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投資人自述:初創公司該如何分配股權?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4/59185.html

初創團隊, 三五個兄弟, 湊一塊, 遠大前程,機會稍縱即逝, 說幹就幹,繞不開的一個問題:股份咋分?

很多初創團隊都會碰到一個問題, 如何分配股權, 今天土匪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初創團隊中創始人之間的股份如何分配

先說很典型的兩個故事,如有中槍純屬雷同:

第一個故事關於能同苦不能同甘

A、B、C三個好朋友, 在討論了好多次之後,決定說幹就幹, A牽頭,出錢多佔大股,B稍年長有資源,股份比C稍多,C年輕有衝勁,佔股稍少。 中間經歷了種種磨難, 各種不容易,A、B、C也相互扶持和信任。

終於迎來了公司飛速發展期,一下也有了很大的現金流和利潤,各種投資和各種資本上的暢想也撲面而來。 問題也隨之而來,B和C心裡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憑什麼我付出這麼多資源,才比小毛孩多這麼一點』,『為什麼XXX沒怎麼幹活,也和我差不多?』。 各種矛盾隨之爆發,經典的一個結局就是分家各起一攤。剩下的就是懷念了。

第二個故事關於股份平分的

A、B、C、D四個好哥們,或同事或同學,在相互的欣賞和多次的研討後,也決定不浪費自己的年輕,開公司好好燃燒下青春。哥幾個也沒有經驗, 就平方股份,平分利益。公司發展速度很快,態勢也很好。

問題就來了, 有的兄弟覺的差不多了,該歇歇了,就更多的開始關注生活,自身的進步也放緩。有的兄弟覺得事業剛起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自己也非常拚命努力。矛盾也隨之而來,有人希望坐享其成,有人希望更加拚命努力,互相指責和不理解在所難免,經典的結局也很可能是努力的人帶一幫兄弟出走,原來的公司一落千丈。

這兩個故事的共同點就是結局不應該是這樣,很大的原因是由於開始股份分配的問題, 很多問題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會發生,結局也基本上注定。

土匪根據自己的經驗,主要原則簡單列一下,如有需要以後可以展開

1. 關於合夥人

在考慮股份問題的前提,確定合夥人,判斷是否能長期做合夥人,是否能一起共同進步,這個比股份問題更重要。

確定合夥人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但如果找了靠譜的合夥人,股份問題相對會簡單和輕鬆,而且出問題的概率也小。

2. 關於大股東

是一股獨大還是多人平分, 土匪意見在早期還是需要創始人有一定獨裁,也就是需要有單一大股東。

雖然股分平分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僅限於有經驗的創業者。

3. 關於出資額

在分股份的時候,所有股東都得出錢,合夥人之間不要有乾股。

4. 關於資源入股、技術入股

所謂資源入股、技術入股等最好避免,解決辦法就是公司打欠條欠錢,等公司有錢了再補償。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因為開始的技術或者資源損害了公司未來發展的利益。

5. 關於留人

留人不能單靠股份,對於人才激勵形式可以多樣些

而且對於不同需求的人可能不同的激勵效果不一樣

例如對於銷售型人才,現金激勵比股份更有意義

6. 關於期權

在股份之外, 期權也是一種考慮形式。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 是未來某個時間某個價格購買股票的權利。

雖然中國公司法裡沒有期權一說,但還是可以變相操作。

7. 最後還是公平

知乎的黃衛新也提過,共同創始人之間,影響股權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

經驗和資歷的豐富度。 設想:十年從業經驗、有過創業背景的 A 和在大公司工作了四年的 B 共同創業。

對公司未來成長的貢獻。 設想:一個偏渠道運營、技術門檻不高的互聯網公司,有商務推廣背景的 A 和有技術背景的 B 共同創業。

獲取資源的能力。設想:與大量業內優秀人才交好、熟悉產業上下游各環節,容易獲得風投機構信任的 A ,和一直埋頭苦幹、鮮少抬頭看路的 B 共同創業。

對產品 /用戶 / 市場的精通和瞭解。設想:一個做互聯網消費級產品的公司,有在騰訊四年的負責核心產品運營經驗的 A ,和有在外包公司六年的項目管理經驗的 B 共同創業。

熱情、專注、堅定的程度。 設想:瘋狂地花時間去思考 /研究 /打磨 /優化產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懷疑他也能堅持下去的 A ,和想法不多、但容易被鼓動、執行力超強的 B 共同創業。

人格魅力、領導力。設想: A 和 B 共同創業,誰更能吸引人才加入、鼓動團隊的士氣、給大家持續注入願景和理想、即使在最艱苦的時候也能保持團隊的凝聚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共賬號《土匪投資日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77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4)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8a5.html

辭職的經歷和糾結按下不表,如果你感興趣,等我的書出來後看吧。下面開始說下海之後……

 

【動物園】

2001年盛夏,我剛從華商地產辭職,當時月球姐姐生病在家已經三年。對周易研究很深的她給我算了一命,結果是個中平簽,籤文曰:「若是有緣人,一指便回首,執迷不悟者,屢引也不走。」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我本科學的是計劃經濟,三十年前這個專業很吃香,那時還是計劃經濟時代。

中國的改革開放本質上是引入市場,市場能夠把每個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可是,都三十多年了,市場還沒發揮決定性作用,是什麼在發揮決定性作用呢?是政府的那隻手。我在體制內工作時,對政府那隻手體會不深,下海之後的體會刻骨銘心。

這樣說吧,真正的市場經濟就如原始森林。原始森林的特點是食物鏈完整,每種動物都有它的生存本事,實在生存不下去,只好滅絕。而中國,尤其是我在商海遨遊的十二年,我發現自己不是在原始森林,而是在動物園。動物園的食物鏈很不完整,各種動物尤其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一定要隔離開。動物園最大的特點是有人在控制一切,這就好比政府的那隻手,動物們的食物要依靠人來提供。動物園的動物看起來很健康,而且能完成原始森林裡動物不可能完成的表演,可動物們是不是快樂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體制內的人就如動物園的食肉動物,這些食肉動物自我感覺良好,甚至都不把原始森林裡的兇猛野獸放在眼裡,時不時地會越過隔離帶吃幾個食草動物。我在體制內工作時就是這種感覺,以為自己到了食物鏈的最高端,沒有什麼自己做不了的。下到海裡,我才知道,我也就是一隻被關在動物園的羚羊,而且,動物園養了很多只羚羊,草已經被啃得差不多了,還常受到野獸的侵犯,因為動物園總說要原始森林化,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隔離帶越來越不可靠。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羚羊,死的死傷的傷,要生存下去艱難無比。當然,也有不愁吃的肥壯羚羊,他們的特點是會討好馴獸員,會整齊劃一的進行人類喜歡的表演。

嗯,現在說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就是要拆除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隔離帶。呵呵,動物園要拆除這個隔離帶將會是什麼後果?除非食物鏈很完整,而且,馴獸員、飼養員都退出動物園。即便如此,這個過程也會充滿血腥……

在這種情況下,要生存下去,只能把自己變成兇猛野獸,或者到大馬戲團工作。我花了十二年,總算明白自己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也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但似乎還沒有修煉成兇猛野獸,至於那些大馬戲團的表演功夫,早就丟得差不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47

創業者解析:投資人,K12藍海在這里呢!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5/59231.html

i黑馬發現,幼兒啟蒙軟件和成人自學工具在國內風生水起,小學教育輔助的工具卻乏善可陳,專註這一領域的產品更是難得一見。鄧嘯明專註家庭輔導工具領域已有時日,期間與投資人多有溝通;發現投資人對這一領域的認識仍嫌生疏,稍有誤解。本文來自《芥末堆》,對投資人的誤解進行了解析:認識一:家長不願意參與孩子學習。換個時髦的說法是:小學生家長沒有這個“需求”!這是我在交流中聽到次數最多的說法,也是“殺傷力”最強的否定理由。但是這個認知有問題!原因不解釋,直接看數據:2011-2012年期間本人在學而思師資培訓部任職,參觀小學數學高年級課程50個課次(每次3小時)以上,基本上陪聽家長與學員人數之比都能保證1:2以上。低年級數學旁聽人數更多,學而思遠大路教學點每學期排課30節以上,幾乎所有班級里面的家長人數都不少於學生人數。大量家長旁聽在一線教師當中是熟知的常識。所以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家長都非常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在學而思,旁聽家長里面更有約有四分之一會帶上筆記本全程聆聽,辛勤筆記。旁聽的家長里面包括了大學教授、PE投資人、外交官員、培訓機構老板、全職太太、全職爸爸等等!家長們深知家庭輔導的重要性,熱切地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卻苦於有限的參與途徑!試想通過手機軟件提供便捷的參與方式,讓家長高效地完成這份心意,那將是多大的一片藍海!認識二:有了培訓機構,家庭教育就不重要了大量國內的家長會覺得:學校老師講一遍,課外老師查漏補缺一遍,自己就不需要(不忍心、沒能力)再操心孩子的學習。這也是有問題的!事實是:家庭教育始終是最重要的環節。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劃分為三部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吸收和品德培養。單就知識吸收而言,學校與培訓機構講授的知識越多,家庭教育需要呼應的內容也就越多。家長經常被要求關心孩子的學習、及時給予反饋,但是很少有家長的反饋能讓老師滿意。因為不聽課的家長其實做不到有針對性的呼應、配合。這時候家長需要一份簡單的操作指南,羅列需要呼應的要點或者註意事項。此外,品德培養部分同樣需要智能的工具支持。2008年中國教育學會在浙江調查了4536名家長,結果顯示89.7%的家長非常渴望參與“親職教育”(教家長教育孩子),但是他們一學期最多能抽出2-4個小時來學習。有限的知識儲備和複雜現實之間的矛盾正是對智能化工具的需求。寬泛地說:學校教育逐漸現代化,課外培訓已經走在了時代前沿,但是家庭教育的傳承方式卻依然跟孔子時代相當,即“父傳子、子傳孫”。所以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不論是德育還是智育,家庭教育都是最容易、也最需要用新技術強化的短板。認識三:家庭輔導涉及廣、主觀性強,無法整合成移動產品。投資人可能有經驗: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觀,每個孩子都有個性化需求,一款移動產品很難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這種觀點在邏輯上是對的:高度的差異性始終是教育數字化的難點;缺少有力的教育理論支持,移動設備也很完成嚴謹的判斷。但是另一方面的事實是:工具性的產品可以實現部分的方案集成。我們專註研究家長輔導孩子的過程,將整個過程拆分為更小的行為或者領域,然後就可以在特定的環節提供恰當的產品,從而抓住服務家長、抓住用戶。以小而美的產品切入家長群體,將來它可以成為家長端的流量入口,為高級的服務提供大數據的支撐。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渴求智能便捷的輔導工具,在這一藍海中我們可以嘗試為家長的德育或者智育提供小而美的輔助工具,繼而打開一片用戶的缺口。下圖紅色框中即為小學階段輔助教育成果的主要APP(其他區域則表示相關、做參考的APP)。紅色框中APP的來源與功能劃分涇渭分明:左邊的產品針對學習者本身,適用3-8歲兒童,具備簡單的教育功能;右邊針對學生家長,全部為培訓機構開發的CRM系統,具備部分家庭教育輔助的功能。相比時間軸最左端的幼兒啟蒙軟件和靠右端的成人自學工具,小學教育輔助的工具乏善可陳,專註這一領域的產品更是難得一見。申明:本文討論僅限於小學生(6-12歲)家長的家庭輔導工具(移動互聯網產品),不涉及網校課程、兒童遊戲、興趣或者拓展類應用。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鄧嘯明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53

投資人說:找投資前應該知道的一些小事兒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8/59327.html


幾天之前我朋友微博@了我一條這樣的微博:

收到一份PPT,我虎軀一震菊花一緊!這種高大上的團隊誰有興趣投資?一期需要300萬投資,團隊佔100%股份,做出來的產品55分成,資方分成達到900萬時資方滾粗,如果團隊看你順眼,不介意到時候送你10%-20%股份。我看到了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我感動地熱淚盈眶,移動互聯網產業需要這樣的熱血騷年!

當時還配了一張這樣的圖:

我當時的回覆是三個字:碉炸天!

後來有遊戲媒體採訪了這個PPT的團隊。

作為還在看手游CP類企業的VC從業者,我可能不方便去評論這個團隊以及這樣的方式,我也不懷疑會有投資人因為這樣的一起「事件」去聯繫這個團隊甚至投資;

但我覺得有必要和類似這個團隊的許許多多的沒有找過投資的手游CP類team說說在找投資之前和找投資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還有再說一句以下所有內容僅僅針對機構類投資人,純個人類的天使以及諸如渠道、發行商、大CP這樣帶有戰略意義的投資不在討論的範圍。

1、心態上,我們要知道投資人天生是沾滿銅臭的;

所以投資人投資一個案子只有一個目的:賺錢,而且還有關鍵一點是幾乎沒有投資人投資的時候就是奔著分紅去的,一個至少看上去合理的退出應該是收購和上市。

2、風險投資本質上是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

所以當風險被限制的時候,參與投資的意願就會變小;即便你認為這是穩賺不賠的……

3、投資對等股份,不拿股份的是借款;借款是要有正式協議,確認好利息和還款期限的……

我想這點不用我太多解釋;所以我們回頭看我文章起初說的那個團隊的想法,似乎有些不那麼現實;

限制死3倍回報,而且這個3倍還不知道要多久,還沒有股份……

當然我們知道團隊可能有這個自信,但我想說的是即便是今天一個發行商找已經有產品的CP給代理金,條件也沒這麼苛刻吧?

發行商一般會給一筆代理金然後限制後續分成比例,人家CP簽代理合同也沒有封頂啊,憑啥這麼早就願意相信你的投資人還得被封頂呢?

或許有真得天使吧……

換皮、之前項目源代碼、熟悉刷榜商……這些關鍵詞都曾經不止一次出現在和我聊過的手游團隊的聊天過程中,我當然知道這些都是事實,各家CP也都或多或少在用,可咱能稍微隱晦一點麼?

還有今天這個時點我也和很多創業的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創業和找過投資的創業是兩碼事」;今天你自己拉個團隊創業做手游,不拉投資,流水不用太高,扣掉自己的成本、代理商分成和渠道,只要還有盈餘,給團隊大家分分錢,那你就會活得很好;

可你一旦拿了融資,你就必須走上快車道,你要大流水、破千萬盈利,然後去找尋可能的方式讓投資人退出……當然很多人有這個信心做大……

以下為莊明浩口述《關於和投資人見面的那些小事》的內容整理:

首先,投資不是那種「幾分鐘搞定投資人的故事」

在媒體裡,總能看到那些「幾分鐘搞定投資人」的故事,而莊明浩主講內容的第一頁 PPT 與此相關,卻以「別扯了!!!」開始。作為投資人,他偶爾能看到聽到「只要讓我見到馬化騰!我能讓騰訊股價上漲 100 倍!」、「今天給我一百萬,明天還你一百億!」的豪言壯語,甚至有希望和投資人簽保密協議,擔心投資人把 idea 告訴馬化騰、馬云、李彥宏的人。「這些東西其實正常的或者說邏輯思維 OK 的人大家都會覺得是瞎扯。」這些都不是正常的投資故事。

在莊明浩看來,對投資的解釋可以借用同行張亮在《AKB48 為何這麼火?》中的回答——投資其實跟所有事情都是一樣的,正確的人(正確的團隊),以創新性的產品,通過強有力的執行,滿足一個已經存在的龐大需求。這裡面有四個維度——人、產品、執行和需求,這是投資人關注創業項目共同都要關注的。同時在「需求」前面有一個很強大的定語,那就是「已經存在的」,在他看來,一些產品滿足的需求可能是臆想出來的。

在認定投資不是靠同坐電梯的 2 分鐘打動投資人、明白投資人在關注什麼的情況下,莊明浩為創業者準備了與投資人接觸,見面前、見面中及見面後的意見和 tips:

見面前——你的BP準備得好嗎?

BP 到底有用沒用不多擴展評論,但需要讓大家知道,投資人希望從中看到什麼。BP 一般涉及兩件事,第一是介紹你在做什麼,第二就是你做 BP 的目的是為了融資,講清楚融資的目的。在這個層面上大家都做得很好,但有些內容創業者往往忽略了:

首先是介紹邏輯,這是無論創業者見孵化器還是見 VC 都是要講清楚的。你要說清楚——你是誰,你做過什麼,為什麼你可以做這件事情;你在做的項目是什麼,為什麼做(這是很多創業者都忽略了的問題);這個行業除了你還有誰;你們怎麼做的,為什麼是你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29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5)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d68.html

【死黨】

看新聞,從今年開始,不用辦工商執照年審,於是有人議論汽車年審。要是年審合格的車子由於質量問題出事故年審機構承擔責任,我倒覺得合理,可這種年審只收錢不負責,有什麼意義呢?好吧,我就從吐槽汽車年審開始下海之後的故事。

2013年7月的某一天,我趕在九點前到了太陽灣汽車年審點,排隊年審的汽車離年審點大門估計有兩百米,我排在隊尾。正值炎夏,汽車打著火,空調開著。沒人維持秩序,排隊車輛都很規矩。估計都如我一樣,事先來過,知道要耐心。

昨天我就白跑一趟。這個年審點位於港口區,是深圳最偏僻的一個年審點,去年來這裡年審,不用排隊,半個小時完全辦好。昨天下午來,我發現排了隊,問工作人員:「怎麼一下子冒出這麼多車呀?」。

工作人員說:「你不用排隊了,今天的號已經排完,請你明天早點來。」

我很奇怪:「還要發號啊?早點來是幾點來呢?」

「政府怕我們工作不認真,要求我們每天只能審150輛車。你最好八點多來排隊,不然,我們當天的指標一用完,就不能審了。」

排著隊很無聊,好在有手機,上網很慢,但還能上。發一條微博吧,給人提個醒,讓他們知道年審要排隊:

「深圳的汽車年審太操蛋了,要排長隊,連最偏遠的太陽灣年審點也不例外,我八點四十到,前面排了近兩百米,忐忑中,怕輪到我時下班了。去年不是這樣的,聽說是車輛管理單位出了個什麼規定才如此。」

發過之後,感覺自己有點憤青。幾秒鐘的時間,收到一條私信:「你對政府要求忒高了點,彆氣壞身體哦。」

是Sea,我馬上回覆:「你在忙啥?好久沒你的消息。」

「閒著無聊。有空過來聊聊唄。」

「好吧。我中午過來,你請我吃飯。」

「好啊,不見不散。我在工廠等你。」

十一點,終於排到了,工作人員讓我提交資料,問我:「綠標和年審一起做?」

「當然一起做,好不容易排個隊,一起做。」

「去窗口交錢吧。」

交完錢回來,工作人員說:「你可以去窗口領綠標了。」

「那、那、那……年審呢?」

「把車轉過去,排在那部車後面。」

啊?!我才發現,繞著年審大樓還排了一個長隊,看起來還有兩百米。我只好排過去。

開著空調玩手機。等滿格的汽油燒了一半,手機的電也快用盡的時候,下午兩點,我終於年審完。不對,還沒完。去窗口交資料,工作人員說;「兩個小時之後再來取行駛證,要發送交管部門審查後才能蓋章。」

Sea已經吃過飯了,打了個飯盒給我。我邊狼吞虎嚥邊寒暄著……

我從華商地產辭職後,上了TOP第三階段課程。我和Sea是這個課程裡的死黨。導師要求兩個死黨之間必須每天交流思想。在那三個月的課程裡,我和Sea每週見一次面,每天至少通一次電話。

Sea是福建人,大腹便便的,像尊如來佛。當時在小組內抽籤找死黨,我很希望抽到小組裡的美女,結果出來非常失望,他是我最看不上的一個人,按說胖子是很可愛的,可他不光胖,還黑,不光黑,眼神裡還總是透出一種我從未見過的游離。這也沒什麼,最關鍵的是,他的普通話太差,不光差,說話還結巴,崩了半天,終於出來一句話,你豎著耳朵聽,還聽不懂。

TOP有個優點,就是大家願意講真話,絕對的口無遮攔。我把抽籤前後的思想鬥爭在小組會上說了,引來一陣批評,同學們學著導師的口氣,告訴我跟Sea做死黨是我的運氣,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學習如何調適自我。當時聽到這些批評,心裡很窩火,覺得這幫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想來,這些批評是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31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6)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h1g.html

【睡到自然醒】

辭職之後,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自從1999年初開始讀MBA,我每天都是數著分秒過的,大忙了兩年半。徹底閒下來,感覺真好!我很享受那種自由散漫的感覺,看看閒書,找好久沒聯繫的朋友聊聊天,獨自一個人去登山……我還自己動手把家裡粉刷了一遍,之前要把吊燈拆下來,粉刷之後再裝上去,所有這些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完成。

那時候跟朋友聊天,是一副要做大事的樣子。Anna做了一個服裝廠,總請我去出主意,那段時間我是她工廠的常客。說是工廠,其實是居民區的一套複式房,一共就五六個工人。我給她建議,要做大,把品牌做起來。她正好有個朋友手上有錢,聽信我的話,就找她的朋友融了資,融資的可行性報告還是我寫的。很快,她在工業區租了近千平米廠房,辦公室裝修得漂亮極了。

我還常去Sea那裡給他出主意。Sea是做服裝店五金道具的,在布吉關口有個五百平米的工廠。工廠業主是環保局屬下的垃圾處理廠,他的廠房周圍是垃圾填埋場,在他辦公室坐著總聞到從外面飄來的臭哄哄味道。進入他的生產車間,感覺就是髒亂差,一看就知道缺乏管理。可聽起來他很賺錢。我總是跟他侃侃而談如何做管理,買一些工廠管理的書給他,還給他一些具體建議。他總是很認真地聽,眼裡流露出對管理知識的渴望。Sea小學都沒畢業,十五歲來深圳打工,一直在五金廠工作,五金行業的所有工種他都做過。我認識他時他已經當了五年老闆,顯然是賺了一些錢,不然也不可能上TOP課程。

我當時那種徹底放鬆的感覺和現在很不一樣。現在雖然也很自由,每天宅在家裡,但每天都在做事情,要做什麼也有計劃,當時宅在家裡,沒想過要刻意去做什麼,就想閒著,那是真正的自由和散漫。現在想來,那種狀態很不錯,要是多用點時間想想,等弄清楚了再去做事,現在的結果會好很多。可這種狀態只持續了兩個月,我又開始忙了。

在我辭職的同時,Jack和Leo正琢磨辦一家工藝禮品廠。Leo當時在工藝禮品廠做設計,他說這個行業特別好賺錢,投資也不大。Jack跟他一起去考察,回來跟我說:「布吉那裡有很多工業區,工業區裡都是工廠,那些工廠老闆個個都是百萬富翁。」這話我信。Anna和Sea就是工廠老闆,估計他們還沒達到百萬富翁的水準,嗯,那是因為他們水平不夠,要是我來做,早就是百萬富翁了。我讀TOP,認識的一幫工廠老闆,千萬甚至億萬富翁都不在少數。

我沒有多想,決定投資入股。投資這種事,不仔細研究就做決定,即便賺了錢也是碰運氣,跟賭博無異——這道理我當然懂,可知行合一並不易,手上有閒錢,股市我又不看好,注定要交這筆學費。他們把廠房租了,設備也買了,John對我說:「Jack和Leo兩個人都沒做過企業,你現在也沒什麼事,去做總經理帶帶他們吧。」我心想,反正沒事,就去幫幫忙,還沒做過工廠呢,去體驗體驗。自己好歹也做過上市公司高管,做工廠還不是小菜一碟?嗯,劉永好四兄弟就是從作坊做起,英雄莫問出處,雖然這個工廠剛開始也是作坊,但以後肯定能做出一個大集團來。

就這樣,我一腳踏入工藝禮品行業,進去就是三年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702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7)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lnu.html

【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2001年9月11日晚,我和Jack、Leo在我家開會,我做了一份漂亮的PPT,內容是我們從事工藝禮品行業的「SWOT」分析。呵呵,在談優勢時,我提到我們幾個創始人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生,而同行的老闆多是工人出生,很少有正規大學畢業的,嗯,現在想來這樣說優勢太可笑,可當時是一本正經的。

正在我侃侃而談的時候,有朋友打電話說美國世貿大廈被飛機撞了,提醒我們看電視。我們的心思都在談論的理想上,哪有心思看電視?不光沒開電視,話題都沒有離開過討論的事情。直到第二天看新聞,我才意識到「911」將深深地雋刻在人們心中。嗯,「911」我是永遠記住了,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世界格局明顯有了變化,中國製造業見歷史大頂後走下坡路,而我,稀里糊塗抬起腳跨進一個日益萎縮的行業。

公司叫金亮,工廠設在布吉的金屬大院,靠近深惠路,離布吉關約三公里。當初的布吉,廠房林立,那時候的廠房外牆都是水泥原色的,從關內一出去,眼前就是一片灰色:灰色建築,灰色人群,灰色表情……

前幾天我剛去過那裡,面點王還在,但不是當初那麼冷清,等了好一會兒我才找到座位。我呆坐著,瞅著窗外,恍若隔世:街道變得色彩斑斕,更看不到身著暗色工服、灰頭土臉的工人結伴走過。金屬大院已經不存在了,這裡是布吉的一個居住中心,地鐵近在咫尺,生活非常方便,跟關內沒有差別。

金屬大院廠房帶有運貨電梯,另外還配套有工人宿舍,加之交通方便,在當初算是條件很好的廠區。我們把金屬大院五樓整層都租了下來,有一千平米。廠房靠近電梯口劈出約200平米用做辦公室和展廳,這部分裝上了空調。我的辦公室是個單間,大班台、大班椅。他們說我的辦公室代表公司形象,要好點才行,當然跟我在上市公司工作時的條件比差了很多。

我們都不懂生產,包括Jack和Leo。Jack是學汽車製造的,大學畢業後一直做銷售工作。Leo學美術出身,原來在工藝禮品廠當產品設計師。我們從同行挖了一個業務員和幾個技術工人,開始了工作。

挖來的業務員叫Fannie。金亮成立沒幾天,Fannie談成了一個訂單,客戶是連云港的。這是工廠成立後的第一個訂單,幾千個鍍金牛。我親自開車去機場接客戶,先請到東門吃了一頓海鮮,然後回到工廠。那天晚上,我和Jack陪客戶在辦公室聊天,Leo跟工人在車間打樣。我使出粉身解數,沒話找話跟客戶聊,聊了兩三個小時,聊累了,告訴客戶說要上廁所,實際上是想找個機會去車間看看。Leo和工人主管一臉茫然看著我,顯然他們根本就做不出來。第一單就這樣黃了,感覺非常窩囊,這才明白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我意識到不能閉門造車,開始假冒客戶走訪同行。新進入一個行業最快的熟悉辦法就是去同行那裡參觀,大多數工廠不歡迎同行,但都歡迎客戶。好在剛進入這個行業,沒人認識我。我去同行還有一個目的是想買幾件新產品回來仿製,十月份深圳有個禮品展,在這之前要準備展品和宣傳冊。早期我們的投資除了買設備租廠房,主要就是用在準備參展上,希望在展會上一炮打響。可同行也不傻,從我的言談舉止能判斷出我不是什麼大客戶,讓我看的都是老產品。新產品被老闆藏起來,參展之前只拿給熟悉的大客戶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44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8)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pqd.html

【關鍵點】

深圳是全國工藝禮品廠家最集中的一個區域,除此之外,溫州也有不少廠家,但多是靠仿冒深圳產品為生。每年10月在深圳召開的工藝禮品展是全國最大的展會,廠家的新產品再怎麼捂著,在展會上都會亮出來。那幾年是工藝禮品最火爆的年代,展會很熱鬧,還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展會期間,廠家是最忙的:向客戶解說產品、陪客戶吃喝玩樂、收集同行資料、瞭解新產品的反應、談判代理合作條款……

2001年是我們第一次參展,金亮的展品主要是金鼎。我們事先買了很多青銅鼎,用樹脂翻製出來,電鍍成金色去參展。這個想法很好,用鍍金工藝做鼎,後來掀起過一陣熱潮,不少同行因此大賺了一把。但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對工藝理解不深,產品瑕疵比較多,反而是交學費。

展會的接待主要由Jack和Fannie負責。有客戶來,我就對他們使眼色,要他們熱情接待,還專門給Jack準備了西服。後來才明白,這種展會是面向中間商,也就是專業客戶。不像零售,零售特別需要熱情和微笑。對專業客戶需要熱情,但光有熱情遠遠不夠。他們對產品有很專業的鑑賞力,對廠家的選擇很挑剔,不是一個微笑就能解決問題,有時不笑反而更有效果。

展場內,大多數人是來逛街的市民,只有少部分人是中間商。到我們展位,市民們最感興趣的是我從家裡帶到展會上盛名片的盤子,那是我以前從國外帶回來的。很多中間商看一眼,不問價格就走了,連名片都不留。有兩三個客戶比較給面子,願意讓我用車接送,還跟我們一起吃飯,可都是小客戶。有一個客戶,我當司機陪了一天,拉著他會了好多撥朋友,還參加了他的一個飯局,他們吃飯,我買單。呵呵,我在體制內工作的時候,司機這種事情哪需要我來做?後來,這個客戶再也沒主動聯繫我們。Fannie打他電話,他都不接。原來,展會期間還有混吃混喝的客戶。

第二年再開展會,我就明白該怎麼辦了,但還是會化很多冤枉錢。展會之前讓業務員聯繫客戶,老客戶我們自然會聯繫,請到工廠來看,一起吃個飯,從他們那裡瞭解市場一線情況。有些客戶我們聽說是大客戶,以前沒和我們做過生意,他們是我們想拓展的客戶。我讓業務員早早地聯繫他們,邀請他們展會期間抽空來我們工廠參觀,但這些人也是最忙的,一般會說沒空。有一個上海客戶,接電話很客氣,我們聯繫後,他說那就來機場接吧。我開車去機場,接到華強北。這人喜歡吃川菜,平時我是不吃辣椒的,那天為了融洽氣氛吃了不少,辣得滿身是汗,還連聲說「真好吃」。這個客戶約了好幾個朋友一起吃。酒飽飯足之後,我們給這個客戶在酒店開了房,他摟著他朋友中的一個女孩就去了房間。這個客戶後來一直跟我們有聯繫,可幾乎沒做過生意。

有一個石家莊客戶,溫州人,年輕小夥子。展會前來電話,讓我們安排車去機場接,幫他在酒店訂房。當然,酒店住宿費是我們付,展會期間他的很多費用都是我們付。這個客戶的量很小。年底,他欠了我們五萬元貨款,我派業務員上門追討,他說沒錢,要退貨。貨要退回來,根本不值錢,我不同意退,仍舊讓業務員每天電話催錢。不久,小夥子失蹤了,從此杳無音訊。

做生意肯定會化一些看起來很冤枉的錢,其實並不冤枉。銷售就是要多找客戶,但花在拓展客戶上的費用並非每一筆都有回報。我們的客戶都是私營老闆,大家也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應酬方面的費用並不大。為什麼我在一些客戶身上花了時間和金錢,卻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回報呢?成心混吃混喝的客戶畢竟是極少數人,這些人也就只能騙一下剛入行的新手。

反思之後,我終於明白:做事情如果沒有把關鍵點找到,就是一種浪費。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那種靠搞人際關係做生意的人,工藝禮品行業又是一個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要把生意做好,產品最重要,跟客戶搞公關只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必須把精力放到產品開發上來,有了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產品,客戶自然會找上門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31

【每週投資人】豐厚資本楊守彬:我只投狂熱的創始人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403/60139.html

四個理由,讓我們堅強舉牌搶頭籌

我不是土豪,我們豐厚資本也不是一支很大的人民幣基金。不是土豪的我們,為什麼有豪氣參與這個競拍?花了這麼多錢呢?

第一個原因,你可以說我們這叫惺惺相惜。豐厚資本是一家新銳的投資機構,剛成立時間不久,但是我們有幫助中國中小企業的夢想,而克萊斯勒和創業家聯合發起的薪銳創富基金,也是一個新成立的基金,想要支持的同樣是那些燃燒著創新之火的項目。我們樂其發展,文化共鳴。

第二個原因是資金用途很靠譜。我知道這個拍賣所得款項將用於支持2014年黑馬大賽上湧現出的優秀創業者,免費支持他們進入黑馬營學習。那我們肯定更加支持。我也是在2011年加入黑馬營的學員,並且逐漸在這個過程當中,成為黑馬大賽的評委和主持人,然後有幸成為黑馬會的常任副會長和秘書長……等於說這三年多來,,一路徹底「涉黑」,在黑馬營學習的過程中,我重新發現了我自己,找到了我自己的社會定位,找到了更符合我的性格和能力所長的方向。我個人的轉型也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完成的,我在這個過程中也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所及是什麼,興趣所至是什麼,以及我心中的幸福是什麼?並且得到了黑馬的導師們,同學們,以及創業家牛社長的啟發。可以說我個人的發展和成長也基本上是和「涉黑」同步的。

(創業家&i黑馬:楊守彬曾說過我認識到人要認清自己,我們創業也好,投資也好,你要想有所成就,那麼最好的就是你想幹的和你能幹的是完全匹配的,就是這件事情就是正好是符合這個人能力所及和興趣所向。這個最高境界可以叫做人劍合一,古往今來多少做成大事的人,無比如此。因此很多人參加黑馬營後的重要收穫之一便是重新發現自己,定義自己。)

我在黑馬商圈這三年。其實我既讀了三年書,也行了萬里路,也閱人無數,最後還有高手指路。最終的結論就是,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其實是一個適合做投資的人,所以就是打算去做投資啦。所以能夠完成這樣的認知和轉型我是特別感恩和感謝創業家和黑馬營的,而且這個過程當中讓我認識了那麼多好的導師,同學和朋友。對我個人的發展也都非常有幫助,因為參加黑馬大賽,進入黑馬營,主持黑馬大賽,然後又一起來參與發起和運作黑馬會,這一切的過程對我個人的能力也是一種促進和成長。所以,我就特別願意,通過自己影響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國實戰商學院——黑馬營中來,我們也願意盡我們的微薄之力,來支持那些在創業路上的人有機會能夠以公益的方式加入到黑馬營來學習和交流,因為在創業的路上,在哪和跟誰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

(創業家&i黑馬:關於黑馬營是否能夠提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楊守彬也曾打過一個比方,他說同樣都是一瓶礦泉水,它如果在街邊小賣部,它只能賣兩塊錢。如果放在高檔超市它可能賣到五塊錢。如果放到五星級大酒店裡,可能賣到20塊錢。所以說同樣是一瓶礦泉水你在哪很重要,同樣是一個創業者你在哪也很重要。因為路能走多遠,關鍵與誰同行。)

第三個原因,我個人也是克萊斯勒轎車的喜愛者。我是克萊斯勒300C進入中國後的第一批用戶,並且我當時買的那款克萊斯勒300C,也是全球限量三百輛的定製款,所以我覺得雖然這個車並不多見,並不是滿大街都是,並不是一款特別普通的車,但我正是因為喜歡它的不普通,喜歡它車本身和車背後宣揚的創業者「成就不循常」的精神。我不太想做人人可吃可不吃的香蕉,我願意做有的人可能會喜歡也可能有人討厭的永遠不吃的榴蓮。所以這款有個性的車,不平常的車是我喜歡的。而且它又加入了許多藝術家的個性化的思考,很文藝范。

第四個原因:我們是新興的,剛成立不久的人民幣投資基金嘛,我們也想借此機會讓更多的創業者認識到我們,瞭解到我們。我們競拍這輛車,是豐厚資本所有創始人一致同意的結果。我們會有我們獨特的價值觀,我們獨特的投資理念,這也是與克萊斯勒的價值觀是吻合的。

基金募集:要錢,更要資源

我們在資金募集方面,非常重視設立合理的門檻。因為我們不需要純投錢的LP,因為創業者在很多時候需要的不是錢。從投資上來說,因為我們四個人都有投資和創業十多年經驗,在各自領域都算是一個佼佼者,這麼多年我們有一個廣大的人脈圈子,也有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對我們十分認可。所以實際上我們資金的募集是沒有問題的,反而因為我們想做的資金規模不想太大,所以我們比較嚴格的遴選,限制投資人入資。因為對我們來說,不想把早期投資規模做得太大,投資節奏太快。

(創業家&i黑馬:楊守彬解釋說:所謂投資節奏太快,就是你的資金募集量太大,每一個資金都有一個募集期限,基本上都是5+2,基本期是5年,特殊情況可以延長2年,這是一個基金的生命週期,但實際上資金的投資期也就2年左右,如果你的資金募集特別大,2年投不完,你就要做一個快速的投資決策,這樣項目失敗風險會增加。我們是做早期投資不是做後期的PE。PE一般投成熟的快速發展的大公司,而我們是投小型的創業項目,每個投資項目都不會太大。所以很多投資項目沒有調研清楚,那失敗率太高。所以我們要保證較高的成功率。募集少一點,投得也慢一點。)

另外,純粹有錢而沒有其他資源的人,他的錢我們就不會要。我們要除了錢還要經驗,行業的資源。這樣做的目的是把我們的基金變成一個強大的能量池,這樣就能帶給創始人除了錢之外,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包括和創始人創業團隊去梳理商業模式,去打磨產品,去制定戰略,一起去做市場,一起去找我們需要的資源。實際上我們在用一個創業的心態去做投資。

出錢支持我們的人各具特點,大致分為四類:一類是IT互聯網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一類是大型企業的高管;另一類是社會和傳媒界的名人;還有就是國際精英。一共有這麼四類人和我們一起創立這個基金。為什麼要這些人和我們一起出資來成立這個基金呢?因為我們要給創業者更多戰略的支持,資源的支持,資金的支持,經驗的支持,力求要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再就是,我們四個合夥人有三個有創業成功的經驗。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也是從草根做起來的,我們比較屌絲,所以我們這些GP就比一般人更懂創業,更懂創新,更懂創始人。我們知道什麼是該幫助創業者的時候。

豐厚投資經

1、看穿創始人的「基因」

我們投資分行業,我們去看是否是一個值得投的項目,就是看投資三要素:

第一就是合適的基因,我們要去判斷創始人要做的這個事情是不是他能力所及,就是他過去這些年沉澱在身上的能力是不是適合做這件事情。因為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項目,對創始人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就比如說,一個純技術行業的項目就要求創始人是一個技術大拿,其他的領域可能就要求創始人能做營銷。有的是一個跨界整合的創業項目,需要創始人有創意整合的能力,他必須是一個開放的能和別人交際的人。就是說不同的創業項目對創始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那我們就要去做一下匹配,去看看這些創始人的能力核心是什麼,創始人是不是具備足夠能力。

第二個基因就是創始人創業的動機是興趣所致。創始人並不是為了創富才去創業,是他真正喜歡這些東西,無論是不是有人投資賺不賺錢也要做這個事情。因為我喜歡這個事情,一幹就激動一幹就忘我,我有一種用不完的熱情。就是興趣所致。

第三個就是幸福所向。就是一個人去創業的本質和他人生的終極追求是什麼關係,是不是吻合的。如果滿足這三點,就能通過我們的第一關審核。

2、找準風口,和創業者一起在最肥沃的土地找糧食。

所謂風口就是基於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哪個是風口,哪個是主流的舞台,哪個是巨大的市場,這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目前,我們只投互聯網大消費、泛娛樂和金融創新領域。這三個領域是我們強烈關注的領域,但是前提是基於互聯網,太傳統的我們就不投了,因為這些領域容易找到風口,我們要和創業者一起在最肥沃的土地找糧食。

所謂互聯網的大消費包括B2C生意,O2O生意,A2B生意,社群電商,消費升級、換代和創新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還有我們的衣食住行領域的消費,都是我們關注和投資的。這是第一類的項目。

第二類項目叫泛娛樂:包括遊戲、動漫、文化創意這些產業。

第三類就是金融創新,P2P方面,眾籌方面,以及其他小微金融方面的項目等

3、創始人是否堅持

我們要去判斷這個創始人和他的團隊能不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有一個一萬小時理論,就是你是不是專業的,取決於你在這個事情上花費的時間。因為創業的核心就是你對這個行業,這個項目理解的程度。你花的時間越多理解的越深刻,同樣你花的時間越多,你累積的能量就越多。所以我們就要去找專注和堅持的創業者,真正成功的都是長跑選手而不是短跑選手。所以我們要找一個事情一做就是5年8年10年的人。所以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打算用一年的時間去做一件事情那你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用5年去做,你依然會遇到很多挑戰,但是如果你用20年去做這個事情,恭喜你,你今天已經成功了。

我把我的職業定位成投資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次要舉牌去參加克萊斯勒(轎車)的競拍,其實目的之一就是要讓更多的創業者瞭解我們。為什麼我參加那麼多社會活動呢,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知道我們,瞭解我們,認可我們。我們定位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所以我們也更多的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瞭解我們的價值,瞭解我們的理念。今年我們打算投40個項目,現在已經投了10個左右。

我們現在正在投的是天使為主的基金,大概在明年下半年會專門募一隻更大規模一點的人民幣或美元基金,來專門投A輪或者B輪。但是還在規劃中,還沒啟動,我們主要的還是這個天使基金,先把它投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038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9)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f9w2.html

【隔行如隔山】

在金亮工作三年半,最大的收穫是直接接觸了從產品研發到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雖然從經濟上來說很不合算,不光沒賺到錢,還把我在國企做高管的積蓄全虧了進去。但這筆學費是很多人想交都沒機會交的,經商的所有環節我幾乎都涉及到,而且有刻骨銘心的體驗。後來,無論是做房地產顧問,還是做投資,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很有底氣:沒真正接觸過生意,沒虧過錢,僅憑一點書本知識,如何給別人當顧問?又如何能判斷什麼生意賺錢什麼不賺錢?

寫到這裡,想起做工廠時的許多往事。十多年了,仍然歷歷在目,似乎都不是愉快的記憶。這說明,自己對做工廠並非真正感興趣,也不適合。那時候,我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七點半開車出門,一出門就聽收音機裡的交通台,剛開始深圳電台交通台是FM105.2,後來改成FM106.2,聽哪條路塞車,然後想辦法避開。有時路上會去辦點事,比如去中信城市廣場禮品櫃檯找靈感,或者去禮品大世界、藝展中心拜訪客戶。

我要求自己九點之前到工廠,一般情況下能做到。這個時點工人已經上班,他們是沒法睡懶覺的。為了做工廠,我讀了現場管理方面的書,日本人寫的,規章制度定得很嚴格,工人上下班都要打卡,遲到早退扣工資。到工廠後,我在辦公室呆的時間有三分之一,主要是琢磨新產品。更多的時間是去外協廠(我們平時稱供應商都叫外協廠),看手板(手板就是在開模具前用泥雕刻出的樣板)和樣品,瞭解同行情況。那幾年,我的車一年要行駛五、六萬公里,整個深圳尤其是特區外,還有東莞、惠州靠近深圳的工廠區,我都跑遍了。

每個月第一個週一我必須七點鐘之前出門,趕在八點半的員工大會上講話。我不是一個在大庭廣眾能說會道的人,每次上台前都有點緊張。講完,他們都說我口才好、會鼓舞人。我一直很懷疑這些員工大會和講話的作用。同行中做得比較好的,老闆幾乎都是工人出身,這些老闆站出來講話,比我緊張得多,我畢竟在國企還有過這方面的訓練機會,可他們不做這種事情。他們一年就一次員工大會,即春節前的團年飯,老闆的任務是多喝點酒,工人會跟你掏心掏肺。這個行業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不是真正意義的現代工廠,而是作坊,工人很不穩定,大家來工作是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們從小聽大道理多了,以至於再聽老闆類似的講話非常麻木。我把國營企業的一套做法搬來作坊,哪會有什麼明顯效果?

鍍金工藝禮品的消費者是送禮的人,其中大多數是單位客戶。這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行業。主要材料是樹脂或鋅合金,外鍍金色(也有少量鍍銀或鍍銅的)。中國人喜歡過節送禮,每年從國慶節到春節是行業的旺季,而生肖造型禮品又是最熱銷的。2001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上就有很多鍍金的馬出現,我們也做了一些,現在有一款還放在我的書架上。除此之外,那年主要是生產鼎,市場上賣得比較好的是福鼎、壽鼎,有樹脂做的,也有金屬做的。我們開發了一款「囍鼎」,賣得不好。後來才明白,「福」、「壽」意頭好,覆蓋面大,「囍」的市場小了許多。我們也做福鼎、壽鼎,是仿冒同行做的。市場有先入之見,仿冒者是跟隨者,賺錢也不易。

這個行業看起來簡單,其實,隔行如隔山,進去了才知道水很深,有三個環節尤為重要。這三個環節用七、八百字就能大體說明白,但當初我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搞清楚:

1、產品造型要吸引人。不光我們自己覺得好看,更重要的是要市場認可。我的一些朋友看了我們的產品,感覺特別土,我把同行中賣得最好的產品給他們看,也說土,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這個行業的服務對象。什麼是好的設計?市場認可的就是好設計!後來我的主要時間就是去研究市場需要什麼東西,到禮品大世界、藝展中心逛,去網上搜索,到電鍍廠、拋光廠看同行的半成品,去全國各地的批發市場看,跟客戶和同行交流……由於造型是核心所在,賣得好的產品市場上很快會出現仿冒品。為了避免仿冒,工廠會在產品投入市場前申請外觀專利,這又增加了一筆開支。申請專利也避免不了仿冒,遇到仿冒,砸仿冒廠、打架流血的事件層出不窮。

2、製造裝配簡單,成本低,能形成批量生產能力。這中間的訣竅很多,2002年,我們設計了一款羊,很漂亮,但用的鋅合金材料太多,不懂得把肚子掏空來節省材料費和運費,裝配所用的配件又太複雜,上不了量,最後連開模費都沒賺回來。擁有合作良好的外協廠很關鍵,比如開模,好的模具廠一般不願意給差的廠家做,上不了量,光收開模費不合算。模具是很有難度的一件工作,沒有好的模具廠合作,模都開不出來,或者開出來後壓鑄出來的產品有沙眼,接下來的電鍍環節就會出問題。我們那款羊,設計稿很漂亮,我們報了很大期望。但找的模具廠沒有經驗,老闆剛出來創業,弄了好幾個月,都沒開出模來,後來我發了火,他們才加班加點搞出來,出來後問題一大堆。好的模具廠應該根據手板提出在開模環節的產品修改建議,他們不光沒給我們建議,還是我們跟他們一起商量怎麼開,我們本來就沒經驗,大家就一起交學費了。

3、在銷售環節,要制定出最優的價格策略和代理銷售制度,目的是讓中間商多賣本廠的產品。一座城市一般只能有一個中間商做代理,這樣他會積極推銷本廠的產品,但也要注意,有些中間商把獨家代理拿下來後,卻把價格賣得很高,自己暴利,工廠上不了量。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已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廠家在中間商面前的談判力很弱,新入行的廠家更是求著中間商賣貨,普遍的情況是廠家要給中間商舖貨,而且中間商不需要事先繳納押金或預付款。結果,廠家不得不接受退貨,這個行業的產品時效性強,貨退回來只值材料錢,退貨多的廠家根本沒法賺錢。最後,正是大量退貨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崩盤,這是後話。

從2003年開始,我們的產品逐漸有了知名度,金亮在同行業中的地位有很大提升。我一直以為,中國是一個大國,要是你生產出一件不錯的產品,銷量可以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當然,會出現很多仿冒品,一般而言,仿冒品銷量是正品的好幾倍。

我做工廠是不成功的,原因是我做了自己不感興趣而且不適合做的事情。跟那些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尤其從一線工人做起來的老闆比,我沒有優勢。後來我好不容易搞清楚行業的訣竅,整個行業也頻臨崩盤。鍍金工藝禮品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投機取巧的行業,當消費者看清楚鍍金原本不值錢的時候,毫不留情地把它給拋棄。從事這個行業的很多人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包括我們幾兄弟。當然,也有人從中賺了錢,他們是進入行業比較早的人。

這個行業崩盤後,有人轉型去做室內裝飾品,有人轉型做古董電話。這些轉型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老闆對所做事情感興趣又適合去做,更容易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