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政部: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7.4%

15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發布2017年1-2月財政收支情況。其中,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4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69億元,增長14.9%。

一、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

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4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69億元,增長14.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67億元,同比增長19.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6187億元,同比增長11.1%。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高於地方8個百分點,主要是屬於中央收入的進口環節稅收快速增長,拉動同期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提高近7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27833億元,同比增長16.6%;非稅收入3621億元,同比增長2.9%。

1-2月財政收入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價格上漲因素,去年初PPI、大宗進口商品價格均處低位,而今年初則明顯回升,價格上漲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稅收收入較快增長;二是經濟運行顯現向好態勢,工業生產趨於活躍、企業盈利狀況有所改善、一般貿易進口明顯回升、居民消費穩定增長等,帶動相關稅收增收;三是今年春節放假比去年早,部分收入提前在前兩個月入庫體現增收。

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10592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受營改增政策性減收影響,改征增值稅下降0.6%;受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帶動(1-2月上漲7.3%),工業增值稅增長7.8%;受春節期間消費旺盛帶動,商業增值稅增長29.6%。

2.國內消費稅2267億元,同比下降0.3%。

3.企業所得稅6503億元,同比增長17.9%。主要受企業盈利狀況改善的影響。

4.個人所得稅2833億元,同比增長40.8%。主要是今年春節放假早於去年,集中發放職工年終獎金、分紅應繳的個人所得稅在前兩個月體現較多。

5.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2319億元,同比增長46.4%;關稅433億元,同比增長37.2%。主要受一般貿易進口大幅增長(1-2月增長41.5%)帶動。

6.出口退稅1868億元,同比增長1.4%。

7.城市維護建設稅879億元,同比增長7.4%。

8.車輛購置稅510億元,同比增長14.9%。

9.印花稅475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236億元,同比下降4.5%。

10.資源稅227億元,同比增長66.4%。主要是煤炭、原油價格同比大幅上漲帶動。

11.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受部分地區前期商品房銷售較快增長等影響,契稅639億元,同比增長8.9%;土地增值稅872億元,同比增長25.9%;房產稅428億元,同比增長26.9%。另外,耕地占用稅171億元,同比下降4.1%;城鎮土地使用稅397億元,同比增長16.5%。

12.車船稅、船舶噸稅、煙葉稅等稅收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7.5%。

13.非稅收入3621億元,同比增長2.9%。

(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

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8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89億元,增長17.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403億元,同比增長8.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457億元,同比增長19.1%。

從主要支出項目情況看:教育支出3945億元,增長16.7%;科學技術支出539億元,增長3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83億元,增長16.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883億元,增長25.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850億元,增長26.5%;城鄉社區支出2059億元,增長4.5%;農林水支出1567億元,增長5%;交通運輸支出947億元,增長13.2%;住房保障支出691億元,增長34.5%;債務付息支出642億元,增長16.4%。

二、全國政府性基金收支情況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情況

1-2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73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66億元,增長29.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637億元,同比增長3.8%;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6727億元,同比增長32.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196億元,同比增長36.1%。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情況

1-2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42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2億元,增長23.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級支出129億元,同比下降0.5%;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4169億元,同比增長24.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3763億元,同比增長2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68

財政部取消部分政府性基金 4月1日起執行

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自2017年4月1日起執行。

財政部指出,“十三五”期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公共事業和設施保障狀況、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決定免征、停征或減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地方水庫移民扶持基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應當將本地區出臺的減免政策報財政部備案。

關於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

財稅[2017]18號

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水利部、稅務總局、中國殘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

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經國務院批準,現就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通知如下:

一、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和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以前年度欠繳或預繳的上述政府性基金,相關執收單位應當足額征收或及時清算,並按照財政部門規定的渠道全額上繳國庫或多退少補。

二、調整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政策

(一)擴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征範圍。將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征範圍,由自工商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在職職工總數20人(含)以下小微企業,調整為在職職工總數30人(含)以下的企業。調整免征範圍後,工商註冊登記未滿3年、在職職工總數30人(含)以下的企業,可在剩余時期內按規定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二)設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未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用人單位所在地統計部門公布的上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3倍(含)的,按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計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計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的計算口徑,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十三五”期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公共事業和設施保障狀況、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決定免征、停征或減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地方水庫移民扶持基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應當將本地區出臺的減免政策報財政部備案。

四、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做好經費保障工作,妥善安排相關部門和單位預算,保障其依法履行職責,積極支持相關事業發展。

五、各級地區、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及時發布信息,做好輿論引導。

六、各地區、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嚴格執行政府性基金管理有關規定,對公布取消、調整或減免的政府性基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絕執行。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的,應當按照《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予以處理。

七、本通知自2017年4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關於征收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的幾項規定》(〔64〕財預王字第380號)、《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07〕77號)同時廢止。

財政部

2017年3月15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90

港交所將於4月10日推出5年期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將於2017年4月10日(星期一)推出五年期中國財政部國債期貨(國債期貨)。香港交易所國債期貨將會是離岸市場上首只中國國債期貨。同時也是香港交易所首只內地利率衍生產品。

中國內地債券市場快速發展,並逐漸加快對外開放,國際投資者在投資內地債券市場時急需管理人民幣利率風險的工具,香港交易所推出國債期貨正是為了滿足國際投資者與日俱增的風險管理需求。國債期貨將以人民幣買賣,由內地的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債登)按照香港交易所提供的計算方法及流程厘定價格。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將會按照期交所提供的流程及算法,確定國債籃子的選擇範圍及包含的相關債券,以及計算每個期貨合約對應的國債籃子的每日參考結算價。 國債籃子將在相關期貨合約上市日期前五個工作日確定。符合要求的債券範圍應滿足以下條件: 由中國財政部發行; 人民幣計價; 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交易; 每年票面息率固定;及在期貨合約的最後交易日,債券的剩余期限不少於四年(包括第四年)及不超過七年(不包括第七年)。

香港交易所已邀請期交所參與者申請成為國債期貨的流通量提供者,並將與期交所參與者推出聯合推廣計劃,包括贊助市場活動及支援產品推廣。 於2017年4月10日推出的國債期貨主要合約細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16

財政部:向銀監會反映了金融機構違法違規提供融資問題

3月24日消息,財政部官網今日發文表示,根據審計線索,經財政部駐相關地區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核查確認,2017年1月財政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十八屆中央第十輪巡視有關要求,向銀監會反映了部分金融機構違法違規提供融資問題,並提出了處理建議。銀監會高度重視財政部反映問題,迅速組織執法力量對相關問題進行核實,責令相關金融機構限期整改,對部分金融機構及有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罰和問責,並於近期及時反饋整改和處理結果。

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違法違規融資整改情況

(一)關於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為重慶黔江區教委提供融資問題

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蘇金融租賃公司”)已與重慶黔江區教委簽訂了《合同結束協議》,並於2017年1月24日收回了全部未償債務,兩筆項目全部終止。同時,該公司正在按照銀監會要求對存量融資租賃項目進行全面排查,對存在的同質同類問題認真整改,嚴控風險。

(二)關於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向山東正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放信托貸款問題

銀監會責令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東國際信托公司”)嚴格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要求逐一排查存續業務,對違規業務立即清理。同時嚴格按照銀監會相關規定開展融資平臺公司新增貸款業務。

(三)關於新都桂城村鎮銀行向16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問題

在監管部門督促下,截至2017年1月,新都桂城村鎮銀行已收回全部貸款。

二、相關金融機構及責任人問責處理情況

(一)關於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一是對江蘇金融租賃公司處以行政處罰30萬元。二是對江蘇金融租賃公司有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包括:對副總經理佘某給予警告、處以5萬元罰款;對市場總監鄭某給予警告、處以5萬元罰款;對評審部副經理翟某給予嚴重警告處分;對公司業務五部副經理李某、客戶經理陶某給予記過處分。

(二)關於中國建設銀行駐馬店分行。一是對中國建設銀行駐馬店分行處以行政處罰30萬元。二是約談建設銀行駐馬店分行班子成員,督促其整改問責。三是給予公司部經理劉某、公司部客戶經理葉某行政記過處分。

(三)關於新都桂城村鎮銀行。一是對新都桂城村鎮銀行處以行政處罰20萬元,對該行行長處以行政處罰罰款5萬元。二是暫停新都桂城村鎮銀行所有市場準入申請,包括暫停該行2家支行的準入、所有業務準入和高管準入業務。三是下調新都桂城村鎮銀行2016年監管評級級次和檔次,將其列為2017年現場檢查重點對象。四是在全省銀行業通報,要求嚴防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五是對行長等有關責任人處以經濟處罰4萬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範財政金融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作出部署。銀監會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風險交叉傳染問題,嚴格依法處理個別區縣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有力地防範了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下一步,對涉嫌違法違規融資擔保的其他地區和金融機構,待相關省級政府和監管部門依法依規處理後,財政部將及時通報處理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24

財政部:重慶市依法處理個別區縣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

3月24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今年1月份向重慶市反映了個別區縣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重慶市政府要求對黔江區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限期整改。

以下為全文:

重慶市政府高度重視地方債務風險
依法處理個別區縣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

根據審計線索,經財政部駐重慶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核查確認,2017年1月財政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十八屆中央第十輪巡視有關要求,向重慶市反映了個別區縣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並提出了處理建議。重慶市政府高度重視財政部反映問題,市政府主要領導同誌專門批示,要求市監察局會同黔江區政府、市財政局對黔江區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限期整改,對相關責任人依法嚴肅處理,並於近期及時反饋整改和處理結果。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違法違規舉債擔保整改情況

(一)關於黔江區財政局出具承諾融資0.55億元問題。

經黔江區財政局與貴州中黔資產交易中心協商,已撤回黔江區財政局出具的承諾協調資金支付融資產品本息的《協助協調函》,並提前兌付本金及收益。

(二)關於黔江區教委與上海愛建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簽訂融資租賃合同1.2億元問題。

截至2016年12月,重慶鴻業事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業集團)已償還該筆債務0.38億元,剩余0.82億元。經黔江區財政局與上海愛建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協商,已撤回黔江區財政局出具的相關文件,解除了黔江區財政局的擔保責任。

(三)關於黔江區教委與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融資租賃合同1億元問題。

經黔江區財政局與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協商,已撤回黔江區財政局出具的相關文件,解除了黔江區財政局的擔保責任。鴻業集團已全部償還該筆1億元債務。

二、相關責任人處理情況

(一)關於黔江區政府有關負責人。

對負有領導責任的黔江區政府區長徐某進行批評教育,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區政協主席夏某(時任黔江區政府常務副區長)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二)關於黔江區財政局有關負責人。

對違法違規擔保負有直接責任的黔江區財政局局長盧某給予行政撤職處分。

(三)關於融資平臺公司有關負責人。

對違法違規舉債負有直接責任的鴻業集團董事長肖某給予行政撤職處分,對違法違規舉債負有直接責任的重慶市黔江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某給予行政撤職處分。另外,負有相關責任的鴻業集團資金部部長曾某已被免職並開除黨籍,司法機關已對其涉嫌犯罪行為進行追究。

(四)責成書面檢查。

責成黔江區政府向重慶市政府書面檢查,深刻剖析原因,嚴防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府債務風險防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作出部署。重慶市政府從大局出發,不遮掩問題、不推卸責任,堅持實事求是,嚴格依法處理個別區縣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有力地防範了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下一步,對涉嫌違法違規融資擔保的其他地區和金融機構,待相關省級政府和監管部門依法依規處理後,財政部將及時通報處理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49

財政部明確國有企業資本金註入三種方式

據財政部3月29日消息,財政部制定了《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指出,國有企業資本金註入采取向投資運營公司註資、向產業投資基金註資以及向中央企業註資三種方式。

其中,向投資運營公司註資,主要用於推動投資運營公司調整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資本控制力;向產業投資基金註資,主要用於引導投資運營公司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領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生態環境保護、科技進步、公共服務、國際化經營等領域,增強國有資本影響力;向中央企業註資,主要用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精神,由中央企業具體實施的事項。

附辦法全文: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規範和加強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國務院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幹意見》(國發〔2015〕63號)、《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國務院關於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國發〔2007〕26號)、《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6〕6號)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對象主要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下簡稱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集團(以下簡稱中央企業)。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應與一般公共預算相銜接,避免與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的支出交叉重複。

第三條 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有關管理制度。

第四條 財政部負責確定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方向和重點,布置預(決)算編制,審核中央單位(包括有關中央部門、國務院直接授權的投資運營公司和直接向財政部報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中央企業,下同)預算建議草案,編制預(決)算草案,向中央單位批複預(決)算,組織實施績效管理,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等。

第五條 中央單位負責提出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方向和重點建議,組織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編報支出計劃建議並進行審核,編制本單位預算建議草案和決算草案,向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批複預(決)算,組織預算執行,開展績效管理,配合財政部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等。

第六條 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負責向中央單位申報支出計劃建議,編制本公司(企業)支出決算,推動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組織實施相關事項,按照財政部、中央單位要求開展績效管理等。

第二章 支出範圍

第七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除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和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外,主要用於以下方面:

(一)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成本支出;

(二)國有企業資本金註入;

(三)其他支出。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方向和重點,應當根據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需要以及不同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任務適時進行調整。

第八條 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成本支出,是指用於支持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國有企業存在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彌補國有企業改革成本等方面的支出。

第九條 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成本支出實行專項資金管理,相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由財政部商相關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國有企業資本金註入,是指用於引導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將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資本性支出。

第十一條 國有企業資本金註入采取向投資運營公司註資、向產業投資基金註資以及向中央企業註資三種方式。

(一)向投資運營公司註資,主要用於推動投資運營公司調整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資本控制力。

(二)向產業投資基金註資,主要用於引導投資運營公司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領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生態環境保護、科技進步、公共服務、國際化經營等領域,增強國有資本影響力。

(三)向中央企業註資,主要用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精神,由中央企業具體實施的事項。

第三章 預算編制和批複

第十二條 財政部按照國務院編制預算的統一要求,根據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政策,印發編制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通知。

第十三條 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對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盈利情況進行測算後,確定年度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規模。

第十四條 中央單位根據財政部通知要求以及年度預算支出規模,組織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編報支出計劃建議。

第十五條 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根據有關編報要求,編制本公司(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計劃建議報中央單位,並抄報財政部。其中:

(一)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成本支出計劃建議,根據相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編制。

(二)國有企業資本金註入計劃建議,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要求,結合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章程、發展定位和戰略、投資運營規劃、投融資計劃等編制。

第十六條 中央單位對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編報的支出計劃建議進行審核,編制預算建議草案報送財政部。

第十七條 財政部根據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並結合國家重點發展戰略、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進程、國有資本布局調整要求以及績效目標審核意見、以前年度績效評價結果等情況,在對中央單位申報的預算建議草案進行審核的基礎上,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向中央單位下達預算控制數。

第十八條 中央單位根據財政部下達的預算控制數,結合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經營情況、歷史遺留問題解決及改革發展進程等,對本單位預算建議草案進行調整後,再次報送財政部。

第十九條 財政部根據中央單位調整後的預算建議草案,編制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第二十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準後,財政部在20日內向中央單位批複預算。中央單位應當在接到財政部批複的本單位預算後15日內向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批複預算。

第四章 預算執行

第二十一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應當按照經批準的預算執行,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調劑。確需調劑使用的,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財政部按照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的規定,將預算資金撥付至投資運營公司、產業投資基金和中央企業。

第二十三條 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應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屬於國有企業資本金註入的,應及時落實國有權益,並根據明確的支出投向和目標,及時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活動,推進有關事項的實施。

第五章 轉移支付

第二十四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需要,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對地方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

第二十五條 財政部應當在每年10月31日前將下一年度專項轉移支付預計數提前下達省級政府財政部門。

第二十六條 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按照規定組織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資金的申報、審核和分配工作。

第二十七條 財政部應當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後90日內印發下達專項轉移支付預算文件。

對據實結算等特殊項目的專項轉移支付,可以分期下達預算,最後一期的下達時間一般不遲於9月30日。

第二十八條 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接到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專項轉移支付後,應當在30日內正式分解下達,並將資金分配結果及時報送財政部。

第六章 決算

第二十九條 財政部按照編制決算的統一要求,部署編制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決算草案工作,制發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決算報表格式和編制說明。

第三十條 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根據有關編報要求,編制本公司(企業)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決算,報中央單位。

第三十一條 中央單位根據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編制的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決算,編制本單位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決算草案報送財政部。

第三十二條 財政部根據當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和中央單位上報的決算草案,編制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決算草案。

第三十三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決算草案經國務院審計機關審計後,報國務院審定,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準。

第三十四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決算草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後,財政部應當在20日內向中央單位批複決算。中央單位應當在接到財政部批複的本單位決算後15日內向其監管(所屬)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批複決算。

第七章 績效管理

第三十五條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應當實施績效管理,合理設定績效目標及指標,實行績效執行監控,開展績效評價,加強評價結果應用,提升預算資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六條 中央單位、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根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規定,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績效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條 財政部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加強預算管理及安排以後年度預算支出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八條 對采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據實結算等事後補助方式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實行事後立項事後補助的,其績效目標可以用相關工作或目標的完成情況代以體現。

第八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九條 財政部、中央單位應當加強對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管理,並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

第四十條 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應當遵守國家財政、財務規章制度和財經紀律,自覺接受財政部門和中央單位的監督檢查。審計機關要依法加強對財政部門、中央單位、投資運營公司和中央企業的審計監督。

第四十一條 對預算支出使用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辦法由地方參照本辦法制定。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97

財政部: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按照平均5.5%幅度提高

據中新網報道,財政部今日公布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其中的一份預算說明中透露,從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中新網記者註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並未透露養老金的具體漲幅,如今,漲幅終於公布。

《關於201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的說明》中顯示,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數為5666.17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91.47億元,增長13.9%。

說明指出,這主要是從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以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領取人數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養老金總體上漲了6.5%左右,今年養老金繼續上調,將實現“十三連漲”。 這對廣大退休人員來說是一顆定心丸,意味著今年拿到手的養老金又會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09

中央本級工資福利微增 財政部稱受工資、基數、口徑調整影響

3月30日晚,財政部網站公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關於2017年中央本級工資福利支出增長情況說明》(下稱《說明》),解讀市場關註的中央本級工資福利支出情況。

2017年中央本級工資福利支出4291.6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226.2億元,增長5.6%。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工資標準調整翹尾,同時獎金計發基數和績效工資列支口徑有所調整。

中央本級工資福利支出具體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夥食補助費、其他社會保障繳費、獎金、績效工資等。

其中,基本工資預算1391.94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71.71億元,增長5.4%。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從2016年7月1日起調整行政事業單位工資標準,2016年預算支出為半年數,2017年預算支出為全年數。

去年8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發布了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從2016年7月1日起,公務員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有所提高,機關工人技術等級工資標準也有所調整,各類學校畢業生中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工資標準也適當提高。另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也有所提高,並增加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離休費。

今年獎金預算72.44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7.93億元,增長32.9%。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獎金增長主要原因:一是中央本級單位工資標準調整,相應增加年終一次性獎金支出。二是部分中央單位獎金計發基數擴大,相應增加獎金支出。

今年績效工資預算142.29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02.24億元,增長255.3%。上述負責人稱,這主要是列支口徑變化,即為與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銜接,部分事業單位將原列“津貼補貼”、“其他工資福利支出”等科目的支出調整轉列“績效工資”科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53

財政部首席智囊反駁:“死亡稅率”的提法並無科學依據

4月6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人民日報》發表5000字長文——《論中國特色的積極財政政策》,認為需要破除我國當前積極財政政策三個認識誤區,比如“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會導致風險失控,甚至發生財政危機”、“死亡稅率”以及“我國當前的減稅措施不是真減稅,積極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是隸屬於財政部的智囊機構。

“假減稅”“死亡稅率”說法片面無依據

此前有學者提出我國宏觀稅負對企業來說過高,甚至對某些企業來說意味著死亡,可以稱為“死亡稅率”。

劉尚希在上述文章中稱,最近,有學者提出“死亡稅率”,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註。與此相聯系的是,有人認為我國當前的減稅措施不是真減稅,積極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他表示,我國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減稅措施,特別是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這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的減稅。為了支持減稅降費,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逐年壓縮一般性支出。但是具體到每個企業,受投資周期、資本構成、盈利能力及其自身經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獲得感肯定有差異。

“如果我國真有所謂的‘死亡稅率’,那為何每天新增企業數達到1.5萬戶,數不勝數的企業實現了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我國經濟增速仍在世界名列前茅?所以,‘死亡稅率’的提法並無科學依據。”劉尚希在文中寫道。

今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其中一大體現就是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答記者問時表示,“力爭今年減稅降費能夠達到萬億元人民幣”。

部分降費政策已經落地。比如,4月1日起,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和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取消,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也已取消。

劉尚希表示,給企業減稅降費,是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措施。需要強調的是,減稅降費是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活力,並不是為了維持“僵屍企業”。企業優勝劣汰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法則。

劉尚希

財政赤字絕非大肆擴張

我國已經連續多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財政赤字逐步擴大。

2016年,我國年初預算安排全國財政赤字2.18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

劉尚希在文中稱,考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隱性債務等,有人認為我國目前的實際赤字率和負債率已經很高,2017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會導致風險失控。實際上,從2017年國家預算安排來看,財政赤字率保持3%的水平不變,財政赤字規模2.38萬億元,這一規模是適度的,絕非大肆擴張。

他表示,在債務方面,2016年末,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余額約為27.33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GDP初步核算數計算,負債率約為36.7%。即使考慮或有負債,綜合估計我國政府負債率約為40%。這在世界上屬於較低水平,而且也在我們的承受範圍之內。

“雖然地方的債務水平較高、還債壓力不輕,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社保基金支付困難、財政壓力較大的問題,但這屬於短期和局部困難,談不上發生地方財政危機。”劉尚希稱。

另外,從資產看,地方債務形成了大量優質資產,雖然在財務上不是都能變現的資產,但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有實實在在的作用,今天的債務將換來明天的增長,加上大量可變現的國有資產資源,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風險。

劉尚希表示,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強化風險管理。加強地方債務管理,提高債務支出績效,本來就是當前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之一。

積極財政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劉尚希稱,很多人談到當前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往往將其放在凱恩斯理論的分析框架下,將積極財政政策作為需求管理的一個工具來看待。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他認為,當前我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顯然不是凱恩斯理論分析框架中的那種政策,而是一種涉及經濟、社會乃至整個國家治理的多維度的財政政策,可稱之為“結構性的政策”。

當前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結構性問題。

劉尚希認為,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著力點在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調結構的功能更強大。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從關註總量性問題轉向更加關註解決結構性問題,所以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他表示,結構性問題必須用結構性辦法來解決,應通過財政收支結構的優化拓展財政政策空間。正是基於這種思路,2017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將保持3%的赤字率,在減稅降費的同時,中央和地方財政通過合理安排預算、盤活存量資金,確保重點支出強度不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40

財政部:今年三公經費預算6067.87萬 比去年減78.61萬

4月7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公布2017年度部門預算,財政部2017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預算1,413,043.8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9,003.45萬元、教育支出 26,243.33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910.77萬元、住房保障支出 6,683.00 萬元等。“三公”經費預算數為6,067.87萬元。

一、關於財政部2017年財政撥款收支預算情況的總體說明

財政部2017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預算1,413,043.87萬元。收入全部為一般公共預算撥款,無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包括: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收入1,383,848.65萬元、上年結轉29,195.22 萬元;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9,003.45萬元、外交支出1,189,940.50萬元、教育支出 26,243.33萬元、科學技術支出7,143.55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460.63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910.77萬元、農林水支出1,658.64萬元、住房保障支出 6,683.00萬元。

二、關於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規模變化情況。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1,383,848.6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12,030.70萬元,主要是外交支出中的國際組織股金及基金經費增加。

(二)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結構情況。

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152,201.03萬元,占11.00%;外交(類)支出1,186,032.64萬元,占 85.71%;教育(類)支出 18,744.24萬元,占1.35%;科學技術(類)支出 7,143.55萬元,占0.52%;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支出 2,230.53萬元,占0.16%; 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9,588.44萬元,占0.69%;農林水支出 (類) 支出1,392.22萬元,占0.10%; 住房保障 (類)支出6,516.00萬元,占0.47%。

(三)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具體使用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行政運行(項)2017年預算數為42,798.73萬元,比 2016年執行數增加132.65萬元,增長0.31%。

2.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務(項)2017年預算數為20,376.63萬元,比2016 年執行數減少527.82 萬元,下降2.52%。

3.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機關服務(項)2017 年預算數為4,374.75萬元,比 2016年執行數增加1,150.35萬元,增長35.68%。主要是財政部機關辦公樓空調系統經過長期使用後故障頻發,經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批準2017年進行維修改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4.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預算改革業務(項)2017年預算數為89.56萬元,比 2016年執行數增加69.02萬元,增長336.03%。主要是2017年預算改革專題調研等工作任務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5.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財政國庫業務(項) 2017年預算數為46,995.35萬元 , 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2,134.93萬元,增長4.76%。主要是國庫集中收付業務量增加,國庫集中收付代理銀行手續費支出相應增加。

6.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財政監察(項)2017年預算數為9,842.79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998.85萬元,增長11.29%。主要是2017年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預算監管工作量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7.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信息化建設(項)2017年預算數為8,208.18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981.95萬元,增長13.59%。主要是2017年財政信息化軟件系統開發、硬件配置等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8.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事業運行(項)2017年預算數為4,697.89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2.45萬元,增長1.35%。

9.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其他財政事務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14,657.1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46.08萬元,增長4.61%。

10.一般公共服務(類)紀檢監察事務(款)派駐派出機構(項)2017年預算數為160萬元,與2016年執行數持平。

11.外交(類)國際組織(款)國際組織會費(項)2017年預算數為3,237.32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722.96萬元,增長28.75%。主要是按照國際組織章程規定應繳納的會費如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會費等增加。

12.外交(類)國際組織(款)國際組織捐贈(項)2017年預算數為88,055.6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2,003.83萬元,增長15.78%。主要是經我國政府批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項目準備特別基金捐款增加、新增亞洲發展基金第十二期捐款等。

13.外交(類)國際組織(款)國際組織股金及基金(項)2017年預算數為1,089,029.6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06,271.97萬元,增長10.81%。主要原因:一是按照有關章程和協定,新開發銀行股本金支出增加;二是部分股本金需以人民幣兌付美元繳納,受美元匯率升值因素影響,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14.外交(類)對外合作與交流(款)在華國際會議(項)2017年預算數為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6,055萬元。主要是2016年在華召開了二十國集團(G20)系列會議,2017年無此事項。

15.外交(類)對外合作與交流(款)其他對外合作與交流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5,710.07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408.31萬元,下降6.67%。主要是按照盤活存量資金要求,加大結轉結余資金消化力度,2017年部分開支通過動用以前年度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財政撥款預算相應減少。

16.教育(類)進修及培訓(款)幹部教育(項)2017年預算數為15,645.53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455.14萬元,下降8.51%。主要是2016年安排的廈門國家會計學院臺風受損災後重建支出,2017年不再安排。

17.教育(類)進修及培訓(款)培訓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3,098.71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63.09萬元,下降5%。主要是中央財政對2017年培訓費支出進行了統一壓減。

18.科學技術(類)社會科學(款)社會科學研究(項)2017年預算數為5,407.55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75.72萬元,增長1.42%。

19.科學技術(類)社會科學(款)其他社會科學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1,736.0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61.41萬元,下降8.51%。主要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房租支出減少。

20.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文化(款)文化創作與保護(項)2017年預算數為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80萬元。主要是2016年安排的珠算心算文化保護經費,2017年不再安排。

21.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文物(款)博物館(項)2017年預算數為2,230.53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28.68萬元,增長6.12%。主要是中國財稅博物館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消化完畢,2017年經費支出通過當年財政撥款安排。

22.文化體育與傳媒(類)其他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款)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支出(項)2017年財政撥款預算數為0,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5,000萬元。主要是2016年安排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2017年不再安排。

23.社會保障和就業(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款)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項)2017年預算數為9,007.3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51.73萬元,增長0.58%。

24.社會保障和就業(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款)離退休人員管理機構(項)2017年預算數為581.14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26.61萬元,增長4.80%。

25.農林水(類)農業綜合開發(款)機構運行(項)2017年預算數為304.71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2.78萬元,下降4.03%。

26.農林水(類)農業綜合開發(款)其他農業綜合開發支出(項)2017年預算數為1,087.51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11.03萬元,增長11.37%。主要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評審中心亞行貸款、國際農發基金貸款項目的評審工作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27.住房保障(類)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積金(項)2017年預算數為4,874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51.10萬元,增長3.20%。

28.住房保障(類)住房改革支出(款)提租補貼(項)2017年預算數為300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減少1萬元,下降0.33%。

29.住房保障(類)住房改革支出(款)購房補貼(項)2017年預算數為1,342萬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75.34萬元,增長15.03%。主要是職工晉職晉檔,按規定發放的購房補貼支出增加。

三、關於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74,955.86萬元,其中:人員經費46,204.73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夥食補助費、績效工資、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職業年金繳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住房公積金、提租補貼、購房補貼、采暖補貼、物業服務補貼、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公用經費28,751.13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其他交通費用、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信息網絡及軟件購置更新、其他資本性支出。

四、關於財政部2017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三公”經費預算數為6,067.87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4,212.79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455.80萬元,公務接待費399.28萬元。2017年“三公”經費預算比2016年減少78.61萬元,主要原因:一是中央財政對2017年公務接待費支出進行了統一壓減;二是按照規定從2017年起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經費不再納入中央部門“三公”經費範圍。

五、關於財政部2017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的說明

財政部2017年沒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安排的支出。

六、關於財政部2017年收支預算情況的總體說明

按照綜合預算的原則,財政部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上年結轉;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外交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農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財政部2017年收支總預算1,530,849.90萬元。

七、關於財政部2017年收入預算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收入預算1,530,849.90萬元,其中:上年結轉39,859.92萬元,占2.60%;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1,383,848.65萬元,占90.40%;事業收入76,024.73萬元,占4.97%;事業單位經營收入2,403.39萬元,占0.16%;其他收入14,152.50萬元,占0.92%;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14,560.71萬元,占0.95%。

八、關於財政部2017年支出預算情況說明

財政部2017年支出預算1,523,213.63萬元,其中:基本支出163,419.75萬元,占10.73%;項目支出1,357,704.17萬元,占89.13%;事業單位經營支出2,089.71萬元,占0.14%。

九、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2017年部本級、離退休幹部局、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等37家行政單位以及國庫支付中心、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評估中心、關稅政策研究中心、幹部教育中心、財政票據監管中心、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評審中心等6家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機關運行經費財政撥款預算20,180.98萬元,比2016年預算增加76.44萬元,增長0.38%。主要是派駐紀檢監察編制人數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二)政府采購情況。2017年財政部所屬各預算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總額65,889.54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預算15,421.47萬元、政府采購工程預算13,852.50萬元、政府采購服務預算36,615.57萬元。

(三)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截至2016年6月1日,財政部所屬各預算單位共有車輛427輛,其中,部級領導幹部用車14輛(在職部級領導幹部用車9輛、離退休部級領導幹部用車5輛)、一般公務用車413輛(部本級12輛、離退休幹部局5輛、部屬事業單位145輛、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251輛)、一般執法執勤用車0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0輛、其他用車0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142臺(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10臺(套)。2017年部門預算安排購置一般公務用車1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0臺(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0臺(套)。

(四)績效目標設置情況。2017年財政部項目績效目標實現全覆蓋,涉及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1,308,892.79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