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規模下降不可怕,中國海外投資更理性

2017年,中國非金融類海外直接投資規模為1200億美元,同比下降29.4%。這一指標的下滑引來市場的關註。是什麽導致中國海外投資規模近三成的下滑?這一趨勢還將如何演變?海外市場對中國投資者當前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4月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對此表示,規模下滑背後,呈現了中國投資者更加理性、投資產業結構更健康的趨勢,過去非理性的行為正在減少。他還強調,當前中國海外投資的體量依然很大,需求依然旺盛;管制與政策收緊並不背離開放的趨勢,也不會對理性的海外投資形成限制。“市場的事情歸市場,政府是從保證金融穩定和有效管理上采取必要措施。”

這一觀點也獲得多位外國企業和機構高管的認同。但中國海外投資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擡頭,中國資本不僅要走出來、更要融進去。“未來十年會更加註重軟實力,輸出中國文化與輸出中國資本同樣重要。”FMG集團副董事長Mark BARNABA稱。

海外投資更趨理性

在經歷了2016年的井噴後,中國海外投資規模在去年出現了明顯下降。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的6236家境外企業,新增了累計1200.8億美元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而在2016年,中國非金融類海外投資規模高達1700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海外投資在去年同比下降29.4%。

“盡管數字大幅下降,但請註意,2017年我國海外投資規模依然有1200億美元。這說明中國對外投資還有很大的需求,投資體量依然很大。”在博鰲論壇“海外投資:回歸審慎和理性”分論壇上,屠光紹對海外投資這一變化較為樂觀。

屠光紹表示,在過去海外投資迅速飆升時,非理性投資的行為也開始露頭,主要表現在投資戰略不清晰、不明確,與中國企業自身主業缺乏協同,亦有投資方式不有效等現象。此外,投前、投後管理中也存在很多不健全。大量對外投資的同時,沒有達到投資目的的案例陸續出現。

而伴隨海外投資熱潮的回落,這一現象得到遏制和緩解。屠光紹表示,海外投資規模的大幅下降“可能是好事”,說明中國對外投資的主體變得更加理性。此外,從2017年對外投資結構來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企業開始聚焦於主業,投資的領域和產業分布都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中國海外投資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現在更健康、更理性。”

市場需求並沒有萎縮、投資結構更加健康,這一觀點也獲得了海外人士的認可。泰豐資本CEO Andrew GECZY還提醒道,2000年中國海外直接投資規模只有10億美元,此後增長明顯,世界多個區域和國家也因此成為受益者。

規模的回落也曾引起爭議,尤其是對於一系列海外投資政策的討論。但在與會人士看來,政策並不會限制市場化的海外投資,更不會影響開放的步伐。

屠光紹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內容發生新的變化;開放的內涵不局限在某一個層面,而是向更大幅度、更縱深的領域拓展。中國對外投資是開放的重要內容,這也意味著,中國將通過對外投資來更緊密地融入全球經濟。在2012年時,多部委已經通過簡化行政流程、推動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勵對外投資。但從宏觀的管理來看,開放同時也要保證金融的穩定,包括經濟發展的穩定。

“不能簡單地認為,管制和政策調整與對外開放相對立。市場的事情歸市場,政府是從保證金融穩定和有效管理上采取必要措施。”屠光紹強調。

野村證券株式會社名譽顧問、前會長氏家純一也表示,中國海外投資在過去出現了迅猛增長,這期間出現不理性的投資行為非常正常,從資本外流、匯率影響等角度進行審慎和理性的監管,也是非常必要的。

氏家純一更以日本的情況對比稱,日本對外投資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經歷過高峰時期,出現過資本外流、不理性投資擡頭等現象。但在過去幾年里,日本對外投資慢慢收縮並趨於理性,逐漸回歸到技術研發等核心領域。這反而帶來對外投資的又一次提升,當前規模甚至高於80年代末時的水平。其還預計,未來中國海外投資依然會繼續蓬勃發展,這也會進一步改善全球供應鏈。

保護主義行不通

堅持開放的步調,中國海外投資主體更理性,投資結構更健康;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種種新的挑戰。

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擡頭,是當前迫在眉睫的挑戰。Andrew GECZY就表示,面對外來資本的直接投資,部分國家對航空、通信等重要基礎設施行業格外重視,也極為註重擁有知識產權的行業及企業的保護。這會加大海外投資的難度。另外,也會有部分海外企業被收購後影響當地就業的現象,這也會加劇保護主義意識。其認為,各國對關鍵的基礎設施、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很正常,但保護主義並不是一個長期趨勢。“對中國企業來說,如何打造大型國際企業,這對於企業創新和管理上提出了富有挑戰性的新問題。”

屠光紹對此強調,伴隨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會出現國家之間利益和貿易不平衡等現象,也會出現影響自身長期發展的矛盾,這是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正確的應對是,正視和檢討這些問題,磋商解決,但絕對不能退到原點。

“全球出現逆全球化、保護主義,背後具有深刻的根源。打個比喻,往前走了十步,現在可能需要退到第九步來做一下調整。但退回是為了更好地再走十步,絕對不能退到原點。”屠光紹還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中為解決上述矛盾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原則,即共商、共建、共享。

屠光紹強調,貿易摩擦會在全球產生持續的長期影響。未來,中國企業不僅要投資,更要會投資。中國企業要學會國際的規則,適應投資所在地的文化和傳統,建立起互利共贏的理念和方式,堅持這種理念去指導對外投資。

Mark BARNABA也表示,歷史經驗表明,通過設置關稅、保護主義等人為壁壘,會減緩經濟的增長,不能帶來雙贏的局面;只有更加開放,才能快速發展。從當前全球發展情況來看,自由貿易協定會帶來投資的增加、資本回報的提升,這已得到驗證。但與此同時,其規模僅僅是海外投資所呈現的冰山一角。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與他國建立貿易和金融合作機制的同時,也需要輸出文化、影響力等“軟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