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0 TWM | ||
為了與癌症和平共存,罹癌者除接受醫療常規,也常使用保健品。調查發現,不僅高達八成病患曾使用保健食品,更有人一天吃下十三種,讓醫師相當驚訝。 撰文‧楊雅馨 癌症希望基金會進行「癌症病人保健食品使用行為調查」,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二的病友食用過保健食品,但對作用、如何正確使用及其必要性等,卻欠缺完善、正確的認知。 本次受訪者以五十至五十九歲居多,達三六‧五%,其次為四十至四十九歲,占二六‧四%。按教育程度分析,以大學畢業三二‧三%占最多。癌症期別則集中在第二期(三○‧一%)及第三期(二三‧七%)。問到是否吃過保健食品,高達八成二的病友表示曾服用。其中,近半數病友吃了四種以上的保健食品,令人驚訝的是,有四位病友竟服用高達十三種的保健食品。 統計結果發現,隨著癌症越晚期,服用的種類明顯增加。保健食品似乎能令癌友更有安全感,罹肺腺癌第四期的Cincia表示,「為了有更好的體力抗癌,我每天吃九到十種」。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每天查房時,或多或少都會在病榻旁看到保健食品,只是沒想到種類竟多達十三種!」罹癌的病友不僅吃的種類多,調查分析發現,罹癌前有吃保健食品的人,罹癌後更有超過九成的會繼續服用。 調查顯示,病友最常服用的保健食品,分別為營養補充飲品(如安素、倍力素)、維他命與麩醯胺酸(如速養療);服用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免疫力、補充體力、減緩治療副作用。 增強免疫力 不等同抗癌從細項來看,受訪者有高達三二‧一%認為麩醯胺酸(即左旋麩醯胺酸)具補充體力的效用;三五‧一%的人認為,營養補充飲品能增強免疫力;有四○‧九%的人相信,維他命或礦物質可增強免疫力。 不難發現,癌友認為增強免疫力具抗癌作用,但增強免疫力並不等同殺死癌細胞,不僅如此,對保健食品的認知普遍不足,以至於根本吃錯! 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臨床組組長郭月霞指出,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具保護黏膜作用,至於是否能讓體力好一點,須再深入研究。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也表示,左旋麩醯胺酸主要是幫助口腔、腸胃道黏膜的修復,可用來改善嚴重副作用。 郭月霞指出,並非所有的癌症病友都需要營養補充品。營養補充品主要是讓進食狀況不佳者,尤其是消化道系統癌症(如喉頸癌、食道癌、胃癌等),藉由營養品的補充達到「建議飲食攝取量」。不過,若身體消化進食狀況允許,還是以天然食物為首選。 關於保健食品的花費,大家能負擔的範圍是多少?估算下來,每五人就有一人每月花一萬元。而此項費用,還不含親朋好友的贈送品。 亂用保健品 恐有副作用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二○一三年統計,台灣平均家戶所得為一一四萬元,平均每月家戶年所得九萬五千元。王正旭憂心地指出,雖然不清楚受訪者的家庭背景與收入,若以家庭平均月收入十萬元來看,病友約有十分之一花在保健食品上,對家庭來說是不小負擔。郭月霞說,部分保健食品過於誇大療效,讓許多癌友基於對死亡的恐懼,購買保健食品毫不手軟。 病友為了安心,砸錢買保健品。但在調查中,高達三七.一%主治醫師表示不知情。有六二.九%的醫師雖知情,仍同意食用的比率為六一.七%。 進一步分析病人未告知的原因,覺得「醫師不見得清楚保健食品」多達三一.九%,認為「醫師沒必要知道」占二七.七%。「忘記要問、醫師沒問、沒想過要問」的比率則為二五.五%,而認為「醫師可能會反對」占一四.九%。問卷發現,使用多醣體類(如巴西蘑菇、靈芝、牛樟芝)的癌友,有較高傾向選擇不告知醫師。 至於保健食品的來源,多數病友表示,相關資訊來自醫療人員、親朋好友(包含其他癌症病友)以及傳媒、直銷人員。 王正旭提醒,癌症病友應主動和醫護人員討論,避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陳啟明說,「當病人問到是否需要使用保健食品時,我幾乎都持反對意見,尤其是靈芝、牛樟芝等。」為了抗癌,每個月花大錢! 高達8成2癌友吃過保健食品Q 罹癌後是否吃過保健食品? 有‧82.1% 否‧17.9% 有3成7的主治醫師不知情Q 醫師知道你服用保健食品嗎? 知道‧62.9% 不知道‧37.1% 癌症越晚期,吃的保健食品也變多Q 每月購買幾種保健食品? 第一期 3.5種 第二期 3.95種 第三期 4.53種 第四期 5種 想靠保健食品增強免疫力 Q 吃保健食品主要目的? 增強免疫力 35% 補充體力 31% 減緩治療副作用 20.4% 避免復發 4.9% 增進療效 2.4% 增加體重 1.2% 治療癌症 1.2% 其他 3.9% 每5人就有1人每月花1萬元買保健食品Q 每月花多少錢買保健食品? 有52.1%每月花5000元以下買保健食品,17.6%花5001~9999元,1萬元~1萬5000元有11%,4萬元以上則有1.7%。 估算下來,每5人就有1人每月花1萬元買保健食品。 執行時間:2014年9月5日至10月24日。 收案方式:採立意取樣,以癌症希望基金會之癌友及其家人為主體,收案工具為半結構性自陳式問卷,題目共8題。 樣本描述:發出問卷449份,回收420份,扣除填答不完整者後,有效問卷數375份,問卷有效率89.3%。 |
今天主要整理謝瑞麟的年報信息,非核心資產出售完成,營運資金得到補充,優先股收回,財務費用得到削減。整體業績稍微好轉。公司還有不少認股權,但是真正行權的很少,一般都到期失效了。下午聽了深圳電話會議,晚上做了首商股份的卡片。前身就是西單商城,管理費用率過高,盈利不好。與首旅交換股權,新燕莎並進來之後財務數據得到改善,收入規模大幅提升。雖然凈利率和ROE略微下行,但是整體數據還是要比並表前好很多。
盡管關於香港旅遊業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評選中,香港還是亞太地區內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旅遊聖地。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兩年一度的旅遊業競爭力報告,中國香港由2013年的第15位上升兩位至第13,而在亞太地區中,澳大利亞排名第7、日本排名第9、新加坡排名第11、新西蘭排名第16、內地排名第17。
價格優勢不明顯的購物天堂
根據報告,香港在港口及基礎建設方面脫穎而出,是141個國家及地區中的第一名,而營商環境也非常出色,排名第二,空運基礎建設排名第五。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稱,香港在旅遊方面仍然有很高的吸引力,特區政府將會繼續發展香港不同的旅遊基建,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讓旅客也有更豐富的旅遊體驗。
不過,香港的價格優勢非常不明顯,在本次排名為127位,顯示旅客到香港旅遊所花費成本略高。蘇錦梁稱,盡管香港的價格競爭力未必最高,但整體而言,旅客仍想到香港購物,香港在保持品質水平、貨真價實方面都比較有優勢,反映香港在購物方面的整體吸引力還是比較高。
就連外界一直看淡的“五一黃金周”,也甩開了外界的偏見,獲得了比較高的增長率。根據香港入境處公布,五一黃金周三天,訪港的內地旅客同比增長了13.8%,首兩日整體入境人數達到了87.5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占33.1萬。
不少香港的百貨及商場銷售的增長都比較理想,達到了雙位數的升幅,其中新鴻基地產(00016.HK)旗下的9個商場人流及營業額都上升了12%。
遺失的世界文化遺產
而此份報告最吸引眼球的,是香港在世界文化遺產一項得分為0,令外界唏噓不已。目前香港長洲的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湧等具有文化特色的節慶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內,但卻沒有被納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臨近香港的澳門卻因大三巴一帶的歷史城區,在2005年已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香港也曾經有過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想法,早在2011年,香港特區政府將位於鉆石山的誌蓮凈苑與南蓮園池的申請報告提交給中央政府,在2012年11月17日,誌蓮凈苑與南蓮園池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誌蓮凈苑是一座寺院,南蓮園池則是一座古典式園林,兩者相互毗鄰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誌蓮凈苑占地3000多平方米,創建於1934年,而南蓮園池占地35000平方米,以唐代園林為建築藍本,小品建築、樹木、山石和池水等營造的山水園林。
不過,有分析人士稱,雖然香港的誌蓮凈苑與南蓮園池已經入選預備名單,但由於名單內有44項文化遺產,競爭相當激烈。如果按照次序來決定誰將最終評選上世界文化遺產,由於誌蓮凈苑與南蓮園池在名單中排名最後,可能需要等待多年才能入選,但到時候世界已經千變萬化了。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公司簡介 | 中國生物製藥(1177) 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中藥現代製劑,生物藥物及化學藥品。 |
目前市值(港元) | 453.13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9.16元 (2015-05-13 收市價) |
市盈率 | 29.93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3062港元 |
市帳率 | 6.85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1.338港元 |
# | 主要產品 | 營業額 億港元 | 營業額比重 (%) |
---|---|---|---|
1 | 肝病用藥 | 57.78億元 | 46.7% |
2 | 心腦血管用藥 | 11.32億元 | 9.6% |
3 | 抗腫瘤用藥 | 11.25億元 | 9.1% |
4 | 鎮痛藥 | 10.95億元 | -- |
5 | 骨科用藥 | 9.49億元 | 7.7% |
6 | 腸外營養用藥 | 8.58億元 | 6.9% |
7 | 抗感染用藥 | 6.77億元 | 5.5% |
8 | 呼吸系統用藥 | 3.64億元 | 2.9% |
9 | 肛腸科用藥 | 2.46億元 | 2.0% |
10 | 糖尿病用藥 | 0.72億元 | 0.6% |
-- | 合共 | 123.78億元 | 100% |
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0年 營業額 | -- | 40.86億元 |
2011年 營業額 | -- | 57.82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 | 83.27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47.52億元 | 99.01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59.13億元 | 123.78億元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0年 盈利 | -- | 5.67億元 |
2011年 盈利 | -- | 4.63億元 |
2012年 盈利 | -- | 8.91億元 |
2013年 盈利 | 4.84億元 | 10.37億元 |
2014年 盈利 | 6.32億元 | 15.13億元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0年 | -- | $0.1168 |
2011年 | -- | $0.0935 |
2012年 | -- | $0.1803 |
2013年 | $0.0979 | $0.2098 |
2014年 | $0.1280 | $0.3062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中國證監會周五晚間發布公告稱,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和主板發審委將於6月26日召開六場工作會議上,審核1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
公告顯示,擬登陸主板的七家公司分別是,廣東堅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東音泵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天創時尚鞋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司太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擬登陸創業板的六家公司分別是,安徽三聯交通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飛鹿高新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長沙景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藍海華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維宏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奧力威傳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核電熱擴散 核電建設大佬中國核建也要登陸A股市場
繼中國核電後,又一家核電企業開啟上市之路。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國核建此次擬發行不超過5.25億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26.25億股,擬募集資金27億元。
中國核建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中國核建集團)公司,聯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四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其中中國核建集團持股79.2%;中國信達持股14.85%;航天投資和中國國新分別持股4.95%和1%。
中國核建集團曾隸屬於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在1999年改制後組建而成,在中國核電施工工程市場上,長期占據壟斷地位。
根據招股書,中國核建本次發行的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核電工程建造籌建項目、購置核電建造施工設備項目、核電工程與核工程技術研究項目、公司信息化能力建設項目等。
“由於規模擴張的資金壓力,中國核建這幾年一直在積極謀求上市。”一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中國核建的債務規模也在不斷增加。2012年-2014年,合並報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8.23%、87.29%和89.58%。如中國核建流動資產變現能力下降、不能及時取得業主支付的款項、或不能通過外部融資及時取得流動性資金支持,其償債風險將增加。
實際上,在2014年5月,中國核建的招股說明書就已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刊出,但之後一直沒有進展。“此次借助核電重啟熱潮以及中國核電上市的契機,中國核建的上市進程也有望加快。”上述人士指出。
11家公司IPO申請均獲通過
證監會周五晚間發布公告稱,在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和主板發審委今日的召開的六場工作會議上,11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均獲得通過。
公告顯示,擬登陸主板的四家公司分別是,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藝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瑞爾特衛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鷺燕(福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登陸創業板的七家公司分別是,上海海順新型藥用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名家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新易盛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亞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昊誌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川金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做香港人,生活真艱難。近日一幅「港鐵沿線物業呎價圖」,只得十二個港鐵站物業,呎價是低過一萬 元。香港人平均要十五年,才能儲夠錢買五百多呎中小型單位。生活壓迫,想旅行散心?唔使諗。慳到玩,亦慳唔到食。以下,才是真正的「窮人恩物」:葵涌廣場 小店賣$12一個魚蛋飯,做足十年,今年才加價一蚊;同場甜品、西瓜椰果,$4一杯。「牛下滷味」不單賣滷味,仲賣$20一個飯,平絕旺角;而明哥於深水 埗賣$16一個單餸飯,遭受全區行家圍插,明哥見招拆招。賣到咁平都生存到,自然而然,有他們的一套獨門生意經。$13超級平價魚蛋飯 位於葵涌廣場二樓的食店「回味無窮」,外觀與一般小食店無疑,記者望一望餐牌,即時O了嘴:有魚蛋飯、燒賣飯及芝士腸飯等。其中「招牌菜」魚蛋飯,顧名思 義,就是七粒咖喱魚蛋配一個白飯,還保證多汁,現售十三元一盒。另外亦有雞扒飯、豬柳漢堡飯等較飽肚飯類,也只是十五元。雖然騎呢,但中午時間鋪外已有一 條長長人龍,主要是學生哥及街坊,到晚上六點半打後,則見OL及一班師奶大叔。 每盒賺得一蚊 剛買完十五蚊雞扒飯的學生Leo說:「個飯分量都算多,男仔嚟講都算頂到肚嘅!」他說味道不錯,每次下課經過都會幫襯。這家「回味無窮」的老闆陳志榮,今 年只是三十多歲,平價飯已賣足六年。他說這些魚蛋飯,毛利其實極低:「每個飯扣除食物成本,其實只賺一蚊左右。雖然每日都有人龍排隊買,但好睇唔好食 囉!」這樣計算,每日排五百人買飯,陳老闆落袋的也只是五百多元。為此,陳老闆兼賣毛利較高的小食及糕點,如砵仔糕、芝麻糕及紅豆糕等,售十四元三件,這 令鋪頭同時有綽頭、又有錢賺。為控制成本,陳老闆於葵芳自設千多呎工場,一手包辦糕點和招牌咖喱汁的出品及運送。此外,小店兩餸飯所賣的扎肉,由相熟朋友 工場提供,來貨價較便宜。現時飯類及糕點,各佔生意額的一半。以每天生意額約一萬一千至二千元、及每月只開工二十天計算,每月生意額二十四萬元,當中食材 和日常開支佔了五成,再扣除租金,和三名員工的人工,可賺約三、兩萬元。 學生哥「教路」 「回味無窮」○五年已開業,○九年轉至現鋪,並開始賣飯。當初是賣九蚊一個飯盒!招牌的咖喱魚蛋飯源自學生哥,陳老闆笑說:「當年我哋有向買平價飯嘅顧 客,提供買小食優惠,例如加六蚊,可以加串魚蛋。點知整整吓有學生哥竟然話,咩都唔使要,就咁魚蛋加飯就夠啦!」於是他迎合口味加推咖喱魚蛋飯,更有不少 客人要求多咖喱汁用以配飯,漸漸成為熱門飯之一。五年前,「回味無窮」旁邊鋪位,有行家抄橋,同樣推出十多元平價飯,薄利多銷,希望分一杯羮。不過,這店 在今個月底便會結業,該店老闆感慨說:「我冇嘢可以講啦,做埋今個月就唔做啦!」相反,陳志榮的小食店,卻由原先只有五十呎的細鋪,擴展到現在一百二十 呎;經歷過沙士低潮到現在物價飛漲,租金亦加到七萬大元,但多年來小店只在個多月前加過價,亦是第一次:「唉,肉類價格上漲得太厲害。如腸仔由以往九元一 包加到十二元。租金亦貴,一三年那次就加多了兩萬元。」但每樣食物亦只是貴多一蚊,以往十三元的雞扒飯也只是加至十五元,肯定平過九巴多年加價。陳老闆由 朝早十點半,做到晚上十點半;平價飯除了帶來競爭,也帶來了同場行家不少爭議。陳老闆回應:「當然有人不滿又有人有意見,不過各有各做,賺多賺少,係自己 選擇嘅。」 $20真好味平絕旺角 陳老闆賣平飯是自己選擇,相反因拆邨而搬去旺角的牛頭角下邨滷味店「真好味」,賣平飯是「為世所逼」。去年「真好味」轉戰旺角,選址在旺角東鐵站附近,專 賣一串串的滷味墨魚、生腸等小食。就算要迎戰同場賣滷味的「肥姐小食」,亦無有怕。開鋪頭三個月,生意極好,老闆張國棟(貓仔)表示:「我賣開大串墨魚, 打到肥姐都要賣番大墨魚,唔再賣細墨魚呀!」可惜貓仔的運氣於三個月後玩完,鋪位的大廈翻新搭棚,人流大減,生意額跌了一半,貓仔唯有以平價飯招徠。雖然 二十蚊一個飯盒,平絕旺角,但製作絕不馬虎。這些平價飯每三日轉款一次,除了有雞翼煎蛋、番茄炒蛋餐肉等大路款式外,亦有蜜椒雞扒、滷水四寶飯及日式洋葱 燒肉飯等等,最過癮是可以透過WhatsApp「睇辦」及落單。高峰時期日賣三百個,每月收入達十八萬元,佔生意額大約四成,附近的上班族及低下階層為主 要客源:「啲人會特登過嚟買廿蚊飯,我希望順便吸引佢哋買一兩串滷味,幫補吓生意。」他透露,一盒飯成本大約十至十一元,利潤其實很少,主要還是靠招牌滷 味來賺錢。 如意算盤未打響 貓仔為控制成本,每日絞盡腦汁,想好二十蚊飯款式,確保毛利五成。原以為可以捱過大廈翻新,卻又遇上雨傘運動及「鳩嗚」,人流未試過回復正常:「以前單係 波鞋街,有好多售貨員嚟幫襯廿蚊飯,但最近都少咗。佢哋話遊客少咗,生意又差,所以都帶飯慳錢喎!」最令貓仔啼笑皆非的是:「試過有人買廿蚊飯,問:『包 唔包埋嘢飲?』咁我不如請埋你食飯啦好無。」目前鋪頭租金五萬元,佔營業額超過一成半,業主更準備加租至七萬元:「逆市加租,根本唔合理。我覺得政府應該 做多啲嘢,有咩理由香港會無夜市?你睇台灣幾多夜市,我覺得政府應該整條食街,淨係俾啲小商戶,或者有意創業的人發展,唔好俾啲大集團入嚟。」加租令貓仔 有點心灰意冷,準備北上廣州開鋪:「當地鋪租夠平,人工亦只係三千幾,而且廣州人鍾意香港小食。如果賺到錢,會返嚟香港開多幾間分店,因為我仲有好多牛下 失傳嘅小食秘方,想喺香港傳承落去!」 明哥$16飯抵抗圍攻 北河燒臘店老闆陳灼明(明哥),在深水埗開店十年,以派發待用餐券做慈善而被追訪。原來在北河燒臘店,食一個單餸飯亦只要十六元,兩餸飯亦只需二十二元, 而且選擇頗多,如蘿蔔牛腩、咖喱薯仔雞翼等,保證飽肚,甚有家常風味。 雖然十六蚊碟頭飯,毛利只得三蚊,利潤非常低,但明哥計過數後,認為仍有錢賺:「人哋一盒飯可能賺十元,我得三元,但我以量取勝,我可以賣多人哋三盒,咁 我賺嘅錢咪可以同人哋一樣多囉,只係要辛苦啲。」北河燒臘店鋪位,月租十萬元,並有二十位員工煮飯及派飯,每月固定支出至少五十萬元,其他成本唯有慳得就 慳,平時明哥會到百佳執貨:「佢賣唔走但未爛嘅菜,我哋會免費拎走。」 慈善益街坊 明哥坦言,在香港做餐廳、賺錢難,要做賺少啲嘅餐廳,更難。因為售價太便宜,引起附近同行不滿,認為頂爛市,明哥想出「慈善」方式解決:「我賣平飯,除咗 影響附近嘅餐廳,仲會影響菜檔生果檔。因為啲人食完平飯,或者用代用券食免費飯,就唔會買生果、唔會自己煮飯、又唔會買調味料,搞到連雜貨鋪都無生意。所 以我都諗咗好多方法,去平衡社區利益。」例如,明哥會將鋪頭盈餘,在附近鋪頭買生果,再送給老人院。他說:「我買完佢哋啲生果,令到佢哋有生意做,我又可 以做善事,一舉兩得。另外,派飯唔好喺鋪頭派,搵義工用車送出去派,咁咪唔會搶走附近餐廳嘅生意,又唔會有太多人嚟排隊。」就算物價飛升,明哥堅持不會加 價,並指想在各區開分店,或者以贊助形式開平價食堂,有點759阿信屋的影子。當初明哥賣平價飯,源於商業競爭。他指了指旁邊的餐廳,透露東主原本亦是北 河燒臘店的股東:「佢本來同我夾份,後來反面,之後佢喺旁邊開鋪,話要做死我哋。佢話自己大把錢,可以用幾百萬燒錢。」於是一場減價戰正式開始,不過五年 來,明哥的鋪頭一元也無加過價,靠街坊口碑取勝。相反對手要向現實低頭,目前一盒飯平均較明哥貴兩蚊。 西瓜椰果$4一杯 葵涌廣場除了有平價飯,同場三樓,也有「平價汁」。當樓下便利店一盒二百五十毫升的檸檬茶,定價要七元五毫時,三樓「冰冰果汁」的西瓜汁加椰果,只賣四 元,價錢便宜得足以令人發出震撼性聲音!老闆陳太表示,西瓜椰果和單西瓜汁一樣只售四元,這兩款在開店十五年來,也從沒加過價。記者試過味,雖然椰果不 多,但食得出有西瓜肉,算得上是真材實料。問及四元一杯的價格能賺多少,陳太立即表示:「四蚊咁平點會賺到,夠回本o架咋!」她堅持招牌飲品不加價,並以 其他飲料拉上補下增加毛利。男顧客阿希指,定價四元的果汁,在同區來說實在很抵買,因此在中學時期就開始光顧,到現在畢業後,每一至兩個月也會回來一次, 以懷念一番。記者訪問這些平價餐廳,老闆都同街坊打成一片。錢是賺少了,但賺多了一份人情味。 $22兩餸飯素食中環 位於中環鐵行里的「福祿壽健康素食」,二十二蚊有兩餸飯,例如梅子汁素鴨、麵豉腩肉炒雜菜等,一樣平絕中環。雖然是素食店,但午飯時間店內逼滿客人,有男 有女。店面運作採半開放式,客人找了位置後可以自行盛飯和湯,要幾大碗都得,保證飽肚。鋪頭於下午三時半就關門,問到是否賺夠,老闆娘李太激動回應:「唔 係,只係夜晚寫字樓放晒工,仲邊有客啫。」對比同區,李太承認定價算低,但就無受附近食店非議,「始終賣素食,同其他食店性質不同。我哋做咗十五年,無聽 過人批評!」 |
繼三胞集團(Sanpower Group Co. Ltd. )以超過4.5億英鎊吞下英國老牌連鎖百貨零售商House of Fraser Limited 福來莎百貨(下稱“HOF”)之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下稱“中投公司”) 以13億歐元收購10家法國和比利時百貨企業的大手筆也已成定局。
這筆交易為中投公司在歐洲的投資交易創下了歷史之最。
據路透社7月13日報道,美國商業地產服務及投資機構CBRE Group, Inc. (NYSE:CBG) 世邦魏理仕全球投資人表示,已將位於法國和比利時的10家百貨企業賣給了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和以巴黎為基地的AEW集團。整個交易價值13億歐元(約合14.3億美元),包括臨近比利時安特衛普的2處標誌性購物中心和巴黎La Vache Noire在內的8家商場。
據法國費加羅報此前報道,中投公司在此次競標中擊敗了法國-荷蘭房地產公司Unibail-Rodamco 和荷蘭集團Wereldhave兩大強手。
近年來,實力漸增並渴望國際化的中國企業開始向歐洲商業地產和酒店項目進發。
與此同時,歐洲百貨業競爭也在加劇。就在本月,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 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A (MC.PA) 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旗下法國高端百貨Franck et Fils 宣布即將關閉,據稱是因為受到Galeries Lafayette 老佛爺百貨和Le Printemps巴黎春天百貨等的高度競爭影響。
事實上,中資收購歐洲百貨在去年就已掀起過一次高潮。
2014年春天,三胞集團旗下南京新百對英國老牌百貨HOF的收購一錘定音。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消息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南京新百最終以2億英鎊收購了HOF89%的股權,並將以現金完成交易。該交易成為了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零售業境外投資,也成就了中國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直接收購。另外,這也是證監會一系列放權新政之後,首個跨國並購無需前置審批的案例。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3日晚表示,證監會今日組織稽查執法力量赴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核查有關線索,監督相關方嚴格執行證監會的相關規定。
12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對開立虛擬賬戶、借用他人賬戶等違反證券賬戶實名制的情形進行清理。
恒生電子之後發布公告表示,堅決支持,並積極響應。
據了解,證監會相關部門人員是於當日上午赴恒生電子杭州辦公大廈的。
六月中,英國的投資銀行GP Bullhound排名四十家去年身價高於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一十億元)的初創企業,即時語音軟體Skype、線上串流音樂龍頭Spotify等老面孔居多,但仍有十三家是去年四月入榜的新生。 美國媒體彭博專欄作家波希斯基(Leonid Bershidsky)直言這份榜單「平淡不起眼」,因為他主張:最珍貴的獨角獸(編按:比喻身價逾十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是「在歐洲土生土長,而且是從家鄉出發,站上國際舞台。」很可惜,在這份榜單中看不到。 根據矽谷知名創投Accel Partners分類,有些獨角獸是在地稱王,好比籌資圈 Funding 有些獨角獸則是先跑先贏,像是法國的長途共乘平台八卦車(BlaBlaCar),成立以來已深入十多個歐洲國家,每月平均仲介兩百萬名車主與乘客會員交易。去年七月拿到一億美元融資後,今年跨出海外的第一步就是進軍印度市場。 更多的是複製型獨角獸,它們都被歸類為美國之敵,代表之一是英國的電子商務平台Powa。彭博說,它的名氣低,卻視美國為第一目標市場,就從四月才推出實體物品辨識系統,如今已創造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營收,將是市場龍頭方塊(Square)的頭號勁敵。 追蹤網購垃圾車也是生意 至於線上服飾、食品配送、電子支付系統等類型的獨角獸,波希斯基表示,說不上令人眼睛一亮。不過,排行榜上有一隻獨角獸身形模糊,他敢打賭:「看了官網簡介還是不懂它在做什麼。」這家初創企業叫Ve Interactive。 簡單來說,全球數十億網購人口中,每十個就有七個會把一大堆產品放進購物車,然後就拍拍屁股走人。這些突然沒人要的垃圾車價值高得驚人:光美國一年就有四兆美元。Ve Interactive的工作就是每天追蹤逾一兆筆網購過程,然後幫電商業者挽回其中一五%。 《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