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不僅害苦了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創收的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一位英國石油業領袖認為,它也導致英國石油業陷入“巨大的危機”。
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跌幅逼近50%。布倫特油價現已跌破每桶60美元。石油開采商協會Brindex的會長Robin Allan昨日向BBC表示,英國石油業“瀕臨崩潰”,如果國際油價低於每桶60美元,北海油田幾乎沒有一個新開發項目能獲利,投資者都在撤退。
“石油在這種價位,幾乎不可能賺錢。這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以前就發生過,行業會做調整,這種調整部分體現為裁員、削減開采項目、盡可能降低成本。那是我們從業者的痛苦,是企業、是這個國家的痛苦。”
“本周和今後幾周大部分公司都要裁員,大家都在削減2015年的預算。”
Allan還向BBC表示,該行業的許多裁員都不會公開宣布,因為石油工人往往以承包人的身份被雇用,石油公司更容易炒掉這類員工。
除了Allan,上周資深石油業人士、英國政府顧問Ian Wood也對本國石油業發出警告。他認為,低油價會傷害北海油田開發,預計未來18個月,北海油田將出現大批裁員。
業內巨頭康菲石油公司旗下英國公司本月宣布,因油價下跌,其全球資本支出預算已調減20%,還將裁員23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七分之一。而高盛研究預計,以當前油價衡量,如要扭虧為盈,大型石油公司需要將資本支出減少30%。
不過,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CC)對北海石油開發的前景並未像Allan那麽悲觀。該部門認為,近來油價劇跌的確給石油企業在北海的活動提出了嚴峻挑戰,但“我們幾乎並未發現任何新項目因油價下跌而取消和推遲的跡象。”
雖然油價暴跌傷害了英國石油業,但英國消費者可能因此積極消費,帶動英國經濟增長。
《華爾街日報》報道援引本月英國央行官員觀點稱,油價下跌對英國及其主要貿易夥伴起到了“微刺激”的作用。英國央行預計,半年來以英鎊計價的國際油價跌幅達35%。該報道認為,油價暴跌、工資增長和借款成本下降都在提高英國家庭的消費能力,發出了英國消費者明年將保持國內經濟增長勢頭的強烈信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油價暴跌不僅害苦了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創收的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一位英國石油業領袖認為,它也導致英國石油業陷入“巨大的危機”。
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跌幅逼近50%。布倫特油價現已跌破每桶60美元。石油開采商協會Brindex的會長Robin Allan昨日向BBC表示,英國石油業“瀕臨崩潰”,如果國際油價低於每桶60美元,北海油田幾乎沒有一個新開發項目能獲利,投資者都在撤退。
“石油在這種價位,幾乎不可能賺錢。這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以前就發生過,行業會做調整,這種調整部分體現為裁員、削減開采項目、盡可能降低成本。那是我們從業者的痛苦,是企業、是這個國家的痛苦。”
“本周和今後幾周大部分公司都要裁員,大家都在削減2015年的預算。”
Allan還向BBC表示,該行業的許多裁員都不會公開宣布,因為石油工人往往以承包人的身份被雇用,石油公司更容易炒掉這類員工。
除了Allan,上周資深石油業人士、英國政府顧問Ian Wood也對本國石油業發出警告。他認為,低油價會傷害北海油田開發,預計未來18個月,北海油田將出現大批裁員。
業內巨頭康菲石油公司旗下英國公司本月宣布,因油價下跌,其全球資本支出預算已調減20%,還將裁員23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七分之一。而高盛研究預計,以當前油價衡量,如要扭虧為盈,大型石油公司需要將資本支出減少30%。
不過,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CC)對北海石油開發的前景並未像Allan那麽悲觀。該部門認為,近來油價劇跌的確給石油企業在北海的活動提出了嚴峻挑戰,但“我們幾乎並未發現任何新項目因油價下跌而取消和推遲的跡象。”
雖然油價暴跌傷害了英國石油業,但英國消費者可能因此積極消費,帶動英國經濟增長。
《華爾街日報》報道援引本月英國央行官員觀點稱,油價下跌對英國及其主要貿易夥伴起到了“微刺激”的作用。英國央行預計,半年來以英鎊計價的國際油價跌幅達35%。該報道認為,油價暴跌、工資增長和借款成本下降都在提高英國家庭的消費能力,發出了英國消費者明年將保持國內經濟增長勢頭的強烈信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英國三季度GDP終值環比增長0.7%,與預期和初值持平。三季度GDP終值同比增長2.6%,較初值3.0%下修0.4個百分點,不及預期。
數據公布後,英鎊大跌。
下圖為英國季調後GDP走勢:
英國央行本月貨幣政策決議繼續維持QE和基準利率不變。本月17日公布的英國央行會議紀要顯示,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表決結果是支持加息2人,支持維持不變7人。央行還表示英國近期經濟活動強於預期,12月通脹率可能降至1%以下。
市場對英國央行首次加息時間的預期已從2015年一季度推遲到了三季度末或四季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二,美國三季度GDP年化環比大增5%,增速創11年新高,標普道指創盤中和收盤新高,道指首次收於18000點上方。10年期美債收益率暴漲10個基點。美油暴漲3.4%。美元盤中創八年新高。
標普500指數漲3.63點或0.17%,報2082.17點;道瓊斯工業指數漲64.73點或0.36%,報18024.17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16.00點或0.33%,報4765.42點。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下跌2.95%,收14.80。
周二,美國GDP數據超預期,美股高開。美股全日呈震蕩格局,標普道指創盤中和收盤新高,標普最高達到2086.73點,道指首次收於18000點上方。不過,納指收跌,主要受醫療保健類股票拖累。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美國三季度GDP終值年化環比大增5%,增速創11年新高。美國11月核心PCE同比增1.4%,低於預期,距離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尚有距離。美國12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創近八年新高,達到93.6,預期指數也創近八年新高。美國11月新屋銷售總數年化43.8萬戶,不及預期的46萬戶,前值下修。受軍事和國防訂單拖累,美國11月耐用品訂單意外降0.7%,遠低於預期,四個月來第三次陷入萎縮。
美債收益率上漲,黃金下跌,WTI油價暴漲。美國GDP數據遠超預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路上行,收盤時暴漲10個基點,收報2.26%。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0.2%,收於1177.9美元/盎司。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有報告稱中國對原油需求量增加,油價暴漲。2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大漲3.4%,收報57.12美元/桶。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上漲2.63%,報61.69美元/桶。昨日美油暴跌3.3%。
歐洲股市普遍上漲。英國三季度GDP終值同比增2.6%,不及預期的+3.0%,初值為+3.0%;經常帳逆差270億英鎊,多於預期的逆差232億英鎊。法國三季度GDP終值同比增0.4%,預期+0.4%,初值+0.4%;11月PPI同比降2%,前值從-1.4%修正為-1.2%。泛歐績優300指數收盤上漲0.4%,法國股市大漲1.4%。第二輪選舉中,希臘總統候選人迪馬斯未獲200票通過,無望當選希臘總統,增加了提前大選的可能,而極左派Syriza有可能贏得提前選舉。希臘股市下跌1.7%,10年期希臘國債收益率大漲18個基點,達到8.53%。受希臘政局影響,歐元下跌。受GDP和經常帳數據影響,英鎊下跌。
亞洲股市漲跌不一。A股低開後緩慢走高,但午後上升動能衰竭,收盤暴跌;創業板指盤中漲1.69%,收跌1.41%;滬深兩市成交量萎縮至6388億元,為12月2日以來首次跌破7000億元。板塊方面,銀行股開盤後重挫,海上絲路、粵港澳等權重股雲集的概念跌幅居前;證券、機場航運、醫療、計算機、通信設備出現明顯反彈,保險股午盤集體上漲,不過最後都回落。全天板塊輪動速度加速,最終只有酒類、視聽器材等少數上漲,銀行股收盤齊跌。恒指跌0.32%,內銀股重挫,招商局國際領跌藍籌。友邦保險漲1.8%,領漲藍籌。萬達商業香港IPO首日破發,跌幅一度超8%。
大宗商品市場走勢:
美債市場走勢:
外匯市場走勢:
隔夜全球市場收盤情況:
標普500指數漲0.17%;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0.3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33%。
歐洲泛歐績優300指數收盤上漲0.4%;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33%;德國DAX指數漲0.57%;法國CAC40指數漲1.42%。
日本股市休市,恒指跌0.32%,滬指暴跌3.03%。
富時環球指數漲0.45%;富時新興市場指數漲1.26%。
美元兌歐元上漲,美元兌日元上漲。
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0.2%,收於1177.9美元/盎司。
2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大漲3.4%,收報57.12美元/桶。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暴漲10個基點,收報2.2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亞洲航空公司一架載有162人的航班QZ8501失聯,本周一亞航股價開盤大幅走低一度接近13%。
根據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數據,亞航公司(AirAsia Bhd.)股價開盤後一度下跌近13%,刷新11月28日以來最低價2.56林吉特。香港豐隆投資銀行將亞航的評級由買入下調至賣出,目標價由3.15林吉特下調至2.64林吉特。
此前馬航MH370失蹤,MH17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面對2起空難事故,虧損累累的馬航選擇在上市滿29周年當天,即本月15日正式退市,之後將展開一系列重組計劃。截止退市,馬航股價今年共下跌14.8%,5月份時跌幅一度達到50%。
北京時間昨天(28日)上午7點24分,從印尼飛往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亞航QZ8501次航班,在萬米高空中失聯,飛機上有155名乘客及7名機組人員。該空中客車A320-200型飛機由亞洲航空公司的一個印度尼西亞子公司經營,亞航是一家地區性廉價航空公司,總部設在馬來西亞。
到目前為止,航班失聯已超過25小時,機載燃油肯定已經耗盡,但經過昨天一天的搜尋,人們尚未發現飛機下落。
馬來西亞警方表示,目前沒有任何情報顯示,亞航客機失聯與恐怖活動有關。
但此次亞航航班的失蹤也許更令印尼不安,盡管印尼航空業的安全記錄令人擔憂,幾年中發生過一連串的飛行事故,但該國的空中旅行出現了爆炸性增長。
雖然許多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這類新聞標題的反複出現,加上心有余悸的乘客從海里遊上岸的圖片報道已在國外引起關註,人們擔心印尼航空安全法規沒有跟上航空行業的發展速度。
自2007年以來,歐盟已禁止幾十家印尼航空公司在歐洲的天空飛行,以促使該國監管機構提高航空安全標準。上了歐盟的所謂航空黑名單的航空公司 –– 其中包括來自幾個非洲國家的航空公司 –– 並沒有飛往歐洲的航班。但是,歐盟28個成員國的旅行社按規定需要讓有乘坐上了航空黑名單公司航班的所有歐洲乘客了解這一情況。
本次航班失聯讓馬來西亞航空業災難性的一年雪上加霜。除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370客機3月份在印度洋失蹤,至今仍未找到外,馬航MH17客機也於7月份在烏克蘭東部上空被擊落。這兩架飛機都是波音777-200ER型。
據紐約時報報道,亞航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有著良好的安全記錄。其印尼子公司不在歐洲的安全航空公司名單上,該名單本月初作了最近一次更新。但是,亞航的一個低票價的長距離飛行子公司、印度尼西亞亞航X,在安全航空公司的名單上。
亞航說,失聯客機最近一次例行檢修是在11月16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年快成歷史,今年國際金融市場發主要發展,是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布蘭特期油從今年六月中的110美元到十二月跌破60美元一桶,跌幅接近50%。跌幅之大及跌幅之急,是歷史未見,亦令到國際金融市場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其實這次油價大跌的根源是自2008年,最重要是美國頁巖氣油的發展。
2008年是石油出口組織(OPEC)最霸道的時期,當時美國2008年美國本土原油產量是487萬桶,但遠遠不能滿足本土需求,需要每月向石油出口組織購入1.86億桶原油,當中美國向尼日利亞每天採購100萬桶原油。但當時一個沒有什麼人註意的發展令到市場大變,美國開採頁巖氣油的技術,採得突破性的成功。美國石油公司發現,如果把蒸汽,和沙分幾次註入頁巖氣層,內裏的天然氣油就會釋放出來,這技術叫做水力壓裂(FRACKING)。美國石油勘探公司在德州南部葛吐拉市(Cotulla)的鷹福頁巖層(Eagle Ford Shale),及北達科達州(North Dakota)的百勤頁巖層(Bakken Shale) 開始鑽探,成功找到大量可回收的頁巖氣及油。由2008年起,德州及北達科達州都有超過1000個鑽井,開採頁巖氣油。頁巖氣油的開採令到全球石油市場發生革命性的改變,頁巖氣油令到本來一直下跌的美國產油量,由減少變成增加。自頁巖氣油開始大量生產以來,美國每天產油量幾乎升了一倍,由2008年的每天487萬桶增加到每天874萬桶,預計明年會增加到900萬桶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直至2008年,國際上石油的儲備一直減少,已消耗的石油量大於找到的新石油儲備,即是全球的石油儲備一直減少,由40年減至30年。但頁巖氣技術的成熟令到石油儲備大幅增加,中國及歐洲都有大量頁巖氣油儲備,只是未有和美國一樣的開採。美國新增產油量令到原油市場,由求過於供,變為供過於求。中國在21世紀初每年經濟增長平均都有8%以上,原油入口量由極少量大幅增加至每年2億噸以上。國際能源機構原來估計中國經濟增長,足夠消化原油產量增加。今年初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今年原油需求每天增加140萬桶至到9270萬桶,主要是中國入口增加,維持石油供求平衡。但預料不到的是中國經濟增長2014年放慢,對能源消耗大的產業,例如鋼鐵受到整頓,中國原油入口不只沒有增加,還減少。產能增加,需求減少,原油市場在今年6月開始失去平衡。國際能源組織最近把全球石油需求,每天減少80萬桶。美國1974年通過的法例是不準原油出口,當美國本土頁巖氣油生產過剩時,就大幅減少入口。美國2008年還每月從石油出口組織入口186億桶原油,現已減至92.7萬桶。非洲尼口利亞本來每天向美國出口100萬桶原油,現在已經失去美國市場,要把原油運到亞洲求售。今年6月原油市場秩序失控,尼日利亞等國家失去美國市場,便把油運到亞洲,直接和中東波斯灣產油國競爭。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面對市場流失,便打減價戰,捍衛自已的市場佔有率。
減價戰一發不可收拾,6 個月之內,原油價格跌了46%。非石油出口國的俄羅斯首當其沖,貨幣盧布兩星期跌了一半,國家陷入經濟危機。其實現在原油市場每天供應達到9000萬桶,比需求多了200萬桶,只要石油出口組織肯減產200萬桶便足已令到市場平衡,可以維護到石油價格。但沙地阿拉伯石油部長納依米表明,石油出口組織不會減產,還準備打一場長期消耗戰。沙地的產油成本只是4-5美元一桶,原油價格跌至20美元一桶也不能傷害沙地。沙地的原意是要打擊美國的頁巖氣油,但是頁巖氣油的重要投資在勘探,投產時的生產成本並不高,就算油價跌至50美元一桶,也不會令到頁巖氣油停產,因為投資期已過,可變成本很低。
沙地減價戰未能打擊美國頁巖氣油工業,但對全球工業國帶來極大的幫助。石油出口組織每天產量達到3600萬桶,現每桶減價40美元。每年工業國在石油入口可以節省5256億美元,在通漲方面,消費物價指數可以減0.3%。油價下跌,對歐美亞洲的工業國是最好的消息,消費者能源支出減少,等於增加可動用的收入,用來消費。中國財金官員一直想增加國民生產中的消費成份至50%以上,油價下跌,間接令到市民收入增加,也會提高消費。能源支出減少,加上A股進入牛市,令到個人消費增加。因此對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預測,也同時需時提高,A股現市盈率已達到15倍,香港仍是11倍,2015年香港需要追落後。
智易東方證券
行政總裁
藺常念
油價下跌不僅對石油出口國影響巨大,有“全美最貴離婚案”之稱的Harold Hamm十億美元離婚補償也因此出現了變數。隨著近日油價連連下跌,身價大跌的Hamm突然改變主意,決定就離婚案進行上訴。
Hamm是美國大陸資源石油公司的CEO,2013年《福布斯》雜誌公Hamm身價為190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第90位,其大部分財產都是在他和前妻婚後26年積累起來的。他和前妻的離婚官司打了兩年。11月因離婚案被判向前妻支付近十億美元的離婚補償,當時他還公開表示判決“公平公正”。
Hamm在1967年創立美國大陸資源公司,是美國油頁巖主要鉆探公司之一,每天生產70萬桶石油,占美國量產10%,Hamm個人則擁有該公司68%股權。布倫特原油在過去幾周加速下跌,導致美國大陸資源石油公司的市值縮水近三分之一。
Hamm在上訴申請中表示,在婚姻存續期間,石油價格的上漲造成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增加,但是面對目前全球油價下跌的情況,他認為要區別對待這些共同財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12 11:45 編輯 細數油價大跌對中國的正面影響 作者:中金宏觀 近來國際大幅下跌帶來貿易條件的改善和國民收入增加,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需求面的正向沖擊,且對中國經濟供給面也有正面影響。油價下跌加大通貨緊縮壓力,下調今年PPI預測至-2.2%,並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本文將通過以上幾點細數油價大跌對中國的正面影響。 油價下跌帶來貿易條件的改善和國民收入增加,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需求面的正向沖擊。中國是原油凈進口國,油價下跌增加中國貿易順差,帶來國民收入的增加。根據中金大宗商品的油價預測,2015年油價平均下跌40%,全年石油進口少支出920億美元,約相當於1個百分點的GDP。油價下跌降低了消費者的石油相關支出,將帶動其他支出增長。由於上下遊價格傳導有一定時滯以及價格管制,企業也會從中獲益。在總需求偏弱的背景下,油價下跌給總需求帶來擴張性影響,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 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供給面也有正面影響。根據當前價格和就業情況判斷,中國經濟增長在潛在增長率之下,勞動和資本並沒有被充分利用,此時油價下跌對於石油進口國而言,增加了可供使用的中間投入,有助於勞動和資本的進一步利用,對宏觀經濟的供給面會帶來正面影響。從行業看,油價下跌有利於下遊行業,不利於能源行業,但中國的能源價格體系沒有完全市場化,減小了油價下跌對這些行業的沖擊。 油價下跌加大通貨緊縮壓力,下調今年PPI預測至-2.2%。如果貨幣政策應對恰當,通過國內貨幣寬松擴大內需,油價下跌並不會必然帶來宏觀價格水平的下行。但由於貨幣政策具有一定滯後性,且貨幣政策傳導過程存在不確定性,油價下跌仍然會對通脹帶來負面影響。從經驗上看,油價對PPI影響更大。我們估算油價下跌1個百分點,對我國PPI影響約0.05個百分點。近期油價跌幅加大,超出我們此前2015年油價下跌20%的基準假定,我們將2015年PPI預測從-1.2%下調至-2.2%。 油價下跌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油價下跌減少中國石油進口支出,貿易盈余和經常賬戶順差會擴大。我們預測中國經常賬戶順差/GDP將從去年的2.2%上升到今年的3%。此外,隨著房地產市場對經濟拖累減弱,中國經濟風險下降,有助於帶動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收窄、甚至轉為順差。 盡管央行可以通過引導貶值緩解通縮壓力,但在逆周期政策調節工具中,應首選有助於擴大內需的降息、降準,而不是補貼外需的匯率貶值。我們一直強調,在降息和貶值兩大政策權衡取舍中,要考慮到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當前面臨的形勢:經常賬戶依然是順差,同時內需疲弱,通縮風險高於通脹風險。我們預計2015年人民幣匯率總體趨勢平穩,貨幣政策將會進一步寬松,上半年降準降息壓力較大,維持今年降準4次降息1次的判斷。 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有什麽影響? 去年4季度以來國際油價加速下跌,新年以來WTI油價跌破50美元,布倫特油價也跌至50美元附近(圖表1)。中金大宗商品組將2015年布倫特平均油價下調至60美元(參見2015年1月7日中金報告《油價尋底之路:下調2015年均價預測》),較2014年下跌40%。由於中國是原油凈進口國,油價下跌增加中國貿易順差和經常賬戶盈余。中國最近12個月進口原油2300億美元(圖表2),油價下跌40%意味全年石油進口少支出92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1個百分點的GDP。這將給中國帶來1個百分點的國民收入增長,即使2015年GDP增長7~7.5%,國民收入增速將超過8%。去年11月16日我們在《油價大幅下跌增加貨幣政策放松空間》報告中曾對油價下跌的影響進行分析,本期周報將結合最新動態全面分析油價下跌對經濟增長、通脹、人民幣匯率以及貨幣政策的影響。 圖表1: 國際油價加速下跌 ![]() 資料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 中國最近12個月進口原油2300億美元 ![]() 資料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油價下跌帶來需求面改善 油價下跌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需求面的正向沖擊。油價下跌降低消費者的石油相關支出,增加其可支配收入,收入效應帶動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增長。由於上下遊價格傳導有一定的時滯,加上電價、公共交通等價格存在著一定的管制,企業部門也會從中獲益。在總需求偏弱的背景下,油價下跌給總需求帶來擴張性影響,有助於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根據今年油價下跌40%預測,中國全年石油進口少支出920億美元,約相當於1個百分點的GDP,這將主要體現在企業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利於消費和投資增加。 油價的供給面影響具有非對稱性,油價下跌對中國有正面影響。油價下跌對於石油進口國而言,增加了可供使用的中間投入。生產函數通常只包括勞動和資本等基本生產要素,而不包括中間投入,如果勞動和資本已被充分利用,增加中間投入並不能增加產出。油價上漲會帶來負向的供給沖擊,一種解釋是油價上漲迫使生產轉向更少依賴石油的技術,會帶來摩擦性失業。但油價下跌並不會帶來反向效果。因此一些研究發現油價對經濟增長具有非對稱的影響,既油價上升會帶來的負面沖擊大於油價下跌帶來正面沖擊。但在中國當前的情況下,根據價格和就業情況判斷,經濟增長處於潛在增長率之下,勞動和資本並沒有被充分利用,油價的下降對宏觀經濟的供給面也會帶來正面影響。 從微觀行業看,油價下跌有利於下遊行業,不利於能源行業。油價下跌直接沖擊石油開采行業,邊際成本較高的廠商被迫退出。對於下遊行業,油價下跌降低了成本,如果需求不變,產出會增加。此外,油價下跌不利於競爭性能源行業,如煤炭、核電、風電、光伏等,會對這些替代能源的生產和投資帶來負面沖擊。但是中國的能源價格體系沒有完全市場化,減小了油價下跌對這些行業的沖擊。 油價下跌加大通貨緊縮壓力,下調今年PPI預測至-2.2% 油價下跌通過向下遊行業傳導,給通脹帶來下行壓力。由於我國CPI食品權重較高,油價下跌通過農產品價格對我國通脹的影響高於發達國家。周五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2月通脹數據,CPI同比上漲1.5%,延續低速增長;PPI同比下跌3.3%,跌幅加大。(圖表3、4) 如果貨幣政策應對恰當,油價下跌並不會必然帶來宏觀價格水平的下行。首先,油價下跌增加了居民和企業可支配收入,對總需求帶來擴張性效果,本身會減輕油價下跌對物價的拖累。其次,油價下跌會帶來經常賬戶順差擴大,但央行可以通過適度幹預匯率避免匯率升值帶來的緊縮影響。最後,央行可以通過國內貨幣寬松擴大內需,避免通貨緊縮。(參見2014年11月16日中金宏觀報告《油價大幅下跌增加貨幣政策放松空間》) 從經驗上看,油價對PPI影響更大。由於貨幣政策具有一定滯後性,且貨幣政策傳導過程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油價下跌仍然會對通脹帶來負面影響。我們估算油價下跌1個百分點,對我國CPI影響約0.01個百分點,對PPI影響約0.05個百分點(參見2014年4月21日中金宏觀報告《強弱貨幣矛盾突出》)。簡單估算,油價下跌40%將給CPI和PPI帶來約0.4和2個百分點的回落。近期油價跌幅加大,超出我們此前2015年油價下跌20%的基準假定,由於油價對PPI影響較為顯著,我們將2015年PPI預測從-1.2%下調至-2.2%。 圖表3: 油價下跌加大通脹下行壓力 ![]() 資料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 油價對PPI影響更大 ![]() 資料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油價下跌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近期人民幣貶值主要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去年10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再度出現貶值(圖表5)。由於去年2季度以來央行減少了外匯市場幹預,近期人民幣匯率更多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圖表6)。由於過去幾個月貿易順差趨勢仍在擴大,因此人民幣貶值主要受到資本流出影響。 2015年兩方面因素改善國際收支,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一是油價下跌減少中國石油進口支出,貿易盈余和經常賬戶順差會擴大。我們預測2015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相對GDP比例從去年的2.2%上升至3%。二是隨著房地產市場對經濟拖累減弱,中國經濟風險下降,有助於資本賬戶逆差收窄、甚至轉為順差。國際收支改善降低人民幣貶值壓力。 從長期看,人民幣仍有升值壓力。首先,中國經濟生產率追趕過程中,貿易品部門勞動生產率的相對提高更快,會帶來實際匯率升值壓力,即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其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外國私人部門和政府對人民幣需求都會上升。今年人民幣如果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籃子,人民幣將正式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盡管央行可以通過引導貶值緩解通縮壓力,但在逆周期的政策調節工具中,應首選有助於擴大內需的降息、降準,而不是補貼外需的匯率貶值。在貿易順差擴大的情況下,央行通過大量購買外匯引導人民幣貶值會面臨較大的外部壓力。央行主動引導貶值在去年1季度確實發生過,但當時央行主要是為了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趨勢,增加雙向波動,抑制套利行為。目前情形下,主動引發貶值可能會加大資本流出壓力,反而增加經濟中的風險。我們一直強調,在當前降息和貶值兩大政策權衡取舍中,要考慮到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當前面臨的形勢:經常賬戶依然是順差,同時內需疲弱,通縮風險高於通脹風險。這樣的形勢決定了政策制定者應該采取降低利率以刺激內需的方式,即將國內儲蓄轉化為對內投資或消費,而不是通過匯率貶值,進一步增加中國的儲蓄出口。我們預計2015年人民幣匯率總體趨勢平穩,貨幣政策將會進一步寬松,上半年降準降息的壓力較大,維持今年降準4次降息1次的判斷。 圖表5: 人民幣匯率再度貶值 ![]() 資料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6: 央行減少外匯市場幹預 ![]() 資料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