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香港旅遊業困局 Uncle Ray


2010-7-20  AD





 

上星期筆者不在 香港,回來後才從YouTube上看到導遊阿珍事件。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97年之前,來港旅客以東南亞、歐美及日本為主。當時香港sell的是中西文 化滙聚之地,西方人到香港可以體驗大牌檔、街市等地道香港文化特色,亦可到赤柱等與西方文化相近的地方,左右逢源;那個年頭,從沒聽說歐美日本零團費事 件。

經過多年「地產主義」的折磨,香港旅遊業餘下的賣點,竟是一個又一個shopping mall,內裏是一式一樣的店舖、餐廳,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玻璃幕牆。當這些mall在深圳、北京、東莞、上海被「山寨」起來的時候,香港對內地人的吸引力自然越來越小。

國內大款到香港購物,就是因為可買到「真」貨。從阿珍的case看來,內地同胞跟團到香港購物,地點會是九龍灣某些工廠大廈。香港旅遊業的困難是,到底我們sell甚麼?及sell給誰?如果我們target北方13億有錢或無錢的小農,阿珍事件無可避免。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89

兩岸三地:換屆前一年 因念

2010-7-22  AD





 

上周看國內報道,說中國股市今年是政策年,筆者感到非常奇怪,中國哪個時候不是政策市?不過,由官方控制的傳媒直接講出,意義會否有所不同?剛好筆者拜訪久違的廣東投資友人,看他如何計劃下半年對策。

友人問筆者,明年經濟狀況如何?今年才過了一半,誰知道!但友人的問題,的確提醒筆者要準備往後幾個月的投資策略,現在應該要從估計明年經濟情況入手。「有早知,無乞兒」,如何從現有資料,分析日後經濟發展?我們這些市井,可以嗎?

反應迅速確保明年增長佳

深 明筆者拜訪動機的友人,從來不會吝嗇在投資路上的「喜」與「悲」,在考慮明年經濟狀況的同時,他也提出2012年,看官不要想歪,不是甚麼世界末日之類的 荷李活情節,而是全新一屆中央領導人,當2011年距離換屆只有一年多的時間,這種平時比較難預測的經濟環境,會否變得更加「有掌控」性,友人的說法,筆 者一直在思考。

自公佈上半年經濟數據後,中央憂慮經濟增長或會放緩,亦擔心發達國家復蘇不確定性對中國的影響,經濟政策的方向,由「出口 術」到「出手」,明顯地發生變化,相比以前對於一兩個月增長下調,政策改變似乎做得更深更細。這種迅速反應,除了國家調理經濟技巧更熟手外,確保明年更穩 定發展和更明顯增長,可能是現在中央其中一個重要的Agenda。

由此路出發,2011年的經濟發展,從中國政治考慮,帶領國民走向欣欣向 榮的成果,在1996、2001、2006年這幾次換屆前一年的往績看來,相信這次中央的決心,筆者不會懷疑,要是推斷成立,最近港股、A股跌不下去,和 後者交投量增加,是否有人「先入為主」?看官自行判斷。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92

兩岸三地:每秒8萬個成交 Uncle Ray

2010-7-27 AD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嘯東上周到港,提到上交所與港交所合作。報道指,劉嘯東快人快語,對李小加耳提面命,大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系統十分落後。

現在港交所的系統每秒只能處理1500個交易,上海已可每秒處理8萬個交易。因此,港股直通車一旦落實,港交所的系統或不能負荷。李小加的答案是,港交所未準備好,但必須做好。

內地不停搞「面子工程」

劉嘯東的批評源於數年前的港股直通車,但當時只說說罷了。理性的港人,當然不能花錢在一些沒有回報的項目,這點就跟內地大不同。從中央地方領導不停地搞「面子工程」,每秒8萬個交易,這系統當然很勁,但問題是上交所有否這麼多交易?

廣州的電視塔據說花費近200億元人民幣,世博、奧運、高鐵,錢是花了,但成效未知。中國11%的GDP增長,靠的是各式保護主義在銀行金融業、電訊業、資源業,再加上外滙管制,胡亂放鬆銀根下的產物。

大概3個月前,路透社報道,中央及內地地方政府的budget deficit,是GDP的13%,比希臘還厲害,如不是外滙管制,人民幣不能自由浮動,中國早就像希臘需要IMF救亡。

每秒8萬個交易的硬件是有的,多花一些錢,每秒16萬個交易的硬件,也可以手到拿來,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只是根深柢固的問題,花錢或亦不能解決。

Uncle R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69

兩岸三地:轉型 因念

2010-7-29  AD





 

上周談到,廣東投資友人提點筆者要開始注意2011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作為下半年投資策略參考。看官可能認為只爭朝夕的股市,會否考慮過太多?不過最近的上落市,「左一巴、右一巴」的經歷,誰不怕!

所謂價值投資法,聽者眾,明者寡,用者稀,在生活逼人賺快錢的今天,分析和尋找有潛在價值的公司,談何容易。既然不能專業,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便提供寶貴資訊。

從工業轉第三產業

上 周與廣州開廠友人聊天,聽聽發財計劃,原想幾位在工業打拼多年的老江湖,會繼續擴充生產,或與上下游結盟。豈料筆者猜想落空,他們異口同聲說只會收縮業 務,那會增加投入。原因簡單:一為成本倍增,包括土地成本,不管租的或買的,還有工資,即使沒有富士康事件,近年從外省來粵打工人數減少,令民工求大於 供,勞工有價。二是政策改變,以前引以為傲的出口大省,自從新書記上任後作出變革,逼得這班廠商除了把生產基地搬遷到落後地區,更要求增加開發和提升技 術。單這兩項,已令中小型工業在廣東不能走下去。

「既然沒錢賺,就改行吧,進軍第三產業!」筆者聽着他們的豪語,其中一位語氣一轉,說已經 行動,在廣州郊區買了一棟5層樓房,改造為40個房間的商業賓館,以商務旅客為對象,每間房每晚承惠150元人民幣,一個月收入估計十幾萬,扣除水電和十 個員工的費用,利潤在十萬應沒問題,希望三年歸本。這種生意,好處是工人少,收入是現金,最重要是,友人家裏孩子不想繼承工廠,這種酒店行業,適合新一 代。

從工業轉入第三產業的趨勢,筆者不敢斷言就是往後的「價值」,但一些行頭門檻不高的行業,當投身者眾,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會否把第一產業發生的惡性循環再演一次,看官選擇投資時,必須考慮。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70

兩岸三地:iPad與大國 因念


2010-8-3  AD





 

上星期iPad 在港開賣,盛況空前,比之前的iPhone有過之而無不及。開賣當天,筆者放工到旺角碰碰運氣,當然沒抱大期望,亦一如所料,一無所得,Apple真厲 害!Palm前CEO Jon Rubinstein之前是在Apple發明iPad,當時市場充滿期待,他可把半死不活的Palm從絕境還魂,可惜兩年以來無甚建樹。

內地廠加工費微不足道

一件看似很簡單的iPad,牽涉兩岸三地,殊不簡單。深圳的富士康替Apple代工,台灣的鴻海就是富士康母公司。據報道,香港6月份出口增長,比去年同期升約80%,主要都是受iPad、iPhone等出貨量帶動。

有 一點不清楚的是,富士康有沒有通過鹽田港出口到歐美?出貨量是多少?既然有這麼大的數量通過香港出口,可見香港的物流仍有很大競爭力,起碼Apple都投 信心一票。一部16G的iPad,在港賣3888元,據路透社之前報道,iPad的16G總成本約2000元,富士康的加工費只是區區80元,如此加工 費,中國真不愧「世界工廠」。

中國會否成為21世紀強國?如果有一天,有一家中國公司可付出數十元加工費給美國工廠,同時可以每件產品賺50%毛利,像Apple一樣,就是大國崛起。但見到山寨版iPad,真是前路遙遙。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18

兩岸三地:中西大不同 因念

2010-8-5  AD






 

筆者一年一度家 庭旅遊,本星期開始。從香港到新西蘭,途經新加坡,到新開的主題公園,以為13歲的小兒會讚賞這安排,豈料得來一句:「都說香港的好啊!老爸!」說真的, 從進場發覺人流少得又驚又喜,機動遊戲基本不用等候,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果然不到3個小時,家人就問下站到哪裏?對某些人來說,在新加坡少見國內同胞,和 老是投訴政府的反對派,但對於小兒來說,還是最緊要好玩!

筆者白天遊玩,晚上在酒店Wifi上網,與世界保持接軌,特別是中港情況,但要評論最近股市或國策,連筆者也懷疑自己「心已野」,難以中肯,避免貽笑大方,筆錄外遊所見所聞,不以為過!

上周提過友人打算涉足酒店業,從商業角度,客人由訂房開始已跟酒店發生關係,筆者這次旅程一早在網上把10天酒店辦妥,新加坡和新西蘭都是英語國家,一切事宜英文搞掂,中國可沒那麼易。

筆 者曾就這個酒店網頁的語言,跟友人提議中英並重,但得來「費用過高,哪有人在網上訂房」等回應。相反其他國家,現在為了熱烈歡迎中國同胞,網上都是中、英 文,甚至旅遊點上的自動介紹機器,除了英文、德文,和日文,還可選擇中文,甚至韓文。從旅遊語言,也可得知當今經濟強國誰屬。

看酒店論賺錢能力

當 客人進入酒店房間,關係已經確定,第一印象對於東方國家,可能不是最重要,不單筆者出差國內的酒店,這次新加坡的3星酒店,價格與香港4星級類似,房間觀 感欠奉,但需要的應有盡有,與5星酒店無異,連上網的設備和服務,也是免費和貼心。相比西方,筆者在新西蘭酒店,外觀一流,價格不比前者貴,但必須用品並 不齊全,就是上網也是收費,每小時、每天或每周計算,真會要錢。

最近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商業利潤持續向好,經過這次旅遊,明白箇中原因,反看中國市場,有時真的只能多謝那13億人口,不然,論賺錢能力,還看資本主義。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19

兩岸三地:繼續寬鬆 Uncle Ray

2010-8-10  AD




 

上周四,人行公佈今年第二季「中國貨幣政策報告」,重申繼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農民收入低怎拉動內需

其 中,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自去年開始便一直寬鬆,前一天,銀監會建議暫停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第三套房的貸款。過去銀行對房地產的放貸十分積極,地 產公司借錢容易,特別是國企,另一方面,私人對房產的需求亦頗大,造成現在的資產泡沫。過去幾個月來的打壓,令房價大跌,中央控制樓市的決心相信很大。在 這大前提下,持續寬鬆的銀根、貸款,會跑到甚麼地方?

相信首當其衝是跑到股市去,證券公司亦會對「大戶」放水炒股,A股是今年發展中最差的市場,與中國11%的GDP增長大相逕庭。如果流動性回歸,A股大升可期。

此 外,相信不少地方官僚會大興土木,起橋築路,造形象工程,其間上下其手,何樂而不為。接下來的還有國企大幅增加生產設備、廠房,製造剩餘的生產量,但出口 未能滿足新增的產能,變成不必要的浪費。內部需求未能吸納剩下的產能,全國13億人口,有錢的可能僅二、三千萬吧,大部份農民月入可能仍只得一、二千,試 問怎可能拉動內需?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0

兩岸三地:延長交易 Uncle Ray

2010--8-17  AD





 

筆者曾經是基金 經理,每天工作是早上9時到公司,有兩至三家外資及港資經紀行會致電morning briefing,主要是歐美市場的情況。10時開市前,讀讀research paper、新聞,然後開市就落盤做trade。中午開市後,寫寫investment proposal,收市後會計部會與經紀對盤、孖展數、期權金等,約收市後半小時,就會有cash/position report,可以知道portfolio的表現。

最近聯交所提出增加交易時間,筆者的問題是why?

報章上的理由是內地股市9時半開市,很多上市公司在中港均有上市,所以中港兩地開市時間應統一。再者,鄰近新加坡及日本都加長交易時間,香港需要維持競爭力,所以應該跟進。

上述的理據其實很搞笑,如果加長交易時間可以保持香港股市的競爭力,筆者提議不如港股實行24小時交易,方便歐美投資者,香港上市公司便不用大費周章搞甚麼ADR、GDR。

審批權莊家制更值得關注

年 薪天文數字的聯交所精英,應該多關注一些比交易時間更重要的問題,例如是否應該下放上市審批權,像倫敦AIM一樣?又例如是否應引入莊家制,保持一些二、 三線股的流通量?又例如怎樣與中證監監察在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於國內發放敏感資料所引起的內幕交易問題?這些比甚麼把交易時間加長減少,來得更重要。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56

兩岸三地:忘記翻倍的利潤 因念

2010-9-2  AD





 

9月,學生哥放完暑假,從回學校大門。有仔有女的家庭,回復正常生活。對於投身股海的看官,日子並未有好過,無論是第三季度最後衝刺,或是為準備2010年結束而打好基礎,還看本月!

上月初股指上揚,沒有維持多久,加上美國數據的「一腳」,和甚麼omen,沒有定力的股民,心臟再次受罪!雖然內地A股還算堅挺,但日上日落,是留是守是進,誰敢定斷?

國策要等內部矛盾整合

看 官煩惱,筆者何妨不是,既然想多無謂,不如多方求教,或有疏通腦筋之妙!上周拜訪廣東投資友人,暢談今年末季方向。談話中,友人與筆者同時覺得,中央政策 形同「放暑假」,這段時間沒有真正的鬆緊,基本上是停下來,定眼看着市場變化,友人說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先動?很多的政策提案,在內地報道中,都說已 準備好,甚至交國務院審批,年底出台,但在友人眼裏,這些國策,並非時間性,更像政治任務,等的是內部矛盾整合,比如年初說得轟轟的金融國資委,和「一行 三會」上的金融行業監管統籌機構,最近也因為沒有一致意見,需要擱置。

友人身處內地,留着「A股的血」,當然特別關注「政策市」。不過這種停滯的動力,如何影響筆者這些「港燦」?友人以其投資港股的身份,勸告筆者,既然翻雲覆雨之力尚未到來,何不好好享受這段美好風光?

的確,友人最近「進出」港股頻繁,只求賺取生活費,不作從前翻倍的蠻勁,可謂小花也是花!美景當前,看官,心定一下嗎?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9

兩岸三地:蘋果皮 Uncle Ray



2010-9-7  AD


 

早陣子,風塵僕僕,兩星期內走遍新加坡、北京、上海及深圳。由香港到北京的飛機上,看到一篇有關「蘋果皮」的報道,只要套上iPod,立即可變身山寨版iPhone。

發明者是一個30歲不到的內地年輕人,創意無限。

有 機會到深圳,抽空到華強北路,發覺不少與「蘋果皮」概念相似的產品,售價400至800元人民幣,思前想後,決定不買,主要原因是對山寨機發出的輻射及電 池顧慮。山寨及冒牌生產是內地的強項,這其實與幾十年前日本人相像,通過reverse engineering加以改良,成為當今的電子大國,中國會否步其後塵,拭目以待。

京滬律師知識產權生意旺

今次在上海、北 京,碰到不少律師,他們最賺錢的生意,都是知識產權、侵權等事務。中國雖然與歐盟及美國簽訂保護知識產權協議,但被歐美指執行不力。根據歐盟的數字,去年 進入歐盟27個國家的冒牌產品中,64%來自中國,其中包括90%的鞋,81%的電子產品,及72%的服裝以及日用品。

今年初,中國政府打壓秀水街市場及淪為笑話的綠霸事件,都是做一場大show。

除了各式各樣冒牌貨品,讀者可有察覺,上海的浦東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及深圳機場的設計和外貌,與香港機場十分相似,堪稱山寨版香港機場。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