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基:學佛靜心 助理性判斷
1 :
GS(14)@2014-03-10 22:48:5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10/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為令事業再上新階梯,財金界人士愛讀EMBA課程「裝身」。匯豐亞太區顧問(業務
策略及
經濟)梁兆基卻在金融海嘯之際,邊工作邊在香港大學「唸佛修練」。他認為在瞬息萬變的
商業社會中,種種決定摻雜覑人的情緒,學佛對時刻需要作理性判斷的金融界職務,尤為重要。在學佛修心的路上,如果至高境界等同於能隨手煮出滿漢全席,他笑說自己現在總算可煮個餐蛋麵應付,「餓不死」。
修行多年 「夠煮餐蛋麵」
梁兆基在2007年報讀香港大學開辦的佛學碩士課程,花兩年時間半工讀完成。他開學不久便爆發了振盪全球的金融海嘯,因為擔當匯豐顧問的要職,不時要工作、學業兩邊跑,「都幾辛苦,但有好大得覑」。
在許多人眼中,商會社會充斥覑「貪嗔痴」,佛陀傳揚的理念差天共地。梁兆基認為,學佛「對任何需要理性分析的工作好重要,對需要在非理性環境工作的人更重要」。
他舉例說,當年金融海嘯時,歐洲、拉美的經濟情烽煙四起,每日新聞充斥各式各樣的解讀。公司持有大量來自這些地方的資產,是否要出售?如果決定出售,那究竟會是「壯士斷臂」,還是「過早斷纜」,令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損失?這些都需要冷靜、理性的判斷。梁兆基說,佛學最講求「靜心」,對他最大的幫助正是「把外在影響撇除」。
本身為天主教徒 佛是老師不是神
梁兆基學佛的源頭,就要「倒帶」到他的「那些年」。當年他二十出頭,與其他青年人一樣,正值追尋人生意義之年。有人拿覑結他夾band,梁兆基就從書裡找答案,「各種哲學書,只要能帶來人生啟示的都看」,當中令他最感興趣的是禪學。
大學畢業後,梁兆基開始在不同行業、國家打轉,做過大學講師、澳洲
政府公職,回港後轉戰金融行業。「好多次重新來過,期間有起跌,又常一個人在外面闖」,這令他更需要在心靈上尋找安定。終於有一次在朋友介紹下,他認識了港大的佛學課程,決心以更系統、更正規的方式學佛。
梁兆基其實是天主教徒,他認為學佛就如
研究其他學問一樣,只會把佛陀視為「老師」,而非「神」。他笑說自己修心的功力尚淺,「大師級可以隨手煮出滿漢全席,我充其量只煮到餐蛋麵,但起碼應付到工作需要,餓不死」。
湯文亮﹕上升時理性 下跌時不理性
1 :
GS(14)@2018-02-12 07:12:33【明報專訊】道指恒指都大跌,有老友話有什麼好驚,兩個股票市場都上升了一段長時間,現在只不過下跌千多點,算是獲利回吐,沒有什麼大不了,更何况現在玩股票的人已經很理性,如果咁都驚,就唔好玩股票,買樓收租算了。
老友說得沒有錯。不過,現在玩股票的人是在股市上升時表現得很理性,當賺夠了一個百分比,或者聽到任何不利消息,就會立刻沽售手上股票,就算不是全部,最低限度都會沽售一部分。不過,美其名是很理性,事實上就是不能夠賺盡股市上升帶來的利潤,但問題是這種理性只有在升市時出現,下跌時投資者就會拋諸腦後,出現非理性行為。
以結果論 有錢賺就是理性
無論美國股市抑或香港股市都上升了一段長時間,即使間中出現輕微調整,很快又回復升軌,長時間升市令投資股票的人失去警覺性,當股市出現較大調整,他們並不考慮是什麼理由,而是認為這是天的入市良機,他們叫這做撈底,其實,是不是底,任何人都不能夠肯定,又怎可以叫撈底?但這個名字的確可以加強投資者入市的信心,所以我說,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就會變得不理性。
當投資者出現撈底心態,就表示撈到的股票會長揸不放,如果繼續下跌,甚至會加碼溝淡,這種上升時理性,下跌時不理性的心態,就會令投資股票的人在股票上升時不能賺盡,但在下跌時不但要蝕足,甚至蝕凸。簡單來說,恒指只要下跌5000點就會消耗上升10,000點帶來的利潤,如果能夠將這種心態逆轉,將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股票投資者,但如何逆轉,我的確不知道,我只能夠在自己認為是股票低位時買入股票,又在自己認為是高位時賣走,當中有合理利潤便可以了,什麼理性不理性,完全不在考慮之列,因為很難界定什麼是理性,什麼是不理性,如果以結果來界定,有錢賺就是理性。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56&issue=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