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鎊曾升穿1.29 半年新高 避險減退 日圓金價美債回落

1 : GS(14)@2017-04-22 10:13:34

【明報專訊】英國首相文翠珊宣布提前大選後,英鎊兌美元連續兩日維持在1.28以上,並一度升穿1.29,創去年10月初以來高位,並升穿了200天平均線,是去年中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以來首次。部分市場人士預期,大選讓文翠珊在「脫歐」談判獲得更清晰的民意授權,減少了政治不明朗因素。避險資產昨日回落,日圓兌美元回落0.4%,期金回落至每盎司1285美元水平,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重上2.2厘水平,由5個月低位回升。美股昨先升後倒跌,道指在零時15分跌近70點。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溫灼培表示,若大選結果顯示英國政界一心向外,在「脫歐」談判或可取得更多好處,不過英鎊上升與英國提前大選的關係不大,主要是「冚倉」活動影響。他解釋,YouGov最新的民調顯示,若英國6月8日大選,文翠珊領導的保守黨可在650個議席中贏得382席,進一步擴大優勢,這意味不會有另一個主張重返歐盟的政黨跑出,換言之大選前後的形勢沒有顯著分別,只是主張「硬脫歐」的文翠珊進一步鞏固了勢力。

溫灼培:「冚倉」推升英鎊

根據彭博1992年9月以來的數據,期貨市場的英鎊淨空倉合約達到10幾萬張,是歷來最大的沽空數字。溫灼培稱,即使沽壓如此巨大,面對文翠珊上月底啟動「脫歐」程序、蘇格蘭準備在2019年再次獨立公投等利淡因素,英鎊兌美元近期仍企穩在1.24至1.26之間,沒有繼續下跌,令炒家窺中炒高英鎊的機會。他又稱,炒家只要將英鎊推高至1.28,就會觸發大量補倉。若升至1.30,在英國要供樓的投資者,或要交學費的父母都會急於購入英鎊。

澳洲國民銀行(NAB)的分析亦稱,英鎊升勢部分由於補倉活動,預期文翠珊鞏固權力後,可增強與歐盟的談判優勢。相對於一盤散沙般的歐盟,英國團結對外也會令歐盟的談判處於不利局面。溫灼培預期,英鎊升穿1.28後可能升破1.30,但要視乎兩大條件,包括主張「脫歐」的法國極右總統候選人馬林勒龐輸掉大選,而朝鮮又不會爆發戰爭,否則資金回流美元避險,英鎊又會下滑。

高盛將美元剔出「首選交易」

美元近期回落,高盛已將美元從「首選交易」名單剔除,指很多基本面改變,影響了美元的風險因素,稅改和基建刺激政策缺乏進展,加上市場對聯儲局加息前景持相對溫和的看法,將令美元受壓。

Berenberg的資深英國經學家Kallum Pickering稱,匯市已反映聯儲局的加息預期及「脫歐」談判可能面對障礙,提早大選對匯市的作用不大。不過部分分析認為,太多利淡因素已反映於英鎊匯率,但經濟情况未必太慘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今年英國的GDP增長預測,由1.5%上調至2%。

不過提前大選也為主張「脫英」的蘇格蘭民族黨(SNP)提供一次「脫英」公投預演。SNP在2015年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獲得議會中分給蘇格蘭的59個席位中的56個,若今次大選的席位再有進帳,將增加其「脫英」的籌碼,成英國政府的隱憂。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66&issue=201704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67

內地3月增持2340億美債

1 : GS(14)@2017-05-17 22:35:42

【明報專訊】美國財政部公布,中國3月份增持279億美元(約2176億港元)的美國國債,維持全球第二大持有美國債的外國國家,連同市場估計代中國持倉的比利時增持逾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估計中國單月增持合共逾300億美元(即超過2340億港元)。早前人民幣貶值期間,人行為捍衛人民幣而不斷沽出美債,但分析相信,隨着人民幣匯價穩定,中國將繼續增持500億至600億美元美債,本年底或達到1.15萬億美元(約8.97萬億港元)的規模。

人幣回穩 資本外流初步受控

截至3月底,中國政府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達1.09萬億美元,是自2015年3月以來的最大增幅,而一向被視為為中國託管美債的比利時亦增持了37億美元,合共計則為自2014年以來的最大升幅。日本作為持最大量美債的外國國家則在3月增持34億美元,達1.12萬億美元的規模。外國持美債的總額達6.08萬億美元,數目為去年9月以來最高,但仍未達去年6.3萬億美元的高峰。

料年底規模達8.97萬億

人民幣兌美元本年至今錄得0.88%的升幅,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廖群表示,人民幣匯價較之前穩定,即使美國今年再加息兩次,貶值的壓力也會比前幾年較低,他預期人民幣年底將跌至7.02元人民幣兌1美元。資本外流已經初步受控,外匯儲備由今年1月跌穿3萬億美元回升至上月的3.03萬億美元,惟遠不及2014年的4萬億美元。

從投資角度而言,廖群亦認為美國的實體經濟轉好,美債的前景相對不錯,匯價亦趨穩定,比起其他債券的投資價值較高,相信這亦是人行增持美債的原因。廖群不排除人行會進一步增持美債,年內增加約500億至600億美元至1.15萬億美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71&issue=201705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31

陳永傑:美債沉重 按揭加息有限

1 : GS(14)@2017-06-08 00:31:01

【明報專訊】美國聯邦儲備局自前年底開始加息以來,總共加息三次,加幅為0.75厘。預計6月份再加一次0.25厘,合共1厘。縱使本港多家銀行宣布提高H按0.1厘至H加1.4厘,筆者預期往後加息幅度有限,不能與1997年相提並論。

自從香港金融管理局出手,加重本港銀行新做按揭業務資金成本之後,近日多家大型銀行上調新做H按息率0.1厘,至H加1.4厘。加息後,H按大約是2厘,與月前由H加1.38厘按揭減息戰之前,大概回到原來水平而已。

聯儲局下月再加息一次0.25厘,會令本港按息有更大加息壓力,但以本港銀行總結餘維持在約2600億元的高水平,銀行要再大幅加息機會不高,距離再大幅加息之日尚算遙遠。如果本港銀行真的頭寸吃緊,今次就不會只加0.1厘那麼輕微,起碼要加0.25厘。

儘管美國6月份加息機會甚大,但以後再大幅加息的可能有限,因為美國政府及國民總負債,近月來可謂升勢凌厲,直撲69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有人覺得美國總債務在今年急升,是否前總統奧巴馬留下的「手尾」,要新任總統特朗普頭痛?

倘美大幅加息 國民「硬食」

加息對於美國政府來說當然無甚問題,大可以發債印鈔辦法解決,再嚴重的話就發行更長年期的債券應付。但國民的欠債就沒法使用財技應對,聯儲局再大幅加息,國民只有「硬食」。不過,美國人反對特朗普之聲愈來愈強烈,再大幅加息對美國社會穩定造成威脅。加上特朗普亦覺得美國在低息環境比較有利,他不會抱薪救火要求大手加息。美國及香港都欠缺大幅加息動力,有利本港樓市。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48&issue=20170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39

彭博:中國準備增購美債

1 : GS(14)@2017-06-10 12:52:31

【本報訊】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滙率顯著轉強,彭博引述消息指,中國財政部準備好增加購買美國國債,但報道未詳述規模及具體時間;這是繼今年3月、內地連續兩個月提購美國國債後,可能延續的策略性發展趨勢。分析謂,聯儲局稍後將縮減買債規模,屆時國庫券價格料會下跌,故內地可能事先增購以抵銷部份影響。此舉亦不排除是為中美貿易談判營造氣氛的籌碼,同時反映內地資本外逃壓力已減輕。傍晚9時,人幣離岸價報每美元6.7606人幣,單日升值0.32%(升214點子),每百港元兌86.74人幣;在岸價報6.7957。彭博援引消息說,隨着人幣滙率穩定,美國國債的資產價值相對其他國債,對內地更為吸引,故現在「是時候」增加持倉,但報道沒具體指明何時操作。今年3月,中國按月增加所持國庫券票據及債券共279億美元至1.09萬億美元,此乃之前連續八月減持後首趟逆轉行動。


或有利中美貿易談判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認為,美國今年稍後時間可能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到時債券價格可能下跌,令中國所持美債出現虧損,財政部可能打算增加買入,以抵銷部份影響,此舉亦不排除有利與美國貿易談判進行周旋的籌碼。市場指人幣趨穩、內地資金外逃壓力減緩,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財政部此時增購美國國債,可能反映近月資金狀況改善,令財政部有餘力增購。《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謂,近兩年人幣滙率過高壓力已釋放,未來人幣滙率將「唸好穩字訣」,盲目樂觀或悲觀情緒都屬不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7/20047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85

憂環球央行收水 美債孳息升

1 : GS(14)@2017-07-01 10:49:15

【本報綜合報道】歐洲、英國和加拿大央行上周先後放風暗示收緊貨幣政策言論,令市場擔心環球央行「收水」趨勢成形,國債市場受沽壓。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周四曾升至2.267厘,為逾一個月最高,昨日仍見2.265厘。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曾升至0.446厘,近六周高位。美股周五早段造好,扭轉周四跌勢,道指早段曾升近百點,報21380點。標普500指數報2429點,升10點;納指則升17點,報6161點。歐股尾段個別發展,英國和法國股市升0.05%和0.25%,德國股市則跌0.09%。


傳Nike限量版放亞馬遜出售

數據方面,美國商務部公佈5月個人收入按月升0.4%,個人支出按月升0.1%,兩者均優於預期。聯儲局看重通脹指標、核心PCE按年升1.4%,遜4月按年升1.5%,反映美國通脹步伐仍停滯不前。美匯指數徘徊95水平,昨最弱曾見94.47,為去年10月初低位。截至昨晚9時15分,美匯指數報95.727,升0.1%。道指藍籌Nike周四收市後公佈季業勝預期外,有報道指Nike計劃把限量產品在亞馬遜平台出售,刺激Nike昨日曾升8%。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1/20074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68

格林斯潘:美債30年牛市快告終

1 : GS(14)@2017-08-06 18:40:14

【本報訊】受惠美國就業數據表現強勁,道指連續8日創新高,反映美元兌一籃子貨幣表現的美匯指數反彈,收市企穩93.5水平樓上,升0.76%。不過,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警告美債30年牛市快將終結。指債市「非理性繁榮」美股三大指數上周五收市造好,道指收報22092點,升66點,連續8日創新高,美匯指數反彈,收報93.542,升0.78%,最多曾升1.01%至93.774,逾一周最高。美股表現亢奮,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坦言美國債市瀕臨爆煲邊緣,並以「非理性繁榮」形容當前債市。91歲的格林斯潘稱債市現泡沫,並非股市,又指持續30年的債市牛市快將告終,股市亦會受牽連。他拒絕為債市爆煲預測時間表,並認為無人可預知,又指美國利率長期處低水平,若息率反彈,加息步伐將會很快。「債王」格羅斯指美國非農就業職位升,不代表刺激經濟與消費開支增。他指美國加息關鍵在於核心通脹,若核心通脹回升至2%,儲局或收緊量寬,惟今年內儲局不會再加息。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投資者押注聯儲局9月和11月議息會議加息機會率均不夠兩成,12月加息機會率略升至4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6/20112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36

中國再成美債最大國 6月大手增持443億美元 超日本

1 : GS(14)@2017-08-17 07:19:43

【明報專訊】根據美國政府最新數據,中國6月買入443億美元美國國債,是2011年6月以來規模最大的月度購入,也是中國連續第五個月增持,其對美國國債的總持有量達到1.147萬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出售了價值20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總持有量降至1.091萬億美元,令中國超越日本,再次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市場等待聯儲局凌晨公布7月會議紀錄之際,美股早段向上,道指升逾60點,企穩22,000點以上。

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文,批評電商巨擘亞馬遜嚴重傷害繳稅的零售商,並造成大量職位流失,亞馬遜股價早段應聲下跌0.7%。

遭特朗普批評 亞馬遜股價跌0.7%

人民銀行在2015年8月推出匯改,觸發人民幣貶值潮,兌美元一度由6.3貶至6.9。匯率回穩前,中國去年動用了部分外匯儲備捍衛人民幣,並於去年10月將美國最大債權國的地位讓予日本,令投資者密切關注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水平,與人民幣穩定的關係。

中國今年實施更嚴格的資本管制,緩解資本外流的壓力。人民幣靠穩,加上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中國7月外匯儲備連續第6個月上升,增至3.08萬億美元。目前人民幣已經回穩,由今年初每美元兌6.9450元人民幣,升至周二的6.6855。今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上漲近4%,去年下跌約7%。

分析:中美貿易強勁 推動美債需求

傑富瑞(Jefferies)高級經濟師Thomas Simons稱,中美之間的強勁貿易關係,推動了中國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預期中國未來幾個月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可能持續增長。他說,鑑於中美貿易平衡的概念,不認為中國已完成購買美債,預期兩國貿易將創造更大的美國國債需求。中國 6 月對美貿易順差為254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當月在貿易賺的錢,透過買入美國國債又回流到美國的口袋。

Informa Globalmarkets首席宏觀策略師David Ader稱,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當然意義重大。市場之前擔心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現在中國顯然再次入市。儘管中國持有量近期增加,但仍較去年同期水平低940億美元。

外國持美債量 中日佔逾三分一

與此同時,比利時的持有量繼續下降,6月下降了4億美元,總持有量跌至983億美元。中國被指一直透過比利時等避稅天堂買賣美債,比利時更被形容為中國交易美國國債的「中轉站」。外國央行和投資者的買賣,對美國國債市場可產生重大影響。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3月升至2.63厘的年內峰值,目前在2.2厘左右。

日本近期所持的美國國債有所減少。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表示,日本擔心美國仍處於加息周期,不想高價買債。中日兩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量相加起來,相當於外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前5名則包括愛爾蘭、巴西和開曼群島。開曼群島所持的美國國債,主要由那些在當地合法註冊的資產管理公司持有。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44&issue=20170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80

專家論勢:美債孳息線大幅拉平

1 : GS(14)@2017-10-09 03:17:41

美聯儲前晚議息後,維持今年12月加息1次的中位數預測,2018、2019及2020則分別預測加息3次、2.25次、及0.75次,較長線的目標利率則預計會達到2.75%。央行維持明年加息3次的預測,並預測2019及2020合共加息3次(上次是預測2019會加息3次),較長線的目標利率亦較上次預測低了25點子。由於此前市場有接近一半人認為今年12月不一定會加息,因此議息結果對他們來說是偏向鷹派。筆者則認為,央行正逐步(及緩步地)向下修訂對長線利率的看法,為可能要提早完結加息周期作兩手準備,估計2019及2020年的加息預測次數在未來一年間將有需要不斷地向下修正,惟市場現時大概只會專注於今年12月的議息決定如何。聯儲局同時宣佈自10月起縮表,內容與此前放風的大致一樣,並沒有具體說明最終的縮減目標。議息後,美債短息上升,三十年期則先升後跌,三十年與五年期之間的息差於周三晚出現自2016年12月以來的最大幅收窄,暗示債券市場對聯儲局的加息及縮表意圖投下了「不信任」一票。市場對央行的不信任至少有兩方面:(1)縮表及加息除了是為了政策「正常化」之外,另一目的是要使孳息線稍為傾斜,製造復蘇及通脹回升的印象;但美債孳息線過去近兩年持續拉平,反映市場認為在經濟及通脹回升乏力的情況下,央行有過度收緊政策的風險;(2)聯儲局自去年12月以來三度加息後,股市及債市持續造好、信貸息差收窄、美滙下跌,上述四種情況均導致金融狀況變得更寬鬆,間接增加了資產泡沫風險的形成。在這情況下,央行不可以過度收緊政策,因為實體經濟復蘇乏力;但另方面央行不敢不收緊政策,因為金融泡沫風險愈益膨脹。且看未來一兩年間,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哪一方面的發展會較先逼使央行最終要把「政策正常化」這項史無前例的實驗剎停。潘國光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2/201601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27

債王警告美債牛市面臨結束

1 : GS(14)@2017-10-15 15:54:25

【本報訊】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警告為期三十年的美債牛市或將結束!格羅斯日前稱,倘十年期美債息升穿2.4厘,有機會意味美國國債的長期牛市走勢遭受破壞,面對上述情況,債券投資者應採取防守性投資策略,而非進攻,又表示十年期美債息要升至2.4厘,工資與通脹都需要處於上升趨勢。美國上月平均時薪按月升0.5%,勝預期,數據令通脹預期升溫,刺激十年期美債息上周五一度高見2.4003厘,差不多5個月來首次突破2.4厘,兩年期債息更曾升至1.5242厘的約9年高,惜兩者收市升幅收窄,十年期及兩年期美債息分別收報2.3589厘及1.504厘。美國通脹預期雖然隨上月工資升幅加快回升,但同樣影響十年期美債息升跌的期限溢價(Term Premium)卻未見起色。期限溢價是構成十年期美債息的一部份,為彌補投資者選擇持有長債而非短債,長債息往往較短債息高,有關溢價便是期限溢價。


美本周公佈CPI


期限溢價去年起處於負水平,最新報負0.27厘。德銀料期限溢價明年底前將上升四分一厘。曾在儲局擔任金融穩定性工作,現任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的Nellie Liang提醒,一旦期限溢價急升,風險資產價格將會下跌。


值得留意的是,繼上周五的就業報告後,本周公佈的聯儲局9月份議息紀錄,以及美國9月份CPI(消費物價指數)及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亦有機會影響市場加息預期。另美股第三季業績期本周揭幕,多隻金融股本周放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9/201771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94

耶倫﹕低通脹是個謎 美債孳息曲線趨平

1 : GS(14)@2017-11-26 14:50:32

【明報專訊】即將卸任的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周二晚重申,應循序漸進加息,又指美國今年通脹持續偏低仍是一個謎,她不能說聯儲局清楚地了解原因。市場人士認為,耶倫以至聯儲局其他官員的類似言論,預示聯儲局在今次加息周期的利率加幅將比以往低。近期美國10年期和2年期國債孳息率曲線趨平,兩者息差由今年初的1.28厘,收窄至不足0.6厘,是10年來最小。美國30年期與2年期國債息差更是10年來首次跌穿1厘大關,反映市場預期美國未來的通脹及經濟增長較低。

耶倫稱,2014至16年的通脹增長低於聯儲局預期,可能與勞動力市場的閒置人力、油價下跌及美元升值等有關,這並不出奇,但今年失業率低、油價和美元穩定,通脹仍未能達標才令人驚訝。她說,聯儲局假定了各種各樣影響通脹的因素,當中大部分可能是暫時的,例如醫療保健費用增幅比預期小,手機提供商推出的無限制數據計劃,也導致官方的統計顯示物價下跌。耶倫稱,聯儲局預計通脹明年上漲,但須對經濟發展持開放態度。她表示,有人以為通脹持續低迷是一種祝福,但這卻是「危險的」。她解釋,這意味加息周期的最終利率水平將會在歷史低位,限制了聯儲局在下次危機可作出反應的空間。

道指早段偏軟 納指再創新高

美國上月耐用品訂單意外下跌1.2%,道指早段偏軟。不過納指早段再創新高,中概股新浪、微博、百度、京東、網易、搜狗、阿里巴巴上漲。市場關注到德國的政治困局,資金購日圓避險,美元兌日圓跌至111.6,創1個月低位。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25&issue=20171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