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合光伏的金融煉金術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6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6-1 18:42 編輯

聯合光伏的金融煉金術
作者:Haris Huang

重要提示: 本人在寫作期間持有聯合光伏(0686.HK)股票,本文不是股票推薦,僅為研究分享,以及借此向辛勤勞動的管理層致敬!


落筆前,我又聽了一遍《加州旅館》。“在午夜的宴會上,粉色的香檳,鏡面的天花板,在四射的燈光下我們不停地旋轉,歡迎來到加州旅館,這里或許是地獄,也可能是天堂……”。

老鷹樂隊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用一首歌描繪了毒癮患者的世界,但此刻聽著,我卻聞到了A股市場的味道。在這個瘋狂的年代里,上市公司也是享受著高估值帶來的並購盛宴,在一堆充滿希望的華麗辭藻里,不停地跳著圓舞曲。他們可以盡情歡愉,唯獨不可以停歇,就像歌里唱的,“我們心甘情願成為了自己的奴隸”。

在這場資本盛宴里,就連光伏這朵昔日黃花也粉飾登場了。許多企業不想錯過這場午夜派對,憑著光伏發電的入場券,開始登臺獻唱,贏得了掌聲和鮮花。而在香江的另一頭,沒有“都市”里的喧囂,這里更像個寧靜的“鄉村”,許多光伏企業卻在此埋頭兢兢業業,期待著出頭的那一天,我想聯合光伏就是其中一家。

一個獨特的行業

中國光伏設備的銷售長年霸占了全球近70%的市場份額,近年來也引發了美國和歐洲反傾銷制裁。這一方面顯示了中國制造的強大,另一方面也將我們大批光伏企業的生死和大面積的就業,交給了其他國家。歐洲自08年以來的財政危機,就給我國光伏行業帶來了一場嚴冷的寒冬,這場災難至今仍在威脅著我們,先是尚德破產、接著是賽維、現在輪到英利岌岌可危……發展我們自己的光伏發電行業,拉動上遊電池企業的生存,已成了一項毋庸置疑的國家戰略。

2014年,我國的新增光伏裝機高達10.6GW,雖不及計劃,也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累計裝機達28GW,占到了世界的15%。2015年,中國更是提出了17.8GW的新增裝機目標,依舊引領著世界光伏業的潮頭,也激發了許多國內企業的再創業熱情。於是有了A股的上市公司里大量轉型做光伏發電的企業,華北高速、林洋電子、通威股份、愛康科技、億晶光電、彩虹精化、東方日升、科陸電子、科華恒盛、森源電氣等紛紛湧入光伏行業。而在“村子”里,則出現了像聯合光伏、順風清潔能源、協鑫新能源、協和新能源等純光伏運營公司。

然而,兩邊的市場對於同個行業的選手卻抱著兩種不同的態度,一邊被捧成了明星,一邊被遺忘在角落



光伏發電的商業模式其實非常簡單,無論是主業轉型還是初創企業,並不具備多大的技術和專業經驗門檻。它並不需要很強的營銷能力和品牌效應去獲取很大的市場份額,也不需要出眾的研發實力去不斷地超越競爭對手,更不需要擔心像火電和水電一樣,隨著煤價和來水量會上下波動而陰晴圓缺。它是一個太陽為你每天免費打工的生意,只要有把面板鋪上,電網打通,就可以穩定收錢的買賣。

所以這筆生意更像是一款金融產品,一張有息債券,而這些經營著電站的企業則更像是金融機構,最重要的能力是能拿到債券的供給(路條),以及長期的便宜的資金

通常,投資1GW的地面電站需要80億人民幣,有能力的企業能獲得銀行70%也就是56億的貸款。順利的話3個月完工並網發電。我國從東到西,年有效光照小時從1000小時到1800小時不等,平均按1400小時計算,一年發電14億度。按照目前國家和地方補貼之後平均1元的電費上網計算,除去增值稅後,一年下來的收入大概有13億元,利潤約4.6億元,凈利率35%。項目的IRR約15%,ROE大約為19%



這張1GW的“債券”,價格80億元,期限25年,期間投資回報高達15%。怪不得巴菲特在這兩年利用低成本的保險浮存金,在美國到處收購光伏電廠。但這些“債券”的“質量”也是會參差不齊的。發電小時數、電費、貸款比例、貸款年限、利率等因素都會嚴重地影響到它的回報率。如果企業沒有能力從銀行貸到這70%的投資款,那麽回報將從15%,下降到只有11%。


老巴的保險資金成本大約只有3%,那他手中的電站IRR則高達19%。這對於股神來講是真真切切的高回報。但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人,我們可能更關心的是經營這些債券的“金融企業”,關系其利潤增長的速度以及對應的市值。

聯合光伏,自借殼上市以來公告了約16次可轉債的發行,這成了市場一直以來所詬病的地方。投資人希望發電企業能夠像其他行業一樣,僅僅依靠企業的內在現金流去擴張和發展,但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一般的企業,利潤的增長,無非來源於銷量的上升,價格的上漲,毛利率的改善或費用的下滑,這其中許多部分都是可以擺脫固定資產的約束,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更是像活在一個沒有地心引力的星球一樣。

而電力企業,尤其是光伏發電行業,這是一個可以用數學公式計算的線性投入產出的生意,要增長就必須有投入。如果僅僅利用經營現金流去發展企業,那麽增速也就只有10%到20%,了無生趣!

然而,光伏資產所具備的特性,給了企業另外一種發展模式。光伏電站可以在投產後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穩定效益的,同時也因為透明的收益預期,一級市場的光伏資產收購價格,也僅略高於其凈資產。這便給了經營光伏電廠的上市公司一個絕佳的模式,使用上市平臺的高PE股票去收購一級市場的低PE資產,迅速達到預期收益,藉此加快企業增長速度

我們假設第一年投資了100MW的電站,帶來了4600萬利潤。第二年我們增發10%進行再投資,假設20倍PE融資9200萬,則可以帶來47MW的新增裝機,使利潤上升至6800萬,漲幅高達47%。而市值也由原來的9.2億上升到13.5億,剔除攤薄後,老股東的權益也增厚了34%。而如果沒有增發,第三年靠著內在現金流,增速又回到10%的增長水平。


這讓我想起了文章開頭的歌曲和國內目前在玩的資本遊戲,這在其他行業或許玩不久。天亮了所有編制的美夢都會散去,並購的企業80%都會半死不活,新研發的產品80%都打不開銷路,熙熙攘攘的行業里80%的競爭者也都將死去

但這在光伏行業里,只要公司的估值不至於太低(一般19%ROE的話,PE不應低於5.3倍),這個遊戲就可以成為常態。觀察A股上市的幾大電力集團,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集團無一例外都是直接融資的大戶。


因此,挑選光伏運營企業這個金融煉金術師,最重要的是他們獲得優良項目的能力,以及他們在銀行和資本市場吸金的能力,這兩項是挑選王者的主要標準!

門內的玩家

光伏發電企業的吸金能力這一條標準,將許多非上市的電站運營企業擋在了這個世紀派對的大門外,也是我至今堅持持有686的原因。

聯合光伏作為招商局下屬的新能源平臺,承擔了為招商局尋找穩定回報項目的責任,也得到了整個招商資本和其他產業的資金和項目的支持。而作為一家央企,在市場上也發揮了其他競爭者不可比擬的名譽優勢,吸引了包括複星國際、郭廣昌、惠理基金、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股東,也引來了許多行業巨頭如平安、中信資本、瑞士信貸的資金支持,同時得到了海潤光伏、國家電網、中利科技等光伏行業巨頭的項目支持。


在所有經營光伏發電的上市公司中,686的融資能力無疑是最強的。2015年,公司總共完成了7單可轉債的發行,融資額度達36億元人民幣。按照30%資本金的規模(CB被銀行接受為資本金範疇),可以滿足1.5GW的裝機需求。此外,已經公布的但尚未完成的CB總額高達41億元,則對應1.7GW 的裝機。加上近日公布的兩年內與華夏人壽共同開發80億元1GW的光伏項目,聯合光伏所擁有的資金,將滿足公司在兩年內完成4.2GW的新增光伏裝機。


與此同時,聯合光伏的電站收購能力也是行業內最強的。截至2014年末,聯合光伏總共投資了58億港幣,並網了507兆瓦的電站,全年發電6.2億度電,收入達5.2億元。每一個收購的電站,聯合光伏均要求其無杠桿IRR在9%以上,保證了投資的收益率


根據公司目前在手合同,預計686今年年末總裝機容量將至少達到1.85GW,新增1.25GW。假設1.85GW的電站均能夠正常發電,一年將為公司帶來24億元收入和8.4億元的凈利潤,相當於支撐209億港幣的市值(20倍PE)。即使考慮目前發行在外的CB全部轉股,市值約為144億港幣,仍存在45%的上漲空間。


如果按照目前公布的融資和收購方案,到2016年末公司的裝機或將達到4.8GW。正常發電滿一年將為公司帶來21.7億凈利潤,可以支撐542億港幣的市值,即使CB全部轉股,市值大約在193億港幣,存在180%的空間。




除了聯合光伏,“村子”里的另外兩位選手,對於未來的雄心壯誌,也同樣讓熱鬧“都市”里的幾位玩家顯得那麽地弱不禁風。借殼上市的順風光電和協鑫新能源,這兩個背靠民營大財團的重量級選手,在2017年的裝機目標分別設在了6GW和8GW;而相對之下,A股市場的幾家上市企業皆為主業轉型,在短期內的發展目標速度較慢,雖然在估值上一點也遜色。目前僅有聯合光伏和順風光電在2014年創造了5億港幣的電費收入。


黎明

聯合光伏的CB融資之路,預計也到一段落了。在4.8GW裝機完成之前,借著CB轉股後降低的資本負債率,公司應該會重點開拓海外的融資渠道,借以降低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提高項目回報率和凈利率。

就像另一首歌里唱的,“所有的夢都會在黎明里散去,太陽依舊會每日準時升起。”無論股市怎樣漲漲跌跌,故事里如何翻來覆去,最終股價還是得交由企業自身實實在在的價值來決定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67

中美光伏公司市值差異大 晶澳私有化或為回A股鋪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204.html

中美光伏公司市值差異大 晶澳私有化或為回A股鋪路

第一財經日報 王佑 2015-06-08 06:00:00

今年4月底,一家中概股公司的董事長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現在很多在美上市的能源公司被中美投資者幾乎拋棄了,反觀中國A股市場,待遇天差地別。“這勢必會導致在美上市的企業退市並回流。”

今年4月底,一家中概股公司的董事長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現在很多在美上市的能源公司被中美投資者幾乎拋棄了,反觀中國A股市場,待遇天差地別。“這勢必會導致在美上市的企業退市並回流。”

而不久前,光伏企業——晶澳太陽能控股公司(JASO.NASDAQ,下稱“晶澳”)主席兼CEO靳保芳提出了私有化意向,斥資額約在4.14億美元。

盡管晶澳並未公布退市後的規劃,但多位分析人士稱,其有望殺入A股。

市值差距

據靳保芳提出的要約,他本人及其控制的英屬維珍群島公司晶龍集團公司,將以每股9.69美元的出價收購其余股份。《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他本人在晶澳的持股數約在15.63%,因此按照上述數據預計,靳保芳可能斥資4.14億美元回購,晶澳或將從美股退市。

2014財年,該公司的實際營收為113億元,運營利潤6.625億元,凈利潤4.46億元,一改2013年虧損4.265億元的局面。此外,當年該公司的毛利率為15.6%,總出貨量高達3.1G瓦。上述出貨量,相當於2014年中國光伏裝機量的近三分之一。

與諸多A股光伏公司不同,晶澳的全球化特性明顯。

去年年報顯示,目前其擁有多個生產基地。其中,電池線主要設在河北、江蘇;電池組件放在了上海奉賢、安徽合肥及河北,矽片則集中於江蘇連雲港、河北等地,2015年馬來西亞工廠電池片將有400兆瓦的擴產,南非有150兆瓦的電池組件項目,因此其電池總量將達到3900兆瓦的規模,而電池組件和矽片分別為3650兆瓦、1000兆瓦的規模。

該公司用了2年的時間做了整體戰略調整,從一家電池占比較高的公司,逐步過渡到電池組件占比較大。如在去年,組件和電池占收入比重分別是82.3%和16.1%,而在2012年,分別是60.2%和35.1%。

2012年、2013年,晶澳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約有30.87億元和30億元,2014年增長至37.42億元;而去年,隨著日本和其他地區收入的提升(如日本由2012年的4.36億元增至38.53億元),使得其全年總收入大增。

即便有較強的海外布局及運營能力,收入及利潤也領跑行業,但靳保芳對於其在美國的市值及股價表現,未必滿意。不僅如此,它和其他中概股的市值,被A股的中小規模公司甩出幾十條街。因此多方判斷,晶澳此次私有化的背後原因在於A股的強烈吸引力。

去年,業績突出的幾家太陽能美股企業為阿特斯(CSIQ.NASDAQ)、天合光能(TSL.NYSE)和晶澳,前兩家公司的收入分別為29.61億美元(約183.68億人民幣)和22.86億美元(約141.84億人民幣)。

A股組件公司中,*ST海潤(600401.SH)的去年收入約50億元、航天機電(600151.SH)和億晶光電(600537.SH)去年則有38億元和32.5億元人民幣的營收。A股企業不如美國公司收入高。

而在6月6日的私有化消息刺激下,股價大漲後的晶澳市值也不過為4.58億美元(約28.41億人民幣),同日的阿特斯、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市值分別為18.3億美元(約113.52億人民幣)、9.55億美元(約59.24億人民幣)、9.19億美元(約57.01億人民幣)。

6月5日,*ST海潤、航天機電和億晶光電的市值則為224億元、192億元和155億元。用阿特斯對應海潤來看,前者的收入相當於後者的3.6倍,但市值僅為後者的二分之一。

其他的A股企業中,還有闖過300億元市值大關的,這些例子包括:隆基股份(601012.SH,354億元)、陽光電源(300274.SZ,315億元)等。

多位行業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受到國內光伏政策的鼓勵、國家電網及其他相關部門的配合、光伏電價補貼到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再加上A股市場的全面回暖,國內上市的光伏企業市值都有大幅增加。以億晶光電為例,1年來其股價從10.25元漲至26.42元。而隆基股份更為突出,2014年4月中旬其股價約14元,用了12個月就沖高至70元,同比上揚了4倍之多。但回看美股市場,阿特斯在1年內的股價漲幅僅為38%。晶澳和天合光能、晶科等也並不理想。

私有化正當其時?

或許當下是晶澳實現私有化並回歸A股的恰當時機。

首先,晶澳股價並不高,有利於其將84%左右的在外股份以較低成本拿下。

其次,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明顯高於海外。一位中概股光伏企業的管理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海外光伏企業的市盈率在10倍左右,而國內部分光伏企業的市盈率有的被炒到了上百倍。“假設參考隆基股份,2015年和2016年其市盈率估計在60倍和40倍左右,也要比美國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

另有光伏企業人士分析,如果晶澳回歸A股還要面對一些風險,其中就包括“回A”時間點。

比如它在2015年退市、2017年“回A”,這期間的估值是否如退市所預料的那樣,算是一個考驗。不過前述中概股管理層則認為,不可否認目前A股市場確實很瘋狂,不少新能源企業的股價已被捧上天,但晶澳等一眾美國公司治理較好、綠色特性及企業本身成長性等特點,使得它們的估值應不會低於美國市場,“估值比海外高,是大概率事件。”

他也表示,相信晶澳對於“回A”也做了相當多的考量,包括近幾年的融資如何解決、估值是否會得到提升等。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79

联合光伏的金融炼金术 Haris_Huang

http://xueqiu.com/7724837100/46414107

作者:Haris Huang

(提示: 本人在写作期间持有$联合光伏(00686)$股票,本文不做股票推荐,仅为公司的信息跟踪分享,并借此向辛勤的管理层致敬!)



落笔前,我又听了一遍《加州旅馆》。“在午夜的宴会上,粉色的香槟,镜面的天花板,在四射的灯光下我们不停地旋转,欢迎来到加州旅馆,这里或许是地狱,也可能是天堂……”。

老 鹰乐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用一首歌描绘了毒瘾患者的世界,但此刻听着,我却闻到了A股市场的味道。在这个疯狂的年代里,上市公司也是享受着高估值带来的 并购盛宴,在一堆充满希望的华丽辞藻里,不停地跳着圆舞曲。他们可以尽情欢愉,唯独不可以停歇,就像歌里唱的,“我们心甘情愿成为了自己的奴隶”。



在 这场“都市”的资本盛宴里,就连光伏这朵昔日黄花也粉饰登场了。许多企业不想错过这场午夜派对,凭着光伏发电的入场券,开始登台献唱,赢得了掌声和鲜花。 而在香江的另一头,没有“都市”里的喧嚣,这里更像个宁静的“乡村”,许多光伏企业却在此埋头兢兢业业,期待着出头的那一天。

一个独特的行业
中 国光伏设备的销售长年霸占了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也引发了美国和欧洲反倾销制裁。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另一方面也将我们大批光伏企业 的生死和大面积的就业,交给了其他国家。欧洲自08年以来的财政危机,就给我国光伏行业带来了一场严冷的寒冬,这场灾难至今仍在威胁着我们,先是尚德破 产、接着是赛维、现在轮到英利岌岌可危……发展我们自己的光伏发电行业,拉动上游电池企业的生存,已成了一项毋庸置疑的国家战略。

2014 年,我国的新增光伏装机高达10.6GW,虽不及计划,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累计装机达28GW,占到了世界的15%。2015年,中国更是提出了 17.8GW的新增装机目标,依旧引领着世界光伏业的潮头,也激发了许多国内企业的再创业热情。于是有了A股的上市公司里大量转型做光伏发电的企业,华北 高速、林洋电子、通威股份、爱康科技、亿晶光电、彩虹精化、东方日升、科陆电子、科华恒盛、森源电气等纷纷涌入光伏行业。而在“村子”里,则出现了像联合 光伏、顺风清洁能源、协鑫新能源、协和新能源等纯光伏运营公司。然而,两边的市场对于同个行业的选手却抱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边被捧成了明星,一边被遗忘 在角落。


光 伏发电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无论是主业转型还是初创企业,并不具备多大的技术和专业经验门槛。它并不需要很强的营销能力和品牌效应去获取很大的市场份 额,也不需要出众的研发实力去不断地超越竞争对手,更不需要担心像火电和水电一样,随着煤价和来水量会上下波动而阴晴圆缺。它是一个太阳为你每天免费打工 的生意,只要有把面板铺上,电网打通,就可以稳定收钱的买卖。所以这笔生意更像是一款金融产品,一张有息债券,而这些经营着电站的企业则更像是金融机构, 最重要的能力是能拿到债券的供给(路条),以及长期的便宜的资金。

通常,投资1GW的地面电站需要80亿人民币,有能力的企业能获得银行 70%也就是56亿的贷款。顺利的话3个月完工并网发电。我国从东到西,年有效光照小时从1000小时到1800小时不等,平均按1400小时计算,一年 发电14亿度。按照目前国家和地方补贴之后平均1元的电费上网计算,除去增值税后,一年下来的收入大概有13亿元,利润约4.6亿元,净利率35%。项目 的IRR约15%,ROE大约为19%。



这 张1GW的“债券”,价格80亿元,期限25年,期间投资回报高达15%。怪不得巴菲特在这两年利用低成本的保险浮存金,在美国到处收购光伏电厂。但这些 “债券”的“质量”也是会参差不齐的。发电小时数、电费、贷款比例、贷款年限、利率等因素都会严重地影响到它的回报率。如果企业没有能力从银行贷到这 70%的投资款,那么回报将从15%,下降到只有11%。


老巴的保险资金成本大约只有3%,那他手中的电站IRR则高达19%。这对于股神来讲是真真切切的高回报。但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我们可能更关心的是经营这些债券的“金融企业”,关系其利润增长的速度以及对应的市值。

联合光伏,自借壳上市以来公告了约16次可转债的发行,这成了市场一直以来所诟病的地方。投资人希望发电企业能够像其他行业一样,仅仅依靠企业的内在现金流去扩张和发展,但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一般的企业,利润的增长,无非来源于销量的上升,价格的上涨,毛利率的改善或费用的下滑,这其中许多部分都是可以摆脱固定资产的约束,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更是像活在一个没有地心引力的星球一样。

而电力企业,尤其是光伏发电行业,这是一个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的线性投入产出的生意,要增长就必须有投入。如果仅仅利用经营现金流去发展企业,那么增速也就只有10%到20%,了无生趣!

然 而,光伏资产所具备的特性,给了企业另外一种发展模式。光伏电站可以在投产后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稳定效益的,同时也因为透明的收益预期,一级市场的光伏资产 收购价格,也仅略高于其净资产。这便给了经营光伏电厂的上市公司一个绝佳的模式,使用上市平台的高PE股票去收购一级市场的低PE资产,迅速达到预期收 益,藉此加快企业增长速度。

我们假设第一年投资了100MW的电站,带来了4600万利润。第二年我们增发10%进行在投资,假设20倍 PE融资9200万,则可以带来47MW的新增装机,使利润上升至6800万,涨幅高达47%。而市值也由原来的9.2亿上升到13.5亿,剔除摊薄后, 老股东的权益也增厚了34%。而如果没有增发,第三年靠着内在现金流,增速又回到10%的增长水平。


这让我想起了文章开头的歌曲和国内目前在玩的资本游戏,这在其他行业或许玩不久。天亮了所有编制的美梦都会散去,并购的企业80%都会半死不活,新研发的产品80%都打不开销路,熙熙攘攘的行业里80%的
竞争者也都将死去。但这在光伏行业里,只要公司的估值不至于太低(一般19%ROE的话,PE不应低于5.3倍),只要这个游戏就可以成为常态。观察A股上市的几大电力集团,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集团无一例外都是直接融资的大户。


因此,挑选光伏运营企业这个金融炼金术师,最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优良项目的能力,以及他们在银行和资本市场吸金的能力,这两项是挑选王者的主要标准。



门内的玩家
光伏发电企业的吸金能力这一条标准,将许多非上市的电站运营企业挡在了这个世纪派对的大门外,也是我至今坚持持有686的原因。

联 合光伏作为招商局下属的新能源平台,承担了为招商局寻找稳定回报项目的责任,也得到了整个招商资本和其他产业的资金和项目的支持。而作为一家央企,在市场 上也发挥了其他竞争者不可比拟的名誉优势,吸引了包括复星国际、郭广昌、惠理基金、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股东,也引来了许多行业巨头如平安、中信资本、瑞 士信贷的资金支持,同时得到了海润光伏、国家电网、中利科技等光伏行业巨头的项目支持。




在 所有经营光伏发电的上市公司中,686的融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2015年,公司总共完成了7单可转债的发行,融资额度达36亿元人民币。按照30%资本 金的规模(CB被银行接受为资本金范畴),可以满足1.5GW的装机需求。此外,已经公布的但尚未完成的CB总额高达41亿元,则对应1.7GW 的装机。加上近日公布的两年内与华夏人寿共同开发80亿元1GW的光伏项目,联合光伏所拥有的资金,将满足公司在两年内完成4.2GW的新增光伏装机。


与此同时,联合光伏的电站收购能力也是行业内最强的。截至2014年末,联合光伏总共投资了58亿港币,并网了507兆瓦的电站,全年发电6.2亿度电,收入达5.2亿元。每一个收购的电站,联合光伏均要求其无杠杆IRR在9%以上,保证了投资的收益率。


根 据公司目前在手合同,预计686今年年末总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85GW,新增1.25GW。假设1.85GW的电站均能够正常发电,一年将为公司带来 24亿元收入和8.4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支撑209亿港币的市值(20倍PE)。即使考虑目前发行在外的CB全部转股,市值约为144亿港币,仍存在 45%的上涨空间。


如果按照目前公布的融资和收购方案,到2016年末公司的装机或将达到4.8GW。正常发电满一年将为公司带来21.7亿净利润,可以支撑542亿港币的市值,即使CB全部转股,市值大约在193亿港币,存在180%的空间。




除 了联合光伏,“村子”里的另外两位选手,对于未来的雄心壮志,也同样让热闹“都市”里的几位玩家显得那么地弱不禁风。借壳上市的顺风光电和协鑫新能源,这 两个背靠民营大财团的重量级选手,在2017年的装机目标分别设在了6GW和8GW;而相对之下,A股市场的几家上市企业皆为主业转型,在短期内的发展目 标速度较慢,虽然在估值上一点也逊色。目前仅有联合光伏和顺风光电在2014年创造了5亿港币的电费收入。
查看原图

黎明
联合光伏的CB融资之路,预计也到一段落了。在4.8GW装机完成之前,借着CB转股后降低的资本负债率,公司应该会重点开拓海外的融资渠道,借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提高项目回报率和净利率。

 就像另一首歌里唱的,“所有的梦都会在黎明里散去,太阳依旧会每日准时升起。”无论股市怎样涨涨跌跌,故事里如何翻来覆去,最终股价还是得交由企业自身实实在在的价值来决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25

下一個光伏熱門市場是哪里?軟銀孫正義的答案是印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6768.html

下一個光伏熱門市場是哪里?軟銀孫正義的答案是印度

第一財經日報 王佑 2015-06-24 20:08:00

印度市場的光伏需求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預計印度今年的市場容量可增加近300%,而且該國也通過立法設定了再生能源責任目標,7年後印度的太陽能安裝量會超過100G瓦。

在經歷了德國2004年的光伏發展高峰階段後,國際上除了中國、日本、英國等少數地區外,很久沒有驚心動魄的光伏市場湧現了。印度,正有望成為光伏領域新的熱點地區,其已經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光伏公司或資本的跟進。

據日經中文網消息,近日,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在印度新德里宣布,將進軍印度光伏發電市場。軟銀將與印度當地公司、臺灣鴻海精密等三方成立合資公司SBG Cleantech,計劃在今後10年內預計投資200億美元,建設光伏發電站。

新合資公司的註冊資金、成立時間等具體信息還沒有最終確定,就資金來源,孫正義稱或從日本的政府系金融機構和民間銀行融資,啟動時間可能在明年年終前。

軟銀社長孫正義

新的巨大市場

一份來自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曾預測,今年全球的光伏裝機約在55.5~61.4G瓦,此裝機量與中國市場裝機指標的大幅上揚有關。日本市場將是中國之後的第二大全球光伏市場,約為10.2G瓦~12.7G瓦之間,7月1日起日本電價會繼續下調至27日元/千瓦時。

與此同時,印度是繼美國、英國之後的全球第五大市場,預計裝機在2.5G瓦~3.1G瓦左右。該國今年一季度完成690兆瓦的裝機量。

海潤光伏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印度市場的光伏需求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預計印度今年的市場容量可增加近300%,而且該國也通過立法設定了再生能源責任目標,7年後印度的太陽能安裝量會超過100G瓦,這也為中國光伏從業者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印度政府的規劃,未來的100G瓦光伏電站項目中,40G瓦會來自於分布式領域,60G瓦來自於光伏地面電站,總計投資約在900億美元。因此,孫正義的200億美元投資幾乎占了印度22.2%的市場份額。而且,印度也對外商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可能會從原有的印度當地貨幣轉變為美元來確定合約,以使外資減少損失,這也會讓更多外商一湧而入。

印度有望成為下一個光伏熱點市場(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印度光伏卡位戰

印度這一巨大市場的開啟,無疑對全球光伏公司來說都是巨大吸引力。就在最近,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06.SZ,下稱“協鑫集成”)計劃與印度阿達尼集團落實在印度 蒙德拉經濟特區內,建設多晶矽、長晶、切片、電池、組件等全產業鏈光伏制造工業園。協鑫集成還將聯合國內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知名企業及裝備制造和輔料企業共同走出去,參與該產業園開發建設。

天合光能和Welspun能源公司、晶澳太陽能與Essel Solar在不久前也分別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會在印度建電池、組件生產基地。其中,天合光能就打算在印度當地建2G瓦的組件廠。阿特斯也與Sun Group達成初步共識、開發太陽能項目,並尋求在印度的設廠可能性。

海潤光伏前述高層透露,除了在印度設立分、子公司之外,也會和印度當地合作夥伴開發相應的光伏項目,目前正在談的就是一個150兆瓦光伏電站,總投資約數億美元。其表示,印度的優惠條件、政府力度以及市場前景都不錯,不過如果要在印度建立新的光伏設備廠比如組件、電池等,要克服與當地人溝通障礙、中印文化差異等問題。

其實,不少海外公司也在印度提前布局,這對有野心在印度大幹一場的中國光伏公司來說,著實是一種挑戰。比如SunEdison就與當地政府簽署了一份協議,打算在5年內建設5G瓦的無補貼風能、太陽能項目,並投資部分制造工廠,砸下資金約數十億美元。

而印度企業Adani Enterprises也計劃完成一個10G瓦的光伏電站。美國薄膜電池公司First Solar的想法則是,在2019年於印度開發5G瓦的光伏項目,這一構想還得到了印度當地銀行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印度商業銀行(YESBank)。

“一家電站建設,若采取完全不同的光伏技術路線,其所投入的成本也會不同。”齊魯證券一位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基於多晶矽技術的電站項目成本要低一些,薄膜電池則會因為環境、技術本身特性及發電效率等因素而有略高的成本投入,企業回報期也更長一些。不過,印度屬於一個發展中的光伏市場,各類優惠政策和補貼等也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走,暫時也不好輕易下結論說薄膜一定不如晶矽。當然在中國,各地的電價補貼政策不會因為技術路線而區別對待,主要是依據所在位置、光伏條件等來確定補貼及其他優惠。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75

新能源企業青睞YC融資模式 多家光伏企業或分拆上市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3/929500.html

傳統的融資方式如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可能難以滿足光伏企業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之下,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嘗試新的融資模式,比如開發出綠能寶、光伏寶等理財產品,其中最近廣受關註的是YieldCo模式,正是因為這種新的融資方式,不少光伏企業開始著手將旗下光伏電站分拆,尋求單獨上市。

 

每經記者 查道坤

今年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7.8GW,這可謂是給國內光伏企業帶來了很多機會,不過如此巨量的建設規模,無疑需要大量的資金。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從2014年~2017年中國太陽能發電的投資需求大約在7370億元。

傳統的融資方式如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可能難以滿足光伏企業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之下,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嘗試新的融資模式,比如開發出綠能寶、光伏寶等理財產品,其中最近廣受關註的是YieldCo模式,正是因為這種新的融資方式,不少光伏企業開始著手將旗下光伏電站分拆,尋求單獨上市。

YieldCo新融資模式風靡

YieldCo模式最初的發源地在美國,2013年7月,NRG Energy推出了NRG Yield,後者含有光伏和其他常規發電資產。2014年7月,美國公司Sun Edison也向外界公布了TerraForm Power這個YC平臺,受到6億美元資金的追捧。

阿特斯董事長兼CEO瞿曉鏵表示,僅去年美國光伏業就通過YC實現了100多億美元融資,在美國交易的項目加起來,總市值約140億美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YieldCo是一種收益導向的融資模式,其創設的核心目標是募集低成本資金。與傳統上市公司不同,YieldCo的投資者更關註公司現金流的長期穩定,而非盈利能力的快速增長,具有固定收益、成長性、上市三大特性。

以NRGYield公司采用YieldCo模式來看,其母公司通過55.3%投票權實施控制,同時獲得資產55.3%收益,YieldCo則將其享有的資產44.7%收益傳導給公眾股東。

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記者說,“這種新的融資模式,可以給上市公司提供項目開發的優勢,並且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並為項目並購提供資金支持。”

國內目前光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但是這種傳統的融資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光伏企業的資金需求,“光伏電站前期投入比較大,並且收回成本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傳統的融資方式很難滿足,那麽新的融資方式就會受到光伏企業的青睞。”趙玉文對記者說。

協鑫新能源CFO周天白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能源電站運營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隨著行業及公司快速發展需求,越來越多資金就會沈澱在電站項目,降低資金利用效率、增加融資壓力、影響發展速度,而不斷增發新股又會稀釋公司股權。因此,對不少民營光伏電站運營商而言,融資難是一個相對普遍的問題。”

今年4月27日,協鑫新能源正式向高盛集團發行本金總額1億美元的3年期零利息可換股債券,這成為國內及亞洲第一個YieldCo。除此之外,包括阿特斯、保利協鑫、海潤光伏等企業也在積極采用這種新的融資方式。

分拆光伏電站單獨上市

由於新的融資方式,為光伏電站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持,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分拆光伏電站尋求單獨上市。

其中,海外光伏巨頭Sunpower和First Solar也在打算將兩家公司的部分電站資產裝入到YC平臺中,再向市場申請IPO。同時,協鑫新能源在成立第一個YieldCo後對外表示,有望在一年之內在美國單獨上市。

對此,江蘇一家光伏企業的副總裁顧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通過YieldCo這種新的融資方式,光伏企業可以將手中成熟的光伏電站拿出來,放入一個擁有YieldCo固定收益的成長性公司中,並做首次公開募股,尋求單獨上市。”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這種新的融資方式受到光伏企業的青睞,但是YieldCo在國內運作也面臨著一定的現實問題。

對此,趙玉文對記者說,“國內的光伏政策不像國外的政策,因為我國目前不允許企業出現雙重股權。同時,目前國內電站並網之後,存在限電、應收賬款過高、補貼不到位等問題,這都給YieldCo帶來一定的阻礙。”

 

 

  • 每日經濟新聞
  • 趙慶
  • 每經記者 查道坤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92

順風光伏項目羅生門:誰是5億工程糾紛的受害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795.html

順風光伏項目羅生門:誰是5億工程糾紛的受害者?

一財網 王佑 2015-07-22 22:24:00

在寧夏平羅縣看護了業主方——順風清潔能源的130兆瓦、尚未建成的光伏電站項目1年多時間後,光伏電站EPC廠商——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月17日對外稱,一群外來施工人員進駐了現場。

在寧夏平羅縣看護了業主方——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的130兆瓦、尚未建成的光伏電站項目1年多時間後,光伏電站EPC廠商——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恒源”)7月17日對外稱,一群外來施工人員進駐了現場。原來,這是順風清潔能源合作的另一家光伏EPC企業西安東慶光電有限公司(下稱“西安東慶”)。

寧夏平羅的體量為130兆瓦,為國內較大的單體光伏電站,已建成發電50兆瓦,施工總金額涉及5億元。而來自西安東慶的前述人員則表示:“平羅項目本應很快全面建成發電,但由於人為爭執至今無解。我們也希望盡快完成。”

談判一度中斷

去年3月,中科恒源與順風光電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順風”,為順風清潔能源的子公司)、寧夏中電科日兆能源有限公司、平羅中電科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平羅中電科”)簽訂了《關於平羅130兆瓦地面光伏電站項目的合作協議》,確認平羅中電科將與中科恒源簽訂EPC總承包合同,其中平羅中電科為業主方(寧夏中電科和順風為平羅中電科的投資方,持股分別為10%和90%),實際合作夥伴主要就是順風和中科恒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曾報道過,由於一些矛盾,順風在支付給中科恒源一筆商業匯票後,又將資金抽回,導致中科恒源並未拿到施工前期款。中科恒源方面則稱,為此他們將施工現場看護起來,“因前期已投入了數千萬元,”不想投入打水漂,公司一直在等待順風方面的再度付款。

然而,到了今年7月17日時,中科恒源又表示,來自西安東慶方面的有關人員忽然進駐現場、希望參與施工。而熟悉此事件的西安東慶代表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公司並不是搗亂者,“我們前期就參與過施工,後期受到了中科恒源的阻撓,是受害者。”

2014年7月,西安東慶與項目業主方“平羅中電科”簽訂了EPC總包合同,按業主通知進場施工了。

不過進場後,電站項目的建設一直未能正常運行,在這種情況下“我公司仍完成了該項目的B標段50兆瓦電站、D標段升壓站和外線工程”。他還表示,電站工程被分為A到D四個標段,但這四個標段(在中科恒源運作過程中)沒有資質。

“舉例來說,中科恒源都是掛靠人家的建築公司之後,再承包給工程隊的,這不合法。”他說道,四家分包隊在2014年5月前後、由中科恒源以總承包方式向他們分包後進入的,且其中一個標段說是掛靠的中機國際,但後者不承認掛靠關系。

至於中科恒源說自己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我們看到A、B、C三家分包隊只是做了前部分的場地平整工作,D標段沒有開展任何工作。”

他還提及,四家工程隊沒有合法的分包合同,也沒有完工量報告,但口頭索要了工程款。西安東慶聘請了中介機構協同監理,對三個標段做了實地勘測工作。在勘測完畢後,四個工程隊的報價與實際勘測情況差距巨大,“其中一個標段上報了600萬元,但我們實際勘測只有180萬元。我們後來還是支付給了B標段分包隊520萬元,但與A、C標段工程隊談判時,他們突然聲稱中科恒源為總包方,與我們的談判也由此中斷。”

到底誰是總包方?

西安東慶上述人士表示:“我們公司是平羅項目的合法總承包商,也是具有完全建設施工資質,並辦理相關建設手續的企業。最重要的是,我們公司是業主方明確指定的唯一總承包商,相關合同及法律手續健全。”

記者采訪得知,順風與中科恒源有一張與合作有關的合同掃描件,沒有正式的合同文本。中科恒源公司的一位律師確認了上述事實,他還告訴本報記者:“我們有相關合同和補充協議,有些合同雖然順風方面沒有郵寄過來,但我們有公證書以及其他證據來證明身份。從法律角度看,我們並不認為它(西安東慶)沒有權力進場施工,但必須是我們和順風等解除合同後才可以入駐,你不能去現場搶占他人的勞動成果。再說了,如果東慶公司現在進駐,到底誰施工了多少都看不出,屆時上了仲裁庭很難舉證。”目前上海仲裁委員會對此案已進行了受理,但是順風方面一直沒有做答辯,“假設順風願意答辯的話,事情會很快解決,約1到2個月;但是如果他們不答辯,就不好說了,此案也拖了很久。”中科恒源的律師說道。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41

電動車、儲能、光伏電站三者怎樣融合?這是比亞迪要重點突破的技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343.html

電動車、儲能、光伏電站三者怎樣融合?這是比亞迪要重點突破的技術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9-06 17:40:00

比亞迪投資約4285萬美元在巴西聖保羅坎皮納斯市興建太陽能工廠,主要用於生產太陽能板。該公司在聖保羅生產的最新一代太陽能產品“Module 2.0”,不僅供應巴西市場,還將覆蓋整個拉美地區,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正式投產。

2015年以來,比亞迪(002594.SZ)頻頻拓展全球新能源市場的版圖。比亞迪在日前舉行的“南美太陽能展”展會上推出新一代太陽能儲能產品,產品名為“Module 2.0”,在當地受到廣泛關註。這是比亞迪在巴西本土生產的一款最新一代太陽能組件。

比亞迪巴西公司總經理李鐵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Module 2.0”是一款24柵雙玻太陽能組件,具有335W高功率,特點為高效能、高穩定性和超長壽命,預計使用壽命將高達50年。李鐵稱,比亞迪投資約4285萬美元在巴西聖保羅坎皮納斯市興建太陽能工廠,主要用於生產太陽能板。該公司在聖保羅生產的最新一代太陽能產品“Module 2.0”,不僅供應巴西市場,還將覆蓋整個拉美地區,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正式投產。

目前,比亞迪位於聖保羅坎皮納斯市的電動大巴工廠已完工,設計年產能500輛。該工廠不僅從事電動大巴和鐵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模組組裝,也將是其在拉美地區的研發中心。比亞迪內部員工9月6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比亞迪在巴西不僅僅是賣車,更註意開發太陽能及儲能方案,利用離網等分布式儲能技術,試圖為巴西提供綠色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比亞迪一直致力於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出電動車、儲能電站、太陽能電站三大綠色夢想。比亞迪上述內部員工透露,目前比亞迪儲能產品與太陽能電站捆綁銷售的情況多些,儲能產品與電動車捆綁銷售的個案也有,但所占比例還極小。

“隨著技術不斷突破,電動車將會發展成移動電源,與儲能產品以及太陽能電站之間的關系將更緊密。三者間相互融合,這是比亞迪技術突破的重點之一,也是比亞迪比在新能源領域將比其他車企將更有競爭力的地方。例如,我們2015年推出的混合動力SUV唐,不僅拿來充電,也可以放電,可用來連接電磁爐煮咖啡等。”比亞迪上述內部員工稱。

2015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59.76億元,同比增長約1.2倍。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拉動,比亞迪2015年上半年營收約人民幣315.82億元,同比增長18.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7億元,同比增長29.38%。

不過,受全球消費電子設備市場增長放緩、產品價格下跌等影響,比亞迪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在201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約23.64億元,同比下降8.47%。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推廣和普及有效推動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需求,進一步刺激全球眾多電池廠商在該領域的研發,以提高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安全性和充電效率等技術指標,並紛紛擴充產能,以緩解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但在傳統電池方面,全球電子設備銷量增長開始放緩,期內市場對鋰電池和鎳電池的需求有所放緩。在光伏領域,受惠國家多項利好政策的支持,光伏產業在經歷低迷之後有所回暖。然而市場競爭依然激烈,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光伏行業仍難言樂觀。

目前,比亞迪正調整部分電子產品業務,以及積極研發磷酸鐵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產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及光伏電站等領域。在儲能業務方面,比亞迪加快拓展全球新能源市場的步伐。2015年5月,比亞迪獲得全球清潔能源知名企業Invenergy LLC在伊利諾伊州31.5MW的商用儲能項目,為美國最大的儲能項目訂單。此外,比亞迪爭取到意大利輸電系統的儲能訂單,並成功拓展德國、澳洲等海外市場。巴西也將成為比亞迪在拉美地區開拓儲能業務的重點之一。

比亞迪上述內部人士稱,目前,比亞迪儲能產品已經進入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南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比亞迪在全球各地交付的儲能產品總計約56MW/57MWh。基於行業的高速發展,預計比亞迪2015年儲能產品交付量將同比翻番。

除了儲能產品之外,比亞迪的電動車也在不斷擴張全球版圖,2015年繼在美國長灘以及英國倫敦拿到電動大巴訂單之後,近日獲得美國華盛頓州800輛新能源巴士的訂單,這成為迄今為止比亞迪簽訂的最大海外電動大巴項目。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06

專訪世界白銀協會主席:白銀為“商品熊市”重災區 中國光伏產業或提振銀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516.html

專訪世界白銀協會主席:白銀為“商品熊市”重災區 中國光伏產業或提振銀需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9-17 23:33:00

近一年多來,大宗商品熊市呼嘯而來,LME銅、LME鋁、LME鋅此前均刷新自2008年以來新低,而白銀的波動或最為劇烈。據統計,2008年-2014年的7年間國際白銀區間振幅高達489.82%。白銀將何去何從?哪些行業將為其帶來新的希望?

世界白銀協會主席兼科爾礦業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克雷布斯(Mitchell J. Krebs)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工業需求占白銀總需求的60%,其他則為投資需求。由於全球經濟疲軟,投資需求下降明顯,且供應量卻逐步上升。這也是過白銀價格下跌的主因。”不過他也指出,中國目前在大力推動太陽能的應用,未來中國能源方面將成為白銀需求的一大來源,或將支撐銀價。據粗略估計,十億瓦特的太陽能需要300萬盎司白銀。

在工業用的所有金屬當中,白銀具有最好的電傳導性和熱傳導性,因此電子工業用銀量占工業總需求的四分之一,主要用於觸頭材料、光伏產業、焊接材料、導體等方面。

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或支撐白銀需求

當前,盡管美國經濟已開啟緩慢複蘇進程,但歐洲卻仍在通縮邊緣掙紮,且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在供應方面,礦產日益減少、開采難度加大、冶煉環保要求高;在需求方面,全球合金和電子行業整體偏弱、化工行業進入行業衰退期。此外,由於美元升值的影響,投資者都開始主動規避貴金屬的投資。可見,作為大宗商品的白銀處境頗為尷尬。

不過,克雷布斯仍對白銀在中國的前景較為樂觀。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自2013年以來,光伏產業在亞太地區迅速發展,中國光伏電池的生產增長到11.8GW。美銀美林的報告稱,未來中國能源方面將成為白銀需求的一大來源,會對銀價提供支撐。”

據粗略估計,十億瓦特的太陽能需要300萬盎司白銀,而中國正考慮到2020年,建造足夠的發電量來發出1000億瓦特太陽能,那麽這意味著需要3億盎司的白銀。可以預見,全球光伏能力將繼續擴大,銀光伏電池的消費也將增加。

其實,白銀最重要的一個終端產品就是太陽能光伏產品。銀是太陽能電池板的一個主要的配件,每塊太陽能板中大約包含15到20克白銀。克雷布斯指出,光伏電池所產生的電力是非常可靠的。作為一個有效的清潔能源,並且可以無限再生,光伏產業在許多國家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克雷布斯告訴記者:“10年前,在太陽能光電板方面,每年對白銀的需求僅不足100萬盎司;今年可達6500萬盎。今年全球預計將新增40-50GW 光伏電能,而每兆瓦新增光伏電能都會需要280萬盎司白銀用以供應太陽能電板。”此外,美國、印度、歐洲等市場都可能進一步將光伏電能對白銀的需求推升至年均3億盎司。

勿過度“迷戀”美聯儲 市場應回歸理性

此前,美聯儲加息預期已經被市場提前計入,美元走勢更是氣勢如虹,這使得大宗商品承壓。

當提及為各界熱議的美聯儲加息時,克雷布斯則果斷表示:“希望美聯儲加息的‘靴子’盡早落地。”他告訴記者,“美元走強打擊了貴金屬價格,且太長時間的加息預期已經為大宗商品市場帶來了額外波動,市場應該回歸理性、放眼長遠。”

世界白銀協會也指出,除了美元升值等外部問題,該行業仍存在最為根本性的挑戰需要應對。作為白銀整個產業鏈的源頭部分,礦山和冶煉的供應穩定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基石。礦產銀又可以分為原生和伴生兩大類,其中原生銀礦在中國礦產較少,且分布較為分散,例如河北豐寧銀礦;伴生銀占總礦產銀的80%,主要為銅鉛鋅副產,如江西銅業。現在,由於礦產資源逐年減少,開采難度加大,礦山部分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開采中達到最大的資源利用率,如何做到綠色礦山綠色開采。在冶煉環節,銅冶煉已在2014年出現行業產量峰值,同期的鉛鋅冶煉因為環保標準、價格低迷等原因,產量大幅萎縮,冶煉企業舉步維艱。如何謀圖發展、走出困境,是該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克雷布斯表示。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80

上海多部門聯手推重磅貸款新政 分布式光伏“春色滿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460.html

上海多部門聯手推重磅貸款新政 分布式光伏“春色滿園”

一財網 王佑 2015-12-16 15:28:00

12月16日下午,《第一財經日報》從權威部門獲得確認,上海市發改委聯合上海市財政局已發布了一則文件,通過“陽光貸”這一新政力促解決分布式光伏的貸款問題。

一直被業界看好的分布式光伏行業,又獲得了上海發改委及財政局的力挺。

12月16日下午,《第一財經日報》從權威部門獲得確認,上海市發改委聯合上海市財政局已發布了一則文件,通過“陽光貸”這一新政力促解決分布式光伏的貸款問題。

該政策不僅單獨確定給予符合要求的投資方70%貸款,也降低了貸款門檻,企業可使用設備抵押和收益權質押方式來落實貸款。這被業界解讀為分布式光伏行業的重大利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兩部門聯合發布的文件名為“關於開展分布式光伏‘陽光貸’有關工作的通知”。

該通知指出,就貸款對象看,只要註冊於上海的中小企業,並於上海投資建設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就可申請此貸款,期限分為1年期、3年期和5年期,企業可自由選擇。貸款額度的單筆貸款金額不超過項目投資的70%,而單個公司的擔保貸款余額累計不超過1500萬元。

此外,分布式項目可使用質量達標設備抵押擔保公司,項目電費、補貼等未來收益權須質押給擔保公司,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應配合擔保公司落實貸款企業的相關抵質押手續。而貸款企業也應在貸款銀行開設賬戶作為接受項目電費、補貼等收益的唯一賬戶,並由銀行對該賬戶進行全程監管。

亞坦新能總經理李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新政中有諸多亮點,“尤其是對於70%的貸款額度、收益權質押及設備抵押等,都非常重要。”

他評價道,此前銀行沒有單獨為光伏項目做過這樣的單獨設項,這是頭一回,說明政府對於光伏產業的高度重視。

第二,在以往如果一個光伏項目需要借助銀行貸款的話,也沒有確認過70%的這一貸款額度。在貸款中,相關投資方需要用土地、房地產等其他抵押物方式來滿足銀行的貸款“門檻”,而且企業還要證明給銀行自己是有還貸能力的。

“而這一次,可以看到的是,政府在幫助企業降低光伏項目的銀行貸款要求,企業不需要提供全額擔保,而且只要信譽好,負債率高一些的公司也可以申請,可謂是重大利好。”李輝說道。

他也表示,不少有意建設屋頂電站的光伏投資商信譽不錯,但在如今的商業經濟環境下資產負債率高企,即便希望操作貸款,卻總是無法滿足銀行的種種要求。而來自於上海市政府部門的重磅信貸政策,無疑給該產業帶來一股清風。

李輝還表示,使用企業的信用、設備做光伏貸款,這對投資方意味著不需要依賴第三方企業去融資,而以前這類項目則可能會通過金融租賃公司去操作。

“現在,企業可直接找銀行做貸款,利率要低不少。” 貸款費用方面,銀行貸款利率原則上為人民銀行基準利率(視項目情況最高浮動不超過15%),擔保公司按照1%的年費率收取擔保費。

多位光伏行業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雖然上海的整體分布式電站指標不高,大約今年在200兆瓦以內,而光伏電站指標在56兆瓦以內,但對於整個華東及全國分布式電站建設的貸款政策變化,可能會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

上海本地的工商企業雖不少,但適合建設屋頂電站的大片屋頂相對於江蘇、浙江而言還是少很多,除了寶鋼及上海汽車等少量擁有大面積土地的工廠之外,適合建設的屋頂規模通常都是10兆瓦以下,20兆瓦的都不多。“因此,這一政策對於一些需要建設1到3兆瓦規模的光伏屋頂項目是極大的促進作用。”

李輝透露,“企業不需要全部投入,只要有30%的資本金,再通過各種簡易流程申請項目貸款,隨後獲得固定收益的方式來實現還款,相信不少公司都會希望介入這一行業。”

新的貸款光伏項目啟動之後,發改委和市財政局也會進行監督。對一些項目實施和還款較好的企業,將會建立“白名單”,在政策實施中予以一定傾斜,違約和不誠信記錄將納入全市公共信用平臺。

在擔保風險控制上,如果年擔保代償率超過5%,原則上將暫停“陽光貸”項目受理,待評估整改相關工作完成後再啟動。而銀行會在收到相關推薦意見和項目材料後,進行審核,並將審核貸款意見遞交給擔保公司。整個工作從2015年12月起試行2年,發改委和財政局會根據實際執行情況對相關工作做動態調整。

這一新政出臺的背景在於,有關部門希望加快破解當前分布式光伏發展面臨的融資難題,率先培育適應新能源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並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制定的。

在運作方式方面,相關部門也會建立公共服務管理平臺。在現有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工作體系基礎上,委托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負責搭建“陽光貸”的項目管理和監測平臺,暫時由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承擔具體擔保業務,承諾優惠利率的試點銀行作為放貸主體。

同時,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銀行和擔保公司分別從項目質量、企業個人信用和擔保質量等方面進行審核。如果發生違約壞賬,在銀行實施盡職追償後,上海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專項資金與銀行按照90%和10%的比例共同承擔。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02

新能源標桿電價下調 分布式光伏電站可轉為“全額上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0497.html

新能源標桿電價下調 分布式光伏電站可轉為“全額上網”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12-24 21:36:00

由於我國風電、光伏發展迅速,可再生能源附加一直呈現不夠用的情形。隨著成本降低,標桿電價下調將增加可再生能源附加的覆蓋面,同樣的資金覆蓋面更廣。但即便如此,多名行業內人士稱,補貼到位率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新能源項目不能只靠補貼進行經濟性核算。

臨近年底,在燃煤電站上網電價下調後,新能源電價政策也迎來變化。

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文稱,將適當降低新建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水平。具體而言,陸上風電項目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2018年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度電分別降低2分錢、3分錢,四類資源區分別降低1分錢、2分錢。

光伏發電標桿電價也逐漸下調。2016年一類、二類資源區度電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發改委同時提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符合條件情況下可以變更為“全額上網”模式。

成本下降推動電價下調

風電、光伏的成本下降比較快。按照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統計,2015年上半年,中國陸上風電成本大約為每兆瓦時77美元,太陽能發電為109美元。對應相當每千瓦時0.5元、0.7元人民幣左右。

一位風電投資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目前風電廠大概每千瓦造價7000元以下,光伏每千瓦要達到10000元左右,相比此前已經大幅降低,成本下降推動標桿電價下調。

我國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風電分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此前政府直接通過招標價進行補貼。2014年年底,風電標桿電價政策實行後首次調整,三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度降低0.02元,調整後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9元、0.52元和0.56元,第四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0.61元不變。

2014年風電標桿電價下調的預期,使得開發商為了趕在新電價實施前建設項目,拼命搶裝,當年新增風電裝機達到1981萬千瓦,達到歷史最高。同期正如上述風電投資人士所言,風電設備成本持續下降,給電價下調創造了空間。

光伏發電目前執行的標桿電價是,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分別為每千瓦時0.9元、0.95元和1元,分布式光伏電站實行“自發自用、余額上網”的政策,按電量每千瓦時補貼0.42元。分布式電站擴展到荒山荒坡、農光互補等項目。

此次下調,光伏發電2016年一類、二類資源區度電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值得註意的是,分布式光伏項目在項目備案時可以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或“全額上網”中的一種模式,已按“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執行的項目允許變更為“全額上網”模式。

可再生能源附加覆蓋更廣

國家發改委還提出,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結算;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同時,鼓勵各地通過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但通過市場競爭方式形成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國家規定的同類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當地上網標桿電價水平。

發改委還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執行和電價附加補貼結算的監管,督促相關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到位。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相關發電項目上網交易電量、價格和補貼金額等資料,接受有關部門監督檢查。

根據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平均棄風率15.2%,棄光電量近10%。棄電現象一直困擾著新能源發電,在西部地區,棄光和棄風疊加。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此前稱,將編制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通過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制度,結合市場競爭機制,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額保障性收購。

由於我國風電、光伏發展迅速,可再生能源附加一直呈現不夠用的情形。隨著成本降低,標桿電價下調將增加可再生能源附加的覆蓋面,同樣的資金覆蓋面更廣。但即便如此,多名行業內人士稱,補貼到位率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新能源項目不能只靠補貼進行經濟性核算。

遠景能源副總經理王曉宇對本報記者稱,在陸上電價不斷下行的趨勢下,可以通過風電場綜合解決方案,提高風機發電量的技術方式提升風電場收益,也是一種出路。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