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孵化器迎來大洗牌,誰將留在牌桌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7/155439.shtml
導讀 : 真正屬於專業運營機構,回歸孵化器本質的運營新時代正在逼近!
當下,雙創大潮下,各種泡沫論、資本寒冬論在我們的周圍不斷被提起,泡沫過後我們見到的是價值的回歸,資本的回歸以及商業本質的回歸,相較於資本的泡沫,一直以來被詬病的孵化器泡沫風潮至今還影響著創投圈內圈外的關註著,孵化器的倒閉潮,或者是被倒閉潮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孵化器是否一定要經歷倒閉潮?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準確的說不是倒閉潮,而是重新洗牌。
那些在政策紅利以及運動式的雙創號召下,幾乎所有的參與主體都蠢蠢欲動。該來的,不該來的都將自身的資源和資本投入到了以孵化器空間為主要載體的產品之上,導致的是市場供給的嚴重過剩,以至於在享受了政府補貼紅利之後,一批不知深淺的盲動型的創業孵化器將必然被淘汰。
而另外一個層面,市場上的有效需求,會因為過多的增量供給的湧入,使得本來相對容易去運營的孵化器也變得經營緊張起來,本來回報周期可以更短的項目卻被無限制的拖長了回報周期,以至於當下,當孵化器面臨重新洗牌的當下,我們環顧四周,卻未曾發現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典型的,成功的孵化器,可以被廣泛認同,成為行業學習的楷模。
盲動的參與者要離場,真正孵化器運營的主角正在伺機而動開始進入到這一個正在被重整的市場,或許是孵化器倒閉潮背後的真正邏輯。一方面存量市場的混亂局面驅動的自我升級,另外一方面存量市場的混亂讓真正的孵化器運營主體選擇的謀定而後動的策略,在泡沫即將破滅的當下選擇進入,推動孵化器向良性健康方向發展。
新主體,新氣象之下的孵化器運營生態
隨著孵化器重新洗牌的開始,一些伴隨左右的新氣象正在發生。
其一,專業投資機構、大型地產商和擁有較強軟服務生態搭建能力的主體正在進入到創業孵化器市場。市場多元主體正在不斷進入,正在催生孵化器運營的專業水平提高。
其二,孵化器正在從單體物理空間向綜合性的服務生態演進,從同質化的物理空間向個性化的生態載體演進。
其三,孵化器的價值實現方式正在被更多的參與主體所認同,孵化器價值回歸,以及商業變現通路上的共識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普遍接受。
新氣象的出現,標誌著一個全新的孵化器2.0時代正在加速到來。真正屬於專業運營機構,回歸孵化器本質的運營新時代正在逼近。
洗牌之後,誰將勇立潮頭
在整個創投生態體系中的四個服務元素,圍繞創業者提供服務的四個方向的主體,包括媒體(入口)、平臺(載體)、服務(支撐)、資本(驅動),能夠實現較大商業價值的基本上只有兩個主體,那就是資本和平臺。其中資本就是投資機構,這也是當下創業孵化器之所以誕生的核心原因。
當下的創業孵化器概念,從本質上或者說書本層面的解釋來說,是創業投資機構將自己認定優秀的將進行早期種子或者天使投資的項目,集中到一個地方進行辦公以方便對創業項目進行後期的投後輔導和管理,同時促進同一基金投資項目之間的同業或者異業的合作關系的建立,以確定創業項目的最終發展方向,提高創業項目的成功率,最終通過創業項目的估值溢價來實現整個孵化器硬成本的回收。
從本質上說,創業孵化器本應該是為創業投資機構進行項目投後管理而生,是進行投後服務的平臺,其商業變現是通過創業項目的回報來補償。因此,資本方才是創業孵化器這樣的一個載體成本的最大買單方,也是其最終收益的最大受益方。所以,資本(投資基金)進行孵化器運營,是更加名正言順的行為,屬於內行人做內行事情。
而另外一個主體——平臺,通常理解為物理空間的平臺,由於其涉及到固定資產投資者說或空間的實體運營,本質上是一種資產的投資行為。其自身的商業模式比較清晰,那就是通過租金回報來實現收益,因此作為物理空間平臺提供方,地產商或者擁有實體空間所有權的當事方,進行自身資源的投入到創投生態圈的服務體系中,通過回收物業租金進行回報。這樣真正的地產商進行創業孵化器的投入就顯得無比正常。
另外一個層面,作為擁有超級連接能力,包括服務能力、資本連接能力、空間連接能力的媒體,也具有了一定的進行虛擬平臺服務提供的能力。特別是當其具有整體協同的生態服務能力以及閉環的商業價值變現能力的時候,媒體作為資源的總和連接器切入到孵化器的運營也顯得再自然不過了。
投資基金、地產商、媒體平臺,三個主體,在自身品牌和影響力形成之後,介入到孵化器的運營,其自身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更顯得主體角色的回歸。而那些非以上三類基因出身的企業投入進行的孵化器,將因為其非專業的背景出身,或者是政府的純正公益屬性,或者是純正的商業地產二房東模式,不具備核心資源的議價能力或者不具備總和服務能力和資源的連接能力等,都將被正規化軍團的標準化的服務、成熟的且生態化的服務所取代。
以投資基金為例,洪泰基金進行的孵化空間;以商業地產商為例,華夏幸福集團投資的太庫以及擁有深厚房地產企業背景的毛大慶的優客工場;以媒體為例,36氪的氪空間孵化器和3W孵化器。這些都是創投生態圈打造的正規軍,也是真正能夠擔當起一個創業孵化器運營的真正主角。
當我們在談論孵化器泡沫,在談論孵化器倒閉潮的時候,那些不具備某種基因出身的所謂趕時髦、具有投機行為的孵化器投入方,或許成為眾矢之的。那些真正屬於創業孵化器運營的第一主題,包括投資機構、地產商、媒體服務機構等的謀定而後動,真正切入到這個市場,才真正帶動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成就孵化器運營整體層次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孵化器泡沫褪去,那些真正的孵化器運營主體、那些圍繞孵化器而生的創投生態圈中的各種主體的價值將真正體現出來,並且擔當起孵化器運營整體水平提高,以及優化和提升創業孵化器水平和質量的重任,也是未來孵化器運營的真正主角。
孵化器倒閉潮,或許是存量的投機類型的孵化器的重新洗牌,以及全新核心主體進入這個領域的增量孵化器的新生的過程。二者共同形成的創業孵化器生態的2.0階段,運營主體回歸,孵化器核心內核回歸的過程,這或許是孵化器倒閉潮,或者說孵化器重新洗牌後的最終歸宿。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道哥,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在線電影平臺成為主流之後,還將迎來三大變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29/155494.shtml
在線電影平臺成為主流之後,還將迎來三大變局
羅超
對於巨頭們來說,賣電影票這事太小,做電影本身還不夠大,電影+市場,電影後市場,才能承載巨頭們的野心。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最大變化莫過於“在線化”的成功,售票員的工作幾乎全面被手機和取票機取代。近日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年Q1在線電影報告顯示,在線電影票房收入占據總票房比例已達到69.7%,成為主流渠道。在豆瓣們感嘆錯失這一機會的時刻,在線電影市場再一次成為BAT的生意。不過,這一市場依然激鬥正酣:線上與線下渠道之爭已無懸念之後,百度糯米和美團貓眼正在進行最後的決戰。
在線電影市場進入三國時代
在線電影票房比例已接近70%, 2014年這一數字僅為45.8%,由此可見電影票完成“在線化”主要是在2015年這一關鍵年,核心原因便是BAT強勢入局,通過大量的資源和資金幫助電影票實現了在線化,整個電影產業價值鏈條被徹底重構。現在,在線電影票整體比例增長已經放緩,一些特殊院線和一些特殊觀眾依然還需要線下售票,最終或許將形成“二八格局”:80%的電影票通過互聯網售出,80%的用戶通過互聯網購票。
在電影票在線化的這一年,大量玩家被“清洗”出局。
在線電影票市場玩家多達七類、數十家,不過,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卻掌握在少數玩家手里。艾媒報告顯示,2016年Q1各種在線電影票渠道中,合並後的美團貓眼和大眾點評占比為22.2%,百度糯米占比為20.1%,合並後的微票兒和格瓦拉占比為13.9%,淘寶電影占比為10.6%;這四大平臺之外的在線電影票平臺市場份額僅為2.9%。排名前四的平臺占據了在線電影票市場95.8%的市場份額,而這四家平臺中,新美大和微票兒均是背靠騰訊,在線電影票已然成BAT的版圖。
之前市場地位顯赫的玩家,要麽被合並,要麽成為“其他”,幾乎已經沒有存在感,在2015年Q4中還能獨立存在的時光網,在艾媒新的報告中被並入了“其他”,令人唏噓。
百度糯米緊咬新美大成膠著狀態
百度與新美大正在多個領域展開決戰,酒店、外賣、團購、電影,百度糯米在電影票領域與新美大的競爭幾乎處於膠著狀態:市場份額只差2.1個百分點,可謂緊咬。而在艾媒咨詢發布的2015年Q4在線電影票報告中,新美大市場份額為23.5%,百度糯米為19.2%,懸殊4.3個百分點。2016年Q1,兩者差距正在縮小。如果百度糯米繼續增長,超越美團貓眼指日可待。
必須要說明的是,不同報告的答案並不一致。另外一份來自易觀的報告顯示,2015年,在線電影票市場的領先者是:貓眼電影、微票兒、百度糯米、淘寶電影。這交叉印證了貓眼電影(含點評)、微票兒(含格瓦拉)和百度糯米處於前三強的結論。或許數據有一定出入,但百度糯米緊咬新美大呈現膠著狀態卻是沒有懸念的。或許兩家很快會上演關於誰是老大的口水戰——但必須要註意的是,百度糯米2015年1月才入局,而美團貓眼第一個App上線是在2013年上線的,百度糯米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
百度糯米電影票業務如何快速崛起?
很多人答案是錢,不過,如果有錢就能做成電影票業務,阿里巴巴的淘寶電影應該不會遜色。在錢之外,更值得關註的是百度糯米電影的戰略和戰術。
戰略:不做賣票的,而是玩生態矩陣
在戰略層面,百度糯米影業並不只是將自身作為電影票的銷售渠道。從賣票切入到IP孵化、內容制作、影片宣發、院線投資、會員運營、交叉營銷上,一部電影從無到有再到走到院線再到周邊消費諸多環節,百度糯米影業都有涉及,跨度如此之大,僅此一家。
基於全生態的定位,百度糯米影業形成了電影+業務矩陣。一方面,成功滲透到內容上遊。百度糯米已成為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戰略合作夥伴,借助於百度文學和愛奇藝積累的IP資源,可直接進入影片制作環節。借助於大數據技術,百度各大流量入口,百度糯米影業在制作和宣發環節有天然優勢,今年百度糯米還嘗試直接孵化《糯米盒飯秀》這一原生IP。另一方面,還進入院線下遊,投資星美院線,與院線發行兩百多萬張聯名會員卡,並且幫助影片做好大數據服務和粉絲營銷。
所有電影+業務矩陣,均是圍繞百度的用戶基礎而進行,這體現在流量入口、粉絲運營上,這是一些傳統影視巨頭不具備的資源。盡管有些傳統影視巨頭也進入了“內容上遊”和“院線下遊”,但在“用戶”這一關鍵環節卻不能與百度相比。
戰術層面:拉升GMV,培養用戶習慣。
百度糯米影業采取“節日營銷”這類手段不斷拉升GMV,成功打造了超級星期六、三七女生節等“觀影日”。2016年大年初一當天,百度糯米一舉搶占4成以上在線電影平臺份額,並為全國票房貢獻28.3%的份額。
2016年3月7日,百度糯米借助女生節打造“電影3.7”檔,再次取得成功,撬動全國8.268億票房。除了節日營銷制造驚喜、押寶明星影片獲得人氣之外,百度糯米還借助百度優勢開展基於LBS和百度O2O矩陣的交叉營銷,激發用戶需求。這些戰術幫助百度糯米電影不斷拉升GMV,不斷拓展新影院,不斷獲取用戶。
百度糯米在戰略上全生態矩陣玩法,美團貓眼已在跟進,今年4月美團正是拆分貓眼業務,將會圖謀內容上遊、營銷中遊和院線下遊,走類似的生態矩陣玩法,這將讓百度糯米影業與美團貓眼影業的鏖戰更加膠著,雙方的交手將從賣票向更多環節衍伸,如IP、影片、宣發、院線投資等等。
在線電影票市場迎來三大變局
盡管在線電影票市場戰勝傳統電影票已無懸念,但隨著百度糯米和美團貓眼的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背靠阿里巴巴的淘寶電影大招在憋,以及騰訊這一實力派玩家的存在,在線電影票市場依然還存在不少變數。
1、格局之變:從一超多強到雙強格局。
在2015年在線電影票市場是一超多強:美團貓眼憑借著先發優勢領跑,百度糯米、微票兒、淘寶電影等BAT巨頭奮起直追。隨著合並案的發生,以及百度糯米的崛起,在線電影票市場已形成“四巨頭”格局,不過從艾媒公布的市場份額來看,百度糯米與美團貓眼份額十分接近,微票兒格瓦拉和淘寶電影已被甩開距離,“雙強格局”已形成。不過,這一格局並不穩定,一是百度糯米和美團貓眼之爭還有懸念;二是騰訊是否會撮合貓眼、微票兒、格瓦拉和大眾點評電影合並尚未可知,如若發生將會影響巨大;三是淘寶電影或許會加大投入,奮起直追。總的來說,今年在線電影票市場格局還有巨大的變數。
2、模式之變:電影產業的“蘋果”模式。
行業在水平整合之後,往往會進入垂直整合階段——如果說大量的合並是水平整合,那麽垂直整合就是類似於百度糯米的“生態矩陣”。電影市場或許將會進入“蘋果”時代,借助於軟硬件一體化的模式,蘋果設備總是擁有最好的體驗。如果這在電影市場發生就意味著,我們在百度糯米買票,去百度糯米投資的院線,看百度糯米投資的電影,這里百度糯米還可換成貓眼、萬達。樂視近兩年的快速崛起就證明這一模式的強大之處。因此,電影市場接下來很可能會進入“蘋果模式”,所有賣票的都會去投資電影和院線。
3、價值之變:電影+周邊產業更加壯大。
交叉營銷導入到電影相關的生活場景之外,電影周邊服務將會崛起。
電影+金融:“電影眾籌”“院線眾籌”“電影理財”這類電影+金融模式將會更加普及。
電影+旅遊:一部電影風景如畫,基於此提供投拍地的在線旅遊服務——馮小剛用《非誠勿擾》捧紅了北海道和三亞。在未來,人們看完電影之後在片尾環節,或許就能拿起手機掃碼預訂計劃旅遊了。
電影+廣告:2015年,傳統五大媒體廣告花費全線下滑,影院視頻廣告、互聯網廣告、樓宇視頻是唯一呈現上漲的三大版塊。影院是廣告的新興場景,尤其是品牌廣告,對於百度等公司來說,未來或許會推出廣告套餐,除了互聯網廣告還有影院廣告,如果做內容還有植入廣告。
電影+電視:未來,人們會在家里看大片,基於VR、智能電視等新興設備,並且,需要為高清電影付費或收看廣告,並且這將會成為主流。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韓三平認為,未來一部電影的收入,電影院和家庭能做到1:1。
總之電影作為吸引人們註意力的內容,本身就是一個媒介,一個IP,基於此可與許多產業結合起來,由於巨頭都開始布局業務“矩陣”,能夠與外部行業發生關聯的機會就更多,能獲取的價值就更多,對於巨頭們來說,賣電影票這事兒太小,做電影本身還不夠大,電影+市場,電影後市場,才能承載巨頭們的野心。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本文作者羅超,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在線電影
生態矩陣
贊(...)
分享到:
亞馬遜中國迎來首位女總裁 原Kindle負責人張文翊接棒葛道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899.html
亞馬遜中國總裁這一職位,在英國人葛道遠(DougGurr)不到兩年的任期即將結束之際,再度迎來一位亞洲面孔。
4月27日,亞馬遜宣布任命亞馬遜全球副總裁、Kindle中國區總經理張文翊為亞馬遜中國新任總裁,全面接管亞馬遜中國的電商業務,並繼續領導Kindle在華業務。亞馬遜中國現任總裁葛道遠將在任期結束之後履新亞馬遜英國總裁。
張文翊於2013年5月加入亞馬遜,擔任全球副總裁,全面負責並制定實施Kindle業務在中國的戰略與發展。在加入亞馬遜之前,張文翊在英特爾公司任職將近20年,並在美國、亞太區和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擔任包括中國戰略事務部總經理、中國區市場與渠道部總經理、亞太區品牌、公關、廣告總監等在內的多個重要角色。
公開信息顯示,張文翊在過去三年內全面負責亞馬遜Kindle在中國的戰略與發展。任期內,她成功地將Kindle全線產品引入中國,並發布了Fire平板電腦。Kindle中文電子書也從最初的24000本迅速增長至今天的300000本,同時Kindle也與6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目前,Kindle設備在中國的銷售量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葛道遠將與張文翊進行交接,並履新亞馬遜英國總裁。
2012年11月,亞馬遜中國區總裁王漢華宣布離職。此後,亞馬遜中國負責人由馮思哲 (Steve Frazier)擔任,但馮思哲的頭銜更多的是亞馬遜全球副總裁。
作為亞馬遜中國的第三任總裁,此前擔任亞馬遜英國業務高管的葛道遠雖然不是業界期待的中國背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履新後的亞馬遜中國的確表現得越來越接地氣。
從2014年8月底宣布與上海自貿區合作開始,一度頗為低調的亞馬遜中國開始在公共場合頻頻主動發聲。
當然相比中國電商大佬們的頻頻露臉,葛道遠絕對算得上深入簡出。但相比之前亞馬遜中國的前幾任總裁,“洋面孔”的葛道遠已經可以歸為難得的高調一類。“他來到中國表現出非常開放的姿態,非常有勇氣去嘗試,也更加願意與政府的不同部門去溝通。”有接近葛道遠的人士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雖然我已經開始學中文,但這還有一個很長的路。”面對中國媒體,葛道遠落習慣在采訪一開始就其中文水平而抱歉。但據接近葛道遠的人士透露,擔任亞馬遜中國總裁不到3個月,葛道遠如今已經能夠聽懂不少中文詞匯。
事實上,主動學習中文只是葛道遠為中國市場的改變之一。跨境電商才是葛道遠當下想要強調的重點。
2014年9月1日,葛道遠上任亞馬遜中國總裁,隨後,跨境電商便被亞馬遜中國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2014年11月11日,亞馬遜“海外購”開始試運行。
“中國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也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我可能沒有這樣的期望說亞馬遜要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上成為最大的電商。但是我確信如果我們做到客戶所期望的事情,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會很快,也會令我們滿意的。”葛道遠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這樣解釋道。
上海迪斯尼開園在即 主題公園迎來土洋競爭時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314.html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統計,全國2015年旅遊總收入4萬多億元,主題公園行業的總產值2300億元。
“隨著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外主題公園品牌大舉進入,國內主題公園的規模和品質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5月5日在“中國鋼結構協會主題公園建設分會成立大會”上稱。

中國的主題公園建設1989年起步,華僑城在深圳打造了錦繡中華,此後一直呈現蓬勃發展之勢。隨著“洋品牌”逐一落戶到國內,進一步激發了國內主題公園的建設高潮,也湧現了一批高水準的項目,如珠海長隆海洋王國、萬達的電影樂園、上海迪斯尼樂園、華僑城歡樂谷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表示,隨著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外主題公園品牌的大舉進入,國內主題公園的規模和品質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這也意味著國內主題公園競爭將更趨激烈。
國家近年來大力支持主題公園產業發展。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就將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
“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作為來自主題公園建設行業的專業人士,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嶽清瑞認為,國內主題公園建設近幾年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態勢,全面開花,如火如荼。
根據測算,到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將達5%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將在4.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作為“旅遊+文化+體驗”的文化消費,主題公園旅遊近年來快速崛起,未來會繼續乘勢而上。
僅在上海迪斯尼項目上,國盛證券報告預計,上海迪士尼每年將帶來直接園區經濟效益156億,帶動上海其他經濟效益144億元,主要集中在旅遊、購物、交通和住宿等方面。
“主題公園的研究策劃、規劃設計、設備制造者,以及工程建設、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者、旅遊演出者,都需要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加強溝通、共享資源,提高主題公園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能力。”聶建國認為。
中國工程院劉加平院士提出,國內主題公園發展非常迅速,但目前部分原有的主題公園在規劃上只是將某些景點進行簡單的組合,設計形式非常單一,多數以模仿、集中組合、微縮為主。所以缺乏創意、無特色仍然是最大的挑戰之一。

為了更好適應主題公園建設的新機遇,中國鋼結構協會特地設立了主題公園建設分會。其發起方是中冶集團旗下的中國京冶,作為央企之一的中冶集團依托中冶建研院專門設立了中冶主題公園技術研究院,設立中冶建信產業基金,全面進入主題公園產業發展。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波認為,目前部分國內的主題公園項目缺乏創新思維,主題重複,產品單一,文化內涵不足,致使主題公園缺乏吸引力,還有一些標準和技術規範也比較缺乏,在建設和規劃能力上需要逐步完善。
劉加平院士還認為,國內部分原有主題公園粗放式的運營亟需向規模化、集團化、多元化轉變,未來國內主題公園有機會躋身國際一流,但是需要轉變,使用創新技術。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3/155802.shtml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慧蜀黍
光線傳媒早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研發VR相關技術。直到今年3月,董事長王長田才通過微博透露,已經建立了涵蓋VR平臺、VR拍攝終端、VR終端、VR雲的VR生態。
5月12日,在光線傳媒&七維科技ITTC參觀交流會上,VR圈了解到,光線目前已投資3家與VR技術有關的公司,這是光線傳媒從生產到傳輸到終端布局的生態體系。

在生產工具/技術提供方面,光線投資了七維科技,究其優勢有二:
第一、軟硬件結合
七維科技提供了360度全景視頻從拍攝設備到軟件自主研發的解決方案——Go!Pano,其包含GO!Pano Studio軟件套件以及硬件拼接解決方案。
GO!Pano Studio能夠實時縫合2目-10目全景視頻並且及時預覽的360度全景拍攝軟件。它不僅支持實時全景雲直播,重要的是能夠適配各種專業級別和影視級別的攝像機多臺拼接組合,如Go Pro、Drift、Alexa、Red等。
硬件這塊,七維科技提供2至10目GoPro-rig、Drift-rig以及專業及攝影機拼接組合。
據七維科技CEO殷元江透露,Go!Pano也將運用到光線傳媒投資電影《鬼吹燈龍領迷窟》的VR場景制作中;而且也會應用到目前比較火的直播領域,結合網紅IP推動VR普及。
第二、現實全景與全景虛擬結合
據王長田稱,七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將現實全景與全景虛擬結合起來的公司。
現場VR君也親身體驗了《大魚海棠》VR+AR全景直播,透過VR頭盔不僅可以看見現場的人,擡頭仰望天花板也儼然變成了深處大海,隨海浪翻起的遊走魚兒。

王長田舉了個通俗的例子,好比我們看秀場直播可能會送虛擬豪車給主播,但不如指甲蓋大的豪車似乎並沒有更好的體驗,有了VR+AR就可以送一個像真的豪車一樣有沖擊力。
“七維下一步開發的方向是VR引擎,這是整個VR產業的基礎技術。”王長田透露
據悉,光線於2015年4月投資了七維科技,並持有其40%股權,現擬追加投資4000萬元,合計持有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在內容傳輸/編輯方面,光線投資的當虹科技則擁有視頻壓縮、編碼、解碼、存儲等技術,以及VR雲解決方案:從存儲-傳輸-播放一體化。
當虹的優勢在於節省帶寬,經過測算,VR視頻能夠節省30%—50%的帶寬。這意味著不僅能夠節省成本,還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高的清晰度。
顯示終端方面,極睿是光線在硬件設備上的布局之一。與七維計劃將推出的中高端型VR一體機不同的是,極睿所推出的硬件產品是盒子式頭盔。
其最大的優勢在於VR互動層面的軟件開發,這意味著當用戶戴上頭盔看東西的時候同時能與虛擬現實中的人進行交流,王長田指出目前國內還沒類似產品。
目前,影視娛樂上市公司中,奧飛動漫,華聞傳媒,華策影視,樂視,華誼兄弟等已紛紛通過入股VR軟硬件等方式,布局VR市場。
現階段,A股市場中,泛文化類公司共有67家,可以想見,2016年將迎來更大的泛文化VR投資熱潮。
【點擊關鍵詞,直達往期精選】
榜單
電影/遊戲/一體機/融資
企業
全球科技巨頭/華為/小鳥看看/戴爾/HTC
融資
融資事件合集/樂客VR/幻視/靈犀AR眼鏡
觀點
VR線下娛樂狂歡/潑冷水/拉人類回正軌/情色拯救VR
經驗
VR內容創業/遊戲開發/優酷土豆/九合創投
深度
公司布局圖譜/VR娛樂/VR投資研究
只接受有品質的投稿,請發
[email protected]

VR圈ID : VR-2014
[本文作者慧蜀黍,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圖庫。]
光線傳媒
現實
虛擬
七維科技
贊(...)
分享到:
玻尿酸撬動5000億市場 “顏值經濟”迎來資本盛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065.html
一方面,已經在2015年達到總收入5000億市場的中國醫學美容(下稱“醫美”)產業仍然在以超出20%的高速增長跑步前進,在某些細分領域,這一增長甚至超出了50%;另一方面,作為醫療產業的“快消品”,醫美行業的凈利潤早在10年前就開始整體下滑,營銷渠道費用的居高不下侵蝕掉了大量利潤。
問題和優勢似乎同樣明顯——對已經爆棚的顏值經濟來說,現在,它需要向資本市場講一個好故事。
玻尿酸“革命”
1999年從外科醫生轉型從商的吳劍英說自己困難的時候,“差一點就跳進了黃浦江”。
當時,吳劍英所觀察的整形行業,全國僅有不足200人。“做活動的時候,就擠在一個小房間里,一點也沒有一個產業的樣子。”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昊海生物科技”)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吳劍英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道。
十多年後,吳劍英所在的醫美行業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50萬,成為中國經濟中最具活躍度的產業,而他認為,如果沒有玻尿酸和肉毒素,中國的微整形產業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
作為全國目前市場占優的生物醫用材料制造商,包括玻尿酸類整形美容產品在內,昊海生物科技在骨科、眼科、防粘連及止血等細分領域都已經占據核心市場地位。而2014年開始上市的第一代玻尿酸產品“海薇”,在2015年實現增長241%,並開始替代國外品牌,成為整形醫療機構的主流玻尿酸產品。
安全、快速、性價比高、微整效果明顯等特點,使玻尿酸這個小品類,迅速撬動開中國醫學美容最親民的入口,並成為各家整形醫療機構的長年銷售“爆款”。
時尚雜誌《伊周》最近的一項針對醫美消費的調研顯示:“在調研的女孩子中,平均一天會自拍3次,自拍後87%的人會使用軟件修圖,而85%~95%的女孩子在修圖中首先關註的是膚色明暗度、膚質好壞和緊致度。過去一年中她們表示最想嘗試的是玻尿酸類產品中的水光針。”
而J.P.Morgan針對醫美市場的專項調研則進一步顯示,從美容手術和美容人數來看,中國已成全球整形美容大國,預計未來幾年醫療美容行業將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醫美消費群客戶目前主要分布在25~35歲,未來35歲以上人群是醫美消費的主力人群,將釋放巨大的行業空間;而以玻尿酸、肉毒素等為主的註射類微整形逐漸成為推動醫美行業快速發展的核心動力。
J.P.Morgan投行部執行董事吳軍指出,2015年,中國醫美市場上微創約占市場總規模的34%,這一數字預計在2019年將達到46%,並且從療程總數看,微創比例將從2015年的67%增長至2019年的75%;而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材料後,簡單、安全、無痛苦的醫療美容方式會陸續湧入中國,將帶動更多人群加入美容大軍。

“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在玻尿酸大行業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各個品牌都在增長,也因此使得國外品牌的價格開始下降,價格差減小,水貨進入中國的情況越來越少,行業逐漸規範。”吳劍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而他認為,即便是對於目前已經具有極高接受度的這一品類,也依然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市場細分。
“有的人需要長效持久,有的人可能就是應急打一針,所以我們可以既有LV的包包、萬寶龍的筆那樣的頂級產品,也有可以滿足不同終端客戶需要的產品,像奔馳的汽車,從S級到C級,滿足不同需求,有不同的定價。”他說。
據了解,昊海生物科技的第二代玻尿酸產品計劃在2017年上市,與第一代產品形成價格和產品梯度,實現玻尿酸產品對人群的更廣覆蓋。
資本盛宴
而由於進入門檻低、醫保未覆蓋、競爭自由和政策管制寬松等因素,高速增長的醫美產業鏈條中,風險投資和產業資本進入意願強烈。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華韓整形、麗都整形、利美康等醫美企業相繼在新三板上市;醫美類APP如新氧、悅美、更美、美麗神器、美黛拉等均先後獲得融資。
“我們從一開始就是瞄準資本市場的,現在正在和幾家公司談。”壹加壹美容負責人顧國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醫療美容機構來說,如果想持續做大,必須引入資本方帶來規範化管理和長久發展的可能。
事實上,這也是目前管理普遍粗放的這一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與齒科醫院的清晰商業模式不同,醫美行業普遍存在管理粗放、股權結構不清晰等問題,而即便在整體行業一路向好的前提下,利潤下滑卻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
“2006年開始,醫美行業凈利潤出現整體下滑,至今也沒有得到緩解。”歐華美科董事長苑兵向記者透露,以獲客成本為例,2002年獲客成本為每人20~60元,每人產生消費2689元;而這一數字到了2012年,就已經達到了7000元到店,市場成本增長了100倍。
吳軍提供的數據顯示,從華韓整形、麗都整形和利美康等新三板美類公司來看,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規模較小,而高毛利率、高費用率特征(尤其高廣告費用占比) 的問題突出。

營銷渠道費用的居高不下嚴重侵蝕利潤的同時,軟硬件成本的一路飆升也開始成為越來越沈重的負擔。
“前兩年醫生的年薪100萬就夠了,這幾年低於200萬根本就別想請到好的。”某不願具名的醫美行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僅如此,開店成本也一直在上漲,“以前3000萬開一家店就夠了,現在5000萬都打不住”。
眼前迫近的現實也催生了醫美行業對資本的渴求。資金的現實補充,管理的規範化引入,對於期待更持久發展的眾多醫美企業來說,也許是一條必須要走的艱難的道路。
“走資本化對醫美企業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如果IPO不成功對企業的損失也會巨大,但是這條路也許是拯救目前行業困境的最有效的方式。”前述企業負責人表示。
而更多的市場分析數據則顯示,傳統的醫美機構可能正在失去投資價值。那些產品具有獨特性,以及上下遊滲透結合的方式和平臺產品,正在獲得資本更多的青睞。
吳劍英表示,在醫美全產業鏈建設中,存在資本容易介入的很多環節。“上遊企業根據醫療機構和消費者的需求研發產品、改進產品、提供增值服務;此外,在流通領域和渠道、醫療機構環節,均有資本進入的途徑。”
他認為,不同於醫療機構直接服務於患者,未來在醫美行業產業鏈中,上遊的生產型企業有望與終端銷售直接對接,這將是行業的發展趨勢所在。而資本力量的介入將加速這一趨勢的實現。
4月21日,醫療美容O2O悅美宣布完成1.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未來的戰略方向是實現線上平臺和線下平臺的不斷融合,資金將主要用於線下布局、市場推廣、產品研發、團隊建設等方面。

而在過去的3月,醫美O2O公司頻繁宣布獲得融資和產業拓展。
3月8日,國內最大醫療美容與健康服務平臺更美APP宣布與美國艾爾建(Allergan)公司達成商業合作,開始向上遊延伸。艾爾建旗下擁有肉毒素保妥適、可註射玻尿酸喬雅登、美胸假體娜綺麗等全球知名的醫美藥品器械品牌;3月13日,醫美O2O平臺新氧正式宣布完成由優壹品、騰訊雙百計劃投資的C輪融資,並稱估值對標春雨醫生;3月21日,美黛拉對外宣布,已於2015年10月完成1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本輪由IDG資本和平安創投領投,A輪資方高榕資本跟投。
在談及受資本青睞的醫美產業鏈設計話題時,多位投資界人士均表示,資本更青睞於具有極大的成長性、較高的運營效率、資本利用的效率以及較為規範的公司治理的企業。而在這些因素中,企業的成長性最為重要,目前資本比較看好醫美行業的新概念、新產品、日新月異的新技術。
據吳劍英透露,未來昊海生物科技也將繼續在醫美領域創新發展,開拓全產業鏈,並希望與行業內專業醫生、正規醫療美容機構展開全面深度的合作,為終端消費者以及合作夥伴提供一站式微整全程解決方案。
制造、物流將迎來“智造時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975.html
去年,國務院頒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明確制造業升級的9大任務以及5項重點工程,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機器人以及航空航天裝備等行業列為10大重點發展領域。
2016是政策落地元年,智能制造將迎來催化劑密集期。“今年從現在到年底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政策推出。大家都知道現在正在編制智能制造配套相關文化,相關的指南、專項、方案等也會陸續推出來。”申萬宏源高級分析師曲偉在近日第一財經主辦的“中國智造與工匠精神”上市公司城市沙龍深圳站上表示。

而在眾多領域當中,智能物流以及包括3D打印、系統即成以及智能檢測在內的智能制造在升級過程可能迎來大幅度增長。
根據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2013年的調查統計:近十年來中國物流自動化系統市場規模保持了平均20%左右的增長速度。申萬宏源預測,智能物流到2018年將達到千億級市場。截至2014年底,全國累計建成的自動化立體庫已超過2500座。“在工業4.0智能工廠框架內,智能物流是連接供應和客戶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未來智能工廠的基石。智能單元化物流技術、自動物流裝備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統是打造智能物流的核心元素。”曲偉說道。
而在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制造行業將面臨著補課階段。曲偉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制造業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層次和差異較大,發展不平衡。“現在相當一部分企業還處在‘工業2.0’的階段,層次結構差距大,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采取並行戰略,即2.0補課、3.0普及、4.0示範。”
近兩年,大族激光從傳統激光應用器材逐步進行智能化升級,涉獵自動化技術與機器人技術,將發展戰略定位智能制造領域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前很多投資者對我們有一些擔心或者疑慮,認為我們激光系統應用業務市場空間不大,全球規模只有幾十億美金,如果我們不去力爭上遊可能會慢慢純粹給別人做配套。”大族激光董事會秘書杜永剛說道。
大族激光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光源制造、高功率切割焊接、工業機器人、機器人基礎原器件研發等領域上進行新的技術創新布局。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企業加大對技術的研發投入,建立起相應的技術壁壘,擺脫純代工模式。“從投資的角度,我們更多會關註這個企業的專註性,還有在它的裝備制造領域是不是具有核心的技術門檻跟市場。”康成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正華說道。
此外,早兩年已經成為熱門的3D行業已經處於爆發增長階段。過去27年,全球3D打印產業複合增速超過27%,2015年市場規模達到了51.65億美元。國內3D打印市場過去四年連續翻倍增長,2015年中國市場規模在78億人民幣左右,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金屬3D打印面臨萬億規模的市場。”曲偉說道。
“黑稀土”整頓預期大 稀土板塊會否迎來第二波行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499.html
一直以來,黑稀土帶來的行業產能過剩、出口量增價跌等問題,使行業整體虧損。
稀土板塊在去年6月至今年2月一直走低,不過隨著供給側改革預期,使稀土板塊在今年2月以後迎來一波行情。近期,市場對稀土行業的整頓有較高預期,《稀土金屬管理條例》或有望出臺,稀土板塊會否迎來第二波行情呢?
據了解,我國稀土供給約占全球85%,2015年國內稀土總量開采指標10.5萬噸,黑稀土約5萬噸。隨著稀土價格持續低迷,2015年全行業虧損約6億元,2016年一季度繼續虧損約0.9億元。國內稀土總量開采指標為10.5萬噸。正規配額輕稀土8.7萬噸,中重稀土1.8萬噸。目前,中重稀土正規企業全面虧損,私挖濫采導致行業產能過剩。而部分輕稀土企業呈現微利。
如輕稀土企業中科三環2016年一季度凈利潤0.63億元,同比上漲1.84%;鼎泰新材凈利潤為345.72萬;北方稀土凈利潤為665.6萬。
而一些中重稀土上市公司則呈現虧損,如廣晟有色2016年一季度營收為5.1億元,同比下降34.02%;凈利潤為-6554.47萬元,同比下降2530.97%;*ST五稀凈利潤同比下降624.29%;廈門鎢業凈利潤同比下降17.49%。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稀土公司在2016年年報盈利預測中,營收及凈利潤均預測大幅增長,且虧損的公司均扭虧為盈。
稀土板塊在年後是資本市場的熱門板塊,作為戰略資源,近年來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自供給側改革的政策預期,使稀土板塊在2月觸底反彈,2月至今稀土板塊漲幅達47.99%。稀土行業供給側改革核心在於打擊私挖亂采的執行力度。
從行業環境來看,稀土收儲預期、打擊“黑稀土”、稀土集團整合是稀土價格持續上漲的動力所在。市場對於稀土行業的“黑稀土”整頓有著較高預期,隨著供給側改革政策持續催化,《稀有金屬管理條例》有望很快出臺。涉及稀土總量控制以及開采、冶煉和流通環節管理辦法。
華創證券分析師李斌認為,對比歷次行情,2016年與往年的不同之處在於,WTO敗訴之後首次收儲,國家重視程度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黑稀土有望被有效控制;收儲的量和持續時間預期大於往年;新增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需求。2016年稀土有望比擬2010年至2011年。
廣發證券分析師巨國賢認為,稀土作為中國戰略性優勢資源將受益供給側改革,近期,稀土供給側改革政策持續催化,岑溪市聯合執法搗毀4個盜采點的27個沈澱池,打擊私挖亂采的預期有望逐步兌現,引領稀土板塊進入第二階段行情。
稀土迎來多項利好 產業整合要推漲行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859.html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稀有金屬管理條例》近期將有望出臺。雖然條例細則並未出爐,但流通環節管控組合拳值得期待。
一直以來,黑稀土帶來的市場失靈導致稀土資源賤價流失、戰略價值難以體現,稀土持續出現賤賣行情。面對稀土行業這種窘境,決策層當前對稀土行業關註度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政策加碼已經開始。據媒體公開報道,《稀有金屬管理條例》主要包括稀土總量控制以及開采、冶煉和流通等環節的一系列管理辦法,對稀土產業綜合管控有望進一步加強。國家正進行提高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相關工作,但對上遊采礦權管控不會放松,總體合法產能將維持平穩。
行業整合有望年內完成
稀土作為戰略資源,近年來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不斷出臺政策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推進稀土行業整合,龍頭企業獲國家財政資金支持。早在2011年5月10日,國務院就曾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為中國稀土企業發展的格局定下基調,並由工信部提出組建“1+5”全國大型稀土集團的方案,也就是推動國內稀土企業資產優化、兼並重組、形成北方一家稀土公司和南方五家稀土公司的新格局。在那之後,稀土掀起了一波上漲行情。
截至2014年底,六家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的組建實施方案均獲得批準,意味著稀土企業的兼並重組進入正式實施階段,開始描繪未來中國稀土的新版圖,計劃2015年底整合全國所有稀土礦山及冶煉分離企業。
雖然稀土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仍未根本解決,供大於求導致稀土產品價格繼續低位弱勢運行,行業發展處於低谷期。但隨著行業整合的推進,中國五礦、中國鋁業(601600.SH)、北方稀土(600111.SH)、廈門鎢業(600549.SH)、南方稀土、廣東稀土等六大稀土集團對價格的影響力逐漸加大,長期來說稀土生產無序局面將逐漸破解。

稀土“打黑”行動要出擊?
業內人士告知,中重稀土正規企業全面虧損;私挖濫采形成黑色產業鏈,私采產量遠超正規軍配額。正規配額輕稀土8.7萬噸,中重稀土1.8萬噸,而實際中重稀土產量約6萬噸。
目前市場對於稀土行業的整頓有著較高預期,但具體整頓方式仍呈現難產局面。不過進入2015年之後,打擊力度開始加大。據廣西國土資源廳報道,5月下旬廣西岑溪市國土、公安和電力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250多人兵分四路對岑城、馬路、誠諫、波塘等鎮的土地礦產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突擊整治,整個行動采取了“三不留一毀閉”的措施。這已經是2015下半年以來岑溪市第三次打擊稀土盜采的專項行動,這也預示著全國範圍內的打擊稀土盜采行動有望被進一步發動起來。

2015年以來打擊稀土非法開采政策整理
資料來源:國土資源部、海通證券研究所
安信證券分析師齊丁認為,以目前形勢來看,決定稀土市場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打黑,若推行順利則必然導致供給收縮,如再配合收儲繼續推進,全面漲價即將出現。
而華創證券分析師李斌則並不認為稀土行情的到來主要是因為打黑,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認為,由於WTO敗訴之後首次收儲,國家重視程度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此外,黑稀土有望被有效控制;收儲的量和持續時間預期大於往年;新增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需求,因此,2016年稀土有望比擬2010-2011年。
行業整合或推漲行情
今年1月29日,工信部曾會同稀有金屬部際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在北京召開2016年稀土行業座談會議(下稱“會議”)。會議認為,2016年稀土行業要緊緊圍繞總體工作任務,重點推進六個方面工作,主要包括:完成稀土大集團實質性組建、深入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實施稀土高值利用專項、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加強稀土生產總量控制管理、完善稀土行業管理政策法規。此次會議,明確了稀有金屬行業從供給側好需求端同時發力的政策方向。
從行業環境來看,稀土收儲、打擊“黑稀土”、稀土集團整合是稀土價格持續上漲的動力所在。但是,問題遠沒有那麽簡單。目前稀土行業主要由發改委、工信部、國土資源部、科技部以及環保部等五部門協同管理,而商務部涉及管理稀土出口,國資委則對稀土央企進行垂直管理。發改委主管項目和資金審批,工信部統管稀土產品和企業、國土部管礦、商務部管出口,因此稀土企業有多個“婆婆”,不同業務要找不同的“婆婆”。由於條塊多有交叉,導致彼此邊界模糊,沒有一個部委願意在稀土行業承擔主要責任。據某位稀土業內人士透露,稀土產品配額制的名存實亡,濫開采,以及惡性出口導致價格低迷的問題都與稀土行業多部委管理不無關系。因此,《稀有金屬管理條例》是否有關於部門之間職責重劃的條款值得關註。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稀土為“供給決定價格”屬性極強的品種,因此政策端執行力度直接決定價格漲跌。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持續打擊黑礦和促進行業龍頭整合的同時,政策端的改革同樣不能滯後。第一財經記者從多方消息人士處獲悉,稀土行業主管權限很可能將收歸工信部,其他部委將在未來稀土行業管理中只起到輔助作用。至於具體的部委職能調整何時落地,目前尚不得知。
全球科技界迎來今年最大IPO Line宣布東京紐約兩地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745.html
6月10日,日本即時聊天軟件運營商Line在日本股市收市後宣布將於下個月在東京和紐約兩地上市,公司將在東京募集資金超過10億美元,這項IPO將不僅成為日本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IPO,而且也是今年全球科技企業最大規模的IPO。

據彭博社報道,Line公司宣布,將於7月14日在紐約上市,7月15日在東京IPO。該公司將在東京募集1127億日元(約合10.5億美元)的股份。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Line將於東京和紐約各發行1300萬和2200萬新股。東京證交所和紐交所均已在周五批準了Line的IPO,此次IPO預計也將使得Line的估值超過50億美元。
彭博統計數據顯示,這將是今年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IPO。2016年,即使有超過160家企業上市,募資總額10億美元,但還沒有一家科技類企業通過IPO募資超過1.5億美元。
不過,50億美元的估值比起Line在2014年夏天首次考慮在東京IPO時的估值幾乎低了一半,當時的IPO估值超過100億美元,隨後公司兩度推遲IPO。估值縮水一方面表明了投資者對市場的胃口大不如前,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公司在擴增用戶基數和開拓新市場方面面臨的挑戰。
Line為韓國公司Naver所持有是目前日本最流行的即時聊天軟件,功能類似與微信。憑借饅頭人、可妮兔、布朗熊等萌萌的表情包,Line火爆亞洲多地。用戶可以免費打電話或者發送即時訊息。其它盈利還來自於衍生品、遊戲和廣告的收入。近幾年來,Line還將業務擴展到流媒體音樂服務以及打車服務等。
Line三分之二的活躍用戶分部在日本、臺灣、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不過對於這家每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左右的即時聊天軟件運營商而言,如何擴大用戶規模引發業界擔憂。Line過去一年美國市場的新增用戶僅1300萬。盡管如此,2015年Line的全年收入仍然超過1000億日元。

為了產生新的收入來源,今年3月,Line又宣布推出一系列新服務,比如低價移動運營商服務,以及擴大手機支付等等,使得用戶數據變現。Line在亞洲最大的競爭對手微信的每月活躍用戶數量為6.5億。而在美國市場,Facebook旗下WhatsApp的每月活躍用戶更是高達10億。
Line的CEO出澤剛(Takeshi Idezawa)一直致力於塑造該公司在亞洲即時聊天市場的領導地位。而此次IPO也與這一計劃相一致。
然而,Line此時上市的時機頗具挑戰性,因為當前市場環境並不理想。今年以來,日股已經下跌超過13%,日本今年IPO數量同比暴跌75%,總計募資僅15億美元,創2009年以來最低。Line的上市反響可以說是對日本投資者信心的一種試探。
另一方面,Line的IPO也將成為繼去年11月份日本郵政上市以來的最大一單IPO。去年11月,日本郵政IPO募集資金120億美元。而今年日本市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IPO是日本地產投資信托公司LaSalle Logiport REIT,今年2月,LaSalle Logiport募集資金超過9億美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