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杏兒經歷的16年
1 :
GS(14)@2015-05-27 08:51:48入行16年的胡杏兒,最初由寂寂無聞的學生,到飛上支頭變成港姐,繼而成為無綫當家花旦和視后,其間經歷過風風雨雨才能踏上這條青雲路。
港姐入行
當年19歲的杏兒以大學生身份參選1999年的香港小姐,奪得季軍及活力風采獎,後簽約成無綫藝員。
飛躍歲月
入行初期的杏兒在《流金歲月》演弱智女孩丁善茵,更因而奪得「飛躍進步女藝員」獎。
增肥拍劇
2006年杏兒參與劇集《肥田喜事》,不惜增磅至152磅演「肥田」一角,完成拍攝後迅速收身。
音樂發展
2008年成歌手,之後舉行小型音樂會,並奪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銀獎及勁歌的新人薦場飆星獎。
萬凰視后
2011年憑《怒火街頭》奪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及憑《萬凰之王》贏視后,領獎時感謝當時男友黃宗澤。
杜Sir愛將
2011年客串《建黨偉業》飾演周潤發的七姨太,之後再於杜琪峯電影《奪命金》飾演任賢齊妻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27/19161422
出土男神 54歲型爆復出 銀髮林俊賢:我啲經歷慘過《大時代》
1 :
GS(14)@2015-06-11 12:47:382015-05-28 NM
消失娛圈近廿年的無綫小生林俊賢,去年低調復出拍電影《最佳嫌疑人》後,早前再為應采兒做監製的網劇《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埋位,五十四歲一頭銀髮的他,依然型英帥。離開娛圈後兩度炒股輸身家,身心受挫搞到身體出問題的林俊賢,經過痛苦掙扎成功翻身,變成證券行、廣告及製作公司老細;見重播《大時代》被熱捧,林俊賢說:我啲炒股經歷慘過《大時代》。
免疫系統失調
一頭銀髮,身形健碩的林俊賢,比起廿年前在成名作《男兒本色》飾演徐湘,更多添了一份成熟的型格,從商多年,經常要穿梭北京、深圳,戲癮發作,林俊賢重操故業,為處女監製應采兒埋位拍網劇。「我做個有精神病嘅智者,睇完劇本就好想做!我自己身體都有啲不好,四年前患上蕁麻疹,唔可以太操勞,太大壓力或唔開心,會好易復發。拍呢個劇講明只係要十幾日,又俾足時間休息,咁先接。(如果無綫搵你?)我都會考慮玩吓。」林俊賢說。
輸兩次身家
離開娛圈的日子,林俊賢經歷大起大跌,情緒受困,因而令免疫系統失調,賠上健康。據了解,離婚後,女兒跟前妻生活,之後的一個女友為林俊賢誕下一子,其時,他轉行做股票行,全職炒股,因為買賣神仙股,輸掉整副身家,女友亦因此帶同兒子離他而去,四十幾歲人,人又冇錢又冇,輸晒!林俊賢面對現實,咬緊牙關由零開始。邊度跌低,邊度起番身,到投資公司做策劃,又兼職做廣告,終於成功翻身。不過,歷史○七年再重演!林俊賢說因為miss咗個call,就錯失了一個大買賣的決定,股票投資,再次輸清光。林俊賢的股場經歷,拍得住《大時代》的劇情。「輸晒,全部輸晒!《大時代》只係做戲,我慘好多!做生意就好似賭博一樣,有起有落,有順有唔順;不過都過咗,經驗多咗,依家做生意學識穩陣,唔會俾自己再跌。諗番轉頭,我奉勸年輕人有乜大不了,瞓醒一覺,起身就冇事。」林俊賢說。
甲一球員變小生
入無綫讀第十一期藝訓班前,六呎高的林俊賢是籃球港隊甲一組球員。82年藝訓班畢業,同期有歐陽震華、吳鎮宇,87年在《男兒本色》擔正跑出;之後轉攻電影,又出過兩張唱片,95年轉行離開娛圈。
最想同萬子合作
屢敗屢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林俊賢索性開證券公司,教人投資。「做證券行咪唔使驚!投資其實冇問題,但如果抱住以小博大心態,咁風險就大好多,所以應該投資唔係投機。例如窩輪,你用對衡角度睇就好安全。」講起投資心得,林俊賢滔滔不絕。除了金融生意,林俊賢說他會投資電影,新片已開始籌備中,對於同期的戰友黎明,仍有保持聯絡,但林俊賢最想合作的藝人是萬梓良。當提到當年同劉嘉玲傳緋聞,林俊賢不忿說:「我都唔知點解當時會有呢啲新聞出現,我都要向劉嘉玲講聲唔好意思!趁呢個機會,鬧一鬧作呢單嘢條友XYZ……」當年憤青,今日五十四歲,一樣有火。
15年後父女重逢
錢銀,女人!同樣兩次打敗仗的林俊賢強調現階段是單身。對於再搵番個伴,他說:「成日都搵o架啦!(仲有冇同前妻或者以前啲女友聯絡?)之前嗰啲都唔理我喇!」當年前妻帶埋女兒離開,從此失去聯絡。林俊賢尋親抽絲剝繭,在fb尋遍跟女兒出生日期相同的女孩,再從其他蛛絲馬跡確定身份,之後搵朋友跟女兒在fb做friend,一步一步發展至約出來見面,至安排父女重逢。見面一刻,林俊賢哭了。女兒今年20歲,跟細仔一樣不時都有聯絡,彌補失去。
我的電影經歷﹙上﹚ 周顯
1 :
GS(14)@2015-10-25 15:05:02http://www.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6835
戴榮添是著名經理人,也是我認識了多年的好朋友,有一天,我和他吃午飯,他居然問我還拍不拍戲,因為他有份投資一部愛情喜劇,由一位著名的導演去拍,其中有一個角色,想找我飾演。
我自問都算是一位文化人,但和其他文化人不同的是,我並不迷看電影,只集中看動作片,尤其是武打片,以及喜劇,劇情片、文藝片之類的文化界電影,就敬謝不敏了。所以說,如果從電影文化的角度看,我實在是十分無知,不配作為文化人的。
然而,我這個不通電影的人,居然在電影的身上,賺過了短時間的生活,也可真的是稀奇之至。
首先是在TVB,那時,我唸新聞系,三年級的暑假,要去暑期實習。我不是班中的積極分子,在選實習機構時,好的工作很快給同學們選光了,只剩下一份叫「節目發展部」的,我心想,節目發展,這應該是行政工作吧?
筆者唸新聞系時曾在TVB做實習,當過編劇,可說是接觸影視界的開始。
誰知去到了清水灣,見了當時的節目發展部副經理吳昊,才知道,原來「節目發展」的意思,是編劇。我連這個簡單的常識也不知道,可知我對影視製作的無知。
那時,我被分配到去製作一套配音片集,名叫《午夜獵奇》,其實不外乎是把一些零零碎碎的,來自美國和日本的記錄片片段,剪接成為片集,再加配音,但有趣的是,配音純粹自由創作,可以和影片內容全無關係。
據知,這片集的上任編劇是李志超,在中文大學,他是有名的才氣縱橫,他的那一班,有游淑儀,有黃碧雲,有他,算是奇才輩出、空前絕後的一班,據說李志超畢業的作品是一部情慾片,找了游淑儀來當女主角,游提出的條件是指定男主角是他系的某位美男子。不過我並沒有看過這片子,也不知這傳言是否屬實。
吳昊是監製,另有導演,他是一位富二代,開的是保時捷,住的是又一村豪宅,而且還是溝女大王,女友無數。
這節目還有另一個編劇,也是暑期工,是個十多歲的少年,也是個富二代,唸的是名校,剛唸完了中七,成績很好,還懂得玩幾種樂器,快要到外國的名校唸書,因著家人的關係,到這裏來當暑期工,因為他對影視製作很有興趣,所以趁機學習一番。
他的教養很好,非常有禮貌,很努力工作,也很努力學習,在這短短的三個月間,幾乎學會了所有的製作程序,後來還一手一腳,自己剪輯製作整套節目,連導演的工作也當了。
我最不喜歡就是這種幾乎是完美的少年人,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這應該是因為妒忌的關係吧。我想,如果這位有為少年笨一點,寸一點,又或者是工作的天份和態度差一點,我都不會如此的不喜歡。誰教他幾乎完全沒有缺點呢?這就實在太過討人厭了。韋小寶初見鄭克塽時,心裏罵他王八蛋,劉鳴偉的不被人喜歡,相信也是差不多的心理吧。
不過,我和這位王八蛋少年,免不得一星期見面兩次,關係還是挺不錯的。後來還一起唱過幾次K添,不過那時唱K是沒有女性在場的,只是我、他、導演三人,其齋可知。
我的電影經歷(中)憶吳昊 周顯
1 :
GS(14)@2015-10-31 18:57:00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7032
當年我在TVB做暑期工,工作流程如下:星期一要去編劇部拿錄影帶,拿完即閃,用不了十分鐘,星期二、三、四在家寫稿,星期五交稿,也是十分鐘即閃。理論上,星期六和日要跟剪接和配音,但我當然是缺席不到,反正,這些瑣碎的事情有導演和那位富二代編劇負責。
這個工作流程一直相安無事,直至有一天,我到了清水灣錄影廠方才發現,忘記了帶稿。怎麼辦呢?要知道,那時我住在跑馬地,從清水灣回家,先要坐廠車到彩虹站,再轉乘地鐵,然後截的士,前後要花兩小時,才回到家中,拿了稿子,又要另一個兩小時的車程回去。
我沒法子,唯有在編劇部即席寫稿,花了一個多小時,便寫完了。吳昊見狀,奇怪地說:「吓,乜你寫得咁快架?」言下之意,如果我寫得咁快,為甚麼要每星期放我三天的假期去寫稿呢?幸好,這時暑期已接近尾聲,他也懶得改變工作條款,不去增加我的工作量。
那一年的暑期工,匆匆三個月,很快便完結了。最大的收獲是,我偷錄了一套《I.Q.博士》的全集,那時這是買也買不到的珍品。
吳昊是一個很出色的編劇,是香港一個 icon,並且也是一個大好人。
在最後一天,吳昊問我:「這一科是不是很重要的?」我連忙點頭,「是呀,是呀,如果不及格,便不能升級了。」結果他給了我最高分。
我在職場之上,也跟過好幾個老闆,其中吳昊是文化水平最高的,當時節目發展部(即編劇部)的同事有不明白的歷史掌故,都走來問他,他也總能夠輕鬆的回答出來。當然,他也是一個大好人,否則也不會給我這一個胡混的少年人最高的分數。
在人品方面,昊sir幾乎是無懈可擊的。他在1971年進入TVB,還做過類似「細龜」(黃一山)的幕前角色,例如在《各位觀眾,鳳凰女小姐》這種搞笑節目中,間有出鏡,好像還做過趣劇。事實是,他的確是一個十分搞笑的人。
那時候,吳昊的職位是節目發展部副經理,上司是梁建璋。我和後者不熟,只知他曾經是昊sir的手下,但據說他比昊sir更有行政手腕,所以升職的速度比較快。不過,我當然永遠覺得吳昊是一個叻人,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吳昊的確是一個特別出色的人,是香港的一個icon。
那時,吳昊正在和一位編劇dating,她名叫「黃嘉惠」,二十多年不見之後,在2013年,驚聞昊sir的死訊,發現了她是昊sir的遺孀,令人黯然。
記得那時,有一部周潤發(和鄧光榮)主演的電影上演,說起了其編劇,我還以為是「黃嘉惠」,吳昊點頭說:「他是個很好的編劇。」我的心裏嘀咕:「你當然說她很好!」
後來我才知道,此「王家衛」不同彼「黃嘉惠」。當時王家衛雖然還未拍《旺角卡門》和《阿飛正傳》,但行內人早知他的大名了。
我在TVB上班的最後一天,吳昊對我說:「你畢業後,如想回來工作,隨時都可以。」我雖然沒有回去,但一直很感激他的這句話,因為我的表現實在太差勁了,但他也一直對我很好,和我很談得來,也很接受我的胡鬧。
經歷恐襲 搖滾驅陰霾美樂隊返巴黎開騷
1 :
GS(14)@2016-02-18 23:32:08「晚上好啊巴黎!我們準備好了!」Eagles of Death Metal(EODM)主音Jesse Hughes前晚高呼,為一場非一般的音樂會拉開序幕:樂隊要用「樂與怒的療癒力量」,助一群曾跟他們出死入生的樂迷,驅走巴黎恐襲造成的恐懼和傷痛。去年11月13日恐怖分子血洗法國巴黎巴塔克蘭音樂廳,89人死,當時在場演出的正是美國樂隊EODM。事隔三個月,EODM重臨巴黎,在第九區的奧林匹亞音樂廳跟樂迷聚首,恐襲生還者免費入場。
■舉行演唱會的奧林匹亞音樂廳外,有警員在場加強保安。美聯社
主音攬坐輪椅生還者
樂隊在法國老牌歌手Jacques Dutronc描寫巴黎開展新一天的金曲《Paris s'eveille》和觀眾歡呼聲之中出場。雖事前有人擔心音樂會或會令人想起當日的驚懼,當局亦安排心理專家在場,但觀眾看得非常投入。音樂會期間大家曾一起悼念死難者,有人給主音送上紅白藍三色的頸巾,Hughes亦將一曲致送給在恐襲中喪命的EODM商品經理Nick Alexander;但傷感的時間不多,觀眾情緒越趨高漲,尤其是當Hughes忘形敲爛結他時,大家更瘋狂喝采。到演唱會終結時,Hughes激動地跳下台擁抱一名坐輪椅的恐襲生還者,不少人流淚相擁。其實事前Hughes曾說擔心「會在台上崩潰」,有生還者也坦言滿心忐忑,尤其是不少人在恐襲後連看電影也不敢。恐襲當日靠裝死逃過一劫的26歲青年亞歷克斯坦言音樂會中「坐在傷者旁,有四分三時間很難過……最難受是小鼓的鼓聲令我想起槍聲」。隨着演唱會尾聲高潮來臨──Hughes用紅白藍三色的結他演奏滾石樂隊的《Brown Sugar》時,亞歷克斯也投入起來,「我成功看完一場演唱會」。Hughes看來也憑音樂重生,他激動稱觀眾為曾經同生共死的「老友」,「你們從此甩不開我啦!我已是巴黎人了!我需要你們,而你們沒教我失望!」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8/19495439
經歷墮胎不死堅強B仔奇蹟生還
1 :
GS(14)@2016-03-11 13:30:09英國蘇格蘭一位兩子之母,意外懷有第三胎後決定墮胎,然而這名奇蹟寶寶捱過墮胎手術,成功健康出世,現在已4周大了。「我不願以他去換取全世界。」24歲哈珀(Vicky Harper)懷上小傑克(Jack)時,本來並非這樣想。育有5歲及2歲孩子的她,因忘記吃藥去年6月發現意外懷孕,但經濟拮据令她決心墮胎,她憶述:「這不是個容易決定,我愛孩子多於世上一切,但要多養一個實在無能為力。」雖然當木工的19歲男友稱會全力支持,但哈珀仍決定往醫院接受真空抽吸法的流產手術。但出院後她仍覺有異,經常疲倦及暈眩,返家驗孕也顯示有喜,醫生卻稱可能是懷孕期荷爾蒙仍留在體內所致。哈珀後來再以驗孕工具前後測試15次,皆顯示有孕,希望再作掃描檢查時卻被院方指她太多疑。「當我已兩個月沒有來經,我知道寶寶仍然存在。」哈珀接受流產手術9周後終獲再安排掃描,果然顯示胎兒仍在腹中。當時她已懷孕16周,不想服藥流產以免再次失敗,然而進行第二次流產手術可能傷及其子宮,而且有一定生命危險。「我已被迫至沒有退路,我懷有我從不想要或計劃要的寶寶,但我沒有其他選擇,只可繼續懷孕。」哈珀上月初終誕下6磅15安士的小傑克,但就稱沒有後悔將他帶來這個世界,並決定在傑克長大後告訴他整件事。她稱:「不過作為媽媽,如何對孩子說出從來不想要他的這些話?我會告訴他的是,他是個生還者,我愛他的程度是超乎自己的想像。」哈珀稱後來獲悉,當日是仍在訓練的新人在其他醫生監督下操刀流產手術,院方已向哈珀道歉。專家指墮胎手術失敗的機會率非常低,以英國計,只有0.2%孕婦要再度接受其他流產程序。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1/19525423
強姦被當性騷擾澳洲女教師南韓慘痛經歷
1 :
GS(14)@2016-05-25 04:49:02澳洲25歲女子馬蒂娜(Airdre Mattner)到南韓旅遊,其間她到酒吧耍樂,酒後記憶變得朦朧,醒來時發現被強姦。事後她到警署報警,但發現警方處理馬虎,事件曝光後,警方始拘捕一名尼日利亞男子,並僅控以性騷擾而非強姦罪,始發現南韓文化容許侵犯女性,尤其針對外國人。馬蒂娜的經歷在節目《60 Minutes》中曝光,她在日本教授英語,去年9月與男友和朋友到南韓旅遊,她的男友和朋友先離去,她決定獨自留在南韓遊玩。馬蒂娜獨自到酒吧喝酒後記憶變得朦朧,她醒來時發現自己與陌生人在的士上,她稱當時十分不適,又請的士司機載她回旅館但被拒,然後再醒來時發現被強姦,「我記得我在酒店房間床上,有個男人在我上面。我掙扎嘗試推開他,但他太重」。翌日馬蒂娜醒來時全身赤裸,金錢不翼而飛。閉路電視拍到案件涉及三人,她在宿舍負責人和朋友協助下到警署報案。馬蒂娜其後發現強姦她的男子在facebook邀請與她做朋友,她遂通知警方,但警方指男子不在國內而無能為力,她並發現警方沒有檢取脫氧核糖核酸(DNA)樣本,亦沒有以強姦案程序跟進。《60 Minutes》記者蘭登(Alison Langdon)指,南韓警方處理馬虎,「這是怪責受害人的文化,尤其你外出喝酒或跳舞。他們有這種文化,不會認真處理性侵犯案,當受害人和涉案者不是南韓人,警方更不關心」。事件曝光後,一名尼日利亞男子被捕,僅控以性騷擾,而非強姦或非禮罪,理由是馬蒂娜當時並不清醒,無法證實性交在不同意下發生。澳洲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4/19625301
經歷抑鬱破產離婚 慘情農夫變3億薯片大王
1 :
GS(14)@2016-08-16 06:27:59英國Tyrrells薯片本周以3億鎊(30億港元)賣給一間美國公司,這間薯片公司的創辦人原本是一位農夫,但他在成立公司後短短6年便以3,000萬鎊(3億港元)賣掉「親生仔」,看着自己親手打造的薯片王國升價10倍,他稱這一切都是由一車又一車被超市退回的「醜薯仔」而起。現年55歲的蔡斯(William Chase)人生路未算平坦,經歷過抑鬱破產離婚,卻令他發揮從商天份,由一位負債纍纍的農夫成為富翁。他憶述自己14歲喪母後務農的父親一蹶不振,蔡斯父親堅持要兒子買下他的農場,因此蔡斯20歲時便向銀行貸款20萬鎊(相當於今日200萬鎊,約2,004萬港元)買下父親的農場種薯仔。但之後12年面對薯仔價格有升有跌,而他的貸款利息甚至增至28厘,令他的生活極不穩定。1992年他禍不單行,一場大雨重創收成,他更跌傷背入院8星期,被迫宣佈破產,失去家園、農地,他因承受不了失敗而陷入抑鬱。「我那時有自殺傾向,我崩潰了,打擊很大,但這樣的事會令你走得更快。」他一度拋棄當時的妻子及兩名年僅一歲及六歲的兒子,獨自去澳洲,三個月後才決定重新出發,回國後賣車籌錢再種薯仔,慢慢還債。他的商業頭腦在此時發揮功效,除了種薯仔外,他亦開始買賣其他農夫的農產品並變賣到超市,幾年間他已經可以贖回老家。但超市經常退回賣相不佳的薯仔,令他警覺要改變,「我每天送出10箱薯仔,他們卻退回5箱,超市這樣對待農民真是太可惡了」。蔡斯面對一批又一批無人要的薯仔,決定放手一博做起薯片生意,認真地去到美國考察薯片廠運作,於2002年成立Tyrrells薯片。很快,他的薯片王國越做越大,一家人的生活大大改善,他開始買樓買郵艇及跑車,但婚姻卻經不起考驗。蔡斯2008年以3,000萬鎊(3億港元)賣掉薯片王國,前妻分得1,400萬鎊(1.4億港元)。他後來開展其他事業,包括爆谷生意及薯仔伏特加,更覓得第二春,與太太誕下兩名兒子。經常尋找新商機的蔡斯,最近向一班商學院分享經商之道,他直言自己不但放棄假期,敢冒破產的風險創業,每天工作18小時,而他的努力最終得到回報。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6/19738369
十優港姐麥明詩家庭 經歷負資產 慳儉理財法
1 :
GS(14)@2016-09-08 00:04:352016-08-20 iM
明星藝人總要悉心打扮,追求時尚選購新衣,花大筆金錢,但今年正式簽約無綫成為旗下藝人的麥明詩則不諱言喜歡上網買賣二手衣服,更承認自己是名「慳妹」,「我們一家曾在2002年經歷負資產,所以媽媽從小教導我們要慳儉,多使用二手物品,長大後也成為習慣。」麥媽媽補充,「我經常提醒女兒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事物,例如要補習賺取零用錢才可出遊、申請獎學金去留學等,這樣她才學懂珍惜,培養出節儉的心態。」
麥明詩表示自己雖然有理財的概念,會留意相關事情,但暫時未有太多行動,笑指最好的投資就是將錢交給媽媽。她坦言並不緊張此刻銀行戶口內的數字,「我現在更着重自己的Value,特別從事演藝圈,要不斷增值自己,我更會學習Marketing、Branding、Image等,當自己是投資產品一樣,要思考如何作管理。」麥媽媽在旁就笑言:「我其實都沒有幫她理財,因為根本沒甚麼錢,所以她講到自己錢又無,咪諗吓自己的頭髮。」
麥媽媽更大爆女兒其實是「慳妹」一名,喜歡上網買二手衣服。麥明詩坦言穿二手衫已多年:「雖然現在賺錢不多,但仍可節流,例如我會買二手衣服,以前經常用eBay,可以找到很多人買完不合身或只穿過一次的衣物,即使現在也會穿二手的,有時出Event的衣服只穿一次,過後我就會再賣出,既環保又慳錢。至於飲食方面,我不太講究,不會追求食貴嘢。」她認為自己節儉的習慣和心態全靠媽媽自小培養。
負資產日子學會慳家
原來麥明詩這小康之家,跟不少中產家庭一樣,曾經歷負資產。麥媽媽:「我們1995年從澳洲回流返港,但樓價在前幾年急升,所以買樓時價位非常高,誰知後來政府出招令樓價大跌,即使後來覺得房子不夠大,也沒能力換新居。直到1997年樓價回升後,我們才能出售樓房,但同時又以相對較高的樓價購買新房。結果2002年樓市低谷時跌破了買入價,虧損了近300萬元,當時供樓壓力沉重,試過要用整份薪金去供樓,所以一家人要非常慳,這些事情我們都會告訴兒女。」
經歷負資產時,麥明詩只有11歲,她憶述:「媽媽在我們小時候已經將很多事情生活化,例如以前她會帶我和哥哥一起去買樓,跟我們分析為何樓價會有升跌,甚麼是保值等。當年負資產,我只是讀小六,媽媽都有向我解釋甚麼是負資產,我還記得當時好像是明白的,所以從小就有這些概念,知道要慳家。」
不單口頭上教導子女,麥媽媽認為父母的身教對小孩也有相當的影響。麥媽媽是職業治療師,丈夫是中學教師,兩人生活一向比較樸素,「明詩在我們的影響下,也學會節儉生活,不會與人有物質上的比較,不太在乎哪個品牌出了新款書包或運動鞋。她甚至很高興使用學姐送的二手校服、書籍,還指書中有許多有用的筆記。」她和女兒亦樂於參加學校每年一度的二手物品慈善賣物會,一起選購合適用品。麥明詩也笑言:「其實我由小用慣『三手嘢』,通常別人給哥哥,哥哥又再給我。」
兼職賺錢才可去旅行
「現代社會資金豐富,不論是上流、中產或基層的父母,都習慣在物質上『討好』子女,即使沒有錢買最新型號的手提電話,也要買些糖果美食哄子女開心。生活上物質唾手可得,很容易誤導孩子,認為父母理應為自己提供一切,毋須靠自己的努力。」麥媽媽除了從小培養子女節儉的美德,更強調他們要學會「靠自己」,她只會給孩子少許零用錢,剛好足夠學業所需,不能像某些同學一樣,購買名牌衣物、球鞋。
「明詩有部分同學,未工作已經在父母的資助下與朋友周遊列國,我則不會這樣做。女兒高中時我會讓她替別人補習賺取額外的零用錢,放假時才可與朋友出外旅遊。即使明詩希望出國升學,我亦向她坦白會為家中的經濟狀況帶來壓力,鼓勵她嘗試申請獎學金。」麥明詩亦表示:「媽媽經常對我說,自己想要的東西,將來要靠自己去賺取,我小時候就明白金錢或物質並不是輕易可得,很珍惜每樣經過努力才獲得的事物,尤其現在工作更加認識到Value of money,所以我都會繼續慳,繼續着二手衫。」
麥媽媽也認為父母不可能照顧子女一生,所以更應鼓勵孩子自力更生,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切勿給子女提供無限的資源與支援,所以目前仍在給予成年子女經濟支持的父母應要訂下框架,列明支持的目標與時限,去到某一階段,就要減少,甚至停止資助。「要讓子女知道父母不會無條件在經濟上供給,才可賦予子女動力去為自己的將來奮鬥。我亦從小提醒子女,將來工作後要給家用、幫忙供樓、盡自己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要明白吃穿用度不是理應由父母無限供給的,所以明詩現在都會定期給家用,一起供樓。」
家長篇:選興趣班不能影響學業
近年香港不少家長為了讓子女入讀名校,不惜大灑金錢,務求讓孩子學懂十八般武藝,增加所謂競爭力。作為資深兒科職業治療師的麥媽媽就指出,事實上,小朋友如果生活太忙碌,面對太大壓力,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父母當然可以讓小朋友先作多方面嘗試,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但不宜同一時間嘗試多種活動,建議父母可以用半年時間讓子女先嘗試一兩樣,然後下半年再試另外兩樣,找到他們自己真正的興建後,再深入學習。」
體能課程對發展重要
麥媽媽認為各種興趣班都有它的作用和有趣的地方,但時間平衡對小朋友而言很重要,「明詩小時候,我會選擇至少一樣體能課程,因為體能對兒童的發展頗為重要,但我會挑選不太勞累的課程。例如她小學時參加游泳班,有些同學會選擇那些以學界代表為目標的游泳班,因此要付出許多時間來練習。但我考慮到明詩當時成績都是中等,覺得女兒未必能一併應付繁重的游泳訓練及學業,跟她商量後,我們一起決定報讀較輕鬆的游泳班,既能鍛練體能,也不至於太辛苦。」她亦提醒,其實父母可以從孩子的情緒上,感受到小朋友是否太過疲累,她相信小朋友需要空間,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十優港姐麥明詩家庭 經歷負資產 慳儉理財法
1 :
GS(14)@2016-09-08 00:04:352016-08-20 iM
明星藝人總要悉心打扮,追求時尚選購新衣,花大筆金錢,但今年正式簽約無綫成為旗下藝人的麥明詩則不諱言喜歡上網買賣二手衣服,更承認自己是名「慳妹」,「我們一家曾在2002年經歷負資產,所以媽媽從小教導我們要慳儉,多使用二手物品,長大後也成為習慣。」麥媽媽補充,「我經常提醒女兒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事物,例如要補習賺取零用錢才可出遊、申請獎學金去留學等,這樣她才學懂珍惜,培養出節儉的心態。」
麥明詩表示自己雖然有理財的概念,會留意相關事情,但暫時未有太多行動,笑指最好的投資就是將錢交給媽媽。她坦言並不緊張此刻銀行戶口內的數字,「我現在更着重自己的Value,特別從事演藝圈,要不斷增值自己,我更會學習Marketing、Branding、Image等,當自己是投資產品一樣,要思考如何作管理。」麥媽媽在旁就笑言:「我其實都沒有幫她理財,因為根本沒甚麼錢,所以她講到自己錢又無,咪諗吓自己的頭髮。」
麥媽媽更大爆女兒其實是「慳妹」一名,喜歡上網買二手衣服。麥明詩坦言穿二手衫已多年:「雖然現在賺錢不多,但仍可節流,例如我會買二手衣服,以前經常用eBay,可以找到很多人買完不合身或只穿過一次的衣物,即使現在也會穿二手的,有時出Event的衣服只穿一次,過後我就會再賣出,既環保又慳錢。至於飲食方面,我不太講究,不會追求食貴嘢。」她認為自己節儉的習慣和心態全靠媽媽自小培養。
負資產日子學會慳家
原來麥明詩這小康之家,跟不少中產家庭一樣,曾經歷負資產。麥媽媽:「我們1995年從澳洲回流返港,但樓價在前幾年急升,所以買樓時價位非常高,誰知後來政府出招令樓價大跌,即使後來覺得房子不夠大,也沒能力換新居。直到1997年樓價回升後,我們才能出售樓房,但同時又以相對較高的樓價購買新房。結果2002年樓市低谷時跌破了買入價,虧損了近300萬元,當時供樓壓力沉重,試過要用整份薪金去供樓,所以一家人要非常慳,這些事情我們都會告訴兒女。」
經歷負資產時,麥明詩只有11歲,她憶述:「媽媽在我們小時候已經將很多事情生活化,例如以前她會帶我和哥哥一起去買樓,跟我們分析為何樓價會有升跌,甚麼是保值等。當年負資產,我只是讀小六,媽媽都有向我解釋甚麼是負資產,我還記得當時好像是明白的,所以從小就有這些概念,知道要慳家。」
不單口頭上教導子女,麥媽媽認為父母的身教對小孩也有相當的影響。麥媽媽是職業治療師,丈夫是中學教師,兩人生活一向比較樸素,「明詩在我們的影響下,也學會節儉生活,不會與人有物質上的比較,不太在乎哪個品牌出了新款書包或運動鞋。她甚至很高興使用學姐送的二手校服、書籍,還指書中有許多有用的筆記。」她和女兒亦樂於參加學校每年一度的二手物品慈善賣物會,一起選購合適用品。麥明詩也笑言:「其實我由小用慣『三手嘢』,通常別人給哥哥,哥哥又再給我。」
兼職賺錢才可去旅行
「現代社會資金豐富,不論是上流、中產或基層的父母,都習慣在物質上『討好』子女,即使沒有錢買最新型號的手提電話,也要買些糖果美食哄子女開心。生活上物質唾手可得,很容易誤導孩子,認為父母理應為自己提供一切,毋須靠自己的努力。」麥媽媽除了從小培養子女節儉的美德,更強調他們要學會「靠自己」,她只會給孩子少許零用錢,剛好足夠學業所需,不能像某些同學一樣,購買名牌衣物、球鞋。
「明詩有部分同學,未工作已經在父母的資助下與朋友周遊列國,我則不會這樣做。女兒高中時我會讓她替別人補習賺取額外的零用錢,放假時才可與朋友出外旅遊。即使明詩希望出國升學,我亦向她坦白會為家中的經濟狀況帶來壓力,鼓勵她嘗試申請獎學金。」麥明詩亦表示:「媽媽經常對我說,自己想要的東西,將來要靠自己去賺取,我小時候就明白金錢或物質並不是輕易可得,很珍惜每樣經過努力才獲得的事物,尤其現在工作更加認識到Value of money,所以我都會繼續慳,繼續着二手衫。」
麥媽媽也認為父母不可能照顧子女一生,所以更應鼓勵孩子自力更生,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切勿給子女提供無限的資源與支援,所以目前仍在給予成年子女經濟支持的父母應要訂下框架,列明支持的目標與時限,去到某一階段,就要減少,甚至停止資助。「要讓子女知道父母不會無條件在經濟上供給,才可賦予子女動力去為自己的將來奮鬥。我亦從小提醒子女,將來工作後要給家用、幫忙供樓、盡自己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要明白吃穿用度不是理應由父母無限供給的,所以明詩現在都會定期給家用,一起供樓。」
家長篇:選興趣班不能影響學業
近年香港不少家長為了讓子女入讀名校,不惜大灑金錢,務求讓孩子學懂十八般武藝,增加所謂競爭力。作為資深兒科職業治療師的麥媽媽就指出,事實上,小朋友如果生活太忙碌,面對太大壓力,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父母當然可以讓小朋友先作多方面嘗試,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但不宜同一時間嘗試多種活動,建議父母可以用半年時間讓子女先嘗試一兩樣,然後下半年再試另外兩樣,找到他們自己真正的興建後,再深入學習。」
體能課程對發展重要
麥媽媽認為各種興趣班都有它的作用和有趣的地方,但時間平衡對小朋友而言很重要,「明詩小時候,我會選擇至少一樣體能課程,因為體能對兒童的發展頗為重要,但我會挑選不太勞累的課程。例如她小學時參加游泳班,有些同學會選擇那些以學界代表為目標的游泳班,因此要付出許多時間來練習。但我考慮到明詩當時成績都是中等,覺得女兒未必能一併應付繁重的游泳訓練及學業,跟她商量後,我們一起決定報讀較輕鬆的游泳班,既能鍛練體能,也不至於太辛苦。」她亦提醒,其實父母可以從孩子的情緒上,感受到小朋友是否太過疲累,她相信小朋友需要空間,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