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資訊氾濫 容易出現統計盲點 黃國英
1 :
GS(14)@2015-04-08 17:35:2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1723\r\n\r\n假設某日你收到封信,原來是份投資報告,羅列各種理由,結論是下周買市升。一周過後,大市真的上升,但你聽飛資歷不淺,深明撞彩機會大於一切。此時又收到同一源頭的下一份報告,今次睇下周市跌。一周內,果然大跌。上周還只是一笑置之的你,本周之後難免想多加留意。但作為謹慎的投資者,又豈能鹵莽行事?先觀察兩個月再說。如是者每周收飛,前後十次,每次皆中。正當你靜候下一建議,那公司來函:不好意思,樣板已看夠了吧,恕沒有免費午餐了,要不要讓我們代為操作?\r\n \r\n雖然食指大動,你仍不失理智,細想有何破綻?不會是靠運吧,有好有淡,不是死牛/熊,當一次機會五五波,連中十元,機會只是千分之一。你深信該炒手乃利弗莫再世、索羅斯秘傳弟子,「無得輸」,下定決心匯去資金。豈料發達大夢還未開始,已驚見對家人去樓空,原來是斂財騙局。騙子怎能百發百中?很簡單,狂寄一萬封信,一半寫睇升,一半寫睇跌。一周後,只向看對的一半人發第二封信,又是升跌各寄一半,如此類推。十周後,自然有九、十個人十封全中,當正騙子是炒神。這就是著名的「連鎖信」騙局。\r\n\r\n \r\n\r\n現時影響股市升跌及投資回報的因素,真是數以百計,投資者要冷靜判斷,避免陷於統計盲點。\r\n \r\n這種千術,實際上就是用了人類心理的盲點。統計學上,只要取樣夠多,就算是完全隨機,也總有一些樣本能出現十星連珠的「規律」。時至今日,被這個盲點所騙的人有增無減,卻不再是上述騙局,而是為自己所騙。這裏說的是各路媒介發表,數量龐大的跑贏大市方法。在它們發布時,往往佔據財經媒體的頭條,但當其他人嘗試複製成果,往往不是那回事。原因無他,就是這些法則的來源,是透過對盲目挖掘歷史數據而來。只要測試的數量夠大,自然會跑出一些戰無不勝的公式。情況就像騙子向愈多人出信,連中十次的潛在受害人數就愈多。\r\n \r\nResearch Affiliates的許教授提供過一項有趣的數據,是歷年以來,發掘出影響回報的因素的數量。六十至九十年代,一年至多得單位數的發現,甚至沒有;發布的研究也是寥寥可數。到了千禧年代,一年出產的「因素」多達兩百個以上,研究數目也等量飛升。發達天橋真的多了那麼多嗎?似乎不是,反倒是電腦運算的速度加快了,數據也比以往容易取得。據以往的程式交易員憶述,六十年代如果你好彩,可以接觸到電腦,測試一項參數(可能只是簡單如改變一條移動平均線的日數),麻煩先等半日,才可產出結果;現在的家用電腦,也比當時快上N倍。換言之,就像「連鎖信」騙徒忽然可以寄電郵,不用慢慢貼郵票,自可呃到更多人落叠。\r\n \r\n那怎可在實際下注前,判斷一條法則是否只屬統計盲點的產物?許教授提出了三大要點。篇幅所限,下回繼續。
【科健籽】五種最容易吃上癮的食品
1 :
GS(14)@2015-06-15 01:11:54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指出,加工食品中的脂肪和糖份含量越高,越易使人吃上癮而不自覺,吸取過多脂肪及糖份會導致肥胖、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等的機會。最易使人吃上癮的食物,多為高脂肪快餐食品如薄餅及高糖份零食,首位是快餐薄餅,脂肪、鹽、油及卡路量含量皆極高。而最不易使人上癮的食品則為蔬菜、瓜果類,屬對身體有益的低脂純天然食品。五種最容易吃上癮的食品1.薄餅2.朱古力3.薯片4.餅乾5.雪糕五種最不會使人上癮的食品1.青瓜2.紅蘿蔔3.蘋果4.青豆5.糙米資料來源:Austrian healthy food記者:楊麗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612/19181087
【不時不食】立夏小食容易整 生津解熱兼通便
1 :
GS(14)@2016-05-08 01:43:58昨日為5月5日「立夏」,中午時分達30°C高溫,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立夏」就是代表春天播種、種植的作物長大。「立夏」正式預告夏天來了。雖然距離真正酷熱的夏天還有一段時間,但如在濕熱天氣嚐清爽沙律,確是一件賞心樂事。註冊中醫梁尹倩表示,夏天天氣潮濕悶熱,容易會放縱自己而多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及飲料如刺身、生蠔、冰凍果汁、啤酒等,脾胃一時承受不了,加上濕重的天氣就容易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平衡是健康的秘訣,如果身體出現偏熱症狀如口渴、口苦、喉嚨痛、眼睛赤痛、大便偏硬甚至有便秘情況、小便偏黃等,這個時候就能夠進食適量的偏寒涼食品、飲料。 梁尹倩指,秋葵性平。有利咽通便,下乳調經的功效。秋葵老少咸宜,適合大部份體質人士。大便稀爛者不宜經常服用。雪耳性平,能滋陰潤肺,補脾胃,是潤膚佳品,老少咸宜。惟感冒中、痰濕及濕熱人士忌吃。致於木耳(又稱黑木耳)性平,能涼血、活血。適合濕熱肥胖及血瘀體質人士。大便稀爛者慎服。【雪耳黑木耳蘋果啤梨沙律】 雪耳(半両)黑木耳(半両)蘋果(1個)啤梨(1個)青瓜(1條)柚子醋製法﹕先用開水將黑木耳、雪耳浸透,再用熱水煮2分鐘。將黑木耳、雪耳切絲備用。蘋果、啤梨、青瓜切片。將各種材料混合,食前加上柚子醋拌勻即可。【秋葵車厘茄配豆腐】材料:秋葵(2條)沙律豆腐(1件)車厘茄(適量)日式麻醬製法:秋葵洗淨,放入熱水煮1分鐘,切粒備用。車厘茄洗淨後開邊備用。將秋葵、車厘茄、豆腐,加入日式麻醬即成。【雪耳黑木耳蘋果啤梨沙律】雪耳(半両)黑木耳(半両)蘋果(1個)啤梨(1個)青瓜(1條)柚子醋製法﹕先用開水將黑木耳、雪耳浸透,再用熱水煮2分鐘。將黑木耳、雪耳切絲備用。蘋果、啤梨、青瓜切片。將各種材料混合,食前加上柚子醋即可。踏入夏天,究竟還有甚麼清熱解毒食療?請繼續留意《蘋果》兩岸組。《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6/19600468
【好友祝福】鄺祖德:真唔容易
1 :
GS(14)@2016-08-04 04:06:16王賢誌與圈外同性密友Kevin結婚,邀請鄺祖德出席,可惜他因公事未有赴會,昨日受訪時即送上祝福。
鄺祖德:
要搵到適當嘅伴侶已經難,遇到想分享一生一世嘅人真唔容易!你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所以見到佢哋可以互相珍惜大家,作為好友當然特別高興。
譚小環:
恭喜佢哋,等佢哋返嚟請食飯慶祝。佢哋兩個相襯,上次去Kevin咖啡店,已發覺佢哋係一對好好嘅couple,Kevin靚仔,官仔骨骨。
邵仲衡:
結婚係喜事,鬼佬叫tiring the knot,祝佢哋有情人終成眷屬,永結同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03/19720234
趣BLOGBLOG:三隻容易受傷的股票
1 :
GS(14)@2016-08-13 14:47:50細價股洗倉潮未完,最近留意到,香港討論區及高登財經站,有關叫人撈洗倉股可以勁賺的帖文急增,打手在散戶市場冇啖好食,唯有轉移陣地喺討論區搵客接火棒,相信係塘水滾塘魚下,細價股會越炒越短癮,而洗倉股亦極可能洗完再洗。早前被狙擊的德普科技(3823)昨再跌一成半,成交達億八;工蓋(1421)亦瀉逾一成,八個交易日內暴跌近八成,成交都有3,000多萬。講到冇陰公程度,兩隻創業板的飲食股,莊家頂一日就散走,飲食概念(8056)三日累瀉84%,皇璽餐飲(8300)上市三日,同樣高位唔見八成。馬後炮人人都識,股榮羅列今年上市的25隻創業板股,借鑑洗倉股兩大特徵,市值高及累積升幅大,有三隻股票屬容易受傷,大家可特別留神。今年上市的25隻創板股(表),20隻是全配售,5隻有公開認購。以昨日收市價計,已經有八隻低過配售/發售價,跌幅介乎18%至43%。如果用最高價與收市價比,結果更震撼。有7隻股票,收市價較最高價跌了九成或以上,累跌五成以上更有12隻,佔總數一半。換言之,並非圍飛攞貨的散戶,輸錢是must。25隻創板股中,有三隻目前收市價較配售價仍然有10倍升幅,包括翠如BB股聯旺(8217,升39倍)、正利控股(8318,升19倍),以及盛良物流(8292,升16倍),三隻股份的市值分別是130億、57億及47億元。今年七隻高位跌了九成的創板股,目前平均市值是2.4億元。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2/19732676
鄉事撐政府滅非原居民村 「搬人容易過搬倉」
1 :
GS(14)@2016-09-24 23:21:13鄧坤盛【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易啲嘅梗係叫人搬走啦……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橫洲黑幕】【本報訊】元朗橫洲黑幕被揭官商鄉黑勾結,各鄉事派代表昨群起反擊。曾任廈村鄉事會副主席的鄧坤盛力撐政府縮水方案,直指「搬人容易過搬倉」;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梁福元則認曾以風水為由阻建屋,指房署將可建的10幢公屋減至9幢「唔出奇」,又稱「少咗少少(公屋單位)都好啦」。對有關方案及有否續向鄉事派摸底,房署仍未正面回應。記者:梁御和 林俊謙
元朗廈村鄉紳、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鄧坤盛昨在商台節目指,棕地上有不少貨櫃場、回收工場及露天倉等作業營運,以橫洲棕地為例,政府如要收回發展,便要另覓地點安置,例如南生圍及白泥等,「嗰邊好多空地,全部都荒廢嘅」。
■鄉議局昨舉行酒會,曾樹和與梁振英(箭嘴示)刻意保持距離。何柏佳攝
梁福元認因風水阻建屋
鄧坤盛又指,由於棕地上存放大量建築材料、貨櫃及大型機械等,需另覓地點存放,即使搬遷也要5年時間,故發展有人居住的土地比較容易,因此被滅村的非原居民應有犧牲小我精神;惟當主持反問如政府要收回其廈村鄉發展會否贊成,他則指「我哋嗰度係歷史,冇理由拆咗間祠堂畀政府起屋」。鄉議局昨日舉行國慶酒會,涉勾結指控的關鍵人物特首梁振英及曾樹和等鄉事派也有出席,惟兩人全程迴避接觸;梁振英在祝酒環節一度步近曾樹和,曾隨即提早下台離開,兩人未有碰杯。梁振英昨沒再回應記者有關橫洲提問,曾樹和被傳媒追訪時則頻頻抹汗,否認政府對他優待,只稱「你問特首,我唔回應啦」便欲離開,與以往公開稱「文有文鬥、武有武鬥」的兇悍形象大相逕庭。民主黨元朗區議員黃偉賢日前踢爆政府除了已公開的3次與元朗鄉事派人士摸底過程外,其後摸底工作未有停止;有鄉紳更以風水為由,建議房屋署將第一期可建的10幢公屋共4,000個單位縮至9幢。元朗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梁福元昨日承認有在區議會提出有關問題,指橫洲項目鄰近「十大名穴」之一的丫髻山,故政府將10幢變9幢並不出奇,是「從善如流、明白風水大業」表現。對建屋量再度減少,他指「少咗少少(公屋單位)都好啦,無四千都有三千幾」。被問及政府曾否在區議會以外場合就有關方案作溝通,他則稱政府有諮詢鄉事,鄉事亦無反對,「我諗大家持份者都有出聲,都有去反映」;強調鄉事派一向與政府長期合作,否則不能解決土地問題。
村民遞信斥梁特撕裂新界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在酒會致辭時批評有人借事件加深城鄉矛盾,強調新界人傳統權益受基本法保障。村民文先生原欲在酒會上向梁振英遞信,批評他撕裂新界,惟稱被鄉頭反對,未能成事,改為向傳媒派發有關信件。對於有否繼續向鄉事派摸底,房屋署未有正面回應,只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已在日前記者會交代了4次非正式諮詢的相關資料;第一期發展項目的樓宇數目及座向仍在設計階段。就有關風水問題,早前在天水圍嘉湖山莊旁邊發現的泥頭山,原來早已擴散至丫髻山腳,泥頭山工地負責人李錦超更與鄉事關係密切,自稱向屏山鄉鄉事委員會副主席鄧達善租地。元朗區議員李月民批評梁福元「只許州官放火,不可百姓點燈」,「原居民係人,非原居民賤過地底泥」。元朗區議員黃偉賢指出,鄉事派經常以風水為由阻撓社區發展,「起盞街燈又話掁到墓穴、起條路又話破壞風水」,質疑最終目的是要求政府繳納「躉符費」,「侯志強話有錢連祠堂都可以賣,關唔關風水事?」又批評房署仍未有正面回應有否再次削減建屋量,質疑署方再向鄉紳跪低,「10幢減1幢」方案已經拍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4/19780422
湯文亮﹕摸底容易撈底難
1 :
GS(14)@2016-09-29 07:52:37【明報專訊】最近,因為政府同鄉紳摸底,搞到滿城風雨,現在真相漸漸露出來,引述姚松炎所講,在橫洲事件,就是鄉紳在賠償上要價太高,大約五倍高於市價。老實說,政府庫房充裕,大可以滿足鄉紳的要求,不過,當真相被發掘出來之後,政府立刻會畀人質疑是否官紳勾結,負責的官員,即使是特首都要落鑊,今次CY一句「粒粒皆辛苦」,為他贏得不少分數,由摸底變成撈底,這並不是當初那些想藉橫洲事件將CY拉下馬的人始料所及,想靠害反而幫助了CY。
「粒粒皆辛苦」為CY加分
在去年,我發表了「細價樓爆煲論」,勸喻實力不足的年輕人不要勉強上車,更加不要向財務公司借錢上車,我知道亦有不少年輕人暫緩置業計劃,所以,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在樓市形勢逆轉時提醒,那些曾經打算買樓的年輕人,在農曆新年過後,我發覺不少內地人士藉國家去庫存計劃將手上部分物業賣走,轉移到香港買樓,我知道之後,就撰文話如果啱價就可以買樓,但我的言論又與主流不相符。
撈底乃將認知變實際行動
當時,業界有人話樓市即將進入蕭條時期,樓價將會下跌三成,有人以此理據反駁我話啱價是可以買樓的言論,他們坦言要等樓價最少下跌三成才買,在物業投資界,他們這種行為叫撈底,是很難做到,可能只是會出現一個短時間,要非常有經驗的人才可以把握到撈底機會,對於一個打算上車的人,的確很難捕捉得到。
唔好講樓市,即使股市亦非常困難,因為無論股市樓市,當下跌到最低位的時候,市場上的形勢一定很壞,打算撈底的人,唔將手上資產出售,已經算贏,還要增加投資,非要有鋼鐵般意志力不可,總之,摸底容易撈底難,因為摸底只不過是了解,撈底就是要執行。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48&issue=20160929
【動畫●陳生貴姓】認人容易記名難 嚴重可能有癡呆
1 :
GS(14)@2016-10-26 08:05:55近年學界發展出一套測驗方法,測試認人記名以及職業的能力來診斷老人癡呆症。 圖片來源:Clinial Neuropsychology期刊
有沒有發現年紀越大,越難記起對方的名字,如果左耳入右耳出的情況一日比一日嚴重,或許要去看看醫生了,說不定記憶力開始退化。醫學界近年都有認人記名的測驗(FNAM,Face-Name Associative Memory Exam),都包括評估患者是否有老人癡呆的風險。
對常人來說,認人其實很容易,記人家的名字反而難。例如夜蒲見過一兩次面,通常都記得他的樣子,但偏偏兩手一握,互相介紹之過後,過一陣子又把人家的名字抛諸腦後,就算曾經很用心去記,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他的名字,因為我們聽到別人自我介紹後,對方的名子就存放在短期記憶,很快就消失。記人容易,因為我們腦袋耳後有個地方,喚作梭狀臉區(Fusiform Face Area),專責認人,讓你見過一次就會覺得很面善。當這個部位受傷,嚴重的就無法認識曾經相識的臉,在腦神經科裏這個病叫作失認症(prosopagnosia),有這個病的人,親人都會變陌生人那般恐怖,換言之,面前的阿媽是女人,但你只會知到是女人,而不會記得是你阿媽,相當駭人。就算沒有失認症,我們認人的能力也有高低,網上有很多測試大家認人能力測驗,要簡單快捷的,建議上格林威治大學設計的這個試一試。(
http://bit.ly/2exbREX)患上失認症的比較罕有,反而忘記人家姓甚名誰就比較多。心理學家教大家,只要多點賦予名字新的意思,發揮聯想力把字形象化,例如「珍妮」一名,可以把對方聯想為「僧尼」,運用想像力,讓整個腦袋幫你牢牢記着,就容易多了。當然最要緊的,還是初相識時,不要只顧自我介紹,把人家的說話當耳邊風,說話時多喊人家的名字,那就容易記下來了。參考資料:
Barton JJ, Corrow SL."The problem of being bad at faces." Neuropsychologia.2016 Aug;89:119-24.
Papp KV,"Development of a psychometrically equivalent short form of the Face-Name Associative Memory Exam for use along the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trajectory." Clin Neuropsychol.2014;28(5):771-85.記者﹕陳以恒
格林威治大學網有一個認人測試,大家不妨一試。 互聯網圖片
幾分鐘的認人測驗相對容易,記者有14個認到11個,應該不過不失。 互聯網圖片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6/19812056
【天生係咁?】食飯都肥容易受傷 可能因為DNA出錯
1 :
GS(14)@2016-11-17 11:32:39DNA檢測只需在口腔提取細胞樣本進行分析,報告具針對性如一本專屬的人體說明書。
DNA檢測,平時用來做親子測試,測試疑犯或測試自己身體的敏感源頭。但原來個人潛能,對不同營養的吸收度,都可以驗一驗,特別針對飲食及運動作出個人分析,有助更準確及省時地進行減肥及運動訓練。
有為病人提供體重管理的陳海聰醫生指,DNA影響一個人的一些身體結構或潛質。如有人天生吃某類型食物,或做某類型運動,吸收得更好,或效果更顯著,運動創傷機會較少。愛好各種運動的陳醫生也接受過基因測試,報告分析出他的肌肉爆發力比肌肉耐力強,如搏擊類運動是力量型的,馬拉松等運動就是耐力型的,他的結果:「巴西柔術、泰拳及太極等,我也覺得肌肉力量方面的進步似乎比耐力訓練快。」他亦接觸過不少因運動受傷的病例,好多人忽略了亞洲人的DNA影響足弓低,易有扁平足,在如馬拉松,或渡海泳等大型運動,亞洲人受傷的風險被嚴重低估。軟性組織受傷機會亦受基因影響,可引致慢性創傷如足底根膜炎等。
有人關節傷後恢復能力較弱
保健產品代理商何志恒(John)也是運動愛好者,但近來斷過兩次韌帶,原來不只是意外,「個報告說我有更好的耐力訓練潛能,但我軟骨組織的復原能力或受損機會比一般人差。我就覺得啊,怪不得我常拗柴,斷軔帶那些發生了。」愛做運動的他向來注意自己的肌肉保養,但現在他就更注意各種關節附近肌肉的平衡訓練,「如前大腿肌肉比後大腿肌肉強,對膝蓋的保護就會不平衡,容易受傷。現在我都跟運動創傷的教練多學幾招旁身,好好保護關節。」做鋼琴老師的梁嘉敏(阿Mel),一直全心減肥,但就算食多菜少肉白麵包,食埋減肥藥、代餐等,都見肥。DNA測試報告說Mel較常人嗜甜,對碳水化合物特別吸引,對肉類反應反而不強。現實是,阿Mel特愛麵包,無飯不歡,「我食一碗飯才會飽,但同樣份量食一碗肉我不會飽。但同樣一碟碟頭飯,你食可能只有三分一變脂肪,而我就有三分之二變脂肪。(欲哭無淚)」謎底終於解開了,戒肉吃減肥藥,根本無濟於事。Mel一直逃避少食澱粉,現在事實擺在眼前,醒醒定定重整餐單。坊間有不少基因檢測中心,醫生也會因應患者基因而可能出現的抗藥性,更準確使用化療醫治,可節省試藥的時間及減輕試藥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但大家要留意,報告只是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千萬別以為拿着一份基因報告,就可以胡亂自行試藥。記者:鍾溥敏、陳慧敏攝影:林栢鈞、許先煜、周芝瑩、黃子偉
陳海聰醫生進行基因測試分析運動表現,他認同分析結果。
報告可分析到肌肉爆發力比肌肉耐力的比重,有助運動員提升運動表現。
在實驗室提取基因後,需加入溶液將基因大量複製,分便儀器進行偵測。
分子科學家楊展鋒。
John現在更注重膝關節的保養,做足熱身,也跟運動創傷的導師多學習保養方法。
阿Mel面對現實,暫別澱粉吧。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7/1983615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