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掌握癌症新藥技術 醫學教授自斷退路創業 德英九年不賺錢仍能高價掛牌的「隱實力」

2011-3-14  TWM




近來生技股很夯,吸引很多投資人 參與,但一家九年來還沒賺錢的生技公司,竟可以用六十八元掛牌,興櫃價格也一直維持在九十元附近,這家公司,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撰 文‧林宏文

什麼樣的公司,成立至今九年一直沒有獲利,年營收最多也只有三千萬元,但在興櫃的股價卻已破百元,甚至獲得主管機關同意,預計三 月二十一日將以每股六十八元上櫃掛牌交易?

這是國內首家以植物新藥研發掛牌的生技公司,也是近來連中兩元,接連獲得「台北生技獎」的研發創 新金獎及「台灣生醫及生農產業選秀」競賽金牌獎的雙料冠軍,這家公司就是德英生技。

走進德英位於南科生技園區的辦公室,員工只有二十八人, 公司的空間並不大,但門口放著一張和真人一樣高的照片,迎接每位來訪的客人,他就是公司的靈魂人物兼創辦人郭國華。

郭國華在三十八歲那年就 升任高雄醫學院(一九九九年改制為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是高醫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二○○二年,他選擇出來創業那一年,已在高醫工作了二十三年,再兩年 就有一筆優渥的退休金可以拿,照理說,他應該再撐兩年,拿到退休金後,再出來創業也不遲。

藥效顯著,與歐美進行合作但是,九年前,郭國華毅 然辭去優渥的工作投入創業,不僅是對自己的技術有強烈的自信,主要是背後有台南知名的百年老店萬川號餅店──陳家的第五代傳人陳柏亦及陳冠州決定入股三成 的支持。

在高醫服務時,郭國華每年都獲得國科會及衛生署等多種研究計畫補助和獎勵,期間並曾獲得美國杜蘭(Tulane)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之研究獎助金及優秀學術論文等學術獎項,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表應用中草藥調控及誘發癌細胞自殺(Apoptosis)機轉之國際學術論文。對於自己的 技術實力,郭國華有相當的自信。

德英目前以研發治療皮膚癌的藥為主,並於去年四月完成臨床二期實驗,七五%病人皮膚癌面積縮小,效果顯著且 副作用低,目前已著手申請進入臨床三期實驗。由於藥效比目前國際上三大藥廠的產品還要好,加上皮膚癌市場主要在歐美,目前已有三、四家歐美大藥廠與德英洽 談,進行全面性的合作。

郭國華說,他看過太多不成功的技術移轉,原因是當技術賣出,收取授權金後,負責技術的團隊沒有一起出去創業,導致後 來商品化的過程遭遇瓶頸,經常以失敗收場。因此,郭國華認為,「只有技術研發者自己出來做,把退路斷了,孤注一擲,才有成功機會。」靠醫界人脈省下天價研 發費郭國華不僅放棄退休金,為了參與公司增資認股,還賣掉一棟房子,總計前後已投入幾千萬元,而且,由於上櫃審議委員認為新藥開發風險較高,還要求郭國華 及妻子股票全部集保,一直到德英拿到藥物許可證為止,才可領回。據德英公開說明書的資料,目前郭國華擁有公司二八.一一%股權,太太王群芳則持有五. 二%,兩人共占公司約三分之一股權,股票張數共計一萬六千餘張。「所以,如果這家公司沒有成功,我是賠最慘的人啊!」郭國華笑著說。

在櫃買 中心進行上櫃審議時,郭國華不僅花三小時幫審議委員上課,也欣然同意股票集保,他有信心三年後,德英的藥證一定可以拿到。

從財務數字來看, 德英也是一家體質健全的企業。德英股本四.八五億元,其中有兩億元左右是技術股,目前帳上現金仍有兩億多元,扣除機器設備抵減及○七年前的技術股折抵,原 始股東交付給德英的錢,經過九年還在銀行帳上,顯示這家公司花錢相當謹慎。

只是,為何一家新藥開發公司,成立九年來可以不用燒錢,就完成臨 床二期實驗?德英副總兼財務長蔡美娥說,由於研發新藥耗費時間長,因此德英先推出保健食品及功能性保養品,目前每年三千萬元上下的營收,都是來自這兩大類 產品,靠著這些收入,就可以維持打平或小賠的局面。

至於在研發投入部分,一般新藥的研發平均耗時十二年,耗資五億美元左右,原因是篩選過程 冗長;通常一萬個新藥中,只有二五○個可進入動物實驗,五個可進入臨床實驗,最後只剩一個可以成功拿到藥證。但為何德英成立九年來,不需燒錢來做研發呢?

郭 國華解釋,因這項新藥研發技術在他任職高醫時,就已開始篩選,完成萬中取一的過程,因此,在公司成立後,至今只花了幾千萬元的研發投入。不過,若以○二年 成立至今,預估到一四年拿到藥證,的確需要耗費十二年時間。

此外,郭國華也善用在醫界的人脈,讓他的藥可以不花錢就進行各種臨床實驗。例如 去年成大醫院就向衛生署申請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將德英的藥拿來做外陰部皮膚癌的學術用臨床;另外,成大知名的皮膚科專家許漢銘教授,也幫他很多忙,因 此,德英沒有花任何錢,只出藥品,就得到許多醫界同業的試用。

德英即將成為很少數不賺錢也能高價掛牌的生技公司,「這代表台灣投資市場的成 熟,以及對新藥開發的認同,希望我們能給生技產業帶來一個好的開始。」他說。

郭國華

出 生:1956年

現職:德英生技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高雄醫學院教授 、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科助理教授學歷:高雄醫學院生化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7

歷經金融海嘯、歐債風暴 為何他仍能獲利200% 股市大贏家 陳進郎的告白

2012-11-05  TWM
 
 

 

股市贏家陳進郎,近日再度推出新作《股市大贏家Ⅱ》,他在獨家專訪時,分享經歷金融海嘯、歐債風暴,仍繳出200%報酬率的祕密,在於維持研究技術分析的熱情,懂得隨機應變,並盡可能減少虧損,如此才能「贏在修正」,戰勝股海。

製作人‧張弘昌 撰文‧周岐原 攝影‧聶世傑下午三點,十月氣溫涼爽、陽光耀眼的北海岸,一位身穿休閒服、腳踩雨鞋的中年男人穩穩地站在山坡上。他抬頭望向遠處的海洋,卸下一天看盤緊繃的心情,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他是陳進郎。在專注地盯盤和操作後,經常會驅車前往他的小農莊,散散步、整理植栽,重新放空自己,並思考近期操盤的得失。二○○七年,他初試啼聲就轟動市場,處女作︽股市大贏家︾大賣十萬本。這本分享他從五千萬元到十億元獲利十九倍的投資歷程,以及實戰操盤心法的著作,受到市場投資大眾廣泛的關注,並被整理成簡體字版本進入中國,銷售熱況不輸給「股神」巴菲特的傳記。

經過五年沉潛,陳進郎再提筆寫下︽股市大贏家Ⅱ︾,將近年操作心得公諸於世。究竟這幾年市場變化,讓他多了哪些體悟?

「我真的沒什麼改變啦,唯一不同的是,這幾年部位做比較小,至於報酬率……,差不多是二○○%吧!」眼前的陳進郎沒有停步,他一邊走著上坡,一邊說出這個答案,跟在身後氣喘吁吁的記者聽到,心裡頓時起了一番震撼。

因為,只要是台股的投資人,大都會同意「這幾年股市真的很難賺」:二○○八年的金融海嘯,讓台股在短短一年時間,從九八五九點直瀉至三九五五點,大跌六成;去年的歐債危機,也一度讓大盤在十個月內重挫三成。

因此,在股海巨浪之間浮沉的散戶,沒有「滅頂」已經算得上幸運,陳進郎竟能趁勢而起,將投資報酬率一口氣衝上二○○%,狠狠地打敗指數!

成功首要關鍵 對投資持續保有熱情一度因為華隆案造成股市大跌而破產,也曾經因為找出致勝心法,在十二年間獲利十九倍;如今,終於得以優游股海的陳進郎,除了靠登山、踏青放鬆心情,他還做對了哪些事情?陳進郎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娓娓道來,與散戶投資人分享他最新的體悟。

「你要先喜歡它(研究股市),只要喜歡就不覺得無聊啦!」陳進郎以近期量能經常不到五百億元的「窒息量」為例,自己投資股票最怕狹幅震盪的無聊走勢,因為「市場太沉悶,找不出方向是很大的挑戰」。但他絕不會因為成交清淡,就忽略每日研究的基本功課;相反地,他會不停調閱線圖,把股價走勢的前後變化彼此對照,作為抓住下一次大漲機會的練習。

陳進郎的友人曾經提到,陳進郎參與聚會,只要時間接近晚上九點,就會開始不停地看手錶,準備離席回家繼續未完的研究。陳進郎自己則表示,他每天早上八點鐘以前一定會展開工作,在專屬的看盤室內瀏覽線圖、準備當日下單事宜。

已投身股海二十餘年的陳進郎,仍堅持不懈、充滿活力,並展現固定作息的重要,可見想在投資領域有所成就,「熱情」確實是首要關鍵。

「我最重視線形的影響力,這好像在挑女朋友,我比較膚淺,往往先看身材曲線(技術走勢),然後再看內涵(基本面)。」談到技術分析的重要性時,陳進郎笑著比喻,「而且這幾年,我已越來越不在意她們的內涵了。」雖然陳進郎本人就是從事技術分析的成功投資案例,但仍有許多投資人不了解技術分析的實用與價值,他特別提出許多觀點,來印證他的看法。

「基本面很重要,但我們很難比其他人知道更多、更早,想提高勝算,一定要盡量注意其他人忽略的跡象;而股票的價格變化,本身已經包含公開的訊息,以及不為人知的枱面下變化。所以技術面走勢比基本面更純粹反映股價的未來,最純粹的才最有力量。」陳進郎比喻:「靠基本面投資股票,就像看分針來判斷時間;仰賴技術面判斷股價趨勢好比看時針,即使有落差,相對而言仍比較準確。」技術分析 最純粹的才最有力量在這個股價經常劇烈波動的年代,陳進郎認為,技術面走勢才是投資人最好的朋友。「股價沒有合理,也沒有常態,超漲超跌才是市場常態;太重視基本面的人,難以在趨勢轉折時隨機應變。」這句話,已經將陳進郎戰勝股海的祕訣表露無遺:制勝之道,在於自我修正。

「做股票就是一連串的預測和修正。」陳進郎表示,「預測」雖然可以採取主動,但因為股市的變化太快,太相信預測反而把自己框住,來不及應變。反之,「修正」雖然常常是被迫採取行動,但因為這時市況發展已經比較明朗,通常有規則和前例可循,較能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我們要『贏在修正,不在預測』!」每當陳進郎被問到關於投資股票的問題時,他總會語帶保留,不是說:「這要看情形……」,就是說「前提是……」,鮮少能聽到他發表肯定的看法。這是因為,陳進郎始終相信市場情勢多變,投資獲利只能隨時因應調整,藉此盡可能地擴大利潤、減少虧損。

其實,出現在本刊六三七期「封面故事」的香港知名股市作家曹仁超,對投資也有和陳進郎相近的見解,堪稱英雄所見略同。曹仁超回答讀者提問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應該停損不停利。」停損,就是在局勢改變的當下即時降低風險,避免危及整體資金;不停利,才能讓部署正確的資金盡力奔馳,創造最大利潤。

贏在修正 即時調整才能抓住強勢股陳進郎強調的「贏在修正」觀點,來自對「八○╱二○」法則的深刻體認。他在受訪時分析:「每個人都不妨回想一下,投資獲利的八成很可能來自占總部位僅二成的標的;再分下去,八成獲利裡又有八成來自五分之一標的,如此下去……。所以,絕大多數的投資利潤,是來自於極少數選對的標的。」陳進郎認為,惟有即時調整才能抓住強勢股,創造獲利;如果老是緊抱著表現低迷的股票不放,那麼資金運用效率必然低落,無論如何等待也難以獲利。

在股市中,還有一群人必須維持工作、無法學習陳進郎全程關注盤勢,這些上班族該怎麼因應生活形態調整操作?陳進郎的建議是,不妨以台灣五十 ETF(股票代號○○五○)為標的,根據六十日均線來操作。因為台灣五十整合五十檔市值最大的股票,波動相對較低。

但在過程中,投資人經常難以克服抉擇的心理關卡,無法踏出下單買賣這一步。陳進郎的建議是:「投資人應該盡量多出手,當你愈頻繁地體驗到投資輸贏,就會逐漸習慣,接著無論停損或換股,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感覺了。」他引電影「陣頭」片中對白為例說:「好比打鼓的人,就是要一直打!不斷地練習!」最後就會獲得成功。

盡量出手 好比打鼓,要一直打不斷練習儘管陳進郎認為投資勝敗的分野只在「隨機應變」與「一成不變」,但展望台股未來的發展,他心中有自己一套分析。談到對後勢的看法,陳進郎微微皺著眉說:「應該是盤跌向下吧!」他分析,指數去年初達到三年新高的九二二○點後一路回檔,技術面已成大頭部形態,因為「每次反彈碰到八千點附近就被打下來。」至於中長線,陳進郎仍然秉持技術分析的觀點。他說,過去二十多年來,大盤指數低點從二四八五點、三四一一點、三九五五點,逐漸提高;高點則從一二六八二點、一○三九三點、九八五九點,逐漸降低到九二二○點。因此,台股下檔支撐是連接二四八五點和三九五五點的長期上升趨勢線;上檔壓力則是連接一二六八二點與九八五九點的長期下降趨勢線,未來指數很可能在這兩條線之間進行波動。

使用技術分析的投資人,經常需要判斷「支撐」和「壓力」的線形,但是經過二十多年勤奮不懈的努力研究,陳進郎已將凶險詭譎的技術線圖,化為一條條能夠獲利的曲線。他此次嘔心瀝血的結晶,相信會成為許多投資人極寶貴的參考。

陳進郎

出生:196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著作:《股市大贏家》、《股市大贏家II》

股市實戰聖經

股市大贏家Ⅱ——

贏在修正 不在預測

作者:陳進郎

出版:今周刊出版

(2012年11月)

股市大贏家——

我用K線寫日記

作者:陳進郎

出版:今周刊出版

(銷售至今狂賣10萬冊)

不可聽明牌操作股票

「該不該跟明牌?」是投資人必然會遇到的難題。陳進郎給讀者的懇切建議是:「盡量克服心魔,避免跟明牌!」他指出,明牌最大的問題在於得知時,股價通常已反映一段漲幅,利潤空間未必如預期;就算追逐明牌賺更快,等到大盤漲勢或炒作結束,這些帶頭向上攻擊的個股,往往跌得特別快。

在《股市大贏家Ⅱ》書中,陳進郎不諱言提及自己跟進明牌失利的經驗。陳進郎坦言,自己曾在2007年初布局友人介紹的鼎天,經初步布局,他在60日線附近的高點60.9元加碼,股價最高來到83元,相當於漲幅超過4成。

後來鼎天股價意外重挫、以長黑跌破60日線。此時跟隨明牌的欲望超越了既有原則,讓陳進郎忍住出脫持股的念頭。然而業績遲遲未好轉,鼎天股價越跌越低,最低跌至12.8元;陳進郎回憶,當年度EPS(每股稅後純益)也不是消息所指的6至8元,是「1.39元」。由此可見跟隨明牌的危險,隨時可能帶來賠錢的後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5

政策利好超預期 A股反彈或仍能持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400.html

政策利好超預期 A股反彈或仍能持續

一財網 張誌斌 2016-02-22 17:06:00

滬深兩市股指周一漲幅雙雙超過2%,兩市成交額也超過了6000億元水平,政策面的利好頻出也使得市場人氣開始快速恢複,市場人士對於股指後續反彈的空間也紛紛看高一線

隨著房地產契稅、營業稅降稅政策超預期出臺以及證監會主席換人消息的塵埃落定,A股市場再度啟動大幅反彈模式,滬深兩市股指周一漲幅雙雙超過2%,兩市成交額也超過了6000億元水平。政策面的利好頻出也使得市場人氣開始快速恢複,市場人士對於股指後續反彈的空間也紛紛看高一線。

從股指周一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上述利好消息的刺激,滬深兩市股指均出現了大幅高開,盡管早盤一度出現回落走勢,但很快就在鋼鐵、券商、保險等權重板塊的帶動下出現回升,股指全天強勢運行態勢明顯,上證指數最後報收2927.18點,大漲67.16點,漲幅2.35%,成交2387億元;深成指報收10370.99點,上漲208.67點,漲幅2.05%,成交363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45.56點,上漲34.55點,漲幅1.56%,成交990億元。兩市全天資金合計凈流入24億元。

反彈仍能持續

從股指目前的運行態勢來看,反彈形態仍在持續無疑,而有關利好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近來層出不窮,成為了刺激股指不斷走強的重要支撐。從周一的市場走勢來看,從上遊的鋼鐵、建材,到直接受益的地產等板塊均走勢強勁,甚至期貨市場上鐵礦石、螺紋鋼也均出現了大幅上漲。

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杜長春認為,市場連續兩周反彈,交易參與度開始回升。融資買入額從304億元上漲至442億元;而融資買入額比例從7.82%反彈至8.96%;交易活躍度也相應回升,上周日均換手率再次回到1%以上。預計市場將維持升勢,理由如下:第一,1月信貸數據放出天量,雖然準備金率優惠範圍出現微調,但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格局並沒有變化;第二,美元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回調,顯示美聯儲加息節奏有望放緩,國內貨幣政策空間將顯著放大,這一邏輯在3 月中旬前後都是成立的;第三,近期政策表述增多將推動市場信心繼續修複,而“兩會”臨近,政策投放力度增大,房地產近期調減契稅營業稅,其他方面政策有望跟進,市場熱點增多。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宋亦威則認為,上周公布的社融數據遠超市場預期,1.06萬億元的非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投放,不禁令人想到再度大規模刺激的可能。然而思其原因,不難發現,回落的PMI水平並不支撐企業主動擴張意願的提升,而官方外匯儲備的減少和人民幣匯率貶值的變化似乎看到倒貸的嫌疑。對於中長期貸款流入基建領域的可能,近期政府層面落地項目公布較少,更可能是銀行層面為提升全年業績的年初主動投放。因而總體來看,社融數據的大幅增長不具有持續性,結合近期央行行長及副行長的言論,央行應總體無意加大放水力度。

政策信息方面,上周房地產契稅、營業稅降稅政策超預期出臺,表明政府房地產去庫存的意願強烈。而上周更被資本市場所關註的是證監會主席的更換,新任主席的到任,短期成為提振投資者情緒的因素,然而就中期而言,新任主席的到來,目的是在於加速前任未實行的改革措施的落地,例如註冊制等發行改革措施有望推出,這也會階段性制約行情的發展。

W型第二階段開啟?

國元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明利表示,從經濟數據來看,雖然不能解讀為宏觀經濟狀況在好轉,但是至少暗示著沒有在繼續惡化,這也可以理解成為經濟基本面的一個微弱的利好。財政存款減少,也預示著穩增長的措施可能已經開始落實,基建股的走強,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解讀為市場對此有所預期。關於證監會人事變動無需過度解讀,股市運行的趨勢不會受太多影響。

那麽目前的趨勢是什麽呢?回顧其近期的策略觀點,自1月4日提出W型走勢進入第一階段後,1月31日的策略周報指出大底已現,並於2 月15日呼籲加倉。其策略觀點的變化實際上預示著進入2月份後,W型走勢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即修複1月份暴跌,進入震蕩上行的階段。目前這個階段已經開啟,就無需擔心很快結束。目前需要關註的是W型第二階段行情的驅動因素是什麽,正確把握這個驅動因素有利於看清投資的方向。王明利認為這個階段,主要的驅動因素還是信心的修複,行情還是圍繞著風險偏好提升展開。支持這個行情的基礎有幾個方面:一個是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甚至回升;二是大宗商品價格的底部企穩以及與此相關的PPI降幅的收窄;三是“兩會”前期對轉型改革措施的預期。

總結起來,行情的演變,無關業績,而在信心。信心來自何處?本質上還是來自創新和改革,這與其今年的年度策略報告《冀改革 抓結構 擁抱新經濟》是吻合的。高校概念、互聯網、新能源、高端制造都是目前值得重點投資的領域,此外,上遊資源品也是其近期一直推薦的具有交易性機會的板塊。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90

細過最小住宅規定仍能辦房產證

1 : GS(14)@2016-09-27 07:14:34

內地自2012年有明文規定最小型住宅單位,面積不能小於22平方米(約240呎),因此深圳僑城尚寓推出的6平方米蟻房一度被質疑不能辦理房產證,但有售樓員透露所有單位都有房產證,由於樓盤早於法規出台前落成,才不受影響,「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現在是不可能了。」根據內地的《住宅設計規範》,從2012年8月開始,規定「所有兼具起居、臥室、廚房和衞生間等組成的最小套型住宅,使用面積不應小於22平方米」,令不少買家質疑蟻房不能辦理房產證;而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南山管理局上月回覆傳媒查詢時,亦指蟻房不屬於住宅戶型,而當局亦未批准過類似單位。


樓盤落成早過法規出台

不過前天樓盤開售,現場售樓員出示其中一間蟻房的房產證,登記訊息顯示為1998年的土地使用權證,70年產權,屬於標準限購限貸住宅;售樓員指樓盤原本早於2004年建成,才不受相關法規影響,「這種極小戶型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當年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完善,辦了證就得認。現在是不可能了。」難怪發展商在宣傳蟻房時,以「中國空前!深圳絕版!」形容。《澎湃新聞網》/《廣州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6/19782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01

曾患危疾仍能投保?

1 : GS(14)@2018-01-15 01:50:02

【明報專訊】據香港中風基金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於2016年約有3000人死於中風,即使患者及時獲得治療,仍有機會出現後遺症,甚至影響預期壽命。癌症的情况也類似,據癌症基金會的統計數字,於2015年全港超過30,000人確診癌症,而癌症的種類、嚴重性、患者的康復程度等,則決定了患者壽命的長短。經歷漫長治療、與死神搏鬥、花費昂貴醫療開支以後,很多人會開始問,曾經患上危疾仍能投保嗎?

可能延期受保或拒絕投保

在符合監管要求的情况下,保險公司一般可以根據客戶的風險,自行釐定保費率,若風險(包括健康風險)經過量化後仍難以攤分,保險公司或會提出延期受保或拒絕投保等。如果投保人曾經患上危疾,其健康風險自然比一般人高,於病後能否投保可能感到懷疑,然而,疾病種類才是保險公司的首要考量點。

隨着醫療科技的改進,許多危疾已能一早預測及診斷,例如早期的前列腺癌,及早治療對壽命未必構成太大影響。另一個例子是甲狀腺癌,大部分完全康復的患者可以投保人壽產品而毋須增加保費。不過,對於死亡風險較高的疾病,例如肺癌通常到了晚期才被發現,生存率較上述兩種癌症低,保險公司在無法平衡風險時,只能拒絕患病者的投保申請。

有權增加保費或列不保事項

除了疾病種類外,產品類型也會在考慮之列。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的患者在購買人壽保險時,可能毋須加價,但由於復發機會高,保險公司在審批其住院或危疾保險申請時,很大機會增加保費或加入不保事項,或者附加特定保單條款,例如延長等候期等。

在巿場上,部分保險公司利用產品設計來分散風險,為曾經患上危疾的受保人給予一定程度的保障。較常見的是透過電話或網上銷售小額人壽產品,保額通常在100,000美元以下,不設回答健康問題的核保程序,並根據保單生效年期設定死亡賠償比例,例如保單首年為投保額的20%,次年為投保額的40%,餘此類推,直到第五年達到100%。這類產品的設計,在於避免死亡索賠個案集中於早期出現,令整體保費上升,有序地將風險分散、減低。

此外,市面創新的產品設計也漸趨多樣化,有為糖尿病患者專門制訂的危疾保費率,有為HIV患者而設的短期保單,並附帶若干條件,例如定期跟進治療、良好控制病情等,以切合不同類型人士的保險需要。當然,客戶亦須留意自身的保費負擔能力。

中銀人壽

[保險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88&issue=2018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