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營部門擴張疲軟 德國明年面臨衰退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71

盡管日內公布的德國12月制造業PMI初值重回50分水嶺上方,並且好於預期和前值,但是私營部門擴張進一步放緩暗示德國明年初面臨衰退風險。

數據顯示,德國12月制造業PMI初值51.2,預期50.3,前值49.5,創2個月新高。德國12月服務業PMI初值51.4,不及預期和前值,創17個月新低。德國12月綜合PMI初值51.4,不及預期,創18個月新低。

該數據顯示,德國公司在新業務擴張中連續第二個月下降,暗示投資匱乏和市場競爭的加強。

Markit經濟學家Oliver Kolodseike表示,“數據顯示第四季度德國GDP可能最好的狀況就是小幅擴張。德國私營部門產出增長12月進一步減速,經濟活動擴張速度創一年半來最弱,遠低於今年早些時候GDP增長0.8%時的水平。今年最後三個月的平均PMI表現為2013年二季度以來最差。很顯然,明年年初經濟重現衰退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大。”

德國第三季度GDP僅錄得0.1%的增速,市場預期第四季度GDP增速將回升至0.2%。

而12月第二輪TLTRO市場反饋基本符合預期,這意味著明年歐洲央行全面購債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70

逆勢擴張:花旗收購瑞信大宗商品業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92

彭博社報道,花旗集團收購了瑞士信貸的大宗商品交易業務。在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且其他大行退出該業務之際,花旗進一步逆勢擴張。

兩名參與交易的匿名消息人士稱,花旗將收購瑞信的基本金屬和貴金屬、煤炭、鐵礦石、貨運、原油和油品業務,以及美國和歐洲的天然氣業務。但是具體細節並未透露。

瑞士信貸今年7月宣布退出大宗商品交易業務,因日趨嚴苛的監管和更高的資本要求擠壓了相關利潤。

美聯儲理事Daniel Tarullo在11月21日的聽證會上曾表示,監管機構將進一步限制銀行在市場的交易範圍。他表示新規則將在2015年公布,可能會限制銀行投資郵輪、煤礦以及其他包括實物金屬在內的業務。

此前,花旗在夏季和秋季剛剛收購了德意誌銀行的金屬、油品和電力業務。隨著包括摩根大通 、巴克萊和德意誌銀行在內的大行關閉或削減了自然資源業務,花旗已經成為大宗商品領域巨頭。

這筆收購不包括瑞士信貸在美國的電力交易業務。瑞信在2008年基本關閉了美國的電力交易業務,此後基本不從事該業務。

瑞信保留了大宗商品投資者產品業務,包括若幹指數。該公司仍可以對貴金屬進行電子交易,但作為外匯部門的一部分。

據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花旗內部首次提議向使用中國倉庫的金屬庫存作為擔保的客戶提供貸款,當時該行高管對此已存謹慎心態。不過該行仍然決定在2012年進入中國蓬勃興起的金屬融資市場,並迅速增加對一些重要客戶的貸款。

不過今年早些時候銀行和交易員對兩個中國港口的融資騙貸指控似乎印證了早些時候的擔憂,花旗在這兩個港口持有大量金屬庫存。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查一家本地貿易商是否存在對金屬庫存進行重複質押以騙取銀行貸款的行為,花旗也成為目前可能面臨虧損的幾家西方銀行和貿易行之一。這些公司正試圖通過從香港到倫敦的一系列法律訴訟限制風險敞口規模。

花旗持有價值約2.7億美元的銅和鋁,在自2013年5月起的一系列交易中從瑞士大宗商品交易商Mercuria Energy Group購得,雙方達成協議同意花旗在晚些時候以較高價格將這批銅和鋁回售給Mercuria Energy Group。這其實是一種有擔保的低成本貸款,銀行家們稱之為回購。這些信息來自於12月份舉行的花旗與Mercuria訴訟案聽證會上呈交的證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68

壯士斷腕,多元擴張:富士膠片何以輝煌重生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501/t20150109_708017.htm
 尹一丁/文

  富士和柯達,同為膠片時代的鉅子,但曾經無比強大的柯達如今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富士卻及時壯士斷臂,敢於自毀長城涅槃重生。在強有力的領袖帶領下,富士不走捷徑,踏踏實實地投入到技術和產品的艱苦開發中,最終轉型成為一家多元化的高科技企業。自視為品牌和營銷企業、不想自主開發技術的柯達卻最終潰敗。富士輝煌重生的故事充分表明,勇氣、眼光和意志是變革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人類全力遏制埃博拉病毒的戰役中,日本富士膠片株式會社(Fujifilm)出人意料地異軍突起,推出抗疫藥品Avigan,成為對抗埃博拉的先鋒。在人們的印象中,富士過去是一家生產膠卷的企業,現在它也製造數碼相機,但沒有人會把它和醫藥聯繫起來。其實,富士膠片,雖然它依然這麼稱呼自己,卻早已不僅是一家和攝影有關的企業。在數字攝影的技術浪潮衝擊之下,它審時度勢,成功轉型為一家多元化的高科技企業。而它昔日最大的競爭對手,曾經無比強大的柯達,在面對此激進的朝代變革時卻分崩離析,於2012年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日本富士創建於1934年,旨在實現膠卷的國產化,其前身是賽璐璐公司的照相膠片業務部。當時由於技術保護,無法從海外引進技術,富士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生產用於相機、攝影機和醫用X光儀器的膠片,並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在某些核心技術領域達到甚至超越了柯達的水平。

  上世紀60年代起,富士積極進行海外擴張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業務遍佈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銷售額佔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今天的富士膠片在全球財富500強榜上排名第487位,利潤達8億美元,全球員工3萬餘人,業務涉及影像、照相設備、信息事業、醫藥和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印刷系統、記錄媒體以及辦公與工業器材等諸多領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科技企業。

  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在攝影數字化技術變革的洶湧大潮下,富士不但沒有像其競爭對手柯達那樣徹底崩潰,還成功轉型,表現愈發出色。作為攝影膠片行業的兩大巨頭,富士和柯達業務相似,商業模式基本相同,也都具有大企業的通病,又同時預見了數字化浪潮的來臨,但表現卻截然不同。在應對時代變革的輾轉騰挪中,富士好似一家靈活的美國公司,而柯達卻像足一家緩慢固執的日本企業。這種完全不同的變革作風,最終造成了兩家企業完全不同的命運,其原因令人深思。作為少數幾家深度轉型成功的國際大企業,富士鳳凰涅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學習。

  領導力的價值

  有很多原因能夠用來解釋兩家企業的不同結局,但最關鍵的一點是執行力上的巨大差別。其實,柯達早在1975年就研發出世界上首款數碼相機,但它誤判了形勢的嚴峻性,遲遲不願放棄多年來主要的現金來源—攝影膠片,導致變革緩慢,最終被新時代所拋棄。

  與之相反,富士的變革則非常堅決。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程度僅為25%,但富士已高達60%。而在2004年,富士更是大規模收縮膠片業務,不惜違反日企一貫的作風,大刀闊斧地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裁員,並進行業務和機構的大幅重組。這種變革的速度和深度背後,是富士極其強大的執行力。這種規模的變革是一般日企根本無法想像的,也正是富士重生而柯達覆滅的關鍵所在。

  一家企業的執行力是否強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總裁。富士的領袖古森重隆就是一位具有強大的意志力和無比的勇氣及決心的人。他做事極其果斷堅決,一旦定下目標就義無反顧地前行。這種性格與他的成長經歷有著莫大關係。他幼時正值戰亂,父親給了他一柄短劍,讓他在父親遭遇不測時保護母親和妹妹,並教育他要像一個武士一樣永遠勇敢地面對任何危險和挑戰。古森一生都秉持這種精神。他在青年時刻苦訓練成為柔道高手,在東京大學讀書時,主動參與當時被認為是很危險的體育運動美式橄欖球,並從中獲得身心成長的重大體驗。

  在領導富士變革時,古森同樣也是敢作敢為。2006年,富士違反日企慣例,一舉解僱5000名員工,而且毫不顧及情面,果斷摧毀並重塑前任總裁多年辛苦打造的企業帝國,就算富士的利潤當年驟降逾30%也毫不動搖。在這樣一位意志堅定、內心強大的領袖帶領下,富士才能披荊斬棘,跨越其他企業難以踰越的轉型鴻溝。

  當然,除了強大的執行力,古森重隆還高瞻遠矚,對行業發展具有深刻的洞察力。2000年他出任總裁時,全球對彩色膠片的需求恰好到達頂峰,此時的柯達正沉醉在盛世華章的美夢裡,然而古森卻非常清醒地開始逐步退出此業務—雖然勢力龐大的膠片部門曾極力反對,但他用超凡的領導力擊潰了這些守舊者的反擊。

  2004年,古森拋出了企業深度變革的總體規劃,並且在進行結構改選的同時,全力開拓新業務,不但設立了併購部和企業內部風險基金,而且鼓勵這些部門承擔風險,更為積極地尋找新的成長機會。2006年,他又制訂了長期發展計劃,決定將LCD顯示屏材料、醫療成像和生命科學、出版印刷、文件處理和光學設備五個技術領域作為富士今後發展的方向,並極其準確地將戰略重心定位在顯示屏材料和醫療及生命科學上。目前,這兩個領域是富士發展最為迅速的。

  反觀柯達,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恰恰缺乏一位強有力的領袖。所以,它的轉型不但緩慢,且方向不明,執行時又三心二意,疲軟無力。而且柯達的領袖團隊沒有連貫性,不斷換帥,戰略隨著每一任總裁的改變而改變。

  1993-1999年,柯達總裁喬治·費舍爾(George Fisher)將企業核心技能定義在圖像領域,所以大力開發數碼相機並推出互聯網上傳並分享照片的功能。但他對互聯網缺乏深厚的洞察力,僅是淺嚐輒止。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成功改造柯達傳統的硬件虧錢、軟件盈利的商業模式,雖打造出頗具規模的數字相機部門,但很快被智能手機的照相功能顛覆。柯達最後一任總裁安東尼奧·伯萊茲(Antonio Perez)來自惠普,專注於將柯達轉型為一家數字打印企業,但卻不具備惠普的技術能力來實現這一目標。在軟弱的領袖和混亂的戰略雙重夾擊下,柯達的覆滅絕非偶然。

  技術為本 多元擴張

  富士興、柯達亡的主觀原因是領袖才華和魄力的不同。但客觀原因也很重要,即這兩家公司的內涵存在巨大區別。也就是說,雖然富士和柯達表面相似,但本質卻完全不同。富士從來都是一個技術型公司,而柯達雖然在膠片上掌握了核心技術,但本質上卻是一個品牌和營銷公司。因此,兩家企業在決定進行深度轉型時,改採取的擴張戰略和結果完全不同。

  作為一家技術為本的公司,富士其實多年來都在不斷進行以技術應用延伸為導向的擴張。早在1948年,它就進入了照相機及其他光學器材領域,1954年開始研發存儲材料,並在上世紀60年代推出錄像和錄音帶,隨後70年代推出電腦存儲盤。1962年,富士開始研發複印技術,並和施樂成立合資企業。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所有這些努力彙集成為富士的信息部門,它其實早已不是單純的膠片公司了。

  與此同時,富士在上世紀80年代看到了電子編輯系統在出版業的興起,果斷投入資金進行大規模研發,並在1989年和杜邦公司聯手收購英國電子印刷產品公司。而富士最先進入數字時代的則是醫療影像業務。其經過8年的研發,在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個電腦化的X光診斷系統FCR。1980-1999年的20年間,富士在數碼成像領域投入近20億美元,並在1991年推出第一款數碼相機。所以,富士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攝影數字化浪潮準備轉型時,已具備了多元化的部門和雄厚的技術基礎,它的華麗轉身其實並沒有外界想像得那麼突然和激進。

  整體來看,富士當時進行的戰略轉型其實並不複雜,即在淡化膠片業務的過程中,儘量榨出剩餘利潤,同時通過收購和自主研發向新領域延伸。

  從2000年起,富士投資近65億美元收購多家醫療公司,包括以10億美元收購美國超聲波設備企業SonoSite。它把醫療和生命科學作為未來業務的重心,發展包括藥品研發、放射器材、醫療光學儀器和化妝品等多個市場。富士在膠片業務的研發中共積累了20萬化合物的專利,其中4000種具有抗氧化功能,它依此推出了化妝品Astalift系列,並獲得了成功。富士同時還將其感光材料的專利應用於精密化工材料的研發上。在2000年初共投資40億美元開發的LCD顯示膜業務已成為富士最具有競爭力的領域。另外,富士還廣泛收購微電子材料、印刷油墨和工業噴墨打印機頭等公司繼續拓展它在文本印刷的市場空間。因為富士自身有雄厚的技術支持,所以它的擴張不斷速度快,而且更為成功。

  與此同時,柯達的轉型戰略和結果則完全不同。它從來都認為自己的核心技能是品牌和營銷,所以根本就沒有想過自主開發新業務,而想走捷徑,通過戰略合作或收購而進入新領域,如製藥和化學材料等。但因為自身沒有相關的技術基礎,既無法準確評估收購對象的資質,也無法將其成功整合。收購製藥公司Sterling Drug後,柯達因為缺乏核心技能開發新藥,掙扎6年後不得不黯然售出。柯達把自己視為一家品牌和營銷企業,既無雄厚技術,也不想吃苦去自主開發技術,所以在轉型時軟弱無力,完全沒有一個強大企業的素質和氣概,其徹底潰敗是必然的。

  重市場輕技術、重品牌輕資產是不少美國企業的通病。這也是美國產業服務化造成的副作用。蘋果和耐克模式對世人也有誤導,以為劍走輕靈也可以繁榮昌盛。其實,無論對於任何企業,技術永遠都是生命力的源泉。同時,高端和精密製造也可以成為核心競爭力。所以,中國企業不但要以技術為本,而且不能輕資產。先進的技術和紮實高超的生產能力,永遠都是企業和國家安身立命的本錢。而且,企業應對時代變革一定要有多元化技術和業務為基礎,富士就是最好的佐證。

  吃苦耐勞 百折不撓

  從本質上來看,企業如同個人一樣,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它的性格和精神。具有強大的性格和精神的企業就一定會在技術和戰略執行上表現出眾。所以,一家企業的成功,與其說是產品和戰略的成功,不如說是企業性格和精神的成功。日企雖然行動比較謹慎緩慢,官僚主義蔓延,但它們善於吃苦,敢打硬仗,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一點非常可貴,也是當下中國企業,甚至不少美國企業,如柯達等缺乏的素質。富士的轉型雖然得益於它卓越的領導人古森重隆和其多元化業務及技術基礎,但成功的真正保證,在於旗下萬餘員工在統帥的帶領下,認準方向、全力以赴、披荊斬棘、義無反顧的作風。這就是日本人的韌勁和其企業與國家強盛的原因。

  日本人具有這樣的民族性格,是因為他們從來都有很強的危機感。富士轉型如此成功也是因為它未雨綢繆,很早就做好了準備。有危機感的企業才有希望。有危機感的企業才願意隨時代而變革,必要時壯士斷腕,隨時放棄核心業務,這也是高科技企業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有危機感才會勇敢堅韌、不畏挑戰和困難。中國企業中,華為的「狼文化」是與這種企業精神最為接近的,它充滿危機感,不斷自新。所以,華為能在2014年成為中國第一家上榜Interbrand全球百強品牌的企業,絕非偶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18

2月全球PMI:全球制造業穩步擴張,歐元區築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27

2月全球PMI:全球制造業穩步擴張,歐元區築底
作者:任澤平、張慶昌



導讀: 金融危機後,7年過去,全球經濟是否築底?美國引領全球制造業穩步增長,歐元區制造業築底,日本持續弱複蘇,新興市場國家中,印度為亮點。

摘要

全球制造業穩步擴張。全球2月制造業PMI值52.0,高於前值51.7。主要原因是產出加速增長,創6個月來最高值。新訂單指數繼續保持高位,投入和產出價格下跌幅度收窄。美國為全球制造業主驅動主力;歐洲制造業築底,其中愛爾蘭、西班牙、英國、波蘭、捷克高速增長,荷蘭、意大利、德國溫和增長,奧地利、希臘、法國放緩;日本制造業持續溫和複蘇;新興經濟體制造業分化,印度擴張最快,中國溫和增長,巴西、俄羅斯和印尼萎縮。

美國制造業加速擴張,超市場預期。美國2月制造業PMI為55.1,預期54.3,前值53.9。分項來看:產出增長達到4個月以來最大值;新訂單數量顯著增加;新出口訂單溫和上漲;就業延續2013年7月以來的擴張趨勢。整體看,美國2月份制造業加速擴張,主要受國內需求拉動,具有可持續性。高產出增長,高就業創造和持續上升的工廠價格強化美聯儲年中加息預期。

歐元區制造業築底。歐元區2月制造業PMI為51.0,略低於預期值51.1,前值為51.0。主要受益於新訂單指數上升,為7個月來最高值;就業增長率,為6個月最大值。產出增速與上月持平;投入品價格比1月份創下的5年半最低記錄略有緩和。分地區看,愛爾蘭、西班牙拉動作用最大;法國持續萎縮。整體看,受歐元貶值、希臘危機暫時緩解和QE影響,歐元區制造業築底。

日本制造業持續弱複蘇。日本2月制造業PMI為51.6,前值52.2。雖然低於前值,但仍處於擴張態勢。主要拉動因素為產出和新訂單指數,為2014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日元貶值帶動投入品價格上升和促進出口。整體看,日本經濟在大宗價格下跌和QQE的推動下,將持續弱複蘇。

新興市場國家制造業分化。中國匯豐制造業PMI50.7,預期50.1。顯示經濟小周期企穩的信號進一步加強。印度制造業PMI 51.2,前值52.9。印度制造業擴張速度放緩主要受產出和新訂單增長放緩、就業下滑拖累。俄羅斯制造業PMI49.7,前值47.6。俄羅斯惡化程度有所好轉,主要受產出和新訂單拉動。巴西制造業PMI49.6,前值50.7。

正文:

1.全球制造業保持穩增態勢

全球制造業保持穩增態勢。全球2月制造業PMI值52.0,高於前值51.7。全球制造業穩步擴張,主要拉動因素為產出增長,為6個月以來最高點。

產出拉升全球制造業PMI。2月制造業產出指數為53.3,前值51.7,增速繼續高於長期趨勢;就業和新訂單數量與上月同比擴張。受大宗商品價格築底影響,投入和產出價格下降幅度有所收窄

美國是全球制造業的動力引擎。美國制造業升至4個月來最高值;墨西哥制造業穩定增長;受原油和天然氣部門訂單減少,加拿大制造業2年以來首次收縮;歐洲大部分國家經濟增長,其中愛爾蘭、西班牙、英國、波蘭、捷克高速增長,荷蘭、意大利、德國溫和增長,奧地利、希臘、法國經濟衰退。新興經濟體制造業發展分化。其中,中國和印度擴張,巴西、土耳其、俄羅斯和印尼為收縮。

表1 全球制造業PMI分地區情況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圖1 全球制造業PMI分地區情況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美國制造業加速擴張

美國制造業擴張超市場預期。美國2月Markit制造業PMI為55.1,前值53.9,為2014年10月以來最高值。ISM制造業PMI為52.9,略低於預期53.0。雖然兩個制造業指數存在偏差,但是一致的地方在於,美國制造業擴張速度仍處高位。

主要受益於產出快速增長。產出增長為4個月以來最大值。新訂單數量顯著增加,新出口訂單溫和上漲;高訂單數量和生產者運輸延期造成積壓工作量上升;制造業就業延續2013年7月以來的擴張趨勢;鋼鐵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造成投入價格連續第2個月降低;企業繼續擡升產出品價格,通脹水平溫和增長,達到3個月最高點。

國制造業強勢擴張有望持續。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是美國制造業擴張的主要拉動因素,具有可持續性。根本原因在於美國金融危機後去杠桿化比較徹底和實施的科技創新戰略等措施。詳見《世界經濟築底了嗎?——國際研判三》(20150303)。

圖2 美國制造業上升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歐元區制造業築底

歐元區制造業築底。歐元區2月制造業PMI為51.0,低於預期值51.1,前值為51.0。歐元區制造業依然保持擴張態勢。分項來看:產出擴張率與上月持平,受益於意大利、愛爾蘭產出加速增長;新訂單升值7個月來最高值,主要受愛爾蘭、西班牙拉動作用;被抑制的歐元區內部需求與出口訂單的加速增長相互抵消,新交易量總體溫和增長;就業增長率為6個月來最大;銷售價格連續第6個月下行,投入品價格的通縮率僅比1月創下的5年半最高記錄略微緩和。分國家來看:PMI值高於榮枯線的國家,從高到低依次為愛爾蘭、西班牙、荷蘭、意大利、德國。低於榮枯線的國家,從高到低依次為奧地利、希臘、法國。整體看,歐元區制造業可能正在築底:受益於QE和歐元貶值,消費和出口增長穩健;希臘危機暫時緩解。

德國制造業溫和增長。德國2月制造業PMI為51.1,前值50.9。表明,德國制造業溫和增長。分項來看:產出已連續22個月增長;弱歐元和逐漸改善的制造業環境為2月新訂單增長提供支撐;新工作增長率現7個月以來最大值;積壓工作量以4個月來最顯著速度增長;受油價下行作用,投入品價格從歷史低位繼續下跌,產出品價格連續第四個月在低位下降;企業為降庫存,采購活動進一步降低;試產庫存和產成品庫存連續第四個月降低。總體而言,德國制造業已連續三個月擴張,未來來自亞洲和美國的需求將有力提升海外訂單數量,德國制造業擴張前景廣闊。

希臘制造業持續萎縮。希臘2月制造業PMI為48.4,前值為48.3。表明,希臘制造業持續萎縮。分項來看:產出減少率達2013年10月以來最高;新訂單維持下降態勢;新增工作量現2013年7月以來最大降幅;政治的不確定性會擾亂消費者需求甚至影響出口;為適應低水平需求,生產者調低產成品庫存;歐元貶值推動投入品成本上升,但廠商為振興銷量仍降價,產出品價格連續四年下降;就業好轉,新工作創造量為多年以來最大值;由於缺少對部門資源的壓力,積壓工作量顯著下降。總體而言,希臘深陷國內政治制造業不確定性泥淖,廠商訂單在國內外消費者之間猶豫不決,導致新交易量加速下降,進而加深產品價格下行壓力。

圖3  歐元區制造業PMI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4.日本制造業持續弱複蘇

日本制造業持續弱複蘇。日本2月制造業PMI為51.6,前值52.2。表明,日本制造業整體溫和增長。分項來看,產出7個月持續增長;新訂單連續9個月增長,受益於新產品需求擴張和營銷策略改善;海外訂單現2013年12月以來的最高增速,日元貶值,中日、日韓貿易額增長,消費品生產新工作量快速增長共同改善進出口;就業人數連續6個月增加。總體來看,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日元貶值和QQE影響,日本出口和私人消費持續增長,帶來制造業持續微弱複蘇。

圖 4  日本制造業PMI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5.新興市場國家制造業分化

中國制造業企穩。中國2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50.7,預期50.1,初值50.1,前值49.7。2月匯豐和中采PMI指數均回升,驅動力來自基建備貨開工和企業補庫。228降息疊加春節開工效應,預計2季度經濟短期企穩。在降息和季節效應帶動下,預計二季度房地產銷量弱回升,預計3月財政政策穩增長加碼,兩會上調赤字率。

印度制造業擴張高位放緩。印度2月制造業PMI值為51.2,前值52.9。表明,印度制造業持續繁榮,但增速放緩。分項來看:制造業產出2月增速變緩,季調後制造業產出指數降至2014年9月以來最小值,且低於長期平均水平;新訂單連續16個月增長;伴隨中間產品和投資品部門微幅收縮,投入品價格6年來首次微幅下降;廠家近期的折扣銷售使通脹實現5個月來最低;庫存整體穩定,采購庫存降低,試產庫存增加,積壓工作量進一步上升,賣主交貨執行比1月份大幅增加;新工作量增長受國內需求走弱阻礙,制造業雇員數量減少但不明顯。總體來看,低通脹和海外訂單增長奠定印度產出和就業反彈的基礎,國內改革熱潮和人口紅利為印度制造業持續增長提供支撐。

俄羅斯制造業萎縮幅度下降。2月制造業PMI為49.7,前值47.6。表明,俄羅斯制造業惡化程度下降。分項來看:制造業新訂單3個月來首次增長,新出口訂單數量現去年10月以來最大降幅,國內市場需求是新訂單增長主要動力;產出實現過去9個月來第7次擴張;積壓工作量繼續快速下降,因高物價企業2月份采購活動減少;投入品價格通脹7個月來首次降低,達到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值;產出品價格通脹小幅緩解但仍處歷史第二高位;制造業雇傭工人數量連續20個月下降。總之,強勁內需、出口替代品生產拉動了產出和新訂單,但外需不振和國際原油的低位調整使俄制造業複蘇緩慢,弱盧布引致高通脹也嚴重阻礙國內生產與就業的回暖。

巴西制造業陷入萎縮。巴西2月制造業PMI為49.6,低於前值50.7。表明,巴西制造業陷入萎縮。分項來看:產出和新訂單下降拖累2月PMI指數,被抑制的需求受市場價格上升的影響繼續惡化,新出口訂單上月微升顯示內需不足是主要原因;消費品產出和新訂單小幅上升,而投資品產出與新訂單大幅下降。強勢美元導致巴西里奧貶值推高投入品價格指數,通脹連續5個月高企;企業購置活動小幅下降,反映制造商盡可能利用其采購庫存的願望;原材料和半成品庫存連續第二個月下降。總體而言,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巴西收入惡化,巴西里奧貶值引發通脹高企,制造業陷入萎縮,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築底,巴西制造業萎縮將有所收窄。

圖5新興市場國家制造業PMI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來源:國泰君安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153

美聯儲褐皮書:消費者支出增加 絕大多數地區經濟溫和擴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48

周三,美聯儲褐皮書顯示,絕大多數地區經濟溫和擴張,雇用增加,消費者支出攀升,制造業加速,企業對未來銷售樂觀。低油價環境下,能源企業計劃削減資本性支出。

beigebook

本次褐皮書記錄的時間是從1月初到2月中,是當前美國經濟形勢的報告。

褐皮書顯示,消費者支出增加,提振美國經濟。12個地區中,有8個地區經濟出現“小幅至溫和”擴張,其余地區經濟活動為僅小幅增長,或是放緩。特別地,汽車銷售在增長,制造業活動複蘇,人們貸款需求增加。勞動力市場方面,雇用活動在增加。

褐皮書顯示,工資水平穩定,大多數領域的工資沒有上漲壓力,工資存上漲壓力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技術工人崗位。美聯儲高度關註工資水平,因為這與通脹水平息息相關,工資增幅沒上漲壓力,表明通脹還沒有走高跡象。根據褐皮書,食品和服務價格較為穩定,僅微幅上漲。

受調查者反映了一系列問題,包括東北地區天氣糟糕、低油價對能源行業有明顯沖擊、西海岸港口工人罷工導致貿易放緩等。具體來看,紐約和波士頓地區報告稱,寒冷的冬季對零售銷售有負面影響,不過波士頓和克利夫蘭地區稱,冬季相關的產品如冬裝、撒在路上的鹽、雪鏟等,銷量較高。西海岸港口工人罷工,影響到了中西部地區的農業出口,但與此同時東海岸港口活動在增加。

低油價環境下,克利夫蘭、明尼阿波利斯、堪薩斯、達拉斯均報告稱,油氣鉆井活動下降,企業計劃削減資本性支出。達拉斯地區的報告稱,能源公司停止雇用,開始裁員,絕大多數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工資會下降。

美聯儲每年發布8次褐皮書,通過12個地區聯邦儲備銀行對全美經濟形勢進行摸底。美聯儲褐皮書是FOMC會議的重要參考資料。美聯儲將於3月17~18日舉行FOMC會議。

美聯儲褐皮書報告原文見鏈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34

樓繼偉:財政政策必須適度擴張 地方債可借新還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13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3月6日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此外,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地方歷史債務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來解決。

被問及中國財政政策時,樓繼偉稱,

全球通縮的趨勢在加重,複蘇的趨勢不明朗,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影響會很大。“三期疊加”造成的一些問題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要解決,我國經濟的增長動力發生改變,這時候就是新常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穩步地去杠桿化,但是又不要造成經濟的“斷崖式”下落。頂住這些下行的壓力,所以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

華爾街見聞提及,國務院在2月25日由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常務會議上認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加力增效。

現場記者提問稱,2014年地方債甄別結果尚未公布。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把存量債務認定為地方債的機會。因此,融資平臺可能會傾向於多報賬。那麽,去年的地方債是否將出現同比激增?是否會出現局部地區的地方債危機?

樓繼偉回答稱,

地方報完以後,我們還要再審核,審核的過程還沒有結束。結束之後,我們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地方債的問題是一個客觀現實。預算法在修訂之前,地方是不得舉債的,而事實就產生了這麽多。那麽,必須開前門、堵後門,同時還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開前門,大家已經知道了,今年的預算是6000億地方債。後門的問題,就是歷史形成的這些債務,我們必須正視它們,逐步消化解決。

按照地方債務的甄別工作要求,省級部門應該在1月5日之前就把地方債的甄別結果上報財政部,但目前結果仍未公布。

此外,對於地方的歷史債務,樓繼偉表態稱,

地方的歷史債務,從今年開始轉為余額管理。還本部分去年是993億,不必測算今年多少了,肯定超過1000億。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來解決。

他還指出,按照不同口徑,今年的實際赤字率要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3%赤字率大一些:

去年的赤字率是2.1%。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按照預算收支的口徑,全國赤字率是2.3%。但按當年實際收支差額的口徑看,赤字率要大一些。不是說有兩筆賬,賬擺得明明白白。

如果大家仔細看,財政部代表國務院提交的預算報告,調入了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有1124億元結轉資金用於今年的開支。去年地方債務的還本部分是993億元,今年肯定超過1000億元。所以,在口徑變化之後,就有2000多億可安排的支出,這些支出如果按當年的收支差額計算赤字率的話,實際上差不多是2.7%。但在預算中無法表達,因為結轉資金都已經列過支出,只是還沒有花出去,現在我們重新花了,但不能第二次列為支出,那就重複列支了。所以,報告中的赤字率仍是2.3%。當年收支差額是2.7%,這個力度是比較大的。對於支撐經濟的發展、抵禦下行壓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樓繼偉同時表示,目前對地方債務正在審核,審核結束後要向人大常委會報告。而對於局部地區債務比例過高的問題,有解決思路:

一方面,要把那些有一定收益或者可以改造成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比如可以收費。如果收費不足,可以給予適度的補貼,轉為所謂“PPP模式”,就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和經營基礎設施包括其他事業的方式,轉為企業債。

另外,對一部分完全公益性的平臺借的地方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我們已經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對一些歷史債務予以承認,通過發債替換原來的平臺債務,這樣可以使債息降下來。

另外,一些由銀行貸款形成的歷史債務,按照契約原則,貸款的合同不能廢除,借人家的錢還是應該還的。如果融資平臺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需要進行一些債務重整,那是雙方談判,所以要采取一些過渡性的辦法逐步解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80

李彥宏、馬化騰、雷軍交鋒兩會 均欲擴張互聯網勢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2584.html

李彥宏、馬化騰、雷軍交鋒兩會 均欲擴張互聯網勢力

一財網 劉佳 2015-03-06 16:00:00

這些互聯網大佬兩會關註的重點包括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熱門話題。

李彥宏、馬化騰、雷軍……這些互聯網大佬都在兩會上說了什麽?

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這些互聯網大佬兩會關註的重點包括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熱門話題。

例如,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CEO李彥宏將提案聚焦在建議全面開放醫院掛號號源與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發展兩方面;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則希望用互聯網+傳統生態的方式能夠被采納、用移動互聯網把政府有關部門大量的信息數據互聯起來、網絡版權保護、完善盲人的無障礙使用;而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CEO雷軍提交了關於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建議和繼續修訂《公司法》改善創業環境的建議。

看上去,三位互聯網CEO的提案和議案似乎關聯度不大,但事實上,三人都無一例外地談到同一件事:如何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均欲擴張互聯網勢力

李彥宏盯上醫療蛋糕

李彥宏把重點聚焦在了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醫療。在他看來,“看病難”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網絡掛號對方便群眾就醫、提升醫療行業運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部分地區具有官方背景的“預約掛號統一平臺”存在著社會認知度低、用戶體驗不好、掛號號源上網比例不高、限制醫院開展個性化服務積極性和自主性等問題。

“目前,很多省市的醫院必須拿出一部分號源給衛生局,衛生局再做一個統一的全市掛號平臺,不允許商業化。我覺得這種方法是違背市場經濟的原則的。因為,越集中、越壟斷資源,就越難以給公眾提供最好的服務。”李彥宏希望,有關政府部門可以下達一些統一的規定,例如,“所有醫院的網上掛號率必須在三年內達到50%”,但是怎樣把這個號放出去,就需要讓各個醫院自己想辦法,比如需要去主動地提升醫院的IT系統。

因此,李彥宏建議取消部分地區對商業機構開展網絡掛號業務的限制,借助社會力量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根據不同地區實際情況,逐年加大醫院掛號號源上網的比例,加強對網絡掛號的宣傳力度,引導患者更多通過互聯網進行掛號。大力扶持各級醫院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勵醫院通過自身網站為群眾提供掛號服務、進行在線咨詢和交流功能,並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分時預約,提升醫院運營效率,方便群眾就醫。

馬化騰盯上政府數據

已經拿到微信這張船票的馬化騰,提出了“互聯網+戰略”。其中,“+”的就是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此外,他還建議用移動互聯網把政府有關部門大量的信息數據互聯起來。

他在今年兩會的建議中稱,當前,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影響正在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滲透,全面進入各行各業,帶動了電子商務、在線教育、移動醫療、手機召車等新業態的發展,提升了信息經濟在社會經濟中的規模。

他對記者舉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在某些行業已經很成熟了,例如互聯網加通信就是即時通信,運營商一開始對此很不適應,“但是現在你看到運營商越來越意識到,大家是魚和水的關系,互聯網這一端發展了,數據業務的流量是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整個增長是更好的。但是會有陣痛,大家一開始覺得互聯網跟通信結合很可怕,會不會把過去的收入打沒了,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運營商已經跟三年前、兩年前之前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全球來看這是大勢所趨。”

“移動互聯網就像電一樣,過去有了電能讓很多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每個行業都可以拿來用,改造自己的行業。”馬化騰說。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在民生、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領域,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提升作用越來越明顯。例如,在交通領域,滴滴打車等移動互聯網運用的出現,正在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再如,融資成本高、信息不對稱使小微企業難以從傳統銀行得到融資,而互聯網金融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信貸選擇,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雷軍依舊聚焦產品

而雷軍則在廣東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表示,希望把互聯網納入國家戰略,以把握互聯網的時代機遇,用互聯網來更快的推動傳統產品轉型升級。

他說,過去15年,互聯網主要涉足了傳媒、軟件、遊戲和零售等行業,網絡媒體、互聯網服務、網絡遊戲和電子商務等,成為這些行業顛覆性的力量,近幾年互聯網開始滲透更多行業。目前,互聯網形成了三大特點:信息對稱,用戶切換成本低和高效率,成長快。

雷軍認為,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了,從現在情況看,比互聯網發展速度更快。目前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搶移動互聯網的船票,沒有移動互聯網,就沒有未來。

派別各有不同

除了關註如何用互聯網改造各行各業,李彥宏、馬化騰、雷軍的提案、議案中,又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色。

“技術派”李彥宏

一向強調“用技術改造世界”的“技術派”李彥宏,建議設立國家層面的“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制高點。

李彥宏表示,“中國大腦”包括以智能人機交互、大數據分析預測、自動駕駛、智能醫療診斷、智能無人飛機、軍事和民用機器人技術等為重要研究領域;支持有能力的企業搭建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不同研究領域開放平臺資源,高效對接社會資源,依托統一平臺協同創新;改變傳統“相馬模式”的科研機制,引入“賽馬模式”等市場機制,通過開放式協同創新和資源開放共享,吸引相關各方的廣泛參與;在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的轉化與共享方面,充分引入市場機制,促進研究成果轉化,帶動傳統工業、服務業、軍事等領域的融合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和社會服務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助力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為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在這之前,百度內部有個“百度大腦”的項目,用技術模擬人腦思維,現在大約已經相當於2~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隨著計算成本的飛速下降和計算能力的飛速提升,未來十幾二十年,這樣的大腦或許比人腦還要聰明。”李彥宏此前預計。

李彥宏更希望國家能建立一個基礎設施,而這個基礎設施是百度沒有能力去建立的。“我們現在只有一個‘百度大腦’的項目,其中只包含幾萬臺的服務器,所以希望國家可以搞一個幾十萬臺服務器的技術架構。這樣,當我們要想做更大規模實驗的時候,就可以在國家提供的平臺上來做,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去做更多的創新。”

“產業鏈派”馬化騰

馬化騰則建議加強網絡版權保護。

他對記者指出,目前互聯網行業不斷加大在版權內容采購與自制內容方面的投入,與傳統文化產業形成了良性的產業生態鏈。但是,目前各類網絡盜版技術可謂日新月異,原始版權方以及正版網站更加難以有效控制版權內容的傳播。中國目前侵權損害法定賠償標準偏低,侵權損害賠償缺乏明確的計算標準,使得權利人的損失經常難以得到有效補償。

在移動互聯網信息無障礙方面,馬化騰更是拿自己舉例,稱自己有時候看著屏幕也會眼花,軟件的開發者應當要將符合每個人的使用便利與習慣放在第一位。

“標準派”雷軍

正在智能家居領域展開廣泛的投資和布局的雷軍,提出了關於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建議和繼續修訂《公司法》改善創業環境的建議。

他說,物聯網是個巨大的臺風口,智能手機為中心的智能家居產業已經成為物聯網的核心應用領域,但是由於智能家居產業滲透性強、帶動性強、集成性高,是一個跨行業交融整合的綜合性的混合體,因此家電制造商、互聯網企業、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甚至衛浴、家具等跨行業的廠商紛紛湧入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導致智能家居行業各廠商的素質參差不齊、規模大小不一、品牌魚目混雜。

“我們不能因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滯後制約了行業發展。”雷軍說,認為有必要將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提升至產業發展的戰略性高度來考量。

此外,他繼續了此前提出的修訂《公司法》的建議,認為在《公司法》層面上沒有考慮創業投資領域出現的一些新的實踐模式,實際上制約了創業創新的發展,打擊了創業投資人的積極性。

例如,目前《公司法》沒有認可人力資本制度,股東只能以物力資本出資(即現金、實物資產等具備轉讓價值的資產)來獲得股權,股東的持股比例等同其出資比例,創始人通過管理承諾所獲得的股權沒有法律依據;此外,對有限責任公司能否自由約定回購自身股權的規定比較模糊。

因此,雷軍認為有必要考慮創業投資領域新的實踐模式適時修訂《公司法》。例如,在《公司法》中增加人力資本出資制度及相關配套制度;或者,也可以不做制度性修訂,在有限責任公司部分以區分出資和股權為兩個不同概念,並通過“但書”的形式開放股東間約定股權比例的自由空間。以及提出允許公司持有自身股權,其方式可以是在公司發行股權時預留部分股權,以及公司成立後回購股權等建議。

編輯:霍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62

紫金礦業(2899) :控制成本取得成效;持續海外擴張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31

紫金礦業(2899) :控制成本取得成效;持續海外擴張
作者:Dimi Du
投資要點

紫金礦業公布14年年報:收入受益於銷量增加上升18.06%至587.6億元。凈利潤同比上升10.34%至23.4億元。凈利潤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期。EPS為0.11元。

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控制成本顯現成效:公司礦產金銷售價格為232人民幣/克。(同比下跌12.81%)礦產銅精礦均價35,804元/噸。(同比下跌9.18%)礦產鋅銷售均價8146人民幣/噸.(同比上漲7.61%)。公司提升采礦技術,控制成本取得成效。礦產金單位成本下降5.51%至143.9人民幣/噸。礦產銅成本小幅上升3.12%至18,467人民幣/噸。礦產鋅單位成本下降9.14%至3509人民幣/噸。除冶煉業務綜合毛利率為44.32%,下降4.65個百分點。

產量繼續擴張:集團礦產金33.7噸,同比上升6.42%。礦產銅138,462噸,同比上升10.72%。 礦產鋅96,261噸,同比上升33.57%。公司2015年主要產量目標為36噸礦產金,150,000噸礦產銅,以及210,000噸礦產鋅。

持續海外擴張:公司2014年收購剛果金科盧韋齊銅礦,資源量為154萬噸。同時,公司收購澳洲Bullabulling金礦,獲得117噸黃金資源量。

銅價近期反彈:銅價從1月末低點累計反彈12%。我們認為銅價之前下跌過度,反應足夠悲觀預期。短期美元階段性回檔以及市場對經濟回暖有所預期,反彈有望持續。

維持公司增持評級:我們目前小幅上調公司盈利預測,反應公司最新產量擴張計畫。 EPS預測為15/16/17年 0.12/0.14/0.16人民幣。公司H股目前仍然較A股有53%折價,具有一定安全邊際。我們同時上調公司目標價至2.5港幣。


來源:申萬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869

強泰環保(1395)業績點評:業績低預期,擴張未見起色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2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4 13:22 編輯

強泰環保(1395)業績點評:業績低預期,擴張未見起色
作者:鄭小波
投資要點
2014年業績遜於市場預期。公司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實現營業收入6509萬元(港幣,下同),同比增長30.87%,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26.7萬元,同比減少71.27%,基本每股盈利1.4港仙,同比減少66.67%,公司不派發年末股息。扣除一次性上市發行費用(2012.7萬元)後,凈利潤為2939.4萬元,同比減少13.27%。公司利潤減少主要由於升級、改造工程的建設服務成本及汙水處理成本增加。年度業績總體遜於市場預期。

全年沒有新增項目,業務集中在江蘇省。公司目前在中國江蘇省有三個經營中的汙水處理設施,包括位於海安縣的海安恒發設施及兩個位於國家級如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如臯恒發設施及如臯宏皓設施。三個設施的每天可處理的合並汙水量分別約為40,000噸、40,000噸及3,500噸,合計處理能力為83,500噸/天。其中正式運營處理能力80,000噸/天,試運營處理能力3,500噸/天。自2014年9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後,暫時並未物色到任何投標或者收購的潛在機遇。

如臯宏皓設施火災不構成收益損失,試運營時間延長。如臯宏皓設施於2014年12月4日發生火災,火災並無導致暫停營運期間任何收益損失,對本公司業績無重大影響。公司未為如臯宏皓設施完成環境驗收程序,也未為該設施取得汙染物排放許可證。預期最早於2015年6月前後完成,公司已將如臯宏皓設施的試運營期間進一步延長至2015年9月。

目前估值較同行略高。公司現價對應15年PE約為19倍,較同行平均16倍略高。

來源:興證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880

中糧大悅城大野心 逆市擴張大挑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0890.html

中糧大悅城大野心 逆市擴張大挑戰

一財網 樂琰 羅韜 2015-03-26 18:53:00

一方面由於開發商對商業地產項目的需要而大量開出新項目,但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加劇和電商沖擊等原因也導致很多新商業項目的空置率不低

在實體零售公司業績跌聲一片時,中糧系麾下的大悅城卻在逆市擴張。一向低調的大悅城3月26日宣布,其上海大悅城二期項目招商已經啟動,二期開業後上海大悅城整體商業體量將達到16.3萬平方米,業態將有所調整,並將結合O2O智能化商業管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由於競爭加劇和電商沖擊等一系列挑戰使得新商業項目的招商也遭遇困難,開發商轉向商業地產的道路依舊充滿未知數。

調整業態

上海大悅城二期位於蘇河灣商圈,將引入屋頂懸臂式摩天輪、室內藝術街、商業與藝術娛樂結合、化妝品牌集合區等。

調整後的大悅城業態占比將變化為零售占比50%,餐飲占比31%、娛樂服務及其他占比19%,地下一層為輕餐、超市,一層為國際精品時尚品牌,二層至五層為服飾零售,六層為個性化店鋪,七樓為特色餐飲而八層和九層為輕藝術街區和摩天輪廣場。

上海大悅城副總經理危建平透露,招商已經啟動,目前已有約80%的主力品牌和上海大悅城進行了洽談,而超過半數的品牌已經確定了合作意向,預計今年12月19日全面開業。

“二期開業後,上海大悅城的整體商業體量將達到16.3萬平方米,與一期不同,大悅城二期將進行業態與動線設計等方面的全部升級與改動,比如二期內計劃引入國內首家化妝品集合店伊勢丹,中國首家O2O超市CECELIFE,還有結合咖啡業態的全品類MUJI無印良品旗艦店等,以突出大悅城二期的差異化。”中糧置地(上海)公司副總經理、大悅城(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魏學問告訴記者,除了在業態方面的差異化,二期項目內的動線也會做出改變,曾經有消費者認為上海大悅城的部分樓層動線有些不夠清晰,而二期則會以一字形的簡單設計改善動線。

值得註意的是,大悅城二期還將更緊密結合智能化管理,比如智能停車庫、pos銷售數據抓取、人臉識別技術、智能化支付等,其特意引入的中國首家o2o超市內就會實現智能化自助購物和付款等。

“二期結合一期項目共同運作後,我們可以將整體項目互補互動運作,將原本我們定位18歲至28歲的年輕客戶群覆蓋面擴大到18歲至35歲。”魏學問表示。

招商與引流挑戰

盡管大悅城方面的計劃面面俱到,且接下來其還將在成都、杭州等地區擴張新店,但市場走低、成本高企和電商沖擊時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也是困擾行業的難題,近期一系列零售上市公司財報業績都明顯下滑甚至虧損。

“一方面由於開發商對商業地產項目的需要而大量開出新項目,但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加劇和電商沖擊等原因也導致很多新商業項目的空置率不低,有些品牌在擴張方面的策略是’大開大關’,也就是說隨著商業項目開出大量新店,可一旦出現業績不佳則關店止損。”魏學問坦言。

在此狀況下,招商也會越發困難。

負責營運的危建平告訴記者,鑒於新購物中心越來越多,於是以往一些“求著”購物中心要進駐的品牌現在變得挑挑揀揀,租戶對於地段、特色和同類品牌的組團進駐等都有很高要求,因此招商難度加大。

“所以我們的做法是,在做慣常招商的同時還引入來一些設計師品牌以做出特色,當然我們也知道設計師品牌需要一個培育期,因此我們會選擇相對成熟的設計師品牌進駐。同時在設計方面以飛梯和頂層摩天輪商業來拉動客流直接往上走,形成’噴淋式’客流引入,讓高層客流能貫穿整個商場。”危建平進一步透露,購物中心的租金是一樓最貴,二樓只有一樓的一半,而三樓再減半,因此五樓以上就很難招商了,現在其做了頂層商業後,將客流向上引,可以做到八樓的租金與三樓一樣,提升大悅城的整體收益。而在品牌方面則使用3:4:3原則,即30%危定位型品牌,40%為銷冠型品牌,另外30%是區域特色品牌,來加強購物中心整體銷售。

危建平指出,目前上海商圈主要是南京西路、人民廣場、淮海路、徐家匯等,蘇河灣地區在地鐵打通後其實非常有潛力,而當地區政府也投入了200多億元進行該地區商圈打造,相信未來將在該地區崛起新商圈。

商業地產進入跑馬圈地時代?

大悅城的不斷擴張也是中國開發商“跑馬圈地”商業地產的一個縮影。

今年1月,原中糧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改名為大悅城地產有限公司。這是中糧集團在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的分平臺運作的落地,對於大悅城項目,中糧置地董事長周政也表示,大悅城這一綜合體品牌,將是中糧置地對外發展的主要方式,而中糧置地未來酒店的拓展也會依托大悅城為主體。

對於更名原因,中糧方面表示,在完成收購“大悅城”旗艦品牌下的6個綜合項目與物業等後,將擴充“大悅城”隊伍,集團將專註開發與管理大悅城品牌。更改名稱能更好地識別、擴大集團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主要業務等,也明確大悅城品牌及商用物業在中糧集團海外上市平臺的地位。

2007年底,中糧在西單開出第一家大悅城。2009年5月,沈陽中街大悅城亮相。此後,中糧開始布局大悅城產品線,並在2010年5月與12月,分別開出朝陽大悅城與上海大悅城。一年後,天津大悅城開業。2014年,中糧方面首個海灣主題購物中心煙臺大悅城亮相,而今年上海大悅城二期與公園主題的成都大悅城將面世。

按照此前規劃,中糧方面將用2-3年完成11家大悅城的打造,五年內交付20家大悅城。目前看來,大悅城品牌的城市布局主要以一線城市為核心,輻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等地。但是也不得不註意到的是目前國內開上都開始在這些城市競爭,其程度還是很激烈的。

“國內開發商都開始跑馬圈地,大家都希望先把地方占據,這樣才可以慢慢讓自己的商業地產養起來。”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曾告訴記者。

像新城控股就通過自己的“新城吾悅廣場”購物中心項目不斷擴張,記者統計,新城控股目前在全國已布局10余座城市綜合體項目,主要分布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

“一線城市並不缺乏購物中心,這里的消費者也更加苛刻,但正是基於這些我們才更需要在一線城市布局,打造自己的全國戰略目標。”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告訴記者。

也有的開發商選擇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來布局商業地產。嘉凱城就是選擇在一些經濟發達城鎮開發“城市客廳”商業地產項目。

嘉凱城董事長邊華才曾高速記者,嘉凱城·城市客廳項目是一種“現代體驗式商業+政府公共資源配套”的獨特業態組合,是集休閑社交功能、展示與服務功能、市政服務與本地特色業態為一體的城鎮居民服務平臺。

記者曾在嘉凱城位於浙江店口的項目參觀,雖然里面的招商不能和一線城市相比,而購物中心的設計也顯得很“土”,但是這樣的品牌和配比對於當地卻是非常合適的。在周末的時候,其每一個商店都擠滿了人,而其餐飲的業態一致保持全滿狀態,而這些餐飲的定價和一線城市幾乎一致,可以看到其良好的運營效果。

多位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考慮到未來整個住宅市場的逐步飽和,幾乎每家房企都在尋求進入商業地產的機會。

編輯: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