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組織承繼學民資金 聚焦教育

1 : GS(14)@2016-12-06 03:49:54

【本報訊】學民思潮由反國教走到雨傘運動,至年初無以為繼解散。骨幹成員黃之鋒等人投身政黨,在傘運絕食的前學民思潮發言人黃子悅跟部份「學民仔女」,昨宣佈成立新學生組織「教育實驗學社」(The Edu Lab),繼承學民的資金及監察教育政策責任。新組織不再以「打campaign(運動)」為主,但並非不關心政治,而是主張學生在教育政策應有更大話語權。她又否認重新專注單一議題是「走(學民)回頭路」。學民思潮成立逾5年後,今年3月正式解散,並預告部份成員成立新學生組織,事隔8個月,黃子悅及部份舊學民成員,終宣佈成立「教育實驗學社」。黃子悅指,組織現時有20多名成員,包括約10名前學民成員,全部是大專生或中學生,將會專注教育議題,包括舉行相關工作坊、研習社,亦會跟進教育政策及議題。由萬人撐場、抗命領袖、曲終人散,至今部份舊人重新由小規模起步,問到成立新組織是否因立下承諾、不得不做?黃子悅坦言,在學民思潮解散時內心掙扎,因作為發言人,不想看着組織終結,但自覺不可受情感影響,堅持成立新組織。一半原因是基於繼承學民的責任,另一半是教育議題需要學生參與和發聲,「呢件事係需要有人做」。黃子悅又解釋,正因年輕人走向「泛政治化」,更需要真正思考及討論的空間,而「教育實驗學社」中「實驗」的意思,正是希望學生在主流教育制度外,有跟同輩人討論、撞擊新思維的機會。


資金夠營運4年


「教育實驗學社」沒有主席、召集人等職位,只分為成員及義工,黃子悅及另一名新加入成員、中大學生吳皚純,將共同擔任傳媒聯絡人。黃子悅指,此舉是希望成員間身份平等,歡迎12至25歲、3年內尚為學生身份的人參加。她表示,20多位成員已初步討論過熱門教育議題,列出4大關注重點,包括教育裏的民主實踐、評核方法僵化、教學語言及學債問題。學民思潮解散時留下70萬元資金,指明供新學生組織使用。黃子悅指,資金目前尚餘超過65萬元,過去數月主要用於荔枝角工廈會址租金及購買物資。她初步估計,餘下資金足夠學社營運4年,待正式舉辦工作坊、活動後才考慮向外募捐。■記者周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5/19855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272

甘迺迪師弟 拒承繼父業邱子傑17歲子 護受性騷擾同學

1 : GS(14)@2017-07-09 03:55:28

■邱子傑與太太李茂琪的17歲大仔Julian(左),為學生會副主席,是校內風頭躉。攝影:沈健程



【向世界升學】溥儀眼鏡老闆邱子傑與太太李茂琪育有一對子女,17歲大仔邱聖橋(Julian)現正在美國讀中學,Julian與妹妹所讀的Choate School,是全美排名12的寄宿學校,美國已故總統約翰甘迺迪及特朗普靚千金Ivanka都是該校畢業生。



■Julian用小時候與妹妹拍的短片(右圖),加工後變成和過去的自己對談。互聯網圖片

■Julian與父母關係猶如朋友,會一起打遊戲機。

■愛藝術的Julian閒時會畫畫。

拍短片玩穿越

邱子傑夫婦自小已到海外升學,邱子傑於16歲去了澳洲讀軍校:「有軍訓training,着晒制服要操兵,我第3次去操兵已經暈咗,仲有學揸飛機。」兩夫妻同樣在美國讀大學,愛當地崇尚個人發展氣氛,順理成章安排子女在當地升學。在Julian小時候,邱子傑已觀察到兒子性格適合在較為多空間的國際學校讀書,愛藝術的他愛畫畫,更出過關注環保的插畫書,亦愛拍短片,以《回到未來》電影橋段穿梭時空與過去及未來的自己對談,相當有創意。
Julian現在讀高中,是校內的活躍分子,今年更成為學生會副主席,曾為學校衣着及學生的性騷擾議題與校方研討解決辨法。


成績優要求高

留學3年,Julian沒有父母常在身邊照顧,要學習獨立及時間管理,他現忙準備明年升大學考試,邱子傑夫婦透露兒子是一個A級成績的學生,但依然自我要求高,故常探望他並帶他外出睇百老匯劇減壓。Julian表示大學想修讀商科及藝術課程,集合父母所長,問畢業後會否外闖?他以英語說:「想探索多一點,希望創造自己的東西,而不是承繼父親的生意。」採訪:梁錦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7/200811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23

【飲食籽】棄做交易員承繼父業 大學生:賣魚更有意義

1 : GS(14)@2017-08-17 08:10:44

梁國浩(Jason)可能是在旺角濕街市工作的首個賣魚的大學畢業生,今年29歲,6年前開始在爸爸的魚檔工作。



【飲食籽:識飲惜食】學歷和工作種類,看似是有必然關係。「讀得書多,將來必有出頭天」,小時候總有聽過這番話,學歷越高,賺錢自然越高多,付出的勞力亦越少,梁國浩(Jason)卻有別的想法。他可能是在旺角濕街市工作的首個大學畢業生,在魚檔工作,劏魚賣魚、送貨搬運……,做的大部份都是勞力工作,身上經常沾滿難聞的魚腥味,人人聞到味會敬而遠之,他卻自得奇樂。



記者小時候經過魚檔,總是被那血淋淋的畫面、那難聞的腥臭味嚇怕,長大後做了一個師奶,那恐懼感不減,尤其見到魚檔老闆劏田雞,儼如看恐怖片般心不禁揪一下。我告訴Jason自己最怕田雞,他二話不說用兩隻手捉實田雞,「用不用劏給你看?哈哈」他一臉稚氣地說。他今年29歲,穿上圍裙、水鞋,在身和臉上都有魚鱗,雙臂手瓜起?,卻經常滿臉笑容。他是一名大學生,城市大學金融學系畢業,副修會計,畢業後在證券行做交易員,做了3年,平均月薪有3至4萬。「我爸爸的魚檔,一路都缺人,見阿叔、哥哥做得辛苦,所以6年前來舖頭幫手。」他負責開舖收舖,天未光,每朝5點半便要回到魚檔,劏魚,將魚的各部位分類,送往酒樓食肆。「如果多魚劏,要做到中午一點多才吃飯,有時可以睡一、兩個小時,再回舖頭預備明天的工作,如開定單、落貨,做到下午5、6點左右才收工。」訪問三小時,見他劏了至少過百條大魚,先刨鱗,鱗片橫飛,再按不同部位分類,看起來熟練得很。



Jason爸爸梁治本希望兒子自然發展,隨自己興趣選擇合適的工作。

Jason劏魚的工夫由已劏魚廿多年的叔叔梁治光傳授。

鄰舖芽菜店老闆劉先生:「Jason很好,默默耕耘,全個街市都給他一個like,現在後生仔好少像他這樣。」


刨魚最容易整親,一打鱗魚一痛便會彈,不小心便會打到自己。

一條魚分開不同部位,怎樣定價,都是會計管理。


日做12小時 腥臭味纏身沒假放 

「我一開頭聞到死魚味真的想嘔,又試過整塊面都是血,隻手累到痠痛又震,都要用時間去適應。我小時候,無想過會來魚檔做,一向都是這樣說,讀得書多便不用做這份工,哈哈!不過,出來社會工作後,覺得還是要自己開心。」不過,有時受傷亦是難免。「刨魚最容易整親,一打鱗魚一痛便會彈,不小心便會打到自己。我劏魚不算快,始終都要小心。」他劏魚的工夫由叔叔梁治光教,已劏了廿多年,劏大魚頭要用最大力,Jason劏起碼要四4至5刀,叔叔最多兩刀,兩叔姪一齊劏,叔叔至少快一倍。「他劏魚數量多,日子有功,我要再勤力些就會像他這樣快。黃鱔白鱔起肉很難,到現在我仍然起得好差。剛才我說每日要做12小時其實不算多,我阿叔剛入行就要做足14小時,無休息,所以不算辛苦。」他續說,「做這份工都要犧牲,一般晚上11點前就要睡,始終體力勞動需要充足睡眠,放假時間又不穩定,約朋友好難。當見到其他朋友去街玩時,你還在工作,有時叫我星期六日去唱K睇戲,但我要看舖都無時間,甚至去旅行都少去,對上一次已是3年前,和太太去度蜜月了。」要數最要克服的,一定是那難聞的魚腥味。「這份是厭惡性工作,好簡單,如果只除件圍裙行出去,人家離遠已經避開你,因為聞到腥味,有些小朋友童年無忌,大大聲話好臭。好正常,每個人都不喜歡腥臭味,不會怪人,好彩屋企離舖頭近,惟有沖涼沖密些啦!」



5:30amJason每日第一個回舖,便準備劏魚分發訂貨送給不同酒樓食肆。

7:30am員工陸續返到,正是最忙的時候,趕住劏魚賣,單是朝早便要劏過百條以上。

9:30am爸爸由魚市場送到當日最新鮮的魚穫,Jason忙着搬貨。


11:30amJason有時要幫忙送貨,忙至下午一點多才吃飯。

3:00pmJason準備明天定單及埋數。


月薪3萬 「最好是收工無煩惱」

他以前做交易員,有時會需要穿西裝,出入金鐘,和魚檔完全是兩個世界。「我覺得賣魚有意義過做交易員,兩份工都是對住一堆數字,但賣魚是當我送到過去酒樓食肆有得用,大家又有得食,幫到這個社會運作。」但不怕知識不能學以致用嗎?「你見到一條魚分開不同部位,怎樣去定價,其實都是會計管理,只要你識便自然融入到。」Jason爸爸梁治本和很多怪獸家長不一樣,希望兒子自然發展。「社會每份職業都要有人做,不是你,便是其他人,我們不理別人眼光。賣魚劏魚都是服務社會,沒有甚麼問題,隨他自己選擇,做人始終都是搵兩餐和服務社會,做甚麼都無所謂,他做甚麼都支持。」現在他出固定糧,月薪3萬元。現在不少年輕人投訴現今社會缺乏向上爬的機會,他反而覺得,「所謂無得向上流,有時是自己限制了自己,其實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要成功有很多條路,只要你肯做肯捱,萬幾兩萬起薪做體力勞動是好簡單,肯做耐些3、4萬是不難,自己會喜歡這份工亦不定,不要收窄自己的選擇。」他說,自己不喜歡太靠運氣的工作。「對比起交易員工作,我還是喜歡賣魚,只要習慣了便不辛苦,但金融的壓力是好難習慣。我比較實幹些,一來穩定,二來工作簡單,甚至街市人和人相處都較簡單,最好是收工無煩惱!哈!」



民信肉食公司 旺角南頭街3號記者:何嘉茵攝影:蕭志南編輯:施明慧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7/201233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33

西方的財富承繼與集中 周顯

1 : GS(14)@2017-11-11 17:00:12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300
羅富齊家族曾經是全歐洲、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但究竟他現在是否仍是世界首富,言人人殊,有人認為,他們已經沒落,其財富被新晉富豪家族蓋過了,但也有人認為,他們仍然是世界首富,只是其財富進入了地下,人們看不到而已。暢銷書《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即抱持這意見。

至於我本人,則認為不管羅富齊家族究竟有多富有,但他們擁有大量的隱藏財富,卻肯定是事實。歐洲雖經二次大戰蹂躪了,但是其家族的主力是Nathan一系,在英國的財富卻是不受影響。在英國他有羅富齊銀行,在法國他有Lafite酒莊,在美國他有聯邦儲備局的股份,但相信這些只是「面嗰浸」,他們的實貨黃金、古堡地皮、二百年來儲存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財富所在。

如果想知道這些古時遺留下來的藝術品有多值錢,可參考西班牙的Duchess of Alba,她擁有大量Angelico、Goya、Renoir、Chagall等人的名畫,以及初版《唐吉訶德》,哥倫布的書信,當然還有大量土地,估計其財富有數十億歐羅。這些財富全都留給了她的兒子,而她的兒子則娶了Alicia Koplowitz,她是西班牙的女首富,《福布斯》富豪榜排589名。

順帶一提的是,羅富齊家族作為英國的大地主,每年都可以收到歐盟派發的農業津貼,都有一百幾十萬鎊。不過,現時英國正在脫歐,他們能否繼續拿到津貼,暫未考據到。
另一位有份收到農業津貼的大地主,就是「萬寶路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和「西敏公爵」The Duke of Westminster,後者是英國第三富豪,在倫敦擁有三百畝的土地,十大富豪的另一位「加多伯爵」(Earl Cadogan),主要財富也是地產,也是大家熟悉的在Knightsbridge的Cadogan Square,以及Sloane Street的許多物業的大業主。
第一點啟示是,在英國,富並非首位,貴比富更高級,而最高級的,是富貴,而且還要是大富大貴。而且,二代還是太少代了,西敏公爵已經是第十一代,現任的是個九十後,生得個樣仲好似Hugh Grant添。換言之,其命運在投胎的那一刻,已經決定了。在意大利的佛羅倫斯,近600年來,富豪榜的位置從來沒有改變過。第二點啟示是,在英國,還是搞地產,才是賺錢的正路。看來地產霸權是源自英國,果然不愧為香港的前宗主國。

德國的Fürstenberg(Swabia)和Schwarzenberg兩個親王家族,至今仍然擁有大量美麗的古堡,自然也包括了其土地。

這去到了本文的結論﹕為甚麼這些富有家族,大都是擁有房地產,作為大地主呢?皆因土地是所有財富之本,它是最愚蠢的,用不着任何的智力,也可以繼續保存其財富。如果他們的資產是公司股票,恐怕早已敗光,捱不到今日了。

所以說,地產是財富不平均、貧富懸殊的根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32

西方的財富承繼與集中 周顯

1 : GS(14)@2017-11-11 17:00:19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72300
羅富齊家族曾經是全歐洲、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但究竟他現在是否仍是世界首富,言人人殊,有人認為,他們已經沒落,其財富被新晉富豪家族蓋過了,但也有人認為,他們仍然是世界首富,只是其財富進入了地下,人們看不到而已。暢銷書《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即抱持這意見。

至於我本人,則認為不管羅富齊家族究竟有多富有,但他們擁有大量的隱藏財富,卻肯定是事實。歐洲雖經二次大戰蹂躪了,但是其家族的主力是Nathan一系,在英國的財富卻是不受影響。在英國他有羅富齊銀行,在法國他有Lafite酒莊,在美國他有聯邦儲備局的股份,但相信這些只是「面嗰浸」,他們的實貨黃金、古堡地皮、二百年來儲存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財富所在。

如果想知道這些古時遺留下來的藝術品有多值錢,可參考西班牙的Duchess of Alba,她擁有大量Angelico、Goya、Renoir、Chagall等人的名畫,以及初版《唐吉訶德》,哥倫布的書信,當然還有大量土地,估計其財富有數十億歐羅。這些財富全都留給了她的兒子,而她的兒子則娶了Alicia Koplowitz,她是西班牙的女首富,《福布斯》富豪榜排589名。

順帶一提的是,羅富齊家族作為英國的大地主,每年都可以收到歐盟派發的農業津貼,都有一百幾十萬鎊。不過,現時英國正在脫歐,他們能否繼續拿到津貼,暫未考據到。
另一位有份收到農業津貼的大地主,就是「萬寶路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和「西敏公爵」The Duke of Westminster,後者是英國第三富豪,在倫敦擁有三百畝的土地,十大富豪的另一位「加多伯爵」(Earl Cadogan),主要財富也是地產,也是大家熟悉的在Knightsbridge的Cadogan Square,以及Sloane Street的許多物業的大業主。
第一點啟示是,在英國,富並非首位,貴比富更高級,而最高級的,是富貴,而且還要是大富大貴。而且,二代還是太少代了,西敏公爵已經是第十一代,現任的是個九十後,生得個樣仲好似Hugh Grant添。換言之,其命運在投胎的那一刻,已經決定了。在意大利的佛羅倫斯,近600年來,富豪榜的位置從來沒有改變過。第二點啟示是,在英國,還是搞地產,才是賺錢的正路。看來地產霸權是源自英國,果然不愧為香港的前宗主國。

德國的Fürstenberg(Swabia)和Schwarzenberg兩個親王家族,至今仍然擁有大量美麗的古堡,自然也包括了其土地。

這去到了本文的結論﹕為甚麼這些富有家族,大都是擁有房地產,作為大地主呢?皆因土地是所有財富之本,它是最愚蠢的,用不着任何的智力,也可以繼續保存其財富。如果他們的資產是公司股票,恐怕早已敗光,捱不到今日了。

所以說,地產是財富不平均、貧富懸殊的根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