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國體彩網消息顯示,截至半決賽開賽前,2014年世界盃競彩足球遊戲銷售額已經達到95.36億元,其中7月5日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6.44億元,創下競彩足球單日銷售紀錄,其中,荷蘭對哥斯達黎加的1/4決賽銷售額高達3.43億元。如果算上剩下未統計的四場比賽,本屆世界盃足彩銷售額過百億已是板上釘釘。
根據互聯網彩票諮詢公司彩通諮詢的統計,本屆世界盃上通過網絡和移動終端購買的足彩比例高達70%以上。相比4年前的南非世界盃,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和各種應用平台的層出不窮,使得業界大呼「2014年是中國互聯網彩票元年」。
但是,足彩的興盛並不能掩蓋其存在的問題。7月11日,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按照現行的法規,絕大部分平台都屬於『先上船再買票』,嚴格說起來都有違規的嫌疑。」
足彩的賠率確定、銷售資格、終端渠道,這些雖然都和「上天台」沒有關係,但卻影響到一眾彩票銷售網站的生存和經營。此次世界盃創造出的購彩繁榮,可能會引發政府對該行業進一步規範政策的出台。
11%高額利潤
北京時間7月9日凌晨,巴西對德國的半決賽,足彩的賠率分別為勝2.72,平3.00,負2.36。誰也沒有想到,德國能夠以7:1的大比分獲勝,這也是被彩民笑稱「上天台」人數最多的一場比賽之一。
「足彩的賠率都是官方確定的,我們經營彩票銷售是不可能知道的,就像你們做新聞不需要知道報紙是怎麼印出來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銷售彩票也與賠率無關。
7月10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公佈了7月12日的競猜場次,包括14場勝負彩、6場半全場勝負彩,以及4場進球彩,中國足彩競彩的所有比賽便只能在這些規定的比賽中選擇。
另外,北京市體彩管理中心還發行「北京單場彩票」,即猜中單場的勝平負、比分、總比分就能獲獎。這些彩票種類組合到一起,幾乎關於一場比賽的所有比分情況就都可以成為競猜的對象。
所有彩票銷售的費用,則全部上交到財政部。根據2005年7月1日調整過的體彩資金構成,足彩的返獎率為65%,公益金22%,發行費用13%。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彩票資金還是會以獎金形式返還給彩民的。也難怪乎出現單場買中40萬、52萬的幸運兒。
中國的體彩銷售金額每年以千億計。根據財政部發佈的數據,2013年體育彩票(含足彩、籃彩等)機構銷售1327.97億元,同比增長20.2%,2014年1-5月體彩銷售606.69億元,同比增長12.6%。考慮到世界盃的因素,今年體彩銷售超過去年應該不是難事。
彩票銷售額激增固然與世界盃有關,也與移動互聯網的興盛有關,最重要的是各路機構看中背後13%的發行費用。按照500彩票網的IPO材料,13%發行費中,售彩網站利潤大約為售彩資金的11%。
上述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互聯網彩票業現在能賺錢的兩個概念就是牌照和流量。擁有牌照相當於擁有壟斷資源,沒有牌照的企業通過與彩票機構合作,靠流量也能獲得不菲的收益。」
這正是大量彩票銷售網站、客戶端興起的原因,儘管此前財政部對互聯網售彩設計了種種政策限制,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限制幾乎都能被繞過去。
銷售資格存風險
或許有彩民發現,微信平台無法競猜單場、比分和總比分,只能買二串一的勝平負彩票,而淘寶平台可以競猜單場,也不能猜比分,網易彩票則能夠競猜具體比分……
不同平台競猜內容不完全一樣,這與其背後合作的體彩中心有關。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的互聯網購彩,實際上都只是得到各省的體彩中心的許可,與合法的銷售機構進行合作而已。」
2013年1月,財政部的《彩票發行銷售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發行銷售彩票改採用的形式和手段,包括實體店銷售、電話銷售、互聯網銷售、自助終端銷售等。這條總綱明確了網站和客戶端可以銷售彩票。而此前2010年頒佈的《互聯網銷售彩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未經財政部批准,任何單位不得開展互聯網銷售彩票業務。
即便是2010年的《暫行辦法》,也留下了「未經財政部批准」的尾巴。因此國內開展互聯網售彩業務實際上有三種渠道。
第一種便是經財政部批准的網站。目前財政部並未正式批准任何一家,而只是批准了兩個網站進行試點,分別是體育總局指定的中國體彩網和去年在紐交所上市的500彩票網。今年5月8日,體育總局彩票管理中心還為此專門澄清:「雖然兩家網站不屬於正式的彩票銷售許可,但試點資格有效,體彩銷售行為依然合法。」
第二種渠道就是手機客戶端購彩。相比互聯網購彩來說,手機客戶端購彩則更加方便。按照2014年4月1日《電話銷售彩票管理暫行辦法》第一章第三條規定,「電話銷售彩票是指利用固定電話、移動電話通過短信、語音、客戶端等方式銷售彩票。」也就是說,客戶端被界定為電話購彩的一種,而山東和海南的兩個平台擁有電話購體彩的資格,與之合作即可實現手機購彩的功能。
更多的網站和彩票App則更為簡單,按照《彩票發行銷售管理辦法》第六條:「彩票發行機構可以與單位合作或者授權彩票銷售機構開展互聯網銷售彩票業務,也可以委託單位開展互聯網代理銷售彩票業務。」這一條等於變相放開了互聯網售彩,前提是經財政部備案。
所以,整個彩票銷售體系就出現了一種矛盾的現象:財政部既規定互聯網售彩需要審批,又規定與彩票發行機構合作即可網絡購彩。這直接導致市場上有試點資格的網站和僅以合作方式銷售的網站同台競爭,使得「試點資格」這塊金字招牌成色黯淡了許多。
「各種以合作形式銷售體彩的網站都有一定風險,因為你不知道政策走向會是什麼樣的。」上述人士表示。
2007年11月6日、2008年1月2日、2010年8月17日,國家部委曾先後三次叫停互聯網售彩,但效果不佳,互聯網以其便捷的特點迅速擴大著其彩票銷售的份額。世界盃結束之後,如雨後春筍湧現的售彩網站是否會迎來新一輪的整肅,尚不得而知。
作為第一家登陸新三板的投資公司,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九鼎投資」)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循著大資管戰略的藍圖,九鼎動作連連。自今年4月,九鼎成為公眾公司後,先後連續兩次定增,累計融資近60億,補充資本金的同時,賺足了眼球。
在目前所有的PE投資機構中,九鼎的野心昭然若揭。
糧草充足的九鼎投資,走出其大資管戰略佈局的第一步。目前,旗下公募基金公司九泰基金已取得證監會核准設立。至此,首家由民營公司發起設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登上舞台。
而這僅僅只是序曲,20天之後的7月23日,九鼎再次投出重磅炸彈,九鼎投資發佈對外投資公告稱,作為對其「小巨人計劃」的部分落實,旗下控股子公司昆吾九鼎已投資設立三家投資管理公司,其中兩家涉足醫藥領域投資。
醫藥投資一直是九鼎的傳統優勢,加上目前新成立的兩家醫藥投資公司,九鼎的醫藥投資棋局由此升級。
股權激勵重賞專業人士
據九鼎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昆吾九鼎已投資設立達孜縣九鼎君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拉薩昆吾九鼎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及達孜縣嘉潤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昆吾九鼎分別出資325萬元、130萬元及350萬元人民幣,分別佔註冊資本的65%、65%及70%。
三家公司的設立是公司「小巨人計劃」系列規劃的部分落實。所謂「小巨人」計劃,就是由公司和專業人士共同出資設立投資管理機構,開展某一細分領域的投資管理業務。
至於對小巨人的遴選標準,九鼎相關負責人表示,參與選聘的投資團隊需在其所專注的細分領域具有國內一流投資水平,並有成功案例驗證。只要符合標準,小巨人既可以來自行業,也可以從公司內部產生。
在激勵機制方面,九鼎投資將和「小巨人」團隊共同出資設立針對某業務領域的新的管理公司,在九鼎投資控股並統一風控的前提下,投資團隊可出資並持有30%-49%股權。在小巨人公司業績達到一定水平後,小巨人團隊可以繼續增持股份。在投資運營過程中,九鼎會協助其募集資金,並提供項目資源等系統性支持。
此次設立的三家公司就具體實踐了這一想法。公告顯示,達孜縣九鼎君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引入的另外兩位自然人股東分別是劉力南和孫久武,其中,劉力南出資100萬元,佔股20%,孫久武出資75萬元,佔股15%。
在拉薩昆吾九鼎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中引入一位自然人股東趙光豔,出資金額為70萬元,持股比例為35%。在達孜縣九鼎君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引入任宏亮和程繼東兩位自然人股東,兩人各出資75萬元,佔股15%。
這三家公司只是「小巨人計劃」中的一部分,據悉,九鼎在2014年預計完成不少於10個小巨人團隊的建設。
兩子公司專注「吃藥」
在PE行業,九鼎善「吃藥」已經成為業界共識,醫藥行業投資也成為九鼎的強項,此次新成立的三家公司,有兩家公司依然主要專注醫藥投資。
據九鼎公開轉讓說明書介紹,九鼎的醫藥投資基金認繳規模27億,實繳金額16億,遠遠超過對其他行業的投資。從項目數量看,九鼎投資醫藥項目共39個,其中37個在管,2個成功退出,數量佔九鼎投資行業之最,佔九鼎209個投資項目的1/5左右。
當然,項目退出一直是九鼎的重心問題。據理財週報統計,這37個醫藥在管項目中,20個尚未申報IPO材料、8個中止審查、4個中止審查(補充財報)、4個輔導備案、1個併購重組通過。
目前成立的達孜九鼎君和、拉薩昆吾九鼎主要投資方向,正是醫藥醫療行業早期項目、醫藥醫療行業併購項目。
據悉,九鼎在過去五年裡投資了五六十個企業,所投資醫藥企業涵蓋化學製藥、中成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業、生物製藥等各細分領域,目前有12個企業受審。前醫藥投資合夥人禹勃表示,九鼎未來還將專注於醫療產業的整合併購。而其之前投資的爾康製藥已成功上市。
在多年的醫藥投資中,九鼎的醫藥投資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產業鏈條,具體分為地方項目開發團隊、醫藥行業協助開發團隊、PE醫藥投資部、醫藥創投投資部、風險控制部、投資決策委員會、投後管理部。
在項目的篩選上,九鼎的醫藥投資可謂如狂風般席捲全國,據此前媒體報導,一位PE業內人士稱,九鼎在醫藥併購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全國絕大部分利潤在2000萬的藥企都被九鼎掃了一遍。
擁有巨大優勢的九鼎醫藥投資,在業內積累了大量資源,在與此次設立的三家子公司的關係上,九鼎的對外負責人這樣告訴理財週報記者:「母公司對三家子公司進行投資並控股。投資運營過程中,在統一風控的基礎上,公司會協助其募集資金,並提供項目資源等系統性支持。」
而對於此次三家子公司的團隊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上述三家公司剛剛設立,未來的人員數量要根據業務發展情況而定。」
趨勢難擋,轉型醫藥併購
去年8月,九鼎前醫藥合夥人禹勃離職曾在業界激起不小的波瀾,而禹勃出走的原因除了在新基金問題上與其他合夥人存在分歧外,更重要的是禹勃希望單飛創業,抓住醫藥併購的歷史時機。
就在離職前兩個月,禹勃曾公開表示未來五到十年時間,中國會成為全球藥品的供貨中心。在此影響之下,醫藥健康行業的投資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九鼎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一個醫藥併購的好時代,於是「轉型」成為九鼎的當務之急。
此前,上海萊士成功併購邦和藥業,九鼎旗下4只基金順利實現退出,投資三年獲得一倍回報。這是九鼎投資通過被上市公司併購退出的第一單,初嘗甜頭的九鼎將併購定為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不過,與單純的併購退出不一樣,九鼎正在通過以產業整合的思路介入投資,幫助企業通過併購的方式做大,提升競爭壁壘,從而提高投資收益。
據九鼎一位合夥人透露,目前海南天煌製藥的併購已接近尾聲,以產業整合進行投資將會是九鼎未來所有投資領域的方向。
而九鼎高層也對併購的道路堅信不疑,並稱這是九鼎的模式決定的。
在醫藥行業併購的大潮中,九鼎時刻準備著捕捉四面八方的敏感信息,它的觸角也將藉著這些剛成立的子公司,不斷延伸。
隨著美國對銀行業的監管要求愈加嚴格,華爾街大型銀行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銀行們絞盡腦汁來應對這種窘境。(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華爾街銀行們嘗試著適應新的監管環境,老牌投行高盛集團的對策可能具有一定代表性。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高盛拋棄了無利可圖或者僅能帶來較低利潤的對沖基金客戶,同時,對另外一部分基金客戶提高了服務費。
高盛敦促對沖基金收回他們賬戶里的資金,提高金融業務收費標準,對基金經理占據著未開發的銀行信貸額度每月征收相關費用。對於收益太低甚至毫無回報的客戶,高盛宣布停止對此類客戶的服務。近幾個月,高盛正評估每位客戶究竟能給銀行帶來多少收益。
高盛給客戶的理由是:美國對銀行業的監管規則迫使銀行提升資本充足率,這擠壓了銀行大宗經紀業務的利潤空間。
實際上,“嫌貧愛富”的不只是高盛。很多銀行都試圖從客戶那里榨出更多利潤,將資金從那些需要更多資金的業務領域撤出,比如融資業務。美國銀行和德意誌銀行也提高了對客戶的金融服務收費。
在新的監管要求下,華爾街銀行們尋求抵消嚴苛規則對銀行利潤的負面影響,也為了給股東帶來更多回報,包括高盛在內的一些銀行也不得不開源節流,比如收縮自營交易部門,部分或完全削減大宗商品業務,壓縮證券交易規模,縮減在對沖基金和股票基金的投資金額。高盛就縮減了大型內部對沖基金的投資規模。一些銀行甚至還砍掉了無利可圖的基金。
為對沖基金提供全球資產負債表管理服務的S3合夥公司執行合夥人Robert Sloan對此評論稱:
這是有史以來最具戲劇性的事。這完全重新定義了什麽是好客戶。
這個財報季,美股企業表現強勁,但這也意味著公司想要繼續擴大利潤,就必須面對更多挑戰。
投資者應該更密切關註收入增長,以找到能蓬勃發展的股票。超過75%的美國公司已經公布了二季度財報。標準500成份股的公司收入增長了約5%,而利潤增加了10%以上。利潤增速創下2012年初以來最快。
盈利的趨勢需要我們更多的關註。過去5年間,標普500指數的成份股公司的營業利潤每年增長超過20%。這標誌著強勁的複蘇。然而,銷售的增長則疲軟得多,每股銷售額的增長年均不到5%。
因此,利潤率飆升。凈利潤率從2009年3月的4.6%升至今年一季度的9.8%。
然而,從歷史上看,這或許標誌著利潤率已經觸頂。此前推動利潤率上漲的因素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利潤增長受益於三個關鍵因素:勞動效率、低折舊和攤銷以及利息費用的減少。雖然利潤不一定會下降。但是利潤已經很難再有所攀升。
首先,勞動力市場緊縮,而這將帶來更高的工資上漲。目前,員工薪資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已經很低,公司很難進一步收縮工資成本。
第二,折舊及攤銷費用有所下降是因為企業更為保守的進行資本配置以及部分會計準則發生了改變。隨著資本支出的反彈,折舊及攤銷費用勢必上漲。
最後,目前利率接近歷史低點,利息費用已經不可能再下降。
投資者應該調整對公司盈利能力的預期。很顯然,利潤率很難繼續增長,所以,公司需要依靠收入的增長來保持利潤的兩位數增長。
周三騰訊公司在港股收盤後發布財報,今年上半年騰訊收入為381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58%。
騰訊的三大業務板塊中,網遊所在的增值服務收入為301億元;網絡廣告收入32億元,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視頻廣告和社交網絡效果廣告(廣點通);電商業務收入為38億元,下降原因是出售電子交易平臺以及與京東的戰略交易導致的戰略轉移。
上述三大業務板塊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8%、10%,此外的其他收入占3%。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QQ和微信的用戶增長已經趨緩,QQ月活躍用戶為8.29億戶,同比增長1.3%,環比負增長2.2%;微信(包括weChat)的月活躍用戶數為4.38億,同比增長56.9%,環比增幅僅為10.7%。
周三騰訊公司在港股收盤後發布財報,今年上半年騰訊收入為381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58%。
騰訊的三大業務板塊中,網遊所在的增值服務收入為301億元;網絡廣告收入32億元,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視頻廣告和社交網絡效果廣告(廣點通);電商業務收入為38億元,下降原因是出售電子交易平臺以及與京東的戰略交易導致的戰略轉移。
其中,一季度,微信和手Q遊戲拿下了18億的收入,在第二季度則拿下了30億的收入,同比大增66%。
上述三大業務板塊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8%、10%,此外的其他收入占3%。
值得註意的是,第二季度末,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57%至4.38億,較上一季度增長11%。
騰訊方面表示,微信用戶數、用戶活躍度的持續增長,主要源於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微信群功能、支付功能的不斷完善;第二是同京東、搜狗等垂直領域的夥伴達成合作,深化了運營優勢;第三是在國際市場上持續推動用戶參與度。
過去數月,該公司投資的部份公司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包括京東及獵豹移動,連同其他已上市公司包括58同城、Mail.ru及金山軟件的投資,第二季末騰訊控股在這些上市公司的投資權益公允價值達到650億元。
以下是騰訊高管電話會議的解讀:
瑞信分析師韋迪(Dick Wei):管理層表示騰訊在移動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請具體介紹一下並對未來幾個季度的趨勢進行展望。
劉熾平:正如我們在戰略摘要部分所說,我們現在擁有多個重要項目,覆蓋整合了傳統門戶品牌廣告業務的資訊平臺、視頻和移動平臺以及騰訊移動平臺上的社交網絡。不過,每一個項目目前都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我們要確保這些平臺在正式推出時,它們的用戶體驗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確實認為這些領域潛力巨大,正因為如此,我們將來會持續地發展這些業務,但會以相對謹慎的態度推進它們的發展。我們仍然會將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騰訊會努力推動這些平臺的發展。
美銀美林分析師梁偉亮(Eddie Leung):我有兩個問題。首先,我想要了解一下騰訊移動遊戲收入前景。管理層能否詳細介紹一下第二季度移動遊戲收入,另外你們將如何控制PC遊戲的商業化,以進一步提升用戶參與度。第二個問題,管理層能否披露一下RPG、MMOG及移動遊戲的ARPU值。
詹姆斯·米歇爾:你擔心的是我們會為了提升用戶參與度而放緩遊戲商業化,我們並不存在這樣的情況。我們並沒有對遊戲業務設定具體的首要任務,也沒有為各款遊戲提出財務目標。我們會繼續對移動遊戲進行商業化,同時也會投入更多精力來改善平臺基礎設施和用戶體驗。與此同時,我們會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以支持第三方遊戲的發展,給它們帶來更多的流量。我們的平臺遊戲收入出現了增長,但主要是由第三方遊戲推動。
羅碩瀚:2014年第二季度,休閑遊戲的ARPU值在85元至220元人民幣之間,MMOG遊戲的ARPU值在240元至320元人民幣之間,移動遊戲的ARPU值在100元至110元人民幣之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菲利普·萬(Philip Wan):我也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有關移動遊戲展望。鑒於騰訊新遊戲發布速度開始放緩,你們是否發現玩家行為出現了什麽變化,會影響到下半年遊戲業務的環比增長?第二個問題是,在用戶參與度和用戶所花時間上,騰訊遊戲業務與公司開始在微信平臺推出的其他服務之間是否存在蠶食現象?
詹姆斯·米歇爾: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並沒有放緩新遊戲的發布,而是加快了新遊戲的發布速度,所以說,事實並不像你說的那樣。說到玩家的行為變化,他們仍然展現出積極的態勢。另外,我們並未發現遊戲業務與公司在微信平臺推出的其他服務之間存在蠶食現象,不同用戶群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他們的需求並不存在沖突之處,一種服務並未對另一種服務帶來任何負面影響。
劉熾平:遊戲其實就是獨立的應用,充分利用了平臺的力量。遊戲越多,用戶在騰訊生態系統中的停留時間越長。我們有一款遊戲在中國同類遊戲中排名前五。所以說,騰訊平臺增加的新遊戲只會延長用戶在騰訊生態系統中停留的總時長。
菲利普·萬:你們之前提到騰訊開始在第三方遊戲中投入更多資源,請談一談此舉對平臺業務利潤的影響?
劉熾平:我們說過,移動遊戲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這個方面構建長期戰略就顯得至關重要。正如詹姆斯所說,我們將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源,讓騰訊平臺更好地支持第三方遊戲的發展,從而令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打造一個非常強大的遊戲生態系統,未來也將包括大量第三方遊戲。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向第三方遊戲投入更多資源和流量以支持他們的發展對騰訊非常重要。
Jefferies分析師辛西婭•孟(Cynthia Meng):我有兩個問題,首先請管理層詳細談一談與京東的戰略合作是如何推動本季度廣告收入增長的。第二個問題,能否透露一下與分類信息公司58.com的合作細節,以及對騰訊O2O戰略的意義。
詹姆斯·米歇爾:我們之前提到,與京東的合作只是讓騰訊廣告收入實現增長的因素之一,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手機QQ空間的效果廣告對本季度廣告收入的貢獻其實更大。因此,與京東的合作只是促進騰訊廣告收入增長的多個因素之一。
劉熾平:對58同城的投資與騰訊的整體戰略相一致,即充分利用社交與通訊平臺,將生態系統中的不同實體連接起來。如果你看一下整個通訊平臺,它的目標是將人與人之間連接在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希望將人與服務連接在一起,將人與產品連接在一起,將人與業務連接在一起。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戰略投資對象才會有所不同。例如,我們對京東的投資,是想將人與產品連接起來,對大眾點評網的投資是希望將人與O2O服務連接起來。
對58同城的投資則是希望充分利用騰訊的平臺,將我們的用戶與他們的服務聯系起來。例如,我們會幫助用戶在58同城上面租到短期房子。雖然它的使用頻率不高,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服務,將來我們也會努力讓用戶與58同城建立聯系。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還能借助於自身的流量和用戶群,了解哪些人買了東西,買了什麽樣的東西。所以說,騰訊與58同城的合作是雙贏。
摩根大通分析師亞歷克斯·姚(Alex Yao):鑒於騰訊已經獲得互聯網銀行牌照,管理層能否談一談公司在這個方面的戰略,以及這種牌照允許你們從事那些業務?
劉熾平:我們確實已經獲得了互聯網銀行牌照,但在構建這種服務方面尚處於早期階段,我們仍在對互聯網銀行業務進行規劃。我認為在這個方面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這個銀行牌照只是允許我們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業務,建立實體銀行。我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監管制度的制定,我們會推出滿足不同需要的服務,將用戶吸引至我們的平臺上來。
至於互聯網銀行如何開展業務,我認為首先它不應該與現有銀行服務機構進行直接競爭,而是服務於信貸市場內缺乏服務的細分部門,如消費信貸、其他銀行難以識別的貸款需求。我們認為騰訊在這個領域具有優勢。其次,如果展望一下銀行未來的發展,銀行之間將走向合作而不是競爭,在這個方面我們同樣處於最有利的位置。
將來,我們會與大量不同的銀行合作,以提供這種信貸服務。這就是我們對未來互聯網銀行的願景,但現在由於我們需要一種靈活性來與不同的銀行合作,所以必須擁有大量信貸和信息基礎設施以便向用戶提供這種服務。因此,獲得互聯網銀行牌照,對我們做到這一點至關重要。
麥格理證券分析師邵炯(Jiong Shao):我的問題與騰訊電子商務業務有關。鑒於騰訊與京東在微信上的合作已經持續了幾個月,管理層能否透露一下流量、轉換率等早期數據。另外,管理層之前提到,得益於與京東的合作,微信公共帳號中的O2O商家數量出現增長,請問你們在這個方面的下一步計劃。
劉熾平:我們也希望京東能詳細描述合作細節,但我們目前正處於整合的初期階段,大量活動仍在進行當中,以確保雙方合作順利完成。京東前一段時間也在積極籌備IPO。目前我們與京東的整合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在PC端大量流量已被導向京東商城。相比之前,用戶轉換率肯定呈現增長之勢。我們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整個過程涉及複雜龐大的篩選產品。
至於移動端整合,我們在微信上推出了可直接登陸京東的入口,最近也在手機QQ上推出了。我們所能透露的是這些舉措已經生成了大量GMV,但我們認為整體計劃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因為當前用戶體驗還十分簡單,只是從騰訊平臺登陸到京東商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進行更多的創新,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我們仍然需要時間來進行這種探索和嘗試。
與此同時,QQ和微信的整個電子商務基礎架構來說同樣處於早期階段,越來越多的微信支付用戶和QQ錢包用戶正在從免費用戶向付費用戶轉變。我們在微信和手機QQ內部提供的廣告同樣受益於我們打造電子商務新生態系統的努力。從整體上講,與京東的整合仍然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我們會繼續攜手京東來進一步挖掘這種協同效應。
邵炯:你們現在在微信上給商家開設公共賬戶,為打造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註入動力。你們認為未來在微信生態系統中整合不同的市場平臺合適嗎,如B2C和C2C市場。
劉熾平:一方面,我們會繼續打造新的電子商務業務,改善基礎設施、支付系統以及廣告系統,給這種O2O或新的電子商務公共賬戶帶來流量。另一方面,我們會力爭實現電子商務集中式商業模式,將流量帶給在京東開店的商家,這也是幫助他們從集中式商業模式中生成流量的更有效的途徑。
渣打銀行分析師溫迪·黃(Wendy Huang):我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過去六個月,你們投資了多家不同的電子商務公司,管理層能否談一談閃購模式在騰訊未來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第二個問題涉及微信海外擴張。鑒於微信在海外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2億,你們將何時從這些海外流量中創收?以及如何看待海外競爭格局?
劉熾平:我認為閃購是一個有趣的商業模式,我們會攜手京東開拓這個領域。在微信的一級入口,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去展示產品,閃購可能就是其中一種辦法。
詹姆斯·米歇爾:至於微信商業化,我們已著手在馬來西亞嘗試微信商業化,但相比中國本土市場,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我們目前仍專註於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和用戶參與度。有些活動或服務,比如說遊戲,有些公司開發它們是出於用戶參與度和商業化考慮,但對於我們來說,它們最主要的價值是提升用戶參與度而不是商業化。
所以,相比微信商業化,我們在海外市場始終將用戶體驗和用戶參與放在第一位。微信在海外市場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特別是西方市場的競爭程度遠遠超過了亞洲市場。我們在亞洲一些國家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
花旗集團在日本運營銀行的凈利潤居然低於其CEO去年的薪水。這解釋了為什麽隨著安倍經濟學拉低貸款的回報,花旗正考慮出售其零售銀行業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截至今年3月的2013財年,花旗銀行日本有限公司凈利潤為13.4億日圓(1290萬美元),而其CEO Michael Corbat2013年的薪酬為1450萬美元。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花旗已經開始接近日本銀行,討論出售。這其中包括日本全國性大銀行和地區性銀行。前所未有的貨幣刺激措施降低了日本的存貸息差。
CreditSights的分析師David Marshall表示,
銀行很難從日本的貸款業務中賺到錢,除非你的客戶願意承擔更高的利率或者銀行的規模十分龐大。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下,投資者依然十分謹慎。
今年以來,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下降了21個基點,至0.525%。作為安倍經濟學的一部分,日本央行每月購買大約7萬億日元的日本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為2.41%。
據日本銀行家協會,在今年3月前的一年,日本銀行息差平均下降了11個基點,至1.38%。即使貸款總額增長4.3%,至499.3萬億日圓,但管理基金收入下跌了32億日圓,至9.65萬億日圓。
彭博新聞社的數據顯示,多年的通貨緊縮和貨幣刺激措施讓日本銀行的凈息差跌至1.25%,為全亞洲最低。
SMBC Nikko Securities Inc銀行業分析師Nozomi Kokubun表示,
日本有太多的銀行。這造成了激烈的競爭,導致利率下降。
花旗集團在日本共有33個分支,占其全球總量的1%。過去三年,日本業務的凈利潤為11億日圓。其貸款總額為3561億日元,占到其三月底時存款的10%。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出售零售銀行業務只是一個選擇。一切尚未決定。日本金融廳(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一直在敦促花旗集團建立一個可持續和盈利的商業模式。
日經報紙報道,Shinsei銀行計劃收購花旗集團的零售銀行業務。其他包括三菱UFJ在內的銀行也在考慮收購。CreditSights的Marshall說,
外資銀行很難在日本發展客戶群。他們可能在海外很出名,但在日本卻不一定。人們可能願意信任本地的機構,因為這些機構耳熟能詳。並且他們認為,在危機時,日本政府將對日本主要金融機構負責。
在即將迎來 IPO 之際,阿里巴巴最新披露的第一財季(3-6月)財務數據非常亮眼。其亮點包括凈利潤翻了3倍、移動端收入暴漲923%、移動月活躍用戶攀升至1.88億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新版的招股書內容顯示,第一財季阿里巴巴凈利潤翻了接近3倍,達到19.9億美元(123億元),每股84美分。同期,阿里巴巴收入達到157.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3%。
此外,第一財季阿里巴巴經過調整後的凈利潤(去除了一次性收益等)上升至73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46億上升了60%,盈利水平和增速繼續攀升。
移動端成為最大的亮點。阿里巴巴第一財季移動端的收入達到24.54億元,同比增長923%。移動端收入占比達到19.4%,比2013年同期上升16.6個百分點,較2014年第一季度(1-3月)高出7個百分點。
另外,截至到今年6月末,阿里平臺的移動月活躍用戶已經攀升至1.88億,在三個月內較3月底的1.63億就增加了2500萬月活躍用戶。
備受市場關註的移動端業績,在3-6月間也繼續保持了高增長,這期間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的交易額超過1640億元,同比增長約300%。移動端的收入達到24.54億元,同比增長923%。
過去12個月內,阿里巴巴集團共完成了710億美元(約為4360億人民幣)移動交易額。
同時,移動平臺交易額在總交易額中的占比也不斷提升。2014年3-6月,移動平臺交易額的占比達到32.8%,較2013年同期提升20.8個百分點,比2014年1-3月個百分點。這顯示在移動端,阿里巴巴繼續展現出市場第一的統治力,仍然保持了高增長的態勢,成為移動端交易占比最高的電商平臺。
艾瑞於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移動端交易額占據中國移動交易額的比例,高達87.2%。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或將於9月3日開啟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