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做生意一樣對待投資,是最聰明的。」--本·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引用本·格雷厄姆的話作為這封信的開場白是合適的,因為我很感激能從他那瞭解到關於投資的想法。我在後面會談到本,甚至很快會談到普通股,但首先我想和你聊聊,在很久以前我曾做過的兩個小小的非股票投資。儘管它們都沒有明顯地改變我的淨值,但還是能帶來些啟發的。
這故事始於1973至1981年的內布拉斯加州,當時美國中西部的農場價格暴漲,因為大家普遍認為惡性通貨膨脹要來了,而且小鄉鎮銀行的貸款政策還火上澆油。然後泡沫爆了,導致價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毀了那些舉債經營的農民和他們的債主。在那場泡沫餘波中倒閉的愛荷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的銀行,數量比我們最近這次大蕭條中倒閉的還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從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那買下了一個400英畝的農場,坐落在奧馬哈北部50英里處。這花了我28萬,此價格比前幾年一家倒閉了的銀行批給農場的貸款還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樣去經營一個農場,好在有個熱愛農活的兒子。我從他那得知這農場能生產多少蒲式耳的玉米和大豆,經營費用會是多少。通過這些預估,我計算出這農場當時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報。我還認為生產力會隨時間而提高,農作物價格也會越來越高。後來這些預期都得到了印證。
我不需要有與眾不同的知識或智商來得出結論,這項投資不會有向下的趨勢,而是有潛在的,會實質向好的趨勢。當然了,可能偶爾會歉收,或是價格有時讓人失望。那又如何?總會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會有任何壓力去賣掉這塊資產。現在,28年過去了,這農場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價值已是我支付價格的五倍甚至更多。我還是對農活一無所知,最近才第二次去實地看了看。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個小投資。那時我還是所羅門的CEO,所羅門的房東賴瑞·西弗史丹告訴我,有個清算信託公司打算要賣掉紐約大學鄰近的一塊商業地產。泡沫再次爆破了,這次波及到商業地產,這個清算信託公司專門用於處置那些倒閉儲蓄機構的資產,正是這些機構樂觀的貸款政策助長了這場鬧劇。
這裡的分析依舊簡單。就像那農場的例子中,該資產的無槓桿當期收益率大約為10%。但資產正被清算信託公司低效率經營著,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將會增加。更重要的是,佔地產項目約20%面積的最大租戶支付的租金大約為5美元一英呎,而其他租戶平均為70美元。9年後,這份廉價租約的到期肯定會帶來收入的顯著增長。這資產的位置也是極好的,畢竟紐約大學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個小團體來收購這棟樓,賴瑞和佛瑞德·羅斯也在其中。佛瑞德是個有經驗的高級房地產投資者,他和他的家族將管理這項資產。這些年也確實由他們經營著。隨著舊租約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現在的年分紅已超過我們初始投資額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別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資,這種手段允許進行了幾次特別分紅,加起來超過了我們投資額度的150%。我到今天為止還沒去看過這項資產。
從那農場和紐約大學房地產獲得的收入,很可能未來幾十年內還會增長。儘管收益並不具有戲劇性,但這兩項投資卻是可靠且令人滿意的,我會一輩子持有,然後傳給我的孩子和孫子。
我說這些故事是為了闡明一些投資的基礎原則:
·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並不需要你成為一名專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須認清自己的侷限性並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簡單,不要孤注一擲。當別人向你承諾短期的暴利,你要學會趕緊說「不」。
·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生產力。如果你對某資產的未來收入進行了粗略估算,卻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繼續前進吧。沒人能估算出每一項投資的可能性。但沒必要當個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價格變動,那你就是在投機。這本身沒什麼錯。但我知道我無法成功投機,並對那些宣傳自己能持續成功的投機者表示懷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銅板時能壓對寶;但這些勝利者如果繼續玩下去,沒人能擁有贏利為正的期望值。事實上,一項既定資產最近的價格上漲,永遠都不會是買入的理由。
·通過我的兩個小投資可以看出,我只會考慮一項資產能產出什麼,而完全不關心它們的每日定價。聚焦於賽場的人才能贏得比賽,勝者不會是那些緊盯記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週六週日而不看股價,那工作日也試試吧。
·形成自己的宏觀觀點,或是聽別人對宏觀或市場進行預測,都是在浪費時間。事實上這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模糊你的視野,讓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實。(當我聽到電視評論員油嘴滑舌地對市場未來走勢進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評論:「你都不知道這遊戲有多簡單,直到你走進那個演播廳。」)
我的兩項購買分別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決定進行這些投資的時候,當時的經濟狀況、利率或是下一年(1987和1994年)的證券市場走勢,對我來說都不重要。我已經記不起當時的頭條新聞,或是權威人士說了些什麼,不管別人怎麼說,內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長,學生也會聚集在紐約大學。
在我的兩個小投資和股票投資之間,有個重要的區別。那就是股票會讓你知道所持股份的實時定價,而我卻從沒見過對我農場或紐約房地產的報價。
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有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們的持股有寬幅波動的估值。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確實如此。畢竟,如果一個穆迪的朋友,每天圍著我的財產對我喊出報價,願意以此報價來買我的農場,或將他的農場賣給我,並且這些報價會根據他的精神狀態,在短期內劇烈變化,我到底該怎樣利用他這種不規律的行為來獲利?如果他的日報價令人可笑地低,並且我有閒錢,我就會買下他的農場。如果他喊出的報價荒謬地高,我要麼就賣給他,或是繼續耕種。
然而,股票的持有者往往容易被其他持股者的反覆無常和不理性所影響,搞到自己也不理性。因為市場上的噪音太多了,包括經濟狀況、利率、股票的價格等等。一些投資者認為聽權威人士的意見很重要,更糟糕的是,還認為參考他們的評論來投資很重要。
那些擁有農場或房子的人,能夠默默持有資產幾十年,但當他們接觸到大量的股票報價,加上評論員總在暗示「別一直坐著,來買賣吧!」,他們往往就會變得狂熱起來。對於這些投資者來說,流動性本來是可以擁有的絕對優勢,現在卻變成了一種詛咒。
一個閃電崩盤或是其他極端的市場震盪,對投資者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會比一個古怪且愛說話的鄰居對我農場投資的傷害來得大。事實上,下跌的市場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是有幫助的,如果當價格遠低於價值的時候,他手裡還有錢可用的話。在投資的時候,恐懼的氛圍是你的朋友;一個歡快的世界卻是你的敵人。
在2008年底發生的,嚴重的金融恐慌期間,即使一個嚴峻衰退正在明顯地形成,我也從未想過要賣出我的農場或是紐約房地產。如果我100%擁有一項具良好長期前景的穩固生意,對我來說,哪怕是稍微考慮要拋售它,都會是非常愚蠢的。我持有的股票就是好生意的一小部分,那為什麼要賣出呢?準確的說,每一小部分或許最後會讓人失望,但作為一個整體,他們一定能做好。難道有人真的相信,地球會吞沒美國驚人的生產性資產和無限的人類創造性?
當查理·芒格和我買股票時,我們會把它當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我們的分析與買下整個生意時所思考的內容非常相似。我們一開始會判斷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計出,資產未來五年或更久的收入範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並且處於與我們估算底線相對應的合理價格內,我們就會購買這股票(或生意)。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能力估算出未來的收入(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會簡單地繼續前行,繼續尋找下一個潛在標的。在我們一起合作的54年裡,我們從未因宏觀或政治環境,或其他人的看法,而放棄具有吸引力的收購。事實上,當我們做決定時,這類因素想都沒想過。
但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認清了自身的能力圈邊界,並乖乖地呆在裡面。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錯誤。但它們發生時都不是災難型的,例如在一個長期上升的市場中,基於預期價格行為和慾望導致了購買。
當然,大多數投資者並沒有把商業前景研究當作是生活中的首要任務。如果夠明智的話,他們會知道自己對具體生意的瞭解不足,並不能預測出他們未來的獲利能力。
我給這些非專業人士帶來了好消息:典型的投資者並不需要這些技巧。總的來說,美國的商業一直做得很好,以後也會繼續好下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會有不可預測的忽冷忽熱出現)。在20世紀,道瓊斯工業指數從66上漲到11497,不斷上升的股利支付推動了市場的發展。21世紀,將可以看到更多的盈利,幾乎必然會有大量的收穫。非專業人士的目標不應是挑選出大牛股,他或他的外援都是辦不到的,但應該持有各種生意的一部分,總的合起來就會有很好的表現。一個低成本的S&P500指數基金就能滿足這個目標。
這是對非專業人士說的「投資是什麼」。「什麼時候投資」也是很重要的。最危險的是膽小的或新手的投資者在市場極度繁榮的時候入場,然後看到賬面虧損了才醒悟。(想起巴頓·比格斯最近的觀察:「牛市就像性愛,在結束前的感覺最好。」)投資者解決這類錯時交易的方法是,在一段長時間內積攢股份,並永遠不要在出現壞消息和股價遠低於高點時賣出。遵循這些原則,「什麼都不懂」的投資者不僅做到了多樣化投資,還能保持成本最小化,這幾乎就能確信,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實際上,相對於那些知識淵博,但連自身弱點都看不清的專業投資者,一個能實事求是面對自己短處的純樸投資者可能會獲得更好的長期回報。
如果「投資者」瘋狂買賣彼此的農地,產量和農作物的價格都不會增長。這些行為的唯一結果就是,由於農場擁有者尋求建議和轉換資產屬性而導致的大量的成本,會使總的收入下降。
然而,那些能從提供建議或產生交易中獲利的人,一直在催促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要變得積極。這導致的摩擦成本變得很高,對於投資者來說,總體是全無好處的。所以,忽視這些噪音吧,保持你的成本最小化,投資那些股票就像投資你願意投資的農場一樣。
我該補充一下,我的財富就在我嘴裡:我在這裡提出的建議,本質上與我在遺囑裡列出的一些指令是相同的。通過一個遺囑,去實現把現金交給守護我老婆利益的託管人。我對託管人的建議再簡單不過了:把10%的現金用來買短期政府債券,把90%用於購買非常低成本的S&P500指數基金(我建議是先鋒基金VFINX)。我相信遵循這些方針的信託,能比聘用昂貴投資經理的大多數投資者,獲得更優的長期回報,無論是養老基金、機構還是個人。
現在說回本·格雷厄姆。我在1949年買了本所著的《聰明的投資者》,並通過書中的投資探討,學到了他大部分的想法。我的金融生涯隨著買到的這本書而改變了。
在讀本的書之前,我仍在投資的環境外徘徊,鯨吞著所有關於投資的書面資料。我閱讀的大多數內容都使我著迷:我嘗試過親手畫圖,用市場標記來預測股票走勢。我坐在經紀公司的辦公室,看著股票報價帶捲動,我還聽評論員的講解。這些都是有趣的,但我並不為之顫抖,因為我還什麼都不懂。
相反地,本的想法能用簡練易懂的平凡文字,有邏輯地去闡明(沒有希臘字母或複雜的公式)。對我來說,關鍵點就是最新版第八章和第二十章的內容,這些觀點引導著我今日的投資決策。
關於這本書的幾個有趣花絮:最新版包括了一個附錄,裡面描述了一個未被提及的投資,是關於本的幸運投資的。本在1948年,當他寫第一版書的時候進行了收購,注意了,這個神秘的公司就是政府僱員保險公司Geico。如果本當時沒有看出還處於初創期的Geico的特質,我的未來和伯克希爾都將會大大的不同。
這本書1949年的版本還推薦了一個鐵路股,當時賣17美元,每股盈利為10美元。(我佩服本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有膽量使用當前的例子,如果說錯了就會讓自己成為被嘲諷的對象。)某種程度上,低估值是由於當時的會計準則造成的,那時候並不要求鐵路公司在賬面盈餘中體現出子公司的大量盈餘。
被推薦的股票就是北太平洋公司,它最重要的子公司是芝加哥,伯靈頓和昆西。這些鐵路現在是北伯林頓鐵路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伯克希爾現今完全擁有北伯林頓鐵路公司。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北太平洋公司的市值約為4000萬美元,現在它的繼承者每四天就能賺這麼多了。
我已記不起當時花了多少錢來買《聰明的投資者》的第一版。無論花了多少錢,都可以強調出本的格言:價格是你支付出去的,價值是你所獲得的。我做過的所有投資當中,買本的書就是最好的投資(我買的那兩本結婚證除外)。
拓寬視野看全球行業發展的變化
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到價值投資理念的?
歸江:98
問: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考慮過其他的投資方法嗎?
歸江:肯定也考慮過,一些短期的壓力,都會讓你去嘗試一些更靈活的賺錢方式。但幾乎所有營業部的老總都會告訴你,靠交易起家的那些大戶們,每年都在輪換。在機構裡面更是如此,幾乎沒有人用交易的方式獲得持續的生存。所以我越來越堅定基本面研究價值。
問:信璞投資成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產品,之前有報導說您和您的合夥人是在對過去的投資做反思,哪些是看對了也做對了?哪些是看錯了卻蒙對了?哪些成功可以複製?哪些失敗又可以避免?反思的成果是什麼?
歸江: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予廢則」。做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彼得林奇在演講中提到,他看股票三年後再動手,巴菲特的觀點是「二十年的準備,5分鐘的交易」。我們的過去10年的投資經驗也證明,從看公司到動手,也是兩到三年,成功的概率會大增。因此,我們覺得對股票,對行業的理解和白酒一樣,是需要放在安靜的地方慢慢醞釀的。我們這個團隊從出山到發行第一個產品,也遵循了這個基本的規律,團隊和投資的思路都需要時間醞釀。
這兩年主要是拓寬自己的視野。在過去我們擁有的是看中國市場的經驗,看行業也是,同行業的比較也是$萬科A(SZ000002)$,$保利地產(SH600048)$和$金地集團(SH600383)$,
問:這個影響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歸江:體現在週期的理解,不同行業、不同策略,最後哪些企業能生存下來,哪些成功是可以複製的,哪些是曇花一現的。這裡面肯定隱藏著中國未來5-10年房地產的配置策略。
上
我們非常關注日本市場,因為日本經歷了非常大的週期,從高速發展到衰退,而即使經歷了這樣大的衰退週期,還是很多優秀的企業發展起來。我們從這裡面尋找投資策略、行業配置、個股選擇的方向。
大家都想跟美國比,但美國是不具可比性的,它是全球能發鈔票、有強大的軍事霸權、美國的企業家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世界只有一個美國,所以我們也得補充日本、德國和台灣的經濟特性來預知中國的經濟結構。
像白酒,所有的價值投資者都在買白酒,那台灣的白酒經銷商告訴我們,台灣在經濟最瘋狂的時候,曾經消費了全世界80%的路易十六,而現在中國可能消費了全世界150%(還有很多假酒)的路易十六,這個規律是不是很接近?所以只看當下$貴州茅台(SH600519)$的業績,很難指導你的方向。
所以這種對經濟週期的理解、對企業史的理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大多數優秀的長線投資者往往是歷史出身,或者像芒格一樣一生中大量的精力投入於人類行為和歷史的研究。只有擁有足夠長的視野,特別在新興經濟體中,大家都在看著當下,你能看得更長遠,可能未來的贏面就更大。
所以這就是我們這兩年做的事情。當很多規律性的數據羅列出來的時候,投資的結論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並不需要我們過多主觀的想像。
像
問:剛才講的主要是成功的經驗,那麼又有哪些失敗可以避免呢?
歸江:過
如果我們沒有全局的產業眼光和長期的視野,我們就還有不斷地被設局和被套。
而
同樣,如果我們研究了耐克的歷史,在去看國內的同行企業,我們也看不懂為什麼,耐克的長期利潤率10個點,而國內那些企業就動輒20個點。這些基本面和估值面異常帶來的股價上漲,我們往往會抱著質疑的態度去欣賞這些趕英超美的偉大的企業,但絕不會拿客戶的錢去捧場。這樣的「失誤」我們未來可能還有很多,但我們還將堅持下去。
用全球視角看未來哪些行業有長期穩定的需求
問:那現在來看,符合哪些要求的公司會進入您的視野,會考慮投資?
歸江:首先是行業的長期穩定性,未來是可預期的,利潤不至於讓所有的人都去瘋狂。已經有好多朋友跟我講了同樣的故事,看到一個加油站賺錢,中國人就開了第二個、第三個加油站,直到大家虧錢,而猶太人就會開便利店,洗車店。在互聯網時代,在中國這塊土壤上,那些短期暴利的行業和上市公司都會迅速地變成投機者的墳場。
所以我們不會看短期暴利的行業,而是看長期穩定的、默默無聞的、大家沒有覺得有任何魅力、甚至還沒有上市主體但我們覺得很有前景的行業。
問:這種有潛力的行業還是通過未來的某種需求去判斷,是這樣嗎?
歸江:對,到了某個階段,比如人均GDP,人類會產生什麼樣的普遍性消費這在全世界來看都是相對可推的。而
問:當選定一個行業以後,怎麼選擇這個行業裡的公司呢?
歸江:很多公司的選擇是研究到位後自然的選擇。比如空調企業,最早我曾參與一家空調企業配股的內部評審,偶然地認識到這個行業。不斷通過橫向、縱向對比,才慢慢才找到一個長期的投資標的。就像彼得林奇說的,從接觸到理解這家公司,三年的時間是肯定需要的。
問:那橫向、縱向具體來說,您會比較哪些元素呢?
歸江:老百姓真實的需求,任何一個公司最後的著眼點是消費者的需求。經濟增長到了這個階段,人們需要什麼?什麼是經濟增長的瓶頸?日本、美國在這個階段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發現中國絕大多數首富都是抄襲歐美企業出來的,不管是蘇寧還是百度,哪個業態是我們民族首創?做投資的你憑什麼要不一樣呢?
問:但這個我覺得還是判斷行業的,但同一個行業裡,不同的公司還是有選擇的嘛?
歸江:你看這個行業每年百分之十幾、二十的增長,但誰增長得快?誰增長得健康?誰的產品是消費者最歡迎的?慢慢的就會分化,這種分化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的。所以說先畫個圈子,慢慢把圈子縮小,最後選中標的,有時候甚至可能沒有標的。
問:在這個認知過程中,圈子越畫越小,那怎麼樣給圈子中的企業估值呢?怎麼判斷貴還是不貴?
歸江:這可能就要偏藝術點,碰到好公司,但沒有機會,沒有好的買點是完全有可能的。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實業回報率作為一個標準,年化產業回報率15%是巴菲特的一個投資標準。(產業回報率就是市盈率的倒數,企業的利潤除以公司的市值,流通股東分享到的實業回報水平。)按這個標準來看的話,國內大多數公司是很難落到這個圈內,所以這時候我們會關注那些中國海外的上市公司。但客觀的說,現在就有標的落進來了,但大多數人都持懷疑態度,那就是銀行股。
問:那在這種情況下,您怎麼選擇買入的時機呢?
歸江:產
問:賣出的時間點又怎麼選擇呢?
歸江:如果有足夠
以格力電器為例分析投資過程
問:過去的投資案例裡,有哪些是比較滿意的?
歸江:總體來看,我們團隊分享了很多藍籌股的成長經歷。像$上海家化(SH600315)$的大底,我們拿了;在茅台的大底,我們的合夥人闡述了投資茅台的最簡單理由;$格力電器(SZ000651)$,我們在底部堅守了3年,股改中力陳高管留任和股權激勵計劃,和高管一起分享了超過10倍的收益。此外還有$青島啤酒(SH600600)$,$宇通客車(SH600066)$,$南方航空(SH600029)$,都為我們組合提供了持續盈利的血液。
問:能否以其中一個案例為樣本,分析一下您是怎麼發現的、根據哪些因素判斷這個公司值得投資、又如何進行估值、怎麼考慮買入和賣出的?
歸江:比如說格力吧,這是我從頭到尾完整經歷的。當時的判斷,首先,這個行業是有真實的內在需求的,
第二個,看品質,大家願意買誰的空調?我發現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是有回頭客的,身邊很多人都買了格力,有比較「這個空調用了十年都沒出問題,那個用了三年就不行了」。
第三個標準是什麼呢,它是不是一個和諧的企業,它賺錢是不是讓別人也賺錢?我們看到格力是保護經銷商利益的。大經銷商欺負小分銷商,或者兩地經銷商打架,甚至面對美蘇大敵,格力始終站在維護公平經商和契約精神的立場上的。
另
所以,理解一家企業,我們在有意和無意中對這家企業建立了認知和信任。消
問:從您開始考慮要選空調作為投資標的,到最終選定格力,用了多少時間?
歸江:
問:買入時候,您確定它的價格是便宜的?
歸江:當
問:格力您持有了多少時間?
歸江:從2003年我們就開始投資這家企業,07到08年的高潮有所減持,直到08年我離職後,博時的老同事們還在繼續持有。在我本人管理期間,全程持有了這家公司5年多,實現了超過10倍的收益,這些成果是在堅持了3年沒有任何收益的情況下獲得的。
問:那您覺得未來空調還有發展的空間嗎?
歸江:我們的國際比較研究可以推斷,中國的空調行業還有足夠的長坡可供企業成長。對管理者的挑戰不在行業,而在於內部管理能力能否駕馭千億級別的企業。
價值投資者需要克服人性的弱點
問:之前有一次您在接受採訪時是這麼說的:「價值投資者不僅要在評估企業價值上體現出專業性,還要在情緒控制上體現出專業性。」這個情緒控制應該怎麼理解?
歸江:人的本質是貪婪的和恐慌的,賺錢的時候都很興奮,敲鑼打鼓去追,虧錢的時候都想著斷尾求生。社會進化到現在,我們吸食同類的財富的方式已經發生變化,如果你不理解就會再次成為猶太人集中營中的輸家。在很多資產泡沫的高點,都是亞洲人在進,歐美人在出。沒有獨立思辨能力,而只有動物反射能力的民族和人群,那這輩子還是不碰投資為好。
而價值投資者,需要理性的歷史思考,克服大眾化的情緒,修煉出獨立的人格和情緒控制力,可以獨善其身。而要作為資產管理人,卻有像摩西一樣更大的職責,把大眾帶出困境的智慧。而作為我們一家初創企業,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社會大眾這種群體性的貪婪和恐懼天性,我們的專業能力只能幫助那些少數已經確立了基本獨立信念的人做些簡單的選股工作。
所
問:那面對這樣的客戶您會怎麼做?
歸江:我
我們和所有客戶講清楚我們對風險的理解。我們關注把基本面的風險放在首位,也會選擇非常安全和便宜的時機介入,但是我們沒有能力預測會不會更便宜,以及什麼時候漲。如果您的客戶都是見好就來,見血就逃,槍響了就不給子彈的主子,那我們寧願不打這仗。
在
因此,在我們的信託條款裡沒有止損條款,但是我們有更加嚴格的估值管理體系和風險預算體系。巴菲特能獲得良好的長期回報,也在於他關注於企業基本面的內部計分表,而不是非理性的股價波動的外部計分表上。
問:對個人投資者在財富管理上您有什麼建議嗎?或者說推薦一本讀物?
歸江:約翰•
回答雪球用戶的一些問題
問:對您公司內的新人如何培訓和進步?
歸江:公司內的主力是有多年投資經驗,有共同價值觀的專業人士,也有來自PE領域的專業人士。新人全部出自經過長期實習獲得公司認可的應屆畢業生。我們更看重共同的價值觀和投資理念,有沒有持續學習的能力。我們採取學徒制的實習生培訓體系,提倡持之以恆的馬步式基本功鍛鍊。
問:公募基金由於業績考察的短期化,造成一定程度上投資決策的短視化。您在博時工作時是如何做到平衡短期業績和長期基本面投資的?
歸江:公
問:傳媒等一些新興行業的投資似乎沒有很清晰的邏輯?
歸江:這類新興行業比較複雜,細分行業較多,難以清晰的判斷。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巴菲特長期以來對報業和迪斯尼這樣的行業和公司有著深刻的理解。而我們剛剛開始研究,相信幾年後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們的成果。
他們中的許多人,對科技和互聯網股票尤其癡迷,認為這些高科技產業將在未來數年內(如果不是永遠的話)繼續超常增長,並對此神話深信不疑:
認為高增長能夠永遠持續下去的幻覺,並非只是發生的投資者身上。2000年2月,有人問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的首席執行官約翰.羅思,這家光纖行業巨頭的規模會達到多大。“該產業正在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長”,羅思回答說,“而且,我們的增長速度還會加快6%。就我們這種規模的企業來說,這是相當令人興奮的事。”
前6年,北電的股票幾乎每年上漲51%。當時,該公司的股價市盈率為87倍。股價被高估了嗎?“已經上漲到了這麽高的水平,”羅思輕松地說,“但是,隨著我們無線戰略的實施,將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他補充說,畢竟思科的股價達到了其預測利潤的121倍!)
至於思科公司,2000年11月,其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堅持認為,自己公司的年增長率至少會達到50%。“從邏輯上講,”他說,“這將是一種特殊情況。”此前,思科的股價一直在下跌——當時的股價僅為上一年利潤的98倍——因此,錢伯斯督促投資者去購買。“這時還要等著買誰的股票呢?”他說,“現在正是機會。”
與此相反,這些成長型企業都萎縮了。而且它們被高估的股價也縮水了。2001年,北電的營業收入下降了37%,而且當年該公司的虧損超過了260億美元。2001年,思科的營業收入上升了18%,但是,該公司最終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凈虧損。當羅思講話時,北電的股價為113.5美元,2002年最終降到了1.65美元。當錢伯斯稱自己的公司是一種“特殊情況”時,思科的股價為52美元,後來的股價跌到了13美元。
從此以後,兩家公司對未來的預測更為謹慎了。
———————————————————————————————————
研究50年的數據後,Sanford C. Bernstein 這家研究企業發現:美國的大公司中,只有10%的公司能在連續5年內,使自己的利潤年增長達20%;3%的公司能在連續10年內,使自己的利潤年增長達20%;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在連續15年內做到這一點。
針對1951-1998年美國幾千種股票所進行的學術研究表明,在每一個10年期內,平均每年的凈利潤增長率為9.7%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回顧一下賣股票的三個理由:1、基本面惡化;2、價格達到目標價;3、有更好的其他投資。換句話說,價值投資買的就是便宜的好公司,所以賣出的原因就是:1、公司沒有想象的好,2、不再便宜;3、還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公司。這三個理由均與是否虧損無關。
許多人潛意識中把買入成本當作決策依據之一,常見的兩種極端行為:1)成本線上,一有風吹草動就鎖定收益;成本線下,打死也不賣。2)成本線上無比激進,因為賺來的錢輸了不心疼;成本線下無比保守,因為本錢虧一分也肉痛。這兩種極端都是人性中的“心理帳戶”在作祟。
忘掉你的成本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全市場除了你之外,沒有人知道或關心你的買入成本,因此你的成本高低、是否虧損對股票的未來走勢沒有絲毫影響。保羅瓊斯在判斷哪些股票是Loser的時候,他並不是從自己的成本起算的,他是從股價的近期高點起算的----那才是人人都看得見的參照點。
忘掉成本,也就不存在虧損股和盈利股的區別,也就不會總希望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許多人在某個股票上虧了錢,總想從這只股票上賺回來,結果是在哪跌倒就在哪趴著,反而錯過了很多其他機會。投資就是個不斷比較不同股票的過程,與成本無關。
熊市末期,價格已經顯著低於價值了,常常吸引價值投資者買在底部的左側,這時候止損就容易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了。然而,不止損,就有潛在的Ruin
Risk(毀滅性風險)的問題,不可不慎。所以,不止損是有很嚴格的前提條件的:1、必須是避開了各種價值陷阱;2、所買的股票有足夠安全邊際;3、所承擔的只是價格波動的風險而非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之前寫的三篇博客《價值陷阱》、《成長陷阱》、《安全邊際》和《真假風險》其實就是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什麽條件下可以死扛,而什麽條件下必須止損。對投資者而言,這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比爾米勒在輝煌了15年之後晚節不保,在第16年把前15年的超額收益悉數退還給市場的前車之鑒,值得每個投資者深思。
價值陷阱
價值投資最需要的是堅守,最害怕的是堅守了不該堅守的。金融危機時花旗從55元跌至1元的過程中就深度套牢了無數盲目堅守的投資者。關鍵是要避開價值陷阱。所謂價值陷阱,指的是那些再便宜也不該買的股票,因為其持續惡化的基本面會使股票越跌越貴而不是越跌越便宜。
有幾類股票容易是價值陷阱
第一類是被技術進步淘汰的。這類股票未來利潤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PE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數碼相機發明之後,主業是膠卷的柯達的股價從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現在的3元多,就是標準的價值陷阱。所以價值投資者一般對技術變化快的行業特別謹慎。
第二類是贏家通吃行業里的小公司。所謂贏家通吃,顧名思義就是行業老大老二搶了老五老六的飯碗。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時代,很多行業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勢所趨,行業龍頭在品牌、渠道、客戶黏度、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這時,業內的小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價值陷阱。
第三類是分散的、重資產的夕陽產業。夕陽產業,意味著行業需求沒增長了;重資產,意味著需求不增長的情況下產能無法退出(如退出,投入的資產就作廢了);分散,意味著供過於求時行業可能無序競爭甚至價格戰。因此,這類股票的便宜是假象,因為其利潤可能將每況愈下。
第四類是景氣頂點的周期股。在經濟擴張晚期,低PE的周期股也常是價值陷阱,因為此時的頂峰利潤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周期股有時可以參考PB和PS等估值指標,在高PE時(谷底利潤)買入,在低PE時(頂峰利潤)賣出。另外,買賣周期股必須結合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選股。
第五類是那些有會計欺詐的公司。但是這類陷阱並不是價值股所特有,成長股中的欺詐行為更為普遍。
這幾類價值陷阱有個共性,那就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因此,目前的便宜只是表象,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後就不便宜了。
只要能夠避開價值陷阱,投資可以很輕松:找到便宜的好公司,買入並持有,直到股價不再便宜時、或者發現公司品質沒你想象的好時,賣出。這是一個蠢辦法,但正如《美國士兵守則》所說,若一個蠢辦法有效,那它就不蠢。
成長陷阱
許多人認為,買股票就是買未來,因此,成長是硬道理,要買就買成長股。的確,最牛的牛股一般都是成長股;然而,最熊的熊股也往往是“成長股”。許多國家(包括A股)的歷史數據表明,高估值成長股的平均回報遠不及低估值價值股。原因就在於成長陷阱(Growth
Trap)比價值陷阱更常見。
成功的成長投資需要能預測新技術走向的專業知識,需要能預判新企業成敗的商業眼光,以及能預知未來行業格局的遠見卓識。沒有多年摸爬滾打的細分子行業研究經驗和強大的專業團隊支持,投資者就很容易陷入各種成長陷阱。
1、【估值過高】最常見的成長陷阱是過高估值(Overpay)--高估值的背後是高預期。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統計表明,高估值股票業績不達預期的比率遠高於低估值股票(中小板/創業板就是例證)。一旦成長故事不能實現,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
2、【技術路徑踏空】成長股經常處於新興產業中,而這些產業(例如太陽能、汽車電池、手機支付等)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即使是業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最終哪一種標準會勝出。這種技術路徑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贏家通吃的,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這是最殘酷的成長陷阱。
3、【無利潤增長】上一輪互聯網泡沫,Profitless
Growth大行其道,燒錢、送錢為手段來賺眼球。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高的行業(例如C2C、QQ),在發展初期通過犧牲利潤實現贏家通吃,則為高明戰略;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低的行業(例如B2C電商),讓利所帶來的無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
4、【成長性破產】即使是有利可圖的業務,快速擴張時在固定資產、人員、存貨、廣告等多方面需要大量現金投入,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增長的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極端情況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成長性破產(Growing
Broke),例如拿地過多的地產商和開店過快的直營連鎖(特別是未上市的)。
5、【盲目多元化】有些成長股為了達到資本市場預期的高增長率,什麽賺錢做什麽,隨意進入新領域而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因此成長投資要警惕主業不清晰、為了短期業績偏離長期目標的公司。當然互補多元化(例如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和相關多元化(橫向完善產品線和縱向整合產業鏈)另當別論。
6、【樹大招風】要區別兩種行業,一種是有門檻、有先發優勢的,Success
begets more success(成功導致更大的成功);另一種是沒門檻、後浪總把前浪打死在沙灘上的,Success begets
more
competition(成功招致更多的競爭)。在後一種行業,成長企業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太成功了,樹大招風,招來太多競爭,蜂擁而至的新進入者使創新者剛開始享受成功就必須面對無盡跟風和山寨。例如團購,稍有一兩家成功,由於門檻低,一年內中國就有3000家團購網站出現,誰也賺不到錢。即使是有門檻的行業,一旦動了行業老大的奶酪引來反擊,一樣死無葬身之地,例如網景瀏覽器(Netscape)的巨大成功,樹大招風,引來微軟的反擊,最後下場淒涼。
7、【新產品風險】成長股要成長,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然而新產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應的風險也是巨大的,而收益卻是不確定的。強大如可口可樂,也在推新品上栽過大跟頭。穩健的消費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醫藥股在新產品上吃的苦頭更是不勝枚舉。科技股的悲哀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常常不被市場認可,醫藥股的悲哀則是新藥的開發周期無比漫長、投入巨大而最後的成敗即使是業內專家也難以事前預。
8、【寄生式增長】有些小企業的快速增長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為蘋果間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為中移動提供服務,在2010年的“中小盤結構性行情”中都雞犬升天,在2011又跌回原形。其實,寄生式增長往往不具持續性,因為其命脈掌握在“大款”手中,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有些核心零部件生產商在自己的領域內達到寡頭壟斷地位讓下遊非買不可,提高自己產品的轉換成本讓下遊難以替換,或者成為終端產品的“賣點”(如英特爾),事實上自己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成為“大款”的,另當別論。
9、【強弩之末】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其實已經過了其成長的黃金時期,卻依然享有高估值,因為人們往往犯了過度外推(Over-extrapolation)的錯誤,誤以為過去的高成長在未來仍可持續。因此,買成長股時,對行業成長空間把握不當、對滲透率和飽和率跟蹤不緊就容易陷入成長陷阱而支付過高估值。
10、【會計造假】價值股也有這個陷阱,但是成長股中這個問題更普遍。一個是市場期望50%增長的成長股,另一個是市場期望10%增長的價值股,哪個更難做到?做不到時,為避免戴維斯雙殺,50倍PE的成長股和10倍PE的價值股,哪一個更有動力去“動用一切手段”來達到市場的預期?
各類價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各類成長陷阱的共性是成長的不可持續性。成長是個好東西,好東西人人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就把價格擡高了,而人性又總把未來想象得太美,預期太高,再好的東西被過度拔高後就容易失望,失望之後就變成陷阱了。成長本身並不是陷阱,但人性的弱點中對未來成長習慣性的過高預期和過高估值卻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安全邊際
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1、東方不亮西方亮,給點陽光就燦爛
有個段子說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幹,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放臭了是臭豆腐。未來N種情景,只要1條實現就賺錢,東方不亮西方亮,這就是安全邊際。對未來要求太高的股票是沒有安全邊際的,正如《美國士兵守則》所說,必須組合使用的武器一般都不會一塊運來。去年買工程機械時,心想:機械替代人工、保障房、城鎮化、產業升級、產業轉移、產能擴張、中西部大開發、進口替代、國際化、走出去戰略,哪一條能實現對工程機械都是利好,這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安全邊際。
2、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
低估值是安全邊際的重要來源。未來總是不確定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多。低估值本身反應的就是對未來的低預期。只要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未來低於預期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人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低估值所帶來的安全邊際是獲得低風險高回報的最佳路徑。價值1塊錢的公司,5毛錢買入,即使後來發現主觀上對公司的估值出了30%偏差,或者客觀上公司出了意外導致價值受損30%,兩種情況該公司仍值7毛錢,投資者仍不吃虧,這就是低估值帶來的安全邊際。
3、有“冗余設計”,有“備用系統”來限制下跌空間
安全邊際好比工程施工中的冗余設計,平日看似冗余,災難時才發現不可或缺,例如核電站僅有備用發電系統是不夠的,最好還有備用的備用。現實生活中百年一遇的災害可能十年發生一次,股市更是如此。鋌而走險雖然能在許多時候增加收益,但是某天你會發現,“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零乘以任何數都是零,所以特別要警惕Ruin
Risk(毀滅性風險)。垃圾股如果沒有更大的傻瓜接下一棒,股價是沒有“備用系統”支撐的。博傻遊戲玩久了,騙子越來越多,傻瓜就不夠用了,還不如在低估值和基本面的雙重保險中尋找安全邊際。
4、價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買
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通常業務簡單,價值易估,不具有反身性。索羅斯所說的反身性:股價下跌本身對公司基本面有負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例,貝爾斯登股價跳水會導致交易對手“擠兌”,有反身性,故不能越跌越買;可口可樂股價跳水絲毫不影響它賣飲料,無反身性,故可越跌越買。
真假風險
一、感受到的風險和真實的風險
風險有兩種,一種是感受到的風險(Perceived Risk),另一種是真實的風險(Real
Risk)。股票暴漲後,真實的風險上升,感受到的風險卻在下降,在6000點股市最危險的時候大家感受到的都是歌舞升平;股票暴跌後,真實的風險下降,感受到的風險上升,在2000點股市相對低谷時人們感受到的卻都是淒風苦雨。
乘飛機和乘汽車相比,旅行相同的距離,乘汽車的死亡率是乘飛機的60多倍,但是有飛行恐懼癥的人很多而害怕乘汽車的人卻很少。乘飛機的Perceived
Risk大,但是真實風險小(出事的概率只有6百萬分之一),所以賣航空保險是一門很好的生意。
二、暴露的風險和隱藏的風險
從另一個角度看,風險可以分為暴露的風險和隱藏的風險。我們要承擔暴露的風險,因為人們已經避之惟恐不及,危險性已經反映在價格里了,承擔這樣的風險會有相應的高回報。相反,我們要避開隱藏的風險,因為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承擔這樣的風險沒有相應回報。
911事件發生後,人們都不敢坐飛機了,其實9月12日與9月10日相比,暴露的風險大了但是隱藏的風險反而小了--之後的10年是美國航空史上最安全的10年。911之後數月,許多人以駕車代替乘飛機,反而在高速公路的車禍中比往年多死了1500人。
能否區分真假風險往往也體現了一家機構的文化和水平。1987年10月,美國股市一天狂瀉23%,高盛的風險套利部門損失慘重,魯賓微笑著對團隊說,公司對你們充滿信心,如果你們想加倉的話,那就去做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競爭對手Smith
Barney 在黑色星期一之後解雇了套利部門的所有員工。
其實,黑色星期一之後,暴露的風險很大,但是隱藏的風險不大;感受到的風險很大,但是真實的風險不大。能區分並利用這兩種風險的不同,是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
三、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再換個角度看,風險還可分為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當市場在5000多點時,股價天天向上,風平浪靜,價格波動的風險貌似不大,但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巨大;當市場在2000點時,股價跌跌不休,波濤洶湧,價格波動的風險好像很大,其實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已急劇縮小。
美國的VIX指數,衡量的就是市場的波動性,每次市場的底部伴隨著的都是VIX的高點,也就是市場波動性最大的時候。為什麽人們常常會在底部斬倉呢?就是因為市場底部往往也是市場波動最劇烈的時候,而大多數投資者承擔股價波動風險的能力是很弱的,並且常常在市場底部把波動性風險混同為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有個故事說一個失戀的人找到一個老和尚,他說師父啊,這個事情我怎麽都放不下,老和尚就讓他拿著一茶杯,給他倒熱水,水滿了燙到他的手,他就把杯子放下來,老和尚說,這個事情就跟這杯茶是一樣的,痛了就放下了。很多人做股票也是一樣的,漲了,爽了,就滿倉;跌了,痛了,就清倉。低點低倉位、高點高倉位就是這麽來的。其實,對於逆向投資者來說,最痛的時候,往往是最不該放手的時候。正如索羅斯所說,如果你承受不了失敗的痛苦,就不要入市,因為沒有人能夠百戰百勝。
然而,對於管理他人資產的職業投資者來說,市場波動的風險卻是實實在在的風險,並且在客戶贖回或者風控強制止損時,就會轉化為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所以,對於每一個基金經理來說,成功的前提是管理適合其投資風格的產品和找到適合其投資風格的客戶群。
四、真假風險
人們常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風險和回報常常不成正比。投資不可能不承擔風險,成功的投資就是要承擔那些已經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應風險折價但是真實危險性卻很小的“假”風險。
例如按2015年業績計算估算
康美藥業PE24
浙江龍盛PE10
中國平安PB2.5
海通證券PB3
http://xueqiu.com/6474180344/46219673
暴跌只是牛市的一朵小浪花一根大阴线为狂热的市场浇了一盆冷水,本来狂飙的指数已经让很多投资者绷紧了神经,暴跌成为一些人恐慌的导火线,牛市结束的声音
开始在市场蔓延。市场中短期的走势不可测,但大周期却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市场是否开始接近甚至突破这个界限,我们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感知,否则很可
能成为盲人摸象。一天的涨跌根本不足为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大妈的确开始进场了,但仅仅是刚刚开始,盛极而衰不会一蹴而就,一定有一个过程,
股票市场的大周期不会是一年半载,而是两三年甚至三五年。另外从估值的角度看,创业板中小板的确已经是强弩之末,但主板市场很多企业只是实现了初步的价值
回归,很多企业估值仍然处于合理甚至低估的区域。银行、白酒等自不必说,其他如大部分医药、消费白马股很多自底部上涨还不到50%,PE处于甚至远低于历
史平均水平,很多不到二十倍。”这是四月初我写的一篇文章《千万不要轻易从牛背上下来》中的内容,现在再次以此重新审视市场所处的位置。从时间的角度看仅
仅过去了两个月,从空间看上证指数从4000点上涨了15%至4600点,银行、白酒和一些价值型企业如中国平安等的估值略有提升,但幅度并不大,依然处
于较低估的位置。而消费医药等大白马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仍有不少还处于20-30倍PE,估值仍然合理偏高只是略偏高,但远未到过度高估的区间。
股票市场从来都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只有盛极才会衰落,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估值看,现在仍然处于牛市的中期,远未到结束的时候,暴跌仅仅是一朵小
浪花而已。当然,经历一段快速的上涨,出现调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执着于从市场中短期的波动获取差价,很可能会从牛背上掉下来。如果不能从大周期的角度研判市场,很可能盲人摸象误判市场,同样可能错失大机会。股票投资不能迷失于短期波动,一定要有战略性的思维,才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
格力電器:一個屬於董明珠的商業帝國!
這兩天,一篇文章《我是範雨素》刷爆朋友圈,因撰寫的文章能“直擊心臟”,44歲的北京月嫂範雨素一夜間成了網紅。有網友評論:她可貴,貴在作為底層生活的肇事者,把親歷了人間的血色濺射於你我眼前。靜靜覺得,藝術家和民工應該是平等的,勞動人民最偉大!恩,今天的靜靜依然正能量,吼吼~~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頭條:董明珠的商業帝國
格力史上最豪分紅108億 董明珠將獲近八千萬
據報道,格力電器擬以 6,015,730,878 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18元(含稅)。按照公司總股本60.16億股計算,此次格力電器的總分紅額高達108.28億元,分紅金額創出歷史新高。董明珠持有4431.85萬股,不考慮稅收因素,此次董明珠可獲得7977萬元的分紅。
格力市值三月增600億 董明珠與雷軍賭局明年分曉
《證券日報》統計數據發現,格力電器自今年年初就呈現上漲趨勢,其股價從今年1月13日的24.16元上漲到新高34.18元,漲幅高達41%,三個月市值增長近600億元。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上交會開幕論壇上,談及和雷軍的10億的大賭局,董明珠笑稱:“明年就要見分曉了,沒問題!”
@pico:女強人,中國有些企業家真該學學人家
@最好的自己:厲害了,我的董大姐!
@月亮河點評:誠信對待股東,做個有良心的企業家,才能引領未來!
@羅厚旺:這才是做企業的,不分紅的都是假上市公司
@我堅信所以我:格力真是中國股市的一股清流,業績好,高分紅,成長預期強…
@優優Daddy:這才是良心企業,上市公司的真諦所在!從不分紅、卻老增發的老千股們臉紅不?
@濰坊杠子頭:不得不說董小姐的確有兩把刷子
國內新聞
2、傳滴滴新一輪融資超50億 估值破500億美元
4月26日晚間,有知情人士向藍鯨TMT獨家透露,滴滴出行即將完成一輪額度在50到60億美元之間的巨額融資,公司估值也將因此突破500億美元。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滴滴此輪投資方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及軟銀集團等,其中的主要投資方已將投票權委托給滴滴管理層,加強了管理層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對於上述消息,滴滴公司表示“不會對市場傳言做評論”。
@北嶺山:沒有競爭真的不行,滴滴越來越霸道了
@雲散天涯:希望這次易到能挺過去,起碼可以互相有個競爭,得利的也是消費者。
@知樂:500億美元?為此買單的人,他們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
3、傳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將出任上市公司樂視網總裁
4月26日,有消息稱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將出任上市公司樂視網總裁。騰訊科技對此向樂視方面求證,樂視方面稱不予置評,以公告為準。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對於盈利能力更為看重,而此次梁軍有可能升任樂視網總裁,極有可能與孫宏斌的力挺有關。
4、新浪UC宣布關停 曾是QQ最大競爭對手
4月26日,新浪UC發布公告稱,由於業務調整,新浪UC的PC客戶端將於2017年5月10日下線,iOS與Android端也將於同日下線。公告顯示,在UC客戶端下線後,新浪建議用戶使用微博聊天或私信群功能代替UC服務。據悉,新浪UC曾是僅次於QQ與MSN之後的中國第三大IM軟件。
5、中國移動推出七項降費新措施 流量低至5元/GB
4月26日,中國移動在京召開2017降費計劃媒體通氣會。在加快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的基礎上,中國移動宣布於今年5月份推出七大降費舉措。涉及了國際長途資費、互聯網專線資費、數據流量套餐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5月1日起,針對不同流量需求的客戶,推出系列流量優惠活動,流量將低至5元/GB。
6、聯想ZUK手機結束三年生命
2017年3月份,記者從上遊供應商處獲悉,ZUK負責人常程被調去聯想MBG(聯想移動)任職研發副總裁,ZUK主要人員就被聯想收編,不再單獨存在。隨著ZUK研發、市場和軟件人員先後回歸聯想MBG,供應鏈崗位上最後十幾位員工逐漸找到去處之後,曾經承載聯想創新重任的ZUK最終沒有過完2017年春天。
@大呵吧:一個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又無有前瞻眼光是不行的
@發發:聯想多品牌把控能力不足啊!
@索樂人:做手機一樣需要積澱。沒有耐心是不行的。
7、京東服飾成為美國AAFA協會官方認證會員
近日,京東服飾得到AAFA(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認證,正式成為官方會員。AAFA代表1000多家服裝和鞋履品牌,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聯合,每半年左右發布更新一次服飾限用物質清單,更新內容來源於全球各國政府以法律法規或強制性標準形式限制的化學品在鞋類和服裝產品中的要求。
8、小米攜3款手機進軍俄羅斯 國際化再下一城
4月25日,國內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宣布攜三款智能手機—小米Mix,小米Note2和紅米4X進軍俄羅斯市場,小米表示對俄羅斯市場的重視力度加大。小米創始人雷軍今年初曾表示,小米今年希望把在印度市場取得的成功複制到印尼、俄羅斯、烏克蘭和越南市場。
@洗暖的瞬間:國產再一次走出國門了
@xxy:雷總會不會講俄語啊?
@Soso_Ray:戰鬥民族配上小米黑科技,想想就厲害
9、微信公眾平臺新增快速創建小程序
在公眾平臺里可以快速創建門店小程序。運營者只需要簡單填寫自己企業或者門店的名稱、簡介、營業時間、聯系方式、地理位置和圖片等信息,不需要複雜的開發,就可以快速生成一個類似店鋪名片的小程序,並支持放在公眾號的自定義菜單、圖文消息和模版消息等場景中使用。
10、大疆與哈蘇聯合發布首款1億像素航拍平臺
4月26日,DJI大疆創新與哈蘇(Hasselblad)宣布,將聯合發布全球首款1億像素航拍平臺。航拍平臺由經緯M600 Pro飛行平臺、“如影”Ronin-MX、哈蘇H6D-100c組成,將世界頂級民用無人機技術與1億像素中畫幅相機系統相結合,為高端專業用戶打造頂級航拍體驗。
11、中移動否認參與收購新加坡M1
4月25日,針對中國移動計劃競投新加坡電訊商M1股份的傳聞,中國移動進行了否認。中國移動投資者關系部發言人稱,該集團旗下設有專責管理投資項目及進行市場研究的公司,但並未參與洽購M1股權。
國際新聞
12、納斯達克指數史上首次站上6000點
CNNMoney報道,以眾多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為成分股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周二創造了歷史,首次突破了6000點大關。蘋果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公司以及Facebook全都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他們強勁營收和利潤表現是納斯達克指數在過去幾年飆升的重要推動力。
@天地正氣:都是別人家的股市,和我們沒有一點關系。
@韻匯通:中國突破4K點就不錯了~ 6000點啊, 那得努力活著才行~
@波斯貓:還是多關心一下自己跌跌不休的大A吧!
@Tang:美國股民真幸福~
13、蘋果零售店將延伸為“蘋果學校”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對外宣布了“蘋果今日”計劃。從下個月開始,在全球495家蘋果零售店,蘋果將啟動許多課程和培訓計劃,最新的課堂計劃內容要豐富的多,除了涉及到蘋果產品的方方面面之外,還將提供有關攝影、藝術、音樂等領域的課程。
14、蘋果新布局 與SpaceX太空領域展開競爭
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從Alphabet挖來兩名主管衛星和宇宙飛船項目的重量級高管:約翰-芬威克(John Fenwick)和邁克爾-特瑞拉(Michael Trela)。投資者已經知道蘋果正在積極尋找下一個發展方向,現在看來,蘋果可能對太空互聯網的興趣也不小。
15、Uber宣稱2020年測試飛行汽車
專車應用Uber已經不再僅限於提供地面服務了!到2020年,這家公司希望能夠對其首個“飛行汽車”網絡進行公開測試。這些飛行汽車的時速可達240公里,讓人們通過城市上空前往目的地,不必再受地面堵車困擾。
@懷舊軒:需要一個低空調度系統
@樂樂醬:到時候會飛的汽車普遍了會有大量的車在空中飛來飛去,依然會有問題
@強哥:贊,但要切實的做好還真不容易。
16、人工合成“超級指紋” 可輕易黑掉智能手機
在一項紐約大學和密歇根國立大學聯合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智能手機很容易被假的指紋識別所欺騙,這是由於人類的指紋中有很多根本性相似的特征。在研究實驗中,研究人員已經能夠開發出一套人工合成的超級“萬能指紋”(MasterPrints),可以解鎖目前智能手機65%的真人指紋識別。
投融資
17、悅動圈獲1億元C輪融資
近日,跑步移動應用悅動圈獲得1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諾基亞成長基金(NGP)領投,小米跟投,目前融資已全額到賬。這是眾多千萬級用戶的跑步類App中,率先完成C輪融資的一個;同時也是繼Keep、懂球帝和趣運動等主要體育應用中,為數不多走到C輪的公司。在體育產業的大旗之下,悅動圈成為隊伍前列的一員。
18、JIZHI集致獲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香氛個護品牌 JIZHI集致已於近期完成千萬元級天使輪融資,由老鷹基金領投,棕泉資本和創始人馬強跟投。JIZHI集致曾於一年前完成種子輪融資,資方為棕泉資本和創始人。JIZHI集致定位是輕奢,目標用戶是一、二線城市,具有個性化、品質、健康消費特點的高收入人群。產品分為清潔類、護理類和香水類。
19、米麽金服獲得數億人民幣C輪融資
米麽金服是一家專註於為年輕人提供金融服務的消費金融企業。近日,米麽金服獲得數億人民幣C輪融資 ,由海爾資本、曦域資本、熊貓資本領投,順為資本、光控眾盈資本及TalkingData旗下大數據行業成長基金跟投。
今日思想
社群由來已久,但大家只進行完全免費義務的互動,群主也是義務服務,往往很難持久,例如微信群。社群熱度下降、效率低,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社群需要更好的組織。付費是讓組織者更有動力的絕佳模式。
—— 王煜全
樂視網5月21日發布晚間公告稱,樂視網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四十次會議,賈躍亭特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專任公司董事長一職,聘請梁軍為公司總經理;楊麗傑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聘請張巍為公司財務總監。 梁軍於2012年1月至今任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致新總裁分管樂視致新業務。
公告稱,為集中精力履行董事長職責,將工作重心集中於公司治理、戰略規劃及核心產品創新,提高公司決策效率,賈躍亭先生特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專任公司董事長一職。賈躍亭先生辭去總經理職務後,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審計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公司董事會同意聘任梁軍先生為公司總經理,向董事長及董事會匯報公司經營狀況,任期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本屆董事會屆滿之日止。
梁軍,男,1970 年出生,中國國籍,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碩士,EMBA。 梁軍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任聯想集團 PC、服務器開發和網絡實驗室項目經理;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任聯想集團服務器事業部副總經理;2001年4月至2004年3月任聯想集團產品鏈管理部總經理;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任聯想集團服務器事業部總經理; 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任聯想移動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開發及產品營銷副總裁;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任聯想集團移動互聯網及數字家庭群組產品開發副總裁。
梁軍於2012年1月至今任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致新總裁分管樂視致新業務。 截至公告日,梁軍持有本公司股份234,06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1%, 與其他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實際控制人、其他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存在關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