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陸地產市場波動不穩 誰敢以房養老?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5%A4%A7%E9%99%B8%E5%9C%B0%E7%94%A2%E5%B8%82%E5%A0%B4%E6%B3%A2%E5%8B%95%E4%B8%8D%E7%A9%A9-%E8%AA%B0%E6%95%A2%E4%BB%A5%E6%88%BF%E9%A4%8A%E8%80%81/

「養老金不夠,我們可以買房子養老。」在養老金缺口不斷擴大的今天,這是喜是憂?

日前,中國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簡言之,即業主將其房地產權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每月發放業主一定數額作養老金直至其去世。該政策預計明年第一季開始試行。

對於其好處,最早在中國提出「以房養老」政策的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日前在媒體上撰文稱,若拿價值幾百萬的房地產作銀行抵押養老,抵押人每月能得幾萬元且終身源源不斷。

果真如此美好?《意見》一經推出便引發民眾討論,不少分析者認為,該政策操作有難度,以此應對養老金缺口危機,效果難言明朗。不過,隨著政府改革決心和相關政策出台,以及未來中國房地產進入大量存貨的階段,「以房養老」對市場的影響就不容低估。

時下看,「以房養老」仍被房價不穩、70年產權等一系列問題所困擾。

欲以「以房養老」頤養天年者,必先擁有自己物業。上海一位陳姓投資者向記者說,養老金沒有保障,現在又說買房子可以實現養老,諷刺該政策不過是在為地產商搖旗吶喊。

高企的房價陰霾下,不少人不得不把畢生積蓄投入購房。而一旦將房子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業主面臨房價波動不穩、泡沫爆破的風險。

「若房價一直往上漲,尚且好說;一旦下跌就慘了。假如發生了類似日本房地產的崩盤,且持續那麼久(20年),我們老了將一無所有,」上述人士稱。

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亦面臨同樣風險。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說,由於相關政策的調整易引發不動產(房地產)估值產生波動,因此銀行展開此項業務也得顧慮重重。

「這就需要房地產市場存在權威性的不動產評估機構。由於不動產估值是動態的,因此相隔幾年就應對房價做一次評估,以減低房價波動給雙方(業主、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但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缺乏標準的評估機構作為制約這個政策的實現效果,」陳國強說。

此外,70年的房屋產權到期後,房子如何處置?以及房屋抵押人壽命的不確定性等問題,都需要相關政策的明確解釋。

另外,還得過中國人傳統的關口。中國存在老人將房子傳給子女的傳統,因此子女的阻撓是老人選擇「以房養老」的一大障礙。

因上述問題的存在,迄今「以房養老」在京、滬等地的試點都不成功。據媒體報道,2011年,中信銀行推出養老按揭業務,最高每月可貸兩萬元,但推出後市場反應冷淡,在東莞,根本無人問津。

然而隨著百姓對於房地產的認知漸漸趨於理性,特別是中國老年問題日益嚴重,中國政府還是知難而上、堅定不移地推行「以房養老」政策。

陳國強分析指,(之所以推進還因為)「以房養老」有利於現存的房產資源。對於房產流通,無論銷售還是租賃有一定積極作用;有助於培養多元化養老方式,以及解決養老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認為,中國現在房屋存量確實非常多,把房子作為退休後更多收入來源的抵押品,認為是存在的市場需求。不過一定要遵循商業化、市場化方式來運作。

「比如70年產權問題。你把房子抵押給銀行,若明年產權就到期,哪家銀行會給你抵押?如果還剩50年產權,那很多銀行會做。至於房價波動,也屬於商業問題,你不用管了,漲跌都好辦,只要你有房子,你的房子值錢,大家都會有個估值,同時也可以嘗試期權,」郭田勇說。

陳國強稱,以房養老政策,除反向按揭的方式之外,還有以大置小的方式(業主將大房換成小房,從中獲取一定補償);出售的方式,可將變賣的現金用作租房,或居住到養老社區裡;租賃方式,租金作為將來養老收入來源,或用到養老的物業或設施裡。而這些形式,相比反向按揭,對於業主和金融機構風險更小,更具操作性,未來也應更多推廣。

他還預計,「國外大多數國家地產市場的解決主要依賴房屋存量的流動;未來10年或更多時間,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會進入這階段,屆時選擇『以房養老』模式的人會越來越多,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就不容低估。」

【總之】 隨著大陸政府相關政策出台,以及未來中國房地產進入房屋存量的階段,預計以房養老會對地產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37

跟大陸人交陪 拚高檔不如「深小人」

2013-12-23  TCW
 
 

 

中國這麼大,如果沒被看見的話,誰知道你好?

心法一:讓成績說話換個「囂張名片」,告訴對方我是個咖

要爭取能見度,第一個抱團心法是,一紙成績單和一支麥克風(指話語權),能勝過一杯酒。

中國服裝青年企業家沙龍首屆輪值主席、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觀察,兩岸做生意邏輯不同,往往台灣名片遞出來,上面沒印職稱的都是老闆,但在中國,最好能展現出「I am somebody(我是個咖),」明確告訴對方自己的強項、優勢,爭取可被看見度。

所以他的台灣名片只有薄薄一張,但在中國用的名片卻是展開的摺頁,呈現出所有職稱。舉例來說,黃冠華家族任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身分,背後就代表旭榮的營業額、能力甚至政商關係,「各方面的credit(信譽)已經在那,名片遞出來就不用多說了。」

成功和中國網路暨遊戲平台龍頭騰訊合作的樂陞科技董事長許金龍也認為,人人都希望讓想合作的企業能看見自己,不過前提是,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實力,「每個人把專業做好,才有行業影響力,被別人重視。」

尋求任何一個公開曝光機會的同時,不喝酒、記者出身的他,便靠樂陞過去推出《功夫熊貓》、《史瑞克》等暢銷遊戲交出的海外成績單,和自己爭取來的麥克風,用實力和觀點交朋友,成功吸引中國業者好奇,進而願意發展商業關係。

心法二:態度謙而不卑處劣勢仍保有韌性,抓住機會求表現

第二個人脈心法是用「二枚腰」精神,不卑不亢交朋友。

二枚腰源自日本相撲運動,指下盤穩的相撲力士擁有兩個腰,很難被對手扳倒,後衍生為有韌性,面對險境仍永不放棄。

許金龍透露,有一次自己和中國遊戲公司見面談合作,沒想到對方卻說:「你們跟我們學習就好了,就不要做了。」

因為兩岸遊戲業交流時規模差異已經很大,「我們處在一個不利位置,但我不會因此悲觀。」他馬上向對方說,當然樂意學習,只要能敞開心胸、打開市場障礙,絕對願意緊緊抓住該機會,「成敗論英雄,只希望最終局可以看出我們的成績。」

中國十三億人口,坐到檯面上的都是競爭過的贏家,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 觀察,三十年來,中國人已從只會是非題,到單選題,再進展到複選題,「後來,他會出題目考你。」

所以想要成功抱團,不要害怕受傷。黃冠華也建議,互動時態度還要不卑不亢,「要發出光芒但不能刺眼,有高度但不能陡峭。」

當有機會在台灣和中國人交朋友時,就要讓對方感受到台灣的深度、人文、美好,心有所感,雙方就會產生交集。

心法三:訴諸在地人文逛誠品、吃夜市,勝過走高檔路線

第三個心法,便是用「深小人」(深度、小吃、人情味)PK中國流行的「高大上」(高端、大器、上檔次)。

中國低價航空龍頭、春秋航空宣傳部副部長毛懿曾經來台兩次,現階段中國實體書店越來越少,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友人晚上十一點帶他去台北敦南誠品的經驗,「看到這麼多人為了一個思想,安靜的待在那捧著一本書閱讀,光是安靜就讓人震撼。」

其次,他認為大家都是「吃貨」(中國流行語,指愛吃美食的人),從吃交流最志同道合。

毛懿說,中國高端餐廳司空見慣,反而對台灣美食的第一印象就是夜市,現在中國的台灣自由行攻略都主打夜市美味,已經上到一個崇高高度,「一定要去一趟夜市,不然不算來過台灣。」通化夜市香腸和紫芋地瓜等小吃美味,他至今難忘。

有了人文味加持,一塊新台幣五十元的景美夜市張媽媽香雞排或百元台式清粥小菜,哪怕價差千倍,也不怕輸給一尾人民幣兩萬元(約合新台幣十萬元)野生黃魚的上檔次;而在台北景美河堤騎自行車的體驗,可能還贏過在上海黃浦江畔豪宅湯城一品看夜景的記憶點。

台灣人要加入兩岸抱團交朋友,送禮也有講究。「他錢夠大不會跟你比錢,」張育美說,包括一顆萬元的金碧輝煌中秋月餅在內,中國大老闆同學送禮之貴氣台灣不能比,所以要靠文創深度與人情味另闢蹊徑。

她建議,伴手禮先出手基本款,例如高山茶,但要指名阿里山,最好還能有機。第二次以後的進階款,則以說出自己特色為佳,例如,她就會安排高檔健檢或提供醫生處方的降血脂等保健食品,「送健康最受歡迎。」

至於許金龍,則準備公司在日月潭邊契作的南投魚池老欉紅茶當伴手禮,同樣能說出台灣土地的故事與美好。但他提醒,目的性不宜太強,否則判斷容易失去準頭,反而難以建立信任關係。

有實力和自己的特色做後盾,搭配正確的抱團交朋友人脈心法,你我就有機會取得一張成功者的兩岸加印新門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1

投資巨頭拋棄香港本地股轉投中企股 大陸股是估值窪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642

一些全球最大的股市投資者將倉位從覆蓋香港本地股的MSCI香港指數,轉移至覆蓋中國大陸企業股的MSCI中國指數,因MSCI香港指數過於昂貴,當前市盈率已攀升至12年最高水平。(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彭博新聞社,截止6月底,MSCI香港指數(MSCI Hong Kong Index)市盈率已高達16倍。相較而言,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市盈率為9.8倍,兩項指數市盈率差距創2002年以來最大。今年也是MSCI香港指數表現連續第四年超過MSCI中國指數。該指數當前較最低點反彈了160%。 東方匯理(Amundi Asset Management)、瑞士信貸和三井住友信托銀行表示,香港股市將受累於美聯儲退出刺激政策。已將資金投入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資金池的投資者表示,由於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見效,他們對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很感興趣。 彭博新聞社援引東方匯理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部門駐港首席投資官Ayaz Ebrahim觀點稱: 我們看好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並認為這個市場目前是過於便宜了。我們已經逐步移出香港本地股。 中國規模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景林資產董事總經理田峰也認為,大陸公司股票估值太低。在7月8日的華爾街見聞俱樂部第2期主題沙龍上,田峰表示更看好A股。他認為,過去幾年,中國A股整體估值持續下行。由於A股估值極低,隨著“滬港通”的開通,未來三年A股有很大投資機會,且藍籌股估值也有望擡升。 與中國大陸相比,香港金融市場與美國貨幣政策的聯系更為緊密。港元采取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自從2008年底美聯儲將基準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歷史低點以來,香港房地產價格迄今已上漲兩倍多。 昨日出爐的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若經濟朝預期發展,FOMC將於10月結束購債。若美聯儲開啟加息大門,則香港借貸成本也將增加,令市場承壓。 至少五家全球最大銀行也退出了港股。5月底以來,匯豐控股、瑞銀集團、渣打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花旗集團都下調了港股的投資評級。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資產配置部門負責人Alain Bokobza表示:“港股風險溢價可能攀升,尤其是建築業和房地產市場。”他對中國大陸企業的股票更有興趣,因為低通脹水平給予中國央行更多貨幣政策空間,以對抗房價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井住友信托駐港投資官Katsumi Takagaki早在7月4日就表示: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回升,中國大陸企業很可能比香港企業受益更多。 MSCI中國指數是MSCI新興國家指數的一部分,而MSCI香港指數則是MSCI發達國家指數的一部分,兩項指數都在香港上市交易。 MSCI中國指數系列是由摩根斯坦利國際資本公司(MSCI)編制的跟蹤中國概念股票表現的指數,由一系列國家指數、綜合指數、境內以及境外指數組成。MSCI香港指數則主要投資港股。具體情況見下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01

光環褪去!香港資本市場魅力不及大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498

一項調研顯示超過75%中國企業認為美國是最佳資金募集地,而去年排名第一的香港滑落至第四,甚至排在中國大陸之後。香港離岸資本中心光環正在消退。 據一財網報道,最新的北京、上海 — 紐約梅隆調查報告顯示,超過75%的大中華區(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企業認為美國是在募集新資金方面最具戰略意義的市場,排在其後的是新加坡(70%)和中國大陸(66%)。香港在去年的調查中以63%位列榜首,而今年滑落至第四名(62%)。 紐約梅隆本周發布《投資者關系全球趨勢調查》聚焦大中華區,本次調查了接近大中華區80位受訪者的反饋。 紐約梅隆存托憑證業務亞太地區主管劉凱生表示:“中國科技公司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熱情不減。今年迄今為止已有10家中國企業以存托憑證方式在美國上市並融資近45億美元。” 大中華區企業認為未來五年投資者關系最重要的兩個目標為:拓展或提升與現有股東的聯系(47%)以及提高國際股東持股(47%),這與全球受訪企業的看法一致,比例分別為51%和46%。 另外一個值得註意的趨勢是:對於投資者關系方面的支持,大中華區企業越來越依靠存托銀行的幫助(從2012的17% 上升至2013年的26%),而減少對傳統券商的依賴。 同期,10%的全球受訪企業在2013年認為存托銀行是在投資者關系方面接洽投資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渠道,較2012年的7%有所上升。 盡管仍有高達67%的全球受訪企業在非交易型路演(NDRs)時依靠券商,但此比例較前幾年大幅下降。大中華區受訪企業在這方面的趨勢與全球大體一致:從2011年有91%的受訪企業在非交易型路演時使用券商,下降至2013年的63%。 對於影響全球市場信心最大的問題,大中華區企業認為“新興市場增長的可持續性”是他們最關註的問題,而在2013年全球受訪企業曾視“系統性市場風險”是影響全球市場信心的最大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74

鬧獨立的不只蘇格蘭 歐洲大陸分裂潮此起彼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80

96425dcac9ec120d729298a855c954b8

在經濟複蘇反複之際,歐洲要求分裂歐盟和歐元區的聲音此起彼伏,民族主義運動在政界擡頭,整個歐羅巴大陸正面臨分裂潮。

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蘇格蘭公投正式開啟前,局勢發生了大幅逆轉:支持獨立的比例首次超過了維持現狀的比例。這一戲劇性的變化距離9月18日公投僅有10天。

鬧分裂、鬧獨立的不僅僅是蘇格蘭,歐羅巴大陸還有一些地區也發生了類似事件。

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當前,法國極右翼領導人Marine Le Pen是2017年總統大選熱門候選人之一。

Marine Le Pen是法國民族陣線黨(National Front)黨首,其父Jean-Marie Le Pen正是該黨創立人。民族陣線黨成立於1972年,以反猶太人、反移民、支持血統主義、呼籲恢複死刑著稱,自稱為民族右派、民粹主義組織,但外界將其視為極端右派政黨。Jean-Marie Le Pen則因替德國納粹戰犯辯解、淡化猶太人遭遇大屠殺的事實而遭批評。

盡管Marine Le Pen沒有她父親那麽極端,但在反歐元和發表其他極右派言論方面仍顯得非常積極,且頗具煽動性。

中新社援引法國費加洛雜誌(Le Figaro Magazine)公布的民調結果報道稱,民眾對現任法國總統奧朗德的信心僅有13%,創下1978年以來最低,甚至有57%的受訪者“完全不信任”他。

事實上,右翼政黨崛起並非法國一個國家。除了眾所周知的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宣布並入俄羅斯之外,英國的UKIP、希臘的Syriza及荷蘭的Freedom Party等反歐元政黨都在各自的國家獲得了更多選票。

英國BBC報道稱,去年成立的德國反歐元政黨Alternative For Deutschland在東部薩克森州地方選舉中獲得了令人震驚的10%的選票。這是該國第一次有反歐元政黨贏得地方議會席位。

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也計劃在今年11月9日舉行獨立公投,該州首府正是巴塞羅那。而意大利威尼斯甚至打算在獨立後將自己命名為“威尼托共和國”,並揚言要脫離歐盟、歐元區和北約。

有人擔憂這些團體可能獲得更多歐盟議會席位,這對於歐洲來說可能意味著更複雜更艱難的政策調整進程。

上周,歐洲央行推出了新的措施來重振歐元區經濟。而與此同時,歐洲似乎正忙於應對一些強大的政治離心力。

路透社援引部分交易員和分析師觀點稱,蘇格蘭獨立公投可能令其他謀求獨立的歐洲地區跟進,這將使得歐系貨幣普遍承壓。

交易商表示,不確定性促使一小部分市場人士在上周歐央行降息引發西班牙國債大漲後獲利了結。周一,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漲至2.09%,脫離上周觸及的2.05%紀錄低點。

尾盤,歐洲其他國債收益率追上西班牙國債的漲勢。意大利10年期國債也漲了3個基點,報2.30%,離紀錄低點2.255%不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44

高盛:滬港通開啟後,大陸投資者對港股需求將超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09

imKLTciEpKnQ

彭博新聞社援引高盛(Goldman Sachs)的觀點認為,滬港通開通後,中國內地對香港股票的需求將超出預期,因散戶投資者湧向在上證市場無法買到博彩及科技公司股票。

通過滬港通,大陸一些富裕的投資者將有機會購買包括銀河娛樂、騰訊在內的266只港股股票,而們目前他們只能通過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海外股票。

“考慮到大陸投資者喜歡自己參與投資交易,而不是通過購買基金的方式,滬港通啟動後,散戶投資者的參與熱情或令人驚訝。”高盛除日本外的亞太區現金交易及股票主管Christina Ma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Ma稱“在中國80%以上的股市投資者是散戶,他們會對可以親自參與到香港股票市場而感到興奮。”

中國投資者不止可以投資大陸市場沒有的股票,摩根士丹利稱,隨著滬港通的啟動,同一支股票在香港和上海兩個價格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

滬港通的推出將抹平兩地股票的差價,創造“一個中國”的股票市場。在內地以人民幣計價的A股相比於在香港上市同一企業的港股,估值平均約低7%。至此,A股和H股的價差將收窄。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地價差最終將收窄至零。

此前里昂證券(CLSA)在401名內地投資者中,77%的人對滬港通不感興趣。對普通投資者來說,50萬元的最低賬戶要求是其投資滬港通的最大障礙。里昂證券分析師表示,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門檻太高。如果沒有資金門檻,潛在投資者的人數可能會擴大至90%以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52

頂新: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 90%市場在大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0736.html

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有康師傅、味全和德克士等眾多產業的龐大商業集團頂新,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頂新: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 90%市場在大陸

擁有康師傅、味全和德克士等眾多產業的龐大商業集團頂新,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90%市場在大陸,10%市場在臺灣。作為發源臺灣,成就於大陸的食品巨無霸,頂新集團一直比較神秘。頂新大陸與臺灣版圖是何種格局?臺灣危局會否波及大陸業務?而在這次紛擾越來越大的臺灣危局中,頂新集團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還有哪些招數?

一年內頻現食品安全問題

頂新在臺灣的起家最開始正是靠著油品主業。此次“黑心油”事件緣起於頂新集團旗下食用油企業正義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臺灣媒體的報道,2014年10月8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查獲,正義公司前處長同時也是鑫好公司負責人吳容合,涉嫌將飼料油謊稱食用豬油賣給正義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之前臺灣還曾發生“餿水油”事件,很多企業也跟著“躺槍”,其中也包括頂新旗下的味全。事件使很多企業都開始改用正義公司的油品,結果現在正義公司也出事,又再度波及一大批企業以及相關產品。

此外,在2013年,依舊還是味全公司,它被發現有21項油品刻意隱瞞混摻大統長基含銅葉綠素的橄欖油達19天,根據臺灣媒體報道,事件爆發後,屏東縣衛生局抽驗頂新制油實業公司屏東廠大統原油及儲存於廠房的成品、味全市售油品及油槽里的不明油品共31件,發現只有大統綠橄欖油原油及葡萄籽油銅葉綠素比對結果呈陽性。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頂新集團頻現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罕見的全臺抵制行動。臺北市教育部門宣布,所屬學校、社教機構及學校合作社均暫停販售頂新、味全所有產品,直到相關食安疑慮澄清為止。臺中市、基隆市政府經研議後也決定,各公務機關和學校即日起全面抵制頂新、味全所有產品,此外臺灣餐飲業工會全聯會也呼籲全臺的餐飲業者進行抵制。

目前這股抵制潮還因為鴻海老板郭臺銘的高調行動蔓延到大陸。郭臺銘下令大陸富士康廠區的頂新產品全部下架,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日前發布公告,要求包括大陸富士康工廠在內的全部集團單位“下架”包括康師傅在內的頂新集團旗下品牌。富士康相關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富士康大陸各園區的頂新產品都將作下架處理。

大陸未有油品業務

頂新集團在臺灣風波紛擾集中在油品業務,而大陸業務目前並未有油品業務,這是臺灣市場爆發抵制潮,大陸市場還未現太大波瀾的主要原因。

對於在大陸現售產品是否會受影響,康師傅方面表示,“本公司重申本公司與臺灣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頂新制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正義股份有限公司為獨立運作,並無直接關聯。本集團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並未涉及臺灣油品事件,亦未從臺灣進口相關油品原料,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南都記者表示,“康師傅與味全占到頂新集團營業額的80%-90%,其中康師傅在頂新集團所占比重很大。”根據財報,康師傅2013年營業額為109.41億美元,折合670億元人民幣。另據了解,頂新集團在臺灣地區的食品業務都在味全公司。另外,味全除了在臺灣地區業務外,其在大陸業務布局也是比較龐大,在乳飲料、調味品方面產量都超過臺灣地區本土產量。因此,也有頂新集團的前員工對南都記者表示,“如果臺灣的局勢繼續激化,頂新集團有可能從臺灣撤退,因為大陸才是頂新真正的舞臺。”

頂新大本營在大陸市場

目前頂新的業務除了食品以外,還有便利店、餐飲、地產以及電信,在中國的員工數目達到十萬人,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去年總體營業額為新臺幣2 .5兆(約合人民幣5000億)。即使在臺灣,其油品業務的收入其實只占到頂新集團總的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不過,油品是頂新臺灣業務的起點,頂新的前身來自於魏和德(魏家四兄弟的父親)在1958年於臺灣彰化創辦的“鼎新制油工廠”,更於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

魏家四兄弟在1978年接掌了父親去世後留下的頂新油脂廠,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頂新在臺灣的發展始終不盡如人意。魏家兄弟於是帶著1 .5億新臺幣到大陸試水。從1989年到1991年的3年,他們在北京、濟南、秦皇島、通遼等地開辦了4家合資企業。先後嘗試“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產品 ,均 成 效 甚微,還虧損了過半的本金。

方便面———是頂新在大陸的成功之路。頂新於1992年在天津地區率先投資建立的方便面生產線,此後康師傅方便面迅速火遍神州大地。為了迅速擴大產能,從1994年開始,“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沈陽等地設立生產基地,並在全國形成了一個區域化的產銷格局。

此時方便面已經不再是“康師傅”的全部了,產品線也在不斷豐富。如今魏氏兄弟的產業已經形成了以食品為中心的混合型產業集團,光食品以及餐飲業務就包括“康師傅”、“味全”、“德克士”、“全家便利”四大品牌。頂新在大陸發跡之後,又重回臺灣開展業務,甚至還進軍電信行業,但是臺灣整體業務的占比始終還是頂新集團很小的一部分,頂新的大本營還是大陸市場。

鏈接

魏氏四兄弟

同胞的魏氏四兄弟性格迥異不同,這也造就了日後他們在頂新集團各司其職的源頭。擅長經營管理的老大魏應州是康師傅控股和康師傅飲品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業務能力強的老二魏應交是頂新集團董事長;老三魏應充學財務出身,曾任臺灣味全董事長;而老四魏應行則擅於交際,平時交友廣闊、創意十足,頂新集團的新事業幾乎都是他一手開發。這次臺灣危局中,頂新集團四兄弟還能用哪些招數來化解?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54

頂新的大陸生意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871

頂新控股的康師傅,2013年在大陸賣了106億包方便面,每天賣2900萬包,市場上每賣5包方便面,有2包來自康師傅。

“頂新”食品醜聞讓臺灣小夥伴驚呆了。“頂新”雖聲明,大陸生產產品絕無從臺灣進口原料。

“頂新”雖聲明,大陸生產產品絕無從臺灣進口原料。不過,2013年,頂新集團在臺灣的營收有500億新臺幣,可在大陸卻超過3200億新臺幣。

在大陸那頭的你,不妨看下,你的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最愛是“頂新造”吧。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為你獨家起底頂新的大陸生意。

(李曠達/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88

滯留香港四季酒店的大陸富豪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47

ninja141675367987233

本文來源騰訊財經,作者羅飛,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

自最後一次“出逃”之後,張大勇(化名)已經困在四季酒店長達半年。

位於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的這個酒店,幾乎每天都有新聞在這里發生:謝霆鋒和陳冠希曾在此打大打出手,“金融大鱷”肖建華常帶著8個女保鏢出現……大半年里,張大勇見過很多的娛樂明星,也見過很多商業巨頭,但他最常見的,還是和他一樣,在這里“暫避風頭”的大陸富豪們。

張大勇和這些富豪們擁有幾乎一樣的經歷:有錢,在地方上很有名氣,但在全國範圍內就並不那麽知名;與地方政府官員關系甚好,因為熟悉的官員涉腐,只得倉皇之下遠避香港,下榻在四季酒店。

今年年初,聽到自己可能卷入某個腐敗窩案的消息時,張大勇沒有猶豫,選擇連夜出發,趕至香港。困守彈丸之地的他,遠離大陸親友,除了零星約見在港的朋友打聽自己所涉案件的進展外,他大多時候只能泡在四季酒店的露天遊泳池里。

隨著這兩年中國政府的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四季酒店里,與張大勇“惺惺相惜”的“小夥伴”們也越來越多,曾經在大陸無比強調身份的他們,財富的差距如今已不再那麽重要。他們在這全香港最好的露天遊泳池里寒暄,在港澳地區唯一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級的中餐廳里聚餐——見面打招呼的那句話往往是:“你的案子怎麽樣了?”

有人不斷地來,有人等到了自己“過關”的好消息而離開,也有人獲知壞消息後“逃”得更遠。人來人往之間,每當被“小夥伴”打趣問到“什麽時候回去”時,張大勇都笑而不語,他自己心里清楚:在可預計的未來,在牽連自己的那個官員和另一個老板的案子進入司法程序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

杳無歸期的富豪們

未知前途的迷惘,像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黑團,充斥著四季酒店的咖啡廳和酒廊。

北大青鳥集團實際控制人許振東比張大勇更早入住這里。今年3月14日被調查的“超級掮客”蘇達仁,曾經在北大青鳥集團任職總裁。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許振東因涉及蘇達仁案而滯港不歸,盡管北大青鳥集團發聲明稱蘇達仁並未在公司任職。

傳言許振東在四季酒店包了整一層。但在酒店里見過許振東的張大勇告訴《棱鏡》,許只是住在四季酒店的套房而已,不排除隨行人員也住在這里,會占用別的房間,甚至整一層。

和張大勇一樣,許振東至今也未能回到大陸。《棱鏡》未聯系到許振東本人置評。
在許振東入住前,未被調查的蘇達仁也經常出沒於四季酒店。“超級掮客”每次出現在酒店,通常都是人群中的焦點,眾多張大勇這樣的“杳無歸期”的富豪們,會圍住他打聽自己的消息。

今年3月12日被調查的山西聯盛集團董事長邢利斌,事發前也曾藏身於四季酒店。張大勇回憶說,當時,邢利斌一行入住了7個房間。後來,邢利斌獲得了自己“安全”的信息,於是回到了太原。不幸的是,回去不久後,他就被帶走調查了。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張大勇的“小夥伴”當中,往往會階段性出現一批來自同一個省份的富豪。比如,在山西窩案調查逐漸深入的年初,眾多山西籍老板來到了這里。而隨著原江西省省委書記蘇榮的落馬,又有一批江西的富商們入住了四季酒店。這些人和張大勇一樣,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歸期。

“望北樓”里的信息流通

和歷史上四次逃港潮(1957年、1961年以及1972年、1979年)的人們為避貧窮不同,這群在體制內外賺得盆滿缽溢的富豪們躲進四季酒店,卻是為了回避有關部門協助調查、問話的要求。

在這群富豪的圈子里,他們甚至給四季酒店取了一個更為通俗的名字——“望北樓”:在這里望著北方,等待歸期。早日“過關”、“安全”回歸大陸,繼續自己的財富故事,是所有人“惺惺相惜”的夢想。

四季酒店於2005年開業前,類似的“逃港”富豪會選擇入住同為奢華型的香格里拉酒店。在張大勇看來,比起陳舊的香格里拉,後開業的四季酒店設計要好得多。

宣傳資料顯示,四季酒店大部分客房均享有180度維多利亞港和九龍半島海岸的景色,共有客房399間,其中套房55間。套房的價格根據等級及季節,在1萬到7萬港幣之間浮動。此外,四季酒店旁邊還有可長租的“四季匯”公寓,月租從5萬港幣到20萬港幣不等。這樣的價格對於張大勇這樣的內陸富豪來說,並不算昂貴。

酒店的地理位置也不錯——離港澳碼頭只有步行十分鐘的路程。去澳門賭博已經成了他們為數不多的解壓方式之一。“賭錢的時候,才能忘掉那些煩惱。”張大勇說。

比起酒店的硬件設施和地理位置,他們選擇四季酒店,最為重要的理由是:在這里,能夠獲得更多有助於自己案件的信息——不少消息靈通人士都聚集於此。除了“超級掮客”蘇達仁,大陸富豪肖建華也常出沒於四季酒店。

《南方周末》等報道稱,肖建華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控股了6家上市公司、參股和控股9家商業銀行、4家證券公司、4家信托公司,已然建立了龐大的“肖氏”金融帝國。張大勇這樣的“逃港者”認為,肖建華有著非凡的本事,也有足夠多的信息渠道,“大家都以能夠認識肖為幸事,但不是誰都能和他說話。”張大勇曾在四季酒店目睹過肖的身影,但並未能上前“搭話”。

肖建華青睞四季酒店也是由來已久——香港《壹周刊》也曾報道稱肖“以中環四季酒店為家”。這里是他會客的主要場所,多次被拍到現身四季。報道稱,肖建華現身的時候,通常會有8名通身黑色著裝的健碩女保鏢跟隨。《棱鏡》未能聯系到肖建華就此進行回應。

張大勇說,四季酒店的另一個“紅人”是一位澳門賭場股東,他的名字常出現在娛樂新聞版面,是某一線港臺女星新生兒的父親。上述富豪樂於做東,常將同住於四季酒店的大陸富豪們聚集一堂,即使很多人相互之間並不認識。飯局中,他常向大家透露一些大陸官員“即將落馬”信息,張大勇一開始不信,但隨後發現很多真的應驗了。

對於遠避香港的張大勇們,與自己有關的信息是最寶貴的。沒有了蘇達仁的四季酒店,信息的渴求更旺,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處於信息金字塔底層的一些大陸富豪們,甚至將澳門賭場股東視作蘇達仁的“超級掮客”接班人,爭相參與他的飯局。

“避風港”的心理安慰

或許,2005年9月開業時,四季酒店亞太區的高管們也未曾料到中環的這個酒店會吸引這麽一群大陸富豪。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法律不禁止,接待客人是他們的市場義務。對於《棱鏡》提出的如何看待眾多涉腐富豪入住酒店的置評請求,四季酒店未予回應。

ninja141684024527097

實際上,張大勇們只是先選擇了香港,然後才是四季酒店。他們的共識是:比起內地,香港更為安全。繼續沿用英美法系的香港,在這群富豪的意識當中,被當作了暫時的“避風港”。

但香港絕非“法外之地”。大陸律師郝俊波對《棱鏡》說,“安全”只是富豪們的心理安慰。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香港和內地尚未簽署引渡協議,但是有互助機制。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十五條規定,“特別行政區可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司法機關通過協商依法進行司法方面的聯系和相互提供協助”。

社科院國際法博士研究生楊柳發表的學術論文稱,上述規定為香港與內地間開展司法協助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兩地間至今尚未簽訂任何刑事司法協助協議,加上不同法域間明顯的法律沖突,致使兩地司法機關在移交逃犯合作中面臨諸多法律障礙。”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國際刑法研究所所長黃風向《棱鏡》指出,若是“逃港”人員已取得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證,在被移交時,相對於直接在內地被逮捕,還是會“占些便宜”。

郝俊波也承認,涉案的富豪們在被中國的紀委機關約談、協助調查,但尚未進入司法程序的情況下,藏身於香港是不錯的選擇。運氣好的話,事態好轉了,還可以返回內地,像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一樣繼續生活。

前兩個月剛剛被迫出走的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即是一個例子。據《南方人物周刊》報道,2012年5月中旬,吳長江因涉重慶南岸區委書記夏澤良一案被中紀委談話,不得不離開雷士照明董事會,後在朋友建議下滯留香港。在港期間,吳下榻的也是四季酒店,當年6月份,他還在四季酒店接受了騰訊財經的專訪。後來,形勢轉好,吳長江返回內地,並重新進入雷士照明董事會。

當時身陷風波的吳長江,和大多數滯留四季酒店的富豪一樣,仍能遙控內陸事務,指揮當時那場回歸雷士董事會的“爭鬥”。這也是吳長江、張大勇們最終將香港作為“避風港”的重要原因:能夠繼續控制大陸的公司運營。

盡管美國新加坡等地都極可能成為富豪們的選擇,他們終究還是覺得,在香港更為方便。張大勇說,雖然自己離開大陸時間不短,但是公司運營尚未受到影響,公司管理層每個月都會到港向自己進行匯報。更為現實的是,不少富豪們英文並不好,在普通話仍可作為重要語言的香港,更易維持日常生活和交際。

更多的時候,富豪們的精力主要集中於自己所涉的案子。信息較為靈通的富豪們來到香港後,會想盡辦法爭取更多的時間窗口——趕在進入司法程序之前。

在郝俊波看來,進入司法程序之前的約談、協助調查環節,本身存在著一些法律上的模糊性,而這也為富豪們提供了看似存在的活動空間。這也是“超級掮客”蘇達仁存在的理由——因為有成功“撈人”(幫助涉案富豪重獲自由)的案例,蘇達仁一度成了“逃港”富豪們及其親屬的“救星”。四季酒店里,常駐香港的蘇達仁總有停不下來的下午茶和飯局。

但是,蘇達仁或許也料不到自己會栽倒在最擅長的“撈人”上。張大勇向《棱鏡》轉述滯港富豪圈中的傳聞稱,得知自己的“盟友”邢立斌被抓後,蘇達仁當天即從香港回京,然而,尚未開展營救計劃,自己先被抓了。

沒有了蘇達仁的四季酒店,張大勇並沒有灰心,他和“小夥伴們”在繼續找尋著下一個蘇達仁式的人物——自己的“救星”,能夠幫助他盡早結束逃亡生涯,告別四季酒店里焦慮的生活。

但殘酷的現實是,苦等的“好消息”始終沒有出現,他只能繼續每日泡在遊泳池里。

(應采訪對象要求,張大勇為化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13

不只賺中國 蔡明介惦惦征服黑大陸

2014-12-08  TCW

 

當中國手機勢力的「黃潮」大舉進軍海外市場時,日本零組件供應商擔憂獲利空間的壓縮,但與之強烈對比的,台灣聯發科成為最大受惠者,前十月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增近六三%。

聯發科能夠再上一層樓,是因為它打破了山寨機的詛咒:難以走出中國。 從十年前進軍手機晶片市場,聯發科就靠提供公板(參考設計),成為中國山寨手機品牌背後最重要的供應商。但多數人會認為,中國山寨手機只能靠當地市場,要走出海外市場很難。但,其實,「聯發科早就已經走出中國了!」一家手機組裝廠高階主管說。

場景來到奈及利亞,一場無線通訊革命正在空氣中展開。

它的人口數,是非洲第一、全球第七,它的經濟規模,今年剛剛超越了南非、成為非洲第一大。

奈及利亞同時也是非洲最大的手機市場,然而,在這裡,第一大品牌並不是全球霸主三星,而是在亞洲名不見經傳的Tecno,總部是遠在數千公里外的中國深圳傳音科技。不只是奈及利亞,整個中非十餘國裡,人們只認識傳音旗下的Tecno、itel等品牌,業者粗估來自中國的手機,占有此地一半以上的市場。

平均所得低,全球最貧窮的國家剛果就在這裡,人均年所得還買不起一支蘋果iPhone,但是傳音科技靠著這塊「黑大陸」,一年出貨量卻能高達約五千萬支,足足比宏達電多出一.五倍。

隱身在傳音手機裡的核心晶片,正是聯發科。

領軍歐美冷、新興熱趨勢出貨跟著旺,市占緊追高通

不僅是在中非,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裡,內建聯發科晶片的手機市占率已經超過四成,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印度的Micromax取代三星,成為當地市占率第一的手機品牌,俄羅斯的Fly當地市占率也首度超越一成,成為僅次於三星的第二大品牌,而它們都是聯發科的客戶。

與Fly的成長相對應的,是三星在俄羅斯市場的衰退。拓墣產研所統計,去年上半年俄羅斯銷售的手機,幾乎每兩支就有一支出自三星;但今年上半年,三星的市占率降到了二二%,大減超過一半。

高通(Qualcomm)是三星、蘋果手機晶片的最大供應商,三星勢力的衰減,拖累高通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力。

反之,各地方的地頭蛇品牌竄起,以及中國品牌海外市占率的提升,則會拉抬聯發科的市占率。

相對於歐美市場的飽和,以及中國市場的「緩增長」,新興市場卻是生氣勃勃。

市調機構IDC統計,今年歐美國家的智慧型手機數量只比去年增加了四.九%,但印度、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成長率卻高達三二.四%,明年,歐美冷、新興熱的狀況會更加明顯。

也就是說,智慧型手機在今年達到約十三億支的規模後,要締造「下一個十億(支)」,就得靠新興市場。

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證實,新興市場去年占其總體出貨量的比重還不到一五%,今年卻已經快速上升到二五%至三○%;與此相對應的是,聯發科全球市占率也從去年的不到二五%,今年首度突破了三○%大關。

跑得比客戶快帶中國品牌到緬甸拜碼頭

這樣的結果並非一蹴可幾,聯發科能跟著中國手機供應鏈打到海外,「跑得比客戶快」,是關鍵。

場景來到緬甸,這裡的電信市場長期封閉,去年才剛剛開放,國際品牌還摸不清這裡的市場特性,聯發科已經帶著阿爾卡特(Alcatel,現併入廣東TCL公司)去拜訪當地的三大電信商。

相比起手機晶片龍頭——高通,聯發科充分發揮「弱勢法則」:其一,它只賣晶片、卻能提供完整的公板;其二,它比客戶跑得更快,更早去了解海外市場,帶著客戶去攻占全世界。

幫客戶做功課扮印度龍頭銷海外的軍師

聯發科「幫客戶做功課」的另一個例子是,早年進軍印度市場時,聯發科因應當地邦聯制、多種語言的特性,特別在手機介面軟體內建了多達二十一種的語言,才賣給客戶。

但是當時的競爭者,卻都只是單純賣晶片,最後印度超過四成的市場都被聯發科拿下。

聯發科印度分公司總經理郭耿聰就說,不僅要比客戶更早跑進新市場裡,還要把當地法令、市場特性都先研究清楚,然後再把後面包括台灣、中國一長串的手機供應商帶到新市場。現在,就連印度手機龍頭Micromax要前進海外市場時,也會先從聯發科取得該市場的相關資訊。

顧大為坦言,目前聯發科的新興市場占有率仍些微落後於高通,但明年只要客戶與聯發科的市占率持續增加,的確很有可能追過高通,成為新興市場龍頭。

進入二○一五年,聯發科即將面臨上有高通在4G完整產品線的壓頂、下有展訊(現併入清華紫光)殺價的壓力,營運績效成長力道將不如今年,但是新興市場將成為穩定的基本盤,等待聯發科明年齊備4G產品線後,醞釀後年再次的高成長。

【延伸閱讀-圖表資訊】地頭蛇靠台灣晶片,衝高手機市占——聯發科主要國際客戶

==========Micromax ----------------銷售國家:印度----------------地位1. 今年第2季以16.6%市占率,取代三星成為當地第一2. 大手筆啟用「休.傑克曼」等國際紅星代言※ 高規格、低價格,被喻為「手機界的Zara」

==========Tecno----------------銷售國家:中非10 餘國----------------地位1. 中非洲第1大品牌,功能型手機為主2. 母公司傳音2008年起把目標市場從東南亞轉移到中非洲※ 聯發科新興市場最大客戶

==========Fly ----------------銷售國家:俄羅斯----------------地位:今年上半年當地市占率11.8%,擠下諾基亞、蘋果成為第2名,目前僅次於三星----------------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等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