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CEO賈躍亭投資的美國汽車公司FaradayFuture(FF)1月18日晚間發布微博對停工傳聞進行了澄清。FF稱Faraday Future內華達工廠項目進展順利,第一階段已於去年12月完成。目前,第二階段建設準備工作已經啟動。期待2018年首批FF 91正式交付。
今日有媒體報道,目前樂視法拉第未來工廠再度陷入停工。報道稱,因參加CES 2017國際消費品電子展會,公司已消耗大量資金與資源,因此不得不暫停工廠建設項目,重啟事件尚未公布。
此前,賈躍亭用個人資產下註的首輛跨界車FF91在拉斯維加斯的世界市場中心(World Market Center)發布。這一帶有強烈互聯網屬性的新車不到36小時,預約及預訂總數就越過了6.4萬輛的界限。
若以美國用戶預付的5000美元、64124輛新車預約數等為參照,FF91至少斬獲了3.2062億美元(約合3.2億美元)訂金。但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外界所傳的“3.2億美元”總訂金已被賈躍亭拿下的說法並不屬實。FF公司在美國時間1月6日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的詢問時也明確表示,目前沒有官方數據可公布。同時,即便拿到了3.2億美元,由於可退等變數存在,要用來建設生產線、購買原材料,可能也是杯水車薪。
1月18日下午消息,據《財富》報道,美國內華達州州長布萊恩·桑多瓦爾(Brian Sandoval)在州情咨文演講中宣布,特斯拉將在斥資50億美元修建的工廠里為新款Model 3電動汽車生產電動機。
桑多瓦爾表示,特斯拉將額外投入3.5億美元為這座“超級工廠”安裝設備,以便生產電動機和變速箱。而Model 3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正式投產,整車生產將由特斯拉加州佛利蒙工廠負責。
桑多瓦爾同時表示,這一舉措將給當地帶來550個新工作崗位。桑多瓦爾在演講中感謝特斯拉實現了對政府的承諾,指出公司已經為內華達州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增長。
桑多瓦爾稱,工廠內特斯拉目前有1,000人全職職工,另有2,000名建築工人在現場。
此前,作為2014年9月由州立法機構和州長批準的近14億美元的稅收激勵計劃的一部分,特斯拉同意創造6,500個工作崗位。但是據馬斯克稱,最終工廠將雇傭10,000人。
圖/視覺中國
中國證券網訊 據外媒20日報道,由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和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又名:鴻海科技集團)共同投資的中國汽車初創公司Future Mobility Corp.計劃投資人民幣116億元(合17億美元)建設高端智能電動車生產工廠。
Future Mobility周四發表聲明稱,工廠將位於南京市,年產能將達到30萬輛電動車。
該工廠的建設將分為兩期,一期計劃於2019年完成,計劃年產能達到15萬輛汽車。Future Mobility稱,該公司的首款智能電動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將向全球發售。
在香港註冊的Future Mobility聘請此前曾效力於寶馬汽車(BMW, BMW.XE)、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 TSLA)和谷歌(Google)等多家公司的工程師,其中包括其首席執行長畢福康(Carsten Breitfeld),他此前擔任寶馬i8插電式跑車項目的經理。
中國芯片龍頭企業紫光集團又有大動作。
日前,紫光集團宣布投資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56.38億元)在南京建設半導體產業基地,主要生產3D-NAND FLASH、DRAM存儲芯片等,占地面積約1500畝。建成後,這將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工廠,月產量將達10萬片。
目前國內具有建廠經驗的是中芯國際(SMIC),SMIC在上海、北京建有工廠,目前又擴建了上海、天津和深圳。紫光去年收購武漢新芯(XMC)後所成立的長江存儲過去也是SMIC建立的。
紫光集團的這一舉動對於整個芯片行業的影響目前還很難評估。研究機構Gartner半導體行業分析師、研究總監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工業化時期需要大煉鋼鐵,現在信息化時代需要大煉芯片。不過新時期的芯片產業躍進需要考慮先確保關鍵技術的產品化,然後利用國家資金的支持穩步擴產。”他還提到技術關鍵人才的缺乏,以及需要統籌國家與政府投資項目,避免沖突。
紫光集團確實擅長收購。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7月,紫光集團先後完成對上市公司展訊、銳迪科私有化,分別作價17.8億美元、9.07億美元。交易完成以後,紫光集團一舉成為中國芯片設計龍頭企業。2014年9月,紫光獲得了英特爾15億美元的投資和20%股權。2015年5月21日,紫光股份以不低於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此外,紫光還投資38億美元入股西部數據,6億美元入股臺灣力成。
幾年前的紫光一度默默無聞,直到2014年,一則超過200億美元的收購傳言,讓紫光名聲大噪。2015年7月,紫光集團非正式地向芯片存儲巨頭美光科技提出金額高達2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但遭到了美光的拒絕,據悉是因為美光擔心美國政府基於信息安全方面的考慮阻撓此樁交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紫光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很早就開始密切註意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動向,包括設立半導體戰略委員會等,聽取一些政策上的意見。目前雖然還沒有看到政策法規方面的變化,但是特朗普上臺後,可能傾向對中國更加嚴厲的打擊,雙方的較量有升級趨勢。”
去年美國總統科學技術咨詢委員會(PCAST)發表的一份名為《確保美國半導體的領導地位》的報告中提到,中國的半導體的崛起,對美國已經構成了“威脅”,委員會建議政府對中國產業加以限制。
事實上,美國出口的一半以上芯片都銷往中國。
盡管美國在芯片行業仍然占據領先地位,但是美國擔心芯片的主導地位將逐漸向中國轉移。目前英特爾、鎂光和高通是中國最主要的芯片供應商。中國正在推出一項1500億美元的世界級規模的半導體發展計劃,旨在擺脫傳統對於西方制造芯片的依賴。
研究機構Gartner的報告稱,為了實現指導方針中的既定目標,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CICIIF)的首輪基金約為200億美元,但據市場估算,當地政府與國有企業的投資總額將首輪超過了1000億美元。截至2016年9月,在CICIIF批準的100億美元基金中,約60%投向了芯片制造,27%投向芯片設計,8%投向封裝與測試,3%投向設備,物料投資則占比為2%。
“1000多億美元的投資將令中國本土半導體企業的營收到2025年提升3倍。” Gartner指出,到2025年,30%面向本地PC和服務器的處理器將通過現有處理器廠商簽訂許可證協議的形式在中國境內設計與制造。
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紫光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5年實現30%的目標可能還是比較樂觀的。由於半導體產業鏈比較長,涉及到一些細分行業,國內的芯片的很多環節還做不到完全自主性。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此輪投資中,半導體設備提供商將會看到中國市場對於新的晶圓加工廠需求不斷增加。盛陵海指出:“雖然大部分廠家的工藝無法在近期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12英寸與8英寸晶圓廠的新增產能將在2020年之前對現有的晶圓代工廠市場造成一定影響。截至2025年的第二輪投資將基於市場的成功經驗重點註入更加先進的技術工藝。”
為了確保IT基礎設施和設備自立自足,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投資開發不同架構的高性能處理器,包括x86、ARM、Power和Alpha,但依然難以使之商業化並推向主流市場。盛陵海表示:“雖然目前高端芯片市場基本被英特爾壟斷,不過國內服務器對國產化是有要求的,芯片方面就要看高通的合資公司華芯通了,而且AMD也有授權,還有ARM的平臺,再加上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會促進國內更快地發展本土半導體行業。”
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稱,三星電子可能會在美國建立家電生產基地,但目前還沒有敲定投資金額、工廠選址等具體細節。
對此,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轉推三星將要在美國建廠的文章並@三星稱:“謝謝,我們很高興與你合作。”
日前三星公布初步業績報告稱,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營收預計為53萬億韓元(約合443億美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9.84%,環比猛增76.92%,達9.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28億元)。據此計算,三星該季度的營業利潤率為17.36%,創下過去兩年來的最高。這也是三星電子2013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觸頂突破10萬億之後時隔3年多再次突破9萬億韓元。
讀書札記170206
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二)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
掌門執筆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
如前文所述,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2008年金融風暴後施行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大力扶植出口工業, 因緣際會,事遂功成,中國產業終極定型為「出口導向型態」.*** 亦即今日的模樣.
今日的中國是何等模樣? GDP約10.5tril US$,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17tril的美國,高於4.5tril的日本); 出囗總值佔GDP比重(ie出口依賴度)兩成 ( 06年曾高達四成,因內需擴張而持續下降.), 且出口的幾乎全屬工業製品.
中國人口13億,本身消耗的製品已然甚多, 再加出口,工業總產量自是極度龐大. 可以將當前的中國設想為一間大得離譜的「世界工廠」, 全球無數消費品訂單都下到這裡,勞動人口中很多轉行當了工廠工人, 進口極大量原物料和燃料,製造和出口極多工業製品,狂賺了很多美元. *** (中國外貿八成以美元計價,連出口亦無例外.) 這種狀況和「日本崛起」如出一轍, 中國行的不是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骨子裡是 “日本特色的資本主義”.
這 “大件事” 在國內外造成強烈的衝擊效應:
1工廠生產首先需要原材料和燃料,單靠國內供應根本無濟於事, 於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材料和燃料輸入國.***
中國是現今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 以銅為例,消耗了全球一半銅產, 為了因應中國的需求,智利(世上最大產銅國)為首的拉丁美洲國家銅產量六年間增加了兩倍半!(事實上中國本身已是第七大產銅國.) 中國需求無遠弗屆,連非洲 贊比亞的銅都為其囊括. 鐵和鋁的情況亦相差無幾. “中國拉力” 是早前全球大宗商品大牛市的主力推手.
近十年非洲成為中國的投資熱點,而對象只能是採礦業.*** 中國在非洲強力執行「睦鄰政策」,與各國執政黨友好無間. 據說各國的在野黨都攻擊執政黨 “賣國”,並且控訴遭到強國 “殖民”. 工廠耗用無量能源,中國主要依賴波斯灣石油,次由中亞輸進. 中國是石油大買家,與中東伊斯蘭諸國過從甚密,尤以仇美的伊朗為然; 亦在中亞諸國大手購貨,多所投資. 當中「稀土」類金屬最令人矚目, 中國與(其附庸國)哈薩克斯坦蘊藏世上九成稀土,令西方工業國如芒在背.
2中國也需要大量採購零部件,其中高附加值的(如電子屏幕和蕊片.)從韓日臺買進; 而低附加值的向東盟諸國購入. 至於精密生產機械則從日本和德國進口.*** 這樣一來,中國無一例外地成為東亞諸國(包括日韓臺) 的最大貿易夥伴, 在中國帶動下,東亞GDP總和已達全球四成.**** 論者有說,東亞行將趕超西方,成為全球經濟活動的主舞臺.
至於精密零部件或複雜機械製品,需要先進生產科技和大量資本投資, 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由擁有技術和資本優勢的西方集團國轉移到生產基地的中國,以中外合資方式營運.***
3最後,因為產業結構轉型,中國甚至連糧食也要從外輸進,以填補消費缺口. (尤其沿海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從國外進口糧食反倒較為平宜.)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 泰國大米不用說,還買了巴西出口大豆的四成. (大豆也有工業用途.) 十五年間巴西種植大豆的土地面積擴增一倍….. 亞馬遜森林有難了. 中國作興在南美國家購買大面積土地,用來種植糧食.
〈全球產業鏈的重塑〉
中國藉著無與倫比的「世界工廠」動能和體重, 重塑全球生產鏈,包攬了最下遊,即終端部位.**** 如此“奪宮”行逕,在國際經濟面造成強烈的洗牌效應:
a首當其衝,凡與中國競爭同檔次產品的出口導向型國家均深受打擊, 拉丁美洲國家是典型受害群.*** (其中墨西哥是最大受害者,經濟一蹶不振.) 「亞洲四小龍」的消費品出口工業也不例外, 香港最鄰近中國,也就受擊最重,工業盡數毀壞. 資本家第一時間把工廠全部遷徙大陸, 香港徹底轉型為金融和服務業城市,反而成為中國崛起的最早得益人.
b在東北亞,韓國是因應變局最成功的國家, “打不過你就上你的車”, 緊密配合中國終端製造者的角色,轉型為高附加值零部件生產商.(尤其在資訊科技領域, 如三星.) 目前韓國對中國出口等於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加總,這在十多年前完全無法想象. 臺灣半採韓國,半採香港模式,亦順利向新形勢過渡. 日本既為中國製造精密機械,又在中國進行最大份額海外資本投資(對雙方而言均是如此.), 也藉著中國崛起而經濟復甦,走出了“失落的10+10年”.
c眾多東盟國家則扮演“幫傭” 角色, 為中國生產低附加值零部件,或提供農作物和糧食. 東盟各國多華僑,易於溝通, 近年中國沿海地區工資和地租急劇上升,中國資本有轉往該等國家設廠的態勢, 正如開放之初,港臺資本到大陸設廠一樣. 中國也向拉丁美洲國家購入農產品.
d至於生產鏈的最上遊,即原料生產方面, 近四成澳洲出口輸往中國; 中國很輕易地成為富藏原料的非洲和南美國家,與及中東石油國家的重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這類國家的外貿結餘清一色是重大赤字, 是她們的 “大豪客”.***
e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國際貿易結餘」正好反映出她在全球生產鏈所處的核心位置,**** 中國只對美國和歐盟獲取巨額盈餘, 對其他國家則近乎持平或是顯著逆差,端視乎對手居於生產鏈的若何位置, 當然是愈近上遊,逆差愈大.
透過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和合作,中國對各貿易夥伴國內部經濟結構施加巨大的影響和壓力,***** 凡與其「世界工廠」運轉相一致者得到加強; 凡不能調適者均遭削弱(如墨西哥和南美東歐等國家.), 甚至連亞洲的經濟強國(印度除外.)亦鮮少例外. (這很有點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味道,非常之對中國人的胃口. ) 然而從最廣視角來看,世界工廠的崛興大大加強了全球生產和貿易活動, 總體而言,諸國所得遠大於所失,*** 中國亦無所負於世界,除了汙染環境.
f時至今日,工業先進國家再無懸念, 原則上不會從事生產與 “中國製造” 直接競爭的中低檔次製品. 其上者如美國(及程度上的英德),集中資本和技術的優勢力量, 徹底轉向高端產品開發和設計(如資訊和生物科技), 與及金融和投資業務,賺錢比中國更多.*** 次者如英德法日韓,則集中生產高檔次工業製品和精密機械. 再次如意大利,最佳策略是生產頂級消費品(如名牌衣飾和跑車.)賣給中國的(暴)富裕階層.
〈毛時代的貢獻〉
頗值一提的是,本書刻意強調毛鄧兩個時代的承傳啣接, 以糾正視鄧時代純粹為對毛時代的背離和匡正之習見.*** 鄧時代達成豐功偉業的必要條件有兩:首筆資本,與及龐大而又低工資的優質勞動人口,**** 而兩者都是毛時代的遺產.
中國在毛時代實行 “勤儉建國”, 相對(其他落後國家) 更快地從農業盈餘中積累起首筆資本,用以投資工業部門. 在改革開放的起步點上,中國具有較為良好的工業基礎, 尤以重工業部門為然.
較有趣的是建國之初傾力實行的「掃除文盲」和「赤腳醫生」計劃, 令致新生人口讀書識字和體格健康.*** 識字意味著上過中小學, 除了較有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學會遵守紀律; 健康意味著能夠抵受得住苦活, 兩者對於成為優質工廠工人, 均屬不可或缺.
但最意想不到的毛時代 “遺產”, 卻是願意苦幹而又低工資的龐大勞動人口. 願意苦幹是因為實在太窮; 低工資部分原因在於嚴謹的「戶籍制度」. 該制度的建立原意是基層控制,阻截農村人口流往城市. 到了今時仍不廢除,人移籍不移, 大量流進城市工廠的「農民工」沒有戶籍, 喪失基本福利, 等同壓低了實質工資.**** 得益的是企業和政府, 本書論述「戶籍制度是一種隱藏的稅收」,確是高見.
《中國為何不會統治世界The China Boom:Why China Will Not Rule the World》(2015) 孔浩烽Ho-fung Hung
(原標題:Passat銷量持續下滑 大眾德國工廠停產延長)
據美國《汽車新聞》報道,大眾集團日前宣布,因旗下Passat車型需求持續下滑,將延長其德國埃姆登(Emden)工廠的停產時間。
大眾發言人表示,因Passat中型轎車及旅行車銷量銳減,大眾擬於2月16-17日及21日暫停埃姆登工廠生產。發言人補充道,Passat在英國、土耳其和德國的銷量正在銳減,未來不排除關停其他工廠的可能性。
埃姆登工廠鄰近歐洲最大的汽車轉口口岸,Passat轎車與旅行車、大眾CC以及該公司許多零部件皆在埃姆登工廠生產。但自埃姆登工廠10月停產大眾CC,而繼任者Arteon尚未正式投產,因此一旦Passat銷量下降,埃姆登工廠的生產就會最先受到影響。
而此前因合同糾紛,供應商對大眾德國半數工廠暫停零部件供給,埃姆登工廠生產也因此受到幹擾。
2月6日消息,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在內華達工廠占地和產量規模會大幅縮水,對此賈躍亭在個人微博回應稱,“FF工廠不僅不會縮水,而且還會全力保證FF 91的按時交付。”
路透社近日報道,內華達州北拉斯維加斯市官員透露,法拉第未來原本計劃占用300萬平方英尺(約27.8萬平方米)土地建設的工廠將縮減為65萬平方英尺(約6萬平方米),相應的,工廠年產能也將從計劃的10萬輛減至1萬輛。
而此前FF曾對第一財經回應表示,正在穩步全力推進北拉斯維加斯工廠多期工程計劃,會逐步穩定地將工廠建設目標實施,完成公司長期的發展願景,維持在接下來的數年內向內華達州工廠項目投資10億美金的承諾不變。
FF稱,已於去年11月完成了一期工程第一階段的地面平整建設。最近即將啟動一期工程第二階段,並將開始地面設施建設。期待通過規劃,工程和施工方面的整合和調整,盡早完成一期工程,更快實現FF91量產的目標。
FF91於北京時間1月4日發布。在參數上,最長續航里程能達到700公里,峰值功率783千瓦(1050馬力),最快百公里加速2.39秒。FF91將於今年3月份推出特別版300輛;支付5000美元可預訂普通版,預計在2018年交車。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多方核實獲悉,8日三星天津電池工廠發生火災的起火點為廢棄品倉庫,過火面積約為290平方米,起火原因目前尚在調查中。
據工廠中方合作方中環集團及其所在的天津開發區逸仙工業園方面介紹,8日上午,三星天津電池工廠——天津三星視界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火災。據工廠負責人報告,起火點為工廠廢棄品倉庫,現場火勢已得到控制,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據消防部門現場處置發現,起火物質為生產車間內鋰電池及部分半成品。
天津三星視界有限公司是三星電管(SDI)下屬合資企業,而三星電管是2016年因電池起火問題而被召回的GalaxyNote7的主要電池供應商。對於此次火災是否會對即將上市的S8手機電池供應產生影響,目前三星尚未對外披露。
據天津市武清公安局公安消防支隊官方微博消息,2017年2月8日6時許,天津市武清區開發區慶齡大道三星視界有限公司發生火災。消防部門接警後,立即調集19部消防車及110余名消防官兵前往現場處置。經了解,現場起火物質為生產車間內鋰電池及部分半成品,目前現場已經撲滅,正在組織排煙,無人員傷亡。
三星官網資料顯示,天津三星視界有限公司隸屬於三星SDI,是由韓國三星SDI株式會社與天津市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1996年共同投資組建的大型合資企業,總投資額5.6億美元。公司坐落於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清逸仙科學工業園,占地面積近50萬平方米,現有員工近三千人。
三星SDI是三星電子旗下重要的手機電池生產商,也是此前發生電池起火爆炸事故的三星旗艦機型Note 7手機的主要電池供應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