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周剛剛講過中央政策「放暑假」,本周初即刻出台《關於促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意見》,部份受惠行業的龍頭,例如鋼鐵、煤炭等,AH股價齊升,政策市依然! 單 看這次國務院的《意見》(看官應明白,所謂意見即是下令,中國人客氣點嘛!)中央主要為企業在兼併和重組的工作上,嘗試打通資金和地方配合這兩個關節。前 者,中央主動拍心口,包括相關的重組和兼併稅務優惠,還有增加財政資金投入,雖然都是間接的「水源」, 如技術改造所產生的利息補貼,兼併後的職工安置補助等,但這種老大請客,兄弟陪着送禮的意義,跑不掉。 冀保護主義變妥協主義 所以《意見》要求地方假如沒有直接能力作出補助,可推動當地商業銀行代勞,方便企業在兼併或重組過程的貸款需要。 為 了解開地方保護屏障,《意見》主動要求地方廢除各種不利企業兼併重組和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取消各地區自行出台,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企業實施兼併重組的條 例。由於國內徵收利得稅,以企業註冊地為依歸,地方為保護稅源,往往特別關注企業子公司的去留,《意見》試圖打開區域間協商重組兼併後的財稅利益分配之 門,讓各地方能在有根有據的情況下,把保護主義變成妥協主義。 看似簡單一份《意見》,背後中央與地方矛盾,隱隱可見,不談國企間的明爭暗鬥,在推動產能調整和技術提升的國策過程中,中國這個任何事都以黨為依歸的國家,可會是「成也黨,敗也黨」? 對於投資者來講,政治只會是飯桌上的魚米,還是一如既往,政策市上找點吃好?! 因念 |
|
||||||
暑假剛過去不久,即迎來中秋和國慶假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的中國,國民這兩周的心思,是嫦娥還是毛澤東? 得 知廣東友人早前曾旅遊過節,特意拜訪補禮。見面客氣一番後,暢談遊記,友人這次沒有出國,只到長江三峽一遊,秋色尚未意濃,還算天氣清爽,但旅遊景點,人 頭湧湧,摩肩接踵等場面,已是例行公事。不過,對於見過世面、偶有出國的友人,這些情景,看他淡淡表情,全無欣賞之意。 同胞購買力強勁 談 到中國二、三線城市狀況,友人在三峽重鎮宜昌逗留兩天,上次走訪,已是10年前,友人驚嘆變化之大。從前江邊只是破爛陳舊的行人路,今天已是燈火通明,更 甚者,美輪美奐的歐式別墅,延綿幾公里沿江而建,城中高樓大廈、商場購物街等,直逼廣州深圳。最難得是當地房價,不是說今年初全國房控,但從溫州來的炒房 團,進駐宜昌數年,現在賴着不走,房價可以說「硬過隔夜豬仔包」,市中心每平方米超過7000元(人民幣.下同),別墅更是10000元以上。 印 象最深,莫過於當地人購物情緒。友人與家人閒逛商場,雖然沒有旅遊景點的人山人海場面,但見店內客人比走道上還要多,營業員在店內走來走去賣力非常,便知 國人購買力已是今非昔比。從旁觀察當地人買東西,只見手到拿來,鏡前欣賞一番後,馬上付鈔,這種豪爽的購物慾,難道就是經濟發達的必然結果? 筆 者一邊聽,一邊想,這些片段似曾相識,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騰飛,銷金窩之名在香港無人不知,到後來台灣人、香港人,甚至今日自家印傭購物,付上 幾百元而臉不改容,只是順理成章的自然發展。不過,從投資角度思考,這些昔日重鎮也正值鉛華,難怪內銷概念吃香,連以出口為主的公司,一旦搭上這輛「高 鐵」,股價馬上飆升! 談到最後,筆者問友人旅遊回來,要感謝嫦娥還是毛澤東?答案:當然是「人民幣」。沒錢,怎能過節! 因念 |
|
||||||
9月下旬,總理 溫家寶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層會議,除了中日關係成為會議焦點,另一亮點就是中美貿易問題的爭拗。美國政府面對國內壓力,必須逼使中國加快人民幣升 值,以解決美國對中國長期貿易逆差的問題。中國仍堅持人民幣升值與否是中國內政,問題是,美國可以單方面把中國定為滙率操縱國,徵收懲罰性關稅。 頭盤人民幣主菜開放市場 兩 國在人民幣滙率上爭拗之餘,美國商界更加對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為藉口,實行保護主義十分不滿。早前美國貿易代表署投訴,中國禁止外商經營信用卡、提款 卡、預付卡等銀行卡的結算,但卻讓中國銀聯獨家經營此一業務。其實,除信用卡外,銀行、金融、醫療、能源、電訊、媒體等,無一不是獲地方或中央政府加以保 護的。筆者從來都認為,內地四大銀行可以成為全球最賺錢銀行,平保、中保可以成為全球500強企業,內地保護主義幫助不少。 溫家寶提到,中國經濟結構現時仍缺乏內需支持,依然依賴出口帶動。以香港為例,內需佔香港GDP約七成,這是因為香港有相對龐大的中產階級。相反,內地貪污兩極化,沒有中產,當然不能依靠內需推動發展。 人民幣爭拗相信只是頭盤,美國商界通過國會,一定會向中國施壓,開放國內市場,好戲還在後頭。 Uncle Ray |
|
||||||
溫總九月份風塵 僕僕,先到希臘,以救世主的姿態,高調要加強中希經濟合作,大力打救希臘政府。其後又突然到德國與女總理會面,言笑晏晏,爭取歐盟合作,把德國早前與達賴 見面的外交風波,一掃而空。 中共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八面玲瓏,主要是中共擁有龐大的「外滙儲備」。在一群香港學者追捧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而 積累大量外滙時,大家有沒有想過甚麼是「外滙儲備」? 香港鄰近的地區,新加坡,澳洲及新西蘭等地方,滙價都是自由浮動,而日圓、英鎊及加元 等貨幣亦是自由浮動,從沒有聽說這些國家擁有大量所謂「美元儲備」而需要買起美國國債。其實,外滙儲備只會在一些奉行固定滙率(或操控滙率)的國家才會出 現,例如,若日本需要一萬億美元外滙,大藏省只需沽日圓,買美元就可以,as simple as that。 九七金融風暴前,筆者是某基 金的基金經理,金融風暴前的一年,泰銖與美元掛鈎,很有趣的是,泰銖與美元的息差達6%,於是筆者的基金有一部份資產是借美元,然後轉成泰銖短期存款,就 這樣,賺取6%低風險的回報,有些更進取的,甚至借日圓做「carry trade」(套息交易),結果泰國政府在金融風暴期間,一星期耗盡20年辛辛苦苦賺到的所謂外滙儲備,直到現在,一沉不起。 熱錢炒起港資 產 美國政府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已經是非常客氣,只要他們主動加印美元,中共不想人民幣升值,但還是要升。從美元想起港元,人民幣未來升值 的話,國內的熱錢更會吸納港元資產,仲會炒高樓市。 Uncle Ray |
|
|||
最近泰國及馬來西亞央行計劃購入中國國債為外儲備,金管局亦部署投資人民幣國債,據報道,投資金額將不少於100億元人民幣。似乎,人民幣有取代美元成為結算貨幣的機會?? 上周陳德霖在北京出席「財資市場高會議」時,大潑冷水,認為人民幣在「短期內」不可能取代美元。其實,自二戰以後,國際的石油交易以美元為本位,所以美元才能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貨幣。 中國是否有足夠的軍事、政治及經濟影響力,說服石油出口國用人民幣結算才是關鍵。 按自身利益角度審批 在會議上,有提到中國央行正研究人民幣FDI(外商直接投資)及ODI(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簡化方向。現在外資投資入國內,已是可全資附屬公司(即WOFF),但必須「立項」,外管局審批,外幣才可轉成人民幣,進入國內的公司,如果外資直接投資國內公司,則必須通過外管局及商務部審批。 這兩個局大大小小的官員,在審批過程中,少不免上下其手。從他們的利益角度,必須維持這些行政手段,亦是這群利益團體,千方百計,用盡藉口,阻止人民幣自由兌換。 去年傳得熱熱鬧鬧在上海人民幣外資權,到現在,茫無頭緒。還記得豐的紀勤,移師香港,都是為到上海國際板上市。 紀勤退了,但上海的國際板,還是無期。 Uncle Ray |
|
|||
狼來了!狼終於來了!人民銀行周二傍晚宣佈加息四分一厘。說多不多,話少不少,是「起錨」的意思嗎? 從去年底開始,已聽過和跟友人討論過多少遍,中國甚麼時候加息,這個「期望」,當然不是因為可多收銀行利息,10萬元(人民幣.下同)一年才多250個大洋!而是加息對股市的即時衝擊,行文當刻,美股收市跌165點,中港股市尚未開市,但手機已收到國內證券行短訊,要求廣大客戶做好心理準備,20號開盤震盪預期,必須冷靜對待。 所謂突如其來,應說早有預備。自從08年底,國家投入4萬億元刺激經濟,「起死回生」後的中國,在全世界面前就像今日的NBA姚明,一個巨人站在紅鬚綠眼群中,多聚焦。不過,結果流動資金在內地市場不斷炒作不同貨品,大至樓盤、小到紅豆,這些亂闖的資金,製造一個又一個奇蹟,不是令人嘆為觀止,而是讓人憂慮資產泡沫已經滲透人民生活中每一角落。要把瘋狂的資金變回理性,加息只是早晚的事情。 大量資金流入中國 不嫁不嫁還需嫁,中央為何一直沒有明言,甚至掩蓋加息的意圖,看看大量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就知加息這把兩刃刀,正架在中國的脖子上。剛公佈的9月貿易順差168.8億元,外儲備餘額2.65萬億美元,9月新增1000億美元,扣除外商直接投資(FDI)的83.84億美元,熱錢數量上幾百億,加息後的情況,不難想像。 廣東投資友人曾說:「加息其實是好消息,等收成吧!」於筆者看來,也就是代表投資股海的看官,更加要小心。 因念 |
|
||||||
上星期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加息四分之一厘,但在加息前幾天,人行行長周小川才表明不會加息。今次舉動,原因眾說紛紜,官方的解釋,是用以對付通脹。 通脹從08年8%的高位回落後,今年又再度升溫,人行於是加息,抽緊銀根。 自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有幾次厲害的通脹。08年通脹達8%,情況異常危險,雷曼兄弟成為中國「守護神」。西方經濟學相信,通脹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a。不過,中國的通脹就是有中國特色,加息不能解決問題。 具中國特色死結難解 內 地的銀行,從來都是國家機器的提款機,行政部門可以透過行政手段,要求銀行向國營企業放款。壞賬就賣給國家資產管理公司,甚麼風險管理,都是說說罷了。銀 行的行長審批貸款,除聽覺的指揮,自己的利益也起決定性作用。筆者有親戚在福建某銀行任要職,月薪萬餘元人民幣,可以在上海及鼓浪嶼有一兩套別墅,錢從何 來?不言而喻。 息口上升,加上人民幣有升值預期,熱錢只會繼續流入人民幣資產,內地的泡沫,只會越吹越大,外滙儲備只會越來越多。 再加上內地有不少貪官在銀行體系,放款並從中取利,再到香港、澳門「漂白」,在這樣中國特色的銀行體系,加息是不可能控制通脹。 Uncle Ray |
||||||
|
||||||
第四季頭一個月結束,10月溫度下降快,但金融市場氣氛依然旺盛,不但美國、香港,連不斷調控的中國,上證指數也打破3000點的悶局。一切似乎源於熱錢與經濟復蘇期望,看官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市場的動力,似曾相識? 筆者從事成衣出口的友人,上周談到今年歐洲和美國的定單的確好景,部份港商5月份開始「爆單」,7月停止接單,這些為一、二線品牌的代生產廠家,雖然在物流鏈上不是最大得益者,但起碼把工廠所有費用賺回來。在經濟尚未明朗下,總算落於不敗。 廣州亞運帶旺經濟 筆 者奇怪原材料猛漲,不影響廠家的運作嗎?有幸香港OEM多年來材料採購計劃有的是經驗,沒等漲價已經儲備,還有今年品牌公司把10%到15%上漲成本轉嫁 到消費者,廠家提價不像往年難,還行!不過,友人說泰國兩家第一次與品牌公司做大貨的工廠,面對半年期數,原材料沒有足夠存貨,又面對不斷漲價的壓力,不 到幾個月,由於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但是市場的遊戲規則,商業處理! 中國經濟增長世人從無疑問,10月PMI指數為54.7,比9月份上升0.9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指數成份除了人員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低於上月,其他包括生產、新定單和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都較9月優勝,由0.4到1.9個百分點。 走 進民間,如周初到廣州出差,離亞運會開幕尚有十來天,市內突然人多得很,免費的公共交通,好像吸引一大幫平時不出門的市民,巴士和地鐵上,人與人的距離絕 對拉得近無可近。保安工作聽說做到08年北京奧運的程度,所以警員全市每個路口必有站崗,到處可見3個一排的武警,火車站、地鐵站,每個入口皆有X光機檢 查行李,還有不知從哪來的、心口掛着紅底黃字工作證,類似保安的男女,手提金屬測量器在你身上搜查,對衫袋褲袋還補上人手動作(筆者差點叫非禮),所有工 地外牆都貼上宣傳亞運會的標語。筆者眼中,這些額外的人員、X光機、工作證、看板、金屬探測器等,在PMI指數中含有多少份量?為了經濟復蘇與增長,中央 真的做到! 因念 |
|
||||||
又一次明白,為何祖國同胞總是「趕着趕着」,說好免費1個月的廣州地鐵,不到10日,變回收費。上星期有份趁墟的百姓,肯定在村口榕樹頭下大聲叫囂:「都說早點去,遲了就沒了。」還是我們祖國對人民培養有數,假如發生在香港,突然轉軚,死罪! 治 國跟投資不同,前者方向、政策、手段不應話變就變。後者剛好相反,市場千變萬化,分秒不同,為保盈利,有可能隨時變身變臉。2010年尚有不到兩個月便結 束,大部份投資者仍在奮力作戰,埋單還遠呢!不過部署明年方向,特別是由國策領導的中國市場,從這個季度開始,一些蛛絲馬迹已陸續登場,些微變化,會否影 響從現在到2011年第一季的股市行情?看官要做的功課,又多幾門。 筆者廣東投資友人,最近特別關注內地企業來年的廣告開支。自從金融海 嘯,國家一直大力推動人民消費,以便把外向型經濟調整為內外平衡。這種意識形態,過去兩年,經濟結果反映在部份公司的盈利增長上,不斷攀升的股價,更加不 用筆者費唇舌。不過,如何判斷明日之星?友人從經驗告訴筆者,客觀而有預期性的資訊,他會看中央電視台的2011年度廣告投標結果。 新能源隨時跑出 本 周一舉行的2011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會,預售總額逾126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增長約16%。一如以往,FMCG類最為狠勁,例如蒙牛 (2319)以2.3億元奪下上半年電視劇特約劇場時段廣告,比去年加碼3000萬元,雨潤食品(1068)出價5010萬元拿下第一標─《新聞聯播》後 7.5秒標版第一時間單元第一選擇權,高於去年中策橡膠的4720萬元。其他搶眼行業,還有汽車、家電和金融保險等。 友人發掘今年一支「異軍」:新能源,包括幾家太陽能發熱家電公司,投入1億多元。筆者想起,去年家具行業在央視賣廣告也是後起之秀,部份家具股今年股價翻倍,難道新能源股也會照辦煮碗? 因念 |
|
||||||
「左一個十條, 右一個十條」,連總理溫家寶也表示,國策難影響市場,跟正常市場由黨領導的中心思想有點偏差,這代表前者力量膨脹,還是後者留力?將會是決定投資者食「鮑 魚餐」抑或「鹹魚白菜」的重要因素。 市場短期波動,今周有目共睹,認為是暴風巨浪前奏的,可能已跳船,覺得會雨過天青的,卻正是天降甘霖。 物 價飆升「潮語」抗議 筆者跟內地好友討論國家大事,多次涉及物價飆升,當然這幫豬朋狗友,沒有幾個是到市場買菜煮飯的宅男。所謂深受通脹之 苦,實情只是埋怨給家中「老闆」的家用有升沒跌。 不過,自從十一黃金周後,物價齊齊暴漲,中港兩地,沒有人感覺不到。內地最近流行的「潮 語」:蒜你狠、薑(將)你軍、糖高宗、油你漲、玉米瘋、蘋(憑)甚麼、辣翻天、藥(要)你苦、棉裏藏針、煤(眉)飛色(有色)舞等,每個背後都是民間對這 次全面價格升溫的「有聲抗議」。 友人高談闊論,認為中央是始作俑者,筆者明白這些「阿媽是女人」的道理,在市場裏跑來跑去的資金,來源不就 是中央兩年前的救市巨資。不過,由政府「好心」演變成「民怨」,那才是大問題。再者,中央真的出手改變物價飆升時間和手段,會否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也是重 點。 友人黑亮的眼光瞄一下手上拿着的一根快燒完的香煙,淡淡說:「老兄,你們香港人就是不明白國家,這次漲價其實不是壞事,柴米油鹽,這些 都是我們8億農民生產出來的,一直都說農民苦,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賣得便宜沒得賺,假如這次漲價為他們帶來直接收入增加,農民補貼對政府財政壓力自然緩和 了,你說黨怎樣算這一條數呢?」 筆者沒有經歷過土法煉鋼,不明農業社會的經濟理論和實踐,但假如中央的考慮真的以8億農民為先,這次出手的 時間和力度,會快和狠嗎? 因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