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文化籽】招牌佬寫字佬結緣 臨終交下原稿

1 : GS(14)@2017-03-05 09:31:18

70後李健明正處理父親故友手寫招牌原稿,打算造成電腦字體讓招牌字重生。



【文化籽:藝文沙龍】香港遍地黃金,不過說的黃金不是錢,而是字!香港不少店舖仍然保留着昔日人手寫的招牌字,白底紅字毋須花巧,足以令顧客惦記於心。70後李健明(阿明)因父親是招牌佬(承接廣告膠片、霓虹招牌等小型工程),與昔日一位無名寫字佬李漢結緣,成了幾十年知己,李漢十多年前臨終時交予一叠手稿,阿明打算製成電腦字體,讓招牌字重生。



舊時寫招牌就會專程找寫字佬寫,寫完字樣板再交回招牌佬在膠片上做,這亦是李漢與李健明爸爸李威結緣之始。李威戴着眼鏡,道出他與李漢同姓三分親的故事:「當時我未結婚已認識李漢,相識近四五十年。他手寫字好又認真,平時研究字體,有別其他招牌佬嫌三嫌四,趕起上來他照替我做,所以和他感情特別好。」後來李漢有感健康日益轉差,寫了一批字給李威以防他將來找不到寫字佬寫。拿着這份原稿,李威慨嘆:「三分感情七分字!」遂保存原稿十多年。至於兒子阿明自小也認識李漢:「自小我會替爸爸去旺角拿字。拿到原稿後,父親一直擺放在家十多年。起初也想過轉成電腦字體,但以前電腦太龜速做不了。」直至年半前,眼見着原封不動的手稿不是辦法,才下定決心開始造字。李漢的原稿分為楷書和隸書,楷書扣除重複的字,有三千多個。未包括今次造字範圍外的隸書,有二千個左右。阿明指李漢寫招牌常見的是楷書寫法,所以主力把楷書造成電腦字體。激發起阿明造字,還因為現在不少舖頭都採用電腦字體變得氾濫。繼承父親同為招牌佬的阿明,明白招牌的重要性,更感李漢的手寫字已經買少見少:「現在政府或店舖流行用新細明體或標楷體,我們見到頭都痕。毛筆字連貫可以一個部份完成,但電腦字型要拆開十多份,做招牌便沒有效率。」李漢的招牌字型比較清楚,風格也比較生動靈活,多遠也看到,是招牌的精粹。李漢昔日的好友馮兆華(華戈)評價李漢手字大多一筆過,毋須特別修飾,而且經濟實惠,所以很多人光顧。阿明於是決定自資將字型勾圖,完成圖檔再交去台灣造字體網站編碼,但單是整理原稿都花了三個月。他笑着說:「做這個字體我覺得自己是瘋狂!見到二千頁紙你見到都會『嘩』!」沒有書法根底的他,還專程借來字體書研究,把李漢的字體造成統一的風格。


年半時間造成電腦字 望港式招牌字重生

自資了約五、六千元,他說錢事小,最難是造字過程。他無奈地說:「因為原稿只有三千字,但造字體單是常用字最少要有七千多字,畢竟不能再問李漢重寫一個字,就很困難。」於是其餘四千字就只能用拼字方式做出來,例如「龜」、「鬱」、「靄」,單是龜字便取了最少「詹蠅慧鹵」四字,少點心機也拼不出來。逐個字拼有時間做嗎?阿明笑說:「咪用公餘時間囉!」身兼全職,每晚八至十二點完成十多個字,花了年半終於完成八成,七千多字完成了接近六千。記者不禁問:都不會有錢收,為甚麼那麼儍?阿明思索了數分鐘,緩緩吐出:「我最大的原意,是不想埋沒了李漢給我父親的心意。其次,我會思考如何幫到香港正在式微的手寫字。」他舉例,台灣與內地人的性格與香港人不同,書法風格亦然,譬如台灣隨處可見的顏體,字的勾比較細小,而香港的則偏向大和粗。台灣人覺得這些「香港字」較凶神惡煞,在台灣只會用於武館,他續道:「專頁有人曾經留言說覺得這款字體很『香港』,這正是香港字體特色。」李漢的字保留着一種與別不同的手寫感覺,這種香港風字體,相信是他堅持下去的原因。至於被問到如何處理電腦字體,他直言最擔心是盜版和版權問題,目前尚在考慮完成後會否開放下載,之後可留意他的facebook專頁公佈。



記者託受訪者與行內老行尊嘗試尋找李漢的照片,卻只能拍下他的簽名。

李威回想起惜日與李漢之友誼,看着原稿慨嘆:「三分感情七分字!」

阿明帶記者遊走新蒲崗,處處是李漢字迹。


阿明拿着原稿電子檔作對比,發現新蒲崗街市裏「容記」二字的招牌字款竟然與李漢的字迹極為相近。

金冠珠寶金行經理徐裕發舊時曾光顧李威,所以確定招牌是出自李漢之手。

原稿字的數目約2,000頁紙,有5,000字左右。


這三字是阿明自言最難拼的字體。

昔日李漢就於旺角二處擺檔,其中一個地點就在旺角英記茶莊後的巷仔。

李漢的昔日朋友馮兆華(華戈)解釋:「李漢的字體取王羲之體結構,加上顏真卿行書厚度,行內人一眼就看得出來是李漢字迹。」

facebook:leehonhk



記者:鍾藹寧攝影:伍慶泉、王國輝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5/199464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