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年前7月逾4000難民葬身海難 超去年全年

馬蒂尼(Yusra Mardini)是即將登上里約奧運賽場的遊泳運動員。18歲的她來自於敘利亞,將代表奧運歷史上首支難民代表團參加本屆的里約奧運會。一年前,年輕的她從敘利亞大馬士革逃出,乘坐難民船從土耳其穿越海洋前往希臘,經歷了船只海上受損,不得不推著船在冰冷的海水里浸泡3個小時。

現居住在德國的馬蒂尼是不幸卻也是幸運的,有很多人並沒有如願抵達岸邊。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的最新數據,2016年的前7個月里,已有4027名難民在穿越海洋前往歐洲的海上死亡,已經超過了去年一年的總人數3771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乘坐的都是經不起海上風浪的船只。

去年全球難民6530萬

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共有1300萬難民申請歐洲的庇護,創下1992年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紀錄。

根據此前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估測,2015年全球難民人數高達6530萬,其中2130萬人前往海外尋求避難,多數人選擇在鄰國避難。目前全球平均每113人當中就有一人屬於難民身份。多數人多年來一直生活在難民營。

綜合歐盟統計機構的數據,從1985年至今,歐洲總共接到了1.16億份難民避難申請,僅在去年就有1300萬份,占到了過去30年的十分之一。這些歐洲國家主要是指歐盟28個成員國和挪威以及瑞士。

根據皮尤中心的報告,歐洲成為了成千上萬來自非洲和中東地區的難民的避難天堂。與此同時,部分東歐國家,比如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也同樣催生了難民。2015年,尋求庇護的申請中一半左右都來自於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

北歐、德國最受歡迎

突然湧入的移民潮也激起了歐洲人的強烈反應。雖然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向難民敞開了歡迎的大門,但其他政府,尤其是東歐國家則拒絕了為一定配額的難民提供再安居的援助計劃。不少國家都收緊了邊境的檢查,以阻止難民從他們的國家進入更發達的北歐國家。

鑒於各個國家在移民問題上的立場和經濟實力的差別,一些國家也成為了比其他國家更受難民歡迎的熱門選擇。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按照每10萬人接受難民申請的數量來評估,最受難民歡迎的分別是芬蘭、挪威和德國。芬蘭和挪威收到的難民申請均為每10萬人590份,德國收到的難民申請為每10萬人540份,超過整個歐洲每10萬人250份難民申請數量的2倍。

相較而言,法國卻只有每10萬人110份,而英國為每10萬人60份,遠低於歐洲的平均水平。

恐襲與難民潮無直接關系

當地時間3日晚,倫敦市中心發生了一起歹徒持刀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人死亡、5人受傷。根據現有報道,兇手為一名19歲的年輕人。官方認為該年輕人可能有“精神問題”。而在7月發生在德國的4起恐襲事件中,德國警方也稱,其中2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1起屬於“激情殺人”,而另1起年僅17歲的犯罪嫌疑人則在德國迅速的“自我極端化”。

根據最近的醫學研究表明,在2000~2015年間發生的“獨狼”行動中,大約有35%的襲擊者在心理方面存在障礙。另據德國心理治療協會的估計,在德國的敘利亞難民中,一半都有精神問題,在他們中有70%的人目睹過暴力,而50%的人則是暴力的受害者。

雖然在數次恐襲之後,德國極右黨“另類選擇黨”陣營的支持率也出現了明顯的上升。但是,德國福沙輿論調查最新發布的一份調查卻顯示,69%的德國人仍然認為,7月發生在德國的恐怖襲擊和近年來的歐洲難民潮之間沒有直接聯系。

在人們越來越擔憂難民潮將加劇暴力和刑事犯罪風險的時候,德國刑事犯罪學專家普費佛爾也提出“德國越來越安全”。作為前下薩克森州犯罪學研究所的負責人,他列舉了警方對刑事犯罪案件的統計數據:自2000年以來,德國的謀殺和過失殺人案件減少了40%,性暴力也下降到很久以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有大量移民湧入,其中主要是年青男子,但是與前一年相比,2015年德國的強奸案仍繼續下降,沒有絲毫會增加的跡象。”普費佛爾說。

另外,最近幾年,具有犯罪嫌疑的難民增長幅度也小於申請庇護者的總體增長幅度,而且大部分屬於輕微犯罪,比如商店偷竊案占39%,無照駕車占18%,強奸和性侵犯案件只占整個犯罪率的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12

7月CPI漲幅回落 發改委預計全年漲幅在2%左右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增加1.8%,環比上漲0.2%;7月份的PPI同比下降1.7%,環比漲幅為0.2%。

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從環比看,7月份CPI上漲0.2%,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強降雨氣候對部分地區鮮菜價格影響較大。7月份全國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長江中下遊、黃淮、華北等部分地區出現汛情,強降雨對鮮菜的生產和運輸產生了較大影響,致使部分地區鮮菜價格上漲較多。分地區看,安徽、湖北、河北、北京鮮菜價格環比分別上漲了16.2%、14.3%、13.3%和12.8%。二是暑期因素導致部分服務價格季節性上漲。受暑期出行人次增多的影響,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2.1%和6.5%,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13個百分點。三是部分鮮活食品價格回落。豬肉價格環比連續上漲三個月後轉為下降2.1%,鮮果和蛋價格環比繼續下降,降幅分別為1.9%和1.5%,上述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10個百分點。

她指出,從同比看,7月份CPI上漲1.8%,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6.1%,漲幅比上月回落14.0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42個百分點。非食品中,醫療保健、教育服務、居住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3%、2.3%、1.6%,合計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81個百分點。

國金證券分析師邊泉水也表示,農產品價格指數連續兩周上漲後再次回歸下行通道,蔬菜批發價格漲幅收窄,豬肉批發價格指數持續回落,CPI波動相對平穩。

對於未來的物價走勢,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分析,總的來看,下半年豬肉、蔬菜對食品價格同比拉動作用將略低於上半年,工業品消費品價格下行壓力減小,服務價格剛性上漲將推動非食品價格繼續維持平穩上漲態勢,天氣因素將給價格運行帶來一定的不確定因素,但預計這種影響是區域性的、短期的,不會改變CPI整體溫和上漲的局面。總體判斷,下半年CPI漲幅與上半年基本相當,全年漲幅在2%左右。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6月高頻數據顯示,消費品通脹繼續快速放緩。豬肉價格下跌帶動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持續在過去六年波動範圍下限徘徊,推動消費品價格環比持續下跌。同時,去年豬周期高點在七、八月份,高基數將推動消費品價格同比增速持續下降。CPI同比增速將放緩。

PPI同比降幅收窄

余秋梅指出,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由降轉升,由上月下降0.2%轉為本月上漲0.2%,保持了今年3月份以來環比價格為正的總的態勢。環比變動的特點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降轉升,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黑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轉為本月分別上漲2.5%、0.4%和0.2%;二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擴大,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紡織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8%和0.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9和0.5個百分點;此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繼續上漲。

她表示,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5.9%、9.2%和4.7%,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0.9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53%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22

李寧上半年凈利1.13億 全年計劃凈增300-500個門店

知名運動品牌李寧體育今日發布2016財年中期業績。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半年內,李寧體育營收為35.96億元,同比上升13%;期內經營利潤為1.53億元,同比上升167%;今年上半年李寧體育凈利潤1.13億元,較去年同期-2900萬元大幅改善。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體育整體毛利率為46.7%,較去年同期的45.2%上升1.5個百分點,對於毛利率的提升,李寧方面表示,主要是由於毛利率較高的新品銷售占比上升。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李寧體育電商業務發展迅速,數據顯示,其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按年增長略高於70%。

公告稱,本集團業務已處於穩步上升的階段,主要是由於以下因素:1、本公司重點投入的5大品類得到市場認同,跑步、籃球、健身訓練用品的增幅尤為顯著。經銷商信心逐步恢複,銷售給予特許經銷商的收入同比增長;2、本公司持續致力於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電子商務渠道發展迅速,銷售同比增幅超過一倍;3、自營銷售點的同店銷售亦有所增長。

此外,據李寧體育方面表示,其2016年計劃凈增銷售門店300-500家的目標不變,這也代表,李寧體育多年的“關店”模式正式告終。

此外,在財報中,李寧方面還表示,李寧集團已確定出售紅雙喜10%的股權,交易出售完成後,集團將不再將紅雙喜並表,而是轉為以聯營公司方式入賬,因此今後其將不再為集團的可報部分。“於二零一六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業績中,紅雙喜被重新劃分為持有待售及終止經營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83

發改委:退出煤炭產能進度滯後 前7月完成全年目標38%

8月4日,在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對煤炭去產能工作進展和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情況進行了通報,並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8月11日,據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將連維良副主任的通報稿印發,發布了《關於煤炭去產能和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情況的通報》。通報顯示,截至7月末,全國已累計退出煤炭產能9500多萬噸,占到全年目標任務量2.5億噸的38%。

以下為全文:

按:2016年8月4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同誌對煤炭去產能工作進展和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情況進行了通報,並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現將連維良副主任的通報稿印發,請結合實際落實,加緊推進煤炭去產能工作,確保全年任務如期完成。

關於煤炭去產能和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情況的通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連維良

(2016年8月4日)

近一時期,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迅速行動,狠抓落實,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特別是7月份以來,部際聯席會議先後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和現場經驗交流會,對全面完成2016年去產能任務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加緊落實獎補資金,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層層分解目標責任,倒排關閉退出進度,深入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去產能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截至7月末,全國已累計退出煤炭產能9500多萬噸,占到全年目標任務量2.5億噸的38%。其中,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21個地區已全面啟動去產能工作,並部分完成了退出任務。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是總進度比較遲緩。前7個月只完成了目標任務的1/3多一點,特別是7月份退出產能不到1000萬噸,這個工作進度明顯滯後於時間進度,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是地區之間、企業之間嚴重不平衡。湖南、江蘇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80%左右,北京、湖北、陜西、甘肅和新疆均完成50%以上。重慶市自我加壓,今年已明確關閉退出煤礦219個、涉及產能1300多萬噸,分別超出目標任務的56.4%和44.4%。中央企業和部分地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去產能的重要主體,切實發揮表率作用,神華集團已全部完成全年任務,陜煤化集團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6.4%。但目前內蒙古、福建、廣西、寧夏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炭去產能工作剛剛啟動,還沒有實現實質性產能退出;江西、四川、雲南完成比例不到10%。

三是部分省區市任務安排過於靠後。目前各地4季度安排的任務量占全年任務的50%以上,其中12月份占1/3以上,這與我們在重慶現場會上提出的前11個月基本完成任務的進度要求差距甚遠。山西、內蒙古、黑龍江、福建、江西、廣西、四川等省區將大部分去產能任務安排在4季度完成,年底集中趕進度的現象十分突出,全年完不成任務的風險很大。

二、資金落實情況

財政部發文要求加強中央獎補資金使用管理,建立月報制度,及時調度各地資金籌措和撥付情況。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四川、雲南、寧夏等省(區、市)已將中央獎補資金全部撥付至地市或企業。山東、江蘇、湖北、重慶、四川、青海等省市已積極籌措省級財政資金近20億元。吉林、安徽、廣西、湖南等省正在研究地方財政補助資金安排方案。也有的地區尚未安排地方財政資金,主要依靠中央獎補資金來推動去產能工作。

三、職工安置情況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6月份出臺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特別職業培訓計劃,7月份又印發明電要求各地切實做好政策制定、情況摸排、資金銜接、安置方案制定等工作。為摸清底數,跟蹤掌握職工安置情況,專門開發上線運行了職工實名制信息系統。

大部分地方已經出臺職工安置的配套意見,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並通過督促檢查、調度通報等方式加大落實力度。煤炭企業積極拓展就業渠道,促進內部分流安置,用好穩崗補貼、創業扶持、援助托底等社保政策,職工安置工作總體上穩妥推進。江蘇省人員安置總量已達到全年總數的70%左右,淮南礦業集團今年已平穩有序分流近萬人。也有的地方和企業安置辦法少、工作進展慢,在內部分流安置、支持就業創業、提供公益性崗位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四、資產債務處置情況

人民銀行支持鋼鐵煤炭企業債券融資順利接續,積極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拓寬銀行市場化處置不良債務渠道。銀監會7月份印發《關於做好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債權人委員會機制,妥善解決鋼鐵、煤炭困難企業的金融債務問題。

部分地區支持去產能企業資產處置,為職工安置籌措更多資金。湖南省返還直接關閉礦井的剩余資源采礦權價款和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初步概算達到20億元以上。重慶市支持地產集團收儲能源集團關閉退出礦井閑置土地。部分地區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發揮債權人委員會作用,推動債務重組,降低財務費用,為去產能創造有利條件。但也有的地區仍在等待觀望,去產能煤礦的資產和債務處置沒有實質性突破。

五、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情況

發展改革委會同能源局、煤礦安監局、煤炭工業協會已開展兩輪減量化生產和節假日停產放假情況督查暗訪,對沒有停產放假且未備案的14處煤礦進行了通報;對全國年產30萬噸及以下煤礦逐個進行了排查,梳理出未列入去產能計劃的煤礦3800處左右、產能4.8億噸,將專門制定去產能方案;對煤炭行業能耗執法專項行動進行部署,督促各地區認真開展自查。

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國土執法專項行動,截至7月底,25個省(區、市)共梳理出近10多年來煤炭行業違法用地264起,違法用地面積26781畝,其中225起已經立案查處,4起正在啟動立案查處程序,1起法院已進行查封,24起正在按規定督促補辦手續;違法用礦189起,違法開采量4057.4萬噸,其中182起已經立案查處,另外7起已責令停產,正在督促補辦手續。

質檢總局嚴格落實《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加強進口煤檢驗檢疫,限制劣質煤進口,截至7月12日共檢出環保項目不合格產品93批、45.8萬噸、2124.6萬美元,全部禁止進口。

煤礦安監局組織各產煤地區開展安全生產執法專項行動自查,13個省(區、市)依法對50處煤礦進行了處罰,其中責令停產整頓煤礦19處,停止采煤(掘進)工作面63個。

能源局組織開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專項行動,各地上報未批先建煤礦項目148處、產能6.65億噸,目前除新疆地區部分煤礦因涉及保基本民生需求經同意外,其他均已停產停建;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礦安監局印發《關於實施減量置換嚴控煤炭新增產能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對確需繼續建設的未批先建煤礦,嚴格實施減量置換;能源局組織開展淘汰落後專項行動,排查出屬於依法關閉類、限期淘汰類的煤礦72處、產能600萬噸/年。

針對前面通報的情況,下一階段,部際聯席會議操作層面和各地將按照國務院領導同誌的指示精神和紹史主任接下來所作出的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完成進度上,各地不能以簽訂責任書為時間節點來衡量去產能的進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已經做出安排,而且在年初我們也已經專門召開過煤炭去產能工作會議進行安排,所以應當以時間進度來衡量工作進度,要一個月一個月的調度,一個月一個月報進度,一個月一個月報計劃,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督促進度。為避免出現年底突擊趕進度的情況,各地區必須把任務往前排,要爭取11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全年煤炭去產能任務,中央企業和省屬國有煤炭企業要力爭11月上旬完成。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持續加大專項執法力度,每個月都要上報並通報違法違規和不達標企業的名單,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限產、停產整頓等聯合懲戒措施;對多次多部門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和不達標情況的,要提請地方政府依法關閉。通過嚴格執法,推動煤炭行業進一步提升安全、環保、質量水平,提升行業整體面貌,促進煤炭去產能任務全面順利完成。

上述要求歸納起來,可以叫每月“三報”,即每月5日前各省(區、市)要報進度、報計劃、報執法檢查結果。報進度,就是報上個月完成多少;報計劃,就是報下個月完成多少;報執法檢查結果,就是各省(區、市)、各職能部門開展執法檢查發現的兩個名單,一個是違法違規企業名單,一個是不達標企業名單。請各省(區、市)明確責任人,落實好每月“三報”,以便全面準確適時地把握進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33

國家發改委: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5.2% 超全年目標任務

國家發改委官網8月12日的一則消息稱:“今年上半年,節能指標完成進度超前,環境質量總體向好,‘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開局順利。”

從節能看,上半年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5.2%,超過全年目標任務。高耗能行業能耗繼續保持低位運行,石油、化工、有色規上工業能耗同比增長3.5%、3.2%、1%,建材、鋼鐵規上工業行業能耗同比分別下降1.0%和1.5%。

另外,發電結構不斷優化,規模以上火電發電量延續負增長態勢,同比下降3.1%。規模以上水電、核電、風電發電量增長迅速,同比增長13.4%、24.9%和24.4%。

從環境質量看,空氣質量總體向好,全國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濃度分別下降9.3%、6.3%、14.3%,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7%,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優良天數分別提高11、3.8、4.1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網1940個斷面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為68.8%。

“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高耗能產業本身也受到需求的抑制,這是節能減排外部環境的變化,所以節能減排完成任務是必然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另外,韓文科說,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政府也沒有放松節能減排的力度。“政府仍然把節能減排抓得比較緊,所以現在這個成績應該是一個絕佳的成績。”

“十二五”時期我國部分節能指標

指標

單位

2010年

2015年

變化幅度/變化率

工業           單位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能耗 %      [-21%左右]   火電供電煤耗 克標準煤/千瓦時 333 325 -8   火電廠廠用電率 % 6.33 6.2 -0.13   電網綜合線損率 % 6.53 6.3 -0.23   噸鋼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 605 580 -25   鋁錠綜合交流電耗 千瓦時/噸 14013 13300 -713   銅冶煉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350 300 -50   原油加工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99 86 -13   乙烯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886 857 -29   合成氨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402 1350 -52   燒堿(離子膜)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351 330 -21   水泥熟料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15 112 -3   平板玻璃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重量箱 17 15 -2   紙及紙板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680 530 -150   紙漿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450 370 -80   日用陶瓷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190 1110 -80

 

韓文科此前介紹,中國十年前就開始推行節能減排,對單位GDP能耗進行嚴格的考核,對產業的結構進行調整,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只是過去中國的能源需求增速比較大,增長的速度比較高一些。

上述消息稱,中國在節能減排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堅定不移推進節能降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切實抓好汙染防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其中,“堅定不移推進節能降耗”主要體現在,強化標準和政策約束,用綠色“標尺”推動去產能,制定發布《節能監察辦法》,組織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專項節能監察,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 。

為持續推進節能減排,接下來,我國還將嚴格目標管理,盡快出臺《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方案》,盡快明確各地“十三五”節能降耗的目標任務,同時督促各地將指標下達到地級市(縣、區)和重點用能單位。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健全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制定印發“十三五”節能考核和獎勵辦法,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加強考核結果應用。

與此同時,還將強化節能統籌,制定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節能減排各項重點工作。出臺《“十三五”全民節能行動計劃》,部署實施節能產品、節能產業、綠色建築面積“三大”倍增計劃。制定《用能權有償使用及交易試點工作方案》,制定用能權交易規則、明確交易要素、搭建交易平臺。在京津冀魯地區探索試行新增高耗能項目用能權有償使用制度。

加強環境治理,出臺《“十三五”全國城鎮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全面深化環保領域改革,制定出臺《加快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和《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繼續推動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示範。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強化汙染防控治理,推動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同時還要強化產業扶持。上述文章稱,要研究制定“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支持政策,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推動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盡快調整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研究設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節能環保產業。

韓文科在《中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一文中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在七個方面重點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化解煤電過剩產能,著力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加快推進電改落地,穩步推進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加強能源扶貧,提高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97

我國企業海外並購有多火:前7個月交易金額已超去年全年

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1-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5465 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6732.4億元人民幣(折合1027.5億美元),同比增長61.8%;7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910.1 億元人民幣(折合138.9億美元),截至7月底,我國累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9657.9億美元)。

1-7月我國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對外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增速趨於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對外投資額已超利用外資額,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同 時,對外投資增速趨於穩定,7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額138.9億美元,環比下降9.5%,這是今年4月單月對外投資額達到199.9億美元的峰值後,連續 第三個月單月投資額相對4月峰值走低。

二是投資區域相對集中,發達國家和地區增長迅速。

1-7月,我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達750.9億美元,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3.1%。對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投資流量增長迅速,增幅分別達到210%、200.6%和74.3%。

三是並購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大型並購項目多。

1-7月,我國企業共實施海外並購項目459個,涉及63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及制造業等15個行業,實際交易金額543億 美元,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52.8%。1-7月並購實際交易金額已超過2015年全年總額,實際並購金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項目達12個,主要有收購巴 西朱比亞水電站和伊利亞水電站30年經營權等。

四是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合作穩步推進,增長潛力大。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年7月,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已達 511億美元,占同期我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與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25萬份,累計合同額2790億美元;我國企業在相關國家建設的經貿合 作區達52個,累計投資156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9億美元的稅收和近7萬個就業崗位。

但數據也顯示,7月我國對外投資額繼續下降。7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額為138.9億美元,環比下降9.5%,這是今年4月單月對外投資額達到199.9億美元的峰值後,連續第三個月單月投資額相對4月峰值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97

北京“綠卡”新政半年 辦理量超去年全年

自從今年3月1日公安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正式實施,包括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證(綠卡)發放政策,截止到9月1日,“綠卡”窗口開放了半年時間,已經獲得 “綠卡”的有227人。

2日,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隋振江給出前述數據。不過,對比來看,從2004年到去年年底,將近11年的時間,北京一共有1700人獲得了這個“綠卡”,每年100多人。也就意味著,今年半年的辦理量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數量。

此外,辦理的時間由過去的6個月,縮短為50天。

隋振江稱,現在“綠卡”的辦理量每個月仍然以30%的增量在上升。

同時,他說,獲得出入境管理便利服務,如工作簽證、因私居留,都大大便利了辦理流程,采取現場辦理,已經辦理了600余人,咨詢6000余人,海外外籍人才包括海外華人都對這方面的政策非常歡迎。

推行這項政策的背後,隋振江稱,這是北京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讓各項創新要素進一步活躍,特別是創新人才作用能力的發揮、創新平臺作用的發揮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北京的科技創新落到實處。

昨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家部署建設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審議並原則通過了科技部、發改委和北京市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方案》)。

隋振江稱,該方案已經明確了總體任務,可以概括為建設四個“高地”。其中之一為構建制度創新高地。前述引進外籍高層次人才,實施更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聚集政策即是其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在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稱,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不是北京一家的事,是一項國家戰略,也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落地的一個重要抓手。這一中心的建設分“三步走”。

具體為,到2017年,科技創新動力、活力和能力明顯增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初具規模;到2020年,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進一步強化,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30年,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更加優化,成為引領世界科技創新的新引擎,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的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他說,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科技部和北京市一起研究,動員各方面力量支持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其中包括支持北京市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比如,在金融創新方面,結合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國有資本創業投資基金制度,對包括天使投資在內的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等創新活動的投資,研究探索相關的政策支持;支持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推動優先股、資產證券化、私募債交易等產品創新;鼓勵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實現投貸聯動,支持科技創新創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65

投資增速企穩提振信心 全年GDP更接近7%

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的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一大亮點便是,投資增速呈現企穩跡象。投資的乘數效應對於國民收入和就業有著積極作用,還能帶動消費的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6633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增速與1~7月份持平。8月份當月增長8.2%,比上月加快4.3個百分點。其中,大家關註的民間投資、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增速均出現了企穩跡象。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投資一直是“三駕馬車”中最活躍的部分。近年來,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雖然一直在下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於高位水平。投資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高於發達經濟體。投資企穩對整個經濟增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投資企穩)對於部分企業家的信心和預期能夠起到短期提振作用,但要徹底扭轉態勢,還需要期待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方面,出現實質性的成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胡遲表示,從近年來的經濟走勢看,下半年會高於上半年,8月份數據表明各項宏觀調控舉措會確保經濟企穩的趨勢在下半年得以持續。預計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經濟增長6.5%~7%的區間目標是大概率事件,最後的實際增長率可能更加接近7%。

三大投資企穩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均出現企穩跡象,從而終止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下滑的勢頭。

民間投資增速今年以來持續下滑,導致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增速下行,引發廣泛關註。而最新數據顯示,1~8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2500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1%,增速與1~7月份持平。民間投資增速在連續多月下滑後,首次出現了築底企穩的態勢。“民間投資向好說明前期一些舉措已經收到成效。”胡遲表示。

事實上,從今年5月份開始,國務院就派出了9個督查組趕赴18省份開展為期10天的實地督查,以摸清情況,各地對落實民間投資政策也高度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民間投資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好。

另一方面,隨著經營的好轉和利潤率的提高,企業追加投資也有了資金來源。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236億元,同比增長6.9%,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5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2個百分點。7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8%,連續4個月下降。

劉哲則表示,民間投資止跌企穩,一方面受益於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供給在前幾個月出現了過度收縮的情況下,目前及今後有望進入一個常態回歸的階段。

樓市的持續火爆令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出現了企穩。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3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3076億元,增長4.8%,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從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數據看,過去幾個月呈現了下滑的態勢,也引起了行業的擔憂,認為地產投資強勁力度減弱。但從1~8月份的數據看,此類指標開始企穩,大致停留在5%左右的水平,這樣一個投資水平符合預期。

基礎設施投資也出現了快速增長,“補短板”效應明顯。1~8月份,基礎設施投資70827億元,增長19.7%,比1~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為全部投資增速回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劉哲表示,從投資、消費、出口等中期指標來看,需求出現了企穩跡象;但從長期的供給要素來看,中國經濟反彈複蘇的動力不足,還需要通過深化土地、資本、勞動等要素市場的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經濟中長期增長的動力。

仍有資金湧入房地產

雖然目前民間投資增速有築底企穩的跡象,但仍處於谷底,未來走勢不可過於樂觀。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9011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比1~7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113001億元,增長2.1%,回落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102994億元,增長1.0%,加快0.1個百分點。

工業的增速仍在下降,工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11961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101393億元,增長2.1%,增速與1~7月份持平,是第二產業投資回升的主力;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6898億元,增長20.9%,增速回落2.7個百分點;采礦業3669億元,下降19.6%,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

換句話說,民間投資增速的企穩,主要是靠第一和第三產業,但由於第一產業總量偏小,實際起到穩定作用的是第三產業,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則是第三產業中很重要的一塊。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提高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去年下半年以來,相比實體經濟的低利潤,房價的高漲讓大量的資金流向樓市,反過來對民間投資也產生了擠出效應。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6年前7個月房貸釋放了2.8萬億,刷新了歷史紀錄,2009年全年個人按揭貸款是1.4萬億。換句話說,2016年前7個月釋放的個人按揭貸款,相當於2009年全年的兩倍!按照目前的供應量,預計2016年全年商品房住宅銷售額將在9.3萬億左右,居民按揭貸款的額度將高達4.5萬億。

在樓市火爆的情況下,各開發企業也是賺得盆滿缽滿。位於廣州天河區奧體附近的龍湖首開天宸原著樓盤,今年前8月,以26億的銷售金額位居天河區第一、廣州第二。該項目售樓處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月份該樓盤主力價位在每平方米2.8萬~3萬元,如今已經達到了3.4萬~3.5萬元之間。

廈門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副會長王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樓市的賺錢效應之下,讓資金更容易“脫實就虛”。比如在閩南地區,民營經濟發達的泉州,很多企業家和商人在廈門買個房子到房管局過個戶沒多久就賺了200萬,那自然都不願意好好搞實業了。“辦企業還要有場地,幾十個員工一個月還要那麽多的開銷,一年到頭下來可能也賺不到什麽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38

15 Sep 16 - 莎莎國際 (0178) 全年業績

受累訪港內地旅客減少,及旅客消費力轉弱影響,莎莎(0178)業績倒退,股價亦由2013年底的9元逐步下跌至今年年頭的2元邊。 市值下跌至60億元,「跌過龍」之後股價開始反彈。 大行繼續唱淡,高盛、瑞信、麥格理等的大行繼續發表研究報告,下調目標價至2元樓下,無阻莎莎股價開始築底。

開始一邊築底,大行繼續發表研究報告,認為莎莎銷售沒有好轉,將會持續受到負面經營槓桿影響,而租金及薪金成本難以減少。 高盛則繼續出報告,表示見不到莎莎有穩定的趨勢,將會進一步轉差,維持「沽售」評級。

Sa Sa Supreme 莎莎國際 178

莎莎(0178)5月發盈警,預計3月止財政年度溢利將較2015年下跌超過50%。 但是由於莎莎(0178)五一勞動節假期期間,港澳地區銷售按年持平,同店銷售增長1%,加上業績疲弱已在預期之內,市場消化盈警後,股價逐步回升。 業績公佈後,莎莎(0178)股息能夠保持0.235元,股價再一步上升,完全無視所謂的「研究」報告。

莎莎 178 近2年股價

莎莎國際(0178)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表示,雖然首季盈利跌幅已收窄,但仍持續下跌,不認為集團已度過業績表現最差時期。

■ 29 Nov 13 - 莎莎國際 (0178) 中期業績
■ 17 Sep 13 - 莎莎國際 (0178) 全年業績
■ 05 Jun 13 - 莎莎國際 (0178) 中期業績
■ 17 Jun 12 - 莎莎國際 (0178) 全年業績
■ 10 Jan 12 - 莎莎國際 (0178) 中期業績
■ 09 Jan 12 - 莎莎國際 (0178) 內地發展遇上絆腳石
■ 16 Jun 11 - 莎莎國際 (0178) 全年業績
■ 20 Nov 10 - 莎莎國際 (0178) 中期業績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莎莎國際 0178

莎莎國際(0178)

莎莎國際(0178)主要業務是從事多種名牌化妝品之零售及批發,及提供美容及健美中心服務。

莎莎(0178)於1997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於亞洲擁有超過290間零售店及專櫃,銷售逾600個品牌產品,包括護膚品、香水、化粧品、頭髮護理用品、以至專有及獨家代理的國際品牌產品。 由於價格實惠,一開始時市場將莎莎(0178)定位為折扣店 。 當生意愈做愈大,人工貴、租金貴,成本高漲,莎莎(0178)改變策略加強價格闊度,給消費者提供不同價格的選擇。

集團於亞太區聘用逾 5,000 名員工。集團為「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份股,亦自 2011 年起連續五年獲選為「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系列」成份股,同時亦為滬港通計劃的合資格股票,現時更被納入為恒生高股息率指數成份股之一。

莎莎國際 178

公司簡介莎莎國際(0178)主要業務是從事多種名牌化妝品之零售及批發,及提供美容及健美中心服務。
目前市值 (港元)88.79億元
現時股價 (港元)3.07元 (2016-09-15 收市價)
市盈率 22.91倍
每股盈利 (港元)0.134元
市帳率 3.88倍
每股帳面淨值 (港元)0.791元
莎莎國際 0178



莎莎(0178)全年業績

莎莎(0178)6月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按年跌54.3%至8.39億元,每股盈利13.4仙,派發每股末期息9仙及特別股息5.5仙,共14.5仙。

期內,營業額按年減少12.8%至78.46億元,毛利按年跌17.2%至33.46元,毛利率由上年同期44.8%降至42.6%。

港澳市場營業額按年減少14.2%至63.16億元,同店銷售額則下跌11.8%。交易宗數下跌4.4%,整體每宗交易平均銷售金額減少10.2%。

中國方面,整體營業額下跌至3.038億元,按當地貨幣計算下跌9.6%,而同店銷售按當地貨幣計算則下跌9.9%。年內虧損為3,960萬元。

電子商務平台sasa.com的營業額為4.42億元,較上一財政年度上升6.2%。

集團零售網絡數目由287間增加至291間,「莎莎」店舖淨增加6間及單一品牌專門店/專櫃淨減少2個。 淨現金及銀行存款結餘淨額為10.79億元。

莎莎 0178


發展 及 2017年目標

莎莎國際(0178)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表示,截至2016年3月底的全年業績受本港整體零售市道影響,至於影響零售市況的因素包括港元強勢及人民幣貶值,令到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減少。加上「一周一行」措施導致即日往返本港的旅客人數下降,以及跨境電子商貿市場令零售市場競爭加劇都有影響。

今年首財季,莎莎港澳市場銷售額按年跌5.4%,同店銷售則跌4.8%。 郭少明提到,「一周一行」影響已全面反映,但訪港內地旅客數目仍處跌勢,加上本地居民消費弱,難料巿況是否已經見底,不認為集團已度過業績表現最差時期。

莎莎稱,為有效控制成本,將通過大幅削減於港澳旅遊區的店舖租金或關店,繼續重整店舖組合,將於發展前景及回報更佳的住宅區,及鄰近內地邊境的新界區重置更多店舖。 展望未來,集團將投放更多資源於電子商貿,亦會開始逐漸整合線上線下業務以增加競爭力。

 莎莎 178莎莎 178

街舖減租,重整店舖組合

近期業主願意大幅減租,零售商趁勢整合店舖,莎莎今年計劃減少旅遊區店舖,包括銅鑼灣及尖沙咀,增加非旅遊區開店,亦指「落馬洲、邊境分店有增長,對生意有保證;上水、屯門仍受內地人歡迎」,會在新界邊境開店 。

郭少明指今財年(4月1日起)以來,旗下已有14間店舖到期續租,租金減幅約18%; 年內仍有22間店舖到期,料街舖可錄得較佳租金減幅。 該公司表示,旅遊區地舖續租租金減幅目標為40%至50%,郭少明指出,若遊客區地舖租金跌四至五成,會考慮租用。

集團將重整香港店舖組合,通過大幅削減於旅遊區的店舖租金或關店,轉而發展前景及回報更佳的住宅區,繼續在港開設面積較小的精品店,銷售日韓熱賣型的產品。

莎莎國際 0178

網上銷售

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莎莎電商平台sasa.com的營業額為4.42億元,按年上升6.2%;當中內地市場銷售額更增長達25.9%。

莎莎指,將投放更多資源於電子商貿,逐漸整合線上線下業務以增加競爭力。 期望內地O2O購物體驗,能夠為曾到訪集團香港店舖的內地旅客回國後,向其提供服務。

直至目前,sasa.com仍於香港營運其倉庫及物流部門,因高昂的運輸成本及較長的配送時間,故集團須專注於消費能力較強顧客之高單價的訂購上。由於業務過去基本上是集中於狹窄的客戶群,且市場推廣回報及增長亦較低,sasa.com錯失了消費力較低但正在增長的高增長客戶層。不過,莎莎相信於中國的自貿區新倉庫,將協助集團克服以上的挑戰。該倉庫已縮短配送時間,並將與市場看齊,因此已減低的運輸成本亦可服務低單價的客戶,而較寬的目標客戶群將提升的市場推廣回報。

莎莎國際 0178 sasa.com



回顧 2013年至2014年

筆者首先與大家一起回看莎莎(0178)2013年的往事。 由於2013年業績良好,盈利強勁, 股價由年頭的6元一度上升至9元以上。 限奶令及打擊零團費旅行團等負面因素下,整體旅客增長開始放緩,2013年即日往返及過夜中國大陸訪港旅客增長19.5%,遠低於2012年的36.6%。 若按季度比較,港澳市場2013年度第2季同店增長為8.7%,較首季18.6%減慢, 部份人士發覺倒退的可能性,股價亦在2013年底見頂。

當時的街舖租金仍然上升,儘管2013年租務市場稍為降温,惟集團為店舖續租時仍被大幅加租。 莎莎(178)更表示第三季做多了減價推廣,增取同店銷售增長。 筆者2013年底暫停了業績的跟進,股價慢慢回吐至2014年3月的6元。

■ 29 Nov 13 - 莎莎國際 (0178) 中期業績

到了2014年年中公佈的業績,莎莎那時的股價是5.2元左右。 由於毛利率仍在上升,業績還可以,當時大部份人士仍未察覺業績倒退的訊號,有長期跟進莎莎(0178)業績大行繼續保持「中性」評級,依然用倒後鏡的方法來評論,目標價由5.5元至7.4元。 莎莎往後的業績和股價如何,相信大家都知道。

莎莎 2014年6月 : 以下為市場的評論,當時大部份人士仍未察覺業績倒退的訊號

莎莎截至2014年3月底止年度,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升13%,報9.35億港元,每股盈利33仙,每股末期息派14.5仙,全年派息23.5仙。

期內,集團營業額按年升14.2%,報87.56億元,當中香港和澳門零售額按年升18%,報59.66億元,主要受惠於零售網絡持續擴張,由去年同期的260間淨增加20間至280間。

.... 去年則為42.5%,為期內毛利率提升0.1個百分點的主要功臣。

由於租金持續偏高、自遊行旅客增長放緩,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集團預期下一個財政年度將「充滿挑戰」。莎莎表示,截至今年6月21日止的本財政年度首季銷售增長,已放緩至5.4%,相對2013年同期為按年升28.1%,同店銷售增長放緩至1.5%,相對去年同期18.6%。此外,電子商貿廣泛滲透中國大陸市場,亦對集團毛利率構成威脅。

.... 往績市盈率已由往年20-25倍,回落至15.8倍,往績息率則上調至4.5%。莎莎擁有頗高的市場知名度,店舖流量長期高於同業,令其擁有較佳的抵抗租金上升壓力,其較高的估值亦反映其較佳的市場競爭力。其股價最主要的跌幅,應已接近完成。


莎莎 178

短評

在市場放緩下,莎莎(0178)進行推廣及優惠以帶動銷售,導致盈利能力受邊際利率拖累。毛利率由去年的44.8%下降至本年的42.6%。 純利率由11.9%跌至7.4%。 如果使用高盛、瑞信、麥格理等大行的倒後鏡的方法來評論,當然應該放棄考慮買入莎莎的可能性。

但是,市場對高息股有偏愛,對於有穩定派息能力的股票,4厘半也接受。 莎莎業績雖然麻麻,但由於莎莎銷售的產品某種程度上是「必需品」之一,莎莎是市場龍頭,息率有7厘以上,這次是股價比業績先行的例子。

筆者相信莎莎(0178)的業績何時見底仍然是未知之數,郭少明亦清楚表示莎莎業績最差時候未過。 莎莎(0178)的收入和盈利在一兩年內能否止跌,市場看法仍然分歧,但是租金向下調整卻是眾所周知,店舖的租金下降,將有利該公司的盈利表現回穩。 莎莎(0178)現時租用的銅鑼灣恩平道地舖,今年3月便獲減租約40萬元,以60萬元續租,租金較三年前勁減四成。 莎莎承租的旺角西洋菜南街52至54號地下至1樓巨舖,共約3,200方呎,月租本來是200萬元,去年9月續約時,以140萬元續租,租金減了三成。

由於租約通常是3年期,去年租金的下跌會在今個年度全面反映,但是今年3月後續約的只會部份反映。 另外,由於商場的鋪租沒有什麼減少 (如果不知道,請問一問領展和置富產業),莎莎的分銷成本只會逐步減少。

莎莎 178


不確定性仍高

化粧品某程度上是「女仕的必需品」,雖然營業額仍在下跌,莎莎的收入理應跌極有個譜,這個也許是支持莎莎股價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估計為346億元,較2015年同月下跌7.7%,但是民生用品如藥物及化妝品等連續五個月錄正增長,也是原因之一。

外電報道,內地財政部已將消費稅改革草案遞交國務院。 若內地下調化妝品稅,內地產品及本港產品的價格勢進一步收窄,不利香港化妝品零售企業。

零售業銷貨額統計數字 總銷貨價值 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
2016年1月436億元 (下跌6.5%)下跌16.3%下跌3.6%
2016年2月370億元 (下跌20.6%)下跌24.2%下跌7.7%
2016年3月347億元 (下跌9.8%)下跌20.3%上升1.5%
2016年4月352億元 (下跌7.5%)下跌16.6%上升1.7%
2016年5月357億元 (下跌8.4%)下跌18.7%上升0.3%
2016年6月337億元 (下跌8.9%)下跌20.4%上升5.0%
2016年7月346億元 (下跌7.7%)下跌26.2%上升9.0%

市場資金早前流入莎莎(0178)是對公司前景的「投票」,投資者需要定期觀察公司的業績來証實估計是否正確,能否繼續派發高息。

莎莎 178 郭少明

同店銷售增長

相信大家都知道,分析零售股銷售增長,市場比較重視同店銷售增長率,而不是新店帶來的銷售額增幅。 以下我們可以看到 「2013-14年第2和第4季同店銷售只是上升9%左右 Vs 續租時被大幅加租」 所帶來的先兆: 業績倒退的風險

我們再看看 「2016-17年度第2季同店銷售下跌4.6% Vs 旅遊區地舖續租時,目標租金跌幅為40至50%」 所帶來的先兆: 業績見底的可能

年度香港及澳門 同店銷售
2012-13年度 第1季上升14.1%
2012-13年度 第2季上升17.3%
2012-13年度 第3季上升12.6%
2012-13年度 第4季上升16.2%
2012-13年度上升15.0%
2013-14年度 第1季上升18.6%
2013-14年度 第2季上升8.7%
2013-14年度 第3季上升15.2%
2013-14年度 第4季上升9.9%
2013-14年度上升12.8%
2014-15年度 第1季上升1.9%
2014-15年度 第3季下跌2.7%
2014-15年度 第4季上升0.9%
2014-15年度上升2.2%
2015-16年度 第1季下跌6.8%
2015-16年度 第2季下跌10.1%
2015-16年度 第3季下跌12.2%
2015-16年度 第4季下跌17.6%
2015-16年度下跌11.8%
2016-17年度 第1季下跌4.8%
2016-17年度上半年單位數跌幅 (E)

莎莎 178

營業額

莎莎國際(0178)6月底的首季度營業額17.17億元,按年下跌5.7%,其中港澳營業額13.85億元,按年跌5.4%。

年度香港及澳門 營業額
2015-16年度 第1季下跌8.8%
2015-16年度 第2季下跌13.2%
2015-16年度 第3季下跌12.9%
2015-16年度 第4季下跌17.9%
2015-16年度63.16億元,按年下跌14.2%
2016-17年度 第2季17.17億元,按年下跌5.7%


每股資產淨值,每股溢利,派息

莎莎(0178)的急速增長期已經過去,漸漸分類此為收息股。

由於化妝品業務的形式不需要保留盈利也能夠自然地發展,莎莎(0178)過去十多都平均將大約9成的盈利分派出去,每股資產淨值改變不大。

如果同店銷售慢慢回復增長加上租金成本下跌,莎莎的盈利有望在1至2年後回升至0.235元以上。 不然,盈利和股息至5年前的0.2元水平會是無可避免的。

年度每股資產淨值 (港元)盈利基本股息特別股息股息總和
2007-08年 0.34元0.127元0.040元0.065元0.105元
2008-09年 0.40元0.115元0.040元0.075元0.115元
2009-10年 0.43元0.138元0.040元0.100元0.140元
2010-11年 0.48元0.182元0.040元0.100元0.140元
2011-12年 0.58元0.246元0.055元0.120元0.175元
2012-13年 0.70元0.293元0.075元0.135元0.210元
2013-14年 0.82元0.330元0.135元0.100元0.235元
2014-15年 0.87元0.295元0.14元0.095元0.235元
2015-16年 0.80元0.134元0.14元0.095元0.235元

(以上股息數字已經調整了2010年底1股送1股的影響而重列)



盈利,市盈率,息率

莎莎(0178)2015-16年度每股盈利13.4港仙(去年同期則為 29.5 港仙)。 連同特別股息,共派息23.5港仙。

現價3.07元,市盈率22.9倍,息率7.7厘。

莎莎 178




股價走勢

1年圖:

莎莎國際 178  2016年9月 1年圖

3年圖:

莎莎國際 178  2016年9月 3年圖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8-09年 營業額 16.30億元36.09億元
2009-10年 營業額 17.65億元 41.11億元
2010-11年 營業額 20.99億元49.0億元
2011-12年 營業額 27.86億元64.05億元
2012-13年 營業額 33.77億元76.70億元
2013-14年 營業額 39.00億元87.56億元
2014-15年 營業額 42.26億元89.93億元
2015-16年 營業額 37.78億元78.46億元

每股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8-09年 盈利 0.88億元3.16億元
2009-10年 盈利 1.24億元 3.82億元
2010-11年 盈利 1.76億元5.09億元
2011-12年 盈利 2.24億元6.90億元
2012-13年 盈利 2.82億元8.26億元
2013-14年 盈利 3.57億元9.35億元
2014-15年 盈利 3.40億元8.39億元
2015-16年 盈利 1.53億元3.83億元

每股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8-09年$0.0320$0.1145
2009-10年$0.0450$0.1375
2010-11年$0.0635$0.1820
2011-12年$0.0800$0.2460
2012-13年$0.1000$0.2930
2013-14年$0.1260$0.3300
2014-15年$0.1190$0.2950
2015-16年$0.0540$0.1340



參考:

1. 莎莎 178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718/LTN20160718409_C.pdf
http://livewebcast.todayir.com/sasa_15ar/press_c.pdf
http://livewebcast.todayir.com/sasa_15ar/ppt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623/LTN201606231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1124/LTN201511241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625/LTN2015062514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1118/LTN2014111817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626/LTN2014062619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118/LTN2013111828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730/LTN2013073023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711/LTN2013071135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620/LTN20130620261_C.pdf

2. 莎莎
http://corp.sasa.com/tc/home

3. 租金跌需時 莎莎業績未反映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ly2.php?node=1466709865123&issue=20160624

4. 莎莎負面因素應已完全反映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market/article/1264881

5. 二零一六年6月份的零售業銷貨額臨時統計數字 [2016年8月2日]
http://www.statistics.gov.hk/pub/B10800032016MM06B0100.pdf
http://www.censtatd.gov.hk/press_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jsp?charsetID=2&pressRID=3864
http://www.censtatd.gov.hk/press_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jsp?charsetID=2&pressRID=3858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65

國慶檔票房縮水近2.8億,全年500億目標還有戲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0/159136.shtml

國慶檔票房縮水近2.8億,全年500億目標還有戲嗎?
4f籌 4f籌

國慶檔票房縮水近2.8億,全年500億目標還有戲嗎?

只要中國影片質量在穩步提升,600億元的目標晚點到來,又何妨?

2016國慶檔未能停止今年的票房頹勢,目前看來,600億已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據不完全統計,雖然今年國慶檔有15部影片紮堆上映,但同比去年報收的18.5億元,今年國慶檔票房累計“縮水”近2.8億元,止步於15.8億元。

而在今年的低迷之中,《湄公河行動》上演了漂亮的票房逆襲戰,成為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收獲票房的同時,難能可貴的是還收獲了觀眾口碑。

對於這樣明顯的“負增長”,不禁引人發問:曾經一路雞血的中國影市,如今一路頹靡,究竟怎麽了?

好片太少讓觀眾意興闌珊

許多人把國慶檔的票房折戟歸咎為影片整體質量,爛片雲集的市場讓觀眾意興闌珊。紮堆上映的15部片子中,《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爵跡》《湄公河行動》《王牌逗王牌》四分天下。其中,除了《湄公河行動》的豆瓣評分達到8分,其他三部都沒能達到6分的及格水準。

最具話題的兩部片子當數《爵跡》和《湄公河行動》。集齊十余位鮮肉明星的《爵跡》除了全真人CG的特效噱頭,依然是一部郭敬明式的粉絲電影,但並沒有收獲如《小時代》一樣體量的票房,10月1日當日只收獲7000多萬元票房。

此前並不被看好的“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動》,憑借口碑走出了與去年《夏洛特煩惱》如出一轍的逆跌走勢。國慶六天票房已近4.5億元,超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4.23億元,在假期結束前一天搶過國慶黃金周冠軍寶座。

評論人士得出結論:國慶檔好片太少,光靠一部有質量的《湄公河行動》,拯救不了整體頹勢的國慶檔。

喜劇電影不能“保送”票房

有評論人士認為,今年國慶檔“滑鐵盧”是因為“喜劇的缺失”。論據不可謂不充分:2015年全年票房前六的國產電影中,五部是喜劇,國產喜劇片對國產片的總票房貢獻率達到29.73%。2016年,國產喜劇片《美人魚》斬獲33.91億元票房,成為截至目前國內票房最高的電影。

據此,業內人士指出,今年國慶檔未能出現現象級的喜劇影片“救市”,也是這個檔期遭遇“寒流”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今年國慶檔的《王牌逗王牌》,也正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合家歡喜劇影片。只是,即便影片中有劉德華、黃曉明兩大人氣演員的賣力搞笑,似乎觀眾也並不買賬。

可見,不是凡喜劇電影就能替票房保駕護航。即便有多部小品式喜劇影片保送國慶檔再創票房紀錄,又能證明中國電影的整體質量步步攀升嗎?

電影需要回歸“精耕細作”

比起一路高歌的2015年票房,2016年似乎成了電影“小年”:除了《美人魚》的漂亮開局後,似乎一直後續乏力。截至9月30日,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累計353億元,加上“拖後腿”的國慶檔,實現全年600億元的目標早已落空。甚至又有了業內“保500億元”之說。

不少人開始焦慮並責怪影片整體質量不佳導致票房沒有持續創新高。反正,棒子打在影片質量上的邏輯,是永遠都不會有錯的。

平心而論,當下國產影片真正讓人交口稱贊的如《讓子彈飛》極少。真正讓人一致當作笑話的如《富春山居圖》也是極少。大部分能夠走上院線公映的作品也就是居於兩者之間,靠著話題或情懷或明星或口味,供走進影院的觀眾“自我娛樂”一把,偶有新意可取之處的再加上病毒式網絡口碑傳播,也就成了“爆款”。

對此,相關人士認為,包括國慶檔在內的全國票房增速放緩,是中國電影市場正在摒棄急功近利、擠壓泡沫的表現。中國電影股份公司董事長喇培康提出:“以前很多人以為國產電影賺快錢,現在的市場情況表明,我們的觀眾成熟了,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電影終歸要回歸理性,精耕細作,這是正常的發展過程,業界無需恐慌。”

只要中國影片質量在穩步提升,600億元的目標晚點到來,又何妨?

國慶 院線 票房 縮水 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