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少陽談前瞻今年海外投資中,林少陽提到,歐洲的經濟復甦看來越來越獲得確認;而林氏就這個投資想法,挑選了投資歐羅區銀行股的ETF——EURO STOXX Banks指數ETF(EXX1)。我們今天以林少陽一篇寫於2月10日 的文章為骨幹,加入林氏在Q&A裡的idea,整理出對挑選EXX1的解說,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展望今年,本欄預期環球成熟市場,應該以歐元區的表現最佳,很可惜本欄並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個別股份的研究,若只對當地宏觀形勢有信心,讀者可透過於美國或德國掛牌的交易所掛牌基金(ETFs),例如美國掛牌的EWG(iShares MSCI GermanyIndex ETF),EWL(iShares SwitzerlandCapped ETF),EUFN(iShares EuropeanFinancials ETF),以及德國上市的EXX1(iSharesEuro Stoxx Banks Index ETF)。
上述多隻ETF的特性各有不同,EWG主要是追踪德國大藍籌的表現,這批股份除了受德國本土經濟盛衰影響,不少業務為出口到其他歐盟、美國及全球新興市場,因此亦局部受全球經濟表現影響。由於大部份成份股為全球跨國企業,他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頗佳,但由於其巨無霸的身形,增長預期亦不宜太高。
EWL是一個頗為簡約的ETF,主要成份股為以瑞士為基地但業務偏及全球的跨國企業,當中雀巢(Nestle)、羅氏藥廠(Roche)、諾華藥廠(Novartis),已佔去當中44%市值,連同瑞銀(UBS),與能源及工業自動化儀器商ABB,五大市值已佔去該ETF近54%市值。按EWG及EWL的中長線表現計,EWL的經風險調整回報更佳,因為其成份股的平均全球競爭力,比德國公司更勝一籌,不過現價其估值亦較EWG略貴,若對德國及歐元區經濟復甦有信心,則EWG的表現應更佳。
然而,重要的是,我們看到去年下半年開始,主要業務在歐元區的上市股份已大幅跑贏整體市況,投資者共同投票的結果似乎顯示,歐元區的經濟已開始見底回升。以價值角度,相對落後的歐羅區銀行似乎更值博;因為銀行股受惠的速度雖未必有歐元區中小企那麼快,但看來呆壞帳減少及信貨需求見底回升,只是遲早的事。
講到對歐元區經濟的敏感度最高的ETF,應數在德國及法國掛牌的EXX1。該指數所有成份股為歐元區的大型銀行,當中西班牙及法國銀行分別佔38%及26%的市值,因為市值最大的兩家歐元區銀行,分別是西班牙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及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令人意外的是,在南美有重大業務的Banco Santander,反而是近年表現最好的歐洲銀行!
該ETF的市帳率低於0.8倍,遠遠低於環球同業,主要是因為市場仍然對歐洲經濟的復甦潛力存在分歧,部份投資者甚至認為歐洲的經濟問題難以解決。然而,早於兩年前,歐洲中央銀行對QE的態度已大為軟化,而近年環球通脹正逐步回落,歐洲中央銀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預期將維持一段極長的時間,對歐洲銀行休養生息有很大的幫助。
美國上市的EUFN,主要成份為包括了多家英國上市銀行,以及歐洲大陸如瑞士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估值相對較高,主要是市場相信其主要成份股如匯控(5)的投資風險較低所致。若認為未來的增長潛力來自歐羅區經濟,則這個指數對歐羅區經濟的敏感度會較低。
基於預期美國經濟復甦,過去兩年買美國銀行的股份,至今回報已非常可觀。這個復甦故事能否在歐洲重演?歐元區銀行會否步美國銀行的後塵,在未來兩年內大幅跑贏環球指數?現在依我看,機會是頗大的,但或者不一定是在今年內一次過完成估值修復,可能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但我認為投資者應該值得等待。』
最後,林少陽談到選擇ETF:『我們還是認為EXX1/SX7EEX(歐羅區銀行股ETF)會是較佳的選擇。因為選擇ETF,已經是一個basket買齊好多隻國家級銀行股,而且你的投資組合之中,很可能不會只得EXX1,很可能只佔一個投資組合的5%至20%(視乎個人對上述看法的信心有多大而定)──低於5%的投資,很可能對組合沒有太大的意義,高於20%的投資,即使是國家級銀行的ETF,對部份投資者來說,風險仍然不可接受,因為回報太受單一一個投資看法主導。無論是持有組合5%還是20%,都不可能叫做一注獨贏罷?何況,對於這個組合而言,起碼不須擔心最終會血本無歸。』
相關舊文:回應提問與補充(二)
相關舊文:少陽談前瞻今年海外投資
| ||||||
對財經興趣濃厚的綠角,雖然是位忙碌的眼科醫師,但他充分利用工作之餘,持續累積投資知識,並開班授課,他的祕訣就在做好資料管理。 忙碌的工作之餘,要再擠出時間,鑽研不同領域知識,並成為該領域專家,甚至開班授課,除了對吸收新知有過人的堅持與熱情外,有效的時間及資料管理,也是一大關鍵。知名財經部落客綠角,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身為眼科醫師,綠角對財經、投資興趣濃厚;為了在下班後,有更多時間閱讀國外財經書籍、研究報告,他選擇離開大醫院,在眼科診所看診。「這樣的好處,是能多騰出一些時間,閱讀國外文章、寫部落格,甚至準備教材,以便開課。」他的授課內容多元,近期報名狀況幾乎額滿。 「像美國券商及ETF課程,一次上課三小時,事前我除了準備講義外,還必須自我排演兩次,三小時的課,我在家對著牆壁練習,就要花掉六小時。」綠角對課程品質的要求,展現在下班後、精細的時間安排上。 攤開綠角的診所班表,週二不用看診,是他用來備課最主要的時間。「目前課程規畫,是每月一到兩次,北、中、南巡迴開課。在這之前,我必須反覆確認講義內容,適時增添修補,並試著先在家裡講過兩遍,以確保課程進行順利。這樣需要一段完整的時間專心投入,安排在週二最適當。」而平日,綠角除了週三有夜間門診,九點半後才能下班外,週一、四、五回家時間,多在六點左右。「晚餐前,我會運動一下;七點後我會看電視,像《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是我的最愛,其中又以歷史典故及空難事件內容,最吸引我。」部落格分享閱讀心得 關鍵字搜得到他笑說,自己偏好空難節目的原因,在於能讓自己深入思考是哪個環節出問題。「空難發生機率非常、非常低,但仍會出事。仔細想想,這不就跟投資的道理一樣,大家都有賺錢把握、甚至評估過風險後,才投入資金,但為何最後還是虧損?」晚間九點半後,到十二點睡覺前這段時間,綠角會瀏覽一下部落格,並回答網友及學員的問題;內容包羅萬象,可能是針對某本原文書的疑惑、美國券商開戶的細節、基金報酬率,或對綠角的觀點進行較深入的討論。「部落格是與投資同好討論、切磋很好的平台,更是資料管理的好工具。」由於閱讀量大,過去綠角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臨時想找出曾看過的某個內容,卻不知從哪下手。「到底是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還是某本書的內容?」為了省去找資料的麻煩,現在綠角會將閱讀過後的文章或書籍,分享至部落格;之後只要用關鍵字查詢,就能在部落格上一覽無遺。 不論是開課,或利用睡前時間,與網友進行交流;有段時間,綠角有感於自己吸收與產出的量不成比例,決心要平衡一下。 「早晨上班前看書效率最高、理解最好;利用假日一段較長時間,進行深入閱讀也不錯。像上美國晨星(Morningstar)、先鋒(Vanguard)網站,就是假日必做功課。」綠角認為,直接閱讀原文資料、書籍,能拓展自己的財經視野,他也因此建立了一套資料管理辦法;「像這份閱讀清單,上面記錄了我買書的時間、書名與作者,還有小評論或心得,例如簡單好讀或觀點有趣等;原文書部分,我還習慣標記價格。」以去年為例,綠角分別在亞馬遜(Amazon.com)及博客來買了十四本原文書及十六本中文書;透過閱讀清單,就能清楚掌握自己的閱讀進度,避免發生只買不讀的情況。「研究投資,不但是自己的興趣,透過理論及實務分析,我更找到讓自己安心的投資方法。」他強調,過去七年,每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約在三到一二%之間,雖不算太高,但已符合他自己的預期。在大量閱讀、累積相當的投資知識後,他更堅定自己的投資方向,並持續朝目標邁進。 綠角 出生:1977年 現職:眼科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 著作:《綠角的基金8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 綠角下班後的 學習課 7:00~8:00 上班前閱讀國外財經書籍,瀏覽部落格。 21:30~23:30 下班後寫部落格,並回覆網友問題。 週六、週日 1. 閱讀美國晨星網站、ETF專家專欄及晨星文章、美國先鋒網站研究報告。 2. 北、中、南開設財經課程。 撰文‧歐陽善玲
| ||||||
| ||||||
交易所將對個人投資者實行限倉政策,買入期權的資金規模不得超過其證券賬戶自有資產的10%或過去六個月日均持有滬市市值的20% ◎ 財新記者 劉卓哲 ? 鄭斐 文liuzhuozhe.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資本市場將迎來實質意義上的對沖產品,此前呼聲很高的個股期權將延後推出,代之以風險更加可控的ETF期權。 ETF 期權,實質上是一張規定了雙方買賣 ETF 權利與義務的合約。ETF (Exchange Traded Funds) ,即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開放式基金。 作為廣義個股期權的一種,ETF 期權亦承擔對沖交易策略,實現風險管理的作用。而對於A 股常年單邊做多的市場格局,策略空間已經遭到極大的擠壓。 「期貨和股票是線性產品,期權則 是非線性產品。在金融市場中,要對規 模龐大的銀行理財產品中的結構性產品進行風險管理,需要同時管理好可以用股票和期貨來對沖的線性風險,以及必須用期權來對沖的非線性風險。 」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前總經理楊劍波表示。 5月19日,證監會召開關於研究學習新國九條內部會議,證監會主席肖鋼在會上表示, 「研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推出股票ETF 期權交易試點。 」7月4日,上交所發佈《證券公司ETF 期權經紀業務風險控制指南》 (下稱《風控指南》 ) ,從保證金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提出相應要求。 ETF 期權研究資深人士指出,上交所已在全市場模擬仿真測試近半年,目前繼續市場測試和調研,同時產品需報送證監會主席辦公會和國務院批准。 據接近上交所人士介紹,截至2014 年6月,77家券商的經紀業務客戶參與了模擬交易,總體運行平穩。上交所完成了67家會員業務和技術準備情況的現場檢查。截至目前,上交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等已部署完畢。預計,最快8月底 ETF期權將正式推出。 ETF期權先行 ETF期權,指一種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權利和合約。 由於 ETF 代表一攬子股票的所有權,其交易價格、基金份額淨值走勢與所跟蹤的指數基本一致。ETF期權其實是投資者基於對該指數的未來走向的判斷,進行的投資策略選擇。 國際市場的股票期權類產品發展較早,美國1973年即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推出標準化股票期權合約。 中信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從交易量上看,個股期權已發展成為全球交易最活躍的衍生品類型。近十年來,全球期權合約成交量穩步上升,2011年達到120.3億手,其中個股期權有70.6億手。 據統計,2012年個股期權的交易量佔全球84個交易所衍生品交易總量的30.5%。 楊劍波認為,中國大陸資本市場已有了場外期權,主要大型證券公司均可買賣場外期權,但其本身的風險管理還需要場內期權進行對沖。因此,儘快推出指數期權和個股期權有其客觀需要。 一位供職於華東某券商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根據交易所要求,A 類券商自己舉手接受檢查,包括現場檢查和技術檢測,但所有券商經交易所批准後都可以參與ETF期權交易。 前述 EFT 期權研究資深人士指出,ETF期權和個股期權在諸多方面都有差異。首先,內幕信息的防範不是一個量級,ETF基本上不存在內幕消息洩露的問題,但是個股期權需要在這個方面充分的考慮。第二,是對沖機制。個股期權的賣空是比較難的,ETF期權的賣空通過現有的融券機制比較容易實現。第三,交易費用不同。個股的交易費用高很多,有印花稅。 「理論上看,現在推出 ETF 期權不會對市場的漲跌造成什麼影響。但是現在 A 股市場這麼脆弱敏感,如果在ETF期權推出的時間點,恰好有什麼事件導致股市大漲或者大跌,市場也許會認為是ETF期權的影響。 」他表示。 今年2月出爐的上交所《個股期權全真模擬交易業務方案》 (下稱《交易業務方案》 )中顯示,上交所推進的個股期權分別有股票標的和 ETF 標的兩種產品。上交所對個股期權標的選擇應 滿足如下條件: 規模大,抗操縱能力強,流動性好,波動性適中。據此,上交所詳細列出了股票標的和 ETF 標的的選擇標準。 一位參與券商技術開發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今年4月29日起,上交所啟動個股期權生產環境的接入測試工作,個股期權由此進入真實交易平台測試。 5月17日之後,個股期權業務全網測試 啟動。 一位供職於華東券商的人士告訴財 新記者,根據上交所要求,A 類券商自己舉手接受檢查。他所在的公司已根據要求做好準備,料將於下周接受現場檢 查及技術檢測。 前述券商技術開發人士也確認, 「我們所服務的A 類券商,均主動要求現場 檢查和檢測。 」目前上交所期權全真模擬交易包括 哈 高 科(600095.SH) 、 中 國 平 安(601318.SH) 、上汽集團(600104.SH)三個個股期權標的,以及上證50ETF、上證180ETF兩個 ETF期權標的。 知情人士解釋,選擇 ETF 期權先行的原因 :一是測試過程中,股票 ETF 期權模擬交易較為活躍。另外,ETF 期權相對平穩,沒有個股期權風險大,更易於保證期權產品的順利推出。 多位證券公司人士稱,所謂的「個股期權」即指包含 ETF 期權在內的股票期權產品。上交所對於股票期權業務的準備也是個股期權與 ETF 期權同時進行, 「先推哪個,後推哪個,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認為,ETF 是指數型基金,當投資者無法看準個股,但是基於宏觀面、資金面信息,對大盤走勢有一定研判時,ETF期權將成為更好的選擇。 「股票價格的波動性通常強於 ETF,因此 ETF 期權的市場價格相對更平穩。 同時,ETF 可通過申購、贖回間接實現T+0交易,相對於股票與股票期權的組合,ETF 期權與 ETF 現貨的組合更靈活,更有助於投資者的套利。 」他表示。 混合交易機制 從技術層面而言,此次 ETF 期權的籌備當中,券商在合約設計、保證金規定等交易規則方面參與較多。一位券商大客戶經理表示,系統和交易設計會在測試當中試驗,取得較好效果的設計會在未來的規則制定中佔得先機。 根據《交易業務方案》 ,期權交易實行混合交易機制,即以集合交易制度為主,做市商制度為輔。 開盤集合競價時間為9:15-9:25,其中9:15-9:20, 投資者提交訂單後可撤單,9:20-9:25不接受撤單指令。集合競價階段,撮合原則依次為:第一,可實現最大成交量 ;第二,高於該價格的買入申報與低於該價格的賣出申報全部成交 ;第三,與該價格相同的買方或賣方至少有一方全部成交。 9:30-11:30、13:00-15:00為連續競 價交易時間,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撮合成交。 根據《交易業務方案》 ,個股期權(含 ETF 期權)交易採用在競價交易制度下引入競爭性做市商的混合交易制度。在競價交易基礎上,做市商就期權合約不斷地向投資者報出買賣價格,並在相應價位上接受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 北京某券商經紀管理部相關人士表示,申請主做市商需滿足「最近六個月淨資本持續不低於10億元」;一般做市商需滿足「最近六個月淨資本持續不低於2億元」的條件。據介紹,做市券商應以自有資金參與期權業務。 上交所指出,做市商可以申請為單 只或多只合約品種提供做市服務,一個標的證券可以有多個做市商,交易所可根據市場交易情況,確定並調整某一標的證券期權合約的做市商數量。 做市商資格並非「一勞永逸」 ,上交所實行對做市商的退出管理制度,即交易所可取消做市商對單只合約品種提供做市服務資格,也可取消其做市商資格 ;做市商可申請對單只合約品種暫停或者終止提供做市服務,也可申請終止做市商資格。 為鼓勵做市,上交所每月對做市商進行考核,考核達標的,對做市商的期權交易費給予一定程度減免;做市商還可以根據需要,向上交所提交增加持倉額度的申請。 同時,上交所實行做市商保護機制。 出現下列情形的,做市商可以暫停對部分或者全部合約品種提供做市服務 :期權合約交易出現漲停或者跌停 ;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或者突發技術故障等導致無法繼續提供做市服務等。 上交所規定,做市商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上交所有關規定,不得利用提供做市服務的機會,進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相比個人投資者,機構的綜合投資能力更勝一籌。交易所對做市商的相關投資行為規範應更具體,否則可能出現做市商操縱市場,最終出現『坑散戶』的局面。 」某券商期權業務部人士表示。 風險控制 期權具有轉移風險、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需求、發現價格和提升標的物流動性等多種功能。 「ETF 期權的推出,對於資本市場的結構多樣化,完善風險管理意義重大,而且可以壯大和發展衍生品市場,增強 A 股穩定。 」國泰君安投資顧問趙歡表示。 然而,A 股市場歷史上曾有過的兩輪類期權產品(權證)的嘗試失敗案例,使得個股期權的推出極為謹慎,即便權證和期權在發行主體、合約特點、持倉類型等方面均有所區別。 7月上旬,上交所下發至各券商的《風控指南》制定了一系列的風險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保證金管理、投資者適當性及限購管理、投資者持倉額度管理、投資者持倉風險管理、行權交收管理、平倉管理、資金風險管理、應急預案和合規、內部控制與崗位設置等, 「可謂面面俱到」 。 客戶保證金是證券公司向客戶收取的,收取比例由證券公司規定,但應當 超過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要求的水平。客戶保證金屬於客戶所有,用於客戶繳存保證金並進行交易結算,嚴禁挪作他用。 「最新一版的《風控指南》 ,除對每張合約初始保證金有要求,還加入了每張合約維持保證金,交易所在保證金的要求上更加嚴苛。 」前述某券商期權業務部人士指出。 證券公司可按線性、非線性或其他可有效控制保證金水平的方式,向單個客戶收取保證金。保證金線性收取方式為在所司標準的基礎上,整體上浮一定比例。交易所將對客戶實時價格保證金進行監控,包括實時價格保證金、盤中平倉和追保、盤中預警和提取現金、盤後保證金盯市的監控。 「從這次制定規則的角度,上交所給券商很大的權利,各方面都會有券商來提議。比如保證金方面,只是確定下限,上不封頂,由券商根據自己的實際風險判斷進行裁量。 」前述ETF 期權研究人士表示。 除了保證金管理,交易所對投資者適當性也做了相關要求。 證券公司應對投資者的准入資格進行嚴格的監控,交易所對個人投資者、普通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機構投資者設置了相應的准入條件 ;嚴格監控投資者交易是否與其分級匹配,證券公司應結合投資者資格考試結果、風險承受能力和資產規模,確定投資者的分級。 如果證券公司監控發現投資者的交易超過已經確定的級別,應限制投資者的交易或督促投資者平倉。 為避免個人投資者將所有資產用於期權交易,上交所對個人投資者買入期權的資金規模進行限制,即要求不得超過其證券賬戶自有資產的10% 或過去六個月日均持有滬市市值的20%。 前述券商期權業務部人士指出,交易所設置的投資者考試內容偏難,如不借助外部工具,很多內容難以做答, 「一方面,對合格投資者的要求嚴格是好事;另一方面,如果題目只能借助外力才能答出,那考試也就失去意義了。 」此外,風控重要一環為 ETF 期權堅持平倉管理制度:保證金不足強行平倉; 備兌不足強行平倉; 持倉超限平倉。 熔斷機制也是風控重要手段之一。 熔斷機制是針對單個期權合約的交易暫停措施,當期權交易價格被動超過規定的幅度時,將自動觸發熔斷機制,該期權將暫停連續交易,進入5分鐘的集合競價交易時段,之後重啟。熔斷機制即在市場價格大幅波動時,給予其冷卻和反應時間,防止爆炒。 前述 ETF 期權研究資深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交易所一方面對做實際系統的人在進行模擬測試,另一方面也準備去券商一線進行一些調研。 一位參與過培訓和仿真測試的券商人士表示,交易所對ETF 期權推出的具體時間表「出奇地守口如瓶」 , 「如果按照目前流程的話,最快8月底即具備上線條件。如果考慮到滬港通對於上交所的意義大於 ETF 期權,也不排除ETF期權延後推出。 」 |
全球投資者購買中國股市熱潮,已迫使包括德意誌銀行在內的一些中國ETF基金被迫停止接受新投資者
中國A股近期大幅上漲,以及滬港通即將啟動,吸引海外資金大舉流入。A股ETF已經連續第15周獲資金凈流入。
投資中國大陸的海外ETF依賴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中國的RQFII授予海外機構投資者在境內購買中國資產的額度,包括股票和基金,或者發起基金。
中國向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機構發放RQFII額度,但是香港額度最大,規模在2700億元人民幣(440億美元)。
一些分析師由於全球資金迅速流入,香港的投資額度正迅速用光,僅僅是投資中國的ETF基金今年規模就翻倍達到126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德意誌銀行暫時關閉了歐洲投資者購買中國ETF基金的口子,德銀稱“現在需求太旺盛”,將繼續與中國管理層溝通獲得更大額度。
香港本地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南方東英(CSOP Asset Management)稱已經用完了96%的配額,南方東英對中國大陸的旗艦RQFII ETF基金同樣不接受新資金。
據德意誌銀行的數據,今年來流入基於RQFII的ETF的資金幾乎達到60億美元,有某德國基金的規模在一年之內從不到1億美元暴漲至超過5億美元。
港交所公告稱,華夏滬深300ETF獲凈申購2550萬份,凈流入資金約8億港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香港發生“占中”事件,但ETF投資者並未受到影響。相反,他們在港股大跌的情況下加大資金投入追蹤香港股市的ETF。
彭博數據顯示,自9月28日“占中”事件升級,交易員已經將超過2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追蹤港股和中概股的6只最大ETF。空頭投資者也將平均賣價降低16%;與此同時,港股上周下跌2.6%,為自3月份來最大跌幅。
雖然與港股交易量相比,這些流入ETF的資金並不大,但它們顯示了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投資者認為,在港股下跌至10年內均值的26%折價水平之後,股價會上漲。只有13%的香港企業的主要銷售目標來自香港本地。
瑞銀集團新興市場策略主管Geoffrey Dennis稱,“投資者對股市仍然留有忠誠。沒人會真的預計‘占中’事件會對中國經濟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彭博數據顯示,自9月26日的三天內,追蹤香港恒生指數的Tracker Fund of Hong Kong ETF吸引了1.24億美元資金。據Markit和彭博數據,借給賣空者的股票數量也從9月26日的1840萬股下降至10月2日的1470萬股。
在美國交易的MSCI Hong Kong ETF (EWH)上周吸引了8200萬美元,賣空股份總額則由500萬份下降至4200萬份。
花旗證券國際主管Danny Yan 10月3日稱,“市場有點過度拋售,出現了一些空頭回補。”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14 19:30 編輯 熊市中散戶的護身鎧甲:美股對沖工具之反向ETF 作者:格隆匯 Lincoln 近期美股跌跌不休,大有進入熊市的架勢(環球其他股市也沒好到哪里去)。如何防範股市下跌風險?選擇最牛的不受指數影響的股票,降低倉位乃至空倉都是辦法。其實還有一個最實用的辦法:倉位不動,賣空來對沖。不必賣空指數,直接買賣股票一樣,買進反向ETF就OK了。 沒有做空機制的市場絕對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A股市場雖然已經陸續推出了股指期貨和融券的做空機制,但是仍然有個人50萬資產的門檻限制。這樣的限制把眾多散戶拒之門外,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而在成熟市場,不但做空的手段眾多,而且入場的門檻很低。每一個投資者都機會對沖掉自己組合中的市場波動風險。比如在香港市場,除了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的期貨以外,還存在著大量的渦輪和牛熊證。渦輪與牛熊證在一般的股票賬戶中就可以交易,無需另外開通期貨賬戶,而且交易一手渦輪所需的資金量通常也很小。在美國市場,存在著一種與渦輪同樣方便的對沖工具,就是反向ETF。應格隆老大之邀,我就自己華爾街多年經驗,簡單介紹一下美國市場的反向ETF這個簡單易用的護身鎧甲,希望能為各位投資者(即使是最普通的散戶)對抗近期美股波動提供有力武器。 稍有經驗的投資者可能對ETF(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並不陌生。ETF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被動跟蹤指數的基金(當然近年來也有創新型的主動ETF)。與一般指數基金所不同的是,ETF的份額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A股市場的ETF多是常規類型,就是簡單跟蹤指數。稍有創新的就是分級基金,分級基金的劣後級可以看作是帶有杠桿的ETF。但是在發達國家市場存在著大量的反向ETF,也就是逆向追蹤指數的基金。指數跌的時候反向ETF就漲,反之亦然。(香港市場沒有反向ETF的原因是渦輪市場太豐富,反向ETF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 利用反向ETF對沖的優勢與使用渦輪類似,用股票賬戶即可交易,而且需要的入場資金也非常低。 下表中列出了美股主流指數的反向ETF。表中第一列是ETF的名稱。名稱中Short開頭的是常規的反向ETF,也就是跟蹤的指數跌一個點,反向ETF就漲一個點。UltraShort開頭的是帶有2倍杠桿的反向ETF,也就是跟蹤的指數跌一個點,反向ETF就漲兩個點。UltraPro開頭的是帶有3倍杠桿的反向ETF,指數跌一個點,反向ETF就漲三個點。第二列是ETF的交易代碼,第三列是ETF所追蹤的指數。 ![]() 如果想針對某一個特定的行業進行對沖,可以選擇下表中的行業反向ETF。下表中的ETF都是帶有2倍杠桿的反向ETF,追蹤的指數是道瓊斯行業指數。 ![]() |
首只與中國債券市場掛鉤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獲準在紐約上市。美國投資者將可以通過此途徑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位知情人士稱,中國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計劃與KraneShares聯手在美國運營這只ETF,並且中國央行已經批準其使用海外的人民幣資金投資中國國內銀行間市場。
據其報道,這只名為KraneShares E Fund China Commercial Paper ETF的基金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登記公告,且已獲準募集資金並進行市場推廣。這只基金計劃在11月開始籌資。
公告顯示,基金追蹤中國主權債、準主權債和公司債,收益率為4.6%。
本月,至少有4家機構已經遞交了相關文件,意圖進軍中國債券市場。包括德意誌銀行、Global X Funds、 KraneShares和Van Eck Global。
根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6月數據,中國企業債的規模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國債市場規模大約為3萬億美元,企業債規模則為1.5萬億美元。
10年期中國國債的收益率為4%,美債和金邊債則在2.3%左右。
2013年,中國還批準了首只追蹤A股的ETF在美國上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投資者正以15個月以來的最快速度將資金撤出工業金屬類基金,預示著市場憂慮升溫,他們擔心步履蹣跚的全球經濟將使汽車、機械、家電等下遊金屬需求增速放緩。
美國工業金屬類交易所交易產品(ETF)本月資金流出高達5500萬美元,為2013年7月以來的最大規模。對沖基金在過去五周押註銅價下跌,為4月以來的最長看空記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鋅未平倉合約數量為19個月以來最低,期鋁未平倉合約數量今年減少了10%。
一個代表LME六種基本金屬價格的指數有望連續第二年下跌,是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出現。全球最大金屬消費國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加速了市場對工業金屬需求增速放緩的憂慮。本月,IMF削減了對2015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法國巴黎銀行駐紐約負責金屬交易的董事總經理Justin Holland對彭博新聞社表示:“ETF資金出現恐慌性出逃。原本事情都進行的很好,突然之間,出現了暫時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表現不及預期。”
本月從ETF出逃的資金規模相當於市場總值的12%。上個月也有2220萬美元撤離了金屬類ETF。
本次的ETF資金出逃結束了此前長達7個月的資金流入。當時,進入金屬類ETF的資金高達1.013億美元,高於其他品種的大宗商品。
自7月底以來,倫鎳跌幅高達16%,倫銅跌4.9%。追蹤22種原材料價格表現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同期下滑了7.1%,而相比之下,MSCI所有國家全球股票指數僅下跌了2.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股票 | ETF | 傳統互惠(共同)基金 | |
---|---|---|---|
投資分散度 | 低––投資於個別證券 | 高––投資於一籃子證券 | 視乎個別基金而定––投資於一籃子證券 |
報價 | 於交易日內持續報價 | 於交易日內持續報價 | 每日收市時計算 |
流通性 | 取決於個別成交量 | 取決於ETF自身及一籃子證券的成交量 | 取決於一籃子證券的成交量 |
透明度 | 不適用 | 每日公佈持股 | 每月或每季公佈持股 |
費用 | 視乎個別股票而定 | 一般較低 | 視乎個別基金而定 |
沽空 | 可以 | 可以 | 不可以 |
限價盤 | 可以 | 可以 | 不可以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費用簡單比較: 人民幣債券指數ETF 為方便比較管理費,本文選擇了同公司的另一個ETF: 人民幣債券指數ETF(港元:03139,人民幣:83139),該ETF現時的收益率約為3.3%,每手入場費3,500元人民幣左右。 相比直接投資債券的入場費需要50萬元人民幣,人民幣債券ETF的入場門檻較低。 由於債券指數ETF的管理比較 股票ETF 簡單,費用比率較低。 ▪ 總費用比率 0.39% Vs X安碩A50中國 (2823) 的 1.39% https://www.blackrock.com/hk/zh/literature/prospectus/83139-ishares-rmb-bond-index-etf-prospectus-and-product-key-facts-statement-ch-hk.pdf ![]()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Darth Mike留言:
止凡兄,請教一個關於ETF流通量的問題。我認為對於業餘投資者而言,指數ETF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工具,特別是一些海外市場。畢菲特今年在給股東的信也指出指數ETF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香港投資者比較好彩,畢菲特剛推薦vanguard,它就來香港)。
但香港現時有不少ETF的成交量也十分低,一個成交日可以只有幾手成交,股票是否真的可以反映指數?
我聽過ETF有莊家制這回事,但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請問止凡有沒有研究過?
止凡回應:
有關莊家制這回事我沒有研究,所以還是不亂加意見了。
至於流通量問題,這跟指數反映及複製應該是兩回事吧,然而有關流量的重視與否,這就要看你如何看待股票投資了,又說以做生意的角度看,股票流通量真的重要嗎?