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亏损季日照钢铁的真实图景:龟缩战术 保守战略


From

http://business.sohu.com/20081228/n261460347.shtml


实习记者 邓瑶 本报记者 高江虹 庄颖 北京、日照报道

从日照市区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达岚山区,高速公路的一边沿海,一边老远即可望见日照钢铁集团(下称日照钢铁)的高炉和烟囱。整个日照钢铁十分紧凑地坐落在海边极低的丘陵中。

日照钢铁与岚山港区近可相望的距离,于是有了著名的低运费和由此产生的逾10亿“相对利润”。

2003年,杜双华为日照钢铁选址时,避开的国家规划给山东钢铁的奎山,则更靠近石臼港。根据《日照港总体规划》,日照港包括石臼、岚山两个港区,岚山港区的远景吞吐能力将更为优秀。在港区的另一方向,日照钢铁早已计划好要建一个自己的铁矿石码头,相应的填海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可是目前已经停工,等待重组的结果和重新规划。

除了码头项目,包括日照钢铁2008年5月所签的两条H型钢生产线工程设计合同(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在内的规划,到下半年,都重新进入等待阶段。

从某种程度上说,岚山港区边上并立两个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基地的不可能,决定了重组提出的极大可能。

12月2日,山东钢铁集团(下称山东钢铁)聘请的财务审计团队:高盛亚洲公司、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方达律师事务所、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一起进驻日照钢铁。

与11月5日双方所举行的重组意向书签字仪式不同,杜双华出席了事务所顾问合作的签约仪式。

这是自从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签署重组协议以来,日照钢铁方面首次公开表态:“将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配合山东省钢铁工业布局调整,有力推进山东钢铁重组规划实施。”

此期间,11月10日,日照钢铁启动裁员;11月15日,业界出现传言:日照钢铁并不愿被重组,但在有关方面使出“断贷”狠招致使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杜双华被迫就范。

但此时,市场对日照钢铁被银行“断贷”和大规模裁员的疑云尚未散去。日照钢铁经历了什么样的市场起伏?“断贷”是真是假?大手笔裁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亏损季

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们所遇到的疯狂行情,使日照钢铁销售收入达到237亿元,利润总额57亿元,几乎已完成2007年全年的业绩,同时,也没少囤积铁矿石。

经销商囤货追涨的策略和钢企提价的屡屡得手互相推动,使钢市出现乐观预期。当下游需求的萎缩终于在7月中旬以钢价下跌的形式在市场上表现出来时,3个月内,MySpic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7月初的216跌到10月初的133,跌幅深达38%,完全抹去了上半年30%的涨幅。

9月29日,河北钢铁、首钢、济钢、莱钢、安钢等达成减产20%的“共识”。但日照钢铁选择了加紧生产。

11月初,记者在日照钢铁厂区看到,高炉和流水线都开足马力,整个生产井然有序。每车载着两卷带钢产品的平板车,五、六辆一队,不时地驶出厂区,前往不远处的岚山港,准备下水运输。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6、7月限电,日照钢铁的生产规模一直比较稳定,月均70万-80万吨,眼下,正在全力消耗前期囤积的铁矿石。

其时,日照钢铁的堆料场上还有超过150万吨的铁矿石,在岚山港堆放着近100万吨铁矿石,日照港几十万吨。

消耗这些矿石的同时,新的矿石亦在继续买进。日照钢铁暂缓了执行前期买入铁矿石所使用的长协价,转而在现货市场上购入印度矿。随着钢价近40% 的下跌和海运费超过90%的暴挫,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也一路走低,乃至低于长协价。这一时间节点上,哪一家钢企先消耗掉铁矿石库存,哪一家更有优势。

根据海关统计,11月,印度矿综合到岸价为80.71美元/吨,与巴西矿、澳矿为代表的长协矿的差价最高达到70.3美元/吨。

“日照钢铁的反应非常快”,知情人告诉记者,而且调头很敏捷,“不像一些钢企,即使发现了印度矿有优势,从长协矿转过来也要走一段程序”。

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日照钢铁的销售也在强力推进。9月底,日照钢铁就对经销商推出了回补政策,尽管这个在中国钢市上屡次被拾起的工具接下来也被所有的钢企用,但是日照钢铁的返利度使它在经销商中口碑不错。

一位上海经销商告诉记者,对经销商来说,日照钢铁是个好上游,“从不拖货”,“下半年为下游的考虑还是比较多的”,而其它钢企,乃至同为民营企业的沙钢,“做不到这样”。

据该经销商反映,11月起,“市场上日照钢铁的货较多,跑货量放大。”

出口方面,日照钢铁9月的出口量较低,之后每月呈15%~20%的增长。

12月22日,一位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前期长协价加高海运费买入的铁矿石全部用完了,现在用印度矿生产,已可以盈利。而日照钢铁已在泰国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矿,“第一批船已从泰国发过来”。

11月初,钢价经历了微幅反弹,MySpic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11月初的128上涨到月底的134,涨幅4%,然后盘整至今。

尽管从10月起,日照钢铁月均亏损3亿元左右,通过生死时速式的生产和销售,强力周转之下, 已是第一批站在更安全的跑道上的车手。

“一旦搞了钢企,就是坐上一辆战车,永远都不能停”,一位国有钢企的管理者这样向记者描述他对日照钢铁策略的理解:“遇到高速路上缺了个口,闭着眼睛也要加大油门往前冲,冲不过去就掉到桥底下去了。”

“保守战略、龟缩战术”

事实上,11月3日,一封杜双华致日照钢铁和京华创新集团管理层的信,点出了杜双华在亏损季的新意图——务必实施“保守战略、龟缩战术”,实现“剩者为王”。

同时,这封信对裁员计划做了详细指示。日照钢铁裁员将按两步进行:第一步,裁掉过量的储备人员;第二步,通过合并岗位、提高效率、加班加点进一步精简人员。

杜双华在信中强调,裁员的目的在于“保留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机制,塑造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低谷时期立于不败之地”,“通过瘦身来彻底改革两大集团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构架,使企业存活下去”。

外界把日照钢铁的裁员举措与其对抗山东钢铁重组、经营困难联系起来看。然而在杜双华的信中,强调的是,一定要充分理解“瘦身”与“减产”的差别,裁员与减产这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是要通过瘦身来彻底改革两大集团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架构”,而且“现在我们的形势相比其他企业要稍好一点”。

根据记者调查,“断贷”也并非传言中的令出政府。一位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杜双华正在主动偿还部分高息贷款和短期贷款。目前,京华创新集团的贷款基本还清,日照钢铁偿还了部分高息贷款。

“还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经营所需资金减少,另一方面是公司努力降低财务费用的手段之一,实现现金为王,争取一切可争取的利润。”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按照这封信的意思,对于杜双华手下的执行者们来说,“裁员”和“断贷”均作为日照钢铁和京华创新集团保守战略、龟缩战术中的一步棋。

根据杜双华的计划,保守战略的第一阶段是“瘦身”,第二阶段是“龟缩”,第三阶段是“冬眠”。

这三种战术根据各个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形势决定,例如,“京华集团大部分都要尽快瘦身、进入龟缩状态,而吉林(京华)则要提前进入冬眠,唐山(京华)因为要给广州(京华)和莱芜(京华)提供保障,所以现在瘦身也要从缓”。

消息人士透露,11月28日至30日,杜双华召集日照钢铁管理层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会上,杜双华再次强调了公司今

后务必执行保守战略,并要求每个人上台谈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有趣的是,2008年11月和12月,杜双华通过其持有85%股权的Happy Sino International Limited两次增持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01215.HK)股权,已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根据港交所可查的资料,开源控股年初刚刚转型为热力供应商。杜双华此举目的何在?尚未有答案。

“剩者为王”

根据记者获得的财务资料,截至10月31日,日照钢铁总资产32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64亿元,固定资产156亿元,长期投资4亿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4亿元。2008年上半年,日照钢铁销售收入237亿元,利润总额57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为245亿元,利润总额为58亿元。

而胡润百富榜公开的调查结果,杜双华的身家为350亿元,杜双华正是凭此跃居民营钢铁首富之位。据悉,这一结果是以2007年50亿的利润乘以6-7倍的市盈率得出来的。

内部知情人士则告诉记者,日照钢铁虽然还存在众多关联业务,以及房地产、医药等其他非主营业务,实际资产不会超过200亿元。

上述山东省某国有钢铁集团管理人士表示,在国内钢铁业,国有钢铁集团收购私营企业,一般收购的是对方的净资产。

资料显示,目前,日照钢铁的净资产不到100亿。“山东钢铁现在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收购,保守估计,能出六七十个亿就不错了。”该人士表示。

在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背景下,国内几乎所有钢企不得不对高价买进原材料、钢材价格暴跌买单,日照钢铁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资料显示,截至10月31日,日照钢铁库存约60亿,比年初增加15亿。

杜双华在信中称,“经济危机让我下定了决心,近30亿的损失让我清醒了头脑”、“再不真正的从根本上改变战略方向,我们就会从被动走向覆亡”。

记者独家获得的财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0月,日照钢铁主营业收入约390亿元,10月主营销售亏损超过3亿元,亏损近1亿元,但截至10月,累计利润依然达40亿元。

与同等规模的济钢和莱钢相比,日照钢铁的情况其实并不太差。济钢和莱钢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济钢和莱钢库存分别为31亿元和48亿元,但和年初相比,济钢和莱钢的库存增幅均比日照钢铁高出10%以上。

在资金安全上,日照钢铁10月份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较年初分别增加450%、90%,达11亿元、6亿元,大大增加了资金风险。济钢和莱钢资金质量也面临恶化,截至9月份,济钢应收票据减少36%,但应收账款增幅也高达67%;莱钢应收账款为10亿,应收票据达13亿。

在负债上,日照钢铁负债达170亿元,同期的济钢和莱钢分别达158亿元、137亿元。

这也意味着,日照钢铁的经营状况并不比济钢、莱钢差,甚至在盈利上更胜一筹。

而目前,日照钢铁的裁员幅度已超过10%,裁员方式采取末尾淘汰和降级任职。

此外,日照钢铁正在按杜双华的部署“全力放量生产,以高产量突围”。并且计划明年1月10日将公司高价库存消耗完毕。然后,将全面进入“龟缩”状态。

一边努力消耗并减少买进原材料备件,一边努力变现。“(日照钢铁)尽量将以前没用的、或者不能用的设备及备品备件变卖,现在厂内的汽车就在减价处理。”日照钢铁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日照钢铁天津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公司依靠以前积累的客户关系,库存已经消化了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截止至12月初,杜双华已对京华集团旗下部分资产做了相应的处理:广州京华制管有限公司计划整体出售;成都彭州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唐山京华制管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均已经承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5

2009保守的国美与激进的苏宁之战


http://tech.sina.com.cn/e/2009-01-24/09062776541.shtml

苏宁、国美这两列高速奔驰的列车,终于驶到了分岔口。苏宁向左,国美向右。

苏宁不改高歌猛进的势头,宣布“2009年至少新开门店200家”。

然而就在苏宁宣布继续高速扩张的同时,换帅后的国美,实施起了收缩战略,不再避讳谈“关店”事宜,总店数规模和年销售额上会与去年基本持平。

国信证券分析师胡鸿轲指出,国美眼下正处于风口浪尖,供应商对账期要求比较紧,国美不再强势,相反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比较弱。关键时期,以稳为主,这是国美不得不选择的路径。

此前,国美在颠覆游戏规则,它通过主动降价赢得市场,事后再携“市场”以“令”厂商;伴随低价的是其资本市场上的纵横捭阖。

相对国美的两条腿走路,苏宁则以相对简单的“向内生存法则”应对家电连锁业的风云变化。偏重于物流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

截至2008年底,苏宁的连锁店总数达812家,如果今年再开200家,苏宁的连锁店总数将超过1000家,可进一步缩小与国美的距离(国美拥有1300家左右店面)。

一位家电连锁业资深人士认为,国美此前收购区域性的家电企业,都需要门店在数量和结构上调整和消化。而国美的收缩,某种程度在向美国、日本等国外模式靠拢。

胡鸿轲指出,两家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也决定了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苏宁于2008年上半年成功完成定向增发,融资24亿元,现金充裕。而国美在香港市场进行股权回购,面临2010年46亿元可转债赎回压力。这些都造成国美目前资金链紧张。”

多重因素决定,2009年的家电连锁业,将是保守的国美与激进的苏宁之间的战争。

但也应该看到的是,经济寒冬也让苏宁的扩张多少令人捏了一把汗。“尽管面临同一个市场环境,但是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必然选择不同的部署。关键是,战略符不符合前瞻性,策略是否有操作性。”上海交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这样说。

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苏宁和国美都相对比较“谨慎”。韩建华指出,面临2009年的情况,大家都会注意。即使扩张,也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大刀阔斧的扩张;即使收缩,也不是完全的收缩,而是伴随着一定的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3

中海地产回应土储保守质疑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HTML_H22D91LQCHBM.html


楼市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敏感期。

从7月份以来,深圳的成交一直呈下降趋势。北京、上海等重镇也是类似表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163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8%;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27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4%。

从二级市场看,内地地产龙头企业中海地产(00688.HK)从8月初的19.8港元一度下挫到15.6港元,9月1日收盘于16.2港元。中渝置地(01224.HK)从月初6.6港元的高点一度“速滑”到3.85港元,9月1日收盘于4.24港元。

投 资者对地产企业的信心是否还能一如既往?8月26日,2009西部机会全球投资者大会在重庆举行,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亚洲首席执行官威尔逊·卡玛、涌金 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刘易军、SAC资本顾问公司威廉姆·梁等20余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出席。对于开发商而言,这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推介的机会。

中海地产董事会主席孔庆平回应了投资者的质疑,同时也不忘为投资者打气。“我们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已经和去年的大致相当。”

中渝置地与中海地产相比没有规模上的优势,不过其董事总经理林孝文却将自己的成本优势完整地向机构投资者一一道来。恒隆地产(00101.HK)主席陈启宗则从全国布局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战略。

不一样的情况,只为同一个目的——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俘获”机构投资者的信心。

中海回应土储质疑

孔庆平一上来就给投资者提振信心:“房产与经济是正相关的,从长期看,经济是向上的。”根据中海地产的内部研究,房产周期的牛市是从2000年到2050年,而在2035年前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孔庆平认为,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其次是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高峰是1962年到1978年,而这一代人现在恰好进入消费高峰。

“我们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已经和去年的大致相当。”孔庆平说。

这似乎也能从财务数据得到印证。中海地产财务报告显示,其半年度总利润为港币53.8亿元,折合人民币约47亿元,增加21%。每股收益为港币0.37元,折合人民币0.32元,同比升25.3%。

不过,有投资者质疑,中海地产的毛利和土地储备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孔庆平解释,2007年中海地产的毛利率为40%,2008年更是达到了45%,中海地产对投资者的承诺是毛利率不低于30%。

此外,中海地产今年上半年结算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2008年的销售结转,而众所周知,2008年是一个地产的冷淡期,因此对价格做了调整。“无论如何,我们的毛利率能保持30%的水平。”孔庆平对台下的投资者说。

对于土地储备,孔庆平则认为,中海地产每年的土地储备计划一般是上一年开工面积的120%。2008年,中海地产的开工面积为4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2009年中海地产应该完成48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计划。

此前有报道称,今年中海地产集团资本开支约326亿元,其中134亿元将用于土地收购,包括新增土储、已购入土地余款等。不过,今年以来中海地产一直在土地储备上小心翼翼,并没有出手。直到8月19日,中海地产才耗资38亿元,在山东拿下三幅土地。

“土地储备没有变化,不代表不超过。现在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不会参与地王的拍卖,现在的土地市场比较热,政府可能会增加土地供应,明年3月再看我们的数据,可能不是增加了400万平方米,或许是双倍。”孔庆平说。

中海地产目前在内地及香港、澳门共22个城市拥有土地储备约2480万平方米,实际拥有权益约为2180万平方米。“这可满足未来四年保持盈利每年20%以上增长幅度的开发需要。”孔庆平说,“2008年的痛苦很短暂,但是不要忘得太快。”

中渝置地大秀土地成本优势

与中海地产相比,中渝置地则是主场作战,这家发轫于重庆的开发商则希望通过成本优势的阐述“俘获”投资者。

根据中渝置地的研究,重庆人的房贷只占收入的16.7%,成都则刚刚超过20%,“这与无法承受的价格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中渝置地董事总经理林孝文说。

此外,2008年很多开发商减少了开工量,导致供应减少。“我们做好了准备,迎接指数式的增长。”林孝文似乎更有信心。

不过,中渝置地最为明显的优势是低廉的土地成本。中渝置地每平方米的土地成本平均仅为1100元平方米,“仅仅是土地价格优势就会使每股盈利有很大的空间。”林孝文说。

中渝置地一人士举例说,拿地的时候就要求毛利率至少要是20%,拿地的成本一般为1100元/平方米,加上建安成本2200元/平方米,成本大概为3300元/平方米。而销售价格能达到5500元,毛利率至少在30%以上。

此外,中渝置地也没有在最疯狂的时候争夺地王,这减轻了其在2008年地产清淡期的负担,得以轻装上阵。

2009年,中渝置地拿下了3块土地。其中在都江堰的一幅土地面积为18.7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的价格仅为678元。林孝文介绍,两年之前在同一地段拿地的价格为7000元/平方米,中渝置地的价格只有两年前的10%。

中渝置地还在成都以2159元/平方米的价格拿下一幅21.7万平方米的土地,在重庆大学城则以657元/平方米的价格拿下了35.6万平方米的土地。目前,中渝置地的土地储备有16块,主要分布在重庆和成都。

对此,有投资机构质疑,如此低廉的价格取得土地是否有可持续性。

林孝文表示,中渝置地在当地的人脉关系不错,有时不是以拍卖而是收购公司股权的形式获得土地。“我们在收购前会进行一些调查,不会存在法律上的风险。”他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8

保守,还是创新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400842.html

英语俗话说,好奇害死猫。而有趣的是,对人类,可以说是好奇害死人。这在进化论上是有依据的。在漫长的进化中,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和戒备这一保守基因,更具有适应价值,因而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保守是我们的天性。这种天性让我们稳健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大把机会。

1876年,美国一家做电报生意的公司叫做Western Union。当时电话刚刚被发明出来,而Western Union的老总们有幸坐在一起,研究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本质上,这种叫做电话的东西对我们没有商业价值(原文见于Western Union的备忘录)。结果是他们失去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

1962年,有一家公司叫做Decca Recording,首先拿到了甲壳虫乐队的唱片,他们说他们不喜欢甲壳虫乐队的声音,而且吉他音乐已经处于消亡状态,就把甲壳虫乐队拒之门外。1962年,他们失去一个发大财的机会。

1977年,有一家公司叫做Digital Equipment,是数码设备公司,当时他的创始人说了这样一句让现在的人笑话的话。他说:“没有理由相信哪个傻帽会愿意在自己家里面放一台电脑。”1977年,他们失去一个发大财的机会。

为了给我们带来好处的那些变革创新,我们应该感激那些保留强大好奇心的极少数人。甚至有学者称,这个世界仅有的创造力基因,大多保存在精神分裂的人身上。

商业世界的创新,同此逻辑。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远远大于守旧。但是,当一个产品、一个商业模式、一个战略走到生命周期的尽头,创新,则成为唯一的出路。

创新往往来自直觉。例如,市场调查数据并不能告诉我们新产品的市场有多大,而新产品的市场到底有多大,主要取决于营销的力度。苹果电脑的乔布斯说得 好:消费者不知道他们要什么,你做出来好东西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会知道这就是他们要的。咨询顾问凯露·金西·高曼(Carol Kinsey Goman)指出,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以及美国酒店业大亨康拉德·希尔顿(Conrad Hilton)在做商业决策的时候都十分依赖自己的直觉。

高曼援引两项研究报告,一项是新泽西技术研究所道格拉斯·迪恩(Douglas Dean)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在过去五年内公司利润翻了两倍以上的高管中,80%的人具有超出平均水平的非逻辑认知能力。另一项是得克萨斯大学管理学教授 维斯顿艾格(Weston Agor)对 2000名经理人的研究。他的研究发现,高层管理者的直觉高于较低级别的管理者。他发现这些高层管理者们大多先充分分析所有信息,当他们发现信息不一致或 不完整的时候,就依靠直觉得出结论。

我们人类的大脑很像是被教育格式化了的电脑硬盘。电脑下棋程序可以战胜最好的棋手,但是,我们人脑比电脑高明的地方是我们的直觉判断。直觉判断的优 势是冲破思维定势和一切条条框框(think out of the box)。我以爱因斯坦为代表,有人推荐我一本书:《爱因斯坦是这样思考的》,爱因斯坦想问题非常怪,他说如果一个东西以超过光的速度前进的话,那么时间 可能会倒着走。我不太懂,我要跟一般人说,一般人都觉得这人有病。好多人也觉得爱因斯坦有病。这种思维太大胆了,但世界上好多东西就需要这个。我说太阳从 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有没有人反对?在这个世界上,太阳就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没有人不同意。在北极、南极,有的季节太阳没事儿就整天在天上挂着不 下来。但好多人他不这样想问题。在企业里边你要想改进一些做法特别难,为什么?好多人说“我们原来都这样做的,也没什么不好,你凭什么要改?”这种思维定 势让企业丧失好多机会。

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套决策系统:大脑皮层负责理性判断,皮层下中枢负责直觉判断,两者若相辅相成,则一个人就会有常识、有判断力,如果两者相互干扰压制,那么这个人的商业思维就废掉了。

罗伯特·爱普斯坦(Robert Epstein)对创造力,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开放思维,做了大量的研究。关于创造力他有四个观点:第一,创造力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都有巨大的创造力。 第二,正规教育的作用之一是扼杀创造力。第三,创造力没有特定的大脑定位。那些开发你的左脑、右脑或者其他什么脑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第四,被扼杀的创造 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恢复和释放出来。

(作者本名李峰,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风里领导力创始人,效度邦测评机构共同创始人,他刚刚出版了《五大品质:卓越领导力心理基因解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89

[转载]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 价值投资:智商与智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mv8.html

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 


价值投资:智商与智慧,哪个更重要?
刘军宁

 

人类智商的绝对高度是249。因为任何聪明人的智商不可能高达250。

    在投资界,没有人认为愚笨是一种资产。投资被公认是智力密集型的活动,投资界是人精扎堆的领域。有人会问,投资市场上有蠢人吗?从动机的角度来衡量,绝对没有蠢人。每个投资者都对自己说,“我才不傻呢,我来投资是要赚钱的。”然而,所有人在投资生涯开始时都是始于盲目无智的状态,都是蠢人。所有人都是带着与生俱来的智商去投资,却没有几个投资者在一开始就带有大智慧。对投资者而言,智慧与智商各自有多重要?投资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智商,还是智慧?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其含义是爱智慧。投资哲学是关于投资智慧的,即热爱投资智慧。智慧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东西,投资的智慧更是如此。智慧是人人欲求 的,但是得到的人却很少。什么是智慧?按通常的理解,智慧是指某个人具有不同常人的理解、洞见和相应行动的能力。智慧毕竟不同于专长与知识。一个投资界的 专业人士可能有丰富知识和技术专长,却未必是很有投资智慧的人。最智慧的人也未必是知识最丰富的人。尤其对专家和学者来说,他们可能掌握大量的具体的数字 性的知识,但这些东西掌握得再多也不可能使人更有智慧。所以,一个人的智慧程度和所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必然成正比。
 
   正是道德把知识与智慧区分开来。知识是关于事实的,智慧是关于道德的。一切知识与事实都将淡去,只有道德才能引领我们生活、投资。没有道德,就不能得到真 正的智慧。没有道德,就没有智慧。一切智慧,归根结底,是有关人类如何才能更好生存的智慧。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智慧也不例外。
 
   西方的智慧传统是由两个支流合成的,一个是雅典的智慧,一个是耶路撒冷的智慧。希腊智慧中的宇宙是数学与物理的宇宙,而耶路撒冷智慧中的宇宙,是道德与信 仰的宇宙。雅典智慧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探索,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等哲学家、科学家为代表的关于理性和科学的智 慧。如说我们今天很多的自然门类,都是在古希腊起源的,像是几何、代数、物理学、原子论等等。耶路撒冷智慧起源于旧约的智慧书,故也称为旧约智慧。耶路撒 冷智慧是强调信仰、道德与实践,是对财富的超验性质的理解。其代表人物是旧约圣经中的大先知如摩西、亚伯拉罕、以后许多的犹太商人。巴菲特被称为 Oracle of Omaha。其暗喻是,上帝关于财富有一整套的神谕。谁领悟了神谕,谁就获得了财富。保守主义投资者注重实践的、道德的智慧,看淡精确知识的、科技的知 识。
 
   在投资领域,雅典智慧是关于价格的、数字、公式的,其代表是那些被称为宽克(quants)的人,他们数学极好,数理分析能力极强,有些甚至是高能物理学 出身。他们相信,商业的世界是数学物理的世界。数学的精确性是分析最复杂的人类活动的基础。耶路撒冷的智慧是关于道德、信念、价值、审慎、自律、耐心的。 其代表是保守的价值投资者。他们相信商业的世界是道德与实践的世界。这两种智慧有高有低么?这取决于我们用什么尺度来衡量。在投资领域,如果我们需要精确 与量化,雅典的智慧高一些;如果我们追求正确,哪怕是模糊的正确,耶路撒冷的智慧重要一些。价值投资的名言是:“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耶路撒冷智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道德在智慧中的极端重要性。人类最高的智慧是对道德秩序与道德生活的规则的认识。当与道德有关的智慧涉及到人类如何发现财富的本质及其增值方式时,投资智慧的问题就 产生了。耶路撒冷的智慧相信,财富的本质及其运行方式,不是由人决定的,而是由人发现的。道德既是带来实现成功投资的手段,又是衡量投资成功的标准。对投 资者而言,借助不道德的手段的成功是脆弱的、低度的成功,不合道德的成功是不合格的成功。按照耶路撒冷智慧的看法,投资智慧的本质是道德智慧。投资智慧的 任务是探寻价值的本质及其获得方式,投资者在天人秩序中的位置及其使命,寻找并践行价值投资的指导原则。
 
   与智慧相关的是智力(亦称聪明,以商数来表示)。两者通常被认为是含义很接近的一组概念,仅有高地之别:智慧要高于聪明。听说有大智慧投资软件,没听说过 有高智商投资软件。然而,我认为,智慧和聪明是有性质上的差异的,而不仅是程度上的。我更愿意把智慧和聪明看作是反义词。智慧与聪明既是邻里关系又是对手 关系。智慧甚至是包含一些与聪明相对立的东西。比如说,愚和拙是聪明的反义词,但是却可能成为一个智者的特征。常有人用愚和拙来表明自己有智慧,比如说, 大智若愚。再比如守拙,作为一种信念与行为方式,可能无关洞见和预见,却是一种很高的智慧。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的人都是知道,主角是个“愚笨”的智者。 在日常生活中,聪明往往会当作一种贬义词来用。智慧总是用于褒义。我还从未听到把智慧用于贬义。有人会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有人说,智慧反被智慧误。
 
   我认为,在投资中,智慧比智商重要。用戏谑但很认真的话说,人类智商的绝对高度是249。因为任何聪明人的智商不可能高达250。吉尼斯上的记录好像是 228。故人类智商的中等高度是125。巴菲特印证了这个看法:“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智商。只要你的智商在125以上,就足以胜任投资的事业。有中等以上 的天资足矣。”在中等智商的前提下,决定投资是否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商,而是智慧。妨碍投资取得巨大成功或导致巨大失败的往往不是太笨,而是太聪明。
 
   高智商不仅不是一定能在投资上取得成功的保障,相反要格外警惕那些高智商的投资者。智商越高越容易产生致命的自负。普通人在高智商者面前也容易产生自卑, 甚至放弃自己的主见。越聪明的人被聪明所误的可能性也越大,代价与损失也越严重,也越具有毁灭性。智慧更强调克服人性的弱点,强调人要恭谦、审慎、耐心。 这些都不需要高智商。反而,高智商往往是获得这些智慧的障碍。
智商也许是天生的,智慧在相当程度上则是后天的,主要来自经验。智商是与行动无关的生物性特征,而智慧却需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很难提高自己的智商,却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智慧。成功的投资不需要高智商,但是需要高智慧。而保守主义投资哲学是价值投资的最高智慧。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5月12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84

景氣差 不見得要保守

2011-12-12  TCW




當大環境不景氣,企業投資擴張策 略就要縮手嗎?

這個答案,在聯強與王品兩大集團大老闆眼中,都是否定的。「越動盪越要加速投資,」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說。

雖然科技製造業,都面臨訂單消失的壓力,身為亞太區最大的科技產品通路,杜書伍仍然堅持,明年聯強要在中國增加十個運籌中心,往四、五級城市布點,趁著不 景氣加速建設。

不景氣時展店,成本變低更能賺

王品集團明年更是打算大張旗鼓拓展小火鍋店「石二鍋」,目標挑戰一百家連鎖店。

為何兩大通路龍頭,都在別人眼中逆勢出擊?

不景氣之下,店租對總營收占比反而可以抓比較低,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算盤一打,約降低○.二個百分點,就為集團省下將近兩千萬元。而且,炒作期貨的人少 了,食材成本下降,「說不定我獲利更好,」戴勝益說。利用這波趨勢,王品這步棋走得正好。

杜書伍也認為不景氣,建材成本下降,正好坐收不景氣之利,聯強會加速建立運籌中心。以鋼價推估,國內龍頭中鋼已經宣布調降明年鋼價七%,鋼價一旦往下,聯 強的通路興建成本可以降低。

這是為了打入成長最快的中國市場。聯強有七成營收來自中國,他攤開數據指出,明年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還保八%,雖然低於過去,但是相對歐美 成長力道仍強。

杜書伍認為,景氣混沌,下游通路客戶越不敢盲目積壓庫存,此時,聯強運籌中心布得越密,越能夠快速送貨到客戶端,反倒方便降低庫存的客戶。資訊透明度,就 是聯強的競爭力,越不景氣時,做得越好,未來競爭力越大。

看好平價消費,改搶攻庶民經濟

王品在兩岸店數剛破兩百家,但過去高價少店的多品牌發展模式,雖適合台灣這樣的「淺碟市場」,在二○二○年要達一千家店目標之下,這精兵策略顯然缺乏「大 量複製」的經營效率。

所以,往平價發展,找出互補價位,就是王品未來的走向,因為戴勝益看好這是成長空間最快的市場。

「我們要一直往下(指價格),走向庶民經濟。」戴勝益說,走向平價,市場規模會增加,如此能讓店數增加更多,才有機會達成一千家店目標,而不是因應不景氣 拉低消費門檻。

擴張也並非沒有風險,聯強最大的風險,在應收帳款。萬一下游客戶像二○○九年美國電路城經營不善倒閉,應收帳款收不回來,對於毛利率僅有三.七%的聯強傷 很大。

架避險安全網,降低擴張失敗率

為應付這些狀況,聯強從今年第一季就提高現金存量,由四十五億元拉高到第三季一百四十六億元,還在第二季趁利率拉高前發行公司債籌資五十億元,以最壞狀況 預估,就算現在帳上應收帳款三百九十億元,有一半付不出來,也有能力持續經營,況且杜書伍認為聯強對應收帳款管制嚴格,不會有這種狀況。等於在雨天來臨前 先把衣服收好,以備不時之需。

相較於王品其他品牌平均都有一五%以上的獲利率,石二鍋獲利率僅一○%,以目前單店單月平均營收一百五十萬元計算,獲利只剩十五萬元,稍有不慎就會面臨虧 損。

為此,兩年前石二鍋總經理曹原彰先後在台中、高雄開闢戰場練兵,因為這兩地的店租成本低,更有餘裕建立制度。

曹原彰估算,店數破百才能發揮規模經濟。為達目標,石二鍋以模組化方式,找工廠做好整套開店裝潢設備,直接從工廠運至店面,省下現場施工和等待時間。因此 平均開一家店籌備時間只要三十天,比其他品牌四十五天,省去三分之一時間。

獲利則靠管控人事和食材成本。曹原彰說,王品過去擅長經營餐廳,為擴張「小店」,他還研發新管理模式和流程。

舉例來說,一般而言,王品每家店都有三台負責財務流程的電腦,還有專職行政人員每天與總部管理處對帳。但石二鍋營業額低,為節省成本、簡化流程,曹原彰在 總管理處和小店間增設一個類似小總部概念的「服務中心」,把溝通頻率由「天」延長到「週」,減少店面人力負擔。在聯強、王品眼中,企業的成長策略,不怕不 景氣,只怕沒準備。

【延伸閱讀】

王品應戰小撇步.朝規模最大的中低價市場發展。.房租、食材成本變低,反提高展店獲利機率。.犧牲短期獲利,待達規模經濟後拉升獲利。

聯強應戰小撇步.拉高3倍現金水位,以因應風險。.趁物料成本低加速籌建運籌中心。.擴張高成長的中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5

保守投資避大賠風險 嚴控成本絕不多出一分錢 三商美邦連年穩健獲利的兩大祕訣

2012-02-13  TWM




在金融市場傳聞要上市許久的三商美邦人壽,終於在本月九日登錄興櫃市場。三商美邦人壽以穩健經營聞名,就算金融風暴也照樣獲利,可說是壽險界的模範生,它 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撰文‧許瀞文

花費二十年達成一個目標,需要多少耐性的等待與堅持?甫在興櫃市場掛牌的三商美邦人壽做到了,它是一九九二年政府開放本土壽險公司後,第一家在興櫃市場掛 牌的保險公司,不僅激勵金融圈,更完成三商行集團創辦人陳河東的遺願,對接班的四個兒子來說,意義重大。

「早在一九九三年創立時,老董事長的目標就是上市,現在終於達成了。」三商美邦人壽董事長劉中興欣慰地說。

受不景氣影響,去年保險市場新契約保費收入衰退一四%,但三商美邦人壽卻異軍突起,新契約保費收入大幅成長五二%,為三二八億元,排名第七,劉中興更訂出 今年目標:新契約保費收入要達到三七○億元。

金融海嘯時期仍大賺二十億但市場也有人質疑,利差損讓壽險業經營艱困,是否有增資需求,才選擇在這時上興櫃?

對此劉中興鄭重否認,公司沒有資金壓力,雖然也有利差損的問題,但不如大型壽險公司嚴重,資金成本約四.二%,「從二○○一年開始,公司進入快速成長期, 當時台灣已經是低利率環境,高利率保單賣得比較少。」劉中興說,上市一直是目標,但大股東美商萬通國際集團(Mass Mutual)不願意,但二○一○年十一月雙方簽訂的十年合約到期,美商萬通集團對台灣要實施IFRS國際會計制度有疑慮,將股份賣給三商行,退出經營。

相對其他壽險公司的大起大落,三商美邦人壽已經連續七年獲利,甚至在金融海嘯當年還賺了二十億元,穩健經營的祕訣在哪?「不衝投資、嚴格控制成本,是兩項 最大關鍵。」劉中興強調。

三商行從零售業跨足金融業,三商美邦人壽早期在經營上也吃足苦頭,尤其二○○○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曾經每股虧損高達四.七六元,一度讓美商萬通國際集團入 股延後。回憶起當時狀況,劉中興說:「那時股本大概才三十九億元,股票投資就賠三十億元,將近一個股本。」被投資市場震撼教育,○一年美商入股後,公司內 部重新檢討策略,並成立獨立在體制外的五人投資委員會,檢視投資布局與績效,陳河東的第三個兒子陳翔玠也是成員之一,「美商建議股市投資比重只能占可運用 資金的八%,從此股市投資比重從沒超過一成,並以政府公債為主,不動產買來都是自用。」在投資上,去年三商美邦人壽持股一路減碼,目前僅有六%,是壽險公 司中持股比率偏低者,有九成都在固定收益商品,外幣資產幾乎是全額避險,劉中興也坦承:「我們賺不了大錢,也賠不了大錢,就是穩健經營。」四兄弟低調接班 圓老爸夢想除了投資保守,在控制公司成本上,三商美邦更是嚴謹。公司內部員工也透露,集團內各事業體難免會一起辦活動,各部門都要提供經費,就算壽險是集 團內的金雞母,也完全照規矩行事,「講好多少就多少,預算超支也絕不多出一分。」開源與節流兩者並重,才能讓三商美邦多年來始終保持穩健獲利。

○三年,三商美邦人壽曾有機會併入第一金控,當時陳河東與有私交的第一金控董事長陳建隆談妥聯盟事宜,並簽合作意向書,三商行持股降至一成,將三商美邦人 壽納入第一金控版圖,但不久後第一金控換了新任董事長謝壽夫,雙方價格談不攏宣告破局。

而三商美邦人壽低調的企業文化和集團有很大的關係。翻開三商行集團發展史,陳河東是在一九六四年與另外兩位台大商學院同學翁肇喜、陳仲熙合夥,以五十萬元 作為資本額創立三商行,從手工藝出口貿易起家,並將觸角從零售百貨業延伸至外食連鎖、電子產業、生技醫藥、金融保險等,明年初三商美邦人壽若順利上市,則 成為三商行集團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

在○四年底陳河東逝世前,四個兒子早已進入集團內各事業體準備接班,且行事作風都和陳河東一樣低調,不僅甚少在媒體前曝光,連集團員工都不見得知道老闆的 兒子在集團內工作。

老大陳翔立最受陳河東器重,未滿三十歲便進入集團內擔任陳河東特助,跟在身邊學習,老二陳翔中則掌管三商電腦,老三陳翔玠、老四陳翔玢則是一對雙胞胎,分 別負責三商美邦人壽及三商行的連鎖事業體系,如三商巧福、拿坡里等。

這次三商美邦人壽以二十元價格順利登錄興櫃,不僅代表四兄弟完成父親遺願,更凸顯要讓家族事業繼續壯大的決心,劉中興說,在上市後也不排除購併其他壽險公 司擴張規模,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三商美邦人壽

成立:1993年

資本額:107億元

登錄興櫃:2012年2月9日

登錄興櫃價格:20元

三大壽險公司比一比

公司名稱資本額

(億元)2011年稅後淨利(億元)2011年EPS(元)2012/02/06收盤價(元)本益比

(倍)

三商美邦人壽10780.7520(掛牌價)26.67 台灣人壽9140.520.140.2 中國人壽21942.1 2.0129.814.83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各公司、證交所版圖橫跨外食、資訊、金融、生技──三商行集團五大上市公司

三商行集團

三商行(陳翔立及陳翔玢負責)

宏遠證券(陳翔立負責)

三商電腦(陳翔中負責)

旭富製藥(翁肇喜兒子翁維駿負責)三商美邦人壽(陳翔玠負責)註:1.三商行包含三商巧福、拿坡里披薩、福勝亭、Dunkin’ Donuts、美廉社、全家福等連鎖事業體系。

2.三商美邦人壽持有復華投信30.7%股份。預計明年初上市。

3.陳河東的四個兒子雖然各掌管不同事業體,但到最後都對老大陳翔立負責。

資料來源:三商企業網站及旭富製藥、三商行、宏遠證券等2010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7

頁岩氣保守啟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23/100371981_all.html

 過去十年美國頁岩氣開發的神話讓中國油氣行業的同行豔羨不已。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數據,十年前美國頁岩氣產量僅為126億立方米/年,2011年達到1700億立方米/年,十年間增長14倍,大約佔到美國天然氣總產量30%左右。通過這場「頁岩氣革命」,美國獲得了充足的天然氣供應,氣價全球最低,並且減少了對外部能源供應的依賴。頁岩氣由此被視為美國能源獨立的最大功臣。

  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的中國,雖然頁岩氣儲量尚沒有準確數字,卻也被廣泛認為擁有大量頁岩氣儲藏。儘管至今中國的頁岩氣商業產量為零,人們仍對中國未來頁岩氣抱有極高的期待。

  政府層面高度重視。國土資源部將頁岩氣開發視為打破「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國內上游油氣資源壟斷的最佳切口,先是試水了第一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去年底又頗有先見之明地將頁岩氣申報為「獨立礦種」,實行國家一級管理。今年國土資源部還將召開較大規模的第二輪和第三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

  企業層面熱情高漲。「三大油」提前佈局,有的收購北美頁岩氣區塊,有的在中國自家區塊裡打井試產。「三大油」之外的國營油企、民營企業,甚至發電企業都躍躍欲試,不少企業在第二輪招標前已與國家能源局和國土資源部進行了前期溝通。這股熱潮甚至帶動了相關裝備製造企業,他們也想在壓裂車、鑽井設備等頁岩氣開發中奇缺的關聯市場中分一杯羹。

  3月16日,《頁岩氣發展規劃(2011-2015)》(下稱規劃)發佈,提出頁岩氣作為獨立礦種、多元開發主體進入、實行市場化定價等綱領性指示,頁岩氣熱潮終於有了中央政府層面的指導性文件。

「十二五」打基礎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國家能源局3月16日聯合發佈的規劃,首次公佈了中國頁岩氣產量目標——到2015年達到65億立方米/年。

  這是一個保守的目標,還不到美國2000年頁岩氣產量的一半。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告訴財新記者,這個預測產量主要基於約20個勘探開發重點區域的預測,這些區域分為三種情況,第一類位於石油公司已有的區塊內,另外兩種區塊分別是今後將拿出來招標的空白區塊和第一輪招標的區塊。國土資源部對三部分產量估計相加,最後得出65億立方米的目標產量。

  其中,石油公司自有區塊產量目標是石油公司(主要是「三大油」)自己報的。「企業報上來的數字偏保守,就我瞭解,他們內部數字比這個高。」張大偉說。

  財新記者瞭解到,中石化預計在2015年頁岩氣產量能達到20億立方米。

  張大偉稱,國土資源部的預估傾向是「偏謹慎」。中央政府對頁岩氣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定調也是「打基礎」。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主要任務是探明儲量,掌握勘探開發技術,為『十三五』『十四五』期間的飛躍打基礎,是『五年磨一劍』」。

  這種謹慎的態度並不難理解。首先,中國頁岩氣的家底至今仍不清楚。國土資源部3月1日發佈《全國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成果,調查顯示經初步評價,中國陸域頁岩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採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資源潛力評價數據,並非儲量數據。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一位官員向財新記者表示,這次調查評價只打下了60多口資源評價井,得到的數據是很初步的,精確度仍比較低。相比起來,美國24萬億立方米的頁岩氣儲量評價,是建立在幾十萬口井的資料基礎上的。因此,中國此次公佈的25萬億立方米可採資源潛力只是一個前景概念,離儲量概念還有很大差距。

  謹慎態度還源於對頁岩氣勘探開採技術的不自信。頁岩氣在美國獲得極大發展,主要源於兩個關鍵技術突破:水平井和壓裂技術。這兩個技術在中國尚處於剛起步階段。從地質構造的角度看,中國的情況也與美國不同,這些適用於美國海相頁岩油氣開發的技術,用到中國陸相構造上,可能也不完全適用。

  中石油一位曾經分管勘探開發的副總裁告訴財新記者,中石油打了幾口頁岩氣井,幾口直井見了氣,但是水平井還不是很成功。

  中石化非常規能源技術支持部副經理包書景則表示,中石化在水平井方面比較成功,但是壓裂技術還比不上國外,最多只能做到20段,而美國可以做到100多段。

  此外,謹慎或許是要避免頁岩氣開發出現「大干快上」的局面。

  鑑於美國頁岩氣的成功是由一批中小企業促成的,中國頁岩氣開發主體也要實行多元化的想法深入人心,亦被國土資源部、國家能源局所認可。

  不過,中石油前副總裁、中科院院士賈承造曾對財新記者表示他的憂慮。「大干是可以,快上不行,否則容易造成兩種結果。第一,井出了氣,然後遍地開花,類似於當年陝西小煤窯問題;或者,有可能打了井不出氣,結果一哄而上後一哄而下。」

  目前,國土資源部似乎也接受了此種觀點。關於進入第二輪頁岩氣招標企業該具有何種資質問題,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潘繼平3月20日稱,「如果設定的資質過高,就等於是個『玻璃門』,民營企業無法進入;如果資質過低,一哄而上的結果是必然的。」業內推測,最終能跨過國土資源部招投標門檻的企業規模不會太小。

「三大油」佈局頁岩氣

  根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中國共打了39口頁岩氣勘探井,其中中石油17口,中石化14口,陝西延長3口,國土資源部5口。這些井中,中石油在川南、中石化在四川盆地及周緣、陝西延長在陝西,都獲得了工業氣流;而初產能夠過萬立方米的油氣井共9口,其中中石油有6口,中石化有3口。

  相比之下,中石油對頁岩氣的開發並不熱情。賈承造告訴財新記者,在中石油內部,對這四種非常規油氣資源有個開發的排序,即:緻密氣(油)、頁岩氣、煤層氣。「未來5年-10年,緻密氣(油)被列為公司下一步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的最重要目標,並不是頁岩氣。」賈承造特別強調說。

  目前,中石油旗下長慶油田的緻密氣產量在2011年達到100億立方米以上,遠遠高於頁岩氣「十二五」規劃中2015年全國產量目標。

  中石油正按照自己的節奏佈局頁岩氣勘探開採業務。2009年,中石油與殼牌合作,在川南區塊進行勘探開發。最新消息是,殼牌與中石油已就四川盆地的富順-永川區塊簽署產品分成合同,目前正等待政府批准。這是中國首個進入產品分成合同階段的中外頁岩氣合作項目。

  與中石油發展頁岩氣主要倚重與外資合作勘探川西南區塊不同,中石化可謂四處開花,並在自營區塊裡成果頗豐。

  包書景告訴財新記者,中石化認為上三疊-侏儸系,即四川盆地及其周緣,這一塊區域的頁岩氣開發潛力最好,因為這裡適合規模開採,埋深適中,頁岩油氣丰度高。目前,中石化在四川這一區域有三口初產能夠過萬立方米的頁岩油氣井。

  中石化也並未放棄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通過旗下的華東分公司在2010年與英國BP在貴州凱里區塊合作,並與雪佛龍在貴州隆裡區塊合作。目前,這兩個區塊都在風險勘探階段。2011年,中石化旗下的勘探南方分公司與埃克森美孚在川西南的五指山區塊,開始聯合地質研究。

  油氣區塊勘探開發階段中,第一階段是地質研究,如果有所發現,可進入風險勘探階段,隨後如果有商業可採性,一般中外雙方會簽署產品分成合同,進入生產階段。

  在陸上沒有石油區塊的中海油,則於2011年12月,在安徽蕪下揚子西部的區塊開始進行頁岩油氣地震測試。

  「三大油」除了在國內區塊佈局,還紛紛通過海外收購,參與北美頁岩油氣區塊開發。今年初中石油收購了殼牌加拿大Groundbirch頁岩氣項目中20%權益;中石化以22億美元收購美國Devon公司五個頁岩油氣資產權益的三分之一;中海油去年則與美國切薩皮克公司聯手開採頁岩油氣。

政策魔咒未除

  頁岩氣在中國儘管看上去前景很好,但是,是否會重蹈與之類似的煤層氣覆轍呢?

  煤層氣也曾經被寄予厚望,被列為獨立礦種,但是近些年的發展卻不如人意。由於礦權重疊、投入不足和關鍵技術不掌握等難題,煤層氣「十一五」的產量目標竟未達成。煤層氣面臨的阻礙與頁岩氣看起來頗為相似。

  首要就是礦權重疊的問題。國土資源部舉行的第一輪頁岩氣區塊招標,刻意避開了礦權重疊區域,拿出來的頁岩氣區塊都是空白區塊,沒有其他油氣礦權。

  但是,礦權重疊問題仍無可迴避。中國陸上有300多萬平方公里被「三大油」登記為礦權地,今後如果大面積推進頁岩氣開發,與「三大油」已有礦權區塊的重合難以避免。據悉,國土資源部在年初劃出的180個頁岩氣有利區大部分與已有礦權重疊。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調研員高炳奇對財新記者表示,對於礦權重疊區,國土資源部會先要求現有礦權人加大勘查力度,達到一定的頁岩氣勘查投入;如果達不到要求,則要求其依法退出,國土資源部再將該區塊頁岩氣礦權拿出來招標。

  張大偉透露,目前,最低勘察投入為每平方公里1萬元,而對頁岩氣區塊,國土資源部可能會將標準提高到每平方公里2萬-3萬元。

  即便國土資源部有這樣的制度設計,仍可能面臨兩個問題:其一,假設一家公司進入「三大油」已有礦權區塊,取得其中的頁岩氣探礦權,那麼在同一地表下,不同礦權處於不同地層深度,該公司勘探開採頁岩氣和「三大油」對其他油氣的勘探開採,如何做到互不干擾?

  其二,頁岩氣和頁岩油往往是伴生關係,有氣也有油,但頁岩油並不是獨立礦種,也未實行招標,那麼在開採頁岩氣時如何處理頁岩油?

  上述問題並非杞人憂天。據財新記者瞭解,已有準備進入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的企業向國土資源部提出上述憂慮,得到的答覆是政府會儘量拿出礦權不重疊的區塊來。

  不過,中石油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礦權重疊問題今後將「非常麻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13

1959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我寧願接受過度保守招致的懲罰 投資博客精選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680386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範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覆研讀。本博客從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59


1959 年股票市場的總體情況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無疑是被最廣泛使用的指數,我們用它來描述 1959 年某種程度錯誤的情景。該指數從 583 漲至 679,年回報率為 16.46%。如果加上已經發放給股東的紅利,總回報率將達到 19.97%。


儘管這顯示了強勁的市場,然而紐約交易所中下跌的股票要多於上漲的股票數量,分別是710 比 682。無論是道瓊斯鐵路平均價格指數還是公用事業平均價格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大多數投資信託同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相比,表現要差得多。Tri-Continental 公司,全國最大的封閉式證券投資公司,總資產達到 4 億美元,僅僅獲得了 5.77 %的收益率。其董事長弗萊德-布朗(Fred Brown)在最近一次分析師協會中的演講中透露了該數據,並以此來描述整個市場特徵。


「不過,即使我們喜歡我們的組合中的股票,但 Tri-Continental 公司 1959 年的市場表現仍然令人失望。投資者的信心和熱情對 1959 年市場表現發揮了大部分的作用,對於訓練於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的投資經理來講很難琢磨。也許我們沒有將我們的步伐調整合適,但是,我們認為這樣我們可以將風險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而這個風險是 Tri-Continenta 公司投資者的錢所可以承受的。有一個限度的風險比投資的一個機構例如三大陸應採取與其股東的錢而且我們認為該組合是對未來年份的反應。」


馬薩諸塞投資者信託(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是全國最大的共同基金,總資產十五億美元,在當年取得了約 9%的平均回報率。


你們大都知道,我已經對股票總體水平表示擔憂好幾年了。迄今為止,這種謹慎看來還是不必要的。按以前的標準,新聞界普遍宣稱的藍籌股,其價格包含了大量的投機成分,存在造成相應的損失風險。也許還有其他估值標準正在進化,將永久地取代舊的標準。但是我不這麼認為。也許我是錯的,但是我寧願接受因為過度保守而招致的懲罰,而不願因為相信樹木將長至天空外這樣的「新時代」哲學觀點而造成的錯誤結果。後者的錯誤將可能給資本帶來的永久性損失。


1959 年的經營結果


在以前的信中我一直強調過,我建議使用新的考核業績標準來檢驗相對業績(相對於一般市場指數和流行投資信託基金),在下跌或盤整的股市中是否有好的相對經營結果,而在迅速上漲的股市中可能擁有不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結果。


在 1959 年我們很幸運地取得相當好的成果,六個合夥企業已取得了總體約在 22.3 %至 30.0%之間的收益率,平均是 25.97 %。這些合夥企業的投資組合現在有 80%的可比較性,但仍然存在一些差異是因為獲取證券或現金的時間、支付給合夥人的資金不同。在過去的幾年中,沒有哪一個合夥企業持續地站在業績的最前或最後。而當投資組合變得可比較時,合夥人之間的收益差異正在縮小。


總淨利潤基於經過收、付合夥人款項調整後的年初年終的市值差額。它不是基於實際已實現利潤,而是用於測量一年清算價值的變化。總淨利潤計入了付給合夥人的利息、分給總合夥人的利潤,沒計入營運費用。


主要經營費用扣除準則基於的是 Nebraska 無形資產稅法(Nebraska Intangibles Tax ),該稅額所有證券市場市值的 0.47%。去年,也就是成立的第一年,這種稅已經有效地執行。這樣也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資產的 0.47%。


投資組合現狀


去年我曾提到涉及各個合夥企業大約 25 %的資產一項投資,現在該投資已經上升到約 35%。這是一個非常大且非正常的比例,但我有強有力的理由。實際上,這家公司是一個擁有約三十或四十其他高質量證券的投資信託基金。我們以保守的方法來評估該企業的價值,在資產價值的基礎上大打折扣的市場價格上買入。目前我們是該公司的最大的股東,而其他兩個大股東也贊成我們對該公司的看法,我們預計有利於我們的情況很快就會出現(指該公司的合併),很可能就是今年。我們的其他資產則被投資在被低估的或同時具有 WORK-OUT(合併、清算等預期)性質的證券上。


(上述資料來自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7

如何使自己的股票投資更保守些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w41.html

每一條成功的路上都充滿荊棘,不願意上路的人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每一條成功的路上也都需要時間的考驗,那些試圖走捷徑的人也不屬於我們的世界。

 

(一)安全邊際

 

1元錢買1元貨,這是一般人投資的方式。但巴菲特說,5毛錢買1元貨,這樣,誤差下限百分50,就是允許自己由於不小心買到0.5元的東西。人們的不小心總是可能性的,由于歸納法的數據總是有限,因此人類認識總是有侷限性;上市公司經營在各種內外力變化的情況下,不斷變化;加上個人能力---才學識的不足等等因素,都使得看走眼或者事情變糟糕的情況有出現的概率。

 

(二)提高能力

 

三種可能誤判的因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是唯一可以通過努力做到的。

 

投資大師畢竟是大師,一般人的投資誤差也許會糟到百分50,但大師可以把把誤差下限調到百分十(假設),那麼,1元錢的東西0.9元買就可以。巴菲特有能力通過各種假設的模型去縮小危險,他也有耐心用幾十年時間去看年報,此外他還有機會和各個領域的頂尖人士交流,因此,巴菲特在買入的時候,價值這個變量的變數變得極小了,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僅看清了一個行業,一個公司的前世今生,而且穿透重重迷霧看到未來,他可以通過放棄適度的保守以免錯失機會。

 

一般投資者是不適合買高估值的成長股。簡單的方法,就是凡是高估值的都遠離,如果喜歡,就必須通過長期關注和學習,直到有一天覺得對這個行業這個企業充滿信心的時候,再開始下手,畢竟,高估值的股票是一個很高的欄杆,要跳過去,沒有那麼簡單。

 

(三)保守預期

 

保守的投資還必須確立在保守的預期上。如果你每年想盈利百分20,那麼,一般人只有鋌而走險。反過來,如果預期只有百分5,那麼買國債就行。風險和收益往往成正比;太高的預期,往往意味著增加投資的風險程度。

 

低價買入是既可以達到合理預期又安全的模式。沒有大熊市,就不應大投入;1元錢買入的預期是每年百分8,那麼5毛錢買就是確定性的每年百分16。因此,對投資預期越高,需要越低的價格買入。此外,對投資的預期越高,操作的次數越少越好,因為每次交易都需要付出交易費的。

 

(四)承受波動

 

低價買入聽起來很美。低價買入意味著熊市入場,牛市持有或者離開。

但這往往意味著屍橫遍野的時候入場,和多數人反向而為之。逆向買入後股價繼續下跌是大概率事件,甚至買入後估計繼續大幅下跌,長時間下跌。逆向投資面對的是潰散的人群,被踐踏是常事。

 

股票是大幅下跌後安全還是大幅上漲後安全,不言而喻。但大多人都是牛市進場,熊市出場,順勢而為。等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是牛市了還會有很多便宜貨嗎?如果一個股票業績幾年來都在上漲,而且公司經營良好;同時股票價格只有原先幾分之一還會很貴嗎?

 

股市是不講理的,你買便宜貨說起來簡單,說起來有道理,但需要的卻是清醒的認識和堅強的心臟。大多人做不到,但作為保守的投資者必須學會喜歡。每一條成功的路上都充滿荊棘,不願意上路的人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每一條成功的路上也都充滿了艱辛,那些試圖走捷徑的人也不屬於我們的世界。

 

(五)守株待兔

 

每次懷疑中國經濟會完蛋,每次說中國股市是毒藥,往往就是股市的悲觀到了極點的時候。任何一種盈利模式,都有受苦受難的時候,之所以我們選擇的是保守的逆向投資的方式,只是我們認為,這種方式短期或許有浮虧,持有或許時間有些長,但守株待兔下,必然能捉到兔子回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