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光伏巨頭彭小峰創辦的“綠能寶”登陸納斯達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81.shtml
導讀 : SPI綠能寶轉板登陸紐約納斯達克市場,成為2016年首個登上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平臺。
i黑馬訊 1月20日消息,北京時間2016年1月19日晚,SPI綠能寶轉板登陸紐約納斯達克市場,股票交易代碼:SPI,開盤交易價格18.9美元每股。成為2016年首個登上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平臺。
綠能寶是一款基於太陽能產品,以實物融資租賃為商業模式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綠能寶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電子商務,即投資者先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購買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第二個部分則是實物融資租賃,投資者委托綠能寶將自己所購買的太陽能發電板租賃給光伏電站,隨後發電板被安裝在光伏電站發電,並獲得穩定的電費收入,包括售電收入和補貼等。
SPI還推出了網上碳中和售電平臺—“綠電通”及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戰略投資美國著名科技儲能公司Ensync後,2016年初又完成戰略投資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公司—“宜維租車”的交割。
SPI綠能寶董事長彭小峰認為,新能源產業鏈條中還有很多環節需要得到互聯網金融的支持。在實物融資租賃模式得到驗證之後,綠能寶還會不斷開拓更多金融服務領域,例如綠色保理、綠色基金銷售等等。
彭小峰在上市儀式上表示,SPI綠能寶會圍繞綠色電力的發電、儲電、售電和用電等不同環節,提供金融服務和技術服務,構建起綠色能源生態閉環。
西北棄光嚴重 光伏發電東南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571.html
西北地區棄光開始蔓延,並呈現嚴重化的傾向。
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今年一季度光伏發電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全國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和寧夏都進入棄光嚴重的行列。
西北三省區高比例棄光
新疆和甘肅是最早出現棄光的地區,2015年上半年,國家能源局首次公布光伏發電運行情況時就顯示,甘肅省棄光電量11.4億千瓦時,棄光率28%,新疆棄光電量5.41億千瓦時,棄光率19%,棄光開始露出端倪。
此後棄光現象開始嚴重,西北地區同時又是風電裝機規模大、增長迅速的地區,造成新增的光伏發電步風電老路,棄光現象開始逐漸嚴重。新疆棄光率增長最快的地區。
今年一季度,新疆超越甘肅成為棄光率最高的地區,棄光限電7.6億千瓦時,棄光率52%,甘肅棄光限電8.4億千瓦時,棄光率39%,寧夏棄光限電2.1億千瓦時,棄光率20%。但同時,光伏發電的格局發生變化,中部發展步伐加快。
早在去年,就有業內人士預測說,寧夏將會很快進入棄光嚴重地區。不過截至2015年底,棄光嚴重地區依然還是新疆和甘肅,而且到去年年底,新疆和甘肅棄光形勢比2015年上半年有所加重,甘肅棄光率31%,新疆棄光率26%。
雖然國家今年以來出臺了促進新能源就近消納的措施,但從一季度數據看,效果並不理想。據記者了解,西北地區棄光率提高,與當地正在推動的電力交易新規定有關,甘肅、新疆、寧夏在沒有對新能源制定保障性發電時間的情況下,推動新能源進入直購電交易,影響了新能源企業的積極性。
光伏發電向中東部轉移
根據能源局公布的數據,光伏行業也有利好的消息。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14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617萬千瓦,分布式光伏97萬千瓦。
光伏累計裝機規模和發電量都實現了大的增長。到今年3月底,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31萬千瓦,同比增加52%。一季度光伏發電量11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8%。西部的棄光,正推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光伏裝機快速增長。
延續去年的趨勢,光伏發電的格局發生變化,中東部地區光伏發電開始進入增長快車道。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地區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均超過100萬千瓦,分別為150萬千瓦、131萬千瓦、130萬千瓦和104萬千瓦。
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累計光伏發電裝機達2560萬千瓦,已超過西北地區的2364萬千瓦。中東部地區的江蘇、河北、山東、浙江、安徽、山西累計裝機都超過100萬千瓦,江蘇累計裝機達到440萬千瓦。
此外,光伏裝機高速增長也有可能與電價政策有關。此前,晉能清潔能源總經理楊立友表示,根據去年底發布的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調整政策,2015年已備案的電站,只要在2016年6月30日之前並網,仍可執行原上網電價,造成已經完成備案的電站在6月底前突擊安裝,也是裝機增長的原因。
寶安地產聯手光伏行業勁旅 躋身新能源行業第一梯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9/1001774.html
4月29日晚,寶安地產公告稱,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東旭新能源與順風國際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風國際”)簽訂了合作協議,就順風國際的光伏電站項目資源轉讓,以及承接順風國際持有的光伏電站設計、采購和建設(EPC)業務等方面進行合作。
4月29日晚,寶安地產公告稱,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東旭新能源與順風國際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風國際”)簽訂了合作協議,就順風國際的光伏電站項目資源轉讓,以及承接順風國際持有的光伏電站設計、采購和建設(EPC)業務等方面進行合作。
寶安地產表示,通過與順風國際建立多方位合作,既為公司快速形成優質電站規模化優勢奠定基礎,又促進公司開拓分布式光伏電站及相關能效管理市場、擴大電站總包建設業務規模,有利於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事實上年初至今,寶安地產通過全資子公司東旭新能源先後與多家公司簽訂累計300MW光伏電站EPC意向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在張家口市政府主辦的中美能源轉型與合作論壇上,寶安地產董事長鄭小將發表了“打造新能源創新交易服務平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演講,打開了公司後續發力能源互聯網的想象空間。
按照寶安地產的戰略構想,在新能源業務方面,公司將通過整合行業上下遊產業鏈,積極布局集項目開發、項目融資、智能運維、能效管理等業務為一體的服務提供平臺和一站式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成全球領先的綠色能源綜合服務提供商。
迅速躋身民營電站持有運營商第一梯隊
今年3月23日,寶安地產發布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無條件通過。根據寶安地產此前公布的非公開預案,擬收購公司大股東東旭集團旗下東旭新能源資產,並募資投資建設總裝機量為1.15GM的光伏發電項目。

上圖為寶安地產募投項目之一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庫山鄉40MW光伏電站的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額3.39億元。
裝機1.15GW是什麽概念?根據寶安地產公告,公司擬未來三年電站持有目標為3-4GW。按2015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GW、全國每年新增15-20GW新增裝機容量測算,公司有望於2016年進入光伏電站持有排名前10的行列。
事實上,目前國內光伏電站運營行業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傳統五大電力集團以及中廣核、中節能等央企。第二類為光伏或電力相關行業民企,主要是以從事矽料制備、組件制造或其他產業鏈相關設備制造業務出身,其中絕大部分背靠上市公司背景。
一位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寶安地產此次決心上馬1.15GW光伏電站建設背後,則是其光伏新能源業務迅速做大做強的雄心壯誌。如果寶安地產順利完成增資並在2016全年實施完畢,足以令其迅速躋身光伏新能源行業第一梯隊。
“目前公司對應的非公開發行募投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公司已經啟動開工建設的規模已達到300MW。” 一位接近寶安地產的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
新能源板塊突顯高速成長性
新一輪光伏電站建設熱潮已至,我國新能源市場潛力巨大。日前,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有關部門下發《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6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700億千瓦,年度總投資額為2000億元。其中,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億千瓦,地面電站8000萬千瓦,分布式7000萬千瓦。
光伏發電行業處於光伏產業鏈的下遊,相較於競爭激烈的中上遊,更容易實現較高的收益。根據寶安地產公開披露的材料,本次募投項目1.15GW光伏電站年均毛利為5.11億元。如果公司三年內實現3-4GW電站的持有規模,相關電站可為公司帶來年均15億元以上的毛利和20年穩定的現金流。
此外,目前寶安地產的電站EPC板塊發展勢頭也很迅猛。年初至今,公司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東旭新能源分別先後與多家公司簽訂累計300MW光伏電站EPC合作協議。“如公司年內完成500MW光伏電站EPC,預計可實現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約為37億元和2億元。”一位接近寶安地產的業內人士表示。
對此,太平洋證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認為,這將有利於公司未來三年電站持有量 3-4GW 的實現,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新能源業務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
積極拓展後電站市場提升公司估值
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因永遠是創新,寶安地產深諳其道。
依托公司目前在光伏新能源業務方面的強大平臺優勢,寶安地產已與一系列知名光伏行業參與者開展合作。作為公司光伏建築一體化領域的戰略部署,寶安地產通過與順風國際、凱尚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拓分布式光伏電站及相關能效管理市場。
一系列動作的背後,公司在光伏產業鏈後市的戰略布局路線圖已清晰可見。“一方面,公司依托自持物業的優勢,積極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和能效管理領域,讓公司新能源與房地產業務有機融合,也促進公司房地產業務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公司已開始布局產業鏈整合和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寶安地產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業內人士認為,寶安地產在產業促進方面的一系列舉動,極大增強了公司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提升公司價值,同時也為我國經濟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例可供參考與嘗試的成功範本。(商業資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中民新能的“光伏+”野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903.html
悶聲發展一年多,中民投旗下的新能源投資平臺——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民新能”)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中國光伏行業的一匹黑馬。
成立一年多以來,中民新能已在全國8省投資了近20個光伏發電項目,截至2015年底,共取得1.4GW國家光伏電站備案建設指標,在全國光伏電站備案總裝機量中的占比接近10%,位居去年度全國光伏項目備案容量第一。快速增長和規模發展背後,是中民新能獨特的自主開發與投資並購相結合、大型地面電站與分布式電站開發並舉的策略。
“未來我們會加大分布式(電站)在中部、東部和南部這些複合區的布局,西部兩條腿走路,選擇在輸出通道和輸出點上布局,另外就是在西部主打扶貧和領跑者計劃這兩張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中民新能總裁韓慶浩表示。
站上風口
定位於發展下遊光伏電站為主的中民新能,現在正處於中國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風口上。去年,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已達43GW,超過德國成為全球光伏電站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而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5億千瓦。
但順風順水的大環境下,一般民營企業投身資金密集型的光伏電站建設也面臨難題。裝機容量約50MW的光伏電站,所需投入資金就可能高達4億元,而在嚴重缺電的西部發展光伏電站,還要同時面對限電/降電價和電價補貼拖延到位多重現金流壓力。
按照中民新能的投資策略,在頭兩年里,公司將有40%的資金投資於西北地區地面電站,也就是說,中民新能也同樣要面對限電和電價補貼兩項不確定性因素。
“限電的根源是供需問題,我們在做模型時都會考慮一定的限電風險,在某些電量下仍能達到目標收益率。”韓慶浩直言,中民新能的“光伏+”模式具有更高的抗限電風險能力,首先在電站選址時,中民新能傾向選擇條件較好的地區,例如具備輸出通道的寧夏,供電飽和的情況下可以轉輸至浙江或山東;第二是依賴自身規模優勢,提高議價能力降低成本並拉高產出。
電價補貼延時到位,也是新能源企業普遍需要面對的問題,過去幾年,電價補貼款平均延遲一年半,2013年至2015年延時更超過一年半的平均水平。
“我們實現規模化運作,就是為了對抗不確定性風險,(電價補貼延遲到位是)新能源企業都會遇到的階段性問題,但只是暫時性的。”中民新能常務副總裁王健指出,中民新能更強調的是市場化,而非依賴國家補貼,整體市場的發展趨勢最終也是要求新能源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技術革命,不斷提高發電效率,逐漸與傳統化石能源競爭、實現平價上網。
韓慶浩透露,根據中民新能的內部壓力測試結果,在電價補貼延遲一年半到賬的情況下,公司的現金流也能保持在正常水平,加上增加分布式電站的布局、以及規模化帶來的高議價能力等優勢,基本能夠規避電價補貼這一風險。
規模化投入和批量化建設,令中民新能形成“兩低一高”的優勢,即組件和管理成本低、資金成本低和組件效率高。國內光伏電站項目主要依賴銀行貸款獲得資金,20%以上企業的年融資成本在8%-10%,部分甚至超過12%。但王健透露,自身規模化加之背靠中民投的優勢,令中民新能的資金成本可與國企媲美。
千億野心
2014年成立之初,中民新能就已經定下頗具野心的發展目標——在五年內投資約1000億元,“十三五”期間實現新增裝機12GW,即占全國新增裝機總量的11.23%,此外,平均每年新增2GW左右裝機,約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10%以上。
去年,中民新能在寧夏鹽池縣投資的新能源綜合示範區項目規模達2GW,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目前首期350MW已經建設完成。韓慶浩透露,中民新能今年底還計劃將裝機規模增加至3GW,到2020年進一步增至12GW。
不過,與同業建設完成後再出售的策略不同,王健表示,中民新能不會出售建成的光伏電站。“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光伏電站)是很好的資產,全球經濟下行和利率下行的趨勢下,市場缺少穩健的資產配置,而電站資產久期較長,是保險等資金偏愛的投資標的。”王健指出,中民新能希望打造出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平臺,從下遊入手帶動上遊的發展。
目前,國內光伏電站開發企業的一個特點是過於分散,超過90%企業都屬於體量不大的民營企業,尚未形成規模經濟,同時也缺乏技術進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條件。王健認為,與之不同的是,中投新能具備資金優勢,雖然光伏電站本身的收益率面臨上限約束,但在中民投的綜合投資板塊下,可以將之視為回報穩定的長期債券類,作為長期持有的資產。
根據中民新能的投資策略,在頭兩年內,除了對西部地面電站的投資,在東部沿海分布式電站和高效電池、智能電網方面將各投資30%的資金。韓慶浩表示,中民新能對於光伏電站的上遊行業也會酌情考慮進行財務投資。
最近在香港路演過程中,中民新能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戰略也得到海外投資機構的認可,王健透露,公司也將與海外投投資機構探討可能的合作模式,共同拓展海外新能源市場。
420兆瓦 晶澳拿下首批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近50%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20.html
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光伏產品制造商之一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JASO.NSDQ,下稱“晶澳”)在SNEC展會上宣布,公司為山西大同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一期工程提供了總計420兆瓦的高效光伏組件,其中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達150兆瓦,這一數字也占了全國首期光伏“領跑者”示範項目近50%的組件份額,同時也相當於2015年晶澳全球出貨量的10%左右。晶澳執行總裁謝健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公司十分看好國內及南美等地的發展,未來這兩大地區也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據記者了解,目前晶澳已與相關公司正在探討於巴西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一事,一旦達成,這將是晶澳在海外設立的第二家工廠。

光伏“領跑者”計劃,出現在今年6月的一份《關於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下稱“意見”)中,由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意見中提出,國家能源局每年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此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領跑者”先進技術產品應達到以下指標:多晶矽組件和單晶矽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為16.5%、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以上;矽基、銅銦鎵硒、碲化鎘等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達到 12%、13%、13%以上。上述新政中的指標,比目前的《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2015年)相對高一點,比如在多晶矽組件的轉換效率要求上,前者為16.5%,“規範”中提出15.5%,高出一個百分點。
由於“領跑者”會設立一些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因此綜合而言,光伏產品制造商將要拿出更高技術的產品來角逐這類示範基地的相關產品選型。就在去年6月25日,國家能源局也發文批準了大同市建設采煤沈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下稱“大同基地”),首個“領跑者”基地由此現身。
謝健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作為“領跑者”計劃的示範項目,大同基地的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950兆瓦,為國家能源局啟動,投資額預計100億元,將建成13個光伏電站,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15億千瓦時,年可實現稅收2.6億元、節約標煤48萬噸。

2015年7月,晶澳憑借核心技術優勢被大同市人民政府選為該示範基地2015年項目的投資商,並承接了50兆瓦的“領跑者+新技術+新模式”示範項目。除該中標項目外,晶澳還為三峽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中廣核、京能集團、合肥陽光電源等6家中標企業在此示範項目中提供總量為370兆瓦的光伏組件產品。
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由晶澳研發,於2013年10月首次推出。其電池采用PERC(背鈍化和局部鋁背場)技術,3年來轉換效率不斷提升。2014年6月20日,Percium高效電池正式量產,在業內率先創造了P型電池量產轉換效率超過20%的記錄。截至目前,其產品轉換效率可達21%,60片組件功率超過295瓦,72片組件功率超過345瓦。除高效單晶Percium組件以外,晶澳還有高效多晶Riecium組件,常規單晶Cypress組件,常規多晶Cypress組件,雙玻組件共計五款組件符合並超過國家“領跑者”標準。
晶澳在2015的全年出貨量為4G瓦,包括3673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和組件加工(對外部客戶出貨),電池及電池來料加工為265兆瓦,對自己下遊光伏項目的出貨量是53.5兆瓦。因此,420兆瓦的規模量已占據約公司去年總出貨的10%以上。與此同時,其去年全年的收入為135億元,毛利率17%,2014財年晶澳的收入則為113億人民幣,毛利率15.6%。2016年晶澳的產能將增長30%,其中太陽能電池產能將增至5.5G瓦,光伏組件增至5.5G瓦。
產能擴張上,晶澳正在積極推進全球各地的戰略布局。位於宣化區京張奧物流園區的晶澳1吉瓦組件項目,日前已正式開工。項目達產後,晶澳將以張家口為中心,把銷售輻射至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預計年實現銷售額40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帶動光伏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該項目的總投資額為6億元,占地153.85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包括聯合廠房14000平方米、原料倉10330平方米、成品倉17446平方米等。在海外,去年10月23日晶澳的第一個海外工廠馬來西亞檳城巴六拜工業園的400兆瓦高性能光伏電池廠已開業,總投資額為4.46億元,有700個就業崗位。而在不久前,晶澳也與相關企業達成交鑰匙合作,預計在南美的巴西投資300兆瓦項目。
國鑫所簽訂多個戰略協議 打造光伏金融供應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163.html
5月23日,協鑫集團旗下的協鑫集成(002506.SZ)子公司國鑫所,與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和蘇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國鑫所與金融機構的全面合作。
協鑫集團副董事長、協鑫集成董事長舒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鑫所自去年9月籌備以來,經過6個月的籌備期,確定了一站式的綜合能源金融服務平臺的定位、做安全綠色金融的目標。國鑫所首席執行官陳劍嵩也透露,公司主要的模式是打破地域、期限和數額的限制,解決中小企業的零散資金需求,同時也在互聯網金融的另一端設立多道防火墻,嚴格進行風險控制,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國鑫所協鑫集團副董事長、協鑫集成董事長舒樺(吳軍/攝影)
定位光伏供應鏈融資
“江蘇一家DL能源實業有限公司持有另一家新能源龍頭企業的應收債權51.5171萬元,現申請在國鑫所平臺轉讓該筆應收債權,債務人到期承擔付款責任,而該筆債權的真實性已由風控部門審核。”國鑫所網站上寫明,DL能源就通過了國鑫所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做了一筆代號為“鑫安盈033借款”的短期融資,主要用於公司上遊原材料采購和組織生產經營的需要。而這也是國鑫所的基本業務模式之一。
事實上,DL能源也可通過銀行等來解決短期融資難的問題。然而在清潔能源產業鏈條中,目前還有數個環節的交易結算不夠通暢,大量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不過陳劍嵩告訴記者,銀行確實資金十分充沛,但無法解決地域、期限和數額的限制。
就地域而言,若是江蘇企業的借貸,上海或者浙江當地銀行難以跨省市完成;從期限觀察,一般而言銀行做的是6個月甚至更久期限的項目,但企業實際可能僅需要幾個月的資金周轉需求。第三,數額方面,供應鏈金融從金融出發,每一筆單子都是10萬元、100萬元,有零有整。而銀行大部分是500萬元、1000萬元的資金運作。抓住實際貿易的本質、解決銀行因為體制和人員成本的限制,是國鑫所要做的。
國鑫所首先基於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之間真實的貿易背景,通過真實貿易關系對核心企業良好的信用進行拓展、延伸,使中小企業的融資更簡易高效。同時,它也將成熟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引入“互聯網+”概念,“傳統供應鏈金融受流程繁瑣的限制,從發起到完成資金融通常經歷的時間非常漫長,批複有的時候就要十幾個人來操作。我們則希望通過嚴格的審核制度,更快完成企業對資金周轉的需求。”陳劍嵩說道。

國鑫所首席執行官陳劍嵩(吳軍/攝影)
風控從源頭做起
而在互聯網金融的融資這一環節上,人們最為擔心的則是平臺對於融資需求方、平臺本身的風險控制把握能力。對此陳劍嵩說,“我們需要對風險做更充分的防範。”在他看來,風險控制還是要抓源頭,如果基礎資產選的好,這類風險天然就很低。在選擇行業標的時,公司傾向於大能源、細分市場中的前三名。那些有龍頭企業授信或本身是核心公司的子企業這種方向,才是國鑫所要做的項目,即便收益低都適合操作。
具體來說,國鑫所對於應收款所在方的審核要求,相比傳統要求要略高一些。從長期戰略看,只有三類企業符合風控要求,第一是央企,第二類是優質的上市公司,資產額達到百億以上,第三是發達地區及地市級的政府平臺等,這里主要指長三角和珠三角。
外界也有說法稱,國鑫所與協鑫集成之間也達成了合作,即協鑫集成的部分應收款也委托給了國鑫所,並進行互聯網融資。
陳劍嵩認為,公司初步以協鑫為起點在做供應鏈金融業務,但這種項目不可以是協鑫集團內部幾家公司之間的供應鏈交易。如果達不到國鑫所的管控原則和要求,也無法在國鑫所平臺上打包成為資產、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此外,從體制上而言,其正在推行合夥人制度,讓管理層和公司利益進行捆綁,相對而言這也是一種防火墻的設計,避免出現風險問題。
就國鑫所與銀行實現的合作,陳劍嵩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平安銀行與國鑫所未來將在互金供應鏈一體化創新合作和電子票據資產證券化方面創新出一系列新產品。國鑫所與民生銀行將互相為對方提供產品雙額度共享和供應鏈多級延伸授信;與蘇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達成資源共享合作,未來雙方將共享優質資產項目和優質資金渠道。
陳劍嵩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鑫所設定的目標是2016年實現20億元的資產交易額,“就供應鏈金融的行業選擇,我們還是找自己最擅長的來操作。2年之內我們專註於能源行業方向的供應鏈金融,包括了電力、光伏、油氣、煤炭等等,也涵蓋一些基礎化工領域。這些市場的交易額本身就超過了萬億,對國鑫所而言,市場已足夠大。”
18.1GW新增光伏量雖大 ,但供應商將遭遇層層壓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587.html
昨日晚間,一份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新通知令業界興奮不已。政府拋出了今年光伏發電18.1GW的建設指標,該數字不僅比2015年的17.8GW提高了1.6%,同時扶貧及領跑者計劃指標、分布式等項目都不列入計劃,因而今年指標規模實際高達20GW以上。不過甘肅及新疆、雲南等暫停新增建設等內容也出人意料。多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建設數量雖大,但下半年的新能源整體行情未必會超越上半年,而受競爭拿電站指標的影響,供應商也可能會遭遇層層壓價的問題。
總量遠不止18.1GW

這份業內廣泛流傳的新文件全名為《國家能源局關於下達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第一財經記者尚未在國家能源局官網中查到。
新政指出,2016年下達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是18.1GW,其中普通光伏電站項目12.6GW,光伏領跑技術基地規模是5.5GW。這一總量的分配已變為“地面電站加光伏領跑者計劃”等兩部分,而在2015年時新增的17.8GW建設指標主要是指“集中式地面和分布式項目。”
需要註意的是,本輪新政中的18.1GW這一數量不含“扶貧”指標,這與去年的政策截然不同。去年河北、山西、安徽、甘肅以及青海都有部分指標用在扶貧項目上,但今年都沒有涵蓋在18.1GW中。山東地區也取消了今年的地面電站指標,全部轉向扶貧,這一舉動讓業內外大感意外。正泰集團一位高層向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山東地區不知是否還有新的動作,對於一些在當地準備大幹特幹的公司而言有很大影響。
那麽,全國今年的光伏扶貧總量預計是多少呢?光伏資深專家王淑娟就指出,2016年3月23日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16個省的471個縣約3.5萬個建檔卡貧困村,要以整村推進方式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包括殘疾人)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以5kW/戶考慮,200萬戶的總裝機容量達到10GW;按照25kW/戶考慮則可達到50GW。考慮到扶貧的經濟效益,可能更接近50GW規模。因此,未來5年的扶貧規模在10~50GW之間,即每年的規模為2~10GW。
此外,國家能源局還規定北京、天津、上海及重慶、西藏和海南等6個地區不設建設規模上限,相比2015年的政策,可見海南也被納入到了不設限的範疇內。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上述地區不設光伏電站上限的理由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土地緊張,電站基本沒地可見,比如上海、北京等;有的則是資源稟賦不足。在重慶,每年的發電小時數約900小時,光照資源不足;西藏地區,一方面不需大量地面和分布式電站,另外土地本身條件也不好。舉個例子,地面電站對行走要求、打樁機工作仰角及安全都有一系列要求,通常坡度要小於30度,而西藏山地並不適合。另外一些西藏牧民居住分散,無電地區安裝500瓦~1千瓦的儲能光伏電站足夠一家人做飯、燒水用,整個西藏的電站建設規模可能不超過200兆瓦,除了拉薩地區之外,周邊項目並不多。
總體來看,雖然國家給出了18.1GW的建設新增指標,但加上扶貧、分布式電站等之後,今年的整體指標應遠不止18.1GW。不過正泰集團前述高層預計,今年上半年總計可能有15G瓦的數量,下半年整體市場雖不算差但未必超越今年上半年,“上半年不少公司使用的是2015年計劃指標,為了趕在630電價不降之前並網電站,光伏量就大大超出了預期。(在電價政策上,三類光伏資源區的光伏電價1元每千瓦時、0.95元每千瓦時、0.9元每千瓦時將在2016年6月30日之後繼續向下調整。)而下半年,國家不太可能突然對電價一刀切,而是會選擇明年某個時段繼續下調,所以企業也不會一窩蜂地將項目建在下半年,可能會延期。”
他預測,下半年可能總的建設規模在10G瓦上下,最為受益的企業將是光伏電池組件、矽片及多晶矽等制造端公司。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A股制造類上市公司就包括正泰電器(601877.SH)、協鑫集成(002506.SH)、中來股份(300393.SZ)、陽光電源(300274.SZ),H股及美股則有保利協鑫(03800.HK)、晶澳太陽能(JASO.NSDQ)、晶科能源(JKS.NYSE)等。
多地區暫停指標

由於限電嚴重,部分地區在新一輪指標的獲取上處於劣勢地位。這份通知指出,對不具備新建光伏電站市場條件的甘肅、新疆、雲南等地停止或暫緩下達2016年的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光伏扶貧除外)。多位業內人士判斷,政府暫停指標發放之後,這三個地區的限電將會有所緩解。前述正泰集團高層就表示,以甘肅為例,一季度甘肅當地因采暖等原因限電很厲害,二季度當地電網等部門采取了一些措施,限電已經緩和了一些,光伏上網由此暫時順利。
據國家能源局消息,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主要發生在甘肅、新疆和寧夏,其中,甘肅棄光限電8.4億千瓦時,棄光率39%;新疆(含兵團)棄光限電7.6億千瓦時,棄光率52%;寧夏棄光限電2.1億千瓦時,棄光率20%。
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光伏電站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對棄光限電較嚴重的地區,暫停下達該地區下年度新增建設規模指標。而本次新政也是國家能源局首次使用了這一“禁令”,暫停了三個地區的新增指標。
全民光伏COO劉楊也表示,以具體地區為觀察對象還可發現,“內蒙、福建、江西及湖南等地的普通電站指標有所降低,一是2015年度給的指標完成度不足,二是部分地區並網量激增導致電力消納和送出壓力過大,不宜大量上馬。”
競爭加劇
此次政策中還寫到,鼓勵各地發改委建立招標、優選等競爭性方式配置光伏電站項目的機制,促進光伏發電技術進步和上網電價的下降。而光伏領跑技術基地也應采取招標、優選等競爭性比價方式配置項目,而且也將電價作為競爭條件。
“從國家角度看,為推動上網電價的下調,這一做法可取,不過也會加劇企業之間的角逐。”一位國有大型光伏生產商告訴記者,一些公司為了搶奪指標將會拋出較低的電價參與競標,隨後層層壓價至供應商,這樣一來供應商的實際價格可能會跳水。目前供應商的利潤率都不算太高,因而盡管下半年市場還會保持熱度,但賺錢效應不是依靠技術提升和優質產品帶動,而是只能靠供應商的規模化優勢體現出來。
前述正泰集團管理層也表示,政策中的一句話很關鍵,“顯著推動上網電價下降的地區,其當年建設規模可直接按照上網電價的平均降幅2倍予以調增,”這也表明假設一個地區電價是1元每千瓦時,若因競爭使電價降至0.9元每千瓦時,降幅為10%,那麽當地電站指標可從1G瓦提高至1.2G瓦,提高幅度還是挺大的。
中國光伏發展需確保大規模並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742.html
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太陽能光伏不再是全新的概念,光伏發電已成為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重要發電品種之一;而且由於太陽能的普遍性和靈活性,未來光伏發電成為世界主流能源的可能性很大。經過近10年努力,中國已成為最大的光伏制造與光伏應用國。在光伏發電發展上,可以說是世界看中國;中國的光伏市場和光伏政策對世界影響舉足輕重。
從裝機規模上,2012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突破100GW,2015年底達到約250GW。2012年以前,以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三國為代表的歐洲區域是全球光伏發展的核心地區,占全球總裝機規模的70%以上。而2013年以後,中國、日本、美國三國成為光伏主要增長區域。截至2015年底,中國、德國、日本、美國四個國家累計裝機都超過了20GW。
從2011年中國光伏上網電價政策出臺開始,中國的國內裝機量開始飛速提升。2012年中國年裝機量為4.5GW,僅次於德國的7.6GW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15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10.95GW、10.60GW與15.13GW,增長連續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新增裝機的約四分之一。按照中國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且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的目標,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總量需要達到100GW,意味著“十三五”期間光伏裝機將保持每年10~15GW的發展速度。
從發電量與發電比例上看,德國已率先實現了光伏發電大規模並網應用。2015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合計為32.5%,超過了其他電源,其中光伏發電比例為6.5%。而2015年中國光伏並網發電量雖然增長率很高,但比例仍然微小,僅占總發電量的0.7%。無論如何,基於中國世界第一的能源與電力消費總量,中國光伏裝機都有著極大發展空間。
從發電成本上看,按照學習曲線預測,如果以中國2020年1億~1.5億千瓦光伏裝機的目標進行估算,屆時中國西部地區發電成本可降至0.42~0.45元/kWh,東部地區可降至0.60~0.65元/kWh。按現在的發展速度,中國光伏發電有可能在2025年前達到平價上網的水平。
從產業規模上看,以光伏組件計,中國一直是最大的生產國,占全球產量約一半。在目前行業產能過剩壓力下,中國光伏組件產量仍處於增長態勢,2015的年產量為43GW,內銷比例已超40%。中國光伏產業集中度較高,2014年全球前十大光伏企業中,中國占有6席,且前5名均為中國企業。中國光伏行業經過多年積累,在全產業鏈條上,如材料、設備、生產、應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和規模化成就,目前是全球光伏制造業產業化技術應用最廣泛、配套能力最完善、價格最具備競爭力的。
然而,中國光伏發展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兩方面差距:一是隨著發電量的增長,光伏發電大規模並網應用仍未出現妥善的解決方案。直接影響中國光伏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從發電小時數上看,2012~2015年,中國光伏利用小時數為1423、1342、1235、1133小時,呈每年遞減約5%的趨勢。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比例為0.7%,棄光比例超過10%,西北部分地區棄光率甚至超過30%。而同期德國光伏發電比例為6.5%且將棄光比限制在1%左右。
與中國相比,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並網存在幾個方面的優勢:電網規模相對小,且與歐洲大電網相連;國家面積小,可再生資源稟賦較易預測;分布式占主要比例;有市場化電力市場和電價作為支撐;環境與碳排放等各類約束政策實施較好。然而,德國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並不是沒有代價的,2015年德國電價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為6.35歐分/千瓦時(其中2.63歐分分配給太陽能光伏),比2012年提高了75%,這導致德國成為歐盟能源費用第二高的國家,僅僅德國的電力附加費就超過了中國許多地區的電力價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需要保持電價相對穩定與相對低廉,因此,中國需要在電價約束下尋找解決並網問題,比如說儲能與分布式結合應用技術。
二是中國的光伏政策需要改進。世界範圍內,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上網電價政策與配額政策。上網電價通過直接標價方式使可再生能源投資者獲得可預期的穩定收益,配額制通過政府主導強制電力企業消納一部分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前者強調“有利潤”,後者強調“有市場”,組合起來可以很好地支持光伏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光伏上網電價政策從2011年起實施,至今已被市場與社會接受;而在配額制方面,主要以政府制定國家或省市各地區的裝機計劃。裝機計劃雖然適合我國國情,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行政手段加大了市場扭曲;二是國外配額制的核心是基於售電側市場,可以通過價格將光伏建設和消納成本疏導至消費終端,而裝機計劃的價格機制更多停留在地方政府與投資者層面,電網需要獨自承擔消納成本,自然影響其接納的積極性。
從“十三五”開始,中國光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如何解決大規模發電並網。首先需要找到“能夠並網”的方法。對近年來的光伏發電效率下降應引起足夠重視,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大力推進儲能技術的發展與儲能和分布式結合的應用,搶占儲能技術領先位置,早日制定對儲能行業的扶持政策以及針對光伏與儲能結合的專門補貼政策。其次是需要確定“必須並網”的制度。此前中國政府曾對國家電網三令五申必須全額消納可再生能源發電,然而現實結果不盡如人意。接下來,政府需要通過電力市場化改革,對各級發電、售電公司引入更市場化的配額機制,通過市場化電價傳遞環境成本與消納成本,從制度上更有效地確保光伏並網。
(作者系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江山控股收購掌錢,以互金業務助力光伏產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6/157203.shtml
江山控股收購掌錢,以互金業務助力光伏產業
劉雪兒
江山控股未來將以掌錢公司為平臺,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並通過為光伏產業上、下遊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助力公司核心光伏發電業務。
i黑馬訊 7月6日消息 江山控股宣布完成對掌錢公司的收購,占股54%。此次收購是江山控股通過旗下附屬公司江山永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完成。
江山控股執行董事劉文平博士表示,通過收購掌錢公司,可以為光伏產業上、下遊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達到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共同發展的目的。
掌錢公司成立於2011年,2013年推出“掌錢”APP,已打通了銀行業務系統、銀聯業務系統、第三方應用系統和超級網銀系統,致力於成為國內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
掌錢平臺為用戶提供跨行轉賬、信用卡還款、投資理財、生活繳費等多種金融服務,其中,“掌能寶”光伏產業投融資產品,以及“掌娛寶”影視娛樂產業投融資產品,上線以來總交易額已近億元。
目前,掌錢有近500萬註冊用戶,托管資產20億元,累計交易金額500億元。
[本文作者劉雪兒,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
江山控股
掌錢平臺
互聯網金融
光伏產業
收購
贊(...)
分享到:
除了光伏逆變器,華為還悄悄潛入了無人機領域!
頂著全球頂尖通信設備企業的光環,華為於2013年通過推出逆變器產品進入光伏行業。逆變器是光伏行業的必備電氣設備,作用是將光伏發電產生的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再連接進入電網。一年時間,華為就宣布出貨量跨越了GW門檻,第二年,就站到了挑戰行業第一的位置上。
當然,華為的野心其實遠不止於此。今年,你就能購買到基於華為海思Hisilicon芯片的無人機產品。
這些無人機產品所采用的海思芯片,不是在手機上用的“麒麟”系列,而是改造自安防攝像頭里用的芯片。很多人不知道,華為海思在全球視頻監控(安防攝像頭)市場拿下了70%份額。這種靜悄悄攻城略地的方式,符合這家公司低調的風格。
一家今年3月份剛成立的公司,會在市場上提供基於海思視頻監控芯片的無人機方案。根據芯片的影像性能,這家公司準備推出四種基礎方案,面向消費級市場的高、中、低共3種,以及一種面向行業用戶的方案。

由於這套方案采用了飛行平臺和影像系統區分開的設計理念,所以方案的組合很靈活。想進入無人機行業的廠商,可以買整套無人機系統,含影像系統、飛控系統和電調系統,自己只負責ID設計和硬件生產;也可以只買影像系統,然後對接自己的飛控和電調系統。
提供方案的這家初創公司叫宙心科技。據了解,宙心科技成立於2016年3月,專註於智能飛行控制系統、計算機視覺等核心技術及產品研發,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領先的無人機/ 機器人智能平臺解決方案和服務。總部設在北京,並在深圳設有研發和生產中心。團隊主要成員來自全球知名企業,在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平臺,無人機飛控,計算機視覺算法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
2016年春節剛過,宙心科技的核心成員到深圳阪田,與華為海思團隊進行了幾個月的封閉開發。6月底,他們回到總部北京。7月初,開發布會昭告天下,基於華為海思芯片的無人機平臺誕生。
“華為進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是很慎重的。他們本來有很多 concern (顧慮),但現在沒有了,說你們可以去見媒體了。”6月底,宙心科技創始成員表示,他們基於海思芯片的無人機平臺有三大技術優勢:1、電子穩像算法,最高支持4K分辨率視頻;2、極速圖傳,“從攝像頭采集輸入到地面站影像輸出,延遲只有100ms”;3、快速啟動,“從冷啟動到航拍業務啟動完成,不超過3秒鐘”。

人們常見的疑問是,安防攝像頭芯片的計算性能,可以滿足無人機的視覺計算要求嗎?對此,宙心科技團隊解釋,目前市面上的中高端視頻監控產品,都是主打智能視頻分析功能,比如人類識別、車牌識別等等。從技術上講,海思的芯片采用了一種特殊的設計架構,它將“視頻分析算法運算中頻繁調用且消耗資源較大的主要算子實現硬化,以減少底層運算對CPU資源的消耗,節省CPU資源來做更多的智能分析應用”,這種硬化的算子,可以承載各種視覺算法。最新一代的海思芯片,已經有超過100個算子。
在海思半導體內部,與宙心科技展開合作的部門是數字媒體部(Digital Media),屬於六大部門之一,主要生產用於便攜式相機(mobile camera)、電視機頂盒(IP/DVB STB)和智能電視(Smart TV)的芯片。視頻監控攝像頭、無人機和運動相機,又屬於便攜式相機類目下的產品。
不管主動或被動,華為總是處於話題之中。華為日前與美的集團達成業務合作,引發了IT界和家電行業的普遍緊張情緒。
盡管華為方面一再解釋這只是業務端與家電廠商一次普通的合作,不過基於狼性華為的橫向擴張能力和整合速度,還是被業內解讀為向智能家居行業跨界的前兆,智能家居或許成為華為再轉型的契機。
華為消費者業務與美的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針對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的互動,渠道共享及聯合營銷,芯片、操作系統(OS)及人工智能(AI)領域,智能家居安全領域,數據分享與數據挖掘,品牌合作等方面構建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系。
其中,在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的互動方面,雙方的合作將為華為Hilink和美的M-Smart打造一條通道,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系列終端產品與美的全線智能家電將實現互聯互通。屆時,華為官方旗艦店和美的線下體驗店都將參與該合作產品的聯合展示。
1987年華為成立,起步的生意是電信設備貿易,發展高端智能手機卻是近五年的事情。從設備貿易商到通信設備生產商,再到手機生產商,被業內視為華為的數次轉型。
(綜合來源:雷鋒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經營報、財經網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