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規模下降不可怕,中國海外投資更理性

2017年,中國非金融類海外直接投資規模為1200億美元,同比下降29.4%。這一指標的下滑引來市場的關註。是什麽導致中國海外投資規模近三成的下滑?這一趨勢還將如何演變?海外市場對中國投資者當前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4月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對此表示,規模下滑背後,呈現了中國投資者更加理性、投資產業結構更健康的趨勢,過去非理性的行為正在減少。他還強調,當前中國海外投資的體量依然很大,需求依然旺盛;管制與政策收緊並不背離開放的趨勢,也不會對理性的海外投資形成限制。“市場的事情歸市場,政府是從保證金融穩定和有效管理上采取必要措施。”

這一觀點也獲得多位外國企業和機構高管的認同。但中國海外投資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擡頭,中國資本不僅要走出來、更要融進去。“未來十年會更加註重軟實力,輸出中國文化與輸出中國資本同樣重要。”FMG集團副董事長Mark BARNABA稱。

海外投資更趨理性

在經歷了2016年的井噴後,中國海外投資規模在去年出現了明顯下降。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的6236家境外企業,新增了累計1200.8億美元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而在2016年,中國非金融類海外投資規模高達1700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海外投資在去年同比下降29.4%。

“盡管數字大幅下降,但請註意,2017年我國海外投資規模依然有1200億美元。這說明中國對外投資還有很大的需求,投資體量依然很大。”在博鰲論壇“海外投資:回歸審慎和理性”分論壇上,屠光紹對海外投資這一變化較為樂觀。

屠光紹表示,在過去海外投資迅速飆升時,非理性投資的行為也開始露頭,主要表現在投資戰略不清晰、不明確,與中國企業自身主業缺乏協同,亦有投資方式不有效等現象。此外,投前、投後管理中也存在很多不健全。大量對外投資的同時,沒有達到投資目的的案例陸續出現。

而伴隨海外投資熱潮的回落,這一現象得到遏制和緩解。屠光紹表示,海外投資規模的大幅下降“可能是好事”,說明中國對外投資的主體變得更加理性。此外,從2017年對外投資結構來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企業開始聚焦於主業,投資的領域和產業分布都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中國海外投資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現在更健康、更理性。”

市場需求並沒有萎縮、投資結構更加健康,這一觀點也獲得了海外人士的認可。泰豐資本CEO Andrew GECZY還提醒道,2000年中國海外直接投資規模只有10億美元,此後增長明顯,世界多個區域和國家也因此成為受益者。

規模的回落也曾引起爭議,尤其是對於一系列海外投資政策的討論。但在與會人士看來,政策並不會限制市場化的海外投資,更不會影響開放的步伐。

屠光紹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內容發生新的變化;開放的內涵不局限在某一個層面,而是向更大幅度、更縱深的領域拓展。中國對外投資是開放的重要內容,這也意味著,中國將通過對外投資來更緊密地融入全球經濟。在2012年時,多部委已經通過簡化行政流程、推動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勵對外投資。但從宏觀的管理來看,開放同時也要保證金融的穩定,包括經濟發展的穩定。

“不能簡單地認為,管制和政策調整與對外開放相對立。市場的事情歸市場,政府是從保證金融穩定和有效管理上采取必要措施。”屠光紹強調。

野村證券株式會社名譽顧問、前會長氏家純一也表示,中國海外投資在過去出現了迅猛增長,這期間出現不理性的投資行為非常正常,從資本外流、匯率影響等角度進行審慎和理性的監管,也是非常必要的。

氏家純一更以日本的情況對比稱,日本對外投資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經歷過高峰時期,出現過資本外流、不理性投資擡頭等現象。但在過去幾年里,日本對外投資慢慢收縮並趨於理性,逐漸回歸到技術研發等核心領域。這反而帶來對外投資的又一次提升,當前規模甚至高於80年代末時的水平。其還預計,未來中國海外投資依然會繼續蓬勃發展,這也會進一步改善全球供應鏈。

保護主義行不通

堅持開放的步調,中國海外投資主體更理性,投資結構更健康;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種種新的挑戰。

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擡頭,是當前迫在眉睫的挑戰。Andrew GECZY就表示,面對外來資本的直接投資,部分國家對航空、通信等重要基礎設施行業格外重視,也極為註重擁有知識產權的行業及企業的保護。這會加大海外投資的難度。另外,也會有部分海外企業被收購後影響當地就業的現象,這也會加劇保護主義意識。其認為,各國對關鍵的基礎設施、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很正常,但保護主義並不是一個長期趨勢。“對中國企業來說,如何打造大型國際企業,這對於企業創新和管理上提出了富有挑戰性的新問題。”

屠光紹對此強調,伴隨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會出現國家之間利益和貿易不平衡等現象,也會出現影響自身長期發展的矛盾,這是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正確的應對是,正視和檢討這些問題,磋商解決,但絕對不能退到原點。

“全球出現逆全球化、保護主義,背後具有深刻的根源。打個比喻,往前走了十步,現在可能需要退到第九步來做一下調整。但退回是為了更好地再走十步,絕對不能退到原點。”屠光紹還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中為解決上述矛盾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原則,即共商、共建、共享。

屠光紹強調,貿易摩擦會在全球產生持續的長期影響。未來,中國企業不僅要投資,更要會投資。中國企業要學會國際的規則,適應投資所在地的文化和傳統,建立起互利共贏的理念和方式,堅持這種理念去指導對外投資。

Mark BARNABA也表示,歷史經驗表明,通過設置關稅、保護主義等人為壁壘,會減緩經濟的增長,不能帶來雙贏的局面;只有更加開放,才能快速發展。從當前全球發展情況來看,自由貿易協定會帶來投資的增加、資本回報的提升,這已得到驗證。但與此同時,其規模僅僅是海外投資所呈現的冰山一角。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與他國建立貿易和金融合作機制的同時,也需要輸出文化、影響力等“軟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98

新能源車競爭步入“理性時代” | 燕說車市

高額的政府補貼讓中國超越歐美,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目前,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到2020年補貼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企業內部對新能源積分和油耗沖抵等的利用。

在補貼時代,雖然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動輒達到幾十萬輛,但因為免費牌照等原因,這些車輛基本上都流入了限購城市。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曾在“2017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透露,這一數據高達70%。據上海市經信委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僅上海一地目前就已經推廣了超過16萬輛新能源車,但在這些車輛中,僅有六成是私人購買,很多新能源車其實最終流入了網約車市場。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絕大部分車企的新能源產品其實並非按照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特性重新設計的全新平臺產品,幾乎都是在傳統車型平臺上改造而成;其次,車輛的選擇空間非常少,除10萬元以下的小型車之外,剩下的絕大部分是價格在20萬元以上的SUV車型,15萬~20萬元這一主流消費區間幾乎沒有車輛可選;第三,車型配置相對老舊。

距離2020年補貼退出時間“節點”越來越近,市場上的競爭態勢也在逐漸改變。在政策扶持、地方保護將成為過去時的大背景下,未來,成本、效率以及品質將是考量車企新能源戰略能否贏得市場的關鍵。

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此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多次提到,自主品牌要取勝市場,不能按照此前的套路去拼“性價比”,而是要去打造“品價比”。在筆者看來,新能源車也是如此。牌照、購置稅減免,在消費決策中都只是錦上添花的因素,大眾對於車的性能以及科技感的追求將永遠不能被取代。舉個例子,之前消費者追捧特斯拉,並非單純因為它制造出了一輛純電動跑車,而是因為它良好的性能以及自帶的各種“黑科技”,在當時傳統車企們的產品上並未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一些車企其實已經在針對後補貼時代調整自己的產品思路了。比如具有百年歷史的英倫國際品牌MG即將推出的名爵6插電混動車就瞄準的是私人性能車入門市場,而並非之前的網約車、專車市場。

除了常規意義上考量的燃油、節能等指標領先之外,在筆者看來,它的最大賣點可能還會體現在MG 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搭載,以及AEB自動緊急剎車系統、ACC自動巡航系統、APA全自動泊車系統、RCS遙控駕駛系統等黑科技配置的搭載。比如說全新寶馬5系的插電混動車,除了在強調電池系統的先進、節能環保指標外,其實它重點強調的賣點,也是搭載的包括手勢控制、車道保持輔助系統以及智能觸控鑰匙等高科技的配置。眼下,造車新勢力們在宣傳他們的產品時,其實也更多在強調產品的個性化和科技化方面的配置。

從趨勢上來看,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電氣化時代,讓汽車變得更智能、更安全都將是永恒的追求,而眼下,隨著市場的開放度日益加快,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開始小步邁入理性競爭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37

上海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更趨理性,樓市調控不動搖

在去年上海房地產市場呈現“量縮價穩” 的總體態勢後,2018年一季度上海樓市有何特點?

“一季度,上海市繼續貫徹落實各項房地產調控措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房地產市場趨於理性、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出開發投資小幅增長,在建規模有所減少,商品房銷售低位運行,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基本持平等特點。” 上海市統計局副局長湯匯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他在4月18日的上海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向記者提供了上海房地產運行最新數據。

一季度,上海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延續去年小幅增長態勢,完成投資909.39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4.2%,比重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從房屋用途看,住宅投資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4.1%),商辦投資降幅擴大(同比下降6.8%)。

一季度上海商品房在建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減少,施工面積也下降。

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市全部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62.82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0.3%,其中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130.45萬平方米,下降55.2%。受此影響,本市商品房在建規模有所減少。全部商品房施工面積12075.51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6.1%,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103.09萬平方米,下降9.3%。

湯匯浩表示,一季度,在各項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銷售較為低迷,但受保障性住宅集中供應影響,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出現增長,但銷售規模仍為近年低位。

一季度上海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355.44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5.2%。其中商品住宅銷售278.82萬平方米,增長4.7%。

而從住宅類型看,上海一季度保障性住宅增長超兩成,市場化住宅成交繼續下降。

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市市場化新建住宅銷售面積100.99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8.3%,占全部住宅的36.2%,比重同比下降10.2個百分點;保障性住宅銷售177.83萬平方米,增長24.6%。

從戶型結構看,上海市商品住宅銷售以90平方米以下戶型為主,占商品房住宅銷售總量超過4成,而140平方米以上戶型銷售面積下降超4成。

存量房交易方面,據上海市住建委統計,一季度,上海市存量房網簽面積357.11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4.8%,其中存量住宅網簽面積275.06萬平方米,下降9.2%。從近六年同期成交情況看,一季度存量住宅網簽面積為同期最低量。

湯匯浩分析,一季度,全市新建商品房在保障性住宅集中成交的帶動下,呈現增長態勢,但樓市交易中市場化住宅成交量仍處於偏低水平,同比仍然下降,但降幅已大幅收窄。

“對於房地產市場調控,上海將始終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堅持‘兩個不是權宜之計’(即上海嚴控高房價和高地價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松懈。” 湯匯浩說。

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來自工業和商業的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2.3%和13%,而來自房地產業的收入則下降20.2%。去年上海市市場化新建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內環線以內103411元/平方米,內外環線之間72293元/平方米,外環線以外36003元/平方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03

評論:募資縮水讓上市走向理性

一家公司上市後,募資多少是最受關註的話題之一,和以往超募資金的話題不同的是,最近A股整體出現了募資縮水現象。

5月18日晚間,證監會核發了過會一個多月的動力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IPO批文,募資不超過54.4億元,公司此前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擬募資131億元,意味著公司此次IPO募資縮水約六成。另一家以IPO形式回歸A股的中概股獨角獸藥明康德最新公布的招股意向書亦顯示,擬使用募集資金數額為21.3億元,較2月份招股書顯示的57.41億元,縮水六成多。

實際上,除了上述獨角獸外,證監會近期下發的IPO批文,整體出現了募資縮水的現象。如4月20日核準的深信服和福達合金,兩家企業的籌資總額不超過15億元,深信服原擬募資約13億元,縮水至約11.55億元,福達合金原擬募資約2.82億元,縮水至約2.09億元;5月4日核準的科沃斯和漢嘉設計,兩家企業籌資總額不超過11億元,其中科沃斯原擬募資約9.12億元,但在獲得批文後縮水至約7.51億元。

和此前新股發行動輒數億甚至十幾億元的超募相比,募資縮水可以說是一個新現象。而且,相比此前上市公司超募資金使用不規範甚至揮霍,募資縮水一定程度上是理性上市的體現。一般而言,一家企業有融資需求又滿足條件可以登陸資本市場募資,應該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募集資金。不過在A股卻有所不同,此前因為上市不易等原因,新股上市往往盡可能多地募集資金,結果不但資金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還讓A股因“圈錢”市場而備受質疑。

最近兩年,新股發行速度明顯提升,2016年共有227家企業成功IPO,乃此前5年新高,2017年共發行新股438家,今年以來,證監會重申將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這樣的發行速度引發了些許爭議,雖然監管層有恢複股市融資功能支持實體經濟的長遠考量,但並沒有忽略“抽水”過多可能會對市場產生的影響。於是,規範上市公司募資金額就顯得頗具必要性。

此番募資縮水幅度較大的是獨角獸公司,從監管層的角度而言,雖然獨角獸概念的火爆或讓市場為之瘋狂,但“抽水”效應的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獨角獸企業本身規模巨大且集中發行,如果吸納的資金過多或泡沫過大,難免引起投資者對於獨角獸企業上市分流大量資金的擔憂。此前證監會放行360回歸A股,令其獲得市場青睞、估值倍增,主要是360是借殼而非直接IPO,且穩定持續的盈利對估值有一定的支撐,即便如此,市場對於360高估值的質疑之聲,仍不絕於耳。

而且,獨角獸企業的上市事關當前監管層正在推行的CDR(中國存托憑證)制度和新經濟行業上市制度改革,如果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或讓投資者對所謂新經濟公司形成反感的氛圍,都不利於後續工作開展。如上市後表現被業內普遍看好的藥明康德,其IPO發行結果顯示,累計棄購數量達32.84萬股。

當然,雖說募集資金過大會對二級市場造成沖擊,但募資金額“縮水”對獨角獸企業而言影響不會太大。因為,這些企業如果發展不錯,未來還可以通過增發或者發行債券、配股等方式解決募集資金問題。

最重要的還在於,一家公司上市,對自身募資多少及用途的判斷,需要更加理性。新股發行常態化背景之下,A股市場“圈錢”的負面評價必須隨著時間的驗證而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39

14連板!藥明康德提示四大經營風險,呼籲投資者理性投資

主板首只“獨角獸“又雙叒叕漲停了!上市至今已連續第十四日漲停的藥明康德再次呼籲投資者理性投資,提示投資者註意公司存在的四大經營風險。

5月25日,藥明康德再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股票價格近期漲幅較大,5月25日收盤價格已處於高位,提醒投資者應充分了解股票市場風險及本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A 股)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風險因素,審慎決策、理性投資。

就在昨日藥明康德也發布了類似公告稱,自公司5月8日上市起,公司股票已連續13個交易日漲停,近期漲幅較大。公司市盈率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相比較高,籲投資者留意風險。

事實上,作為首支獨角獸新股,藥明康德上市後的表現備受關註。業內人士認為,藥明康德市值超越雲南白藥和康美藥業是早晚的事,後市將直追恒瑞醫藥。

今日,藥明康德繼續一字漲停,股價報收107.36元/股,市值達到1119億元,躋身醫藥板塊千億市值行列。而14個一字漲停,更是讓中簽的投資者一簽(1000股)可獲利8.6萬元,繼續刷新年內最賺錢的新股記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87

一財研選|煤價回歸理性區間疊加需求回暖,火電向好周期開啟!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5月27日目錄

►煤價回歸理性區間疊加需求回暖,火電向好周期開啟(中信建投)
►3C行業引領AI需求,系統集成類公司有望最先突破(東吳證券)
►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興軍,軍工產業鏈發展拐點到來(華泰證券)
►汽車行業持續分化,優質細分領域龍頭機會凸顯(國信證券)
►網絡綜藝開始井噴,這些影視制作公司又添盈利利器(中銀國際)

 


1.煤價回歸理性區間疊加需求回暖,火電向好周期開啟(中信建投)

中信建投認為,在當前時點,煤價下行已成為火電企業業績反彈的最主要推力。對煤炭行業供給端和需求端的測算顯示,2018年我國煤炭總供給能力或將達到40億噸左右,而下遊煤炭需求增速將保持1.3%左右的水平,對應總需求約為38.3億噸。

整體來看,今年我國煤炭將大概率由之前的供不應求轉換至供略大於求的狀態,煤價也將大概率回歸至每噸500元~570元的綠色區間。如果假設從當前時點至2018年底,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始終不高於每噸570元,則全年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均價預計不高於每噸608.03元,同比下降每噸30元左右。

從電價角度分析,一方面2017年7月份大部分省份上調了火電標桿上網電價,此政策對2018年火電企業全年電價水平形成利好;另一方面,隨著電力市場化交易雙方回歸理性,市場交易規則進一步完善,2018年一季度市場化電量的折讓有所收窄。

綜上所述,中信建投判斷,2018年火電企業電價同比有望邊際改善。利用小時雖然對火電企業業績彈性影響不及電價和煤價,但受益於我國電力需求回暖及煤電裝機停緩建政策的有效性,利用小時的邊際改善也有助於火電企業走出底部。2018年1~4月份全國火電利用小時為1426小時,同比增加69小時,利用小時邊際改善趨勢明顯。

中信建投認為,火電企業業績主要受煤價、電價和利用小時影響,從目前分析來看,煤價有望下行疊加電價、利用小時邊際改善,火電即將走出底部區間。

國泰君安也認為,火電短期、中長期投資邏輯兼備,繼續推薦。短期來看,發改委發力促煤價回歸合理區間,煤價預計將得到有效管控,火電有望顯著受益於煤價在旺季來臨之前的回落。長期來看,火電盈利能力逐步回升的拐點在2018年一季度正式確立,在煤價逐步回歸合理區間以及電價、供需共同想好的推動下,此輪火電向好的周期有望持續1~3年。推薦全國性火電龍頭華能國際(600011.SH)、華電國際(600027.SH)以及地方火電龍頭皖能電力(000543.SZ)


2.3C行業引領AI需求,系統集成類公司有望最先突破(東吳證券)

東吳證券指出,在全球範圍內,2015~2017年,工業機器人銷量處於快速加速期,增速差逐漸加大,估算2017年在34.6萬臺左右,同比增長17.6%。從銷售額角度看,2015~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分別為111/131/148億美元,2016~2017年同比增速為18.0%、12.2%,2017年銷售額增速低於數量增速,預測可能是產品平均售價有所降低導致。

2015~2017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為32996、72426、131079臺,2017年首次突破10萬臺;其中,2016年同比增長119.5%,2017年同比增長81.0%,2018年一季度累計產量為32950臺,同比增長30.7%,國內各期增速均顯著高於全球可比增速,隨著保有量基數的逐漸增加,預期2018~2020年年化增速20%~30%。

分行業來看,電子電器行業,2016年全球銷量上升至91300臺,同比增長41.33%,在所有細分領域中增速最快,占比31.02%,同比增加5.56pct,3C行業零部件龐雜,種類繁多,且數量龐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對機器人代替人工需求旺盛,預期近兩年將取代汽車行業成為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

東吳證券指出,由於3C產品非標率高,導致其生產組裝的自動化改造難度也較大,即便是加工廠龍頭富士康代工手機的自動化率也僅為30%左右,因此全行業未來還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在國內市場,短期來看,宏觀數據中“改建類”項目(對應存量生產線)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逐漸提升,而“擴建量”(對應新增生產線)占比下降,東吳證券判斷,供給側改革導致的傳統行業龍頭市占率提升,現金流狀況改善,催生了其“存量”生產線自動化升級改造需求;中期來看,國內機器人企業在上遊核心零部件、中遊本體及下遊集成應用等方向正多點尋求突破,專業化的集成應用領域有望成為突破口;長期來看,中國機器人低密度+人口老齡化趨勢顯著+勞動力區域間流動性顯著增加等因素,促使制造業企業加快自動化布局的步伐。

東吳證券指出,深耕細分行業從事機器人系統集成類公司有望最先突破。建議重點關註側重布局下遊產業機器人集成的拓斯達(300607.SZ)天奇股份(002009.SZ);其次關註機器人全產業鏈覆蓋的埃斯頓(002747.SZ)機器人(300024.SZ)


3.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興軍,軍工產業鏈發展拐點到來(華泰證券)

軍工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全面的改革,是通過科技興軍來實現強軍之路的必要條件。華泰證券認為目前改革邏輯正在兌現,軍工改革正步入全面實施階段。

國企改革領域軍工行業是重中之重,首批19家混改試點央企中軍工企業占7家。企業管理考核、軍品定價機制等改革的實施,有望激活軍工企業運營管理體制,改善經營效能。以資產證券化率較高的航空航發公司為例,一季度應收賬款和存貨的凈增加值普遍創近年新高,可見今年國防裝備訂單任務量飽滿,軍工行業發展形勢同比大幅改善。華泰證券認為,行業變革和訂單釋放帶來的長期成長性將成為軍工行業投資的主導性邏輯,二者疊加推動產業鏈拐點到來。

根據《軍隊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2020年我國目標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關鍵作戰能力要實現大幅躍升。華泰證券認為,當前我國國防建設仍有較大欠賬要補,現代化主戰裝備發展建設是其中重要內容,未來陸海空天電等各大領域的主戰裝備產業鏈將是直接受益方,同時軍品定價機制改革有望刺激產業鏈龍頭盈利能力提升。

軍民融合成為國家頂層戰略,軍民融合不僅可以促進創新,解決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更可以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共同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締造一個良性的產業技術循環。目前中國軍民融合戰略正在深化推進中,北鬥產業鏈高精度應用、軍工新材料等代表性行業即將進入收獲期,有望進入快速成長期。

華泰證券認為軍工行業進入業績拐點階段,邊際變化效應明顯,建議加大對軍工行業高端裝備公司配置比例。主戰裝備產業鏈建議關註:中直股份(600038.SH)、中航飛機(000768.SZ)、內蒙一機(600967.SH)、航發動力(600893.SH)、中國動力(600482.SH),以及核心配套企業:中航機電(002013.SZ)、中航電測(300114.SZ)、中航重機(600765.SH)等;軍民融合方面,衛星導航建議關註高精度導航企業華測導航(300627.SZ)、中海達(300177.SZ)、華力創通(300045.SZ);民參軍建議關註火炬電子(603678.SH)、高德紅外(002414.SZ)、航新科技(300424.SZ)、天銀機電(300342.SZ)、紅相股份(300427.SZ)等;國企改革建議關註四創電子(600990.SH)、國睿科技(600562.SH)等。


4.汽車行業持續分化,優質細分領域龍頭機會凸顯(國信證券)

數據顯示,2017年汽車行業營收為2.49萬億,同比增長15.27%,凈利潤1280.16億,同比增長5.12%,較2016年下降12pct。中國汽車工業當前從成長期逐步邁入成熟期,整體市場增速放緩,分化成為主旋律,汽車市場進入激烈競爭的淘汰戰,上市公司繼續分化。

國信證券指出,中國汽車工業當前從成長期逐步邁入成熟期,整體市場增速放緩,分化成為主旋律,汽車市場進入激烈競爭的淘汰戰,上市公司繼續分化。重點關註:①整車企業的單車盈利能力較高的企業,如上汽集團;②三季度將迎來一汽大眾SUV全新車型上市,關註新周期下的一汽大眾產業鏈,如星宇股份;③零部件中具備產品升級趨勢(ASP提升)的產品,如車燈、檔位操縱器行業;④智慧交通,智能駕駛的相關標的,如中國汽研;⑤面對新能源市場化競爭的優質企業。

國信證券認為行業營收及利潤增速下降,整體承壓。2017年全年整車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93%;零部件板塊實現營收增速25.93%;經銷商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1.42%。2018年第一季度整車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4.73%;零部件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0.15%;經銷商板塊實現營收增速3.18%。2017年汽車行業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15.46%和5.14%,凈利率下降0.5pct。2018年一季度凈利率為5.78%,同比下降0.25pct。受整車銷售影響,行業整體凈利率水平持續下降。

估值層面,國信證券分析指出,整車、經銷商、零部件PE估值均值分別為13.72、27.78以及23.57,整車PE水平長期穩定在10~15區間,波動幅度較小。當前零部件估值水平呈現下降趨勢,整車基本持平,經銷商低於歷史均值且下降趨勢明顯。整車細分板塊,乘用車、貨車以及客車歷史PE均值分別為13.24、19.44以及16.48,目前乘用車PE水平基本持平估值中樞,客車PE水平低於歷史均值,主要由於行業業績拖累估值下行,貨車PE水平持續高於歷史PE均值,主要由於重卡以及輕卡企業業績改善帶動估值提升。

國信證券關註優質成長和自主藍籌,持續看好汽車行業投資機會,持續推薦:①優質成長零部件:星宇股份(601799.SH)、寧波高發(603788.SH)、東睦股份(600114.SH)、西泵股份(002536.SZ);②四大藍籌:華域汽車(600741.SH)、上汽集團(600104.SH)、福耀玻璃(600660.SH)、宇通客車(600066.SH);③其他方面:中國汽研(601965.SH)


5.網絡綜藝開始井噴,這些影視制作公司又添盈利利器(中銀國際)

2017年是互聯網娛樂綜藝的內容井噴之年。傳統制作公司、王牌制作人的不斷入局,視頻平臺在綜藝內容方面的持續投入、商業變現渠道的不斷創新共同推動了網絡綜藝市場的發展。中銀國際認為,隨著資本的持續投入及內容創新意識的不斷加強,未來網絡綜藝的節目內容及播出時長將持續增加,使得視頻網站可以依靠多版本剪輯提升用戶付費熱情;此外,網絡綜藝的火熱將帶動如藝人經紀等娛樂衍生產業的發展。

中銀國際指出,國內綜藝整體市場規模在2017年已達到270億元以上,預計2018年將超過330億元;在播放時長方面,綜藝節目相對電影或電視劇正在持續增長。在政策層面,近年來政府對綜藝節目的內容題材的把控已經從“限制”轉向“引導”。

通過對行業背景的回溯,中銀國際認為,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誕生、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引領制播分離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視頻平臺的崛起是國內綜藝發展的三個重要變革節點。2017年全年共有159部網絡綜藝在互聯網平臺播放,同比增長43%;總投資規模也從2015年的10億元增長至4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7%,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內容開發量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資本的持續投入使得頭部網綜的招商規模較2016年平均增長近一倍,網絡綜藝也正式進入了高投入、高回報的階段。

中銀國際還指出,養成類選秀綜藝的回歸將帶動國內新興藝人經紀公司的發展;隨著網絡綜藝不斷加大投入,播放時長也隨之增長,如何將廣告主的需求和節目發展自然融合將是未來網絡綜藝編排的內容之重;視頻網站針對綜藝內容進行多版本剪輯將有望刺激用戶在網絡綜藝方面進行付費。

中銀國際認為,網絡綜藝的發展是行業多方資本及人才力量共同投入的結果,內容創新和平臺建設同樣重要,因此A股傳媒板塊中擁有較強影視內容制作能力或視頻平臺運營能力的公司將在未來受益。推薦華策影視(300133.SZ)、快樂購(300413.SZ)、光線傳媒(300251.S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56

世說新經:寫作需要理性

1 : GS(14)@2012-04-07 15:32: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270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58

工具理性的顛倒

1 : GS(14)@2012-06-04 23:28:35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87638&search=1
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技能、不懂投資方法,即使平日再克勤克儉,所賺來的錢,也是十分有限的。不過,韋伯所說的工具理性在二十世紀之後,的確愈來愈重要。須知工具本身是價值中立,它只依目標或目的而行動。但今日人類的目的,或依韋伯所說,即「價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它在哪裏?這只能由行動者決定;作為科學知識,是無法作出評判的。一切在社會中出現的價值,韋伯認為只能作相對主義的處理,任人選擇。換言之,在某一文化傳統或宗教信仰中被認為是神的,在另一文化傳統或宗教信仰中則可能是魔。這樣相對的結果,現代社會就變成「解咒世界」(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長久帶領人的目的價值失落了,人只有依賴自己的工具理性去計劃未來。十九世紀的功利主義終於席捲全球。
功利主義主張追求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只有通過計算。譬如公司的盈利可以計算,成本和回報可以計算,用甚麼計算?便是用「工具理性」計算。


追求真理的主體 淪為欲望的僕役
所以,現代人的理性,其實就是工具理性。現在的問題是,在工具理性的氾濫下,結果整個社會變成一個非常懂得計算的社會:每個人都殫精竭慮去博取更多的擁有,滿足那滿足不盡的貪心,和為了計較自己所得而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其實,到最後,完全是貪心的在推動着這個世界,世界變成一個貪婪世界、封閉世界。理性已由追求真理的主體,淪為欲望世界的僕役。現代人有財富排名榜,但沒有人格排名榜;現代人有各式各樣的策略、調查、羅列一大堆數字,但沒有深入生命的文化;現代人有很多虛假的假象,但沒有真正的修養;現代人有物質主義、本能主義,但沒有理想主義。這太嚴重了!

價值理性建立不起
你看,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理性,變成一個怎樣的東西?在這個工具理性橫行的時代,價值理性已經受到嚴重傷害。雖然韋伯並沒有勾消價值理性,但卻建立不起,反而崩塌下來,於是,做人的高貴目的,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做人如果有目的,這目的由誰決定?
自由主義告訴你:由你自己自由選擇;表面尊重你的權利,實際上是說沒有人會對你負責。本來,人應該為自己訂立一個合理的目的,應該有崇高的價值追求的,可以經得起考驗的,這叫做目的理性。如康德所說,人要成為一個最高善的人,聽從無上律令而行,這便是一個最合理的人生目的。
工具理性變成你的主人
但現代社會,講道德人格,講生命成長的這種文化,還有「市場」嗎?你試到街上做訪問,問大家追求甚麼人生目的?原來大部分人都很簡單,想快樂、想開心、想多賺一點錢、過安樂的生活。年輕的,最好三十歲前可以賺到第一桶金,以便四十歲前退休,享受世界。人人都這樣夢想,大多數現代人的人生目的就是這樣。所以,現代社會,目的理性崩潰了、道德理性崩潰了,只剩下工具理性,工具理性變成你的主人,你的行為根據。主客易位,為甚麼會如此顛倒?這真是一大弔詭。
2 : abbychau(1)@2012-06-06 13:11:43

因此, 我認為崇拜甘地的印度人理應挖起
3 : GS(14)@2012-06-06 21:58:25

2樓提及
因此, 我認為崇拜甘地的印度人理應挖起


點解?
4 : abbychau(1)@2012-06-06 22:00:36

最後一段講左
5 : GS(14)@2012-06-06 22:01:09

4樓提及
最後一段講左


好難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01

談財經 - 胡孟青 買債不買債 理性不理性 (2012年06月07日)

1 : GS(14)@2012-06-08 00:16:4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7017&d=17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48

C觀點 - 施永青 理性地逐步解決丁權問題 (2012年06月22日)

1 : GS(14)@2012-06-23 12:53:0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9254&d=17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