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CPI跌至1.8% 大行促放水 內地官方反駁降準論
1 :
GS(14)@2016-08-10 04:45:36【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回落至按年上漲1.8%,符預期,與今年1月的增速同為全年最低水平,促使民間再度倡議放寬貨幣政策,惟即日惹來官媒反駁,指目前無必要急於「放水」。
明報記者 陳子凌
統計局解釋,CPI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因豬肉等價格下降,抵消菜價受雨災上升及暑假令機票等價格上升的影響;另外,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跌1.7%,跌幅為2014年8月以來最小,並連續7個月跌幅收窄,與多個工業行業價格漲幅擴大有關。
PPI跌幅兩年來最小
CPI續走低,民間減息降準預期再升溫,招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考慮到下半年財政政策力度有限,經濟動力持續弱化,將有需要放寬貨幣政策,第三季出現一次降準的機會率上升。德銀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周浩也表示,在內地通脹較疲軟,經濟增速仍放緩之下,預期人行未來幾個月有必要減息0.25厘。
德銀:有必要減息0.25厘振經濟
面對民間預期升溫,官媒亦立即出手反駁,中央廣播電台隨後在《全國新聞聯播》中引述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CPI確是創造了降準或減息的空間,但中國目前沒有必要急於降準減息。
這亦是不足一個星期內,官方第四度出手降溫降準減息預期。上周五(5日)發改委旗下政策研究室一篇報告因提到要「擇機減息降準」,令市場加強憧憬中央放寬貨幣政策,發改委即日晚上刪走相關字眼;同日人行發表的第二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除重申下半年要維持穩健貨幣政策之外,更特別在一個專欄中指出降準弊處,稱若頻繁降準會強化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促使投機者買匯炒匯,令外匯儲備下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99&issue=20160810
大行看好美股再創新高
1 :
GS(14)@2016-08-16 04:52:42【本報綜合報道】美股料續破頂。美股三大指數上周均創新高,展望本周,瑞銀證券及衍生工具策略師Julian Emanuel表示,投資者現時避險情緒不高,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下月減產傳聞甚囂塵上,油價可能進一步上揚,若無不利消息轉移市場視線,美股勢再創新高。
儲局周三公佈議息紀錄
Oppenheimer資產管理技術策略師Ari Wald指出,大市仍未攀上高峯,美股過去兩年僅輕微變化,市場仍未經歷大幅度變動,牛市正在重新啟動。Wald又透露,其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為2250點。另外,美國企業業績期至本周以零售股為主旋律,Wal-Mart、Target及Gap等零售商本周發放成績表。數據方面,美國周一公佈8月紐約聯儲銀行製造業指數,周二公佈7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新屋動工及工業產出數字。當地8月費城聯儲製造業指數於周四公佈。聯儲局周三發表7月議息會議紀錄。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亞特蘭大聯儲銀行行長洛哈特及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斯本周接連發表講話,其中杜德利今年在美國利率決定上具投票權。另外,日本周一公佈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英國周二發表7月CPI,澳洲同日公佈8月議息會議紀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5/19736556
大行料內險股下半年盈利復蘇
1 :
GS(14)@2016-08-17 07:54:20【本報訊】內險中期業績由平保(2318)揭起序幕,受累投資收益大降及傳統險準備金增加,內險股中唯獨平保、人保(1339)及財險(2328)未發盈警。不過,券商認為,更能反映險企未來盈利能力的新增業務價值指標增長強勁,料下半年內險股盈利會漸漸復蘇,尤其看好平保及新華保險(1336)。內險股盈利主要來自投資收益及保費收入,去年上半年A股爆升,連帶令內險投資收益升至高位,惟隨着股市下滑,內險股今年上半年投資收益於高基數效應下大降,拖累盈利按年大跌。去年化身為國家隊入市護盤的國壽(2628)首當其衝,中期盈利已預告較同期大跌65至70%,中國太平(966)、新華保險及太保(2601)則跌45至50%,主要歸咎於投資收益大降及傳統險準備金增加。今日公佈中期業績的平保則繼續受券商追捧,摩通及中銀國際均視其為行業首選之一。雖然摩通預期平保盈利按年跌3%,但新業務價值繼續大增44%,加上未來受惠於國內醫療保險產品市場開放,對股價有支持,目標價為75元,屬大行之中最高。摩通又認為,目前內險股股價低殘,已反映宏觀經濟風險,上半年內地壽險業務表現依然強勁,新業務價值平均增長40%以上,加上償付能力比率高達200%,資本水平充足。隨着增加傳統險準備金的影響減退,下半年內險股盈利會漸漸復蘇。中銀國際亦指,投資者應着眼壽險公司的產品組合,而非盈利。該行預期,內險新業務價值平均增長30%,對整個行業看法中性,長線看好平保及新華,目標價分別為42.76元及35.6元。由於國內監管當局就傳統保險準備金基準評估利率,採用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加上風險溢價,在內地屢次減息下,導致計入利潤表的傳統險準備金計提增加,造成險企利潤下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7/19739493
大行料北水撐細價股
1 :
GS(14)@2016-08-18 05:59:27【本報訊】深港通正式獲批,概念股大散水之際,但個別符合深港通資格的恒生細價股指數成份股卻升幅顯著,獲高盛推薦的華電福新(816)升近9%,另維珍妮(2199)、和諧汽車(3836)及福耀玻璃(3606),亦是大行看好兼昨日受捧的股份。
福耀玻璃創52周高位
另外,屬於滬港通與深港通合資格買賣股份的福耀玻璃,昨升3%兼曾創52周高。亞太衛星(1045)與彩生活(1778)雖未獲大行祝福,昨亦升逾7%。多間大行昨發表報告,看好南下資金對細價股有支持。麥格理指內地投資者偏好細價股,加上本地細價股估值遠低於A股市場之細價股,本地細價股評級有望獲上調。德銀認為深港通獲批的消息,會是逆轉恒生小型股指數近期跑輸中型股指數的催化劑。滙豐更預期部份大價股,尤其是在美國上市的預託證券(ADR),會被投資者獲利,資金將轉而炒作本地細價股。瑞信看法相對保守,指深港通開通後,險資及機構投資者不會追逐細價股,細價股雖對內地散戶吸引,但他們要到較後階段才會入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8/19740688
操盤手札記:廁紙好賺大行畀讚
1 :
GS(14)@2016-09-09 05:05:32北水勢滔滔!港股通連續6個交易日,日日有近40億至50億元淨流入,舊年4月大時代以來最強。港股現時係資金市,後市難測,因為資金市對基本因素要求唔大,尤其今次由北水帶動,北水點炒A股有辦你睇!外資大戶追捧新興市場,亦惠及港股。恒指連升4日後,昨日稍事回氣,微跌45點或0.2%,收23741。喺大媽、大戶簇擁下,中線料反覆偏好。股王騰訊(700)前日再破頂,市值打入全球十大唔再講,就連中型股、小型股都被帶旺,紛紛破頂,同日就有過百隻股份創52周新高,當中有兩隻係紙業股——晨鳴紙業(1812)和理文造紙(2314),後者實創9年新高,昨更賈其餘勇,即市再破頂!理文係內地包裝紙龍頭之一,上月派中期成績表,雖然收入按年減少3.8%至83.7億元,但純利按年增長27.7%至14.3億元創新高;兼且毛利率按年增加2.6個百分點至23.2%,交到差!拆開嚟睇,包裝紙、木漿收入減少,但衞生紙收入卻增加3.8倍!集團2014年拓展衞生紙業務,舊年4條生產線全面投產,舊年第四季更推出自家品牌「亨奇」。新業務起步,已嘗到甜頭,勢成盈利增長引擎。相對行內龍頭如恒安(1044)、維達(3331),集團擁有成本優勢,皆因原料竹漿、發電、運輸,都係自給自足。阿爺強調去產能、講環保標準,造紙業亦唔例外,出現汰弱留強。理文嘅包裝紙利潤由舊年年底每噸423元升到538元,衞生紙更好賺,每噸達654元。本周初,細摩再出報告讚理文嘅廁紙業務能為集團增值;又指集團係內地第二大牛卡紙生產商,預期行業下季供不應求,因而維持「增持」評級兼上調目標價。截至6月底,集團流動資產佔總資產26%,現金及銀行存款達14.2億元,加上附屬早前取得40億元銀團貸款,水頭充足。睇走勢圖,呈現杯柄形向上突破,昨收6.53元,10天線升穿20天線,出現黃金交叉,料回氣後有力再上。割柑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8/19763639
傳大行增按揭現金回贈
1 :
GS(14)@2016-09-18 10:48:46【本報訊】按揭戰升溫,銀行爭相推出優惠搶客,《經濟日報》引述消息謂,因H加1.4厘的新造按揭息率已趨普遍,故四大銀行將現金回贈由貸款額最高1%增至1.1%,估計中小行亦會仿效。不過有個別大行表示,暫未聞更改現金回贈1%做法,有中小行亦指,增加現金回贈對供款負擔影響甚微,1%仍是主流回贈。報道指,若以物業估值500萬元(還款期25年計)及按揭息率為2.15厘計,1.1%現金回贈較傳統1%回贈,月供及全期貸款額分別減少百多元及3萬多元。金管局發言人回覆,若銀行向客戶提供的直接或間接優惠超過按揭貸款1%時,銀行須將整筆回贈金額計入貸款額內。滙豐及中銀香港(2388)發言人均說,會不時檢討提供客戶的服務條件以保持競爭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8/19773763
投資精靈˙大行:濠賭收入放緩擔憂重燃
1 :
GS(14)@2016-10-18 08:06:40【明報專訊】澳門博彩業收入剛現復蘇迹象,又傳出內地拘捕賭場人士事件,本港主要濠賭股昨日全線下跌。不少大行均認為,事件本身短期影響較小,惟博彩毛收入增速下滑或將令濠賭股承壓回調。
貴賓廳依賴「疊碼仔」 料短期影響微
瑞信發表報告稱,獲悉部分澳門賭場在拘捕消息傳出後,已即刻停止員工進入內地宣傳推廣,同時亦限制直接授予貴賓客戶的信用額度,以減少收債風險。該行預計貴賓廳與高端中場收入將於短期內受到影響,二者各組佔EBITDA的10%與25%。摩根士丹利認為,事件將令澳門賭場貴賓廳進一步依賴「疊碼仔」,並令收益率受壓,惟澳門賭場逾80%的貴賓廳收入要靠「疊碼仔」實現,故不會對賭場利潤帶來重大影響。
儘管如此,澳門博彩業未來亦難言樂觀,瑞信指十一黃金周期間澳門博彩需求疲弱,毛收入增長亦大幅放緩,預計未來除貴賓廳外,高端中場收入亦將因內地限制跨境資本流動與賭客減少而受壓,由於現時市場估值較高,任何毛收入下滑的消息都將刺激市場對濠賭股重新評級。
野村亦表示,黃金周較預期更「安靜」,料博彩毛收入增長率與非博彩收入將於今年餘下時間呈季度疲弱,加上近期客房供應增長20%,或將令市場對全年EBITDA感到失望。匯豐證券認為,雖然賭場供應增加,惟市場難覓新客,料競爭將加劇並拖累利潤率,而主要博彩股自今年7月以來已升約三成,料拘捕事件將令市場重現對收入增速放緩的擔憂,致使股價受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92&issue=20161018
大行料長實續售商廈
1 :
GS(14)@2016-10-28 06:07:40【本報訊】長實地產(1113)減持中國資產,但昨日股價未見太大反應,上升0.6%,收報55.6元。大行認為今次交易可助收窄資產折讓,又可以在低回報環境下,提供一個股價上升動力。上海「世紀匯廣場」盛傳出售多時,日前終於覓得買家,擬以230億元出售項目。摩通認為由於商業項目低回報,在這環境下套現屬利好股價因素。該行預期長實未來可能會出售更多商業項目如中環中心,回籠資金則可能用來競投美利道商用地皮,或重建和記大廈。摩通指出,長實股價年內跑贏大市,但仍較其他主要地產商落後,但相信出售資產的消息,可助股價向上。
賣滬項目收窄資產折讓
瑞銀則指出,今次交易有利收窄資產淨值折讓,穩健財務狀况及中港地產項目利潤率高,故維持「買入」評級,但日後派息政策令人關注。該行又指股價已反映所有負面因素,包括香港樓價長遠轉弱、零售租金及酒店入住率下跌等。然而,市場仍未計入,長實在中國資產有較高利潤率,以及集團在未來數年能夠有穩定盈利的因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8/19814634
證監打大行 查瑞銀保薦新股 或暫釘牌 罰款或向受害人「回水」
1 :
GS(14)@2016-10-29 12:48:10【明報專訊】繼洪良一案的兆豐資本後,再有投行面臨被「釘牌」的危機。瑞銀昨日在季度業績報告中披露,近日正被香港證監會調查,事件或與其作為新股保薦人的角色有關,或向集團部分員工採取行動。證監會證實正進行相關調查,但沒有進一步披露詳情。翻查資料,已除牌的中金再生,及已經停牌逾一年半的天合化工(1619)都是由瑞銀作保薦人。
明報記者 廖毅然
瑞銀集團昨日發表第三季度業績,當中談及香港業務時,提到本月收到香港證監會通知,指當局打算對集團或集團部分員工採取行動,主要與集團在數宗首次公開發行(IPO)的保薦人工作有關。集團認為,如果當局正式採取行動,可能會對集團的財務狀况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或會被罰款和要求向受害人賠償。另外,亦不排除於一段時間內,被禁止在香港提供企業財務諮詢服務。
瑞銀:倘遭懲處 財務有負面影響
證監會發言人昨日證實,正就保薦人工作對瑞銀集團進行調查,但他拒絕透露調查與哪些上市公司有關。瑞銀發言人亦拒絕透露更多詳情。
證監會過去甚少就保薦人的問題對投行進行處罰,最轟動的案例算是洪良國際,該公司在2009年上市後不久被揭發數據造假,最終證監會重罰其上市保薦人兆豐資本,包括永久撤銷其牌照及罰款4200萬元。其後證監亦曾分別對新鴻基國際及工銀國際就保薦人的角色進行調查,最終暫時吊銷牌照。
譚紹興:一改證監「只罰細行」形象
香港投資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業界一向認為證監會「只罰細行,不打大行」,因為大行通常有較多資源去處理法律及監管事宜,因此如果證監會最終對瑞銀採取行動,他會感到意外,證監會亦能樹立較好的形象,反映他們並非欺善怕惡。而且,由於大行一般都處理較多或較大型的交易,因此這次在打擊違規行為、提升上市公司質素將有明顯成效。
業內人士:料不少投行正被調查
有業內人士稱,近年不少中資企業均被指造假,以致保薦人受到牽連,他估計除了瑞銀外,亦有不少投行正被證監會調查。他表示,近年業界已相當小心,往往對客戶的資料做足盡職審查,對任何細節亦採取懷疑態度,以免被證監會秋後算帳。
翻查資料,瑞銀過去幫助不少中資企業在港上市,當中亦有「爆煲」個案,例如2009年上市的中金再生,在2013年被證監會指控招股書的財務數據造假,更罕有地申請清盤,該股亦最終除牌。2014年上市的天合化工,上市僅兩個月便被沽空機構狙擊,最終在去年3月停牌,至今未復牌。最近兩年,瑞銀亦已較少參與香港新股市場,例如今年由它作保薦人的,只有光大證券(6178)(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82&issue=2016102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