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掉的钱才是你的 富兰克凌
http://xueqiu.com/4108830901/48890031
乙未年端午节前,市场犯太岁,崩。本来黄历都说会好的,宜交易宜开市的日子,结果人均浮盈回撤5万,9万亿市值,一队航母编队没有了,好像甲午海战又来了一次一样,画面太美令人醉。
市场普遍预期,市场会继续测试支撑位 4X00, 甚至还有预测 3400 点的,也有预期大幅反弹,具体是多少,所谓看似牢固的共识,其实不过就是脆弱的K 线而已,只能听他们接着忽悠,具体情况还得走着瞧。
K 线一旦走坏,文学艺术立刻得到了空前繁荣,大家纷纷展开了比惨大赛和自我消遣,跳江,or 吃粽子,this is a
question!
其实,子曾经曰过的,”浮盈是市场的,税收是国家的,花掉的钱才是你的。”
牛市里面,99%的人觉得挣钱重要,那是因为市场拖着他的净值往上走,只有1% 甚至更少的人明白,真正导致我们格局不同的,如何将利润固化,真正的变成你自己的收获。
作为一枚(伪)价值投资者,任何时候,都要扪心自问,“618 了,除了淘宝、京东和股市,还有哪里在打折?”
我们身处于一个什么时代?
比
股市打折更凶猛的是车市、钢铁市场、航运等等,大部分制造业领域都在“卖儿鬻女”,还记得去年秋天,和某几位领导调侃,当时的H股中国远洋正在深度折扣,
全部H股市值100亿港纸,比不了一个80年代老小区,那时候入手,如今200%
利润拿走不谢。整体上看,低估板块估值均修复完毕。这已经是一个相对正常的市场。
下一步,拿利润去干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 投资去杠杆,消费加杠杆。把利润换成各种爽,才对得人生。
我
们不能再意淫蓝筹股会回到上一轮历史高位,时与势,都不比当年。当年GDP增速超过14%,产能急剧扩张,我天朝已经通吃了铁矿,铜矿等商品的大部分订
单。如今,我们真正在考虑的,是万众创业,激发内需,一代一路输出存货。 整个市场都在说牛市可以无关基本面的时候,说的就像吃饭不用钱一样,真诚而无
辜。OK,你忽悠你的,我赚我的。
总之,会买的是徒弟,会卖(跑路)的是师傅。
与其赔钱给庄家,不如花钱给自己。
最近一直在看房,另外,豪车纷纷打折,还有各种进口车免费换的活动,不一一列举,实在是内心各种长草。
土豪们总私信问我,某票怎么样,我只想说,
青春大好,
换车,
把妹,
要!趁!早!
$长城汽车(SH601633)$ $通用汽车(GM)$ $丰田汽车(TM)$ $特斯拉电动车(TSLA)$
i代言 | 別去優衣庫了,這才是你的生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1/151099.shtml
他是一位新加坡的小帥哥,語調很穩很慢,濃濃的港臺腔總是會冒出“真的很好玩”,“超極好玩哎”這樣的字眼,讓你感覺不到他已經當了11年的老板,偶爾遇到漢語表達不了的詞就蹦英文。大學時他就開始拉著一幫同學擺地攤“創業”,現如今公司已經擁有三個事業部,產品門類豐富。
長期主打國外市場的他,這一次,來到中國,推出一套Life Balance組合拳:鶴影記步手環,O2心率手環,Vita智能水瓶,Glo體脂秤。如今中國內地市場手環泛濫,各種智能水杯層出不窮,體脂秤也不是新鮮事,來自新加坡的他能擠得進去大陸市場麽?水土到底服不服?組團作戰究竟是威力強大還是虛有其表?新加坡的企業跟國內企業在打法上有什麽不同,他的打法在這行得通麽?本期《創始人說》邀請到新加坡奧思OAXIS創始人楊冠哲來聊聊他的產品邏輯,有無幹貨,由你來評。

我真的不愛運動,可我現在真的愛運動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麽運動,有時候覺得運動量也挺大,就是沒有效果,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我也是受害者之一。慢慢我就開始研究,發現有氧運動才是真正比較重要的東西,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減脂,但把握得不好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可是有氧運動很痛苦,你要控制運動量,還要控制速度,很多人就放棄了。但如果有產品檢測到你有氧運動的狀態,將時長很直觀顯示出來,這樣就比較好玩。
有麽?
用手環。可市面上大部分的手環是計步,測速,就算測到一天走了2萬步又怎麽樣,可能一分鐘的有氧運動都達不到。再比如,1公里跑了5分鐘,可能也沒達到有氧。但慢跑10分鐘卻達到了。也就說,簡單的計步、測速根本起不到監測高品質運動的作用。
那我們如何來做呢?
我們發現心率是最好的檢測有氧運動的方式。每個人的心率都不一樣,根據個體參數,經一定的算法就可以測出此時的心率條件下是不是在進行有氧運動。
市場上已有的品牌像佳明,邁歐手環專門測有氧運動,但相對很專業,適合運動達人,且價格很貴,最便宜都在千元以上。所以我們就想說,能不能做一款時尚、舒適又不會很貴的有氧運動手環,這樣,有運動打算的人也可以更科學地運動,而不用一開始就花大價錢買專業版。
經過我們詳細的調研,發現市場是有這麽一部分人群有這塊需求的,然後我們也開始給自己定位為wellness,不做fitness,也不做health,做的是針對想運動卻還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這部分人群,讓我們的產品開啟一種life balance,平衡生活方式。
既然有了這個定位,那我們就開始圍繞這個方向去打造我們的一系列產品。下一個就是智能水杯。市場上的智能水杯很多都是連接手機APP,測喝了多少水,然後實時提醒。通過手機提醒太麻煩了,能不能做一個水瓶,水瓶的外殼上就直接能顯示我現在身體的缺水狀況呢?
這之後我們就研發出用”水活力“來顯示。”水活力“是怎麽測算的呢?它是根據你的身高體重年齡算出你需要的總水量,再減去隨著時間推移新陳代謝耗費的水量,最後減去通過心率手環監測的有氧運動耗費水量,給出一個身體目前的缺水值。環境,比如濕度、溫度等也會影響到人水分的流失,而這個參數我們也將盡快放到算法里,給出更準確的身體”水活力“值。
水瓶和心率手環目前還只能通過手機進行數據中轉,但這不是一個物聯網的概念,未來會將這兩個完全打通,讓他們之間直接用藍牙進行對話。
既然是遵循平衡生活方式這一概念,那麽我們還需要產品來配套,這樣就有了Glo體脂秤。一般人多的情況下,體脂秤站上去後需要先跟手機配對,這個很不方便。我們希望產品直接解決問題,比如一個人站上去,秤會自動匹配到你,顯示屬於你的顏色,一共可以匹配六個人。
可以先從我們手環開始,而不是一來就買非常專業的,也比較貴。別看就節省了這麽一步,互聯網的思維就是更簡單更簡潔更簡便。就這麽一步,我們花費了很長時間做研發。
當然,這個系列中不能少了計步手環,這個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在做手環的時候,就在想怎麽做出自己的風格,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那我們基於習慣養成開發了計步遊戲,基於時尚創新了設計。
這個遊戲的思考是這樣,它是一個世界地圖,你當天完成任務就前進一格,如果沒有完成就後退一格作為懲罰。當然它也會基於你目前的運動狀態進行任務調整,跟你匹配最適合的,並通過激勵和懲罰幫助你養成習慣。
在設計上,我們采用ji cheng的鶴影設計,這也是粉絲提出的希望能多一些時尚元素,做最漂亮的手環。可這背後的工藝非常複雜,要鑄模三次才可以出來。像這款售價是699,但成本就占一多半,我們目前還是線下銷售比較多,所以渠道再占去很大一部分,剩下的毛利潤就已經非常低了。
其實這幾個產品市場上競品很多,大家都在做,這個時候比的就是誰家的戰略更精,人群更準。我們不是來湊熱鬧的。
去年底Star.21手環上市,主要投放歐洲和美國市場,一開始增長很慢,可能是由於品牌知名度,但到了今年5月份銷量猛增,這說明是口碑在起作用。
這次同時推出四款產品,第一個,品類它是打通了好幾個產品,而且之後還會深度打通,這就為用戶帶來了方便。第二個,這是我們布局平衡生活大局的第一步,這樣的打法在市場比較少,可以說是以打群架的形式去PK市場上的單品。
不知道這套玩法能不能走得通,不過總得嘗試一下。
產品在歐美受熱捧,卻一直沒太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現在要開始推了。我發現中國的智能硬件非常急,很多沒有清晰的戰略和紮實的打法。在新加坡,任何一筆投資都是要確定公司的戰略是穩的,有清晰的布局。投資進去後,資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顧問和戰略師,財務師等過來對公司進行全面的指導。新加坡政府也會幫助進行深入的行業市場分析,用戶分析等。整個戰略布局執行到某個階段點的時候,他們又會再回來,再幫你去調整。戰略規劃,我覺得對公司非常重要,能將方向性的東西具體落地。
還有一個就是大陸的投融資好瘋狂,以至於好多公司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就想著天使輪,A,B,C,D輪,IPO,可能內地融資比較容易吧。在新加坡,融資非常痛苦,政府和投資機構都是非常審慎的。我們如果放在大陸都融了好多輪了。也不知道我們的產品能不能接上中國的地氣,不過既然來了,就開始擁抱新的挑戰吧。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i代言,新加坡奧思OAXIS創始人楊冠哲口述,蒲鴿采訪編輯,文章為原創,轉載請聯系 zzyyanan 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從公司到生態,或許這才是張濤密謀已久的O2O決戰戰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3/151138.shtml
大眾點評與美團的決戰正在步步逼近。
在今天下午大眾點評宣布麗人事業部成立的發布會上,大眾點評CEO 張濤公布了醞釀多時的“生態戰略”——生態做大、平臺做強、總部做小。未來,大眾點評會堅持平臺開放,公司總部會變小,主要管控平臺級的基礎能力部分,再以一個個垂直行業的事業部切入具體業務。在這種開放策略下,大眾點評最終會長成什麽樣:從一家公司成為一個生態,有的垂直業務可以是獨立子公司,有的可以是合資,有的可以是多方合作。
這意味著美團與大眾點評兩家公司在戰略上正式分道揚鑣,一個向左一個向右。2014年開始去團購化的美團像一個戰士,以資金與渾身是勁,沖進各個垂直領域四面開戰。點評也在深入垂直行業,張濤卻從一開始就給點評設計了不那麽重的打法,做平臺、要合作共贏而不是彪悍地去戰鬥。
做生態是一個看起來更加遠大的商業理想,如果成功,張濤和點評也有機會勝出。現階段美團看起來被圍攻,點評則需要速度,還有一點點運氣。

O2O 2.0時代低價不再是核心
張濤日前宣布大眾點評正式成立麗人事業部,同時梳理了大眾點評的進攻戰略。
按照張濤的判斷,整個O2O正在進入2.0時代——一個全新的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並不斷激發線下商業和服務模式創新的新階段。所謂O2O 2.0,就是線上平臺與線下商業深度融合,對線下服務和消費體驗進行流程再造和業務模式重塑,推動線下產業的升級,打造最優的垂直行業用戶閉環體驗。以餐飲為例,線上平臺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從團購正逐漸拓展到預定、排隊、點餐、支付等消費體驗的每一個節點,提供閉環服務,甚至還會為線下商家提供開店選址、金融等附加服務。
實際上張濤背後的潛臺詞,是時代變了打法也早應該隨之改變。舉個例子,1.0時代,線上平臺只是單純告訴用戶,哪里有優惠,價格便宜,引導用戶去消費。在2.0時代,雖然有時也會提供優惠,但是更加全面,比如一個理發店,即使沒有優惠,卻能讓用戶在線預約熟悉的發型師,選擇美發過程中用到的商品。單純的低價已經不是O2O的核心,進入2.0,價格在決策中占有的權重在降低。信息決策、交易與服務正變得同等重要,共同為用戶提供品質生活的消費體驗。
張濤對於O2O形勢分析相當值得玩味,這意味著點評的決策根源。點評仍然會集中精力陷入與美團的市場份額爭奪之中,但它對消費者的忠誠度與黏性實際暗藏巨大期待。2015年大眾點評年會上,張濤就曾經說過,2015大眾點評不僅靠高速換胎,還想改造其他團購業務,依靠“服務”取勝。
布局邏輯 信息決策與交易服務並行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大眾點評迅速進入十幾個垂直行業,包括餐飲、電影、KTV、購物、麗人、健身運動、酒店旅遊、親子、教育培訓、裝修、結婚……但是回頭來看,點評的布局不是看起來那麽簡單。
按照張濤的想法,業務戰略中一直堅持兩條線:信息決策線、交易與服務線,兩條線同等重要去發展。判斷是否進入一個垂直領域,至少會遵循兩個標準,一是信息決策。一般與品質生活相關的行業,提供的往往是差異化而非標品的服務,這種屬性決定了一定是重信息決策的行業,這讓大眾點評將信息決策作為門檻的同時,提供閉環的交易和服務具有可行性。二是從高頻與低頻業務並重,通過餐飲等高頻業務,向中低頻業務導流,作為平臺,具有天然的優勢,效果也會更好。
進入垂直領域之後,點評的打法也在有意和美團化出分割線。比如在瘋狂的外賣市場,美團沈浸在與餓了麽等的補貼大戰中,點評采取的是更迂回的方式,與既有投資人一起以8000萬美元投資“餓了麽”。 “O2O太複雜,不可能每一個行業都能做好,而且每個行業需要的能力都不一樣,這和電商不一樣,電商是基礎平臺搭建好,只要物流能承載,擴充品類就可以,但是O2O公司沒進入一個行業,都要對非常深入到行業的業務流程中去,而且很多經驗和做法行業之間是不可複制的,”張濤認為 。
大眾點評進入諸多垂直行業之後一般會做三件事:一是幫助商家改造業務和服務流程,提升營銷和運營效率;二是和行業的上下遊有關,比如圍繞從業人員、商家、用戶之間的關系,提出一些創新業務,或者從供應鏈上為商家提供增值,甚至一些融資服務;三是從B端為商戶提供閉環服務。
在此之前,大眾點評推出戰略級產品“閃惠”時,張濤就說,“大眾點評的盈利模式並非提成模式,而是希望通過廣告加服務費賺錢,類似淘寶的模式。”在點評之前,提倡做平臺做生態的,有阿里巴巴。
點評牌局 全系生態對攻單打獨鬥
現在需要看看,點評到底有多少機會能打掉美團?
易觀智庫剛剛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生活服務全平臺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大眾點評市場份額達29.5%,較去年同期上漲8.5個百分點,而美團51.9%的市場份額則較去年同期下降4.1個百分點。兩者合計貢獻團購市場超過八成的成交額。但如果按照易觀的數據則是,美團的市場份額和GMV增速在連續下滑。
一種可能是,美團和大眾點評這兩個以不同方式在搶攻O2O市場的老對手市場份額正在接近,時間能更好的說明一切。目前美團需要克服的是,如何在四面征戰的當下,有效化解對資金的饑渴、提高利潤率,繼續電影、外賣、酒店等垂直業務的領先位置,而點評也正在刻意拉開和美團的差異。
從戰略上看,大眾點評的業務戰略中一直堅持兩條線:信息決策線、交易與服務線。美團則是以交易驅動,一切以交易為最終目的。兩者定位不同,直接導致兩者進入的行業不一樣,美團進入的行業都是高頻行業,點評選擇的行業都是重決策,追求品質生活的行業。
從盈利模式看,兩者也逐漸產生分歧。點評更多是導流,提供服務。一定程度上,點評更偏廣告模式,不管怎麽收費,本質是做導流,這是平臺模式決定的,這一點和微信和淘寶很像。也有評論認為,美團這樣的交易模式收入形式比較單一,就是交易提成。而且這類平臺的廣告價值比較低,因為用戶對價格敏感,忠誠度較低,只要有更便宜的價格,很快就會遷移。因為競爭激烈,毛利也在下降。所以美團這兩年一直在燒錢和融資,目前來看仍然沒有找到很好地賺錢模式。
戰略和盈利模式的不同,直接導致兩者一系列打法的不同。美團關註的電影、酒店、外賣等垂直領域都是高頻行業,高頻的業務一般都是標品,用戶對價格敏感,價格成為用戶消費決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客戶以追求低價為第一目標,客戶忠誠度較低。由此帶來的門檻低,往往成為各方廝殺的焦點。這也是美團一直在多線作戰四面樹敵的的重要原因。
決戰之前,張濤和王興的想法顯然已經各奔東西。張濤希望做平臺,從一家公司成長為一種生態。王興仍然堅持靠單打獨鬥,認為自成一隊能夠活下來。這還不包括在O2O潛伏巨大野心的BAT,百度以200億給糯米續命,阿里60億重資複活口碑,留給鬥士美團的時間很緊迫了。
當然,我們都是時間的孩子,無論點評抑或美團,笑到最後才是笑的最好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冠雄,著名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王冠雄。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及立場。
含金量》創意,才是決定多少營收的關鍵「一坪」小店面 締造月收百萬的黃金傳奇
2015-07-20 TWM
|
|
美食排隊店是逢甲夜市的靈魂,許多店家的含金量之高,令人咋舌。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吸引遊客好奇與消費,靠的往往是比別人多一點的創意,與多一點點Try and Error(反覆嘗試)。
撰文•許秀惠、林麗娟、洪依婷銅板價章魚小丸子
疊出夜市億萬富翁每天下午兩、三點,在台中逢甲商圈文華路與福星路交叉口,總會出現絡繹不絕的排隊人潮,仔細探究,人潮聚集在打著大章魚標誌的日船章魚小
丸子與赤鬼牛排店門口。兩家排隊店背後老闆都是張世仁,他聚財有方,早早便晉身為夜市裡的億萬富翁。
只見日船章魚小丸子員工們身手俐落,將一顆顆章魚小丸子煎得金黃,一口咬下,口感外酥內軟,扎實的內餡在嘴裡翻轉,香味令人難忘,這一顆顆的黃金小丸子,
正是張世仁致富的關鍵。如今,除了逢甲、東海兩家直營店,在全世界已有約四百多家加盟店,台灣占兩百五十多家,其餘遍及中國與東南亞。
光是逢甲店,一天可賣三千多盒,換算下來,一天營業額高達十二萬元以上;赤鬼牛排更驚人,僅有四家分店,但逢甲店一天賣出一千兩百客牛排,翻桌率高達十八
次(編按:在一段用餐時間內,每桌或每個座位被客人使用的頻率;翻桌率愈高,代表營收愈高),平均單日營業額近四十萬元,一年營業額高達一億元以上。 張世仁充滿美食創意,除了章魚燒、牛排,也想進軍拉麵店,只是口味研發多年,卻遲無蹤影。「新產品一定要達到張世仁九十五分以上的標準才及格。」與張共事十八年的總經理朱家和如此描述,就連正研發新的口味也是如此,不達標準絕不貿然出手。
章魚小丸子的誕生,是當年張世仁到日本大阪旅遊,看到傳統章魚燒,覺得有商機,決定引進台灣。他與太太從一輛攤車開始,但因口感偏酸偏乾,市場反應不佳,
很快便關門大吉。張世仁意識到口味須在地化,開始自行改良調配口味,甚至嘗試加入汽水、養樂多增添風味。為此,張世仁還吃到上吐下瀉,甚至住院好幾天;但
他越挫越勇,終於調配出獨門配方。一九九六年他重返逢甲商圈,在文華路上重新設攤,這一次他成功出擊,開始嘗到日進萬金的滋味。
掛上大章魚招牌,生意再升級十二年前,張世仁看準逢甲商圈的發展潛力,開始逐步收購文華路巷道內的六塊土地,整合改建成小商城(編按:今「逢甲歡樂星」商
場),並規畫分租一百多間攤位與店家,從小攤販老闆搖身成為商城大亨,後來他把整個商城高價賣給整形名醫林政誠,霎時成為夜市裡現金最多的億萬富豪。
但在二○一一年,日船章魚小丸子在文華路的旗艦攤位遭祝融之災而停業半年,張世仁把店面搬至福星路與文華路交叉口,生意更勝以往;他也開始追求器材升級,
為了讓章魚小丸子能夠均溫受熱,七年內連換三十幾批的鐵板才滿意,並指派員工每天清洗抽油煙管、安裝瓦斯自動遮斷開關,確保每個環節都安全無遺漏。 在食材上,每批從中國運回的章魚配料一定先送驗,合格才能使用。他從水溫、雞蛋的蛋白或蛋黃的比例、炸豬油的氣味,每一個影響口感的元素,都逃不出張世仁的味蕾,朱家和也笑說,員工幹部也跟著他一起嘗出「一口」好功夫。
在日船章魚小丸子旁營業、明倫蛋餅負責人張良汕對張世仁的生意頭腦以及創意也讚譽有加:「我們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跟著一百分學習。」從攤販到加盟
主,張世仁也學習如何經營企業,他極注重員工健康,公司裡店長以上的幹部,每周一定要跟著他一起爬山、走步道,鍛鍊健康體魄。朱家和笑說,張世仁原本是工
作狂,近幾年才有所改變。但他吹毛求疵的個性依然故我,不斷想推出新口味,這種精神,或許是章魚小丸子稱霸逢甲夜市近二十年仍屹立不搖的祕密。 日船章魚小丸子 負責人:張世仁(上圖) 特 色:口感外酥內軟
成 績:年營業額約4000萬元熊手形狀台式漢堡
熱銷全球50地區刈包放進熊掌模子壓出掌印,夾上雞腿排、生菜,再淋上醬料,這就是逢甲夜市裡當紅的排隊店熊手包。老闆蕭永瑞從迪士尼樂園造形漢堡、日本
的刈包夾燒肉得到啟發,他玩出自己的創意,一隻「熊手」帶進滾滾財源。
看著蕭永瑞俊朗的外形,很難想像他已四十一歲,而且歷經滄桑,他說自己不愛讀教科書,高職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到酒店當少爺,每天凌晨兩點下班,再跟同事們
去泡KTV,總是天亮才回家。日夜顛倒地過了一年多,有一天醒來,竟是在醫院的急診室,父母在一旁急得猛掉淚,原來他「續攤」喝到茫,騎機車返家途中發生
車禍,這場車禍讓他決定告別少爺生涯,重新找工作。
美食尬創意,迸出一門好生意此後,蕭永瑞待過哈帝漢堡(編按:因營運狀況不佳,一九九五年退出台灣市場)、當過宅急便快遞,接著進入嘟嘟連鎖茶飲店,從手
搖茶外場做到全國總店長,也練就一身的茶飲本領,當時嘟嘟在逢甲夜市生意鼎盛,兩坪小店曾創下一天五千杯的業績,雖然日後因不堪房租劇漲而退出商圈,但足
以讓他見識逢甲商圈的威力,二○○三年他自行創業的第一站:泡沫紅綠茶吧,便選擇商圈所在地文華路開張。 剛進駐時,整條巷子沒幾家攤店,晚上八點前全都休息,只剩他的飲料店還亮著燈,後來生意做起來,一年不到就來了五家同類型的競爭者,接下來的十一年期間,每月房租從四萬元一路漲到二十五萬元,他只好改搬到對面,也就是現址的路沖位置。
○八年四月,他讓弟弟蕭登誌看守茶吧,自己帶隊進駐中科友達光電內部餐飲店面,販賣日式拉麵、定食,起初生意熱絡;不料全球金融風暴來襲,眼看著友達裁
員、放無薪假,一年之間,友達一萬八千名員工一度縮減到三、五千人,他的拉麵店生意跟著掉到谷底,勉強撐到○九年十月合約期滿撤出,大虧八百萬元。
下一步怎麼辦?這時他想起,他曾帶著小孩到日本迪士尼樂園,在園內看到的米老鼠造形漢堡,又想到在東京池袋街上看過小吃攤採用中式刈包夾燒肉,「如果我能
做出有造形又美味的台式漢堡,應該有商機
。」為了落實創意,他回到南投老家學做饅頭、包子,又花了十六萬元開發八組模具,終於宣告成功,一○年四月上市,九月電視節目《康熙來了》聞香而來報導,
自此搖身成為逢甲夜市必吃美食。 熊手包大流行,士林夜市立刻邀蕭永瑞進駐設點,目前除了台灣十家店,星馬都有加盟店,去年五月起,他前進中國,在湖北武漢、吉林等地區展店十七家,甚至遠征澳洲墨爾本的店也將開幕,總數達到五十家。 熊手包店內有座位,也可外帶,由於內場員工訓練有素,現炸包肉、淋醬、包裝的動作流暢,在最忙碌的時刻,三名員工一小時可做出一百五十個熊手包,以此提升翻桌速度,展現蕭永瑞重視效率的一面。 熊手包中西結合的特色,不但對本地客有吸引力,連老外都稱讚:「比漢堡好吃!」整體接受度高,回頭客也在七成五以上。創意能賣錢,美食創意做得好,更像會下金蛋的雞,只要產品品質穩定,品牌效應強,經營者企圖心強,就能把創意打造成一門好生意,熊手包就是最好的例證。 熊手包 負責人:蕭永瑞(上圖)
特 色:中式刈包、西式內餡,多種口味醬料,熊掌造型可愛,加上肉掌式的烙印成
績:單店平日一天賣出300份熊手包,周末、假日加倍;月營收百萬元以上「官芝霖」大腸包小腸
美食沾上明星光打著港星關之琳的同音趣味,「官芝霖大腸包小腸」堪稱是逢甲夜市第一名攤,走在夜市商圈,遊客人手一條大腸包小腸,邊走邊吃。
大腸包小腸的小吃形式全台皆有,官芝霖卻能在逢甲夜市獨占鼇頭,關鍵在於多了一個小小新意,就是加料。官芝霖負責人梅舉議的媽媽,在夜市裡賣香腸、米腸已
經賣了幾十年,所賣的香腸、米腸傳統而陽春,但梅舉議的哥哥梅衍祥靈機一動,在剖開的糯米腸夾的香腸裡添加佐料,而且研發多種口味,從切碎的大蒜辣椒、黑
胡椒、醃黃瓜、菜脯、花生粉到蒜苗、薑片、酸菜等選項近十種。一加料後,嘗起來口感便有變化,但有了新意還欠東風,此時,主持人胡瓜的外景節目開拔到逢甲
夜市,把官芝霖送上螢幕,自此知名度大開,梅家趁機在攤位上播放節目錄影,提高指認度,就此躍為外來觀光客的指定小吃。 梅舉議說,自家的大腸包小腸用料很實在,一定選用豬腸灌糯米,「經大火烤後的皮才會脆又咬得斷」,如此吃起來的口感才會好;而加料部分,以大蒜、黑胡椒口味最受歡迎。
大腸包小腸平日一天至少可以賣掉千份以上,生意一好,房租跟著漲,梅家把攤位從原址搬到對面,攤租一個月要十多萬元,沒想到對手趁機租下原址,做起同樣生
意,瓜分不少客源。不過,逢甲夜市的觀光客多,官芝霖的名號依舊響亮,梅家也開始到外地展店,目前已擁有十一個據點。 燠熱的夏晚,人聲鼎沸的逢甲夜市,只見一坪大的官芝霖前人龍排得老長,店員揮汗烤著大小腸,伴著「要什麼口味?」吆喝聲中,一份一份地賣出夜市驚嘆號。 官芝霖大腸包小腸 負責人:梅舉議(右圖)
特 色:有大蒜辣椒、醃黃瓜、花生粉、蒜苗、薑片、酸菜等近十種配料成 績:月營業額約百萬元現做Q彈蛋餅
讓台積電嘴饞揪團「台積電六月要訂五百份蛋餅,我不敢接,擔心冷了再吃影響口感,更重要的是,現場客人排隊也吃不到,有可能會暴動喔!」說這句話的張良汕
是明倫蛋餅的第二代,第一代即父親張尚書,從一九七八年在彰化員林明倫國中旁的田間賣起,已有三十年以上歷史,他接手之後搬到逢甲商圈,生意比起鄉間如
何?「哇!好上一百倍呢!」蛋餅到處都吃得到,明倫的有何稀奇?原來麵粉漿淋到熱鐵板枱上,迅速形成薄中帶脆的餅皮,撒上青蔥、打個蛋捲起來,奶香四溢,
「這才是現做的蛋餅嘛!比起其他店使用現成的冷凍蛋餅皮,蛋、餅分離沒香味,餅皮又韌,當然不一樣。」熟客吳先生替老闆回答。 張良汕還很用心地紓解上門的人潮,設計一組三十張、撲克牌材質的號碼牌,當他發現抽了號碼牌等待的客人已經達二十五位,就建議後面排隊的客人改去附近的二店買蛋餅,以免久等。 一個蛋餅賣三十元,這一坪店面,每月創造八十萬元營業額,誰想得到,小小店面,一個月賣出近三萬個蛋餅,真正小兵立大功。 明倫蛋餅 負責人:張良汕
特 色:現煎餅皮有點像法式可麗餅,在軟嫩中透著脆度和一股淡淡奶香成
績:蛋餅一份30元,平日每日營業額2萬元以上,假日約4萬元韓國男愛的韓式炸雞
融化台妹這家店,門裡只有三十六個座位,門外卻有五十個人在排隊,客人自動地將姓名和人數,填進號碼表格裡,耐心等待叫號,以便一償宿願,享受道地口味的
韓式炸雞配啤酒。
來台灣念研究所的韓生朴世敏,為了請求女友吳名珊的父母同意婚事,於二○一一年三月進駐逢甲商圈,想以行動證明「我會擁有事業,而且會在台灣待下去。」有
別於泡菜豆腐鍋、銅盤烤肉,他端上桌的正是時下韓國年輕人熱愛的炸雞美食。起初三百元一盤的炸雞,在逢甲夜市根本是天價,第一年生意慘澹,最慘時一天營業
額只有五百元,連房租都付不起,他向家人求助,用阿嬤的家傳配方、正統韓式手藝熬出口碑,又拜《來自星星的你》火紅,電視追捧,朴世敏苦盡甘來,如今幾乎
每天都接到想加盟的來電。 小小店面一天翻桌率十五次!暢銷前三名菜色依序是紅醬(以辣椒為主材料)無骨雞、黑醬(以醬油為主材料)無骨雞、起士辣炒年糕麵,生意好到分排左右兩條長龍。朴世敏正在洽談第二家的地點,「我已經準備好要提親了,我可是台灣人了哩!」他滿面紅光地說。 朴大哥的韓式炸雞 負責人:朴世敏(上圖右)特 色:道地口味韓式炸雞,甜中帶辣,過癮重口味成 績:月營業額約300萬元
|
馬雲分享創業經:未來30年才是真正的機會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9/936854.html
“未來30年,人類社會從IT向DT轉變,也就是信息技術向數據技術轉變。每一次技術的變革,每一次社會的變革都是一次機會。”馬雲說。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在這個“互聯網+”和“大眾創業”疊加的時代,總有些人和故事讓人鼓足前進的動力。8月8日晚間,馬雲在北京聯合大學的演講中分享了他的創業經和對未來互聯網發展的看法。
談創業,他說:“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第二要素是要從對自己來說最容易的事情做起。第三是找到一批誌同道合的人。”
談未來,馬雲認為,人類社會將從IT向DT轉變,也就是信息技術向數據技術轉變,每一次技術的變革,每一次社會的變革都是一次機會。
談“互聯網+”,馬雲說道:“純互聯網也是傳統行業,傳統行業也並非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未來互聯網行業只有加上傳統行業才能活好,傳統行業只有加上互聯網才能新生。”
馬雲分享創業成功三要素
創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更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馬雲開篇就講,如果100個人創業,可能95個人創業失敗,而且可能別人還不知道他們曾經創業過。剩下的5個人,其中有4個人是被別人看著失敗的,只有1個人能最後成功。
那麽,怎樣把自己變成這最後的1個人呢? 且聽馬雲一一道給你聽!
首先,你要堅信自己就是要自己創業。“我以前找了20多份工作,都沒有被錄取。我們5個朋友去考警察學校,他們4個人都被錄取,我沒有被錄取。我們24個人去肯德基應聘服務員,有23個人被錄取了,我也沒被錄取。後來想想,覺得可能上天就是安排你自己幹而不是去給別人打工。”此次演講,馬雲再次重溫了他的求職路,並堅信自己非創業不可。
然後,你也需要知道可不是誰都適合創業的,想創業當然需要些素質。馬雲就說了,做事要有智商,要有情商,還要有勇氣擔當的商,“我覺得自己智商不高。如果我智商高,就不會創業了。情商是怎麽來的,情商是磨難、失敗、失意、迷茫所有湊在一起變成情商。”
那麽,我們該如何開始創業呢?馬雲說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第二是要從對自己來說最容易的事情做事,第三是找到一批誌同道合的人。這也被馬雲認為是成功的三要素。
此外,馬雲多次強調創業不但要有想法,還要有獨特的眼光,如果很多人看今天,那你就要看到10年以後,如果很多人在看10年以後,那你就要看今天,把今天的事做踏實。
“未來30年,任何行業,有兩個字是少不了的,一個是創,一個是新,創新是未來的核心。所以,你必須想,我為什麽能做得和別人不一樣,我怎麽樣做得不一樣,和誰一起可以做得不一樣。”馬雲說。
聽到這兒,有些小夥伴可著急了,馬雲說的這些要素我們都有啊,可是我們創業初期沒錢怎麽辦?別著急,當年馬雲也沒錢。
“剛開始,我們18個人湊了50萬,以為可以撐一年,結果不到3個月就沒錢了。我們出門買東西都不敢打車。有時候,買了東西必須要用車拉回來,如果招過來的出租車是桑塔娜,我們會把頭轉過去,不坐這輛車。因為桑塔納要12元的起步價,而夏利只需要8元的起步價。”
馬雲說,正因為知道錢來得不容易,所以我們把每分錢都花得很小心。如果沒有錢,你就會認真分析怎麽樣才能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
創業還需一招必殺技:堅持!馬雲說道:“我沒時間為失敗流眼淚,我只讓對手流眼淚。有些時候,不要放棄,再熬一熬就有好機會。”
未來30年才是真正的機會
有的小夥伴就想了,要是我早生10年,趕上互聯網興起的時機,說不定也能成為馬雲。但馬雲說,未來30年才是真正的機會。
“未來30年,人類社會從IT向DT轉變,也就是信息技術向數據技術轉變。每一次技術的變革,每一次社會的變革都是一次機會。”馬雲說。
而且,如果未來30年你還只做互聯網,那也是OUT了。馬雲講道,前20年是純互聯網,未來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高度融合。
他說:“如果互聯網企業在未來二三十年內,依舊堅守只做互聯網,那麽互聯網公司也是傳統行業。傳統行來也並非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只有抓住互聯網更加開放、透明、分享的心態。未來互聯網行業只有加上傳統行業才能活好,傳統行業只有加上互聯網才能新生。”
以媒體行業為例,馬雲說,如果媒體不創新就不會有出路。傳統媒體只有加上互聯網的技術,深度融合,更加透明開放才有機會。實際上,現在的互聯網媒體也未必有多成功,很多互聯網媒體只是圖個熱鬧但是沒錢賺。只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新媒體結合在一起,未來才有希望。
總之,未來30年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互融合的30年。未來30年的關鍵詞是創新、創意、創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千壹理財崔興龍:做互聯網金融,牌照才是核心競爭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7/151423.shtml
崔興龍意識到,牌照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千壹理財已拿到公募基金第三方代銷牌照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采購的所有產品和標的均來自金融機構,解決了互聯網金融備受詬病的高風險問題。
互聯網金融創業,什麽時候都不嫌晚
崔興龍在2004年就職Google實驗室,因獲得多項大獎而成為技術大牛。回國後,他加入新浪,負責公司產品、技術及移動領域的整體產品及運營管理。
一直2013年以前,崔興龍對於金融領域還只有兩個感知,第一是經常打來騷擾電話的信托和私募,第二就是股票。2013年新浪做了金融產品的嘗試,叫樂居貸,崔興龍開始感知到互聯網金融的魅力。
崔興龍由此萌發了創業的想法,但還沒達到沖動點,他在等待一個時機。
2014年年底,他覺得這個時機來了。
目前行業內較一致的看法是,進入2014年,互聯網金融已經走過了黃金階段,進入洗牌期。但崔興龍看到的是另外一面:“草莽時期是一個比較亂的階段,大家都在摸索出路和模式,也沒有底線和規則,並非切入最好的時機。”
2014年的幾個現象,讓他覺得到了自己的“創業沖動點”。去年,銀行出現前所未有的壞賬率,地方債出現很多問題,地方年化收益率低,地方政府也沒有解決資產泡沫化的能力。經濟的下行,導致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公募私募和券商,被互聯網金融倒逼到一個點,開始紛紛擁抱互聯網。這些都預示著,一直在政府主導下的金錢流動,因為民間資本力量的興起,在傳統經濟中撕開了口子,開始了再流動。
另一方面,中國整個借貸市場的蛋糕巨大,互聯網金融目前只是吃下了一小口。“盤子足夠大,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所以什麽時候切入都不算晚”。
牌照的力量
2014年12月,崔興龍開始打造他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千壹理財。
崔興龍仔細研究了當時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發現有些平臺只能去民間采購產品和標的,其風險自行承擔。這些平臺也想從金融機構中去采購產品,就像去街邊店和去超市的區別,超市風險更小,產品也有保證,但是因為沒有金融牌照,“根本沒有和金融機構坐在一張桌上談的資格”。
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前20家的發展模式,已經越來越“類金融機構”,它們搭建的團隊、風控、資本,正向專業化的金融機構靠攏。
崔興龍總結了他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認為最佳模式應該是“互聯網+金融機構”。他對團隊成員說,只有找到金融機構的人合作,因為他們手里有牌照、有券商、有公募和私募、有專業的知識和力量,才能做成優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崔興龍開始有意識地與金融機構接觸。2015年1月,千壹理財獲得正潤金控集團一億元人民幣天使輪領投,3月獲得招金集團的戰略投資。
因為投資人的金融背景,千壹理財拿到公募基金第三方代銷牌照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其采購的產品和標的,均來自金融機構,讓其托底,對風險進行了一輪強有力的過濾。
此外,千壹理財還有兩層風控體系:正潤金控集團有一個創新團隊,他們會配合千壹進行風控審核;另外,公司內部還有金融產品部、金融法務部,再進行最後一次把關。
2015年5月,千壹理財正式上線,在內部測試一個月後,正式銷售一個月,目前已有7千萬元的銷售額。
與其說,崔興龍找到了竅門,不如說他領悟了互聯網金融的精髓。
簡單、極致、不作惡
崔興龍身上還有一些Google情結,比如千壹理財的宗旨就是“簡單、極致、不作惡”,力求打造Google氣質的互聯網金融公司。
“不作惡是核心。”崔興龍說。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公司,每天都與錢打交道,面臨太多誘惑,“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錯”。
因為追求簡單、極致,崔興龍除了打造APP端之外,也開發了微信理財產品“多多寶”。
崔興龍認為,微信的流量很高,用戶對微信場景的認知度很高。並且因為“發紅包”,很多用戶已綁定了銀行卡,因此轉化門檻很低。另外,微信“理財通”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用戶,能接受在微信里投資。
未來,千壹理財可能會縱深切入某些領域,如崔興龍的老本行家居、房產、汽車,或者貴金屬、農業。
“政府開始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利用人性的力量,利用民間的力量,來驅動金融的再分配。”在政府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崔興龍對千壹理財的未來更加篤定。他認定,政府表現的立場是鼓勵為主,幹掉臟亂差,扶持優質平臺。而擁有牌照的平臺,就是金袈裟加身,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周黑鴨投資人馮衛東:什麽才是超級“商業模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2/151800.shtml
馮衛東是天圖資本的創始合夥人,曾參與投資周黑鴨、湯城小廚等知名消費品企業。十多年的投資經驗讓他無比清楚投資人的喜好,以及什麽樣的企業能夠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需要註意哪些問題?他認為,企業的價值是三個因素的乘積,第一是品類的價值,第二是品牌所處的地位,第三就是團隊的能力。以下是馮衛東的分享整理。
一、市場潛力:小而美的切入點+簡單運營
我們要投一個企業,首先要看它的品類。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品類的大小、它的潛力,因為作為投資機構來說,都希望自己投資的企業最終能夠走向資本市場。這樣一個不斷的接力賽的長跑過程中,企業始終保持一個很大的成長空間和想象空間,才是獲取高的投資回報的關鍵。當然對於企業來說,不可能一下就進入一個大品類,往往要先從一個小的品類著手,站穩腳跟之後,再通過擴張品類,或者是改變跑道的方式來切入大的品類,這就是一個企業成長路徑的問題。所以一個品類要大,它的潛力一方面是它現有的規模,另外一個就是看這個品類未來的成長潛力。
評價這個品類是否值得投資的第二個關鍵的因素就是簡單。簡單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認知要簡單,就是從顧客的角度看很容易理解這個東西;第二是運營要簡單,因為小企業的經營不足,團隊也不足,供應鏈、行業背景都不足,如果一開始這個事情就很複雜,對小企業的是非常不利的。當然這種局面就需要有某種方式,通過免費或者補貼的方式來切這個市場,這個競爭是非常殘酷的。
這麽簡單的事情為什麽只有你能做?唯一的理由,或者是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你第一個做,就是通常所說的先發優勢。先發優勢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認知慣性,是消費者的心理學上的東西,這也是定位理論特別強調的。比如說顧客會認為第一個做的是最正宗的。
第二個方面是規模積極性,因為你最先做,如果你犯錯誤的話,你的規模可能是最大的,很多行業都是有規模積極性的。你有更大的規模你就有更好的采購議價能力,你的單位成本也就更低,你的廣告分攤也更加有效,你對渠道的把控能力也更強。
第三個方面是網絡效應,其實它也是一種特殊的規模積極性,傳統的規模積極性主要是從生產方來說的,主要是帶來成本上了優勢,而網絡效應是從需求方來說的,也就是消費的人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使用價值,它的顧客價值就越高。網絡效應是比生產方的規模積極性強大多的一種壁壘一種先發優勢。
第四個方面是學習曲線。雖然我們要求品類要簡單,但是領導者是需要不斷的去微創性去叠代,然後推深學習曲線。
第五個方面是要素壟斷。一方面可能是一些特殊的自然資源,產地、位置的壟斷,另外要素的壟斷可以是牌照,以及國家管制等。
二、品類決定估值上限,品牌決定是否掏錢
品類給定了企業在一定階段內的天花板,投資者看品類大小,就給企業估值的一個上線,但是這個品牌的地位可能是從近期來說更關鍵的因素。在投資者的眼里,第一名和第二名價值相差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
有的品類有的行業是很容易同質化的,尤其是一些服務行業,比如說金融行業,這種情況下,有可能你最重要的差異化就是你的名字。對品牌命名這一問題,我把它歸結為“起名四要”。
第一,定位反應。就是能夠顧名思義能夠聯想到你的品牌所代表的品類,或者說所具有的特性。比如說周黑鴨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是鴨子的專家品牌。
第二,品牌反應。品牌名稱應該讓顧客一聽就知道這是一個品牌。在其它情況相同的情況下,這種熟悉感就會讓你優先選擇它。
第三,利於傳播。因為名字主要還是顧客在用,要考慮顧客轉介紹時候的一切負擔都要減少。除了聽音知名利於傳播,這個名字還要簡短,太長的名字是不利於傳播的,顧客會自動簡化它。利於傳播還盡量讓這個名字不去用諧音,不要去附會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多余的解釋都是傳播負荷。
第四,避免混淆。這個是從競爭的角度來看的,雖然有的時候是一個好名字,也簡短,但是如果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類似的名字,那就不好了。所以起名字的時候,不要去和知名的品牌去沾光。
三、最看重的是創始人的戰略能力+追隨力
我們首要看重的就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他是企業的靈魂。他的價值觀他的經歷經驗,他的行事風格其實就會通過他選擇什麽樣的夥伴,怎麽做事慢慢形成企業的風格,構成了企業文化形式了企業基因。當然我們也希望企業家是能夠自我更新發展變化的,在這個能夠變化的世界上,快速變化的世界,企業家能夠學習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開放的頭腦,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第一會考察企業家的戰略思維,對這個事情理解,對競爭格局的理解,設想的戰略路徑。第二就是看搭班子的能力,這就是團隊了,團隊里面有沒有一批優秀的人才來追隨這個企業家,這是對企業家綜合能力的一個指標,就是一批高水平的追隨者。對於帶隊伍,在目前這一個唯快不破的世界上,對企業家來說依然
重要,也許還要增加一個更為重要的持續融資的能力,所以說對新一代的企業家要制定智略的能力,建立的團隊的能力,還有一個就是融資的能力。
當然,一個團隊也不是越豪華越好,也不是一起步就是所有人才都到位了。企業也有發育的過程,企業從小到大肯定是由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人進來,企業家駕馭這樣一個團隊職能的過程也很重要。
融資能力越來越重要
剛才提到融資能力已經成為企業家前三個能力了,因為現在的競爭不僅是互聯網+、資本+。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些比較新鮮的領域,資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候就是比誰能燒到更久,勝者為王。那這就提到我們企業如何去融資的問題。
其實不同階段的融資不一樣。天使階段當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從A輪開始,融資就變的很關鍵了,最好的做法是小步快跑,估值不是第一位的。有品牌的錢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建立了專業聲望的機構,確確實實在企業的成長中能夠出很好的建議,包括為企業對接一些珍貴的資源。
給投資者提供個建議,就是機構的品牌確確實實是值錢的。另外,要學會使用財務顧問,他們能夠更快地促成投資。但是,企業家自己還是始終要在一線,只有企業家親自出面去溝通,才能讓投資者更好地理解你的企業。
【嘉賓】馮衛東(天圖資本創始合夥人)
【時間】8月30日(周日)19:30—21:00
【地點】黑馬會(合肥會員群)
【主題】投資人眼中的超級“商業模式”
【馮衛東】黑馬營導師、黑馬以色列遊學3期學員、清華大學MBA;十幾年互聯網創業、管理咨詢和風險投資領域經驗;對品牌戰略理論深有研究,著有“品牌非常道”系列文章。
【天圖資本】中國最大的消費類投資機構,專註於品牌消費品投資,目前管理著7只人民幣基金和1只美元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70億。典型投資案例:周黑鴨、德州扒雞、湯城小廚、鳳凰醫院、慈銘體檢、八馬茶業、貝樂英語、福奈特洗衣、飯掃光下飯菜、花印護膚品、樂行平衡車、百果園、每天惠便利店、食行生鮮、美味不用等、海玩網等50多家消費類企業。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馮衛東,整理劉惜墨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平價基因測序公司如何賺錢?高價賣數據才是生財之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941.html
平價基因測序公司如何賺錢?高價賣數據才是生財之道
一財網 王悅 2015-09-09 10:33:00
可能一天前你還在為已經降到“冰點”的基因測序市場價格而竊喜,卻不知後一天,基因測序公司已經將你的“基因秘密”高價轉手賣給了那些需要基因大數據的研究機構或者制藥公司,而後者據此研發的靶向治療生物藥物,一個療程就可能售價十幾萬美元。
可能一天前你還在為已經降到“冰點”的基因測序市場價格而竊喜,卻不知後一天,基因測序公司已經將你的“基因秘密”高價轉手賣給了那些需要基因大數據的研究機構或者制藥公司,而後者據此研發的靶向治療生物藥物,一個療程就可能售價十幾萬美元。
平價基因測序時代來臨,基因測序業務門檻低、不賺錢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但基因的價值卻並未止於此,相反,作為生物大數據最值錢的一個環節,個體基因的價值正在水漲船高。

賣了6000萬美元的基因數據
在基因數據商業化的進程上,美國一直是排頭兵。
作為基因測序公司的鼻祖,美國23andMe公司花了15年的時間將個體基因測序的價格從百萬美金降到了業界知名的99美金。在中國,這個降價的過程花費了兩年。
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是,對於基因檢測公司來說,99美元做全基因組檢測能不能賺錢?
“這個價格一定是不賺錢的,事實上,對於國內的多數公司來說,收取千元的檢測費用,也不會賺錢。”在9月8日由中國生物工程協會和GE醫療中國聯合舉辦的“從新藥創制邁向精準醫療”高峰論壇上,深圳華大基因總裁尹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一邊是低至冰點的基因測序價格,另一邊提供此項服務的小公司依然如雨後春筍,轉型“基因概念”的上市公司也是層出不窮。
那麽大家都在靠什麽賺錢呢?
答案是大數據。
“這個數據對個人不值錢,但是作為一個數據群體就很值錢。已經有測序公司依賴數據賺取了第一桶金:它的價值為6000萬美元。”尹燁向記者介紹。
尹燁所述的公司就是23andMe,今年初,羅氏控股旗下的基因泰克宣布其將投資6000萬美元來研究23andMe帕金森病社區的3000名患者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試圖鑒定該疾病的靶點。
根據美國帕金森病基金會估測:美國有1百萬人遭受著這一無法治愈的腦疾之苦。盡管有一些藥物可暫時緩解帕金森患者的顫抖癥狀,但仍沒有藥物可減緩此疾病的惡化進程。
對於23andMe來說,6000萬美元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收入,這相當於過去做60萬次基因檢測服務的所有收入,而事實上,截至目前,23andMe的所有客戶量才80萬人左右。
但對於制藥公司來說,這些數據帶來的價值顯然會遠超6000萬美金了。以生物藥覆蓋面最廣的罕見病藥物來說,這些藥物針對每位患者的年消耗多數都在十幾萬美元以上,而一款控制龐貝氏癥患者病情的生物藥,一年的消耗可達百萬美元。
數據分析益於藥物開發
事實上,作為生物醫藥最熱門的一環,包括阿斯利康、輝瑞、羅氏在內的多數國際頂尖藥企也早已布局建立於基因數據分析之上的精準醫療,尤其是癌癥靶向藥物的研發,通過基因檢測獲得的“精準數據”是研發的第一步。
這些數據最大的意義在哪里?據悉,獲得進入23andMe數據平臺的研究人員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運行查詢1000多個不同的疾病的條件和特征,從而使他們在更短的時間內分析識別基因和疾病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特征。
一個值得註意的問題是,由於基因的獨特屬性,來自於不同地區的人群基因信息也不盡相同。“比如胃癌,白種人很少得這類癌癥,但是黃種人就比較多,那麽在此時,就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人群的基因數據來研發不同的精準藥物。”尹燁對記者表示。
過去,制藥企業生產的化學藥物可以在全球通用,但“精準”落地後,生物藥物的開發正在變得“地域化”,效果更好,但由於研發成本無法通過量來平攤,價格也因此居高不下。
正是地域化的屬性給中國的基因檢測公司帶來了將基因變現的機會。
“易瑞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款專門用來治療肺癌的藥物,盡管使用昂貴,且在多數省份並不能進入報銷體系,但目前,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日本,排名全球第一。
“很多非小細胞肺癌是由EGFR突變導致的腫瘤發生,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從基因檢測層面、組織學層面找到某類疾病共性的特點,就可以早診斷,所以早期診斷對精準治療的後續非常關鍵。”阿斯利康中國醫學事務部副總裁康誌清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等於給我們一個信號,像雷達一樣,而當我們找到一些致病基因突變之後,我們在研發方面就可以找到針對它的靶向藥物,從而進行精準治療。”
受益於此,在今年五月,易瑞沙的生產廠商阿斯利康就公布了一系列精準醫療計劃,宣布在中國通過與檢測企業強強聯手的方式,進一步拓展精準醫療業務。
“此前罕見病藥物、靶向用藥這些生物類的藥物在中國用的人不多,並不是因為效果不好,而是藥價太貴,多數人用不起。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現在很多人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價格的影響因素在變小,這個市場在中國正在變大,那麽我想,也許現在正是中國的相關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尹燁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虎嗅上新三板 天使投資人李勇才是最大贏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9/152198.shtml

昨天,互聯網圈、科技圈、創投圈都被虎嗅要上新三板的新聞刷屏了。這難怪,這家號稱固定資產只有辦公桌椅的輕公司,2014年收入不到1000萬元,連很多牛的自媒體大號的創收能力都不如,估值居然要奔著3億人民幣去,自然引發了一輪爭議。不過還是有很多人看好虎嗅的成長性。
虎嗅能有今天的成績,實屬創始人和創始人團隊拼出來的成果。虎嗅早期創始團隊成員吳澍曾在知乎上回顧過虎嗅早期創業時的艱辛:
那是個六月(2012),又到了蚊蟲交配的季節,我來到了上線還不到1個月的虎嗅,那時只有四個人寫原創稿子,三個創始人+小的我,其中有一個童鞋後來還去做市場了......
那時的虎嗅還在一個三室一廳的民居樓里的辦公,一周正常六天班啊,周日正常加班啊,每兩周有一周要早晨7:00到公司值早班啊,每周有一到兩天寫頭條到淩晨4:00-5:00啊。(至於房間里有張床用來過通宵的事情我就不細說了)
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候出差,我更喜歡做高鐵而不是飛機,知道為!什!麽!因為尼瑪,起飛降落時沒法寫稿子啊,少寫1個多小時啊,飛機上沒WIFI啊,怎麽更新後臺審文章啊。
4、5個人,每天發20篇文章,後臺還有100篇各種神奇的文字等著你審呢。
寫不好有人在評論里罵啊,微博還轉發啊!審稿慢了,人家直接就噴啊!
在餐桌上寫稿子,坐地上寫稿子,每次出差同行都以為我們的人瘋了,“虎嗅的人活的還有什麽意義”,這句話原文轉發不帶抄襲啊。
那時連哥自己都有戰神的趕腳了。
但是,儂們知道創始人李岷同學多瑪牛逼嘛!
記得技術大哥後臺開發了個統計軟件,那時有200篇稿子啊,一算我們仨人編寫了100篇,李岷同學自己就編寫了100篇啊。
這姐們天天6點到辦公室,這尼瑪是到了辦公室,可不是起床的時間啊。
“冬天起不來怎麽辦?”我SB的問。
你知道人家李岷怎麽答麽?“用冷水洗頭就好了。”
心中一萬個臉上刻著“尊敬”二字的草泥馬在奔騰啊。
當然,現在的孩子們要舒服多了,但這里的“舒服”也僅限於和創業期的環境比較而已。
與創始團隊苦逼日子相比,虎嗅的天使投資人李勇就“爽”多了。
李勇199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學士學位,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期間,李勇歷任《環球企業家》雜誌執行主編、執行總編和總經理。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李勇歷任網易總編輯兼副總裁、網易副總裁、網易門戶事業部總裁。
據虎嗅科技披露的公開資料,李勇持有虎嗅4515639股,持股比例18.06%,僅次於李岷,比傳媒夢工場和上海雲鑫投資(阿里全資子公司)持股比例都大(12.75%和15%),更別說蔡鈺和韓祖利這兩個李岷的聯合創始人了。虎嗅的券商是天風證券,這是新三板最大的做市商,有理由相信虎嗅一旦上市,市值將有機會達到3億元,那麽李勇持有的股份將值5418萬元。據說,李勇投的錢並不多,大概100萬元,回報達54倍。
其實這並不是李勇第一次獲取天使投資回報。
陌陌上市讓李勇一夜身家億萬美元
2014年12月,中國約炮神器陌陌上市,李勇作為天使投資人,剛開始曾占到陌陌20%的股份,2940萬股,僅次於創始人唐巖的65%。2014年5月15日,陌陌完成D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2億1180萬美元,公司估值步入10億美元俱樂部,達到16億美元。在融資完成前,天使投資人開始賣老股了。
2014年4月22日,聯合創始人雷小亮、聯合創始人李誌威及天使投資人李勇一起放棄了手中一共15,651,589股原始股。同時,陌陌公司給這三位股東特殊分紅6450萬美元。這筆分紅分兩次支付,2014年5月支付了5800萬美元,2014年6月30日支付了650萬美元。這其中,李勇的股票從2940萬股減少到16846899股,他的減持占到總減持股份的80.20%,所以光這次變現,李勇的賬面回報就是5173.12萬美元。這時,李勇持有的股份還有5.07%,上市前變成5.1%,按上市當天的市值26.57億美元計算,身家就達1.35507億美元(考慮到上市後稀釋,可能數字要少一點,但也近1億美元)
所以,李勇在陌陌這個項目上的回報就超過1.5億美元,虎嗅的那點回報都“拿不出手”了。
作為陌陌的天使投資人,陌陌上市前夕曾遭到網易官方的質疑,李勇在其微博上發了一篇回應文章力挺:

李勇還是雪球財經的天使投資人
雪球財經由前網易副總編方三文(微博)2010年3月從網易離職創辦,並獲得薛蠻子(微博)的天使投資,2011年獲得紅杉資本 的2000萬元A輪融資,2013年5月,獲得紅杉和晨興資本1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2014年9月獲得由人人集團領投,晨興資本跟投,總融資額4000萬美元。據估計,雪球財經估值至少已經高達5億美元。按李勇一貫的投資風格,估計占的股份也不會太少,按保守的5%算,也是數千萬美元的回報。
李勇自己也當老板,猿題庫估值3.6億美元
李勇2012年4月從網易離職並開始創業。2012年8月粉筆網上線,2013年2月正式推出第二個產品“猿題庫”,不久,拿到獲得IDG資本220萬美元的A輪融資,猿題庫於2013年8月拿到IDG和經緯中國的B輪融資700萬美元,A輪融資的投資者IDG中國繼續跟投,2014年7月拿到經緯中國和IDG資本的1500萬美元,2015年3月拿到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CapitalPartners)、新天域資本(NewHorizonCapital)、經緯中國和IDG資本中國的D輪6000萬美元的融資, 估值3.6億美元。李勇作為主要創始人,肯定占大頭,按保守的30%估算,身家也要超過1億美元。
李勇在網易工作期間肯定也是拿了為數不少的期權激勵的,按其曾擔任過門戶事業部總裁的噸位,期權至少值千萬元,這也是其做天使投資的“本金”。
綜上,虎嗅5000多萬+網易的數千萬元+雪球財經千萬美元+陌陌約10億+猿題庫約6億,(可能還有一些沒有披露的投資),李勇的身價應該超過15億元人民幣。
這才是真正成功的媒體人創業投資的典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盧旭成,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微播易徐揚:產品才是創業公司的第一要務 丨黑馬課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3/152234.shtml

微博易創始人、黑馬導師、黑馬會秘書長徐揚
開始打造極致化產品的第一步是什麽?
第一步先圈定我們跟誰做服務。往往說我們要洞察客戶的需求,如果都不定這個人是哪個人,你怎麽洞察?所以反過來走,他們先假定一群人,我只給這些人做服務。這群人定完之後,才會有第二個問題,找到他們的真實需求,如果人不定,去挖掘客戶的需求其實挖掘不動。
我們再想想很牛逼的小米。小米1有人用過嗎?當時的口號是什麽?只為發燒而生。當時我們聊都嚇一跳,中國十幾億人只做他們行不行啊?他們就只為發燒友,發燒友跟普通人有什麽區別?普通人是為了打電話上網,發燒友是為了什麽?翻墻、越獄、刷機。
我們公司有個小魏,大概提前半個月拿到了他的原型機,我拿了之後說這什麽玩意兒,打不了電話?小魏可高興了,聯網,下載操作系統,下載一堆各種各樣的應用,過了好久老徐我才終於能打電話了!
所以說,發燒友的需求是什麽呢?鼓搗手機,如果他不定這群人,他做這個手機任何一個出彩的地方都是扯淡,但如果定完發燒友手機,推出一個白板手機,發燒友會非常高興。
所以,回頭梳理產品的時候,先想好我們到底給哪群人做服務?只要人畫出來,才知道他的需求是什麽,如果需求都不知道根本做不出來讓他尖叫的產品。
然後,極致的解決。很多人都是樣子貨,為什麽呢?傅盛寫了長微博,訂了一個三只松鼠,有幾個驚喜:1、開箱之前上面寫著,快遞哥哥你要心疼我啊,請您不要搬運!2012年是第一家幹這個事兒的。2、開箱之後看到三個樣品,不是你想要的可以退掉。3、給你一個翹殼器。4、放殼的袋子。5、給了你一個密封條。
他之後換了一家想試試是不是也這樣,結果一試,不是這樣。客戶都是這樣的,一旦被慣壞再也改不回來,所以從此之後全都是三只松鼠。
再講個反面教材。大家都聽過一個詞叫女性手機,有看到周圍有人用女性手機的嗎?這炒了好幾年,從朵唯、到步步高,這麽鮮明的產品為什麽沒火?最重要的原因他們根本不懂女人。女人拿著手機第一個需求是什麽?右上角45度,幹嘛?自拍。
我見過一個特別自嗨的人,一個小姑娘寫自己的旅行日記,去青島,每天發九個大腦袋,我說姐你能挪挪讓我看看大海長什麽樣嗎?不!我就是大海。
第三,找到觸動他們的場景。如果你的用戶不是那個樣子,你會犯多少錯誤?自己的用戶明明在東邊,非要到西邊做營銷。
我們第一次的教訓是誰?e代駕。當時2012年的時候e代駕只有北上廣深四個地方提供服務,我們一刷全國地方都知道了,很多地方的人一裝一叫沒司機,那時候城市還是服務不過來嘛。第二個問題,沒有人喝多的時候還在刷微博。後來e代駕去哪推了呢?去男廁所的嘔吐池,39塊錢代駕,就在那刷火了。
成功人士創業是失敗概率最高的一撥人,因為周圍很多資源。我一個朋友黑馬五期的毛家惠,他原來是做動畫設計的,做了個遊戲,某某三國,我一算你這個遊戲推火大概要600多萬,他說太貴了。他說我有個姐夫北京三大商場的,大概花了小100萬做了三國的各種設備,拉到商場。哄來了一群人,全是老頭老太太,你認為老頭老太太會在手機上玩兒三國嗎?很多的成功人士都覺得這個資源一接,那個資源一接,我就起來了。但不是資源最好、背景最好的那個人能做成,而是決心最大的那個人,所以這個要想明白然後堅持。
事兒對了,人找到了,拿到錢,用錢來換時間和空間。要快速推廣。
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1、我要跟誰做生意?2、產品賣給誰?我知道在座的有兩個人合夥,你們回去之後做個小遊戲,拿個紙寫寫,咱賣的產品跟誰做生意?咱的產品核心價值是什麽?你們會發現,你們倆寫的內容不一樣,別笑,天天在一起的人,未必認知是一樣的,很多大企業也一樣的。
我去見紅孩子的創始人,在後臺找到了300多個帳號。他的粉絲都是母嬰群體,還找到了將近70個微信訂閱號,還有60多個朋友圈剛生完孩子的媽媽。我說你們要跟他們討論討論,他們討論了三個小時,最後沒得出意見。很多人正在犯很多錯誤,包括很多人說要做個產品讓小孩子喜歡,我說你賣給誰?6-8歲的孩子,我說他們有錢嗎?而掏錢的是孩子的媽媽。即便我們最終是為了這個孩子,但你的包裝媽媽不喜歡的話,也白扯。
我推了這麽多產品之後,發現推廣做得好的完全是產品好,完全靠推是留不住客戶的。蘋果商店有75萬個APP,大家常裝的是16個左右,常用的是4-5個,所以推廣是簡單的事兒,但把產品做好了大家舍不得卸載是另外一件事情。
大家希望聽到粉絲經濟跟口碑傳播,但只有把產品做好之後我們輕輕的一推才能火起來。
粉絲經濟就這兩個問題:
1、你確定你需要一個官方帳號嗎?提醒一下,不要再做了,它是個偽命題。
這里是淘寶用戶的舉個手!關註淘寶官方微博、微信的舉個手!喝過可口可樂的舉個手!關註可口可樂官方微博、微信的舉個手!
看到結果了嗎?圍繞我們提供服務,衣食住行的我們都沒有關註。還有個更好玩的,用蘋果的舉個手!關註蘋果的舉個手!蘋果沒有官微,不好意思,真沒有。
衣食住行娛我們都沒有關註,然後我們做個企業,你快點兒關註我哦!你覺得是不是很扯?企業官方訂閱號你可以有,但不要在上面花錢,是沒意義的。
2、走走社群。有很多企業,你的目標用戶沒有想象那麽多,有很多人是定位不清自己的目標用戶。
比如,北京你們認為有多少家花店?咱們看到好象路邊到處都是,但數起來沒多少,毛估大概八九百家。這麽大一個市場只有800個玩家。所以,當我們的核心用戶只有幾百和上千的時候,其實你只用一個朋友圈就把這些人裝完了,你不需要做伺候很多客戶的準備。
如果再大點兒的話,試著玩兒社群。社群現在爭議也很大,因為社群不是現在就有的。最早QQ開始的時候QQ群就有人玩兒社群經濟,到現在也沒有特別成熟的玩法,我自己親自實踐的成功概率也不算很高。
現在沒有哪家真正拿社群拿到很多錢的。很多產品都建了社群,頭三天大家發發紅包還聊聊產品,三天之後就該聊啥聊啥了,這個社群已經失去本身要聊的內容了。我覺得現在轉化率沒那麽高,但這麽火你可以試試。
口碑傳播,如何快速的建立口碑傳播?
我們想做個牛逼的實踐瞬間火起來,每個人見我都有這樣的期待,我說我真沒這能力,如果我有這能力我就不幹這事兒了,我先把自己弄火了再說吧。
大概有2億人在社會化媒體微博、微信上,他們有時間、精力、愛心,你讓他轉發他轉發,讓他評論他評論,讓他點贊他點贊,但你讓他花錢,對不起我沒錢!日本你做一個社交網絡的話,這群人是小白人群,就相當於工作3-4年小白領,他們是靠淘寶救濟的,如果淘寶不打折的話他們的工資是花不到月底的。高收入人群就是基本上在座的每一位,你們幾乎不會參與各種營銷轉發的各種活動,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商業活動,在社會化媒體上傳播起來是不可能的,註定那些有錢人是不可能給你轉發、評論和分享的,這是肯定的。所以,購買力和活動都是成反比的。
那如何快速建立口碑?正確的內容×精準的定向傳播。你最能打動用戶的內容就是正確的內容,不要做任何修飾。產品打造的越犀利、越擊中目標用戶的需求,越能提煉出正確的內容。精準定位傳播,你要找到你的目標用戶在經常活動的範圍和經常關註的帳號找他們的信息和內容。
傳統時代玩兒的是眼球,移動社交時代玩兒的是信任,你把你個人的人品轉嫁在一個產品上了。
如何快速建立信任?有三層結構,影響力背書,進行大面積擴散——用權威背書進行一個權威的解讀——用熟人口碑進行信任背書。
我們先建立影響力背書,怎麽做呢?用微博、美拍,名人、明星、媒體、自媒體、草根訂閱號,通過這些讓大家知道。
權威背書,你把信息傳遞給他們之後,再讓他們知道,為什麽這個東西是好的。這時候用到的媒體是什麽呢?微信的訂閱號、今日頭條這些,我是真眼看著《捉妖記》因為海量微信訂閱號對它的評價,把它的票房做到了十幾億。
這是特別典型的案例。上海的香天下火鍋,據說是任泉開的。5月19號做了影響力背書,20號做了權威背書,21號做了信任背書。
怎麽做呢?5月19號,舌尖上的中國導演沈爺,圈了香天下火鍋。發完之後第二天,今日頭條播報,都在說為什麽沈爺喜歡這家店?有的人說他們家店裝修好,有些人說廚師好,等等。我們只是了解了、信任了,但最終怎麽把客戶哄過去呢?大概用了1000個小模特,說那家火鍋好好吃啊,我們第二天去,然後第二天所有老爺們都去了,小模特都沒去。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 黑馬學院"互聯網+資本與社群營銷"課堂,徐揚口述,田牧編輯整理,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