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子行業:結構調整中,需求逐漸回升 雙目分

http://xueqiu.com/9325391747/24693091
電子行業:結構調整中,需求逐漸回升
基礎IC:6月B/B值仍在1以上,電子行業改善或將持續。細分市場MEMS和傳感器受關注提升。2014年重大專項涉及到車用控制芯片、移動智能終端、CPU、高端智能電視相關芯片、金融卡及POS及相關芯片。投資策略:政策推動相關領域芯片涉及公司,MEMS及傳感器芯片廠商。國內主要Design House、IDM、封裝相關公司可關注。風險:擴產加速,供給增加,結構性過剩。

PCB相關:B/B值6月仍在1以上,IPC看好H2好轉,軟板、HDI、載板高端市場需求可觀。高密度,輕薄化趨勢,帶動PFC軟板、HDI需求旺盛。投資策略:關注PFC、HDI、IC載板相關廠商,此外國產化替代趨勢或刺激國內相關廠商收益更多。帶動關注智能終端相關的PFC軟板先關。風險:競爭加劇,價格下降;需求低於預期

LCD相關:8月價格或仍向下,但是需求或將回升向上。中大尺寸方面,由於open-cell比例提升,淡季效應,面板價格8月可能持續下降,中小尺寸方面,隨著新機推出及新apple產品上市,帶動高端產品需求回升,但是中低端方面庫存仍處於消化階段,價格有壓力。電視4k加速,手機高分辨250ppi需求升溫。投資策略:中小尺寸高端面板廠商,相關材料及光學膜片廠商。

LED相關:LED照明時代真的來了,海外市場熱絡,出口增長。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短期為季節性波動,從終端應用看,成熟的顯示屏市場隨著更換潮來臨及海外市場的突破,向上趨勢明顯;背光方面,國產化替代仍在持續,國內市場明顯優於國際,短期為季節波動;商業照明,政府工程落實加速,節能環保政策或將涉及LED照明;車用照明:滲透加速,趨勢已定,認證週期長,已進入企業收益較大。投資策略:產業鏈環節龍頭,外延芯片/封裝背光/車用/顯示相關廠商。風險:標準變化,出口波動;跌價風險

觸控面板:需求回升,或逐漸走出低潮。隨著apple等新機帶動,需求逐漸回升,關注國際級國內大廠新機推出帶動機會。投資策略:國際/國內大廠產業鏈企業,國內龍頭大廠,關注OGS相關廠商。風險:供求失衡,跌價風險;需求不足風險

智能終端:IT介入,智能電視熱絡。隨著阿里等互聯網公司進入到電視領域,智能電視關注提升,帶動相關產業鏈投資機會,其一相關芯片級系統廠商,其二是相關代工廠商,其三是LCD面板open-cell廠商及相關BMS廠商。此外穿戴式智能終端,智能手錶有望放量,關注9月IFA新品發佈。風險:滲透低於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046

最佳分析師:消費電子的產業特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081.html

科技行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變化特別快

2.全球性

3.它對整個經濟伸縮縱深感強

所以對這個行業研究的話,基本上應該有以下幾個心得:

第一個,我覺得這個行業應該是從下游看上游的,它的整個一個產業的邏輯是下游控制上游,所以你必須要考慮清楚這個行業的下游發生的狀況,在想什麼,然後才能夠決定我們上游這個行業。

基本上這個行業,產業鏈的最下游就是用戶,所以我們就一定要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戶會決定他的客戶結構,就是說用戶在什麼時候他想要什麼會決定著什麼時候是蘋果崛起,什麼時候是三星崛起,未來蘋果能不能崛起,三星能不能崛起又決定了他的上遊玩法的不同。

第二個科技行業還有一個很明確的特點,它是一個事在人為的行業,我們在過去幾年看很多公司確實看到了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可能變成不可能,最可惜的實際上就是說我們要對企業家精神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到底什麼樣的企業他能夠起來實際上我們最終還是對這個老闆,對這個人的一個理解和把握。

第三點我覺得還是把一個大的週期要想明白,基本上我們看經濟也好,看各個產業也好,基本上它有一個規律是以五年為一個週期,也就是說基本上五年會經歷一個產業從興到衰再重新起來的過程,基本上是一個週而復始的過程。

消費電子行業五年一個創新週期

其實我們如果分析傳統產業的話,五年的週期主要是來自於供需引起的一個波動這樣的週期,就是供給和需求的一個不斷地變化,一開始需求起來,供給根本上,後來產能擴張之後供需逐步達到一個量增長過程中的一個飽和,利潤率開始下降,最後行業又進行新一輪的一個洗牌。

消費電子這個行業也是一個五年的週期,只是說它的週期更多的我們認為不是來自於這種供需波動,而是來自於整個創新的週期,它基本上是以五年為一個創新週期。

比如說我們可以記得,如果從上世紀60年代可以倒推,就是上世紀60年代正好是消費電子第一波風起云湧的時代,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沒有經歷過這個時代,我們就不多說了,那時候是指的彩色電視機,各種家電設備、Walkman、DVD 這些東西,包括照相機出來的時代。

我們如果看過去的15年,基本上1999年的時候是網絡泡沫的開始,那時候主要是來自於台式電腦起來一個過程,到了2004年我們可以看到台式電腦變成了筆記本電腦。

同時我們記得在2003年,2004年手機開始加速滲透,同時那時候液晶電視開始起來。到了2009年的話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就是智能手機開始,我們記得蘋果的話是2007年開始出產iPhone,2009年開始他獲得了市場大概5%不到的一個滲透率了,到了2010年全球3G網絡的建設開始起來了。

所以基本上就是我們可以如果追溯看是這樣子,我們先把過去五年整個消費電子的週期做一個思考,我覺得做投資我有一個心得就是說它的歷史實際上是可以重複的,我們一定要想明白過去五年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些狀況,才能夠想明白未來的五年會發生什麼。

而現在看就是你一定要把五年的事情想明白,你才能把一年的事情想明白了,一切的現象的產生都是有大的週期,大的邏輯作為一個最根本的因素的。

電子產業的特點:長!庫存波動巨大!

電子產業的特點是產業特別的長,我們看最下游是消費者,消費者要去買這個東西要去百思買、要去蘇寧電器、要去京東去買,他的上游實際上就是這些代理商或者品牌廠商,代理商比如說蘋果,蘋果的上游是鴻海、富士康這些代工廠商,他們的上游是那些組件廠商,他的最上游是元件廠商。

基本上它大約是六到七個環節一層一層傳導,所以這樣就會導致什麼?這個產業的波動,特別是短期的波動往往是來自於一個什麼波動?就是庫存的波動。

比如說我們在2008年11月份可以看到當時手機、電腦的銷量是下滑不到10個點,但是上游元件的元件廠商的出貨量最後下滑了40%到50%,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狀況,就是在整個悲觀傳導的時候它是一層一層的,每一個環節大家比如說發現我不好了,我就把庫存清掉5個點,5個點如果是6個環節到了上游就是30到40個點。

所以在2008年11月份的時候這個行業出現大規模的清庫存,清庫存之後到了2009年的2月份基本上庫存清完了。我們當時去調研,就發現沒有庫存了。

沒有庫存了之後正好2009年2月份中國不是開始4萬億投資嘛,大家的整個預期就開始起來,大家一定要記得庫存是一個不理智的行為,庫存的波動是一個不理智的行為,但這裡面很重要的是與預期相關的,大家覺得去年經濟可能要開始復甦了,所以2009年的2月份開始整個電子的第一波行情基本上到2009年的上半年結束,結束完之後這波行情主要來自於一個補庫存帶來的週期,補庫存一般來說就是3個月。

補完庫存之後到了2009年的下半年開始第二波了,第二波整個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了,經濟復甦了之後就帶來了整個需求的一個往上走,我記得那時候2009年的三季度你炒所有的基本上就是一個週期行業的邏輯,就是需求不符合,整個產業的供需失衡,整個行業是不錯的,所以到2009年下半年是第二波的行情。

到了2010年的上半年就發現邏輯又變了,邏輯變了為什麼?因為在 2008年大規模的去產能化,我記得當時半導體的投資下滑了60%,大規模去產能化之後供需的邏輯又開始出現,我們知道剛才講庫存的週期是3個月,但是供需的週期一般是一年到一年半,比如我擴產了大約要一年到一年半這個效益顯現出來,或者我這個去產能了也要一年到一年半。

所以就導致在2010年上半年出現一個狀況就是說元器件都在漲價,我記得那時候有很多電子零部件都漲價30%,50% 這種狀況,所以那波實際上是很猛的,一看很多垃圾股當時都漲了10倍,基本上2010年上半年也漲了一波,漲了之後你就發現我們前面的三個過程基本上是基於什麼分析,還是基於我們去投週期股的邏輯進行分析。

到了2010年的下半年基本上這三個邏輯全部引用完了,後面你看到的狀況就是說基於週期的邏輯沒有了,沒有了之後2010年下半年我們就看到一個事,就是2010年下半年當時有三支股票,就是我當時推得比較猛的,第一個就是歌爾聲學,第二個就是萊寶高科,第三就是科大訊飛,這三支股票在那年都是A股漲幅前十名了。

那年這三個公司基本上代表了一個新的邏輯,就是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波,我們叫移動互聯網的1.0的時代,比如說我剛才講的蘋果2009年開創的智能手機的浪潮到了2010年下半年開始發酵了,開始發酵了之後導致很多股票開始漲了,基本上也主要是這些漲,傳統的週期股就已經是沒有很好的漲幅。

到了2010年的上半年我們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波開始,到了2011年的話上半年就會出現一個比較惡劣的狀況,2011年上半年出現一個什麼惡劣的狀況呢?我講的產業的週期是一年,經過2009年下半年經濟開始復甦大家就開始擴產,到2010年上半年漲價大家拚命地擴產,這個擴產到了2011年的上半年大家就發現不對了,供需的狀況開始惡化了,因為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大規模產能擴產,到2011年說不上開始出現一個產能釋放了,所以2011年上半年加上那年大盤也是跌的,就是整個電子、TMT都是跌了蠻多的。

包括那時候就是現在他漲了很多倍的,我記得當時歌爾、大華、海康也都跌了30%。跌完之後,我記得2011年的5月31號我正好開始是出去路演,當時就有另外5支股票開始漲,這另外5支股票是誰呢?

歌爾聲學、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立訊精密和長盈精密,這5個公司的話我們又看到另外一個時代開始,那時候突然發現中國有一批企業確實開始崛起了,比如說像消費電子,你可以看到歌爾聲學、長盈、立訊確實是能夠納入到智能手機這個浪潮,能夠與全球消費電子能同步了。

同時我們看到了安防行業的海康、大華,以前這個行業都是美國、日本、歐洲、韓國,甚至台灣的企業佔主導,當時發現這些企業開始在國內打敗這些外資品牌,在國外開始搶佔美國這些發達市場,或者發展中市場,有點當年華為、中興的影子了,所以在2011年下半年雖然整個市場是不好的,但是我們看到另外一個時代的開始,就是有一批中國企業開始起來了。

到2012年,我們就發現整個消費電子它是基於兩個邏輯,一方面高端智能手機會繼續的滲透,我們算一下,整個智能手機全球是45億部的存量,45億部的存量的話到2009年是賣了1.5億部,2010年賣了2.5億部,到了2011年是賣了4億多部,一共才賣了8億部,賣8億部也就是全球大概不到20%的滲透率。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就是說在2012年整個高端智能手機繼續滲透,所以2012年你可以看到蘋果不斷創造一些銷售上比較讓大家驚喜的一些數據,包括它的4S,特別是在2012年上半年,所以蘋果的估價從400塊錢一直漲,漲到700塊錢,無數人在做空它的過程中犧牲掉了。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另外一種現象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手機都是有錢人買,還有很多屌絲要買手機,我們看到另外一條線就是說低端的智能手機開始發力了,所以我們那時候跟華為、中興和聯想聊,他們就幹一個事,我把手機賣到1000塊錢以下,讓這些低端的用戶也開始買智能手機。

所以去年來說基本上我們去買電子股就是兩條線,或者就是三條線,在消費電子第一條就是繼續能夠享受進入蘋果產業鏈,跟著蘋果去成長的企業,這些企業進入蘋果之後他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蘋果這種美國企業他是有這種契約精神或者有這種社會責任感的,他覺得你是我的供應商我就要培養你,我就要幫你,所以他會跟這個客戶成長,蘋果會帶你們去玩,所以這個過程中這些企業他有一個加速的成長,也就是說去年我們講蘋果產業鏈主要是有三個企業漲得比較多的,一個就是歌爾聲學,第二個就是安潔科技,第三個就是德賽電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74

銀河王莉:電子行業仍有調整壓力,長期堅定看好核心標的成長潛力 王莉_電子研究員

http://xueqiu.com/5977514373/25338525
最近太累,不小心得了肺炎,天天發高燒,剛上來雪球,看到很多評論,我有時間時再逐一回覆。

【銀河電子 王莉】蘋果推出的兩款手機新品低於預期,供應鏈發生大幅波動,後續消費電子投資將何去何從,我們的觀點如下:

一、從創新週期來看,手機帶來的消費電子創新週期走入後期,市場預期正在快速發生變化,行業頂在較高的估值壓力下,預計仍將調整15%左右,至明年估值在22倍附近;

二、從庫存週期來看,短期手機供應鏈庫存處於高位,其它元器件處於中高位,建議迴避庫存較高的元器件公司;

三、雖然創新週期和庫存週期來看,電子行業優勢不再。但由於消費電子供應鏈具備產業轉移邏輯,當產業轉移疊加大客戶邏輯時,行業公司將具備獲取爆發增長的潛力,從這一點來看,電子行業仍具備相對優勢,未來將有新成長股出現。

目前,包括連接器、天線、攝像頭、電池、機殼及其他外設件、耳機、等子行業正在啟動產業轉移,這些子行業公司中,有機會在蘋果、三星、索尼、谷歌、微軟中取得較大份額的廠商有機會獲得EPS快速增長,對應標的有長盈精密、信維通信、水晶光電、欣旺達、德賽電池,雖然短期受估值壓力仍將調整,但由於上述這些標將在2014年具備較好的增長動力,我們持續堅定看好。

此外,繼續看好我們一直給推薦的智慧城市核心子行業安防、金融IC卡標的海康威視、同方國芯。

電子行業增長驅動因素分析:
電子行業增長驅動力包括技術創新、產業轉移及供需拉動,也就是說電子行業投資機會和創新週期、產業轉移週期及庫存週期緊密相關。
對於消費電子,我們分別從創新週期、庫存週期和產業轉移週期來進行分析如下:

1、從創新週期來看

自10年以來,消費電子行業投資機會主要就圍繞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創新週期,蘋果是整個創新週期的路標。
期間,消費電子投資機會經歷了投蘋果供應鏈->投元器件升級(尤其是手機拼配置相關的子行業)->投華為、聯想等吊絲終端崛起等幾個階段,隨著蘋果新品推出不達預期、與高端手機配置相關差無幾的紅米手機引發手機廠商洗牌,這些可能表明以智能手機拉動的創新週期開始走向終結,未來整個電子股的增長驅動力將發生變化,估值中樞是否下滑,是當前最需要我們想明白和緊急跟蹤的事情。

2、從庫存週期來看

電子行業具備一定的後週期效應,尤其是分銷商環節存在導致供應鏈庫存隨供需變化彈性極大。
2010年電子元器件行業的投資機會是最典型的經濟/庫存週期驅動。2002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由於此前泡沫期備貨過多,加上經濟下滑導致需求低迷,整個鏈條進入長期的去庫存,元器件單價大幅下滑,對盈利造成較大影響。直到2009年,隨著經濟小周期企穩及長期的庫存出清,產業進入快速巨量的補庫存,從而帶來了09-10年的盈利大幅提升。
目前行業庫存處於中高位,手機供應鏈庫存較高,如果經濟未能快速好轉帶動需求回升的話,去庫存壓力開始顯現,因此我們建議迴避高庫存廠商。
當子行業有新品出現,供應鏈公司供應新品無舊產品歷史庫存時,未來的業績增長潛力較大,比如天線、金屬機殼、微投影等子行業。

3、從產業轉移週期來看

在創新開始失效、經濟復甦不確定時,產業轉移依然可以帶來部分公司業績高增長,目前蘋果三星等大廠商在快速的將供應商換成中國大陸廠商就是產業轉移的例證,如連接器、電池、機殼及其他外設件、天線、耳機、攝像頭等子行業正在啟動產業轉移,這些子行業公司如果具備大客戶基礎的話,獲得營收盈利高速增長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主要結論:
1、手機帶來的創新週期開始走向終結,未來行業估值中樞可能下滑,預計估值能夠維持在較高水平的是可穿戴設備供應鏈、電動/智能汽車供應鏈及未來能夠引發手機換機潮的元器件,這三大類將是未來消費電子股的選股基礎。
2、由於消費電子供應鏈具備產業轉移邏輯,當產業轉移疊加大客戶時,行業公司獲取爆發增長的可能性增加,從這一點來看,電子行業仍具備相對優勢,未來將有新成長股出現。目前,包括連接器、天線、攝像頭、電池、機殼及其他外設件、耳機、等子行業正在啟動產業轉移,這些子行業公司中,有機會在蘋果、三星、索尼、谷歌、微軟中取得較大份額的廠商有機會獲得EPS快速增長,對應標的有長盈精密、信維通信、水晶光電、欣旺達、德賽電池、比亞迪,雖然短期受創新週期終止影響,市場預期發生變化,但是我們依然看好這些公司明年的增長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12

命運多舛-高盛竭力推廣債券電子交易平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649

FT報導,為了在9.2萬億的企業債券市場上佔得更多利益,近日高盛重建了自己的債券交易電子平台,為其一直不太成功的市場拓展做最後一搏。

包括高盛、摩根史丹利在內的大銀行一直在通過建立自有的「單一交易商」電子交易平台,試驗交易企業債券的新方法,理論上它允許投資者輕鬆買入和賣出企業債券,稱此舉可以加強市場的流動性。但大多數債券市場參與者認為銀行運營的平台靠不住,因此銀行電子交易平台的發展一直處於低谷狀態,交易者們正在等待一個「多交易商」的交易平台,可以像股票市場那樣交易債券。

經過了幾個月的關閉和重建,據稱高盛的新平台允許客戶在工作日內交易35種債券-包括投資級債券、高收益不良債券。 銀行仍舊有權決定哪只債券可以上台交易哪只不行,不過在此之前都會進入觀察列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觀察。同時高盛還將提供3億美元左右的資金以保證流動性充裕。

高盛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高盛還試圖拉攏其他銀行加入它的GSessions平台,為最終建立「多交易商」平台做準備。

少數交易商已經大體上同意這個方案,但高盛需要更多人支持,以便讓這個方案更加可行,不過慫恿其他銀行加入GSessions的行動迄今為止非常的不成功,因為一些大銀行也試圖建立自己的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36

股王大立光、和碩、明基材料匍匐前進電子業搶賣隱形眼鏡 禍福難測

2013-09-30  TWM
 
 

 

在精華光學成功擠進全球拋棄式隱形眼鏡第五名後,加上F-金可在中國已站穩腳步,更吸引眾多電子業投入這個行業;不過,隱形眼鏡市場水很深、戰線很長,讓包括大立光、和碩及明基材料等公司,都還在努力苦撐待變。

撰文‧林宏文

在國內隱形眼鏡生產廠商中,精華光學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而且是競爭力最難以被取代的一家,此外,F-金可掌握了大中華地區的通路及品牌,也具備了相當大的競爭優勢。但對於其他前仆後繼的新加入者,尤其是眾多來自電子業的挑戰者,醫材與電子兩個產業生態截然不同,將是難以跨越的障礙。

全球拋棄式隱形眼鏡的市場,主要以嬌生(Johnson & Johnson)、視康(Ciba Vision)、酷柏(Cooper Vision)、博士倫(Bausch & Lomb)四大國際品牌為主,四大品牌在二○一一年全球市占率總和高達九五%,至於第五名,就是精華,雖然市占率只有二%,但已是全球五強中唯一來自亞洲的公司。

消費者服務是品牌投資重點至於近年來在中國市場快速崛起的F-金可,主要產品線是在長戴型隱形眼鏡,以及長戴型所需的護理藥水為主,在日拋及月拋等產品比重不高,因此在市占率的計算上仍低。但金可透過中國寶島眼鏡的千家據點,以及綿密的銷售通路策略,讓金可在中國的隱形眼鏡市占率達二八%、護理液市占率四一%,雙居中國市場的第一。

精華與金可兩家公司的成功,也吸引許多公司投入這個行業,從大立光投資的星歐光學、和碩與景碩投資的晶碩、明基材料投資的視陽,以及台灣光罩投資的昱嘉等,而且投入時間短則四年,長則十二年,學習曲線都非常長。

精華光學董事長陳明賢說,精華光學與日本三大隱形眼鏡品牌有很深很久的合作關係,雖然合作模式稱為「代工」,但事實上,此「代工」與電子業的代工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國內五大筆電代工廠,由於大家做的產品都很像,惠普、戴爾、聯想等大廠來台灣尋找代工對象時,可以因為價格及條件不同,很輕易就把合作對象換掉;但是,隱形眼鏡屬於「侵入人體」的產品,對品質的要求都須達到醫療級的層次,而且,每家公司的產品規格與特性都不同,生產線也幾乎是量身訂做的設計,不太可能輕易就更換。

因此,對於代工業者來說,品牌業者與代工廠商間的合作程度很深,而且不像電子業品牌大廠往往會分散訂單,將產品分給兩到三家公司做代工。

此外,在品牌經營上也有相當大的挑戰。由於隱形眼鏡在屈度、柔軟度只能容許極微誤差,稍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可能釀成消費者訴訟,因此,從包裝到行銷廣告,不僅必須符合衛生法令的規定,消費者服務更是品牌投資的重點。而且這項產業生態是前四強占有九五%市場,都是規模大上千百倍的對手,新進者要打入市場相當不容易,這些挑戰也都是傳統電子業不熟悉也不專精的部分。

由於隱形眼鏡市場的這些特性,讓進入這個市場的許多競爭者,目前都嘗到「水很深、戰線很長」的挑戰。當然,各家公司也都有因應之道,只是目前都還沒有突出的成績,能否成功有待時間證明。

能否成功有待時間證明

目前居台股股王的大立光,雖然在光學鏡頭是龍頭老大,但切入隱形眼鏡也花了許多時間與精力。今年六月,原本帶領大立光的董事長林耀英,把大光立執行長位置交出來,就是因為很清楚隱形眼鏡的進入障礙很高,因此把已經步上軌道的大立光交給兒子林恩平,自己則負責大立光孫公司、已投資九年的星歐光學,要讓以相機鏡頭為主的大立光,能夠在隱形眼鏡市場再下一城。

星歐光學目前的商業模式以製造代工為主,走的路線與大立光的光學鏡頭模式很接近。至於和碩與景碩所投資的晶碩,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主導下,則是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除代工生產,也在台灣經營自有品牌,並以建立自家銷售通路為主。

晶碩的品牌直營店大多設在北部,目前有三十六個,包含中部及南部各兩個,北部據點很多選擇在捷運地下街等人潮較多之處,並搭配會員半價制度,試圖走出自己的路。目前累積會員數目已突破八萬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表現算是很突出。

其實,今年初的尾牙,童子賢就曾與和碩大批主管,每人都戴著時髦流行的瞳孔放大片,變身型男靚女,不僅逗得員工開懷大笑,更為自家隱形眼鏡品牌晶碩大打廣告。此外,晶碩執行長郭明棟也透露,晶碩今年全年有機會轉虧為盈,後續將規畫申請上興櫃,一五年再朝上市櫃邁進。

另外,明基材料於○九年轉投資的視陽光學,目前已推出名為美若康的隱形眼鏡品牌,採用技術以矽水膠為主,這種產品的透氧性優於傳統軟式鏡片六倍,目前矽水膠產品在歐美市場已漸成主流,台灣則仍以水膠產品為主。美若康產品已在今年三月底陸續出貨,並布局國內各大眼鏡通路,但目前銷售情況還有待努力。

至於,台灣光罩轉投資的昱嘉,正式成立至今已十二年,但若計算更早的研發時期則已經有十八年歷史,號稱是全世界第二家推出角膜變色片拋棄式鏡片的公司。昱嘉推出的彩韻與英若華品牌,在台灣也已有一定的歷史,而且早從多年前就已開始獲利,算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公司,去年淨利達二九一七萬元,EPS達○.六三元。

國內隱形眼鏡產業一覽

公司 品 牌 大股東 股本(億元) 業績精華光學 帝 康 陳明賢 5.04 去年EPS23.88元,今年上半年14.87元F-金可 海 昌 寶島科 9.05去年EPS12.09元,今年上半年6.95元星歐光學 星 歐 大立光 7.00 目前仍虧損晶碩光學 水滋氧 和碩、景碩 4.20預計2013年轉虧為盈視 陽 美若康 明基材料 4.19 目前仍虧損昱 嘉 英若華 台灣光罩 4.58 已連續多年獲利

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67

數種美元紙幣發行量銳減 美國漸入電子貨幣時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371

ConvergEx 昨天公佈的報告顯示,100美元紙幣發行量經曆數年平緩上漲,今年出現飆升;但其他面值的紙幣發行量卻在逐年遞減,為1980年來最低水平。報告同時指出,百元大鈔依舊深受海外(包括戰亂地區)囤錢者和從事敏感交易者的寵愛。美國財政部已預見到了「百元大鈔」的海外需求,剛過去的財年中,將100美元紙幣的發行量加大到3500億(12年為30億)。另外,財政部還推出新版了「百元大鈔」。

以下報告的核心內容:

美國境外很多地區包括戰亂地區對百元大鈔的激情不減:大部分百元大鈔問世後,直接流入海外市場,美國財政部認為100元面值的紙幣流通時間為15年左右。新版本的100元造價為13美分,而舊版本的是8美分。目前,從發行者的角度來說,百元大鈔仍是有利可圖 — 不少人群仍然需要可靠的、能觸摸的現金,但美國國內,每天的交易確實步入「無現金」軌道,紙鈔很可能會像電動打印機和有線電話一樣走向衰亡。

2013財年中,美國雕版及印刷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隸屬美國財政部),一美元紙幣的發行量為18億,為1980年以來最低的數量。 2000—2001財年儘管受到千年蟲的影響,它的發行量仍在50億美元。而2007-2008財年的發行量也在40億左右。

2013財年,20美元紙幣發行量是5.28億美元;2005年的發行量是30億;1999年則為40億。

2013財年,100美元之外的紙幣發行量為274億, 創1981年來最低水平。2007年,100美元之外的紙幣發行量為720億;去年,其發行量為560億。

總的來說,借記卡、在線支付、購物卡都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紙鈔的地位。

這樣的轉變可能充滿玄機,但從長遠角度說,對電子貨幣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92

挖掘廢舊電子產品的「金礦」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310/t20131024_508053.htm

  iPhone 5S新鮮出爐,雖遭遇吐槽不斷,但搭帳篷徹夜排隊等待購買的依然大有人在。新機入手,原來的iPhone 4或5是束之高閣,贈與他人,還是投入二手市場?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中國手機用戶數量達到11.76億,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台在中國市場售出的手機,都會相應產生一部廢舊手機。而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終端銷量已達到1.8億,並且這一數字還不包括山寨機和水貨。中國移動的調查顯示,全國居民家中約有9億部閒置手機。

  

  手機、筆記本等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令人咋舌,與之相比,電視機、洗衣機等大家電的更新速度相對較慢,但中國已經進入家電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台,並且以20%的速度逐年遞增。聯合國環境署報告顯示,中國電子垃圾年產量約為230萬噸。

  

  在電器電子產品的循環再利用上,很長時間以來,小商小販都是回收的主力軍。而進入二手市場的產品魚龍混雜,質量沒有保證,報廢產品採取手拆、酸釋、焚燒等原始處理方式,資源利用率低,並且嚴重污染環境。奧維諮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表示:「以前我們都把精力放在生產、製造和消費環節,對於回收再利用並不重視,產業鏈不健全。這主要是因為大家還沒有直接受到廢棄家電的危害,因此沒有切身感受。」

  

  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不合理處置會污染環境,合理處置則儼然是一座「城市金礦」:那些在使用年限內、有使用價值的產品可以進行二手交易,將其價值充分利用,而那些已經報廢的產品,則可以進行拆解,提取可再次利用的零件和材料,進入循環體系。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家電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產業已然開始起步,專業的網絡回收平台興起,自動回收終端為回收提供便利,拆解公司因為政策支持而迎來發展機遇。

  

  專業網絡回收平台興起

 

  

  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網絡來處理廢舊電子產品,如58同城、趕集網的二手專區,或跳蚤網站等。但是,這些網站的交易只限於同城當面交易,且購買者既無法知曉產品的真實情況,也無法獲得售後服務。隨著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需求的旺盛,規範與透明的專業網絡回收平台應運而生。

  

  愛回收是國內首家電子產品競價回收平台,2011年4月上線。用戶可在愛回收上出售手機、筆記本等閒置電子產品,由用戶填寫型號、新舊程度、維修記錄等相關信息,回收商進行競價。用戶如果有意向出售,則由愛回收的工作人員上門取貨(目前僅限上海地區,其他地區通過快遞交易),並對產品進行檢測,如果產品與客戶描述一致,則交易達成,愛回收對產品進行專業的數據刪除,回收商到愛回收取貨,交易完成。愛回收提供現金和1號店代金券兩種支付方式供客戶選擇。如果產品與客戶的描述不一致,雙方則需再次進行協商。如果涉及行貨和水貨、9成新和7成新這些較為嚴重的出入時,交易可能無法達成。愛回收目前的交易成功率約為85%。

  

  向回收商收取的管理費或交易佣金是愛回收的盈利來源,其通過活躍度、報價、信用度對回收商進行考察,淘汰不合格者。目前,愛回收與百餘家回收商達成合作。此外,愛回收自身也充當回收商。除在線上回收外,其在線下與手機賣場迪信通合作進行電子產品回收。愛回收開闢了「二手良品」頻道,銷售回收而來的高質量的二手產品,賺取差價。愛回收會對「二手良品」進行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對其進行評級,提供7天退貨和180天保修服務。對於回收而來的報廢產品,愛回收會將其交給具有資質的拆解企業進行拆解。而那些處於「二手良品」和報廢產品之間的產品,愛回收會將其轉手賣給其他回收商,同樣賺取其中的差價。

  

  據愛回收新聞發言人袁國介紹,按照目前的運營狀況,愛回收一年的營業額約為2億元,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另外,其還透露,愛回收計劃將業務從線上搬到線下,在繁華地段開設實體店。

  

  2011年10月,愛回收穫得晨興創投百萬美元級別的A輪投資,如今,已有多家公司表達了對其進行B輪投資的意向。愛回收的用戶也達到了700多萬,其受歡迎的原因在於,規範與透明的運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電子產品回收和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回收商競價回收,客戶可以選擇高價售出,不用擔心被「忽悠」,愛回收對產品進行專業檢測評級,無論是回收商,還是「二手良品」的購買者,都更瞭解產品的質量,「二手良品」的退貨和保修服務提供了保證。

  

  除了愛回收外,還有波特網、綠盒子等專業電子產品回收平台相繼問世,淘寶二手頻道也於2012年推出淘寶專業數碼回收平台,目前有愛回收和綠盒子入駐,截至2013年9月22日,二者已分別回收電子產品1633、1631件,回收額達到146萬元、91萬元。淘寶專業數碼回收平台相當於對獨立專業回收平台的再整合,用戶可進行對比選擇。

  

  自動回收終端:便利至上

  

  專業的網絡回收平台為用戶提供了便利,但是,用戶仍需預約取貨時間,回收的便利性仍不及就在身邊的自動回收終端。並且,自動回收終端並不需要人員維護,節省了人工成本。

  

  上海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推出了電子產品回收箱,用戶在網站註冊後,獲取打印條形碼,將貼有條形碼的電子產品投入回收箱後即可獲得積分,積分用於兌換商品等,用戶也可以手寫會員卡號貼在電子產品上。2013年,上海金橋對回收箱進行了智能化升級,用戶可直接刷卡獲得條碼,積分也可以兌換成現金,但是需要到指定銀行辦理特定的環保銀行卡。但整體而言,由於無法對產品進行檢測,因此其仍只能回收報廢的電子產品,並不能進行二手交易。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自助回收箱都只能回收報廢的電子產品,並且是免費回收,因此用戶熱情並不高。記者在深圳市南山區的一個諾基亞維修點看到,店內設置有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箱,但是箱內只有幾塊廢舊手機電池。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應諾基亞公司的要求設置此回收箱,但基本沒人會往裡面投電子產品,而回收之後如何處置,他們也不清楚。

  

  與國內相對「原始」的自動回收終端相比,美國的電子產品自動回收終端ecoATM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借鑑。ecoATM外形與取款機類似,用戶可將手機、MP3、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投入其中,ecoATM採用智能技術檢測產品型號、損壞程度等,然後給出報價,這一報價根據數百個電子產品回收公司的報價估算而來。如果顧客接受,則可獲得現金。用戶在交易時需提供有效證件,以防止ecoATM成為小偷銷贓的選擇。

  

  ecoATM於2012年上市,目前終端的數量已經達到數百個,多分佈在便利店、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回收的電子產品也達幾十萬台。ecoATM將回收而來的產品賣給二手交易商或者維修商,賺取差價,利潤率一般可達到20%。對於報廢的產品,ecoATM將其送往拆解處理公司。ecoATM已經獲得三輪融資,2013年7月,其投資方之一的Outerwall以3.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收購。

  

  拆解企業:回收渠道之爭

  

  1噸iPhone能煉出238克黃金,含量比礦石還高,這樣的信息讓人眼前發亮。但是,「城市礦產」的挖掘並不容易,正規拆解公司的稅收、環保處理成本較高,如果沒有補貼,根本無法獲得利潤,這也是小拆解作坊氾濫的原因所在。2012年7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開始執行,中國開始對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的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徵收7-13元/台不等的回收處理基金,將其補貼給有資質的拆解企業,補貼標準為35-85元/台。目前已經有64家企業被納入補貼範圍。

  

  政策的支持下,家電拆解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眼下發展的最大問題反而是沒有足夠的廢舊家電,尤其是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後。廢舊家電的體積較大,因此客戶更喜歡上門收購的小商販,正規拆解企業只能成為小商販的「下家」—廢棄家電逐級彙集,最後到達正規拆解企業,經過幾次轉手,拆解企業的回收成本自然較高。並且,一些小商販繼續把廢舊家電送往小作坊—小作坊不需要納稅、不需要環保處理,因此能夠給出更高的收購價格。

  

  華新綠源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家電拆解公司之一,成立於2006年,彼時政策環境尚不明朗,北京市政府按照生活垃圾處理標準對企業進行補貼。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成立後,華新綠源成為第一批受補貼企業。華新綠源的電子廢物回收渠道包括廢舊物資集散地回收、電器經銷商回收、公司機構回收等,其中,經過回收點逐級彙集廢棄電器是最主要的回收渠道。

  

  雖然華新綠源成立較早,在回收渠道上有一定的積累,但其仍然「吃不飽」—年處理能力240萬台,但實際處理量僅為120萬台。

  

  華新綠源探索多樣化的回收渠道,於2013年6月推出廢舊電器回收網站香蕉皮網,用戶可在線登記,華新綠源上門取貨(僅限北京地區),用戶可獲得積分,積分可用來兌換音響、收音機等小家電。截至9月20日,香蕉皮網站已回收物品4438件。華新綠源市場部副總監苑傑表示,香蕉皮網的設立是為了順應現代人的網絡習慣,雖然目前的回收量還不夠大,但是是對傳統渠道的一種補充。目前,華新綠源正在嘗試自己建立回收點,在固定時間地點定期回收,完善回收渠道並降低成本。

  

  在《管理辦法》開始運行後,拆解企業才真正進入了圈地的階段,未來每個省份將有3-4家拆解企業,而競爭的關鍵就在於回收渠道是否完善,畢竟,用戶在乎的,主要是便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23

和碩童子賢、億光葉寅夫都是他的學生 北科大教授王瑞材 教出百位電子老闆、上兆市值

2013-10-28  TWM
 
 

 

老師、學生,人生一段短暫的相遇,可以創造出多少可能?

王瑞材是台北科技大學老師(前身為台北工專),門生有上萬人。上百位電子科技公司大老闆曾是他的學生,為他贏來「市值最高教授」的封號。他不僅是這些電子大亨幕後的重要推手,更是「教」出台灣科技產業半邊天的低調神祕人物。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剛創立華碩時,曾發生一件令人津津樂道的事。

當時還是四八六主機板剛開發的時代,童子賢與其他幾位創辦人拿著新產品到英特爾台灣分公司拜訪。不料,那時英特爾內部正因為測試系統發生故障,公司上下一片忙亂。童子賢一行人當場找出問題直接排除障礙,因此取得英特爾信任,也優先拿到雛形版本開發。華碩一戰成名,能夠務實地解決問題成為他們創業成功關鍵。

市值最高教授

教出和碩、群光、億光老闆至今,童子賢仍保有把所有先進產品買回來,拆開研究的習慣。這種實務能力背後的養成,就是出自王瑞材之手。

不只童子賢,包括群光電子副董事長林茂桂、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藍天集團董事長許崑泰等,每個人都強調實務能力的重要。問他們,誰啟發他們最多?王瑞材是他們口中共同的答案。

一九三六年出生的王瑞材,至今已經七十八歲。雖然早在十一年前就從台北科技大學退休,但現在仍然維持正常「上班」的習慣。一大早就進到學校為他特別準備的研究室工作,每兩星期要給學生上一堂「專題演講」課。

儘管教了半世紀書,他仍毫不厭倦,生活重心依然圍著學生打轉。「有學生會打電話來問我問題,我就幫他看一看。」王瑞材說。他口中的「學生」都是公司大老闆,通常要晚上十點多後才有空打電話,但再怎麼晚,王瑞材一概來者不拒。

其實,電子電機領域日新月異,學生問他的目的不是最新領域研究。「我主要是幫他們看看,有沒有其他學生在做相關東西。」請這位學生幫另外一位學生忙,是他現在最重要,並且樂此不疲的工作。

他統計過,自己的通訊錄裡有上萬個電話號碼,其中公司大老闆們電話就超過數百個,無怪乎台北科技大學的校友們都盛傳,學校有一位老師的電子業人脈比創投還厲害。

「一般來說,學生畢業後,會主動聯絡的老師沒幾個,但是王老師的學生很不同。」美琪瑪董事長嚴隆材觀察說。他認為,王瑞材不僅教學嚴格,自我要求也很高。「會被學生感念的老師,一定是言教身教都有,而且誠心誠意照顧學生。」

未留學小助教

組裝自學寫出中文使用手冊一九六○年,王瑞材從台北工專電機科畢業,隨即進入母校擔任助教。那時候台北工專恰巧得到美援補助,由美國提供器材,目的在培養台灣的電子工業人才。

王瑞材回憶,當時從美國來的器材,只有一部是組裝好的,其他都是套件、散裝,要靠自己組裝。「這工作就落在我們助教身上,組好一個,調整好後,再找學生一起完成其餘的機器。」當時台北工專的助教不僅要負責組裝機器,還要負責帶實習課。「那時候,我做一個題目就要看十幾本書,然後再親自去做實驗。實驗做完後再編寫實習講義。」他把英文的實習題目重新翻譯,然後加上自己的心得改成中文,透過這個方法,王瑞材邊學邊教,累積豐厚的實作功夫。

即使王瑞材從來沒有留學國外,學得最新的電子理論,但沒有人比他更熟知這些先進電子設備。

王瑞材一提起當時帶實習課的經過,掩不住內心的驕傲:「那些實習我都親自做過,哪裡容易出錯,哪裡是難關,我都一清二楚。」不像現在很多實習課老師全放手給學生自己做,「王老師會不停地在教室內走動,有時候走到我們這組的實習桌,看一眼,問兩個問題就能驚醒夢中人。」群光電子副董事長林茂桂說。

當百思不得其解時,有人在旁邊點醒,這個學習就深刻地記在腦子裡,永遠也忘不了。所以林茂桂說:「雖然王老師很嚴格,也常當掉學生。可是看到他都那麼認真,沒有學生會埋怨。」

學校頭痛人物

為了學生開放實驗室到深夜王瑞材除了教學嚴格認真,讓學生累積扎實的基礎外,對學生無私的幫助與溫暖的關懷更令他們銘記在心。

一九七八年,王瑞材擔任台北工專電子科主任時,學校添購一批最新的微電腦設備,成立微電腦教室,裡面有二十五部電腦可供學生實習。

在那個年代,這個教室的設備領先全國。本來,實驗室都只開放上班時間,教職員下班後就會鎖起來。但王瑞材希望學生有更多時間摸電腦,於是自作主張讓微電腦實驗室開放到晚上十點。

王瑞材說,那個年代很單純,學生晚上沒地方去,通常只能待在宿舍,何不讓他們就到實驗室學習。「我雖然把鑰匙交給學生,但是我這個管理者也不能走啊!」王瑞材每天也陪學生值班到晚上十點,其實一點也不輕鬆。

童子賢在幾次演講場合時,都提到夜間實驗室,顯然,童子賢特別感念王瑞材這項舉動。那段時間,台北工專電子館夜間燈火通明,一直到晚上十點才關閉,也訓練出台灣第一批優秀的電腦人才。

甚至,有些學生晚上要做電路板,但材料都被鎖在學校倉庫裡,王瑞材還和光華商場的某家老闆談好,讓學生可以先來拿材料,之後再補行政流程。

為了讓學生能擁有最好的學習環境,王瑞材不惜違反學校的正常程序。「那時候,我也曾經被調查過,但是我行得正啊!最後就沒事了。」王瑞材回憶起這段與學生幾乎是革命情感的歷程,滿臉都是笑意。

奇異台灣分公司前總經理許朱勝當時有兩位好友在電子計算中心打工,「那兩位同學家境不是很好,王老師了解每個學生的狀況,會主動幫他們找打工機會。」許朱勝說,表面上王老師教學嚴厲,常罵他們,但他又很細膩照顧學生。類似嚴父又是慈母的風格,讓許朱勝印象特別深刻。

六十年教學路

教出台灣科技產業半邊天

王瑞材身高只約一五○多公分,左腳更因小兒麻痺而不良於行。他柱著枴杖,緩步而行的身影,是台北科技大學畢業生難忘的印記。許朱勝說:「老師身影在我心中已與學校不可分割,每當我一想到學校,最先想到的就是王老師的模樣。他走得很慢很慢,就特別感覺他的影子很長。」現在,到台北科技大學,仍然可以看到王瑞材緩步前行的身影。算一算,他這樣走在台北科技大學校園的路上已經超過六十年。儘管物換星移,但是每位回到學校的校友一看到他,就想起當年在實驗室挑燈夜戰的模樣。

一段短暫的師生關係可以創造出多少可能?王瑞材用愛心與耐心教出台灣第一批優秀的電腦人才,這些人也在台灣科技產業中開花結果。一位老師、無數門生,這是台灣工業史上值得記錄的歷史。

「大老闆學生」眼中的王瑞材群光電子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林茂桂:王老師教學態度嚴格,不僅會當人,還要求學分滿堂,如果學期學分超過教育部設定的上限,他還獨創必修零學分模式,沒學分但必須修過才能畢業。

美商奇異台灣分公司前總經理許朱勝:王老師的身影在我心中已與學校不可分割,每當我想到學校,浮現的就是王老師的模樣。我有兩個好友都在王老師的電子計算機中心打工,這兩位同學經濟狀況不好,是王老師主動幫他們安排這個機會。

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我現在還是億光的實戰總司令,我的實作能力要拜學校實習課程之賜,王老師教的實驗課讓我累積技術與經驗。

研揚科技董事長莊永順:計算機中心的王瑞材主任帶我認識電子計算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電腦的經驗,印象非常深刻。每周的實習課也讓我累積計算機理論與實務操作。

王瑞材

出生:1936年

現職:台北科技大學榮譽教授經歷:台北工專電子科助教、台北工專電子計算機中心首任主任、台北工專電子科科主任

學歷:台北工專電機科

撰文‧方德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49

全球數位革命典範轉移 台灣電子業 應抓緊十大科技趨勢

2013-11-04  TWM
 
 

 

宸鴻的暴落,只是台灣整體電子產業競爭力失落的縮影,台灣在這波全球數位革命最重要的領域中缺席,才是造成此次電子股跌得如此慘的原因。

撰文‧林宏文

宸鴻的暴起與暴落,是現階段整個台灣電子產業競爭力的縮影,面對大陸品牌與代工廠的崛起,台灣關鍵零組件業者若無法掌握差異化技術,建立更大的競爭障礙,就很難創造像聯發科、大立光這種可以持續屹立不搖的企業;未來類似宸鴻這種「一代拳王」的例子,顯然不會太少。

其實,台灣近幾年電子業之所以如此辛苦,主因是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十大產業趨勢上,台灣在許多領域都已明顯落後,僅在少數項目有所表現,這也是為何大多數的電子業都面臨重大的發展危機。

在許多領域都已明顯落後

綜合許多國際大型機構的預測,列出未來最重要的十個科技大趨勢,不外乎是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智慧終端(Smart client)、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通訊基礎架構(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數位內容(digital content)、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乾淨能源(Clean energy)、醫療保健(Health care)、自動化(Automation & Robotics)、自造者及3D列印(Maker & 3D Printing)。

不過,在這些重要大趨勢中,與這波數位革命帶動的典範轉移最密切的前五個項目,包括移動互聯網、智慧終端、雲端運算、通訊基礎、數位內容等,台灣幾乎沒有表現;而在這些領域最強的公司,如蘋果、谷歌、亞馬遜、三星、騰訊、阿里巴巴等,如今都創造了驚人的業績成長與股票市值。

不過,在這五大趨勢中,台灣在智慧終端上至少還有一點點表現,例如台積電、聯發科及大立光等,都是因為抓住智慧終端如手機關鍵零組件的商機,打敗其他競爭者,股價才能重回高點;其他很多停留在代工角色的公司,仍努力要掙脫陷入紅海的PC產業。

至於在後面五大領域中,台灣則有少數公司已投入布局多年,如今正逐步開花結果,並且顯現在股價的表現上。即使在電子股一片哀號聲中,卻仍有少數公司股價可以再創新高,例如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安控大廠奇偶,以及緊抓乾淨能源商機的台達電、在自動化市場布局氣動元件的F-亞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日前曾提出一個觀念,他認為「工業電腦」應該正名為「智能電腦」;因為這個產業已經轉型了,從過去的「產品驅動」轉變為「產業驅動」,是針對客戶端需求提出平台式的解決方案,而且除了硬體之外,還有更多範圍屬於軟體與服務。研華近幾年著重於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系統、智慧零售等市場,就是依循這樣的原則。

從產業特性來看,其實智能電腦橫跨智慧終端與物聯網的概念,例如當前地球天災人禍不斷,不管是地震、土石流、風災或洪水,都需要透過各種感測元件,將第一線的數據資料回報,讓人們可以做最快速即時的因應。這種改變,也讓國內工業電腦產業族群可以再升級,並維持一定的業績成長。

與智能電腦概念接近的安控,也是台股持續保持高獲利及高成長的產業。在安控廠中軟體整合技術首屈一指的奇偶科技,不僅已連續多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都在六元至八元之間,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前盈利更達八.四六元,股價也創了四年多來新高二○二元。

要更積極才有新機會

至於在乾淨能源部分,LED(發光二極體)、太陽能及風電都屬於這個範疇。在這兩大領域內,台灣已有不錯的公司如晶電、億光、碩禾、茂迪、新日光、中美晶及上緯等,但未來還有更重要的幾個趨勢,其中電動汽車帶動的電池革命,也是重要的技術變革,近來股價一度衝上一五八元,創十三年來新高的台達電,就是其中掌握到商機的企業之一。

台達電在節能領域布局甚久,在電源管理、LED及散熱解決方案已是領導品牌。近來電動車發展,在特斯拉(Tesla)的帶動下快速興起,而台達電在電動車充電站的市場,也取得不少商機;包括在歐洲的挪威、泰國、日本、香港及美國等地,都已拿下電動車充電系統的訂單。此外,將於十一月底掛牌的長園科技,擁有鋰鐵電池專利技術,又取得台塑及日本豐田集團的豐田商貿投資,也相當值得關注。

至於自動化發展趨勢,在中國大陸工資大漲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宣示發展機器人。而目前台灣在自動化的布局上,也有不少公司投入多年,以生產自動化生產流程中最重要的氣動元件的F-亞德,目前已是亞洲第二大、全球第三大的氣動元件商,累計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為八.○六元,超越去年全年的七.三六元。

谷歌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指出,過去台灣擁有很多硬體製造人才,在未來雲端大趨勢中,其實機會好得不得了;但須把這種在PC產業上的競爭力,結合軟體與網路,積極地延伸到其他行業。像現在的汽車,其實可以搭載高性能的資訊化設備,可是台灣廠商卻沒有積極參與其中,「台灣電子業要更積極才有新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10

中國電子代工廠歌爾聲學 市值六年內擴張五百倍 藍牙一哥姜濱 身家二千億暴富傳奇

2013-11-04   TWM  
 

 

中國電子代工廠趁低價手機潮搶走台廠訂單,也造就一群億萬電子新貴,其中「藍牙一哥」姜濱,六年就讓公司市值跨越二六○○億元,更躋身胡潤中國前十大富豪,他是如何崛起的?

撰文‧乾隆來

二○一三年是台灣與中國電子代工業「此消彼漲」的分水嶺,年輕的中國電子業追兵,乘著海嘯般的低價手機潮,狂搶台灣老大哥的訂單,過去台廠搶單的殺手鐧,例如超低價格、特別長的應收帳款期限、不斷倍速增長的產能,全被中國的代工廠學得淋漓盡致。

中國的手機產業今年具體成形,手機供應鏈快速崛起,光學鏡頭的舜宇光電挑戰大立光;觸控模組的歐菲光電搶走宸鴻TPK的訂單;機殼廠的安潔科技對上可成;還有連接線的立訊、電池模組的德賽電池等,這些大陸新秀在深圳或香港上市的股票都出現驚人的漲幅,公司股價在營收高成長的推動下不斷翻倍,創下三十到六十倍的驚人本益比,一大群三、四十歲的中國億萬電子新貴因此誕生。

中國富豪黑馬 神隱低調這群年輕的中國電子新貴中,又以做藍牙耳機、手機喇叭等「微型電聲元件」,被稱為「藍牙一哥」的山東歌爾聲學董事長姜濱,最具代表性。

今年九月十一日公布的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上,姜濱與他的家族以三七五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一八○○億元的淨值,躋身中國前十大富豪!胡潤公布的新聞稿說:「歌爾聲學董事長姜濱是『大黑馬』,財富比去年增長八八%,比兩年前漲了將近兩倍。」除了胡潤富豪排行,中國另一家《理財周報》的排行榜中,姜濱家族高居全中國第四名;還有《福布斯》雜誌公布的「中國富豪排行榜」,即使計算基礎略有不同,姜濱與他的妻子胡雙美也以將近人民幣三百億元的身價,排名全中國富豪第十五名,僅次於曾為全中國建築機械霸主的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是大陸所有電子製造業最有錢的老闆。

姜濱崛起、或者說是暴發的模式,與台灣的電子代工老大哥有著極為神似的影子,差別在姜濱挾著後進的優勢,擴張的速度更快、股權更集中,而且獲得山東政府更多的資源。

因此,歌爾聲學搶單的狠勁逼得台灣的老大哥美律電子黯然讓路;每年股本以十送十、十送五(一股配一股、或一股配○.五股)的速度擴張,四年內讓股本膨脹七倍,吹風的速度讓鴻海、華碩等甘拜下風;此外,姜濱先搶單,再考慮智慧財產權剽竊等訴訟問題的作風,更讓以模仿見長的台廠瞠目結舌。

與多數暴發之後,就不斷出現在娛樂版面的老闆不同的是,姜濱至今仍維持極為低調的作風,雖然大陸大小媒體不斷透過各種管道約訪,或者在公開場合圍堵希望搶到他的隻字片語,但總是在剪綵或演講結束就神隱,「不見記者」的堅持,讓姜濱成為中國富豪榜上僅見的神祕企業家。

一九六五年出生的姜濱,今年才滿四十八歲,早年是山東電信局下屬濰坊市無線電八廠的基層技術員。

不過,他與大多數吃大鍋飯的技術員不同,是少數擁有高學歷的大學本科生;高中畢業後考入萬中選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隸屬於國務院工業與信息部,是大陸第一所航太大學,由中國教育部、北京市政府與中國工程院共建,屬於一級國家重點高校。

高學歷技術男 磨劍九年姜濱考入北航,在老家山東省當地鄉里可稱是張燈結綵的狀元郎。後來,他又進入清華大學深造,並且取得工商管理碩士的學位。

一九八七年,二十二歲的姜濱完成北航的大學學位,回到山東進入濰坊市最大的一家中日合資電子公司。

這家濰坊亞光電子,於一九八六年開始投產,生產小型的電子元件,由山東省濰坊市的無線電八廠與日本AOI電機合資,資本額雖然只有六十萬美元,卻已是當地最大的外資電子廠,八七年姜濱畢業後成為該廠員工,算是進入當地最光鮮的外資企業,金光閃閃。

然而,頂著高學歷光環的姜濱在濰坊亞光前後九年,卻無用武之地。大陸的國營企業,依舊存在著濃濃的階級限制,想要升官不光靠技術,還要靠關係與送紅包。

姜濱向他親近的朋友說:「我想依我的學歷給國有企業廠長拎包包(當祕書或特別助理)也不錯,可我一看,完了,根本排不上隊,當時占個好位子要送禮,我也不願意。」姜濱在國營的電子合資廠並不如意,他說:「我總是想不透,為什麼我的主管對我如此排擠?」原來主管擔心高學歷的姜濱搶走好位子,就想方設法不讓他接近公司的核心,不斷安排姜濱出差,到廣東、江蘇的電子廠談些不會有結果的合作,或者營業額極低的訂單。他又紅又專的背景,反而成了升遷的絆腳石。

熬了九年,姜濱只升到技術部經理,最後與五位同事一同離開自行創業,不過他也因為東南西北到處奔波,建立了在微型電子廠商的人脈,尤其是日本合資的背景,為他取得高度,了解到國際電子廠的生產規模與對品質絕對的追求。

後來他在歌爾聲學的擴張中,提出「向松下學習」的口號,喊出「一流人才製造一流產品,服務一流客戶」的「大客戶戰略」,在公司內部建立徹底注重生產品質的企業文化,正是他早年在中日合資電子廠學到的核心價值。

一九九六年,三十一歲的姜濱與五位同事聯袂創業,生產電話話筒的耳機元件,第一年就獲得相當的利潤;但是,進入第二年,六位合夥人意見分歧,姜濱主張將獲利再投入,擴張生產規模,其他人卻已經滿足,短命的六人公司就此解散。

採大客戶戰略 擴張版圖隔年,姜濱成立怡力電子,單打獨鬥了四年,在二○○一年與香港合資成立濰坊怡力達電聲,資本額只有人民幣四十萬元,但是當年三十六歲的姜濱,已經累積了十五年的人脈,以及在耳機生產銷售的國際視野,怡力達電聲被外界認為是歌爾聲學的前身,也是姜濱邁向中國富豪之路的起點。

濰坊怡力達電聲發展了六年,在○七年累積到人民幣一.二億元的淨值,在山東省政府與濰坊市政府的支持下,決定讓這家公司走上「資本運作」的康莊大道,將怡力達電聲「打八折」,再加入永振電子、億潤創投等新股東,組成資本額九千萬元人民幣的歌爾聲學公司。

歌爾聲學在○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新設成立,十個月後的○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就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一年前以每股人民幣一元作價成立新公司的股東,不到十個月,就以十八.七八元掛牌上市,並且發行三千萬股新股。

六年後的今天,歌爾聲學多次配股,股本擴張到十五.二六億股,以股價三十六元計算,總市值逼近人民幣五五○億元(約新台幣二六○○億元)。

從人民幣九千萬元到五五○億元,歌爾聲學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時間,就創造出超過五百倍的增長!這正是姜濱從身無分文的電子公司技術部經理,瞬間暴發成為中國前十大富豪的關鍵。

股價漲得快,姜濱卻能做到集中持股的高難度操作,○八年股票上市的招股說明書記載,姜濱與他的家族關係人合計持股高達八五%,上市六年來不斷稀釋,姜濱家族帳面上至今仍持有超過五六%的股權,再加上三億多股、占股本二二%的限售股,歌爾聲學持股集中,在外流通籌碼稀少,所以公司股價才能不斷上漲、本益比高達五十倍仍毫不退縮。

姜濱堅持絕對的公司控制權,家族至今持股五六%,公司管理核心也都是最親近的家人,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傳統式家族企業。在歌爾聲學,姜濱一個人說了算。

姜濱自己擔任董事長與總經理,弟弟姜龍擔任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太太胡雙美是副總經理。姜龍的學歷比姜濱更為顯赫,有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的學歷,還出國到美國馬里蘭大學深造。歌爾聲學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內設有台灣子公司,胡雙美的弟弟在台灣擔任股東,一家人都擔任要職。

藍牙一哥搶單 擠走台廠經過六年的急速擴充,歌爾聲學已經是全球藍牙耳機市場的一哥,為姜濱掙得「藍牙一哥」(Bluetooth King)的稱號。

以耳機全體銷量做比較,歌爾聲學在全球也僅次於日本豐達(Foster)與另一家大陸廠商瑞聲,早年遠遠領先的台灣美律、電聲元件的元祖日本星電(Hosiden),則被歌爾與瑞聲擠到第四名外,美律則被擠出手機、藍牙領先群之外,被迫轉向頭戴式耳機、揚聲器等市場。

不過,藉著「大客戶戰略」崛起,股價大漲的歌爾聲學,也面臨到客戶過度集中的風險,去年歌爾的營收比重,蘋果就占了三七%、三星占三一%、日本索尼占一二%,三家「大客戶」就占了公司八○%的營收。今年九月十二日蘋果公布新手機,由於預期銷量不佳,當日歌爾聲學立刻重挫一○%,爆量跌停收市。

姜濱所仰賴的「大客戶」,一向以壓搾台廠應收帳款而惡名昭彰,苦果也在十月二十三日公布的歌爾聲學第三季季報中顯現,今年前三季的營收雖然增長三七%,但是應收帳款卻暴增五九.三七%;此外,○八年公司上市前,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只有兩個月(五十九天),今年第三季卻已經增加到近四個月(一一一天)。

當然,還有IP智慧財產權的訴訟,美律為了爭取iPhone訂單,三年前就宣布要切入微機電系統(MEMS)麥克風市場,卻因為IP關鍵封裝專利在樓氏電子(Knowles)手上而退卻。

不過,大陸的瑞聲與歌爾聲學轉個彎,通吃蘋果訂單,一直到今年六月,樓氏電子終於對養得肥壯的歌爾聲學出手,展開第一場智財權訴訟。

姜濱的企圖心,當然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所阻擋,他從濰坊市無線電八廠的小技術員起家,中間承受過多次「歸零」的挫折,如今歌爾聲學已經是市值人民幣五五○億元的大公司,他也晉身中國前十大富豪。在姜濱的腦海中,版圖永無止境,從藍牙耳機的小元件,擴張到整機代工、智能電視代工、新領域的體感、LED背光等整體解決方案,面積一萬五千坪的土地已經買好,廠房也規畫完成,姜濱還要繼續擴張!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姜 濱

出生:1965年

現職:歌爾聲學董事長

經歷:怡力達電聲創辦人、濰坊亞光電子技術部經理學歷:北京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