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值搏和直覺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2774


 

最近每一天都很充實,雖然每天都是疲累不堪,工作的進展也不一定每天都很順利,但我是覺得愉快的。

 

有幾樣東西想分享一下。

 

首先,是值搏率的問題。

 

大家必需要承認,投資和賭博均涉及機會率(即運氣的問題),因此兩者之間有很多共通點。

 

每項投資均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所能做的,只是買入前所作的「廟算」,股價的走向並不是你買進和賣出的行為會有所改變。

 

所謂值搏率即是估算上望的空間相對下望的空間有多少(Magnitude),以及發生的機率有多少(Frequency)。

 

兩者都要考慮。(其實這觀念我以前都講過)

 

最決定我們投資的成效,通常是一些致命的錯誤,或者是一些巨大的勝利。Magnitude 的考慮,和部位的設置,是舉足輕重。

 

當發現下望風險無限,上望空間有限時,那就不要沾手。

 

當然,如何判斷上望空間和下望空間,這是大學問,是另一議題。

 

還要提一提「直覺」的問題。

 

直覺其實是一種經驗累積所造成的本能反射。

 

我有一位朋友講得非常好:

 

「直覺」是用來防守,並不是用來進攻。

 

當直覺認為這個投資很不對,那我們必定要退出然後想清楚才做。

 

當直覺認為這個投資很「掂」,那我們必需要有數據和基礎分析支持才去參加,不能盲目進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92

投资用直觉还是计算器?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627

直觉和科学哪个更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不要忙着回答,它们与“正确”都没有必然联系。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直觉就是理性。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理性也是冲动。


   作为一个理财新手,我听到诸如“一定要理性”一类的忠告数以筐计(其实,“做投资直觉最重要”的心得分享也并不在少数)。但一度最让我困扰的是,我没办 法搞清自己究竟是理性的还是冲动的—当股市达到4000点,还在一路上涨时,入市的决定是理性的还是冲动的?当某只股票已经跌得只剩最高值的一半价格时, 进场抄底是理性的还是冲动的?当股价跌到只剩买入价的1/3时,继续持有等待反弹是理性的还是冲动的?

01
来点绝对的理性投资如何?
我不想做事后诸葛亮,但只要我做出判断,就要承受非理性的风险。但投资者的决策到底有多大程度的不理性呢?这个需要量化的问题也是很多寻找投资圣杯的人想要知道的。
比如美国的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他另辟蹊径地想通过用脑电图照片对应投资者的决策来揭开这个秘密。开颅手弗农也因为这个主意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
现在神经经济学已经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宏观经济现象、个人行为模式带进了更微观的细胞领域。John Cassidy在《纽约客》上讲到他参与神经经济学有关“损失厌恶”实验的经历,神经经济学家们从他的大脑结构中,帮他找到了宁愿承受损失也不愿卖掉不断 下跌的股票的原因。
神经经济学家用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观察大脑的工作状态,发现了人脑的生理结构与经济行为中的非理性决策的关系:基本上,需要做长期决策时,大脑额叶前区 部分会开始理性的逻辑思维,但在做短期决策时,大脑边缘皮层的作用会超过额叶前区,满足原始需要的非理性冲动就被放在了首位。原来理性和冲动的斗争,从我 们有脑子的那天起就开始了。
通过电脑对大量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获利规律的量化投资法似乎可以破除冲动的风险。创建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数学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最初做基本面分析亏损后,决定排除人为不理性因素的干扰,把决定权交给数学模型。
凭着精密数学模型的帮助,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运作的大奖章基金 ,从1988年到2008年,在扣除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之后,年均净回报率依然高达35.6%,比股神巴菲特要高出近18%。西蒙斯 本人在2005年净赚15亿美元,差不多是索罗斯的两倍,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
大奖章基金研究大量的市场历史数据,总结出统计学上某些相关性,从中发现大量微小的获利机会,然后通过成千上万次的短线交易聚集起惊人的盈利,有时它 交易量能占到整个纳斯达克交易量的10%。西蒙斯完全让电脑交易模型来决定买卖品种和时机,只有当市场处于极端波动状态时,才会切换到手工操作状态。从 2002年底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大奖章基金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
但是可不要以为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是多么容易的事情,西蒙斯本身就是个世界级数学家,曾因与陈省身一起提出“陈-西蒙斯理论”获得1976年美国 数学会颁发的范布伦奖,他还在美国国防部做过密码破译工作。文艺复兴公司的雇员中,有将近一半是数学、统计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在公司里随手抓一个 人,很可能不是数学博士就是其它自然科学博士。

 

 

02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让理性栽了大跟头
而同样信赖计算机模型的梅里韦瑟(Meriwehter)就没那么幸运了。1994年,被誉为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的梅里韦瑟(Meriwehter) 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成立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与大奖章基金类似,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是通过计算机数学模型发现市场套利机 会,买入被低估的有价证券,卖出被高估的有价证券。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利用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市场理论、学术报告和市场信息,形成一套自动投资模型,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发现两种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 历史价格差,如果市场上两者出现偏差且偏差正在扩大时,电脑立即生成套利投资组合入市,当偏差通过市场调节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时,平仓离场。
凭借这套模型,到1997年末,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净值由成立之初的12.5亿美元上升到48亿美元,与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欧米伽基金一起被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但紧接着1998年的金融风暴却让它差点因巨亏破产。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分析历史数据得出的数学模型里,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模型忽略掉。模型显示德国债券和意大利债券的价格一般呈正相 关,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LTCM模型认为两种债券利率相差过大,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债券利率将逐渐恢复稳定,二者之间差距会缩小。
但同年8月,小概率事件发生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下滑,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断恶化,俄政府宣布停止国债交易,受到影响的投资者纷纷从发展中市场退出,转 而持有美国、德国等国的债券。LTCM所沽空的德国债券价格上涨,做多的意大利债券等证券价格下跌,结果两头亏损,杠杆操作又放大了亏损。
从5月份到9月份150天的时间里,公司的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亏,最后美联储不得不出面组织,由美林、摩根等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90%的股权。

03
跟大师学投资直觉
看来即使排除人为非理性因素影响的电脑模型也不是绝对靠谱,而且相比奢望梅里韦瑟那个遇到小概率事件就让他赔到破产的模型和西蒙斯那个谁也不告诉的黑箱模型,跟巴菲特学习投资对我们来说更现实一点。
巴菲特一直把自己看做投资决策的核心。在1967年写给合伙人的信中巴菲特说:“在这些年里,我那些真正绝妙的投资想法都严重倾向定性判断……。至少在我看,投资者在定性分析上的正确决策帮他们赚到大钱。”
这位前世界首富丝毫不掩饰直觉的重要性,据说他还曾向人坦言,他的投资决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凭直觉拍板的,只要直觉告诉他在这方面有投资价值,他就会大胆地进行投资。
2006年时巴菲特用40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IMC金属制品公司80%的股份,这笔巨额投资最初只源于IMC集团主席给巴菲特的一封信。也许正是对个人直觉的坚持,让巴菲特在1968年美国股市涨升如潮的时候从股市撤出几乎所有投资,从而逃脱了次年的股灾。
大佬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直觉可能比一般人的理性还正确,这并不难理解。巴菲特5岁就在自家门口摆过小摊,11岁开始买股票,13岁成为纳税人,他的潜意识里储存了太多我们不知道的经验和常识,随时可以被直觉调用。
就像我妈妈总是能比我更准确地知道往大米里添多少水,焖出来的米饭香软可口又不会中途溢锅—直觉可能准也可能不准,但毫无疑问,经验更多的人的准确率 也要高出许多,熟能生巧的巴菲特对企业和股票的直觉判断,建立在他对企业的充分了解和丰富的个人经验基础上。当我欣喜地买进跌到只剩最高值1/2的股票, 想象它反弹回升时数钱的快乐时,由于缺乏对股市的了解,此时我的直觉和理性都没法告诉我,下跌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呢。
不过巴菲特也觉得与理性分析相比,自己的直觉更重要,这就变得有趣了。《引爆流行》的作者 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另一本畅销书《决断两秒间(blink)》里列举了很多直觉判断战胜信息收集分析并判断的例子,譬如字画鉴定专家在几秒钟内作出的 判断可能胜过靠现代仪器和数据分析作判断的分析师;美国国防部的军事演习中,依靠现代化装备的红军输给了凭借经验作战的蓝军等。
Malcolm Gladwell发现人在瞬间作出的判断,实际也是基于大量经验的总结,这些经验可能就在我们的意识里,也可能在潜意识里,而快速做出判断的诀窍在于找到并抓住关键信息。

 

 

04
为什么直觉也会战胜理性?
凭着直觉投资,偶尔会战胜理性,不过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更应该这么说,直觉会战胜片面的理性。
一般来说,我们总认为掌握的信息越多,越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事实上信息太多了也会让人迷失,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大学报志愿时的经历让我对此深有体会,把学校位置、专业排名、就业趋势、课程难度、老师建议混合进兴趣爱好之后,我彻底迷失了,最后随便选一个完事。
所有的信息都会作用于决策,但它们拥有不同的权重,大量信息会使我们出现权重设置错误,最终导致错误的决策,而直觉或来自潜意识的第一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最先感受到那些权重最大的重要信息。
我猜测越有经验的投资人,对权重最大的关键信息越敏感,所以他们更加相信直觉,如果直觉不对,他们不会投资。
虽然直觉的确有助于抓住关键信息,直达问题核心,不过也无需把直觉判断捧得过高,因为潜意识感知到的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关键信息,也可能是原始的本能冲动,甚至是深藏内心的惯性偏见。
股市新手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直觉犯下“追涨杀跌”的错误,这很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冲动。而以貌取人几乎是生活里随处可见的无意识偏见,《三国演义》 里以知人善任出名的枭雄曹操就因此错放张松,失去收复西川的好机会;在美国长相体面的候选人总是更容易获得选民好感,历届总统的照片可以作为辅证。在投资 中,把其他地方得到的经验贸然移植到理财领域,也是最常见的让人钱包受损的错误。
我还曾读到过一个叫弗雷德·考布里克的基金经理的故事。在一次和他要投资的公司的CEO的会面中,弗雷德·考布里克看到这位CEO的袖口是他不喜欢的 样式,而这个公司其他几个人都用了和CEO一样的袖口,所以他没有投资这家公司。我猜测他的逻辑是“根据袖口样式判断出这个公司的员工都对老板惟命是从, 所以肯定是个高风险公司。”—不过这个基金经理似乎也有点神经质了。
也许正确的决策既需要理性分析,也离不开直觉感知,大师就是能在合理的时间将两者平衡调配,做出决策。了解这些后,我变得不那么纠结于自己的判断到底 究竟出于直觉还是理性,因为不论直觉还是理性都源自我平日经验和知识的累积,区别只是有时它来自意识,有时来自潜意识而已。
刚入股市的新手倾向根据直觉买股,是因为“在其他地方的经验也适用股市”的偏见;“追涨杀跌”的错误,在股价上涨时买入,在股价下跌时卖出,可能源于趋利避害的冲动;买进跌剩最高值1/2的股票,是缺乏对比信息,很多时候恶梦才刚刚开始。
联系编辑: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72

冷靜、工作狂、極速管理 蘋果新執行長 庫克:人生關鍵時刻 相信直覺

2011-9-5  TWM




八月二十四日,幾乎與蘋果畫上等 號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閃辭執行長,宣布由蘋果首席營運長提姆.庫克(Timothy Cook)接班,提姆.庫克如何維持賈伯斯創造的蘋果高峰不墜,是他接班的最大挑戰。

撰文‧乾隆來

二○一○年 五月十四日,美國南方的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舉行畢業典禮,功成名就的蘋果公司營運長提姆.庫克(Timothy Cook )回到母校,以榮譽校友的身分向畢業生演講。

庫克不斷強調「直覺」(intuition),他描述一九九八年,第一次到蘋果公司 與創辦人賈伯斯面談,到今天都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在賈伯斯的面前,「我聽從直覺的導引」(I listen to my intuition.),直覺,打敗邏輯思考的左腦,讓庫克在五分鐘內決定離開康柏電腦,加入蘋果,與賈伯斯一起打造一家偉大的美國公司。

一 九九八年,當時三十八歲的庫克,已是一位成功的高科技產業專業經理人,他在IBM歷練十二年,做到IBM個人電腦部門的北美地區負責人,之後他成為一家個 人電腦經銷公司的營運長,最後轉任當時全球第二大的康柏電腦(○二年被惠普合併) 企業材料部門副總裁。

當時相對於如日中天的康柏電腦,蘋 果則像一個被打得嘴歪眼斜的過氣拳王。

五分鐘

開啟一一一億元身價的發達路當年蘋果虧損超過十億美元,倉庫裡堆 滿賣不出的電腦,光是庫存就高達四億多美元,所謂「WIN-TEL聯盟」:微軟加上英特爾、以及低價代工的台灣廠商,席捲全球個人電腦市場。而堅持使用自 己系統、自己製造的蘋果,卻到愛爾蘭做組裝,所有零組件從美國與亞洲運到愛爾蘭,然後又花大筆費用再運回美國與亞洲市場。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回頭收拾殘局,他請獵人頭公司幫他找人,重組經營團隊。但賈伯斯個性強烈、主觀好惡甚強,當時幫賈伯斯徵才的獵人頭公司主管迪凡(Rick Devine)說,賈伯斯深信主管與他一定要在「情感上對盤」(emotionally connected)。許多大公司的經理人談不到五分鐘就被賈伯斯轟出辦公室,一直到庫克,迪凡告訴賈伯斯:「這傢伙是自行車迷,你會喜歡他的。」正如同 庫克演講說的,他與賈伯斯兩人的「直覺」對盤,面談不到五分鐘,庫克決定辭去康柏副總裁的職務;但康柏的薪水優渥,蘋果卻是搖搖欲墜,賈伯斯當場立刻從高 高在上的精神領袖,變成銷售員,他半哄半騙地利誘庫克:「我相信蘋果公司的股票,不久一定漲到每股一百美元!」當時,蘋果的股價不斷破底,連二十美元的關 卡都守不住。

庫克與賈伯斯這場「直覺式面談」,可能是人類企業發展史上,獲利最為驚人的一場面談。十二年後的今天,蘋果的股價從二十美元漲 到將近四百美元,庫克去年領取八十萬美元的底薪、五百萬美元的績效獎金,再加上五二三○萬美元、分年執行的股票選擇權,年收入將近新台幣十七億元!

今 年八月二十四日,賈伯斯正式宣布,由庫克接任蘋果執行長的職位,庫克與公司簽訂十年的任用合約,公司則發給庫克一百萬股蘋果股票選擇權,以最新的收盤價計 算,簽約金額高達三億八千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一一億元!

當然,一九九八年那場五分鐘定生死的面談,只是一個開場,接下來庫克展現驚人的 工作狂精神,短短不到一年,庫克將庫存從平均三十一天,降到只剩兩天;庫存金額從四億三千萬美元,降到兩千萬美元以下。

工作 狂

奠定僅次賈伯斯的二把手地位「工作狂」是所有媒體對庫克管理風格的共同評語。他每天清晨四點半開始發e-mail,因為加州的清晨四點 半、正是美國紐約即將上班的七點半、是歐洲正要下班的下午四點半,也是亞洲剛剛開始加班的晚上七點半。發完e-mail之後,庫克在天還未亮的清晨五點多 上健身房,當矽谷的上班族堵在擁擠的二八○號公路上不斷埋怨時,庫克已經上半天班了。

作為公司第二號人物,又有賈伯斯那樣神聖不可挑戰的創 辦人,庫克在公司一直保持低調。他幾乎不對外演說,所有接受訪問的蘋果公司高級主管都說,庫克一向保持冷靜,即使再複雜的問題、再火燒屁股的緊急事故,也 從未看他提高音量。

庫克從不像賈伯斯那樣高談闊論,也不會當眾斥罵主管,但對細節追蹤到底,而且絕不浪費時間。例如有一次討論到大陸生產廠 商的問題,會後不到十分鐘,庫克把主管大陸的副總裁找來,劈頭就問:「你怎麼還在這裡,衣服不要換了,直接上飛機到廣東去找廠商搞定問題!」庫克隨身攜帶 精力棒餅乾(Energy Bar),猶如充電器那樣,隨時補充體力,經常會議討論到三更半夜。

附帶一提的是,賈伯斯與庫克都深信直覺的威 力,並且將「直覺」作為設計蘋果產品的核心價值,從iPod、iPhone、Mac Book、iPad 到蘋果電視,軟硬體結合的互動介面,「極簡」的表徵之下,每一個動作都深植直覺的設計。深信直覺的關鍵價值,讓賈伯斯與庫克創造出了個人生涯與企業的奇 蹟。

中國市場

左右蘋果下一波成長的關鍵標準一向嚴苛的投資銀行分析師,幾乎一致看好庫克接班,但由庫克主導的 蘋果公司,仍充滿風險與挑戰,因為庫克不僅要維持賈伯斯留下的文化與光環,同時還要繼續創造不斷成長的神話。

為此,庫克今年六月飛了一趟中 國,iPhone 在歐洲與美國從四年前發表至今,成長力度已放慢,但是iPhone占公司營收超過四成,獲利超過五成,iPhone的銷售絕對不能放緩,而中國成了庫克接 班後最需要掌握的市場。

大陸消費者對於蘋果,正處於高度癡迷的狂熱階段,在上海與北京的蘋果旗艦店,每天吸引超過四萬人光顧,是美國大城市 蘋果專賣店的四倍以上。賈伯斯卸任的消息傳出後,大陸新浪微博相關討論在三天之內就超越一百六十萬則。

蘋果公司公布今年四月到六月底的新一 季財報,公司營收二八五億美元,其中有六十三.三億美元,也就是二二%營收來自大中華地區 (包括大陸、台灣與香港),金額雖然小於美洲的一○一億美元,但是大中華區高達六倍的年增率卻令人瞠目結舌。庫克在發布財報後說:「中國是蘋果公司事業成 敗的關鍵!」目前,中國大陸只有中國聯通一家獲得 iPhone 授權,就已有如此驚人成績,庫克在六月的中國行程,也曾低調拜訪大陸最大電信商中國移動,除試圖突破合作的瓶頸,同時也為下一代4G的iPhone預做準 備。

4G對蘋果手機來說,的確是個充滿變數的挑戰,不只在中國,美國的電信業者也紛紛開發以LTE(長期演進技術)為主體的4G網路,但目 前LTE的晶片技術掌握在晶片製造大廠高通手中,不同電信公司的規格也還存有相當的差異。

更重要的是,LTE在耗電的需求更高,對於輕薄極 簡的iPhone手機,耗電量大代表更厚的電池、更短的續航力,會造成產品致命的傷害,這些,都是庫克以及他的團隊必須全力突破的障礙。

iCloud

將 是接班後的第一個期中考當然,預計今年九月推出的雲端服務iCloud,是否能夠像之前的服務立刻獲得市場的青睞,也是庫克接班後的第一個期中考。

另 外,蘋果在每一個產品領域都大幅領先對手,惟獨蘋果電視至今還在摸索。蘋果電視雖在網路電視領先,卻對既有的有線電視系統還無法形成威脅。

蘋 果的團隊目前正致力於新的視頻傳輸技術,希望能夠突破現有障礙,但是去年蘋果電視主推的「九十九美分租片」方案,卻在七月因數量不足與內容業者不支持,而 悄然喊停。蘋果電視是全面攻占家庭客廳的最後登陸戰,在蘋果電視尚未成功之前,賈伯斯的數位生活夢想,就還不算真正實現。

庫克單身多年,他 同性戀的傾向從未公開,但是這次在接班的新聞中,卻意外成為全球媒體報導的焦點。蘋果公司對於同性戀一向非常友善,高階主管當中,iMovie的主設計者 Randy Ubillos就公開出櫃。庫克顧慮到私人傾向是否會造成公司困擾,因此從未公開談論,但是男同性戀雜誌︽Out︾ 今年將庫克列名「全球最有權力的五十大同性戀者」,與這次接班都成了新聞焦點。

Timothy Cook

年齡:50歲

現 職:蘋果執行長

經歷:蘋果營運長

康柏電腦副總裁

IBM個人電腦部門北美地區負責 人學歷: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企管碩士管理風格:不喘息的高強度追蹤管理身價:蘋果給庫克100萬股認股選擇權,以目前市價計算,總額高達3.83億美元、約合 新

台幣111億元

嗜好:騎自行車(被暱稱為蘋果公司的阿姆斯壯)只穿Nike球鞋 (擔任Nike 董事)

婚 姻狀態:單身

庫克語錄

◎關鍵時刻相信直覺

我發現,當面臨人生最重要的抉擇時,直 覺,總能幫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Interestingly, I discovered, when fac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intuition seems the most indispensible to get it right.)

◎永不懈怠的萬全準備

經營企業猶如運動比賽,在比賽開始之前,絕大多數的勝負都已經決定。我們很難掌握機會何 時降臨,但是,我們可以掌握到自己是否已經充分準備好迎接機會的來臨。(In business as in sports, the vast majority of victories, are determined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game. We rarely control the timing of opportunities, but we can control our preparation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6

信念是種直覺 黎智英

2011-12-29  NM

無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直覺上你都會有信念,因為信念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天性。 天曉起床,旭日東升;入夜,月掛繁星;聽見鳥語,我知道那是杜鵑思春。穿好衣服出門赴約,知道對方會在約好了的地方出現。借了東西出去,知道遲早會歸還。 小喬昨晚告訴我的事情是真的,被感動、得到啟發,依隨她的勸導,幫襯那百年老店,啖着古老菜,欣然聞到了書香。發生這些事情都是因為我相信。


雖 然有時我會被早上的雷電驚醒;天陰橫雨, 約好了的人沒有出現;借了出去的東西可能沒有歸還。這些意外不會動搖信念,因為我們都是信而活了下來。畢竟意外不常發生,若然什麼都不相信,這個世界會多 麼顛倒?世界顛倒,那又何以組織社會、創造文明?人是靠信念而不是靠知識得到啟蒙的,由此我們亦可以看出世間事物的端倪了。 盤古初開,雷電令人驚惶失措,急急躲到大樹下而安然避過危難。在人的眼中雷電無疑是天上威猛的神,在地上,大樹可是人的守護神。從天上掉下來的冰霜風雪, 掛在頭上的日月星雲,身邊熟悉的花草樹木山石泥土,都是神,都有不同的名字,那是個到處都是神的世界。 相對於四方八面的神,人顯得渺小故此難免徬徨,只敢揀熟悉的路來走;上次安然走過這條路,今天再走必然同樣安全。在一片混亂而危險的世界,信念讓人找到規 律,令他心裡踏實不再慌張,因而安然活了下來。


有 人說文明始於懷疑,愛因斯坦要不是懷疑牛頓搞錯了,今日我們便不會有核能、電子、電訊、互聯網絡及智能手機。是的,不斷對事物懷疑推動了文明進步,不斷懷 疑前人的智慧即是不斷推翻他們的信念,也就是不斷創新文明。我們不相信有完美這回事,因而不相信我們已掌握真理!既然懷疑造就了文明,那麼信念又怎會是人 的天性?是的,抱着懷疑的態度看世間事物,正正是因為我們相信有真理! 若然不相信有真理,那麼愛因斯坦推翻牛頓來做什麼,倒不如坐到蘋果樹下吃蘋果好了。推翻前人智慧,那是因為我們認為他們錯了,而我們才是對的。世間要是沒 有真理,我們又憑什麼來推翻前人的智慧?要是沒有真理,我們又憑什麼證明自己是對的?於此可見,懷疑前人的智慧,正正是因為我們相信世間上有真理這一回 事,有這個信念我們才會懷疑。


不 相信真理,你懷疑些什麼?!箇中矛盾不是顯而易見嗎!故此我們先是相信了才會產生懷疑,相信有真理,才懷疑我們對真理作的假設能否成立。譬如神是真理,那 是我們的信仰。我們對此毫無懷疑,但這並不等於說不管什麼人從事神職,我們都不去懷疑他們是否神聖的。懷疑是達至真理的手段,我們從來都不懷疑真理的存 在。 嘮嘮叨叨,我無非想跟你說清楚,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信仰就是存在的。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神就是存在的。哪怕你不相信神的存在,那也是因為你已 相信在先。空穴不會來風,懷疑神的存在,那是因為你本來已相信的神的存在,只是懷疑神存在的形式。你是相信了才去懷疑,你不能因為不相信而便不相信,否則 這又是什麼的邏輯?


褪 下因為不相信而不相信的外衣,無神主義者其實也是滿天神佛的,只不過他們的神全是盤古初開時令人們驚恐發抖如雷電般的神而已,在惶恐中他們其實是以科學規 律為暫時的避難所。得以活下來,那不是因為無神主義者神通廣大,而是他們身邊大部分人都不是活在惶恐中,這些活在信仰中的人為他們建設了社會、創造了文 明,讓他們有個避難所,否則他們怎可能活下去?什麼都不能信賴的世界是個絕對可怖的世界。 哈哈,我實在是太長氣了,我只不過想跟你說,不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你的社會仍是個 faith-based——以信仰為基礎——的社會! 社會是什麼?那不是一間讓我們免於風吹露宿的大房子,而是由一個個人、一個個家庭、企業透過互信合作,互相依賴聯繫建立起來的群體。社會是個用信念織築而 成的網絡。要是我們相信自己是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而虛假只是某些人行差踏錯的結果,那麼真理便必然是所有信念的靠山,否則這些信念信的又還是什麼東 西?


守 護着這真理,我們便是守護着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石,而宗教正是守護真理的殿堂。這殿堂宣揚真理,傳頌神的福音,但宗教並非神,而只是個宣揚神的組織。執行神 職的人員都必然視神的福音神聖不可侵犯,捨身守護神的福音更是他的天職! 得到信任,被委託保管一瑰寶,哪怕你有巧奪天工的技藝,你也不會貿貿然改造那瑰寶,因為你知道瑰寶不是你的,你只是個信託保管人。是的,你得到信任受到委 託,信託你的人甚至視你如兒子,但那可不等於說你便擁有那瑰寶!沒有錯,你管有這瑰寶,因為愛你的人信任你,這份愛是天賜良緣,但這並不等於說你擁有這瑰 寶。 你要是位神職人員,上帝委託你代祂傳頌福音,你會忠於這個神職,以免辜負神的付託,令神的福音蒙上瑕疵。你會像上帝愛你那樣悉力以赴保管上帝託付給你的瑰 寶!我認識的陳日君樞機朝夕都在這樣堅持。


在 某些人眼中陳日君樞機逢中必反,專門搞破壞。這些人太 naive,太 simple了。我知道樞機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政治考量,他跟侵犯上帝福音的勢力對抗,不管那是來自政治或魔鬼的勢力,他都全力以赴加以反抗,他要做好耶穌 的忠僕這份神職。為什麼要搞對抗?為什麼不一人行一步,為什麼中國和梵蒂岡不可以妥協解決兩者之間的紛爭? 樞機守護的瑰寶不是他的,那麼他又可以拿些什麼出來跟中方妥協?中方根本便不知道樞機的天職是什麼,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你怎可能叫無神主義者明白信仰是什 麼。


我 們公司的大堂掛了一幅苗子老師送給我的書法,字寫得剛柔並濟,力大無窮的幾個字:「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你要是看不到王維筆下大地浩瀚無邊的恢宏、落日的雄渾圓滿,皆為神的手影,那麼即使我費盡唇舌說上千言萬語你也是不會明白的。何況信仰又不 只是一首詩而已,那就更加難以令你明白了! 在中方看來,天主教會是個組織,只消控制這個組織便可以控制信仰了。換句話說,在他們眼中宗教即是迷信,完全是個洗腦組織,「只要控制這個組織,我便可以 決定信仰的福音是什麼!」要控制天主教會的人必然是這樣想的。


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說,宗教顯然只是部洗腦機器,故此這些人只能夠從組織與利益等唯物主義的角度看待宗教。如果中方不是無神主義者,而是有信仰的,他們不可能這般狂妄,以為人力足以勝天。 你無疑可以隨時改變一個人為組織,信仰卻是不受控制亦不能控制的。你可以扔一個人入牢獄,就像你囚禁劉曉波那樣,你卻無法關得住他的信仰。即使身繫囚牢,他的信仰依舊天地任我行,發揮着無限的道德力量!中方極其量只能控制一個組織而已。 陳日君樞機守護的神職令他沒有妥協的餘地。劉曉波只代表他自己,他可以妥協卻堅持為真理而付出,他的堅持因而為他冠上神職人員的光芒。樞機和劉曉波高舉的燭光,不約而同帶領我們走向真理。咦?黑暗裡不是傳來聖誕的鈴聲嗎! 陳樞機,劉曉波,聖誕快樂!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2

蘋果CEO庫克:打破思維定式 追隨直覺創新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79436602/

如同之前的表現一樣,大家對1月底的蘋果公司(Apple)發佈會充滿了好奇。沒錯,到目前為止,將答案保留到最後一刻揭開的作風,也同樣沒有離開這家公司。

貌 似沒有改變,但最大的改變已經發生——本次發佈會將是51歲的蘋果首席執行官(CEO)蒂姆·庫克(Tim Cook)首次真正獨立走向台前,向這家全球最具創新影響力公司的客戶、投資者與粉絲證明自己從2011年8月25日接手後的努力。人們期待通過這次露 面,得到一個答案:他不是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但是蘋果公司仍舊是那家創新力四溢、引領消費潮流的領袖公司。

雖然在喬布斯時代,蒂姆·庫克曾三次替代這位身體狀況時常出問題的天才出任臨時CEO,但是在後喬布斯時代,人們的心中依舊充滿疑問:他可以承擔這個重任麼?

美 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就刊文提出了對這位繼任者的十大挑戰:包括人才流失、Apple TV的失敗、iCloud云計算服務停滯、放任Android繼續做大,乃至無人能夠給出答案的提問——錯過下一個劃時代產品。的確,當習慣面對一家全力 以赴以及良好業績表現的公司時,人們總會忘記,沒有什麼公司可以永遠不敗,更何況是離開了靈魂人物。

但是,選擇信任蒂姆·庫克的人依舊不少。《華爾街日報》就將這位CEO評為2012年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2位企業領袖,「在蘋果公司10多年的工作經歷證明,他對於如何運營這家科技巨頭很有一套。2012年世界將瞭解他擔任掌門是否也遊刃有餘。」

而 喬布斯授權傳記作者艾薩克森也在做客「聯邦俱樂部」論壇時表示,蒂姆·庫克與斯蒂夫並非完全相同,但是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CEO,他有自己完全不一樣的方 式習慣。但是當你把他和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工業設計師伊夫、移動操作系統靈魂人物Scott Forstal、內容管理人才Eddy Cue還有Phil Schiller等人聯繫起來的時候,一個頂級的團隊定位好了——我認為這樣一些人就能夠將史蒂夫的遠見繼續下去。

如無巨大的爭議,便非領袖的前傳。對於這些疑問,蒂姆·庫克想必心中有數,也會用一系列行動去給出回應。

在 2010年5月14日奧本大學畢業典禮時他的演講標題也許能透露出他的戰略與思路——打破思維,追隨直覺!——如喬布斯式的狂想,同時又不乏自己的主見, 他在本次演講結尾時說道:「要在頭腦中勾畫出人生道路的最宏偉藍圖,隨時做好準備,相信並追隨自己的直覺。也不要被生活的困難分心。」

過往;幕後

1950年,蒂姆·庫克出生於美國東南部的阿拉巴馬州。直到大學畢業前(他畢業於該州奧本大學)沒有離開那裡。在奧本大學的傑出校友名錄中,他名列前茅,卻始終保持低調。奧本大學校友會會長黛比·肖表示:「大多數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但蒂姆卻是例外。」

在加入蘋果前,庫克在工作上就是個踏踏實實、有條不紊的人,並表現得格外內斂和低調。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總是儘量收斂著自己的光芒,卻讓組織放射出更大的光彩。

1994 年前,他曾在IBM供職長達12 年,負責IBM的PC部門在北美和拉美的製造和分銷運作。此後,他出任批發商Intelligent Electronics公司電腦分銷部門的首席運營官。在1998年加入蘋果公司前,他剛轉投康柏6個月,負責公司的材料採購和產品存貨管理。

1998 年,在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後不久,庫克經受住了喬布斯刁鑽的面試考驗,然後進入蘋果工作。在與庫克會面之前,喬布斯已經讓許多其他的業務經理打道回府了。庫 克之所以能打動喬布斯,可能是因為他的沉著冷靜。當時在面試現場的一位招聘人員說:「史蒂夫對他能與之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的人非常感興趣。」

而庫克本人在回憶起加盟蘋果時,也坦言這是「迄今為止在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心得是一個決定的結果」。他在對母校的演講中承認,「在蘋果工作從未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出現,但是這無疑是我生命中我做過的最好的決定。」

彼時的蘋果,遠非當下的業內領袖,受消費者追捧的翹楚。那時蘋果還沒有iPad沒有iMac更沒有iPhone,甚至沒有iPod ,儘管開始生產Mac,但是銷售額逐年減少,而且被普遍認為處於瀕臨破產的邊緣。喬布斯雖然回歸,並提出接下來將影響世界的一連串創意,但是公司內部的運營卻是「一塌糊塗」。庫存臃腫、製造部門效率低下。低效與混亂的一個典型案例是,公司把從亞洲運去的電腦部件在歐洲愛爾蘭的一家工廠裡組裝成筆記本,然後將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又運回亞洲市場銷售。

此時,那個表現得沉著、安靜,與高調、個性強烈的喬布斯完全不同的陌生人,會帶來什麼樣的變革?對蒂姆·庫克的外界質疑與內部關注,絲毫不亞於當下。

但庫克用自己16年IT業界的經驗迅速扭轉了一切。對有著多年庫存管理、製造和分銷運作經驗的他而言,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電腦製造業務進行大筆的賬面減記。但庫克明白,僅僅賬面減記是不夠的,他必須採取行動。

為了減少諸如上述「從亞洲到歐洲再回到亞洲」的無效循環,他推動部件供應商在地理上更加貼近製造商的產品組裝廠。借此機會,他還關閉了蘋果在世界各地的工廠和倉庫。結果是庫存產品在公司資產負債表上逗留的時間從此前以月計算降為以天計算。

這些外界看不見的改變,卻迅速贏得了業內人的一致稱讚,與喬布斯對他的信任有加。

未來;台前

出色的運營天賦,讓庫克在公司的地位穩步上升。也讓他從眾多喬布斯接班人中脫穎而出。

與 他溫和、內斂的個性不同的是,在工作上,庫克做事卻總是雷厲風行,而且是蘋果公司最有名的工作狂。這與喬布斯頗為類似。庫克總是精力旺盛,經常凌晨4點半 起床,給主管們發電子郵件,隨時召開國際電話會議。而且經常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週而復始,不知疲倦,被員工們視作傳奇一般的人物。

在 管理上,他的風格就並不被員工們喜愛,嚴厲、冷酷。這又是一個喬布斯身上的標籤性個性。《財富》雜誌報導稱,在一次討論亞洲某個問題的會議上,庫克發言 說,「這太糟糕了,需要有人到中國去解決問題。」半小時後,他發現負責當地運營的人還在會場,立刻面無表情地發問,「你怎麼還在這兒?」這位員工一驚,立 刻起身直奔機場,連衣物都沒有準備。

於 是,在喬布斯2004年後因癌症手術頻頻離開工作崗位時,庫克便成為首席替身。一位蘋果的前高管曾說:「庫克瞭解喬布斯所知道的,也瞭解喬布斯所不知道 的,而且他相信其他人可以幹好工作。」 他補充說:「他不可能成為幻想家,但這沒關係,因為他周圍還有其他具有聰明才智的人。」

而 庫克卻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理念,「在依靠直覺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候,你必須放棄原有的人生規劃,這些規劃當然也可能與最後的結果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處。如果 你接受直覺,那麼它就是在一瞬間發生的事情。如果你聽從直覺的安排,那麼它很有可能將你引向對你最有益處的人生旅程。」

當 然,直覺無法告訴人們進入那扇門之後會發生什麼。此時,蒂姆·庫克的座右銘——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所言「我總會為將要來臨的機會做著準備」——開始 散發出璀璨的光輝。庫克將這個過程比喻為「拋出的曲線球」,「你永遠不能完全確定人生運行軌跡。你的人生是不可預測的!但是你仍然可以準備人生。一個優秀 的擊球手從來不曾知道什麼時候一個失效球會飛來,但是他知道它會來,並要做好一切準備。」

庫 克也非常重視團隊的力量和踏實的工作。比如他很慶幸身邊圍繞著富有智慧的,憑直覺行事的思想者,創造出了世界上最傑出、非凡的產品。再比如他的另一句座右 銘,也是林肯所言的「堅信只有通過努力工作才能成功!」他說:「我們永遠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必須照料到每一個細節。讓我們追隨好奇心,要懂得這條路雖然更 長,但是最終會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明知風險會導致最終的失敗,但卻甘願冒著風險前進。如果沒有機會失敗便不可能成功。」

如愛因斯坦說的:「瘋狂的重複做一件事情就是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如今,蒂姆·庫克要率領全球市值最大、消費者最關注、創新力最強的公司走向更為卓越的高點,其中的風險遠大於機遇,但是如同他加盟蘋果時的激動一樣,他一定相信,自己能夠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9

「直覺外科」還能紅多久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810545785/

直 覺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擁有成長股的各種要素:營收迅猛增長、盈利豐厚的商業模式,還有「機器人」。該公司生產的系統讓醫生坐在類似於電子遊戲機的控制台前, 通過四個機器手來操縱病人體內的觀察儀和手術工具,進行微創手術。上週五該公司發佈了第四季度盈利報告。

過去五年的年度營收增長平均達40%。其業務是基於「剃鬚刀與刀片」商業模式,一半以上的營收來自經常性的配件銷售和服務合同。這能帶來相當可觀的利潤,部分原因是其在機器人手術領域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該公司擁有20億美元的淨現金。

鑑 於這些令人振奮的消息,直覺外科公司的股價已達到今年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以前估算盈利(ebitda)的20倍。在如此令人陶醉的高度,該公司已 幾乎無人能及,一些最大的較強勢頭股票,如Netflix和綠山咖啡烘焙公司(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如今都已回落。借助Capital IQ篩選工具發現,除直覺外科公司以外,美國只有8家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不包括房地產行業)股價達到ebitda的20倍或以上,這包括亞馬遜 集團,Groupon和Salesforce.com。

如 果直覺外科公司能以接近當前水平的速度維持增長,那它的股票就值這個價。但是,儘管置身於防守型行業,但其銷售額曾在2008至2009年急劇下滑,說明 該公司對醫院資本預算乃至整體經濟相當敏感。摩根大通(JPMorgan)指出,如今美國最大的醫療集團中,有許多已經擁有了該公司的設備,這些每件定價 在100萬至200萬美元的機器,是規模較小的醫院難以承擔的。因此,直覺外科公司加強海外銷售將至關重要,目前該部分只佔總體銷售的五分之一。一旦增長 放緩,市場將對直覺外科公司的股票實施「大手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4

直覺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www.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html
雖則鉬業尐收入跌得咁勁, 但起碼仲有得賺, 槓桿都無咁恐怖, 好過成本咁高既中女咯, 睇下係咪跟住反彈得高尐; 巴西怕佢跟風民粹, 但計落咁抵真係值得套戥下囉; 而家尐新股加民企真係無得炒, 與期去炒呢尐垃圾, 不如中期投機下尐供股好過, 先期尐內部猛咁沽, 估唔會狗到半年內再供卦, 中期點都要補番一浸, 蟹左咪守下, 一年內都有得走卦, 起碼值博得多. 麗 x 其實仲未除權, 都係當簡易拿左先咁計, 照計都要係五月後先可以買賣, 呢尐咪要耐性勒.

被友人迫住咁計數, 咁就將百萬倉由始計到今年三月尾, 計下尐平均同離散囉, 結果如下:

開始至今:

大市:  19843 +- 3982 (20.07%)
倉:  1786514 +- 475899 (26.64%)

由零七年十月一日至今:


大市:  21108 +- 3766 (17.84%)
倉:  1974906 +- 391062 (19.80%)

照直觀呢幾年好似幾波動, 實則其實個波動係趨細左; 而一路都認為自己係用保守尐既方案黎投資, 但計出黎係波動性高過大市, 全期係跑得贏大市些少, 就算計埋多出黎既風險. 但零七年中至今其實跑輸大市, 計埋尐波動都係咁話. 似乎咁落注法係大升市係升得唔少, 但係守似乎唔足, 仲衰過淨買 2800. 攻全攻似乎無問題, 守怕且部份現金仲實際尐. 而近年守既似乎金融太多, 落注得太早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0

直覺與隨機性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1a1777a958cb81fa1f17a223.html

最近一段時間看了幾本書,看後還有點印象的大概有三本

BLINK Fooled by Randomness 《黑天鵝》

當然啦我看得都是中文版,只是我不喜歡前兩本書名的翻譯。

BLINK被翻譯成決勝兩秒鐘,

Fooled by Randomness被翻譯成隨機致富的傻瓜。

其實這書從書名到內容都不相干「致富」什麼事,
估計也是書商為了銷量考慮,趁著投資熱,改了個吸引眼球的名字,沖個銷量。呵呵


前面那本
BLINK是講關於直覺的,

後面兩本的作者都是塔勒布,都是關於隨機性的。


BLINK
裡面講到兩個有趣的實驗(其實有很多,只是我記得的不多,呵呵)

說第一個吧,先讓被測試者看一個陌生人,然後第二步是讓被測試者從一些人的照片中把剛才的那個人找出來,
這一點很容易,被測試者們都可以做到的。

然後更改試驗方法,在第二步之前,先讓被測試者回答工作人員的一些問題,
比如:剛才那人的頭髮是什麼顏色?眼睛是什麼形狀?等等關於五官描述的問題。

然後再讓被測試者從照片中尋找剛才的那個人,測試結果是,很多被測試者都找不出來了。

這個測試結果暗示什麼呢?

也許是:理智的思考,或者說,思考的太多,反而會妨礙我們的直覺能力。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一個熟悉的漢字,當你懷疑是不是寫錯的時候,就愈看越不像了,
到最後不得不詢問周圍的人呢,這個字寫的對嗎


再說第二個,這次測試的對象是醫生。他們被提供很多患者的病例信息,
第一次只給這些醫生一些簡單的病例信息,讓他們做出診斷,(好像是關於心臟病的),
然後再給醫生們關於患者的詳細的信息,比如幾年前還患過什麼病啊,做過心臟手術沒有啊,
讓後再讓醫生修正他們的診斷,再繼續如此,提供更詳細的信息,比如患者的家族病史啊等等。
總之,就是患者詳細的信息從簡單到複雜不斷的提供給醫生,醫生修正他們的診斷。
然後考察醫生們的誤診率。

實驗的結果表明,隨著醫生掌握更多的患者詳細的信息,他們的誤診率上升了。

這暗示什麼?也許是:過多的信息,妨礙判斷的準確性


很顯然這個不是普遍規律,對於某些確定的領域比如數學物理工程橋樑等計算,你知道的越多判斷越準確,

但對於不確定的領域,在經驗直覺很重要的領域,比如醫學,就是這樣的領域,
而不幸的是,投資也是這樣的領域
我不禁要想,是不是我對一個公司,收集到的信息越是詳盡豐富,當超過某個限度,當信息過多的時候,是不是反而妨礙了判斷?

去看公司的產品,詢問消費者的感受,去工廠參觀,瞭解領導人的職業簡歷,甚至揣測他們的性格……如此等等

是不是有可能,反而不如簡單的看看報表、看看銷售增長的趨勢,看看競爭對手的趨勢,做一個簡單的判斷,
也許簡單的判斷準確率會更高呢?


無獨有偶,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也有相似的觀點,
他說「信息對知識有害」,尤其是每天充斥在各種媒體上的財經新聞,各種利多利空的消息和分析。
塔勒布的做法是像躲避毒藥一樣躲避這些信息,
塔勒布自己也是一個出色的交易員,而他的大多數時間是用來閱讀和冥想。
顯然他是一個異類。呵呵

塔勒布的兩本書,都是講隨機性的。

在人的思維習慣中,對隨機性或者說概率的思考是很差的,
尤其是當概率很小的時候,我們的判斷會很離譜。


舉個例子吧,有個問題如下:

1)假設某種病的發病率是1/1000

2)而某檢測手段的假陽性率是5%

3)某人做該項檢測的時候,結果顯示為陽性,那麼他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名詞解釋:

假陽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又稱誤診率或第Ⅰ類錯誤。

即實際無病,但根據篩檢被判為有病的百分比。

其實這裡還有個假陰性率的問題,即有病的患者卻檢測顯示陰性。我們假設本例中假陰性率為0,即該檢測不會漏過真的患者。


我用這個問題問了很多朋友,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回答
95%,實際上這是錯的,後面我再解釋為什麼。


塔勒布強調,我們通常低估了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
而他自己的交易策略就是在這些『黑天鵝事件』中獲利,比如
911事件,比如次貸危機。

說實在的,塔勒布的書看起來很混亂,而且有些部分我也感到有詭辯的味道。
但還是給我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提到一個黑色幽默,

一個船沉了,有些倖存者,
牧師說,這些倖存者都是每天祈禱的,所以他們得到上帝的眷顧得以倖存下來。
旁邊一個人問牧師:那些每天祈禱但是隨著船一起沉了人呢,他們在哪裡?


這是說「沉默的證據」。


這讓我聯想到現在電視上,流行的財經類的脫口秀節目,

常常是一個美女主持人問某成功人士,

「您覺得你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嗯我認為是努力做好人,做好事,還要厚道,還要懂得堅持。。。。。。」

但那些一樣做好人、一樣做好事、甚至更厚道、更懂堅持的,但卻失敗了的人們呢?
他們在哪裡?有沒有機會讓他們上脫口秀講話呢?

這些成功的CEO們,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
也許只是巴菲特口中的那「全美扔硬幣比賽」的優勝者罷了,
正在那裡誇誇其談「我是如何連續扔出十次正面的
….」。


還有一個話題,關於俄羅斯輪盤賭。

有個無聊的富翁,跟你打賭,在左輪手槍裡面放上一顆子彈,轉一下。

如果你朝著自己的腦袋扣一次扳機槍沒響,他就給你一千萬美金。願意麼?

我想只要不是那種「不富貴毋寧死」的人,大家還是會拒絕的。呵呵


但從概率上講,贏面很大啊,呵呵,你有
5/6的贏面能贏得一千萬啊。超過80%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當輸的情況是不能承受的時候,贏面的大小已經不重要了

用在投資上來說,意思就是,不管你的投資準確率或者勝率有多高,只能拿你輸得起的錢去投資。


據說,很多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就是買入同行業的強勢股同時賣空弱勢股,
那麼不論大勢向下還是向下他都可以盈利,
如果大勢向上,強勢股長得更多,多頭的利潤彌補空頭損失之後還有剩餘,
反之大勢向下依然。


但這樣的差距造成的盈利可能不夠有吸引力,怎麼辦呢?用槓桿。


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們都可以穩定的獲利,


但有沒有可能他們做多的強勢股下跌,做空的弱勢股上漲呢?呵呵,可能性很小。
還有就是在不同市場的債券的套利,原理也是相似,
同樣也是因為利差太小,必須用大的槓桿。據說當年長期資本公司,就是死在這種小概率事件上,


。。。俄羅斯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動盪,結果它所沽空的德國債券價格上漲,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債券等證券價格下跌,它所期望的正相關變 為負相關,結果兩頭虧損。它的電腦自動投資系統面對這種原本忽略不計的小概率事件,錯誤地不斷放大金融衍生產品的運作規模。LTCM利用投資者那兒籌來的 22億美元作資本抵押,買入價值3250億美元的證券,槓桿比率高達60倍。。。。。


概率小則小矣,但不是他們想的那麼小,
甚至塔勒布認為,這世界所有的重大事件、每個重大的進步和重大的衰退、都是小概率事件引起的,
而不是人們計劃或者能預測的。

回到俄羅斯輪盤賭上面,如果賭局規則稍微修改一下,
改成是你替另外一個人作出決定,後果由他承擔,而你則提取介紹費,
如果他贏了一千萬美元,你可以得到提成一百萬,如果他輸了,他就去死。呵呵,
這樣的規則下,你還會放棄這個機會嗎。可能只能靠道德去約束力了吧?

塔勒布是黎巴嫩人,出生在身世顯赫的官宦家族,但後來的戰爭讓他的家族失去一切,
移民去了美國,我想正是他的家族經歷對他的思維方式有決定性的作用,他寫道:

……我的祖先的確有過富極一時之後在一代人之內又變為一貧如洗的尷尬體驗。我身邊的人們只知道生活在穩定、直線地改善,覺得這種劇烈的倒退是不可能發生的……

…… 我還生動地記著我自己尊貴的祖父,前副總理,他的父親也當過副總理(我從未見過他不穿西服的樣子)住在格里法達的一幢沒有什麼特徵可言的公寓裡,離雅典不 遠,他的房產在黎巴嫩內戰期間被炸燬了。順便說一句,經過了戰爭的浩劫以後,我發現屈辱的貧困遠比物質的危險更嚴酷(對於我來說,似乎保持著全部尊嚴而 死,遠比一輩子當看門人更可接受,這也就是我討厭金融風險的原因之一)……

我想正是我們這代中國人,成長在國家順利發展的一代人,才會總是會低估風險,
認為一代又一代的生活改善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美國人也是這樣,他們過了太長的幸福日子。呵呵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回溯中國過去的
400年,
中國如同現在這樣穩定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的日子也是罕見的。
我們僅僅是太幸運了。

最後回到那個概率問題。答案不是95%,而是大約2%

可以這麼去想,如果有1000人中,其中一個真正的患病者,
如果這
1000個人都去做檢測,因為該項檢測的假陽性率有5%
因此大概有
50個無病的人顯示陽性,加上一個真正的患者,因此有51個陽性檢測結果,
所以,他患病的可能性是
1/51 ,即約等於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0

直覺 黎智英

2013-06-27  NM  
 

 

我自小便對直覺着迷。那時我才十二、三歲,剛從大陸偷渡到香港,在九龍福榮街手襪織造廠當小工。織造手襪的工序,是先要將之織好、挑妥縫線結口,然後拿去洗水。手襪的粗糙線頭藏在襪裡面,洗水過後要翻轉手襪處理線頭。因此製造手襪是從裡面做起,做好了裡面才翻過來熨好、經過品質檢驗然後出廠。

我當時的工作之一是翻轉手襪。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每隻手襪有五隻手指,手指的長短不一、位置有別,翻轉手襪,先得從底部將手襪的五隻手指插進類似手掌的銅模,隨而往上揪進上面的銅模,將手襪反到正面然後取出。洗過水、熨好的毛手襪纖維鬆軟,給人溫暖的手感。剛洗過水未熨的手襪纖維發脹捲作一團,不是那麼討好。插入銅模掙開五隻手指,再往上揪,整個工序三個動作以一個行動做完,不假思索便可以做到了。每天不斷重複地這樣做,可是不知為什麼,有一天click一聲,你突然做出了個新動作,儘管你說不出新動作跟舊動作有什麼不同,哪怕是拿起手襪的方位、手勢、前後左右上下用力以至用心的方向改變了,總之令到你不再覺得插入及揪出銅模的是隻手襪,而這些動作是你全身官能智能和體能三位一體、互相融合、各抒所長、機緣巧合發展出來的流程,整個動作更令你覺得像是click着如來那樣。

那個時候我每天翻超過一百打手襪以上吧,但要做到那個境界,則要完全集中精神、體力,而腦袋只能專注那些動作。一達到那個境界,眼底下重複又重複的動作便變成一齣去到如來層面的drama,那是個天靈地靈人靈的境界。一旦到了靈的境界,那又還有什麼真與假之分呢?我這裡說的是一般人說的真與假。你可能會反駁:超越真假是沒有可能的。是的,你說得對,我更沒有學識能力證明你錯。理性的盤算總是天衣無縫的,它解釋現象的能力幾乎有鬼斧神工之妙!但是有些現象是超乎理性的,那麼理性又怎解釋得到?的確,人是血肉之軀,超乎理性的現象我們可能永遠都解釋不到。神來之筆是靈的境界,不只是藝術家才能有的神來之筆,福至心靈,幹手工藝的手作仔同樣可以進入神來之筆的境界。哪怕是夜以繼日不停重複同一項操作,只要全情投入官能智能體能,當三者融入操作,每分每秒的心思都追隨眼底的現象在變,剎那間即使是刻板單調的過程亦將會出現千變萬化。沉醉其中的人會有個如有神助的驚喜,恍如看到自己的指間滲出了奇跡那樣。對懂得謙卑的人來說,在直覺層面發揮自己的能力,那便是如有神助的境界了。

為什麼做人做事要專注?因為只有專注才能在直覺層面發揮出如有神助的效應。直覺是與生俱來的,但上天不可能為每個人度身訂做不同的天賦;我們只能透過專注投入工作,用時間與苦心發掘出自己的天賦。換言之,上天賜予的天賦是塊未經琢磨的寶玉,發掘天賦猶如雕琢寶玉,只有官能智能體能專注投入、苦心經營才能發掘出自己的獨特天賦。玉不琢不成器,每個人的命運是自己用心用時間全情投入雕琢出來的奇跡。故此天才絕非奇跡,那是長期苦心經營的成果。有些直覺來自本能,一觸即發。男歡女愛、傳宗接代,性愛靈慾昇華,都是來自本能的直覺。廝磨相悅,愛撫兩體相連,皆本性使然;無論是囗舌雙手以至軀體互為愛撫、取悅對方,全都是「摸」的觸覺,全都是功能導向的。性愛之外,人也是憑觸摸,摸索感受生活的,故此以摸索為生活功能的導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當以觸幕(touch screen)取代鍵盤為介面的iPhone面世,便馬上給人一個很自然、很舒服的感覺,因為它充分發揮了人們源於觸摸的本能。

順應人們直覺本能的iPhone令人一見鍾情,因為它巧妙地配合了人性本能。Steve Jobs事前有否從一人的直覺本能出發設計iPhone的介面,抑或是有了觸幕介面他才發現這是個巧妙的安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iPhone讓我們知道,跟人的本能直覺全面配合的產品,一旦推出市場即大行其道,進而改變人的生活模式。手機提供的娛樂資訊節目愈來愈多,供應刺激需求,愈來愈多人因而透過手機收看這些節目。用手機收看娛樂資訊節目令觀眾跟廣告建立一個互動關係。例如想買在節目中見到的廣告產品,只消觸一下熒光幕上的小光點,出現OK,再觸一下就買到了,那又多方便!

最重要的是,這種形式的廣告是互動的,因而為廣告商創造促銷搶客的機會。若然你可以跟顧客直接建立互動的關係,這種廣告產生的促銷效益又怎不比一般靠recall促銷的廣告大得多? 透過手機跟顧客直接建立關係的廣告將會為marketing起革命。透過這些廣告購買的東西一定是以 package方式推銷的,這些廣告不是經銷貨品而是輸送經驗,讓未用過這些貨品的人作出嘗試進而愛上。故此透過這些手機廣告促銷貨品的商戶,都會以比零售價格便宜好幾成的推廣價格吸引顧客。這些跟顧客建立直接互動關係的廣告,其效益將大到不得了。不過,今天要是有人跟我打賭,這種互動廣告會否成為未來廣告、marketing的主流趨勢,我真的不敢賭。最重要的是要看這樣的廣告能否配合人的直覺本能。不少有益於世道人心的產品未能普及,往往是因為它們不能配合人的直覺本能之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77

Paul Graham:YC創業第三課,與直覺對抗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0/146551.html

YC 與斯坦福合作開設了新課程「怎樣創立一家創業公司」。課程除了 Sam Altman 本人授予之外,還將包括 PayPal 創始人 Peter Thiel 授予的壟斷理論,以及著名投資人 Marc Andreessen、Ron Conway 以及 Pinterest 的創始人 Ben Silbermann 的「怎樣融資」等等。

本篇,YC 創始人 Paul Graham 告誡我們創業像滑雪,不可靠直覺行事;創業亦如為人父母,20 多歲的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