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565.html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9-22 20:42:00

大眾汽車身陷“柴油們”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德國大眾汽車陷入柴油車排放檢測作弊醜聞,遭到美國政府180億美元的天價罰款,股價重挫,美司法部介入調查。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回顧整個事件,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的是,一次不經意的測試揭露了作弊軟件的存在,必然的是,任何企業的錯誤行為都必然遭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

180億天價罰單

美國環境保護署18日指控德國大眾汽車通過一款軟件幹擾柴油車排放測試結果,涉及2009~2015年間在美售出的48.2萬柴油車,包括柴油版的捷達、甲殼蟲、奧迪A3、高爾夫和帕薩特(2014-2015車款)等車型,並開出了一張18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

根據美環保署的指控,大眾在美國銷售的這48.2萬輛汽車中裝了一款“作弊軟件”,一旦檢測到車輛正在接受排放測試,軟件會自動運行排放控制系統,以“高環保標準”過關。當汽車處在駕駛過程,該軟件將關閉排放控制系統。大眾汽車已經對此表示承認。

根據指控,這款作弊軟件關閉了排放控制系統之後,柴油車尾氣中的汙染物大大增加,其中氮氧化物(NOx)甚至超過美國清潔排放標準的40倍。

在排放測試上作弊也就意味著實際排放超標。作為全球排放標準最嚴苛的國家,美國環保署明確表示,在車里運用作弊軟件以達到排放標準是“非法行為,並將對公眾健康造成威脅”。美國司法部也已經對大眾汽車的作弊醜聞展開刑事調查。眾議院能源和貿易委員會也計劃未來幾周內就此事進行召開聽證會。就連大洋彼端的韓國環境部也表示將對大眾柴油車進行調查,未來還有可能將調查範圍擴大至所有德系車。

受醜聞影響,大眾汽車股價21日暴跌近20%,市值蒸發超過150億美元。德國政府也表態稱大眾汽車此次醜聞將影響該國汽車產業的整體聲譽。

“德國制造”信任危機或發酵

一些美國媒體已經把大眾汽車稱為蘭斯·阿姆斯特朗,那位因服用興奮劑被剝奪各大冠軍頭銜的美國自行車名將,看來,大眾不僅在美國違背了《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也正在難以避免地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甚至一些德國媒體還批評稱,“德國制造”因此名聲掃地,造成了德國制造業的“一場災難”。而且此前由寶馬、奧迪、奔馳、博世等德系品牌共同在美國聯合推動的“清潔柴油”計劃功虧一簣。

畢竟,德國的制造業一直以來在全球都享有美譽。最近的“工業4.0”也已經成了廣為流傳的現象級科技水準。但是,許許多多案例都能看出,在商業領域,明知故犯的欺騙行為能輕易令整個企業和品牌毀於一旦。

大眾汽車CEO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在事後也很快發表了致歉信,稱大眾公司會和相關當局一起徹查該事件,“清楚、公開而全面地審視該事件的各個方面”,同時將在調查期間停止所有柴油車在美國境內的銷售。德國交通部也稱已要求由獨立專家對所有的大眾柴油車型展開調查。

去年,非營利機構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曾在歐洲的柴油車測試中發現排放水平偏高,該機構希望在標準更加嚴格的美國測試一下那里銷售的柴油車排放水平如何。這個機構曾註資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進行各項車輛排放檢測,此前主要針對各種商用卡車。在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合作項目中,西弗吉尼亞大學的檢測實驗室發現,兩輛受測試的大眾柴油車在路上的排放量遠高於在實驗室里。隨後便有了上文提及的調查。

為何“作弊”?

那麽,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品牌和德系元老的大眾汽車,為什麽要在檢測過程中“作弊”?

有專家認為,大眾此舉是為了避免為符合美國排放標準而增加的硬件費用。另一種看法是,大眾為了主推產品的低油耗性能而忽視排放。

大眾目前在美國柴油車市場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但歐洲和美國對柴油的看法不一。滿大街跑柴油車的歐洲一直註重油耗,而美國則非常重視排放。

不過柴油車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它在提升燃燒效率的同時會令更多空氣中的氮參與燃燒從而排放出更多的氮氧化物,如果要減少排放必須要使用廢氣循環技術,這樣做的後果是降低了燃燒效率,增加了油耗。很顯然,大眾選擇了在市場上主打低油耗產品而在排放問題上動了手腳。

此外,偏偏在去年的測試中遇上了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加州的排放標準LEVⅢ以嚴格著稱,甚至超過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標準,還成為“歐6”和我國即將試行的“京標6”的參考。

大眾車的實際排放超出美國標準40倍,那麽,雖然歐盟對於柴油排放的標準沒有美國那麽嚴格,但40倍的差距即便回到歐盟的標準恐怕也難以達標。未來更多目光會聚焦在大眾是否在其他地區的汽車中也安裝了此類作弊軟件,以及大眾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是否會因為信任危機出現大幅縮水。

目前在美國市場上除了大眾以外還有包括奔馳和寶馬在內的12個汽車品牌提供柴油車,而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報告顯示寶馬通過了測試,而環保署稱未來將會測試其他品牌柴油車是否也安裝了作弊軟件。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74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565.html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9-22 20:42:00

大眾汽車身陷“柴油們”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德國大眾汽車陷入柴油車排放檢測作弊醜聞,遭到美國政府180億美元的天價罰款,股價重挫,美司法部介入調查。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回顧整個事件,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的是,一次不經意的測試揭露了作弊軟件的存在,必然的是,任何企業的錯誤行為都必然遭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

180億天價罰單

美國環境保護署18日指控德國大眾汽車通過一款軟件幹擾柴油車排放測試結果,涉及2009~2015年間在美售出的48.2萬柴油車,包括柴油版的捷達、甲殼蟲、奧迪A3、高爾夫和帕薩特(2014-2015車款)等車型,並開出了一張18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

根據美環保署的指控,大眾在美國銷售的這48.2萬輛汽車中裝了一款“作弊軟件”,一旦檢測到車輛正在接受排放測試,軟件會自動運行排放控制系統,以“高環保標準”過關。當汽車處在駕駛過程,該軟件將關閉排放控制系統。大眾汽車已經對此表示承認。

根據指控,這款作弊軟件關閉了排放控制系統之後,柴油車尾氣中的汙染物大大增加,其中氮氧化物(NOx)甚至超過美國清潔排放標準的40倍。

在排放測試上作弊也就意味著實際排放超標。作為全球排放標準最嚴苛的國家,美國環保署明確表示,在車里運用作弊軟件以達到排放標準是“非法行為,並將對公眾健康造成威脅”。美國司法部也已經對大眾汽車的作弊醜聞展開刑事調查。眾議院能源和貿易委員會也計劃未來幾周內就此事進行召開聽證會。就連大洋彼端的韓國環境部也表示將對大眾柴油車進行調查,未來還有可能將調查範圍擴大至所有德系車。

受醜聞影響,大眾汽車股價21日暴跌近20%,市值蒸發超過150億美元。德國政府也表態稱大眾汽車此次醜聞將影響該國汽車產業的整體聲譽。

“德國制造”信任危機或發酵

一些美國媒體已經把大眾汽車稱為蘭斯·阿姆斯特朗,那位因服用興奮劑被剝奪各大冠軍頭銜的美國自行車名將,看來,大眾不僅在美國違背了《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也正在難以避免地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甚至一些德國媒體還批評稱,“德國制造”因此名聲掃地,造成了德國制造業的“一場災難”。而且此前由寶馬、奧迪、奔馳、博世等德系品牌共同在美國聯合推動的“清潔柴油”計劃功虧一簣。

畢竟,德國的制造業一直以來在全球都享有美譽。最近的“工業4.0”也已經成了廣為流傳的現象級科技水準。但是,許許多多案例都能看出,在商業領域,明知故犯的欺騙行為能輕易令整個企業和品牌毀於一旦。

大眾汽車CEO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在事後也很快發表了致歉信,稱大眾公司會和相關當局一起徹查該事件,“清楚、公開而全面地審視該事件的各個方面”,同時將在調查期間停止所有柴油車在美國境內的銷售。德國交通部也稱已要求由獨立專家對所有的大眾柴油車型展開調查。

去年,非營利機構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曾在歐洲的柴油車測試中發現排放水平偏高,該機構希望在標準更加嚴格的美國測試一下那里銷售的柴油車排放水平如何。這個機構曾註資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進行各項車輛排放檢測,此前主要針對各種商用卡車。在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合作項目中,西弗吉尼亞大學的檢測實驗室發現,兩輛受測試的大眾柴油車在路上的排放量遠高於在實驗室里。隨後便有了上文提及的調查。

為何“作弊”?

那麽,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品牌和德系元老的大眾汽車,為什麽要在檢測過程中“作弊”?

有專家認為,大眾此舉是為了避免為符合美國排放標準而增加的硬件費用。另一種看法是,大眾為了主推產品的低油耗性能而忽視排放。

大眾目前在美國柴油車市場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但歐洲和美國對柴油的看法不一。滿大街跑柴油車的歐洲一直註重油耗,而美國則非常重視排放。

不過柴油車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它在提升燃燒效率的同時會令更多空氣中的氮參與燃燒從而排放出更多的氮氧化物,如果要減少排放必須要使用廢氣循環技術,這樣做的後果是降低了燃燒效率,增加了油耗。很顯然,大眾選擇了在市場上主打低油耗產品而在排放問題上動了手腳。

此外,偏偏在去年的測試中遇上了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加州的排放標準LEVⅢ以嚴格著稱,甚至超過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標準,還成為“歐6”和我國即將試行的“京標6”的參考。

大眾車的實際排放超出美國標準40倍,那麽,雖然歐盟對於柴油排放的標準沒有美國那麽嚴格,但40倍的差距即便回到歐盟的標準恐怕也難以達標。未來更多目光會聚焦在大眾是否在其他地區的汽車中也安裝了此類作弊軟件,以及大眾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是否會因為信任危機出現大幅縮水。

目前在美國市場上除了大眾以外還有包括奔馳和寶馬在內的12個汽車品牌提供柴油車,而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報告顯示寶馬通過了測試,而環保署稱未來將會測試其他品牌柴油車是否也安裝了作弊軟件。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80

大眾醜聞影響或甚於安然公司破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224.html

大眾醜聞影響或甚於安然公司破產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9-28 14:57:00

安然公司的醜聞使上市公司財報的可靠性蒙上汙點,而大眾汽車的醜聞則令更多人開始質疑科技究竟是否真的能為環境帶來更好的可持續性?

德國大眾汽車的排放造假醜聞在過去一周里迅速發酵,股價大跌,面臨巨額罰款,CEO下臺,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德國制造”面臨一場嚴峻的信任危機。現代商業史上,因欺詐醜聞帶來如此巨大影響的案例,只有安然公司醜聞能與之對標。

在進入公眾視線的公司醜聞案例中,多數是因為某個環節的疏忽或者公司未能澄清過失責任而導致。相比之下,出於惡意欺詐和犯罪意圖的醜聞事件則少很多,畢竟,出於任何目的欺詐而賭上未來的發展,如此短視的策略對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來說非常不劃算。當年安然公司的轟然倒下就屬於後者。

2001年之前,安然公司曾是當時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躋身世界500強之列。但是,從當年8月投資者對安然公司盈利狀況懷疑開始,該公司精心策劃多年的財務造假醜聞被逐層曝出,安然公司幾個月後最終承認做了假賬,4年來虛報盈利近6億美元,隨即宣告破產。“安然事件”因此以故意欺詐導致的破產而成為各大商學院研究的案例。

雖然還沒到破產的地步,但是大眾汽車可能面臨類似危機,現在多米諾骨牌的前面幾塊已經倒下,醜聞所產生的影響將會超過安然事件。

從最直接的影響來看,雖然導致成千上萬投資者的畢生積蓄化為泡影,但安然公司的欺詐行為和影響畢竟限於財務領域,相比之下,大眾利用作弊軟件降低柴油車受測時的排放水平,而實際氮氧化物排放值超出40倍,再以已經投入市場的近50萬輛車計算,排放超標程度成倍放大,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這樣的測算尚不論其他車型是否同樣涉及檢測作弊。

其次,以大眾為首的歐洲汽車制造商多年來紛紛遊說各國政府為減少碳排放而更多地鼓勵柴油車上路。在曝出排放醜聞的美國,柴油車僅有5%的市場占有率,但是,由於得到政府鼓勵,歐洲的公路上跑的車輛一半以上燃燒柴油。如果放在安然公司的案例上,這個比例等同於美國政府在安然公司醜聞之前鼓勵美國一半以上的家庭持有該公司的股份。

從懲罰力度上說,大眾汽車遭到美國環保署180億美元的天價罰款,這樣的數額還不包括消費者未來可能提起的集體訴訟所涉及的法律費用和賠償金。作為一家在美國嚴重違反環保法的外國汽車制造商,大眾幾乎不可能得到美國陪審團的任何寬容。此外,大眾也承認,全球涉及操縱排放的大眾車可能多達1100萬輛,所以,如果考慮未來在全球範圍內可能因涉及同樣違規手段而遭到的調查,大眾汽車還將面臨陸續到來的巨額罰單。

另外,安然公司是在已經面臨巨大虧空的情況下被曝出會計假賬醜聞,而大眾公司這次陷入醜聞之時尚且處在穩步發展階段。該公司2014年銷量達到1014萬輛,銷售收入達到2025億歐元,實現運營利潤127億歐元,今年上半年,大眾剛剛超越豐田,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品牌。

分析指出,股價下跌可能只是序幕,品牌名譽盡毀、信任危機和法律責任將像三顆子彈一般最終奪取大眾汽車性命。比起安然公司虧空之後垮臺的程序,如果大眾因為醜聞事件最終從一家穩步發展的公司直接倒下,它的命運落差可謂空前巨大。

而且,在安然破產的案例中,相關產業里的其他公司並不會因為安然的破產而受到實質性的連累,反觀大眾汽車的醜聞,由於大眾在德系汽車產品中舉足輕重,它一旦倒下,很可能為其他德國產品的全球形象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意味著整個德國制造的隕落,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從柴油車產業來講,即便其他歐洲車商並沒有在排放檢測中造假,但是大眾排放醜聞的曝光意味著柴油技術並不像宣傳中的那麽“清潔”,諸多歐洲車企十幾年來為柴油正名的努力可能付之一炬。雖然,長期來看,這將會促進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但是短期內柴油產業很可能面臨大面積失業的風險。

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安然公司的醜聞使上市公司財報的可靠性蒙上汙點,而大眾汽車的醜聞則令更多人開始質疑科技究竟是否真的能為環境帶來更好的可持續性?一旦人們開始質問“眾多公司所謂依靠科技帶來的環保方案是否還值得信賴”,那將意味著大眾汽車醜聞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利用商業力量開發環保技術的努力將面臨更多阻礙。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47

大眾汽車中國首次發聲:部分進口途觀可能受影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667.html

大眾汽車中國首次發聲:部分進口途觀可能受影響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09-26 22:45:00

9月26日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就近期發生的柴油機事件發布聲明。該聲明稱,國內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都與該事件無關,可能有1946輛進口途觀(Tiguan)汽車可能涉及排放核定問題。

9月26日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下稱“大眾”)就近期發生的柴油機事件發布聲明。該聲明稱,國內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都與該事件無關,可能有1946輛進口途觀(Tiguan)汽車可能涉及排放核定問題。

大眾在該聲明中表示,該集團針對在特定車型搭載的EA189型四缸柴油發動機中違規使用特殊軟件一事正在全力進行調查。根據上海大眾以及一汽-大眾的生產和銷售記錄,該事件不涉及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

目前大眾汽車旗下9個乘用車品牌都在國內有進口車型銷售。經查,發現由大眾進口、搭載了EA189四缸柴油發動機的大眾進口Tiguan汽車,共計1946輛,有可能受到影響。目前,大眾汽車正在緊急調查以核實這些車輛是否確實屬於受到影響的車輛範疇,並將在第一時間向我們的客戶和廣大公眾公布調查結果。

大眾還稱:旗下其他品牌在中國銷售或生產的車型均未搭載此款發動機。“在全球範圍內,牢固樹立並維護客戶、經銷商以及廣大公眾對我們的信任始終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大眾汽車將盡快對此事件做出妥善安排。”“大眾汽車將盡一切必要的努力重建廣大公眾對我們的信任,並將全力彌補由於此事給客戶帶來的不便。”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65

南北大眾聲明:大眾“尾氣門”事件不涉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325.html

南北大眾聲明:大眾“尾氣門”事件不涉己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9-25 12:46:00

針對德國大眾汽車“排放舞弊”事件,上海大眾與一汽-大眾分別在官網發布聲明。

針對德國大眾汽車“排放舞弊”事件,上海大眾與一汽-大眾分別在官網發布聲明。

上海大眾聲明:

近日,媒體報道了德國大眾北美柴油車排放事件。

在此,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鄭重聲明,根據上海大眾汽車的生產和銷售記錄,該事件不涉及上海大眾汽車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將始終秉承“質量是上海大眾的生命”這一理念,一如既往地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以誠信負責的態度回饋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上海大眾汽車官網截圖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關於德國大眾北美柴油車排放事件的聲明:

近日,德國大眾北美柴油車排放事件引起了媒體的關註。在此,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鄭重聲明,根據公司的生產和銷售記錄,該事件不涉及一汽-大眾生產和銷售的大眾、奧迪兩大品牌的產品。

遵守國家法規、誠信對待消費者是一汽-大眾一如既往的追求,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及奧迪品牌會用更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回饋國內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2015年9月24日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76

獨家專訪大眾造假揭露者:我們沒有掌握銷往中國的柴油發動機汽車數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014

大眾汽車工廠新車停車場。 (新華社/路透/圖)

大眾汽車正深陷其成立78年以來的最大一樁醜聞。9月23日,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發表辭職聲明,並表示:“大眾需要新的開始,他願意為大眾新的開始掃清障礙。”

上周五,美國國家環保局(EPA)發文稱,德國大眾汽車在部分車型內非法安裝尾氣排放軟件、超標排放的NOx(氮氧化物)數值最高達美國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法規標準的40倍。大眾將面臨最高180億美元的罰款,同時需要召回近50萬輛汽車。美國司法部已對此展開調查,韓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國政府也表示關註。

此事最初是由ICCT(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的行業人士在實驗中找出的端倪。為此,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該組織美國項目負責人John German,並就相關問題展開對話:

南方周末:你是怎麽發現大眾汽車的設備存在問題,並且促使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和美國國家環保局開展調查的呢?

German:這次調查從歐洲開始。ICCT和幾個組織一起著手調查柴油車的NOx(氮氧化物)排放情況。我們發現歐洲汽車的NOx排放量很高,因此便想測試美國的柴油車排放情況。美國擁有更加嚴格的標準、過硬的專業知識,CARB/ EPA(加州空氣資源局/美國環保局)的法律要求也更高,因此,我們非常期待美國的汽車更加清潔環保。我們最初的想法是拿美國的案例和數據向歐洲證明,柴油清潔是有極可能實現的。然而當我們看到美國方面的結果時,和所有人一樣都震驚了。

南方周末:在美國的測試是怎麽進行的?

German:我們是與西弗吉尼亞大學簽約做PEMS(車載尾氣檢測系統),測試了三種美國柴油轎車的車型。這是一個可以車載排放系統的裝置。因此在實路駕駛時,其排放量也是累積的。我們的測試發現,大部分駕駛中的帕薩特汽車,其NOx排放量為排放標準的5到20倍,而捷達汽車的排放量為標準的15至30倍。第三種車型,BMW X5,在多次檢測中的排放量均較低,這也的確證明了柴油車的清潔環保是可行的。

現階段,我們已將數據和實驗報告轉交給了CARB和EPA。CARB和EPA具備專業知識和法律權威,不僅可以鑒定為什麽排放量如此之高,還能迫使大眾做出改正。事實證明,他們在識別有缺陷的設備,並迫使大眾解決這個問題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

南方周末:大眾此舉將會對美國環境造成何種影響?

German:柴油車在美國的銷量很小。即便大眾的柴油車已在美國坐擁最大銷量,他們每年也只賣出去10萬輛柴油車。因此,即使排放量超標5至30倍,從汽車總體排放NOx的影響上來看,大眾的影響或許低於總量的5%。

但情況在歐洲可能就會大不相同,因為柴油車占據了半壁江山。

南方周末:據我們目前的了解,涉事車輛的零部件供應商是德國博世公司,你認為博世公司會因此擔責麽?

German:發自CARB和EPA的聲明說,設備的缺陷是由於計算機軟件造成的,並不關車載硬件的事。起先,車輛當時通過了官方的FTP測試,廢氣排放量是達標的。因此,硬件工作正常,車輛是有能力低排放的。然而,大眾編寫軟件,禁用車輛在實際行使時的排放控制。因此,博世有可能對發生的事情不負任何責任。

南方周末:這次事故將會波及中國麽?

German:我們目前並沒有掌握銷往中國的柴油發動機汽車的具體數據。但這依然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特別是在世界範圍內,美國擁有最具效力的執法機構和最強大的執行力。世界各國的政府和執法機構都應該調查在本國銷售的柴油車,看看類似的缺陷設備是否被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88

打破清潔柴油“神話”? 大眾會推倒哪些“多米諾骨牌”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02/950952.html

大眾汽車“排放門”似乎表明,柴油車需要複雜的尾氣處理裝置,這一裝置如果關閉,其汙染物排放可能嚴重超標。一些業內人士和媒體認為,這損害了消費者對柴油車技術的整體信任。

______.thumb_head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利用“作弊”裝置應對美國汽車尾氣檢測的醜聞仍在發酵,不僅促使多國展開對大眾汽車的調查,還波及其他汽車品牌,甚至引發人們對清潔柴油技術的“整體信任危機”。“排放門”醜聞,可能推倒哪些“多米諾骨牌”?

 

汽車業集體“增負”?

大眾被曝光在柴油車上安裝“作弊”裝置以應對美國汽車尾氣排放檢測後,美國和歐洲監管部門表示,將加強對所有汽車的尾氣排放檢測。

美國環境保護署25日書面通知各汽車制造商,今後可能對“任何車輛”實施額外檢測,以確定其不僅在測試環境中、也在普通道路環境下達到排放標準。

大眾使用的“作弊”軟件能夠識別汽車是否處於被檢測狀態,並在車檢時秘密啟動尾氣處理裝置,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量。正是由於這一軟件,大眾所產柴油車在美國多次尾氣檢測中“高標準通過”,被視為“環保典範”。直到2013年一次意外的上路測試中,大眾柴油車被發現尾氣排放嚴重超標。

環境保護署官員克里斯·格倫德勒說,這一機構今後將在生產商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額外檢測,“我們不會告訴他們檢測內容,他們不需要知道”。

同一天,歐盟委員會負責工業等事務的委員埃爾茲別塔·賓科夫斯卡說,歐盟將對類似欺騙行為“零容忍”,需要實施“有力的汙染物排放檢測”。

歐盟定於明年1月開始實施新的汽車檢測程序,不僅包括實驗室檢測,還將增加實際道路測試。

路透社評析,檢測程序的任何改變對汽車制造商而言都可能意味著成本增加,尤其是當它們因未通過檢測而被要求召回已售車輛或在生產環節做出改進時。此外,加強檢測也可能使汽車制造商在獲得生產銷售許可時面臨監管機構更多障礙。

打破清潔柴油“神話”?

大眾“排放門”引發消費者對近年來備受推崇的清潔柴油技術的質疑。

在不少重視環保的歐洲國家,柴油車比汽油車更受歡迎。按照汽車制造商的說法,通過不斷改良技術,柴油車尾氣中所含二氧化碳少於汽油車,因此以柴油為燃料比使用汽油更有利於遏制溫室效應。

然而本周,哈里斯民意調查公司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柴油車市場覆蓋率較高的法國,大約59.6%的受訪者表示,不再相信柴油是清潔的汽車燃料。

“排放門”似乎表明,柴油車需要複雜的尾氣處理裝置,這一裝置如果關閉,其汙染物排放可能嚴重超標。一些業內人士和媒體認為,這損害了消費者對柴油車技術的整體信任。

美國一家汽車業咨詢機構的主管馬克·韋克菲爾德說:“現在人們正等著看這是否確實只是一家公司的問題。”

英國《泰晤士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說,“這一醜聞將被視為汽車業歷史的轉折點”,而受益方將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制造商。

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25日說,大眾“作弊”可能是“無奈之舉”,表明柴油車制造商在改進排放控制水平方面“承受很大壓力”,可能已經“達到極限”。

大眾“排放門”的溢出效應還波及國際貴金屬市場。受消費者對柴油車“信任危機”的影響,用於制造柴油車尾氣過濾器的鉑需求預期下降,導致國際市場上鉑的價格23日跌至6年多來最低點。  (據新華社電) 

  • 陳旭
  • 郜婕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24

大眾“下課”CEO接受調查 多位高管停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961.html

大眾“下課”CEO接受調查 多位高管停職

一財網 琳達 紀瑋琪 2015-09-29 19:50:00

9月29日,德國公訴機構以欺詐指控對大眾前總裁文德恩(Winterkorn)啟動調查,大眾多位高管被停職。

9月29日,德國公訴機構以欺詐指控對大眾前總裁文德恩(Winterkorn)啟動調查,大眾多位高管被停職。

外界認為這顯示出德國希望盡快結束大眾汽車操縱尾氣排放醜聞的決心。

外媒稱,德國大眾公司在認真處理這次危機,措施包括暫停了三名高管的職位,分別是大眾核心品牌開發部主管諾薩(Heinz-Jakob Neusser)、大眾優質品牌奧迪研發部監管整個品牌技術開發的主管哈肯貝格(Ulrich Hackenberg)和高端跑車品牌保時捷研發部管理品牌引擎和傳輸系統開發的主管哈茨(Wolfgang Hatz)。

據稱,哈肯貝格正從法律途徑對此決定提出抗議。大眾和奧迪拒絕對此事進行評論。

大眾已經承認在美國的內燃機排放測試中存在欺詐行為。但實際欺詐行為很可能已經超越美國蔓延到大眾的“主戰場”歐洲市場。

德國交通部長表示,大眾也在歐洲其他國家的排放測試操縱尾氣排放,大眾在這些國家中的市場份額更大。

上周五,公司資深員工穆勒接替文德恩總裁職務。

德國檢察官辦公室表示,對前總裁文德恩的調查依據是10來個匿名信源舉報。而文德恩稱,上周辭去總裁職務是為給公司一個新的開始,但當時他並不知公司確實存在任何不道德行為。

文德恩掌舵德國大眾公司9年,曾是去年德國一流可靠的DAX股票市場中年薪最高的總裁。

此次危機令德國面臨一次巨大的窘境,德國多年來將大眾視為工程技術的典範,並為德國汽車制造商面對的一些嚴格條款進行遊說。德國汽車行業雇傭員工超過75萬人,且汽車業是德國出口收入的一巨額來源。

德國副財長延斯·施帕恩在最近一次會議上表示,“汽車業對德國經濟至關重要,此次危機可能會對德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然而,這些措施未能為危機降溫。據上周日德國媒體報道,大眾員工及其供應商之一早在很多年前就曾對大眾汽車操縱尾氣排放提出警告。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表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大眾的欺騙行為是行業性問題。

大眾承認在美國排放測試中操縱尾氣後,其市值驟跌2500億歐元,也將面臨巨額罰款和大量的顧客指控。這也成為大眾78年的歷史上最大的危機。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61

曝美團要和大眾點評合並 最快一周內公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7/152251.shtml

 大美

 

i黑馬訊 10月7日消息,今日虎嗅網爆料稱美團、大眾點評合並的框架協議已經確定,進入征求股東批準階段,將在一周內正式披露。對此,大眾點評相關人士表示,不予置評;而美團方面表示,暫無相關消息。

爆料稱,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構),比例大致為7:4。與此前的幾宗合並類似,“新美大”將采取“雙CEO”制。

而另據彭博社報道,美團網已同意和大眾點評合並,合並後公司價值約150億美元。

步步緊跟,處處相爭,用這兩個詞形容大眾點評和美團之間的關系可謂並不為過。

先看一組融資戰:

2011年4月,大眾點評宣布獲得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和光速創投聯合1億美元的投資。3個月後,2011 年7月,美團就宣布拿到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投的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緊接著,2012年,大眾點評又被追加了6000萬美元融資。

翌年5月,美團剛剛宣布獲得3億美元C輪融資,大眾點評就宣布獲得騰訊4億美元2戰略投資。

而2015年新年伊始,美團網完成D輪總額7億美元的融資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眼睛。大眾點評馬上跟進,兩個月後,就宣布獲得包括騰訊、淡馬錫控股、萬達集團和複星集團的8.5億美元融資。

無論融資的時間節點還是金額,大眾點評與美團都給外界一種“冤家路窄”的感覺。

怨起:團購大戰

江湖恩怨往往從一個“饅頭”引發。

2010年,一場團購颶風刮起。據統計,自2010年初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至2011年8月的短短一年多時間,中國的團購網站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其中,不乏各大門戶網站的加入,也有新生的團購網站,新浪、騰訊、開心網、人人網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也先後進入到團購領域。

但是由於過度的依賴於廣告投放獲取用戶,以及無節操無底線的持續價格戰(包括“創造性”的“負毛利”策略),團購網站的商業競爭變得過分依賴於資本的支持。千團大戰,一觸即發。經歷那場血流成河的浩劫後,諸多團購網站紛紛金竭而亡,剩下的要麽轉型,要麽被吞並。

而今,中國的團購市場只剩下三個優勝者:美團、大眾點評團、糯米團。

怨濃:價格戰和武鬥

中國的團購市場進入了寡頭壟斷時代。團800數據顯示,以美團、大眾點評、糯米為首的三巨頭就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團、大眾點評基本在膠著狀態,雙方很難通過服務、價格等取得壓倒性勝利。

而兩家公司圍繞三四線市場展開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的壓力甚至讓美團和大眾點評的一線員工屢屢武鬥。今年6月,大眾點評就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針對6月12日發生的三起美團員工毆打大眾點評員工的惡劣事件,已向美團總部發出律師函。

當然,除了上述讓人大跌眼鏡的當面撕破臉,還有慘烈的價格戰。2014年,美團斥資幾億,打算用包銷品牌商戶實現團購格局轉換,處於更有利競爭地位,緊緊相逼的就是大眾點評,通過更多的“免費吃喝玩樂”、“5元電影票”等營銷活動來吸引更多的三四線城市用戶,蠶食團購的市場。

此外,為了防止辛苦耕耘的商家被奪走,美團不得不讓中小商戶簽“獨家”協議來阻止競爭對手挖“墻角”,隨後大眾點評宣布成立專門針對此舉的“飛虎隊”到各個城市去打破獨家計劃。

而在外賣業務上,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可謂並驅爭先。去年5月,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入股餓了麽,並達成深度合作,翌年初又參與其E輪融資。隨後餓了麽CEO張旭豪宣稱,市場占有率已達60%。王興當然也不甘落後,隨之宣布美團已是國內最大的外賣第三方平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和大眾點評均在2014年實現了事業部制度。美團的貓眼電影、酒店、外賣成為獨立部門,獨立運營和結算。大眾點評成立了交易事業部、推廣事業部、預訂事業部、結婚、酒店旅遊事業部。並於2015年3月份全資收購親子教育O2O平臺“孩子學”,並保持獨立運營。

怨結:從競到合?

美團和大眾點評有沒有可能合並?此前這在許多人看來這個話題有點天方夜譚。有觀點稱,兩者目前打得不可開交,另外商業模式不盡相同,而從目前兩家公司的估值體量來看,合並對於雙方也無實質性好處。

但是如果曾經誓不兩立的滴滴與快的已經合並,曾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58同城與趕集也在一起,上述的反駁理由似乎有點站不住腳。

分析認為,大眾點評與美團若合並或將產生1+1>2的功用,前者十年積澱和入口優勢,再加上後者強悍的地推優勢可以形成強悍的戰車,而成為真正寡頭指日可待。最重要的是,這也會避免無意義的競爭和無休止的燒錢大戰。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黑馬哥,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67

美團大眾點評合並板上釘釘?雙方內部人士已確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3841.html

美團大眾點評合並板上釘釘?雙方內部人士已確認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10-07 19:02: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美團和大眾點評內部得到的消息是,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談判確有其事,而且已經基本落定。

盡管美團、大眾點評官方至今未對兩家即將合並的消息給予明確的答複,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美團和大眾點評內部得到的消息是,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談判確有其事,而且已經基本落定。

據了解,美團、大眾點評這次合並更多是在其投資人的推動下進行的,而此之前的幾個月,滴滴快的、58趕集的類似聯姻已經接連上演。

按照目前流傳的信息,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構),比例大致為7:4。這個架構意味著大眾點評暫時擱置了拆VIE回A股的計劃。但鑒於在A股上市的諸多優勢,美團、大眾點評合並後選擇A股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在人事安排上,新的公司將采取“雙CEO”制,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不再參與高頻、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

但上述兩家公司合並後的具體整合安排並未得到相關人士的確認。

編輯:王海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