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層對經濟增速低於6.5%的目標持開放態度的消息在周末的發酵,滬深兩市股指周一早盤不出預料的出現了快速下跌的走勢,不過指數的快速下行也誘發了市場自身技術性反彈的出現,再加上以金融股為代表的藍籌板塊集體護盤,滬深兩市股指最後居然雙雙以紅盤報收!不過兩市成交量整體仍小幅萎縮,這也使得股指暫時仍未擺脫弱勢反彈的性質,走勢的持續性如何仍待觀察。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上述消息面以及新股持續發行等利空因素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一早盤低開低走,跌勢一度較為迅猛,盤中一度探低3068.42點,超賣嚴重,而這也引發了部分抄底盤開始入市。午後隨著以金融股為代表的藍籌股集體發力護盤,股指開始震蕩回升,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22.57點,上漲12.42點,漲幅0.40%,成交1706億元;深成指報收10233.42點,上漲33.56點,漲幅0.33%,成交207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74.01點,上漲漲0.48%,成交55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783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減少。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市場自身調整需求的宣泄已基本告一段落,但近期,股市流動性、宏觀流動性、經濟增長預期和特朗普政策預期四個關鍵中期因素預期的擾動仍密集出現,成為了市場底部徘徊的驅動力量。
王勝認為市場特征已處於高風險收益比階段,但中期展望的複雜性需正視,市場仍需時間在震蕩中“磨底”,但微調“生物鐘”還是必要的。量化體系告訴我們,市場特征的修整已初見成效,市場自身力量驅動的調整可能已經告一段落。但通過對中期四個關鍵預期未來演化的分析,也可看到中期展望的複雜性需要正視。CPI環比可能繼續超預期,以及特朗普政策落地仍可能使得中期展望進一步惡化,觸發市場回調。只不過在市場特征處於高風險收益比階段時,回調的幅度可能低於預期,而出現“當跌不跌”情況的概率正在增加,市場的風險偏好也有望在這樣的過程中緩慢修複,微調“生物鐘”,避免自己被困於“反身性”的悲觀中還是必要的。維持市場回調最快的時候已經過去,但市場仍需時間在震蕩中“磨底”的判斷。
周一的市場走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著王勝的判斷。在早盤股指快速下跌、商品期貨市場跌勢迅猛的背景下,股指午後居然震蕩收紅的走勢出乎了不少投資者的預料之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以金融股為代表的藍籌股上漲以及舉牌概念的反彈是指數探底回升的主要力量,但成交上量能依然不足,加之年末流動性的相對緊缺,股指反彈空間仍需觀望。不過在短期企穩的背景下,市場可操作性大幅提升,不管是短線交易高手還是長線戰略布局都可有所作為了。
長城證券策略分析師汪毅等認為,在金融機構監管加強,年底流動性承壓下,投資者情緒偏謹慎,短期市場整體還是震蕩整固為主。但明年春季行情不會缺席,同時風格也不會變化。今年上半年國企改革推進緩慢,下半年開始加速。12月政策尤為密集出臺,預計明年國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國企改革將較快推進。同時預計供給側改革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值得重點關註。
盡管12月26日A股出現明顯的見底反彈走勢,但低迷的成交量註定了股指的反彈之路不會一蹴而就。12月27日,滬深兩市股指也隨之再度陷入了縮量窄幅整理走勢,成交量也再度出現萎縮。市場或許在熬過了年底流動性緊張期後才能有所表現,逢低逐步布局將是投資者的理性選擇。
12月27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全天維持了窄幅震蕩整理的走勢,上證指數全天震幅僅14個點,市場成交量也出現了大幅萎縮,這使得股指很難有所表現。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14.66點,下跌7.91點,跌幅0.25%,成交1622億元;深成指報收10230.57點,下跌2.85點,跌幅0.03%,成交200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68.62點,下跌5.39點,跌幅0.27%,成交516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62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減少。
關於市場疲軟的原因,國元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明利認為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個是資金價格問題,二是監管周期問題,三是供需關系問題。
在資金價格上,雖然近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上的凈投放行為,不斷傳遞降低風險、適當寬松信號。但降杠桿、穩匯率、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思路下,短期內資金面趨緊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加之1月份新增外匯額度臨近,資本流出壓力下,市場對於匯率問題的擔憂,仍是懸在貨幣政策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監管周期上,目前看來監管趨嚴的態勢仍將持續。首先是源於對險資舉牌的明確表態,其次對違規交易、上市公司作假等方面的監管,在事件催化下力度加強。上周五證監會發言人的回應,更是對證券經營機構的內部管控與合規工作重要性的重申。
在供需關系上,一方面新股發行加快,解禁市值驟增,另一方面股東減持,市場相關負面情緒擴散。本周兩市1550億元的解禁市值壓力,將創下本年度的周解禁新高,無疑給脆弱的市場環境雪上加霜。雖然從歷史數據出發,解禁壓力大小與市場漲跌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相關性,但在市場情緒整體較弱的前提下,減持窗口期臨近,市場風險偏好下行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王明利認為,上周的下跌,更多的是風險釋放進入尾聲時期的一種抵抗性下跌。這一階段內,市場熱點重新洗牌,具有抵抗性質的強勢股,可能成為未來的新熱點。因此,在風險釋放下的市場環境下,順應資金動向,布局強勢股有其必要性,同時,也需留意創業板止跌信號,以便及時參與超跌反彈。
國開證券策略分析師孫征也認為,引發12月以來股市調整的兩大因素是險資嚴監管+債市去杠桿,目前流動性緊張因素暫告緩解,債市去杠桿引發的踩踏也暫時結束。不過股市仍缺乏主動買盤,險資監管趨嚴後市場缺乏增量資金,風險偏好減弱情況下投資者趨於謹慎,主動買盤不足。年底前資金壓力仍然抑制市場表現,一季度在流動性問題解決後,如解禁拋售壓力不大,則市場在業績預測樂觀期有望形成階段上漲。而在市場弱震蕩期,市場結構性機會主要集中在主題性行情上,近期可重點關註國企混改主題。
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朱斌則認為,市場短期或仍有擾動因素,但情緒在不斷釋放,因此先抑後揚走勢有望出現。一些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的中長期因素正在逐漸確立。第一,是國家正不斷加強對企業家精神的保護。第二,長期產權制度正在逐漸被建立。 從投資方向上來看,有四大方向可以關註:1)國企改革板塊,由於企業家精神的保護有利於國企改革的推進,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提升國企運營效率的關鍵改革;2)軍工板塊,隨著軍改的不斷落地,軍工板塊有望在2017 年持續表現;3)石油化工板塊,隨著油價持續上漲,相關化工板塊標的值得關註;4)建議關註超跌又具有成長性的2015、2016年上市的高端制造業次新股。
近來,三板做市指數一改頹勢,連續7個交易日大漲,形成了本年度新三板市場最後一波上漲行情。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年底行情”可能與市值管理有關,這是企業為了維護後續發行價格、券商和投資機構為了維護浮盈,共同努力的結果。
由於市場對創新層新政策預期下降,今年企業為沖擊創新層而增加做市商數量、擴大市值的動力明顯下降。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估值已經達到底部,只有新三板政策清晰、定位明確之時,投資者才會放心的入場。
新三板遇“年底行情”
12月29日,三板做市指數微跌後午盤開始發力,收於1100點,上漲3.94點,是連續第七個交易日大漲,累計漲幅17點,形成了2016年度新三板市場最後一波上漲行情。
12月29日共有775只做市股票發生成交,其中25只股票漲幅超過10%,92只股票成交金額超過100萬元,致生聯發(830819.OC)成交金額最高,超過2800萬元。
另外,有398只協議股票成交,其中24只股票漲幅超過100%,135只股票成交金額超過100萬元,易建科技(831608.OC)、新媒誠品(834522.OC)、中投保(834777.OC)成交金額都超過1億元。
在2016年漫長的下跌中,三板做市指數有三波明顯的上漲行情較為搶眼,分別為年初的沖刺創新層行情、9月初政策預期行情和最近的年底行情。
開源證券做市業務負責人姚少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市值維護需求是出現年底行情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基金產品需要提升凈值,另一方面企業也有市值維護的動機。
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對記者表示,“近期做市指數每天尾盤拉升並翻紅,主要是少數做市股票為了市值管理的需要,通過收盤時的操作讓公司股價收到高位。這一般是公司為了定增或質押等自身要求和投資機構為了年底基金凈值的需求,所以近期的做市交易並沒有明顯放量。”
近來,新三板市場做市股票每日成交總金額停留在在5至7億元,而協議股票每日成交總金額一直在10億元左右。
據Wind資訊統計,過去一年1534個做市商持有掛牌公司庫存股案例中,做市商浮虧比例達到32%,虧損過半的有8%。另外據數庫科技統計,到今年10月底,參與掛牌公司定增最多的前20家非券商投資機構中,以定增成本看,浮虧的機構占比75%。
從全年看,三板做市指數先後經歷了1月暴跌和市場分層以來的持續近半年的漫長下跌,從年初1438點最深跌至1073點,目前指數在1090點附近震蕩。
周運南表示,近期新三板整體交易有放量跡象,這主要是臨近年底很多公司尤其是做市轉協議股票在進行大額的大宗交易。從二級市場投資的角度看,在目前沒有整體行情的情況下,可以把握這種大宗交易的機會,在大額交易時以合適價格進場搏取一定收益。
不以“政策市”看三板
盡管部分掛牌公司出於轉板、並購和大宗交易等考慮,將交易方式從做市更為協議,但是從做市商看,布局掛牌公司做市交易的步伐所有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個月里,做市商新增掛牌公司報價席位出現140多例,超過券商退出報價義務的兩倍。
有市場人士指出,券商加入掛牌公司做市報價可能與明年沖擊創新層有關,但是在經歷了失望情緒後,企業找做市商的熱情不如去年那樣強烈。
他表示“去年大家對創新層的政策利好有很多憧憬,但是今年看沒有明確的利好,現在大家還願意進入創新層,但是願望沒有那麽迫切。以前是一定要擠進去,現在有能力就進去,沒有能力得看看再說。”
創新層有三套獨立標準,其中第三套要求掛牌公司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同時合格投資者股東不少於50人。
去年底到今年初,部分掛牌公司為了滿足第三套標準積極尋找做市商做市並提升市值,形成了所謂的“沖6”行情。此外,由於做市企業需要以較低的價格將庫存股轉讓給新加入做市商,因此報價會先人為壓低,待做市商全部進入後再拉升股價,因此給二級市場投資者帶來了“系統性”的投資機會。
不過,今年6月,市場分層正式實施後,創新層並沒有獲得政策紅利配套,融資、交易方面的差異化制度安排未能兌現。
12月27日,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在蘇州講話時稱,單一的服務和監管無法滿足萬家掛牌公司的差異化需求,2017年將以市場分層為抓手,加大制度供給,為不同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與其相適應的制度供給,使新三板既能包容早期創業企業,又能滿足發展壯大的企業的需求。
不過,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近期也表示,市場不應期盼新三板明年有大的政策變化,以“政策市”看新三板有違市場化導向的初衷,也不符合新三板的歷史地位和功能,只有搞清楚新三板的國家定位,投資才不會出現失誤。
目前,市場對降低投資者門檻、競價交易和轉板試點等政策的預期已經冷卻,預計明年私募做市將會正式啟動,公募基金入場的規則也將會出臺。
姚少卿告訴記者,公募入市、開放私募做市對新三板都是潛在利好,能夠帶來新量資金,但目前具體細則沒有清晰,所以這些資金在門外等候。由於明年市場面臨基金產品退出高峰,新政策落地要考量時機問題,如果在退出高峰前,市場就能平穩向上,否則可能導致一波結構化下跌。
他認為,目前新三板市場估值已經到達底部。他表示,“新三板股票在權益類資產里是被低估的,從並購角度看,新三板整體進入了15倍估值的區間,從pre-IPO階段來看,新三板估值已經比較靠近底部,但是行情要往上走仍取決於政策和新資金進入的情況。只有新三板政策清晰、定位明確,大家才會放心地進來。”
周五(12月30日),是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早盤高開後,兩度沖高後回落。早盤在房地產板塊等權重的帶動下,滬指曾順勢走強,其後混改、白酒、醫藥等板塊也一度活躍;午後,次新股首先回暖,股指小幅拉升再度站穩3100點,而此時強勢股集體殺跌,雖有金融股護盤,但股指無奈再度回落。總體來看,節前效應顯現,避險情緒升溫,今日行情不溫不火,並無強勢題材出現。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03.64點,上漲7.54點,漲幅0.24%,成交額1,51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177.14點,上漲17.69點,漲幅0.17%,成交額1,914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62.06點,上漲2.82點,漲幅0.14%,成交額497億元。
全年統計來看,從2015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3539.18點下挫至今日收盤3103.64點,滬指2016年累計跌幅達12.31%,深證成指年初以來下跌19.64%,創業板則重挫27%。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逾3億元。另外,央行周五進行16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9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還將有1500億逆回購到期,據此計算,央行公開市場結束連續凈回籠,今日凈投放1000億元。本周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累計凈回籠2450億元,年末資金面緊張的狀況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熱點板塊:
受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的影響,白酒企業近期齊齊提價,白酒板塊表現強勢,水井坊(600779)漲逾5%,山西汾酒(600809)漲逾4%,口子窖(603589)、古井貢酒(000596)漲逾2%。
化工品種也受到近期漲價的消息影響,個股紛紛上行,方大化工(000818)一度沖板,氯堿化工(600618)一度漲逾8%,魯北化工(600727)一度漲逾5%。
因歲末防禦性凸顯,今日白酒、保險、食品飲料等板塊表現相對強勢;基建、商業百貨等板塊出現明顯回調;受到雲南白藥一字漲停帶動,混改概念、醫藥板塊均表現不俗;午後次新股升溫,活躍了場內人氣;另有南京港、柘中股份、寶色股份等一眾莊股紛紛異動。
跌幅榜方面,種植業與林業、西安自貿區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
1、央行參事盛松成認為,從經濟指標和市場反應看,中國利率已處於上升趨勢,降息已不可能。人民幣匯率是真正的沒有貶值基礎,但受實需購匯需求和貶值預期形成的共振影響,卻遭遇實實在在的“跌跌不休”;管理預期“動嘴”很重要,同時該出手時就要出手,以實際行動贏得市場信心,預計明年上半年跌幅有限。
2、近期IPO被否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今年以來IPO被否企業達18家,其中11月以來的近兩個月內就有8家。專家表示,近期IPO被否案例增多是監管部門嚴格履行職責的重要體現,表明金融監管水平持續提升,也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積極舉措。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年末市場的表現延續了以往的規律,在流動性趨緊以及監管打壓下,市場展開回落並開啟存量資金小幅博弈行情。展望來年,經濟短期企穩跡象初顯,深港通、養老金入市以及銀行委外業務都有望給市場註入新鮮血液,而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深化階段、一帶一路加快推進,市場總體向好情緒也將升溫。來年行情基本面將好於今年,節前可考慮持股,等待來年階段性的加倉機會。
中航證券認為,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沒有太多驚喜,窄幅整理屬於預期中的表現;回顧2016年,一月份熔斷的急速下跌,以及後期的緩慢上行,去年走勢猶如一個L形狀,大盤指數並沒有太多作為;不過指數整體平淡的一年也有一些亮點,不同階段的熱點題材為市場註入了一些活力,鋰電池、次新股、股權轉讓、高送轉、妖股等成為2016年最熱門的板塊代言,展望2017年,從歷史規律來看,今年的熱點都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將是更新的熱點,也就是說今年的熱點不會再是2017年的熱點,熱衷於熱點炒作的投資者需要特別註意。
不過,對於次新股板塊來說,由於其天然的流動性與自動更新的特點,都將是每年行情的重頭戲,回顧歷史每一次行情中次新股都不會缺席,並且成為主角之一;也就是說,不管每年的題材熱點如何更換,次新股板塊行情都將成為主力。
1月9日,橡膠報收於18970元/噸,上漲955元/噸,漲幅達5.3%。大漲的背後是泰南地區暴雨洪災事件的持續發酵。而泰南地區是泰國主要天然膠產區,總產量占泰國全國產量的63%以上。
華泰樹膠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波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泰國正經歷著一場20年不遇、部分地區甚至50年不遇的洪災,對於橡膠影響無法估量。”
上海盈金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波認為,泰南洪水不可小覷。“洪水對泰國天然橡膠的產量影響可參考2005年海南達維臺風對滬膠期貨行情的利多影響,2005年9月份達維臺風使得海南天然橡膠產量的影響是致命的,當年海南產量大幅度減產,最終催生次年滬膠期貨價格達到30000元/噸的歷史新高。”他說。
雨一直下
據了解2016年12月以來,泰國連續經歷了兩次持續性降雨,從而導致兩次洪災爆發。其中第一次集中降雨自2016年12月1日開始到12月10日全面停止降雨,最大雨量出現在12月3~12月5日。洛坤,蘇拉塔尼,博塔侖,宋卡,董里,陶公為降雨最大區域,總受災11個府。
第二次集中降雨12月28日至今,影響南部12個府,目前部分地區還有大到暴雨。降雨最大是洛坤地區,1月5日當天的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該地區去年全年降雨量也僅5000多毫米。同時馬來西亞東海岸也不同程度發生水災,最嚴重的是北部東海岸。也就是說,1月的水災是從泰南的北端春蓬府開始往下延伸到馬來西亞的東馬北端,整體影響區域大,雨量強,受災情況遠超12月。
沈波告訴記者:“2016年下半年泰南地區降雨在12月前整體呈現降雨天數多,降雨總量小的特點,影響的是實際割膠天數。而12月上旬的水災則是降雨強,形成部分地區水災淹水,而海平面的提升導致排水不暢,從而影響的天數增加。海平面擡升可能是拉尼娜現象的一種結果。”
沈波認為,1月至今的降雨,總量大於12月,同時由於前一次水災僅相隔半個月,甚至部分低窪地區的積水尚未完全排清就再次淹水,實際造成的結果就是地表土壤的保水量尚處於飽和狀態就又經受水災。實際上12月的水災影響不如這一次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土壤保水量分流了部分排水壓力,而這次這個方面完全失效,因而災情更嚴重。
橡膠行情一觸即發
受水災影響,從春蓬到博塔侖的整個亞洲公路泰南地區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部分地區橋梁沖斷。而這條線路沿線分布著泰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天然膠加工工廠。
工廠成品出運目前已受影響,沈波估計1月15日之前泰南地區工廠部分船期可能會被推遲,目前已經收到了部分推遲消息,如果水災繼續延續一周,那麽這一地區工廠春節前到中國主港的船期將全部受影響。而泰南地區工廠的原料庫存將銳減,如果交通中斷兩周以上,南部部分工廠的原料將無法得到新的補償,又將影響春節後到中國主港的船期。
目前國內輪胎廠的庫存數一大部分還是船貨,這些船貨是否能夠準時提貨目前就要看水災進一步的情況,不排除部分數量不能準時交貨。同樣,套利盤手里的訂單也是如此。此外,兩次水災都是南部主產區,尤其是泰國80%的煙片都出產於該地區,這將直接導致煙片緊缺,目前看,至少新割膠季節開割前,煙片已經無法成批量上市。
王偉波認為,今天滬膠的爆發性上漲,主要基於周末泰國南部洪水導致處於天然橡膠高產期產量下降的預期,另外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修正,基本擠壓了第一輪漲勢中滬膠大幅度升水海外現貨報價的格局。隨著工業品的整體調整臨近尾聲,膠價有望在短期內站上新高,中長期則有望在國際市場進入割膠淡季時期繼續走高。
去年11月8日,特朗普逆襲希拉里意外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之後,在某些行業規管或將放松、減稅、財政刺激措施等的預期下,市場開啟了一輪“特朗普行情”。
不過,一些著名投資者和華爾街高管在這波行情中的境況卻大相徑庭。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在這波“特朗普行情”中損失了近10億美元。而據知情人士透露,索羅斯的前副手德拉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卻提前預見到了這波行情,大賺了一筆。
上述知情人士稱,臨近大選時,索羅斯開始對市場持謹慎態度,特朗普勝選後,支持希拉里的索羅斯更是直接看空市場。
索羅斯
與此同時,同為希拉里支持者的股神巴菲特卻成為了“特朗普行情”的最大贏家。
據《今日美國》報道,自大選以來,巴菲特在多家公司持有的股票大漲67億美元,把其他投資者遠遠甩在了身後。
除巴菲特外,還有9名企業高管和華爾街大佬,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富國銀行前CEO斯頓夫、喬布斯遺孀等也在這波行情中賺了個盆滿缽滿。總計斬獲了89億美元的這10人無疑是這場“特朗普行情”的最大贏家。
1月17日,隨著創業板再次觸底反彈,樂視網(300104.SZ)最終封住漲停,周二市場並未創出新低,人氣再次被調動起來,次新股全面爆發,帶動創業板觸底上升,盡管兩市成交依然不到3600億元,但部分資深投資者已經熱切期待春季行情的來臨,地量之下春季行情到底有戲麽?
歷史數據顯示,過去10年的A股歷史當中,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都有明顯的春季行情,而多數春季行情前A股都經歷了明顯的調整,盡管部分行情在4月就戛然而止,但2月到4月依然是A股比較傳統的做多良機。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盡管有不少觀點分歧,不過不少資深市場人士依然看好2017年春季行情,但對其持續性更多持有懷疑態度,可能頂多也就2、3個月的時間,全年不宜期望過高;而樂視網融資成功的事件,則是創業板見底回升重要的觸發因素。
年前大幅回調後 春季行情概率大
農歷新年往往是A股中期“熊牛轉換”的分水嶺。
回顧過去十年A股的春季表現,2008年、2013年都是不甚理想的年份,但其余多年都有較好表現,其中2007年和2015年的春季攻勢,更加是最終演變成為A股歷史上兩輪泡沫最大的牛市;不過在當前牛市結束不足兩年,創業板似乎“熊途漫漫”,要期待2017年的春季行情成為行情全面“熊牛轉換”的起點,似乎並不現實,但不少市場人士都看好未來兩個月的賺錢效應。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年的春季行情開展之前,A股都出現了較大調整。2009年11月中開始調整超過兩個月,2010年11月開始調整近三個月,2011年11月開始調整兩個月,2013年12月開始調整近兩個月,2015年12月底開始調整持續超過一個月,上證指數調整幅度在300點到1000點以上。
2008年和2013年春節後大盤都明顯下滑,有其特殊情況,2008年初是大熊市的開端;2012年12月初開始,藍籌股全面爆發,持續三個月到2013年2月春節前後,大盤無力再漲,之後就遭遇到“錢荒”事件,並為幾年熊市劃上句號。
而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1月16日,上證指數已經調整了超過250點,創業板在半年時間內更是調整超過500點,使得重倉小票的投資者損失慘重,期間無論是保險資金被迫“收手”,還是樂視網等創業板上市公司爆出資金危機,部分小票大股東減持,IPO持續加速等各種利空,都是近日市場持續調整的關鍵因素。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等認為,春節長假臨近,市場對資金緊張的擔憂依然存在,類滯脹的環境短期難以被證偽,同時A股板塊上漲持續性差,導致多方無意在節前發動上攻,預計A股市場企穩的時間窗口或在2017年“春節”前後。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傑等認為,市場的“慢熊”格局並沒有改變,但是一季度仍存在“賺調控的時間差”的機會,維持短期樂觀的市場判斷,靜待新投資主線的出現。“慢熊”也意味著市場很難在短期“跌透”而給大家“抄大底”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持續時間在1~2個月、幅度在200~300點的反彈。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則向本報記者稱,預計3044點跌破的話,市場會有一波反彈機會,春節前後的“紅包”還是會有的,但大趨勢還是向下;另一方面,2017年也要慎防央行可能突然加息造成市場震蕩。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年春節前後,市場同樣出現地量成交,量價基本同步見底,之後持續到4月的春季行情當中,上證指數分別反彈了約290點、400點、300點、200點、460點,盡管多數大格局還是處在熊市反彈當中,並不是2007年或2015年最終帶來大牛市,但依然給投資者帶來不少回報。
誰將主導“春季行情”?
投資者如果要準備春季行情,應當如何布局?是繼續配置2016年的投資主線藍籌股,還是已經深跌創出新低,潛在反彈幅度可能更大的創業板?這也引起了樂觀市場人士的熱烈討論。
對於近期配置方面,李立峰認為,除了“農業結構性供給側改革、混改、通脹主線”外,建議關註受益於“原油上漲”的“上遊油氣生產、優質油服以及部分石化品種”,另外,“黃金”板塊亦看好;主題方面,建議重點關註“新零售、一帶一路、工業4.0”等。
陳傑等則稱,如果持續的IPO讓市場感受到了壓力,那麽監管政策就可能進一步轉向友好來對沖這種壓力,這樣就給市場提供了一個“賺調控時間差”的機會,繼續維持短期樂觀的市場判斷,而針對投資者找不到投資主線的困惑,“漲價”和“改革”這兩條主線仍然值得期待,漲價主線建議關註有色、油氣、化工、造紙;改革主線建議關註國企改革和土地流轉主題。
過去三個月一直看空創業板的某險資投資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周二午後市場繼續下滑之後,已經逐步開始加倉某些被錯殺的優質小票;經過大幅調整後,中小板創業板已經出現不少20到30倍市盈率的公司,如果這些公司主要靠內生增長的話,錯殺之後股價低迷,當前都值得投資者介入;樂視網融資成功也使得創業板重新有更多的並購融資預期,也要看監管政策走向。
不少投行人士則稱,綜合各種信息來看,盡管市場低迷,但目前監管層暫停IPO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會維持當前速度,消化“堰塞湖”現象;但再融資項目審批則有所放慢,這也對當前市場資金壓力有所緩解。
深圳某公募基金經理則認為,對比當年納斯達克走勢,2000年3月到2001年10月,911事件後,早已經有大量好公司被錯殺,盡管納斯達克指數是2002年10月見底,但不少績優個股在911事件後已經提前見底,隨後再次開啟超過十年的大牛市。當前對A股的中小盤股而言,熊市已經超過一年半,盡管整體估值依然較高,但有較大結構性差距;相當部分中小票估值已經逼近底部;現在買的話,短期未必賺錢,但中長期來看的話,可以保證有比較理想收益。
“春節行情”這個詞兒一般是在觀察股市投資機會時用的。但除了股市,投資者最為熟悉的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即封閉式預期收益型和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是否也可能有“春節行情”?下周末就是春節了,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沒有出現“春節行情”?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是一個“資產池”,“池”內有各類包括國債、金融債、高級別企業債等在內的債券,以及票據和一些銀行間金融工具等,因此影響收益率的一大因素,是市場資金面情況、以及各家銀行在此時間段的資金壓力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從一名銀行資產負債部門人士處獲悉,一般情況下,春節前取現需求會增多,銀行要應對流動性備付。他表示,節前取現的壓力一般從節前兩周左右開始顯現。而這也會帶動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於全年非特殊時點。
此外,就往年情況來看,不少銀行有借“春節理財”、“春節特供”等名頭拉動營銷的做法,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小幅推高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設定。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根據普益標準的監測數據,1月7日至1月13日被監測的263家銀行共計發行的1477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05%。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去年10月、11月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還不到4%。
從資金面情況來看,央行維持流動性平穩的基調未變。本月第一周,央行在公開市場實現大幅資金凈回籠,單周凈回籠量接近6000億元,創6個月來新高;不過此後,應對季節性需求,央行在公開市場呈現加大資金投放力度趨勢。本周來看,繼周一、周二兩日單日凈投放達1650億元、2700億元之後,周三央行又進行4600億逆回購,使單日凈投放量達4100億元,創出近一年來新高。
不過即便如此,截至記者發稿,周三市場資金面情緒整體依然趨緊。一家股份制銀行同業部門人士透露,貨幣市場在一些負面消息影響下市場情緒緊張,“大額都延時到5點30分了”。當日各期限品種拆借成交情況和質押式回購成交情況基本呈現利率上升,不過升幅較為溫和。
分析人士表示,根據往年經驗,在目前春節來臨還剩下一周多時間的背景下,資金面趨緊也較為正常,本周將面臨繳稅影響,資金需求高峰期料持續到下周初。而這也很可能帶動理財產品收益率維持在偏高的位置。
不過記者也同時註意到,“春節行情”雖好,還是比不過12月底的“年中決算”行情。從統計數據來看,即使是目前已經偏高的平均4.05%的預期收益率,較之12月最後一周也下降了0.15個百分點。普益標準的研究員表示,12月底不少單位要結算,銀行資金壓力就大了,所以各大銀行紛紛提高理財收益率來招攬資金。
所謂“成也特朗普,敗也特朗普”,特朗普即將於本周五(1月20日)正式就職美國總統,但“特朗普行情”卻因其“嘴炮”受挫:受其“美元過於強勢”的言論影響,美元美股齊齊走跌。那麽,在其正式就任後,“特朗普行情”又將何去何從呢?
美元指數有望繼續走強 震蕩加劇
自從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當選以來,美股和美元飆升,經歷了“特朗普行情”。
然而,當投資者還在努力適應這位候任總統的“總統推文風險”(presidential tweet risk)時,特朗普近日關於美元“過於強勢”和共和黨提出的一項邊境稅計劃“過於複雜”的大嘴言論使得美元指數在1月17日一度觸及100.26的逾一個月低位。
從市場層面來看,美銀美林1月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認為美元高估的受訪者比例升至2006年以來最高;近50的基金經理人認為做多美元是最擁擠的交易。
而昨日(1月19日),因美聯儲主席耶倫的講話暗示,聯儲準備未來一年快速加息。美元指數聞聲回升0.95%,報101.260。截止記者今日上午截稿時,美元指數為101.20。
美銀美林全球利率與匯率研究主管David Woo預測,特朗普正式就職之後,隨著波動率的攀升,美元多頭倉位將會減少。
“財政支出和稅務改革這樣的好政策如若兌現,將為‘特朗普交易’帶來更多支撐;而收取‘邊境稅’、構築貿易壁壘等政策一旦落實,在市場上就會直接反映為大幅回調。”他稱。
但整體而言,美銀美林對於美元的年度走勢仍然建設性看多。其認為,若非超短線技術交易者,無需對特朗普周五的就職演講做過多解讀,美元未來的趨勢將更多地取決於新政府頭一百天內執行並落實的實際政策。
美銀美林預計2017年末美元/日元將達到120,歐元/美元在2017年中回落至1.02後在年中上升至1.05。Woo表示,美國的基本面對美元帶來支撐,盡管特朗普政府不希望美元強勢,但是美元依然會繼續走高,只是過程可能會更加動蕩。
外匯分析師韓會師也表示,美元指數基本維持在100上方強勢震蕩的概率比較高。
“雖然市場正在從‘特朗普亢奮’中冷靜下來,但美元可能只是從強勢上攻向強勢震蕩轉變,因為雖然特朗普的“光環”在褪色,但歐洲會給與美元持續的支撐”,他稱,“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首的英國脫歐委員會將開始準備英國脫歐談判相關事宜。按慣例,談判過程一定冗長而艱難,英鎊可能受到較長時間的壓制,這對美元無疑是利好。”
此外,他表示,2015年以來,美聯儲官員為加息造勢幾乎成了例行公事,無論最終能夠加息幾次,聯儲官員們總會輪番出場為“光明的”加息前景吶喊助威,2016年美聯儲的口頭功夫對美元的強勢功不可沒,2017年這一市場引導模式肯定會得到堅持。
某外匯交易人士向記者分析,2017年1月初,美指漲至近104,此後穩步走低,再度下測100.50支撐位。一般來說,匯價在上漲、回撤及再度下測支撐位後,將迎來反彈行情。
“2015年1月以來,美指持續於93.00-100.50寬幅區間交投,曾四次下測93.00附近支撐位,兩次上測100.50附近阻力位,五次上測100關口附近的次級阻力位。此後,美指漲至104附近,並再度下測100.50,該點位由此前阻力位演變為支撐位,成功再度測試支撐位,確認了美指向上突破的強度。經典的區間交投分析顯示,當前區間始於100.50,目標上看108附近。”他分析稱。
美股投資需選擇受益板塊
特朗普當選以來,美股整體也勢如破竹:標普已漲約6%,道指多次逼近2萬點大關,納指亦不斷創新高。金融股更領漲股市,KBW銀行指數攀升近20%。
然而,特朗普對美元“開炮”後,無視最新財報季的靚麗數據,僅1月17日,KBW銀行指數就下跌3.5%,創下2016年6月27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其他包括券商、基建、原材料和工業等特朗普板塊也均大幅下滑。無怪乎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將特朗普戲稱為今年影響股市的決定性因素。
眼下,特朗普就職在即,部分分析師發出股市整體回調的警醒:新債王Jeff Gundlach 12月就曾提醒客戶,特朗普就職典禮當天可能會有拋售。就標普1952年的走勢來看,股票通常會在勝選後漲,但隨著新總統的任務逐漸落實,股市通常會在總統就職後的數周內下跌。
大摩在上周日發布的報告中稱,持續的大牛市應該是從對經濟絕望轉到希望,從恐懼轉向貪婪。而現在市場樂觀情緒已經達到頂點。所謂盛極必衰,特朗普就職典禮可能就是這個轉折點。
高盛美股策略師David Kostin亦稱,投資者對於特朗普的減稅程度過於樂觀,股市的上漲走勢將從第二季度開始遭到“突襲”。
但更多的市場分析人士依舊看好美股,並給出了“特朗普投資邏輯”。
事實上,隔夜美股受到“耶奶”的講話護盤已經部分複蘇:道瓊工業指數跌22.05點(0.11%)至19804.72點;標準普爾500指數小漲4點(0.18%)至2271.89點;納斯達克指數升16.93點(0.31%)至5555.65點。金融股受到提振攀升。
綠光資本創始人David Einhorn在最新發布的致投資者信中建議:做多低市盈率、稅務支出較多的美國價值股。他認為,對於承擔較大稅務負擔且盈利仍然健康的公司來說,特朗普提出的減稅計劃將讓它們受益,包括AMERCO、CC、Dillard’s以及DSW等;做多蘋果。蘋果在海外持有2000億美元現金,將海外現金匯回美國以及稅務改革,將有利於蘋果公司;做空“泡沫企業”、石油裂解企業、卡特彼勒以及在大選後走高的類似工業周期股。
美盛旗下的凱利投資基金經理Peter Bourbeau向記者表示,此次股市的樂觀情緒主要源於特朗普承諾推行減稅改革,增加財政支出,放寬政府監管。“金融和健康管理公司將成為特朗普政府短期內最大的受益者。此外,更低的監管支出和更高的利率將持續提振證券業和銀行業。我們同時看好生物科技類股票。”他表示。
至於美股是否會持續上漲,他認為,如若財政刺激、稅務改革和放寬監管環境成真,經濟增速有望提速到20年難遇的程度。在特朗普執政的前兩年內,其是否能落實這些“大事”就將見分曉。他稱,“特朗普的提案細節還不為人知,其能否使這些議程完全通過國會也是未知數,因此,2017年的前半年在政策制定層面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我們將密切評估這一進程(對股市的影響)。”
春節前的A股市場仍舊延續往年的疲軟態勢,這背後資金面整體偏緊成為一大緊箍咒。而上周央行祭出創新工具“放水”應急,且公開市場大規模凈投放,這讓部分業內人士解讀為將緩解節前錢荒問題,但也有觀點認為對股市並無實質意義。
不管是受消息催化,還是自然波動,滬指在近兩個交易日連續飄紅,累計上漲1.14%,但兩市成交量仍處於3300億元左右的低水平。且兩融余額已實現9連跌,這意味著市場資金正在逐步撤退,存量資金也不敢戀戰。
相較交投清淡的節前A股,節後行情,則成為市場普遍的期待和看好。近期多家券商更是拋出節後迎春天的觀點,甚至目標劍指3300點。多位私募人士也正在關註節後的賺錢機會,“基本面與估值相匹配的成長股”成為其觀察的目標。
存量資金不敢戀戰
2017年開年來A股市場整體較弱,尤其是上上周的連續下跌以及上周遭遇“黑色星期一”。業內普遍認為,春節前資金面整體偏緊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就在1月20日,央行祭出的一招創新工具為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據了解,此次“臨時流動性便利”(TLF)操作相當於註入6500億元資金,期限為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大致相同。
同日,央行還在公開市場進行了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上周央行公開市場累計凈投放11300億元,創下單周最大凈投放紀錄。
央行“放水”的同日,A股市場轉身翻紅,滬指漲0.70%,且滬深兩市也結束了連續11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凈流出的狀態,當日主力凈流入金額為88.21億元。1月23日延續漲勢,滬指上漲0.44%,不過,滬深兩市主力資金並未持續凈流入,而是再次凈流出57.34億元。
“央行實施“定時定向降準”超預期,公開市場大規模凈投放,將有效的緩解對“節前資金面緊張”的擔憂,預計節前資金面將平穩渡過。”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團隊表示。
但深圳市承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EO曹雄飛認為,央行的“應急”主要利好於債市,對股票市場意義並不大,一方面央行的此舉說明市場資金面已經緊到了一定程度,而該工具的運用期限只有28天,中間還有幾天因春節休市不能交易,若現在是利好那麽28天之後其就可能是個利空;另一方面,並不會因此導致資金流入股票市場。其認為,目前的A股行情算不上反彈,屬於暴跌後的正常小波動。
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則認為,雖然央行此舉本身主要是緩解債市的問題,對A股主要是情緒上的帶動,但是市場整體資金面緩解,也會帶動整個市場好轉。
然而,作為A股市場投資者信心和交投活躍度的晴雨表,兩融市場近期可謂十分低迷。自1月10日開始的近9個交易日兩融余額連續下降,從1月9日的9332.17億元降至1月20日的8921.40億元。從1月20日的情況來看,當日的融資買入額僅為226.99億元。
兩融數據處於低位的同時,A股的成交量也持續處於低位,以近兩日處於漲勢的1月20日和1月23日的成交量來看,滬深兩市分別成交3229.34億元、3317.7億元,均處於較低水平。
“兩融余額連續下降,市場的情緒和信心還是沒有恢複。”馮耀東同時表示,歷史上也差不多都這樣,春節前一個月市場交投都比較清淡。
期待節後紅包行情
每逢小長假,二級市場資金流出已成為慣例,節前A股交投清淡也是常態。相較之下,節後行情則更為讓市場期待。近期也有多家券商策略分析師態度轉向樂觀,紛紛表示節後有望迎來春天。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目前看,引起市場下跌的利空因素逐步消化中,情緒指標也顯示市場調整過大半,此時更多開啟逆向思維,逢低布局,熬過當前的冬天,春節後有望迎來春天。未來正面的因素如利率回落、地方兩會推動地方國改,同時,特朗普就職演講中屢次提到要“美國優先”,需觀察後續政策實施情況。
“開啟’小陽春行情’,劍指3300點。”李立峰團隊則明確表態,對A股後市,特別是2月份的市場逐步轉向樂觀。
關於春節之後的股票配置問題,“關註基本面與估值相匹配的成長股。”成為多位私募人士來年的計劃。
曹雄飛表示,目前持倉的主要是主板中傳統類低估值的龍頭股,較為安全,但中小創業板股已有大幅下跌,之後有可能成長股的機會更大,正保持關註,目前看中小創業板股還未到很合理的估值水平,仍有點偏高。
馮耀東也表示,市場整體跌了這麽多,主板本身沒有太多的風險,中小創業板則還是面臨估值偏高的問題,再跌10%~20%會更好。
荀玉根在其報告中指出,相對估值方面,目前中小板(剔除券商)PE(TTM,整體法)/上證50PE、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和東方財富)PE/上證50PE均回到13年中水平,假設股價不變,中小創按照業績預告、上證50和中證100按照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推算,一季報後中小板PE/上證50PE、創業板PE/上證50PE均回到13年初水平。
在馮耀東看來,創業板目前面臨的問題,一是發行速度比較快,因稀缺性下降,中小市值股面臨較大的壓力;二是目前並購放慢了節奏;三是解禁帶來較大的壓力。
“今年對指數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主要是找一些結構性的機會。”馮耀東分析表示,以宏觀數據來看,PPI數據目前處於一個沖高高位回落的過程,M2的增速則是往下走的,利率整體是擡升的,在這種情況下,價值風格、周期風格在歷史上有特別明顯表現的時間較少,此時更多的是從跌到較好位置的成長股中去尋找機會。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則認為,一方面,A股反彈的邏輯對小盤股相對有利一些;另一方面,機構配置訴求對大盤股相對有利一些;因此,大小盤配置可能需要均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