,其基本想法和目的應該已經與監管部門進行過必要的溝通,否則不會貿然選擇停牌。 ”本刊記者朱以師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1

標題巴克萊披露128億英鎊資本缺口 將發新股融資58億英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400

巴克萊週二披露了128億英鎊的資本缺口,為此,該銀行計劃增發58億英鎊新股,以滿足3%的最低槓桿比率要求;並發行20億英鎊的或有可轉債,以賠償不當銷售的指控

該銀行股價在週一下跌4%後,週二再度暴跌7%。

巴克萊的股東能夠以每股185便士價格購買增發的股票,每4股可購買1股新股。現有股東以較週一收盤價折扣40%的價格優先購買股票,可使其股票免遭稀釋。

巴克萊的這種措施能夠滿足巴塞爾協議III的要求的「銀行一級核心資本約9%」的要求。巴克萊的首席執行官Antony Jenkins稱:「我確信,我們這種果斷迅速的措施能夠讓巴克萊變得更加強大。」

上個月,英國審慎監管局(PRA)曾表示,巴克萊槓桿比率僅為2.5%,低於3%監管要求。

巴克萊週二稱,按照PRA的新規,該銀行的槓桿率僅為2.2%,巴克萊的資本缺口由此也上升至128億英鎊。

巴克萊還計劃出售20億英鎊債券,這些債券可轉換為股權。如果出現問題,該銀行將降低貸款。

巴克萊表示,它們將加快確認預期費用。該銀行面臨違規銷售支付保障保險(PPI)、利率掉期和身份欺詐保險等產品的指控。據FT的分析師預計,該銀行的賠償金額會高於之前的預測值。

S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師Chirantan Barua稱:「如果一次性的意外費用過高,它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增加配股。」

巴克萊上半年因違規銷售需要向客戶支付20億英鎊的賠償金,這一金額遠高於市場預期。

巴克萊需要因違規銷售PPI而向客戶賠償13.5億英鎊,按規定需賠償40億英鎊。現在,英國整個銀行業因違規銷售PPI而需賠償客戶150億英鎊。

因為違規銷售複雜的利率對沖產品,巴克萊也需要向小型企業6.5億英鎊的賠償金。

巴克萊半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的稅前利潤為17億英鎊,幾乎是去年8.71億英鎊的兩倍;調整後的稅前利潤為36億美元,僅低於37億美元的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52

小敗局:街庫網CEO潘求輝卷VC錢後消失 2億融資泡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565.html

「打造中國O2O行業整合營銷第一品牌」,如此宣傳口號曾經打動風投芳心,為O2O電商街庫網贏來兩輪融資。而今卻演變成其「業績不達標的佐證」。

接近街庫網的知情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由於種種原因,街庫網B輪融資2億元的投資商華夏摩根股權基金早就撤資,街庫資金鏈緊張在公司內部已是公開的秘密,98%的員工已經離開。

街庫網CEO潘求輝採取逃避的方式進行處理,其本人微博已更名,手機號也已更換,身影難覓。市場瘋傳,潘求輝捲走風投的錢,跑路了。直到截稿時間,街庫網還未給南都記者回應。

  資金鏈斷裂

不願透露姓名的街庫網離職高管告訴南都記者,街庫幾乎裁了所有員工,98%的人員已離開,獨獨CEO潘求輝還在北京公司。「潘求輝將今日危機歸咎於『他們炒作』和『用人不當』,但拒絕披露詳情。」南都記者截稿時,街庫網官方的「CEO卷錢跑路澄清聲明」,遲遲未發。潘求輝的手機號也已更換。

實際上,「街庫網很早就出現了資金鏈斷裂,並開始拖欠員工工資。」接近街庫網的知情人士黃帆(化名)給南都記者解釋,今年1月份,街庫網曾對外宣稱,其獲得華廈摩根股權基金的B輪融資,共計兩億元資金,估值達9.2億。由於種種原因,華夏摩根已經撤資,兩億融資並未如約到賬。

這裡頭的融資變數確實有很多。「矇蔽投資者的行為很難被限制,為了降低投資、估值風險,VC通常會將一輪資金分兩期投放,如果創業公司未能實現業績一飛衝天,資本可能就要丟盔卸甲。」某知名美元VC投資經理告訴南都記者,通常情況下,融資協議達成之後,美元VC是將資金打到外幣賬戶,「企業動用這筆資金,還需向外匯管理局等政府相關部門申請,獲得審批至少要2個月的時間。」

而就在這個時間點上,中國O2O返利網站的「倒閉風波」愈演愈烈,此前不久,就有億佰購物向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遞交破產清算申請材料。目前,街庫網的廣州、深圳、重慶、武漢站點已關閉交易系統,無法預訂。

  融資一波三折

街庫網的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以會員線上訂單支付、線下實體店體驗消費,並依託二維碼識別技術應用於所有地面聯盟商家,提供返利促銷服務。

這條船上涉足者眾。早在去年,百分百購物網、百業聯盟、燒餅網已先後曝出「涉嫌傳銷,導致崩盤」,而上述網站的返利模式與「街庫網」大抵相同。其「實質是以後人的消費來支付前人的返利,隨著業務的急劇擴張,各種風險日益顯現。」電商行業人士分析稱,儘管不能將返利網站簡單等同於「傳銷網站」,但是悲觀情緒已經迅速蔓延,政府的監管早已收緊。

於是,「街庫網啟動了轉型策略,定位於O2O商務化社區綜合平台,為吃喝玩樂領域的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整合營銷服務。」黃帆說,街庫的O2O定位很合風投的口味,融資進展看上去也很順利,「也正是為了方便融資,快速擴張,由廣州起家的街庫網移師北京。」

遺憾的是,「街庫網的掌舵者潘求輝是做傳統企業出身,不太懂電商,業務拓展並沒有計劃中那麼順利。據說,街庫拿到投資後,還轉移了50%的資金。」上述街庫網離職高管繼續爆料。

就這樣,街庫網的融資、轉型歷程一波三折,終究還是難以逃脫頹敗命運。

  O2O模式之殤

這是一個O2O網站不慎失足的鮮活案例,從創業巔峰到跌入谷底,原來只有一步之遙。

本來,風險投資商收緊銀根已經讓創業企業倍感壓抑,「而團購網站通過團購代金券等方式,逐步與中端優惠券行業『合二為一』則大大威脅了純返利平台的生存空間。」消費專家、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告訴南都記者,線上營銷與線下商務的融合,這要求線上與線下資源的平衡,對於企業而言,資源需求會非常大,「鼠標+水泥」需要同樣強大。

換句話說,「O2O營銷網站存在價值並不是以『低價、折扣』作為第一訴求,而是提供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消費,全方位滿足消費者訴求的高級服務。而為了實現對顧客的全方位服務承諾,O2O運營勢必造成『資源冗餘』,廣告宣傳的營銷成本也會高企。」艾瑞諮詢電子商務諮詢中心總經理傅志勇告訴南都記者,真正意義上的O2O模式,運營門檻比你想像高得多。

而在做大數據,構築資源壁壘方面,街庫網官方數據顯示,至2013年,街庫網全國覆蓋率已超過30個,擁有10萬至20萬的聯盟商家,年消費額達400億。

但是,疑問卻從另一個地方浮起。南都記者依據街庫網官網公佈的信息,隨機挑取了廣州珠江新城的K-box、洞庭土菜館等商家核實合作信息,後者均稱,「從來沒有跟街庫網達成合作。」我們只跟大眾點評網、美團等團購網站合作,沒有跟街庫網合作。

  未來併購或加劇

這是一個信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團購概念再次升級,同時有了新的發展機遇。考慮到移動新入口對本地生活市場的價值,國內互聯網巨頭會對O2O網站商業價值再次評估,從而有可能發生併購或者整合。」胡琛如是分析。

2012年底,可謂是O2O的風生水起時,三大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O2O戰略,去年12月初,新浪支付系統升級為新浪微博錢包,試圖結合微博的線上社區打造閉環的電子商務模式;騰訊則再一次玩轉微信,與化妝品電商「美膚匯」進行合作,通過龐大的用戶數為線上電商提供移動入口;阿里也不甘示弱,利用支付寶實現對線下支付的逆襲,其在O2O支付領域的野心不言而喻。

然而,雖然三大巨頭以及眾多的創業者都頻頻在O2O上押寶,但是與O2O相伴的諸多困擾也層出不窮,最大的問題便在於如何將龐大的網上流量以及在線交易與現實中的商家實現有效對接,這一任務的完成且不說需要龐大的成本支出,單是儘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差內搞定商家和用戶便成了O2O從業者的阿喀琉斯之痛。

「從現在開始,整個返利行業將面臨著大洗牌。或許最後只剩3-5家。」秀當網CEO黃承松如是預測。


  業界觀點

  返利模式成資金遊戲

  《2012中國消費返利模式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帶有網絡傳銷色彩的消費返利模式總金額達到近10000億元,其中以消費返利為名而行傳銷組織之實的涉案金額約為2000億元,由投機炒作演變成金融傳銷的消費返利經營模式的涉案金額約為8000億元,傳統消費返利經營模式的金額不足百億元。《報告》還指出,「由此可以看出,帶有網絡傳銷色彩的消費返利模式已經凸顯其危害性和破壞力,大部分偏向於炒作和投機,並逐漸演變為『空對空』的資金遊戲。」

  尋人啟事

潘求輝,街庫網CEO,其本人微博已更名,手機號也已更換,身影難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30

閃購網站Fab融資即轉型,裁員百分之15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561.html

以下為文章全文:

Fab剛剛對其歐洲員工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裁員,即宣佈在其柏林總部裁減100多名員工。Fab稱,此次裁員的原因,是由於公司制定了業務轉型的戰略,即逐步退出閃購業務模式,然後轉向由Fab保留自家商品庫存並運營全球性網絡零售商店的模式。

Fab此次裁員的時間可謂有點不尋常:僅一個月前,Fab宣佈已完成其第四輪融資的第一部分,融資額為1.5億美元,該輪融資的後續資金也將於不久後到位。Fab此次裁員的人數,約佔該公司696名總員工量的15%。

 

Fab逐步退出閃購

戈登伯格還表示,除此之外,Fab正逐步退出閃購業務領域,並希望最終成為一家大型網絡零售商,在全球範圍內銷售相同商品。戈登伯格認為,正是由於這種業務轉型,因此將商品採購及市場營銷等關鍵功能集中於紐約市也就順理成章。

戈登伯格說:「閃購業務的天性就是,每天你都會開通一家新商店,並銷售成百上千的產品。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在歐洲複製完全一樣的業務模式。但最好的商店是採購一次,就能在任何地方銷售,或說生產一次,就能夠在任何地方銷售。我們的願望是成為一家了不起的全球性商店,因此我們需要開始以一家全球性商店的方式來運營。」他還認為,為了擊退來自歐洲市場其他閃購網站的競爭,Fab也必須採取國際市場擴張步伐。但他承認,在此前一段時間中,Fab管理團隊就已經在考慮潛在裁員事宜。但裁員令之所以推遲發佈,主要原因是考慮到Fab自有品牌業務尚未成熟,而目前該業務已具備一定規模,因此Fab可以逐步退出閃購業務。

戈登伯格強調指出,Fab今後將繼續在歐洲採購商品並在該市場銷售,但歐洲市場的採購團隊規模將大幅縮減。Fab將繼續在柏林保留客戶服務團隊、財務人員、人力資源和IT團隊,以及Fab的定製家具員工。

投資人已事先知曉

戈登伯格透露,在Fab當前第四輪融資過程中,投資者在簽署投資協議之前,就已經瞭解到Fab可能採取裁員措施的意圖。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羅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基金合夥人傑夫·喬丹(Jeff Jordan)為Fab董事。他表示,Fab各董事完全支持戈登伯格所制定的市場戰略。

單獨閃購業務難以持續

Fab此次裁員也表明,對於網絡零售產業而言,無論相應服務商能夠籌集到多少資金,若僅僅依賴於閃購業務,他們都很難組建可持續發展、規模較大且維持盈利的業務。一方面,Fab嚴重依賴於閃購業務,也正是其現在被迫裁員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如果Fab此前就選擇另一條不同的電子商務道路,我們同樣也無法知曉Fab是否就能擁有其當前的品牌知名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31

【每日一黑馬】美峰:從未融資的手游商 如何做出流水千萬級遊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238.html

【導讀】你也許沒有聽說過上海美峰數碼這一個手游公司,但一定聽說過甚至玩過以下這些遊戲:《二人世界》、《搜情》、《屠魔》、《開天Q傳》、《上古捲軸》、《君王2》……作為一家成立9年的手機遊戲公司,美峰可謂是中國手游變革的見證者,從K-Java到塞班平台,再到安卓和iOS平台,美峰都曾是「弄潮兒」。而與許多創業公司忙著見天使投資人和找 VC 融資相比,美峰可謂「碉堡」了——成立9年,它至今沒有融過資。

以下為美峰副總裁徐博自述:

「不差錢」

從2004年到現在,美峰一直在做手游,早期它是一家做JAVA的手機遊戲公司,後來隨著智能機時代的到來,開始艱難轉型。

在轉型的過程中,我們做君王的升級版,那時候也叫《君王2》,但做著做著我們就發覺很多設定、美術策劃都打不到用戶的需求,儘管當時已經投入了兩百多萬,我們還是把整個美術設計、客戶端、交互頁面全部推倒,一切從頭重做。

2013年3月,《君王2》正式上線。上線之初,《君王2》被很多渠道評為B級,B級是什麼概念,就是三流遊戲,它上面還有B+、A還有A+。當時我跟很多渠道說,《君王2》一定要進App暢銷榜前三名的。他們朝我看看,雖然嘴裡沒說「不好意思」,但已經表現出了不相信。

為了吸引用戶,我們做了很多活動,比如玩家玩到某一個等級,我就給他充30塊錢話費,玩到比較高的級別,還可以抽大獎,比如iPad、iPhone之類。對於已經進入遊戲的用戶,送虛擬物品就夠了;對於還沒有進入遊戲的用戶,你必須送他實物獎品。

其實這樣的激勵是建立在我對這個產品足夠的信心上面。今天我敢砸100萬做這個活動,就有信心能掙回來1000萬,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有這個資格。

《君王2》上線後的成績也是令人驚喜的,4月份就已經達到了月流水收入1300萬。5月份開始在台灣地區上線,現在台灣的收入大概佔我們收入的三分之一。相比較大陸用戶聚得快散的快,台灣用戶的跟風情況弱一些,而且他們的付費意願更強烈。目前《君王2》達到了月流水收入3000萬,IOS付費率在17%。其中五分之一的收入我們回饋給了員工。

我們從沒有融過資,可以說美峰不缺錢。如果有好的機會,我們也願意用行業資源整合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未來,我們會嘗試收購一些中小團隊,但肯定不會做平台。一方面,我們有自己的核心開發團隊,能夠保證後續作品不斷地開發出來;另一方面,我們已經在合併很多中小團隊,來保證開發實力不斷提升。我認為這樣的發展思路,應該比當年的盛大和完美世界更健康。

「1000個裡面能存活1個」

目前手游看起來是特別火,但是真正賺錢的可能也就那麼20個,其他公司都是生存在生死邊緣的。一個全無組合經驗的開發團隊,即沒有有頁游也沒有端游經驗,下半年就不要進入手游了。如果要進的話,那也要抱著一個信念:1000個裡面能存活1個。

對比一下端游、頁游在傳統互聯網裡面的佔比,我認為未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能盈利的只有兩個產業,一個是電子商務,另一個就是遊戲,而廣告、垂直媒體等都是圍繞這兩個產業的邊緣產業。未來遊戲佔移動互聯網的市場份額,至少應該在50%以上。

渠道是手遊行業的一個痛點,他不瞭解你的遊戲,但是他又掌握著你的生死,因為資源都在他手裡,你說可怕不可怕!可以肯定的說,由於渠道里對遊戲沒有一個很好的標準,這其中存在著灰色交易,而且現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有人找我們,要「潛規則」我們,但被我們拒絕了。最後在這家業內比較著名的渠道內,美峰被排在了五十名開外。所以這個潛規則現象是很嚴重的,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潛規則。

現在手游是塊肥肉,不管是投資商、渠道商、媒體,大家都想在這上面有所作為,搞得整個圈子人心惶惶,大家都比較浮躁,隨便搭一個團隊就要500萬投資的現象很普遍,這是我最痛心的一點,也是行業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熱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