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納主要指數 外資將增中國債券配置
1 :
GS(14)@2017-07-03 22:48:56【明報專訊】債券通的推出,令海外投資者增加一個渠道,更便利地投資中國境內的債券,業界普遍認為外資將增加中國債券的配置,而關鍵更在於主要的指數公司會否把中國債市納入重要指數。
渣打:每納1% 1000億美元追貨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銘僑認為,中國債券市場的總量達到近70萬億元人民幣,是繼美國及日本以外的全球第三大債市,如此規模應該被納入主要指數。而每納入1%,便相當於1000億美元的資金要追貨。
目前主要的債券指數供應商有彭博和花旗,兩者均分別在早前把中國在岸債券納入新設立的指數或補充指數當中。例如彭博創設全新的中國債券指數,花旗亦在旗艦的「世界政府債券指數」之下,新設「擴展市場」作為補充,並把中國在岸債券納入其中。
匯豐:1年後或加入旗艦指數
然而,這些都並非主要指數,暫時追蹤的資金不多,代表性不足。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債券投資管理董事孫樂衡預期,在債券通推出後1年,會有主要的指數公司把中國在岸債券加入旗艦指數,「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肯定了互聯互通機制的成果。而債券通不設額度限制,資金進出比股市更自由,達到納入主要指數的基本條件」。
指數公司:不會一下子納環球指數
指數公司卻持有不同看法,IHS Markit亞太區指數業務主管譚瀾福表示,中國在岸債市的可投資度增加,不代表要立刻引入大量外資,指數公司除了商業考慮,亦應持有較保守的態度,首要任務是讓投資者熟悉債券通的運作,確保每個流程都順利運行,這方面需要一點時間,而且即使運作順利,也會先考慮加入中國的指數或新興市場指數,不會一下子就納入環球指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29&issue=20170703
基金觀點:資產配置多元化 分散風險穩收益
1 :
GS(14)@2017-10-22 16:23:45股市持續壯旺,指數連番升破市場預期,我們仍然看好全球經濟增長,但利淡大市的不明朗因素一直存在,任何政經消息亦可借勢觸動金融市場引發大調整,投資者需要提高警覺。要在這段時間既有理想回報,同時能避險,要結合長遠趨勢、週期性轉合,以及加入另類資產作避險及提供收益之用,方能確保投資組合的全面性。要數長遠趨勢,必定以科技板塊為首。跟當年的科網熱不同,谷歌、亞馬遜、Facebook、騰訊(700)等科網企業不但在網絡平台站穩領導地位,盡佔網上廣告、消費的市場,近年更紛紛進入人工智能、物聯網及雲運算的領域,將創新科技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各個環節。科技元素更滲透至醫護界,機器人技術逐步應用在醫療上,令醫護業成為另一不容忽視的投資對象,這方面以歐洲的醫護集團暫佔領先優勢。站在投資者角度,較短期的著眼點,可能是預期12月份美國加息。利息轉向逐漸上調,令銀行業淨收益得以開始走出谷底,加上不良貸款比率持續改善,重拾盈利增長動力。現階段金融股估值處於低水平,而且派息率具上調空間,是抓緊周期性轉向作出投資的良機。我們認為,可以先行從亞太區股票適量獲利,再把資金投放到吸引力較高的日本股票,以及歐洲銀行和醫療股份。雖然西班牙政局不穩,但我們認為這僅屬本土問題,沒有系統性連帶關係。我們仍然看好歐洲股票,當中西班牙股票在過去三個月跑輸大市,估值相對便宜。西班牙經濟增長接近百分之三,我們看好的金融板塊更佔當地市場超過百分之四十。在尋找增長機遇時,亦不可輕視避險的重要性。黃金在資產配置上提供避險作用,此外,向來較少被留意的基建融資及飛機融資等項目,能提供是穩定收益和增長,是理想的另類資產部署。宏觀因素依然有利投資,環球通脹偏低,不少國家利息水平仍低於零,貨幣供應維持寬鬆,經濟數據亦不斷傳來好消息。要把握這些利好因素,只要作好避險準備,重新審視資產配置,即使金融市場出現調整仍可達致收益和增長的投資目標。資料來源:百達資產管理作者:百達資產管理百達基金
http://www.pictetfunds.hk本資料的資訊和數據僅供參考,不得視為要約或游說在任何司法管轄區買入、賣出或認購任何證券或金融工具。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非未來業績的指標。在作出投資決策前,投資者應參閱發售文件。本資料所載的資訊、意見及/或估計反映發佈本資料當日的判斷,可作更改而不予通知。有關資訊並非根據任何特定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標、財政狀況或要求擬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策略適合或適用於個別投資者狀況的陳述,亦不構成個人推薦。若有任何疑問,請尋求獨立建議。本資料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或任何其他監管機構審閱。本資料由百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發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6/2018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