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錦江發展停牌1個月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142


請冷靜看待事件

如果係貪腐等內容問題而停牌,是不會設定期限的,由於錦江係國企,並同時在中港上市,茲事體大,發改委斷估唔會比佢出問題

我反而認為錦江停牌重組是醞釀緊好事,這些好事不外乎"唐十二"同"排毒美顏寶"

唐十二即係增肥,錦江可能在近期向母公司回收東錦江同文華東方的股權,如果可以賤價從母公司乞到,盈利自然大增,加上和平飯店同武漢錦江的起動,股價隨時升三四倍,到時非常可能出現乘機再抽水的情況

排毒美顏寶即係減肥,今次停牌的是上海上市的"錦江發展"即是持有長江證券同全聚德等股票的實體,停牌決定當然內有乾坤,錦江發展同錦江酒店已經上 市,賺錢會益街外人,錦江發展的身份係上海政府用於投資新股的"戰略投資者",戰略投資者就是利益輸送,賤價批股當然要益當事人而非局外人,由於未來一兩 年會有很多大型國企陸續上市,因此今次重組很大機會是母公司買回所有證券投資,"戰略投資者"改由母公司擔任,錦江發展同錦江酒店貫徹"酒店同飲食"的本 業營運,到時錦江將再一次現金水浸,可能派特別息

如有雷同,純屬斷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2

持股近況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153


中國消防:

海灣已經完成全面收購,很快除牌,連帶中國消防都乘機炒起,我仲可以揸到幾耐呢?

中國消防的產品系列冇左恆生同祟正的產品,煙霧探測器市場亦拱手讓給海灣,不過特威特的泡沫滅火劑依然有售

新增了新產品,非常有象徵意義

200759155845484.jpg

係Kidde的商標

德國MAN車廠同重汽合作在四川設廠,中國消防買車架會更方便同更平

整體回報不太理想,買了幾年尋日先第一次正數,遠遠落後於其他持股,加上收購條款,升幅可能在0.95左右封頂,中國消防沒有股息,不乎合個人投資理念,持有更多是感情因素,即使如此,我還是很高興作為消防公司的股東

 

奧普浴霸:

奧普官網全面更新,界面搞到成個網game咁,增加左網上購物功能,兼係淘寶開舖http://aupu.mall.taobao.com/,連銷量都有埋,暫時新黎新豬肉,網上買賣的送貨同安裝都有事先所準備,客戶都讚不絕口,初步洗腦係幾有效,保唔保持到就另一件事

秋天到了,你買唔買返件?

整體回報非常不錯,作為長期戰略性投資同時達到財息兼收的功效,而且跟住要派的股息亦會很和味

 

味丹國際:

味丹的蜜桃茶比碧泉的好飲得多,而且價格便宜量又足,我成日飲,味丹的味味一品杯面好巨型,超市開始入多左貨,不過好貴,成十過半一碗,未食過.....都是味丹母公司的

生果報話3月味丹越南的排污好似又唔合格,政府又罰多次,不過味丹冇出公告,可能係流料,味丹的股價最近狂升,想買都買唔到,似乎代表越南工廠已經恢復運作

味丹最近落力發展有機肥料,其實係生產味精時的培養液,即係死酵母,名曰"納多力1號",肥效奇高,還可以食用,仲幾好味添...咁講,之外仲有" 東海2號","丹露有機複合肥"之類,其實都係為左改善排污的副產品,由於台灣的農業科技係世界第二(第一係日本),味丹的農業產品質量有保証

我地睇明珠台係唔係話有樣材料可以將水變成啫哩狀的固體嘅?味丹母公司原來有專利

整體回報正數,下期有望派息

 

錦江酒店:

錦江酒店同母公司相量資產重組,中銀分析員估係轉讓"錦江之星"的股權,味皇估係用東錦江同文華東方加錢交換長江證券,邊個錯定兩個都錯,一個月後就有分曉

我0.77買落的,家下發過豬頭,有少少打算轉換為大酒店或美麗華,但作為戰略性投資要忍下手

 

上海集優:

新機器開機之日,正是股息飛升之時,離升天日子仲有365日

啱啱先上船,梗要環遊完世界先可以上岸

 

中國銀行:

"一放就亂,一捉就死",留意大陸地產市場幾時核爆,真係爆起黎中行同農行傷得最輕,但再一次叫匯金買毒資產就在所難免,中國銀行絕唔會炸死,一陣就好返,間中不太放心咁都可以長揸落去,始於要尊重國情

2.34買落,之前中銀長期低於3蚊,點解d人兩個幾果時大把時間唔買,現家三個幾四蚊先擒擒青追入?

 

德昌電機:

逆市急升中,除左深圳工廠有新產品"德昌電子馬桶"外,冇特別情報

始終第一注買得太貴,之後個一果時狂買都拉唔平,現家回報率同奧普差唔多

 

匯豐銀行:

派息0.08美仙,其他事我並不關心,月經(月供...)已經停左,d錢用左供樓

 

第一天然:

搵到新殼主,叫黃坤炎,係乜來歷查唔到,總之希望早日復牌,收返幾千蚊都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6

如果叉燒東瓜豆腐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165


話說叉燒伯跌穿頭,雖然一早過左正常食用期限,但佢同佢家人都值得同情,但同情完之後的事先係大問題

就算叉燒伯生前立左遺囑,但也不能保証可以生效,如果突然小聰子出黎話伯伯暗戀佢好耐,遺囑內容又變得不明朗,類似嘅事日日都有上演

皇帝有乜東瓜豆腐,只要有幾個太子同王叔,領地都必有戰亂,留下來的人總要想辦法生存,於是一定會組成幫派

幫派的情況,一般有幾類,假設有甲乙丙三股勢力,用數字表示:

甲3   乙2   丙1

甲比乙強大,丙最弱小,但乙同丙聯合可以抵擋甲,兩者為保自身利益會聯合起來

甲5   乙3   丙1

甲比乙強大,乙尚能支持一陣,此時丙會以"保障自己利益"為條件助甲吞併乙

甲4   乙1   丙1

甲明顯坐大,乙同丙會先聯合,再以"以避免交戰"作交換條件換取一定的自治權向甲投降

甲4   乙4   丙2

甲乙兩方都想攻佔丙,但先出手就會被偷襲,結果只有甲乙之間交戰,丙靜觀其變

甲2   乙2   丙2

三者勢力相若時,誰也不敢先出手,怕比人執雞,結果會互不侵犯

 

回到叉燒家族的情況,後人幫以外仲有拿督幫,賽鹿幫,柑仔幫,太監幫,社會幫,朝廷幫

拿督幫以新地球財閥為代表,賽鹿幫以唐人地產財團為代表,柑仔幫以豬太同其客戶為代表,太監幫以叉燒身邊的手下為代表,社會幫以山越地區的武裝人士為代表,朝廷幫以朝中內應為代表

本來叉燒伯打算將資產比後人幫的,但後人幫分裂為幾派爭家產,有公子幫,郡主幫同小老婆幫,小老婆幫想食大份,由於拿督幫拥有大量股權,而且勁有 錢,所以有能力左右遺囑實行,所以老婆幫會用下屬的柑仔的人脈,集合想保住公海,廳間同澡堂勢力的社會幫同朝廷幫,再一次過投靠拿督,重新組成地方勢力, 賽鹿幫為左使用柑仔幫的服務,亦會給予支持,由於公子幫同郡主幫一向睇唔起太監幫,太上皇一唔係到,太監就失勢,於是唯有投靠小老婆幫,公子幫有小老婆幫 罩住,可以保持勢力,郡主幫同朝廷幫關係良好,拿督可以比面朝廷互不侵犯,最後情況係拿督控制了一切,公子在拿督保護下生存,郡主同拿督互不侵犯,小老婆 保存實力等待拿督升天的時候叛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0

我有說過甚麼嗎?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169


我有說過甚麼嗎?

我甚麼都冇說過,讀者也會說我什麼都冇說過,因為看不到就是不存在

賭王手術成功,實乃澳門之福社會之福

希望賭王長命百歲,皆因我仲係食緊賭場飯

股市日日升,今日持股又全線綠色了,我最鍾意綠色,戴帽也要帶綠色,雖然我一向唔戴帽

甚麼新舊唐番末日博士,現在都又用出場了,因為沒有利用價值

股價上漲,看起來開心,但實際上不利於長期效益,收益最大化最好都係一味跌

當然也不是一概而論既,只有股息率非常微薄時,股價上升先有用

去剪毛髮,順便去柯為湘的勢力範圍睇下傳說中的奧普浴霸,很失望

 

看奧普浴霸我是樂意的,但是我覺得不能叫我看就馬上看

我又不想說浴霸加了特技,那浴霸有賣呀,很閃,很貴

動L~~動L~~

奧普出來,一定罵佢

根本沒這種浴霸,那個是假的

看了知道,是歐普的,有仿冒成份,扮了很久

起碼佢賣得很舒服,現在每天也在賣

還到澳門去賣,來來來試試看

那我跟奧普這樣說

我想死了

上市後就記得要取締

我要給客戶看到奧普浴霸是怎樣

仿冒的歐普原來是那樣

真奧普,我保證,不是這樣

動L~~動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3

即食面定拉面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178&suc=1#rte


即食面買返黎即刻可以食,加滾水3分鐘就食得,乜水都可以整得好味

拉面就要幾十年手藝先拉到,湯料同火侯唔好都會變得難食,而且煮幾耐好難掌握

當你肚餓想醫肚時,往往會舍難取易,放棄營養高的一方,特別係想即刻食時

上市公司超有錢的情況,不外乎三種-平時儲起來,問銀行借,上市集資後

每種都有輕重緩急之分,有心平時儲起來的,自然有閒情慢慢駛,好食先食,等於飯後食番個飯後果咁,問銀行借的,係見啱先駛,等於想食地獄拉面就去排隊咁,上市集資後的,就饑不擇食,等於食丁丁咁

慢慢食先食到又抵又味美的東西,第一種情況以心情優先,因為係自己錢,第二種情況以質量優先,因為係借人錢,第三種情況以速效質量優先,因為係別人錢,只有第三種先會出現"要你食足100蚊"而又唔飽的情況

由於上市集資的錢唔係錢,所以管理層往往會亂駛,入股的基金會要求管理層即刻出成績方便出貨,因此管理層往往會用錢搞收購

出錢買設備,又要安裝,又要請人,又要搵客,起碼要一兩年先見效,而收購即時見效,所以管理層先咁鍾意集資收購

假設有100的錢,管理層有收購毛利率10%的公司同買毛利率20%的機器兩個選擇,由於股票市場流行市盈率呢樣野,管理層很可能將錢用於收購,情況如下:

                          駛錢前          收購         買機器

現金                        100                     0                  0

盈利                          10                   20                10

固定資產               100                 100              200

收購物(含商譽)      0                 100                  0

在市盈率計價的情況下,公司收購第一年盈利就增加1倍,基金同管理層立即就可以出貨,而買機器要一兩年先見效,,雖然潛在利潤更高,但股價不會上升,我們可以發現,收購同買機器有個分別係,收購比買機器的每股有形資產更低,不是很搞笑嗎?資產少的一方反而有得升

所以當有錢身痕時,管理層不會以股東的長期最大利益出發

你有錢身痕時,也是一樣

當你面前有收購毛利率3.3%的公司同創造毛利率20%的公司兩個選擇時,你也多數會選擇買30倍市盈率的股票而非創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9

股東權益回報率冇用論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41


基本上我現正否定巴菲特的其中一個核心理論

巴菲特選股的重要標準之一----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

我想讀者讀太多巴菲特的投資書中毒了,"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有個限制條件書上並沒有重點強調--"長期",所謂長期,是至7-10年,而在香港,我們基本上只能找到5年以內的數字,有7-10年資料的股票並不多,港交所亦不提供

為甚麼一定要7-10年呢?

目的是為了避開財技處理

比如說陽光能源,這幾年股東權益回報率如下:

                                      08(上市)    07          06         05          04

股東權益回報率   6.6           46.19    58.09     24.40     10.29

首先,如果看07年以年的數字,一定合乎甚至超乎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的要求,但是08年卻只有6.6%,原因是甚麼呢?財技上要進行什麼作業呢?

讓我用日之出食堂說明,假設主席味吉陽一唔派息,財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100                   115                  1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5%,現在改一改條件,現在假設,陽一打爛值50碗碟,於是問味皇集團借錢50,利息1分,唔打算還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50                    60                     71.5

欠債          50                    50                        50

盈利          15                 16.5                    18.23  

利息            5                      5                          5

純利          10                  11.5                   13.23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0%,19.2%,18.5%,唔好同我講佢更有投資價值,現在又假設味皇集團送左一批金器比陽一做店中裝飾,價值100,現在財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200                   215                  2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不足7.5%,但是因為日之出食堂資產多左,實際價值更高,現在又假設陽一想提高股東權益回報率,因為在發放業績前老笠左批金,財務又變返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100                   115                  1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5%....

對於新集資的公司,上市前就好似老笠左批金咁,在發放業績前強力派息,減少資產,又或者瘋狂借錢,扮好有效率,令股東權益回報率上升,笠得越多,借得愈多,回報率上升得更快,上市後又好似多左咁金咁,資產多左,股東權益回報率下降,抽水越多,跌得越甘

我想香港流行的股票,大多是新股同半新股,就算唔係都好多有再次集資或派特別息,投行叫人買新股都是別有用心的,巴菲特本人應該冇試過買新股

所謂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比如7年:

                 1            2*         3*       4(上市)  5            6         7

資產      100          60         68        78         190      164     164

集資          0            0           0          0         100          0         0 

派息          0          50           5          0             0          0         0

借款          0            0         10        30             0      -40         0

盈利         10           7           9        12           14      -24       17

如果係新上市股票,7年數字就可以現形

                 1      2(集資)       3          4            5            6         7

資產      100        110       221      236         256      270     280

集資          0        100           0          0             0          0         0 

派息          0            0           0          0             0        12       17

盈利         10         11         15        20           26        27       29

如果係新集資股票,7年數字就可以見到其工作效率,第2年集資的完全閒置,第3年運用了一部分,第5年先完全運用所有資產,雖然第3-4年的股東權 益回報率少於10%,但公司的資產利用率很明顯是10%,時間越長就可以看到管理層對資金的利用效率,以上情況係冇濫用的情況,如果濫用的情況會類似下 面:

                 1      2(集資)       3          4            5            6         7

資產      100        110       221      238         257      278     302

集資          0        100           0          0             0          0         0 

盈利         10         11         17        19           21        24       27

第3年有錢身癢,全部錢收購左利潤低的垃圾,或高價收購了商譽,利潤雖然一口氣提高很多,股價急升,但大量資源用在垃圾上,結果不能投資在其他地方,不利股東長期利益,管理層一d都唔憨豆,因為第3年投行同佢都要出貨

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有15%,咁長時間,其間應該有機會看到管理層的智慧,如果一直都可以保持極高效率,咁先代表行業好或者管理層叻

香港或者叫做價值投資者的沙漠?基本上只能找到5年以內的數字,唔細心d好易踩屎,你知中國人有幾咁精叻架啦,股票通過財技而不是通過實務去吸資的投巧比鬼佬熟練得多了

另外巴菲特選股仲有一個條件---冇乜借貸

我認為15%同冇借貸兩點應該要合併作為一點,原因很簡單,好似下面例子:

           味皇集團            味將軍集團           

資產       150                        100                        

借貸           0                        120                                                                                  

盈利         23                          26      

味將軍集團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有26%,而味皇集團只有15%,理論上投資味將軍集團會優於味皇集團,但是巴菲特不是傻子,他很可能買味皇而不睬味將 軍,原因很簡單,味皇用150的錢賺23盈利,效率15%,味將軍用220的錢賺26盈利,效率12%,味將軍的營運規式不能令巴菲特放心,再且,巴菲特 是可以在收購味皇集團後建議佢借少少錢,例如50,令味皇集團在合適的負債比率下營運,用200的錢賺30盈利

所有人在太多錢的時候都會身痕,很可能亂用,如果可以一直保持在充足水平,投資時會理性d,公司習慣用自己的錢投資時,利用效率是最高的,如果靠集資或大量借貸時,公司主管肯定非常在意公司短期的業績同股價表現而作出大量短期決定

有時公司會有閒錢太多的問題,公司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會超低,如果是長期問題,巴菲特可能會冇興趣,因為老巴可能會覺得好難開口去逼人派錢,但是巴菲 特的老師葛拉罕可能很有興趣,他會進入董事會玩六國大封相,逼董事會將閒錢嘔清光,股東權益回報率會高返,之後巴菲特先可能有興趣 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89

工商建設的業績比較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58


工商的業績微升,建設的業績微跌,看似工商優於建設,現在比較同分析一下

(億)                   工商         建設

純利                   667          558

每股盈利(半年)  0.2         0.24

淨資產             6136       5045

每股淨資產      1.84         2.17 

市值               17500      13100

股價                  5.24         5.84

市盈率                 13         11.5

市賬率               2.85          2.6

首先兩者的股價已經在稍為愚蠢的位置上(市賬率計),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工行可以每年13%,建行11.5%的速度成長,市盈率低市賬率高,說明兩銀行的資產盈利效率高得誇張,但長期有冇咁既效率就令人質疑了,因為匯豐同渣打都唔得

                            工商                   建設

每股盈利         0.19->0.2         0.25->0.24

每股淨資產       1.8->1.84            2->2.17

工行的盈利上升,市場認為它必然比盈利下跌的建行為佳,當然這是市盈率的理論,但是建行的資產增加得比工行多得多,可以非常肯定的講句,建行的表現遠優於工行

市場點解要放出相反的論點?散戶賣建行買工行時,自然有人做相反動作

任何時候銀行的盈利數字都是銀行自己隨口up,外人無從考証,雖然資產數字都隨口up,但自由度會較低,經濟保守的銀行,多數揸債券等進行安全套息,資產數字應比盈利實在

現在再進行質量分析

(億)                      工商                           建設

                       09          08                   09        08

客戶存款  95331     82334   +15.8%  76100   63759  +19.4%

客戶貸款  54364     45720   +18.9%  44092   36836  +19.7%

貸存比率    57%       56%                   58%     58%

淨息差        2.13       2.88                    2.36      3.16 

可以看得出,兩銀行的貸存比率是相近的,但息差相差好大,工商在存款未增加前,仍大力貸款,而且是以很低的利息借出,谷盈利的意圖非常明顯,而建行每借出一蚊貸款,背後都有相同比例的存款存入,代表銀行經營穩定,息差比工行高,証明銀行有嚴選貸款對象

基本上銀行的撥備額是隨意的,冇乜觀察價值,但是只要平時小心慬慎,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建行有個呢個步驟,較低的不良貸款率証明了呢點

(億)                      工商                           建設

                       09          08                   09        08

淨利息         1160     1318              1025     1111

手續費           277       245                234       202

可以看到建行的淨利息收入跌幅比工行少,相反工行的手續費收入升幅比建行大,現在出現一個問題,賺一蚊的利息比一蚊的手續費,邊個更好?

我認為賺利息遠比賺手續費重要,原因很簡單,貸款是有年期的,利息長賺長有,而手續費往往是一次性的,況且我比銀行收利息,個心可能冇乜野,但我比銀行收手續費,我實咒死佢

所以我一向對以收手續費為主的招商銀行評價很低

原本我對工商同建設的估價分別為4.1同4.52,現在資產淨值改變,現修改為4.2同4.9,已在試算表中更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8

千中之霸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65


上討論區,成日見到有人買老千股踩屎,尤其係踩乜叔入股的老千股

我想妄自定義一下什麼叫老千股--以賺股東錢而非賺消費者錢為目的的公司的股票就叫老千股

佢地會以為有猛人入局係好事,有猛人增持就會升,等猛人出貨先走,查實"猛"係"兇猛"個"猛",猛人係唔需要出貨的

我們可以假定有3方:乜叔,乜證券行,乜股

1.首先乜叔安排人頭,以乜證券行的名義收集乜股票

2.當持股量夠多時,叫乜證券行發放消息同打手,同時左右手炒高乜股

3.乜股宣布新發展計劃,乜叔增持

4.乜證券行將股票發散比散戶,同時乜叔繼續增持,資金由乜證券行提供

5.乜股宣布集資計劃,大幅攤薄散戶同乜叔的持股

6.乜叔繼續增持,資金由乜證券行提供,而乜股成功集資,然後通過"包銷費"返還資金予乜證券行

7.乜股向乜叔同乜證券行所屬的公司交易,購買藍天白雲,集資資金全數流出

8.開始向下炒,合股,乜叔的持股攤薄到渣都冇曬咁滯,同時乜證券行又再收集乜股

9.乜證券行進行內部交易,重新分配股權予人頭

10.改名再炒過

如有雷同,純屬斷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0

新能源泡沫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64


用化石燃料本身並無問題,化石燃料亦只是碳循環的一種,我們不燒石油都會去燒柴,所謂碳循 環,大自然就用植物將二氧化碳變成碳,動物將碳變成二氧化碳,人類用火的過程並不算自然,但燃燒的過程都是將碳變成二氧化碳,動物性十足,問題係人類一次 過燒太多油,加上人類活動令植物減少,固碳速度低於排放速度,解決方向有兩個,提高固碳速度同減低排放速度

提高固碳速度方法很簡單,增加植物的量或生長速度就可以,只是駛錢又冇回報的關係,冇人願做,冇人做咁我做囉,方案就一早有了,保佑我快d發達早d行動囉

減低排放速度就是現家好流行的新能源,新能源比如有地能,水能,風能,太陽能,原子能,當中原子能最多工夫,原料唔可以再生,其實本身並冇利用價 值,反而核電廠的存在在軍事上係一個強力的表現,政治目的遠大於實際作用,排除了原子能,其他風能,太陽能,地能,水能都叫再生能源,將來有冇人研究其他 磁能,幅射能,生物能就唔知啦

其實味皇應該幾擅長設計發電機

人人一窩蜂去研究新能源自然係好事,研究百花齊放咁先可以促進環保進步,其實一早人們就應該研究,只係油價問題影響研究的資源投放,萬惡的金錢!對科技係好事,但投資者在此過程一定損失慘重,就好似科技泡沫一樣,因為新能源也是泡沫

知唔知科技行業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晶體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翻,售價也會下降,放在新能源上也能適用

地能,水能,風能,太陽能四樣:

地能只能用在火山活躍地區,選址有限制,地方偏僻,不過電廠設計非常簡單,只需將火電廠稍作改造就可以,但電廠選址通常都是國家保護區,根本沒有投資者進入的餘地

水能已經利用左好耐,主要用在河道上,用在海上的有潮汐能同波浪能,以我的設計,潮汐能只能在海灣方能達至最高較果,而且一日只能發4次電,而且浪 費左個海灣,專家設計的亦唔會好好多,波浪能的設計簡單,但單體發電效率低,鋪電線麻煩,而且唔一定抗暴風雨,總體來說,水能利用共通點是選址有限制,地 方偏僻,初期投資大,易受特殊天氣破壞,投資者可以買到設備製造商的股票,競爭不大反而可以賺到錢

風能的利用方法唔多,我搲穿頭皮都係得扇葉同帆兩個方法,科技簡單就唔易淘汰,國內生產扇葉同電機的公司僅得一兩間,應該可以賺大錢的,但國外一樣 有同樣的公司,因此一定要同時祭出貿易保護政策先得,姑且中國要發展自有技術,買國貨是必要的,基本上能不能賺到風能錢要寄望政策

問題就出在太陽能上,我們可以同時看到有幾種完全不同技術的太陽能設備,有太陽能板,太陽能膜,太陽能藻,太陽能菜,太陽能灶等,發電效率都只有幾 十%,購買該等上市公司股票,並不一定賺錢,因為持續投入研究資金大,客戶新時興,最重要的是公司努力研究的技術,隨時會比其他唔同原理的更佳技術一下消 滅,比如太陽能藻的發電效率只有10%,但成本只有其他的1/4,咁其他公司就即刻執粒,又比如太陽能膜的發發電效率提高到50%,咁其他20%的產品就 冇人買,如果10%的減價,20%的有冇人買又一件事,科技係進步左,但荷包又扁左,太陽能板作為新式建材係唔錯既,但要成日抹,純粹發電又不及太陽能 膜,因為太陽能膜可以做成氣球飛艇的表面材料,但陽能灶的成本又平得多,各種技術基本上在無序競爭,好似我都有個太陽灶方案可以同時產生淡水,電力,糧 食,固碳,雖然選址要指定摩洛哥也門呢類地方,但都叫有替代方案,成本又唔高,科技咁容易取代,証明佢地係新興事物,唔適合投資

"摩爾定律"的生效源自不斷投入的研究資金,即係唔知邊過講的"創造性毀滅",例如郵局就係因為internet的原因而衰落的,當一個行業越多人研究,越不值得投資,反而最簡單先可以長期賺錢

或者說,開個倉鼠農場,逼班倉鼠成世跑輪發電,跑死賣比肯德鼠攞去炸,雖然唔人道,但只要成本足夠低,根本唔會有人研究其他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2

工商建設中銀的業績比較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58


工商的業績微升,建設的業績微跌,看似工商優於建設,現在比較同分析一下

中銀業績出埋,加返上去

(億)                   工商         建設        中銀

純利                   667          558           434

每股盈利(半年)  0.2         0.24         0.16

淨資產             6136        5045         4708

每股淨資產      1.84         2.17          1.85

市值($)           17700      13300         9700

股價($)              5.29         5.91          3.81

市盈率                 12            11             11

市賬率                2.5          2.4             1.8

上次果篇有誤算,冇考慮到市值同股價係港紙,其他數字係人民幣,今次修正返

現在這個數字說明3隻野股價都唔算好貴,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工行可以每年12%,建行中行可以有11%的速度成長,前兩者市盈率低市賬率高,說明兩銀行的資產盈利效率明顯高於中行

                            工商                   建設                  中銀

每股盈利         0.19->0.2         0.25->0.24        0.17->0.16

每股淨資產       1.8->1.84            2->2.17        1.83->1.85

工行的盈利上升,市場認為它必然比盈利下跌的建行為佳,當然這是市盈率的理論,但是建行的資產增加得比工行多得多,可以非常肯定的講句,建行的表現遠優於工行

市場點解要放出相反的論點?散戶賣建行買工行時,自然有人做相反動作

中行每股淨資產微升0.2,比工行仲差

任何時候銀行的盈利數字都是銀行自己隨口up,外人無從考証,雖然資產數字都隨口up,但自由度會較低,經濟保守的銀行,多數揸債券等進行安全套息,資產數字應比盈利實在

現在再進行質量分析(這部分是重點)

(億)                    工商                     建設                         中銀

                        09        08                  09       08                     09       08

客戶存款 95331   82334+16%  76100  63759+19%  62528  51021 +23%

客戶貸款 54364   45720+19%  44092  36836+20%  42058  31897 +32%

貸存比率    57%     56%                  58%    58%           67%    63%

淨息差        2.13     2.88                   2.36     3.16             1.93    2.55

可以看得出,工建銀行的貸存比率是相近的,但息差相差好大,工商在存款未增加前,仍大力貸款,而且是以很低的利息借出,谷盈利的意圖非常明顯,而建行每借出一蚊貸款,背後都有相同比例的存款存入,代表銀行經營穩定,息差比工行高,証明建行有嚴選貸款對象, 中行同工行有同樣現象,問題係中行貸得更誇張,而且貸存比率高達67%,由於香港中銀的貸存比率是58%,因此大陸部分的貸存比率實際上不比招商低,非常 危險,雖然中行新增的貸款很多數是針對國企,但國企貸款是不是不良由阿爺說了算,實際上唔準時還,還住借據先,都唔計入不良貸款,加上可能爆炸的樓按,貸 存比率高會好唔掂

請容我在此加上一個溫馨的小插曲,最近爆煲的展鴻控股(572),即係中國包裝,佢有好多錢係同中銀某支行的經理借的,要重點講一次,係同中銀的某 支行的經理借的,是以支行經理名義而非中銀支行的名義,大家知乜意思啦,展鴻爆煲的原因似乎係假現金,展鴻的鰻魚大佬都出同樣問題,因此我蝕到阿媽都唔認 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30/LTN20090430651_C.pdf

基本上銀行的撥備額是隨意的,冇乜觀察價值,但是只要平時小心慬慎,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建行有個呢個步驟,最低的不良貸款率証明了呢點

(億)                      工商                           建設                           中銀

                       09          08                   09        08                   09        08

淨利息         1160     1318              1025     1111                747      815

手續費           277       245                234       202                230      224

可以看到建行的淨利息收入跌幅比工行少,相反工行的手續費收入升幅比建行大,現在出現一個問題,賺一蚊的利息比一蚊的手續費,邊個更好?

我認為賺利息遠比賺手續費重要,原因很簡單,貸款是有年期的,利息長賺長有,而手續費往往是一次性的,況且我比銀行收利息,個心可能冇乜野,但我比銀行收手續費,我實咒死佢

所以我一向對以收手續費為主的招商銀行評價很低

講返中行,佢如此強力的加大貸款力度,淨利息降速先勉強比工行慢,建行輕鬆放貸,淨利息只少8%,由於加大貸款力度,客戶數目理應更多,但手續費冇增加,捉到鹿唔識脫角

工行同中行有交數的嫌疑,中行可以說成做數添

我持有的是中行而非建行,非常遺憾

中行本來可能從外國經濟復甦得益,問題係佢貸存比率太高,冇餘力捕捉機會

說了咁多,中行係三間之中最差的銀行,但佢有個決定性的優勢--平

原本我對中銀,工商同建設的估價分別為3.67,4.1同4.52,現在資產淨值改變,現修改為3.71,4.2同4.9,已在試算表中更新

好似1月尾,中銀股價2.07,而工商3.35,建設3.85,中銀"平"的優勢對工商30%,對建設35%,所以近期的股價表現先遠超工建,以現 價來說,中銀"平"的優勢仲有20%,己經追落後成10%,人人都知中銀垃圾,但又唔知比左個垃圾不如的估價啫,仲有20%追落後的能力,問題係中銀應唔 應該買,答案係唔應該,因為大陸中銀的處境其實非常危險,貸存比率勁高,樓市又海綿咁,可能成為阿爺近期的一大負擔,其於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原則,再抵都 唔買

雖然話危牆,中銀有阿爺照住又唔會衰到執粒嘅,最多打腫

咁其他兩件?算抵買,但回報唔會太高,比起其他

不過幾十年嘅話邊買間都冇問題

睇過中銀業績,我好失望,而我打算將中銀的實貨存返入銀行換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